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文化市场黑名单管理办法》解读
《文化市场黑名单管理办法》解读
来源:|作者:南方艺术品中心|发布时间: 2016-04-15|193 次浏览
文化部日前印发了《文化市场黑名单管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在全国试行文化产品黑名单制度,在河北、天津、上海、浙江、湖南、广东、广西、重庆、云南等9个省(直辖市)开展文化市场经营主体黑名单管理试点工作。就此,文化部文化市场司有关负责人回答了记者提问:
1.为什么要制定出台《办法》?
答:当前,国家正在大力推动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构建以信用监管为核心的事中事后监管体系。出台《办法》,试行文化市场黑名单管理,是适应简政放权,加强文化市场事中事后监管,强化市场主体责任、加强行业自律、扩大社会监督的重要举措和迫切要求,有利于完善守信激励和失信惩戒机制,提高文化市场监管效能,促进文化市场健康有序发展。
2.为什么要制定文化产品黑名单?
答:《营业性演出管理条例》、《娱乐场所管理条例》等文化市场法规规章,都明确规定文化产品不得含有禁止内容。加强文化产品的内容监管是文化部的重要职责。将含有禁止内容且社会危害严重的文化产品列入黑名单并予公布,目的是通过立规矩、明底线、信用约束,督促经营者将违规文化产品主动定向清除,强化行业自律,增强监管效能,保护未成年人权益,净化市场环境。
3.2015年文化部公布的三批黑名单与《办法》规定的黑名单是什么关系?
答: 2015年,文化部公布了38部网络动漫产品黑名单、120首网络音乐产品黑名单及19家互联网上网服务营业场所黑名单,强化了信用约束,受到了社会的关注与肯定。公布三批黑名单,一方面是对我们《办法》出台前有关制度的检验,为制定《办法》提供了很好的实践经验,另一方面,这三批黑名单符合《办法》规定的列入情形,有利于推动黑名单管理法制化、规范化、常态化。
4.为什么要试点先行、逐步推开?
答:文化市场黑名单作为制度创新,没有可以借鉴的经验,需要通过试点予以完善。文化产品黑名单是我国文化产品内容管理的一次探索,本着谨慎原则,需要对列入标准、程序等予以试行。经营主体黑名单有多种列入情形,各地还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适当增加列入情形,这些列入情形是否符合现实的管理需求,管理部门能否有效地实施黑名单管理,需要通过试点来检验。我们将对试点工作进行总结评估,进一步完善管理制度和工作机制的基础后,适时在全国推开。
5.《办法》所指的文化产品包括哪些?
答:我们根据文化部“三定方案”确定的文化产品监管范围,明确《办法》中所指的文化产品,包括营业性演出、艺术品、游戏游艺设备、歌舞娱乐场所播放的曲目和画面以及网络音乐美术娱乐、网络游戏、网络动漫、网络演出剧(节)目、网络表演、手机音乐等网络文化产品。
6.为什么列入经营主体黑名单选择现有的三种情形?
答:列入黑名单的一个重要标准,就是有严重违法情形。擅自从事文化市场经营活动,被文化行政部门或者文化市场综合机构处罚后,仍然继续经营的,属于严重违法情形,作出第二次处罚后,直接列入黑名单;被吊销许可证、以不正当手段取得许可证的行为以及伪造、变造许可证、批准文件的行为,同样属于严重违法情形,应当被列入黑名单。试点地区省级文化行政部门可以在现行规定的基础上,适当增加经营主体黑名单的列入情形,探索相关联合惩戒措施。对地方增加的列入情形,待试点结束后,文化部将就是否适合在全国推开进行评估。7.为什么文化产品黑名单由文化部负责列入,经营主体黑名单由地方负责列入?
答:考虑到文化产品全国流动的特点,及其危害程度认定的统一性和专业性,《办法》规定,文化部在征求专家审查意见的基础上,经依法认定后,将含有禁止内容且社会危害严重的文化产品列入黑名单。经营主体涉及属地管理问题,《办法》规定,县级以上文化行政部门或者文化市场综合执法机构按照“谁处罚,谁列入”的原则,将严重违法情形的经营主体列入黑名单。
8.文化市场黑名单是否向社会公布,公众可以去哪里查询?
答:《办法》规定,除依法不宜公开的之外,文化部统一向社会公布全国文化市场黑名单。地方各级文化行政部门、文化市场综合执法机构可以根据各地实际情况,将本辖区的经营主体黑名单,同时通过官方网站、报纸、广播、电视等方式予以公布。公众可以在中国文化市场网等网站查询有关黑名单的信息。
第二篇:文化市场黑名单管理办法
文化市场黑名单管理办法
第一条 为了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促进市场公平竞争维护市场正常秩序的若干意见》(国发〔2014〕20号)、《国务院关于印发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规划纲要(2014-2020年)的通知》(国发〔2014〕21号)等有关规定,加强文化市场内容监管,加大对严重违法经营主体的惩戒力度,保护未成年人合法权益,促进行业诚信自律,净化市场环境,根据我国文化市场有关法规规章,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所称文化市场黑名单管理,是指文化行政部门或者文化市场综合执法机构将含有禁止内容且社会危害严重的文化产品、严重违反文化市场有关法规规章的经营主体列入文化市场黑名单,并向社会公布,实施信用约束、联合惩戒等措施的统称。文化市场黑名单包括文化产品黑名单和经营主体黑名单。
第三条 本办法所称文化产品,包括营业性演出、艺术品、游戏游艺设备、歌舞娱乐场所播放的曲目和画面以及网络音乐美术娱乐、网络游戏、网络动漫、网络演出剧(节)目、网络表演、手机音乐等网络文化产品。第四条 文化部负责指导全国文化市场黑名单管理工作,负责文化产品黑名单的列入、公布工作,负责建立文化市场黑名单管理系统。县级以上文化行政部门或者文化市场综合执法机构负责本辖区文化市场黑名单管理工作,负责违法文化产品的信息的报送工作,负责本辖区经营主体黑名单的列入、移出等管理工作。
第五条 文化部根据专家审查意见,经依法认定,将含有《营业性演出管理条例》、《娱乐场所管理条例》、《互联网上网服务营业场所管理条例》、《互联网文化管理暂行规定》、《网络游戏管理暂行办法》、《美术品经营管理办法》等文化市场有关法规规章禁止内容且社会危害严重的文化产品,列入文化产品黑名单。
第六条 县级以上文化行政部门、文化市场综合执法机构按照“谁处罚,谁报送”的原则,将含有禁止内容的文化产品的信息,自行政处罚决定生效之日起5日内,通过文化市场黑名单管理系统或者其他方式报送文化部。
报送内容应当包括违法文化产品名称、类型、经营者、统一社会信用代码、案由、处罚信息及违法文化产品内容(含视频、音频、游戏、歌词、剧本等)。
第七条 县级以上文化行政部门或者文化市场综合执法机构按照属地管理及“谁处罚,谁列入”的原则,将有下列严重违法情形之一的经营主体,列入黑名单。
(一)因擅自从事文化市场经营活动,被文化行政部门或者文化市场综合执法机构行政处罚两次以上的;
(二)被文化行政部门或者文化市场综合执法机构吊销许可证的;
(三)因欺骗、贿赂等不正当手段取得的许可证、批准文件被文化行政部门撤销或者因伪造、变造许可证、批准文件被文化行政部门或者文化市场综合执法机构行政处罚的;
(四)法规规章规定的其他情形。
第八条 符合本办法第七条规定情形的,文化行政部门或者文化市场综合执法机构自行政处罚决定或者行政决定生效之日起5日内,将经营主体列入黑名单。
经营主体跨区域从事文化市场违法经营活动,被异地文化行政部门或者文化市场综合执法机构行政处罚,符合本办法第七条规定的,由作出行政处罚的文化行政部门或者文化市场综合执法机构通报经营主体所在地同级文化行政部门或者文化市场综合执法机构,由其负责将经营主体列入黑名单。第九条 经营主体被列入黑名单后,列入机关应当于列入当日将有关信息录入文化市场黑名单管理系统。录入信息应当包括经营主体名称、法定代表人或者主要负责人、统一社会信用代码、地址、案由、处罚信息、列入日期、列入机关等。
第十条 除依法不宜公开的之外,文化部统一向社会公布全国文化市场黑名单。地方各级文化行政部门、文化市场综合执法机构可以根据各地实际情况,将本辖区的经营主体黑名单,同时通过官方网站、报纸、广播、电视等方式予以公布。文化市场黑名单全国适用。
第十一条 经营主体被列入黑名单满5年的,由列入机关组织监督检查,未发现在列入期间有违反文化市场有关法规规章行为的,移出黑名单并予公布。
第十二条 经营者对其文化产品被列入黑名单有异议的,或者经营主体对被列入黑名单有异议的,可以自公布之日起30日内,向列入机关提出书面申请并提交相关证明材料。列入机关应当在5日内决定是否受理。予以受理的,应当在20日内核实,并将核实结果书面告知申请人;不予受理的,将不予受理的理由书面告知申请人。通过核实发现列入黑名单存在错误的,应当自查实之日起5日内予以更正。
第十三条 列入经营主体黑名单所依据的行政决定或者行政处罚决定被撤销的,列入机关应当在知道相关决定后3日内,将经营主体移出黑名单并报告文化部。
第十四条 文化行政部门或者文化市场综合执法机构向涉嫌严重违法经营主体下达《行政处罚事先告知书》时,应当提示其可能被列入黑名单的风险。
第十五条 禁止传播、经营被列入黑名单的文化产品。文化行政部门进行行政审批时,对申请中含有黑名单文化产品的,不予批准;对传播、经营过黑名单文化产品的经营者提交的申请予以重点审查。
第十六条 经营主体被列入黑名单期间,其法定代表人或者主要负责人依法不得担任新设立文化市场经营主体的法定代表人或者主要负责人。
第十七条 各级文化行政部门、文化市场综合执法机构应当将被列入黑名单的文化产品及经营主体纳入重点监管对象,加大执法检查频次,对再次发生违法违规行为的,依法从重处罚。
第十八条 文化行政部门、文化市场综合执法机构不得将被列入黑名单的文化产品纳入评奖评优的范围,不得将被列入黑名单的经营主体纳入表彰奖励、政策试点、政府采购、政策性资金及项目扶持等范围。
第十九条 文化行政部门、文化市场综合执法机构可以将经营主体黑名单通报有关部门,予以联合惩戒。
第二十条 鼓励社会组织和个人对传播、经营黑名单文化产品的行为,对被列入黑名单的经营主体的经营行为进行监督,发现有违反文化市场有关法规规章行为的,有权向文化行政部门或者文化市场综合执法机构举报。
第二十一条 文化行政部门、文化市场综合执法机构在文化市场黑名单管理过程中,滥用职权、玩忽职守、徇私舞弊的,应当依法依规予以追责。
第二十二条 本办法由文化部负责解释。
第三篇:文化市场综合行政执法管理办法解读
学习《文化市场综合行政执法管理办法》心得体会
临桂县文化稽查队:王冠明
随着新的文化市场管理办法的出台,我参加了局组织的对《文化市场综合行政执法管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的学习。通过学习是我了解到《办法》是我国首部专门针对文化市场综合行政执法工作进行管理和规范的部门规章,对贯彻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和落实依法行政,加强文化市场管理和维护文化市场有序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办法》全面阐述了文化市场综合行政执法的定义,规定了综合执法机构的职责和执法人员的条件、执法工作应遵守的程序、执法监督的内容和方式、应当追究责任的情形及责任追究形式,共计五章四十四条。《办法》既是对近年来行政执法工作相关制度的总结和归纳,也是以部门规章的形式对现有制度进行的巩固和提升,并针对文化市场综合行政执法实践中出现的突出问题细化了执法程序,强调了程序的合法性和操作性。
文化市场综合行政执法是指文化市场综合行政执法机构,依照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规章的规定,对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文化经营活动进行监督检查,并对违法行为进行处理的具体行政行为。文化市场综合行政执法机构是文化市场综合行政执法的执法主体,《办法》第三条特别明确了其执法权来源的两种类别:一是经法律、法规授权实施文化市场综合行政执法,对同级人民政府负责;二是接受有关行政部门委托实施文化市场综合行政执法,接受委托机关的指导和监督,对委托机关负责。这是首次以部门规章形式对综合执法机构的委托执法模式予以确认,解决了委托执法模式的合法性问题。
行政执法程序是指行政主体实施具体行政行为时所应当遵循的方式、步骤、时限和顺序。执法程序规范是执法队伍依法行政,实现公平、公开、公正执法的关键要素。《办法》在《行政处罚法》和《行政强制法》的框架下,对法律规定的行政处罚的适用、程序和执行等法条进行了梳理。一是结合文化市场执法特点,完善了《行政处罚法》中未明确规定的重要执法制度,如举报受理制度(第十三条)、重大案件管理制度(第十四条)、处罚决定抄告备案制度(第三十一条)等。二是对执法实践中存在的重点、难点内容进行了深化和细化,如紧急措施(第二十三条)、重大案件集体讨论(第二十六条)、听证会召开的程序及听证报告的内容(第二十八、二十九条)等。同时,《办法》与其他行政部门制定的行政处罚程序规定相衔接,指出已出台的法律法规如有具体规定的从其规定。
执法人员素质直接决定着行政执法效能,因此加强综合执法队伍能力建设、制度建设、装备建设、形象建设和廉政建设,打造一支专业化、规范化、信息化的文化市场综合执法队伍是深化文化市场综合执法改革的重要目标。2010年,为加强和细化综合行政执法队伍建设,文化部印发了《文化部关于加强文化市场综合执法装备配备工作的指导意见》和《全国文化市场综合执法队伍培训规划(2011—2015年)》。为固化已有制度,《办法》规定“综合执法机构应当配备调查询问、证据保存等专用房间及交通、通讯、取证、检测等行政执法所必需的设施设备”(第十条),“应当有计划地对执法人员进行业务培训,鼓励和支持执法人员参加在职继续教育”(第九条)。另外,《办法》还制定了岗位轮换制度、执法监督和责任追究等其他综合执法人员管理制度、激励约束制度等。
综合执法改革以前,相关行政部门发放各自的执法证件,如文化市场行政执法证、广播电影电视行政执法证、新闻出版行政执法证等。为统一证件管理,严格执法人员条件,明确证件发放和管理部门,《办法》规定执法人员经岗位培训和考试合格后,取得《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市场综合行政执法证》。文化部作为综合执法指导部门,负责统一综合执法证件的样式和编号;省级文化行政部门或综合执法机构负责制作、核发并管理。另外,针对目前部分地区省、市级人民政府法制部门发放行政执法证的现状,《办法》也明确各级人民政府核发的行政执法证,是执法人员履行职责时的合法证件。
第四篇:2016沧州市住房公积金诚信黑名单管理办法解读
导读:我市日前出台《沧州市住房公积金诚信黑名单管理办法》,进一步规范住房公积金提取和贷款业务,防范骗提、骗贷住房公积金行为发生。其中强调,职工个人一旦列入黑名单,五年内将被禁止提取公积金和申请贷款。这是记者从市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获悉的。
据市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相关负责人介绍,职工个人出现以下各类行为将被纳入黑名单:提供虚假个人身份证明、户口证明、婚姻状况证明、信用报告、购房手续、贷款手续、房屋“两证”、工资流水等资料,以骗提住房公积金或骗取住房公积金贷款的;贷后无故停缴,经督办仍拒不整改的;其他违反相关法律法规行为的。另外,缴存单位存在出具虚假材料协助职工骗提住房公积金或骗取住房公积金贷款、仅为本单位有贷款需求的职工缴交住房公积金而贷后无故停缴等行为,及伪造借款合同、还款流水等资料,以协助职工骗提住房公积金的银行等合作单位,存在这些违法违规行为的都将列入黑名单。
职工个人被正式列入黑名单,将取消其五年内的住房公积金消费类提取和贷款资格,对于骗提住房公积金和骗取住房公积金贷款的职工,在规定期限内退回所获资金,限制期满,经公积金中心审定后,准予从缴存职工黑名单中删除。对于纳入黑名单管理的缴存单位,在五年内新增缴交人员时必须提供社会保险明细、劳动合同到公积金业务前台办理,其所属职工办理公积金贷款业务必须额外提供劳动合同、个人社会保险明细等资料,其中人力资源类单位的职工还必须补充提供缴存单位与实际用人单位签订的人事代理协议或劳务派遣合同。对于缴存单位,根据公积金中心整改要求补缴所有欠缴住房公积金并按规定正常缴交,配合追回骗提、骗贷资金的,经公积金中心审定后,准予从缴存单位黑名单中删除。
日前,我市正式执行《沧州市住房公积金诚信黑名单管理办法》。凡贷后无故停缴,且拒不足缴和补缴的,贷款利率上浮至商贷基准利率。个人一旦列入黑名单,5年内将被禁止提取公积金和申请贷款,直至追究刑事责任。
单位和职工违法违规均会纳入黑名单
据市公积金管理中心有关负责人介绍,住房公积金黑名单是指沧州市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审定确认的,违法违规办理住房公积金业务的缴存单位、合作单位和职工个人名单。据悉,以下各类行为将被纳入黑名单。
职工个人:提供虚假个人身份证明、户口证明、婚姻状况证明、信用报告、购房手续、贷款手续、房屋“两证”、工资流水等资料以骗提住房公积金或骗取住房公积金贷款的;贷后无故停缴,经督办仍拒不整改的;其他违反相关法律法规行为的。
缴存单位:出具虚假材料协助职工骗提住房公积金或骗取住房公积金贷款的;仅为本单位有贷款需求的职工缴交住房公积金,贷后无故停缴的;为非本单位人员代缴住房公积金,贷后无故停缴,经核查无法提供贷款职工劳动合同、社会保险、离职证明等相关资料的单位,无法提供人事代理协议或劳务派遣合同的人力资源类单位的;为贷款职工调高住房公积金缴交基数以获取高额贷款,且贷后调低缴交基数的;出具虚假材料协助职工骗提住房公积
金或骗取住房公积金贷款的单位;封存率、贷后停缴率等业务指标明显异常的;其他违反相关法律法规行为的。
合作单位:伪造购房合同、发票、收入流水、社会保险明细等资料以协助职工骗提住房公积金或骗取住房公积金贷款的房地产企业、房屋经纪公司;伪造借款合同、还款流水等资料以协助职工骗提住房公积金的银行;通过虚评房屋价值协助职工骗取住房公积金高额贷款或超标准收取评估费用的评估公司;提供虚假担保材料、超标准收取担保费用、未能落实抵押物且拒不履行担保责任的担保公司;其他违反相关法律法规行为的合作单位。
黑名单内个人5年禁止再提再贷
记者了解到,在提取或贷款审核工作中,如果发现有疑似违法违规情形,公积金中心将暂时冻结职工公积金账户。如果经过严谨的调查,职工被正式列入黑名单,将取消其五年内的住房公积金消费类提取和贷款资格。骗提住房公积金或者骗取住房公积金贷款的,责令限期退回提取资金或提前偿还全部借款本息并解除委托贷款合同,涉及伪造国家机关证件、印章、假冒他人签名等违法行为的,移送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贷后无故停缴的,责令按月足额缴交并补缴欠缴的住房公积金。拒不执行的,自纳入黑名单之日起按贷款合同约定将其贷款利率上浮至同期商贷基准利率水平。
对于纳入黑名单管理的缴存单位,在五年内新增缴交人员时必须提供社会保险明细、劳动合同到公积金业务前台办理,其所属职工办理公积金贷款业务必须额外提供劳动合同、个人社会保险明细等资料,其中人力资源类单位的职工还必须补充提供缴存单位与实际用人单位签订的人事代理协议或劳务派遣合同。
纳入黑名单管理的合作单位,取消其法人代表名下所有企业五年内住房公积金贷款相关业务的承办资格。
完成整改且限制期满可“走出”黑名单
这位负责人说,黑名单在公积金中心网站和市信用信息公共服务平台公开曝光,定期更新。
对于骗提住房公积金和骗取住房公积金贷款的职工,在规定期限内退回所获资金,限制期满,经公积金中心审定后,准予从缴存职工黑名单中删除;贷后无故停缴或调低缴交基数的职工按规定补缴欠缴的住房公积金并能正常缴交的,经公积金中心审定后,准予从缴存职工黑名单中删除。
对于缴存单位,根据公积金中心整改要求补缴所有欠缴住房公积金并按规定正常缴交,配合追回骗提、骗贷资金的,经公积金中心审定后,准予从缴存单位黑名单中删除。
对于合作单位,根据要求纠正违规行为,并配合追回骗提、骗贷资金的,限制期满可按相关规定重新向公积金中心申报住房公积金业务承办资格。
第五篇:供应商黑名单管理办法
供应商黑名单管理办法
1.目的
为加强对供应商的监督管理,规范对供应商违约失信行为的惩诫标准和工作程序,特制定本规定。
2.适用范围
适用于公司各部门及采购活动的供应商管理。3.黑名单供应商的界定
3.1黑名单供应商是指在采购及履约过程中,发生违法违纪或本公司相关规定、不遵守合同与承诺、利用商业贿赂及其它不正当手段谋取利益的经评审给予惩戒的供应商及相关人员。3.2供应商划入黑名单的依据和标准。
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可进行黑名单评估:
1)严重违反投标承诺与合同约定,拖延工期、擅自太高价格、降低质量给我公司造成损失且拒绝整改和赔偿的;
2)采取贿赂公司员工等不正当竞争手段,获得利益既成事实的; 3)履行合同过程中,单方面毁约或严重违约给公司造成损失的; 4)采用非法或不正当手段,干扰、影响公司经营活动;
5)违反诚信交易准则,造成公司有关人员被司法机关认定为职务犯罪或被行政执法机关处罚的;
6)在公司寻衅闹事、产生不良影响的供应商。
7)有其他违反国家法律法规行为给公司造成恶劣影响或重大经济损失的。
4.供应商黑名单的建立
4.1采购部负责供应商黑名单的建立和日常管理工作。
4.2各部门根据发现的问题,向采购中心提出黑名单供应商评估,评估通过的列入黑名单。
4.3采购部组织黑名单评估,建立评估档案,更新黑名单名录。
5.管理规定
5.1供应商黑名单需及时更新,在内部网公示。5.2采购人员应经常查看,不得与黑名单供应商合作。
5.3 黑名单供应商限制期到期后,评估决定是否延期。不予延期的可解除惩戒措施。
编制: 审核: 批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