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对殡葬产业的分析

时间:2019-05-14 00:48:3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浅谈对殡葬产业的分析》,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浅谈对殡葬产业的分析》。

第一篇:浅谈对殡葬产业的分析

浅谈对殡葬产业的分析

产业分析

中国殡葬业作为一个拥有近14亿人口市场的特殊行业,其容量及发展潜力都是惊人的,孕育着无限的商机。我们旨在对中国民情、国情、政情之格局分析,掌控中国殡葬市场发展态势,规划怀恩立基点及经营之道,率先抢占中国“生命礼仪”市场先机。

一、民情分析

1、中国人口进入老龄化阶段

二十世纪末,中国60岁以上老年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超过10%,2005年底,中国60岁以上老年人口近1.44亿,占总人口的比例达11.03%。预计到2020年,老年人口将达到2.4亿。而到2050年,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可能多达4.50亿人,占总人口的30%以上。

2006年底, 全国老龄工作委员会办公室指出,目前中国老年人口高龄化(80岁以上)趋势也非常明显,80岁以上的高龄老年人1600万人,2020年将达到2200万,其中,农村老龄化程度比较高、老年人口分布比较多,占据老年人口60%。人口的发展呈现出“孩子越生越少,老人越来越多”的趋势。

2、中国人口老化进程加快

以湖南人口年龄结构为例,从1998年进入老龄化以来,老化进程不断加快,据2005年1%人口抽样调查,2005年全省65岁及以上的老年人口为586.3万人,占全省总人口的9.27%,比 2000年提高1.98个百分点,其中长沙市60岁以上的老人有近100万人。省人口和计划生育委员会相关负责人表示,我省老龄化具有以下基本特征:

(1)老年人口增长快于总人口增长:

“十五”期间,我省总人口仅增长了2.6%,而65岁及以上的老年人口却增长了24.1%,老年人口的增长幅度大大高于总人口的增长幅度。

(2)老年人口高龄化趋势明显:

国际上常用低龄(60-69岁)、中龄(70-79岁)、高龄(80岁以上)老人比重三个指标反映老年人口的年龄结构状况。从高龄老人占老年人口的比重来看,2000年为8.6%,2005年则上升到14.4%,比重提高了5.8个百分点。

3、中国人口的死亡率造就殡葬市场巨大潜力

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表明,我国死亡人口每年大约有900万人。按照最低标准丧葬费用计算,假如平均每人2000元丧葬费,那么,可以估算出殡葬行业每年的既定市场份额为180亿元。如果再算上骨灰存放、购买墓地以及其他殡仪服务等费用,殡葬行业的销售总额将超过2000亿元。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大众对殡葬消费水平的提高,预计国内殡葬市场将以每年20%的速度递增。

二、国情分析

随着中国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和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中国的殡葬业与其他行业一样,呈现出前所未有的发展态势。50年代,以毛泽东等为首的中央领导推行火化,屈指算来,我国推行火化已有50余年的历史,但根据现状,我国的殡葬还存在诸多薄弱的环节。

1、人才以及设备落后: 长期以来,由于受几千年封建思想影响,对殡葬业的从业人员一直存在世俗的偏见。因此,殡葬业的员工是近亲多,子承父业多,家庭成员多,学历低的多,这“四多”现象普遍存在。导致国内大部分殡仪馆的各种人员整体素质偏低,殡仪服务设备设施也较为陈旧。殡仪馆内缺乏具有专业技术的高级技工、专业人员。由于资金投入不足,殡仪设备的科技含量不高,无法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抗衡。在目前的1500多个殡仪馆中,达到国家一、二、三级殡仪馆的只有20%,尚有80%的殡仪馆未达到等级标准。

2、市场垄断:

殡葬业长期以来享受政府有关政策的保护。行业的垄断状态有其独特的优势,但也产生了负面作用。这种垄断,使殡葬服务单位缺乏降低服务成本的激励机制和市场竞争机制,垄断消除了机构外的竞争压力,垄断造成了与殡葬相关事业的滞后,垄断下的非市场经济行为,实质上保护了落后,垄断使大多数殡葬事业仍然处于服务项目单一,经营服务手段粗糙,产品质量低下,员工缺乏市场竞争意识、忧患意识,领导者缺乏适应市场变化能力。这种垄断状态下人们的惰性心造成的这样的一个单位拿到市场上去很难有竞争力,容易导致落后挨打且亏损倒闭的局面。由于接尸、火化、骨灰寄存等到服务项目收费很低,这三项收费基本上亏损,殡仪馆则用出售骨灰盒的暴利来弥补殡仪馆的亏损,存在着严重的收费不合理现象。

3、政企不分:

管理体制上存在着政事不分。殡葬管理处(所)和殡仪馆是两块牌子,一套人马,既当裁判员又当运动员,这种管理体制,既不利于殡葬管理,又不利于殡仪馆的经营。精力都集中在殡仪馆的经营上,使对社会面上的殡葬管理弱化,现有的僵化体制使殡葬业经营活动严重缺乏,内在发展动力不足。殡葬事业单位仍然采取企业经营事业化管理的体制,行业的领导者还是采用上级指派的方式,这样的领导者并不一定能全面而正确的掌握殡葬业的情况。所以这种体制很难适应现代社会市场竞争。

4、重视程度不同,发展不平衡:

殡仪馆的发展很不平衡,由于我国的经济发展不平衡,加上当地政府对殡仪馆更新改造重视程序不同和殡仪馆更新改造对政府投资的依赖性等因素,经济不发达省份有的是吃饭财政,无力更新改造殡仪馆,所以,造成殡仪馆的发展很不平衡,悬殊很大。致使有的殡仪馆,例如广州市殡仪馆,投资2亿5人民币,占地267亩,建成了非常漂亮的现代化的欧式殡仪馆,无论从硬件建设和软件建设都达到国际一流水平,而还有相当多的殡仪馆存在着难以维继的状况。

5、服务网点不足:

我国有近14亿人口,全国仅有殡仪馆、公墓等殡葬单位2600多个,实在太少,而美国有3亿人口,全国就有24000多个殡葬服务公司,法国有5700万人口,全国就有6000多个殡仪葬服务公司,他们基本上一万人就平均有一个殡葬服务公司,并且“生前、临终、后续”等服务完善配套都形成了产业规模。按照这个国际标准,以湖南为例,殡仪服务如果要形成产业化经营,将具有6000多所专业化服务公司的市场容量。因此,我国殡仪服务网点布点任务很重。

6、未开放前,多为地下操作: 在国内的竞争压力已经显现出来,很多行业都将目标对准了殡葬业这最后一块尚待开垦的土地,等待着政策的开放,一旦国家政策允许,他们将迅速冲击市场,想方设法挤进中国的殡葬业,竞相抢占丧葬市场。目前地下的殡仪服务代办点、殡葬用品商店多如牛毛,也已侵吞了相当一部分的市场;人民群众的文化水平与品味在日益提高,但是,大部分服务机构都不能满足丧家需求,比如:服务不专业、价格杂乱等。

7、产业规模未成型:

大部分殡仪服务公司和殡葬生产制造商仍属于地方性经营运作,不明码标价,毫无体系规模可言,比较分散,几乎找不出一家品牌规模经营的大型殡葬服务公司,根本无法满足群众的消费需求。由于历史和现实的原因,我国殡葬设备用品的销售和采购,与其他行业相比还较为传统和落后。为了给各地殡仪服务部门提供设备、用品,全国目前有各类殡葬设备用品生产厂商约3000家,主要生产火化机、殡仪车、冷藏柜、纸棺、寿衣(被)、骨灰盒及各类祭奠用品。这些生产厂家一般规模较小,市场分散,均属于家庭作坊式运作模式,主要通过上门推销的方式销售其产品。由于缺乏对市场信息资源的准确掌握,这种销售方式一是效率低,二是费用高,对生产厂家产生较大压力。而作为殡葬设备用品的采购单位,殡仪馆和公墓等殡仪服务部门,也大多采用到生产厂家现场考察的方式采购设备用品。由于行业资源渠道的闭塞、产品供应厂商的规模限制,各殡仪馆往往是需要多少用品就要跑多少生产厂家,使采购成本和时间成本大大增加。同时,由于产品分散,殡仪馆在产品质量、性能、价格等方面缺少指导和比较,使采购效率和采购质量大大降低。

8、陵园墓地,存在不规范:

随着世界范围内土地资源的日益短缺和生态环境保护的日益紧迫,在殡葬改革上取消土葬风俗,推行火葬制度已经成为主流,过去的“坟山”及墓地零散分布的状况正慢慢成为历史,而较之更科学、生态和便于管理的殡葬用地新模式——“公墓”逐渐得到了发展,并且在运作模式上也由过去的“隐讳所在,任其发展”向市场化发展,墓地是整个殡葬行业中最赚钱的,因此也是竞争最激烈的,民间也涌现出一批私人出资兴建陵园的大型企业。当前陵园的品牌销售策略主要是通过环境建设、永续服务质量以及“风水”文化等方面提高商品价值,部分陵园更是利用骨灰存放进行传销、炒买炒卖陵墓等违规销售方式,提高预占市场份额。

三、政情分析

中国的殡葬业在政府的保护下发展了几十年,至今尚未形成优势,没有大的集团,也无足够的经营者群体和专业队伍,在市场大潮面前显得束手束脚。在此背景之下,修订《殡葬管理条例》被国务院纳入了立法计划,体制性障碍有望突破,早日打破殡葬业的垄断经营状况,这是公众的期待,也是行业管理的必然趋势。修订重点集中在以下方面:

1、全面开放,走向市场化:

市场化是殡葬改革的必然趋势。所谓市场化,就是遵循市场经济的规律,使殡仪服务走向市场化,打破垄断,依靠市场调节。《条例》规定除了火化具有公益性质,殡仪服务全部放开,公民、法人、组织,只要符合行政许可条件,都可以从事殡仪服务。这不仅是市场经济规律的要求,也是国务院依法行政的要求。民政部门制定政策、颁布法律法规,实施监督管理,让殡仪服务回归市场,真正体现了该管的管起来,该放的放下去。

2、政企分离:

从政府行政改革的角度看,实现政企分开是个大方向,政府应由“运动员”变成“裁判员”。对此,国家民政部社会福利和社会事务司司长张明亮在接受媒体的访问时直言“要害”,他说:“经营权和管理权分离是殡葬改革的关键。”

3、定义殡仪馆性质:

《条例》明确规定殡仪馆为公益性非营利机构。殡仪馆仅提供遗体运送、冷藏、火化服务,并按照国家规定的标准收费。收费管理办法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价格主管部门会同民政部门按照不营利原则制订。

4、规范墓地运作方式:

严禁炒卖墓地塔位,墓地买卖交易必须具备“火化证”、“死亡证”两项证明。这项政策的推出,使墓园根本不可能再实施预占市场的经营方式。

四、综合分析

1、市场分析

(1)往生中市场(殡仪服务、殡葬用品、陵园墓地)

中国13亿人口以千分之六点七的年平均死亡率计算,每年将近往生900万人。人均3项丧葬消费以2万多元计算,往生中殡葬市场每年有将近2000亿人民币的市场份额;

(2)往生后市场(祭祀服务、祭祀用品、网络纪念)

13亿的中国人口,近一亿个家庭,每个家庭都有自己的祖先,中国有五千年的传统文化,是个最注重孝道的民族,以每年平均仅祭祀两次祖先,一次花费500元计算,往生后市场每年有近1000亿人民币的市场份额;

(3)往生前市场(生前规划、祈福寿品、关怀记录)

中国的人口结构已经出现严重的老龄化,特别在计划生育后,老年人的奉养问题,将会成为重要的问题,预先规划好后事,已经是国际的趋势和潮流,目前中国超过65岁以上的老年人已经超过一亿人,也就是有兆亿人民币以上的往生前市场,等待着我们去开发。

2、竞争分析(1)目前竞争者少

由于中国殡葬行业长期的垄断,政策上才刚开始放开,目前进入行业者较少,现阶段是进入殡葬行业的最佳时机;

(2)目前竞争者小

目前中国并无任何大型化殡葬集团出现,多为小型的地方殡葬单位,且在人才、技术、设备上面相对都比较落后,所以竞争风险相对较小;

(3)未来大型竞争者少

传统的心理以及专业信息封闭的门槛,导致很少有大企业投入。

3、政策分析

三条法律规定陆续出台引领殡葬行业欣欣向荣:

(1)2004年7月1日,国家行政许可法出台,全面放开殡葬用品市场;(2)2007年5月1日,国家殡葬管理条例修改草案,将全面放开殡仪市场;(3)2007年9月1日,国家反垄断法出台,控制了可能发生的行政干预垄断行为;

五、结论

1、殡仪服务公司的诞生

通过上述分析,我们清晰的感受到,中国殡葬市场的庞大以及落后的产业情况,然而随着政策的支持以及新殡改条例的推出,一方面今后的殡仪馆除火化、遗体接运、及冷藏业务外,其他大量的殡仪服务业务将逐步开放,引入市场公平竞争,同时对于殡仪服务的经营单位,则规定必须符合企业登记资格,个体无照经营户将成为政府打击取缔的重点。因此,个体户必须挂靠合法公司,争取合法性。另一方面,陵园的销售模式受限,买卖墓地必须具备两证方可销售,这也预示着将来陵园必须大力加强与殡仪服务公司的互动合作,依托殡仪服务公司的终端服务代为销售商品。再则,殡葬用品生产厂商的最大客户是殡仪馆,随着改革的深入,固定“销售渠道”逐渐消失,因而要想全方位的推广自身产品,就必须依靠各地殡仪服务公司来进行,否则,市场将越做越小,面临着逐步被其他大型厂商吞并的局面。综上所述,中国殡葬业的发展格局对殡仪服务公司的出现将越发强烈。

2、怀恩生命礼仪连锁模式将快速发展

怀恩的目标就是集中所有力量,创造一个成功的中国生命礼仪经营模式,并快速复制于各区域市场。怀恩努力的方向就是迅速有效的占领中国既定的往生中市场,逐步引导消费市场,进而开创生前服务及后续服务市场成为完整的生命礼仪事业。

第二篇:对广州市产业转型升级的分析

对广州市产业转型升级的分析

摘要:广州正处于国家中心城市的地位,但是并不是说广州已经是合格、名副其实的国家中心城市,国家中心城市是要建的。目前广州正处于发展模式转型的“坎”上,转的好,广州的下一步发展就有希望;转得不好,可能中心城市的地位就不保了。

关键词:广州市 产业转型 措施

前言:目前,广州市正处于产业转型的重要阶段,在亚运等各种大型项目活动的刺激下,广州的产业转型升级正在积极的向前推进。

自改革开放以来,广东省作为沿海地区经济技术发展的领头羊,经济水平逐年稳步上升,而广州作为广东省首府,更是在各方面做出了卓越的贡献。近年来,广州市更是加大投资,进行产业转型升级,加大对第三产业的投入,扩大内需,使广州市保持住仅次于北京、上海的“第三城”的优势地位。

什么是产业转型?

要对广州市产业转型的分析,首先要理解什么是产业转型。对于产业转型,目前有两种解释,一种是较宏观的,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历史时期内,根据国际和国内经济、科技等发展现状和趋势,通过特定的产业、财政金融等政策措施,对其现存产业结构的各个方面进行直接或间接的调整。也就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国民经济主要构成中,产业结构、产业规模、产业组织、产业技术装备等发生显著变动的状态或过程。从这一角度说,产业转型是一个综合性的过程,包括了产业在结构、组织和技术等多方面的转型。另一种解释是指一个行业内,资源存量在产业间的再配置,也就是将资本、劳动力等生产要素从衰退产业向新兴产业转移的过程。

广州市产业转型现状

在经济危机的冲击和影响下,广州市近年来遇到了很多大的挑战,但是却始终没有在经济危机中倒下,而是沉着应对,保持经济稳步增长。

总体上来看,2009年,广州市地区生产总值突破9000亿元大关,达到9112.76亿元,同比增长11.5%,增幅比一季度、上半年和1—3季度累计分别提高3.5个、3.0个和1.0个百分点。其中,一、二、三产业分别完成增加值172.55亿元、3394.65亿元和5545.56亿元,分别增长3.9%、8.8%和13.6%。从这些数据可以看出其中,在三产业都有所提高的情况下,第三产业的发展尤为显著。这充分说明,之前政府提出的“三促进一保持”的产业结构政策起到了相当大的进展,经济的增长方式发生了改变。2009年,广州市一、二、三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由上年的2.04:38.94:59.02变为1.89:37.25:60.86,第三产业比重上升1.84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对全市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70.1%,比上年提高5.5个百分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增强。房地产业逆势而上,2009年,全市商品房屋销售面积和销售合同金额同比分别增长34.2%和37.5%。金融业受益于国家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运行较为活跃。12月末,全市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存、贷款余额分别比年初增长23.7%和25.9%。而2010年以来,全市经贸系统加快推进经济方式转变,积极调整产业结构,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和高新技术产业化,努力提升现代商贸业发展水平,保障煤电油及生活必需品等要素供应稳定有序,工商业经济在质量、效益、结构不断优化的基础上实现了平稳较快增长。1~9月累计,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分别完成增加值和总产值2621亿元和10729亿元,同比增长19.8%和21.2%;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和商品销售总额3182亿元和14390亿元,同比增长21.3%和36.0%。这些数据也在实际上显示出了广州市产业转型的进展情况。

广州市产业转型措施

通过对广州市产业转型现状的分析发现,广州市的产业转型在取得了一定进展的同时也存在真些许的不足。一是对外的经济形势依然严峻,目前全球的经济尚未真正走出国际金融危机的阴霾,世界经济尚未真正复苏,导致广州市的外部需求仍然不足。进出口在2009年仍有13.0%的降幅,虽然2010年回升了不少,但是总体上还是显示出外部需求的不足。另外,经济增长内生动力有待加强,在经济危机的严重冲击中,广州市之所以保持着较好的回升速度,主要是政府力量的拉动,但是由于广州市的民营投资增长乏力、市场价格同比持续走低和广州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低于全省平均水平,所以仍然表现出经济增长内生动力有待加强的现象。

针对这些问题,广州市政府采取了各种对策:一是推动产业升级和技术创新,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稳步推进“退二进三”、“腾笼换鸟”和双转移工作,综合运用经济、法律、行政等手段,坚决淘汰能耗高、污染重、占地多、效益低的落后产能;二是促进消费需求,通过不断增加居民收入、完善各类保障制度、关注消费的生命周期和降低消费成本、改善消费环境等措施来增强紧急增长内生动力扩大消费需求。汽车消费、耐用品消费、时尚消费、网络消费和服务性消费等是成长型和潜力型消费,是扩大居民消费需求的重点;三是鼓励民间投资,进一步放宽民间投资的市场准入门槛,鼓励民间投资进入石油、电力、水利、新能源、金融保险等领域;加快推进市政公用事业市场化改革,扩大特许经营范围,支持民营资本进入供水、供气、污水和垃圾处理等领域。着力解决民间资本融资难问题,扩大信贷融资规模,提高商业银行服务民间投资主体的能力。稳步发展小额贷款公司,支持小额贷款公司在数量上、规模上、质量上取得突破。支持担保机构做大做强,提高担保机构对中小企业的融资能力;四是扶持新兴产业发展,在中国政府将节能减排提高到重要议程上来时,发展低碳经济为特征的新兴产业将成为必然选择,广州市应大力扶持生物技术、节能环保、新能源和新材料等产业的发展,及时制定新兴产业发展规划,建立健全新兴产业发展的投融资体制,大力培育新兴产业的市场需求;五是开拓外需市场,稳定外贸经济发展。广州市要积极开拓新兴出口市场,调整出口贸易结构,努力优化投资环境,提高竞争力。加大吸引外资力度,重点引进辐射面广、产业关联度大、能耗低的大型工业项目和现代服务项目。

2010年12月18日,省委常委、广州市委书记张广宁到刚刚开业的白云万达广场检查建设及运营情况时又提出了要坚持以城市战略规划主导城市总体规划,以城市总体规划引领城市产业转型升级的策略。按照城市规划和产业业态要求建设,不仅对企业自身有好处,同时带动了城市的建设发展,为广州打造国际商贸中心、世界文化名城奠定了基础,同时又加快促进了广州城市产业转型升级,这种以城市规划引领产业发展的“双赢”路子要坚持走下去。

促进广州市产业转型的项目——以亚运为例

广州亚运会的成功举办,不仅使广州的国际地位大大提高,同时也为广州的产业转型升级提供了较大的助力。从新兴的LED产业、新型能源汽车产业,到以服务业为主的全新产业结构,可以说广州亚运会的全过程始终贯穿并体现着广州加快转变发展方式、大力调整产业结构的不懈努力和积极效果。LED绿色照明正是广东借亚运之机着力打造的新兴产业之一。据广东省科技厅副厅长叶景图介绍,为切实发挥科技创新对亚运会成功举办的支撑保障作用,广东省科技厅与广州市政府共同实施“科技亚运”重大专项,安排专项经费2400万元支持19个项目,内容涵盖数字技术、绿色建筑科技、智能交通管理、环保与绿色城市技术应用、新能源技术、安全科技等诸多领域。行驶在亚运村里的新能源汽车、亚运场馆使用的节能技术、亚运期间的智能交通系统和AVS3D转播技术等,都是“科技亚运”的骄人成果。

这些新技术不仅保证了亚运赛事平稳有序进行,还为广东培育出绿色照明、新能源汽车、新型材料等一批新兴产业。以LED产业为例,自2007年起,广东省就联合有关部门和亚运举办城市广州、佛山、东莞等,组织实施“千里十万”大功率LED路灯产业化示范推广工程,取得显著成效。据统计,今年上半年广东全省LED产业总产值近350亿元,同比增长80%以上,全年预计总产值可达800亿元,市场前景相当广阔。其他新技术也多已实现产业化,据广东省经信委通报,目前该省以高端新型电子信息、LED、新能源为主的9大战略性新兴产业蓬勃发展,增速比全省平均增速高0.5个百分点。

另外,广州亚运会还极大地改善了旅游基础设施,促进广州及广东的旅游业进一步成熟与发展,进一步提升了当地旅游品牌的影响力。数据显示,亚运会期间15万人次海外游客和观众,为广州带来8000万美元左右的旅游收入,50万人次的国内游客和观众,为广州带来10亿元左右的旅游收入。使广州市的服务业受到了不小的益处。

以功能论输赢 促产业转型

广州正处于国家中心城市的地位,但是并不是说广州已经是合格、名副其实的国家中心城市,国家中心城市是要建的。目前广州正处于发展模式转型的“坎”上,转的好,广州的下一步发展就有希望;转得不好,可能中心城市的地位就不保了。广州现在所要做的一是提升高端要素集聚功能;二是提升科技创新功能;三是提升文化引领功能;四是提升综合服务功能。而发展模式转型是提升实力的根本途径,所以,在未来的产业发展中,广州要时刻都有危机感,根据“三促进一保持”等政策逐步稳定转型。

参考资料:《广州日报》——《国家中心城市以功能论输赢 促产业转型升级》; 《广州经贸信息网》

第三篇:浏阳产业分析范文

浏阳产业布局

根据国际上中小城市发展经验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具体要求,结合浏阳市九次党代会提出的三足鼎立的发展战略,我以为浏阳的产业布局可以作如下战略性构建:

一、大东区生态保护区。

范围:整个东区,南区大文线以东,浏阳城区,以及北区106从路口至赤马湖以东地区,还可通过花木走廊延伸至柏加,整体呈伞状。设想:以生态旅游、农家旅游、红色旅游、特色农业、花卉苗木、无公害蔬菜、绿色食品加工等产业为主。区内所有污染企业全部迁到区外,禁止使用农药,农村全部推广使用沼气,实行封山育林,保护野生动物,生活污染均进行无公害处理。

理由:休闲业为21世纪主流产业,蓝天、白云、阳光、空气、沙滩、碧水、鸟语、花香、绿色、健康将是最珍贵的旅游资源。浏阳城区以东的大东区,自然条件优越,大围名山、浏阳名河、名人、名产、名城均聚于此区,生态保护较好。如政府采取有效措施加以保护,精心规划与策划,不出数年,由蕉溪岭隧道进入浏阳或穿过花木走廊进入浏阳,胜过“桃源仙景”,甚至有希望成为世界级景点。

二、浏阳工业新区:以工业园为核心,北盛、洞阳和永安为躯干,沙市和镇头为两翼,太平桥和蕉溪为辅佐区。设想:工业园生物医药,沙市、北盛、镇头皮革服装纺织业,永安汽车配件制造业。

理由:根据浙江等地发展经验,产业聚集有利于专业化分工,而专业化分工有利于提高效率,打造真正现代工业,有利于吸纳人才、资金,适度集中形成一个增长极;有利于各种配套,做长产业链;交通有优势,对接长株潭,又通过黄花机场与全国各地联系,有利于形成一个可以辐射全国的增长极。

三、浏阳花炮区:以大瑶为核心,整个南区躯干,沿溪、太平桥为两翼。设想:可考虑一市三城。大瑶花炮城,浏阳工业新城,一南一北,拱卫浏阳城区。城区花炮市场可划行归市到大瑶,有关配套工业、印刷设计、花炮研究机构,花炮学校、花炮股份公司,甚至花炮局、安监局都可以搬到大瑶(也可以到荷花),使大瑶成为花炮研发中心,信息中心,交易中心,原材料中心,生产可以考虑分布到以东区和西区,尽可能在东南干线和西南干线附近。理由:浏萍醴是世界花炮主产区,而大瑶又是这个主产区的中心,如果能够把这个主产区做成一个世界花炮中心,浏阳花炮新区就有可能成为世界性知名品牌和优势产业。

四、浏阳生活区:四个办事处,溪江、蕉溪、太平桥(实际上大东区生态保护区一部分)。设想:超越西方城市化老路,打造最适宜人类居住的生态山水林城。整个建设要认真规划,保护好山、水、林,整个城市就是一个大公园,亦城亦乡,城区根据生活的便利保留与人居有关的行业,至于现代工业全部迁到工业新区。重点保护好浏阳河,大量投放鱼苗,沿河植柳植樟,并在唐家洲以东挖掘大型人工湖,建人工沙滩,湖心留岛,可垂钓、游泳、划船,注意城区美化绿化,现有山林适度改造,构建现代大型生态景区。理由:建城本为人居,人居环境尤为重要,西方城市化之后,城市过于喧闹,环境污染厉害,一些有钱人都搬到城外,使城市中心空壳化。浏阳在城市化过程中要特别注意这个问题,不要走西方城市化老路,注重居住环境。产业不在多而在精。不在高科技含量的多少,而在是不是不有市场。而要做到精且有市场,关键是要充分发挥市场的作用,通过专业分工,充分发挥本地的优势。鲁冠球一个汽车配件,做成了中国最大的民营企业之一。浙江把一个小小的打火机做到了世界每一个地方,占据了全球七成的市场份额。例如在美国,交通枢纽芝加哥以机器制造、电子工业和发达的期货市场,而在芝加哥周围,有钢铁城匹兹堡和巴尔的摩,汽车城底特津,军事工业城费城,电子工业城波斯顿拱卫在周围,而这都是世界级的城市和产业。因此,一个地方能否实现跨越式发展,关键在于能否充分利用各种资源,发现并创造自身核心价值,提升核心竞争力,在全球化分工中赢得自己的一席之地。

第四篇:中医药产业分析

中医药产业——宝剑锋从磨砺出

2016年2月22日,国务院印发《中医药发展战略规划纲要》,中医药发展规划升级至国家战略。《纲要》指出,到2020年,中药产业成为国民经济重要支柱之一。新纲要不仅将此前的许可制变成了备案制,且无需配备相应医疗设备,还表示对社会资本举办只提供传统中医药服务的中医门诊部、诊所、医疗机构设置规划和区域卫生发展规划不再作布局限制。对于我国中药产业而言,这无疑是一场“及时雨”。

中药是指在中国传统医药理论指导下,应用于临床疾病防治的药物总称(含中药材、中成药、中药饮片等)。近年来,中医药发展频频收获政策利好,中药产业迎来发展关键期。中医药覆盖第一、二、三产业,中医药健康服务不仅可满足人民群众多层次多样化的健康需求,丰富的技术和产品应用也能带动相关制造业发展,年产值超万亿元。

我国拥有丰富的中药材资源,具有发展壮大中药产业的天然优势。中国中医科学院中药研究所统计,按来源来分类,中药资源可分为药用植物、药用动物和药用矿物3种,分别有11146种、1581种和80种;按使用情况可分为中药材、民族药和民间药3种,分别有1200多种、4000多种和7000多种。2012年全国中药材种植面积155.2万公顷,市场成交额797.9亿元,近五年平均年增速保持在30%以上。2013年,全国中医药工业(中药饮片加工、中成药制造)规模以上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6324.4亿元,同比增长超过20%,中医药行业产值已突破1000亿美元,全行业实现利润632.6亿元,同比增速为18.1%,工业总产值、利润率的增速超过同期医药工业平均水平,近15年年平均增长速度达20%以上。

在国际市场方面,近些年随着中医药贸易的不断发展以及中医药服务贸易的兴起,中医药成为很多国家的新的经济增长点。丝路沿线国家以及东南亚的一些国家,十分注重传统医学的保健功能,将其融入旅游、餐饮等行业,吸引了大批国内外顾客,已具有一定规模。6月2日,"中医药ISO"发布6项国际标准,66种中药材进入欧洲药典,中医药国际化、标准化进程加速。目前中医药已传播到世界上183个国家和地区,并与80多个国家签订了政府间协议。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中医已先后在澳大利亚、加拿大、奥地利、新加坡、越南、泰国、阿联酋和南非等29个国家和地区以国家或地方政府立法的形式得到承认,18个国家和地区将中医药纳入医疗保险。

目前我国中医药行业在发展过程存在着生产经营粗放无序;缺乏投资热点、难以吸引资本进入;研发投入不足、科技水平落后;缺乏标准和规范、品质良莠不齐;缺少第三方监控,未建立产品溯源体系等问题。与此同时,欧美等发达国家正在利用资金、人力和技术优势抢占中医药科研高地。多个发达国家和大型药企正抢先发掘中药新药资源、抢注中医药国际专利、抢占市场先机,对我国中医药发展形成了超越和洼地倒逼效应,整体形势逼人。

问题的核心在于解决中医药产业科技创新主体单一,动力不足,需要加快技术和管理经验的发展。福华资产已投企业贵州三力制药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1995年9月,主营业务为咽喉类疾病、心脑血管疾病及其他疾病中成药的研发、生产与销售。公司秉承“创新传统中药”的理念,依托贵州省丰富的中药材资源、苗族等民族用药经验,应用现代科学技术开发具有独立知识产权的现代中药。公司生产线均已通过GMP认证。公司目前在产的药品批准文号共10项,其中独家品种2个、非处方药(OTC)品种7个(7项列入国家医保目录、2项列入国家基本药物目录、5项列入地方增补基本药物目录)。

三力制药注重研发及管理的发展模式正是目前中医药产业的发展趋势,其前期的大量准备工作为后期的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正所谓厚积薄发,董事长张海从2011年接管公司以来,一年内扭亏为盈,核心产品开喉剑喷雾剂(儿童型)从同类产品排名从第32名上升到第3名。自2011年到2015年的年均复合增长率达到30%以上,已经成为了医药细分领域内的龙头企业之一。

从具有巨大发展潜力的朝阳产业中发现符合发展趋势的优质潜力企业,正是我们一直致力做好的事,不盲从不跟风,以价值投资的理念发现价值洼地,为国内优秀的企业发展提供助力,同时为投资者创造财富增值,福华资产始终在这条道路上砥砺前行。

第五篇:马拉松产业分析

马拉松赛事运营模式分析

一、背景分析

据中国田径协会统计信息显示,2011年我国共举办了22场马拉松和长跑活动,全年参加比赛的人数近40万人次。北京马拉松和厦门国际马拉松已经连续第四年获得国际田联金牌路跑赛事称号,扬州鉴真国际半程马拉松赛也第一次踏入了国际田联银牌赛事行列。2012年1月7日举办的厦门马拉松创造了8万人参与的纪录。伴随着赛事组织水平的提高以及赛事级别的提升,来自肯尼亚、埃塞俄比亚等长跑强国的高水平运动员将我国举办的马拉松赛事视为参赛重要的选择。由于马拉松赛事参赛门槛低、赛程设置灵活,因此拥有良好的群众基础,对于吸引群众参与、推动群众体育的发展以及城市体育文化的打造有着积极的意义。以2011年的北京马拉松为例,比赛共设马拉松42.195公里)、半程马拉松(21.0975公里)、9公里、迷你马拉松(4.2公里)几个赛程,同时还推出家庭跑环节,满足 1 3岁以下儿童的参赛需求。通过这样的赛程设置,能够最大限度地满足不同年龄、不同体能、重在参与的普通群众的需求。

与此同时,赛事对于城市的宣传、城市知名度与影响力的提升、城市文化的打造等方面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现阶段,国内不仅各地群众的参与积极性高,政府也非常支持城市举办此项赛事。据中国田径协会官方网站的统计数据,2012年国内的马拉松赛事共计25项,其中北京、厦门、扬州、重庆、东营、兰州、衡水、鄂尔多斯、广州等多站马拉松赛事在中央电视台体育频道(CCTV5)进行了现场直播,这足以显示城市政府对赛事的重视程度。

二、运营及市场开发模式

在我国,马拉松赛事的运营与市场开发模式与其他赛事基本一致。赛事整体运营主要依托城市政府,政府在宏观层面进行整体把控,保证赛事的顺利开展。以大连马拉松为例,通过大连国际马拉松的主办、承办以及协办单位的信息,能够看到城市政府在赛事举办过程中发挥的作用。

示例:大连国际马拉松相关信息

主办单位:中国田径协会、大连市人民政府

承办单位:大连市体育局、大连金州新区管委会、大连市残疾人联合会、大连市公安局、大连市旅游局、大连广播电视台

协办单位:中共大连市委宣传部、大连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大连市教育局、大连市城市建设管理局、大连市交通局、大连市卫生局、大连市外事(侨务)办公室、大连市总工会、共青团大连市委员会、大连金石滩旅游度假区管理委员会、大连市气象局、大连市电业局、大连通信管理局、大连市无线电管理局、《 大连日报》 社、《 大连晚报》 社、大连市田径协会、大连市高校体育工作委员会、大连公交集团有限公司、大连现代轨道交通有限公司金马快轨运营分公司、大连古莲国际旅行社、大连海昌企业发展有限公司发现王国分公司、大连海通地产开发有限公司

通过这个示例可以看到,无论是主办单位、承办单位还是协办单位,几乎全部为城市政府机构,这些机构共同保证了赛事的正常运营。例如,赛事的安保、消防等保证赛事顺利开展必不可少的构成元素就完全得益于政府的支持。

即使城市政府主导运营,赛事组委会也需要经费的支持,用以支付运动员奖金、赛事服务人员劳务、赛事转播费用等。目前来看,赛事进行市场开发、获取经费的方式主要包括企业赞助、政府财政拨款以及参赛选手的报名费用等。

三、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

马拉松赛事之所以受到城市青睐,主要原因在于:通过举办赛事,一方面,吸引更多的游客到城市观光旅游,带动城市餐饮、住宿、旅游等收入的增长,提升经济效益;另一方面,提升城市的知名度与影响力,带动城市群众体育的发展,创造社会效益。

据2007年北京国际马拉松赛调研组的调研测算,当年的赛事带动北京市消费需求的增长总额为5026.7万元,其中运动服装方面的消费422.9万元,运动器材219.4万元,聘请教练206.7万元,餐饮费707.6万元,交通费1802.9万元,住宿费868万元,游览费102万元,购物费697.2万元。

与此同时,马拉松赛事让更多的市民体会到运动之美、坚持之美,引发全民锻炼的新热潮,兰州市各县区相继推出全民健身活动,推动了城市群众体育的发展。此外,马拉松赛事组委会能更好地实现全民参与,推动群众体育的发展,纷纷推出不同的比赛方式。

四、小结

综上所述,一方面,马拉松赛事作为一项技术含量与参与门槛较低的赛事,能够让更多的普通民众参与其中,充分领略运动之美、坚持之美,带动群众体育的发展;另一方面,城市通过举办马拉松赛事,能够带动旅游、餐饮、住宿、体育用品等行业的发展,推动城市经济的发展。与此同时,马拉松赛事对硬件设施要求较低、举办成本较低、经营模式较为固定、复制性较强。

而随着越来越多的城市希望借助体育赛事提升城市的知名度与影响力,马拉松赛事举办成本较低、难度较小的特点,决定了其未来必将拥有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

下载浅谈对殡葬产业的分析word格式文档
下载浅谈对殡葬产业的分析.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娱乐产业分析

    娱乐产业:欢乐总动员 20世纪6O年代以后,美国顶着国内外强大的压力,坚持进行产业调整,将发展高科技、高文化产业作为经济发展的方向,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文化越来越成为美国的......

    产业经济学 材料分析

    四、材料分析题 材料一:在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美国烟草托拉斯通过掠夺性定价来逼迫它的竞争对手以低价将公司卖给它。烟草托拉斯就顺利收购了无法与其竞争的威尔斯白头烟草公......

    2015污水处理产业分析

    2015污水处理产业分析 薛忧之 环保行业首先是一个政策引导行业,政策是行业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2012- 2013 年是我国环保政策密集出台期,有几个重要的环保政策性文件出台,如《......

    产业分析报告

    一、旅游产业概述分析 1、中国旅游的地位及现状 随着经济的发展,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旅游业得到发展,逐步形成了入境、国内、出境三大旅游市场同步发展的格局,旅游产业规模、产......

    中国旅游产业分析

    2009年,我国旅游业总体保持较快增长,旅游总收入实现较大幅度增长。全年旅游总收入约为1.26万亿元,比上年增长9%。其中,国内旅游市场持续快速增长,入境旅游市场逐步恢复,出境旅游市......

    对六枝煤炭产业特点的分析和发展的建议

    对六枝煤炭产业特点的分析和发展的建议喻 林〔内容摘要〕 六枝煤层地质条件复杂,赋存不稳定,开采难度大,煤质差,产业集中度低,产量低,增值幅度小。发展六枝煤炭产业,要狠抓安全生产......

    2018-2022年我国对影视产业的预测分析

    2018-2022年我国对影视产业的预测分析 影响因素分析 一、有利因素 (一)政策利好 2017年9月22日,中国广播电影电视社会组织联合会电视制片委员会、中国广播电影电视社会组织联合......

    产业集群对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影响分析

    龙源期刊网 http://.cn 产业集群对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影响分析 作者:季丹虎 来源:《沿海企业与科技》2006年第04期 [摘 要]文章选择产业呈现集群成长态势的江苏省为研究对象,从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