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关于调整省级以下工商质监行政管理体制
关于调整省级以下工商质监行政管理体制
加强食品安全监管有关问题的通知
国办发〔2011〕48号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调整省级以下工商质监行政管理体制
加强食品安全监管有关问题的体通知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
根据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食品安全监管工作的要求,为进一步理顺省级以下食品安全监管体制,强化地方各级政府食品安全监管责任,经国务院同意,现就调整省级以下工商、质监行政管理体制,加强食品安全监管有关问题通知如下:
一.充分认识进一步理顺省级以下工商、质监行政管理体制的重要意义
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二中全会明确指出,要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把维护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改革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着力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建设人民满意的政府;要按照权责一致的原则,明确和强化地方各级政府职责,切实解决权责脱节的问题。食品安全直接关系广大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采取多种措施不断加强食品安全监管,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做了大量工作。但当前食品安全形势依然严峻,必须进一步采取措施,完善食品安全监管体制,加强食品安全监管。工商、质监部门是食品安全监管的重要部门,两部门实行省级以下垂直管理体制以来,在打破市场封锁、建立和完善现代市场体系、加强食品安全监管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随着形势的发展变化,特别是2009年食品安全法公布实施以及食品药品监管机构由省级以下垂直管理调整为分级管理后。工商、质监部门仍实行省级以下垂直管理,已不能适应新形势下市、县政府统一领导本行政区域食品安全监管工作的需要。为进一步落实和强化地方政府食品安全监管责任,严格市场监管,确保食品安全,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健康,有必要对现行工商、质监省级以下垂直管理体制进行调整。这对于进一步理顺权责关系,保障地方各级政府依照食品安全法律法规履行监管职责。从体制上解决目前食品安全监管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具有重要意义。各地方、各有关部门要统一思想,提高认识。认真做好调整省级以下工商、质监行政管理体制工作。二.体制调整的总体要求和主要内容
调整工商、质监行政管理体制的总体要求是:按照精简统一效能的原则,强化地方政府责任,理顺权责关系,完善监管体制,提高监管水平。
主要内容是:将工商、质监省级以下垂直管理改为地方政府分级管理体制。业务接受上级工商、质监部门的指导和监督。领导干部实行双重管理、以地方管理为主。其行政编制分别纳入市、县行政编制总额,所属技术机构的人员编制、领导职数,由市、县两级机构编制部门管理。市、县工商、质监部门作为同级政府的工作部门,要在调整管理体制的基础上,保持队伍和人员相对稳定,保障工作经费水平不降低,保证其相对独立地依法履行职责,保证其对生产加工、流通环节食品安全的有监管。三.积极稳妥地做好体制调整工作
(1)切实加强组织领导
省级以下工商、质监行政管理体制调整事关重大,各地区、各有关部门要高度重视,精心组织,周密安排,加强协调配合,确保不因这次体制调整影响食品安全和其他监管工作。考虑到各地情况不同,各省(区、市)人民政府可结合本地实际调整工商、质监行政管理体制,中央编办、工商总局和质检总局要加强对体制调整的指导、协调,及时掌握和分析研究体制调整过程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并采取措施加以解决。
(2)确保干部职工队伍稳定
各级工商、质监部门要统一思想认识。自觉服从大局,并有针对性地做好干部职工的思想政治工作,关于和帮助解决他们的实际困难,特别是要完善干部异地交流任职制度,妥善解决好干部的工作安排问题,确保体制调整平稳、有序进行。
(3)严肃工作纪律
严禁在体制调整过程中超编进人、超职数配备领导干部、突击提拔干部;对违反规定的,要严肃查处,追究有关人员的责任。同时,要切实做好人、财、物的划转工作,严防国有资产流失。
(4)统筹解决相关问题
省级以下工商、质监行政管理体制调整后,省、市、县人民政府要建立健全食品安全综合协调机制,设置或明确办事机构,充实和加强工作力量。要加快完善惩处食品安全违法犯罪行为的制度措施,加大监管责任追究力度,把食品安全工作实绩作为对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综合考核评价的重要内容,与业绩评定、职务晋升、奖励惩处挂钩。要切实加强监管队伍建设,优化结构,提高执法素质和依法行政水平。要加大食品安全监管财政投入力度,改变收费罚没收入按比例提成返还的做法,行政执法、技术装备、检验检测做需经费全部纳入财政预算,中央财政给予必要支持。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办公厅
二〇一一年十月十日
第二篇:关于全省质监行政管理体制调整的实施方案
关于全省质监行政管理体制调整的
实施方案(呈报稿)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调整省级以下工商质监行政管理体制加强食品安全监管有关问题的通知》(国办发„2011‟48号)精神,积极稳妥地推进工商质监行政管理体制调整,加强食品安全监管,结合我省工作实际,制定如下实施方案。
一、总体要求和原则
总体要求:以国务院办公厅文件精神为指导,以强化地方政府责任、理顺权责关系为核心,以完善监管体制、提高监管水平为目标,强化行政机构层级管理、完善技术机构体系建设,确保质监体制调整顺利进行。
坚持的原则:一是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有针对性地做好干部职工的思想政治工作,关心和帮助解决他们的实际困难,特别是要妥善解决好异地交流任职等干部的工作安排问题。二是坚持结合实际的原则,要充分考虑我省发展和质监系统工作实际,特别是我省面对的严峻质量安全形势,以及质监技术机构的特殊性和重要性。三是坚持积极稳妥的原则,既要按照国务院要求加快推进,又要针对质监体制调整所面临的困难问题,制定科学可行的措施,确保体制调整平稳、高效进行。
二、主要内容
按照精简统一效能的原则,为强化地方政府责任,理顺权责关系,完善监管体制,将质监省级以下垂直管理改为地方政府分级管理体制。业务接受上级质监部门的指导和监督。领导干部实行双重管理、以地方管理为主。其行政编制分别纳入市、县行政编制总额。为统筹管理使用检测资源,满足履行监管职责的需要,保证人员不散、工作不乱、体系不弱化,质监所属技术机构中涉及质量安全的食品、特种设备检验机构暂不下划。
(一)职能调整
省质量技术监督局不再承担市以下质监机关及直属单位的编制、人事、财务、审计、监察、离退休干部、基层队伍建设等具体管理工作,对市以下质监部门进行业务指导和监督及人员的业务培训,协助设区市政府管理设区市质量技术监督局领导干部。
(二)行政机构管理
省质量技术监督局为省政府的工作部门。市、县质量技术监督局设置方式和管理体制由市、县人民政府根据当地实际确定。各级质量技术监督局及其内设机构、派出机构和稽查队等机构的设置、变更、撤销,由同级机构编制管理部门批准。各市质量技术监督局所属的行政区局和开发区局等非行政区局仍作为市局派出机构管理。质监行政机构与地方区划不对应的,有关市、县机构编制管理部门应于下划前提出具体的机构设置意见。质量技术监督局实行分级管理后,政府行政机构限额相应增加。
(三)技术机构管理
1、质监技术机构建设规划审批。为避免按地域设置造成的重复投资和资源浪费,形成全省统一协调的检验检测体系,省质量技术监督局负责全省质监技术机构建设发展的统一规划**。市、县质监技术机构的设置、变更和撤销须报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同意后,由省编委办审核批准。
2、食品、特种设备检验机构管理。市、县食品、特种设备检验机构暂不下划。市级食品、特种设备检验机构由省局管理,县级食品、特种设备检验机构由所在设区市局管理。
3、国家质检中心管理。国家质检中心是指由国家质检总局批准的、设在质监系统的国家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国家质检中心全部由省质量技术监督局管理。
4、其他质监技术机构管理。市、县质量技术监督局其他所属技术机构全部下划到市、县两级,作为市、县质量技术监督局的直属单位。
(四)干部管理
各级质量技术监督局正、副局长实行上级业务主管部门和地方政府双重管理,以地方政府管理为主。局长由同级干部管理部门经征得上级业务主管部门同意后,按规定程序办理任免手续;副局长由同级干部管理部门经征求上级业务部门意见后,按规定程序办理任免手续。
(五)人员安置和下划
1、人员安置。按照政府计划接收安置的军转干部、退役士兵以及招录的公务员、招聘的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应办结相关手续后再移交。需调整的异地交流干部和培养锻炼干部,按照以人为本、尊重个人意愿的原则,按有关规定调整后再移交。正在履行任免程序的干部,应办结有关任免手续后再移交。省编办已批准成立但尚未正式组建的质监机构,应按规定组建后再移交。异地安置军转复退人员、异地录用聘用学生、长期借调人员可于下划前按有关规定在系统内部适当调整。异地交流和锻炼干部需要回原单位的,如果安置单位没有相应空缺编制和领导职数,可以暂时突破编制职数进行安置,待调整后逐步消化。事业单位政策性接收安置的军转复退人员,如果接收单位没有相应空编,可以采用“先进后出”、暂时突破编制、逐步消化的方式进行安置,或者使用质监系统预留编制进行安置。地方实施纪检监察体制改革的质监局配备的纪检组长,移交后转任同级领导职务。已划转地方政府管理的秦皇岛市能源所、唐山市能源所的正式人员,一并移交地方政府。质监系统实行省以下垂直管理时的未上划人员,由当地政府予以安置。质监系统人员移交前按省直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政策执行,移交地方后,按规定没有实行缴费的视同缴费年限。
2、人员下划。各单位下划人员,由质监部门登记造册,并逐级报省质监局审核,由省人社厅核准人员、工资总额和工资标准后,按照自下而上、先移交县局后移交市局的原则,将人员名册和人员档案一并移交地方政府。
(六)经费资产管理
1、预算和财务管理。为保障预算编制和执行的完整性,质监系统下划单位的预算和财务系统自2012年1月1日起下划。质监系统2011预算执行到2011年底,从2012年起,下划单位的预算由省级统一编制改为省、市、县(市、区)政府分级编制,未下划单位预算由上一级主管部门编制。
2、经费基数管理。财政下划基数以2011年年初预算财政补助市、县机构限额为基础,适当进行调整,调整内容主要包括:2010年底、2011年追加的人员经费;因人员工资和津补贴调整,按照增加部分计提的住房公积金、医疗保险、养老保险等相关费用(均以属地标准计算);扣除2011年预算限额补助内的年终一次性资金中超标部分。
3、经费保障。地方质监机构的经费保障工作由同级政府负责。下划后困难地区的经费保障,省财政以后在测算对下一般转移支付时给予考虑,以保障经济欠发达地区的人员及工作经费。各级财政要将食品安全抽检、产品质量监督抽查、行政执法、技术装备、基本建设等专项经费全部纳入财政预算。部门的经费增长要不低于同级财政增长幅度。
3、组织收入管理。质监系统预算和财务管理下划后,从属地征收的行政性收费、罚没收入、其他收入等非税收入,除现有政策规定需上缴中央、省以外,一律划归机构所归属的同级政府。
4、固定资产管理。下划单位占用、使用的固定资产,按规定移交同级政府管理,各类负债也一并移交。在建项目后续所需资金应由同级政府统筹安排。
三、方法和步骤
(一)动员准备阶段(2011年 月 日-2012年 月 日):各市要迅速将方案逐级传达贯彻到各有关单位,组织进行认真学习,领会方案的精神,明确方案的要求,要成立领导小组和办事机构,组织专门人员,保证体制调整工作顺利推进。
(二)统计汇总阶段(2012年 月 日-2012年 月 日):各级质监机构根据体制调整的内容,按照有关规定,与组织、编制、人事、财政等部门协商,制定具体移交方案,全面准确进行统计汇总,严格规范逐级上报审批。
各市、县质量技术监督局将下划人员登记造册,并逐级报省质量技术监督局汇总,报省人社厅核准。各市质量技术监督局负责所属各单位的会计资料整理,填制《全省质量技术监督系统固定资产移交表》和各单位固定资产移交汇总表,并逐级报批。
(三)划转交接阶段(2012年 月 日-2012年 月 日):各级财政和质监部门共同负责财物的划转工作,严格程序、明确责任,逐单位办理固定资产移交手续。各级组织、人事和质监部门共同负责人事、机构的划转工作,按照自下而上的原则逐级移交人员名册及人事档案。
四、保障措施
(一)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全省质监行政管理体制调整对于进一步理顺权责关系,完善食品安全监管机制,解决食品安全监管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具有重要意义。各级各有关部门要高度重视,精心组织,周密安排,密切配合,严格各项工作落实,保证这次体制调整工作积极稳妥推进。
(二)确保干部职工队伍稳定。各级质监部门要统一思想认识,自觉服从大局。领导干部和领导班子要带头执行国家和省委、省政府的决策部署,并有针对性地做好干部职工的思想政治工作,及时向上级和党委政府反映他们的合理要求,协调解决他们的实际困难。
(三)严肃工作纪律。体制调整是一项政策性非常强的工作。各级各有关部门要按照省委、省政府办公厅下发的《关于省级以下工商质监行政管理调整有关事项的通知》要求,严肃纪律、严密操作、严格把关,严禁在体制调整过程中违反工作纪律、机构编制纪律、组织人事纪律、财经纪律和保密纪律。对违反规定的,要严肃查处,追究有关人员的责任。
二〇一一年十一月二十八日
第三篇:关于调整省级以下工商质监行政管理体制加强食品安全监管有关问题的通知(国办发【2011】48号)
国 务 院 办 公 厅 文 件
关于调整省级以下工商质监行政管理体制
加强食品安全监管有关问题的通知
(国办发【2011】48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
根据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食品安全监管工作的要求,为进一步理顺省级以下食品安全监管体制,强化地方各级政府食品安全监管责任,经国务院同意,现就调整省级以下工商、质监行政管理体制,加强食品安全监管有关问题通知如下:
一.充分认识进一步理顺省级以下工商、质监行政管理体制的重要意义
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二中全会明确指出,要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把维护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改革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着力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建设人民满意的政府;要按照权责一致的原则,明确和强化地方各级政府职责,切实解决权责脱节的问题。食品安全直接关系广大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采取多种措施不断加强食品安全监管,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做了大量工作。但当前食品安全形势依 1
然严峻,必须进一步采取措施,完善食品安全监管体制,加强食品安全监管。
工商、质监部门是食品安全监管的重要部门,两部门实行省级以下垂直管理体制以来,在打破市场封锁、建立和完善现代市场体系、加强食品安全监管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随着形势的发展变化,特别是2009年食品安全法公布实施以及食品药品监管机构由省级以下垂直管理调整为分级管理后。工商、质监部门仍实行省级以下垂直管理,已不能适应新形势下市、县政府统一领导本行政区域食品安全监管工作的需要。为进一步落实和强化地方政府食品安全监管责任,严格市场监管,确保食品安全,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健康,有必要对现行工商、质监省级以下垂直管理体制进行调整。这对于进一步理顺权责关系,保障地方各级政府依照食品安全法律法规履行监管职责。从体制上解决目前食品安全监管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具有重要意义。各地方、各有关部门要统一思想,提高认识。认真做好调整省级以下工商、质监行政管理体制工作。
二.体制调整的总体要求和主要内容
调整工商、质监行政管理体制的总体要求是:按照精简统一效能的原则,强化地方政府责任,理顺权责关系,完善监管体制,提高监管水平。
主要内容是:将工商、质监省级以下垂直管理改为地方政府分级管理体制。业务接受上级工商、质监部门的指导和监督。领导干部实行双重管理、以地方管理为主。其行政编制分别纳入市、县行政编制总额,所属技术机构的人员编制、领导职数,由市、县两级机构编制部门管理。市、县工商、质监部门作为同级政府的工作部门,要在调整管理体制的基础上,保持队伍和人员相对稳定,保障工作经费水平不降低,保证其相对独立地依法履行职责,保证其对生产加工、流通环节食品安全的有监管。
三.积极稳妥地做好体制调整工作
(1)切实加强组织领导。省级以下工商、质监行政管理体制调整事关重大,各地区、各有关部门要高度重视,精心组织,周密安排,加强协调配合,确保不因这次体制调整影响食品安全和其他监管工作。考虑到各地情况不同,各省(区、市)人民政府可结合本地实际调整工商、质监行政管理体制,中央编办、工商总局和质检总局要加强对体制调整的指导、协调,及时掌握和分析研究体制调整过程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并采取措施加以解决。
(2)确保干部职工队伍稳定,各级工商、质监部门要统一思想认识。自觉服从大局,并有针对性地做好干部职工的思想政治工作,关于和帮助解决他们的实际困难,特别是
要完善干部异地交流任职制度,妥善解决好干部的工作安排问题,确保体制调整平稳、有序进行。
(3)严肃工作纪律。严禁在体制调整过程中超编进人、超职数配备领导干部、突击提拔干部;对违反规定的,要严肃查处,追究有关人员的责任。同时,要切实做好人、财、物的划转工作,严防国有资产流失。
(4)统筹解决相关问题。省级以下工商、质监行政管理体制调整后,省、市、县人民政府要建立健全食品安全综合协调机制,设置或明确办事机构,充实和加强工作力量。要加快完善惩处食品安全违法犯罪行为的制度措施,加大监管责任追究力度,把食品安全工作实绩作为对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综合考核评价的重要内容,与业绩评定、职务晋升、奖励惩处挂钩。要切实加强监管队伍建设,优化结构,提高执法素质和依法行政水平。要加大食品安全监管财政投入力度,改变收费罚没收入按比例提成返还的做法,行政执法、技术装备、检验检测做需经费全部纳入财政预算,中央财政给予必要支持。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办公厅
二〇一一年十月十日
第四篇:河北质监行政管理体制调整的实施方案
发个质监的消息:河北质监行政管理体制调整的实施方案
关于全省质监行政管理体制调整的实施方案
(呈报稿)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调整省级以下工商质监行政管理体制加强食品安全监管有关问题的通知》(国办发〔2011〕48号)精神,积极稳妥地推进工商质监行政管理体制调整,加强食品安全监管,结合我省工作实际,制定如下实施方案。
一、总体要求和原则
总体要求:以国务院办公厅文件精神为指导,以强化地方政府责任、理顺权责关系为核心,以完善监管体制、提高监管水平为目标,强化行政机构层级管理、完善技术机构体系建设,确保质监体制调整顺利进行。
坚持的原则:一是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有针对性地做好干部职工的思想政治工作,关心和帮助解决他们的实际困难,特别是要妥善解决好异地交流任职等干部的工作安排问题。二是坚持结合实际的原则,要充分考虑我省发展和质监系统工作实际,特别是我省面对的严峻质量安全形势,以及质监技术机构的特殊性和重要性。三是坚持积极稳妥的原则,既要按照国务院要求加快推进,又要针对质监体制调整所面临的困难问题,制定科学可行的措施,确保体制调整平稳、高效进行。
二、主要内容
按照精简统一效能的原则,为强化地方政府责任,理顺权责关系,完善监管体制,将质监省级以下垂直管理改为地方政府分级管理体制。业务接受上级质监部门的指导和监督。领导干部实行双重管理、以地方管理为主。其行政编制分别纳入市、县行政编制总额。为统筹管理使用检测资源,满足履行监管职责的需要,保证人员不散、工作不乱、体系不弱化,质监所属技术机构中涉及质量安全的食品、特种设备检验机构暂不下划。
(一)职能调整
省质量技术监督局不再承担市以下质监机关及直属单位的编制、人事、财务、审计、监察、离退休干部、基层队伍建设等具体管理工作,对市以下质监部门进行业务指导和监督及人员的业务培训,协助设区市政府管理设区市质量技术监督局领导干部。
(二)行政机构管理
省质量技术监督局为省政府的工作部门。市、县质量技术监督局设置方式和管理体制由市、县人民政府根据当地实际确定。各级质量技术监督局及其内设机构、派出机构和稽查队等机构的设置、变更、撤销,由同级机构编制管理部门批准。各市质量技术监督局所属的行政区局和开发区局等非行政区局仍作为市局派出机构管理。质监行政机构与地方区划不对应的,有关市、县机构编制管理部门应于下划前提出具体的机构设置意见。质量技术监督局实行分
级管理后,政府行政机构限额相应增加。
(三)技术机构管理
1、质监技术机构建设规划审批。为避免按地域设置造成的重复投资和资源浪费,形成全省统一协调的检验检测体系,省质量技术监督局负责全省质监技术机构建设发展的统一规划**。市、县质监技术机构的设置、变更和撤销须报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同意后,由省编委办审核批准。
2、食品、特种设备检验机构管理。市、县食品、特种设备检验机构暂不下划。市级食品、特种设备检验机构由省局管理,县级食品、特种设备检验机构由所在设区市局管理。
3、国家质检中心管理。国家质检中心是指由国家质检总局批准的、设在质监系统的国家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国家质检中心全部由省质量技术监督局管理。
4、其他质监技术机构管理。市、县质量技术监督局其他所属技术机构全部下划到市、县两级,作为市、县质量技术监督局的直属单位。
(四)干部管理
各级质量技术监督局正、副局长实行上级业务主管部门和地方政府双重管理,以地方政府管理为主。局长由同级干部管理部门经征得上级业务主管部门同意后,按规定程序办理任免手续;副局长由同级干部管理部门经征求上级业务部门意见后,按规定程序办理任免手续。
(五)人员安置和下划
1、人员安置。按照政府计划接收安置的军转干部、退役士兵以及招录的公务员、招聘的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应办结相关手续后再移交。需调整的异地交流干部和培养锻炼干部,按照以人为本、尊重个人意愿的原则,按有关规定调整后再移交。正在履行任免程序的干部,应办结有关任免手续后再移交。省编办已批准成立但尚未正式组建的质监机构,应按规定组建后再移交。异地安置军转复退人员、异地录用聘用学生、长期借调人员可于下划前按有关规定在系统内部适当调整。异地交流和锻炼干部需要回原单位的,如果安置单位没有相应空缺编制和领导职数,可以暂时突破编制职数进行安置,待调整后逐步消化。事业单位政策性接收安置的军转复退人员,如果接收单位没有相应空编,可以采用“先进后出”、暂时突破编制、逐步消化的方式进行安置,或者使用质监系统预留编制进行安置。地方实施纪检监察体制改革的质监局配备的纪检组长,移交后转任同级领导职务。已划转地方政府管理的秦皇岛市能源所、唐山市能源所的正式人员,一并移交地方政府。质监系统实行省以下垂直管理时的未上划人员,由当地政府予以安置。质监系统人员移交前按省直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政策执行,移交地方后,按规定没有实行缴费的视同缴费年限。
2、人员下划。各单位下划人员,由质监部门登记造册,并逐级报省质监局审核,由省人社厅核准人员、工资总额和工资标准后,按照自下而上、先移交县局后移交市局的原则,将人员名册和人员档案一并移交地方政府。
(六)经费资产管理
1、预算和财务管理。为保障预算编制和执行的完整性,质监系统下划单位的预算和财务系统自2012年1月1日起下划。质监系统2011预算执行到2011年底,从2012年起,下划单位的预算由省级统一编制改为省、市、县(市、区)政府分级编制,未下划单位预算由上一级主管部门编制。
2、经费基数管理。财政下划基数以2011年年初预算财政补助市、县机构限额为基础,适当进行调整,调整内容主要包括:2010年底、2011年追加的人员经费;因人员工资和津补贴调整,按照增加部分计提的住房公积金、医疗保险、养老保险等相关费用(均以属地标准计算);扣除2011年预算限额补助内的年终一次性资金中超标部分。
3、经费保障。地方质监机构的经费保障工作由同级政府负责。下划后困难地区的经费保障,省财政以后在测算对下一般转移支付时给予考虑,以保障经济欠发达地区的人员及工作经费。各级财政要将食品安全抽检、产品质量监督抽查、行政执法、技术装备、基本建设等专项经费全部纳入财政预算。部门的经费增长要不低于同级财政增长幅度。
3、组织收入管理。质监系统预算和财务管理下划后,从属地征收的行政性收费、罚没收入、其他收入等非税收入,除现有政策规定需上缴中央、省以外,一律划归机构所归属的同级政府。
4、固定资产管理。下划单位占用、使用的固定资产,按规定移交同级政府管理,各类负债也一并移交。在建项目后续所需资金应由同级政府统筹安排。
三、方法和步骤
(一)动员准备阶段(2011年 月 日-2012年 月 日):各市要迅速将方案逐级传达贯彻到各有关单位,组织进行认真学习,领会方案的精神,明确方案的要求,要成立领导小组和办事机构,组织专门人员,保证体制调整工作顺利推进。
(二)统计汇总阶段(2012年 月 日-2012年 月 日):各级质监机构根据体制调整的内容,按照有关规定,与组织、编制、人事、财政等部门协商,制定具体移交方案,全面准确进行统计汇总,严格规范逐级上报审批。
各市、县质量技术监督局将下划人员登记造册,并逐级报省质量技术监督局汇总,报省人社厅核准。各市质量技术监督局负责所属各单位的会计资料整理,填制《全省质量技术监督系统固定资产移交表》和各单位固定资产移交汇总表,并逐级报批。
(三)划转交接阶段(2012年 月 日-2012年 月 日):各级财政和质监部门共同负责财物的划转工作,严格程序、明确责任,逐单位办理固定资产移交手续。各级组织、人事和质监部门共同负责人事、机构的划转工作,按照自下而上的原则逐级移交人员名册及人事档案。
四、保障措施
(一)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全省质监行政管理体制调整对于进一步理顺权责关系,完善食品安全监管机制,解决食品安全监管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具有重要意义。各级各有关部门要高度重视,精心组织,周密安排,密切配合,严格各项工作落实,保证这次体制调整工作积极稳妥推进。
(二)确保干部职工队伍稳定。各级质监部门要统一思想认识,自觉服从大局。领导干部和领导班子要带头执行国家和省委、省政府的决策部署,并有针对性地做好干部职工的思想政治工作,及时向上级和党委政府反映他们的合理要求,协调解决他们的实际困难。
(三)严肃工作纪律。体制调整是一项政策性非常强的工作。各级各有关部门要按照省委、省政府办公厅下发的《关于省级以下工商质监行政管理调整有关事项的通知》要求,严肃纪律、严密操作、严格把关,严禁在体制调整过程中违反工作纪律、机构编制纪律、组织人事纪律、财经纪律和保密纪律。对违反规定的,要严肃查处,追究有关人员的责任。
二〇一一年十一月二十八日
第五篇:调整全省省级以下食品药品监督管理体制有关问题的通知
【法规名称】四川省政府办公厅关于调整全省省级以下食品药品监督管理体制有关问题的通知
【发文单位】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发文文号】川办发〔2010〕75号
【发文时间】2010-8-27
【正文】
四川省政府办公厅关于调整全省省级以下食品药品监督管理体制有关问题的通知
各市(州)、县(市、区)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
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调整省级以下食品药品监督管理体制有关问题的通知》(国办发〔2008〕123号)和《中共四川省委 四川省人民政府关于市(州)、县(市、区)人民政府机构改革的意见》(川委发〔2009〕25号)精神,为理顺全省省级以下食品药品监督管理体制,强化各级政府食品药品安全综合监督责任,省政府决定对全省省级以下食品药品监督管理体制进行调整,现就有关问题通知如下。
一、充分认识理顺食品药品监督管理体制的重要意义
全省食品药品监管机构自2000年实行省级以下垂直管理以来,在打破地方保护、建立统一市场、加强执法队伍建设、规范行政行为等方面起到了积极作用,但也与各级政府在食品药品安全监管方面负总责的要求不相适应。为进一步强化和落实各级政府在食品药品安全监管方面的责任,严格市场监管,确保食品药品安全,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国务院决定对现行食品药品省级以下垂直管理体制进行调整。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全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体制调整工作,在统筹安排省、市(州)、县(市、区)政府机构改革工作中,对食品药品监督管理体制调整和机构设置方式作出了具体部署。各地区、各部门要充分认识进一步理顺食品药品监督管理体制的重要意义,切实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扎扎实实做好调整全省省级以下食品药品监督管理体制工作,建立健全依法监管、规范有序、公开
透明、便民高效、权责一致的食品药品安全监督管理体制,从监管体制上解决目前食品药品安全监管方面存在的问题,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食品药品安全。
二、调整省级以下食品药品监督管理体制的要求和内容
调整全省省级以下食品药品监督管理体制总的要求是:按照精简统一效能原则,理顺权责关系,整合管理职能,落实各级责任,完善体制机制,提高监督水平。在体制调整中要重点做好涉及机构编制、人员管理、经费预算、国有资产等方面的相关工作。
(一)关于机构编制。将现行食品药品监管机构由省级以下垂直管理改为由各级政府分级管理,即市(州)、县(市、区)食品药品监管局及其所属事业单位整体移交给市(州)、县(市、区)人民政府管理。对市(州)、县(市、区)卫生部门与同级食品药品监管部门的职责进行调整,以切实加强食品药品安全监管,落实各级政府有关部门在食品药品安全监管方面的责任。卫生部门承担食品安全综合协调、组织查处食品安全重大事故的职责;食品药品监管部门承担餐饮服务许可,监管餐饮业、食堂等消费环节的食品安全,监管保健食品、化妆品及药品的研制、生产、流通、使用和药品安全等职责。在调整有关职责的基础上,要保持食品药品监管队伍和人员的相对稳定,保证其相对独立地依法履行职责。
市(州)、县(市、区)食品药品监管机构作为同级政府的工作部门,其行政编制分别纳入市(州)、县(市、区)行政编制总额。具体编制数由省机构编制部门以2009年12月31日前下达的行政编制为基数另文下达。体制调整后,相应调整机构编制管理权限,各市(州)、县(市、区)食品药品监管部门的机构编制事项由同级机构编制部门按照有关规定进行管理。省机构编制部门为各地食品药品监管机构及其所属事业单位核定的事业编制(含机关工勤人员事业编制)全部核销,由各市(州)、县(市、区)机构编制部门按照从严从紧的原则、参照原编制数重新合理核定。市(州)、县(市、区)食品药品监管机构及其所属事业单位下划移交涉及的机构设置、人员编制、领导职数等,由省委编办、省食品药品监管局核实提供。
(二)关于人员管理。市(州)、县(市、区)食品药品监管机构及其所属事业单位的在编人员、离退休人员名册由省食品药品监管局按相关政策规定核实提供,其人员由省食品药品监管局负责移交各地政府管理。各级人事、卫生、食品药品监管部门要有针对性地做好干部职工的思想政治工作,关心和帮助解决他们的实际困难,妥善解决好干部的工作安排问题,对异地交流任职干部在这次体制调整中原则按原任职级相应安排。超职数安排的,今后逐步消化。各地政府要妥善安排好已撤销县(市、区)药检所的在编在职人员和离退休人员。
(三)关于经费预算。市(州)、县(市、区)食品药品监管机构及其所属事业单位人员移交各地政府后,其财政隶属关系从2010年1月1日起划转各市(州)及县(市、区)管理,其中:基本支出划转基数按2009年一般预算实际执行数核定,项目支出划转基数按2009年一般预算实际执行数剔除中央专项补助,基建、灾后重建等一次性因素以及省统筹专项后的余额核定。
食品药品监督管理体制调整后,其非税收入按照财政隶属关系分别缴入同级财政金库或专户。各市(州)、扩权试点县(市)以2009年缴入省级财政金库的药监系统非税收入为基数定额上解省级财政。职工的各类社会保险均按照各地的相关规定办理,与当地同类人员享受同等待遇,涉及需由单位(承担)补缴的费用,由同级政府解决。
(四)关于国有资产管理。市(州)、县(市、区)食品药品监管机构的国有资产及债权债务以2009财务会计决算数和2009年审计厅对全省食品药品监管系统预算执行审计结果为基数,由省食品药品监管局负责清查、登记、造册,报省直机关事务管理局核准后划转各地政府。各级食品药品监管机构和事业单位的办公、实验用房及设施、设备应专项用于保证食品药品监管机构履行职能工作需要,各地不得平调和挪作它用。
三、积极稳妥地做好体制调整工作
(一)切实加强领导。各市(州)、县(市、区)政府和省直有关部门要高度重视,精心组织,加强协调,积极稳妥地做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体制调整工作,确保食品药品监管系统思想不乱、队伍不散、工作不断,确保全省省级以下食品药品监管机构移交工作于2010年9月底前基本完成。
(二)加强工作指导。省委编办、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财政厅、卫生厅、省直机关事务管理局、省食品药品监管局要加强对此项工作的指导、协调和督促检查,及时掌握和分析体制调整过程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并切实加以解决。
(三)严肃工作纪律。严禁趁体制调整之机超编进人、超职数配备领导干部、突击提拔干部,严禁违反规定调度资金、转移资产、私分钱物,严防国有资产流失。各级监察、机构编制、组织、财政、人事、审计等部门要加强监督检查,对违反规定的要严肃查处并追究有关人员的责任。
二0一0年八月二十七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