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养小学生办黑板报的能力的研究资料(共五则)

时间:2019-05-14 01:29:5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如何培养小学生办黑板报的能力的研究资料》,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如何培养小学生办黑板报的能力的研究资料》。

第一篇:如何培养小学生办黑板报的能力的研究资料

《如何培养小学生办黑板报的能力的研究》研究报告

安岳县建华九义校 邓艳丽 安岳县教育局:唐寿春

一、课题研究的目的意义

1、课题核心概念界定

第斯多惠曾说过:“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心理学研究表明:“兴趣是人对客观事物的一种积极的认识倾向,是一种复杂的个性品质,它推动人去探求新的知识,发展新的能力。”学生一旦对学习产生了兴趣,便不再把学习看作一种负担,而成为一种内在的需求。有没有一种能把课内与课外的活动结合起来,语文学习与其他学科相互促进的方法呢?说到黑板报,同学们的表现很活跃,有的在闪动着眼睛思考着;有的则跃跃欲试。这可是个极富挑战性的活动,相信同学们只要能坚持办手黑板报,不但能提高语文学习的水平,排版、设计等综合能力也会得到锻炼和提高。”什么是黑板报?怎样办?同学们能做好吗?如何借助黑板报提高小学语文能力,为了达到这一目的,决定 确立这一研究课题。

什么是黑板报?所谓黑板报,是一种可观赏、也可书写的由自己或者几个人,进行组稿、编辑、排版、插图、书写的一种形式。黑板报以这种图文并茂的形式为载体,展现学生的生活.黑板报也是校园、班级环境建设的主阵地,在美化校园班级环境,进行品德教育,培养学生能力等方面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很多学校在校园文化建设中注重了黑板报的德育功能。

作为学校德育教育的主阵地——传统的黑板报,如今却逐渐成为班主任工作中一个忽视的角落,它的作用也似乎只是点缀教室墙面,应付上级检查。特别是在小学低年级,由于学生认知、能力的特点,两周一次的黑板报多数成为班主任一手包办或找几个高年级学生帮

忙, 劳心劳神的伤脑筋事,于是,写几个大字,画一幅简笔画便成了黑板报永恒的主题,如“新学期,新打算”、“庆祝国庆节”、“礼仪教育”、“安全教育”……这样的黑板报费心思不多,花时又少,但它除了老师的美术字、简笔画赢得学生一两句赞叹以外,便再也没有什么能引起学生的关注了。

正如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无论是种植花草树木,还是悬挂图片标语,或是刊板广播,我们都将从审美的高度规划,以便挖掘潜移默化的育人功效,最终连墙也在说话”。如何让黑板报活起来,使它真正成为一块会说话的黑板,陶冶学生的情操,培养学生的能力,这引起了我的思索。如何为黑板报增添新鲜的血液,从而使它鲜活起来,让学生留恋往返,真正起到育人作用。

二、研究的内容及研究方法

1、课题研究的内容

如何使黑板报在有限的空间内,既容纳一定的知识内容,版面设计又精彩美观呢?这不单纯是技巧问题,对编者来说,组稿、编辑、排版、插图、书写,这是一个全神贯注、脑手并用的创造过程,是他或者是他一组同学的文化修养、生活情趣、精神风貌和艺术修养的综合体现。这对一个学生或者一个学生群体来说,无疑是发展个性才能的广阔天地。

办黑板报,从总体上考虑,首先要确立主题思想。一期黑板报,版面很有限,要办出特色,必须在内容上突出一个主题,做到主题突出,又丰富多彩。版面编排和美化设计,也要围绕着主题,根据主题和文章内容决定形式的严肃与活泼,做到形式与内容的统一。

2、课题研究的主要方法(1)跟踪调查法

我在确立课题后,就与我们小学语文组的老师们商量着手实施这项活动,在6个班级内开展此项活动。我利用课余时间走访这些班级的语文任课教师,了解他们活动的情况。及时发现问题,并很好的解决问题。

(2)谈话法

我经常找学生谈话,了解学生对这项活动的看法及参加此项活动后的感受。遇到哪些问题,又有哪些收获。

(3)问卷调查法

问卷调查的情况表明,绝大部分同学对黑板报很感兴趣,绝大多数同学能积极参与,也愿意积极配合。但也有一部分同学表明如果自己不会,不知道设计版面,如何选材。调查结果还显示,绝大多数同学认为黑板报能燃然起自信,增强语文能力。

(4)实验法

每两周我布置学生完成一期黑板报,可独立完成,也可以合作完成。每完成一期,我都认真反思、总结,学生哪里做的好,还存在哪些问题,完成教学札记。

三、课题研究步骤及时间安排

1、准备起动阶段 2010年5月

学习理论,搜集资料,撰写课题研究方案。2.实施研究阶段 2010.6-2011.6

根据研究方案全面展开研究,做好研究资料的收集整理工作。完成中期成果报告,积累课题研究过程资料。

3.提高推广阶段 2011.7 总结推广研究成果,完成研究论文,撰写研究方案结题报告。

四、课题研究的成效

一年来,在各级领导的支持和本人努力下,较为顺利的完成了本课题研究的各项活动。对课题的研究不敢谈取得怎样成绩,但是通过学习和研究,我能有意识的让学生借助创办黑板报这个载体,在观察、思考、实践等语文活动中,逐步体会黑板报对语文素养的提高有多大的魅力。现将一年来的研究收获总结如下:

(一)黑板报丰富了学生的语言积累

孩子们一人搜集一点信息,那么全班合力,不就汇集成了知识的海洋,它集语文、数学、自然、社会、美术等知识于一体,是班级的重要资源。我还会利用这一平台,让同学们把自己写得好的作文发表到自己的黑板报上,让全班同学一起欣赏和评议,变“作业”为“投稿”,学生也拥有一个读者群——班级同学,同学之间会有口头的对话、交流,也会有书面的“作文争鸣”,我有时让学生背诵优秀的作文,他们还会选择黑板报上的同学的优秀作文来背,这无疑是对这位同学莫大的鼓励。

(二)黑板报提高了阅读能力

“黑板报”这一活动开阔了学生的视野,开发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了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黑板报”的内容哪里来?于是学生们开始了广泛地阅读,不仅仅是在大阅读课上读,而且在课间、饭前、饭后读,在节假日也要读。语文方面的读,天文、地理方面的也读,大量地阅读,不断积累。他们获得了很多书本上学不到的知识,综合素质有了明显地提高。

办黑板报是为了让学生汲取更多新的知识和技能,我结合办黑板报,鼓励学生广泛阅读课外书籍,必要时还带学生到图书馆看书学习,还要求学生抽时间多看中央电视台的一些具有知识性、趣味性的儿童

电视节目,积极参加智力竞赛活动、征文比赛等等,将学到的知识用到黑板报上,使学生的黑板报质量有了明显提高。

(三)黑板报能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

陶行知说过:“教育孩子的全部秘密在于相信孩子和解放孩子”。在每学期的办板报活动中,我们黑板报不是永远都是哪几个人办的,而是分小组进行的,每次轮到哪个小组创办时,每组都会群策群力,积极思考,提出不同的设计方案,其中有主设计人,待这些学生办好之后,一定要大张旗鼓的给予评价。现代科学研究结果告诉我们,评价对于活动有重要的导向作用,如何评价将会对活动的主体产生重要影响。班主任要积极导向,保护这些学生的自尊心,使他们内心美滋滋的,使他们一走进教室就情不自禁的要看一看自己的杰作,成功感自心底升起。做人的自信心有了,学习的自信会慢慢随之而来。

(四)黑板报能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学会合作”是教育的四大支柱之一。学生是否具有合作能力、学生的合作能力强弱是衡量教育效果的一个重要方面。一期黑板报上将融合许多的结晶,因为黑板报需要版面设计、书写、画图、画线、文字编辑等等,而人无完人,不可能有那一人全能,所以,每次黑板报基本上是每一组同学全上,发挥自己特长的,没有特长的就打打下手,帮画画线,拿拿东西,擦擦黑板,让他们不仅发挥自己的特长,而且要相互尊重,选出最佳的排版方案,选材应相互讨论,书写时多问问同伴是否工整,绘画时多征询伙伴是否美观和谐。合作理论认为:“合作的价值在于通过合作,实现学生间的优势互补。”事实证明那些合作愉快的小组不仅办报速度快,而且办出的板报得到的赞赏多。

(五)黑板报能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做为教师都知道,凡带有积极的、向上的艺术色彩的事物,都具有一定的吸引力、感染力、渗透力,从而易于被人欣赏和接受。在强化人们审美意识的同时,能够开阔视野、净化心灵、陶冶情操,在潜移默化中使人受到感悟和启迪,在思想境界的升华中更懂得人生的意义和真谛。

五、存在问题及反思

课题研究虽将要结题,但是在研究过程中也不可避免地出现了一些问题,这些问题具体表现为:

1、因学生存在个体差异,黑板报的质量参差不齐,但总的来说学生们有了明显的进步。在研究中较倾向于指导较优秀的学生,想以点带面,树立榜样,所以忽略了能力稍弱的孩子。

2、课题研究的过程中虽然经过了不少理论学习和研究活动,但是在课题研究缺少专家,学者给予的高层次指导和点拨,因此课题的研究显得肤浅、缺少深刻性。

3、在研究过程中,黑板报的主题都是老师提出来的,没有充分调动他们的探究能力和自主发展的潜能。这仍然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部份学生由于主观和客观的种种原因,知识面狭窄,语文素养较低,如何培养这部份学生的语文素质,使他们在语文的学习过程中能力得到发展?在下阶段我们将围绕这些方面继续深入研究。

《培养小学生办黑板报的能力的研究》工作报告

建华九义校:邓艳丽 安岳县教育局:唐寿春 [摘要] 黑板报是班级文化的展示台,是学生学习实践的重要场所,是学校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学校宣传的阵地和窗口。

黑板报是少先队的重要宣传阵地,它能报道新闻、传播活动信息,启迪人的智慧,倡导积极健康的学习生活,办的好还能美化环境,给人赏心悦目的感受。因此,办好黑板报有着重要意义。

一、问题的提出:

作为学校德育教育的主阵地——传统的黑板报,如今却逐渐成为班主任工作中一个忽视的角落,它的作用也似乎只是点缀教室墙面,应付上级检查。特别是在小学低年级,由于学生认知、能力的特点,两周一次的黑板报多数成为班主任一手包办或找几个高年级学生帮忙, 劳心劳神的伤脑筋事,于是,写几个大字,画一幅简笔画便成了黑板报永恒的主题,如“新学期,新打算”、“庆祝国庆节”、“礼仪教育”、“安全教育”……这样的黑板报费心思不多,花时又少,但它除了老师的美术字、简笔画赢得学生一两句赞叹以外,便再也没有什么能引起学生的关注了。

鉴于以上分析,我们提出了这一课题,进行了有关的研究探索。实践意义和理论意义

近十几年来,我国的语文教学始终不能摆脱费时低效的困扰,其原因是多方面的,但关键问题之一,就是兴趣。众所周知,提高语文教学质量的根本途径在多读多写,而读写的前提是识字。学生一旦对学习产生了兴趣,便不再把学习看作一种负担,而成为一种内在的需求。有没有一种能把课内与课外的活动结合起来,语文学习与其他学科相互促进的方法呢?说到黑板报,同学们的表现很活跃,有的在闪

动着眼睛思考着;有的则跃跃欲试。这可是个极富挑战性的活动,相信同学们只要能坚持办手黑板报,不但能提高语文学习的水平,排版、设计等综合能力也会得到锻炼和提高。构建语文综合性教学模式,将为语文综合性学习提供一些可借鉴的实践经验和具有可操作性的方法。同时,这些实践必将为儿童认知心理学、教育学等理论的发展提供丰富的实践依据。

二、实验方法和步骤

(一)准备工作:

1、成立课题领导小组

学校领导对教育科研高度重视,成立了由校长为首的课题领导小组。校长不仅领导科研,还亲自参与实验。学校指派一名主抓教学的业务副主任负责课题实验的日常工作,聘请教办等专家、教授为教育科研顾问。

2、确定实验班及实验教师

实验初期,我们确定小学中高年级为对照班。

3、培训实验教师

学校组织实验教师参加研讨会和培训班。校教科研顾问定期到校组织实验教师学习有关理论,深入课堂听课,指导实际操作和研究。实验教师每月一次研讨会,互相交流经验、解决疑难、取长补短,共同提高。

4、对学生的动员

每一轮实验,校领导小组与课题组都对参加实验的实验班学生进行动员。一是讲实验的目的、意义,激发学生参与意识;二是汇报实验进展与阶段成果,提高家长的认识,取得家长的支持与配合。

5、进行学情调查:

对学生的学习成绩、学习能力进行调查。

6、制定研究方案

根据课题研究目的,课题组设计制定了学校课题研究方案及各实验班具体研究计划。在课题研究过程中还根据实施情况和学生具体情况随时进行修定,用研究方案指导课题研究的过程。

(二)实验过程

实验中,我们引导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语文综合性学习实践活动,拓宽语文学习的内容、形式和渠道,使他们在广阔的空间里学语文、用语文,拓宽视野,丰富知识,培养实践与创新能力,提高了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对该课题研究是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的:

1、讲清意义,激发爱好

2、典型引路

(1)让学生先独立办一期黑板报,专题自拟,自行选材、设计、抄写。

(2)对学生办的黑板报进行指导,让学生修改。对做的好的学生,请他们做小老师,指导其他同学,达到共同进步的目的。做好黑板报的指导,让学生“有处下手”,“养成学习的自信心和良好的习惯”,充分保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这也正是新课程标准所倡导的。黑板报的指导,引领学生进行全面的能力锻炼。

(3)要求具体化,黑板报规范化。创设多种黑板报版式,让每一个版面设计都充满学习者的智慧,显示出学习者的能力.黑板报的形式可以多种多样,千万不可千篇一律,让学生“化整为零”,失去兴趣。要力求“千变万化”,时时处处引起学生思维的火花,锻炼提高自己的学习能力。

3、评价激趣促进步

制作黑板报是一个辛苦的过程,也是一种享受。一块小小的黑板报看起来简单,做起来可不简单。从版面的设计到栏目的编辑,从美术绘画到书写,无不需要精心的构思,无一不体现了作者的学习能力。因为黑板报图文并茂,图片要与文字并重,既要美化版面,又要与内容互相补充。办报的过程是学生亲身参与的过程,只有自己喜欢去做的,只有自己亲身去做的才会记忆深刻,才会感悟深刻,才会切切实实的提高自己的学习能力。为了使黑板报的质量不断进步,也为了进一步激发同学们的积极性,坚持每期都认真看,认真点评。教师应用赏识的目光,从各个方面观察学生,发现他们的闪光点,以不同形式做出激励性的评价。一个鼓励的眼神,一个灿烂的微笑,一句热情的话语,都能缩短师生间的差距。教育的艺术在于激励和鼓舞。因此,教师要多元的评价学生。

4、主题活动。

每次活动围绕一个主题,从选定主题、设计形式、审阅稿件到自主完成。老师是服务者,指导者,合作者。活动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多彩。

(1)集思广益,精选主题。

我们放手让学生自主选择主题。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提出不同的活动主题,然后组织学生讨论,尊重大多数同学的意愿,从中选取贴近学生实际,较有新意的题目组织活动。

(2)搜集资料,分散准备。

活动主题确定之后,教师提前一个周布置给学生,让大家回去做准备。他们有的跑图书室,有的进书店,有的实地观察,有的寻访别

人,还有的上网查询……充分发挥了自己的智慧和才能,想方设法解决遇到的困难和疑问。

(3)集中交流,各显身手。

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自己编排,自主设计。他们根据事先设计好的方案,通过小组交流、资料展示、观点陈述、编排等多种形式,交流自己的看法。在相互启迪中,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思辩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不断提高,情感也得到进一步升华。

5、研究性学习。

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从自然现象、社会现象和自己的生活中选择和确定与黑板报的研究专题,并在研究过程中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从学生的兴趣出发,以探究性学习和合作学习理论为指导,在学生中广泛开展了课题式研究性学习,激发其自主学习、探究的热情。具体分以下几步进行:

(1)指导学生选题。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遵循趣味性、自主性原则,选择研究课题。教师对学生选题进行审查,帮助学生选好题,起来步。

(2)成立合作小组。在学生选定课题的基础上,依据其内容的相同或相近性,成立由5—6人组成的合作小组,并由孩子自己聘请相关学科教师或校外辅导员担任指导教师,以指导规范学生的课题研究工作。

(3)广泛搜集资料。研究中,引导学生围绕研究课题,通过阅读文献资料、实地参观考察、调查、问卷、采访、咨询、观察、实验等方式,广泛搜集、阅读、研究,从而占有全面、客观、翔实的第一手资料。

(4)整理研究资料。指导学生按资料来源以剪贴、摘记、观察日记、实验记录与报告、采访记录等多种形式,用活页方法予以整理;而后按内容归类排序,以便查阅。

(5)撰写研究报告。指导学生对资料进行系统分析、综合、归纳、概括,从而形成对研究对象较为全面、客观、科学的认识,找到解决矛盾的途径与方法,总结客观规律,得到科学结论,在教师的指导下按要求撰写出课题报告。

(6)评优总结深化。课题研究结束后,一是组织课题研究征文,让学生写出其中的甘苦喜忧,激励学生进一步深入探究的积极性;二是学校全面总结,评选“小院士”和优胜合作小组并予以表彰,提出今后研究的具体要求,使学生课题研究工作制度化,成为一项教学常规工作,持之以恒,不断深化。

三、研究结果

(一)黑板报丰富了学生的语言积累

孩子们一人搜集一点信息,那么全班合力,不就汇集成了知识的海洋,它集语文、数学、自然、社会、美术等知识于一体,是班级的重要资源。我还会利用这一平台,让同学们把自己写得好的作文发表到自己的黑板报上,让全班同学一起欣赏和评议,变“作业”为“投稿”,学生也拥有一个读者群——班级同学,同学之间会有口头的对话、交流,也会有书面的“作文争鸣”,我有时让学生背诵优秀的作文,他们还会选择黑板报上的同学的优秀作文来背,这无疑是对这位同学莫大的鼓励。

(二)黑板报提高了阅读能力

“黑板报”这一活动开阔了学生的视野,开发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了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黑板报”的内容哪里来?于是学生们

开始了广泛地阅读,不仅仅是在大阅读课上读,而且在课间、饭前、饭后读,在节假日也要读。语文方面的读,天文、地理方面的也读,大量地阅读,不断积累。他们获得了很多书本上学不到的知识,综合素质有了明显地提高。

办黑板报是为了让学生汲取更多新的知识和技能,我结合办黑板报,鼓励学生广泛阅读课外书籍,必要时还带学生到图书馆看书学习,还要求学生抽时间多看中央电视台的一些具有知识性、趣味性的儿童电视节目,积极参加智力竞赛活动、征文比赛等等,将学到的知识用到黑板报上,使学生的黑板报质量有了明显提高.(三)黑板报能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

陶行知说过:“教育孩子的全部秘密在于相信孩子和解放孩子”。在每学期的办板报活动中,我们黑板报不是永远都是哪几个人办的,而是分小组进行的,每次轮到哪个小组创办时,每组都会群策群力,积极思考,提出不同的设计方案,其中有主设计人,待这些学生办好之后,一定要大张旗鼓的给予评价。现代科学研究结果告诉我们,评价对于活动有重要的导向作用,如何评价将会对活动的主体产生重要影响。班主任要积极导向,保护这些学生的自尊心,使他们内心美滋滋的,使他们一走进教室就情不自禁的要看一看自己的杰作,成功感自心底升起。做人的自信心有了,学习的自信会慢慢随之而来。

(四)、黑板报能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学会合作”是教育的四大支柱之一。学生是否具有合作能力、学生的合作能力强弱是衡量教育效果的一个重要方面。一期黑板报上将融合许多的结晶,因为黑板报需要版面设计、书写、画图、画线、文字编辑等等,而人无完人,不可能有那一人全能,所以,每次黑板报基本上是每一组同学全上,发挥自己特长的,没有特长的就打打下

手,帮画画线,拿拿东西,擦擦黑板,让他们不仅发挥自己的特长,而且要相互尊重,选出最佳的排版方案,选材应相互讨论,书写时多问问同伴是否工整,绘画时多征询伙伴是否美观和谐。合作理论认为:“合作的价值在于通过合作,实现学生间的优势互补。”事实证明那些合作愉快的小组不仅办报速度快,而且办出的板报得到的赞赏多。

(五)、黑板报能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作为教师都知道,凡带有积极的、向上的艺术色彩的事物,都具有一定的吸引力、感染力、渗透力,从而易于被人欣赏和接受。在强化人们审美意识的同时,能够开阔视野、净化心灵、陶冶情操,在潜移默化中使人受到感悟和启迪,在思想境界的升华中更懂得人生的意义和真谛。

四、小结:

《培养小学生办黑板报的能力的研究》课题的实验结果进一步表明:培养小学生办黑板报具有综合性、实践性、生成性、自主性和开放性。培养小学生办黑板报能够让学生主动参与、勤于实践、乐于探究、勇于创新,培养学生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实践与创新的能力。学生在参与办黑板报活动过程中,广泛涉猎各类资料,积累丰富的语言材料,能够更灵活地运用语文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全面提高了学生的语文素养和自身的综合素质。

第二篇:浅谈小学生阅读能力培养

浅谈小学生阅读能力培养

阅读目前已经是人们获取知识、建构能力的基本学习方式。在小学数学教学阶段,如何引导学生自主阅读有效材料、归纳阅读方法、逐步提升阅读能力,已经成为一项重要的教学任务。文中将具体阐述小学数学教师应该如何培养学生的数学阅读能力,顺利优化学生的数学学习行为。

课前设计阅读任务

在新课改下,小学数学教师要主动构建新型的师生关系,促使学生自主学习数学知识,在课堂教学中引导学习参与数学探究,突出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但是,要想让小学生实现自主学习,就必须改善学生的学习状态,丰富学生的知识储备,让学生有话可说、有题可解。为此,教师可在课前设计数学阅读任务,围绕课堂重难点知识引导学生整理数学材料,自主阅读数学知识的起源、发展,丰富学生的数学认知结构,促使学生积极探索数学概念。如此,可让学生积累有效预习经验,也能直接改善学生在课

堂上的学习行为。

在问题解决中组织阅读

有人认为,要想促使小学生会学数学,那么就必须组织丰富多元的问题解决活动,由此培养学生的数学阅读能力,促使学生真正实现自主学习。

值得一提的是,解题活动通常会伴随着丰富的数学阅读活动,小学生需要自主阅读题目条件、分析设问方向,并由此猜想问题答

案,然后围绕问题整理数学资料,展开逻辑推理与直观想象,从而顺利解题。因此,在问题解决活动中,小学数学教师要组织数学阅读指导活动,让学生主动摄入有效的数学知识素材,效培养学生的数学阅读能力。

比如在“快乐的家园”一课教学中,小学生就要学习10以内数的认识,为了让学生在数学课上自主参与问题解决活动,我设计了多个练习题。第一道练习题写出“3”这个数字,然后让学生观察几组图画,按照“3”去划掉多余的图形。第二道练习题则是学生根据数字去补充图形的数量,本身便是考查学生对数字的认读能力,可以直接锻炼学生的数学阅读能力。

因此在数学课上,我组织学生认真阅读题目条件,让学生根据审题结论去填充、删减图形,由此检查学生是否能够正确读数。另外,我还会在数学课上编写一些应用题,用此类题型培养学生的数学阅读能力。

以绘本资源组织拓展阅读

在课外拓展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实现自主阅读,培养学生的数学阅读习惯,从而顺利提升学生的数学阅读能力。其中,为了确保小学生能够在课外自主阅读数学绘本,教师要利用数学绘本资源培养学生的数学阅读兴趣。

为了促使学生在课外自主参与数学阅读活动,我每天都会让学生阅读一个数学绘本,如《首先有一个苹果》《爸爸,我要月亮》《让谁先吃好呢?》《裘裘和皮皮》《会吐银子的石头》等。这些数学绘本中

蕴含着丰富的数学道理,只要小学生能够理清故事的主要线索与内容,有效更新知识结构,内化更多的数学概念,培养学生的数学认知能力。为了及时检测学生的自主阅读效益,我还会不定期组织数学阅读交流活动,让学生分享自己通过绘本阅读所积累的数学知识、最喜欢的数学阅读绘本故事,以便让学生使用数学语言描述相关问题,同时也能达到培养学生数学表达能力的目的。

总之,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组织数学阅读教学指导活动可以直接改善学生的学习状态,也有利于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让学生顺利实现有意义学习。为此,教师便要在课前、课中与课后三个教学环节丰富数学阅读活动,根据各个阶段的教学任务整理数学阅读材料,培养学生的数学阅读能力,逐步提升学生的自主阅读水平。

第三篇:培养小学生自律能力

培养小学生自律能力

梨园小学:江宇

如今,全面推行均衡教育素质教育,在小学阶段应试教育基本被取缔,学生们,能够较轻松地学习,综合能力也得到提高。同时学生及家长已没有了考试升学的压力,部分孩子对待学习开始松懈,连该掌握的基础知识也拒绝,该完成的作业不做,该听的课不听,真担心进入中学后该何去何从?所以我认为无论是在学习、生活、社会交往,还是在思想品德修养中,都要求小学生具备一定的自律能力。那么,什么是自律呢?自律:是指自我约束。与他律(指接受他人约束)相对。所谓“律”,即约束之意也。约束,今人又常称“监督”。因此,自律,也可以说就是同体即自我的检查监督;他律,就是异体,即接受他人的检查和监督。自律能力是在小学生接受教育的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它既是一种教育的结果,又是小学生进一步学习、发展和接受教育的重要条件。因此,采取各种措施,培养小学生的自律能力是小学教育工作的一个重要任务。一般可以通过以下几种途径培养小学生的自律能力。

1.通过课堂培养小学生的自律能力

儿童入学后,面临着全新的世界,新的生活环境、新的学习科目和要求、新的师生关系和同学关系等。同时,与幼儿园相比较,小学对儿童提出了更多的约束,要求儿童遵守《小学生守则》、《小学生行为规范》及各具特色的校规等。

如要求儿童按时到校、专心听讲、认真做作业、发言要举手、上课时不讲小话、不搞小动作等。上述这些外部的要求和影响属于“他律”的范畴,而这正是小学生自律能力形成的基础和前提。只有当这些外部的影响和要求被学生所接受,并转化为其内部的道德需要,形成某种道德信念且表现在一定的行为中的时候,在学生身上才开始形成自律的能力。这就是说,培养小学生的自律能力首先必须通过并利用“他律”来进行。他律是基础手段,而自律是结果、是目的。对小学生进行他律的目的是为了使他们能够自律,是为了使他律转化为自律。而对于小学生来讲,由于其在校的时间主要是在课堂中度过,并且无论他们掌握知识、发展能力,还是养成一定的思想品德等都主要是在课堂教学中通过教师的教育和影响来完成的。因此,小学生自律能力的培养也应该通过课堂教学中的他律因素来进行。这里的关键是要求教师有效地利用各种课堂常规和课堂纪律来培养小学生的自制力,从而发展其自律能力。

2.掌握小学生心理发展的特点和水平。培养他们的自律能力处于学前期和学龄初期的儿童蕴藏着巨大的潜在的主动性、积极性和能动性,但由于受其身心各方面品质发展水平的局限,这个时期的小学生还缺乏约束自己的能力,其道德思维和道德评价能力也较低。因此,在这一时期他们无论在道德认识的提高、道德情感的陶冶、道德意志的锻炼,还是在道德行为的养成上都主要是在教师、家长和社会等外部因素的影响下实现的,他们的行为也往往需要教师和家长的约束和指导,即儿童主要是通过他律来接受教育的。随着小学生年龄的增长及身心发展水平的不断提高,他们的自我意识逐渐形成,主体意识也日益觉醒,有一种逐渐摆脱教师和家长的约束而趋于自主自力的倾向。道德思维和道德评价能力开始形成和发展,这为小学生自律能力的产生奠定了客观的基础通过上述分析,可以看到小学生自律能力的形成和发展是受其年龄特征制约的。虽然儿童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是相对稳定,但它却是我们提出教育措施和方法的依据。因此,如何根据小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和水平,提出适当的教育策略就成为培养小学生自律能力的关键。

3.通过教师的榜样示范培养小学生的自律能力。教师的社会角色的心理特征是复杂多样的,他既是父母的代理者、知识的传授者、课堂纪律的监督者、集体的组织者,又是学生的朋友和知己、心理健康的维护者,而且在小学生心目中,教师更是自己的榜样。加之,小学生身心发展的未成熟性和依赖性及其强烈的向师性,决定了教师在小学生思想品德形成和发展中的巨大示范作用。教师总是作为一个榜样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而学生总是自觉不自觉地、有意无意地学习和模仿着教师的一言一行。如果一名教师具有以身作则,严于律己等优秀品质,无疑有助于学生相应品质的培养。正如一名外国著名教育家所说的,思想只能通过思想来培养,品德也只能通过品德来培养,“正如没有人能把自己所没有的东西给予别人一样,谁要是自己还没有发展、培养和教育好,他也就不能发展、培养和教育别人。”因此,要培养小学生的自律能力,首先要求教师严于律己。通过教师的榜样影响学生并形成他们的自律能力是培养小学生自律能力的一条有效途径。

4.通过锻炼儿童的意志,培养他们的自律能力。儿童自律能力的形成和发展是受其年龄特征制约的,其中儿童意志品质的发展与自律能力的形成有直接关系。这两种心理品质有诸多相同的成分。如他们都有明确的目的性,都是在一定的行动中表现出来的,并且都与克服一定的困难相联系。具体讲,儿童意志的锻炼和培养是形成他们自律能力的基础。通过锻炼意志品质,使他们养成善于控制和支配自己行动的能力(自制力),而自制力是自律能力内部构成要素的核心,这样儿童自律能力才能够逐渐形成并发展起来。因此,通过小学生意志的锻炼来培养其自律能力是一条切实可行的途径。在学校教育中,教师可以通过下面几方面锻炼和培养小学生的意志品质:①教育小学生树立远大的理想;②培养小学生自觉遵守纪律和生活制度的习惯;③从平时学习、生活中一点一滴的小事着手,培养其意志;④要有意识地使小学生在困难的环境中得到锻炼。

5.启发小学生的主动性,培养他们的自律能力。自律能力从本质上讲,是个体出乎内心意愿的一种行为。从学生自律能力形成过程的心理机制来看,它经历了下面四个阶段:①外部的影响和要求(他律);②有选择性地接受外部的影响,并把这些外部影响和要求转化为自身内部的道德需要;③在内部道德需要的基础上,形成一定的道德信念;④学生根据已确立的道德信念对自己的行为加以调节和控制,即在行动中表现出一定的道德自律能力。

在上述四个阶段中都贯穿着学生内部的主观能动性。因此,要培养小学生的自律能力,最关键的就是要启发学生的积极性,发展学生的自我意识,让学生自己来审视自己、支配自己、约束自己,并以此来调节、控制和支配自己的行为。惟有如此,小学生才能由他律转化为自律,小学生的自律能力才能形成和发展起来。

第四篇:培养小学生习作能力

培养小学生习作能力 ————小课题研究规划

主题:培养小学生习作能力

一、课题的提出

在当今教育,语文是学生综合素质的反映,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难点。多年的小学语文教学经验,让我明白,在作文教学研究领域,一直侧重于“写前指导”的研究,对作文的“批改与评价”却忽略。作文的批改与评价必须从“指令性、接受式”向以人为本、民主、互动、发展的教学观转变,向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转变。重视作文的批改与评价,创新评改方法,让学生学会对自己与他人的习作进行评价、欣赏与修改,就是为了探索一条落实有效的作文评改之路,让学生对自己与他人的作文学会评价、欣赏与修改,使“写好作文”成为学生的内在需求,全面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打下基础。

二、实验假设

每一个学生的每一篇习作都有闪光点。这闪光点可能是一句话、一个词、一处标点甚至是格式、字迹等等。只要学生经过了努力,在原有的基础上,哪怕从一个很小的方面接近或达到他的“最近发展区域”,这个“闪光点”就会显现。及时肯定学生的“闪光点”,欣赏学生并引导学生发现、欣赏自己的优点,能增强学生习作的信心,激发习作的动力与兴趣,不断促使学生向着新的“最近发展区域”迈进。每一个学生的每一次习作都可以通过修改达到更高的水平,得到更理想的成绩。在教师对学生作文进行批改的同时,更注重学生的自行修改和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修改,以使学生了解自己的学习状况,解决问题、改进学习,明确努力的方向,形成良好的学习态度和学习习惯,提高作文水平与能力。让学生对自己与他人的习作进行欣赏、评价与修改,能增进学生相互间的了解与交流,合作、探究学习,促进全体共同提高。

三、研究的目标

通过研究,引导学生学会对自己与他人的习作进行评价、欣赏与修改。在这一过程中体验作文成功的乐趣,激发作文兴趣,增强作文信心,并主动积累素材、品味语言、感悟表达,不断提高作文水平,发展作文能力。

四、研究的内容

1.欣赏的引导。欣赏与德育、美育的导向作用;学生自己欣赏与教师指导下的欣赏相结合,欣赏与习作要求相结合;怎样引导学生欣赏“真实”、“新鲜”、“创意”、“个性”的表达。

2.修改的引导。怎样根据习作要求确定修改的目的、范围、内容;成功的修改需达到的要求;对学生修改的评价。

3.学生自评、互评、家长评、教师评各种评价方式以及多种评价方式结合对于学生作文能力发展的影响。

4.对学生习作的形成性评价与定性评价研究。

5.“学会欣赏与修改”对于学生学习方式转变的研究,对于新型师生关系建立的研究。

五、研究的思路

1.发现每一个学生的“闪光点”。鼓励学生将自己的习作读与人听,与他人分享习作的快乐。引导学生在读自己与他人的习作中,发现自己与他人习作中的“闪光点”,欣赏习作,培养习作兴趣和自信心。

2.每完成一篇习作都要引导学生修改。培养学生乐于修改的良好态度和兴趣;培养学生在自我修改与相互修改中提高作文能力。对学生的修改及时作出评价。

3.培养学生对欣赏与修改的兴趣,还必须与写作指导教学紧密结合。写作教学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表达真情实感;注重学生的观察、思考、想象,鼓励学生的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培养学生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积累素材和语言材料。

4.采用学生自评、互评、家长评、教师评等多种评价方式。

5.建立学生习作档案,对学生的评价主要采取形成性评价与定性评价的方式。

6.培养学生对习作的欣赏与修改的同时,促进学生学习方式在各学科领域转变。培养学生主动学习,勤于思考,乐于探究,合作交流以及收集与处理信息等能力。

六、研究的对象、方法、步骤

(一)研究的对象

以高年级学生为研究对象。在实验的前一阶段,以四年级20名学生为研究对象。

(二)研究的方法

行动研究法、对比实验法、观察法、调查测查法。

(三)研究的步骤(计划周期为半年)1.前期准备阶段(2012年4月)撰写计划,收集相关资料,建立研究档案(案例、反思、学生作品),进行研究。

2.实验阶段(2012年5月—2012年6月)

(5月)请有经验的教师指导,交流研究情况。反思前段研究情况,调整研究方法,形成课堂教学的基本模式,执教一堂汇报课。

(6月)总结研究情况,以论文形式汇报阶段性研究成果。(7月)深入研究,解决问题,形成成果。

3.总结阶段(2012年8、9月)进行实验后测和实验总结,撰写研究报告,课题验收。

七、形成的成果 通过近半年的研究,老师引导学生学会对自己与他人的习作进行评价、欣赏与修改。在这一过程中,学生体验了作文成功的乐趣,激发学生的作文兴趣,增强了他们作文的信心,并主动积累素材、品味语言、感悟表达,不断提高了他们的作文水平。

第五篇:小学生计算能力培养初探(范文模版)

小学生计算能力培养初探

计算是我国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内容,它贯穿小学数学教学的始终,无论是数学概念的形成、数学结论的获得、还是数学问题的解决等等都需要计算活动的参与,因此计算教学的优劣将直接影响到内容的学习,培养小学生具有一定的计算能力,就成为小学数学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但现在的新课程要求中不断地降低了对学生计算能力的要求,加上随着计算机时代的到来,独立计算能力越来越被师生所忽视。从近几年来的教学中发现,学生的计算正确率并不高,小学生计算能力出现了下降趋势。这无疑给学生的发展造成了巨大的障碍。那么如何提高小学生的计算能力呢?在教学中,我有几点想法与大家交流一下:

一、激发学生计算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计算教学是相对枯燥乏味的,要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首先要培养学生的计算兴趣,调动他们的计算积极性。让他们在兴趣的引领下,走进并喜欢上计算。而新的一轮课改也避免了原来教材中计算内容教学的呈现方式的单一性,更加注重了生活性,注重了情境的创设,因此我们教师要充分挖掘和用好教材,使教材中的素材真正地发挥其显性和隐性的功能,使学生在感兴趣的情境中开始并进行计算内容的学习。

为了让学生始终有新鲜感,在教学中,计算练习可设计成游戏、竞赛、抢答、开火车、听算、限时口算、自编计算题、扑克牌、同桌对问或小组比赛等形式来调学生的“胃口”;还可以通过“趣题征解”、“巧算比赛”等形式,挖掘学生的潜力,培养良好的意志品质。多种形式的训练,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计算水平,而且能提高学生的计算兴趣,寓教于乐,有助于活跃课堂气氛。

二、注重计算算理和算法的教学

1.注重算法、算理的整合。传统的计算课教学注重了计算法则的传授,学生通过熟记法则,然后机械进行计算,强化形成技能。这样的计算教学,学生不理解计算中的算理,形成的技能与数学应用脱节。新课改理念下的计算教学必须在教学过程中通过让学生动手操作、讨论探究等形式,让学生确实理解算理,自主掌握计算方法,形成技能。

2.鼓励算法“多样化”,而不失“优化”。算法多样化是《数学课程标准》关于计算教学的基本理念之一,旨在改变传统计算教学中“计算方法过于单

一、技能培养过于侧重”的现状。要真正落实好算法多样化这一教学理念,首先必须消除对算法多样化的片面理解。我们看到,在多样化的算法中,很大一部分学生的思维是凌乱无序的,有些方法并不有效甚至是不太合理的,这就需要进行“算法的优化”。在教学中,我们不能将算法多样化简单地理解成为算法多样化而多样化,同时也要避免只强调算法多样化,而不及时引导算法优化的做法。

三、注重技能技巧的培养,提高计算能力。

1.注重口算能力的培养。口算是笔算的基础。口算能力强的学生,笔算能力也一定较好。根据小学生注意力容易受影响,不稳定的特点,采取“短时、少量、多次”的口算形式来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最易见到成效。培养口算能力,教师一般可采取如下步骤进行训练:可在课堂中安排3―5分钟的口算训练,使口算成为学生每天的必修课,养成天天算的好习惯。让学生在课前,每人准备一本口算本,班长或教师组织进行。

2.注重估算能力的培养。新课程把培养学生的估算能力列入教材中,充分反映出估算在数学计算和实际生活中的重要性。估算能力也是一个人计算能力中相当重要的一个方面,具备良好的估算能力:一能帮助我们预知计算结果;二可以提高数学分析能力;三可以解决实际生活问题;四能检查结果是否基本正确。

3.注重简算意识的培养,提高计算的灵活性。简算是依据算式、数据的不同特点,利用运算定律、性质及数与数之间的特殊关系,使计算的过程简化、简洁的计算方法。简算是培养学生细心观察、认真分析、善于发现事物规律,训练学生思维深刻性、敏锐性、灵活性,提高计算效率,发展计算能力的重要手段。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我特别注意帮助学生深刻理解与熟练掌握运算定律,及一些常用的简便计算方法,并经常组织学生进行不同形式的简算练习,让学生在计算实践中体验简算的意义、作用与必要性,强化学生自觉运用简算方法的意识,提高学生计算的灵活性和正确率。

4.加强记忆性训练,可以提高计算能力。教学中,有一些出现频率较高的数据,要求学生记熟,达到烂熟于心的程度,若学生记熟这些数据,对进行分数、小数的计算,对许多几何图形的计算可收到快束、准确之效。

(1)常用的特殊积。如:25×4=100,125×8=1000。(2)常用分数、小数对应值。(3)熟记1-25的平方数;(4)熟记2π到10 π的值。

四、培养良好的计算习惯

良好的计算习惯是提高计算正确率的前提和保证。因此,教师要注意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计算习惯

1.让学生养成认真校对的习惯。要求学生对于所抄写下来的题目都进行认真校对,细到数字、符号,不错不漏。

2.让学生养成认真审题的习惯。要求学生看清题目中的每一个数据和运算符号,确定运算顺序,选择合理的运算方法。

3.让学生养成规范书写的习惯。要求学生书写工整、格式正确、字迹端正、做到不潦草,不涂改,保持作业整齐美观。教师还要以身作则,作学生的表率。

4.让学生养成估算验算的习惯。教给他们验算和估算的方法,并将验算作为计算过程的一个重要环节进行严格要求,提倡利用估算进行检验答案的正确性。

5.建立病题卡的习惯,收集错题类型,做到对症下药。一般地说,学生在练习时产生的错误,都具有相通性,又具有普遍性,在教师指导下,有些比较容易纠正和克服,有些则纠正起来就比较困难,特别是这种错误在头脑中已经生根。所以我在平日教学中善于及时了解、收集笔算中存在的问题,有预见性、有针对性地选择常见的典型错例,与学生一起分析、交流,通过集体“会诊”,达到既“治病”又“防病”的目的;对于那些形近而易错的试题,则组织对比练习,克服思维定势的消极作用,培养学生比较鉴别的能力。

总之,学生的计算能力不是一朝一夕就能提高的。学生计算能力的形成、提高与发展,依赖于学生计算思路的清晰条理与计算方法的合理灵活;依赖于学生良好的计算习惯的形成;依赖于教师的激励、训练与培养。作为一线的数学教师,在计算教学中,要做到不断思考,不断探索,通过优化教学过程,开展有针对性的训练,从而提高计算教学的有效性,提高学生计算的积极性,学生的计算能力才能得到有效地提高。

下载如何培养小学生办黑板报的能力的研究资料(共五则)word格式文档
下载如何培养小学生办黑板报的能力的研究资料(共五则).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如何培养小学生动手能力

    如何培养小学生动手能力 随着经济发展的越来越快,人们的生活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许多家长都比较溺爱孩子,舍不得让孩子做家务,有的父母更甚,孩子住校了,家长担心他们的生活不能自......

    浅谈小学生数学能力培养

    浅谈小学生数学能力培养 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我们教师不仅要教会学生如何学习,而且在教学的同时还要培养他们的数学能力,进而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多年的数学教学,让我在对如......

    培养小学生数学能力

    如何培养小学生的数学语言 数学学习活动基本上是数学思维活动,而数学语言是数学思维的工具,所以掌握数学语言是顺利地、有成效地进行数学学习活动的重要基础之一。我们应当把......

    如何培养小学生英语听力能力

    如何培养小学生英语听力能力 献县大陈庄小学孙德君 英语的听、说、读、写四个基本技能中,听力既是英语的基本技能之一,又是学习英语的重要手段,小学英语教学中有一条原则,就是听......

    培养小学生朗读能力初探

    一、课题研究的问题:如何提高小学生的朗读能力 课题研究的目标 总体目标:通过语文教学中朗读教学,培养和训练小学生的朗读能力,增加对文章内容、语言文字、主题意境的理解,积累大......

    培养小学生提问能力

    小学生如何培养数学提问能力 在如今的小学数学教学活动中,我们教师应大力提倡让学生自主学习,利用各种渠道和办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使学生敢于尝试,乐于探索和掌握数学......

    如何培养小学生识字能力

    如何培养小学生识字能力 小学低年级学生的思维特点是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刚刚入学的一年级学生,一打开课本就是大量的、抽象的归类识字,这就决定了识字教学是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

    小学生黑板报

    小学生庆国庆黑板 1949年6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筹备会议决定,10月1日在北平天安门广场举行开国大典. 中共中央成立了开国大典筹备委员会,周恩来任主任,朱德任阅兵司令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