第一篇:第四届全国大学生数学竞赛试题与解答(非数学类)
全国大学生数学竞赛(高等数学)全国大学生数学竞赛(高等数学)全国大学生数学竞赛(高等数学)全国大学生数学竞赛(高等数学)
全国大学生数学竞赛(高等数学)
全国大学生数学竞赛(高等数学)全国大学生数学竞赛(高等数学)
第二篇:全国大学生数学竞赛大纲(非数学专业)
(二)中国大学生数学竞赛(非数学专业类)竞赛内容为大学本科理工科专业高等数学课程的教学内容,具体内容如下:
一、函数、极限、连续
1. 函数的概念及表示法、简单应用问题的函数关系的建立.2. 函数的性质:有界性、单调性、周期性和奇偶性.3. 复合函数、反函数、分段函数和隐函数、基本初等函数的性质及其图形、初等函数.4. 数列极限与函数极限的定义及其性质、函数的左极限与右极限.5. 无穷小和无穷大的概念及其关系、无穷小的性质及无穷小的比较.6. 极限的四则运算、极限存在的单调有界准则和夹逼准则、两个重要极限.7. 函数的连续性(含左连续与右连续)、函数间断点的类型.8. 连续函数的性质和初等函数的连续性.9. 闭区间上连续函数的性质(有界性、最大值和最小值定理、介值定理).二、一元函数微分学
1.导数和微分的概念、导数的几何意义和物理意义、函数的可导性与连续性之间的关系、平面曲线的切线和法线.2.基本初等函数的导数、导数和微分的四则运算、一阶微分形式的不变性.3.复合函数、反函数、隐函数以及参数方程所确定的函数的微分法.4.高阶导数的概念、分段函数的二阶导数、某些简单函数的n阶导数.5.微分中值定理,包括罗尔定理、拉格朗日中值定理、柯西中值定理和泰勒定理.6.洛必达(L’Hospital)法则与求未定式极限.7.函数的极值、函数单调性、函数图形的凹凸性、拐点及渐近线(水平、铅直和斜渐近线)、函数图形的描绘.8.函数最大值和最小值及其简单应用.9.弧微分、曲率、曲率半径.三、一元函数积分学
1.原函数和不定积分的概念.2.不定积分的基本性质、基本积分公式.3.定积分的概念和基本性质、定积分中值定理、变上限定积分确定的函数及其导数、牛顿-莱布尼茨(Newton-Leibniz)公式.4.不定积分和定积分的换元积分法与分部积分法.5.有理函数、三角函数的有理式和简单无理函数的积分.6.广义积分.7.定积分的应用:平面图形的面积、平面曲线的弧长、旋转体的体积及侧面积、平行截面面积为已知的立体体积、功、引力、压力及函数的平均值.
四.常微分方程
1.常微分方程的基本概念:微分方程及其解、阶、通解、初始条件和特解等.2.变量可分离的微分方程、齐次微分方程、一阶线性微分方程、伯努利(Bernoulli)方程、全微分方程.3.可用简单的变量代换求解的某些微分方程、可降阶的高阶微分方程:.4.线性微分方程解的性质及解的结构定理.5.二阶常系数齐次线性微分方程、高于二阶的某些常系数齐次线性微分方程.6.简单的二阶常系数非齐次线性微分方程:自由项为多项式、指数函数、正弦函数、余弦函数,以及它们的和与积
7.欧拉(Euler)方程.8.微分方程的简单应用
五、向量代数和空间解析几何
1.向量的概念、向量的线性运算、向量的数量积和向量积、向量的混合积.2.两向量垂直、平行的条件、两向量的夹角.3.向量的坐标表达式及其运算、单位向量、方向数与方向余弦.4.曲面方程和空间曲线方程的概念、平面方程、直线方程.5.平面与平面、平面与直线、直线与直线的夹角以及平行、垂直的条件、点到平面和点到直线的距离.6.球面、母线平行于坐标轴的柱面、旋转轴为坐标轴的旋转曲面的方程、常用的二次曲面方程及其图形.7.空间曲线的参数方程和一般方程、空间曲线在坐标面上的投影曲线方程.六、多元函数微分学
1.多元函数的概念、二元函数的几何意义.2.二元函数的极限和连续的概念、有界闭区域上多元连续函数的性质.3.多元函数偏导数和全微分、全微分存在的必要条件和充分条件.4.多元复合函数、隐函数的求导法.5.二阶偏导数、方向导数和梯度.6.空间曲线的切线和法平面、曲面的切平面和法线.7.二元函数的二阶泰勒公式.8.多元函数极值和条件极值、拉格朗日乘数法、多元函数的最大值、最小值及其简单应用.七、多元函数积分学
1.二重积分和三重积分的概念及性质、二重积分的计算(直角坐标、极坐标)、三重积分的计算(直角坐标、柱面坐标、球面坐标).2.两类曲线积分的概念、性质及计算、两类曲线积分的关系.3.格林(Green)公式、平面曲线积分与路径无关的条件、已知二元函数全微分求原函数.4.两类曲面积分的概念、性质及计算、两类曲面积分的关系.5.高斯(Gauss)公式、斯托克斯(Stokes)公式、散度和旋度的概念及计算.6.重积分、曲线积分和曲面积分的应用(平面图形的面积、立体图形的体积、曲面面积、弧长、质量、质心、转动惯量、引力、功及流量等)
八、无穷级数
1.常数项级数的收敛与发散、收敛级数的和、级数的基本性质与收敛的必要条件.2.几何级数与p级数及其收敛性、正项级数收敛性的判别法、交错级数与莱布尼茨(Leibniz)判别法.3.任意项级数的绝对收敛与条件收敛.4.函数项级数的收敛域与和函数的概念.5.幂级数及其收敛半径、收敛区间(指开区间)、收敛域与和函数.6.幂级数在其收敛区间内的基本性质(和函数的连续性、逐项求导和逐项积分)、简单幂级数的和函数的求法.7.初等函数的幂级数展开式.8.函数的傅里叶(Fourier)系数与傅里叶级数、狄利克雷(Dirichlei)定理、函数在[-l,l]上的傅里叶级数、函数在[0,l]上的正弦级数和余弦级数
第三篇:初二全国数学竞赛试题
备考期间,考生可以适当放松,同时也要静下心来做好接下来的复习。下面小编为你整理了初二全国数学竞赛试题,希望能帮到你!
初二全国数学竞赛试题
1初二全国数学竞赛试题
2初二全国数学竞赛试题
3数学竞赛对于开发学生智力,开拓视野,促进教学改革,提高教学水平,发现和培养数学人才都有着积极的作用。目前我国中学生数学竞赛日趋规范化和正规化,为了使全国数学竞赛活动健康、持久地开展,应广大中学师生和各级数学奥林匹克教练员的要求,特制定《初中数学竞赛大纲(修订稿)》以适应当前形势的需要。
本大纲是在国家教委制定的九年义务教育制“初中数学教学大纲”精神的基础上制定的。《教学大纲》在教学目的一栏中指出:“要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激励学生为实现四个现代化学好数学的积极性。”具体作法是:“对学有余力的学生,要通过课外活动或开设选修课等多种方式,充分发展他们的数学才能”,“要重视能力的培养……,着重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要使学生逐步学会分析、综合、归纳、演绎、概括、抽象、类比等重要的思想方法。同时,要重视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自学的能力”。
《教学大纲》中所列出的内容,是教学的要求,也是竞赛的要求。除教学大纲所列内容外,本大纲补充列出以下内容。这些课外讲授的内容必须充分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分阶段、分层次让学生逐步地去掌握,并且要贯彻“少而精”的原则,处理好普及与提高的关系,这样才能加强基础,不断提高。
第四篇:2014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
嫦娥三号软着陆轨道设计与控制策略
摘要
随着月球探测任务的发展,未来月球探测考察目标将主要是 复杂地形特性的高科学价值区域。为了能够安全地在这些遍布岩石、的区域内完成高精度软着陆,这就要求导航和控制系统具有较强的自主性和实时性。本文针对最终着陆段安全、精确的需求,对月球软着陆导航与控制方法进行较深入研究,主要内容包括:
首先,提出一种基于单帧图像信息的障碍检测方法。该方法根据着陆区内障碍成像的特点,通过匹配相应的阴影区与光照区完成对岩石、弹坑的检测,利用图像灰度方差对粗糙区域进行提取:在检测出故障信息的基础上,选取安全着陆点以保证软着陆任务的成功。
其次,给出一种基于矢量观测信息的自主光学导航方法。该方法利用光学相机和激光测距仪测量值构建着陆点相对着陆器的矢量信息,结合着陆器的姿态信息确定着陆器的位置。为了消除测量噪声带来的干扰,利用扩展Kalman滤波理论设计了导航滤波器。
再次,提出一种李雅普诺夫函数障碍规避制导方法。该方法通过对状态函数、危险地形势函数的设计,以满足平移过程中减低障碍威胁与精确定点着陆器,设计PWPF(调频调宽)调节器实现定推理等效变推力控制效果。
最后,针对采用变推力主发动机的月球着陆器,提出一种垂直软着陆控制方法。该方法采用标称控制与闭环控制相结合的方式,规划标称轨迹以保证着陆器到达着陆点时其下降速度、加速度亦为零,设计闭环控制器产生附加控制量消除初始偏差、着陆器质量变化的干扰,以保证着陆器沿标称轨迹到达着陆点。
本文分别对所提出的最终着陆段导航与控制方法进行数学仿真以验证个方法的可行性。仿真结果表明,本文多给出导航方法能够达到较高的性能指标,满足在危险区域实现高精度软着陆的需要。
关键词: 月球软着陆;自主导航与控制;障碍检测;规避制导;适量测量
一、问题重述
嫦娥三号于2013年12月2日1时30分成功发射,12月6日抵达月球轨道。根据计划,嫦娥三号将在北京时间12月14号在月球表面实施软着陆。嫦娥三号如何实现软着陆以及能否成功成为外界关注焦点。嫦娥三号在着陆准备轨道上的运行质量为2.4t,其安装在下部的主减速发动机是目前中国航天器上最大推力的发动机,能够产生1500N到7500N的可调节推力,进而对嫦娥三号实现精准控制。其比冲(即单位质量的推进剂产生的推力)为2940m/s,可以满足调整速度的控制要求。在四周安装有姿态调整发动机,在给定主减速发动机的推力方向后,能够自动通过多个发动机的脉冲组合实现各种姿态的调整控制。嫦娥三号的预定着陆点为19.51W,44.12N,海拔为-2641m。嫦娥三号将在近月点15公里处以抛物线下降,相对速度从每秒1.7公里逐渐降为零。整个过程大概需要十几分钟的时间。在距月面100米处时,嫦娥三号要进行短暂的悬停,扫描月面地形,避开障碍物,寻找着陆点。之后,嫦娥三号在反推火箭的作用下继续慢慢下降,直到离月面4米高时再度悬停。此时,关掉反冲发动机,探测器自由下落。
嫦娥三号在高速飞行的情况下,要保证准确地在月球预定区域内实现软着陆,关键问题是着陆轨道与控制策略的设计。其着陆轨道设计的基本要求:着陆准备轨道为近月点15km,远月点100km的椭圆形轨道;着陆轨道为从近月点至着陆点,其软着陆过程共分为6个阶段,分别为着陆准备轨道、主减速段、快速调整段、粗避障段、精避障段、缓速下降阶段,要求满足每个阶段在关键点所处的状态;尽量减少软着陆过程的燃料消耗。
根据上述的基本要求,请你们建立数学模型解决下面的问题:
(1)确定着陆准备轨道近月点和远月点的位置,以及嫦娥三号相应速度的大小与方向。(2)确定嫦娥三号的着陆轨道和在6个阶段的最优控制策略。
(3)对于你们设计的着陆轨道和控制策略做相应的误差分析和敏感性分析。
二、问题分析
对于问题一:
嫦娥三号从15公里左右的高度下降到月球表面,在这一过程中不考虑月球表面太阳风的影响,忽略月球的自转速度引起的科氏力的影响,由于下降时间比较短也不考虑太阳、地球对嫦娥三号的摄动影响,嫦娥三号水平速度要从1.692km/s降为0m/s由于3000m处时嫦娥三号已经基本位于着陆点上方,所以此时假设在3000m处的速度只存在竖直向下的速度而不存在水平分速度,因为降落减速时间比较短只有垂直于月面的方向运动才能实现,所以在确定着陆点位置和着陆轨迹时应当考虑燃料最优情况下推力最大,方向自由的方法即取F7500N建立主减速段动力学模型。
三、符号说明
四、模型假设
对于问题一:
忽略月球的自传和太阳、地球对嫦娥三号卫星的引力摄动 月球近似为一个质量均匀的标准球体 将嫦娥三号是为一个质点
主减速忽略动作调整所产生的燃料消耗段不考虑太阳风的影响
五、模型建立与求解
5.1问题一的建模与求解 解法一: 假设嫦娥三号在t时刻在远月点开始缓慢下降,在n时刻到达近月点,整个过程遵循开普勒第三定律,即
v00
在t时刻有:v12R1 R0R0R1r0 R0r1r2 其中v1:远月点速度
v2:近月点速度
R0:远月点月心距
R1:近月点月心距(已知月球的半径为1738千米)
R017381001838km
R11738151753km 在t1时刻处v2 k2R1 R0R0R1R00.512k0.488 R0R1利用能量平衡式求得近地点速度为
20.51249012()1.692km/s(沿切线方向)v2,比当地的环境速度17531.672km/s大vk0.0196km/s,径向速度vk0。
1同理解得v11.6139km/s(沿切线方向)
vri0
解得主减速段动力学模型的建立:
根据题意,在横向飞行的水平距离远远小于月球半径的平均值,所以可以将整个减速段过程简化为水平和竖直方向运动方程,根据牛顿第二定律、速度计算公式有:
axTx maytTymTxta
1.692km/s m0Qdt0Tyadt57m/s t0mQdt0tT22xTy27500N
v22atS
运用matlab编程解得S451810.4m; 其中 ax:水平方向加速度
ay:竖直方面加速度
a:月球表面重力加速度a Tx:推力的水平方向分力
Ty:推力的竖直方向分力
t:主减速段时间
S:嫦娥三号主减速段水平位移
Q:嫦娥三号发动机燃料秒消耗率
根据已知资料得到嫦娥三号着陆过程中纬度改变,经度基本不变,月球赤纬和地球纬度一样也分为南北各90个分度,又因为月球极区半径为1735.843km,所以每一个纬度的竖直高度差为19.2871
4g 6千米。即近月点位置坐标为19.0464W,28.9989N海拔15km,远月点位置坐标为160.9536E,28.9989S海拔100km。
解法2:轨迹方程法。
众所周知,太阳系中的八大行星都在按照各自的椭圆轨道绕太阳进行公转,太阳位于椭圆的一个焦点上,行星的运动遵循开普勒三定律,笔者发现,在各类物理竞赛中,常会涉及到天体运动速度的计算,本文拟从能量和行星运动的轨迹方程两个不同的角度来探索行星在近日点和远日点的速度。
该解法的指导思想是对椭圆的轨迹方程求导,并结合一般曲线的曲率半径通式求出近日点和远日点的曲率半径表达式,然后利用万有引力提供向心力列方程求解。如图1所示,椭圆的轨迹方程为
x2y221 5 2ba将5式变形为
a2x2b2y2a2b2 6
根据隐函数的求导法则将6式对x求导有
2a2x2b2yy0 7 即
a2xy2 8
by将7式再次对x求导得
2a22b2(yyyy)0 9 将8、9两式联立得
a2b2y2a4x2 10 y-43by根据曲率半径公式有 r(1y)11 y122 将8、10、11式联立并将A点坐标A(0,a)代入可得A点的曲率半径为
b2RA 12
a根据椭圆的对称性,远日点B的曲率半径为
b2RBRA 13
a 由于在A、B两点行星运行速度方向与万有引力方向垂直,万有引力只改变速度方向,并不改变速度大小,故分别根据万有引力提供向心力得
GMmmvA 14 (ac)2RAGMmmvB 15 2(ac)RB将13至15式联立可得 22vAbGMbGM,vB acaaca
5.2问题二的建模与求解 模型一:动力学模型
典型的月球软着陆任务中,探测器一般首先发射到100km的环月停泊轨道,然后根据所选定的着陆位置,在合适的时间给着陆器一个有限脉冲,使得着陆器转入近月点(在着落位置附近)为15km,远月点为100km的月球椭圆轨道,这一阶段称为霍曼转移段。当着陆器运行到近月点时,制动发动机开始工作,其主要任务是抵消着陆器的初始动能和势能,使着陆器接触地面时,相对月面速度为零,即实现所谓的软着陆,这一阶段称为动力下降段。着陆器的大部分燃料都是消耗在此阶段,所以月球软着陆轨迹优化主要是针对动力下降段这一阶段。由于月球表面附近没有大气,所以在飞行器的动力学模型中没有大气阻力项。而且从15km左右的轨道高度软着陆到月球表面的时间比较短,一般在几百秒的范围内,所以诸如月球引力非球项、日月引力摄动等影响因素均可忽略不计,所以这一过程可以在二体模型下描述。其示意图如图1所示,其中o为月球质心,x轴方向为由月心指向着陆器的初始位置,y轴方向为初始位置着陆器速度方向。
图 1 月球软着陆极坐标系
其动力学方程如下: rv
v(F/m)sin/rr
22 ((F/m)cos2v)/r
mF/ISP
在上式中r为着陆器与月心距离,v为着陆器径向速度,为着陆器极角,为着陆器极角角速度,为月球引力常数,F着陆器制动发动机推力,m为着陆器质量,为制动发动机推力方向角,其定义为F与当地水平方向夹角,ISP为制动发动机比冲。根据动力下降段的起点位置可以确定动力学方程初始条件,由于起点处于霍曼转移轨道的近地点,故其初始条件为: r0rp
00
v00 01rprp(2ra)rarp其中rp和ra分别为霍曼转移段的近地点半径和远地点半径。
终端条件为实现软着陆, 即
rfR
vf0
f0
其中R为月球半径,终端条件中对终端极角f及终端时间tf无约束。
优化变量为制动发动机推力方向角(t)。
优化的性能指标为在满足上述初始条件和终端条件的前提下, 使着陆过程中燃料消耗最少,即
Jm(t)dt
t0f设计主减速段制导控制律 2动力下降段燃料最优精确着陆问题描述 2.1 燃料最优精确着陆问题
着陆器运动方程:考虑采用变推力发动机情况,有
rv
.vga
(1)
aTmmaT..其中r[rhrxry]T,v[vhvxvy]T分别表示着陆器相对期望着陆点的位置和速度矢量;T为推力器提供的推力矢量,幅值为 T,对应控制加速度矢量 a;g为火星的重力加速度矢量,此处认为是常值;m为着陆器质量,对应推力器质量排除系数。指标函数:考虑燃料消耗
min(m0mf)min0fTdt
(2)边界条件:即初始条件和终端条件
r(0)r0,v(0)v0,m(0)m0,r(tf)v(tf)[000]
(3)控制约束:考虑发动机一旦启动不能关闭,存在最大和最小推力约束
0T1TT
2(4)状态约束:为避免在着陆前撞击到火星地表,需确保整个下降段位于火星地平面以上,即
rh0
(5)进一步地,若着陆区域附近表面崎岖不平,仅仅确保地表约束不能满足需求时,可以考虑下降倾角约束,即将着陆器下降轨线约束到以着陆点为顶点的圆锥体内
2.2 等效后燃料最优精确着陆问题 定义等效变换变量
Ttrx2ry2rhtanalt
(6)
uaT
m
(7)
Tmzlnm等效着陆器运动方程: .r0I3..
yv00.00z其中p[uT0r0vI030z07*70ug0AcyBc(pg4)
(8)],g4[gTT0]T
t指标函数:
min0f(t)dt
(9)
边界条件:同式(3)。
控制约束:由文献[10]可知,控制约束(4)可等效表示为
u1T1ez0[1(zz0)(zz0)2]T2ez0[1(zz0)]
(10)(11)
2状态约束:地表约束同式(5),倾角约束(6)可等效表示为
T
Sycy0
(12)
其中
0100000S
0010000ctanalt
T000000
3.燃料最优精确着陆问题的离散化及变换 3.1 等效燃料最优精确着陆问题的离散化
首先将整个飞行时间均分成 n 段(对应 n +1 个点),每段步长为t,离散化后的着陆器运动方程为:yk1AykB(pkg4)
其中AR77,BR74分别为离散系统的系统矩阵和输入矩阵
12AetAcI3tActAc
2tt112BetsAcBcdsesAcdsBctBctBct2Bc
0026其中I3为三阶单位阵。
有系统性质可知,整个控制时域内系统状态满足 y3Ay2Bp2g4A3y0A2Bp0g4ABp1g4Bp2g4ynAyn1Bpn1g4Any0An1Bp0g4ABpn2g4Bpn1g4y1Ay0Bp0g4y2Ay1Bp1g4A2y0ABp0g4Bpn2g4Bp1g4
为表达方便,令
y0p00A0yp1111A ,pp2,2A2 Yy2nyn7n11pn4n11nA7n1700B1AB223ABn1An则(15)可等价于
000B012ABBB0002 ABB003AABB0n1AABBA2BABBn7n14n1000000Yy0pg4
分别定义如下常值矩阵:
最终可得离散化后的燃料最优化问题如下: 指标函数:式(9)可表示为
边界条件:式(3)可表示为
控制约束:式(10)和式(11)分别可表示为
状态约束:式(5)和式(12)分别可表示为
含有 p个线性约束和 q个二阶锥约束的最优化问题的标准形式为 指标函数
min(Tx)满足约束
DTxf0AxcibdinTiTi
(k=1,,n)
n*pp其中xR为待优化向量,R,线性约束参数DR,fR,二阶锥约束参数维数n(Ai,bi,ci,di)由相应约束确定
则式(17)~式(23)可最终转换为如下最优化问题: 指标函数:min(vpp)满足:
初值约束:MxΨ0pMx(Ψ0y0)A0g4r0末值约束:MxΨ0pMx(Ψ0y0)A0g4控制约束:Murkpvrkp 控制上限:(vzΨkTTTTv0T0
0
T1vr)p1vTz(Φky0Akg4)z0,z0 z0kT2e 控制下限:
4数值仿真结果与分析本节以某火星着陆器为例,计算了典型初始条件下满足各种约束的燃料最优精确着陆轨迹。其中探测器各参数分别取为:m02000kg,g[3.711400]ms2,c2kms,T11.3kN,T213kN.。着陆器初始位置矢量r0= [1500,-600, 800] m,初始速度矢量v0= [-30, 10, 40]m/s,倾角alt=86°。二阶锥优化问题可以通过大量免费的优化工具求解,如 CSDP、DSDP、OpenOpt、SeDuMi、SDPA、SDPLR等。本文选用 SDPT3 进行计算,通过执行线性搜索确定燃料最优下降时间tf为 43s,图 1 给出了相应的最优着陆轨迹、下降速度、加速度、控制推力、推力幅值以及探测器质量变化曲线。
由优化结果可以看出,探测器在给定时间飞行并软着陆到指定位置,且在整个下降过程始终与火星地表保持一定的安全距离,验证了下降倾角约束的有效性。其推力幅值曲线呈现“最大-最小-最大”的最优控制形式,不过为了保持发动机始终处于点火状态,在中间段对应最小推力约束,这与文献中的分析结论一致。此外,通过利用如 TOMLAB 等商业最优控制软件进行复核计算,也验证了此计算结果的燃料最优性能。
*
图 1 给定初始条件下火星着陆器动力下降段燃料最优计算结果
需要注意到,此燃料最优轨迹的获取对着陆器的实时在线计算性能提出了较高的要求,经测试,无论使用何种优化工具,计算给定飞行任务时间的最优轨迹均需数秒,而全局最优则需要数十秒甚至更长,这在实际任务中是不允许的。因此,可行的方案是通过在地面计算大量的燃料最优轨迹,并寻找规律,选取关键路径点状态存储到着陆器计算机中,通过在线查表或者在利用对计算量要求较小的反馈制导律完成安全着陆任务。
因此,为了研究探测器燃料最优轨迹特性,选取相同的探测器参数,暂不考虑推力器最小幅值约束和倾斜角约束(但考虑地表约束),固定初始高度为 1500m,初始位置水平方向从-8000m 到 8000m 内取值,分别选取各种不同的初始速度,可得燃料最优精确着陆轨迹簇如图 2 所示。
图 2 各种不同初始速度对应的火星着陆器动力下降段燃料最优轨迹簇
1)对任意探测器初始位置,特定初始速度对应的燃料最优着陆轨迹在末端必然收敛到一个固定的近似圆锥体内。
2)取决于探测器初始位置和速度的关系,燃料最优轨迹有两种形式:S 型和 C 型,其中 S 型主要对应于期望着陆点位置水平距离较大情况。3)当探测器初始水平速度为零时,圆锥体轴线垂直于火星地表,所有最优轨线关于该轴线中心对称。4)初始速度的大小也直接影响到任务的可靠性,因此需要在超声速进入段和降落伞减速段将着陆器速度下降到合理范围内。
上述结论对上注探测器关键点的选取有着较强的指导意义,比如基于最优轨线的斜率对路径点合并、基于最优轨线簇的对称性对上注轨线进行等效延伸、或者尝试仅将 S 型和 C 型的转折点作为路径点等,这样可以大大降低探测器自主存储与计算需求,进而有效提升任务的可靠性。重力转弯软着陆过程
对于最终着陆点,假设探测器的下降轨迹在一平面内,且月球引力场为垂直于月面XY的均匀引力场,引力加速度g沿-Z,如图1所示,制动推力方向沿探测器的本体轴z。重力转弯软着陆过程中探测器质心动力学方程可表示为
上式中各变量的物理意义如图1中所示,其中m>0为探测器质量;k>0为制动发动机比冲;u表示制动发动机的秒耗量
可通过一定的机构加以调节,故作为软着陆问题的控制变量。假定制动发动机的最大推力与初始质量比大于月面引力加速度,并且制动推进系统能够在一定的初始条件下将探测器停止月面上。
重力转弯过程中,探测器的高度、速度和姿态角度可由雷达高度表、多普勒雷达及惯性仪表测得。令软着陆初始条件探测器到达月面时速度减小到给定的值,故终端条件自由。软着陆燃耗最优问题的描述 对于最终着陆段,可假设
为一小角度。由此可将系统方程(1)化简为
要设计制导律实现软着陆,就是使
着陆时间
对于月球软着陆的燃耗最优控制问题,其性能指标可表示为
对于系统(2)的软着陆过程,燃耗最优问题等价于着陆时间最优问题,性能指标为
在月球重力转弯软着陆过程中,如果存在一个推力控制程序将探测器从初始条件转移到终端条件,并使性能指标(3)或(4)式最大,则称这个推力程序为软着陆燃耗最优或时间最优制导律。根据pontryagin极大值原理,系统的哈密顿函数及其对u的偏导数为
使哈密顿函数(5)式达到极大地控制输入u就是最优控制,科表示为。
如果存在一个有限区间
则最优控制u(t)取值不能由哈密顿函数确定。此时如果最优解存在,则称为奇异解,(8)式称为奇异条件。
最优制导问题的性质:1)对于自治系统(2)的时间最优控制问题,沿最优轨迹其哈密顿函数满足
将其对时间求导并将(2c)和(6c)式代入,得
另外,由于自由,根据横截条件有3)根据(6a)式。又由(9)式可得T(t)=0,4)根据极大值原理,系统的状态变量和共轭变量都是时间的连续可微函数,将切换函数对时间求导,利用(2),(6)式和性质2)得 软着陆最优控制中奇异条件的分析
对于月球重力转弯软着陆问题,最优制导律具有两个很好的性质。
定理一。月球重力转弯软着陆系统(2)的燃耗最优制导或时间最优制导问题不存在奇异条件。证明。用反证法,假设存在奇异条件,则在某个闭区间设,并由(5)式得
。根据反正假将(10)式两边对时间求导,并将(2)和(6)式代入化简得性质2),并考虑到或者情形1.得
下面证明这两种情形均与反证假设矛盾。根据式
及性质2)可知,由性质3)必有
根据
是时间t的斜率非零的线性函数,m和情形2.1)若定,根据横截条件有在区间内为常数。这与反证假设矛盾。
。下面再分三种情况进行分析。
又因为
不与此时由(6b)式有反证假设矛盾。2)若盾。3),与反证假设矛又
因
为
因此有成立,这与
此时(10)式在上根据定理一,重力转弯软着陆的最优制导律是一种开关(Bang-Bang)控制,只须控制发动机开关,不需要调节推力的大小。
定理2.对于月球重力转弯软着陆过程,其开关控制器的最优推力程序(7)最多进行一次切换。
证明。只要证明最多只在一个时间点成立即可。软着陆系统(2)在最优推力控制程序(7)的作用下,按最后轨迹降落。由性质3)知,为常数。根据性质4),若严格单调,因而在上至多有一个零点,即至多进行一次切换;若,则上为常数。由定理1,5 软着陆最优开关制导律
不可能在任何区间上成立,故必有既没有切换点。
对于最优推力控制程序(7),其切换函数中含有共轭变量,它是一个关于状态变量的稳式表达式。为实现实时制导,需求出关于状态变量的切换函数来。
根据定理一和定理二,重力转弯软着陆最优控制程序没有奇异值状态,并且在着陆过程中最多切换一次,其工作方式有4种:1)全开;2)全关;3)先开有关;4)先关后开。对于方式1)软着陆起始点即是开机点;方式2),3)不能实现软着陆;最后一种是通常情况下的最优着陆方式,即探测器先做无制动下降,然后打开发动机软着陆到月面。设开机时刻为到发动机工作时间为
式,在区间
内积分,并考虑
将(11)式中的对数按泰勒展开,忽略
并令
消掉T得到切换函数为
由切换函数(12)式可以看出,速度、位置的误差和制动发动机推动的将直接影响着陆的效果。一种方法是将终端高度从到达月面时实现软着陆设置为离月面还有几米时实现软着陆。另一种方法是考虑制动过程由一个主发动机和一组小推力发动机共同完成,通过调整开启的小发动机的数量,来实现变推力降落。具体地,令切换函数为
式中各符号的含义如图2所示
关机点可取为2m,可取为20m,可取为1m/s。为实现着陆的最优性,减速度
取为
其中T如(12)式中所示,m0为探测器的初始质量。
图三为最优着陆过程与其改进方法按图2降落的次优着陆过程的对比图。由此图中可看出,改进方法提高了着陆的安全性,当探测器的初始质量mo=350kg,发动机着陆过程多消耗燃料2.2kg。
时,改进方法比最优
(a)
(b)
问题三 协方差分析方法的基本原理 对于如下非线性函数关系
yfx1,x2xn(1)
可以使用一阶泰勒级数展开对其进行线性化,有
yyfffx1xnx1xn(2)x1xn其中,x1xn为x1xn的高阶项。从而得到线性化方程
yfxi(3)i1xin或表示为
YPX(4)
这里 P 是偏导数矩阵: Pif(5)xi若自变量x1xn是随机变量,则线性化方程的函数y的协方差矩阵为:
EYYTEPXXTPTPEXXTPT(6)即 CyPCXPT(7)式中Cx是自变量的协方差矩阵;Cy是函数Y的协方差矩阵。
协方差矩阵中对角线元素是方差,非对角线元素为协方差。显然,只要求出传递矩阵 P ,便可确定源误差与欲求量误差之间的关系。若给定各种源误差,如发动机安装误差、敏感器测量误差或发动机推力和点火时间等误差时,便可以分析其对目标轨道误差的影响以及对控制系统精度的影响,进一步对各系统及元部件提出适当的精度要求。计算向月飞行轨道误差的协方差迭代方程
考虑到轨道参数的误差之相对于轨道参数的标称值是小量,因此可以将轨道运动方程进行线性化,从而得到能够反映轨道参数偏差量的传播关系的误差方程。在应用双二体模型且在地球影响球范围内时,对轨道运动产生摄动影响的各项,如月球引力摄动、太阳引力摄动、大气阻力摄动和太阳光压摄动等对误差方程的影响很小,因此在误差方程中将它们忽略掉。反映轨道位置和速度误差的线性化方程如下:
vrg(8)vrrTur,其中u为地球引力常数。式中 gr3rrrx2ry2rz2(9)
写成状态方程形式:
0Irr(10)vG0vg式中 GT
r0Ir令FG0,Xv(11)
则式(9)变为
FX(12)X下面推导矩阵 F 的表达式:
guGTT3rrrruurrT33Trrrruuuur3333I3rrrrryzrxr(13)
式中 r x,r y 和 r z 是探测器在地心惯性坐标系里的轨道位置坐标。则Gu3T(Irr)(14)332rrrx2rxryrxT2rrryrxryrzryrxryrrzrxrzryzrxrzryrz(15)2rz
将式(15)、(14)代入(10),得: 0002-urx(132)Fr3r3urxryr5v3urxrzr5
积分式(11),得到: 0003urxryr520003urxrzr53urzryr5210000ry-u(13)32rr3urzryr5-urz(13)0r3r200100100(16)
0000
XteFtX0
(17)式中
(Ft)2(Ft)3(Ft)4(Ft)neIFt2!3!4!n!
(18)iNtFi.()i!i0Ft取前 6 阶截断,即:
eFttiFi!
(19)i06i
得到计算误差方程的迭代方程:
XtiteFtXti
(20)
eFt相当于式(4)中的 P 阵,由于误差方程是时变方程,因此每一步迭代都需要重新计算 P 阵,计算 P 阵需要利用标称轨道参数数据。
进一步根据式(7),得到协方差矩阵的迭代方程:
T
Ci1PCPiii
(21)向月飞行轨道误差的协方差分析
引起轨道误差的误差源主要是导航误差,包括位 置 误 差 和 速 度 误 差。其 中 : 位 置 误 差 :rrx,ry,rz,rx,ry,rz分别为在地心惯性坐标系中 X 轴、Y 轴、Z 轴的分量。速度误差:vvx,vy,vz,vx,vy,vz分别是在地心惯性坐标系 X 轴、Y 轴、Z 轴的分量。向月飞行轨道的初始轨道位置和速度误差由运载火箭的发射入轨精度决定,若探测器在飞行途中进行轨道修正,则经过轨道修正以后的轨道位置误差将由导航误差决定,速度误差将由姿态误差和制导误差决定。
上述误差决定了轨道误差协方差分析的计算初始条件,表 1 给出了在不进行中途轨道修正情况下,在地心惯性坐标系里,初始轨道位置误差和初始速度误差对轨道终点的位置和速度误差的影响。图 1 和图 2 给出了在算例三中探测器从近地轨道入轨点开始至进入月球轨道为止轨道位置的相应的轨道位置和速度总误差(3σ)的时间历程。
表 1 初始轨道位置和速度误差
对轨道终点误差的影响
图 1 轨道位置总误差时间历程(3σ)
图 2 速度总误差时间历程(3σ)基于敏感系数矩阵的制导误差分析
在月球软着陆主制动段,影响制导精度的误差源主要有偏离标准飞行轨迹的初始条件误差和导航与控制传感器误差。初始条件误差由主制动段以前的任务决定,传感器误差则由导航系统和传感器本身决定。此外,影响制导精度的因素还包括月球自转、月球不规则摄动等误差,对它们的研究可单独进行,这里暂不做介绍。2.1 误差模型建立
2.1.1 初始状态误差模型
记着陆器的实际初始状态为Xi,标准初始状态为Xn,则定义初始状态偏差xi为
xiXiXn
(7)对于主制动段这一特定的飞行过程,这些偏差都是确定的;而针对整个月球探测任务,这些偏差就变得具有随机性。在本文中,假定xi 的所有元素均服从零均值高斯分布,相互不独立,其相关性取决于前一阶段任务的特性。2.1.2 传感器误差模型
由于只研究误差对制导律的影响,所以这里假设需要测量的量均可由导航系统直接测得,误差大小
均考虑为典型误差值。由上一目设计的制导律可以看出,需要由导航与控制传感器测量的量主要为着陆器相对于着陆场坐标系的位置、速度和加速度。定义待测量量Q为
QX其估计值记为Q,则传感器误差定义为 YZUVWA
T
qQQ
(8)那么,单个测量量的估计误差模型可用误差向量 q的第j(j =1,2„7)个元素qj 来表示。由参考文献[5]可知,第 j个观测量的总估计误差qj 由以下四部分组成
~~-~qjbsqjnstqtqQtqtQjt
(9)jjbcjnc
j100100~~~~~针对主制动这一特定操作阶段,上述四部分误差具有如下特性:
qjbc—第 j 个观测量的测量误差,恒为常值,其分布服从零均值高斯分布; qjbs—第 j 个观测量的刻度因素误差系数,恒为常值,其分布服从零均值高斯分布; qjnc—第 j 个观测量的随机误差,其为一高斯白噪声;
qjns
—第 j 个观测量的刻度因素随机误差系数,其为一高斯白噪声。
2.2 制导误差分析
由于采用闭环制导,制导控制系统对随机误差具有一定鲁棒性,所以本文将着重对初始偏差和类似于qjbc和qjbs这样的传感器常值误差进行仿真研究,分析它们对制导精度的影响。2.2.1 误差分析系统建立
误差分析系统框图如图 1 所示,下面将对其结构进行分析。~~~~~~
图 1 误差分析系统结构图
图中所示初始状态偏差实际上是加在相应积分器中。
由前面的分析可知,观测量的实际输出值受到初始状态偏差、传感器测量误差以及传感器刻度因素误差的影响,故误差分析系统模拟程序的实际输入应包含以下几部分(以 X通道为例):
XXxixbc~xbsX
(10)100~~
其中,X为观测量的实际输出值,X 为标准值,xi 为初始状态偏差(只在初始时刻存在),xbc 为传感器测量偏差,xbs为传感器刻度因素误差系数。由图 1 可以看出,为了更准确地表示传感器误差模型,这里考虑了传感器的动态性能,其传递函数设为一阶惯性环节11Ts,其中,T 为传感器时间常数,因传感器的不同而取不同值。
由误差分析系统结构框图可以看出,其输入量主要包括:标准初始状态向量、初始状态偏差、传感器测量误差、传感器刻度因素误差系数、传感器时间常数、期望终端状态;输出量为加入误差前后的仿真终端状态向量。2.2.2 误差敏感系数矩阵求取
在有形如(7)式误差输入的情况下,首先根据图 1 生成一个模拟整个闭环制导控制系统的数字仿真程序,然后运行该程序,对比程序输出即可得到误差敏感系数矩阵。具体运行过程如下:
第一步:将传感器误差设置为零,初始状态设置为标准值,运行模拟程序。这一步称为标准运行。第二步: 将其中一个传感器误差设置为非零输入或者设置一个非标准初始状态,然后进行一系列运行。
第三步: 将第二步运行的系统输出和标准运行的系统输出进行比较即可确定各误差源的影响。如X 通道标准初始偏差为xi,输入该误差前后,X 通道终端状态分别为X0 和X1,则 X 通道对标准初始偏差xi的敏感性可用(X1X0)/xi来反映。
通过这种方法,可得到一组反映月球软着陆主制动段终端总误差向量pf和两个传感器误差向量~~~qbc、qbs以及初始状态偏差向量pi之间关系的误差敏感系数矩阵。由参考文献[6]可知,其相互关系可表示为
~~pfS1piS2qbcS3qbs(11)
其中,S1、S2和S3分别表示相对于pi、qbc和qbs的误差敏感系数矩阵。
终端误差向量能用这种形式表示的假设条件是动力学的线性化必须在标准轨迹区域内。验证该假设条件的方法有两种: 扩大输入误差仿真法和复合仿真法,这里略去其验证过程。2.2.3 误差分析
假设导航系统采用常规惯性测量单元,表 1 列出了其典型误差值,其中,位置误差能保持在10数量级,速度在10数量级,加速度为 10g 数量级。1-52~~
运用上述方法得到的敏感系数矩阵给出如下:
5.50210-3-4-3.850101.69210-3S1-38.36210-5.86010-4-3-2.57510-2.08010-4-1.05010-31.41810-11.40110-57.30110-5-1.00110-26.41110-53.24010-4-4.40710-2-2.57010-4-1.86210-3-5.58010-11.41010-57.90210-51.31210-55.71010-4-1.15710-38.10010-53.93610-21.73210-2-2.7431017.74610-1-4.02410-2-8.93910-23.21010-34.03010-31.23910-21.83310-2-2-18.742101.41410-1.19610-2-9.90110-3-2-2-2.69010-4.57710-6.81210-1-8.69510-2-5.2031002.11010-14.23510-16.17010-3-3.2811008.20210-2-5.76010-35.63310-1-3.4891022.4431014.401102-9.8331026.86410123.02010-9.85910-1-1.15410-3-40-3.13010-1.00010-1.37910-33.56010-4S2-2-3-5.402101.540101.04510-31.86410-3-34.77010-44.598109.99910-13.408100-7.21010-43.5041005.00010-55.64310-3-1.52710-19.36810-1-6.72110-1-1.30610-1-5.6314100-28.479103.73010-1S30-8.924104.61910-102.03310-5.49410-1-3.53310-1-2.8101001.60010-31.69210-16.75510-18.99610-1-209510-12.47310-21.66410-1-1.0271007.16510-23.344100-1.1121008.61310-17.8521003.246100-1.6181003.54010-14.98210-17.67010-1-1.122100-2.397100-2.38010-1-3.650100-2.5631002.55610-1-4.29110-23.401100-1.88810-1-5.103100-3.23010-13.56610-12.25610-10-1-7.005109.93010A1、A3:12.7592,30.1297j2.1329 A2:11.5522,30.6761j1.8978
由于数值仿真的起始点选为(1,0,-1),靠近平衡点(1.5,0,-1.05),仿真实验中混沌系统的基频w0=2.1329,基周期为为T0202.9443S。由前面的数值仿真实验知要使 Chua’s混沌系统保持其类随机性,仿真步长选在(0.0001,0.7)较为合适,用基周期来表达即为129940T015T0 ,15T0内,综观三个连续混沌系统仿真步长的理论计算,我们可以统一选取15000T0这样即可以提高仿真运算速度,又可以使混沌吸引子的形状和类随机性不发生变化,这个选择范围也与通常连续混沌系统数值仿真步长的经验取值相吻合六、模型结果及分析
七、结果分析
八、模型评价与改进方向
九、参考文献
第五篇: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
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
1、数模竞赛的起源与历史
数模竞赛是由美国工业与应用数学学会在1985年发起的一项大学生竞赛活动,目的在于激励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提高学生建立数学模型和运用计算机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能力,鼓励广大学生踊跃参加课外科技活动,开拓知识面,培养创精神及合作意识,推动大学数学教学体系、教学内容和方法的改革。我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是由教育部高教司和中国工业与数学学会主办、面向全国高等院校的、每年一届的通讯竞赛。其宗旨是:创新意 识、团队精神、重在参与、公平竞争。1992载在中国创办,自从创办以来,得到了教育部高教司和中国工业与应用数学协会的得力支持和关心,呈现出迅速的发展发展势头,就2003年来说,报名阶段须然受到“非典”影响,但是全国30个省(市、自治区)及香港的637所院校就有5406队参赛,在职业技术学院增加更快,参赛高校由2002年的1067所上升到了2003年的1410所。可以说:数学建模已经成为全国高校规模最大课外科技活动。
2、什么是数学建模
数学建模(Mathematical Modelling)是一种数学的思考方法,是“对现实的现象通过心智活动构造出能抓住其重要且有
用的特征的表示,常常是形象化的或符号的表示。”从科学,工程,经济,管理等角度看数学建模就是用数学的语言和方法,通过抽象,简化建立能近似刻画并“解决”实际问题的一种强有力的数学工具。顾名思义,modelling一词在英文中有“塑造艺术”的意思,从而可以理解从不同的侧面,角度去考察问题就会有不尽的数学模型,从而数学建模 的创造又带有一定的艺术的特点。而数学建模最重要的特点是要接受实践的检验,多次修改模型渐趋完善的过程。
3、竞赛的内容:
竞赛题目一般来源于工程技术和管理科学等方面经过适当简化加工的实际问题,不要求参赛者预先掌握深入的专门知识,只需要学过普通高校的数学课程。题目有较大的灵活性供参赛者发挥其创造能力。参赛者应根据题目要求,完成一篇包括模型假设、建立和求解、计算方法的设计和计算机实现、结果的分析和检验、模型的改进等方面的论文(即答卷)。竞赛评奖以假设的合理性、建模的创造性、结果的正确性和文字表述的清晰程度为主要标准。
4、竞赛的步骤
建模是一种十分复杂的创造性劳动,现实世界中的事物形形色色,五花八门,不可能用一些条条框 框规定出各种模型如何具体建立,这里只是大致归纳一下建模的一般步骤和原则:
1)模型准备:首先要了解问题的实际背景,明确题目的要求,收集各种必要的信息.
2)模型假设:为了利用数学方法,通常要对问题做必要的、合理的假设,使问题的主要特征凸现出来,忽略问题的次要方面。
3)模型构成:根据所做的假设以及事物之间的联系,构造各种量之间的关系,把它问题化
4)模型求解:利用已知的数学方法来求解上一步所得到的数学问题,此时往往还要作出进一步的简化或假设。注意要尽量采用简单的数学工具。
5)模型分析:对所得到的解答进行分析,特别要注意当数据变化时所得结果是否稳定。
6)模型检验:分析所得结果的实际意义,与实际情况进行比较,看是否符合实际,如果不够理想,应该修改、补充假设,或重新建模,不断完善。
7)模型应用:所建立的模型必须在实际应用中才能产生效益,在应用中不断改进和完善。
5、模型的分类
按模型的应用领域分类: 生物数学模型、医学数学模型、地质数学模型、数量经济学模型、数学社会学模型
按是否考虑随机因素分类 :确定性模型、随机性模型按是否考虑模型的变化分类 :静态模型、动态模型按应用离散方法或连续方法 :离散模型、连续模型
按建立模型的数学方法分类 :几何模型、微分方程模型、图
论模型、规划论模型、马氏链模型 按人们对事物发展过程的了解程度分类 :
白箱模型: 指那些内部规律比较清楚的模型。如力学、热学、电学以及相关的工程技术问题。
灰箱模型: 指那些内部规律尚不十分清楚,在建立和改善模型方面都还不同程度地有许多工作要做的问题。如气象学、生态学经济学等领域的模型。
黑箱模型:
指一些其内部规律还很少为人们所知的现象。如生命科学、社会科学等方面的问题。但由于因素众多、关系复杂,也可简化为灰箱模型来研究。
6、数学建模应用
今天,在国民经济和社会活动的以下诸多方面,数学建模都有着非常具体的应用。
1分析与设计: 例如描述药物浓度在人体内的变化规律以分析药物的疗效;建立跨音速空气流和激波的数学模型,用数值模拟设计新的飞机翼型。预报与决策: 生产过程中产品质量指标的预报、气象预报、人口预报、经济增长预报等等,都要有预报模型。使经济效益最大的价格策略、使费用最少的设备维修方案,是决策模型的例子。3 控制与优化: 电力、化工生产过程的最优控制、零件设计中的参数优化,要以数学模型为前提。建立大系统控制与优化的数
学模型,是迫切需要和十分棘手的课题。规划与管理 生产计划、资源配置、运输网络规划、水库优化调度,以及排队策略、物资管理等,都可以用运筹学模型解决 报名时间:从大赛的通知文稿发出后,就可以报名了,报名截止时间一般在开始比赛的前7到10天。
竞赛时间:每年的9月的第三个星期五上午8时至下一个星期一上午8时。
报名方式:如果有分赛区(每个赛区应至少有6所院校的20个队参加),就联系分赛区报名,没有分赛区,则直接向主委会报名。
大学生以队为单位参赛,每队3人(须属于同一所学校),专业不限。竞赛分本科、专科两组进行,本科生参加本科组竞赛,专科生参加专科组竞赛(也可参加本科组竞赛),研究生不得参加。每队可设一名指导教师(或教师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