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陶渊明和李白的诗酒风流之异

时间:2019-05-14 00:43:1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浅析陶渊明和李白的诗酒风流之异》,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浅析陶渊明和李白的诗酒风流之异》。

第一篇:浅析陶渊明和李白的诗酒风流之异

浅析陶渊明和李白的诗酒风流之异

在李白的作品中,我们时时可见陶渊明和李白的渊源关系,或者表达对陶渊明的推崇:“陶今日日醉,不如五柳春。素琴本无弦,漉酒用葛巾。清风北窗下,自谓義皇人。何时到栗里,一见平生亲”(《戏赠郑溧阳》),寥寥数语,便生动地画出了陶渊明的性情爱好、精神风采;或者引用陶渊明之轶事诗文,如“安能摧没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我醉欲眠卿且去,明朝有意抱琴来”(《山中下幽人对酌》)。综观陶、李 二人之行为处世和作品,二人确有许多共同之处,如他们的思想中都充满儒道色彩,都有队权贵的傲视的一面,都好自然,追求本真,都有对隐居生活的向往。他们都好酒吟诗,以诗酒谴性抒情。此外,前人对他们都有“真”的评价。如《宋书·陶潜传》称其为“真率”,萧统《陶渊明传》称其“任真自得”、“真率如此”,在《陶渊明集序》中又评曰:“论怀抱则旷达而且真”。而杜甫则以“嗜酒见天真”(《寄李太白二十韵》)评李白,皮日休在《七爱诗》中称李白有“真效”。《原诗·外篇》中说:“作诗有性情,必有面目,……而面目无不于诗见之。其中有全见者,有半见者,如陶潜、李白二人是完全达到了”真“。但二人在同之中任然存在很多差异。

“隐“之差

陶渊明处世行为方式最大的特点是“隐“,即最终选择了隐居田园的生活方式。而此前他曾三次徘徊于仕隐之间,直到最后辞去彭城县令。这是陶渊明与官场彻底的决裂,也是经历人生和看穿官场后的大彻大悟,故其能以恬淡宁静、平和冲远的心态归隐田园,亲和自然,亲和田园,陶然自乐成为真正的隐士,所以,他被称为”古今隐士之宗“。陶渊明是田园诗酒结合的典型,是中国文人中真正的隐士,有别于在江湖而心怀魏阙的假隐士。“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误落网尘中,一去三十年”(《归园田居》)反映了他与官场浑浊,黑暗的不合。因此,他能安心归居,乐于田园,这是人的一种向往自由、脱却羁绊、热爱自然的本性的回归,也展示出一种人生自在价值取向。

相较而言,李白向往隐居,且一生不断有隐居的生活,如青少年时期在蜀中,出暑后在湖北安陆、山东,以及五十多岁在时暂隐庐山。归隐似乎成了李白人生最终的归宿。但实际上李白的用世之心很强烈。李白向往的是功成身退的道路,然而他始终未能从用世之心中超脱而出。因此,他的隐是暂时的。“终与安社稷,功成去五湖”(《赠韦秘书子春》)、“待吾尽节报明主,然后相携卧白云”(《驾去温泉后赠杨山人》),显然建功立业是身退的必须条件,功未成,身难退这就是一个一生处于进退仕隐矛盾中的李白。李白还对隐居生活提出了自己的见解:“苟无济代心,独善亦何益”(《赠韦秘书子春》)、“龌龊东篱下,渊明不足群”(《九日登巴陵》)。然而可悲的是,李白一生实际上是“一命为沾”。正因为如此,李白才会在去世前有不甘,这也与陶渊明对于死亡的心态成鲜明对比。随然李白有用世之心,志向远大,但他又确实爱好自然、任情适性、向往隐居。于是李白便成了中国文人中进退两未成的志士和隐士双重人格身份的典型,也许这就是李白的“大隐”。

“真”之别

陶渊明一生追求人性的本真自适,即陶之真为本性之真,适性之真,也可以说是适性而任真。“凝固穷以济意,不委屈而累己”(《感士不遇赋》)、“寄形宇内复几时,何不委心任去留”(《归去来兮辞》)。可见他不“违己”,而要“委心任去留”,保持自我本性的真实。而人要求的心性的这种境界,就往往要有平和淡远、闲静自如的心态,而不能任情而为,纵情驰骋。因此陶之“真”如米酒般香醇,也正因为他心性如此,所以他的诗文往往亦为适性而作。因而陶诗显示出清新质朴之美。

至于李白之真,可谓自然之真,是真性的、真面目、真本色,是一种近似于涉世未深的天真李白之真偏向于情,天真而任情,真率明朗、酣畅淋漓。一股胸中蕴藏的真情、激情、深情,自然涌出,任其挥洒。如“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奈何青云士,弃我如尘埃”、“大道如青天,我独不得出“、”平生不下泪、对此泣无穷“,……诸如此类便是一个真情的李白,得意时大笑,失意时悲歌痛哭,都是一种背心真情的表露和倾诉,也正因为李白任情如此,他的诗歌便自然成为其真情的倾泻。与陶渊明的”真“有很大区别。

“酒”之异

陶渊明性好嗜酒,其在《饮酒二十受序》、《五柳先生传》中都有关于自己饮酒的生动描述可以说陶渊明是在他以前的文人中好饮酒最为典型的代表。而仔细的品味陶渊明的饮酒,可以发现他饮酒也可能会有逃避浊世、借酒浇愁、化解心中不平的时候,但是更多的不是在情感上的发泄,而是“性嗜酒”,以之取乐,陶冶性灵,表现出一种闲情逸致,“闲”是他的鲜明特点。例如,他在《饮酒二十首序》中这样说:“余闲居寡欢,兼比夜已长,偶有名酒,无夕不饮。顾影独尽,忽然复醉,既醉之后,辄题数句自娱……以为欢笑尔。”在组诗的第一首中,他写出了饮酒取乐的情形:“忽与一觞酒,日夕欢相持”。然而陶渊明不会酩酊大醉,更不会胡言乱语,他虽然醉却不失酒徳。“悠悠迷所留,酒中有深味”(《饮酒二十首·十四》)。可见陶渊明的酒饮的是多么的有文人的幽雅之兴。他饮酒怡性、平和闲适,深得酒旨酒趣。

比对之于李白的饮酒,则是另外一种情景——以“豪”为特色,即酣畅豪饮、潇洒豪放。李白饮酒主要是为了抒情,或喜或悲,对酒当歌,倾情发之:“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将进酒》)、“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宣州谢朓楼别校书叔云》),可见饮酒是他内心的情感的宣泄。其次,李白之饮,是酣畅淋漓式的豪饮:“会须一饮三百杯”(《将进酒》)、”穷愁千万端,美酒三百杯“(《月下独酌》),”三百杯“石湖成了李白饮酒的标志。再者,李白之饮,具有”仙“的色彩:”清风朗月不用一钱买,玉山自倒非人推“(《襄阳歌》)。此外,李白的酒趣也表现得浪漫而潇洒:”天若不爱酒,酒星不在天;地若不爱酒,地应无酒泉。天地既爱酒,爱酒不愧天……三杯通大道,一斗合自然。但得酒中趣,勿为醒者传。“(《月下独酌·其二》)以上可见李白的饮酒主要是尽情尽兴、得其豪饮。

“诗“之异

在作诗方面,二人也是不同的。陶渊明的诗文以一种直朴清新之美迥异于两晋文坛,但陶渊明是一个单玻璃的人,并不追求文学事业上的不朽:“若文中以自娱,颇示己志,忘怀得失,以此终日“(《五柳先生传》)。因此,他的诗文功利目的不浓。”登东皋以舒啸,临清流而赋诗“(《归去来兮辞》),怡养性情。也真是如此,他的作品如自然流出,带有真情、真性、真事、真景,不着意求工自工,朴素浓厚、清新自然,这也就是陶诗的主体风格。

比较而言,李白的创作有着明确的自我表现和功利目的,前者表现为开心写意,抒发情志,真率明朗;后者见于他表现的理想:“我志在删述,垂辉映千春。希圣如有立,绝笔于获麟“(《古风一》)。他极力称颂文学事业的不朽:”屈平词赋悬日月,楚王台榭空山丘“(《江上吟》)。他以自己的才华自许:”谬以词赋重,而将枚马同“(《寄上美王》)。显然,李白的文学创作的自觉意识要比陶渊明鲜明。其次,由于李白诗重在抒情、表现自我,因此他的诗往往呈现出真率明朗、淋漓酣畅的特色,”真放“是其诗歌的鲜明风格之一。再者,李白的诗歌完全展示出大家的气象,其内涵之广阔、体裁之完备、手法之多样、风格之纷丽,前代诗人无出其右者。李白诗歌也代表着中国诗歌黄金时代的到来,此前诗人的成就在这里得到了集中的体现。因此李白和杜甫一样是唐代以前中国诗歌的集大成者。

综上所述,陶渊明和李白的最大之异是人生道路、价值取向、和归宿的不同。陶坚定地选择了归隐之路,超然高举;李则一生痴迷于“功成身退“的美梦中。陶力保心性之真,平和淡远;李展现情感之真,任性而为。陶饮酒是雅闲品味;李饮酒是豪情畅怀。陶在田园风光中养性守真;李面对自然山水抒发真情。陶的创作怡情自娱,风格朴素清新;李的诗歌在抒情立言,风格真率明朗、豪放超迈。陶渊明主要是”隐士诗人“的代表,李白则是具有多重文化内涵的自由特立、傲视权贵、诗酒酣畅、天赋才华的诗人典型。这便是中国文化史上独特的陶渊明和李白,充满无限魅力的两个人。

汉语言文学1112班 1120304207

邓纯飞

第二篇:李白、阮籍和陶渊明三者诗酒之趣异同

论阮籍、陶渊明和李白的诗酒之趣异同

11级中本1班 2011011114 陈靖文

一、嗜酒与作诗的内在联系

(一)阮籍——诗中无酒,诗酒分家。

阮籍爱喝酒,他“嗜酒”“酣饮为常”。但他不似陶渊明给自己的内心找皈依,在田园生活的饮酒生活中回归自我,他一直悬着这颗心,他这一生都没有松懈过 “避祸”的神经,在酒里逃难一般,始终没有找到内心的栖止之所。他不评论人物,也不问世事,何以消极至此?

1.饮酒原因

鲁迅先生在 《魏晋风度及文章与药及酒之关系》中说:“他的饮酒„„大半倒在环境。其时司马氏己想篡位,而阮籍名声很大,所以他讲话就极难,只好多饮酒,少讲话,而且即使讲话讲错了,也可以借醉得到人的原谅。”

他以酒自醉,是一种避祸的方法,酒于他是防御的武器,是软铠甲。例如:司马昭想和阮籍结为亲家,他不敢得罪文帝,大醉六十天使对方没有开口求婚的机会;司马昭宠臣钟会多次探询诗人对时政的意见,“欲因可否而致之罪”,他也以大醉得免;司马昭假意让九扬,人们劝他写劝进书,临到人们来取,他还在“据案醉眠”,躲过了一次违心表态。(《晋书·阮籍传》)

阮籍饮酒,是无可奈何和对黑暗社会的无声抗议。他在这一点上就易于陶渊明和李白。

2.诗酒分家

他这么爱喝酒,但是《咏怀》八十二首中竟无一片咏酒诗,发出的是“对酒不能言”的感叹。他的咏怀诗中提到酒的只有“临觞拊膺”(《咏怀诗》其三)、“林觞多哀楚”(《咏怀诗》三十四)、“对酒不能言”(《咏怀诗》六十四)、“堂上置玄酒”(《咏怀诗》六十七)四处。其余诗作中写到酒的也更是少之又少。这一系列诗作,多感慨,苦闷中有旷达,如体现游仙和隐居的诗歌《咏怀》其十: 朝阳不再盛,白日忽西幽。去此若俯仰,如何似九秋。人生若尘露,天道邈悠悠。齐景升牛山,涕泗纷交流。孔圣临长川,惜逝忽若浮。去者余不及,来者吾不留。愿登太华山,上与松子游。渔父知世患,乘流泛轻舟。

(二)陶渊明——诗中有酒,在诗酒中书写情致。

陶渊明爱喝酒,众所周知。梁萧统在《陶渊明集序》中说:“陶渊明诗,篇篇有酒。”白居易在《效陶潜体诗十六首》中也说:“篇篇劝我饮,此外无所云。陶渊明为官前十三年饮酒诗约六首,其数量远远少于归隐后。而他归隐田园以后作诗一百零一首,其中约四十一首,也就是约百分之四十一都是饮酒诗。

1.陶渊明饮酒诗,有追随闲情雅致心境的一种自由姿态下的创作,也有为排遣苦饮酒作诗

他所作饮酒诗大部分都体现了一种闲适自然的心境,有时也流露欢快之感,前期入世时的诗歌饮酒诗较少,诗风也很沉郁,抒发向往归隐的情绪。

后期在悠然的田园生活中,他的饮酒诗体现乐趣和慰藉——郊游饮酒,从事农务后饮酒。在遇火后家境困顿,导致在诗酒中排遣情绪,借酒浇愁。

如写郊游的饮酒诗: 《诸人共游周家墓柏下》

今日天气佳,清吹与鸣弹。感彼柏下人,安得不为欢? 清歌散新声,绿酒开芳颜。未知明日事,余襟良已殚。

这首诗写的是在一个气候很好的日子里,作者和一些朋友结伴出游,就地开颜欢饮,或唱“清歌”,或吹管乐和弹奏弦乐以助兴,而地点还是他人墓地的松柏下。在这种环境下仍然有此雅兴,其情调和《始作镇军参军经曲阿曲作》相去甚远,足见诗人对自由的向往和热爱,超越了一切。同类郊游饮酒诗有《时运》,他在饮酒郊游的闲适生活中获得了无限的乐趣和慰藉。

他遇火后的诗作有《己酉岁九月九日》:

靡靡秋已夕,凄凄风露交。蔓草不复荣,园木空自凋。清气澄余滓,杳然天界高。哀蝉无留响,丛雁鸣云霄。万化相寻绎,人生岂不劳?从古皆有没,念之中心焦。何以称我情?浊酒且自陶。千载非所知,聊以永今朝。

诗中“靡靡”“凄凄”的景色,一片悲凉,而作者在末四句却说:“何以称我情?浊酒且自陶。千载非所知,聊以永今朝。”什么才叫让我称心如意呢?那就是喝酒了。千年的变化不是我所能了解的,还是来歌咏今朝吧。在酒中寻乐,忘记眼下悲苦,放眼今朝。可见诗人遇火后,虽苦闷,但不乏旷达。

2.酒中有诗,随意而为

酒是他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酒一直是以一种伴随状态出现在他的生活里、诗里。诗是他表达自我的介质,而酒作为他的最爱,出没其中。

在阮籍那里,酒只和他的生活发生了联系,酒是酒,诗自是诗;诗中并没有关于饮酒的境界和趣味底描写。陶渊明把酒与诗的关系直接联系起来的,饮酒所得的境界可以用诗表现出来,也就是在创作中完成了诗酒的融合。

(三)李白——诗中多酒,醉后作诗。

李白是醉圣,他醉后写诗,以酒来激发灵感,醉中出佳作。他的饮酒诗很多,嗜酒与豪饮在他诗中随处可见,据统计,李白所写的关于饮酒的诗有218首[3],光是诗题上有酒的就有《将进酒》、《金陵酒肆留别》、《对酒忆贺监二首》、《醉后赠从甥高镇》、《答王十二寒夜独酌有怀》、《将进酒》、《陪侍郎叔游洞庭醉后》、《月下独酌》、《山中与幽人对酌》等等,其中就有醉后所作诗。

李白的饮酒心境和阮籍的苦闷、陶渊明的闲适不同,他是热烈、悲壮、昂扬的。如:“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览明月。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宣州谢眺楼饯别校书叔云》)和“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行路难》)

他的饮酒诗不限题材,不限时期。所作诗歌抒发他有抒发自己豪情壮志的,有抒发自己对生活对自然的热爱的,有给友人的,有抒发不得意,借酒消愁的。与友饮酒潇洒的赠诗:“昔在长安醉花柳,五侯七贵同杯酒。气岸遥凌豪士前,风流肯落他人后。”(《流夜郎赠辛判官》)他的求仕言志思想在《南陵别儿童入京》这首诗里面,表露无遗:“游说万乘苦不早,著鞭跨马涉远道。会稽愚妇轻买臣,余亦辞家西入秦。”典型的借酒消愁的诗歌有《宣州谢眺楼饯别校书叔云》:“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 二、三者嗜酒作诗情结异同综述

综上条件及所述,他们三人嗜酒作诗情结同中有异。

(一)相同之处:

据前文所述可总结出他们都嗜酒善诗,也都有借酒派遣情绪的倾向。在诗歌表达的内容上,都是前期积极入世,后期有遁世之心。表现积极入世的如:阮籍的《咏怀诗》三十九,陶渊明《咏荆轲》李白《行路难》,表现隐逸遁世想法的如:阮籍的《咏怀》其十,陶渊明的《归园田居》,李白的《庐山谣寄卢侍御虚舟》。

(二)不同之处:

阮籍“诗酒分家”,陶渊明“诗中有酒”,李白“诗中多酒”,所以分不分“家”是他们诗酒之趣最大的区别。

其次,他们诗酒之趣之“异”还体现在心境上:阮籍是极端苦闷,陶渊明是恬静闲适,李白是热烈悲壮。

以及,他们喝酒作诗的动因也同中有异。阮籍纯粹述说心中苦闷,“颇多感慨之词”(钟嵘《诗品》)。陶渊明喝酒作诗是为了自我放松,体验自由闲适带来的愉悦,也是一种自然流露。李白作诗,是酒后畅言,抒发澎湃的情感。另外,“异”还体现在诗酒功能上,阮籍以酒为武器,以诗含蓄表达想法;陶渊明以酒助兴,写诗抒情,有诗句“既醉之后,辄题数句自娱。纸墨遂多,辞无诠次。聊命故人书之,以为欢笑尔。”(《饮酒》二十首序);李白以酒激发灵感,创作诗歌。

最后就是李白饮酒诗不限题材,不限时期,大胆豪放。而陶渊明则有出世入世之分,遇火前后之分,时而闲逸欢快,时而苦闷又通达。阮籍跟李白的“两不限”很像,均无明显界限,但他的诗歌中显现出一种过分谨慎,他的饮酒态度上也有一种“过量”,他体现出一种不平衡性。

【参考文献】

[1]何念龙.诗酒风流各不同,《新疆师范大学学报》,2005:102-107 [2]鲁迅.魏晋风度及文章与药及酒之关系,《鲁迅全集》第三卷,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516 [3]肖兴政.李白求仕心理在其诗酒中的表现,《四川理工学院学报》,2012:61-64

第三篇:古代文学论文之李白

论李白的艺术成就

繁荣的盛唐孕育出伟大的诗人,他们“既闲心声,复晓古体;文质半取,风骚两挟;言气骨则太康不逮”(阴潘《河月英灵集序》)。其中最具盛名的,莫过于潇洒飘逸,豪侠仗义的李白。

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秦安),他的家世和出生地至今还是个谜。他的一生可大致分为五个时期:在家读书时期、远游求仕时期、长安时期、再度漫游时期、安史之乱时期。

在家读书时期(26岁之前)

在他大约五岁时,举家迁往四川。他父亲“以逋其邑,遂以客为名”(《中国文学史第三版第二卷》218页)。由于蜀中是道教气氛浓郁的地方,他少年时期受到道教的极大影响,道教的影响几乎伴随她一生。它的青少年时期,是在隐居与漫游、神仙道教信仰和任侠中度过的,他这一时期流传下来的作品很少,其中有名的有《峨眉山月歌》:

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

这首诗是他初出四川时思念家乡所作的一首诗,出现了他日后诗中那种浓烈奔泻而出的感情。

远游求仕时期(26至42岁)

这一时期他西入长安入仕,见识到了官场的黑暗,《蜀道难》《梁甫吟》《行路难》表现了这一时期他愤懑的心情。他以失败的心情离开长安,隐居于组莱山。噫吁嚱,危乎高哉!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蚕丛及鱼凫,开国何茫然!尔来四万八千岁,不与秦塞通人烟。西当太白有鸟道,可以横绝峨眉巅。地崩山摧壮士死,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黄鹤之飞尚不得过,猿猱欲度愁攀援。青泥何盘盘,百步九折萦岩峦。扪参历井仰胁息,以手抚膺坐长叹。问君西游何时还?畏途巉岩不可攀。但见悲鸟号古木,雄飞雌从绕林间。又闻子规啼夜月,愁空山。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使人听此凋朱颜!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飞湍瀑流争喧豗,砯崖转石万壑雷。其险也如此,嗟尔远道之人胡为乎来哉!剑阁峥嵘而崔嵬,一夫当关,万夫莫开。所守或匪亲,化为狼与豺。

朝避猛虎,夕避长蛇;磨牙吮血,杀人如麻。锦城虽云乐,不如早还家。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侧身西望长咨嗟!

对于蜀道高峰绝壁、万壑转石的艰难的渲染,也是李白对于世道艰难的渲染。

长安时期(42至45岁)

由于有人举荐,李白终于在天宝元年得到了入朝为官的机会,这是他一生中最为得意的时期,但不久,他就发现,他只是唐玄宗旁边的一个写赞颂诗的御用文人,再加上朝中之人的馋毁,他被迫离开长安。

再度漫游时期(45至55岁)

在洛阳他与杜甫相遇,与杜甫结下深厚的友谊,后来和杜甫一起又遇到了高适,怀古登临,纵酒狩猎。后来接近十年的漫游,他既感到不平,又关心国家命运。

安史之乱时期。(55至62岁)

在幽州,他预感到安史之乱即将爆发。安史之乱爆发后,他投入永王幕下,慷慨从军。此时肃宗已继位,李白因谋反罪流放夜郎,在流放途中,他遇赦放回,后闻知李光弼出征东南,他又想从军报国,无奈半道病还,去依附李阳冰,次年病逝于当涂,终年62岁。

李白诗歌的思想内容 1.讴歌理想,抒发悲愤

李白生活在盛唐时期,他性格豪迈,热爱祖国山河,游踪遍及南北各地,写出赞美名山大川的壮丽诗篇。李白以不世之才自居,以“奋其智能,愿为辅弼,使寰区大定,海县清一”的功业自许,一生始终不渝地追求实现济苍生、安社稷的理想。他以大鹏、天马、雄剑自比:“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假令风歇时下来,犹能簸却沧溟水。”(《上李邕》)。

2.蔑视权贵,追求自由

他觉得凭借自己的才能,可以“出则以平交王侯,遁则以俯视巢许”(《送烟子元演隐仙城山序》),对于那些靠着门第荫封而享高官厚禄的权豪势要,他投以强烈的鄙视,表现出傲岸不屈的性格。他蔑视封建等级制度,不愿阿谀奉迎,也不屑于与俗沉浮。现实的黑暗使他 李白图片理想幻灭,封建礼教等级制度的束缚使他窒息,他渴望个性的自由和解放,于是采取狂放不羁的生活态度来挣脱桎梏、争取自由。其表现方式或纵酒狂歌,寻仙学道,然而,酒既无法销愁,神仙更虚无飘渺,于是他“一生好入名山游”(《庐山谣》),把美好的大自然作为理想的寄托、自由的化身来歌颂。他笔下的峨嵋、华山、庐山、泰山、黄山等,巍峨雄奇,吐纳风云,汇泻川流;他笔下的奔腾黄河、滔滔长江,荡涤万物,席卷一切。表现了诗人桀傲不驯的性格和冲决羁绊的强烈愿望。

3.揭露现实,抨击时政

这是李白对社会的愤怒抗争,是他叛逆精神的重要体现。他反对玄宗好大喜功,穷兵黩武,揭露将非其人,致使百姓士卒白白送死,由于玄宗的骄纵,宦官权势炙手可热„„通过对政事朝纲的分析,并到幽燕的实地观察,李白以诗人的敏感,洞幽烛微,在当时诗人中他和杜甫最早揭示祸乱将作。“安史之乱”爆发,他的爱国热情因此升华,摆脱了用藏出处的矛盾。他的反抗性格和叛逆精神具有深刻的爱国内涵,并富于社会意义和时代特征。4.情绪起伏,充满矛盾

他既有清高傲岸的一面,又有庸俗卑恭的一面,他的理想和自由,只能到山林、仙境、醉乡中去寻求,所以在《将进酒》、《江上吟》、《襄阳歌》等诗中流露出人生如梦、及时行乐、齐一万物、逃避现实等消极颓废思想,这在封建社会正直孤傲的文人中也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5.豪放飘逸

大胆想象

豪放是李白诗歌的主要特征。诗人不大注重对客观事物进行具体细致的描写和刻画,而善于运用丰富的想象、奇特的比喻和大胆的夸张来塑造形象、宣泄情感;如果利用现实生活中的事物塑造的形象不足以表现他特有的思想情感及其追求的艺术境界,他则更多地借助神话、传说以及幻想和梦境来加以表现,从而创造出种种惊世骇俗的美学效果。除了思想性格才情遭际诸因素外,李白诗歌采用的艺术表现手法和体裁结构也是形成他豪放飘逸风格的重要原因。善于凭借想象,以主观现客观是李白诗歌浪漫主义艺术手法的重要特征。他的想象,极其丰富,几乎篇篇有想象,甚至有的通篇运用多种多样的想象。现实事物、自然景观、神话传说、历史典故、梦中幻境,无不成为他想象的媒介。他常常借助想象,超越时空,将现实与梦境、仙境,把自然界与人类社会交织一起,再现客观现实。他笔下的形象不是客观现实的直接反映,而是其内心主观世界的外化,艺术的真实。思想上积极进取的精神对后世的影响:李白对后世的巨大影响,首先是他诗歌中所表现的人格力量和个性魅力。他那“天生我材必有用”的非凡自信,那“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的独立人格,那“戏万乘若僚友,视同列如草芥”的凛然风骨,那与自然合为冥一的潇洒风神,曾经吸引过无数士人。在中国古代封建社会那种个体人格意识受到正统思想压抑的文化传统中,李白狂放不受约束的纯真的个性风采,无疑有着巨大的魅力。他诗歌的豪放飘逸的风格、变化莫测的想象、清水芙蓉的美,对后来的诗人有很大的吸引力,苏轼、陆游等大家,都曾受到他的影响。南宋大诗人陆游曾赞美李白的诗:“明窗数编在,长与物华新。”李白的诗对后代的影响是深远的。中唐韩愈一派诗歌就接受李白诗歌的创作经验,创造出自己崛奇横放,具有浪漫主义色彩的风格。李贺的诗,更是接受了李白诗歌的影响,结合自己的创作实践,形成了独特的浪漫主义诗风。宋代的大诗人苏轼、陆游也都借鉴李白的豪放诗风,表现自己的思想。一直到清代的龚自珍,许多诗人都从李白的诗歌中吸取营养,融汇到自己的诗歌创作中去。李白身后一千二百多年来,他的那些优秀诗篇,流传了一代又一代,至今仍被人们所喜爱,妇孺成诵,有口皆碑,不仅是祖国文化宝库中的光辉遗产,而且是世界文学的瑰宝。

李白是众人所推崇的“诗仙”,李白对后世产生了无比深远的影响,李白诗歌对后世的巨大影响,首先是其诗歌作品中反映出来的人格力量和个性魅力。他那“天生我才必有用”的非凡自信,那“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的独立人格,那“戏万乘若僚友,视同列如草芥” 的凛然风骨,那与自然冥一的潇洒风神,曾经吸引过无数士人。在中国古代封建社会那种个体人格意识受到正统思想压抑的文化传统中,李白狂放不受约束的纯真的个性风采无疑有着巨大的魅力。他的诗歌的豪放飘逸的风格、变化莫测的想象、清水出芙蓉的美,对后来的诗人也有很大的吸引力;并且以其理想主义和反抗精神的完美结合,思想内容和艺术形式的完美结合,耸立起一座新的高峰,产生极其深远的影响。中唐的韩愈、李贺,宋代的苏轼、辛弃疾、陆游,明代的高启、杨慎、唐寅,清代的黄景仁、龚自珍等,都从他的诗歌中吸取了营养而卓有建树成为大家。诗歌豪放飘逸的风格情感和思想上积极进取的精神,在诗体上有着卓越的贡献,这不仅是祖国文化宝库中的光辉遗产,而且是世界文学的瑰宝。

参考文献

[1] 王寅生、《唐诗宋词元曲》、中国文史出版社、2002年9月第一版。

[2]《李白诗选》、复旦大学中文系选注、人民文学出版社1977年版。

[3]王琦注(清)、《李太白全集》、中华书局、1929年排印本。

[4]《唐诗选》、中国社科院文学所选注、人民文学出版社1978年版

[5]袁行霈.《中国文学史》(第二卷)

第四篇:议论性散文精选之李白

议论性散文精选之『李白』2008-12-27 18:071.李白道“行路难”,却一直在走。走着笑着红尘,走着辞别故友。一壶浊酒,“歌遍山河八万里”;一叶轻舟,“惟见长江天际流”。然而李白同样是位被上苍嫉妒的文人啊!嫉妒他的人——年少英才;嫉妒他的诗——出水芙蓉。;李白道“行路难”,却一直在走。翰林遭贬,他“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流放夜郎,他“凤歌笑孔丘,一生好入名山游”.李白所走的路更让我佩服。这样说虽有失公平,但我仍然觉得,李白人生路上的磨难哪里比陶潜与屈子少呢?但他却一直在走,因为他坚信“长风破浪会有时”!一块宝玉,在僵硬的政治舞台上磨来折去,却无半点玷污与磨损!

2.李白洒脱,不寄托于高堂的庄严,不艳羡那官场的利禄,站在大唐的江山上,站在诗人的位置上,任清风涤荡心胸,随月辉起舞弄影,“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他吟出了好大的斗志;“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揽明月”,他吟出了好大的气魄,于是,大唐的江山史册上又多了几分厚重、灵动的神气!难道能说无仕途作为的李白没有体现自己的价值吗?不能。

3.当李白不被重用时,他却仍能快乐地梦游天姥,却仍能举杯畅饮。他对明天有着乐观的微笑。当苏轼屡遭贬谪,他却仍有“泛舟游赤壁”的雅兴,有“浪淘尽千古英雄”的豪迈。他对明天有着希望的微笑。当屈原纵身投江时,我想他也一定带着微笑,因为他坚信他的“众人皆醉唯我独醒;举世浑浊唯我独清”一定会给后人带来思索和警惕。

4.一勾弯月在冷凝处低悬,片片浮萍碎成摇曳的翡翠。诗人一声长叹,涌起层层墨香。李白的一生因为没有模仿世俗的不堪之流而铭留青史,因为舍弃了“钟鼓馔玉”,而做了一回真正的自我。他的人生是成功的。如果他像当时的士大夫之徒一样追求金钱和名利,而违背自己的灵魂,那么祖国的山河里便不再有他的飘逸长衣,历史里也便不再有他的名篇佳作为世人吟咏。历史的雨没有下进太白的灵魂,他把一个真实的自己写进了历史。

5.人有意气,才能有豁达的胸襟。“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遭人诽谤的李白,被玄宗赐金放还,虽有昭昭若明星之德,日月齐辉之才,终化为泡影,但他仍意气风发,“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酒入愁肠三分酿成月亮 七分化为剑气,秀口一吐便是半个盛唐。若无意气,他怎会有如此豁达的胸襟?

6.李白策一匹骏马,在昏黄的古道上奔驰。然而,官场的尔虞我诈,世俗的道貌岸然绊住他奔跑的脚步,无情的现实冷却了他一腔热血。是啊,想当年力士为我脱靴,贵妃为他磨墨,那该是他仕途上奔跑得最顺畅的时期啊.可是,无意间他看到了力士谄媚的丑态和贵妃不可告人的笑,他觉得他应该永远让他奔跑的双脚停滞不前,离开这黑暗的金马门。他清醒地知道,他宁愿散尽千金,只求一醉,也不愿摧眉折腰,做大唐的“御用文人”!于是他带上一把佩剑,把一杯酒去寻访他暂且放在名山的白鹿,永远跨出黑暗的仕途之门。昔日他骑卸赐骠马奉诏奔驰,今日他骑白鹿奔向他梦寐以求的远方。浊酒深酌,重返喜地,寻幽豪饮,同销万古情愁,南下吴越,梦游天姥,齐叙难酬鸿志。奔跑让他屡跌屡撞,奔跑又让他获得心灵的超越——思想,永远在徘徊和失意中成熟。

7.☆“不事权贵”的青莲居士,曾放荡不羁地笑骂孔夫子,曾让“一骑红尘妃子笑”的杨玉环为其碾墨,让高力士为其脱靴。这是多么“异端”之举,多么荒谬之行。然而太白见不容于世之滋垢时,便愤然离去了。没有易安居士那“这次第,一个愁字了得?”的忧伤,也没有柳三变“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的悲哀。一句“吟诗作赋北窗里,万言不植一杯水”的笑叹而已。

8.“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意气风发的李白,对前途充满着无限的憧憬。他想通过官场仕途一展才华,报效国家,挥洒人生。然而,多年的官场生活,多年的仗剑游历,让李白反思起来。有过得意,也有过失意,他终于看清了从仕之路的艰辛与黑暗,高力士为其穿靴实则铐住了他的双脚,朝廷赏赐实际上是主子施舍的乞食。于是“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以美酒清洗心中的抑郁,以山泉清洗世间的污秽,每一次醉后醒来,他又重新开始放眼世界自然,跋涉大江南北。他始终有一种信念,始终有一种火热的诗情冲动,始终有超俗的“出入”的洒脱!因此,他虽不被朝廷重用,但却不被世事摒弃,也不被百姓遗忘。于是他不断地重拾希望,不断地将自己“大隐于市”,也许他的人生哲学便是“宇宙人生,既入乎其内,又出乎其外”吧!李白啊!不愧为“诗仙”,却是个依市而居的仙人。

9.高远恢宏的理想。李白生活在盛唐时代,具有恢宏的功业抱负.”申管仲之谈,谋帝王之术,奋其智能,愿为辅弼,使寰区大定,海县清一”,这是他执着的人生信念。为此,他“仗剑怯园,辞言远游”,广为交游,诗名远播.以期能入朝为官,实现济世的政治抱负,在高扬亢奋的精神状态中实现自身的社会价值。“安史之乱”爆发后,李白为早日平息战乱,复兴大业,在隐逸多年后,又欣然接受玄宗之子,永王李璘的恭请,满怀热忱毅然从戎。即使在“赐金放还”之后,年近六十之时,他仍壮心不已,准备踏上征途,参加李光弼的平叛大军。途中因病折回,不久病死当途。

10.傲岸独立的个性。无论是得意之时,还是失意之日,始终保持傲岸不羁的个性。应诏入京之时,他一路狂歌“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赐金放还”之后,他愤然呐喊,“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面对荣华富贵的诱惑,他不失耿介光明之志。“乍向草中耿介死,不求黄金笼中生。”面对炙手可势的权贵,他始终保持着人格的尊严。“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西卒不复。”

11.豪迈超脱的人生。李白一生充满自信。他坚信“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他对未来充满信心:“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去帆济沧海”,这种乐观的情怀,让诗仙在坎坷的人生路上始终豪迈。他从来不怀疑自己的旷世才华,入永王幕府之后,他曾以谢安自比。“但用东山谢安石,为君谈笑静沙。”这与隐居隆中却高吟《梁父咏》的诸葛孔明何其相似。他始终以豪迈而超脱的情怀去拥抱阴晴不定的生活。”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即使是寂寞失落之时,也要“花间一壶酒”,用以“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这是何等的洒脱,何等的乐观。

12.“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的浪漫诗仙李白,在遭遇仕途不顺的挫折后,他沉寂了吗?消沉了吗?没有。“长安市上酒家眠”,笑对痛苦,面对挫折他拂袖而去,遍访名山,终于成就了他千古飘逸的浪漫情怀!

13.在梦中的天姥山的石阶上,脚著谢公屐,看海日,闻天鸡,醒来便仰天长啸出门去,不肯摧眉折腰事权贵。他选择了骑鹿游名山,失去了权势,却得到了开心颜。不是一切得到都意味着圆满。——话题:得到与失去

14.在那样一个皇命大如天的时代,何人不畏惧高高在上的君主?然而李白独树一帜,带着西域狂放洒脱的气质,拒绝了“摧眉折腰”,他“举杯邀明月”,洋洋洒洒为后世留下多少千古名作。他大笔横扫,狂飙突进,给大唐诗坛注入西域骑士的剽悍与纯粹,令芸芸众生都为之一惊。大唐盛世的诗坛需要这样一个个性张扬的李白。——话题:个性的张扬和社会的需要.15.桀骜不驯的李白把人生看作是一场漂泊,沸腾的血液使他不能在任何一个地方安住,他永远行走在自己设置的轨道上,不为周遭的一切所牵绊,包括富贵功名——尽管他也曾十分向往功名利禄;而淡泊名利的诗人陶渊明则毅然拒绝了朝廷上的钩心斗角,远离喧嚣,归隐田园,过着“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清闲生活;还有范仲淹选择了“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人生态度,辛弃疾选择了时刻准备着为国捐躯,上阵杀敌的人生道路——虽然直到双鬓斑白他仍壮志难酬。无论这些伟人的选择是否高尚,无论最终他们是否都实现了自己的理想,只要在人生的道路上做出选择,就应该义无返顾地走下去。——话题:在„„的路上

16.喝一斗酒,你会飞,飞越难于上青天的蜀,飞越天姥山的传说,栖落在三千尺的庐山之。

以月亮为杯,影子为友,你将大唐的太阳推向天空,唐诗披着三千丈白,醉了比桃花潭更深的友情。

天门山只是一个小小的酒嗝,千里江陵只不过是一句短短的酒令,驶进三月烟花的意境,诗歌的上游,是从天上奔流而下的黄河。

说什么功名利禄,钟鼓馔玉,抵不过手中的一杯酒,酒是豪气,有一星灵感/便是冲天烈焰,酒是翅膀,掠过千年万年的时空。

喝醉了,你像孩子一样,想家,吟一曲如霜的月光,曳长永恒的乡愁。

李白,你总是那么放浪,长安城里甩碎了一只酒壶,另一只又丢弃在了山水间,无家可归的酒香,飘过宋元明,你神仙一样的忧伤和幸福啊,将栖在那一枝浪漫,将深入那一缕月光之下。

李白,大唐最好的酒,香飘宋元明,一直至今,只需一滴,足以滋养我们,整个民族

第五篇:作文素材之李白

作文素材之李白.txt为什么我们在讲故事的时候总要加上从前?开了一夏的花,终落得粉身碎骨,却还笑着说意义。作文素材之李白

【使用说明】

1、学生在充分阅读文本的基础上,了解名人事迹,积累写作素材。

2、学会从材料中提炼观点,灵活运用材料。

3、学习名人的优秀品质,培养自己的高尚情操。

万能议论素材精选之李白

1、李白道“行路难”,却一直在走。走着笑着红尘,走着辞别故友。一壶浊酒,“歌遍山河八万里”;一叶轻舟,“惟见长江天际流”。然而李白同样是位被上苍嫉妒的文人啊!嫉妒他的人——年少英才;嫉妒他的诗——出水芙蓉。李白道“行路难”,却一直在走。翰林遭贬,他“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流放夜郎,他“凤歌笑孔丘,一生好入名山游”、李白所走的路更让我佩服。这样说虽有失公平,但我仍然觉得,李白人生路上的磨难哪里比陶潜与屈子少呢?但他却一直在走,因为他坚信“长风破浪会有时”!一块宝玉,在僵硬的政治舞台上磨来折去,却无半点玷污与磨损!

2、李白洒脱,不寄托于高堂的庄严,不艳羡那官场的利禄,站在大唐的江山上,站在诗人的位置上,任清风涤荡心胸,随月辉起舞弄影,“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他吟出了好大的斗志;“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揽明月”,他吟出了好大的气魄,于是,大唐的江山史册上又多了几分厚重、灵动的神气!难道能说无仕途作为的李白没有体现自己的价值吗?不能。

3、当李白不被重用时,他却仍能快乐地梦游天姥,却仍能举杯畅饮。他对明天有着乐观的微笑。当苏轼屡遭贬谪,他却仍有“泛舟游赤壁”的雅兴,有“浪淘尽千古英雄”的豪迈。他对明天有着希望的微笑。当屈原纵身投江时,我想他也一定带着微笑,因为他坚信他的“众人皆醉唯我独醒;举世浑浊唯我独清”一定会给后人带来思索和警惕。

4、一勾弯月在冷凝处低悬,片片浮萍碎成摇曳的翡翠。诗人一声长叹,涌起层层墨香。李白的一生因为没有模仿世俗的不堪之流而铭留青史,因为舍弃了“钟鼓馔玉”,而做了一回真正的自我。他的人生是成功的。如果他像当时的士大夫之徒一样追求金钱和名利,而违背自己的灵魂,那么祖国的山河里便不再有他的飘逸长衣,历史里也便不再有他的名篇佳作为世人吟咏。历史的雨没有下进太白的灵魂,他把一个真实的自己写进了历史。

5、人有意气,才能有豁达的胸襟。“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遭人诽谤的李白,被玄宗赐金放还,虽有昭昭若明星之德,日月齐辉之才,终化为泡影,但他仍意气风发,“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酒入愁肠三分酿成月亮七分化为剑气,秀口一吐便是半个盛唐。若无意气,他怎会有如此豁达的胸襟?

6、李白策一匹骏马,在昏黄的古道上奔驰。然而,官场的尔虞我诈,世俗的道貌岸然绊住他奔跑的脚步,无情的现实冷却了他一腔热血。是啊,想当年力士为我脱靴,贵妃为他磨墨,那该是他仕途上奔跑得最顺畅的时期啊、可是,无意间他看到了力士谄媚的丑态和贵妃不可告人的笑,他觉得他应该永远让他奔跑的双脚停滞不前,离开这黑暗的金马门。他清醒地知道,他宁愿散尽千金,只求一醉,也不愿摧眉折腰,做大唐的“御用文人”!于是他带上一把佩剑,把一杯酒去寻访他暂且放在名山的白鹿,永远跨出黑暗的仕途之门。昔日他骑卸赐骠马奉诏奔驰,今日他骑白鹿奔向他梦寐以求的远方。浊酒深酌,重返喜地,寻幽豪饮,同销万古情愁,南下吴越,梦游天姥,齐叙难酬鸿志。奔跑让他屡跌屡撞,奔跑又让他获得心灵的超越——思想,永远在徘徊和失意中成熟。

7、“不事权贵”的青莲居士,曾放荡不羁地笑骂孔夫子,曾让“一骑红尘妃子笑”的杨玉环为其碾墨,让高力士为其脱靴。这是多么“异端”之举,多么荒谬之行。然而太白见不容于世之滋垢时,便愤然离去了。没有易安居士那“这次第,一个愁字了得?”的忧伤,也没有

柳三变“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的悲哀。一句“吟诗作赋北窗里,万言不植一杯水”的笑叹而已。

8、“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意气风发的李白,对前途充满着无限的憧憬。他想通过官场仕途一展才华,报效国家,挥洒人生。然而,多年的官场生活,多年的仗剑游历,让李白反思起来。有过得意,也有过失意,他终于看清了从仕之路的艰辛与黑暗,高力士为其穿靴实则铐住了他的双脚,朝廷赏赐实际上是主子施舍的乞食。于是“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以美酒清洗心中的抑郁,以山泉清洗世间的污秽,每一次醉后醒来,他又重新开始放眼世界自然,跋涉大江南北。他始终有一种信念,始终有一种火热的诗情冲动,始终有超俗的“出入”的洒脱!因此,他虽不被朝廷重用,但却不被世事摒弃,也不被百姓遗忘。于是他不断地重拾希望,不断地将自己“大隐于市”,也许他的人生哲学便是“宇宙人生,既入乎其内,又出乎其外”吧!李白啊!不愧为“诗仙”,却是个依市而居的仙人。

9、高远恢宏的理想。李白生活在盛唐时代,具有恢宏的功业抱负、”申管仲之谈,谋帝王之术,奋其智能,愿为辅弼,使寰区大定,海县清一”,这是他执着的人生信念。为此,他“仗剑怯园,辞言远游”,广为交游,诗名远播、以期能入朝为官,实现济世的政治抱负,在高扬亢奋的精神状态中实现自身的社会价值。“安史之乱”爆发后,李白为早日平息战乱,复兴大业,在隐逸多年后,又欣然接受玄宗之子,永王李璘的恭请,满怀热忱毅然从戎。即使在“赐金放还”之后,年近六十之时,他仍壮心不已,准备踏上征途,参加李光弼的平叛大军。途中因病折回,不久病死当途。

10、傲岸独立的个性。无论是得意之时,还是失意之日,始终保持傲岸不羁的个性。应诏入京之时,他一路狂歌“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赐金放还”之后,他愤然呐喊,“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面对荣华富贵的诱惑,他不失耿介光明之志。“乍向草中耿介死,不求黄金笼中生。”面对炙手可势的权贵,他始终保持着人格的尊严。“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西卒不复。”

11、豪迈超脱的人生。李白一生充满自信。他坚信“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他对未来充满信心:“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去帆济沧海”,这种乐观的情怀,让诗仙在坎坷的人生路上始终豪迈。他从来不怀疑自己的旷世才华,入永王幕府之后,他曾以谢安自比。“但用东山谢安石,为君谈笑静沙。”这与隐居隆中却高吟《梁父咏》的诸葛孔明何其相似。他始终以豪迈而超脱的情怀去拥抱阴晴不定的生活。”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即使是寂寞失落之时,也要“花间一壶酒”,用以“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这是何等的洒脱,何等的乐观。

12、“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的浪漫诗仙李白,在遭遇仕途不顺的挫折后,他沉寂了吗?消沉了吗?没有。“长安市上酒家眠”,笑对痛苦,面对挫折他拂袖而去,遍访名山,终于成就了他千古飘逸的浪漫情怀!

13、在梦中的天姥山的石阶上,脚著谢公屐,看海日,闻天鸡,醒来便仰天长啸出门去,不肯摧眉折腰事权贵。他选择了骑鹿游名山,失去了权势,却得到了开心颜。不是一切得到都意味着圆满。——话题:得到与失去

14、在那样一个皇命大如天的时代,何人不畏惧高高在上的君主?然而李白独树一帜,带着西域狂放洒脱的气质,拒绝了“摧眉折腰”,他“举杯邀明月”,洋洋洒洒为后世留下多少千古名作。他大笔横扫,狂飙突进,给大唐诗坛注入西域骑士的剽悍与纯粹,令芸芸众生都为之一惊。大唐盛世的诗坛需要这样一个个性张扬的李白。——话题:个性的张扬和社会的需要、15、桀骜不驯的李白把人生看作是一场漂泊,沸腾的血液使他不能在任何一个地方安住,他永远行走在自己设置的轨道上,不为周遭的一切所牵绊,包括富贵功名——尽管他也曾十分向往功名利禄;而淡泊名利的诗人陶渊明则毅然拒绝了朝廷上的钩心斗角,远离喧嚣,归隐

田园,过着“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清闲生活;还有范仲淹选择了“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人生态度,辛弃疾选择了时刻准备着为国捐躯,上阵杀敌的人生道路——虽然直到双鬓斑白他仍壮志难酬。无论这些伟人的选择是否高尚,无论最终他们是否都实现了自己的理想,只要在人生的道路上做出选择,就应该义无返顾地走下去。——话题:在„„的路上

16、喝一斗酒,你会飞,飞越难于上青天的蜀,飞越天姥山的传说,栖落在三千尺的庐山之。以月亮为杯,影子为友,你将大唐的太阳推向天空,唐诗披着三千丈白,醉了比桃花潭更深的友情。

天门山只是一个小小的酒嗝,千里江陵只不过是一句短短的酒令,驶进三月烟花的意境,诗歌的上游,是从天上奔流而下的黄河。

说什么功名利禄,钟鼓馔玉,抵不过手中的一杯酒,酒是豪气,有一星灵感/便是冲天烈焰,酒是翅膀,掠过千年万年的时空。

喝醉了,你像孩子一样,想家,吟一曲如霜的月光,曳长永恒的乡愁。

李白,你总是那么放浪,长安城里甩碎了一只酒壶,另一只又丢弃在了山水间,无家可归的酒香,飘过宋元明,你神仙一样的忧伤和幸福啊,将栖在那一枝浪漫,将深入那一缕月光之下。

李白,大唐最好的酒,香飘宋元明,一直至今,只需一滴,足以滋养我们,整个民族。万能议论素材精选之苏轼

1、是那个“拣尽寒枝不肯栖”的寒鸦么?是那个“一蓑烟雨任平生,何妨行啸且徐行”的行者么?是那个高唱“大江东去”的诗人么?苏轼,一个被宋神宗称赞为“才与李白同,识比李白厚”的千古大家,在遭受小人泼来的污水,遭受贬谪后,忘却了所有的失意。他在黄州种地酿酒,“夜饮东坡醒复醉”,在黄州“倚杖听江声”,在黄州写下“大江东去”。他总是那样的淡泊从容。他总是将所有的痛苦失意抛之脑后,铭记着世间之美丽。不然,何来“亲煮东坡肉",何来“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的旷达与豪迈?

2、一枝一叶一世界“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一轮明月,放射出悲天悯人的光辉;“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岗”,一排短松,守候着生死离别的深情。“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一杯浊酒,凝结着壮志难酬的感慨;“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一片沙洲,见证了孤苦无依的飘零;“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一只小舟,带走了蝇营狗苟的烦懑;“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一袭蓑衣,织就了风吹雨打后的宁静„„一枝一叶一世界,一词一句总关情。

3、人有意气,才能有豁达的胸襟。“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苏子有意气,虽遭官场与文场一齐泼来的污水,但他仍意气风发,“侣鱼虾而友麋鹿”,心胸豁达可见一斑。

4、东坡披发仰天大呼“大江东去”,他面临的那些烦心琐事顷刻之间沉入滚滚波涛之中,消失得无影无踪。壮阔的滔滔江水让东坡选择忘记,忘记那些失意、悲伤,忘记那些仕途的不得意。

5、孟德在赤壁低吟悲歌,周瑜在赤壁谈笑风生,而真正带给赤壁完美壮烈的是苏轼。官场上的险恶**并没有消沉他高昂的意志,生活上的清贫并没有销蚀掉他那乐观向上的心。伴着涓涓细泉,聆听习习古风,故园神游中,苍银白发与皎洁月光交相辉映。一尊还酹江月,多么豪迈的举杯,淡逝了多少哀伤及生活磨难——纪念苏轼,让我懂得了在困难逆境中应保持有奋勇向前的心„„

6、苏轼这个曾经辉煌的文人,因黄州诗案而开始落魄,流落四方,辗转难安。在赤壁的月夜,他心灰意懒,看“江上之清风,山间之明月”,做他那个神鹤翩跹而舞的梦。面对如江水般深沉的失意,他看见风在山顶呼啸,盘旋,然后带着撕身裂骨的阵痛穿越漆黑的荆棘林。刹那

间,他心中郁结的块垒,缠绕的苦痛随风而散。挫折,痛苦,唯有忘记。

万能议论素材精选之杜甫

1、从你的一句“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中,我读出了你的心胸之开阔,襟怀之豁达,志向之高远,我读懂了站在山顶上的身姿才是潇洒,把众山饱览于眼底的感觉才是快乐。于是从此我便有了凌云的志向,于是在我自己的心中,便有了一种充满了自信的豪爽。

2、当一句“忧端齐终南,澒洞不可掇”,一次又一次地浮现在眼底,我的眼前仿佛出现了一个身着用怨恨织成的衣衫,用愁苦覆盖脸面的你、你的脚步里透着沉重,你的举止中饱含压抑,你的每一个表情都充满了对世道的无奈与不满、令你愁苦的不是自己的窘迫,而是百姓生活的艰难;令你担忧的不是自家的一日三餐,而是整个国家的危难、于是,在我心目中,“无私”与“伟大”两词已悄悄的跟定了你。我为你的才高八斗却不得重用感到惋惜,我因你的凌云壮志得不到施展而感叹;既然上帝塑造了一个才华横溢的你,又为什么让你在悲哀无奈中死去?既然你带着不凡的气质来到世间,却又为什么只因贫困就匆匆离开人世?皆大悲哀!3、4、当读罢你的《春夜喜雨》,我发现,原来在你的人生中还有愉悦欢乐,是啊,你是热爱生命的,热爱自然中的一点一滴,但黑暗的社会世道偏偏摧毁了你平静的心,世道不允许你有快乐,战争不同意你活得洒脱,一切的一切切断了你与快乐之间的绳索,更是悲哀至极。你是如此遥远又是如此逼近,你是如此神秘又是如此平凡,你用悲苦结束了自己的一生,却在用诗章延续着自己的生命、在你的人生之路上,忧愁、痛苦把你的人生道路弄得坎坷荆棘,但你留在文学史上的印迹却是处处充满了鲜花与赞语。无奈,愤恨磨灭了你生活的信念,但你的不朽的灵魂因你的诗而永远有青春活力。

下载浅析陶渊明和李白的诗酒风流之异word格式文档
下载浅析陶渊明和李白的诗酒风流之异.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浅谈中西方的比喻之异

    浅谈中西方的比喻之异 比喻,是一种常用的修辞手法,,是人类运用联想和想象,根据事物间的相似点,以甲事物来描写或说明乙事物的一种修辞方式和表现手法,它是一个古老而有生命力的......

    万能议论素材精选之李白(合集5篇)

    万能议论素材精选之李白 1、李白洒脱,不寄托于高堂的庄严,不艳羡那官场的利禄,站在大唐的江山上,站在诗人的位置上,任清风涤荡心胸,随月辉起舞弄影,“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追寻李白之友情篇

    《追寻李白之友情篇》 教学设计 设计者:振头小学 东里小学 东良厢小学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1.认识“霭、郭、兹、萧、郎5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课文。 3.体会......

    品味中国文人之李白

    李白这个名字,在中国乃至全世界几乎是人尽皆知,家喻户晓。自我们儿时读书识字起,李白的那些伟大诗篇似乎一直伴随着我们的整个求学生涯,《静夜思》、《望庐山瀑布》、《送孟浩......

    陶渊明诗两首之《饮酒》教案

    研读《饮酒》。 1.解题。 《饮酒》共20首,大约作于义熙十三年(417),当时作者53岁。以《饮酒》作题,用心良苦,是为逃避当时的文网。萧统在《陶渊明集序》中说:“疑陶渊明诗,篇篇有......

    高考作文素材关于李白、苏轼、屈原、陶渊明、项羽、司马迁、杜甫、荆轲(精选)

    高考作文素材关于(李白、苏轼、屈原、陶渊明、项羽、司马迁、杜甫、荆轲) 高考作文素材一:李白 1.李白道“行路难”,却一直在走。走着笑着红尘,走着辞别故友。一壶浊酒,“歌遍山......

    《末日异境》之读后感——有关“意识流”

    ~-4-25这是我第一次感受到“意识流”的写作手法。真可谓是想到什么就写什么,看到什么就写什么,我认为在这部作品中加入此种写作手法是十分恰当的。以它是科幻小说的角度来看,意......

    南北生活之异作文800字范文合集

    南北生活之异作文800字在平凡的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都跟作文打过交道吧,作文是经过人的思想考虑和语言组织,通过文字来表达一个主题意义的记叙方法。那么你知道一篇好的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