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英国对跨国洗钱的法律控制论文_浅谈英国对跨国洗钱的法律控制论文

时间:2019-05-14 00:02:2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浅谈英国对跨国洗钱的法律控制论文_浅谈英国对跨国洗钱的法律控制论文》,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浅谈英国对跨国洗钱的法律控制论文_浅谈英国对跨国洗钱的法律控制论文》。

第一篇:浅谈英国对跨国洗钱的法律控制论文_浅谈英国对跨国洗钱的法律控制论文

由于特定的环境及其在世界金融业的特殊地位,英国曾成为洗钱者纷至沓来的洗钱中心,也成为采取法律手段对洗钱进行控制的国家。在洗钱已成为国际社会所面临的重大挑战的今天,探讨英国控制洗钱的法律机制,对于构建有效遏制跨国洗钱的国内和国际法律机制具有极其现实意义。

一、英国反洗钱立法的历史背景 所谓洗钱(money laundering),通常是指隐瞒犯罪收益并将该收益伪装起来使之看起来合法的活动及其过程。由于将犯罪收益称为“脏钱”、“黑钱”,对犯罪收益进行清洗使之披上合法外衣的活动就被称为洗钱。洗钱作为一种社会恶行,并不是本世纪才出现的问题。但现代洗钱的技术和手段纷繁复杂,洗钱者还利用国际金融系统进行跨国洗钱。因为在国际范围内,犯罪收益可以被更有效地隐瞒或掩饰,而法律控制则相对困难。洗钱与跨国犯罪和有组织犯罪交织在一起,并成为维持跨国犯罪和有组织犯罪活动的“生命线”。正是通过洗钱,犯罪收益得以逃避没收,从而使犯罪组织具有强大的经济实力去与合法的社会抗衡。清洗过的犯罪收益被用于维持犯罪组织的运转、贿赂和腐蚀有关的官员、向重要的机构和合法的企业渗透,以有利于继续进行犯罪活动,进而获得更多的犯罪收益。在跨国犯罪和有组织犯罪活动中,犯罪收益的转移已成为一个“关键点”。犯罪者为了使犯罪收益不被没收并逃避法律的制裁,频繁进行跨国洗钱活动。有关资料证明,犯罪收益的洗钱已成为一种国际现象,而不再限于犯罪收益所产生的国家。跨国洗钱已成为现代洗钱活动,特别是80年代以来洗钱活动的一个突出特征。英国曾被洗钱者视为最有吸引力的国家。洗钱者认为,英国的金融机构以及这些机构在境外具有的设施,可以对任何国际商人提供完整系列的服务;英国的律师、会计师、银行家、金融家对于询问客户的问题具有完全的处理权;英国松散的财税规章结构可以被国际金融犯罪者所利用。一些臭名昭著的国际犯罪集团在70年代开始将伦敦作为国际洗钱网络中最重要的联系环节,例如坎特雷塔家族1975年在伦敦建立了他们的洗钱部门,该家族曾是使毒品从加拿大进入美国的最大的毒品贩运集团。这些犯罪集团将英国作为新的洗钱中心,除了看中上述因素外,与英国70年代的政治、经济环境,特别是金融政策密切相关。洗钱业在英国的泛滥造成了严重的后果。以毒品贩运为例,自坎特雷塔家族1975年在伦敦建立了他们的洗钱部门后,10年内,进入英国被海关扣押的毒品增加了10倍,而已知的瘾君子人数每年增加25%。〔1〕以欺诈为例,伦敦一度成为欧洲的“欺诈之都”。最典型例子是奎因所进行的欺诈活动。奎因原是一个美国的证券律师,其在80年代和许多犯罪成员一起进入伦敦,以诸如证券管理服务、金融有限公司、信托投资公司等名义进行欺诈。上述“公司”不仅进行欺诈,其本身也成为清洗犯罪收益的一种工具。利用名目繁多的“公司”进行欺诈,仅1987—1988年,从投资者手中骗取的金额高达2亿美元。外国犯罪者所欺诈的“脏钱”经过清洗后流出英国,而英国的投资者持有的仅是毫无价值的废纸。洗钱给英国社会所造成的严重后果促使英国政府对洗钱采取措施,而英国已有的法律远远不能适应反洗钱的需要,英国有关的司法实践尖锐地反映了这一问题。英国1971年曾制定滥用麻醉品法令,按照该法令,法院可以发布命令对与犯罪有关的任何物品进行没收。但是,在涉及到犯罪者将犯罪所得通过洗钱的方式转换成在法国和瑞士的银行帐户的情况时,法院是否可以针对银行帐户发布没收命令则有不同看法。有人指出,法令的规定并不明确,有必要制定专门处理没收与犯罪有关的财产的法律。因此,必须对有关法律进行改革,使之能有效地预防和惩治洗钱这种新的复杂的犯罪活动,并能够追查和没收通过洗钱转换成其他形式的犯罪所得。〔2〕 与此同时,国际社会反洗钱的行动也对英国产生重大影响。1988年在维也纳通过的《联合国禁止非法贩运麻醉药品和精神药物公约》是国际社会第一个有关跨国洗钱的法律控制的国际公约。公约所确立的关于毒品洗钱的定义,关于预防、禁止和惩治毒品洗钱的国际合作的框架,关于将金融体制纳入控制跨国洗钱网络的规定,对于英国采取反洗钱措施具有重大的影响。英国作为欧洲理事会以及欧洲共同体的成员国,上述区域性国际组织采取的反洗钱行动,特别是欧洲理事会《关于洗钱、追查、扣押以及没收犯罪收益的国际公约》,欧洲共同体理事会《关 于防止金融系统洗钱的指令》对英国的反洗钱措施具有直接的影响。〔 3〕

二、英国遏制洗钱犯罪的主要法规

(一)《1986年毒品犯罪贩运法令》 在英国,《1986年的毒品贩运犯罪法令》首先将与毒品有关的犯罪收益的洗钱规定为犯罪。该法令第24节明确列举了构成毒品洗钱犯罪即“协助他人保持毒品贩运的利益”的行为。第24节列举的洗钱行为包括:(a)通过隐瞒毒品贩运的收益,将毒品贩运的收益移出管辖,或将毒品贩运的收益转移给被提名者,使毒品贩运者能够保持或行使对于毒品贩运收益的控制;(b)为了毒品贩运者自由支配资金而使用毒品贩运的收益;(c)为了毒品贩运者的直接利益,使用毒品犯罪的收益,通过投资的方式去取得财产。〔4〕对这种犯罪行为的惩罚可判处14 年的有期徒刑。针对毒品犯罪收益通过洗钱的方式加以转换给没收带来的问题,1986年法令将替代没收和价值没收作为没收财产的重要手段。为了有效的遏制跨国洗钱,1986年法令还对没收犯罪收益的国际合作问题进行了规定。根据法令的规定,如果英国和其他国家订有正式协定,英国法院可以去实施外国的没收法令,可以采取临时措施去冻结毒品贩运者的财产以便最终予以没收。

(二)《1990年刑事司法(国际合作)法令》 1988年联合国禁毒公约的签署与生效极大地推动了国际社会在控制毒品洗钱方面的国际合作。英国的《1990年刑事司法(国际合作)法令》就是在这种情况下通过的。要在控制毒品洗钱方面进行国际合作,首先必须在国内法中将毒品洗钱规定为刑事犯罪,这是有效进行国际合作的前提和基础。因此,公约明确规定,各缔约国应采取可能必要的措施将毒品洗钱确定为其国内法中的刑事犯罪。〔5 〕 根据公约的规定,1990年刑事司法国际合作法令第14节确立了隐瞒或转移毒品贩运收益罪。隐瞒或转移毒品贩运收益罪包括隐瞒或转移自己的毒品贩运收益罪、隐瞒或转移他人的毒品贩运收益罪以及取得他人的毒品贩运收益罪。与1986年毒品贩运犯罪法令关于毒品洗钱罪的定义相比,1990年法令关于毒品洗钱罪的定义强调“隐瞒或掩饰”毒品贩运收益这一基本特征,并指出隐瞒或掩饰毒品犯罪收益包括隐瞒或掩饰毒品犯罪收益的性质、来源、所在地、处置、移动、相关的权利或所有权。〔6〕1990 年法令的这些关键用语来自1988年联合国禁毒公约。1990年法令关于毒品洗钱罪的重新定义有利于英国和其他国家在控制毒品洗钱方面进行国际合作。根据联合国禁毒公约对缔约国在没收毒品贩运犯罪收益方面提出的国际合作要求,1990年法令对于没收犯罪收益的国际合作问题,包括在采取识别、追查、冻结或扣押犯罪收益等临时措施方面进行国际合作的有关问题进行了具体规定。根据法令的规定,英国可以实施外国的没收令,只要该没收令所针对的犯罪行为与英国法中所规定的犯罪行为相类似。由于1990年法令关于毒品洗钱罪的概念已按照联合国禁毒公约的规定重新定义,因此,凡外国发出的没收令所针对的毒品洗钱犯罪属于联合国禁毒公约所规定的毒品洗钱罪的范围,英国就可以依法予以合作。根据法令的规定,如果英国的海关官员或警察有合理的理由怀疑进出英国的现金直接或间接地属于毒品贩运的收益,他们可以扣留这笔现金。法令还注意到对第三方权利的保护问题。当财产被依法扣押时,对该财产具有利益的第三方应获得通知。

(三)《1993年刑事司法令》 1990年欧洲理事会防止洗钱的指令作为欧共体所采取的立法措施推动了英国反洗钱立法的进一步发展。根据指令的规定,成员国应在其管辖范围内采取措施确保禁止指令所定义的洗钱,确保信贷和金融机构在某些情况下识别客户和保存可疑交易的记录,并使指令的规定扩大适用于可能被用于进行洗钱活动的信贷和金融机构以外的其他行业。1993年刑事司法令是履行指令要求的产物。1993年刑事司法令对已有的反洗钱立法进行了补充,规定了一些新的洗钱犯罪。关于洗钱犯罪的规定构成1993年法令的重要部分。在16节至19节“毒品贩运犯罪”中确立了新的毒品洗钱犯罪,例如取得来自毒品贩运的财产罪,并将其增加到1986年毒品贩运法令第23节A。根据法令的规定,一个人如果知道某一财产是

他人的毒品贩运的收益,或知道某一财产全部或部分、直接和间接地相当于他人的毒品贩运的收益,他取得、拥有或使用那一财产构成犯罪。对这种犯罪行为的惩罚可判处14年的有期徒刑。这一规定对于遏制洗钱具有重要的作用。实践证明,跨国犯毒集团的上层人物很少进行具体的毒品交易活动,但他们控制了从毒品贩运中所获得的巨额利润,他们与毒品贩运的非法收益有着密切的联系。因此,将取得、拥有或使用毒品贩运的非法收益规定为洗钱犯罪,有可能对享用毒品贩运巨额收益的国际贩毒集团的上层人物绳之以法,从而有力地打击有组织犯罪和跨国洗钱活动。〔7〕 1993年法令确立的另一新的毒品洗钱犯罪增加到1986年毒品贩运法令第26节B。根据法令的规定,金融机构的工作人员、律师和会计师在其工作中,如果知道或怀疑他人从事毒品洗钱,其没有将上述信息在合理的期限内及时披露给有关人员可构成犯罪。对这种犯罪行为的惩罚可判处5年的有期徒刑。这一规定对于金融机构的工作人员、律师和会计师加于一个新的“披露信息”的义务。同时,还明确规定这种依法的披露不构成对任何保密义务的违反,因而不涉及任何责任。这种披露免责的规定有助于披露义务的履行。上述有关披露义务以及依法披露免责的规定,反映了英国对传统的不披露原则进行了重大的改革,以使金融机构以及有关行业在反洗钱中发挥重要的作用。法令明确规定私营部门的有关人员在反洗钱中与政府合作的义务,并用刑法手段保证这种义务的履行。实践证明,这一规定对于预防和惩治洗钱将有独特的作用。如上所述,洗钱者利用了传统的不披露原则和客户隐私原则疯狂进行洗钱和其他欺诈活动。因此,必须对传统的法律原则进行改革,使之适应反洗钱这种新的情势的需要。这种改革,不仅可以使政府部门及时了解有关毒品洗钱交易以及从事毒品洗钱交易的嫌疑人的有关信息,从而有利于对毒品洗钱的预防和惩治,发挥金融机构在反洗钱中的预防作用,而且也有利于维护金融机构自身的利益。因为犯罪者除了利用金融机构进行洗钱活动,还以金融机构本身作为欺诈对象,这不仅直接损害了金融机构的信誉,还使金融机构遭受直接的经济损失。1993年法令规定的另一新的犯罪“泄露信息罪”增加到1986年法令第26节C。根据法令的规定,如果一个人知道或怀疑警察正在进行或要进行与毒品洗钱有关的调查,或者一个人知道或怀疑有关的信息根据该法令的要求已被披露给警察或法定的有关人员,该人将上述信息或有可能损害调查的其他事项泄露给他人,可构成犯罪。对这种犯罪的惩罚可判处5年的有期徒刑。这一规定对于确保毒品洗钱调查的顺利进行,防止被清洗的犯罪收益的转移,防止犯罪嫌疑人采取反调查措施,预防和惩治洗钱犯罪具有重要作用。〔8〕 1993年法令在29节到34节“犯罪行为的收益”中对毒品洗钱以外的其他洗钱犯罪进行了进一步规定,以便对其他刑事犯罪收益的洗钱进行起诉。法令规定的一个新的洗钱犯罪即“协助他人保存犯罪行为的利益”增加到1988年刑事司法令第93节。根据该法令的规定,犯罪行为被定义为任何基于指控应审理的行为,这在英国法中实际上涵盖了所有严重的刑事犯罪。针对跨国洗钱所具有的国际因素,第93节A(7)特别指出了当犯罪所得来自在英国以外所进行的犯罪行为时,如何适用该法令的问题。根据该项规定如果某一行为发生在英国属于犯罪行为,这种行为属于该法令所涵盖的犯罪行为。这项规定对于英国控制跨国洗钱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因为英国作为一个洗钱中心,大量的脏钱来自在他国进行的犯罪行为或在多个国家间进行的跨国犯罪行为,要有效地控制洗钱,就必须对来自他国的犯罪所得的洗钱活动也纳入法律控制的范围。根据第93节A的规定,如果一个人知道或怀疑他人从事犯罪行为或从犯罪行为中受益,通过安排,使他人保持或实行对于犯罪行为收益的控制,即构成犯罪。因此,一个英国的财经顾问,在知道某一客户的部分资金来自在纽约证券交易所进行的涉及内部交易的欺诈性股份交易所得的情况下,为该客户提供咨询用上述资金去建立一个海外信托基金,即构成93节A(7)所规定的犯罪。因为,该财经顾问知道客户的部分资金是“赃钱”,尽管这些赃钱来自在英国管辖之外的犯罪所得,但由于“内部交易”在英国也是一种犯罪行为,因此符合93节A(7)的规定。此外,该财经顾问所提供的咨询构成一个使他人保持或实行对犯罪收益进行控制的安排,因此,该财经顾问构成了犯罪。上述规定使得所有犯罪者,而不仅仅是毒品贩运者享受其犯罪成果更加困难。上述规定对于在英国深入开展

反洗钱斗争以及控制其他犯罪具有重要的意义。因为在英国泛滥的洗钱活动,并不仅限于毒品洗钱。在实践中,毒品洗钱和其他犯罪收益的洗钱往往交织在一起,有组织犯罪不仅进行毒品贩运和毒品洗钱,也进行其他犯罪活动和其他犯罪收益的洗钱。如果只对毒品洗钱加以禁止,而对其他犯罪收益的洗钱不加以禁止,不仅不利于国内反洗钱措施的实施,也不利于反洗钱的国际合作的进行。因此,要对洗钱进行有效的法律控制,并有效地打击其他犯罪活动,就必须将反洗钱的原则、规则和制度扩大到毒品洗钱以外的领域。1993年法令确立的又一新的犯罪——隐瞒或转移犯罪行为收益罪,包括隐瞒或转移犯罪者本人通过犯罪活动获得的犯罪收益以及隐瞒或转移他人通过犯罪活动获得的犯罪收益。对上述犯罪的惩罚可判处14年的有期徒刑或处以罚金或两者并罚。特别值得注意的是,法令明确规定,就隐瞒或转移财产而言,包括隐瞒或掩饰该财产的性质、来源、所在地、处置、移动、相关的权利或所有权。上述规定对于防止和惩治隐瞒或掩饰来自英国以外的属于犯罪行为收益的财产以及将属于犯罪行为收益的财产转移出英国,对于防止和惩治犯罪者将英国作为离岸银行体制以及在英国外建立离岸实体进行洗钱活动,从而对于控制跨国洗钱具有重要的意义。根据上述规定,当律师、会计师、财经顾问以及有关人员建立或帮助建立了一个离岸公司,这个公司随后被用来转移财产时,建立或帮助建立这个公司的有关人员可能被控犯有隐瞒或转移犯罪收益罪。英国法院在审理案件时,要仔细考虑在什么情况下上述有关人员被介绍给当事人;要考虑当事人对于离岸保密工具需要的性质;要考虑公司所要求的交易的形式以及所引入的财产的来源和类型;还要考虑所进行的交易是形成有意义的、合法的或适当的商业过程还是仅仅企图去掩饰财产的真实性质;还要考虑上述有关人员是以善意的方式采取行动还是对其行为的可能后果假装不见。如果法院认为上述有关人员有合理的理由怀疑其所处理的财产全部或部分、直接或间接属于犯罪行为的收益,则会宣判有罪。由于许多犯罪者利用离岸实体隐瞒或掩饰跨国犯罪收益的“性质、来源、所在地、处置、移动或所有权”以逃避法律的惩治,上述规定对于遏制利用离岸实体进行跨国洗钱活动具有实际的效用。

(四)《控制洗钱的规则》 除1993年刑事司法令,英国还制定了控制洗钱的规则,以遵守指令的规定。1994年4月1日生效的关于控制洗钱的规则进一步确立了有关确保上述反洗钱立法的遵守、遏制洗钱、促进对于洗钱的检测和调查的履行机制。控制洗钱的规则对于防止英国金融系统以及相关行业被用于洗钱、对于发挥金融系统在反洗钱中的预防作用具有实际的价值。控制洗钱的规则包括有关洗钱犯罪、商业关系、有关的金融关系、防止洗钱的体制和训练、法人团体、合伙的犯罪、识别程序、保存记录程序、内部控制程序、监管当局和监管者报告洗钱的义务等规定。控制洗钱的规则的目的是为金融系统和相关行业、律师、会计师和相关人员提供实践中必须遵循的行为规则,从而使上述机构和人员在和政府合作预防洗钱方面有法可依。由于违背这些规则可以予以刑事制裁,从而进一步保证这些规则的遵循。控制洗钱的规则强调要通过建立有效的体制和加强训练来防止洗钱。根据规则的要求,金融机构要建立和维持防止洗钱的一系列的内部程序,并对其雇员提供训练使他们能够识别和防止洗钱。根据规则5 的要求,在英国进行的有关的金融交易中,必须维持与该交易有关的已确立的下列程序。这包括由规则7和规则9所规定的识别程序;由规则12所规定的保存记录程序;由规则14所规定的内部报告程序;以及旨在防止洗钱的内部控制和交流的其他程序。根据规则5对于内部交流和训练的规定,金融机构要不时采取适当的措施使处理有关的金融业务的雇员认识上述有关在金融义务中要维持的程序以及有关洗钱的立法,金融机构要对处理有关的金融业务的雇员进行识别和处理有关洗钱的交易的训练。任何人违反上述规则将构成犯罪并可以受到刑事制裁。因此,金融机构不仅要建立上述程序,而且必须表明他们的雇员知道控制洗钱的规则所加于的各种要求。这些包括:客户识别;记录保存;说明可疑交易的事实;处理可疑交易的程序,包括内部评估和报告要求;和法律实施当局合作并进行披露;以及避免“泄露信息”等要求。特别值得注意的是控制洗钱的规则扩大了责任规定去实施集体责任原则。根据规 则6的规定,在法人团体从事了规则5所确立的犯罪,经证明具有该法人团体的董事、经理、秘书和其他官员的同意、默许或疏忽的情况时,除了法人团体,上述有关人员也构成犯罪并应受到惩治。这个规定意味着行政机关有双重的机会去起诉金融机构和有关的个人。更重要的是,当有关的个人纯粹忽视其义务的情况下也可能会发生起诉的情况。这一规定要求有关人员对于规则的履行不得掉以轻心。

三、英国反洗钱法律机制的主要特点 英国对洗钱进行的法律控制涉及到刑法、金融法、公司法、没收法等众多法律领域的改革,其采取的主要法律对策包括将洗钱规定为刑事犯罪,规定洗钱犯罪的自然人责任和法人责任,改革银行和公司保密法,对有关机构和行业加于“知道你的客户”、“识别和披露洗钱交易”等义务,加强私营部门与政府在反洗钱中的合作,发展金融系统的内部控制程序,加强反洗钱包括调查、扣押和没收犯罪收益的国际合作。从1986年通过的毒品贩运犯罪法令将毒品洗钱定为犯罪至今,英国已采取了一系列控制洗钱犯罪的法律对策和措施,形成了具有特色的控制洗钱的法律机制。英国在建立控制洗钱的法律机制的过程中注意在学习他国经验的同时,立足本国的实际,根据本国的特点制定控制洗钱犯罪的法规,确立控制洗钱的法律对策和措施。例如有关控制利用海外实体洗钱规定,有关法人犯罪的规定,有关法律特权的限定等措施。又如英国对美国反洗钱法律对策的借鉴方面。美国对洗钱进行法律控制的一个重要措施就是建立了强制的现金交易报告制度,除了法律规定的例外情况,对超过一万美元的现金交易要进行报告,违背这种现金报告要求可以构成洗钱犯罪。英国认为,美国所规定的这种强制报告要求不适合英国的情况。根据欧共体指令的规定,英国所建立的是对超过15000 欧洲货币单位的现金交易进行识别、对“可疑交易”进行报告的制度。英国关于控制洗钱的法律机制的一个突出特点是采取预防和惩治相结合的方法,在以刑法措施作为遏制洗钱犯罪的主要手段的同时,充分发挥金融系统和相关机构在反洗钱中的预防作用。英国在遏制洗钱犯罪中,首先注意运用刑法的手段,将洗钱规定为犯罪并对这种犯罪行为进行严厉惩治。针对刑事犯罪者对自己的犯罪收益进行清洗、专业洗钱者对他人的犯罪收益进行清洗、与犯罪有关的人促进犯罪收益的清洗等复杂情况,英国法律将协助他人保存犯罪收益、隐瞒或转移犯罪收益、取得、拥有或使用犯罪收益等犯罪行为规定为洗钱犯罪。为了有效的遏制洗钱犯罪,英国法律还加于有关机构和人员披露信息的义务,对于违背法律义务的不披露行为可以构成洗钱犯罪。为了确保洗钱调查的顺利进行、防止犯罪收益的转移和犯罪者的隐匿,英国法律还加于有关机构和人员不得泄露信息的义务,对于违背法律义务的泄露信息行为可以构成洗钱犯罪。上述有关洗钱犯罪的规定构成英国控制洗钱犯罪的重要法律基础。针对利用金融机构洗钱的情况,英国将金融机构纳入控制洗钱犯罪的法律网络,发挥金融机构在控制洗钱中的预防和检测作用。英国所制定的控制洗钱的规则明确规定了上述机构应履行的法律义务,这些义务诸如识别客户、保存记录、披露可疑交易、建立内部控制程序等。实践证明,金融机构与政府的合作是控制洗钱的行之有效的法律机制中必有可少的措施。英国对洗钱的法律控制不限于毒品洗钱领域,这是英国所建立的法律机制的一个突出特点。由于在英国泛滥成灾的洗钱活动不限于毒品洗钱领域,因此,在构建反洗钱的法律机制中,英国也没有将反洗钱的措施仅限于毒品洗钱领域。例如,由于英国境内的恐怖主义活动一度十分猖獗,而对于恐怖主义活动的基金的保存和清洗进一步促进了这种犯罪活动,为了有效地打击恐怖主义基金的清洗,英国只有将反洗钱的领域扩大到毒品洗钱以外的范围,才可能更有效地打击洗钱活动和其他犯罪活动。此外,由于英国是欧共体以及1990年关于洗钱、追查、扣押以及没收犯罪收益的国际公约的成员国,上述公约以及欧共体的指令已经将反洗钱的领域扩大到毒品洗钱以外的范围。因此,英国具有义务在国内法中反映上述要求。英国所建立的反洗钱的法律机制反映了国际法和国内法相互渗透的特点。由于跨国洗钱是一个国际范围的问题,仅靠一个国家的力量不可能得到有效解决,必须依靠国际合作,充分发挥国际法的作用。因此,英国在制定遏制洗钱的国内立法的同时,还参加了有关的控制洗钱的国际公约和国际行动。英国参加了国际刑警组织、金融行动特别工作组、关于银行规则和

监管实践的巴塞尔委员会等国际组织和机构控制跨国洗钱的国际合作行动。英国参加了1988年联合国禁毒公约、1990年欧洲理事会关于禁止洗钱的公约,英国还和有关国家缔结有关于刑事司法协助方面内容的条约。通过上述国际法律文件确立的国际规则,去解决有关调查洗钱犯罪、追查或冻结犯罪收益、逮捕洗钱犯罪者以及引渡犯有洗钱犯罪的罪犯等国际刑事合作问题。英国反洗钱的法律机制是一个综合的网状系统,涉及到众多的法律部门,这是根据洗钱问题的复杂性和跨国性所确定的。但在这种法律机制的运转过程中,还有许多具体问题需要解决。例如,英国反洗钱法律机制的一个重要内容是金融机构具有建立内部控制机制的义务以及向监管机构报告可疑的洗钱问题。但实际上这种内部控制机制是否完善并没有得到有效检查。震惊世界的巴林银行倒闭一案充分暴露了巴林银行松散的内部控制。尼克·利森的欺诈行为使巴林银行亏损4亿英镑,但直到尼克·利森去职的当天,银行的高级主管对其欺诈行为一无所知,公司的风险报告仍出现交易平衡。巴林银行倒闭一案也反映了主管银行监管不力。按照英国银行法的规定,任何银行如需将大于其资产25%的资金汇到海外分支,必须事先通知英格兰银行。巴林在未通知英格兰银行的情况下,擅自将7.6亿英镑资金汇到新加坡,而这个数额将近巴林资本的两倍。〔9〕因此,要使已建立的法律机制有效运转,还必须对法律实施的情况加以监督和检查。看来,英国在这方面还要进行大量的工作。公司保密法,对有关机构和行业加于“知道你的客户”、“识别和披露洗钱交易”等义务,加强私营部门与政府在反洗钱中的合作,发展金融系统的内部控制程序,加强反洗钱包括调查、扣押和没收犯罪收益的国际合作。从1986年通过的毒品贩运犯罪法令将毒品洗钱定为犯罪至今,英国已采取了一系列控制洗钱犯罪的法律对策和措施,形成了具有特色的控制洗钱的法律机制。英国在建立控制洗钱的法律机制的过程中注意在学习他国经验的同时,立足本国的实际,根据本国的特点制定控制洗钱犯罪的法规,确立控制洗钱的法律对策和措施。例如有关控制利用海外实体洗钱规定,有关法人犯罪的规定,有关法律特权的限定等措施。又如英国对美国反洗钱法律对策的借鉴方面。美国对洗钱进行法律控制的一个重要措施就是建立了强制的现金交易报告制度,除了法律规定的例外情况,对超过一万美元的现金交易要进行报告,违背这种现金报告要求可以构成洗钱犯罪。英国认为,美国所规定的这种强制报告要求不适合英国的情况。根据欧共体指令的规定,英国所建立的是对超过15000 欧洲货币单位的现金交易进行识别、对“可疑交易”进行报告的制度。英国关于控制洗钱的法律机制的一个突出特点是采取预防和惩治相结合的方法,在以刑法措施作为遏制洗钱犯罪的主要手段的同时,充分发挥金融系统和相关机构在反洗钱中的预防作用。英国在遏制洗钱犯罪中,首先注意运用刑法的手段,将洗钱规定为犯罪并对这种犯罪行为进行严厉惩治。针对刑事犯罪者对自己的犯罪收益进行清洗、专业洗钱者对他人的犯罪收益进行清洗、与犯罪有关的人促进犯罪收益的清洗等复杂情况,英国法律将协助他人保存犯罪收益、隐瞒或转移犯罪收益、取得、拥有或使用犯罪收益等犯罪行为规定为洗钱犯罪。为了有效的遏制洗钱犯罪,英国法律还加于有关机构和人员披露信息的义务,对于违背法律义务的不披露行为可以构成洗钱犯罪。为了确保洗钱调查的顺利进行、防止犯罪收益的转移和犯罪者的隐匿,英国法律还加于有关机构和人员不得泄露信息的义务,对于违背法律义务的泄露信息行为可以构成洗钱犯罪。上述有关洗钱犯罪的规定构成英国控制洗钱犯罪的重要法律基础。针对利用金融机构洗钱的情况,英国将金融机构纳入控制洗钱犯罪的法律网络,发挥金融机构在控制洗钱中的预防和检测作用。英国所制定的控制洗钱的规则明确规定了上述机构应履行的法律义务,这些义务诸如识别客户、保存记录、披露可疑交易、建立内部控制程序等。实践证明,金融机构与政府的合作是控制洗钱的行之有效的法律机制中必有可少的措施。英国对洗钱的法律控制不限于毒品洗钱领域,这是英国所建立的法律机制的一个突出特点。由于在英国泛滥成灾的洗钱活动不限于毒品洗钱领域,因此,在构建反洗钱的法律机制中,英国也没有将反洗钱的措施仅限于毒品洗钱领域。例如,由于英国境内的恐怖主义活动一度十分猖獗,而对于恐怖主义活动的基金的保存和清洗进一步促进了这种犯罪活动,为了有效地打击恐怖主义基金的清洗,英国只有将反洗钱的领

域扩大到毒品洗钱以外的范围,才可能更有效地打击洗钱活动和其他犯罪活动。此外,由于英国是欧共体以及1990年关于洗钱、追查、扣押以及没收犯罪收益的国际公约的成员国,上述公约以及欧共体的指令已经将反洗钱的领域扩大到毒品洗钱以外的范围。因此,英国具有义务在国内法中反映上述要求。英国所建立的反洗钱的法律机制反映了国际法和国内法相互渗透的特点。由于跨国洗钱是一个国际范围的问题,仅靠一个国家的力量不可能得到有效解决,必须依靠国际合作,充分发挥国际法的作用。因此,英国在制定遏制洗钱的国内立法的同时,还参加了有关的控制洗钱的国际公约和国际行动。英国参加了国际刑警组织、金融行动特别工作组、关于银行规则和监管实践的巴塞尔委员会等国际组织和机构控制跨国洗钱的国际合作行动。英国参加了1988年联合国禁毒公约、1990年欧洲理事会关于禁止洗钱的公约,英国还和有关国家缔结有关于刑事司法协助方面内容的条约。通过上述国际法律文件确立的国际规则,去解决有关调查洗钱犯罪、追查或冻结犯罪收益、逮捕洗钱犯罪者以及引渡犯有洗钱犯罪的罪犯等国际刑事合作问题。英国反洗钱的法律机制是一个综合的网状系统,涉及到众多的法律部门,这是根据洗钱问题的复杂性和跨国性所确定的。但在这种法律机制的运转过程中,还有许多具体问题需要解决。例如,英国反洗钱法律机制的一个重要内容是金融机构具有建立内部控制机制的义务以及向监管机构报告可疑的洗钱问题。但实际上这种内部控制机制是否完善并没有得到有效检查。震惊世界的巴林银行倒闭一案充分暴露了巴林银行松散的内部控制。尼克·利森的欺诈行为使巴林银行亏损4亿英镑,但直到尼克·利森去职的当天,银行的高级主管对其欺诈行为一无所知,公司的风险报告仍出现交易平衡。巴林银行倒闭一案也反映了主管银行监管不力。按照英国银行法的规定,任何银行如需将大于其资产25%的资金汇到海外分支,必须事先通知英格兰银行。巴林在未通知英格兰银行的情况下,擅自将7.6亿英镑资金汇到新加坡,而这个数额将近巴林资本的两倍。〔9〕因此,要使已建立的法律机制有效运转,还必须对法律实施的情况加以监督和检查。看来,英国在这方面还要进行大量的工作

第二篇:全球化时代跨国犯罪处置的法律冲突论文.

全球化时代跨国犯罪处置的法律冲突论文

导读:本论文是一篇关于全球化时代跨国犯罪处置的法律冲突的优秀论文范文,对正在写有关于犯罪论文的写作者有一定的参考和指导作用,论文片段:件,也成为跨国犯罪可资利用的一种技术资源。其次,经济作为全球化进程的主导因素,它在推进贸易空间扩大和形式多样、更为紧密的经济协作关系体制的同时,也为跨国犯罪提供了依附条件、可能形式,甚至国际犯罪本身就构成全球化时代的一种经济样态。第三,全球化要求法律全球化进程和法律本土化进程的协调和融合,从而以犯罪定义、犯

摘要:跨国犯罪是全球化秩序的一种表现形态。当前,对跨国犯罪的处置突出存在着法律冲突理由,主要是刑事管辖权方面的法律冲突,法律定性和刑罚适用方面的冲突。各国在司法实践中,对跨国犯罪有权行使领土管辖权、国籍管辖权、保护管辖权和普遍管辖权,但在行使过程中经常会产生法律冲突。另外,在犯罪定型和构成标准之刑法规定方面存在的巨大差别,经常使得跨国犯罪人规避法律、逃避罪责。

关键词:跨国犯罪全球化法律冲突

:A

一、全球化与跨国犯罪

20世纪80年代后期以来,以交通、通讯和信息技术等先进科技为支撑,以经济全球化运动为先导,人类开始进入了全球化时代。不过,在吉登斯看来,全球化的本质并非为一个经济理由,“全球化实际上是关于空间和时间的转变。我把它界定为远距离行动。”[1] “全球化可以被定义为:世界范围内的社会关系的强化,这种关系以这样一种方式将彼此相距遥远的地域联系起来,即此地所发生的事件可能是由许多英里以外的异地事件而引起。”[2]这种判断无疑道及了全球化的实质,全球化概念所要表述的根本上就是一个社会关系和行为秩序的性质理由。在全球化时代,社会关系不再被限定于特定的地域空间范围,人类行为经常会在世界的另一端发生影响。

社会关系的全球式界定和人类行为的世界性影响作为全球化时代的根本性质,不仅在经济、政治、科学技术等领域得以深刻体现,犯罪理由也因循这一时代的秩序性质而日益凸显其国际化趋势,或者说,犯罪的国际化也是全球化秩序的一种构成成分。犯罪的国际化理由我们应当进行双向理解:它既是全球化秩序的一种状况,也是型构全球化秩序的一个因素,尽管它是一个消极因素。

对于全球化秩序的形成与跨国犯罪的增加之间的内在理论关联,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读解。首先,作为全球化进程之推进动力的交通、信息和通讯技术的迅猛发展,在扩大行为之作用范围和影响能量的同时,也促就了犯罪行为的国际性影响。它们不仅只是当代社会生活的一类优越条件,也成为跨国犯罪可资利用的一种技术资源。其次,经济作为全球化进程的主导因素,它在推进贸易空间扩大和形式多样、更为紧密的经济协作关系体制的同时,也为跨国犯罪提供了依附条件、可能形式,甚至国际犯罪本身就构成全球化时代的一种经济样态。第三,全球化要求法律全球化进程和法律本土化进程的协调和融合,从而以犯罪定义、犯罪构成标准为根本题旨的“犯罪化”理论必将遭遇一个世界取向与民族法律文化认同的两难选择或法律融合理由。这样,全球化秩序也必定引发出一个地域性行为的国际“犯罪化”理由,本来属于民族国家地域内的非犯罪行为经常遭遇国际刑法上的“犯罪化”理由,在此,法律的全球化本身也制造了犯罪。

当前,跨国犯罪已严重地危害了人类的生命、财产安全,妨害了社会秩序和经济发展,也成了当今国际社会普遍关注的焦点理由。据统计,20世纪80年代以来,全世界毒品交易额每年高达500亿美元,同时大约有用于毒品交易的1000亿美元在国际金融系统中流通,近年来这一数字又以每年800-1000亿美元的数字增长[3]。在1968~1997年的30年间,全球发生的恐怖主义事件至少有1.36万起,平均每年约453起,造成的人身伤亡与财产损失难以记数。“9·11”事件以来,恐怖分子的打击目标也越来越多地选择普通民众,恐怖袭击的手段多为能产生轰动效应的自杀式人体炸弹。除了传统的恐怖犯罪方式,还有如政治性暗杀、绑架人质、劫持飞机、爆炸、纵火、施放毒气和广泛性投毒等,已经出现了生化恐怖主义、网络恐怖主义、金融恐怖主义、信息恐怖主义等新型恐怖主义。近年来,跨国有组织经济犯罪日益严重,尤其是贩毒与跨国秘密融资紧密联系,在形式上已形成共生关系。每年经过伦敦各大金融机构的洗钱数额已经达3000亿英镑[4]。当前,跨国犯罪呈现出犯罪主体的跨国性流动、犯罪行动的国际性分工、犯罪收益的国际性转移以及作案手段的智能化发展的共同特点。面对这一状况,国际社会的应对措施却时常显得捉襟见肘,世界各国的刑事策略往往也存在滞后的现象。尤其是在对跨国犯罪的处置过程中,由于触及不同的法域,实施管辖和法律适用上往往存在矛盾与冲突,致使各国在对其惩治的力度和有效性上大打折扣。因此,如何有效惩治跨国犯罪已成为国际社会和理论界亟待应对的课题。当前,处置跨国犯罪遭遇到的突出理由是法律冲突,只有在有效解决法律冲突理由的基础上,采取一系列国际刑事司法协作措施,有力遏制跨国犯罪。

二、处置跨国犯罪的法律冲突

全球化秩序必定地要求着法律的全球化,法律全球化首先意味着一定程度的全球统一的法律制度框架的建构和完善。然而,在大量犯罪以跨国方式实施之时,却突出存在着处置跨国犯罪的法律规范冲突理由。所谓法律冲突(conflict of laws),是指内容相互歧异的不同国家的法律竞相要求对同一涉外法律关系实施管辖而形成的法律适用上的矛盾冲突状态。法律冲突广泛地存在于国际法律、区际法律、人际法律和时际法律等各类法律之中,它存在于私法领域,也存在于公法领域。在刑事管辖权方面、刑事实体法方面以及外法域刑事判决的效力即判决承认和执行方面等都存在法律冲突。法律冲突的实质是法律效力的抵触和法律适用时的冲突。法律冲突产生的最根本理由在于互异而独立的法域的法律对同一法律关系规定上的差异而又竞相要求适用本法域的法律。跨国犯罪之国际性犯罪特点和全球化趋势,往往要触及不同的法域,在处置过程中,实施管辖和法律适用上存在矛盾冲突是难免的,不可能一厢情愿地只根据本国的情况,做到既能维护本国主权,又能惩治犯罪,还要同时兼顾其它国家和国际社会的情况,即要附条件地对外域法的效力予以承认。这无疑给跨国犯罪的处置带来了难度。当前,处置跨国犯罪的法律冲突突出表现为以下两个方面。

(一)刑事管辖权方面的法律冲突

国际法中的刑事管辖权,就其性质来说,有国内法范围内的刑事管辖权和国际法范围内的刑事管辖权两种类型。跨国犯罪是“犯罪人非法进出两国或两国以上实施危害社会的行为”。[5]跨国犯罪是国际性犯罪,但又是国内法作用上的犯罪,属于国内法管辖范围。各国在司法实践中,对跨国犯罪有权行使领土管辖权、国籍管辖权、保护管辖权和普遍管辖权。

按照领土管辖权原则,凡是发生在一国领土内的犯罪活动,不论犯罪行为人是哪国公民,都必须接受该国的法律管辖。从理论上说,外国人在一国犯 导读:本论文是一篇关于全球化时代跨国犯罪处置的法律冲突的优秀论文范文,对正在写有关于犯罪论文的写作者有一定的参考和指导作用,论文片段:犯罪、而另一国法律不认为构成犯罪的情况。第三,犯罪构成的认定标准差异明显。比如,虽然大多数国家都对贪污、受贿、行贿都有明确的规定,但各国对于这些犯罪的构成标准确立不尽相同。如美国法律规定:政府工作人员不能要求或鼓励外国政府及其代理人给价值100美元以上全球化时代跨国犯罪处置的法律冲突的礼品或奖品;而新加坡政府对官员收受礼品的规定,一切赠与的礼品都必须请示、上交,否则均被认定为构成犯罪;日本《刑法》规定:只要与职务有关,接受任何不正当的利益,都构成贿赂罪,不论其贿赂物是有形的还是无形的,凡是能满足人的需求和欲望的一切利益都应包含在内。第四,在对犯罪的量刑标准方面,各国之间也存在不少差异。以毒品犯罪为例,新加坡法律规定:凡贩卖15克海洛因或30克吗啡,30克海洛因200克大麻精,500克大麻或1200克鸦片的贩毒者处以极刑,贩卖的毒品低于上述数量的处30年的监禁及15下鞭刑。美国的禁毒法则规定:对毒品有关的刑事犯罪者,轻的判5至10年徒刑,重的判40年或无期徒刑;对贩毒走私者罚款200万至400万美元;对在距离学校1000英尺以内从事毒品犯罪者,刑罚加倍。相比较而言,荷兰、瑞士等国家禁毒法相对宽松。

在犯罪定型和构成标准之刑法规定方面存在的巨大差别,经常成为跨国犯罪人规避法律、逃避罪责的“制度资源”。正如鲍曼所言:“假如地方秩序的管理者太专横跋扈,令人憎恶,那么总是有可能求助于全球法则以更改地方制度和地方游戏规则。而且,如果地方上日子不好过,那当然可能移居它处。”[7]以2005年百余中国儿童在北欧被贩卖案为例,此案中,贩卖人口的一对华人夫妇已加入瑞典籍,从而其犯罪行为便有可能被判6—10年徒刑。因为在瑞典,人口走私罪的最高徒刑为6年,而人口贩卖罪的最高刑期是10年,这在瑞典均属于较严厉的处罚了。我国刑法规定:拐卖妇女、儿童罪情节特别严重的,处死刑并处没收财产。由此可见,这起案件若发生在中国,刑罚就会很重,因为它牵涉到的受害者都是没有自我保护能力的儿童和少年,是有组织的严重犯罪。各国刑法上关于量刑幅度规定的明显差异经常成为跨国犯罪人的利用条件。

全球化把整个世界连成了一体,在经济全球化的同时,犯罪也有了全球化的趋势。因此,研究处置跨国犯罪的法律冲突是当今社会的一个重大课题,只有找到合理的处置策略才能对跨国犯罪进行有效的遏制。

参考文献:

[1] [英]吉登斯.超越左与右——激进政治的未来[M].李惠斌,杨雪东译.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3:4.[2] [英]吉登斯.现代性的后果[M].田禾译.译林出版社,2000:56-57.[3] 王铮.办案规范指南——涉外刑事程序与刑事司法协助[M].群众出版社,1999:193.[4] 胡联合.试论当代恐怖主义活动的基本特点[J].社会科学战线.1999(5).[5] 赵永琛.跨国犯罪策略[M].吉林人民出版社,2000:2.[6] 刘旺洪.全球化:法律统一的范围和限度[J].金陵法律评论.2001(1).[7] [英]齐格蒙特·鲍曼.全球化——人类的后果[M].郭国良,徐建华译.商务印书馆,2001:122.责任编辑:琰柽

第三篇:对中小企业内部控制浅谈(论文)

上海财经大学继续教育学院毕业论文

对中小企业内部控制浅谈

第一章 绪论

1.1内部控制的含义

所谓内部控制,是指被审计单位为了保证业务活动的有效进行,保护资产的完整,防止、发现、纠正错误与舞弊,保证会计资料的真实、合法完整而制定的政策与程序。广义地讲,一个企业的内部控制是指管理当局为确保法律、法规及经营方针的贯彻执行,维护财产物资的完整,保证组织财务会计和其他相关信息的准确性、及时性与可靠性,避免或降低各种风险,促进单位经营管理活动的经济性、效率性和有效性,实现既定的组织目标,在充分考虑内外环境因素的基础上,综合利用各种分析方法,针对人、财、物等各种生产要素及相关业务活动而制定和实施的一系列方法、程序和制度等所形成的一种自我检查,自我调整和自我制约的系统。1.2 内部控制发展

内部控制具有其科学的定义和丰富的内容,只有深刻理解内控的内涵才能明确如何强化内控。纵观历史上对内部控制的理论研究大致上分为四个阶段:

(1)内部控制的雏形—内部牵制

古罗马帝国宫廷库房采取的“双人记账制度”,我国西周时期的内部牵制都是内部控制雏形的表现形式。20世纪初期,西方资本主义经济得到了较大的发展,生产关系和生产力的重大变化,促进了社会化大生产程度的发展,加剧了企业间的竞争,加强企业内部控制管理成了关系企业生死存亡的关键因素。内部牵制这个概念最早于1905年有L.R.Dicksee提出,他认为,内

上海财经大学继续教育学院毕业论文

部牵制由三个要素构成:职责分工、会计记录、人员轮换。当时的内部牵制是基于以下两个基本设想:

1、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人或部门无意识地犯同样错误的机会很小;

2、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人或部门有意识地合伙舞弊的可能性大大低于单独一个人或部门舞弊的可能性。实践证明这些设想是合理的,内部牵制仍占有重要的地位,成为有关组织机构控制、职务分离控制的基础。

(2)内部控制的初步形成——控制系统

内部控制的初步形成—以职务分离、账户核对为主要内容的内部牵制,逐渐演变成组织结构、职务分离、业务程序、处理程序、处理手续等因素构成的控制系统。内部控制的该阶段发展是随着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而形成的。竞争的日趋激烈,使得各级管理人员不得不进行全面企业管理的探索。在泰罗等管理理论的指导下,企业经营管理者从内部牵制原则出发,尝试着组织结构、业务程序、处理手续等方法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对其所属部门的人员及工作进行组织、制约和调节。至此,控制系统得以形成。

1949年,美国会计师协会的审计程序委员会在《内部控制,一种协调制度要素及其对管理当局和注册会计师的重要性》的报告中,对内部控制首次作了权威性定义:“内部控制包括组织机构的设计和企业内部采取的所有相互协调的方法和措施。这些方法和措施都用于保护企业的财产,检查会计信息的准确性,提高经营效率,推动企业坚持执行既定的管理政策。1958年10月该委员会发布的《审计程序公告第29号》对内部控制定义重新进行表述,并将内部控制划分为会计控制和管理控制。

(3)成熟期——内部控制结构

该时期的代表是1988年美国AICPA发布的《审计准则公告第55号》,上海财经大学继续教育学院毕业论文

它以“内部控制结构”代替“内部控制”,并提出内部结构的三要素:控制环境、会计系统和控制程序。这也是我国目前CPA沿用的内部结构。《审计准则公告第55号》从1990年1月起实行,自此,《审计准则公告第29号》中将内部控制划分为内部管理控制和内部会计控制的提法也被“内部控制结构”所取代。

(4)一体化控制阶段

上世纪八十年代以来,虚假财务报表时有发生。为此,美国成立了“反虚假财务报告委员会”,下设专门致力于内部控制研究的“发起组织委员会”,简称COSO。COSO于1992年提出了题为“内部控制——整体框架”的研究报告,这就是著名的COSO报告。审计准则委员会与1995年发布了《审计准则公告第78号》,全面接受了COSO报告的观点,并自1997年1月起生效。新准则将内部控制定义为:“由一个企业的董事长、管理层和其他人员实现的过程,旨在为下列三大目标提供合理保证:

1、经营的效果和效率(操作性目标);2财务报告的可靠性(信息性目标);

3、符合适用的法律和法规(遵从性目标)。”这三大目标既能满足不同的需要,又相互交叉。是一种“全部控制论”的概念。在COSO报告中,认为内部控制涵盖了企业内部五大组成部分的丰富内容:控制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与交流和监督评审。这五大组成部分与前述三大目标有机地结合,构成了内部控制的完成体系。COSO报告旨在为各行各业提出这一思路的。我国的企业工作者很有必要适应形势,转变观念,从内控的三大目标出发,去考察本单位上述五大组成部分的各个方面,看是否建立了健全的内控制度,而且看这些制度是否得以认真贯彻实施。

上海财经大学继续教育学院毕业论文

企业是现代社会中最主要的经济组织,没有一个完善、科学的内控制度,其经济活动就不能取得预期效果。大量的管理实践证明:得控则强,失控则弱,无控则乱,因而内部控制成为衡量现代企业的重要标志。企业应从实际出发,按照企业管理系统要求,实事求是地建立自我调整、检查和制约的内控体系,并形成一个健全完整、运行灵活的控制网络系统。这既是企业组织管理的客观要求,也是企业生产经营顺利运行的根本保障以及成为市场竞争主体的重要保证。

我国的中小企业已经成为支撑经济增长、吸收就业人口、维护经济和社会稳定的重要力量,其作用和地位随着国有经济战略性调整而日益突出。根据统计,截止2008年年底,全国工商注册登记的中小企业占全部注册企业总数的99.8%。中小企业工业总产值、销售收入、实现利税和出口总额分别占总量的60%、57%、40%和60%;流通领域中小企业占全国零售网点的90%以上。中小企业大约提供了75%的城镇就业机会。近年来的出口总额中,有60%以上是中小企业提供的。事实证明,凡是中小企业发展势头好的地区也是经济最活跃的地区,浙江、广东地区可为例证。虽然我国新《会计法》十分重视内部控制制度的建设,确立了内部控制失误承担的法律责任。但是,中小企业的内控管理依旧不容乐观。我国的中小企业发迹于上世纪80年代的短缺经济,发展于90年代国有经济的调整时期,进入本世纪后,获得较快的发展速度。大多数中小企业具有规模较小、业务单

一、经营灵活、效率较高的优点,相对大企业而言,具有一定的创新优势。由于中小企业是在市场经济中诞生和成长的,具有很强的生存意识,大多采用了集中一点,寻找空白、特色经营、关键环节突破等经营策略,具备较好的经营弹性。然而,上海财经大学继续教育学院毕业论文

或许正是这些优势造就了它们的诸多劣势:组织结构简单,规章制度缺失、人才缺乏、管理水平不高。许多中小企业法律法规意识淡薄,有法不学,有法不依,想方设法打擦边球,有的逃避纳税、逃避债务的愿望比较强烈;偏好投机取巧,产品技术含量较低,质量意识较淡薄,造成客户资源不广,顾客忠诚度低;管理随意性大,制度化、规范化和程序化差,没有预算或预算弹性过大,造成管理粗放,职能部门职责不清,信息不畅,管理死角不少;不注重企业文化建设,不重视精神激励,奖惩没有制度,员工的不公平强烈;管理观念陈旧,人员选用上任人唯亲,相信血缘关系,不注重才能,强调忠诚老实,往往真正有才能的人得不到重用,企业留不住人才;财务不透明,会计信息质量不高,会计处理随意性大,信息失真严重。

第二章 中小企业内部控制存在问题

2.1目前中小企业的基本概况

中小企业是相对于大企业的概念,是指营业收入或资产总额较小、职工人数较少、管理组织简单、职责分工有限的企业。虽然世界各国对中小 企业的界定并没有统一的标准,但基本上都是基于定性与定量两个方面对中小企业进行划分,定性主要是通过经济特征和控制方式的描述反映企业的组织结构和经营方式特点,定量则主要通过规模等数量指标来划分大、中、小型企业。

与国有大型企业相比,目前中小企业的会计基础工作薄弱,财务制度普遍不够健全,白条抵现金、财务管理混乱,往往缺乏严密的资金使用计划。而且企业内部往往只重视会计职能,而忽视财务管理职能的发挥,所以在存

上海财经大学继续教育学院毕业论文

货库存管理和现金交易结算等方面缺乏必要的内部控制和审计制度,财务预测、财务决策、财务控制、财务预算、财务分析和财务考核等财务环节薄弱,资金筹措和营运能力十分有限。这些都极大地制约着企业的进一步发展 2.2 对内部控制认识不足,岗位设置缺乏牵制性

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对于国有企业,只是一味地批评计划经济制度管理得太死,因此改革中十分重视经济权利的下放,然而,却漠视了经济活动内部的至关重要的控制机构,甚至连国有企业多年来积累的内部控制经验也都给放掉了。事实上,并非所有企业都只是靠宏观体制的改革才能发展的,关键是企业微观领域的改革不能滞后于宏观体制的改革,这也许正是为什么有的企业在改革中充满生机,而有的企业却被市场所淘汰的原因所在。中小型企业经营活动单一,经营规模小,人员配置不可能像大型企业那样做到专业对口、各司其职。往往一人身兼两职甚至数职,造成岗位设置缺乏牵制性。譬如有的中小企业库存材料的采购人、保管人甚至领用人都是同一人。而一些根本不具备从业资格,靠人情关系混入会计队伍的人员,呆在中小型企业的会计岗位上,这些人只凭长官意志办事,法律、准则、制度懂得不多,但却没有不敢造的报表,没有不敢花的钱,任人唯亲使得企业内部控制难以正常开展。人员素质、职业道德水平参差不齐,对内部控制认识不足在所难免。而长期以来无论是正规的会计学历教育还是会计继续教育,关于内部控制的内容都很浅显而不系统,财务人员对内部控制知识也十分缺乏。有些会计人员缺乏从事会计工作应具备的基本知识与技能。有些会计人员虽然具备一定的业务水平,但由于忽视对新的业务知识及新颁布的会计法规的学习,出现账务处理违反新会计法规制度对核算的要求。例如有的中小企业会计档案无

上海财经大学继续教育学院毕业论文

专人管理,出纳可以轻易取得以前会计资料。这些无疑给会计基础工作的内部控制顺利开展造成极大的隐患。目前一些企业特别是有些国有企业对内部控制的认识存在两种倾向值得注意:一是一部分人习惯于甚至满足于传统的经营管理方式,认为只要能够规范化操作就行,不必考虑是否先进。二是虽然大家意识到改革的必要性,但是容易片面强调改革组织结构的重要性,忽视了控制方式的跟进和强化。这就使企业的改革同微观治理机制相脱离。不论是维持传统的经营管理方式,还是片面以改革取代控制的观念,对企业的发展都是不利的。这些认识上的偏差都将阻碍着企业内控的发展和完善。

2.3所有权与经营权高度统一的管理模式使中小企业管理缺乏内部约束性

中小企业中相当一部分属于个体、私营性质,企业的投资者同时就是经营者,企业领导集权现象严重。一些企业领导“家长式”作风日盛,有的独断专行,搞“一言堂”,有的自己花钱,自己签字,自己报销。有些领导认为有了内部控制制度办起事没以前那么方便了,花起钱没有以前那么顺手了,内部控制制度成了自己设立的障碍物、绊脚石,自然就只做起了内部控制的表面文章。一些企业之所以内部管理混乱,就是因为一些领导没有被摆在企业重要的议事安排上。产权制度改革是公司法人治理结构的核心,而规范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关键要看董事会能否充分发挥作用。但在我国现阶段,公司的法人治理结构不够完善,甚至是有形无实,尤其体现在董事会这一重要机构没有发挥应有的职能。有不少国有企业子啊改革过程中,一味地“放权让利”,致使原厂长负责制的领导班子与董事会高度重叠,致使国有单位产权主体缺位,权责不清,加强内部控制的受益主体模糊。根据有关抽

上海财经大学继续教育学院毕业论文

样资料统计,在上市公司的董事会成员中,100%为内部董事的公司占有效样本的22.1%,50%以上为内部董事的公司占有效样本的78.2%,董事长和总经理一人兼任的公司占总样本的47.7%,由此可见,公司董事会在很大程度上掌握在内部人手中。而应该作为所有者产权代表的董事会,既不能充当所有者的“守护神”,又不能代表所有者对经营者进行监督。这种权责不分的公司治理结构,导致所有者对经营者不能实施控制,作为代表公司股东的控制主体——也就形同虚设。

2.4 从内部控制目标上看,在会计信息、资产和经营活动三方面的控制缺乏有效性

2.4.1 会计信息失真现象普遍存在

财政部曾组织各地财政监察专员办事处对159户企业会计信息质量进行了抽查。抽查结果表明:不少被抽查企业的会计报表未能真实反映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会计信息不同程度地存在失真情况,有点问题还相当严重。很大一部分企业及其领导为了达到某种目的,故意歪曲财务报表信息。会计信息失真、做假账已经成为全国性的普遍问题。中小企业账目不清,信息失真的原因主要有三:一是以达到偷逃税金的目的。中小型企业因其规模较小、业务量少、交易金额较小等特点,不易引起各级检查机关的足够重视。有些企业领导无视国家法律的严肃性,忽视财务制度、财经纪律的强制性,怀着侥幸心理指使会计做假账、报虚数,有的收入甚至不入账,私设小金库,最终以达到偷逃税款的目的。二是以达到粉饰业绩为目的。有些国有中小型企业,为了年终向主管机关顺利交差、完成上级下达的经济指标,报喜不报忧,只好在账目上做手脚。设置账外账、弄虚作假,造成虚盈实亏的假象,蒙混

上海财经大学继续教育学院毕业论文

过关。三是企业财务基础薄弱,致使会计信息失真。有的中小企业特别是私营企业的会计根本没有会计资格证书,不具备起码的会计基础知识,难免账务处理不出现错误,导致会计信息失真。2.4.2 资产安全完整系数低

中小型企业因内部控制制度未被引起足够重视,在资产管理上暴露出很多弊病:

(1)对现金管理不严,造成资金闲置或不足。有的中小企业认为现金越多越好,造成现金闲置;有些企业的资金使用缺少计划安排,过量购置不动产,无法应付经营急需的资金,陷入财务困境。

(2)应收账款周转缓慢,造成资金收回困难。原因是没有建立严格的赊销政策,缺乏有力的催收措施,应收账款不能兑现或形成死账。

(3)存货控制薄弱,造成资金呆滞。许多中小企业月末存货占用资金往往超过其营业额的两倍以上,造成资金呆滞,周转失灵。

(4)重钱不重物,资产流失浪费严重。不少中小企业的管理者,对原材料、半成品、固定资产等管理不到位,出了问题无人追究,资产浪费严重。2.4.3 经营活动缺乏有效性和合法、合规性

我国企业上演了多年的“三国演义”,即1/3企业盈利、1/3企业亏损、另有1/3企业账面基本持平但实际仍属潜亏。企业绩效低下与内部控制质量不高密切相关。中小型企业和大型企业相比虽有经营灵活多变的优势,但在实力、资金及知名度上都无法与之抗衡,因此大多难逃亏损的厄运。而在贯彻国家法规制度方面,中小型企业较大型企业而言在进行经营活动时,更加缺乏合法、合规性。例如对现金的控制只考虑现金收支的量,不考虑现金

上海财经大学继续教育学院毕业论文

收支的质,即现金收支活动没有完全在合法状态下进行;对存货的控制只考虑生产对存货的合理需要,不考虑存货在合法状态下流转。

针对以上中小型企业内部控制所存在的问题,通过举出案例来分析说明中小企业内部控制不完善,将对中小企业是多么大的危害。

第三章 案例分析说明

3.1 某医疗器械公司营销部副经理的张某案例

据2009年12月10日《新民晚报》报道,担任某医疗器械股份有限公司齿科医械厂市场营销部副经理的张某利用职务之便,挪用公款26万元炒股,近日被区人民法院以挪用公款罪,依法判处有期徒刑2年,缓刑2年。经过检察机关的缜密侦查,发现张某从2004年7月至12月,利用分管销售到外地产品回笼货款的职务便利,采用将销售货款回笼后,延迟入账,私自提取后汇入张某个人证券公司资金账户的办法,进行买卖股票。先后挪用公款26万元。

案例点评:

这是一起典型的由于内部控制不完善而发生的挪用公款案例,问题就出在收款环境销售副经理应该只负责销售业务,销售款项应直接进财务部。

企业的收入主要来源于销售产品或提供劳务,其中有的是当期客户现金直接支付的,有的是赊销给客户,作为应收账款入账的,具有较大的风险。在销售大量采用赊销形式下,应收账款在企业的资产中占有相当大的比重,关键就在于对应收账款的控制。

由于应收账款是一种记录在账上的债权而不是存在于公司中的实物性

上海财经大学继续教育学院毕业论文

资产,对其是否可收回对公司的真实财务状况影响很大。所以,应收账款的控制是整个销售环节中的一个控制重点。

为此,首先要建立职务分离制度,在销售和应收账款各环节上必须分工明确,相互牵制。销售部的人应只负责销售,货款的回收应由财务部负责应收账款的记账员不能同时成为应收账款的核实者。对于应收账款的收回要及时入账,张某延期入账的手段并不高明,只是企业在这方面没有相应的控制措施。对于支票收入的控制主要有以下环节,支票收入必须由两个以上的人员来处理。由一位职员开发票,另一位职员收入支票,后者应核对发票和支票金额是否相一致。收入支票职员应对收入支票及时加盖“只限存款用”戳记,并交银行出纳暂时保管及由专人解缴银行。同时,开票员应将发票存根交记账员,由其记录银行日记账。3.2 仁寿县化工建材厂案例

据《新西部》2011年2月13日报道,四川省仁寿县化工建材总厂经过多次改造逐年投入,已经发展成中型化工企业,厂长陈某离任时,县审计局对其进行经济责任审计,结果令人震惊。下面湿审计结果中的部分内容:

1、不合规单据报销。2005年至2007年3月,以便签、差旅费报销、车间费用登记表、公路运输发票等支出1814871.23元。

2、挤占在建工程。2005年至2007年3月,应在生产费用、财务费用、销售费用列支的生产成本费用列入在建工程2217862.76元,其中2005年590764.28元,2006年1516782.40元,2007年1月至3月110316.08元。

3、虚增盈余公积和虚列支出

(1)虚增盈余公积2033217.33元。(2)虚列递延资产2077213.33元。

上海财经大学继续教育学院毕业论文

(3)在建工程账户中用上海车一辆抵交排污费63213.70元。(4)虚列集资利息55668.00元。(5)虚列施工单位租车费和贷款利息4600.00元。

4、重领重报。(1)出纳陈某重报招待费4220.00元。(2)厂长重报2004年11月厂办公室工资2678.37元,冲减本人借款。(3)副厂长余某重报出勤补助3480.00元。(4)2006年重领工资78890.13元,其中总厂办10880.77元,生产办26464.59元,技改办8400.00元,经营办28644.77元。

5、公款私存。2003年10月到2007年6月该厂逃避银行监督,将公款存入农行房地产信贷部2129942.09元,存入农行营业厅储蓄专柜500200.00元。

6、挪用公款。2003年2月到2007年3月,厂级领导及办公室主任等六人,挪用公款68100.00元,其中厂长陈某100000元,副厂长李某100000元,副支书100000元。以上6人挪用公款造成损失227505.45元。

7、应交未交税费。2005年以来应交未交税费1763522.83元,其中营业税24551.70元,个人所得税11440.34元,教育附加费1079.76元,城市维护建设税1799.60元,城市电力建设附加费405115.89元,电网发展基金258960.17元。财政资金和乡镇资金和乡镇企业局资金占用1060575.37元。

8、涂改发票多列支出。2005年4月,副厂长舒某到辽宁省凌源市化肥厂购旧设备,将该厂出具的收据50.00元改为50000.00元,多报支出49950.00元。

9、隐瞒收入。(1)2002年到2005年该厂职工钟某承包经营总厂下属的鞋厂,销货款未作收入79437.37元。(2)总厂将多年应付未付的往来账款52640.74元转为应付工资50000.00元,盈余公积2640.74元未作当年收入。

上海财经大学继续教育学院毕业论文

10、虚列利润。该厂将盈余公积转作2006利润346393.35元,用于弥补2005年发生的亏损。

11、违规购置专控商品。2003年以来,该厂购轿车一辆21114.00元,小车一辆98400元,合计426274.00元,未办控购手续。

12、固定资产核算不实。经审计,该厂2005年接受陵阳贸易公司移交的固定资产多计91679.61元,2006年接受陵阳贸易公司房屋339059.82元,其中:手机15部97530元,上海小车63231.70元,地面卫星接收站36515.90元,舞厅、餐厅203333.90元,轿车230944元。

13、乱发奖金补助。2005年以来,该厂乱发奖金补助323200.00元,其中购压缩机奖82700.00元,年终奖125000.00元,出勤补助115500.00元。

14、请客送礼严重。经审计,该厂2004年10月至2007年3月,用不合规发票报销1479896.78元用于请客送礼。其中送钱1324170.00元,送物155726.78元。

15、集体垫资为该厂领导建房。经审计查证,厂长和副厂长在内的高层领导干部各拥有一套住房,并在陵阳贸易公司有建有9套住房,总造价815935.60元。(单位垫资369035.65元,个人集资446000.00元)。

案例点评

这份震撼人心的审计报告,暴露出该单位的内部控制何等薄弱。企业从上到下,各个部门都出现了严重的问题。下面让我们从内部控制的角度,对该中型企业出现的主要弊端进行详细分析。

1、虚报冒领。虚报这种情况常发生在企业费用列支过程中,相关人员通过虚开发票和假发票等手法虚报费用,为自己和本部门获取私利,这不但

上海财经大学继续教育学院毕业论文

导致企业货币资金预算和管理上的混乱,而且会使费用和成本相关账户数字不实,最后还会引起舞弊和腐败;冒领常常是有关人员虚开或更改相关凭证,冒充他人领取款项、冒充他人报销、发生事由张冠李戴等,都是属于这种情况。

2、挪用资金。这主要是企业相关人员上下勾结,不按照国家法律法规和企业制度约束,将特定用途的资金挪作他用。一则是为自己谋私利。二则是因为企业财务管理紊乱,经常改变资金用途,忽略了专项资金用途。无论何种原因,都会使企业的财务风险加大,导致财务违纪的发生;应该指出的是:挪用资金常常伴随“账外有账,账外托存”现象,并时有 贪污行为发生。案例中,挪用企业资金为厂领导建房,厂级领导及办公室主任等六人共挪用公款68万余元,造成损失22万余元。

3、固定资产的购置失控。首先,各种资产需要由使用部门提出,采购部门、企业内部的建筑或建设部门一般无权首先提出采购的要求,而且资产采购的审批人同采购要求提出者要进行分离。显然,案例中的企业没有进行资产购置的基本职务分离,而是由领导说了算,其次资本支出预算控制薄弱。内部控制程序要求使用部门首先提出某种书面申请,并详细说明技术和经济上的理由,而这一申请是否经济以及以何种方式取得,必须通过资本支出预算的分析才能确定。但自2003年以来,该厂购轿车一辆211144.00元,购小车一辆98400.00元,合计426274.00元,均未办理控购手续,有关控制形同虚设。

4、账务处理不实。按照规定,会计账务处理,都必须遵守相关的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的要求。但是,案例中,该企业却将应在生产费用、财务费

上海财经大学继续教育学院毕业论文

用、销售费用列支的生产成本费用列入在建工程。混淆资本性支出与费用性支出,使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失实;虚增盈余公积和虚列支出;将盈余公积转作利润346393.35元,用以弥补以前发生的亏损;固定资产核算不实,以手机、小车等冲抵固定资产。内部控制的重要目标之一,就是合理保证财务报告信息的可靠性。但是,该企业却严重违反相关的准则和制度的规定,使财务报告严重失实,因此必须加强相关的内部控制,保证财务报告的可靠性。

5、银行账户的管理。所有的银行存款账户的开设需有正式的批准手续,有时需要董事会的批准。同样,某一银行存款户的终止也需得到正式的批准,以防止有人在开设银行存款账户中为个人或小集团牟取私利。在开设银行账户问题上,该企业内部控制也存在重大问题,以至于公款私存,逃避了银行的监控,也为货币资金的安全性埋下了隐患。3.3 万达软件公司案例

万达软件公司在过去曾经有过一断时间非常红火,市场发展迅速,销售情况良好,但是该公司好景不长,业绩大幅度下滑,前景令人担忧。该公司本身不在北京,但其光盘代理生产厂家却在北京,该公司就将母盘留在北京,更令人不解的是,该公司与光盘生产厂家没有一个严密的协议,没有任何书面上的合同,没有一套严密的规章制度。该公司内任何一个业务员只要一个电话就可以让厂家生产光盘。

由于没有规范的票务制度,不久该公司便相继出现许多严重的问题。从以下三件事件可以看出当时该公司的问题的严重性。

事件一:万达软件公司会计接到光盘代理生产厂家电话:“贵公司有人

上海财经大学继续教育学院毕业论文

到我们厂家压盘,请你们将生产费用寄过来。”会计说:“我们没有压过盘”光盘厂家说:“怎么会没有啊?XX就到我们这里来压过盘,欠XX钱。”会计自然觉得很奇怪,但经查真有这么一回事,万达软件公司业务员XX压了盘没给钱。

事件二:贷款转账的问题,照正常的操作程序,公司都应要业务员将贷款转到指定的账户上。据说万达软件公司一位副总说:“还是将账回到公司的账上吧。这样好管理一些。但是另外一位副总说:“算了,转来转去也是麻烦,反正也不会出什么大事。”

后来该公司一个业务员在公司完全不知情的情况下跳槽到另一家公司,离职时带走了公司存在他账户上的一笔货款。此事既对公司的利益造成了损失,又败坏了企业的财务制度。

案例点评

万达软件公司从管理方面、财务制度方面及公司合同方面都存在着严重的问题。

1、内部票务管理制度不健全。万达软件公司不在北京,光盘代理生产厂家却在北京。在此情况下,不应将母盘留在北京。如果要留在北京,也应该与厂家签订一个严密的协定,不能没有相应合同和票据凭证。

2、货款转账的问题。没有正常的操作程序,公司不要求业务员将货款转到指定的账户上,对业务员没有货款的监控,也没有做到职务不相容原则。公司经营时间一长,任何人都可能产生携款辞职的可能。

3、公司管理层不懂票据的重要性。公司管理层没有制度一套严格的管理制度,贪图方便。公司管理层对生产合同、票据管理制度、人事制度都没

上海财经大学继续教育学院毕业论文

有认识到其重要性。

第四章 加强中小型企业内部控制的相应对策

4.1 提高企业全体员工对内部控制的认识

企业内部控制不仅仅涉及会计,它贯穿于整个企业的生产经营管理过程,包括采购、生产经营、销售、财务管理、研发开发、人力资源等个方面。因此企业的控制环境是由企业全体职工造就的,包括企业的领导、会计人员和所以员工。

4.1.1 提高中小型企业领导的管理素质

企业内部控制环境主要是企业的管理者造就。内部控制是否有效,与企业领导是否重视、是否带头执行有很大关系。提高企业领导管理水平和管理思想,使他们认识到建立内部控制制度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是中小型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得以正常发挥应有作用的关键。

要使企业领导明白,正是这种让他们自己感到办起事、花起钱不再那么顺手的制度体系,使得企业财务和经营决策人在行使权力时多了一份制约,多了一份提醒、多了一道程序,才能使企业资产多了一份安全、企业经营决策多了一份谨慎,从而使企业经营少了一份风险,企业目标的实现多了一份保障。

4.1.2 大力提高财会人员的业务技能和内部控制知识水平

作为企业会计控制的主体,会计人员业务素质和内控知识的高低尤为重要。针对目前中小型企业财会人员存在专业技术水平普遍偏低、会计基础工作不规范、所披露会计信息不能真实反映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等状况,上海财经大学继续教育学院毕业论文

应从加强性会计资格认证制度管理上抓起,促进中小型企业会计人员学习会计知识和会计法规,提高业务水平。而内部控制知识应作为会计人员继续教育的必学内容,列入会计专业资格和各级职称考试之中,从而使内部控制制度逐步深入到中小型企业会计人员的心中。4.1.3 加强全体员工道德修养和内部控制制度教育

企业内部控制应当建立共同的伦理道德规范的基础上,只有当企业中的每一个员工目标明确,观念趋同,内部控制才能更有效。企业应定期对职工进行内控知识的教育,使每一个员工都有企业再小都要有内部控制制度的概念和意识,知道自己的一举一动都要受到内部控制制度的牵制和约束。4.2 在中小型企业中建立起行之有效的内部控制制度 4.2.1 结合实际,注意构建内控制度的成本收益问题

任何控制都要会发生一定的费用,同时,任何控制由于纠正了组织活动中存在的偏差,都会带来一定的收益。从经济角度分析,只有当内控带来的收益大于它所发生的费用成本时,才是值得的。中小型企业因规模大小不同,在控制系统上所能承担的费用也不一样。它们不同于大型企业需要构建一个庞大复杂的控制系统,而是需要一个简单的控制系统就可以较好地发挥控制作用。因此,应在实践中逐步探寻一个内控效果与内控成本的合理结构比例。4.2.2 着重解决企业内吧相容职务分离的问题

很多企事业单位在不相容职务相互分离控制方面不够严格,授权进行某项经济业务和执行该项经济业务的职务分离不开,如:有权决定或审批材料采购的人员兼职采购工作的现象在中小型企业和事业单位中普遍存在,销售部门代理或经手收款业务的现象屡见不鲜,还有一些单位非财务部门从事各

上海财经大学继续教育学院毕业论文

种收款业务,这都违背了不相容职务相互分离的原则,管理上存在很大漏洞,这中现象直接后果导致单位经济效益的下降,小团体利益增加或经济犯罪。授权批准控制方面相对其他环节做得较好,但授权批准范围、权限、程序、责任方面缺乏明确规定,单位内部各级管理层必须在授权范围内行使职权和承担责任,经办人也必须在授权范围内办理各种经济业务,不能超越权限,或变通处理。

中小型企业因其规模和人员数目的特殊性,无法做到专职专人负责,所以加强不相容职务分离控制,增加岗位设置的牵制性就显得尤为重要。例如:明确出纳人员不得兼任审核、会计、档案保管;企业财务专用章与法人代表私章由不同人员管理,财务专用章与银行支票应有会计、出纳分别保管;明确记账人员与经济业务事项和会计事项的审批人员、经办人员、财务 保管人员的职责权限,使之相互分离、相互制约;在一般情况下处理每项经济业务全过程或者在全工程的某几个重要环节都规定要两个或者两个以上部门、两个或两个以上工作人员分工负责,起到互相制约的作用。

4.2.3 强化对内部控制制度实施情况的检查与考核,并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

为了保证企业内部控制制度能有效地发挥作用,并使之不断地得到完善,企业必须定期对内部控制制度的执行情况进行检查与考核,看企业内部控制制度是否得到有效遵循,执行中有何成绩,出现了什么问题,为什么某项内部控制制度不能执行或不完全执行,估计可能产生或已经造成什么后果。对于严格执行内部控制制度的,给予精神鼓励和物质奖励;对于违规违章的现象,坚决给予行政处分和经济处罚,并与职务升降挂钩。只有做到压力与动力相结合,才能最终达到内部控制的目的。

上海财经大学继续教育学院毕业论文

4.2.4 利用外部监督、中介组织的监督,完善中小型企业内部控制体系

财政、税务、审计等部门要合理分工,建立岗位责任制,加强对企业内部控制的了解、检查与监督,并注意加强彼此间的信息交流,定期互通情况,形成有效的监督合力,加大执法力度,督促中小型企业严格执行内部控制制

中小型企业可以通过会计事务所作为中介组织在执业中对其内部控制进行的合理性测试而产生的工作结果,了解自己内部控制中的不足,借此机会获得改进内部控制的机会。

4.3 从内部控制的目标出发,加强对会计信息、资产和经营三方面的控制力度

4.3.1 “不做假账”是解决会计信息失真问题的根本途径

针对愈演愈烈的全国范围内做假账成风、会计信息失真现象,前国务院总理朱镕基指出:“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需制定“游戏规则”并按“游戏规则”办事,需培养大批高素质的会计人才。“不做假账”是每个会计最基本的职业道德和行为准则。

在加强会计人员的专业技术水平和内部制度知识教育的同时,也要加强广大会计人员的思想道德教育。会计道德自律是靠理念、传统和教育三股力量来维系和支撑的。要使企业内部控制制度能够得以落实,还必须依靠会计自律的力量。企业内部控制制度落实好坏与否,重要的还取决于会计道德自律水准的高低。从此意义上说,逐步提高整个会计队伍的道德水准是实现“不做假账”、会计信息真实有效目标的根本保证,也是执行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重要保证。

4.3.2建立健全的资产安全完整维护体系

上海财经大学继续教育学院毕业论文

针对中小型企业在资产管理方面所暴露的几点弊病,应采取行之有效的控制手段。

(1)努力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资金作为企业营运的基础是企业财务管理的重要内容。把握资金的来龙去脉,对资金进行合理的分配与运用,对资金的调拨进行严密的权限控制,从而减少资金的流失。中小型企业特别要注意对库存现金的控制:核定库存现金限额、不得坐支现金、做到日清日结、严防白条抵库。

(2)加强对应收账款的管理。加强应收账款管理是解决现今中小型企业陷入流动资金紧缺困境的重要措施,是提高资金运用率的最直接、最有效的手段。企业应对赊销客户的信用进行等级评定,定期核定应收账款,制定相应的应收账款催收制度,即根据应收账款的账龄做账龄分析,并根据合同等建立一系列的与工资奖金挂钩的催款措施,尽快缩短收回账款的时间,防止发生坏账。对已经取得确凿证据后并确认的死账、呆账,进行妥善安稳的会计处理。

(3)加强对存货的管理。尽可能压缩过时的存货物资,避免大量存货积压在库、资金呆滞、并以科学的方法来确保存货资金的最佳结构。

(4)灭绝重钱不重物的错误思想,加强对各类财产物资的管理。建立健全财产物资管理的内部控制制度,在物资采购、领用、销售及样品管理上建立规范化操作程序,堵住漏洞,维护安全。物资保管员定期与会计对账以保证账、卡、物相符,以便对出现的差错进行及时正确的处理。4.3.3 加强企业经营活动的合规、合法、有效性控制

加强合规、合法性控制即是确保企业应遵循国家有关财经法律、法规的

上海财经大学继续教育学院毕业论文

要求,保证每一项经济业务活动都能够在合规、合法的状态下开展。加强企业经营活动的有效性控制即是在合规、合法的前提下,确保企业的经营决策、计划能达到预定的目标,能增加企业的经济效益和发展动力,逐步摆脱年年亏损的困境。中小型企业作为推动射经济发展的主要生力军,有着旺盛的生命力和不可预料的发展潜力。随着我国加入WTO和改革开放的深入,我国中小型企业将面临史无前例的挑战。内部控制制度作为企业发展和进步的生命线,是确保企业在当今竞争激烈的经济浪潮中立稳脚跟的镇海神针。希望更多的中小型企业能够意识到内部控制制度的不可或缺性,不到建立完善企业的内部控制体系,让内部控制制度未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更加健康有序的发展保驾护航。

第五章 总结

纵观改革开放以来的经济案件、腐败案件,无不是由于企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薄弱,管理上出现漏洞给少数人可乘之机。可见单位负责人对本单位内部会计控制的建立健全及有效实施应该负责,不然内部控制就是一句空话,很完善的制度没人去执行比没有制度更可怕,内部控制环境实效的结果轻则导致单位资金流失、会计信息失真、财务风险加大、经济效益下滑,重则导致企业破产,所以中小型企业单位必须从重项目轻管理、重外部公关轻内部控制的意识中摆脱出来,这对单位的发展是至关重要的。

上海财经大学继续教育学院毕业论文

参考文献

1.蒋燕辉《会计监督与内部控制》 中国财经经济出版社 2012年6月第四版

2.朱荣恩 会计研究(2011年第02期)建立和完善内部控制的思考 3.宋良荣 顾晓安主编《审计学》 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 2005年2月第一版

4.《会计人员继续教育教程》 上海市会计人员继续教育教材编写组 上海科技出版社 2007年5月

5.朱荣恩主编《内部控制案例》复旦大学出版社 2011年8月第三版 6.潘秀丽 《企业内部控制研究》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 2009年9月第四版

7.杜涤生《商场现代化》2009年3月第539期 8.叶朱《经济法》中国财经经济法出版社 2012年4月 9.赵洪进、朱建国 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 2008年8月第二版

第四篇:工程造价咨询对控制工程造价的作用论文

【摘要】工程造价咨询机构的主要工作内容就是围绕相关建设工程活动,对其项目造价进行科学管理。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最近几年,我国建筑行业得到飞速发展,建筑实施是一项耗资巨大、施工周期长的过程,建筑企业越来越来重视对建筑施工领域各个环节的造价控制。在工程造价全过程管理中,咨询机构可以直接反映工程价值,保证业主以及各个参建单位的经济利益。基于此,本文探讨了工程造价咨询对控制工程造价的影响。

【关键词】工程造价咨询;控制;工程造价;影响

引言

在城乡一体化改革的不断推进下,建筑工程越来越多。全过程造价控制直接影响着企业的经济效益。过程造价的合理控制可以有效减少施工成本,为投资方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现阶段,工程造价咨询机构中在这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对工程各个阶段与各个环节进行综合控制与管理,确保合理的造价,保证工程价格的真实可靠性,从而为各方利益的最大化提供重要保障,下面就具体阐述一下工程造价咨询对控制工程造价的必要性:

1工程造价咨询参与工程造价管理的必要性与可行性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建筑行业也随之不断地发展,在城乡一体化改革的不断推进下,建筑工程也越来越多。工程造价的控制与管理直接影响着企业的经济效益。通过合理控制工程造价,在对建设方案和设计方案优化基础之上,将工程造价控制在预期限额内,实现工程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最大化。传统上的工程造价基本上都是由政府主导与管理,但是随着政府职能逐渐转变,现在主要由投资单位与建设主管部门共同确定与控制管理,在这个过程中还需要社会中介机构来提供综合的造价服务咨询,这也为工程造价咨询机构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空间。造价管理是需要根据建筑项目的具体情况以及工程的性质,在工程的设计、施工与竣工验收等阶段依据科学的方法与原理对各个环节的成本费用进行控制的手段。工程项目资源十分有限,合理的造价控制管理能有效节约资源成本。工程造价控制直接影响着建筑企业的经济效益,只有对工程造价进行严格、有效控制才会保证建筑企业的成本最小化。在未来发展趋势当中建设单位对造价咨询的服务需求只会越来越多,这也凸显出来在经济全球化市场经济影响下,社会经济体制不断得到完善,社会分工越来越明确。一项工程需要投入很大的人力、财力与物力,如果不能有效地对工程造价进行控制,则会造成建筑工程相当大的损失,做好工程造价控制,使有限资源发挥更大的经济效益。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项目法人责任制与招标制度等确立,大大促进了项目融资以及工程索赔等新业务的崛起与快速发展。这些新业务以及相应专业人才是工程造价管理的重要基础与支持,这就是工程造价咨询参与工程造价管理的必要性与可行性[1]。

2工程造价咨询对工程造价的作用与影响分析

工程造价咨询机构参与到建设项目全过程造价管理,就要做到公平公正的确定造价,合理控制造价,需要对项目策划以及实施进行充分的考察与分析,直到竣工验收等一系列管理活动,使得业主与参建各方的经济利益最大化。要实现这个目标,工程造价咨询机构需要从以下几方面对建设项目进行全过程造价管理与控制,具体要点如下:

2.1项目投资决策阶段的造价控制

项目研究的根本目的就在于决策的科学性与经济性、可行性,如果决策是不科学的,势必对项目后期的施工建设以及各个环节带来不利后果。以往各个企业经常忽视对决策阶段的造价咨询,但是决策阶段是项目全过程造价控制的重要环节,是对后期各个阶段有效造价控制的基础与前提,是决策者、管理者的战略意识反应与实践经验反应的具体体现,因此,在决策阶段,以自身的基本条件为出发点,在一定范围内与行业进行对比与分析,并对项目当前市场前景以及国家相应政策需要进行综合探究与分析,从而形成多种初步实施方案。咨询单位需要出具详细的造价清单,清单内容必须明确具体,对建筑设计、建筑施工材料费用、工程基本建安成本以及税金等等方面费用有个精准、可靠的计算,保证项目技术的先进性与经济的合理性,有效防止决策上的盲目性为后期施工建设等各个阶段的费用开支创造有利条件。造价咨询机构拥有着丰富的工程造价数据资料以及具备专业人员,参与到项目投资估算与评价工作当中,在工程计价清单制定出来之后,需要经过专业人员严格审阅,并协调决策者与管理者对建筑项目的投资规模与收益率进行深入讨论与交流,保证各个部门协调一致,防止决算超出预算。有利于将投资估算与项目经济评价的误差降到最小值,减少投资风险[2]。

2.2勘察设计阶段的造价控制

项目勘察设计是一个综合性较强、涉及范围非常广的工作,是工程项目的重要内容,对工程项目建设以及后期使用过程中能否起到良好的经济效益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与影响。在设计阶段工程建设项目一般采用标准化设计,因为设计不够深入,这会造成编制的工程数量存在偏差或者遗漏,尤其是总平面部署、材料与设备选择等缺乏系统论证。以设计文件为依据的招标文件,其工程量清单自然出现缺陷与遗漏,严重影响投标报价。设计方案对工程造价的影响是非常大的,设计越详细全面具体,报价所需要的工程量以及设备询价所需要的技术参数就越准确,在勘察设计阶段的造价控制中,投资方可以委托造价咨询机构参与进来。需要从技术与质量上综合分析与对比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最后再确定工程设计方案。在设计进行之前,造价咨询机构应该对产品设备厂家、设计单位以及设备选用等方面进行充分的考察与调研,通过价值工程等方法对设计方案进行经济分析、对比、分析以及论证,在保证功能的基础之上,再进行编制与规划工作,尽量保证概算不超过估算,避免因为资金不足问题影响工程进度与施工质量。

2.3项目招投标阶段的造价控制

对于招投标阶段的造价控制,其重点就是利用招投标将低碳经济工程合同价界定于目标范围之内,以招投标合同为基础,对建筑项目各个阶段存在的风险进行预测与控制,从而保证造价控制目标的实现。在项目的招投标阶段,工程造价咨询机构需通过分析建设项目的具体情况,并结合当时市场环境以及当地有关招投标反方面的政策文件等,与相关的参建单位进行充分沟通,根据设计文件、概算、工程数量确定招标限额,然后组织工作人员编制招标文件。这个阶段要合理确定招标范围,明确招标方式与合同总价,划分工程打包的内容。还需要分析可能影响合同总价变化的各种因素,比如工程量调整幅度系数等,然后向业主提供书面的咨询意见或者建议。开标之后,可以协助业主分析研究投标单位的报价,在必要情况下还可以适当参与到决标与投标过程当中,避免出现不必要的纷争[5]。

3结束语

综上所述,工程造价的控制与管理直接影响着企业的经济效益,工程造价控制是贯彻于整个建筑工程的全过程,包括投资决策、设计阶段以及招投标等各个阶段与各个环节。工程造价咨询机构可以在造价全过程进行控制与管理,加强各个阶段联系与分析,全方位控制工程造价。

参考文献

[1]郭玉霞.论如何做好建筑工程造价咨询[A].经济生活———2017商会经济研讨会论文集(下)[C].2017.[2]徐静伊.基于工程造价咨询业务的管理信息系统功能模块构建研究[D].重庆大学,2017.[3]赵志敏.工程造价咨询公司内部治理研究[D].北京建筑大学,2017.[4]刘晓婷.基于需求层次理论的工程造价咨询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研究[D].南京工业大学,2017.[5]吕芹.基于知识管理的工程造价咨询企业核心竞争力研究[D].山东建筑大学,2017.

第五篇:[证券论文]证券跨国发行与交易中的法律监管问题刍仪.

[证券论文]证券跨国发行与交易中的法律监管问题刍仪

随着国际金融一体化的日益加深,现代科学技术的普遍运用,国际贸易中政治壁垒的消除,证券市场的发展愈趋全球性,证券交易与发行行为日趋国际化。但是,证券市场的国际化的发展,在方便国际证券交易和分散投资风险的同时,也为各种跨国证券违法犯罪活动和过度投机行为的产生创造了新的机会。因此,如何在国际化的同时加强法律监管,以有效遏止和抑制证券违法犯罪活动和过度投机行为,已成为摆在世界各国尤其是证券市场正向国际化迈进的我国面前的一项紧迫任务了。

一、相关国际组织对证券跨国发行与交易行为的法律监管

(一)国际证券监管委员会组织

国际证券监管委员会组织(isoco)是一个常设国际性组织,成立于1974年,总部设在加拿大的蒙特利尔。到目前为止,已有84个国家和地区的证监机构成为isoco的正式会员。该组织的宗旨是:通过成员机构的合作,保证在本国及国际范围的有效监管,以维持公正和高效的市场;通过交换信息和交流经验,发展各国的国内市场;共同努力建立国际证券发行与交易的规范和有效监控;互相帮助,通过严格执法和有效稽查来保证市场的公正性。isoco共有三个委员会,即执行委员会、技术委员会和新兴市场委员会。在这三个委员会中,对证券跨国发行与交易行的法律监管起主导作用的则是技术委员会。

技术委员会由世界上大多数发达市场的证监机构组成,其工作分为五个工作小组来执行。第一工作小组负责审议国际会计、多国信息披露与稽核,即一级市场的监管。第二工作小组负责证券、期货交易、结算、交割三个环节的监管,即二级市场的监管。第三工作小组负责经纪机构、投资银行、财务顾问机构等的监管,即中介机构的监管。第四工作小组负责法规执行,目前主要研究防止及打击利用国际互联网进行非法活动,比如跨地区的内幕交易。第五工作小组负责投资基金业的监管,研究为集体投资机构提供健全的操作规则。在五个工作小组的协调一致的努力下,技术委员会发表和通过了一系列有关国际证券监管的报告、决议以及建议标准。1994年10月,技术委员会发表了《监管不力和司法不合作对证券和期货监管者所产生问题的报告》,介绍了技术委员会从不合作的司法机构获取信息的方法,强调了在减少证券欺诈和泛滥方面进行合作的好处。在其1994年东京会议上,该工作小组通过了一份《承诺国际证券监管委员会组织监管标准和相互合作与援助基本原则的决议》,决议要求所有成员对他们是否能够向国外证券和期货监管者提供相互援助与合作作出一个书面评估并不断加以改进。1995年10月,技术委员会制定了《跨国共同基金指南》,其中包括10条跨国共同基金全球管理的国际准则,其目的主要在于通过颁布统一的风险管理和信息披露要求来保护投资者,减少共同基金跨国经销的障碍。1996年春季,技术委员会为加强对市场监管和违约过程的监控,颁布了几项建议标准:用以识别大额风险的起动水平;在监管者之间发展信息共享协议,设立违约过程的透明度标准;客户头寸信息披露;以及当成员公司违约时,处理余额、资金和资产的最好方法。1998年春季,技术委员会还发布了《证券公司及其监管当局风险管理与控制指引》,目的是增强公司和监管当局对国内、国际风险管理及控制架构的认识。

从历史和现实来看,isoco是在证券、期货市场的国际监管与调控方面做得最好的国际组织。她的突出贡献首先在于制定、通过了一系列协议、标准与准则。截止1993年,isoco已通过了8个正式协议,分别是:《国际商业行为准则》(1990)、《洗钱》(1992)、《国际审计标准》(1992)、《金融合并监管》(1992)、《清算和结算》(1992)、《国际会计标准》(1993)、《现金和衍生产品市场间的协调》(1993)、《跨国证券和期货欺诈》(1993)。这些协议和上述技术委员会发布的报告、决议、建议标准被各国所采用,对各国证券与期货市场的发展起到了规范作用。此外,isoco为打击国际证券与期货领域的各种犯罪制定了有关制度规则,并且付诸了跟踪、打击等具体活动,对抑制和惩治证券业欺诈犯罪活动的国际合作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促进作用。

(二)欧洲联盟

欧盟(原欧共体)自1979年以来,通过了一系列旨在协调各成员国证券市场经营与监管的重要指令。根据《罗马条约》和《马斯特里赫特条约》,“指令在要取得的结果上,对成员国具有拘束力,但在方式与方法的选择上,留待各国当局决定。”因此,欧盟理事会制定有关证券的指令已直接纳入各国国内法而为各国所遵守。

到目前为止,欧盟理事会在证券领域已制定了以下指令:(1)《市场进入指令》(1979),规定了证券发行商必须遵守的条件。(2)《上市细节指令》(1980),规定了当股票、债券和股权证书被允许列入证券交易目录时应提供的信息项目。(3)《中期报告指令》(1982),规定了中期报告的最低标准。(4)《共同基金指令》(1985),对共同基金的运作作了规范。(5)《主要持股指令》(1988),主要对持股额超出10%以上的大股东要求公开信息以保护投资者的利益。(6)《公告说明书指令》(1989),对公告说明书的制作做了统一要求。(7)《内幕交易指令》(1989),试图协调欧盟各国关于内幕交易的规则,要求各成员国明令禁止内幕交易,为各成员国颁布或修订有关内幕交易的法规确立了最低标准。

(三)国际证券交易所联盟

在日益增长的跨国证券投资的推动下,成立于1961年,由全世界40多个主要证券交易所组成的国际证券交易所联盟(fibv)重新焕发了勃勃生机。作为一个非政府的民间监管组织,fibv近年来进行了一次大规模的机构重组,并决意在金融市场国际化和证券化领域扮演一个更为重要的角色。fibv宣称自己将致力于通过提高会员交易所的自律标准来建立一个高效、公平、安全的市场体系,从而充分保护国内和国际投资者,并不遗余力推动会员交易所在制定充分合理的国际证券发行、交易和结算准则方面的合作。此外,fibv还加强了与其它民间组织的合作。1990年11月,fibv与国际律师协会(iba)和国际会计师联合会(ifa)达成了共同合作研究世界资本市场的协议。此后不久,fibv、iba、ifa联合发布了有关证券监管的三个报告。第一个报告详列了国际证券交易适用国内法所引发的主要问题;第二个报告分析了解决这些问题的可供选择的方法;第三个报告则提出了一些结论性意见和行动的建议。(注:seeinternationalcapitalgroup.partpaperoninterhationalregulatoryissusestitlepage(1991))

(四)区域性证券监管协会

在对证券跨国发行与交易行为的国际监管方面,一些区域性证监协会也发挥了重要作用,其中最主要的有北美证券管理协会(nasaa)和美洲证券监管者委员会(corsa)。北美证券管理协会由美国、波多黎各、墨西哥、加拿大等国证监机构组成。近年来,nasaa把对证券跨国发行与交易行为的监管与执行着重提上了其议事日程,并极力鼓励其成员国在相互之间、成员国与非成员国之间进行国际证券监管方面的合作。1990年,nasaa还完成了一份有关其成员国在与国际证券欺诈行为作斗争中所发挥作用的综合性报告,并在该报告中提出了进一步的行动建议。(注:seepetere.millspallgh.globalsecaritiestrading:thequestionofawatchdog.geo.wash.j.int‘landecon.vol.26.no.2.1992.p365.)美洲证券管理者委员会(corsa)成立于1992年,其成员国有阿根廷、加拿大、智利、哥伦比亚、哥斯达黎加、厄瓜多尔、洪都拉斯、墨西哥、巴拉圭、秘鲁、美国、乌拉圭和委内瑞拉。corsa也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促进该地区证券市场监管的合作与协调。

除上述国际组织之外,国际证券管理者协会(issa)、国际证券市场协会(isma)、国际证券和互换交易委员会(isda)、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isac)、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等在对证券跨国发行与交易行为的法律监管方面也进行了许多卓有成效的工作。

二、世界各国对证券跨国发行与交易行为的法律监管

(一)通过国内法进行规制

七十年代以来,世界各国政府为达到国内经济发展的某一特定目的,在其证券市场国际化的发展过程中,均采取过临时性的或是较为长久性的不同程度、不同形式的规制措施。

在国内证券进入国际资本市场方面,大多数国家均依法逐项审批或以行政法规的形式规定其进入的条件。如澳大利亚、芬兰、德国、意大利、爱尔兰法律规定均需审批。西班牙法律规定,电影和信息工业的国内股票不允许在海外发行。比利时法律规定,当局反对以比利时法郎作为在海外发行的股票的计价币种。

在本国居民购买外国证券方面,许多国家皆采取了一些限制性措施。如意大利对本国居民购买国外证券实行抵押金制度,以限制资金外流并且促进国民购买国内证券。法国则在1968年底—1969年8月下达了一项禁令,禁止居民购买外国证券。

在外国居民购买本国证券方面,绝大部分国家法律对外国居民持有本国公司股份的比例做了上限规定。如根据澳大利亚《银行(持股法)》规定,外国人单独或联合持有澳银行的股份不得超过100%,在无线电和电视转播行业的外国投资的直接或间接控股不得超过20%。(注:参见姚梅镇:《比较外资法》,武汉大学出版社,1993年版,第342页。)菲律宾法律对于外国投资参股具体限制的项目有:银行机构(70%)、储蓄和信贷机构(60%)、公用事业(60%)、金融公司(60%)、沿海贸易(75%)。

下载浅谈英国对跨国洗钱的法律控制论文_浅谈英国对跨国洗钱的法律控制论文word格式文档
下载浅谈英国对跨国洗钱的法律控制论文_浅谈英国对跨国洗钱的法律控制论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全英文论文)王尔德童话对英国社会的批评

    原创毕业论文公布的题目可以用于免费参考 (全英文论文)换位思考在商务信函中坏消息的运用及建议(全英文论文) 英文广告翻译策略研究 (全英文论文)XX中学生英语学习动机分析及......

    非盈利论文-对行政事业单位内部财务控制的探讨

    对行政事业单位内部财务控制的探讨摘要目前,我国对于行政事业单位的内部财务控制理论还不成熟。随着公共支出规模越来越大、公共政策措施不断出台、政府各项职能的逐步完善,社......

    对建筑施工的安全管理控制探讨论文

    建筑行业属于事故高发率的行业,安全事故的发生给受害人造成了巨大损害和损失外,也对企业的声誉和效益产生严重的影响。在进行施工管理过程中,一定要把安全工作放在第一位,建筑施......

    价值工程对工程造价的控制作用影响论文(精选合集)

    摘要:建筑业具有投资金额大,建设周期长,涉及领域广等特点,在新的形势下,如何科学控制建筑工程造价是投资者与生产者最为关心的问题。本文运用价值工程原理,分析价值工程与建筑工程......

    配网设计对工程造价的控制研究论文(推荐五篇)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科学技术水平的提高,人民的物质生活水平也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因此,人们对于用电的需求也就随之增加,对配网工程的资金投入也与日俱增。在这个过程中,......

    内部控制对盈余管理影响的探析论文

    摘要:企业财务报告的可信性的降低受盈余管理的影响,盈余管理行为以不同程度方式在我国大中小企业普遍存在。盈余信息对于会计信息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在受到盈余管理的影响,其可......

    控制现场签证对控制工程造价的作用论文[精选多篇]

    工程建设过程中会受到多种不稳定因素的影响,面临诸多难题的困扰,现场签证成为解决这些问题和困扰的最好途径,同时也伴随着新的资金消耗产生,从而使工程的造价增高。鉴于现场签证......

    探讨对做好建筑工程施工材料质量控制的建议论文(大全5篇)

    国家经济发展迅速,对建筑工程的施工质量也越来越关注。影响施工工程质量的因素方方面面,其中最重要的因素便是建筑工程所用材料不合格对施工质量的影响。首先,建筑工程质量的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