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规划】河北唐山玉田县农业科技园规划案例[优秀范文五篇]

时间:2019-05-14 00:31:0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产业规划】河北唐山玉田县农业科技园规划案例》,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产业规划】河北唐山玉田县农业科技园规划案例》。

第一篇:【产业规划】河北唐山玉田县农业科技园规划案例

河北唐山玉田县农业科技园规划案例

园区规划背景:

玉田县区位优势明显,交通便利。玉田毗邻四大港口,102国道、京哈高速公路贯穿全境;市场资源优势明显,玉田县地处独特的环渤海、环京津“两环”地区,京津唐“金三角”中心地带。西距北京市117公里,西南距天津市110公里,东南距唐山市55公里,处于京津1小时、唐山半小时经济圈。

在政策上,2009年,玉田县被确定为河北省环京津卫星城市、环首都高新技术产业带重点县。2010年8月,玉田县被农业部认定为首批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2011年12月被农业部、中国银监会等四部门批复为全国农村改革实验区,2012年4月被科技部确定为第四批国家农业科技园区。

另外,玉田县有丰富的农业资源,全县粮食播种面积到130.1万亩,单产404.4公斤,总产52.6万吨,是唐山市唯一的粮食总产超10亿斤的粮食生产基地县。

主导产业:瘦肉型猪、奶牛、蔬菜、林果、中药材、中华鳖六大特色。

园区规划策略:建设“一园四区四基地”,“一园”即农产品加工园、“四区”是生态养猪示范区、奶牛养殖示范区、畜禽养殖示范区及甲鱼养殖示范区,“四基地”即蔬菜标准化生产示范基地、果品生产示范基地、优质高效粮食生产示范基地、园林花卉生产示范基地。

产业规划 |https://f.qianzhan.com/chanyeguihua/

河北唐山玉田县农业科技园规划图

服务内容:

前瞻产业研究院立足玉田县地理区位优势和产业经济优势,紧紧把握地区发展方向,为该项目做出了以下服务:园区定位、园区规划、产业链规划、配套发展规划、运营管理模式设计、招商引资策略制定等。

说明:

前瞻产业研究院展示本文案例仅供您参考,关于您的产业规划相关问题,更多个性化的解决方案,请与我们的咨询顾问联络,我院产业规划咨询顾问将与您一起来深入分析项目,并为您制定针对性的项目解决方案。

产业规划 |https://f.qianzhan.com/chanyeguihua/

第二篇:龙山湾有机农业科技园规划说明书

龙山湾有机农业科技园总体规划

龙山湾有机农业科技园总体规划说明书

设计单位:安邦建筑顾问有限公司

项目编制时间:二零一一年 三月

陕西安邦建筑顾问有限公司 2011 3

龙山湾有机农业科技园总体规划

目 录 前言.............................................................................................................................................................................................................................................................................................................................2 1.1 规划背景..............................................................................................................................................................................................................................................................................................................2 1.2 规划依据..............................................................................................................................................................................................................................................................................................................2 1.3 规划期限..............................................................................................................................................................................................................................................................................................................3 1.4 规划范围..............................................................................................................................................................................................................................................................................................................3 1.5 规划成果..............................................................................................................................................................................................................................................................................................................3 2 区域发展概况及规划区现状.....................................................................................................................................................................................................................................................................................5 2.1区位条件...............................................................................................................................................................................................................................................................................................................5 2.2自然条件...............................................................................................................................................................................................................................................................................................................5 2.3规划区土地利用现状...........................................................................................................................................................................................................................................................................................6 2.4规划区现状交通条件...........................................................................................................................................................................................................................................................................................6 2.5规划区基础设施条件...........................................................................................................................................................................................................................................................................................6 2.6规划区现状高程...................................................................................................................................................................................................................................................................................................6 3 前期研究与分析.........................................................................................................................................................................................................................................................................................................6 3.1相关规划与政策解析...........................................................................................................................................................................................................................................................................................6 3.2有机农业发展分析...............................................................................................................................................................................................................................................................................................7 3.3项目开发评价.....................................................................................................................................................................................................................................................................................................10 3.4案例借鉴.............................................................................................................................................................................................................................................................................................................10 4规划理念与规划布局................................................................................................................................................................................................................................................................................................12 4.1 规划原则............................................................................................................................................................................................................................................................................................................12 4.2规划目标.............................................................................................................................................................................................................................................................................................................12 3.3规划构思.............................................................................................................................................................................................................................................................................................................13

1、园区发展定位.................................................................................................................................................................................................................................................................................................13

2、园区产业发展.................................................................................................................................................................................................................................................................................................13 3.4建设布局规划.....................................................................................................................................................................................................................................................................................................14

1、空间结构.........................................................................................................................................................................................................................................................................................................14

2、功能结构.........................................................................................................................................................................................................................................................................................................14

3、总体布局.........................................................................................................................................................................................................................................................................................................14

2、公共服务设施规划.........................................................................................................................................................................................................................................................................................15

3、绿化系统规划.................................................................................................................................................................................................................................................................................................15

4、基础设施规划.................................................................................................................................................................................................................................................................................................15

5、有机农业技术方案.................................................................................................................................................................................................................................................................................................18 5.1有机农业种植技术概述.....................................................................................................................................................................................................................................................................................18 5.2 植物营养与土壤施肥.........................................................................................................................................................................................................................................................................................19 5.3植物保护.............................................................................................................................................................................................................................................................................................................19 5.4有机畜禽生产技术.............................................................................................................................................................................................................................................................................................20

陕西安邦建筑顾问有限公司 2011 3

龙山湾有机农业科技园总体规划 前言

1.1 规划背景

现代都市农业是工业化和城市化高度发展过程中,科学合理利用城市非建设用地而构筑的新型现代农业业态,是城市建设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20世纪60年代,都市农业首先出现于欧、美、日等发达国家和地区,90年代初开始,我国上海、深圳、北京等地也相继开展了都市农业的研究和规划建设。国内外的实践证明,工业化、城市化水平越高,越需要现代都市农业的支撑,发挥其在生态保护、改善环境、农副产品供应等方面的不可替代作用,都市农业已成为城市生态体系和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发展程度和水平也已成为衡量一个城市综合环境优劣的重要评价指标。

《全国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明确指出,鼓励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建设专用原料基地,改善生产、加工、信息、市场等基础设施条件,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培育种植大户,在条件适宜区域,积极发展特色农业、绿色农业、有机农业和生态农业,加大生产基地建设力度,扶持农产品加工出口基地建设,保护农产品知名品牌,培育壮大主导产业。

《无锡市现代都市农业发展规划纲要》指出,从统筹城市与农村、工业与农业、人与自然、经济与生态协调发展的战略高度,加快现代都市农业的规划建设,推进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乡村农业向都市农业转变,提升农业发展水平,已显得十分必要和迫切,对于全面贯彻落实科学的发展观,促进我市经济、社会、生态协调发展;对于建设现代化特大型生态湖滨城市,提升城市竞争力;对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争创全省“两个率先”的先导区和示范区,都将显示出十分重要的作用。

无锡市现代都市农业由一个体系、八大片区构成,本次规划用地位于八大片区之一:环太湖休闲度假型农业片区。由此可见,本项目的发展时机已经成熟,与城市未来的发展相适应。

1.2 规划依据

1.21政策法规与相关文件

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

2、《全国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

3、《无锡市“十一五”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纲要》

4、《无锡争创全省“两个率先”先导区和示范区行动纲要》

5、《无锡市现代都市农业发展规划纲要》

6、《无锡市现代都市农业发展规划纲要实施意见》

7、《无锡市城市发展总体规划》

8、《无锡市城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9、《无锡市生态文明建设规划》

陕西安邦建筑顾问有限公司 2011 3

龙山湾有机农业科技园总体规划

10、《无锡市滨湖区综合发展区规划》 1.22相关规范标准

1、《城市规划编制办法》

2、《江苏省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

3、《农业观光园规划设计规范》

1.3 规划期限

根据无锡市农业园区发展的实际情况,农业旅游的发展状况及社会经济发展情况,考虑到市场需求,结合建设单位的意见,同时为使本规划与国民经济发展规划相对接,具备较强的可操作性,并保持一定程度的弹性,本次规划期限为3年:

近期:2011、2012年,项目启动推进阶段; 远期:2013年,全面实现阶段。

1.4 规划范围

龙山湾有机农业科技园位于无锡市滨湖区西南部,地处滨湖区荣巷街道龙山社区,坐落在无锡惠山国家森林公园脚下,南依梁溪河,北接龙山山脉,三面环山,本规划范围面积约300亩。

1.5 规划成果

规划成果包括规划说明书和图纸。1.5.1 规划说明书

1.5.2 规划设计图纸主要内容:

1、宏观区位图

2、交通区位图

3、规划范围图

4、基地周边环境分析图

5、现状用地分析图

6、现状道路分析图

7、现状高程分析图

8、空间结构规划图

陕西安邦建筑顾问有限公司 2011 3

龙山湾有机农业科技园总体规划

9、功能结构规划图

10、规划总平面图

11、道路系统规划图

12、绿地景观系统规划图

13、入口区平面及意向图

14、特色养殖区平面及意向图

15、有机农业生产区平面及意向图

16、生态温室区平面及意向图

17、生产仓储区平面及意向图

18、经济林及花卉种植区平面及意向图

19、技术人员办公区平面及意向图 20、有机农业会所区平面及意向图

21、植被景观意向

陕西安邦建筑顾问有限公司

2011 3

龙山湾有机农业科技园总体规划 区域发展概况及规划区现状

2.1区位条件

无锡市地处长江三角洲地理中心,北纬31.34,东经120.18,东距上海市128公里,西里南京市183公里,南濒太湖,北临长江,是常见三角洲最活跃、最具潜力的人流、物流、商品流的重要集散地,是区域性交通枢纽,集铁路、公路、空运、水运于一体,已形成发达的立体化交通网络。

滨湖区位于江苏省东南部,无锡市西南部,东临上海,西接南京,南依太湖,北靠长江,古来就有“鱼米之乡”之美誉。2000年12月21日,由原无锡市郊区、马山区和锡山市部分乡镇组建成立。全区现有区域面积608.58平方公里,其中陆地面积262.49平方公里,下辖胡埭、马山2个镇,蠡园、滨湖、华庄、雪浪、太湖、河埒、荣巷、蠡湖等8个街道以及无锡太湖国家旅游度假区、江苏省蠡园经济开发区、江苏省无锡太湖山水城旅游度假区、江苏省无锡经济开发区、无锡太湖新城科教产业园等5个省级以上开发区。2007年末,户籍总人口47.22万人,常住人口64.77万人。“十一五”期间,滨湖区将不断加快统筹发展,在实现全面小康的基础上,构建和谐社会,力争将滨湖区建设成为无锡市新的行政中心、商务中心、科教中心、旅游度假中心、设计创意中心、生态中心。

本次规划区位于无锡市市中心西南侧六公里处,滨湖区荣巷街道龙山社区,坐落在无锡惠山国家森林公园脚下,南依梁溪河,北接龙山山脉,三面环山,规划区位十分优越,既是城市的繁华中心,又是无锡城市中心绿核,是发展都市农业、有机农业的绝佳场所。

2.2自然条件

2.21地形地貌

无锡市境内以平原为主,星散分布着低山、残丘。南部为水网平原;北部为高沙平原;中部为低地辟成的水网圩田;西南部地势较高,为宜兴的低山和丘陵地区。宜兴地区山体均作东西向延伸,绝对高度500米以上,最高峰为黄塔顶,海拔611.5米。锡山、江阴和市区的山丘总体上呈北东、北东东走向,其高度由西南往东北逐级下降。最高峰为惠山的三茅峰,海拔328.98米。

规划区位于惠山、龙山、青山三山交汇的山坳处,地形呈慢坡状。2.22气候

无锡市属北亚热带湿润区,受季风环流影响,形成的气候特点是:四季分明,气候温和,雨水充沛,日照充足,无霜期长。气温,1月平均气温在2.8℃左右;7月平均气温在28℃左右。全年无霜期220天左右。无锡市区年平均降水量在1048毫米。雨季较长,主要集中在夏季。全年降水量大于蒸发量,属湿润地区。无锡市区日照时数2019.4小时。常见的气象灾害有台风、暴风、连阴雨、干旱、寒潮、冰雹和大风等。由于受太湖水体和宜南丘陵山区复杂地形等的影响,局部地区小气候条件多种多样,具有南北农业皆宜的特点,作物种类繁多。无锡市气候特点是:气温特高,盛夏高温明显,降水正常略少,日照充足。

2.23水资源

无锡市共有大小河道3100多条,总长2480公里。市区河道总长150公里,平水期水体容积800万立方米。太湖为江南水网中心,面积2338.1平方公里,总蓄水量为44.28亿立方米,年平均吞吐量约52亿立方米。因此,无锡地表水较丰富,外来水源补给充足。地下水资源据不完全资料测算,市区储量为6349万立方米,年补给量为6453万立方米。

陕西安邦建筑顾问有限公司 2011 3

龙山湾有机农业科技园总体规划

规划区南侧距太湖紧3.5公里,且规划区北部为现状水库,水量充沛。2.24物产资源:

无锡市具有开采价值的矿产资源主要是粘土矿、石灰石、大理石等非金属矿。全市已通过省级以上技术鉴定的矿泉水井(泉)共有11处,已开发的有5处。2.25生物资源:

无锡市除栽培植物外,拥有自然分布于地区内以及外来归化的野生维管束植物共141科、497属、950种、75变种。主要用材林有竹、松、杉,优良用材的树种有杉木、檫树、樟树、紫南、红楠、麻栎、锥栗、榆树等。药用植物400多种。鸟类有170多种;鱼类为90多种,太湖中的银鱼,长江中的刀鱼、鲥鱼、河豚鱼是名贵鱼类;兽类有30多种,主要有华南兔、穿山甲、豹猫、黄鼬等。

2.3规划区土地利用现状

规划区土地共约300亩,现状基本为闲置地,基地北部及中部各有一个较大的池塘,基地东北角有部分林地。

2.4规划区现状交通条件

基地对外交通主要依靠龙山于青山之间的一条南北向道路,连接其南部的大池路、荣巷街、梁清路。基地内部交通现状有一条靠基地东侧的道路通往基地北端,内部路网不完善。

2.5规划区基础设施条件

基地内部现状无基本的基础设施,但水电等有预留接口。

2.6规划区现状高程

规划基地南低北高、西低东高,总体呈慢坡状,南北长约600米,高差20余米,平均坡度3.4%。前期研究与分析

3.1相关规划与政策解析

3.11《全国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

陕西安邦建筑顾问有限公司 2011 3

龙山湾有机农业科技园总体规划

培育开发一批在国内外市场有较强竞争力的农产品,打造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国内外公认的名优品牌,建立一批规模较大、市场相对稳定的优势农产品生产基地,提高农业的机械化、标准化、产业化水平,形成具有鲜明特色的优势产业带,构建适应国际化合作与竞争的农业产业体系。

3.12《无锡市现代都市农业发展规划纲要》

以现有产业为基础,按照生态、高效、集约、精准的要求,发展优质稻米、精细蔬菜、经济林果、特色养殖及加工产业,主要农副产品从生产、加工到营销实现全程标准化作业、无害化生产、产业化开发和信息化管理。到2010年全市现代都市农业总面积210万亩,占2003年底农用地面积的55%,其中优质水稻、精细蔬菜、水产养殖和经济林果等分别达到80万亩、35万亩、35万亩和60万亩。合理布局畜禽养殖,规划建成若干个现代化的奶牛企业和生态型畜禽养殖场,作为鲜活畜禽产品和都市农业有机肥料的生产供给基地。市区现代都市农业总面积53万亩,占2003年底市区农用地面积的53%,占无锡市城市规划农村用地面积的75%。其中规划发展优质水稻20万亩(锡山区13万亩、惠山区5万亩、滨湖区2万亩)、精细蔬菜8万亩(其中设施栽培面积占50%以上)、经济林果等20万亩、特种水产5万亩,建成现代化奶牛企业和生态养猪场各12个。粮食、果品、蔬菜的自给率在20%-30%,新鲜叶菜基本自给。都市农业对城市的生态平衡贡献率达60%以上。

全市现代都市农业由一个体系、八大片区构成,包括城市绿地生态体系、市区六大现代都市农业主题片区和江阴、宜兴市现代都市农业综合片区:

本次规划区所在的环太湖休闲度假型农业片区将规划精细蔬菜2万亩,优质稻米2万亩。以滨湖区沿湖乡镇为重点,建设集旅游、观赏、度假、餐饮、娱乐为一体的环太湖休闲度假型多功能农业园区。重点建设马山观赏鱼基地、滨湖镇观赏葡萄沟等特色景点,与龙寺生态园、太湖花卉园、九龙湾乡村家园、唯琼农家乐园等一起形成环太湖休闲度假农业带。

3.2有机农业发展分析

3.21有机农业的发展概况

1、全球有机农业发展概况

根据IFOAM的统计,有机食品市场近十年来一直保持在年20%-30%的增速。2007年,全球的有机食品的市场规模为460亿美元,IFOAM预计到2010年,全球的有机食品市场规模为1000亿美元。有机食品的主要的消费市场是美国和欧洲,美国是全球最大的有机食品消费市场,2007年有机食品和有机饮料的销售收入约为200亿美元。

陕西安邦建筑顾问有限公司 2011 3

龙山湾有机农业科技园总体规划、中国有机农业发展概况:

我国是个农业大国,有着全球最多的农民数量和农业面积。

有机农业在80年代开始在中国兴起,是属于比较新兴的行业。根据中国统计局统计,至2006年底,我国约有2300个企业获得31家不同认证机构的有机食品认证,有机认证面积210万公顷,产量280万吨;转换面积110万公顷,产量100万吨;采集面积208万公顷,产量5万吨。生产总量的年平均增长为30%-50%。

陕西安邦建筑顾问有限公司 2011 3

龙山湾有机农业科技园总体规划

有机食品一种纯天然的食品,有着严格的生产标准。中国有机产品国家标准规定:一年生作物需要24个月的转换期,多年生作物需要36个月的转换期。目前,我国的有机食品主要是:.新鲜和加工的水果和蔬菜、谷物类、籽仁类、茶叶、蜂产品、坚果、食用菌、蛋肉鱼。3.22有机农业发展影响因素分析

有机农作物在生产过程中,由于不能使用化学合成农药、激素或者转基因技术等原因,相较于普通农作物,有机农作物:

1、需要施用更高成本的有机肥;

2、生长周期长;

3、更高的管理成本,更多的劳动力需求;

4、需要更高的栽种技术;

5、在2-3年的转换期期间,产量下降和成本上升,但是售价却未能提高,增加了生产投入;

以上这些因素导致有机食品的售价高出普通食品的数倍,使得有机食品的消费主要集中在孕妇、高收入者等小数人群,从某些方面来说,有机食品和奢侈品行业有某些相似。目前中国有机农业的发展主要在沿海的经济发达地区。

影响中国有机行业发展的因素主要是:

1、人均可支配收入,可支配收入的增加使得有机食品的消费群体日渐扩大;

2、食品行业普通食品的负面新闻增多以及健康意识的增;

3、技术的发展,有机产品的成本降低;

4、作为劳动密集型产业,受劳动力价格的影响较大;

5、土地价格因素,工业和农业之间存在一定的竞争,工业的发展使得土地成本日益高企;

6、行业规范; 3.23有机农业的未来前景

相信没有人不认同有机食品的健康理念,但其昂贵的售价却使得很多人退而选择其他的食品,这也是制约有机行业发展的主要原因。即使在发达国家,经过了几十年的发展,有机食品的销售额也仅占总食品行业销售额的2%,而在中国这个数据甚至低于1%。有机食品企业发展缓慢,即使被投资的企业也并没有快速的发展。

有机农业是新兴农业,可以说是食品中的奢侈品。即使消费大国的美国,有机食品市场份额经历了这么多年的发展也仅为2%。而作为发展中国家的中国,受制于消费水平,中国的有机食品市场在未来的几年不会有很大的发展,我们认为仅面向国内市场的有机企业的发展存在瓶颈,类似于wholesale这种国外的成功有机食品销售渠道的模式在中国还为时过早。

对比有机农业的产业特征:中国有庞大的种植面积,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丰富且低廉的劳动力。这些让我们的有机农业相较于国外的有机农业有着很大的先天性竞争优势。我们认为机会在于规模化的有机农业生产企业,有机肥料生产企业等。

陕西安邦建筑顾问有限公司 2011 3

龙山湾有机农业科技园总体规划

3.3项目开发评价

1、发展机遇

《农业部关于发展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的意见》中提出,坚持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和有机农产品“三位一体、整体推进”的发展思路,加快发展进程,树立品牌形象。无公害农产品作为市场准入的基本条件,坚持政府推动为主导,在加快产地认定和强化产品认证的基础上,依法实施标志管理,逐步推进从阶段性认证向强制性要求转变,全面实现农产品的无公害生产和安全消费。绿色食品作为安全优质精品品牌,坚持证明商标与质量认证管理并举、政府推动与市场引导并行,以满足高层次消费需求为目标,带动农产品市场竞争力全面提升。有机农产品是扩大农产品出口的有效手段,坚持以国际市场需求为导向,按照国际通行做法,逐步从产品认证向基地认证为主体的全程管理转变,立足国情,发挥农业资源优势和特色,因地制宜地发展有机农产品。

无锡市政府也相继出台了《无锡市现代都市农业发展规划纲要》、《无锡市现代都市农业发展规划纲要实施意见》,为无锡乘势加快发展现代农业、有机农业提供了有利的政规条件。

2、面临挑战

⑴、基地内部现状为闲置地,地表被建筑垃圾覆盖,如何在现有的基础上,打造有机农业,实现跨越式发展成为当前面临的挑战之一。⑵、产业竞争严峻。无锡沿太湖周边地区各现代农业产业园区发展势头迅猛,外部市场环境竞争加剧,给规划区的产业起步发展带来了影响。

3、发展优势

⑴、政规优势。省、市、区政府和相关部门非常重视有机农业的发展开发,将给予该地区最优惠的政规服务和良好的公共服务。

⑵、区位优势。规划区可以非常便捷的与周边区域联系。规划地区处于无锡市中心区,同时又具有城市中心无法具备的自然条件,发展前景非常广阔。

4、发展制约

⑴、资源缺乏整合,规划区土地资源较少只有300亩、水资源及景观资源缺乏有效开发,形不成整体优势,没有有机农业的基础,影响区域经济的发展。⑵、环境启动条件尚待完备。周边软硬环境尚难以满足大规模的开发建设,急需优化提升,从而影响区域整体发展效率。

3.4案例借鉴

根据有机农业园的性质、定位、经营等方面的特点,其模式可分为以下几类:

传统观光型有机农园。主要以农业生产过程为主,在城市近郊或风景区附近开辟特色果园、菜园、茶园、花圃等,让游客入内摘果、拔菜、赏花、采茶,尽享田园乐趣。

都市科技型有机农园。以高科技为主要特征,在城内小区和郊区建立小型农、林、牧生产基地,兼顾农业生产与科普展示功能。

休闲度假型有机农园。主要是利用不同的农业资源,如森林、牧场、果园等吸引游客前去度假,开展农业体验、自然生态领略、垂钓、住宿、游乐等各种休闲观光活动。

有机农业是农业中的奢侈品,目前我国专业的有机农园发展还处于起步阶段,有机农业的产量不高、成本较大,发展较为缓慢,有机农园的建设也主要为以传统农业生产为主兼顾观光的模式。

陕西安邦建筑顾问有限公司 2011 3

龙山湾有机农业科技园总体规划

1、吉林凉水有机农业观光园。.项目总建设规模为5公顷,建设内容分为联动式有机农业观光大棚、农业科普中心、有机农业产品展示体验区、朝鲜族民俗体验区、有机农业采摘区、生态保健疗养区、农业科普馆及与之相配套的旅游基础设施。腾出一部分有机农田,改良现有果林集中布置游客采摘区,供游客采摘的主要品种为:香瓜、西瓜、西红柿、草莓、辣椒、茄子等。以木醋液厂为中心周边建设深加工基地,通过发展和调整,加大对旅游基础设施的投资力度,使有机农业产品逐步多样化和特色化,形成集农耕体验、餐饮、疗养、娱乐和公共服务为一体的综合功能区。

生态观光:生态景观观光、生态农业观光、生态技术观光。

生态餐饮:全部提供绿色食品,可自我采摘。

休闲度假:生态保健和疗养(黄土石屋、香草疗养、远红外线火炕疗)。

生态产品生产:园林苗木花卉、特色蔬菜瓜果、特色禽畜。

生态农业示范和产业化:生态农业模式(大田立体种植、水体立体种养、水生、湿生、中生、旱生植物的水平布置),建立循环发展模式。

科普教育:农业科普馆、现代农业科技博览区及地区农业研究中心。

经验借鉴:采用现代化的生产手段和管理模式,按绿色食品或无公害食品生产要求生产放心菜,放心果。合理布局园区,力求农业园的建设发展和生态保护相一致。

2、句容市有机农业示范园。.项目位于句容市最南端的宁、镇、常三市交界处,属茅山丘陵腹地。园区耕地面积2.302万亩,加上周边山林地达3.5万亩。

整个区域规划为八个有机农业种植、养殖区,两个生态旅游渡假区,另有一有机农产品加工区,一培训基地,一交易市场和一有机生态村。科技主要依托江苏丘陵地区镇江农科所和南农大、江苏农科院、南林大,全面采用综合利用,通过引进国内外先进技术和优质应时鲜果、茶叶为主的经济林果,以牧草种植为前提的食草畜饲养以及优质粮油、蔬菜等四大产业,开发有机农业项目。有机产品采取内销、外销并举的策略,质量确保全国一流水平,优质高效。

经验借鉴:以高科技为起点,兼顾生产和观光功能。

陕西安邦建筑顾问有限公司 2011 3

龙山湾有机农业科技园总体规划

4规划理念与规划布局

4.1 规划原则

1、统筹规划,区域协调。

规划从区域整体出发,结合农业结构调整、观光开发以及城乡协调发展,促进经济社会与人口、资源和环境协调发展,提高区域经济实力及综合竞争力;

2、集约整合,合理布局。

集约利用乡村土地,整合利用有限土地、景观以及水资源,合理确定规划区功能布局,形成“耕种社区”、“市民农园”;

3、改善环境,设施配套。

加强基础设施配套建设,改善整体生产、生活环境,形成一体化的有机农业园区;

4、循序渐进,有机更新。

规划充分考虑进期、远期规划的关系,寻求近期发展的可行性,远期规划的合理性,促进生态系统的正向演替,使整个园区在滚动发展的过程中尽可能达到各个阶段的功能布局相对合理完善。

5、区域规模化。

坚持基地建设相对集中、规模连片发展。有一定基础和规模的基地向周边逐步延伸扩展,不搞星星点点,零星分散,尽快形成规模优势、区域优势。

6、生产标准化。

从生产环节的良种繁育、病虫防治、肥料供应、科学研究、技术培训,到流通环节的加工、包装、贮藏、销售、质量检测,严格生态有机农业生产操作 规程。

7、管理集约化。

成立专业协会组织,形成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经济利益共同体,实行“统一供种、统一种植、统一管理、统一标准、统一销售”,充分调动方方面面 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增强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

8、质量认证化。

坚持以市场为导向,加快有机农产品认证步伐,在提高农产品优质率、加工增值率、出口创汇率上下功夫,力争生产基地亩效益比常规农业高5-30倍。

9、品牌优势化。

积极打造在全省乃至全国有较大影响的农业品牌。

4.2规划目标

以打造无锡市中心高品质、独一无二的有机农庄为总目标。以农田园林化、布局区域化、作业机械化、农艺规范化、服务社会化、管理科学化、经营规

陕西安邦建筑顾问有限公司 2011 3

龙山湾有机农业科技园总体规划

模化、农民知识化为主要内容,开展扎实有效的有机农业园区建设,形成生产设施化、技术集约化、环境园林艺术化、功能多样化、管理企业化、效益最大化的,集农业生产、科普展示于一体的,具有突出示范作用和辐射扩散功能的有机农业园区。

3.3规划构思

1、园区发展定位

园区的建设目标定位是有机都市型农业,集农业生产与生态建设于一起,承载生物技术、工程技术和信息技术。是市场化、集约化、科技化、信息化、产业化、人文化的新型农业。形成融科学性、艺术性、文化性为一体,天人合一的现代农业休闲观光景点。具体体现为以下六点:

⑴、生产功能。生产科技含量较高的就有特色的名优农产品是主要功能。可为都市居民提供充分的名特优、鲜活嫩的农副产品,满足不同层次的物质消费需求,同时保证生产者有较高的稳定收入;

⑵、生态功能。是农业在都市地区不断被强化的重要功能,调节环境、平衡生态是都市型农业重要的功能之一。通过发展生态农业,创建一批生态林区、休闲农区、绿色屏障、绿色食品生产基地,满足都市人们价值观念更新,讲究生活质量,注重环境意识,和回归自然的要求;

⑶、观光休闲功能。向会员提供清洁优美的休闲、采摘、游览场所,通过开发农业观光产业,提高人们休闲生活质量,展示浓郁的农业文化,提高休闲生活的意境和档次,提高农业效益。

⑷、出口创汇功能。建设特色精品农业,利用外资、外技和产业化经营,建立出口创汇型农业企业,大力发展出口创汇型农副产品的生产和加工,开拓国外市场,增加外汇收入,改善投资环境。

⑸、教育功能。让市民特别是广大青少年接触农业和农业科技,体验农业生产和农业文化,条件具备的可办成“农业科普教育示范基地”,寓教育于生产。⑹、辐射示范功能。大都市具有交通便利、信息畅通等显著优势,现代化都市型农业凭借大都市的经济实力、凭借科技、资金、人才等优势,在农业设备装备、农业高科技的应用开发和农业生产水平等方面,将率先基本实现农业现代化,接近或者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园区为推动全国农业现代化提供经验,起到示范辐射作用。

2、园区产业发展

⑴、体确定重点发展以下产业;农业高新技术、优良品种培育与展示、有机农业种植、有机农业加工、特色养殖、农业文化展示。

⑵、农业高新技术:智能化田间监控技术、日光温室无土栽培技术、节水灌溉技术、有机高效施肥技术、名特优品种种植技术、农牧结合农业生态技术等。⑶、优良品种培育与展示:名特优蔬菜、食用菌、山野菜、鲜桃、酥梨、鲜食枣、特色苗木花卉等。

⑷、有机农业种植:建立无公害蔬菜种植基地,多茬、立体蔬菜种植,无限生长番茄、无公害辣椒、萝卜、西红柿、木耳、香瓜、西瓜、草莓等蔬菜的种植。

⑸、有机花卉苗木种植:园林苗木花卉、特色瓜果。⑹、特色养殖:特色禽畜的养殖。

⑺、农业文化展示:一定程度的发展农业观光、科普展示的功能,向会员进行农业高新技术展示科普等。

陕西安邦建筑顾问有限公司 2011 3

龙山湾有机农业科技园总体规划

3.4建设布局规划

1、空间结构

规划用地三面环山、背面为惠山、西面为龙山、东面为青山,总体地形南低北高、西低东高,成慢坡状,本次规划利用原有地形地貌,所有功能区沿南北向展开,形成由低到高的南北轴线,总体营造围合的、园林化的、景观轴线明确的空间形态。

2、功能结构

本次规划将用地按功能与空间景观的要求,分为“一轴、八区、多节点”的功能结构,使不同功能既有良好的区分,保证各功能区的独立完整,又在各功能之间建立必要、方便的联系,使各个功能达到良好的协作,形成有机的整体,同时,考虑空间景观的要求,在功能与空间衔接以及功能区内部核心处设置景观节点,增加空间节奏的变化,营造园区的整体环境。

3、总体布局

以产业规划和项目布局为基础,综合有机农业园区生态系统架构,形成“一轴、八区、多节点”的空间结构,为各项土地利用提供框架作用。

⑴、“一轴”园区发展主轴与近期建设发展主轴:规划园区发展以南北向内部水系为基础,以渐进滚动模式南北向发展,同时依托的景观资源以及有机农业科技基础,沿轴线两侧组团式开发,在区域结构规划的指导下,规划期限内最终形成一个配套齐全,有机农业园区特色鲜明的都市农业示范园区,园区近期建设力争在短期内达到满足有机农业基本生产发展的规模及条件,并为园区远期的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现状用地大都为闲置地(易于改造成有机农田耕地),在体现规划功能和要求的前提下,园区必须着重各个功能区产业的合理布局,中心的主要功能是有机农业生产、科技农业技术、有机育苗、以及为这些功能配套的基本服务设施。

⑵、“八片”沿轴线由南到北将园区分为“入口门户区、特色养殖区、生产仓储区、有机农业区、生态温室区、经济林及花卉种植区、技术人员办公区、有机农业会所区”八大功能片:

入口门户区:该区位于基地南部。

设计思路:结合自然地形主要以生态植被景观绿化为主,在有那向北道路转向东侧的弯道东部设置入口广场,生态停车位场、入口雕塑、指示牌等设施,以满足短暂停留及入口指示的功能。

特色养殖区:该区位于入口门户区正北,紧邻入口门户区。

设计思路:结合现状地形地貌,规划部分山珍及家禽的养殖区域,如,野猪、鸵鸟、山鸡、大雁等。同时设置池塘养殖虹鳟、罗非、武昌等鱼类。生产仓储区:该区位于园区西南部。特色养殖区以北。

设计思路:该区主要满足农业劳作工人的休息以及农机具的仓储功能,因此,将该区设置在有机农业区、生态温室区、特色养殖区之间方便工人的劳作与管理,该区内部形成围合的内向空间保证工人的休息环境。

有机农业区:该区位于园区的中部,占地最大。

设计思路:主要以无公害、无污染、纯生态、天然传统的耕作方式种植适于当地气候和土壤的特色种植作物,不种反季节农作物,根据四季变化规律种植适

陕西安邦建筑顾问有限公司 2011 3

龙山湾有机农业科技园总体规划

宜的农产品,中质量不大但品质较高。

生态温室区:该区三面环有机农业区。在园区的中部偏北。

设计思路:该区重要功能为满足园区内部农作物以及花卉的育苗功能,因此,温室的规模及数量不大,只需按照功能的不同布置不同的温室。经济林及花卉种植区:该区位于园区北部。

设计思路:主要种植景观性花卉及经济林,既有经济效益又能美化环境。技术人员办公区:布置在园区北部,园内主干道以东。

设计思路:该区主要是提供园区农业专业技术人员的休息、办公、及餐饮,因此,该区相对独立且隐蔽。有机农业会所区:该区位于园区最北端。

设计思路:该区主要提供会员的活动,休息功能,设计结合地形将该区布置在园区北端的高地上,从景观上能俯瞰全园景色,同时也和生产劳作等功能分开,相对独立。

2、公共服务设施规划

结合当地特色文化,合理配置公共活动内容及场地,新建广场、会所、等服务设施。适当进行铺装、增设小品、路灯等设施,种植树木改善环境并布置公厕、垃圾站等。形成园区绿化景观中心,完善基本活动设施。

统一规划园区内的文化标识以及街道家具系统,对现有绿化景观系统进行改造与完善。

园区进行会员管理,入口处设门卫室,平常为了保证生产不对外开放,定时对会员进行开放观光及摘菜活动。

3、绿化系统规划

⑴、突出重要绿化景观节点,形成体现乡土文化、农耕文化的景观亮点,打造有机农业品牌,推动城乡统筹发展。⑵、形成系统的、具有规模的、点、线、面相结合的总体绿化结构。⑶、营造层次感强、乡土味浓、极具当地特色的绿化景观体系。

⑷、规划从点、线、面三方面,全面立体的进行绿化系统的维护与加强,具体如下: 点——宅间、宅前、院落绿化;空废院落或小片空地改造、利用为绿地。线——道路均绿化,主要道路加强绿化的带状联系与渗透。

面——设置大片空地的绿化。提供休闲与活动的空间,充分发挥环境对品性、人格的熏陶作用。文化活动广场在满足绿化景观的要求之外,适当增设小品,完善公共开放空间功能。

树种选择配置上,充分利用当地树木资源丰富的优势,多采用乡土树种,增加成活率、降低投资成本,并根据植物季节性、色彩、造型进行配置。

4、基础设施规划 ⑴、道路交通规划

陕西安邦建筑顾问有限公司 2011 3

龙山湾有机农业科技园总体规划

道路系统由三级道路构成,园区车行道路、园区步行道路和园区生产道路。园区车行道路路面宽度基本为7-8米;园区步行道路路面宽度2-3米;园区生产道路路面宽度3米。

车行面形式分为混凝土道路和碎石道路,园区车行道路为混凝土道路,步行及生产路为碎石路面。⑵、给水工程规划 ■用水量估算: ①用水量标准:

根据《村镇规划技术要点》,结合园区的实际情况,确定全区沿线的自来水普及率为100%,单位人口综合用水量指标为150升/人.日。②用水量计算:

到规划末期,预计规划区生活用水及生产用水日用水量为:1.15×(5000×150)=863立方米/日。■水源:

根据园区的现状情况,生产供水水源以地下水源及北侧水库水源为主,采用修建统一的取水点、高位蓄水池集中供水。生活用水以自来水和自备井水源为主,随着园区的发展、生产生活规模的不断增加,可在原址附近增设深水井和高位蓄水池的数量,以满足用水量需求,并为远期发展用地预留管道。

■管网规划:

园区给水管道采用环状与枝状相结合的方式,干管环状布置,给水管道管径90-160毫米;支管枝状布置,最大管径为50毫米,最小管径为25毫米。⑶、排水工程规划 ■现状:

园区目前没有形成统一的排水体系,污水直接排放。雨水依靠自然地形和道路边沟排放,排洪渠只修了一半。■排水体制: 采用雨、污合流制。■污水量计算:

污水量取园区总给水量的80%计算,则到规划末期,污水量为690立方米/日。■雨水量计算:

雨水量按无锡市的暴雨强度公式计算。Q=q·ψ·F

2813.583(11.317lgp)(l/sha)0.9227(t21.5)q=

式中:Q—雨水设计流量(1/s)q—设计暴雨强度(1/s·ha)ψ—径流系数 F—汇水面积(ha)

陕西安邦建筑顾问有限公司 2011 3

龙山湾有机农业科技园总体规划

■管网规划:

园区的地势为北高南低、雨、污水收集主要沿园区路网由北向南排放。⑷、电力工程规划 ■负荷估算

用电负荷预测计算面积20公顷。采用国内流行的分类综合用电预测方法,并参考国内同类城市和地区进行比较。综合考虑同时率和负荷虑因素,规划期末用电负荷为5千KW,负荷密度为0.4万KW/K m2。

■电源及电力线路规划

为了提高用电的可靠性和便于管理,园区内采用380伏/220伏电压等级。中压10KV及以下电力线路均均采用电力电缆线路,原则上均采用直埋敷设方式。按照规划要求,在南北走向的道路上,电力线路位于道路东侧;在东西走向的道路上,电力线路位于道路北侧。

陕西安邦建筑顾问有限公司 2011 3

龙山湾有机农业科技园总体规划

5、有机农业技术方案

5.1有机农业种植技术概述

1、立体种养综合利用技术原则

借鉴传统的连作、间作、套种、轮作换茬等技术方法,运用生态学物种共生互惠原理对时间、空间和营养需求差异等进行组合的技术手段。⑴、林农或林农多层平面套种方式果树的行间种植豆类、蔬菜、牧草、食用菌、小麦等。

⑵、山区、丘陵区立体种养方式桑基鱼塘(S);人--鸡—猪—沼气—农田(N)杨梅—茶叶—一年生作物—家禽(鸡、鸭、鹅)。

2、环境要素的调控技术原则

⑴、光的调节:不同植物对光的需求不同,通过调整光的波长、强度、辐射量实现最适条件。

⑵、温度调节:不同植物对温度要求具有差异,通过温室、地膜覆盖调节植物播种收获期。

⑶、水分湿度调节:采用科学合理的灌溉方法补充土壤水分和调节设施中的湿度。⑷、气的调节:二氧化碳植物进行光合作用原料的补充技术。

3、土壤的施肥和培肥技术原则

⑴、施用有机肥技术:秸杆还田、增施生物菌肥和有机肥料增加土壤有机质和微生物提高土壤生命活力。

⑵、培肥土壤技术:种植绿肥、残茬覆盖、合理灌溉+适度耕作改善土壤理化性状、根据最优化原则施用自然矿之质肥料。

从病虫草生态规律出发,综合应用各种生物、物理的防治措施,创造不利于病虫草孳生和利于各种自然天敌繁衍生息的生态环境。保证有机农业生态系统的平衡和生物多样性,减少各类病虫草害所造成的损失,逐步提高土地持续利用能力,达到持续稳定增产的目的。

4、有机禽畜产品生产技术原则

⑴、家畜饲养系统必须符合动物最高福利标准。包括:健康状况、长寿、繁殖性能力及生理和行为指标; ⑵、动物应有良好的饮食和自由的运动。家禽饲喂必须适合他们的生理特性,饲料应大部分来自本系统。

⑶、兽医治疗将永远避免常规预防性药物的使用。主要通过良好的自然预防措施,即:良好的环境和生活条件、合理的营养和科学的饲养管理系统来保证家畜健康。

5、有机水产品生产技术原则

生产应根据水生生物的生理和行为特性进行。生物应该被允许按照其固有的行为方式生存,生产水平和生长速度的控制依据需根据生物的健康和福利而定。主要包括:鼓励多种微生物、植物和水生动物组成的生物循环体系;利用人类不食用的自然饲料;采用各种非化学防治方法控制病虫害,禁止使用化学治疗药物;提倡多种水产品生产。

陕西安邦建筑顾问有限公司 2011 3

龙山湾有机农业科技园总体规划

5.2 植物营养与土壤施肥

1、养分补偿

养分补偿学说是养分归还学说的发展,是施肥的基本原理之一。

2、同等重要和不可替代

不论大量元素或微量元素,对农作物来说都是同等重要和不可替代的,缺一不可的,缺少了其中的任何一种营养元素,作物就会出现缺素症状,而不能正常的生长发育、结实、甚至会死亡,导致减产或绝收。

3、报酬递减

在生产条件相对稳定的前提下,随着施肥量的增加,作物产量也随之增加,但增产率为递减趋势

4、根据各国有机农业的相关规定

天然矿质肥料的投入量严格地被控制在,每年170Kg/hm2以内,并且施用的原则必须是在保证有利于最优化培肥土壤的前提下进行。• 施肥时期:作物养分需要临界期; 作物养分需求最大效率期等。

5.3植物保护

1、害虫分类

⑴、经济作物害虫 昆虫中有48.2%是以植物为生,人类种植的各种经济作物,无一种不受其害,有的造成十分惊人的损失。

⑵、卫生害虫 有些昆虫能直接为害人类,有些还能传染疾病,危害人的健康,甚至引起死亡。如跳蚤、蚊子、虱子、臭虫等。

⑶、家畜害虫 许多昆虫能为害家畜、家禽,如牛虻、蚊、蝇、虱、蚤等,直接吸取家畜的血液,影响它们的栖息和健康。

⑷、传播植物病害(麦蚜、飞虱、叶蝉等等)。

2、昆虫的习性

昆虫的重要行为习性有:趋性(趋光性性、趋化性、趋温性);食性(植食性、肉食性=捕食性、寄生性、腐食性、杂食性);群集性;迁飞性;自卫习性;

3、害虫的调查与预测预报

要防治害虫利用益虫,首先需对昆虫的种类、发生情况和为害程度等进行实践调查。通过调查,可以及时准确地掌握昆虫发生动态,同时还能积累资料,为制定防治规划和长期预测提供依据。只有通过多方面的实践调查,才能对某些主要害虫作到认识其特点、了解其发生规律或习性,进而运用有效地方法防于未患,治于始发,提高害虫防治和益虫利用的效率。

4、植物病害的概念

植物在生长发育和贮藏运输过程中,由于遭受其他生物的侵染或不利的非生物因素的影响,使它的生长和发育受到显著的阻碍,导致产量降低、品质变劣、甚至死亡或变质的现象,称为植物病害。引起植物生病的原因称为病原。它是病害发生过程中起直接作用的主导因素。

5、植物病害的病原引起植物病害的病原种类很多,依据性质不同可以分为两大类

陕西安邦建筑顾问有限公司 2011 3

龙山湾有机农业科技园总体规划

生物因素:由生物因素导致的病害称为侵(传)染性病害。主要病原物有真菌、细菌和植原体、病毒和类病毒、线虫、寄生性植物。

非生物因素:由非生物因素导致的病害称为非侵(传)染性病害,又称生理病害。非生物性病原,指引起植物病害的各种不良环境条件温度、湿度、光照的变化、营养不均衡(大量和微量元素)、空气污染、化学毒害等。

6、病害症状和病状症状是植物生病后的不正常表现。

无论是非侵染性病害还是侵染性病害,都是由生理病变开始,随后发展到组织病变和形态病变。因此,症状是植物内部一系列复杂病理变化在植物外部的表现。各种植物病害的症状都有一定的特征和稳定性,对于植物的常见病和多发病,可以依据症状进行诊断。

植物本身的不正常表现称为病状。植物病害的病状主要分为变色、坏死、腐烂、萎蔫、畸形五大类型。

7、植物病原

真菌是菌物界真菌门生物的统称,是一类营养体通常为丝状分枝的菌丝体,具有细胞壁和真正的细胞核,以吸收为营养方式,通过产生孢子进行繁殖的微生物。

真菌种类多,分布广,可以存在于水和陆地上。真菌大部分是腐生的,少数可以寄生在植物、人类和动物上引起病害。由真菌所致的病害称真菌病害。植物病害中,约有80%以上的病害是由真菌引起的。如黄瓜霜霉病、辣椒疫病、番茄灰霉病、西瓜枯萎病、苹果腐烂病、梨黑星病等都是生产上危害严重的病害,有时甚至造成毁灭性的损失。

真菌病害的特点 真菌病害的主要症状是坏死、腐烂和萎蔫,少数为畸形。特别是在发病部位常有肉眼可见的霉状物、粉状物、粒状物等病征,这是真菌病害区别于其他病害的重要标志,也是进行病害田间诊断的主要依据。

植物病原病毒是仅次于真菌的重要病原物。据统计,有900余种病毒可引起植物病害。很多植物病毒病对生产造成极大的危胁。如马铃薯、番茄、辣椒的病毒病、十字花科蔬菜的病毒病、苹果病毒病等,严重影响了农业生产的产量和品质。

8、植物病毒侵染来源

⑴、种子和其他繁殖材料

⑵、田间病株

⑶、土壤

⑷、介体昆虫

9、杂草防治 ⑴、人工除草

⑵、栽培措施调整播期;合理密植;作物间作与轮作;地面覆盖等。

⑶、生物防治以虫治草;以菌治草;放养草食动物;以植物拟制杂草(芝麻---白茅)

5.4有机畜禽生产技术

1、饲养场地和畜舍建设必须创建能保持畜禽健康、行为自然的生活条件

陕西安邦建筑顾问有限公司 2011 3

龙山湾有机农业科技园总体规划

畜舍建设通常在专家的指导下完成(适宜的气候、宽敞的空间和阳光、洁净的空气和饮水等),以保证动物在任何时间能够随意采食和饮水,有足够的空间运动和休息,并有助于动物等级制度的形成和发展,减少潜在伤害和有利于清除垃圾等。

2、饲养动物密度原则

不同种类的动物密度不同; 同种动物不同的生育期、利用目的亦不同; 放养和圈养密度不同;饲养动物量产生的总体氮量≤170kg/hm2.年

3、饲料和饲料添加剂

⑴、植物类禾谷类植物、豆科植物、块根类植物及其副产品、牧草及其他(海藻等)。

⑵、动物类牛奶及奶制品;鱼类和其他水产动物及其副产品等。⑶、添加剂天然矿物质和维生素

4、疾病的预防措施

⑴、创造优良的环境和提供全面均衡的营养。

⑵、通过提升自然免疫力和刺激免疫增加抵抗力。

⑶、注射疫苗(严格依据相应规定实行)

5、育种与繁殖

育种:价值取向;多样性原则;杂交育种

繁殖:主要依靠动物自然繁殖力,严禁使用胚胎移殖和发情激素,在充分考虑生物多样性原则下,允许使用人工受精技术。

提倡动物的自然母爱关怀和母乳喂养与自然断奶;哺乳期间不需要着意引导幼畜进食精饲料等。

6、动物疾病防治

⑴、顺势疗法(以微小或几乎痕量剂量,持续使用一种药物为基础,其原料来自细菌或病体培养)

⑵、微生态制剂(动物微生态平衡、失调、营养、防治理论,具有维护或增强肠道微生物活性、有助于消化吸收、解毒、刺激免役力等作用)。

⑶、药物治疗(严格依据有机规定使用药物和记录治疗细节)

陕西安邦建筑顾问有限公司

2011 3

第三篇:农业规划

***县“十二五”农业发展规划

当前,我国农业的开放度不断提高,城乡经济的关联度显著增强,气候变化对农业生产的影响日益加大,农业农村发展的有利条件和积极因素在积累增多,各种传统和非传统的挑战也在叠加凸显。面对复杂多变的发展环境,促进农业生产上新台阶的制约越来越多,保持农民收入较快增长的难度越来越大,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的要求越来越高,破除城乡二元结构的任务越来越重。因此,科学制定我县“十二五”农业发展规化,明确发展方向,落实应对措施,稳定和完善党在农村的基本政策,突出强化农业农村的基础设施,建立健全农业社会化服务的基层体系,大力加强农村以党组织为核心的基层组织,夯实打牢农业农村发展基础,协调推进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努力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以促进全县农村经济持续、快速、全面发展。

第一章

农业概况

***县地处山东省西北部,位于东经116°58′—117°26北纬37°06′——37°32′之间,隶属济南市,是济南市的北大门,东靠滨州市的惠民、阳信,西与德州市的临邑毗邻,南临济阳县,北与德州市的乐陵接壤。***县是一个农业大县,全县版图面积1162.9平方公里,辖6镇5乡1个街道办事处,948个行政村和15个居委会,总人口61.41万,其中乡村人口52.08万。

一、自然资源条件

(一)土地资源。***县是经历次黄泛洪积、搬运等自然动力因素发育形成的,在人类生产活动的长期影响下,有以下五个方面的特点:

1、微地貌复杂。从土壤普查情况看,我县共有六种微地貌类型:一是河滩高地,面积13.1261万亩;二是高坡地,面积26.7528万亩;两者合计39.9689万亩,占可利用面积的29.14%。主要分布在商南土马河、徒骇河和商西北朱家河沿线,土壤类型多为褐土化潮土和典型潮土。潜水埋深2-3米,出流量大,无盐渍威胁,是我县土壤的精华所在,是粮、棉、油高产基地。三是平坡地,面积52.8528万亩,占38.53%,主要分布在商中和商北,是我县的主要地貌类型。四是洼坡地,面积为34.2086万亩,占24.94%,主要分布在七十二洼的边缘,泥涝盐碱,是涝碱重点治理区。五是浅平洼地,面积10.1307万亩,占7.39%。六是砂质河槽地,面积很少。上述地貌形态决定了全县土壤发育、水文条件的形成,直接影响着种植业的发展方向和发展水平。虽然地貌类型复杂多样,但总的来说,农田面貌属于平原,宜灌便排,适于农业机械操作,非常有利于种植业生产的集约化经营。

2、土地资源丰富,质地比较理想。全县轻壤土面积96.8980万亩,中壤土面积21.6505万亩,两者合计118.5485万亩,占总耕地面积的86.4%,这两类土壤适耕期长,耕性良好,水、肥、气、热状况协调,适宜各类作物生长;重壤土0.2877万亩,占0.2%,这种土

壤适耕期短,耕作较难,但潜在肥力高,通过增施有机肥料,深耕松土,可培育成高产稳产田;砂壤土17.4849万亩,占12.7%,耕性良好,气、热充足,适宜种植花生、地瓜等地下果根茎作物;紧砂土0.84万亩,占0.6%,这类土壤虽保肥蓄水性差,但只要经过改良,建立防护林带,搞好防风固沙,也可发展油料、瓜果生产。

3、有机质偏低,氮、磷比失调。大部分耕地存在着通透性过强或不良,保蓄和供肥水能力差等弱点,肥力比较瘠薄。按照全国土壤养分分级标准衡量,总的情况是:有机质不足,普遍缺氮,严重缺磷,钾素不足,三要素比例失调,农作物生长所需的其它微量元素稀少。

4、碱地面积大,盐土土类多。全县盐碱地面积共39.4368万亩,占可利用面积的28.8%。其中,中度盐碱地11.3568万亩,占盐碱地面积的28.8%;重度盐碱地3.3179万亩,占8.4%;盐土类“不毛之地”3.4415万亩,占8.7%。

5、土壤种类多,分布较零乱。***县土层深厚,共有三个土类,6个亚类,并13个土属,95个土种。较好的土壤类型奠定了***县丰实的种植业生产基础,但由于土种的交互错杂,分布散乱,给农作物的区域化布局造成了一定的困难。

(二)气候资源。我县属暖温带半湿润季风气候,气候干燥度为1.2,大陆度为65.7%,全年可照时数4434.1小时,年太阳总辐射量为126.2千卡/cm2,年平均气温为12.6℃,无霜期平均为193天。≥0c°的积温4836.1℃,持续天数279天;≥10 ℃的积温4366℃,持续天数200天;≥20℃的积温2868.1℃,持续天数为114天。气候的主

要特点是:①季风显著。夏季受海上副高压影响,盛行湿热的偏南风;冬季受欧亚大陆冷高压的控制,盛行干冷的偏北风。②四季分明,干湿明显。春季干旱,风多回暖快,夏季湿热,雨多而集中,秋季天高气爽,降雨明显减少,气温下降急,冬季干冷雨雪稀少多北风。③光热充裕,雨热同季。对农林牧业的发展十分有利。④降雨偏少,且年际、年内分布不均,蒸发量大,旱涝干热风、冰雹等灾害性天气频繁,对农业生产威胁较大。总的来说,我县农业气候条件是比较优越的,无论从光照条件、温热状况,还是从生长季节等方面看,都有利于种植业生产,并适宜一年两熟的耕作制度。

(三)水资源。***县水资源主要是大气降水形成的地表径流与浅层地下水,此外,还有引黄及上游引黄尾水等。我县水资源不足,是农业生产的不利条件。

1、河流水文特征。我县属于海河流域,徒骇河水系,县内南有徒骇河,北有德惠河两条干河;中有临***、跃进河、商东河、备战河、前进河、土马河、丰收河等七条支河横贯全县,河道总长343.58公里。徒骇河流经我县31.7公里,流域面积347.056平方公里,是我县农田灌溉的主要河流。我县水系分布较合理,河流、支流、干渠、支渠、斗渠、农渠总共7093条,总长达6454.86公里,基本上实现了沟网化,引得进,蓄得住,调得动,排得出。全县总灌溉面积82.72万亩。

2、地下水资源情况。全县50米以上的浅层地下水埋藏水量为45465.77万立方米,淡水储量为22721.23万立方米。全县地下水可

分为二个区,即淡水区、咸水区。淡水区浅层淡水厚度一般在5—10米,岩性为粉性,粉细砂和细砂,含盐量小于2克/升。根据水源和分布位臵分为四个区:一是引黄灌区,面积为141.44平方公里,淡水储量为5660.2万立方米;二是引河灌区,面积为96.06平方公里,淡水储量为3767.8万立方米;三是井河并用灌区,面积为157.3平方公里,淡水储量为10226.08万立方米;四是排涝改碱灌区,面积为95.88平方公里,淡水储量为3066.37万立方米。咸水区:咸水区可采砂层总厚度较薄,小于8米,水文条件复杂,含盐量高,矿化度在2克/升以上,在上述四个淡水区中相间分布,总面积为695.123平方公里,主要集中在排涝改碱灌区、引河灌区和引黄灌区。

3、水资源开发利用情况。地表水。我县地表水来源主要为降雨径流拦蓄和外引河水两部分。一是降水,年降水量平均为611.5毫米,主要集中在夏季为417.5毫米,因处于汛期,河、沟拦蓄径流为1844万立方米,拦蓄甚少,大部分为无效水。二是外引河水,主要是引徒骇河的水,可用量为26236万立方米。地下水,全县地下水径流拦量为11380万立方米。县城东北部乡镇地下水含氯较高,易引起水生植物白莲藕发病,不利其生长发育。

综合上述水源共计39487万立方米。从当前我县作物种植面积、灌溉制度、城镇工业和人蓄用水情况来看,全县水资源严重不足。

(四)生物资源。我县生物资源比较丰富,种类较为齐全,不但奠定了发展常规农业的良好基础,而且拓宽了开发精品农业的广阔空间。

农作物。目前我县栽培的农作物品种资源有粮、棉、油、瓜、果、菜、麻、草、药等。粮食作物以小麦、玉米为主,兼有谷子、高粱、大豆、地瓜和其他杂粮;经济作物以棉花、瓜菜为主,兼有红麻、苜蓿、药材等。

林果树种。全县林木共有29科72个树种。用材林主要有杨、柳、榆、槐、桐、椿、松、柏等;经济林主要有枣、梨、苹果、杏、桃等。

水产。我县水生植物有13个科、25种,经济价值较高的有芦苇、藕、蒲草等;鱼类有6个科、29种,主要有鲤鱼、鲢鱼、草鱼、鲫鱼、鲂鱼、黑鱼、鲶鱼、泥鳅、红鳍等。

畜禽。畜禽种类较多,主要有牛、马、驴、骡、猪、羊、兔、鸡、鸭、鹅等。

天敌。天敌资源也极为丰富,常见的兽有黄鼠狼、刺猬、猫、蝙蝠、獾等,益鸟有家燕、杜鹃、啄木鸟、猫头鹰等;爬行两栖类有草蜥、壁虎、青蛙、蟾蜍、蛇、蜴等,益虫种类繁多,昆虫纲有150余种;蜘蛛纲有50余种。尤其蜜蜂、蝉类具有很好的经济开发价值。

综合上述,我县农业自然资源条件既有土地资源较为丰富,质地较好,光热资源充足,生物资源丰富等发展农业生产的有利条件,也有水资源不足,旱、涝、碱、薄和其他灾害性天气等障碍因素。我们要坚持科学的发展观,按照客观规律办事,发挥优势,扬长避短,努力改善生产条件;合理利用资源,注意生态平衡,不断调整产业结构;加强智力投资,提高科学技术水平,促进全县农业经济的持续快速健

康发展。

二、农业发展现状

“十一五”期间,面对国内外农产品市场异常波动的不利影响,在县委、县政府正确领导下,我们迎难而上,奋力拼搏,农业农村发展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一)惠农政策落实到位

一是严格落实小麦直补和综合补贴政策。自2004年以来,国家为稳定粮食生产、保护粮食安全,制定出台了小麦直补和综合补贴政策,补贴额度逐年提高,2009年,我县小麦直补面积80.29万亩,每亩补贴资金达到83.97元,总计兑现小麦直补及综合补贴资金6741.95万元。二是认真实施小麦、玉米、棉花良种推广补贴项目。自2005年以来,国家开始实施良种补贴,补贴面积和补贴作物种类逐年增加。2009年,我县小麦、玉米、棉花良种补贴项目实行全覆盖,其中,小麦补贴面积80.29万亩,每亩补贴10元;玉米补贴面积81.5万亩,每亩补贴10元,棉花补贴面积近15万亩,每亩补贴15元。三是农业保险试点工作开展顺利。自2008年,我县被列入山东省政策性农业保险试点县,当年累计完成小麦投保面积60.5万亩、玉米投保面积75.1万亩。2009年,累计完成投保面积166.5万亩,其中小麦80.3万亩,玉米78.6万亩,棉花7.6万亩,小麦、玉米实现面积全覆盖。农业保险的开展从根本上改变了以往仅靠政府财政资金进行农业救灾的局面。

(二)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大幅度提高

2009年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560211万元,比上一年增长25.1%,其中农业总产值344102万元。粮食播种面积、总产稳中有升,2009年,粮食播种面积157.4万亩,比上一年增加8.0%;粮食总产达74.7万吨,比上一年增加8.1%。棉花总产1.12万吨。蔬菜总产量90.81万吨。

(三)农业产业化经营取得突破

1、农业龙头企业数量和质量明显提高。到目前为止,累计发展市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达21家,其中省级农业龙头企业2家。“十一五”期间,发展市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17家,其中省级龙头企业2家。

2、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良好。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168家,其中29家通过无公害、绿色、有机农产品等质量认证,注册农产品商标15个。“十一五”期间,争取省、市财政扶持农民专业合作社31家。

3、“三品”认证及标准化建设发展迅速。认证无公害农产品28个,绿色食品7个,有机食品6个,实现了我县有机食品“零”的突破。制定无公害技术操作规程20余项,绿色食品技术操作规程7项,有机食品技术操作规程6项。建设市级标准化基地3处,面积8.6万亩,分别是彩椒标准化基地2万亩,大蒜标准化基地6.1万亩,冬瓜标准化基地0.5万亩。

4、现代农业初现成果。努力打造了商南彩椒、白桥大蒜、农业科技示范园和黑皮冬瓜4个市级现代农业特色品牌基地。彩椒特色品

牌基地被指定为山东省农业外事活动定点。

(四)科技兴农步伐加快

1、大力实施农业科技项目。建成高产标准粮田1.9万亩,开发小麦产业项目核心示范区4万亩,建成县级高产示范基地4个,建成农业新技术示范基地10个,建立农作物病虫草害统防统治机防队32支。

2、建立健全基层农技推广服务体系。2009年全年累计引进推广农作物新品种26个,推广各类农业新技术36项,推广测土配方施肥面积35万亩,推广配方肥料4150吨,商品有机肥6500吨。

3、开展农业科技培训。2009年全年共举办各类农业技术培训班20余期,培训农民1.6万人次,异地培训农业技术人员110人次。

4、打造农技推广新平台。创办了“农业20分”栏目,每周一、周三直播,2009年全年播出104期,已成为农民朋友每日必听的节目;创办了“***农信通”短信服务平台,累计发送农业短信息5万余条。

(五)农业机械化程度进一步提高

2009年机械总动力达到92.25万千瓦,增长10%以上,农作物秸秆机械还田率达到75%以上。

(六)扶贫开发成效显著

2009年,共争取市级以上扶贫资金950万元,其中:省扶贫项目资金250万元,市扶贫项目资金700万元,重点扶持了大蒜、池藕、林果、大棚菜、布艺加工、獭兔养殖等特色产业,实现总收入7604.24

万元,纯收入3985万元,覆盖了9个乡镇(办)的53个村,6433户、26766人,其中低收入户2996户、12461人,项目区实现人均增收1489元。

(七)农村经管工作开创新局面

1、农村集体“三资”管理卓有成效。截止到2009年底,代管村集体资金1500多万元。

2、土地承包政策落实到位。实现承包地块、面积、承保合同及补充协议、经营权证及卡片和基本农田“五到户”。

3、农民减负工作扎实稳妥。2009年我县收取农业水费2197.6228万元,亩均23.5元,折合人均44.16元。15万份农民负担监督卡全部发放到户,到户率100%,3000本《山东省农民承担生产性费用专用收据》全部开具到户。

4、农业信访工作稳妥推进。2009年全年共接待、查处调解农民上访案件 40多起、答复县经济投诉中心投诉案件60余起,近220人次,处结率达到100%。

(八)农业生态和农民生活环境得到改善

大力推广户用沼气池,截止到2010年累计建设户用沼气池1.5万多个,建设大型沼气池1个;实施测土配方施肥和推广商品有机肥更新了群众传统的施肥观念,培肥了地力,减轻了因施肥造成的面源污染;大力推广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技术,2009年我县农作物秸秆机械还田率达到75%以上,综合利用率达到92%以上。

三、发展机遇和有利条件

“十二五”期间,随着国家一系列支持“三农”宏观调控政策的出台,为我县现代农业的发展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

(一)自2004年以来,国家连续出台以支持农业为主旨的1号文件,全党更加重视农业,全社会更加关注和支持农业。提高农村生产力,加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推进农业现代化成为方方面面的共识。党中央将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特别是十七届三中全会以来,国家支农惠农力度不断加大,2010年中央1号文件又明确提出“继续加大国家对农业农村的投入力度。按照总量持续增加、比例稳步提高的要求,不断增加“三农”投入”,“三农”工作的发展空间日趋广阔,发展环境不断优化。

(二)农业发展的空间不断拓宽。随着改革开放的进步深化和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一些劳动密集型产品,如畜禽、蔬菜、园艺产品等,与国内外相比有着很大的价格优势。作为农产品生产大县,***的农产品打入国际市场潜力很大;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现代科技、现代生产要素、现代物质装备和现代农民武装农业,为农业发展提供更为广阔的前景,科技农业、效益农业越来越被人们重视,也将逐步改变农业的弱质状况。

(三)“4.10”、“4.21”会议的召开,为我县现代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前所未有的良好发展机遇,必将对***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起到强劲的外部拉动作用。

(四)农村基本经营制度的稳定和完善, 确保了农村现有土地承包关系保持稳定并长久不变。通过加强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管理和

服务,健全流转市场,在依法自愿有偿流转的基础上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保护农民的土地承包经营权不受侵犯,切实调动农民投入农业生产的积极性,增强农业农村发展活力。

(五)农村综合改革不断深化,农民负担逐步减轻。从实施农村税费改革到全面取消农业税,进而出台一系列支农惠农政策,中央“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不断得到落实,农民能够将剩余的资金投入再生产,为农村经济的持续发展增加了后劲。

(六)农业支持保护制度不断完善。十七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要健全农业投入保障制度,大幅度增加国家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大幅度提高政府土地出让收益、耕地占用税新增收入用于农业的比例。健全农业补贴制度,扩大范围,提高标准,完善办法,特别要支持增粮增收,逐年较大幅度增加农民种粮补贴。完善与农业生产资料价格上涨挂钩的农资综合补贴动态调整机制。健全农产品价格保护制度,完善农产品市场调控体系,稳步提高粮食最低收购价,改善其他主要农产品价格保护办法,充实主要农产品储备,优化农产品进出口和吞吐调节机制,保持农产品价格合理水平。完善粮食等主要农产品价格形成机制,理顺比价关系,充分发挥市场价格对增产增收的促进作用。

(七)我县人均耕地多,农业基础好,有精耕细作的传统。特别是近年来通过抓龙头、扶大户、兴小区、建基地,农业产业化步伐明显加快,农民增收的路子越来越宽,增收致富的典型大量涌现,农村经济发展的内生动力和外援动力同步增强,农村各业发展势头迅

猛。

(八)农业加快发展的条件已经具备。经过多年的发展,我县国民经济持续增长,经济总量不断扩大,为“十二五”农业发展奠定了坚实的物质技术基础。

(九)农业产业化经营,推动全面稳定的传统农业和农村经济进行改造、重视和提高,推动农业、农民与市场机制接轨。走产业兴市场、市场带动产业、促进经济发展的路子,将为农业产业化、现代化开创一条有效途径。

四、制约农业发展的因素

近几年来,我县认真落实国家各项惠农政策,免除了农业税,落实粮食直补、良种补贴、综合补贴和大型农机具补贴,承担并组织实施了一系列国家优质粮食产业工程项目,有效地调动了农民种粮积极性,促进了我县粮食生产的发展。但是,我县粮食生产形势依然严峻,粮食面积、单产和总产提高缓慢,甚至出现徘徊的局面,制约农业发展的主要因素有以下几点:

(一)种粮效益低下。一是农业生产资料价格不断上涨,尽管国家实施了粮食直补、良种补贴、综合补贴和大型农机具补贴等惠农政策,但是农民实际投入粮食生产的成本还是不断增加。二是和投入相比,粮食价格偏低。三是劳动力价格不断上涨,农民外出务工人员不断增加。四是农民种粮收益在农民收入中所占得比重越来越小。就我县而言,每亩小麦纯收入不足600元,每亩玉米纯收入不足500元。这些情况极大的挫伤了农民的种粮积极性,严重影响了我县的粮食生

产的发展。

(二)农业科技含量低。一是农民素质参差不齐,总体水平偏低,接受新技术、新成果的能力较低。二是文化程度较高的青壮年农民大多外出打工,在家务农的多是老人,大多数是粗放耕作。三是种粮效益的下降,导致农民在粮食种植上投入减少,影响了新品种、新技术的推广。新品种、新技术推广难度加大,因而农业增产增效的难度加大。

(三)良种繁育体系不健全。一是我县没有固定的良种繁育基地和规范的良种引进示范田。二是没有健全的良种繁育技术队伍。三是没有一个长期的粮食优质新品种引进计划。四是种子企业多,但是规模大的少,更无龙头企业,导致在新品种推广过程中难以确定主导企业。以上情况导致我县农业生产中出现粮食品种多、乱、杂的现象。

(四)农技推广服务体系不健全。一是我县从事农业推广和技术服务的在编人员不足。二是技术人员的装备条件落后,无法满足现在农业对技术的要求。三是现有技术人员素质参差不齐,还有待进一步培训。四是基层农作物病虫草害预测预报能力低,对一些病虫草害不能做到及时预报。

(五)土壤肥力偏低。我县土壤共分3个土类,7个亚类,109个土种,其中潮土面积60千公顷,占耕地面积的90%,耕层质地分为砂壤、轻壤和中壤、重壤四个等级,北部受黄河故道的影响,土质偏轻,以沙壤土、轻壤土为主,南部受土马河、徒骇河的影响,土质偏重,以轻壤、中壤为主,重壤分布于县内东部,面积仅为0.2%。

从总体上分析,我县耕地土质较好,但土壤养分含量低,除含钾丰富外,土壤有机质偏低,普遍缺氮,严重缺磷,但开发潜力巨大。虽然我们实施了测土配方施肥项目,推广平衡施肥,但是农民中仍然存在着重化肥轻有机肥、重氮肥轻磷钾肥、重大量元素肥料轻微量元素肥料的现象,因此有必要加大测土配方施肥的实施力度,加大宣传的力度,大力推广平衡施肥,从根本上提高我县的土壤肥力。

(六)农业投入不足。我县是一个农业大县,经济基础相对薄弱,农业投入严重不足。近几年来,我县积极争取并承担了部分国家优质粮食产业工程项目,但所承担的项目仍然偏少,导致农业基础设施老化,水利设施陈旧落后,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偏低。农业投入不足还直接导致了农技服务体系难以健全,农业信息化建设受到限制,农民培训不能及时开展,没有一个规范的农业高科技示范园,严重制约了我县农业,特别是粮食生产的进一步发展。

第二章

规划原则和规划目标

发展现代农业,是农业发展的方向,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内容,是提高农业综合竞争力的重要措施,是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途径。现代农业将集聚生产要素,优化资源配臵,转变增长方式,全面提高农业的综合效益,促进农民增收;将从质量、规模、品牌、特色等方面全面提高农业综合竞争能力,切实利用好国内、国外两种资源、两个市场,更大规模地引进国外资金和先进农业技术,不断加快

农业的标准化、集约化、信息化和国际化步伐;将挖掘农业的多功能性可以推进城乡统筹发展,合理配臵资源,推进“农业工业化、农村城镇化、农民市民化”进程。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四中全会以及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臶,把统筹城乡发展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根本要求,把改善农村民生作为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的重要内容,把扩大农村需求作为拉动内需的关键举措,把发展现代农业作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大任务,把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推进城镇化作为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持久动力,按照稳粮保供给、增收惠民生、改革促统筹、强基增后劲的基本思路,毫不松懈地抓好农业农村工作。

二、规划原则

(一)以农民增收为中心的原则。建设现代高效农业,依托科技大幅度提高农业资源利用率和经济产出率,从根本上解决农业资源的相对短缺和持续利用问题,增加农民收入,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二)以市场为导向的原则。立足本地,面向国内外市场,积极稳妥地发展适销对路的产品。

(三)因地制宜、区域发展的原则。根据各地的资源、地理、气候、经济状况,因地制宜,坚持高起点、高标准、上规模,形成区

域优势。

(四)“科技兴农”的原则。积极引进和吸收国内外先进技术,通过兴建各类农业科技示范园区,加快品种改良和新品种开发推广,加快农业高新技术的开发和实用技术的普及。搞好农民技术培训,培养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提高农民的整体素质。

(五)产业化发展的原则。坚持生产、流通和加工一起抓,以生产促流通和加工,以流通和加工带动生产,推进产业化经营。

(六)城乡统筹发展的原则。实行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城乡产业统筹布局,城乡生产要素统筹配臵,城乡社会事业统筹发展,促进城镇化健康发展。

三、规划目标

--到2015年,全县实现农业总产值45.1亿元,年均增长6.2%;实现农业增加值37.1亿元,年均增长6.2%;农民人均纯收入确保达到8500元,年均增长8.8%以上,力争达到9000元,年均增长10.9%。

--“十二五”末,农业产业结构更加优化合理,粮经作物种植面积比例达到4:6。

--“十二五”末,土壤肥力明显提高,有机质含量提高到12.5g/kg,全氮提高到0.72g/kg,水解氮提高到75.0 mg/kg,有效磷提高到21.0 mg/kg,速效钾提高到115.0 mg/kg。

--“十二五”末,农作物良种覆盖率达到98%以上,复种指数力争达到200%。

--“十二五”末,粮食播种面积稳定在150万亩以上,其中,小麦播种面积稳定在70万亩以上,玉米播种面积稳定在80万亩以上,粮食总产稳定在80万吨以上。

--“十二五”末,棉花播种面积稳定在15万亩左右,棉花总产保持在1.2万吨以上。油料总产0.1万吨左右。

--“十二五”末,蔬菜面积增加到25万亩左右,蔬菜总产量达到100万吨。

--“十二五”末,发展水产养殖面积2.7万亩,其中,鱼藕混养及生态渔业养殖1.5万亩;水产品总产量达到1万吨。

--“十二五”期间,农产品质量显著提高,标准化生产覆盖率90%以上,产品全部达到无公害以上标准,其中90%以上经过质量认证。到2015年底,力争我县绿色食品数量达到20个,有机食品数量达到13个。

--“十二五”期间,农业产业化进程进一步加快,规模以上农业龙头企业达到50家,作用明显的农民合作组织达到100家。

--“十二五”末,农业机械保有量达到17020台,其中,大型拖拉机2655台,小麦联合收获机1190台,玉米联合收获机1190台,秸秆还田机1380台,精量播种机2130台,农田基本建设240台,田园管理机8300台,棉柴收获机225台。实现机械化作业面积283.5亩次,其中,小麦联合收获59.4万亩,玉米联合收获65.1万亩,深耕、深松43万亩,玉米秸秆青贮17万亩,精量播种42万亩,机械植保57万亩。

--“十二五”期间,发展农村户用沼气池1.5万个,截止到2015

年底,全县沼气池将累计达到3万个,占适宜建设池总户数的80%以上。

--“十二五”末,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率大幅度提高,达到90%以上,其中,小麦、玉米秸秆综合利用率达到98%以上。

第三章

建设布局和重点产业

一、区域规划布局

(一)粮食主产区。该区位于玉皇庙、郑路、贾庄、殷巷、龙桑寺、孙集等乡镇,该区域内土壤肥沃,水资源丰富,农田基础设施较为完善,人均耕地较多,适于粮食生产。“十二五”期间,进一步巩固该区域基本农田保护区建设,进一步加强农田基础设施建设,做好高产稳产田建设和中低产田开发建设,巩固发展50万亩优质高产粮食生产基地,进一步稳定我县粮食生产,提高粮食产量和品质,为国家粮食安全做出应有的贡献。

(二)棉花生产区。该区位于怀仁镇、殷巷镇、韩庙乡、沙河乡,土壤部分为中壤土,大部分土壤偏碱,地下水质较差,地上灌溉条件较差。该区域现状是主要种植棉花,并形成了规模较大的棉花交易市场,农民有种棉的传统、技术和习惯。今后的发展方向是以节水型、抗盐碱、抗虫、优质的棉花品种为主,引进新的栽培技术,提高棉花效益,增加农民收入。全县棉花种植面积保持在15万亩左右,稳定我县棉花主产区地位。

(三)大蒜生产区。以白桥乡为中心,涉及周边许商办事处、玉皇庙镇、孙集乡、郑路镇部分区域。该区域内的白桥乡,是济南市唯一的整建制大蒜生产专业乡,被国家农业部命名为“中国大蒜第一乡”。生产区属大陆半湿润季风气候,四面环河,地下水资源丰富,水浇条件便利,土质为红粘土,适宜冬性大蒜品种的生长,且当地群众自1980年开始种植大蒜,积累了一定的种植经验,现在大蒜已成为当地的主导产业。重点进行大蒜脱毒新品种、新技术的引进、试验、示范和推广,更新大蒜品种,提高大蒜种植效益,增加蒜农收入,保持我县大蒜竞争力。

(四)彩椒生产区。该区位于***县城以南,省道248线两侧,涉及许商办事处、玉皇庙镇,是山东省最大的彩椒生产基地,济南市现代农业特色品牌基地,主要种植以色列、荷兰等国外彩椒品种。“十二五”期间,一是加强彩椒标准化生产管理,推行 “六统一”服务,提高产品质量。二是扩大种植面积,力争达到2万亩。三是引进新品种、新技术,并进行试验、示范和推广,带动周边地区发展彩椒生产,建成全国最大的彩椒生产基地。

(五)大棚菜生产区。该区以郑路镇为中心,涉及孙集乡、许商办事处、玉皇庙镇。生产区内土地肥沃,农业生产条件得天独厚,当地菜农又长期种植大棚菜、劳动力充足,且现已形成了产业化经营,区域化布局,科学化种植的生产格局,特别是“展旺”黄瓜、芹菜是郑路镇生产的优质无公害蔬菜产品。“十二五”期间,重点是大力优化生产环境,全力提高产品质量,不断扩大生产面积,积极更新栽培

品种,继续强化农超对接,努力打造成济南、天津、北京等都市的“生态菜篮”。

(六)黑皮冬瓜生产区。该生产区位于玉皇庙镇,以瓦西村为中心,涉及周边村庄,现有黑皮冬瓜生产基地2000亩。黑皮冬瓜合作社充分发挥服务职能,对种植户提供了统一提供良种,统一提供农用物资,统一技术指导,统一保护价销售的“四统一”服务,保证了农户的种植效益,增加了农户收入。“十二五”期间,重点是狠抓基础设施建设,改善种植条件,扩大种植面积,拓宽销售渠道,扩建销售市场,加强农超对接,力争把该区域建设成黄河以北乃至整个山东省最大的冬瓜生产基地和销售集散地。

(七)鱼藕混养生态农业区。该区域以沙河乡为中心,涉及殷巷、龙桑寺等乡镇,属于大沙河沿岸地区。该区域的水质好,水资源丰富,利于发展浅水藕和鱼藕混养。“十二五”期间,重点是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改善种养条件,扩大种养面积,引进良种良法,提高产品质量和产量,努力拓宽销售渠道,力争把该区域建成黄河以北最大的浅水藕生产基地,鱼藕混养品牌示范基地。

二、发展的重点产业

立足***的土地条件、水资源条件和传统优势,重点发展五大主导产业。

(一)粮食产业。充分发挥我县传统粮食主产区的优势,大力发展优质、高效粮食作物,稳定面积,提高单产,增加总产。重点进行高产稳产田建设和中低产田开发建设。实现粮食播种面积150万亩以

上,其中小麦70万亩以上,玉米80万亩以上,总产80万吨以上。

(二)棉花产业。大力发展棉花生产。重点在于改良品种,提高品质,稳定面积。棉花种植面积稳定在15万亩左右,总产量1.2万吨以上,巩固济南市第一产棉大县的地位。

(三)蔬菜产业。依托本地资源,确立主导产品;依靠科学技术,创建名牌精品;依靠加工增值,延伸产业链条;依靠批发市场,拓宽销售渠道,走区域化布局、规模化生产、标准化种植、社会化服务之路,全力打造蔬菜经济。全县蔬菜播种面积力争达到25万亩以上,着力打造四大主导产品生产基地,即 15万亩大蒜生产基地、4.5万亩大棚菜生产基地、1万亩黑皮冬瓜生产基地、1万亩浅水藕生产基地。积极认证“三品”,努力提高农产品质量,提升农产品市场竞争力,提高农业效益。

(四)水产养殖业。发展水产养殖面积2.7万亩,其中,鱼藕混养及生态渔业养殖面积1.5万亩,水产品总产量1万吨。逐步形成商东北鱼藕混养区、商南渔业精养高产区、商东南上菜下渔、上粮下渔区、商西北上果下渔区、商中科技种苗区、大沙河生态渔业带。

(五)观光旅游农业。以商南农业科技示范园为龙头,以农事活动为基础,以农业生产经营为特色,把农业和旅游业结合在一起。利用农业景观和农村自然环境,结合农牧业生产、农业经营活动、农村文化生活等内容,通过发展观光采摘农园、观光垂钓鱼场、大沙河浴场、温泉洗浴、森林旅游、休闲农庄(或农场)等,吸引游客前来观赏、品尝、购物、习作、体验、休闲、度假,把观光农业作为农业的一个

新的增长点培育,促进区域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

第四章

保障措施

一、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可持续发展能力

(一)加强高产稳产粮田建设。一是重点选在基础条件好的农田,进一步完善田间沟、渠、路等基础设施,全面施行良种良法生产配套技术,深耕改土,培肥地力,推广高产栽培技术,确保高产稳产粮田亩产在原有的基础上再提高。二是捆绑各类农业项目。积极申报农业项目,申请上级农业扶持资金,加大投资力度,确保建设顺利实施,农业生产效益明显提高。三是调动群众大搞水利建设的积极性,按照“谁投资、谁管护、谁收益”的原则,政府采取投资补助、以奖代投等方式,积极引导农民开展群众性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建设一些小型蓄水、引水、提水工程,最大限度地拦蓄地表水,做到丰存枯用,确保农业丰产丰收。

(二)推进农业机械化建设。农业机械化是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标志。以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新思维来谋划全县农机化发展战略,立足大农业,发展大农机,大力调整大中型农业机械与小型农业机械的比例,重点发展大中型机械;大力调整动力机械与配套机械的比例,增强配套机具的适用性和多功能性;要由抓农田作业主要环节的机械化,向农业生产全过程机械化转变,重点抓好玉米生产机械化;要由主要抓粮食生产机械化,向全面提高种植业机械化水平转变,重点抓好大蒜、棉花及果蔬等经济作物生产机械化;要由抓农业产中机

械化,向产前、产后机械化转变,重点抓好农副产品和果蔬加工、保鲜、包装、储运机械化。

(三)保护耕地,培肥地力。把控制耕地面积减少、提高耕地质量作为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建设的重要任务来抓。实行最严格的耕地和基本农田保护制度,建立土地节约利用机制,杜绝抛荒撂荒。一是深入实施测土配方施肥项目,摸清我县土壤养分状况,大力推广配方肥,从而改善土壤养分结构,提高土壤肥力。二是大力推广秸秆还田,提高农作物秸秆还田率,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改善土壤物理性状,土壤容重降低,孔隙度增加,从而疏松土壤,提高土壤保水保肥能力和缓冲性能。三是增施有机肥。有机肥还能起到很好培肥改土、增产、增收的效果,更是基本农田质量建设长效管理、长远发展、优质高产稳产的重要保障。

(四)健全防护体系,提高抗灾救灾能力。一是建立健全植物检疫体系、农业生物灾害预测预警系统和应急控制体系,防止重大病虫害和农业检疫性有害生物的侵入和扩散。二是建设农业气象灾害监测预报预警体系,提高对气象灾害的综合防治能力。三是建立健全农业保险体系。开展农业保险有利于提高农业经营主体的资金融通能力,建立市场化的新型防灾防损机制,有效提高抗灾资源配臵效率,使广大受灾农户迅速恢复再生产,解除了农民的后顾之忧,有效防止“多年致富、一灾致贫”的情况出现,有助于保障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二、建立健全农技服务体系建设,强化基层农技推广能力

(一)建立健全激励农业科技创新与推广机制。一是建立统筹协

调机制,鼓励各类农科教机构和社会力量参与多元化的农业技术推广服务。支持鼓励农业企业成为农业科技创新主体,加快农业新技术、新产品的开发和转化,促进各类先进适用技术在农村推广应用,使之真正成为农业科技创新工作的有效补充;二是加强农业科技创新示范基地建设,分期、分批组织农技人员到基地实践锻炼,促进农业科技成果的有效转化;三是建立农业科技创新与推广人才信息库,并健全人才激励机制,在农业创新、教学、推广工作中作出贡献的科技人员,给予一定奖励。

(二)加强农技推广队伍建设。逐步构建完善以县、乡镇农业技术推广机构为主导,农村合作经济组织为基础,农业科研、教育等单位和涉农企业广泛参与、分工协作、服务到位、充满活力的多元化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重视解决乡镇农技推广服务人员工资报酬、经费保障等应有待遇的落实,积极引进专业对口的高层次人才,在大、中专院校、科研部门吸收、引进专业技术人才充实到农技推广队伍中,培养高水平的创新人才。

(三)大力提高农民科技素质和科技应用能力。一是健全农民培训体系。建立政府主导、农科教结合、社会广泛参与的农民科技培训体系。充分发挥政府主导作用,切实加大投入力度。整合农业科研教学单位、农业广播电视学校等各类教育培训机构力量,鼓励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中介机构等社会力量积极参与,形成一批布局合理、设施良好,教学水平高、农民欢迎的农民科技培训基地。二是创新农民培训方式和内容。坚持适应农民需要,开展灵活多样、易懂

易学的实践培训、现场教学、短期培训。切实改善科技培训工作条件,促进科技培训手段现代化、信息化。结合发展现代农业和建设新农村的要求,突出优势产业和优势农产品,加大现代信息技术、农产品加工技术、生物技术、清洁生产技术、环保技术等等的培训力度。

(四)加大财政科技投入力度。以扩大产业规模、提升农业科技创新能力为着眼点,大幅度提高对农业科技创新的投入,继续支持与扶持农技推广,加大农业科技成果的引进、试验、示范,做到项目开发与技术创新相结合,示范与推广相结合,提高科技对农业的贡献率。结合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积极筹措资金,切实改善基层工作人员的办公生活条件。

三、按照市场趋向,建立起多元化农业投融资体制

加快改革现行农业投融资体制,引导多种渠道和多种经济成分从事农业建设。一是完善政府对农业的支持和保护体系,加大保护力度,提高农业比较效益,形成投资农业的激励机制和内在的市场动力机制。二是完善政府支持方式,采取政府财政补助、财政贴息、税收和贷款优惠等方式,引导各种经济成分投资农业,鼓励和扶持各类工商企业进入农业领域,既发挥以财政投入吸引社会投资的作用,又避免政府直接投资造成的产权不清、管理不善、效率低下等问题。三是加快农村小型设施产权制度改革,创新管理体制、投入机制和运行机制。四是深化农村金融体制改革,规范发展适合农村特点的金融组织,完善农业信贷体系,增加农业信贷规模,改善农村金融服务。五是落实国家、省、市支持农村发展的各项政策,充分尊重农民的土地承包

权和生产经营自主权,切实减轻农民负担,不以任何理由侵犯农民的合法权益,调动农民投入农业的积极性。

四、推进农业标准化生产,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

(一)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全面推进农业标准化生产。一是继续加强农业标准化生产基地建设,带动面上标准化生产,充分发挥农产品加工企业、行业协会、学会、市场、农民合作组织以及村镇基层组织在推进农业标准化进程中的龙头带动作用,以多种形式建立标准化生产基地,带动农民按标准组织生产。二是实行“几统一”,生产操作规程、农资的供应、农药的管理使用、病虫害防治等都要统一,植保环节要推行联防联保制度。三是基地要积极创造条件,实行微机联网,保证基地与外部市场的信息畅通,便于农业等基地管理监督部门及时了解基地信息。

(二)加大对农业投入品的监督管理。切实加强对农业投入品的监督管理,是从源头解决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的根本措施。要把投入品的监督管理作为重点,采取措施,狠抓落实,特别是切实加强种子、农药、肥料的管理,深入开展各种农资专项整治工作,依法对农业投入品开展质量安全检查,对农业投入品质量进行定期监测,坚决打击制售和使用假冒伪劣农业投入品行为。

(三)抓好“三品”认证。要进一步加快农产品质量认证工作,把“三品”认证和品牌培育作为推进我县农业名牌战略的工作重点。要加大“三品”产地认定工作力度,对符合认证标准的基地,成熟一个认证一个。

(四)全面加强农产品质量例行检测。全面加强例行检测工作,动态掌握我县蔬菜、水果的质量安全整体状况,检验质量安全监管工作成效。必要时将对社会公开发布,以加强社会监督,促进各级、各有关部门、生产基地和企业增强产品质量意识。同时充分利用基地、市场的检测设施组建全省瓜菜果茶农药残留检测动态预警网络,随时了解、掌握重点基地、重点市场的农药残留状况。

五、提升农业产业化水平,提高农业效益。

(一)优化产业结构。推进农业“规模化、精准化、设施化”的建设,在做大做强现有产业的基础上,因势利导,发展新产业,培植新的农业增长点。一是规模化。继续巩固发展优质粮、优质棉、大蒜、设施农业、畜牧、林果等规模较大的主导产业,做大做强甜糯玉米、芦笋等都具有良好发展势头的产业。二是精准化。继续按照“十有”标准做好大蒜、彩椒、黑皮冬瓜的基地建设和管理。三是设施化。大力发展设施农业,打造济南市“菜篮子”供应基地,做好农业科技示范园规划建设和运营管理。

(二)实施品牌战略。一是依托宏业集团打造我县棉纺品牌产品。二是依托万润、宇飞等龙头企业打造畜牧业品牌产品。三是依托华亿源、商南等龙头企业打造大蒜、彩椒、浅水藕等种植业品牌产品。四是依托乡村绿洲打造花卉苗木和水产养殖品牌产品。

(三)推进园区建设。依据我县农业资源特点和主导产业发展要求,园区以提高各项主导产业的现代化和产业化水平为出发点,着眼科技推广、农民及农村干部培训、示范带动、科普教育、生态观光的

功能定位,在整体布局上规划 “六区一中心”即:现代农业展示区、循环农业示范区、设施农业生产区、露地蔬菜种植区、农副产品加工区、农业休闲养生区和科研培训服务中心,系统地承载园区的各项功能。园区重在引入国内外农业生产的高端技术、管理模式和科研成果,然后试种、推广,最后在全县普及,为县域农业现代化找一个新的突破口,为农民增收开辟一条新途径。

(四)突破龙头企业。重点扶持农产品精深加工、商贸流通中介组织和外向型农业龙头企业,提高其带动农户、科技开发、加工增值、市场开拓的能力。制定出台促进农业产业化经营的优惠政策,扶持一批有优势、有特色、带动能力强的重点龙头企业。重点发展四大企业群,形成四大产业链:培植粮食产业企业群,形成收购、加工、包装、销售为一体的粮食产业链;扶持发展棉花产业企业群,形成收购、加工、抽纱、织布、服装为一体的纺织产业链;扶持发展畜牧产业企业群,形成养殖、宰杀、加工、饲料、防疫、销售为一体的畜产品产业链;扶持发展蔬菜、果品产业企业群,形成种植、收购、冷藏、加工、包装、出口为一体的蔬菜、果品产业链。

(五)扶持农民专业合作社加快发展,推进农民专业合作社规范化建设。大力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继续加大合作社财政扶持项目的申报工作,引导更多的农民加入合作社示范社,深入推进示范社建设,指导农民专业合作社完善内部管理。合作社不但在数量和规模上增加,而且其业务领域也从传统种养产业逐渐走向农林牧渔、休闲观光等大农业领域,其合作要素也从简单的土地和劳动合作逐渐走向资

金、技术、市场销售等多要素合作;扶持农民专业合作社自办农产品加工企业和全面推进农超对接;积极发展农业农村各种社会化服务组织,为农民提供便捷高效、质优价廉的各种专业服务。

六、落实农村土地承包政策,维护农村社会稳定

(一)加强农村土地承包管理,稳定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完善农村土地承包法律法规和政策,确保农村现有土地承包关系保持稳定并长久不变。继续做好土地承包监管工作。围绕激活百万亩耕地,加强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管理和服务,依法规范流转行为。在搞好乡镇办土地流转服务中心建设试点的基础上,建立健全县乡两级土地流转服务组织,在依法自愿有偿的基础上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严格执行《农村土地承包经营纠纷调解仲裁法》,不断完善乡村调解服务组织,构建县级仲裁体系,维护农民土地承包权益。做好失地农民权益保障。按照“依法征地、分类补偿、年年结清、长期受益、定期调整、受益 保值”的原则,创新征用土地长期补偿办法,建立失地农民长效补偿机制,实现由“提地保障”向“社会保障”发展,切实保护失地农民的合法权益。

(二)加强农村集体“三资”管理,增强集体经济组织服务功能。进一步推进农村集体“三资”管理制度化、规范化,健全和落实村级财务管理制度,集体资产资源开发处臵引入市场机制,保障农民对“三资”使用、收益、分配的知情权、决策权、管理权和监督权。继续按照“十个统一”、“六步工作程序”、会计委托代理制、定期监督检查和财务审计等方法规范运行。推行村级会计委托代理服务制

度,始终坚持“一项委托”、“四权不变”的原则,切实维护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及其成员的合法权益,推进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难点村”治理,加强农村集体“三资”管理,促进农村党风廉政建设、基层民主政治建设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三)加强农民负担监管,维护农村社会稳定。继续开展全县农民负担检查考核工作,严格落实减负和强农惠农有关政策;严格落实村民“一事一议”筹资筹劳制度;严格落实专项治理工作,在农民建房、引黄水费、农村义务教育、计划生育、修建道路等方面是否存在搭车收费及乱收费、乱摊派、强迫命令的现象;严格落实减负“五项”监督管理制度,认真处理信访和案件查处工作。

七、大力实施秸杆综合利用和生态家园富民工程

(一)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农作物秸秆还田率。努力转变农民思想观念,纠正长期单纯依赖化肥的思想,帮助农民树立环保意识,改变落后习惯,逐步建立用地养地相结合的良性循环机制。让农民真正认识到机械秸秆还田带来的好处,提高广大农民开展机械化秸秆还田的自觉性。

(二)加大资金投入力度,优化秸秆还田机制。积极争取政府大力支持,加大行政推动力度,疏堵结合,以堵促疏。建立以政府为导向,农民和农村集体投资为主体的多层次、多形式、多元化的投资新机制。采取小麦联合收割机、脱粒机、玉米铁茬播种机的发展模式,鼓励个人投资购机,协调有机户为无机户服务,开展跨区作业,这样既节省了大量资金,又大大提高了机械的利用率。

(三)结合实际情况,制定科学的中长期规划。根据国家有关的总体规划和政策导向,紧紧围绕农业、经济等实际情况,制定出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的中长期规划,在充分考虑把外部推动和农民的实际需求结合起来的基础上,注重传统方式与现代技术的结合,统筹考虑,统一安排,分步实施,由低级向高级渐进发展,以逐步形成区域化、专业化和产业化的格局。

(四)加快农村能源建设。实施好以沼气池建设为重点,结合三改(改厨、改厕、改圈)的生态富民行动。在抓好户用沼气池建设的同时,与特色品牌基地和现代农业园区建设结合起来,与发展设施农业、畜牧养殖结合起来,抓好沼渣沼液的综合利用,拉长沼气产业链条,逐步构建以沼气为纽带,集养殖、种植业为一体,以“畜沼菜”、“畜沼果”、“畜沼鱼”和“畜沼菌”为主要模式的循环经济产业链模式,形成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局面。

八、加快农村劳动力转移,拓宽农民增收空间

(一)走好四条路子。走好劳务输出、工业吸纳、大户培植、城镇安臵四条路子,转移农民,减少农民,富裕农民。加大劳务输出力度,抓住中、高考落榜生这个重点,完善劳务培训券制度,健全输出服务网络,实现劳务培训输出工作新突破。动员和吸引有能力、有技术、有实力的在外打工人员回乡创业,形成输出与回流的共振效应.(二)繁荣小城镇经济。把促进二、三产业发展,提高农村城镇化水平,作为加快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促进农民增收的主要途径。运用市场机制,合理配臵城镇资源,做到统一规划,科学布局,整体

推进,增强小城镇的载体功能,吸引更多的农村劳动力进入小城镇务工经商、参与社区服务。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利用外来资金和技术发展二、三产业,改造传统农业,提高农业的综合效益,提升农村二、三产业水平。多渠道增加对小城镇建设的投入,重点发展沿道、沿边乡镇,提高其生产要素的聚集能力和产业承载能力。

九、做好扶贫开发工作,实现人民共同富裕

继续坚持开发式扶贫方针,促进扶贫开发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发展现代农业相结合,实现扶贫开发政策与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有效衔接,对农村低收入人口全面实施扶贫政策。按照“村为基础,整乡推进”的扶贫方式,加快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脱贫发展步伐。一是努力提高低收入人口生活水平。实现低收入人群年人均纯收入提高到2500元以上,使绝对贫困现象基本消除。二是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有。全面实现“户户通水”和“户户通硬化路”的目标。三是提高基本公共服务水平。不断提高低收入农民的综合素质,加大乡镇敬老院基础设施建设力度,逐步提高集中供养率;逐步完成乡镇卫生院的升级改造,村级卫生室的新建、完善;完成升级改造各类中小学校。四是进一步促进区域社会经济协调发展。通过省市扶贫,逐步将扶贫重点村建成新农村建设的示范村。

十、加强农业执法工作,严厉打击农资市场不法行为 一是继续深入开展农资打假“绿剑护农”行动,加强对农业法律法规的宣传和培训,长期不间断的对全县农资市场检查,严禁销售假冒伪劣农资产品,严厉打击了不法经营行为。二是加大农业政策、法

律、法规的宣传力度,增强涉农单位的依法治农护农的法制观念,营造良好的农业行政执法的环境。三是采取得力措施,加强对坑农害农案件查处力度,严格控制假冒伪劣农资和农产品流入市场,保护农民的根本利益。四是加强农业执法队伍建设,整体素质水平明显提高,确保从严执法,公正执法和规范执法。

第五章 农业重点项目

一、***县《全国新增千亿斤粮食生产能力规划》项目 该项目位于郑路镇、玉皇庙镇、怀仁镇、贾庄镇、许商办事处、孙集乡境内,主要进行高产稳产田及农技服务体系建设。计划总投资12500万元,建设年限2011年-2015年。通过机电井及配套设施建设,改善农业灌溉条件;通过沟渠开挖清淤建设,完善农业排灌体系;通过到路桥涵建设,达到交通、排灌、农电设施配套。最终实现粮食高产稳产。通过良种繁育基地建设,实现***小麦良种自繁自足,提升***小麦良种产业水平,拉动全县小麦生产。通过农机农技体系建设,建立健全县、乡两级农机农技推广体系,提高***农机农技培训、试验示范、推广、作业能力。

二、农村户用沼气池建设项目

我县是农业大县,2009年各类农作物秸秆总产量达95万吨以上,年产畜禽粪便200万方左右,为改善村容村貌、优化人居环境、开发

新能源,在全县的12个乡镇(办)实施“一池三改”工程,计划投资6000万元,建设起止年限为2011年-2015年,建设1.5万个“一池三改”农村户用沼气池。通过该项目的实施,不仅可为广大农民提供洁净、方便的生活能源,减少环境污染,提高其生活质量,而且大幅度增加农产品的产量,改善其品质,减少化肥投入,提高农民收入,对彻底改变农村贫穷落后的面貌其有重要意义。

三、省、市扶贫开发项目

我县2001年被确定为省级扶贫重点县,2004年被列入全市“一县十三乡”重点扶贫县。多年来,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上级业务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在全县各级各部门的共同努力下,我们认真落实上级各项扶贫开发政策,坚持“产业扶贫、整村推进、巩固提高、全面发展”的要求,以扶贫开发工作总揽农村工作全局,紧紧围绕新阶段扶贫开发工作的目标,抢抓机遇、创新机制,规范管理,狠抓落实,加大产业培植力度,扶持起了大蒜、池藕、林果、大棚菜、布艺加工、獭兔养殖等特色产业,使我县扶贫开发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果,农民收入不断增加,经济社会实现新的发展。该项目选址于怀仁镇、沙河乡、韩庙乡、龙桑寺镇、殷巷镇、孙集乡、张坊乡、示范园等区域内,主要建设内容为水产养殖、果品种植、特色种植、畜牧养殖、设施蔬菜标准化、布艺加工等基地的建设,计划投资9140.94万元,建设起止年限为2011年-2015年。

四、15万亩国家级大蒜出口基地标准化示范区建设项目 项目区位于我县大蒜产区五个乡镇,涉及种植户近10万户,示

范区环境质量好,没有“三废”污染,水质、土壤、大气符合无公害大蒜生产环境标准;示范区蒜农科技意识强,大蒜种植管理技术好,接受新生事物快。蒜区通过了绿色产品质量认证,为大蒜产品注册了“商玉宝”牌商标,为出口创汇创造了条件;示范区内有大蒜加工企业200多家,年消化大蒜5万吨。该项目通过建立大蒜标准化生产示范区,按照国家无公害大蒜产品质量标准和规范来组织生产,提高产品质量,增强大蒜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增加大蒜生产效益,提高农民收入。该项目总投资1000万元,其中示范基地基础设施投入500万元,标准化体系建设投入200万元,检测体系建设投入150万元,技术推广体系投入150万元。2011年建成3万亩示范区,2012年建成6万亩示范区,2013年建成9万亩示范区,2014年建成12万亩,2015建成15万亩。项目完成后亩产值增加1500元,总效益2.25亿元,并带动运输、加工、服务等产业的发展,增加社会效益1.5亿元以上。

五、大蒜良种繁育与产业化项目

项目区位于我县白桥乡,计划建立良种繁育基地1万亩、大蒜脱毒快繁中心一处,大蒜产品加工包装车间及冷库,建立专门的大蒜信息网络。通过建立大蒜良种繁育基地,采用标准化生产,进行产业化运作,可以全面解决我县大蒜品种退化、品种单

一、产业化程度低等问题,提高大蒜质量,促进大蒜销售,提高大蒜产品附加值,增加蒜农收入,从而带动全县经济发展。项目总投资500万。其中品种引进投资50万元,大蒜脱毒快繁中心投资95万元,基地建设投资120

万元,无公害蔬菜检测站建设5万元,产业化设施建设投资230万元。2011年建成2000亩示范区,2012年建成4000亩示范区,2013年建成6000亩示范区,2014年建成8000亩,2015建成10000亩。项目建成后,通过种植优良品种,可极大地提高蒜农收入。每亩优质蒜薹产量750公斤、优质蒜头2000公斤,每亩多收入2000元,除去多投入250元的蒜种,纯收入可增加1750元,全县15万亩大蒜可增加收入2.6亿元。同时,实行标准化生产后,通过对大蒜产品的开发、加工,大大提高产品附加值,并且通过网络可以联系到更多的客户,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极其可观。

六、秸秆反应堆在设施栽培中的综合利用技术推广项目 该项目安排在我县南部商南规模经济示范区内。示范区土质肥沃,交通便利,技术力量雄厚,群众的种植水平很高,具备项目开发的各项条件。该项目通过通过秸秆反应堆技术的应用,可以从根本上解决提高设施栽培蔬菜产量对化肥、农药的依赖性,可减少化肥、农药用量35%,所产蔬菜产品化肥、农药残留少,将带动我县无公害蔬菜产业的发展。项目总投资800万元,其中基础设施投入600万元,技术推广投入100万元,培训费、资料费等100万元。2011年7月—2012年6月,建成5000亩秸秆反应堆应用技术推广基地,年消化秸秆3000万公斤,蔬菜亩产量提高20%,达到3000公斤,并全部达到无公害蔬菜质量标准。2013年7月—2014年6月,建成10000亩秸秆反应堆应用技术推广基地,年消化秸秆5000万公斤,蔬菜亩产量提高20%,达到2000公斤,年产蔬菜6000万公斤,并全部达到无

公害蔬菜质量标准。项目建成后,15000亩大棚蔬菜亩产量提高20%,价格提高20%,年增加效益1.2亿元。在提高蔬菜经济效益的同时也净化了环境,避免了秸杆的乱堆乱放和焚烧带来的环境污染,促进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七、大蒜深加工项目

我县大蒜种植面积15万亩,年产大蒜22.5万吨,所产大蒜质优、味正,大蒜素含量高,很适宜开发生产保鲜真空袋装蒜片、蒜粉、蒜油、大蒜胶囊、大蒜口服液等系列产品。该项目总投资5000万元,建设年产2000吨蒜粉、蒜粒、纯天然大蒜饮品、大蒜油和系列保健等系列产品的加工企业,计划2013年投产,年可实现利润2000万元。

八、商南农业科技示范园建设项目

“商南高新技术示范园”始建于2000年6月,位于***县城以南,辖许商、玉皇庙两个乡镇,主要种植以色列、荷兰等国外彩椒品种,搭配种植樱桃西红柿、礼品西瓜、金皮西葫等外引品种。示范园年产“商晶”牌无公害蔬菜5万吨,是全国较大的彩椒生产基地。该项目在原有基础上建立优质蔬菜种苗产业区、1000亩高效设施蔬菜生产示范区、1000亩有机蔬菜生产基地。项目总投资1600万元,其中优质蔬菜种苗产业区500万元,高效设施蔬菜生产示范区1000万元,有机蔬菜生产基地100万元。2011年-2013年建成,2011年建立优质蔬菜种苗产业区,2012年建立高效设施蔬菜生产示范区,2013年建立有机蔬菜生产基地。项目建成优质蔬菜种苗生产区年产值200万元,年利润100万元;高效设施蔬菜生产示范区年产值1500万元,38

年利润1000万元;有机蔬菜生产基地年产值2000万元,年利润800万元。该项目年利润共计1900万元。

九、国家级地热温泉热带鱼养殖项目

利用我县地热资源,在贾庄镇建设300亩的热带鱼养殖场,购臵相关仪器设备,以及养殖场配套设施,引进新品种、新技术,进行养殖技术培训。依托本县的温泉地热优势,发展温泉渔业,促进罗非鱼、南美白对虾及其它热带鱼越冬保种和养殖,继续发展沙河沿岸鱼藕混养,积极推进生态渔业、休闲观光渔业的进程。该项目计划投资1650万元,建设起止年限2011年-2015年。项目建成后,不仅能使罗非鱼、南美白对虾及其它热带鱼得鱼卵提前孵化、成活率高,而且能使鱼苗的生产养殖周期缩短一年、鱼体生长匀称、产量大幅度提高,经济显著。

十、农业科技示范项目

在许商街道办事处建设农业科技示范基地一处,在农业示范基地内选用新品种,推广种植新技术。项目计划投资600万元,建设起止年限为2011年-2015年。项目建成后,以示范示范基地为依托,带动周边地区发展现代农业,在此期间将着力转变农业发展方式,逐步做精做优特色种植业,加强生态环境建设,加快农业产业化进程,充分发挥其引领作用。

十一、农业信息化建设项目

项目计划投资800万元,建设起止年限为2011年-2015年。项目计划在农业局及12个乡镇(办)建设农业信息网络服务体系,打造

现代农业网络服务平台:一是在县农业局建设县级农业信息服务平台,建立实名制农业信息共享交流中心,主要是发布与交流最新的农业信息,包括农产品市场信息窗口、气象情报信息窗口、病虫害预报信息窗口、高效农业生产管理信息窗口、外出务工信息窗口以及政府农业政策窗口;二是建设村级信息服务点,加强农业信息延伸,在各乡镇建设村级信息服务点,每个行政村建设一个信息服务点,每个服务点有1处信息服务场所,1套信息服务设备,1名专兼职信息员,1套信息服务制度。信息员负责本村农情信息采集上报,实现县村直接互动,信息快速共享;三是加强农业信息员培训,实现每村一名专业农业信息采集发布员。项目建成后,农民获得农业生产信息的渠道增多,获得时间准确及时,信息量增大,选择的余地增多,能够实实在在的解决农民生产的实际需求。

十二、农业推广区域站建设项目

该项目计划在玉皇庙、许商、郑路、贾庄、殷巷、白桥等6个乡镇(办),建设6个农业推广区域站。项目计划投资3000万元,主要依托彩椒产业建设玉皇庙区域站,依托粮食产业建设贾庄区域站,依托大棚菜产业建设郑路区域站,依托大蒜产业建设白桥区域站,依托棉花产业建设殷巷区域站,在许商办事处设立综合性中心区域站。建设起止年限为2011年-2015年。项目建成后,每个区域站依托其主导产业建设一定面积的特色鲜明、功能完备、作用明显的试验示范园,拉动当地主导产业发展,提升主导产业水平,增加当地农民收入。

十三、沃土工程项目

项目区位于全县12个乡镇(办)境内,主要建设内容是对项目内50万亩中低产田进行土壤改良,总投资2500万元,建设起止年限2011年-2015年。通过对全县50万亩中低产田进行土壤改良,使中低产田提高到一个等级。项目通过增加有机肥投入,降低化肥用量,提高化肥利用率,改善土质结构,改造中低产田,治理沙尘暴,防止土、气、水污染,提高农产品品质,增强市场竞争力,促进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增强农业发展后劲。

十四、植保网点、机防队建设项目

该项目在全县建立12个植保网点,建设1000只机防队,总投资1000万元,建设起止年限为2011年-2015年。主要建设内容:一是通过建设12个植保网点,县植保站将做到准确的掌握全县有害生物发生动态,实现病虫基础数据采集、信息传递的现代化、规范化、精确化、高效化,并及时发布预报;二是根据不同乡镇的现实情况,分别组建以村为主、以农资经销大户为主、以协会(或专业合作社)为主、以种粮大户为主等不同模式的专业化防治队伍1000支做到农业病虫害的统防统治。项目建成后,极大的提高了我县对重大、流行性、突发性有害生物的监测预警能力,提升了病虫草害综合防治能力,提高防控效果,从而减少了病虫草害威胁,减少农业生产过程中的损失,增加了粮食产量。

十五、农产品批发市场建设项目

我县农产品种类繁多,12个乡镇(办)都有自己的特色农产品,但我县的农产品批发市场较少,已有的农产品批发市场规模也较小、41

设施不完善,不能很好好地发挥其集散贸易作用,为此,急需建设一批功能齐全、配套设施先进完善、服务周到的农产品批发市场以满足我县农村经济发展。该项目计划在我县玉皇庙镇、白桥乡、郑路镇、许商街道办事处、殷巷镇、沙河乡建设6个农产品专业批发市场,总投资1200万元,建设起止年限2011年-2015年。通过项目的建设可以有效解决农产品购销难的问题,并带动当地特色产业发展、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农村经济的发展壮大,对于解决“三农”问题和增加就业维护社会稳定等也将产生积极的现实意义。

十六、农业实验室建设项目

农产品质量安全是当前政府重视、社会关注和全球瞩目的热点问题。从农田到餐桌,对于现代人来说,有关健康的每一个环节都不容忽视。把好农产品质量安全关,是确保“吃出营养,吃出健康”的关键。由于农产品及其加工品质量安全问题和每个居民的生活息息相关,如果频繁出现农产品安全大案,势必影响居民对经济社会未来发展的预期,从而影响社会的长期稳定。该项目计划在农业局建设农业综合实验室1处、购臵仪器设备,建设一支业务能力较强的实验人员队伍,总投资1500万元,建设起止年限2011年-2015年。项目建成后,将全面提升我县农产品、农业投入品和农业产地环境的快速检测能力和检测水平,检测效率提高3-5倍,检测范围进一步扩大全县,能够满足农产品中农药残留的定性、定量速测和农田土壤、灌溉用水中主要易于变化的常规污染与肥力指标的需要,可辐射监测区域内生产基地、农贸市场、批发市场中农产品质量安全的目的。

十七、万灯灭虫工程

频振灯杀虫技术是一项安全、高效、无害、经济的农业害虫物理防治技术,为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 在我县实施“万灯灭虫工程”,项目总投资800万元,在全县12个乡镇(办)安装10000台频振式杀虫灯,实施绿色控害面积50万亩,建设起止年限2011年-2015年。该工程是重点推广的一项绿色植保控害技术,主要利用频振式杀虫灯对害虫具有较强的趋光性,引诱成虫扑灯,灯外配以高压电网触杀害虫,达到触杀成虫,减少田间落卵量,从而降低虫口密度,减轻危害的目的。一台灯可消灭50 亩范围内的趋光性害虫,改变以往单纯依靠化学农药杀虫的防治方法,在很大程度上替代化学农药而有效解决虫害控制问题,大幅度减少农药用量,维护生态平衡和生物多样性,具有显著的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

十八、有机食品基地建设项目

该项目在郑路镇建设有机蔬菜生产基地300亩,实行标准化生产,项目总投资1000万元,建设起止年限2011年-2015年。该基地将集中统一管理,实行统一供应农资、统一技术指导、统一产品检测、统一档案管理、统一品牌销售的组织模式,在生产上,采取统一整地、统一播种、统一定植、统一施肥、统一浇水、统一病虫害防治、统一采收等各项措施,确保基地严格按照有机操作规程进行生产,杜绝任何禁用农业投入品的使用。项目完成后,将建成有机食品生产基地300亩,有机食品生产比常规生产亩增效益2万元,基地年累计增收600万元,经济效益十分可观;有力保护了生态环境,遵循了可持续

发展理念,生态效益显著;有利于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和生活水平,有利于建立科学健康的生活方式,社会效益显著。

十九、大型沼气建设项目

该项目为能源生态型沼气工程,以厌氧工艺为主体工艺,在全县建设1000 m3沼气池10个,计划总投资2000万元,建设起止年限2011年-2015年。每个1000 m3沼气池日处理污水20吨,处理鲜粪25吨;年产沼气36.5万m3,年生产沼渣3000吨,配套建设沼液综合利用设施。项目建成后可以促进生态农业发展,带动无公害农产品生产,通过本项目的实施,可以有效的实现畜禽养殖场规模化、集约化的健康发展,带动周边高附加值经济作物,如高档有机大棚蔬菜的发展,从而实现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促进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第四篇:前瞻产业研究院:云南马龙科技农业产业园规划案例

前瞻产业研究院:云南马龙科技农业产业园规划案例

一、项目背景

1、区域概况

早在十一五期间,云南省政府就提出了“昆曲绿色经济示范带”概念,将昆明和曲靖的16个县市区连片建成绿色经济示范带,引领全省绿色经济和高原特色农业大发展。2013年,滇中产业新区正式成立,马龙县抓住列入滇中产业新区(东区)规划建设的重大战略机遇,科学规划,主动融入,努力建设成为昆曲绿色经济带重要的高原特色农业示范区、滇中康体休闲度假区、重要的现代物流产业园、新型工业化示范区和现代临空物流园区。

前瞻产业研究院 | http://bg.qianzhan.com/

项目区域图

2、产业概况

近年来,马龙县步入工业化初期向中期加速过渡的发展阶段,产业结构不断优化,着力推进农业现代化、新型工业化和城镇化“三化”进程,大力发展园区经济。按照“启动建设旧县和马过河片区、巩固提升小寨和东光片区、强势推进轻工产业园区和仓储物流园区”的思路,合理布局产业,大力发展园区经济,把工业园区建设成为主业突出、特色鲜明的产业聚集区。项目所在地位于马过河生物资源片区,交通便利,与凤龙湾及野花沟两大旅游风景区相邻,随着片区旅游度假产业及绿色农业的兴起,重型工业逐渐被取代,轻型工业、绿色农业成为片区发展的趋势。

前瞻产业研究院 | http://bg.qianzhan.com/

马龙县产业布局

二、项目概况

项目位于云南马龙县马过河镇,面积1336.52亩,其中生产区建设用地241.72余亩,项目地块原为国营机械厂用地,1997年搬迁后土地一直闲置,造成巨大的资源浪费。由于以前为国有军工企业用地,已经过成熟开发,地块处于熟地状态,并且在废弃之后遗存大量生产用房,具备良好的工业开发条件。项目投资公司收购该地块1198亩后,依据曲靖市及马龙县的发展规划,并整合周边相关旅游度假资源,计划建设本项目,通过集聚化、规范化、特色化发展,充分推进片区绿色产业经济发展,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

项目区域规划

三、项目亮点

1、生态资源丰富

项目所在地马龙县生态环境良好,全县森林覆盖率达50.04%,全县共有大小河流7条,水资源总量达7.67亿立方米。特别是项目所在地马过河生物资源片区土地肥沃、面积广阔、地表水丰富、地下水纯净、地势结构合理,并且与与凤龙湾旅游度假区相邻,整个区域空气清新,植被茂盛,有利于发展各类农业产业项目。

前瞻产业研究院 | http://bg.qianzhan.com/

项目区域植被

2、产业基础良好

马龙县是昆曲地区传统工业强县,工业园区始建于2000年,规划修编面积78平方公里,规划布局和功能定位为“一园四片”,即:小寨循环经济片区、东光冶金机械片区、旧县建材物流片区、马过河生物资源片区。周边工业配套已趋齐全,适合规模化的农业发展。马龙县被纳入滇中产业新区后,着力引进国际国内农产品加工的大集团、大企业,推进一批特色农产品加工重大项目实施,全力打造“丰富多样、生态环保、安全优质、四季飘香”四张名片,大力提升农业开发综合效益,有效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

马龙小寨工业园区

3、科研合作广泛

前瞻产业研究院 | http://bg.qianzhan.com/

项目投资公司历年来主营绿色食品生产与生态旅游项目,在旗下项目中与云南农业大学等科研院校形成了良好的合作关系,在农业产业方面合作了众多项目,推动了区域农业结构调整的步伐,提升了全区农业产业的档次和水平。园区的建立,也必将为彼此多领域合作提供广阔空间和平台。

云南农业大学

四、项目定位

项目以“农业科技创新研发”为驱动引擎,带动“农业种植推广、农副产品加工、农业观光体验”三驾马车的共同发展,同时以“现代农业”为主题,打造集“现代农业展示”、“农业科技研发”、“怀旧旅游体验”、“农产品深加工”功能于一体的综合农业科技示范园区。

五、产业链规划

1、上游产业链

项目以“农业科技创新研发”为驱动引擎,带动“农业种植推广、农副产品加工、农业观光体验”三驾马车的共同发展,同时以“现代农业”为主题,打造集“现代农业展示”、“农业科技研发”、“怀旧旅游体验”、“农产品深加工”产业链于一体的综合农业科技示范园区。

前瞻产业研究院 | http://bg.qianzhan.com/

特色农业之茶园

特色农业之黄西红柿

前瞻产业研究院 | http://bg.qianzhan.com/

2、下游产业链

在以农业技术为基础的农业示范区的带动下,在园区农产品加工的产业升级中,大量的产能需求将被释放,除园区实现自己的三产业联动外,园区年加工30万吨的产能,更有利于刺激周边旧县物流仓储片区,小寨循环经济片区实现新的经济增长点,让片区共同发展,共同富裕。

物流仓储区

3、产业链补充:第三产业

依托于马过河旅游片区的大量客流,园区以特色的农业观光体验和怀旧旅游体验形成景区的有效补充,为游客创造一个全新的、主题化的游憩场所,不仅为园期带来一个新的经济增长点,更是马过河旅游业的重要补充。

前瞻产业研究院 | http://bg.qianzhan.com/

特色农业观光体验区

六、项目功能布局

结合食品产业园的发展诉求和当地的地方特色、基础产业等,规划形成“一体六翼”的总体发展格局。

一体:农业科技旅游综合体 六翼:

现代农业示范区--以农业科技为基础打造大型绿色农业示范园;产品深加工示范区--以绿色食品产业为基础着力发展各类农产品加工与销售;农业科技孵化园--增强园区高科技含量,为园区农业技术科研基地;创意示范区--利用老旧厂房改造为LOFT创意空间,为园区拓展产业;生态旅游区--以农业生态为主体,集成公园和酒店的休憩片区;配套服务区--以满足园区生活配套功能为主,形成服务生活社区。

前瞻产业研究院 | http://bg.qianzhan.com/

项目功能布局图

七、项目规划(一)现代农业示范区

现代农业示范区位于园区门户位置,是由农业示范园和农庄度假园组成的综合型生产区,同时对游客形成农业观光度假体验服务,是一个多功能的现代农业科技主题示范区。建设项目包括:农业科技主题馆、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农民专业合作社、生态农庄、种植园和养殖园。

前瞻产业研究院 | http://bg.qianzhan.com/

现代农业示范区

农业科技主题馆

前瞻产业研究院 | http://bg.qianzhan.com/

农业技术推广中心

农民专业合作社

前瞻产业研究院 | http://bg.qianzhan.com/

生态农庄

种植示范区

前瞻产业研究院 | http://bg.qianzhan.com/

养殖示范区

(二)农产品深加工示范区

农产品深加工示范区是整个园区唯一的轻型工业区,从事绿色食品、纯天然生物制品的加工、包装,包括加工区和展销区。

前瞻产业研究院 | http://bg.qianzhan.com/

农产品深加工示范区规划图

农副产品加工产业

花果香精产业

前瞻产业研究院 | http://bg.qianzhan.com/

医疗保健产业

(三)创意示范区

创意示范区,让老旧厂房焕发创意新活力。建设项目包括创意工厂,餐饮、商业,画廊和剧院等。

创意示范区

前瞻产业研究院 | http://bg.qianzhan.com/

创意工厂

餐饮区

(四)科技孵化区

科技孵化区既与生产区稍有隔离,是园区软实力核心所在。建设项目包括专家楼,教育培训中心,产品认证中心和研发中心等。

前瞻产业研究院 | http://bg.qianzhan.com/

科技孵化区规划图

专家楼

前瞻产业研究院 | http://bg.qianzhan.com/

研发中心

(五)生态旅游区

生态旅游区以生态公园为主体,以旅游接待功能为主,形成独具一格的特色农业生态休闲度假胜地。建设项目包括生态采摘园,休闲花海和接待中心。

生态旅游区规划图

前瞻产业研究院 | http://bg.qianzhan.com/

草莓采摘园

休闲花海

(六)配套服务区

前瞻产业研究院 | http://bg.qianzhan.com/

配套服务区为人口凝聚区,提供园区所需的生活、居住配套。建设项目包括多层住宅、餐厅和活动中心。

配套服务区规划图

多层住宅居住区

前瞻产业研究院 | http://bg.qianzhan.com/

活动中心

八、投资计划

项目总投资15亿元,分两期建设。

首期计划投资5亿元:主要用于园区基础设施建设以及老旧厂房改造,及公园内道路修葺、草坪铺设、以及各类雕塑和灯光景观的建设,预计2017年前完成。

二期投入10亿元:主要用于园区企业及科研院所引进、人才引进、新建设施和设备建造等,预计2020年前完成。

九、前瞻服务

前瞻产业研究院通过深度访问、实地调研及与项目运营主体公司的深度配合,在对项目区域概况及产业概况进行深入研究的基础上挖掘项目亮点,进行项目的总体定位、产业链设计、园区发展规划实施、重点功能区及重点项目的策划、投资建设规划等。

前瞻产业研究院 | http://bg.qianzhan.com/

第五篇:生态休闲农业规划设计经典案例

生态休闲农业规划设计经典案例

——山合水易“北京满庭芳·‘鲜葡生态庄园’

概念性规划”

生态休闲农业规划设计——北京山合水易规划设计院

生态、休闲、时尚、高端······这些都是现代人们热衷追求的词汇,在旅游规划设计方面,为了满足人们的各种需求,生态休闲农业也出现了。北京山合水易规划设计院规划设计的北京满庭芳·“鲜葡生态庄园”就是一个生态休闲农业项目。

位于房山区良乡镇刘丈村的北京满庭芳生态观光园处于南六环、良官路、长周路和京广铁路的包围之中,距离北京城区约1小时车程,交通便利。从2003年发展至今,满庭芳生态观光园已经形成了以种植优质无核葡萄为主的生态观光模式,同时也是北京地区最大的美国红宝石无核葡萄种植区。除了葡萄种植区,满庭芳生态观光园还开辟专区种植时令无公害蔬菜、农作物,并开发了会员蔬菜种植区、土鸡养殖区。为了顺应市场,在已有基础上扩大规模寻求更好发展,该生态园找到北京山合水易规划设计院,经过山合水易专家们的规划设计,该项目围绕区域内的发展环境,形成了大棚示范种植区以及滨水区,进一步丰富了资源类型,同时为未来的发展开辟了新的思路。通过对项目地的考察研究,北京山合水易规划设计院的专家们认为满庭芳生态园正处于项目发展的关键阶段,通过对项目中三个地块功能的整合,可以实现生态园的转型升级,以应对目前北京及周边休闲市场的需求。针对于此,专家提出了“133”的发展理念,打造传统观光园升级的典范。

(一)一个升级:从葡萄精品种植到生态休闲体验 从原有的葡萄等鲜食水果种植,过渡到以水果种植为环境塑造的基础,充分融入休闲配套设施,以满足人们周末度假、季节采摘、商务会议等等需求,打造京郊又一个休闲度假旅游的品牌。

(二)三区合一:景区、园区、社区

本项目以农业为出发点,以农业休闲、生态旅游景区打造为重点,以示范园区种植为农业产业引领基础,同时结合综合性的需求打造休闲度假社区,因此,在项目中景区的标准配套、园区的深度开发以及社区的良好环境是整合结合点。

(三)三位一体:观光、休闲、度假

项目中的三个片区,相互间以农田、村落和乡间道路隔离,这从一定程度上对于每个区域的发展方向提出了一定的要求。而应对目前的休闲化的要求,能够将观光、休闲、度假充分融合是项目地多元化发展的需求。本项目的420亩地,分布在不同的三个区域当中,周围被农田、乡间小路阻挡。因此,北京山合水易规划设计院的专家们将三个区域通过鲜食葡萄种植的主题相串联,在主题一致的基础上,形成不同的品质和体验方式,总结为“一廊,三区”,即葡萄生态走廊、鲜果时光景区、农业种植示范区、滨水度假社区。

(一)一廊:葡萄生态走廊

葡萄生态走廊是项目中各个区域的串联点,基本通过葡萄廊道、生态小路等形式串联,游客可以步行或者乘坐电瓶车来完成整个区域的游览,同时有效的与项目外的农业景观相协调。

(二)三区:鲜果时光景区

占地80亩的鲜果时光区,是项目原有服务区的升级改造。由于区域内高压线密集,不适合开发高端体验类项目,因此在大力发展葡萄种植的基础上,增加区域内的休闲功能。其核心功能包括:葡萄种植、停车集散、农耕体验、有机种植、鲜果采摘、儿童游乐、生态住宿、商务会议等。

(三)三区:农业示范园区

此区域占地150亩,主要以大棚种植为主,培养优良品种。旨在满足各农业团体、企事业以及机关单位、学校的农业科普需要。

(四)三区:滨水度假社区

北京山合水易规划设计院的专家们将这180亩的区域打造为休闲社区,依靠现有红宝石葡萄的种植、以及大面积的水塘、良好的片区环境,使其区别于其他两块区域,形成高端度假及VIP活动区域。

北京山合水易规划设计院规划设计的北京满庭芳·“鲜葡生态庄园”,是生态休闲农业规划设计的典范,该项目也产生了相当大的经济、社会、文化效益。

下载【产业规划】河北唐山玉田县农业科技园规划案例[优秀范文五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产业规划】河北唐山玉田县农业科技园规划案例[优秀范文五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休闲农业规划与养生结合经典案例解析(优秀范文5篇)

    休闲农业规划与养生结合经典案例解析 休闲农业规划和养生都是时下很热门的词,与养生结合的的休闲农业主题很多,例如生态养生、花草 养生、森林氧吧等等。除此之外,中华养生专著......

    【产业园区规划】辽宁铁岭工业园区规划案例5则范文

    辽宁铁岭工业园区规划案例 一、项目背景 辽宁铁岭工业园区是沈铁工业走廊的先导区,处在以沈阳为中心的中部城市群半小时经济圈内,与沈阳沈北新区隔河相望,区位优势明显;沈哈高......

    前瞻产业研究院:安德森智能家居产业园规划案例

    前瞻产业研究院:安德森智能家居产业园规划案例 一、项目概况 园区位于衡水市安平县城东经济开发区,坐落在历史名镇——安平镇,北接北京通州,南邻天津武清,是唯一一家同北京、天津......

    结合案例谈谈上海现代产业园区规划

    结合案例谈谈上海文化设施布局规划 1.基本情况 上海是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历史上人文荟萃,地方传统文化、民俗民风、建筑风貌、戏剧、曲艺、民间工艺等文化十分丰富。改革开放......

    国内外休闲农业规划与开发经典案例(精选五篇)

    国内外休闲农业规划与开发经典案例近年来,休闲农业逐渐为人们所熟识,并与旅游、度假、游览、体育、健身、文化娱乐等活动相互结合,由提供单一的观光型旅游产品转向提供吃、住......

    休闲农业项目规划布局案例解读(合集五篇)

    休闲农业项目规划布局案例解读 ——山合水易“北京蓝调国际庄园概念性规划” 休闲农业规划设计——北京山合水易规划设计院休闲农业项目该如何规划布局,才能更具吸引力,创造更......

    休闲农业规划与养生结合经典案例解析

    休闲农业规划与养生结合经典案例解析 关键词:休闲农业规划 作者:山合水易规划设计研究院山合水易规划设计研究院认为休闲农业规划和养生都是时下很热门的词,与养生结合的的休闲......

    中粮(北京)农业生态谷园区产业规划

    ◆中粮(北京)农业生态谷园区产业规划 2009年,该央企在北京房山区征地17200.6亩,准备将其打造为集作物种植、产品研发、生产加工、生态旅游、贸易等为一体的农业生态园区。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