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四川省以工代赈项目示范村建设规划
四川省以工代赈项目示范村建设规划
评审办法(试行)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根据《国家以工代赈管理办法》和《四川省以工代赈项目示范村建设指南》的有关规定,为规范以工代赈项目示范村建设规划(以下简称“示范村规划”)评审工作,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示范村规划评审,坚持“政府主导、村民主体、搭建平台、脱贫致富”的基本思路,充分体现“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新农村建设总要求。
第二章评审组织
第三条按照“县编规划、市(州)组织评审、省办审批”的原则,示范村规划的评审工作由市(州)以工代赈办公室负责组织。规划评审小组应由交通、农业、水利等与规划建设内容密切相关的市(州)级相关部门专业技术人员组成。评审小组组长由市(州)以工代赈办公室负责同志担任。
第四条评审人员中具有中级以上技术职称的工程、经济等类别的专业人员应占评审人员的三分之二以上。
第五条省以工代赈办公室有选择性地派员指导示范村规划的评审工作。第三章评审内容和要求
第六条示范村规划的评审内容包括:
(一)项目建设内容是否符合国家以工代赈政策;
(二)规划文本格式是否符合省以工代赈办公室的统一要求;
(三)规划现状的描述和分析是否真实、准确;
(四)规划目标的确定是否科学、合理;
(五)规划确定的国家补助资金规模是否控制在省以工代赈办公室规定的范围内,项目补助标准是否符合政策规定;
(六)规划的项目布局是否合理,重点是否突出;
(七)规划表格、数据是否真实准确,文字阐述是否逻辑严密;
(八)规划效果评价是否客观、真实;
(九)规划整合的资源和项目是否能够落实;
(十)规划实施和监督的措施是否切实可行。第七条示范村规划评审要突出以工代赈项目的主体地位和带动效应。
第四章评审程序
第八条县级规划编制部门要将实施规划文本及相关资料提前三天送达评审小组各成员仔细研读。
第九条实施规划的评审分为现场评审和文本评审两部分
第十条现场评审。现场评审应当按专业分组进行,针对规划涉及的各方面项目进行现场审查。现场评审应当走访60%以上的村社干部和随机走访10%的群众代表,并调阅项目规划编制过程中召开会议、听取民意、落实“三权”的有关记录情况,同时听取项目区干部和群众对实施规划的意见和建议;现场评审后要形成现场评审报告。
第十一条文本评审。召开规划评审会,会议主要议程包括:规划编制单位应当就编制规划的有关情况作说明;规划现场评审组应汇报现场评审情况和评审意见;评审小组成员充分发表意见和建议;评审小组形成书面评审意见;评审小组组长代表评审人员对规划提出修改和建议意见。
评审小组组长须在评审意见上签字。
第十二条规划编写单位要根据评审小组提出的意见对实施规划进行认真修改和完善,形成正式规划文本。
第十三条有关市(州)以工代赈办公室将正式规划文本和专家评审意见及时上报省以工代赈办公室。
第十四条省以工代赈办公室审批规划。第五章附则
第十五条各市(州)以工代赈办公室可根据本办法制定具体实施细则,并报省以工代赈办公室备案。
第十六条四川省以工代赈新农村建设示范片建设规划的评审工作参照本办法施行。
第十七条本办法由四川省以工代赈办公室负责解释。第十八条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执行。
四川省以工代赈项目示范村建设工程竣工验收办法(试行)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根据《国家以工代赈管理办法》和《四川省以工代赈项目示范村建设指南》的有关规定,为规范以工代赈项目示范村建设工程竣工验收(以下简称“示范村验收”)工作,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示范村验收包括以工代赈工程验收和在此基础上的示范村建设规划验收。
第二章验收依据和条件
第三条示范村验收工作,以省级以上部门的计划和相关规定为依据,包括:
(一)省以工代赈办公室批复的项目示范村《实施规划》;
(二)省以工代赈办公室下达的项目投资计划和项目建设
计划;
(三)批准的设计文件、设计图纸;
(四)相关行业部门的工程技术标准、技术规范。第四条示范村验收工作,必须在年度项目建设任务全面完成后,先由县以工代赈办进行初验,再申请市(州)级验收。未经批准擅自调整年度建设计划两项以上,整个工程不予验收。
验收的条件包括:
(一)规划的建设项目已全面完成,并达到使用要求;
(二)有完整的技术档案和施工管理资料;
(三)已编制完成工程竣工文件和竣工决算。第三章验收内容
第五条工程竣工验收。依照设计文件、设计图纸和相关施工技术规范,对以工代赈资金投入的村社道路、便民路、小型水利、人畜饮水、农田改造等基础设施项目进行逐项检验,认真检查核对竣工图表、资料、文件和工程决算。
第六条严格按照《四川省以工代赈项目示范村工程竣工验收评分细则》进行量化考评,并对工程项目建设质量做出评定。评定等级为:优良、合格、不合格。不合格等级项目,不予验收。
第七条总体规划验收。依照示范村《实施规划》,对示范村建设的整体成效作出综合评价。
第四章验收组织
第八条工程竣工验收由县以工代赈办负责组织。县财政、水利、农业、交通等相关部门以及建设、施工、监理、设计等单位参加验收工作。
第九条总体规划验收由市(州)以工代赈办负责组织。工程竣工验收合格后,由县以工代赈办向市(州)以工代赈办提出验收申请,市(州)以工代赈办组织相关部门组成验收小组开展总体规划验收工作。
第五章验收要求
第十条各市(州)、县以工代赈办公室必须高度重视验收工作,精心组织,务求实效,防止“走过场”。
第十一条整个验收工作务必于省下达项目投资、建设计划的次年10月底前完成。
第十二条示范村验收的《评定报告》及相关表格及时上报省以工代赈办公室备案。
第六章附则
第十三条各市(州)以工代赈办可根据本办法制订具体实施细则,并报省以工代赈办备案。
第十四条《四川省以工代赈项目示范村工程竣工验收评分细则》另行规定。
第十五条四川省以工代赈新农村建设示范片建设工程竣工验收可参照本办法执行。
第十六条本办法由省以工代赈办公室负责解释。第十七条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执行。
四川省以工代赈项目示范村工程竣工
验收评分细则
工程竣工验收评分实行100分制。85分及以上为优良,84-70分为合格,70分以下为不合格。
一、计划管理(共20分):严格执行省以工代赈办公室下达的年度建设计划,未调整,不扣分;调整一处扣10分。累计扣分不超过20分。
二、资金管理(共30分):截至验收时,以工代赈资金到达项目数额,差额1万元扣1分;政府承诺的配套资金,差额1万元扣0.5分;未实行资金报帐制扣5分,资金报帐制不的酌情扣分;违纪违规使用项目资金,按转移用途、挪用、贪污等不同性质分别扣3分、5分和10分,累计扣分不超过30分。
三、工程管理(共35分):截至验收时,按省以工代赈办公室下达的年度建设任务,按每项建设任务的完成比例扣分。工程建设任务每少1个百分点扣2分;质量不符合设计标准的扣2分,施工管理不规范的扣2分,验收资料不全的扣1分。累计扣分不超过35分。
四、建后管理(共15分):截至验收时,按每项制度的标准分,由验收小组商定扣分,其中,群众满意度达90%及以上,不扣分,90分以下,每少1个百分点扣1分,累计扣分不超过15分。
第二篇:四川省以工代赈实施细则[模版]
四川省以工代赈管理实施细则
(征求意见稿)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规范和加强以工代赈管理,提高以工代赈资金的使用效益,根据《国家以工代赈管理办法》和《国家扶贫资金管理办法》,结合四川省实际,制定本实施细则。
第二条 以工代赈实施范围主要是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地区,适当兼顾非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地区的贫困乡村。贫困人口集中的大小凉山彝区、川西北藏区、秦巴山区(四川部分)、乌蒙山区(四川部分)、革命老区等,是全省以工代赈扶持的重点地区。
第三条 以工代赈投入坚持因地制宜、综合治理、连片扶贫、突出重点、讲求实效的原则。
第四条
以工代赈投入为资金投入。国家以工代赈投入纳入中央财政预算,省及市(州)、县以工代赈投入纳入同级财政预算。以工代赈投入可以通过市场机制引导社会投入,共同支持贫困地区发展。第五条 以工代赈建设内容根据国家要求安排。重点建设与贫困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和农民脱贫致富相关的农村小型基础设施工程,主要包括乡村道路、小型水利、人畜饮水、基本农田、草场建设、小流域治理,以及根据国家要求安排的其他工程。
第六条 各级发展改革部门(以工代赈办公室)是以工代赈工作的行政主管部门,在本级人民政府的领导下,具体承担以工代赈管理职责。
第二章 计划管理
第七条 以工代赈建设规划是以工代赈计划的基本依据,基本内容包括指导思想、建设目标、建设任务、项目规划、资金筹措、实施步骤、配套措施等。
各级发展改革部门(以工代赈办公室)负责编制本级以工代赈建设规划,经本级人民政府批准后,纳入本级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并报上级发展改革部门(以工代赈办公室)备案。
各级发展改革部门(以工代赈办公室)依据以工代赈建设规划建立本级以工代赈项目库,搞好项目储备。
— —以工代赈项目建设规划应当与其他相关规划中的建设项目相衔接。
第八条 以工代赈计划分为资金计划和项目建设计划。基本内容包括本以工代赈的政策要求、实施原则、资金方案、建设内容、建设项目和工程效益等。
第九条 以工代赈计划的编报应坚持自下而上的原则。县级发展改革部门(以工代赈办公室)组织编报本级以工代赈建议计划,上报建议计划应附项目建议书或可研报告及有效批复文件。申请中央投资100万元及以上的单个项目、150万元及以上的以工代赈示范村、国家以工代赈片区综合开发项目等综合性项目,建议计划应附项目实施规划文本及专家评审意见。
市(州)发展改革部门(以工代赈办公室)组织审核县级建议计划,将项目投资和建设内容汇总上报省以工代赈办公室。
省以工代赈办公室审核、汇总编制全省以工代赈建议计划,经省发展改革委相关处室会签,并报省发展改革委主任办公会和省政府分管领导审定后,上报国家发展改革委审批。
申请列入建议计划的项目,原则上在以工代赈项目储备库中择优、择重、择急选取,应做到前期工作完备,审批手
— 3 — 续齐全,配套资金落实,具备开工条件。
对进入省申报建议计划但未被国家纳入实施计划的项目,可在以后优先申报、安排。
第十条 国家发改委下达以工代赈计划之后,由县级发展改革部门(以工代赈办公室)按照项目备案表所列内容将项目投资和建设任务解捆细化到具体实施项目,编制完成以工代赈建设计划;市(州)发展改革部门(以工代赈办公室)组织审核县级建设计划,报省以工代赈办公室;省以工代赈办公室审核、汇总编制全省以工代赈建设计划,经省发展改革委相关处室会签、省发展改革委主任办公会和省政府分管领导审定后下达,并报国家发改委备案。
全省以工代赈计划分解下达工作应在收到国家以工代赈计划之日起30个工作日内完成。
省级财政以工代赈配套资金计划,由省以工代赈办商省财政厅下达。
第十一条 以工代赈计划下达后,不得擅自调整或变更。如因特殊原因确需调整或变更的,须履行报批手续。确需调整的项目以及调整项目部分建设内容、规模、投资、地址的,应按程序报省发展改革部门审批。对项目建设内容、规模等调整幅度较小的,省发展改革部门也可委托市级发展改革部门审批。
— —第十二条 专项以工代赈规划和计划,按照国家和省发展改革部门有关要求另行安排。
第三章 项目管理
第十三条 以工代赈项目按基本建设程序实行分级审批。国家有特殊要求的项目由省发展改革部门报国家发展改革部门审批。审批手续不完善的项目不得列入以工代赈计划。
申请以工代赈资金和省级配套资金合计在150万元以下(含150万元)项目的可研报告,由市级发展改革部门负责审批,并报省发展改革部门备案;150万元以上项目的可研报告,须按程序报省发展改革部门审批。
国家和省发展改革部门专项安排的试点和示范项目,均由省发展改革部门审批。
申请以工代赈资金和省级配套资金合计在30万元以下(含30万元)的项目,须履行项目建议书编报、审批程序;在30万元以上的项目,须履行项目可研报告编报、审批程序。
以工代赈项目建议书、可行性研究报告或初步设计、施工图设计应由具有相应资质的单位按照行业规范和以工代赈项目(费用)标准编制。
— 5 — 第十四条 以工代赈项目建设实行项目法人责任制、施工合同制。以工代赈项目中技术复杂的主体工程和总投资50万元以上的项目要实行招投标制和工程监理制。
第十五条 以工代赈项目应组织当地群众参加工程建设,并及时足额支付劳动报酬,严禁克扣和拖欠。没有专项安排劳动报酬资金的项目,原则上不得列为以工代赈项目。
第十六条 以工代赈建设项目应当严格按照有关工程建设标准施工,所有项目都要确定项目负责人和技术负责人,确保工程质量。
第十七条 以工代赈项目的竣工验收,实行谁审批、谁组织验收。项目建成后,先由建设单位自验,再逐级申请验收。验收合格后,要落实后期管理、养护制度,保证项目长期发挥效益。
第十八条 国家以工代赈资金投入在20万元以上的项目要设立永久性工程标志牌。标志牌的主要内容,包括项目名称、建设时间、建设内容、完成投资等。
第四章
资金管理
第十九条 以工代赈资金管理按照《国家扶贫资金管理办法》和《财政扶贫资金管理办法》有关规定执行。
— —第二十条 以工代赈资金实行县级报帐制管理。具体按照《财政扶贫资金报帐制管理办法》执行。
第二十一条 以工代赈项目管理费的使用,严格按照《财政扶贫项目管理费管理办法》执行。
第二十二条 各级政府应当积极筹措以工代赈配套资金,并与国家以工代赈资金统筹管理。对于财力较好但不积极落实以工代赈配套资金的县,省将适当核减安排其以工代赈项目和资金计划。
第五章
监督检查
第二十三条 建立省、市、县三级以工代赈项目监督网络,重点针对计划执行、资金使用、项目建设质量、劳务报酬支付和财务状况等环节进行监督检查。
第二十四条 各级发展改革部门要督促项目主管部门和项目建设单位自觉接受财政、审计、监察等部门对以工代赈的监督检查和审计。
第二十五条 检查和审计中发现的违规、违纪行为,要给予相应责任部门通报批评,并酌情调减所在市、县下一资金规模;凡拖欠、截留、挤占以工代赈资金的,责令限期归还,予以通报批评,并商有关部门追究有关责任人的行政责任;凡
— 7 — 骗取、贪污、挪用以工代赈资金的,商有关部门对有关责任人给予政纪处分,构成犯罪的,由司法部门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二十六条 实行以工代赈项目公告、公示制度。市、县发展改革部门在收到省发展改革委下达的以工代赈计划后,应通过当地报纸、广播、电视、网络、公示栏等媒体公布以工代赈项目计划。
第六章
第二十七条 本实施细则由省发展改革委负责解释。第二十八条 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附 则
— —
第三篇:邵武市以工代赈建设十二五规划
邵武市以工代赈建设“十二五”规划
以工代赈是我国一项重要的扶贫政策。“十二五”时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承上启下的关键时期,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时期。为改善我市农业农村小型基础设施、改善贫困群众生产生活条件,促进贫困地区加快发展和增加农村贫困群众收入,特制定本建设规划。
一、“十一五”以工代赈建设发展情况回顾
“十一五”期间,我市以工代赈建设方面获得中央、省预算内资金项目较少,仅有3个项目获得143万元资金扶持。城郊镇、拿口镇在道路建设方面获得省财政以工代赈配套资金补助,金额不过十几万元。2009年被认定为中央苏区县后,享受国家支持原中央苏区县发展的政策,卫闽镇申报水厂改扩建以工代赈项目,获得130万元的中央资金补助,为我市以工代赈建设积累了一定经验。目前我市卫闽镇水厂改扩建项目进展顺利,中央以工代赈资金大大促进了我市农村基础设施建设速度,有力改善我市项目区农村群众生产生活条件。
由于我市以工代赈建设方面起步较晚,加上遭受2010年“6.18”洪灾,许多农业农村小型基础设施需要改善,促进贫困地区加快发展和增加农村贫困群众收入任务依然艰巨。主要原因:一是贫困地区大多分布在偏远深山区,山势陡峭,立地条件差,生态系统十分脆弱,自然资源缺乏,环境闭塞,自然灾害频繁,农户靠天吃饭,即使无灾,也只能解决温饱,一旦遭受灾害,极易返贫。全市总人口30.34万人,其中农业人口5.76万户,16.66万人,目前尚有人均收入1200元以下的有4232户、6767人。二是交通不便,制约经济发展。目前山区自然村的道路都没有硬化,晴通雨不通,还有不少自然村尚不通车。因山高路远,交通不便,农用物资运输困难,生产成本加大,同时也造成了当地的农产品销售价要低于其他地方,从而影响了农民的收入。三是集体经济薄弱,影响了对基础设施的投入。按目前中央以工代赈建设项目约30%的补助,地方配套资金在70%以上,项目建设的配套资金压力还是相当大。
二、指导思想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开发式扶贫方针,以农业农村小型基础设施建设为着力点,在不断改善贫困地区基本生产生活条件和发展环境的同时,积极引导当地贫困群众参与工程建设,不断提高收入水平。
三、基本原则
――坚持因地制宜的原则。结合各地实际,分类指导,突出重点,合理确定以工代赈重点区域、重点建设内容和建设投入标准。
――坚持量力而行的原则。针对地区农村经济发展和群众增收的主要制约因素,区分轻重缓急,合理安排,确定建设项目,逐年安排实施。
――坚持统筹协调的原则。注重与有关涉农专项规划、新农村建设、灾后重建等的衔接协调,相互配合,突出专项扶贫的重点,避免专项扶贫包办,对其他投资产生挤出效应,引导其他涉农投入更多地向农村贫困地区倾斜。
四、建设目标和建设任务
(一)建设目标。主要包括基本农田、小型微型水利工程、乡村道路、独立桥涵、小流域治理等工程建设,改善农村的生产生活条件。
(二)建设任务。
――基本农田建设项目5个,项目总投资1420万元。
――小型微型水利工程建设项目12个,项目总投资4820万元。
――乡村道路建设12条,项目总投资4530万元。
――独立桥涵建设项目4个,项目总投资890万元。
――小流域综合治理项目,结合市水利部门十二五规划,在五年期间安排8个,项目总投
资11160万元。
五、投资估算
(一)投资估算
“十二五”期间我市安排实施41个以工代赈项目,项目总投资22820万元,基于项目建设区财力状况,参考其他中央投资补助标准按80%补助计算合计中央补助为18130万元,地方投资4690万元。中央补助基本农田建设项目5个,中央投资补助1120万元;中小型微型水利工程建设项目12个,中央投资补助3810万元;乡村道路建设12条,中央投资补助3600万元;独立桥涵4个,中央投资补助690万元;小流域综合治理项目8个,中央投资补助8910万元。具体投资安排为:
2011,计划安排21个项目投资6110万元,中央投资补助4830万元。2012,计划安排20个项目投资4870万元,中央投资补助3860万元。2013,计划安排13个项目投资4830万元,中央投资补助3860万元。2014,计划安排20个项目投资3800万元,中央投资补助3020万元。2015,计划安排14个项目投资3210万元,中央投资补助2560万元。
(二)劳务报酬估算
2010年我市农村劳动力平均日用工劳务报酬在78元/人,“十二五”期间我市安排实施41个以工代赈项目,项目实施所带来的总劳务报酬为1813万元,劳务报酬占中央补助投资的比例为10%。
六、保障措施
(一)政策保障。落实好以工代赈劳务报酬政策。建设和施工单位做好组织当地群众参加工程建设、支付劳务报酬,确保以工代赈劳务报酬及时足额落实到参加工程建设的农民群众手中,带动当地群众增收。劳务报酬标准可根据不同工程类型,参照当地农民工报酬标准制定,劳务报酬开支也要进行公告,接受群众监督。
(二)组织保障。重视和加强对项目建设的组织领导,建立项目建设工作责任制,对项目的投资安排、项目管理、资金使用、实施效果负责。
(三)资金保障。项目建设单位要切实落实好地方配套资金,确保建设项目顺利实施。
(四)严格建设程序。项目建设实行项目法人责任制、招投标制、工程监理制、合同管理制,以及工程质量管理各项责任制度。加强项目建设过程中的指导和协调,抓好建设进度、工程质量和安全生产管理,在加快工程建设进度的同时确保工程质量安全。
第四篇:以工代赈项目建设施工合同
6、乙方在未征得甲方同意的情况下,不得擅自变更建设内容,如需变更工程设计标准,乙方须征得甲方同意。
以工代赈×××××××项目
7、在建设期内如遇不可抗拒因素(如国家征地、特大自然灾害毁坏),致使已建项目破坏的,乙方不承担赔偿责任。
8、乙方必须保证科学管理、安全施工。
九、同生效与终止
本合同自双方签字盖章之日起生效。工程验收合格之日本合同即告终止。
十、其他事项
本合同如有不尽事宜,经甲方、乙方双方协商一致后做出补充规定另附。
十一、本合同一式五份,甲方、乙方各持一份,报发改部门、财政部门各执一份,项目建设单位执一份。
甲方:(签章)法定代表人:(签字)
年月日
乙方:(签章)法定代表人或委托代理人:(签字)
年月日
工程施工合同
年月
日
以工代赈
×××××××项目
工程施工合同
甲方: ××××××× 乙方: ×××××××
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和《以工代赈管理办法》及其他有关法律、行政法规、遵循平等、自愿、公平和诚实信用的原则,双方就本工程施工项协商一致订立本合同。
一、工程概况
1、工程名称:×××××××项目。
2、施工地点:
3、建设内容:
二、工程范围 ×××××××
三、合同工期
合同工期总日历天数天
四、质量标准
工程质量标准:严格按照《×××××××项目实施方案》(以下简称实施方案)中的设计标准施工。(具体设计标准要求)
五、合同价款
金额(人民币大写):元,¥:元,其中包括:以工代赈资金劳务费用元。
六、工程实施
1、开工建设前,甲方应向乙方提供本项目《实施方案》技术标准。乙方应向甲方提供项目施工组织设计、工程质量的技术措施,经甲方报请上级
—1—
主管部门审核合格后,甲方对乙方下达开工通知书,乙方必须在接到开工通知之日起3日内组织开工建设。
2、甲方在下达开工通知第3个工作日组织3人以上对乙方开工建设情况进行核实确认是否开工建设。
3、工程竣工后乙方应向甲方出具工程竣工报告和工程验收申请,甲方在接到竣工报告30个工作日内应组织项目建设领导组及有关技术人员对乙方工程竣工情况进行核实、验收并出具验收报告。
4、甲方必须按要求足额支付乙方农民工劳务费用元。
七、资金兑付
1、启动金预付:甲方经核实乙方开工建设后,应向乙方预付工程款资金的30%作为工程启动资金。
2、进度款支付:经甲方核实,乙方工程竣工后,乙方应向甲方出具工程建设资金100%的原始报账凭证,经甲方将原始账凭证报送财政部门审核合格后,甲方向乙方支付工程款资金的60%。
3、质量保证金:工程款资金的10%作为质量保证金。经甲方报请主管部门对乙方承建工程组织验收合格后,甲方向乙方支付工程款资金10%的质量保证金。若存在验收不合格工程的,乙方必须进行重建直至达到验收标准后,甲方再向乙方支付质量保证金。
八、双方的权利与义务
1、乙方在建设工程期间,甲方有权进行监督、检查,以便督促乙方按规定标准完成任务,确保项目建设达到设计标准要求。
2、乙方要按照《实施方案》中的工程技术标准组织建设,必须保证工程的质量和进度。
3、无特殊情况,甲方不得随意终止承包合同,不得无故扣压工程投资资金。无特殊情况,乙方不得在工程建设期间随意怠工或停工。
4、甲方有权组织相关技术部门对乙方所承担建设的工程进行全面跟踪监督与随机抽查,对乙方未按工程技术标准建设的甲方有权责令乙方返工重建,返工重建所产生的费用和损失均由乙方承担。
5、乙方在建设期必须做好工程管理和质量管护工作。
—2—
第五篇:乡镇扶贫以工代赈建设十一五规划
乡镇扶贫以工代赈建设十一五规划
目录
第一章总论
第二章 基本情况及现状分析
第三章 “十一五”期间扶贫以工代赈的基本思路和目标
第四章战略重点与重点项目
第五章投资估算及资金来源
第六章预期效益分析
第七章措施与对策
第八章附件
文本编制:**
项目设
计:**
数据提供:**
审定:**
第一章 总论
一、编制规划的依据、目的和意义
扶贫开发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一项长期而又艰巨的任务,以工代赈是国家为了扶持贫困地区的发展而采取的一项特殊扶贫政策。编制以工代赈建设规划,是搞好新时期以工代赈扶贫工作的一项基础工作。做好以工代赈建设工作,将极大地改善我镇的生产、生活条件和基础设施建设落后的状况,促进区域经济发展,增加农民收入,对解决目前“三农”问题和实现我国现代化建设第三步战略目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为紧紧抓住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的有利时机,切实搞好新阶段的扶贫开发工作,全面推进贫困乡、村经济社会全面发展,加快全镇脱贫致富奔小康的步伐,做好今后五年内以工代赈建设规划的编制工作,建立和完善以工代赈项目库,根据《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01---2010)》和县政府《关于抓紧编制扶贫以工代赈建设“十一五”规划的通知》精神,围绕《鸭田镇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一五”规划》确定的发展蓝图及建设重点,围绕我镇扶贫开发的总体目标,结合鸭田实际,特制定本规划。
二、规划范围
本扶贫以工代赈建设规划编制范围涵盖全镇的26个村。
三、规划期限
本规划编制年限为2006年至2010年。
第二章 基本情况及现状分析
一、自然经济概况
鸭田镇位于隆回县北部边陲,望云山北麓,毗连新化县,距隆回县城76公里,312省道横贯东西。全镇总面积74.78平方公里,境内平均海拔700米,下辖26个行政村(居)民委员会、236个村民小组,总人口26756人,7344户。境内地势东南高、西北低,属半山区半丘陵区,气候温和湿润,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区,年均日照1185小时,年均气温12.4℃,年平均降雨量1480毫米,无霜期230天。境内地下水资源丰富,河溪落差大,但流量小。
境内土地构成的显著特点是:山地多、平畈少、农耕地的后备资源不足。全镇耕地总面积20418亩,其中水田17864亩,旱土2554亩;林地总面积5.5万亩,森林覆盖率高达73,木材蓄积量约12.5万立方米。境内土地肥沃,又属富硒地区,发展农业极为有利,种植业是全镇经济的主要支柱,盛产优质富硒水稻,适宜种植药材、茶叶、花卉和蔬菜等多种经济作物。
境内有丰富的高岭土“瓷土”资源,品质稳定,质地纯净,是生产陶瓷和高级墙地板砖的上等原料,已探明储量在700万吨以上,远景储量达2000万吨。
二、“十五”期间扶贫以工代赈建设计划执行情况
建国50多年来,特别是自1984年国家实施以工代赈扶贫战略以来,鸭田镇在国家、省、市、县的关怀和大力支持下,紧紧围绕扶贫开发这一重点,坚持以农业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为主,着眼近期解决温饱、长远脱贫致富奔小康,开展以工代赈建设。
1、“十五”期间我镇以工代赈投入、建设情况:
“十五”期间,我镇共批准实施以工代赈项目19个,计划投入以工代赈资金90万元,其中国家以工代赈40.5万元、地方配套49.5万元,涉及交通道路、农田水利、人畜饮水、小流域综合治理、农业产业化基础设施建设等。至2004年底,全镇累计完成以工代赈投资90万元,其中以工代赈资金40.5万元、地方配套49.5万元(群众无偿投劳折资10万元)。新建和改建公路17公里,其中村级道路路基改造4公里、新修村级道路13公里,新建桥梁1座;水利建设方面,新建渠道1公里,建成人畜饮水工程2处,其中引水工程2处,解决了600人的饮水困难,并恢复、改善和新增灌溉面积2100亩。
2、“十五”期间我镇以工代赈效益情况:
通过扶贫以工代赈工程建设,极大地改善了我镇的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状况,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对加快我镇脱贫致富步伐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2004年,全镇GDP达到4680万元,农业总产值3158万元,粮食总产量866万公斤,财政收入287.7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985元,农民人均产粮324公斤。农村绝对贫困人口由2000年的9880人减少到7800人,绝对贫困面由38下降到30,全镇整体实现了基本解决温饱。
3、“十五”期间以工代赈的具体做法与经验:
(1)高度重视,加强领导。建立领导机构,成立由镇长为组长,分管农业的副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