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中国的经济与民生》

时间:2019-05-14 00:23:1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论文《中国的经济与民生》》,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论文《中国的经济与民生》》。

第一篇:论文《中国的经济与民生》

中国的经济与民生

摘要:客观地评估了中国当前的经济形势,全面地分析了中国经济的基本面、隐患点和发展前景,大胆地提出了以中国经济需要自省和民生建设的重要性。

关键词:中国经济;平衡发展;经济增长;贫富差距;幸福感;

中国GDP-34年来,中国GDP指数都以每年平均9%以上的速度增长,是历史上增长速度最快的经济实体。2011年中国GDP为7.3万亿美元。同时,中国政府使3亿人口脱离贫困,而且使中国人均收入增长了8倍。

在2011年,中国出口总量占世界的10%,进口总量占世界的10%。中国目前是世界上第2大贸易国(居美国后)。中国政府大力推动出口医疗器械和软件产品。中国的外汇储备在2011年12月为3.2万亿美元,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外汇储备国。

一、中国经济现状

第一,经济增长率。2008 年世界主要经济体经济增长率为: 中国9%、俄罗斯6.8%、美国1.4%、欧元区1.2%、日本0.5%,可见中国是最高的。但中国的国情决定经济增长率不能低于8%,而今年上半年只有7.1%,下半年“保八”比较艰巨。

第二,失业控制率。据统计,2004 年中国16-65 岁劳动年龄人口为9.09 亿,比美、日、英、德、法、意、加7 国总和还多3 个亿,随着农民工人数的增加,这种压力更大。近年来,党和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使得中国失业率不是最高,却依然是绝对数和压力最大的国家。

第三,物价上涨率。中国最近几年的物价上涨整体上属于正常的结构性上涨,但这种结构性上涨也会影响城镇居民的生活,特别是最近的粮食、猪肉价格上涨。2008 年上半年中国物价上涨率在6-8%,年底开始下降,如果持续下降会出现投资者不投资、消费者不消费的问题。事实证明,适度温和的物价上涨对经济复苏是有利的。

第四,国际收支平衡状况。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中国出口大幅下降,但去年国际收支经常项目、资本和金融项目依然保持双顺差;截至2009 年6 月底,中国外汇储备余额21316 亿美元,繁荣景象的背后暗藏隐忧。

二、中国经济的自省和民生建设

1.积极扶持中小企业

积极扶持中小企业是“调结构、促民生”的重要措施,这是初级层次的“自省”。政府应该从全局性和前瞻性的高度审慎思考,引导中小企业向节能环保、循环经济、绿色家居方向发展,这是宏观自省;中小企业内部加强管理、节约成本、产品升级、产业转型等是微观自省。政府对中小企业的“输血”是为了激活它们的“造血功能”,增强自身的抵抗力,不是为它们购买“养老保险”。

2.加快城镇化建设

中国要摆脱世界金融危机的绑架,就要加重投资和扩大内需,加快城镇化建设,这是中国经济正常、健康、持续发展的根本措施,是高级层次的“自省”。现在全世界(含非洲)的城镇化率是接近50%,发达国家高达90%以上,中国是45.7%,不仅低于发达国家,而且低于世界平均水平。

加快城镇化建设是“保增长、扩内需”根本途径。它可以吸纳更多的农民来城市,既能增加农民收入,又能整体提升国民素质;城市化率提高了,自身的代谢功能加强了,危机缓解了,社会也就进步了。

3.平衡发展

区域之间的平衡发展:我国长三角、珠三角、环渤海圈经济发达是经济的有力增长点,继续大力维持这些地区的经济发展;中西部地区是我国经济较落后地区,加大中西部地区的合理开发建设、增加投入,真正的进军中西部。

城乡之间的平衡发展:无论是在中国的东部还是中西部,城乡发展失衡已经是一个不争的事实。经济要健康、有力的发展,解决城乡发展失衡已经是目前必须面对的问题。产业间的平衡发展:近年来我国产业间的发展有趋于平衡的态势,第三产业逐年递增,第二产业的不断转型,继续扶持第一产业的高效、快速的增长,产业间日趋平衡,经济增长愈加健康、快速。

4.协作发展是实现经济增长

没有协作就没有现代经济。协作,不仅包括国内各领域的内部协作,而且包括对外交流与合作。战后日本加强协作实现经济复苏的成功经验,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

必须走自己的路,发挥自己的优势和长处与世界各国的协作。中国地大物博、历史悠久、经济实力较强,有一流的战略家和现代化建设的优秀人才,有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和稳定的社会环境,更有全国各族人民的智慧和信心„„诸多迹象表明,率先走出低谷的条件基本具备,全面复苏的时机已经成熟。

5.分配制度改革

改革开放的愿景:一部分人先富,先富带动后富。事实:一部分人先富,富的人享受,富的的人移民。

中国的基尼系数已经十多年没有公布了,统计部门不公布的原因那实在太多了,无需细数。CPI年年月月创新高。

中国社会科学院城市发展与环境研究所发布的《中国城市发展报告No.4--聚焦民生》显示,目前我国城乡收入差距比为3.23:1,成为世界上城乡收入差距最大的国家之一。早在2005年,国际劳工组织的数据显示,绝大多数国家的城乡人均收入比都小于1.6,只有三个国家超过了2,中国名列其中。而美、英等西方发达国家的城乡收入差距一般是在1.5左右。

“胡润联合中国银行私人银行今日发布《2011中国私人财富管理白皮书》,白皮书显示,14%的千万富豪目前已移民或者在申请移民当中,还有近一半在考虑移民”。“今年5月至9月,胡润研究院与中国银行私人银行面对面访问了全国18个重点城市的千万级别以上的高净值人群,调研共获得980份有效问卷,受访人群的平均财富达到6000万元以上,平均年龄42岁”。

富翁移民其实早就不是什么新鲜的话题,毕竟有钱搬个家买座房子,其实都是一件很容易的事,至于越来越多的富翁移民确实有点奇怪,在国内赚钱,再把钱拿到国外去做贡献,这对国人来讲,心理上似乎很难接受。但是,现实就是这样,富翁们开始放弃赚钱的房地产,而去投身投资移民,不得不说这是一种让人“心酸的浪漫”。不论是下一代的教育,还是为了资产的安全,或者国内投资渠道的不畅,以及社会大众的仇富心理,这些都是由于缺乏安全感,使得富翁们不得不采取消极的“逃避”方式,以此获取所需要的安全感。目前富人移民海外,我们应该反思。要留钱,先留人;要留人,先留心。我们应该先把心留住,才能把富人留住,才能把财富留住。

有关专家认为,要守住贫富差距的“红线”,需尽快启动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多管齐下、各方配合的原则,结合深层次原因和直接原因设计系统的改革方案。

中国青年网调查:我们在纽约街头和哥伦比亚大学校园进行了一项“关于美国人幸福感”的采访,用3天时间采访了60多位行人,他们来自全美各地,甚至世界各地。

采访的人中,不少人做的工作在中国人看来一定不会觉得幸福,比如在同一栋楼里扫地10年,在同一个路口摆摊22年......但无一例外,他们都觉得很幸福,原因是:“我热爱我的工作。”——这份满足感从何而来?经过3天的采访之后,答案逐渐清晰—— 从结果来看,美国人幸福得一塌糊涂

法制晚报:绝大多数人的回答都十分肯定,脸上带着满足的微笑。有10%的人觉得不是完全满意,有80%左右的人觉得幸福。

调查显示,近四成人在2011年认为自己不幸福,而“社会保障体系不完善”最影响公众幸福感提升,而最具幸福感的职业是“公司/企业领导/管理人员”。

“2011中国人幸福感大调查”今天下午将在北京发布,该调查由中共中央求是杂志社旗下《小康》杂志和清华大学媒介调查实验室联合开展。

调查显示,觉得现在“非常幸福”和“比较幸福”的参访者比例为60.2%。也就是说,超过60%的人,在2011年,感觉到了幸福。

分配制度改革已经迫在眉睫了。

(一)扩大社会保障制度覆盖面且健全失业保险制度

从发达国家的社保经验来看,我国更适合采取分散型的社会保障管理体制。世界上没有一个国家把所有社会保障工作集中到一个政府部门中,哪怕是英国这样一个实行高度集中统一管理的国家。我国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差异很大,由一个部门对全国社会保障事务进行集中统一管理是不现实的。所以在社保金的统筹层次上,应以“省级统筹,中央调剂”为宜。另外,有可能失业的劳动者,都纳入失业保险制度的保障范围,这样更有利于改革的不断深化和劳动力的合理流动。

(二)政府应明晰责任并实行“税费分筹”

人口老龄化加重会使社会保障基金缺口变大,为此应加大国家财政的投入,但政府在社会保障管理中必须明晰自己的责任。从发达国家社保经验来看,以英国为代表的国家由于政府的过度介入,造成政府财政包袱过重、劳动者进取心下降等问题。相反,由于美国政府介入社保的程度和提供社保的水平比较适当,从而使美国经济更好地保持了活力。美国政府通过税收政策来推动社会保障的社会化管理,不但降低了行政管理成本,还推动了非营利组织的发展及其相关就业。可见,政府社会保障的提供要掌握一个“度”,根据我国的经济发展水平准确地予以把握,过度提供和提供不足都是不可取的。实行“税费分离”制度,其基本内容是使社会保障基金筹集分为两部分:一是社会统筹基金,开征社会保险税,由税务机关向纳税义务人征收;二是个人账户基金,由社保机构向参保个人征缴养老保险费。两部分基金分开管理,统一使用。开征社会保险税带有依法强制性,它能使征税面均衡地扩展到所有生产流通领域,使全社会共同承担社会养老责任。参保个人承担的个人账户基金可作为本人将来计划养老待遇的重要凭据。这样才能有效拓宽社会保障基金的筹集面。

(三)建立健全农村社会保障网络

我国城乡经济差异较大,建立全国统一标准的社会保障制度暂不可行。应当依据农村的经济发展水平来建立与之相适应的社保制度。具体说来,在贫困农村,应建立以基本生活保障为内容的救济型社保体系。在已基本解决温饱问题的农村,应建立基本生活需要型的社保体系,建立最低生活标准的补助。在比较富裕农村,应建立保险型的社保体系,在享有基本生活保障的同时,引导农民参加各种商业保险。此外,对于在城市中的农村剩余劳动力,针对他们流动性大的特点,在其户籍所在地建立社会保障个人账户,使其无论转移至何地,都可以使用该账户参加所在地的社会保障。

(四)推动非营利组织的发展和社会保障管理的社会化

发达国家社会保障经验告诉我们,充分利用非营利组织,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克服政府和市场行为的局限性。非营利组织的发展,促进了社会保障社会化管理的实现,有利于防止政府失灵和缓解财政压力。相比较而言,我国社会保障管理中非营利组织发挥的作用微乎其微,乃至真正意义上的非营利组织在我国也是很少见的。所以,推动社区组织、宗教团体、慈善机构等非营利组织发展,对于社会保障管理的补充作用是不可忽视的。

(五)建立区域之间协调发展的财政经济体制和政策

在促进区域之间协调发展方面,国家也做出了一定的努力。比如目前正在积极倡导的西部大开发战略,这在一定程度上缩小了我国东西部的贫富差距。要促进我国各地区的均衡发展,就要以经济发展带动西部居民收入的增长,明确中部发展的战略定位,实现中部社会经济的振兴,从而实现共同发展共同进步,逐渐缩小贫富差距。在继续贯彻相关开发政策的同时,在财政体制上要对落后地区给予一定的帮助和照顾。

(六)促进教育公平和扩大就业

只有发展教育,给低收入者提供获得高收入者所需要的相应受教育的机会,才能从根本上摆脱贫困,消除贫困,促进教育公平是实现社会公平的主要手段。失业是居民收入差距扩大的重要原因,就业是人们脱贫致富之本,通过扩大就业,增大劳动报酬在收入分配格局中的份额,缩小差距,是缩小我国居民贫富差距的治本之策。

加大对改善民生的投入力度,加快推进涉及民生问题的制度建设,更好地改善人民生活,促进社会和谐,经济与民生齐头并进。

参考:

百度文库

中国经济论文网—《关于当前中国经济问题的思考》 中国青年网—《美国街头幸福感调查》 《法制晚报》

第二篇:浅谈财政与民生论文

财政与民生

论文题目:财政与广州养老服务 的开发研究

学院:

建筑工程学院

班级:

B14工程造价1班

学号:

16330327214

姓名:

佘晓璇

财政与广州养老服务开发研究

中国是目前世界老年人口最多、增长最快的国家。截至 2012年底,我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已达1.94亿,占全国总人口的14.3%。据全国老龄委办公室预计,到2013年底,中国老年人口总数将超过2 亿,到2025年,老年人口总数将达到3亿,到2050年我国老年人口总数将超过4亿,即每三个人中就有一个老年人。社会老龄化结构的加剧,使得“银发经 济”拥有了庞大的市场。资料显示,目前我国养老产业规模可达1万亿元,而养老地产在其中占有着不小的比例,这给房地产等相关企业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

据统计,截止目前全国已有超过20余家中、大型房企高调宣布进军或涉足养老地产,如万科、保利、绿城、远 洋、花样年等,有的还专门成立了“养老地产事业部”或“养老产业专业管理公司”,中国平安等保险企业也纷纷涉足养老地产领域,以期沿长保险产类链。如今,在常规房地产开发竞争日趋激烈,中国“银发经济”日益显示出光明前景的情况下,养老地产已成为市场上的新蓝海。

虽然目前养老地产行业还处于早期发展阶段,但相信随着老龄化社会的到来,养老地产的社会需求将迅速增长,在相关经营方式不断成熟和服务理念更新转变的带动下,养老型地产业将实现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双赢”,并拥有广阔的市场发展前景。

广州市加强养老服务人才队伍建设行动方案指出:

一、总体目标

到2020年,建立健全以职业技能培训为主,以养老职业教育为辅,用人单位在岗培训和社会继续教育与职业培训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人员教育培训机制;建成一支具有崇高职业道德、熟悉现代服务理念、掌握先进专业技术和精湛专业技能的人才队伍,养老护理员达到2万名;全市养老服务机构一线从事护理、康复工作人员培训率100%;每个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机构配备具有养老服务职业资格或社会工作者职称的专业人才;养老护理员中级以上职业资格占20%以上、技师占2%,养老服务职业化、专业化发展水平不断提高。

二、任务措施

(一)扶持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将老年服务与管理相关专业纳入我市中等职业教育城市扶持专业,就读有关专业或方向的全日制学生按《关于印发广州市扩大中等职业教育免学费政策范围进一步完善国家助学金制度实施意见的通知》规定享受免学费政策。市开设老年服务与管理等专业的职业院校,可向市本级福利彩票公益金申请专项资助,支持就读学生奖学金或生活补贴、课程(教材)研发、实训基地建设等项目,增加招生人数。(牵头单位:市教育局、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配合单位:市民政局、发展改革委、财政局,各区政府)2018年起,我市中等职业教育“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与高等职业教育相关专业建立中高职衔接机制。(牵头单位:市教育局,配合单位:市民政局、发展改革委,各区政府)

(二)建设养老服务培训实训平台。2017年依托市、区居家养老服务指导中心建立全市养老服务培训指导、技能交流平台;各区依托管理水平较高的养老机构、社区居家养老综合服务平台建立养老护理员培训基地,并开展家庭老年人照顾者能力培训。2018年全市养老床位达到500张以上的养老服务机构均建有中等以上院校和技工院校实习实训基地。2018年前,推动市属高等医学院校与大型养老机构合作建立医养融合研究院,发挥人才培养、专业发展的功能。(牵头单位:市民政局;配合单位: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卫生计生委,各区政府)

(三)建立养老从业人员持续教育机制。2017年底建立养老护理员持续教育制度,由市民政局、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组织为在册的护理员提供免费技能提升培训。继续落实《关于进一步做好省级劳动力培训转移就业专项资金管理的通知》和《关于转发进一步落实劳动力技能晋升培训政策意见的通知》,符合条件的劳动者,通过自学或参加培训取得养老护理员相应等级国家职业资格证书,给予1600元至2500元不等的技能晋升培训补贴。2016年到2020年所需资金在就业专项资金中统筹解决,通过委托有资质的培训机构开展家政服务员、养老护理员等养老服务业人才入职职业技能培训和在职技能提升培训。(牵头单位: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配合单位:各区政府,市财政局、民政局)

(四)设立养老服务人力资源工作站。完善养老服务从业人员求职和就业登记公共服务制度。2017年起依托市、区人力资源市场,定期举办养老护理员专场招聘会。2017年在市老年人服务中心设立养老服务人力资源工作站,推动民政、人社、教育、妇联等部门单位信息资源开发利用,开展人才交流、信息发布、权益维护等工作。对取得养老护理员职业资格证书的养老服务人员和完成养老护理专业培训的养老服务从业人员实行登记制度。将照顾失能老人的亲属纳入养老服务人才服务范围,并依托持续教育机制为其提供免费技能培训;符合居家养老服务管理有关规定条件的,照顾者可纳入政府购买居家养老服务范围。(牵头单位: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民政局;配合单位:各区政府)。鼓励养老机构就近与医疗卫生服务机构签订合作协议,通过委托进修、继续教育培训、合作科研项目、定期巡诊、开设讲座等方式提高养老机构医护人员继续再教育水平,在职业资格考试、职称晋升上给予医疗卫生机构医务人员同等待遇,解决养老机构中医护人员队伍稳定问题。(牵头单位:各区政府;配合单位:市卫生计生委、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民政局)

(五)实施各类人才引进工程。2017年起实施养老服务业引才工程,组织养老服务机构面向国内外招聘高层次经营管理人才和高级以上职称人员。完善人才、智力、项目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产业柔性引才机制,鼓励养老服务机构采取咨询、讲学、兼职、短期聘用、技术合作等方式灵活引进医生、社会工作者等高端人才。继续加强广州市对口支援扶贫协作机制与人力资源市场对接,积极转移引进具备养老护理技能的劳动力。(牵头单位:市民政局;配合单位:各区政府,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协作办、卫计委、发展改革委)

(六)建立养老服务就业和岗位补贴。2017年起,对入职本市经民政部门许可的养老机构,从事康复护理等养老服务一线工作并与所在单位签订三年及以上劳动合同的中等职业技术学校(技工院校)、高等院校全日制毕业生,在三年合同期满后的一年内分别给予一次性5000元、10000元就业补贴资金。对入职本市经民政部门许可的养老机构,从事一线养老护理工作满五年、满十年的养老护理员,分别给予一次性5000元、20000元的艰苦岗位补贴。以上两项补贴按规定申请市本级福利彩票公益金立项资助。(牵头单位:市民政局;配合单位: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教育局、财政局)

(七)实施一线护理人员最低薪酬制度。2017年开始,承接政府购买服务或享受政府运营资助扶持的养老服务机构一线护理人员实施最低薪酬制度,全日制就业劳动者的最低薪酬(不含加班费)宜不低于当我市最低工资标准的1.5倍,非全日制就业劳动者的小时工资宜不低于我市非全日制职工小时最低工资标准的1.5倍,执行情况与市、区财政给予的养老机构运营资助挂钩。对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从业人员中无固定劳动用工主体的从业人员,符合《广州市促进困难群体就业补贴办法》规定条件的,可享受相应的就业专项资金补贴。(牵头单位:市民政局;配合单位: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财政局,各区政府)

(八)发布养老服务从业人员工资指导目录。市民政局委托社会组织根据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水平、职业技能等级和养老服务行业实际情况,自2017年开始发布养老服务从业工资指导目录。自费购买居家养老服务项目的小时工资可参考行业工资指导目录。(牵头单位:市民政局、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

(九)加强养老护理员各项保障工作。外地户籍符合条件的养老护理员纳入市公共租赁住房保障范围,可向市住房保障部门申请承租市本级公共租赁住房。养老护理员列入《广州市积分制入户职业资格及职业工种目录》,积分入户给予加分。继续按现行有关规定落实养老护理员子女入学待遇。各用人单位每年应为一线养老护理员安排健康体检,按照《劳动法》落实劳动保障权利,实施情况纳入养老机构报告范围。大力发展各类养老服务就业维权、服务监管的社会组织,强化养老服务从业人员维权和监督。(牵头单位:市民政局;配合单位:各区政府,市发展改革委、教育局、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总工会、来穗局、住保办)

(十)营造社会支持的良好氛围。从2017年起,每年由市民政局委托行业协会开展养老服务从业人员技能竞赛,成绩突出并符合相关条件的,推荐参评省、市“五一劳动奖章”、劳动模范等相关荣誉称号。2017年起,每年支持行业协会组织开展全市百名“最美养老护理员”、养老服务志愿者(义工)评选活动。继续探索实施“义工银行”、“劳务储蓄”等互助服务活动,鼓励低龄老人参与养老服务。(牵头单位:各区政府、市民政局;配合单位:市总工会、团市委)

三、组织保障

(一)加强组织领导。将养老服务人才队伍建设作为推进全市养老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推进养老服务业体制机制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列入市社会保障工作(养老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联席会议督办议题,并纳入全市人才工作总体规划。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民政主管部门要加强统筹协调与政策引导,发展改革、教育、财政、卫生计生、住房保障、来穗人员管理等部门要各司其职、紧密配合,并动员社会力量广泛参与养老服务业人才培养。

(二)加大资金投入。加大对养老服务人才队伍建设的资金扶持,建立健全养老服务招投标竞争性分配资金制度。优化就业专项资金支出结构,逐步提高职业培训支出比重。落实职业院校生均拨款制度,安排现行生均拨款标准及时拨付资金。充分利用福利彩票公益金立项,加大奖补力度。鼓励社会各界和公益慈善组织对养老服务人才培养提供捐赠和培训服务。

(三)加强社会舆论宣传。各级政府、部门要充分认识加强养老服务业人才队伍建设的重要意义,广泛宣传养老服务业人才特别是养老护理人才的重要作用、人才培养使用等方面的政策措施、做法经验,以及先进典型事迹,在全社会形成尊重和争做优秀护理人才的良好风尚,不断提高养老服务业人才的社会地位,营造尊重劳动、崇尚技能、鼓励就业的浓厚氛围。

我国现阶段面临着人口老龄化的困境,目前城市老年人的主要养老方式是家庭养老,但是随着现代人们生活方式和城市家庭结构的变化,家庭养老功能不断弱化,己无法满足城市老年人的养老需要。而让老年人走出家庭,走进养老院、托老所等养老机构实行集中养老,在我国“未富先老”的社会经济背景下是不现实的。社区养老融合了传统的家庭养老和机构养老之长,借助社会化养老服务支持老年人在家养老,既能让老年人继续留在他所熟悉的生活环境里,得到家人的照顾,也能得到来自社区的有关服务机构和人士所提供的养老服务,这是在现阶段最适合我国国情的选择。

据了解,今年,广州市将以保障三无、纯老、独居、孤寡、计划生育特扶、失能等特殊困难老年人助餐需求为重点,面向全部有需要的老年人提供助餐配餐服务,实现全市136个街道助餐配餐服务全覆盖。

全市已设立助餐点202个

会上,何镜清通报了全市居家养老服务试点工作情况。据介绍,广州市成功申报为中央财政支持开展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改革试点地区,广州社情民意研究中心发布的广州养老服务市民评价分析数据显示,2016年市民对我市养老服务满意率比2015年提高了5%。

目前,广州市11个区及时将购买服务资助、照顾需求评估、设施运营、服务项目补助以及工作经费列入2017部门预算。全市共有111个街(镇)开展助餐配餐服务,设立助餐点202个,累计为老年人提供服务63.2万人次。其中,黄埔区设立供餐点145个,为全区特殊困难老年人和80岁以上老年人提供爱心午餐,2016年累计15万人次受益,截至今年1月末,每天登记就餐人数达2400多人。越秀区、海珠区将“大配餐”服务列入本区2017年民生实事强力推进,实现全区为老助餐配餐服务全覆盖。

创新试点社区居家养老服务 黎明指出,今年将筹集1.1亿元用于我市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创新试点,重点用于社区居家养老“大配餐”体系等试点项目。以保障三无、纯老、独居、孤寡、计划生育特扶、失能等特殊困难老年人助餐需求为重点,面向全部有需要的老年人提供助餐配餐服务,实现全市136个街道助餐配餐服务全覆盖,同时通过农村敬老院、邻里互助、流动餐车等渠道满足农村老年人的助餐需求。

据市民政局介绍,广州将督促各区、街(镇)尽快成立区综改领导小组和综改办,设立区居家养老服务指导中心和街镇居家养老服务部,配备专职人员,建立健全市、区、街(镇)三级工作机制。

今年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亮点

养老“大配餐”实现全市136个街道助餐配餐服务全覆盖。

培育一批具有较大知名度和影响力的集体用餐配送企业、中央厨房和机构,实现助餐配餐服务连锁化、专业化、规模化发展。

在提供营养套餐、就餐专区、送餐上门等基本服务的基础上,进一步拓展提供营养咨询、个性化套餐、探访慰问、晚餐等服务。

关爱服务

出台实施加强独居、空巢、失能等老年人关爱服务体系措施,拟建立动态管理数据库和“关爱地图”,完善定期巡访和主动服务机制,健全社会力量、专业机构、义工和家庭成员多主体作用机制。

医疗保障

引导医疗卫生资源进入养老机构、社区和居民家庭,积极推进长期护理保险制度试点,更好地满足老年人的医疗服务需求。

支持公办养老机构提升针对失能、半失能、高龄困难老年人的护理型床位比重,鼓励养老机构延伸社区居家养老服务,辐射社区和家庭。

资助6万名失能和80周岁以上两类老年人使用平安通,提高特殊困难老年人生活质量。

进一步扩大老年人意外伤害综合保险覆盖面,确保在年内实现60周岁老年人全覆盖。

总而言之,财政与养老服务的开发息息相关

第三篇:民生论文

随着社会与科技的日益进步,发生了各种各样的事。其中不乏慷慨激昂之令人热血沸腾,也不乏小人陋习之令人可耻叫骂。但我觉得,事事关乎民生,所以,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的战略思想,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境界。而社会建设必须以民生为重点,这是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要求。抓住民生问题,也就是抓住了构建和谐社会的根本。切实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应树立适应时代发展的民生新理念,着力健全完善社会建设新体制。

中共十七届三中全会提出2020年农村改革发展的基本目标任务,其中提到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明显推进、农村文化进一步繁荣、农村基本生活保障、基本医疗卫生制度更加健全等一系列着力解决三农问题的制度保障。在此次民生论坛中,民盟省委收到的论文涉及民生问题的方方面面,从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农民工权益保障、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到教育公平、扶贫新机制、失地农民的思考等方面从民主党派多视角的角度,提出的观点鲜明,论据充分,既有存在的问题分析,更有宏观指导的思考及反映社情民意的建议,结合中共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提出了关于农村,农民和社会保障体系、教育公平等问题的思路。

但是,问题总是浮现在我们的视野中: NO:1应试教育

一方面,高等教育作为当代学子求学过程中的台阶,本是一个神圣的时代改革,而却始终是很失望的;教育局一方面老在鼓吹要实行素质教育,殊不知在中学当中,老师和学子的压力有多大,说是要把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相结合,可也不看看它俩是不是牛郎织女,个人认为:当代教育把中国的学生当成了是可教育好的学生,忽视了太多,改革,需要从根改起。为什么中国出不了一名本土国籍诺贝尔获得者?为什么中国的学生只会按部就班。。。太多的问题浮现在我们面前,我们需要做出改变。

另外一方面,高等教育作为一种准公共产品,在社会发育进步的过程中,不可能在所有领域兼顾所有人的利益,亦不可能为了虚构的“绝对公平”而减缓前进的脚步。教育对于社会流动是一把双刃剑:既是社会流动的自致性因素,也是最有效地将既存社会模式永久化的手段。接受高等教育使得低阶层子女“鲤鱼跳龙门”。可是现今“新读书无用论”却泛起风潮,“毕业的那天就是失业”的现象并不少见,持有大学文凭的“待业者”越来越多。

一个民族要想获得经济发展和社会繁荣,就必须有一个自由流动的社会机制。向外向上流动的通道,是对现状不满的泄洪渠道,是人们改变命运的希望所在。教育承载了此重任。在任何一个社会,阶层差别都是客观存在的,但只要绝大多数人都能拥有平等的受教育机会,教育就会充分发挥出促进社会流动的积极作用。教育是一个让人类的自然属性社会化的过程,当普通的人经过教育变得不再普通,简单的生存欲求能够被自我的理智所约束,能够被一种新的观念所替代时,教育的公平就离我们越来越近了。

NO2:医改制度

我们的GDP连年猛增,税收一度超过八万亿,但是我们却发现生活越来越难了,工资的上涨速度减去物价的上涨速度永远是负数,我们的改革呢,教改之后,上不起学了,医改之后看不起病了,房改之后,买不起房子了,那这个时候我不过了还不行了,我去死,这你也发现不行了,由于墓地的垄断,墓地比商品房贵,这个时候,你被死不起了!你们这些决策者,简直是猪,拿着该拿的工资还有不该拿的腐败资金,做着比猪还愚蠢的事。前不久,中央组织部新闻发言人证实:张敬礼因严重违纪,已被免去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SFDA)副局长、党组成员职务。越到基层越腐败知道吗,湖南郴州的那个儿童医院,为了赚钱,竟然用工业氧冒出医用氧,给患儿输氧。你过来,我免费给你输工业氧。这样对待还患儿的生命,和杀人有什么区别。良心都被狗吃了啊,你们有没有父母和孩子。“看病难、看病贵”是群众普遍关心的问题,特别是农村这一问题更为突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推行6年来,各项制度不断完善,农村群众因无钱看病导致“小病忍、大病拖”等现象有所缓解,但也有不少问题亟待解决和完善。

NO3:大学扩招

中国的大学扩招的之后,人数越来越多了,质量越来越差了。但是我们的经济发展真正能用到的大学生人数却没有增加,所以我们的大学生供过于求,必然会就业困难。下面我就来具体的分析一下为什么我们的产业结构不需要这么多大学生,主要是因为中国的产业结构主要还是停留在制造,很简单,拿一个芭比娃娃来说,我们帮美国的美泰公司制造芭比娃娃,我们一美元的价格卖给美泰,而这个布娃娃在美国沃尔玛的零售价格是9.9美元,在杭州的展览会上也是9.9美元,那么这其中的8.9美元都是被美国人赚了,他们没做制造,那么他们在做什么?一个产品做出来,主要有以下几个环节,包括:原料采购、产品制造、仓储运输、订单处理、批发经营和终端零售和制造七个部分,那么我们的企业主要是做了制造,而且是只做了制造,所以我们的利润会这么低,美国的美泰做的是其他的包括产品研发等等六个环节,谁掌握了其他的六个环节,谁就掌握的定价权,我就给你这么点钱,你做不做,你不做别人会做。我们大部分企业都是主要做制造,而没有整合整个的产业链,富士康是最好的一个例子,富士康帮苹果加工,苹果是富士康的最大客户,拿苹果的iPod来说,制作一台iPod苹果给富士康六美元,而iPod的零售价是245美元。因为苹果掌握了其他的六个赚钱的环节,苹果就掌握了定价权,所以尽最大可能榨取富士康在中国劳工的剩余价值,所以会说,中国越制造,美国越富裕。为什么富士康可以加薪呢,在发生多连跳之后,苹果公司组成了一个调查组赶赴富士康,考察之后,苹果让利2%给富士康,所以富士康可以加薪。中国大部分企业都是这样的一个结构,而没有形成自己的包括原料采购、产品制造、仓储运输、订单处理、批发经营和终端零售的产业链,所以,我们的制造是微利的。商务部和工信部做过一个压力测试,如果人民币升值3%,中国大部分出口的劳动力密集型产业的利润几乎为零,如果升值5%,大量企业面临倒闭。这里你就可以看出我们企业的困境。而这样的以制造为主的产业结构根本就不需要这么多大学生,所以我们会想方设法去改革,前几年,广东提出了产业升级,意思是我们不做玩具了,我们做芯片,因为芯片的利润40%,其实这也是不行的,不是玩具不赚钱,而是我们没有整合整个的产业链,赚钱的环节都让外国人做了,剩下一个破坏环境,浪费资源,剥削劳动的制造放在了中国。一个现代企业的竞争就是一个产业链的竞争,如果我们做芯片,发达国家建立了产业链,而当他们掌握了定价权之后,芯片还是不赚钱的,到时候我们会感叹,哎,这年头,芯片也不好混了,到底做什么呢?你会发现,什么都不好做。整个中央政府也意识到了这个,所以会以产业升级的策略改为加快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加快产业结构的调整。

大学生扩招,正待解决的问题很多,希望国家教育局能想起也一样,会以产业升级的策略改为加快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加快产业结构的调整。

NO4:房价问题

07年,房价开始猛涨,有的城市的房价涨了一倍,这肯定是不正常的,中国经济肯定生病了,才会导致房地产过热,但是病在哪里呢?07年开始,国内大部分经济学家都认为,是流动性过剩导致房地产过热,什么是流动性过剩?就是经济发展太好了,我们有了更多的钱去投资,去炒楼,炒股,所以造成股市泡沫和楼市泡沫。按照这样的诊断,政府开始宏观调控了,中国人民银行六次提高存款准备金率,按理来说,你提高存款准备金率,就收回了流动性,但是我们六次提高存款准备金率,结果没有对症下药。那么,中国经济生的到底是什么病呢?投资经营环境急速恶化、05年开始,我们国家的投资经营环境急剧恶化,主要是有以下几点,人民币升值,出口退税的错误调低,成本增加,劳动合同法实施,紧缩的货币政策(宏观调控),05年的时候,我们制造业的利润还是10%,但是到了06年,由于种种投资经营环境的恶化,企业的利润到了5%,这个时候,做制造业的利润很低了,做制造业特别麻烦你知道不知道,又要投资实体,整天累死累活,才赚这么点可怜的钱,多可怜啊!这个时候呢,如果是我,我肯定不继续投资制造了,不靠谱。我肯定把钱投能赚钱的地方,而这个地方,就是房地产。于是大量本来应该投资在实体经济的钱拿出来,打入房地产,于是06年开始,房价开始上涨。这个时候呢,中央的宏观调控出来了,房地产价格的上涨,被中央简单的认为是经济发展过快,太成功,人们有更多的钱去炒楼了,所以,房价会很高,于是从06年年底开始,中国人民银行开始实施紧缩的货币政策,07年,6次加息,试图收回流动性,但是你这样做的结果是更打击了制造业,07年的时候,制造业的利润到了2%,于是企业家更他妈的不想干了,拿出更多的钱去炒楼,楼市泡沫,炒股,股市泡沫,买东西,通货膨胀。07年,中国房价暴涨。所以为什么本身做制造业的海尔会拿出本身应该投资在实体经济的150亿元,不干了,进军房地产。

房子问题关乎住,随按在“衣食住行”排行老三,但这三儿却成了当代第一,对我们当代人来说:“住行享”成为代名词。在局里人老说制度改革,改来改去还是照涨,等我们被水淹没。改在坚决,抛开一切。

NO5:留守儿童

针对留守儿童这个话题,我是十分的具有话语权的,作为一个留守儿童,我在农村生活的将近二十年,当然,原因很多。农村“留守儿童”是我国城乡二元体制的一个衍生物,它突出显示了城乡二元体制对农村居民缺乏人文关怀的特性,“留守儿童”已成为一个不容忽视的社会群体,他们在思想品德、心理健康、安全隐患等方面存在的问题正日益凸显,留守儿童问题已引起了社会各方面的高度重视,然而解决这些问题还要从几个方面来思考:

加快户籍制度改革,取消对进城农民工子女的入学限制,加快我国现行义务教育体制改革,建立城乡公平、地区公平的国民义务教育制度。实施流动儿童的教育“以流入地政府管理为主、以全日制公办学校为主”的政策;加强和改善农村中小学寄宿条件,建立“留守儿童”教育和监护体系;整合社会资源,开展全社会关爱留守儿童行动,发挥政府各个职能部门的作用,将关爱农村“留守儿童”工作纳入到“三个文明”建设中,为他们创造健康成长的良好社会环境。

NO6:民工权益

在社会保障方面,报告突出地强调了加快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并通过这一制度安排来解除人民的诸种生活后顾之忧、保障人民的基本生活。一方面,报告明确提出了加快完善社会保障体系,这是对社会保障制度建设滞后于经济发展水平的一种促进,它意味着我们国家的社会保障体系建设不仅进入了发展快车道,而且将进入定型、稳定、可持续发展阶段;另一方面,报告不仅提出了全面建设社会保障体系及这一体系的建设内容,还提出了要逐步提高保障水平,这是对国民福利应当与国民经济发展同步的一种科学阐述,它意味着我国的社会保障制度将不会永远是低水平的制度安排,而是能够与经济增长同步和不断增进国民福利的制度安排。

每当我看到诸如黑窑矿、拖欠民工工资之类事时。我不禁想,一个泱泱大国,这点事却要总理高管来处理,实属可悲。我想说的是:每个人都有心中的一份社会公德,和谐社会需要大家来营造。倘若这是都要总理来解决,我们国家何谈进步?

“民生“一词最早出现在《左传·宣公十二年》,所谓“民生在勤,勤则不匮”。这里的“民”,就是百姓的意思。而《辞海》中对于“民生”的解释就是“人民的生计”, 政治学理论文是一个带有人本思想和人文关怀的词语。在现代社会中,民生和民主、民权相互倚重,而民生之本,也由原来的生产、生活资料,上升为生活形态、文化模式、市民精神等既有物质需求也有精神特征的整体样态。从其原本的意义上说,民生问题主要是百姓的生活生存问题,比如:教育、医疗、住房、就业等应当说,民生问题首先表现为社会问题、经济问题。但在中国目前的体制政策环境下,从政治视角理解新的历史条件下的民生问题及其解决,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这是因为,民生问题解决与否以及解决的程度如何,直接关系到社会的健康稳定和发展,关系到我们党执政治国的能力和水平,关系到党长期执政、稳定执政的基础;再者,民生问题的产生以及民生问题的解决,从根本上来说不全然是一个经济的问题,还应该从政治的高度来认识,从政治的层面来解决。

作为当代大学生,我们需要有更大的恒心去改变,写下这论文时,也许有人把我看成是“愤青”。当我想说:一个有思想有感情的愤青需要号召大家:改善民生意义重大深远。我们必须以对党和人民高度负责的政治态度,切实把全面改善民生贯穿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的各方面,贯穿于全面建设惠及全省人民的小康社会的全过程。

第四篇:加强与改善民生(论文)

加强与改善民生,促进和谐社会建设

姓名:杨小平学院:旅地学院(2011级)学号:Z11420210003 摘要:提高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是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根本目的。从这个意义上说,无论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宏伟目标,还是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实际上都贯穿着切实关注民生、重视民生、保障民生、改善民生这条主线,都以努力让人民过上更好生活为目标和归宿。党的十八大报告用了较大的篇幅阐述这个问题,奏响了幸福民生的时代最强音。关键字:民生 社会保障 和谐社会

一、加强民生建设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本质要求

从我国的基本国情来看,我国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出现的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相对滞后于其他领域的建设。民生,是人民之生存和发展所必须,在我国自古与“国计”相提并论。中国古代的民生思想也成为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精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在政治上建立了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实现了人民当家作主;在经济上建立了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为基础的、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所有制制度和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在文化上逐步形成了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和文化产业为主的文化建设新局面。这些都充分地说明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在政治建设、经济建设和文化建设方面已经取得了很大成就,但是与人民群众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社会建设却显得相对滞后。其增长的速度与我国经济增长速度不相一致,出现了“国富民不强”的尴尬局面。新中国成立已满70周年,于是加快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便显得尤为迫切。社会建设的重点就是发展民生,全面地改善人民生活。

二、加强与改善民生的现实意义

改善民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规律的必然要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和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建立。中国在一穷二白的基础上发展社会主义,面临内忧外患,只能走内向积累型的中国特色工业化道路。其发展路径侧重于高积累低消费,依靠高积累优先发展重工业,迅速建立起自己的工业体系和国防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是和谐发展与和平发展,这一发展路径在初期侧重于加快经济建设,夯实改善民生的物质基础。在经济政治文化发展到了“以工补农、以城带乡”的阶段后,就应侧重于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关注民生、重视民生、保障民生、改善民生,将人民的幸福作为执政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最大程度地让人民共享经济发展成果,尽可能给百姓带来更多的实惠。

改善民生是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执政理念的重要体现。社会主义所包含的本质内涵之一就是社会公正,使社会成员各得其所、各得其乐。中国共产党的先进性本质决定了其执政目标与人民利益高度一致,党执政兴国的理念立足于民生,国家大政方针的制定着眼于民生,是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必然要求。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根本途径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出发点和落脚点是切实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最直接的就是改善民生。党的十七大把民生问题提到了前所未有的新高度,对于更好地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真正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确保“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实现民生状况的快速和持续改善,具有重要意义。

改善民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根本途径。目前,我国正处在发展的黄金期,也是矛盾的凸显期。改革带来了社会利益结构多元化,但是社会体制改革滞后,还没有形成相对合理的机制来调节利益关系。贫富差距扩大,上学难、看病难、就业难问题等比较突出。今天中国的稳定已不再是由单方面的政府供给和控制来实现,而在很大程度上来自于民众生活的稳定,来自于社会自我解决问题能力的提升,来自于民生的改善。要从根本上实现社会稳定,构建社会和谐,必须在发展经济的基础上,关注民生、重视民生、保障民生、改善民生,实现社会的公平正义,化解矛盾,构建和谐。因此,当今中国的发展路径的侧重点开始立足改善民生,是真正实现社会稳定构建社会和谐的根本途径。

改善民生是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的内在需要。科学发展观继承并发展了邓小平的民生思想和共同富裕的社会公正目标,把改善民生和实现社会公正统一起来,这不仅是民生思想和社会公正理论的进步,也是发展观的升华。科学发展观核心是以人为本,追求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它把为人民服务、为人民造福作为目标,追求有利于人民的发展,其基础是让全体人民共同分享发展的成果,根本目的就在于更好地让人民从发展中受益。改善民生,就是从根本上坚持以人为本,贯彻科学发展观。民生问题解决得好不好,民生“五有”目标实现得如何,是衡量科学发展观贯彻落实程度的重要标志。

三、如何加强和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和谐建设

一、要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教育是民族振兴和社会进步的基石。要坚持教育优先发展,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着力提高教育质量,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办好学前教育,均衡发展九年义务教育,基本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推动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积极发展继续教育,完善终身教育体系。大力促进教育公平,合理配置教育资源,重点向农村、边远、贫困、民族地区倾斜,支持特殊教育,提高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水平,积极推动农民工子女平等接受教育,让每个孩子都能成为有用之才。鼓励引导社会力量兴办教育。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二、要推动实现更高质量的就业。就业是民生之本。要贯彻劳动者自主就业、市场调节就业、政府促进就业和鼓励创业的方针,实施就业优先战略和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鼓励多渠道多形式就业,促进创业带动就业。加强职业技能培训,提升劳动者就业创业能力,增强就业稳定性。健全人力资源市场,完善就业服务体系。健全劳动标准体系和劳动关系协调机制,加强劳动保障监察和争议调解仲裁,构建和谐劳动关系。

三、要千方百计增加居民收入。实现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必须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努力实现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发展同步、劳动报酬增长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兼顾效率和公平,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多渠道增加居民财产性收入。规范收入分配秩序,保护合法收入,增加低收入者收入,调节过高收入,取缔非法收入。

四、要统筹推进城乡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社会保障是保障人民生活、调节社会分配的一项基本制度。要坚持全覆盖、保基本、多层次、可持续方针,以增强公平性、适应流动性、保证可持续性为重点,全面建成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改革和完善企业和机关事业单位社会保险制度,整合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和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建立兼顾各类人员的社会保障待遇确定机制和正常调整机制。扩大社会保障基金筹资渠道,建立社会保险基金投资运营制度,确保基金安全和 保值增值。完善社会救助体系,支持发展慈善事业。建立市场配置和政府保障相结合的住房制度,加强保障性住房建设和管理。坚持男女平等基本国策,保障妇女儿童合法权益。大力发展老龄服务事业和产业。健全残疾人社会保障和服务体系。健全社会保障经办管理体制,建立更加便民快捷的服务体系。

五、要提高人民健康水平。健康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必然要求。要坚持为人民健康服务的方向,坚持预防为主、以农村为重点、中西医并重,按照保基本、强基层、建机制要求,重点推进医疗保障、医疗服务、公共卫生、药品供应、监管体制综合改革,完善国民健康政策,为群众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健全全民医保体系,建立重特大疾病保障和救助机制,完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和重大疾病防控机制。巩固基本药物制度。健全农村三级医疗卫生服务网络和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体系,深化公立医院改革,鼓励社会办医。扶持中医药和民族医药事业发展。提高医疗卫生队伍服务能力,加强医德医风建设。改革和完善食品药品安全监管体制机制。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坚持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

六、要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提高社会管理科学化水平,必须加强社会管理法律、体制机制、能力、人才队伍和信息化建设。改进政府提供公共服务方式,加强基层社会管理和服务体系建设,增强城乡社区服务功能,充分发挥群众参与社会管理的基础作用。完善和创新流动人口和特殊人群管理服务。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建立健全党和政府主导的维护群众权益机制,畅通和规范群众诉求表达、利益协调、权益保障渠道。建立健全重大决策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强化公共安全体系和企业安全生产基础建设,遏制重特大安全事故。深化平安建设,完善立体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强化司法基本保障,依法防范和惩治违法犯罪活动,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完善国家安全战略和工作机制,高度警惕和坚决防范敌对势力的分裂、渗透、颠覆活动,确保国家安全。

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我们相信,着力改善民生,把民生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就一定能开创社会和谐的生动局面,让人民生活得更加幸福安康。

第五篇:民生与社会保障的论文

浅谈《我国民生与社会保障》

经管学院 金融专业 SY13050264 黄瑞菁

民生问题,事关广大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党的十八大报告用了较大的篇幅阐述这个问题,奏响了幸福民生的时代最强音。

无论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宏伟目标,还是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实际上都贯穿着切实关注民生、重视民生、保障民生、改善民生这条主线,都以努力让人民过上更好生活为目标和归宿。

十八大报告具体论述了教育、就业、收入、社保、医疗这五个与人民群众关系最直接、最密切的现实问题,强调要“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推动实现更高质量的就业”“千方百计增加居民收入”“统筹推进城乡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提高人民健康水平”。这些令人鼓舞而又实实在在的举措,彰显出执政党“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情为民所系”的执政理念,以实现“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的民生诉求。

由此可推,增加财政对改善民生的投入是重要的,但更重要的是推进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制度化、法制化建设。建立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实行免费义务教育制度,推进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必须为农民工缴纳社会保险金等,建立这样的社会保障制度而不是临时的政策,是非常重要的。因此,要牢牢把握住社会保障与民生之间的关系,从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入手,切实做好完善社会保障的工作,加快完善与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社会保障体系,不断扩大覆盖面,才能在更大覆盖面和范围内解决和改善保民生问题。

(一)我国民生的概念、重要性及问题什么是民生

民生问题,简单的说,就是与百姓生活密切相关的问题,最主要表现在吃穿住行、养老就医子女教育等生活必需上面。民生问题也是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关注民生、重视民生、保障民生、改善民生,同党的性质、宗旨和目标一脉相承。教育是民生之基,就业是民生之本,收入分配是民生之源,社会保障是民生之安全网。这四大问题都是民生的基本问题。从复杂的分类角度看,民生问题包括由低到高、呈现出一种递进状态的三个层面上的具体内容。

第一个层面的内容:主要是指民众基本生计状态的底线。这一层面上的民生问题主要侧重民众基本的“生存状态”,即:社会要保证每一个社会成员“能够像人那样有尊严地生存下去”。其具体内容包括:社会救济,最低生活保障状况,基础性的社会保障,义务教育,基础性的公共卫生,基础性的住房保障等等。

第二个层面的内容:主要是指民众基本的发展机会和发展能力。人不仅要有尊严地生存下去,还要有能力生存下去。其具体内容包括:促进充分就业,进

行基本的职业培训,消除歧视问题,提供公平合理的社会流动渠道,以及与之相关的基本权益保护问题(如劳动权、财产权、社会事务参与权)等等。

第三个层面的内容:主要是指民众基本生存线以上的社会福利状况。这一层面上的民生问题主要侧重民众基本的“生活质量”问题。主要包括:民众应当享受到较高层面的社会福利,比如,未来公立高等学校的学生应当得到免费的教育;住房公积金应当普及到每一个劳动者;社会成员的权利应当得到全面的保护等等。

这三个层面,只有前一层面的民生问题得以实现,才能开始后一层面内容的努力。

“十二五”规划关注的一大焦点就是民生问题。民生连着民心,民生凝聚人心。民生问题就是老百姓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吃得安全一点,房价下降一点,学费少收一点,不再为看病难、看病贵犯愁„„这些貌似很“俗气”的问题,一旦处理得好,就能极大地提升老百姓的幸福指数,就能增强国家的向心力和凝聚力。因此,国家与社会的稳定与否,都与民生有没有得到真正改善有关。

2改善民生的重要性

民生问题是立国之本,切实解决民生问题是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具体体现。民生问题,是人民群众最基本的生活需要问题,直接反映着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准,是群众利益最直接的载体。它既体现着人民群众具体的、实际的、直接的利益,综合起来又关系着人民群众长远的、根本的、整体的利益。只有解决好民生问题,人民群众才能感受到党和政府治国理政的实际效果,从而认同和拥护党和政府。

党的十六大以来,党中央执政理念的一个鲜明特征,就是高度关注并着力解决民生问题。胡锦涛总书记一再强调,要“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温家宝总理也明确宣布,关注民生、重视民生、保障民生、改善民生,是人民政府的基本职责。在党和国家工作的全局中,党中央、国务院始终把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放在重要位置,得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赞扬,在国内外引起了强烈反响。

刚闭幕的十八大三中全会也用了非常大的篇幅介绍了改善民生的措施,涉及

到教育、就业创业、收入分配、社会保障、医疗卫生、环境保护等方方面面,其主旨就是要下大力气解决好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让人民群众过上更加幸福的生活。

民生连着民心,民心连着党心。民生在党的工作中的分量有多重,党在老百姓心中的分量就有多重。只有着力改善民生,才能使党同人民息息相通;只有着力改善民生,才能使党的执政基础更加牢固。不断关注民生、重视民生、保障民生、改善民生,人民才会安居乐业,才可能筑牢实现“中国梦”的根基。3当前主要的民生问题

民生问题是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而不断升级的,因为人民对生活水平与生活质量的追求总是持续向上、向好发展的。现阶段人们对民生问题的高度关注,还客观地反映了人民群众的许多生活需求尚未得到很好的解决,这对各级政府而言,显然是一个现实而严峻的挑战。

现阶段乃至相当长一个时期,需要引起高度重视并加以解决的基本民生问题主要有教育、就业、收入分配、社会保障、环境,现在还需要再加上一个生态环境是民生之屏障。教育作为民生之基并不牢靠,在现实中依然存在着财政性教育经费投入不足、福利性保障不足、发展均衡性不足、受教育机会尚不公平等问题;就业作为民生之本,形势仍然较为严峻,就业岗位的增长并不能让大学生放心就业,新一代农民工尚不能安居乐业,城镇失业率还会攀升,就业形势在未来几年还将相当严峻,尤其是高校毕业生与新一代农民工事实上已经成为就业领域中的特别重要的目标群体;收入分配作为民生之源同样存在着不公的现象,初次分配格局依然是资本所有者回报畸形偏高、劳动者的劳动所得偏低,再分配中的公共财政构架尚未完成,真正直接用于城乡居民福利的财政支出所占比重严重偏低,可以润滑社会关系并以捐献为特征的第三次分配几乎可以忽略不计;社会保障作为民生之安全网,更是城乡分割、漏洞较大,大多数国民不能充分享受到应当享有的社会保障。还有环境问题尤其令人忧虑,环境保护与污染减排成为政府最难控制的治理指标;顽固的户籍壁垒与旧体制的障碍,仍然限制着个人自由平等的发展空间;人民对民主的政治、文明的法制以及个人尊严与体面的追求,还有待满足。可见,新时代的民生问题是非常复杂的,也是高层次的、全方位的。因此,在教育方面,必须根治结构失衡、机会欠公与质量欠优等三大问题,急切需要确立大教育观和大教育体系,并向均衡、公平、优质的方向发展。在就业方面,必须改变岗位不足和矫治就业不平等、劳动关系失范、就业质量不高等现象,急切需要向充分就业、公平就业、规范就业、稳定就业的方向发展。在收入分配方面,必须切实解决秩序失范、分配不公的现实问题,现阶段的各种民生

问题在很大程度上与不同阶层的社会群体未能够按照公平正义的原则合理分享国家发展成果有关,从而急切需要向规范有序、公平共享的方向发展,并需要同时在初次分配、二次分配与再分配三重环节上下功夫。在社会保障方面,必须改变保障不足、待遇不公、责任不清、法制欠缺、有效性不高等局面,急切需要向体系完整、制度健全、公平共享的方向发展。

在构建和谐社会的进程中,民生问题应当成为国家发展的根本目标指向,解决好民生问题应当摆在政府工作的首位,政府的重大责任应是切实保障民生和持续不断地改善民生。只有将解决好民生问题始终作为政府的核心使命与根本职责所系,才能真正切实保障好民生和持续不断地改善民生,才能促使国家沿着持续、健康、文明的轨道发展下去。

(二)社会保障制度与民生

在我们国家,要构建和谐社会必然要高度重视社会保障制度的建设,并且通过社会保障制度来免除全体国民的生存恐惧和生存危机,进而缩小贫富差距,化解劳资矛盾,实现发展成果的共享。建立健全与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社会保障体系,是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必然要求,是社会稳定和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保证。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则是为社会经济和谐发展保驾护航。什么是社会保障

社会保障制度是国家通过立法而制定的社会保险、救助、补贴等一系列制度的总称,是现代国家最重要的社会经济制度之一。作用在于保障全社会成员基本生存与生活需求,特别是保障公民在年老、疾病、伤残、失业、生育、死亡、遭遇灾害、面临生活困难时的特殊需要。由社会福利、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优抚和安置等各项不同性质、作用和形式的社会保障制度构成整个社会保障体系。我们国家的社会保障实际上是一个大的保障概念。它由三个基本的子系统及一些其它项目构成。一个就是面向贫困群体的社会救助制度,第二个是面向劳动者的社会保险制度,第三个是面向老年人、残疾人、妇女、儿童等特定社会群体的社会福利制度。此外,还有慈善事业、企业年金等等补充保障。它们构成了一个完整的社会保障体系。我们强调的社会保障体系的完善是指基本社会保障制度得到确立,并且没有任何漏洞。社会保障制度完善的标志是:第一是社会救助制度完善,能够真正免除全体国民的生存危机,使任何人不会因生活困难陷入绝望的困境。第二是劳动者的后顾之忧得以解除,即劳动者在养老、疾病医疗、工伤、失业等方面的风险通过社会保险制度能得到化解。第三是不同的社会群体能够通过社会福利制度及其他的社会保障制度安排,真正合理的分享到国家的经济发展成果,所需要的生活服务能够得到满足。当然还有一个更高的指标就是国民的福利不断地增进,并保持与经济发展同步。如果说上面的目标都能够达到,社会保障体系就应该说是比较完善的。

2社会保障与民生

当代中国,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主要包括六个方面:优先发展教育,建设人力资源强国;实施扩大就业的发展战略,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增加城乡居民收入;加快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保障人民基本生活;建立基本医疗卫生制度,提高全民健康水平;完善社会管理,维护社会安定团结。

而社会保障是现代社会健康文明发展的极其重要的基本制度安排,社会保障是民生的安全网。因此,我们要着重关注社会保障,用社会保障制度安排来保障民生与改善民生。社会保障的基本功能概括为:它是社会公平的维系机制、经济成果的共享机制、政治文明的促进机制、精神和谐的润滑机制。各个社会保障项目都是以创造社会公平、维护社会公平和缩小社会不公平为出发点和目标的。作为经济成果的共享机制,主要是通过这样一个制度安排,使不同的社会阶层和群体都能够不同程度的分享到国家经济发展的成果,也就是说经济差别虽然依然存在,但是这个差别由于有了社会保障制度能够控制在各个阶层都能接受的程度。说它是政治文明的促进机制,因为它本身是不同的社会阶层、社会群体及利益集团,经过博弈以后的一种妥协,实际上是与不同群体的利益诉求和政治的民主化进程密切相关的,社会保障制度的产生和发展,能够促进民主政治的发展和政治文明的现代化。说它是精神和谐的润滑机制,是因为社会保障制度通过缩小贫富差距,保障困难群体的基本生活以及化解劳资矛盾,能够消除人们的心理对抗。中国的经济发展急切需要一个健全的社会保障体系来维系,和谐社会的构建急切需要一个完备的社会保障制度来促进,但社会保障制度建设又确实面临着许多现实困难与挑战,社会保障改革与制度建设的任务还非常繁重。建立一个能够满足城乡居民全面保障需求的社会保障体系,将不仅是全体人民合理分享国家发展成果的制度保障,也是国家走上健康、持续、文明发展的现代化道路的基本保障。

3社会保障制度未来新局面

对于社会保障而言,没有最好,只有更好。刚刚闭幕的三中全会公报更多的是宏观原则,而非具体政策。但今后的具体工作是要贯彻十八大报告的精神,若就如下四个问题达成共识,中国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则将进入良性发展阶段。

首先,通过转变发展方式实现保障民生的目标是首先需要解决的问题。根据党的十八大报告关于“GDP和人均收入双翻番”原则,三中全会将改善民生作为拉动经济的主要动力之一,按照“人均GDP的福利相关性”的目标完善收入分配政策,调整利益格局,这是国家改善民生和进行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的重要基础和良好起点。

其次,将社会保障纳入一揽子发展规划,与行政体制改革、金融税制改革、新型城镇化、户籍制度改革、产业机构调整与促进就业、医疗卫生体制与医疗保险、老龄社会发展战略与养老金、养老服务等问题一并考虑,相辅相成和互相促进。就需要全方位的变革,这包括观念变革、经济变革、政治变革、社会变革、文化变革等。

再次,明确统筹城乡和覆盖全民,兼顾公平(保基本)与效率(待遇与缴费关联),将近期、中期和长期发展一并考虑的基本原则,减少盲目性和增加理性,减少特权和增加平等,减少腐败和增加透明度,增加和谐和减少冲突。

最后,以调整养老金结构和建设养老服务体系、完善住房保障制度结构、社会保障卡逐渐取代户口等为突破点,带动全盘社会保障体系建设。

但在此次三中全会公报中并未找到有关户籍改革方面的内容,不过,其中提到了公共服务均等化,而此前透过一些专家读解了解到,户籍改革的核心就是公共服务均等化,将公共服务与户籍分离,才能促进社会资源和公共服务在城乡之间均衡配置。

如此看来,该问题一旦解决,中国的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将有望打开一个新的局面,民生问题将得到进一步的改善,人民的生活幸福指数将会不断提高。

总之,民生问题其实是不断升级中的发展问题,只有用历史的眼光来看待今天的民生问题,才能真正把握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只有从发展的视角来解决好今天及未来的民生问题,才能真正顺应时代潮流并将执政为民、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落到实处。如果国家不能适应时代发展所带来的民生问题的深刻变化,采取新的制度安排与政策措施,民生问题就会在发展中持续恶化,最终损害国家健康和持续发展。而在保障民生与改善民生的过程中,教育、就业、收入分配、生态环境等应当引起更高程度的、持久的重视,而通过各种社会保障制度安排来将经济发展成果转化为国民福利,实现国民福利与经济发展同步增长,便可以真正解除城乡居民的后顾之忧,使公平、正义、共享的价值取向落到实处,进而一定会促进国民经济健康、持续和整个社会和谐、文明发展。

下载论文《中国的经济与民生》word格式文档
下载论文《中国的经济与民生》.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中国经济“新常态”论文

    目 录 摘要„„„„„„„„„„„„„„„„„„„„„„„„„„„„„„„ 1 关键词„„„„„„„„„„„„„„„„„„„„„„„„„„„„„„ 1 一 经济“新常态......

    当代中国经济课程论文

    当代中国经济课程论文 —————————————————————————————————————————————— 题 目 浅谈经济转型升级必要性 姓 名__ ___冯 玉......

    中国经济体制改革论文(推荐阅读)

    关于当前经济体制改革问题的认识当前,推进改革既需要解决实际操作上的一些难题,更需要澄清在重大问题上的认识,才能加快改革的步伐。(一)加快改革是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三者......

    社会民生论文

    社会民生论文 “民生”一词最早出现在《左传·宣公十二年》,所谓 “民生在勤,勤则不匮”。在中国传统社会中,民生一般是指百姓的基本生计。到了20世纪20年代,孙中山给“民生”注......

    政协民生论文

    把加强和改善民生作为人民政协工作的着力点 霍州市文化局 关志红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指出:“保障和改善民生要抓住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让改革发......

    论文跟着中国经济的高速成长

    跟着中国经济的高速成长,平易近营经济已经成为中国经济成长的亮点和动力,成为国平易近经济的主要组成部门。平易近营企业在促进经济成长、扩年夜社会就业、供给社会处事、增......

    中国经济--机遇与挑战

    机遇与挑战并存的中国经济 ——08会本(4)班余星馨2010年3月5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2010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2009年是新世纪以来我国经济发展最为困难的一年。去年这个时候......

    地理位置与中国经济(合集5篇)

    北京化工大学北方学院国际贸易地理期中论文摘要在中国改革开放的过程中,地区间的增长和收入差距曾现出扩大的趋势这一事实吸引了众多中外经济学家的研究精力。现在一个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