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关于机务工作的建议与措施(范文模版)
关于机务工作的建议与措施
(一)加强机务体系建设。
严格按照CCAR145的要求逐步推进机务体系建设,对生产控制体系、质量控制体系、安全管理体系和培训体系进行重点建设,着力改变目前生产与质量交叉的现状,参照国内同级别机场的组织机构设置生产控制科,负责生产控制、工卡资料、航材工具、协议签署和技术培训等管理职责。
以手册建设为抓手,增强手册意识和风险意识,理顺工作流程,提升工作标准,加强体系建设,进一步优化组织机构、配置人员。为机务的发展提供有力的组织保证。
(二)加强机务队伍建设。
队伍建设是机务发展的核心,机务队伍的凝聚力、创新力和执行力,直接影响到民航安全生产工作。我们应坚持以人为本,培育一支作风严谨、技术精良的维修队伍。
加强机务队伍建设,一是建设有执行能力的管理团队,打造一支懂专业、懂管理的干部队伍。二是建设技术过硬的业务团队,探索与本场基地公司或其他协议公司培训机构合作,开展机型培训和航线排故实习工作,加强机务专业理论和维修技能的培训,着力解决航线动手能力不足的短板,重点提升飞机轮胎更换等常见故障的排故能力。三是做好机务人员的职业规划,为机务人员的成长创造条件,对新招聘的机务人员进行“传、帮、带”,理顺技术专业职称进步渠道。四是建立有效激励体制,提高机务人员积极性,引导机务人员学业务、学技能,形成“学、赶、超”的良好氛围。五是加强机务专业英语培训,条件成熟时选拔优秀人员参加FAA执照培训。
(三)加强机务作风建设。
机务作风是机务文化的重要基础,是我们的优良传统,是我们开展工作的法宝。我们要传承“严谨、务实、科学、专业”的机务精神,更要发扬“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奉献”的机务作风,确保维修质量和生产安全。
加强机务作风建设,一是要加强教育,培养机务精神。二是要以身作则,树立标杆旗帜。三是要有效激励,助推个人发展。通过作风建设,引导机务员工树立积极向上的价值观,提振工作士气,为机务的发展提供强大的精神力量。
以上只是对机务维修的发展做了粗线条的勾勒,还要根据具体情况不断进行调整和修改,不过我们的目标和方向不会变。虽然目前机务维修工作存在一定的不足,但我们只要用发展、务实、创新的思想去解决问题,机务维修工作一定会有美好的明天。
第二篇:2009年机务工作年终总结
2009机务工作总结
2009年,我单位机务管理工作紧紧围绕上级部门机务工作要求。制订了机务管理工作计划,以及机务管理办法、各种规章制度。用科学的发展观,有计划的去开展机务各项工作,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一、坚持做好养护车的维修与保养工作。
对养护车注重保养工作,杜绝只使用不维护的现象,克服以往“发生故障保养”的现象发生。养护车的驾驶员利用下班时间做好车子的维护、保养工作。为保质保量完成公路养护任务提供了有力保障。
二、提高公路养护机械化程度。
单位自行购买了二台切割机,提高了养护机具装备,十一月份采购了一台挖掘机和 一台装载机,这几台设备的加入使我单位工作进入到崭新的阶段。
三、用科学、规范的管理方法提高机务管理水平
机务科制定了一系列的管理办法:养护车管理办法、机务管理办法、设备租赁管理办法、并且认真组织实施,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目前养护车能够按章行驶,爱车、护车意识明显增强。机务科管理人员,常常是深入到养路队、维修单位,一是能够充分了解养护车使用情况及保养工作、操作人员的是否正确操作,二是到定点维修单位核实养护车辆报修情况,保证了维修,换件的真实性。控制了乱修现象,同时也控制了维修成本。
四、紧抓机务安全生产这“一根弦”不放松。始终坚持“预防为主、安全第一”的原则。把“安全就是效益,事故就是浪费”思想贯彻到每位机务工作者,强化安全意识,紧绷安全这“一根弦”。不断完善机务安全管理制度,制订各种机械安全操作规程,实施养护车辆管理办法,真正做到各项工作有章可循。加强岗位安全培训和教育,提高机械操作人员和驾驶员的安全意识和安全防范技能。
五、做好机务基础管理工作。
保证机械设备账、卡、物相符,并且拍下每台设备照片,在每台设备的档案里附有相片,使用说明书、记录卡等,装订成册,保证了档案资料完整,齐全、美观。
回顾一年来的工作,得到各方面领导的重视和支持,虽然取得了一定成绩,但是也存一些问题。
1、养护车驾驶员短缺,性能差、安全系数低。
2、操作手短缺,操作技能还跟不上,“爱机、护机”意识有待于进一步加强,对待工作缺少高度的责任心,安全意识比较薄弱。在今后工作中针对问题,加强机务管理,使机务管理工作更上新台阶。
第三篇:农民工维权对策与措施建议[定稿]
关于促进“进城务工农民合法权益保障”
工作的意见和建议
2004年5月至6月,省政协社会法制委员会会同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厅、省社会科学院及**,**,**市政协,对我省进城务工农民合法权益保障情况进行了专题调研。从调研的情况看,各级党委和政府对进城务工农民合法权益保障问题十分重视,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但是由于长期以来存在的认识和观念问题、管理体制问题及法律法规不配套、不完善等原因,进城务工农民合法权益保障还存在许多问题,这些问题主要表现在:工资拖欠问题未得到彻底解决;劳动合同签约率低;社保参保率低;进城务工农民子女教育问题仍然突出;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力度不够、法律意识淡薄、综合素质不高;劳动部门维权力量薄弱;法律援助措施未完全落实等等。
维护进城务工农民合法权益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要从国情和省情出发,既要立足现阶段的实际、又要开拓创新,既要有长远总体思路、又要有近期实际措施,既要治标更要治本。现就促进我省进城务工农民合法权益保障工作,提出我们的意见和建议:
一、进一步加强领导,提高认识,更新观念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了“以人为本”、“五个统筹”的科学发展观。解决进城务工农民合法权益保障问题是贯彻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各地要从实践“三个代表”,推进“三个转变”的高度,从推进工业化、城镇化,维护社会稳定、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高度,从城乡协调可持续发展和社会经济协调可持续发展的高度来认识研究农民进城务工的问题;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充分认识作为产业工人重要组成部分的进城务工农民在建设社会主义工业化国家中的重要作用,切实把促进农村劳动力向城镇有序转移、保障进城务工农民的合法权益工作列入议事日程,纳入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总体规划,努力创造有利于进城务工农民合法权益得到保障的法律、政策和制度环境,建立保障进城务工农民合法权益的长效机制;要进一步更新管理和服务观念,强化政策引导、组织领导和综合服务,营造尊重、善待、关心、帮助进城务工农民的良好氛围;建议各级党委、政府及工会、共青团、妇联、残联等在评选劳动模范、先进生产工作者、青年突击手、“五.一”劳动奖章、“五.四”奖章、十大杰出青年、“三.八”红旗手、“自强”模范等方面,对进城务工农民与城镇职工同等对待,以提高其社会地位,增强社会的认同感,进一步调动他们投身经济建设的积极性。
二、充分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和非政府组织特别是行业组织的配合作用
政府的主导作用主要靠法律法规和政权力量,建议各级政府一是加大对维护进城务工农民合法权益保障的法律法规的贯彻执行力度,清理修改不适宜的政策文件,清除城乡分割的制度障碍,加快建立开放、竞争有序的劳动力市场和就业制度;二是协调部门之间、输出地与输入地之间的关系,建立区间合作工作机制;三是解决多头管理、交叉管理问题,明确职责,加强对进城务工农民的管理工作;四是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强化务工农民的有序流动与组织化输出和输入等等。
非政府组织要着力发挥配合作用:一是行业协会通过行业自律约束和规范企业行为;二是通过行业协会与工会协商协调劳资纠纷,调解矛盾。发挥非政府组织作用,必须按照市场机制逐步消除官办协会,积极支持各级工商联组织的行业商会等行业协会,充分发挥行业自律作用。
三、进一步加大劳动保障监察力度
加大《劳动法》等劳动法律法规的执法监察力度,通过日常巡视检查、劳动保障年检、举报专查和专项检查等活动,监察劳动执法和政策落实。加强对用工单位劳动合同签订、工资支付、社会保险、劳动保护、技能培训、伤病残待遇等方面的监督检查,严格规范用工行为,积极推行企业用工诚信制度。依法坚决查处严惩侵害进城务工农民合法权益的事件和责任人,对违法违规单位要在经济上给予严肃处理。
加强劳动监察执法队伍建设,切实落实劳动监察执法机构的编制人员和经费,从人力、物力、财力以及政策上予以支持。
加大对劳动力市场的监管。对一些坑蒙拐骗的劳务中介机构要严厉处罚,情节严重的应予以取缔。
四、充分发挥舆论引导和监督作用
充分发挥新闻舆论对进城务工农民的合法权益的正面导向作用。利用报纸、电视等媒体,重点抓好《宪法》、《劳动法》、《工资支付暂行规定》、《**省最低工资规定》、《**省劳动和社会保障监察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等的宣传工作,提高维权意识。在政府主导的招商引资活动中,不再刻意宣传**的劳动力便宜。加强对维护进城务工农民合法权益工作的先进单位和进城务工农民中的优秀个人、典型事例的宣传报道。
重视发挥新闻媒体在维护进城务工农民合法权益方面的舆论监督作用。选择典型的侵权事件进行曝光,促促有关部门及时、公正地解决问题。
五、将进城务工农民合法权益保障工作纳入法制轨道,进一步完善农民进城务工的法制环境
(一)、进一步完善立法,为维护进城务工农民合法权益提供坚实的法制保障
组织专门力量抓紧对现行的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文件的研究和清理,及时废除带歧视性的各种规定,补充和完善保护其合法权益的条款;对违宪、违法以及相互抵触的法律或内容进行修改或废止;建议有关部门尽快制定出台《促进就业法》、《社会保险法》、《安全生产法》等,完善《劳动法》和《合同法》的有关规定;对制定法律法规还不十分成熟的,可以先行制定政策和条例来保护进城务工农民的合法权益,如《劳动保障监察条例》和《工资支付条例》的制定就显得十分紧迫。
(二)、加强司法审判工作,切实维护进城务工农民合法权益
在审理制度上,要正确适用简易程序,借鉴国外立法“小额诉讼制度”,探索建立速裁制度,简化“欠资纠纷”等涉及务工农民权益保护案件的诉讼程序,方便务工农民诉讼;在举证责任分配上,要考虑务工农民的在诉讼中的弱势地位,合理分配举证责任,强化用人单位应当承担的举证责任;
在执行方面,要采取切实措施,坚决排除地方保护、部门利益保护的干扰,加强涉及进城务工农民维权案件的执行工作; 要建立维护进城务工农民合法权益的长效司法保障机制,建议省高院制定和完善有关加强审理、执行涉及务工农民权益案件的规范性文件,从程序上和制度上加强对务工农民权益的司法保障,及时公正地解决涉及务工农民权益的纠纷。
(三)、建立健全法律服务和法律援助制度。
人民法院对经济上确有困难的诉讼当事人,应当依法减免缓诉讼费用;
在建立健全法律援助网络方面,扩大法律援助务工农民的覆盖面,完善以市、县(市、区)两级司法行政机关法律援助为主体,社区法律服务工作站为补充,与工会、共青团、妇联、残联等社会团体相互联系配合的法律援助体系,保证进城务工农民能及时就近获得法律援助。充分利用全国31个城市参与的《城际间法律援助协作协议》,让异地务工者通过城际间协作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积极实施便民、利民措施,在各级法律援助机构推行法律援助“首问责任制”和“一次性告知制度”,建立法律援助案件质量跟踪监督机制和结案回访制度;
在开展预防性法律援助服务工作方面,各级法律援助机构、法律服务中心和律师事务所等法律服务机构可以通过在劳务输出较为集中的地方向务工农民发放法律宣传资料、法律援助服务卡、务工人员维权卡、签订《务工人员法律服务协议书》等,提供法律咨询、培训和个案代理等服务,提高法律援助效率;
还可以通过建立、完善“进城务工农民法律援助基金”,动员社会力量关心支持对进城务工农民的法律援助工作。
(四)、加强对务工农民的法制教育,努力提高其依法维护自身权益的意识和能力
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要结合实际、创新举措,将进城务工农民的法律宣传教育纳入“四五”普法的重点;各级司法行政机关、各法律援助中心以及律师事务所等应主动同劳动就业、劳务输出、职业培训等机构联系,把劳动、社会保险、仲裁等法律知识列入务工农民职业培训的内容;利用春节和农忙务工农民返乡期间,大力开展丰富多彩的法制宣传教育活动。
六、注重实际,立足长远,重点解决几个突出问题
(一)、切实解决进城务工农民的工资拖欠问题 要利用必要的法律手段、行政手段,突出重点,大力推进清欠工作。对政府投资项目拖欠工程款的,各地政府要带头还欠,要严格按照国务院要求,结合自身财力,制订切实可行的清偿计划。有关部门要对拖欠务工农民工资问题进行集中专项清理,在积极清理建设领域拖欠进城务工农民工资的同时,进一步清理非建筑领域(机械加工、服装、餐饮等)拖欠进城务工农民工资。对拒不支付拖欠工资的,要依法给予行政和法律惩罚。
探索建立解决“欠薪问题”的长效机制。一是完善联动机制,加大劳动保障、计划发展、建设国土、房管、财政、银行等部门的综合监管力度;二是积极推广进城民工工资支付备案制度、工资支付保证制度、工资支付信用制度、工资监督员制度、欠薪保障制度和欠薪预警制度等工作机制,变事后查处为事前防范,以防出现“欠薪”反弹现象。三是迅速建立完善企业信用等级评价制度和信用档案信息公开制度,尤其是完善建筑企业信用制度,将工资支付作为履约情况记入信用档案,与从业资质审核、工程投标资格评定、项目申报立项审批、单位评优评先、银行资信考核等直接挂钩。四是严格用工制度,加大用工合同化的督察力度;规范劳务分包行为,杜绝无资质队伍分包劳务。
(二)加强对进城务工农民的职业技能培训工作 各地要建立统筹协调的领导体制和分工负责、相互协作的工作推进机制,通过制定政策和机制创新,多渠道、多层次、多形式地开展进城务工农民的培训,特别是新增劳动力的培训。要鼓励和规范社会力量投资职业培训教育,采取“内引外联、内外结合”的方式,逐步形成政府、社会、用人单位多方投入的培训机制,多层次、全方位提升务工农民素质和职业技能。同时,要将工会等社会团体的教育培训工作纳入政府的统一规划,给予经费支持,充分发挥工会等社会团体在培训进城务工农民方面的作用。
要注重培训的针对性和实用性,应以提高进城务工农民的综合素质为主,开展安全生产及劳动保护知识、社会公德和法制教育、职业操作技能等内容的培训,并做到“五个结合”,即将素质性培训与专业性培训相结合,将订单培训、定向培训与普通型技能培训相结合,将引导性培训与技能性培训相结合,将就业培训与创业培训相结合,将输出地培训与输入地相结合,逐步形成 “先培训后就业”的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制度。
要继续加大政府投入,强化规范管理。今年中央财政将出资完成对250万务工农民的培训任务,我省各地政府也应该加大培训投入。
要探索建立输出地与输入地的长期劳务转移培训合作机制,提高务工农民素质。输出地政府要着重发挥就业前培训工作的主导作用,建立基层乡(镇)、县(区)多级培训机制,充分利用输出地教育资源,广泛开展中学职业教育和组织化就业培训。输入地政府则着重对进城务工农民的工作岗位的强化培训和继续教育,可以通过建立“劳务输出(输入)基地”的方式,形成劳务培训、转移一体化机制。
(三).积极探索建立进城务工农民的工伤保险和大病统筹医疗保险制度。
各级劳动保障部门要严格按照《工伤保险条例》的规定,加大执法监察力度,强制用人单位将进城务工农民工与城镇职工一样纳入工伤保险范围。
从实际出发,建立适合务工农民实际情况的保险制度,让务工农民真正得到实惠。根据进城务工农民流动性强的特点,建立工伤保险接转制度,确保进城民工生命健康权。
解决进城务工农民的医疗保险仍有一个过程,但当务之急可以先建立大病统筹医疗保险。有关部门应进城务工农民流动性强的特点,研究探索务工农民大病统筹医疗保险的跨区域流动接续办法。
对于有条件的地方,可以探索建立进城务工农民的养老、生育保险制度,在农村积极探索建立和完善农业保险制度。
(四).进一步加强进城务工农民子女接受义务教育工作。输入地政府必须承担起进城务工农民子女接受义务教育的管理责任,一是制订《流动人口适龄儿童少年实施义务教育办法》等地方性法规或文件,将进城务工农民子女教育纳入法制化轨道;二是政府加大投入,在务工农民相对集中区域,统一规划建立公办务工农民子女义务教育学校;三是积极引导和广泛吸纳民间资金投资或捐资兴办务工农民子弟学校,同时加强对以接收务工农民子女为主的民办学校的扶持和管理,将其纳入教育管理系统,在教学研究、质量考核、教师培训等方面加强督导。四是建立务工农民子女接受义务教育的经费补助和筹措保障机制,输入地各级政府财政部门建立专项补助资金,纳入同级教育行政部门预算管理。五是加大督查力度,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有关进城务工农民子女入学方面的规定,取消借读费、建校费等不合理收费,禁止歧视、乱收费行为发生,让务工农民子女享受与城市居民子女同等的待遇;六是由于务工农民高度的流动性,与城市和农村均处于若即若离的关系,要重视由此导致的务工农民子女被城市边缘化问题,在教育上特别注重心理健康教育,促使他们能真正健康成长。
输出地政府一般是比较贫困的地方,一是建议国家增加财政转移支付,保证留守的进城务工农民子女能够接受义务教育,保障教学条件和教育质量;二是地方要增加教育经费投入,建立和扩大输出地乡镇寄宿制小学和中学,以学校管理弥补“爷爷奶奶管理”的弊病,加强对留守子女的管理、监护和引导。
(五).创新制度,积极探索务工农民加入工会的方式,发挥工会组织的作用
在输入地,一是重点抓好非公有制企业和进城务工农民的工会组织建设、规范发展工作,针对务工农民流动性大、跨区域广、季节性出工等新的群体特点,积极探索进城务工农民的入会方式、会籍管理、会员关系移转、会费收缴等新办法,组建诸如进城务工农民联合工会、企业工会、行业工会、社区工会等多种新型工会,以吸纳更多的进城务工农民加入工会。二是建立健全工会、企业家协会和政府有关部门三方组成的协调机构,形成协调劳动关系的工作机制和协调机制,积极发挥工会职能,切实维护会员的合法权利。
在输出地,积极探索务工农民加入工会的新的工会组建模式,进一步研究、完善输出地农民工会的组建方式、组织形式、隶属关系以及与输入地工会的组织联系、会员关系接转、维权等工作,积极开拓创新务工农民参加工会的方式,提高务工农民的组织化程度和维权能力。
(六)、积极发挥各级政府驻省外办事机构的协调作用。各级政府驻外地办事机构应增加务工信息收集、就业指导、结业服务、权益维护和法律援助等职责功能。一是要了解和传递当地用工需求信息,发挥引导农民有序外出务工就业的作用;二是联系当地劳动管理部门、司法部门、工会组织与用工单位协调解决工资、工伤纠纷和安全生产、劳动保护等方面的突出问题;三是开展对被侵权和特困务工农民的司法和经济救助,维护其合法权益;四是各地驻外办事机构要逐步建立法律援助服务站,常设或聘请专业人员受理和协调处理本地外出务工农民的投诉。
第四篇:学校党建工作的措施及建议
汉丰三校党建工作的措施及建议
一是在学校组织机构建设上,实行党政两套班子一体化。党支部书记由校长担任,实现党政一体化,使学校党建工作和教育教学工作实现“四个同步”,即决策同步、部署同步、检查同步、考核同步,形成了党政合力。
二是学校党建工作要围绕学校的根本任务和中心工作开展。学校工作的根本任务是为社会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中心工作是教育教学和教研,学校党组织要紧紧围绕这个根本任务和中心工作开展工作,为实现这个根本任务服好务。学校党支部要从加强自身思想作风建设和制度建设入手,不断提高工作水平,把党支部建设成为朝气蓬勃的,能够带领广大师生在教学教研中开拓进取的战斗集体。
三是学校党建工作要抓住思想政治工作这个关键。要把思想政治工作渗透到每一位师生中去,渗透到学校教学、教研、学习、管理、后勤服务等各个环节中去。要加强党员队伍教育管理,发挥好党员教师的先锋模范带动作用。
四是学校党建工作要开展好活动。通过开展生动活泼、有声有色、有吸引力的活动,使师生在活动中受到教育,得到锻炼。要根据学校师生的实际,结合重大节日(纪念日)等,制定切实可行的活动计划,靠经常性的活动逐步营造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氛围。要结合学校实际情况,每年或每个学期(或者每月)确定一个主题,围绕主题开展系列活动。
建议:寻求有效载体,提高学习的实效性。(汉丰三校)
第五篇:关于PM工作改进的措施及建议
关于PM工作改进的措施及建议(个人)
为进一步做好安全门PM工作,降低安全门系统的故障率,提升员工自身技能水平,做好维保的标准化,体现松下之魂。结合本人在工作中的所见、所想,就PM工作存在的一些问题,提出本人的以下建议:
1、安全第一:
A、根据工作性质佩戴所需的安全防护用品。
B、工作前切忌饮酒;身体有病不舒服必须请假休息。
2、责任制:
A、在当班人员选一人带队,负责人员安全、分工、联系相关部门。
B、对事不对人,事实落实到人头。
3、工作态度:
A、先公后私,公私分明。
B、积极主动,不求时间快,只求效率高。
4、工作任务:
A、明确工作的任务,包括设备室卫生清洁、电源保养、更换灯带、PM
作业等。
B、分工明确,具体到谁负责检查那一项、哪一单元。
5、工作标准:
A、按照检查项目逐个仔细、认真的检查每一项。
B、绝不放过一点故障隐患,检查、跟进直到维修好为止。
6、评分制:
工区对当晚作业人员综合方面对此次保养评分。
7、检查程序:
零件→部件→机构→单扇门体→单元门体→整列门体
8、突发故障:
必要时临时请点→分析故障→判断故障类型→排除故障→锁定故障
点→预计完成时间→准备工机具→解决故障→消点填单。(白天处理故障程序)
9、工单填写:
A、字迹清楚工整、日期时间准确、检查结果统一填〖正常〗。
B、备注项填写更换灯带数量及保养中存在的问题,要求语言精练形
容到位。
10、月度总结:
包括更换灯数量、同类故障分析、吸取经验教训为以后维保做铺垫。
建议人:李明德0 1 1 年 6 月 2 8 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