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质量的内容

时间:2019-05-14 00:46:2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有关质量的内容》,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有关质量的内容》。

第一篇:有关质量的内容

质量管理不仅要管好产品质量,还要管好质量赖以产生和形成的工作质量,因为产品质量是以工作质量好坏为前提的。企业的工作质量是指同产品质量直接有关的各项工作的好坏,如经营管理工作、技术工作和组织工作等。是企业或部门的组织工作、技术工作和管理工作对保证产品质量做到的程度。

区分产品质量和工作质量这两个概念的意义,就在于能促使人们注意不断改进工作,从而提高企业管理水平,提高产品质量水平,增强企业素质。

企业要提升质量,真正把产品质量搞好,需要有很多个环节来共同完成,光靠质检工作人员的把关是远远不够的。归根结底,还要靠管理,要靠至上而下的高度重视,要树立全员质量观念,从设备质量、原材料品质、生产工艺、生产管理以及销售到售后服务等,所有这些环节都是由各部门、各岗位的人员共同完成,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问题都将影响产品的最终质量。企业向社会提供优质产品,工作质量的影响因素

工作质量涉及到企业各个层次、各个部门、各个岗位工作的有效性。工作质量取决于企业员工的素质,包括员工的质量意识、责任心、业务水平等。企业决策层(以最高管理者为代表)的工作质量起主导作用,管理层和执行层的工作质量起保证和落实作用。对工作质量,可以通过建立健全工作程序、工作标准和一些 直接或间接的定量化指标,使其有章可循,易于考核。实际上,工作质量一般难以定量,通常是通过产品质量的高低、不合格品率的多少来间接反映和定量的。在质量指标中,当全数检查时,有一部分质量指标就属于工作质量指标,例如不合格品率、废品率等,另一部分指标属于产品质量指标,如优质品率、一级品率、寿命、可靠性指标等;在抽样验收的情况下,一批产品的不合格品率是判断这批产品是否接收或拒收的依据。这时,不合格品率既反映工作质量又反映产品质量,同时还反映了被验收的这批产品的总的质量状况。产品质量与工作质量的联系

产品质量与工作质量是既不相同又密切联系的两个概念。产品质量取决于工作质量,工作质量是保证产品质量的前提条件。产品质量是企业各部门、各环节工作质量的综合反映,因此,实施质量管理,既要搞好产品质量,又要搞好工作质量。而且,应该把重点放在工作质量上,通过保证和提高工作质量来保证产品质量。

区分产品质量和工作质量这两个概念的意义,就在于能促使人们注意不断改进工作,从而提高企业管理水平,提高产品质量水平,增强企业素质。

质量:反映实体满足明确或隐含需要能力的特性总和。

(1)在合同环境中,需要是规定的,而在其他环境中,隐含需要则应加以识别和确定。

(2)在许多情况下,需要会随时间而改变,这就要求定期修改规范。

从定义可以看出,质量就其本质来说是一种客观事物具有某种能力的属性,由于客观事物具备了某种能力,才可能满足人们的需要,需要由两个层次构成。第一层次是产品或服务必须满足规定或潜在的需要,这种“需要”可以是技术规范中规定的要求,也可能是在技术规范中未注明,但用户在使用过程中实际存在的需要。它是动态的、变化的、发展的和相对的,“需要”随时间、地点、使用对象和社会环境的变化而变化。因此,这里的“需要”实质上就是产品或服务的“适用性”;第二层次是在第一层次的前提下质量是产品特征和特性的总和。因为,需要应加以表征,必须转化成有指标的特征和特性,这些特征和特性通畅是可以衡量的:全部符合特征和特性要求的产品,就是满足用户需要的产品。因此,“质量”定义的第二个层次实质上就是产品的符合性。另外质量的定义中所说“实体”是指可单独描述和研究的事物,它可以使活动、过程、产品、组织、体系、人以及它们组合。

从以上分析可知,企业只要生产出用户使用的产品,才能占领市场。而就企业内部来讲,企业又必须要生产符合质 量特征和特性指标的产品。所以,企业除了要研究质量的“适用性”之外,还要研究“符合性”质量。质量特性的表现形式

不同类别的产品,质量特性的具体表现形式也不尽相同。

1、硬件产品的质量特性

1)性能

性能通常指产品在功能上满足顾客要求的能力,包括使用性能和外观性能。

2)寿命

寿命是指产品能够正常使用的年限,包括使用寿命和储存寿命两种。使用寿命指产品在规定的使用条件下完成规定功能的工作总时间。一般地,不同的产品对使用寿命有不同的要求。储存寿命指在规定储存条件下,产品从开始储存到规定的失效的时间。

3)可信性

可信性是用于表述可用性及其影响因素(可靠性、维修性和保障性)的集合术语。产品在规定的条件下,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规定的功能的能力称为可靠性。对机电产品、压力容器、飞机和那些发生质量事故会造成巨大损失或危及人身、社会安全的产品,可靠性是使用过程中主要的质量指 4 标。维修性是指产品在规定的条件、时间、程序和方法进行维修,保持或恢复到规定状态的能力。维修保障性是指按规定的要求和时间,提供维修所必须的资源的能力。显然,具备上述“三性”时,必然是一个可用,而且好用的产品。

4)安全性

安全性指产品在制造、流通和使用过程中保证人身安全与环境免遭危害的程度。目前,世界各国对产品安全性都给予了最大的关注。

5)经济性

经济性指产品寿命周期的总费用,包括生产、销售过程的费用和使用过程的费用。经济性是保证组织在竞争中得以生存的关键特性之一,是用户日益关心的一个质量指标。

以质量求生存,靠信誉求发展

在质量管理过程中,“质量”的含义是广义的,它是反映实体满足明确或隐含需要能力的特性总和。

除了产品质量之外,还包括工作质量。产品质量与工作质量是既不相同又密切联系的两个概念。产品质量取决于工作质量,工作质量是保证产品质量的前提条件。产品质量是企业各部门、各环节工作质量的综合反映,因此,实施质量管理,既要搞好产品质量,又要搞好工作质量。而且,应该把重点放在工作质量上,通过提高工作质量来保证产品质量。

工作质量涉及到所有的部门和人员,体现在企业的一切生产、技术、经营活动中。即每个工作岗位,均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产品质量。工作质量是通过企业的工作效率、工作成果,最终通过产品质量及经济效益表现出来,用产品合格率、废品率、返工率等指标来反映。因此,要提高工作质量,就要重视不断提高全体职工、干部的素质,提高每个人热爱企业、努力作好本职工作的自觉性,从而以工作质量来保证和改善企业的产品质量。它体现在我们公司就是指硫酸浓度是否合格、所含的杂质是否达标等这些方面。

质量是一个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只有好的产品质量,企业才能够继续生存和发展。就拿化肥来说,要想在这个竞争日益激烈的行业生存和发展,就必须保证化肥的质量,它包括化肥的 各个养分、粒度、水分和外在的包装、标识等,只有这些相应的指标都符合要求,才能有竞争优势,立于不败之地。但做到这些要求,需要大家团结一心,共同进取,按部就班地完成好每一项工作,消除每一个环节的隐患,时刻切记产品质量就是企业的生命。同时,质检部门要及时、准确提供有关数据信息,严格把关。产品质量不仅是质检部的事情,也不单单是企业领导管理者、销售部门的事,而是需要在企业内部供应链之间、部门协作之间、内部上下工序之间实现完全市场化运作。一个员工就是一个市场,就是一个用户,上道工序质量有问题,下道工序可以拒绝接收,每个员工都有权对不合格产品说“不”。不接收不良品,不发出不良品。树立市场意识,按市场规则办事,生产优质产品,才能使企业永远保持旺盛的生命力。如果单纯依靠质检人员对质量把关,那就难以百密一疏,而且也只能是事后把关,无法起到预防和控制的作用。仅靠少数质检人员的努力,不可能将产品质量控制在满意的水平,而生产一线的员工对工艺过程最为了解,最容易发现产品的缺陷。因此,只有企业全体员工共同参与产品质量,才是提高产品质量的根本途径。所以加强质量意识,规范各工序的操作规程,严格各项规章制度,高度重视质量管理,实行规范化、制度化是我们工作中的重中之重。要扩大销售额,就必须改善产品或服务。每个人都知道产品或服务越好,在市场上就越有竞争力。这就是今日商界的基本规律——质量定律。无疑,定律是已经证明、不言而喻的真理。每个人都知道定律就是真实,每个人都知道质量优先才会赢。越是不言而喻,越是显而易见,越是人人皆知,就越是不易察觉。没有人怀疑或讨论过一条定律的真实性,没有人去谈论人尽皆知的事情。只有有争议的事情才值得讨论,而定律一向都是被人忽视的。因此,长期以来定律一直无人关注。

然而,突然某人冒出来推翻了旧的定律,人们想当然的真理居然不再成为真理。

在地理学上,旧的定律是:“地球是扁平的。”它看上去是扁平的,因此人人都认为它是扁平的。现在不是了。自尼古拉斯•哥伦布之后地球变成了圆的。在几何上,旧的定律是:“平行线只在无限远处相交。”但是没有人跑到无限远处去检验,因此也就没有人怀疑这条显而易见的定律,直到阿尔伯特•爱因斯坦发现了相对论。现在看来,空间是弯曲的,平行线也的确会相交,欧几里得几何随着这条定律的坍塌也开始瓦解。

在企业界,现在的定律是:“质量优先才会赢。”每个人都这么想,于是全世界的公司都在寻找使它们的产品胜人一筹的办法。它们找到了质量定律。质量成为当代经营管理者的口号。没有哪一个经营理念像“全面质量管理(TQM)”这样获得如此广泛的承认。

最新数据表明,87%的美国公司在实行某种形式的全面质量管理。最近的一次调查显示,80%的美国经营者认为质量将成为2000年竞争优势的源泉。当455名电子行业的高级经理被问及他们成功最重要的因素时,答得最多的是“质量”。(质量已经连续6年在这样的调查中高居榜首。)在美国,今天一个公司所能获得的最高荣誉,就是每年由国家标准与技术学会(National Institute of Standards and Technology)颁发的马尔科姆鲍德里奇国家质量奖(Malcolm Baldrige National Quality)。此外,31个州也建立了类似的质量奖励方式。

著名的美国管理协会设置了至少8个关于质量管理的项目。它甚至有一项信托基金只向实行TQM的公司投资。关于质量的书籍、论文、演讲充斥了美国的书店、报刊、讲台。在俄勒冈州波特兰的鲍威尔市书店,有5个书架都是关于质量的书,涉及100多个不同的题目。密尔沃基市舍沃兹商业书店的总裁杰克•科沃特是著名的成功人士。他说他的书销售给6万名客户,其中质量书籍是销路最好的,占所售书籍的31%。在过去的5年中,各报刊杂志共发表关于质量的论文1777篇,其中关于TQM的有931篇。

什么是质量?问得好。谁来决定质量高低?问得好。或许是顾客?让我们想象一下,一名顾客走进一家商店想买台电视机。他的面前并列摆放着三台电视机。他会不会打开每台电视机的后盖,比较一下电路系统的质量?当然不会。他会不会阅读每台电视机的说明书,比较每个特征?当然也不会。他会不会打开电视看一会儿,比较画面质量?当然会。但是你知道吗?十中有九你是看不出差别的。

人人都在谈论质量,但是十中有九的顾客看不出差别何在。大多数价格相近的产品看上去、摸上去都 8 差不多。

奔驰车的质量就好于宝马吗?本田就好于丰田吗?可口可乐就好于百事可乐吗?耐克就好于锐步吗?当然个人偏爱不同,尤其是在风格、口味、外观以及其他可以看到、摸到、尝到的特性上更是各有所爱。但质量是另一个问题。

质量,用抽象的语言很容易定义,但要具体界定就相当困难。

让我们回到商店。大多数关心质量的顾客都会采取同一种做法:征求销售人员的意见。哪种是质量最好的品牌?如果要推荐,他会推荐哪一台电视机?这就要视情况而定了。假如其中一家生产厂家为销售业绩最好的销售人员提供免费去意大利旅行的机会作为奖励,那么,你可以猜到哪一种是质量最好的电视机。质量就相当于意大利免费旅行。

不用担心。顾客也不是对销售人员的推荐言听计从。他们会寻找确凿的证据。或许因为推荐了品牌所独有的一项特性,或许是因为诱人的价格,或许因为它是本周惟一降价的品牌。有一条理由非常有效:“它是销量最大的品牌。”

这是一个双重的误区。厂家认为好的产品就会赢得市场,顾客也这样认为。因此销量越大的产品肯定就越好。然而,这种观点实在是毫无根据的。以汽车为例。每年都会有一家有名的消费者评比机构对各类车型进行综合测试,包括车款及其他测试。他们参阅可靠性报告及车主的返修登记。他们进行路面测试,考虑操作、引擎性能、座位舒适度、刹车能力、燃料消耗等因素。然后把每一类车按照综合质量将不同型号的车分出等级。

以小轿车为例。在最近的一份购买指南上,该机构列出16种型号的小型客车。质量最好的是大众公司的捷达(Jetta),其次是Acura Integra,位居第三的是大众的高尔夫(Golf)。那么,这三种车在同年的销售排行榜上战绩如何呢?排名第一的大众捷达销量是第十二,排名第二的Acura Integra 销量第九,排名第三的大众高尔夫销量第十六。看来两者之间没有太大联系。另一方面,销量最好的车是福特公司的护卫者(Escort),在质量榜上是第十一名。销量第二的是土星(Saturn),质量第六。销量第三的是本田的思域(Civic),质量第七。如果你把车的质量排名序号,按销量大小排列,它们的位序是12,9,16,5,7,2,3,4,15,6,l,11,8,10,13,15。实在看不出有多大联系。

如果你是汽车行家,你会发现我这种过于简化的分析存在很多问题。比如:大多数人买的是品牌,不是车型;有的车经营商多,有的少;有的车价格比其他的车昂贵。但如果说好的车销量就大,那么质量排名和销量排名之间必然有一定的联系,但我却看不出。这不是一个特例。我观察了许多产品的质量排名和销量排名,两者之间都没有太大的联系。有一部分原因是产品本身日趋复杂。检验汽车、电视、电脑这些高科技产品的人们因此面临一项艰巨的任务。哪些因素是重要的,哪些是不重要的?有多少差别是样品本 9 身的个体差异引起的?

另外,很多特性的评价是非常主观的。什么叫做“好开的车”?品牌的知名度在多大程度上影响检测者的主观评定?

然而,质量还是牢固地占有一席之地。无论你走到哪里,从公司的上层领导到下层员工,人人都在强调质量。福特的广告说:“质量是第一要务。”还有摩托罗拉,《财富》称其为“TQM巨头”。该公司是第一届马尔科姆•鲍德里奇奖的获得者。摩托罗拉公司被认为是“全面质量管理”策略的头号执行者。书本和商业学校的案例分析都记录了该公司对于6西格马精确质量的近乎苛刻的追求(每百万中仅3.4个错误)。但所有这些对于质量的重视都无法挽回摩托罗拉在电脑行业的败局。1985年,该公司生产了一批个人电脑,无人问津。1990年,它推出一批工作站,也不了了之。1992年,公司尝试生产大型商用电脑,结局相同。1994年,摩托罗拉宣布它将开发一大批名为Power Stack的桌上电脑系统。目前摩托罗拉正在推出一种叫做恩威(Envoy)的个人无绳通讯设备,结果也不被人看好。

质量定律最主要的倡导者之一是麻省剑桥的战略计划学院。该学院保存着PIMS(市场战略的利润效应)数据库。450家公司匿名将大约3000条机密商业信息提供给PIMS。列举两个数字让你感受PIMS的研究成果。那些产品或服务被广泛认可的公司的平均投资回报率为29%,认可度低的公司的平均投资回报率为13%。29%与13%。质量带来效益……真是这样吗?注意此处这个轻描淡写的词:“被认可”。怎样能证明这些高质量的公司确实拥有高质量的产品,还是它们只是被认为产品质量高?假如你能找到几家公司,产品质量很好,但人们认为其质量很差;又有几家公司产品质量差,但人们认为很好。比较这两组。无疑后者会获胜。显然,认知比质量更重要。认知即事实。商界真正的驱动力不是实际上的质量,而是质量的认知。

再举一个例子。20世纪60年代,施利茨(Schlitz)公司和安休舍-博世(Anheuser-Busch)公司争夺啤酒业的领先地位。最终,在圣路易斯州,前者输给后者。70年代施利茨公司以玉米浆代替传统的配料,并将酿造周期缩短了50%。结果,该公司的销量和资产都大于安休舍-博世公司,获得了更多的利润。对此,《财富》杂志说:“在大多数顾客都没有留意的情况下,坚持产品的质量还值得吗?”

顾客确实没有留意。施利茨公司所占的市场份额继续攀升,由1970年的12%增加到1976年的16%(比第一名安休舍一博世公司仅落后三个百分点)。接着形势开始急转直下。1980年该品牌的市场份额跌至8%。1982年被Stroh公司收购后继续下跌,一路跌至今天的不到1%。与此同时,安休舍一博世公司继续保持着美国酿酒业龙头的地位,占市场的45%。施利茨公司究竟出了什么问题?许多企业分析家认为,该公司生产的啤酒口味不如以前,最终导致啤酒消费者的不满。但事实是,产品改变后,施利茨公 10 司的销量增加了。施利茨公司衰落的一个可能性更大的原因是,公众认为产品不像从前的了,这使得啤酒消费者转而选择了百威和美乐啤酒。

认知就是事实。

怎么知道是认知而不是啤酒质量导致了施利茨公司的失败呢?认知要传播开来需要一段时间,这就是理由。坏的名声总是过一段时间才让你付出代价,在施利茨公司这个案例中更是如此。起初这些认知仅在商界传播,几年之后才会传到消费者的耳中。如果是啤酒质量的原因,顾客只需尝一口就会转头找另一个牌子。新可口可乐也经历过同样的遭遇。不同的是,新可口可乐改善而不是降低了产品质量。它含有更多的玉米浆,尝起来更甜。事实上,可口可乐公司耗资400万美元,试验20万次,证实新可口可乐口感比百事可乐更好(百事可乐比经典可口可乐的口感也好)。然而,口感并不决定一切。对好口感的认可比好口感本身更加重要。当顾客们发现可口可乐的配方改变了,他们告诉自己:“没有以前好喝了。”于是他们喝过新可口可乐后说:“没有以前好喝。”可口可乐不得不重操旧方。的确,认知就是事实。还有,皇冠可乐经过100万次试验证实它的口感要好于经典可口可乐(57%:43%),也好于百事可乐(53%:47%)。

你相信这些数据吗?我信。但又怎样呢?人们喝的是外面的标签,而不是里面的液体。这也从另一方面说明了认知就是事实。莎士比亚说:“名字有什么意义?即使玫瑰不叫玫瑰,它依然清新馥郁。”或许并不是这样。有时头脑中的口感和你实际上尝到的一样重要,头脑中的气味和你实际上闻到的一样重要。

一个公司的成与败,认知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然而在今日商界,质量仍然是最为流行的信仰。原因之一是人们很容易将一个论点想得非常极端。

“假如你买了一辆车,你还没开出经销商的展览厅,轮子就掉了。那你就再也不会买这种牌子的车了。因此质量是企业成功最重要的因素。”你买过车吗?你的车是不是还没开出展览厅,轮子就掉了?这种情况可能会发生,但概率很小。

实际情况是,互相竞争的产品大致都差不多。即使有质量上的差别,也很难测量。然而,人们对于某种产品质量的认知,却是千差万别,且易于察觉。你的公司的目标应该是提高产品或服务的质量认知。有时这涉及生产过程本身的变更。你生产的车的轮子会脱落吗?如果会,你就要改良生产过程了。一个公司的确应该始终如一地重视产品质量。如果你的员工认为管理者并不关心质量,你就自讨苦吃了。但是,不要把希望都寄托在高质量的产品上。这并不是成功的关键。就像高尔夫球场上的一句老话:“挥杆是为了表演,推击才是正道。”在生产中应全力强调质量是重杆击球,人们头脑中对产品质量的认知才是人洞前那轻轻的一击,决定着最终的胜负。不要误会。强调质量并没有错。公司的确应该拿出最好的 11 产品。但是,生产高质量的产品和树立高质量产品的形象是两回事。不出意外的话,如果你集中经营,就会提高你的产品质量认知。反之,分散经营就会损害质量认知。

集中经营的公司能从四个方面提高产品质量认知。

专家效应

如果你去看医生(内科或全科医生),你的病确实很严重,你很可能想方设法去看专家门诊。找个心脏病专家看心脏病,皮肤病专家看皮肤病,眼科专家看眼病。

每个人都认为专家对于自己专攻的领域要比一个全科医生精通得多。无论事实是不是这样,认知就是事实。每个人都认为专家对于心脏病、皮肤病、眼病等等要比别人懂得多。

企业也是这样。专业化带来高质量。顾客清楚这一点,厂家却往往忘记。否则,明明竞争力来自专业化,怎么还会有一些公司想尽办法四处出击呢?

当IBM公司专门生产大型计算机时,它的产品质量在客户中有口皆碑。“无可匹敌”成为IBM的代名词。现在,它什么电脑都生产,结果,它也失去了无可匹敌的认知。像IBM这样,一旦成为大型计算机业的佼佼者,就会在客户心目中树立一个卓越的形象,它的一切都无可挑剔,它理所当然地保持着领先地位。人们也毫不犹豫地去购买IBM电脑。一旦它将业务扩展到自己并不领先的领域,它无可匹敌的认知就被破坏了。那些认为IBM卓越的顾客失望地发现IBM不能将它在大型计算机上的成功带到其他领域去。

当然,成功无法复制。它的大型计算机是最好的,这是它成功的关键因素。但它生产的其他计算机产品不可能都是最好的。像其他企业一样,IBM也是变化的牺牲品。市场在变,产品在变。新技术淘汰旧技术。面临这样的情况,企业该怎么办?

首先,必须承认变化是一种自然现象。人会改变,企业会改变。要保持竞争力,企业必须调整自己的拳头产品。

领先效应

无论这种想法是否正确,顾客相信胜人一筹的商品就是赢家。因此,要树立优秀质量的公众认知,最简便易行也最直接的办法就是占据领先地位,并宣传你的领先地位(宣传的是领先地位,不是质量)。福特公司就是这样坚持不懈地告诉它的员工,质量是第一要务,同时告诉它的潜在客户,福特车是全美销量最大的车。“福特肯定比其他的车好,因为买福特车的人比买其他牌子车的人更多。”

对于企业来说,领先地位本身最具有说服力。领先说明质量最好。哪一种胶卷最好?柯达,名列第一的品牌;哪一种进口啤酒最好?喜力,名列第一的品牌;哪一种番茄酱最好?亨氏(Heinz),名列第一的品牌。

领先地位不仅是优质的证明,也是它本身得以维持的保证。独占鳌头的品牌会一年一年将领先保持下去。一家营销公司将1923年25类产品中排名第一的品牌与今天相比较。你会相信吗?70余年来只有5个品牌失去了它们的领先地位,其余20个品牌在市场上依然位居同类产品之冠。

是质量使企业领先,还是领先地位造就了企业的质量认知?历史似乎更偏爱后一种解释。这些同类产 12 品的佼佼者多年以来几乎未做任何基础性的调整,但它们是商业大亨。可乐中有可口可乐,剃刀中有吉列,轮胎中有固特异,尽管它也曾做过调整:要不是该公司毅然决然转而投产辐射层型轮胎,很可能将自己的龙头地位拱手让给米其林公司。

有一点需要注意。如果你问顾客为什么他们会购买第一名的品牌,他们几乎不会回答说:“因为它是第一。”他们的回答常常是:“因为它更好。”企业也好,顾客也好,他们都对质量定律深信不疑,即胜人一筹的商品就会赢。因此,假如你拥有第一的品牌,你肯定拥有更好的产品质量。

要在人们心目中塑造良好的质量认知,占据领先是最佳方法之一。

价格效应

世界上最好的车是什么?劳斯莱斯。世界上最昂贵的车是什么,劳斯莱斯。

要树立品质非凡的认知,必须有高昂的价格与之相匹配。为什么奔驰比凯迪拉克好?原因之一就是前者的价格是后者的两倍。一辆凯迪拉克塞维利亚(Seville)STS型车基价为45935美元。一辆奔驰S600的基价为130300美元。当然,价格越高,市场越小。1995年,凯迪拉克在全美售出181000辆,奔驰售出77000辆,而劳斯莱斯仅售出300辆。两者不可得兼。你无法做到“物美”同时“价廉”。那样顾客会说:“等等,这怎么可能。要么就是贵而有所值,要么就是便宜没好货。”这种头脑中同时出现两种截然相反的观点时产生的冲突,在心理学上叫“认知不协调”。要解决这种不协调,通常要舍弃一种观点。比如,智利酒的优质在全世界都有口皆碑。然而,在美国的超市和饮料店,仅花2.99美元就能买到最好的智利酒坎切特(Conchay Toro)。要树立优质的形象,坎切特必须提高价格。

价格高不是坏事。对消费者来说,如果劳力士便宜的话,佩戴它就没有尊贵身份可言了。

第二篇:质量监督主要工作内容

质量监督主要工作内容

据有关法律、法规规定,水利工程质量监督主要工作内容包括:应及时完成的工作、以抽查为主的质量监督检查工作。

一、应及时完成的工作:“一项主持”、“二项确认”、“三项核定”、“四项复核”、“五项编写”、“六项参加”。

1、“一项主持”:在单位工程完工后,主持由建设、监理、设计及施工等单位参加的工程外观质量评定组会议,对单位工程外观质量进行现场检查,并评定打分,统计外观质量得分率。

2、“二项确认”:①对工程项目划分的确认②对工程外观质量评定标准的确认

3、“三项核定”:①核定分部工程施工质量等级②核定单位工程施工质量等级③核定工程项目施工质量等级

4、“四项复核”:①对监理单位的资质进行复核②对设计单位的资质进行复核③对施工单位的资质进行复核④对有关产品制作单位的资质进行复核

5、“五项编写”:①编写质量监督实施细则②编写质量监督总计划和计划③编写质量监督报告和总结④编写质量监督简报⑤编写施工质量评定报告

6、“六项参加”:①按要求参加相关的工程质量会议②参加由建设、监理、设计、施工单位组成的联合小组对重要隐蔽工程及工程关键部位的验收,共同核定其质量等级③参加工程质量事故的调查分析与处理方案的研究④参加主体建筑物分部工程验收会⑤参加工程阶段验收会和单位工程验收会,并宣读其工程施工质量评定报告⑥参加工程项目竣工验收会,并宣读工程项目施工质量评定报告

二、以抽查为主的质量监督检查工作

1、对建设单位的质量管理体系、监理单位的质量控制体系、施工单位的质量保证体系及设计单位的现场服务体系进行监督检查

2、对参建单位的技术规程、规范和质量标准,特别是强制性标准的执行情况进行监督检查

3、对建设单位的质量管理行为、监理单位的旁站监理工作、设计单位的现场服务工作进行监督检查

4、对施工单位的现场实验室、“三检制”及其他施工质量行为进行监督检查

5、对有关产品制作安装单位的质量行为进行监督检查

6、对工程原材料、中间产品及工程实体质量进行监督检查

7、对施工质量检查与评定工作进行监督检查。

第三篇:质量改进-步骤和内容

质量改进的步骤和内容

一、质量改进的基本过程——PDCA循环

质量改进是一个过程,都要遵循PDCA循环的原则,即策划、实施、检查、处置。

PDCA循环由美国著名质量管理专家休哈特提出,戴明介绍到日本,故又称“戴明环”。

(一)PDCA内容

第一阶段是策划:制定方针、目标、计划书、管理项目等; 第二阶段是实施:按计划去做,去落实对策; 第三阶段是检查:检查对策的效果;

第四阶段是处置:总结成功经验,实施标准化,未解决的问题转入下一个循环。

(二)PDCA特点

(1)四个阶段一个也不能少;(2)大环套小环;

(3)每循环一次,产品质量、工序质量或工作质量就提高一步,PDCA是不断上升的循环。

二、质量改进的步骤、内容及注意事项

质量改进是一个PDCA循环,分成“四个阶段、七步骤” 质量改进的步骤为:(1)选择课题;(2)掌握现状;(3)分析问题的原因;(4)拟定对策并实施;(5)确认效果;

(6)防止再发生和标准化;(7)总结。

其中(1)~(3)及(4)的拟定对策为P阶段

(4)对策实施为D阶段

(5)为C阶段(6)(7)为A阶段

(一)选择课题

选择课题围绕质量、成本、交货期、安全、激励、环境六个方面来选。

1、活动内容

(1)明确所要解决的问题尤为重要;(2)问题的背景是什么;

(3)用具体的语言和数据表述不良结果;(4)确定课题和目标值;(5)选定负责人;

(6)必要时对改进活动费用做出预算;(7)拟定改进活动的时间表(制定改进计划)。

2、注意事项(1)综合考虑企业发展方向、市场要求和内部运行存在的问题去确认什么问题是最主要的;

(2)必须向相关人员交待解决问题的必要性;(3)设定目标值应是经济上合理、技术上可行的;(4)要制定改进计划,明确解决问题的期限。

(二)掌握现状

课题确定后需掌握问题的现状

1、活动内容

(1)抓住问题的特征,需调查的要点如时间、地点、问题的种类、问题的特征等。

(2)如要解决质量问题,要从人、机、料、法、环等不同角度进行调查;

(3)深入现场,收集现有数据中没有包含的信息。

2、注意事项

(1)不管什么问题,都必须调查时间、地点、种类、特征。把握现状的有效工具是调查表。对调查表中的数据可按不同的时间、地点、种类、特征等进行分层。

(2)以上四点调查清楚了,不是说问题现状就清楚了,还要调查其他方面。

(3)一般讲,解决问题应尽量依照数据进行,其他信息只能供参考,如没有数据时就应充分发挥其他信息的作用。调查者深入现场,可以获得许多数据中未包含的信息,为解决问题找出思路。

(三)分析问题原因

摸清现状后,应分析产生问题的原因

1、活动内容

分析问题原因是一个设立假设,验证假设的过 程。

(1)设立假说

选择可能的全部原因

(2)验证假说

从已设定因素中找出主要原因,其办法是搜集新的数据或证据,确认原因对问题的影响,综合所有信息,决定主要影响原因。

2、注意事项

必须科学地确定原因,如果没有对提出的假说进行验证,所得出的结论往往会出错的。

(1)因果图是设立假说的有效工具,① 图中的所有因素都被假说为问题的原因,但应将与结果波动无关因素舍去,图中留下的各影响因素应尽可能写得具体,要记住:因果图最终画得越小(影响因素少),往往越有效。② 所有因素引起质量问题的程度是不相同的,根据它们可能影响的大小排列重要度。

(2)验证假设就是核实原因与结果之间是否存在关系,关系是否密切,常使用排列图、相关及回归分析、方差等统计手法。验证假说必须根据重新实验和调查所获得的数据有计划地进行。对所有因素采取对策是不现实的。首先应分析判断影响问题的主要原因,然后对其采取对策,进行验证。有意识地再现质量问题是验证假设的有效手段,但要考虑到人力、时间、经济性等多方面的制约条件。

(四)拟订对策并实施

原因分析出来以后,就要制定对策,加以实施。

1、活动内容

(1)将现象的排除(应急对策)与原因的排除(永久对策)严格区分开。

(2)采取对策后,尽量不要引起副作用,如果有副作用,应换一种对策或消除副作用。

(3)准备多个对策方案,选择参加者都能接受的方案。

2、注意事项

(1)对策有三种:一是去除现象(应急对策);二是消除引起结果的原因,防止再发生(永久对策);三是隔断因果关系。

(2)采取对策常会引起别的问题,必须对对策进行广泛的评价。

(3)采取对策,做到通力合作。

(五)确认效果

对策实施要确认是否获得了预期的结果

1、活动内容

(1)使用同一种图表进行对策前后的质量特性值等指标进行比较;(2)对降低不合格品率或降低成本应换算成金额进行比较;

(3)列举所有的其他效果。

2、注意事项

(1)改进前后比较的图表应前后一致;

(2)对经营者来说,将质量改进的成果换算成金额更直观;(3)采取对策没有达到预期效果,从以下两个方面去考虑:

① 是否计划实施了? ② 计划是否有问题?

(六)防止再发生和标准化

有效的改进措施要进行标准化,以防止问题再发生。

1、活动内容

(1)为改进工作,应再次确认5W1H,将其标准化,制定成工作标准;

(2)进行有关标准的准备及宣贯;(3)实施教育培训。

2、注意事项

(1)纠正措施必须标准化,否则问题会再发生;

(2)导入新标准,要将原标准撤出作业现场,并向员工进行新标准的宣贯及教育培训。

(七)总结

上一阶段的总结,为开展新一轮的质量改进提供依据

1、活动内容

(1)找出遗留问题;(2)下一步接着该做什么;

(3)总结本轮质量改进活动中,哪些尚未解决。

2、注意事项

(1)质量改进活动是一个长期持久的活动,“一步登天”是不现实的;

(2)应制订解决遗留问题的下一步行动方案和初步计划,为开展下一个PDCA作准备。

第四篇:质量成本分析内容

质量成本

质量成本内容

质量成本为保证产品符合一定质量要求所发生的一切损失和费用,其基本组成内容包括:(1)由于产品质量未达到规定标准而发生的各种损失,主要有:①内部质量损失,指由于质量不好而造成的各种损失。例如,废品、次品损失,翻修费用,复检费用,以及因质量事故而造成的停工损失等。②外部质量损失,指产品售出后,由于产品质量问题而造成的各种损失。例如,索赔损失,违约损失,降价处理损失,以及对废品、次品进行包修、包退、包换而发生的损失等。(2)为保证和提高产品质量而发生的各种费用,主要有:①检验费用,亦称鉴定成本,指按照质量标准对产品质量进行测试、评定和检验而发生的各种费用。例如,进料检验费,外购配套件检验费,产品与工序的检验费,产品试验费,测试和检验手段的维护、校准费等。②预防费用,亦称预防成本,指为减少质量损失和降低检验费用而发生的各种费用。例如,质量控制的技术和管理费,新产品的鉴定评审费,工序控制费,质量管理教育培训费,质量改进措施费,质量情报费,工序能力研究费等。

质量成本分析的内容

质量成本总额分析。通过核算计划的质量成本总额与上期总额或计划目标值进行比较。以掌握企业产品质量整体上的情况。质量成本构成分析。分析企业运行质量成本的项目构成是否合理,寻求比较合理的质量成本水平。质量成本与企业经济指标的比较分析。计算各项质量成本与企业的整体经济指标,如相对于企业销售收入、产值、利润等指标的比率,分析和评价质量管理水平。

故障成本分析。故障成本分析是查找产品质量缺陷和管理工作中薄弱环节的主要途径质量成本分析的内容。

质量成本的组成

质量成本,是指企业为了保证和提高质量而支出的一切费用以及由于产品质量未达到既定标准而造成的一切损失的总和。它主要由以下三个主要方面组成: 1.预防成本:

为预防不符合要求而开展的调查工作;它是指为预防质量缺陷的发生所支付的费用,包括为达到质量要求和改进质量为目的,对职工进行培训的费用,为控制产品质量而增加的费用,以及为改进产品质量而进行的技术改进和新技术的研制与推行的各项费用等。当产品质量或服务质量及其可靠性提高时,预防成本通常是增加的。因为提高产品或服务质量通常需要更多的时间、努力和资金等的投人,这包括流程设计费用、产品设计费用、人员培训费用等。2.鉴定成本:

鉴定产品(或服务)是否符合要求,它是指为使产品质量达到规定的要求,对产品生产中所需原材料、配套件、半成品、产成品及其加工过程、装配过程和交验过程进行质量检验所发生的费用。包括检验人员工资、检验用房屋及设备的维修费和折旧费、检 验工具的购置费及维修费等。当产品或服务的质量及其可靠性提高时,鉴定成本通常会降低。

3.不良成本:产品(或服务)因不符合要求而引发的成本,分为:

A.内部缺陷成本。它是指产品出售前,因产品或零部件质量缺陷所造成的损失和为弥补缺陷而发生的费用,以及因质量故障所发生的费用。包括废品损失、返修损失、质量故障停工造成的损失、质量故障处理费、产品降级降价损失等。当产品或服务的质量及其可靠性提高时,内部缺陷成本会降低。

B.外部缺陷成本。它是指产品出售后在用户使用过程中,因质量间题而发生的一切费用和损失。包括索赔费用、退货费用、保修费用、折价损失等。当产品或服务的质量及其可靠性提高时,外部缺陷成本会降低。

综合上述,其实所谓的质量成本就是浪费的人、才、物以及时间的成本。这些项目反映出可以避免和可以防止的成本。

一、质量成本基本概念

1.定义:将产品质量保持在规定的水平上所需的费用。2.

质量成本的性质:

a)是一种管理会计形式,可用于成本分析.b)是一种经济语言反馈的质量信息, c)是企业经济活动的一个侧面和组成部分。

d)是对质量损失费用的管理。3.

质量成本与生产成本

a)质量成本是管理会计,从损失的角度来衡量产品质量, b)生产成本是核算会计,研究成本的构成和损益。

c)作用不同:质量成本用于分析、改进,生产成本用于计算损益。

4.开展质量成本管理的意义

a)有利于质量管理的深化。b)有利于加强质量责任制。c)可有效寻找改进的机会。d)可以找到质量成本构成的最佳比例, e)将不可比的质量活动用货币语言表达,以便评价。

二、质量成本的构成

1. 预防成本:用于预防不合格品与故障所需的各项费用。a)实施各类策划所需的费用、包括:体系策划: 产品实现策划:

b)产品/工艺设计评审、验证、确认费用,c)工序能力研究费用,d)质量审核费用,e)质量情报费用,f)培训费用,g)质量改进费用。

2.鉴定成本:用于评估产品是否满足规定要求所需各项费用。

a)检验费用,b)监测装置的费用,c)迫坏性试验的工件成本、耗材及劳务费。3.

内部损失成本:产品出厂前因不满足要求而支付的费用。

a)废品损失,b)返工损失,c)复检费用,d)停工损失,e)质量故障处理费,f)质量降级损失,4.

外部损失成本:产品出厂后因不满足要求,导致索赔、修理、更换或信誉损失而支付的费用。

a)索赔费用:b)退货损失:c)保修费用:d)降价损失:e)处理质量异议的工资、交通费。f)信誉损失:

三、实行质量成本管理的准备工作

1. 针对所需用的分类项目,制定相应的定价体系。2. 确定各部门应定期向财务口输送的相关信息。3. 进行针对性的培训。

4. 形成必要的程序或规章制度。5. 财务口建立相应的凭证及帐目。

a)质量成本数据不能依靠原有的生产成本中提取,要建立独立的获取渠道。b)根据需要设立相应的质量成本凭证(供参考)

建立会计分离凭证:建立统计记录凭证:建立统计凭证:建立质量成本分帐:

四、质量成本管理的实施。

1. 各质量成本信息收集的责任部门收集当期质量成本的发生信息,填写各类凭证/记录/传票,2. 将各类凭证/记录/传票按期传递至财务部门。

3. 财务部门依据定价体系,对发生的质量成本进行价格计算,4. 财务部门计帐、核算质量成本。5. 财务口形成当期质量成本报告。

a)报告内容:质量成本总额及其构成的主要项目。b)报告型式:报表式:图表式:陈述式:综合式:

五、质量成本的分析 1. 质量成本总额的分析。

a)质量成本总额/销售收入 = K﹔K ≤ 1%,质量控制效果较好,可达6σ水平,1% < K ≤ 5%,质量控制效果一般,可达5.5σ水平,5% < K ≤ 15%,质量控制较差,可达5σ水平。

b)质量成本总额与上期/去年同期进行绝对数额的比较,若质量成本总额较高,应分析主要升高科目及原因,提出改进建议。

2. 质量成本构成分析a)质量成本平衡点--平衡点由企业自身特点所决定。只有当处于平衡点时,质量成本最低。一般情况下:多品种小批量生产模式,故障损失费 > 质量保持费,大批量生产模式,故障损失费 < 质量保持费。b)质量成本构成要素之间的关系。

当内部损失成本上升,应增加预防成本,采取预防措施﹔当外部损失成本上升,应增加鉴定成本,加强检验﹔当内外损失成本均上升,应增加预防及鉴定成本。

c)质量成本平衡点的分析。设:内部损失成本为C1,外部损失成本为C2,预防成本为C3,鉴定成本为C4,则:平衡点为:C1+ C2= C3+ C4﹔当增加C3和C4时,C1和C2应降低。原则为:C3+ C4 <(C1+ C2)的降低额,否则不经济。3. 内部损失成本的分析。

a)应分析内损的主要构成因素,b)用图示的方法,明确各类产品,各个工序的内部损失额。4. 外部损失成本的分析。a)应分析外部损失成本的主要来源,b)分析并评估外部损失成本带来的无形损失,5. 形成质量成本分析报告。

a)对质量成本总额的分析及改进建议,b)对质量成本构成分析及改进建议,c)对内、外部损失成本的分析及改进建议,d)与质量成本目标进行比较,并进行差距分析。

六、质量成本的控制

1. 制定质量成本目标:a)为质量目标的一部分。b)制定有依据:c)分解到相关部门/工序/过程.2. 根据当期质量成本分析,采取相应措施。

a)质量成本分析输入领导层。b)领导层明确相应措施、职责、完成期限c)实施。3. 在运行中对质量成本进行监控。

a)比较法:b)抓关键环节,采取应对措施。c)指标归口,严格考核。

4. 应注意的问题:a)结合企业实际,确定细目不能照抄。b)重点要放在故障损失的研究上。c)质量成本目标要合理,d)内部统计与核算要真实,分摊及评估要可行。

e)要狠抓关键环节,f)

质量成本要服从于生产成本,最终目的是降低生产成本。g)要将质量成本管理与质量改进相结合。

在企业实践中,质量成本并不是孤立存在的,因此要把它与企业战略结合起来考虑。企业有什幺样的战略目标,就有相应的产品质量策略,不同的质量策略,就会产生不同的质量成本。

重要的是,在对质量成本有一个清晰的认识之后,经理人对失误与浪费给企业带来的损失会有更深刻的理解。

企业在努力增加收益的同时,常常忽略对战略规划与质量规划进行整合。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是企业对战略、质量、生产率、收益率、竞争力之间的关系并不十分了解。

整合企业战略与产品质量为什幺重要呢?这是因为战略与产品有着内在的联系。如果企业奉行的是低成本战略,那幺就要制定相应的低成本质量策略。如果企业目标是想凭借优质产品树立企业形象,那幺就需要对产品质量进行规划,把研制、生产和销售优质产品作为工作中的重中之重。

因此,产品质量规划必须与企业的经营战略目标保持一致。若企业的目标是为了提高市场占有率,产品质量规划就应该侧重于那些影响当前与未来客户购买决策的因素。然而,如果企业只是想提高某一产品的利润,那幺在产品质量方面就应该注重减少失误、消除非增值活动与浪费现象,以降低质量成本。

对上述那种关系缺乏了解的另一个原因是对质量这一概念还认识不足。质量的含义是,花费尽可能小的成本来满足客户的要求,并杜绝各种失误。因此说对质量的要求并不一味精益求精。调查中发现,市场上普遍存在着产品质量大大超过实际需要的情况,这实际上也是一种浪费或者“质量陷阱”。

产品质量的改进能够带动生产效率的提高。消除了失误、非增值活动和浪费,企业资源的利用会更加充分。但这也为管理带来了新的问题。如果节约下来的资源无法加以利用,那就不会对企业收益产生实际影响。

经历了惨痛的教训,高层管理人员发现,一旦出现企业资源的闲置,企业改善计划也就彻底失败了。产品质量的提高缩短了生产周期,产品返修现象的减少降低了机器设备的使用率,企业资产投入也随之减少。由于废品率、返工率和浪费现象不再频繁出现,对原材料的需求也下降了。此外,由于消除了质量缺陷、浪费和非增值活动,行政运作费用也随之降低。

以往,企业总是把战略规划和产品质量改善割裂开来,分别对待。战略规划通常有固定的方式与程序,一般每年进行一次。而质量改善却往往是心血来潮、缺乏计划性。很常见的情况是刚忙完了手头的工作,就开始规划新工作。多数情况下,承担质量改善工作的人员都有自己的本职工作,因此只能利用空闲时间。这种工作方式使许多改善计划无法按期完成,有些甚至不了了之。

质量成本包括三方面

企业战略规划的制定虽然非常规律,也很正式,但是由于其内容涉及商业秘密,因此往往不会在企业内完全公开。尽管员工对规划的内容并不十分了解,企业通常还是能够完成规划的目标。

质量改善或许应当被纳入到企业的战略规划当中去。质量改善应当着眼于现有与未来客户的需求,帮助企业实现战略经营目标。应详细制订质量改善计划并在资源方面给予充分支持。

质量成本(COQ)这一概念已经提出了很多年,但是对其含义仍然是众说纷纭。质量成本这一说法本身就存在着模糊之处。它可以是因质量问题而产生的支出,或是为确保质量而必须有的支出。更有甚者,把这一概念理解为“质量缺陷成本”。而实际上,这种质量缺陷成本仅仅是指因补救产品质量问题而产生的支出。

总体来说,质量成本应包括一切防止质量缺陷的支出、评估及确保产品达到质量标准要求的支出,以及出现质量问题后善后工作的各项支出。质量缺陷是指因产品质量问题而出现的浪费、失误或无法满足客户的要求。

质量成本支出可以分为三方面:预防性支出、评估性支出和补救性支出。

预防性支出:预防性支出是企业的计划性支出,专门用来确保在产品交付和服务的各个环节不出现失误。交付环节是指产品的设计、开发、生产与运输。预防性支出项目包括教育与培训、持续的质量改善工作、质量管理人员投入、流程控制、市场调查、实地检测以及预防性维护。

评估性支出:评估性支出是指在交付和服务环节上对产品或服务进行检查、监测或评估的支出。这类支出项目包括进货检查、内部产品审核、产品检查、库存清点、质量管理人员薪金、供货商评估与审核报告。

补救性支出:如果产品交付或服务不能满足客户的需求,导致产品的维修与更换或重复服务,企业就需要支付补救性支出。补救性支出还可以细分为两类:内部补救支出与外部补救支出。

内部补救支出是指产品在送达客户之前发现问题的补救支出,涉及的方面包括废品、返工、库存、维修点、重新设计、运输救援、补救行动汇报,以及因产品或服务不合要求导致的延误。

外部补救支出则是指因客户发现问题而由企业承担的补救性支出,包括的项目有保修、接待客户投诉、产品更换、产品回收、运费、担保数据分析、客户跟踪调查和区域服务机构。

降低质量成本有轻重之分

有许多质量成本支出是隐性的,很难通过常规的质量成本评估系统进行测定。即使发现,其中很大一部分也会被当作是企业的正常经营支出。多数质量成本系统无法检测的隐性成本主要集中在客户补救成本、信誉损失成本、客户不满成本三方面。虽然这些成本不能通过常规质量成本系统确定下来,但在成本构成中却占有相当大的比重。现有与未来客户是否购买产品就与这些成本有关。消除了外部问题因素,这些支出也随之消失。因此,消除企业外部补救支出尤其重要。

质量成本数据可以视为是一种重要的评估手段。可以用来确定改善计划的时机并排定工作顺序。如果变革发生,还可以用来跟踪变革带来的影响。

把质量成本数据应用于质量改善,其目的是减少直至最终消除企业补救性支出。实施这一策略,就能够解决问题,并对产品或服务程序进行改善或做相应的变革。企业通过预防性支出,对各种问题加以调查和解决,从而减少了补救性支出,进而确保了利润。

评估性支出并不能直接为企业带来价值,应当尽量减少。之所以说这类支出无附加价值,是因为它们并不能改进被评估的产品或服务的质量。诚然,检查与评估进行得越细致、彻底,客户发现的质量缺陷就越少。但是,这类活动并不能彻底杜绝有质量缺陷的产品。加大预防性支出就可以减少评估性支出,同样能够减少补救性支出。

不同类型的质量问题对企业利润的影响程度也各不相同。其中以外部质量问题的影响最大,因为这种问题为客户带来了额外的支出负担,因而影响到客户未来的购买行为。潜在的未来客户同样会受到影响。他们一旦听说了存在质量问题,很可能影响到他们的购买决策。确定了各类质量问题的标准和平均成本,就能够选择优先解决的质量问题,更好地帮助企业完成战略目标。

确定成本标准的第一步,就是详细列出各种必要补救措施,如从客户处取回存在问题的产品、生产备换产品和运送新产品等等。把所有补救措施的标准支出加在一起,并分别乘以同类事故发生的频率,就是企业每年在质量问题补救方面的总支出。

质量改善规划的选择应当结合企业的宏观战略目标。企业的经营目标可能各不相同,从降低成本、提高效率到增加市场份额,不一而足。外部补救活动对企业经营目标的影响最大,因此应当作为改进的重点。

第五篇:各类公司质量分析内容汇总

2月29日,公司08年第一次质量分析会在B-103室召开。公司副总经理潘国友,总经理助理、设计管理部部长王玉君及各部门正职、专兼职项目经理、施工经理、设计经理、开车经理、采购经理等共计50余人参加了会议。潘国友副总经理主持会议。

会上,相关部门负责人分别汇报了上第三次质量分析会各项工作整改落实情况,分析了近期公司生产、管理过程中存在的质量问题,并提出了整改建议。潘国友副总经理结合公司总体发展需要,就下阶段生产与经营质量管理工作提出了具体要求。

一、07年第三次质量分析会整改工作落实情况

1、关于项目规范管理

1)技术质量部印制了项目经理、项目秘书、施工经理、施工工程师、安全环境经理、安全环境工程师等岗位的工作手册,并分发给相关人员。

2)项目经理要尽快熟悉并落实项目合同,快速组织编写项目实施计划及其他管理制度,尽快熟悉合同及附件要求,编制项目协调程序,并发给项目组相关人员。

3)项目经理部推行项目实施计划模板,规范了计划的编制工作,并组织了施工现场管理实务培训。

4)各专业以多种方式组织了《设计任务书内容及深度规定》的学习,并采取相应措施,规范设计任务书的提交工作;技术质量部要求各部门审核责任到人,凡施工图设计任务书上出现“参照xx工程”字样,下游专业可以拒收。

5)规范项目设备管理。项目经理部会同设计管理部、采购部,开展总承包工程设备与材料划分工作,修订了《总承包工程设备与材料划分规定》,对公司设备与材料的划分原则进行梳理,为设备规范化管理奠定了基础。

6)加强项目实施过程中的沟通。项目经理部要求大中型项目按模板格式编写项目月报,所有总承包项目要编制施工周报;利用公司信息发布系统,定期展示总承包项目的建设进度;总承包项目移交会已逐渐形成制度。

2、关于采购管理

1)采取多项措施规范采购策划工作。一是部门加强了项目管理文件的培训工作;二是要求项目采购经理按时编制《项目采购计划》、《项目监制计划》、《采购月计划》、《采购付款计划》、《采购月报》、《设备制造厂家进度旬报》,并将《项目采购月计划》纳入项目督察范围,与设计进度计划同时发布,同时执行,同时检查。

2)加强对设备供应商的管理。一方面加强对设备供应商的考核力度,招聘专人从事供应商管理工作,责任明确到人,将资料交接作为技术评标的一项重要内容,把提交资料的及时性、准确性纳入考核范围并与付款挂钩,近期将出台《合格供应商评价实施细则》,清除不具备条件的供应商;另一方面,在采购过程中要求采购经理、采购工程师认真履行岗位职责,做好项目资料催交计划,及时填写《供应商履约情况沟通函》。

4)熟悉合同,编制采购计划。项目前期采购经理应提前介入,参加报价投标、合同附件的起草和谈判工作;合同签订后,采购经理应必须熟悉合同,有针对性地实施采购策划,编制采购计划、监制计划等。

5)落实采购责任,加强采购审计与设备监制。采购部成立了冶炼组、轧钢组,做好采购人员专业化工作;建立并不断完善采购数据库,力争做到采购招标性价比最优;引入审计对采购全程进行跟踪,强化操作的规范性、透明性;加强设备监制管理,明确了监制人员职责,定期反馈进度、质量情况。

6)加强采购过程中的沟通。一是与设备供应商的沟通。采购部建立了《供应商来往信函登记表》,并要求在第一时间将设计资料传递给技术人员;制定了《项目接口资料交接登记表》和《增值税发票交接登记表》,使项目资料交接处于可控状态;在采购合同或附件中增加资料交付进度,保证外部资料及时传递;在招标询价中将技术偏离、商务偏离和分项报价表作为评标澄清的重要内容,防止不响应标书及报价漏项的情况发生;二是与业主的沟通。项目执行阶段,采购经理需在采购过程、设备检验、出厂验收及现场设备问题处理过程中与业主进行及时有效沟通。

3、关于资料归档 1)项目经理部针对现场资料管理组织专题培训,明确了总承包项目现场文件归档范围和责任。

2)去年11月,技术质量部、项目经理部、设计管理部联合下发了《关于进行项目完工报告检查与评比的通知》,并列入15个项目,要求07年12月30日前上交项目完工报告。截至目前,按时提交完工报告的设计项目有3个,总承包项目只有1个。

3)今年3月,信息网络中心计划组织对07年4月至08年2月间完工的项目资料进行清查催交。

4、关于知识产权保护

07年公司申请专利92项,已授权26项。项目经理部要求项目经理强化知识产权保护意识,做好知识产权保护工作。

二、07质量管理情况及分析

1、QHSE管理体系内部审核情况

07年11月-08年1月,技术质量部组织对公司本部、2个分公司、3个总承包施工现场进行了现场审核。

1)统计结果:

本次内审未发现严重不合格项。开出的9份不合格报告均为一般不合格,其中公司本部7份,总承包施工现场2份。

从内审结果看,有7个问题涉及质量管理体系,3个问题涉及环境管理体系,3个问题涉及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

2)整改情况:

不合格报告有7项已关闭,2项未关闭。未关闭的部门为采购部和行政事务部。采购部已对不合格项进行了纠正,并正在进行整改;行政事务部既未对不合格项进行纠正,也未制订整改措施。

3)需改进的问题:

项目实施的过程记录多为电子文档,纸质文本记录不完整; 新上任的负责人普遍不熟悉QHSE管理体系条款; 部门详细作业文件未及时更新; 对标准的有效性把握不准确,许多文本引用的标准规范存在过期现象;

任务书的确认环节存在问题;

进度拖期现象较为普遍,且图纸质量略有下降。4)具体要求:

未关闭的不合格项必须在3月中旬前关闭;

各部门必须在3月底前完成部门技术标准清理工作,发布有效的技术标准清单,并安排专人对此进行动态管理;

各部门需在08年内完成部门详细作业文件的修订工作; 凡以电子文档形式出现的策划书、评审记录、任务书等,应启用电子签名。2、07业务建设工作情况

07业务建设的验收鉴定工作自07年4季度至08年1月份底,共完成鉴定29项。

1)类型:

标准化计算模型类为3项,管理软件类为2项,归纳总结类为6项,模块化、标准化设计类为4项,技术统一规定类为8项,有限元分析类为5项,新材料应用类为1项。

2)任务来源:

2项为公司下达的任务,27项为部门布置的工作。

3、本钢二冷轧设计变更情况 1)起因:

本钢项目完工后,该公司向我方提出索赔,其中包括因设计变更导致费用增加而提出的索赔。按照公司要求,技术质量部与计划控制部一同对设计变更的数量及费用增加情况进行了分析。

2)变更情况分析:

设计变更总数888份,涉及变更问题1331项,其中因公司内部原因产生的变更671项,因公司外部原因产生的变更660项。电气、检验、总图专业因内部原因产生的变更数为零。根据公司质量目标,因公司内部原因引起的设计变更数应<5份/100A1,本钢二冷轧设计变更数为0.91/100A1,由此说明,该项目实施过程中质量状态符合公司管理要求。

3)启示:

公司设定的设计质量目标偏低,<5份/100A1的质量评判标准不能适应业主要求,应做相应调整。

4、质量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1)存在的问题 ①市场营销方面:

编制前期方案时,缺漏“节能、环保、安全”等篇章内容; 合同报价评审缺乏统一的标准; 合同条款欠规范;

顾客满意度调查工作做得不够细致; 相关人员不了解初步设计概算。②项目管理方面:

总承包项目工作量大,但人力补给不足; 材料涨价对总承包项目运作带来很大风险。③设计质量方面:

与业主讨论技术方案后形成的重要技术参数未记录到技术合同; 设计方案存在忽视项目背景和外部环境的问题; 设计过程中专业间沟通不够;

设计任务书未按新规定采用表格提交,影响下游专业工作效率; 纸质版与电子版交叉使用,给设计工作带来不便; 拖延现象严重,下游专业反馈较慢;

设计工作做得不够细致,设计人员疏忽细节,审核人员把关不严,设计深度不够;施工图会审会签不够认真。项目实施过程中,增补设计较多,对项目进度控制产生很大影响。

④设备采购方面:

海外项目设备采购存在设备材料质量及包装要求高、运输周期长、管理难度大、沟通障碍等问题。⑤图档管理和信息化建设方面:

CAD制图格式缺乏统一标准,技术标准清单尚未制定; 图纸资料归档的完整性有待加强。2)建议

①市场营销方面:要根据行业特点和成本情况,制定统一的前期方案编制标准,并跟踪国家政策走向增加节能、环保、安全等内容。《报价评审管理办法》已起草并提交,形成统一的标准。顾客满意度调查应做到真实、准确,今年应做好细化工作。

②设计质量方面:各方充分沟通,重要技术参数及时记录到技术合同中并严格执行。要加强质量意识教育,提高设计人员的责任心,按照深度规定完成设计工作。在业主提前索要材料和设备清单时,应先提供主材清单,宁少勿多,经审核完毕后及时向业主提供订货信息。要研究制定设计任务书电子版的使用权限。计划部门应将增补设计工作量纳入进度考虑范围。

③设备采购方面:要加强设备过程质量监制工作,严格控制进度节点,做好出厂检验工作;海外项目的沟通应多采用图标、数据等。提前预案有关问题,完善海外项目风险预警机制。

④安全生产方面:对员工进行安全生产教育,确保生产安全和人身安全。

⑤图档管理和信息化建设方面:一方面做好CAD标准化工作,尽快制定技术标准清单;另一方面规范电子签名的使用;此外,在图纸投递过程中,项目经理和进度控制工程师需密切关注,出现问题,及时与快递公司沟通。

三、下阶段质量管理工作总体要求

1、关于合同管理

1)规范合同内容。技术质量部与设计管理部商讨确定投标书中增加“安全专篇”内容的项目范围,编制模板,落实责任主体,并将信息及时反馈给市场营销部。对于节能环保、资源利用,消防等专篇,公司已经编制了模板,设计管理部应督促各专业室严格按照模板撰写。

2)清理合同条款。咨询法律顾问,逐一检查标准合同模板的条款,总结对公司有利的合同条款,规避法律风险和知识产权风险。项目经理部和采购部应加强分包合同条款的清理工作,要求在08年6月以前完成此项工作。此外,在合同履行过程中出现问题,应及时反馈。

2、关于与业主的沟通

作为总承包方,在项目运作过程中,公司应积极与顾客沟通,严格执行合同。如仅承担设计任务,设计管理部应研究制定设计项目网络计划,反映项目运作过程中的重大节点,主动与顾客沟通,为顾客提供超值服务;同时,应提出顾客返回有关资料的时间,以便设计正常高效进行。

3、关于设计管理

1)动态管理设计标准。技术质量部与信息网络中心梳理专业标准的动态管理流程,要求对所有标准进行合理分类,并落实动态管理的部门责任主体。各部门需派专人负责此项工作,部门间要相互协调。

2)清理设计分包商。在任务量大且人力资源紧张的情况下,分包范围可以相对扩大。计划控制部应尽快确定需外委的专业和分包商;技术质量部和技术服务中心应商讨人员的设计资质认定问题。建议首先在技术服务中心进行资质认定,并在公司备案,确保技术服务中心能够在合理合法的情况下长期服务于公司。

3)区分设计任务书电子版的版次。设计管理部应对设计任务书电子版的内容和格式提供有效说明,以区分不同的版本,防止任务书中内容疏漏,或任务书被下游专业错用。

4)严格控制设计变更。对设计变更进行严格控制,材料代换等不能作为设计变更发出,如个别项目业主强烈要求,经主管领导特批,方可以设计变更形式发出,且必须注明变更原因。及时将设计变更进行归档,今后一段时间,设计管理部、信息网络中心应重点改变当前变更归档不理想状况,使设计变更归档流程化、规范化。

4、关于项目管理

1)尽快制定新区的危险源清单和环境影响因素清单,3月20日以前制定出来,4月中旬开始进行外审。项目管理中危险源清单和环境影响因素清单不完善的,需尽快完善。3月20日前,设计管理部应对外审项目进行清理,原则上所有项目都应该纳入统一的内审或外审范筹。

2)设备与材料的划分工作应建立模板并细化。设备与材料的划分主要服务于总承包项目,要求扩大设备的划分范围,最大限度维护公司利益,并适应业主要求,不违反国家的法律法规。

3)加强项目运作安全管理。目前,仍有部分项目的安全组织机构不太健全,尤其缺乏具有安全执业资质的人员,且安全预案并不完善。各项目部应充分重视并积极推进安全管理工作,可采取与分包方合作等不同形式,健全组织机构,配齐上岗人员,完善安全预案,确保安全生产。

4)强化责任意识。项目管理过程中,项目经理、设计经理要严格执行合同,说到做到。

5、关于设备采购

1)重新认定合格供应商。采购部应建立合格供应商的认定流程,今后,新的供应商名单可以由二级部门提供,但供应商名单的最终确定及淘汰应由采购部和各项目部负责。如二级部门有不同意见,可以重新组织认定;如业主指定的供应商,不在合格供应商名单之列,可以视情况进行处理。

2)海外项目应在设备监制、验收等方面严格把关,采购部的人力资源安排应有针对性地加大比重。

6、关于科研开发与专利申请

1)08年的业务建设立项工作已经开始,技术质量部将走访各部门,确定08年业务建设科研项目。

08年业务建设立项要求将更为严格,项目实施的过程控制将不断加强。今后,要求各部门在每年12月以前向技术质量部上报下业务建设项目计划,以便编制预算和检查管理。

此后,除公司领导特别批准的、对公司发展具有战略意义的项目外,原则上不将计划实施期间部门提出的新的项目纳入公司当年的业务建设体系。此外,技术质量部与计划控制部协商出台研发激励措施。

2)加强专利督察。前两年专利工作存在两个问题,一是专利质量有待进一步提高,二是专利项目推进力度不够。为加强专利督察,要求技术质量部在质量分析会上公布各部门的专利申请目标和具体完成情况。要检查专利网的建设情况,如硅钢技术应尽快形成专利网,冷轧事业部、工业炉公司等相关部门应高度重视。

10月13日上午,院第三设计室在三楼会议室召开了质量剖析会,在汉院领导、总工办及相关科室领导出席了会议,三室主任胡良年、副主任夏齐勇、沪蓉西设代负责人区桦、大广南设代负责人熊正国、翻坝设代负责人雷万雄和路基路面组危文康分别从不同专业、不同角度以及施工的不同阶段进行了剖析发言,全室在汉职工参加了本次质量剖析会。

沪蓉西设代负责人区桦结合在沪蓉西多年设计代表的经验,图文并茂地从地质、路线、路基、桥梁、隧道等方面进行了深刻剖析,他针对项目设计变更和建设实际情况,结合外业测量资料、地质及设计人员对勘察成果的分析利用等存在的问题一一进行了剖析,总结和分析了设计不足的原因和改进措施。副主任夏齐勇结合多年项目负责人的经验,着重就项目管理进行了剖析,细致而全面,既有广泛性也有针对性。危文康、熊正国、雷万雄结合工程施工的实际情况分别从地质、路基路面、桥梁、隧道等从外业测量、内业设计、资料互提、信息反馈、专业协调等方面进行剖析。最后,室主任胡良年从项目管理方面进行了总结性的剖析,他指出质量是生命,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我们每个人必须要有高度的责任心和质量意识,不断学习、不断提高工作能力和效率。

总工办的领导专家分别进行了点评,他们对这次会议的召开给予了肯定,提出了今后的注意重点:

1、重视外业测量和线内、线外调查;

2、加强方案比选、过程控制和复核审核力度;

3、加强总体设计和沟通交流;

4、加强落实,常抓不懈,持续有效改进。

5、对剖析材料认真学习,一步一个台阶,提高设计质量。与会院领导逐一对剖析会进行了分析和点评。詹院长最后总结发言,他指出,开质量剖析会的目的就是要提高大家的质量意识,质量关系着我院在市场上的竞争力,关系我院的生存和发展,质量管理要全面覆盖、重点突出、程序规范、扎实有效;我们要从总结经验教训、加强制度建设、过程控制和后期服务四个方面加强质量管理。每个员工都要有质量危机意识,多思考,保持主动的工作态度,以优良的质量和服务树立负责任的单位形象,以优良的质量和服务赢得信任、赢得尊重、赢得市场。

会后,室全体职工对剖析材料认真学习,大家表示,作为设计人员,应以主人翁的责任意识,时刻谨记质量是核心竞争力,与时俱进、不断学习、主动沟通,用心设计、精细设计、创优设计,从源头上避免失误,提高自己的专业技能、设计质量和工作效率,将设计室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继续发扬光大。

2009年10月12日下午2点,第七勘察设计室在院三楼会议室召开了质量剖析大会,院长詹建辉、副院长兰志雄、总工办、院属各兄弟单位负责人参加了会议,会议由总办副总工程师张巍主持。

会上,总办副总、七室副主任丁望星首先就荆岳长江公路大桥项目进展情况、主要设计成果进行了总体介绍,并综合设计优化和工程施工两方面对荆岳桥开工建设以来遇到的各种勘察设计问题、对应的改进措施及心得体会等,从桥梁建设结构合理、施工方便及技术创新的高度做出了形象生动的分析和细致具体的汇报。随后,张晓明、周俊书两位同志分别结合各自专业及自己所负责的具体工作,对高速公路勘察和设计中的常见质量问题进行了重点剖析。最后,室主任常英做了以“抓质量树品牌,坚持创新求突破”为主题的七室质量工作总结报告,报告对全室勘察设计质量的工作现状及影响质量的主要问题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并结合大桥室的特点从制度管理、项目规划、人才培养、品牌形象及设计理念等方面提出了改进质量工作的对策措施。在听取了我室的质量剖析后,总工办副总工张巍以及相关科室的负责人纷纷提出了自己的意见和看法。

院长詹建辉最后总结讲话,他首先认为我室质量剖析会准备充分,汇报生动详实,每位职工均结合自身工作写了剖析报告,对各自工作质量存在的缺陷认识深刻。随后他介绍了院质量工作的总体思路,要求加强质量意识教育和质量管理工作,坚持不懈地抓质量工作。他强调质量工作的总体要求有如下几点:①“全面覆盖、重点突出、程序规范、扎实有效”;②要充分发挥室主任和项目负责人的核心作用;③要加强质量过程控制和强化后期服务;④完善设计质量管理创新,并对我室提出的“绩效管理模式”提出表扬。最后詹院长表示,七室是对设计院有特殊贡献、具有特殊地位的科室,面对今天日益严峻的市场环境,七室全体职工应以高昂的士气、顽强的斗志、不屈不饶的精神从自身做起,狠抓质量,同时院领导也将在市场开拓方面对七室一如既往的给予支持。

本次会议的召开进一步提高了我室的质量意识。我室将以此次会议为契机,在室内继续深入开展质量剖析活动,认真贯彻落实,扎实有效地推进,全面提升我室质量管理水平,牢固树立大桥品牌形象。

积极主动了解参与现场施工,多认识才能多发现问题,才能跟得上现在的快速发展。将设计图纸与施工的有机结合,增加感性认识。

专业负责人牵头,做好设计评审,设计验证等工作,并将这些工作贯穿于每个项目的全过程,把住每一个可能疏忽的关口、严把质量关,同时通过行之有效的把控方式,提高工作效率。会上还发了《设计人员职责》、《设计评审》、《设计验证》等相关资料和表格。

(一)勘察设计质量的概念

设计的质量有两层意思,首先设计应满足业主所需的功能和使用价值,符合业主投资的意图,而业主所需的功能和使用价值,又必然要受到经济、资源、技术、环境等因素的制约,从而使项目的质量目标与水平受到限制;其次设计都必须遵守有关城市规划、环保、防灾、安全等一系列的技术标准、规范、规程,这是保证设计质量的基础。

三)设计质量控制

2.设计准备阶段监理工作内容、程序和方法

(1)工作内容

1)组建项目监理机构,明确监理任务、内容和职责,编制监理规划和设计准备阶段投资进度计划并进行控制。

2)组织设计招标或设计方案竞赛。

协助建设单位编制设计招标文件,会同建设单位对投标单位进行资质审查。组织评标或设计竞赛方案评选。

3)编制设计大纲(设计纲要或设计任务书)。

4)优选设计单位,协助建设单位签订设计合同。

3.设计展开阶段监理工作内容、程序和方法

(1)工作内容

1)审查文件

设计方案、图纸、概预算和主要设备、材料清单的审查,发现不符合要求的地方,分析原因,发出修改设计的指令。

2)协调控制

对设计工作协调控制。及时检查和控制设计的进度,作好各部门间的协调工作,使各专业设计之间相互配合、衔接,及时消除隐患。

3)参与主要设备、材料的选型。

4)组织对设计的评审或咨询

5)编写设计阶段监理工作总结

4.设计阶段质量控制原则、任务和方法

(1)设计质量控制的原则

1)建设工程设计应当与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做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相统一。

2)建设工程设计应当按工程建设的基本程序,坚持先勘察,后设计,再施工的原则。

3)建设工程设计应力求做到适用、安全、美观、经济。

4)建设工程设计应符合设计标准、规范的有关规定,计算要准确,文字说明要清楚,图纸要清晰、准确,避免“错、漏、碰、缺”。

(2)设计阶段监理质量控制的主要任务

1)审查设计基础资料的正确性和完整性。

2)协助建设单位编制设计招标文件或方案竞赛文件,组织设计招标或方案竞赛。

3)审查设计方案的先进性和合理性,确定最佳设计方案。

4)督促设计单位完善质量体系,建立内部专业交底及会签制度。

5)进行设计质量跟踪检查,控制设计图纸的质量。

6)组织施工图会审。

7)评定、验收设计文件。

施工图设计出现质量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错误。设计错误是造成工程质量事故的主要表现形式。

具体又表现为未根据勘察成果文件或其他基础性技术文件进行工程设计、计算错误、标示错误、设计单位屈从于建设单位违法降低工程质量的标准导致设计不符合工程质量的强制性标准等。比如,由于设计合同规定的设计时间紧迫,设计单位根据勘察单位的初步勘察成果,即进行了建筑地基和基础的施工图设计,随后,勘察单位又提供了详细的勘察报告,但由于设计人员的疏忽,未对原已交付施工的地基基础施工图进行复核,结果因局部区域桩基设计不符合国家强制性规范的要求,造成工程质量出现严重问题。

2.设计文件不符合国家规定的设计深度要求。为了保证工程设计文件符合必须的编制深度要求,国家颁布了有关设计文件内容和深度要求的一系列强制性规范。如果设计文件不完全符合国家对设计文件的编制深度要求,虽然不属于设计错误,但由于设计意图的表达过于粗糙或含糊,轻则影响各专业图纸的相互协调和后续施工准备工作,重则因施工图缺漏、矛盾或施工人员对施工图纸的理解产生错误,从而出现建筑工程质量问题和安全事故。

3.设计单位对施工图交底不清。按照行业惯例,设计单位将完成的设计文件交建设单位,再由建设单位转发施工单位后,由设计单位将设计的意图,特殊的工艺要求,以及建筑、结构、设备等各专业在施工中的难点,疑点和容易发生的问题等向施工单位作详细说明,并负责解释施工单位对设计文件的疑问。如果因设计人员的过错,在施工图交底时,尤其是对于在施工中需要特别重视的问题交底不清,就极有可能导致工程质量出现问题。

建设工程设计到了最后阶段,其施工图还会有一些严重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一个最主要的原因就是与建设市场的行为不规范有关。一些房地产开发商,由于高额利益的驱动,不顾技术和质量,一味要求争时间,抢速度。此外,也可归纳为:一是一些建设工程各相关责任主体重效益,轻质量,重任务,轻管理;二是建筑市场存在的恶性压价竞争,导致市场混乱。工程质量的下降;三是一些企业队伍素质参差不齐,特别是一线的操作人员的技术水平业务素质还有待提高;四是企业没有重视技术投入,缺乏技术支持和支撑;五是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还远远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5.地方政府一味追求招商引资,搞政绩制定了不合理的政策从而引发了建设工程功能造假,如工业项目(厂房、库)不收规费,产生了综合楼设计假冒多层厂房,先形成大空间,待验收合格后再行装修或小部分改造最终形成综合楼,逃避节能设计和上缴规费。

4月24日上午,河南黄河勘测设计研究院组织召开了设计质量问题剖析座谈会。

会议针对2005黄河下游防洪工程建设初步设计中出现的设计质量问题,要求大家本着“讲主观不讲客观,讲自己不讲外人,讲结果不讲过程”的原则进行剖析。院领导带头进行了剖析,并阐明了自己所应承担的责任,与会中层以上干部也都踊跃发言。针对出现的问题,分析原因,结合设计院的实际,提出了诚恳的整改建议和努力方向。

该院院长要求大家必须严肃对待设计中的每个环节,摆正心态,提高每个员工对设计质量的责任心和责任感。从制度的健全、完善、落实入手,狠抓质量管理。首先,从领导层对设计质量的重视抓起。要以确立“2006设计质量提升年”和此次座谈会为契机,通过整改,提高设计审查通过率,降低设计修改率,减少设计变更率。针对设计质量出现的问题,在全院开展“如何提高设计质量”大讨论,将提高设计成果质量变成每位员工的具体行动。要认真贯彻执行质量管理体系,严格校审制度,多管齐下把好出口关。同时,加强学习,通过请专家讲座,外派学习培训等活动来推动设计质量的提高 报告还从加强质量文化建设、完善创新机制、加强业务学习、加强技术研发、开展优秀成品展览、及时总结整改等六个方面提出近期提高产品质量的措施。

院长许金明在讲话中提出三点要求:一是强化管理责任,增强全院干部职工质量意识;二是突出创新工作,积极组织干部职工开展技术研发;三是要把品牌意识贯穿于质量管理的各个环节中。

会上还对质量优秀项目(精品奖)、质量优秀部门(精锐奖)、质量优秀个人(精英奖)获奖单位和个人进行了表彰,并听取了获奖代表的经验介绍。

下载有关质量的内容word格式文档
下载有关质量的内容.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质量管理制度内容(五篇材料)

    第一章 质量管理制度 第一条质量管理体系文件管理制度 一、质量管理体系文件指一切涉及药品经营质量管理的书面标准和实施中的记录结果组成的、贯穿药品质量管理全过程的连......

    质量管理体系咨询内容

    培训内容一、 培训内容 1、 2、 3、 4、 首先成立组织机构(领导小组、推进工作小组)。 贯标培训(标准条文,基础知识等)。 专项培训(过程识别、环境因素/危险源识别、评价方初始状......

    质量管理人员职责内容

    质量管理人员职责内容依据产品规范和作业指导书要求,监督零件及产品质量、生产和装配过程的符合要求按要求对零件或在制品及出货产品进行检查,需要时推动生产人员采取纠正/预......

    最新电能质量复习提纲及内容

    (一)电能质量概论 1.电能质量基本概念,电能质量问题的定义,电能质量问题的基本分类方法 1.1电能质量基本概念:IEEE 定义:合格的电能质量是指给敏感设备提供的电力和设置的接地系统......

    质量管理工作内容[推荐阅读]

    质量管理工作  质量管理办公室工作内容  质量管理部工作内容  生产部质量工作内容  制造部质量工作内容(具体包括设计组、采购组和装配组) 质量管理办公室工作内容 1. 制订质......

    采购部质量管理体系培训内容

    采购部质量管理体系培训内容 一、工作职责 1、采购经理在购进业务中,要牢固树立“质量第一"的思想,依据《药品采购控制程序》,遵照“按需进货、择优选购"的原则指导本部门业......

    质量实测内容及操作指引

    工程质量实测实量操作指引 中建四局六公司项目管理部 2014年2月 1 实测实量操作指引 1. 目的 1、提高公司质量管理水平,推动项目工程质量提升。 2、规范工程质量实测过程中的......

    车间质量管理人员日常工作内容

    车间质量管理人员日常工作内容 一、公用部分:  劳保穿戴是否规范?  洗手消毒、随手关门是否到位?  清场工作是否符合要求?  记录填写是否及时、规范?  产尘大岗位是否定期清洗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