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推行问责制的几点思考

时间:2019-05-14 01:36:4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企业推行问责制的几点思考》,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企业推行问责制的几点思考》。

第一篇:企业推行问责制的几点思考

企业推行问责制的几点思考

随着政府对“非典”、煤矿、火灾等重大责任事故的追查和惩罚,“行政问责制”悄然成为媒体的热门话题,有咎必辞、有责必究、有过必罚的行政惯例也成为中国官场文化的新内容。所谓“问责制”,意指行政领导干部的下级出现违法乱纪行为,或其所管辖的单位、事务出现重大事故,造成一定的负面影响时,组织应对其实施问责,要求领导干部本人对相关事宜进行解释、剖析,就自己在其中有无责任、什么责任、责任大小等问题向组织作出说明,组织并据此作出相应的处理。

作为企业,在某种程度上引入问责制,我想,对建立、完善现代企业制度,提高管理者的责任感,强化企业的全面管理,亦是大有裨益的。它可以促使企业管理更加科学化、规范化、透明化,更大程度地调动每一位员工的积极性;可以明确领导者或管理团队需要改变或改善的经营目标,避免“人人谈目标、人人不负责”的尴尬局面;可以消除领袖崇拜论的泛滥,使功不抵过也成为衡量企业管理者的一种评估理念;可以阶段性预警企业面临的种种问题,避免最终不可救药、一命呜呼。使用问责制这个“铁手腕”,切实改变管理者的工作作风,不仅要重视结果,还要重视过程;不仅要追求经济效益,还要追求社会效益;不光看说的怎么样,更要看做的如何。问责的目的不在于惩罚,而在于约束和警戒,启迪和教育乃制度的首要作用。所以问责制 1 的根本意义不只是追究事故责任,更重要的是防患于未然,起到预防作用。

而结合长城的现状,我认为建立问责制更是势在必行。我不止一次地批评我们的一些领导干部总是报喜不报忧,或者摆脱不了官僚作风,浮在面上干事,或者用人不当、效能低下、执行不力、盲目决策等等,或隐或显表现出来,成为管理的要害以及企业良性发展的枷锁。概括起来,大致分为两种情形:一是“乱作为”,即不经民主决策而私自拍板,不按制度、程序办事,甚至带头违规、违纪等;二是“不作为”,认为多管不如少管,少管不如不管,或者浮在表面,办事不认真,不深入,不得力,抑或庸碌无能,不思进取,绩效平平。从这个意义上讲,问责制问责的对象就不仅指过失行为,也包含严重的不作为行为。企业必须树立一种“无功即是过,平庸就是错”、“有错问责,无为问责”、“为者负其责,言者负其责”的问责文化氛围。只有经得起问责的领导干部,才是有益于长城的好干部。

以往,我们的管理者工作失控,造成企业损失,大不了挨一顿批评数落外加一句“下不为例”抑或“吸取教训”便草草了事。难道员工的过错就理应由老板来“买单”、交“学费”,企业注定要长期在“吸取教训”中不断轮回反复?一错可以,屡错不可原谅;小错可犯,大错岂能姑息!

领导者当恪尽职守,在其位,谋其政,尽其责,效其忠。有过错就要追究,有责任就要承担。新的“官场文化”提倡“引咎辞职”,我们不一定照搬,可以把握尺度。有些只要他态度诚恳,能够认识到自己的错误,主动承担责任并加以改进,我们可以用适当的经济惩罚或行政处罚来代替。而对于屡教不改或者情节严重的个例,则应当启动引咎辞职的按钮,让那些未能尽职尽责的干部主动下台,一方面是照顾其面子(总比被公司辞退好),一方面有利于建立正常的优胜劣汰机制,能上庸下,激浊扬清。倘若碰到缺乏自知之明、有咎不辞者,怎么办?我看只有挥泪斩马谡!如何取舍?如何区别对待?这是管理的平衡问题。

“没有落后的群众,只有落后的领导”。所以谈问责制,除了要问当事人的责之外,还要问其主管领导的责。譬如我们的某个项目质量失控,我们首先想到这是施工队的过失,工队长是第一责任人;但施工主管和项目经理系工队的直接领导,同样难辞其咎,而且责任更大;而主管副总或总工程师虽然并不直接参与项目管理,但作为生产线的最高指挥官,由于用人不当且缺乏检查、监督而造成工作失控,也要负连带责任。又比如,工地下料单,本是施工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但有的项目经理却不重视,迟下单、下错单是常有的事,随意性很大。有时一宗主材重复下单,大大加重成本,并造成供货紧张,影响进度;有的则是乱下单,结果材料剩余,大量积压,严重浪费。这种极不负责的行为,自然要追究工程主管及项目经理的直接责任,情节严重的 连主管副总也难逃干系。同理,项目资金失控,项目财务和审计人员应负直接责任,项目经理、审计部经理和财务总监也要成为问责对象;员工徇私舞弊,弄虚作假,贪污、受贿,公司一向严惩不贷,领导责任更加重大。所以为什么现在地方发生矿难、火灾等重大事故,连市级、省级政府主管官员都要受到相应的惩处?问责制的功能就在于此。

企业如何建立问责制?我认为有几个问题必须引起注意。

首先,问责制不在“人”而在“制”。也许有人会说:你上级自然可以问下级的责,那作为企业负责人的我有时也难免犯错,谁来问我的责呢?一样可以问,谁问?企业的制度,企业所有的员工和管理者,都可以置疑,都可以问责。只有下级也敢向上级问责,员工可以向老板问责的文化,才是真正良好的问责文化。我们讲企业要“法治”不要“人治”,所以真正的问责制一定要实现制度问责,群众问责,民主问责,而不是仅仅指老板对员工或上级对下级的问责。这就需要调动广大员工监督管理者的积极性,“自下而上”构建起庞大的监督网络,帮助企业规避风险,减少损失。

其次,要强化“硬管理”和“软管理”。所谓“硬管理”,就是要加强问责制度建设,明确管理者的职责,奖惩分明,杜绝扯皮、推诿现象。要建立取消奖金、降薪降职甚至引咎辞职等惩处机制,并强化执行力度,认真落实。同时,要加强监督、审计与考核,不以成绩掩过错,不唯“数字”论英雄,用“制度权力”代替“个人权力”,让失职、无为者坐立不安。“软管理”,就是要积极营造实行问责制的文化氛围,特别是企业内刊(《长城装饰》月报)要充分发挥舆论导向、监督作用,不要一味地为领导、企业歌功颂德,粉饰太平,要勇于犯言直谏,提倡说实话,干实事,敢于正视问题,揭露疮疤。

问责时代已然来临。长城要在管理上有所突破,取得更好的发展,我看建立问责制势在必行。这也是构建和谐企业的一个重要手段。

企业管理中引入“问责制”的意义

作为企业,某种程度上引入问责制,对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提高各级管理者的责任感、强化企业的全面管理,也是十分有益的。首先,企业管理引入问责制,将使企业管理更加科学化、规范化、透明化,更大程度地调动每一位员工的积极性。同时也使各级管理人员备感肩负责任的重大,从而更加兢兢业业地努力工作,无论是厂长经理负责制,还是职业经理人,都会努力避免失误的发生、损失的发生、亏损的发生,为企业、股东、职工谋求最大利益。

其次,引入问责制,是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重要保障,实现制度管理的制度化。可以利用“问责制”这支“铁手腕”,切实改变管理者的 工作作风,增强责任感,不仅要重视结果,还要重视过程;不仅追求经济效益,还要追求社会效益;不光看说的怎么样,更要看干的怎么样,从而以健全的规章制度为现代化企业制度的建立和发展保驾护航。

再次,引入问责制,可以促使企业建立并强化“硬管理”与“软管理”。硬管理就是要建立健全企业规章制度,明晰权责,奖惩分明,杜绝推诿扯皮现象;软管理就是积极营造推行问责制的氛围,将企业利益与职工利益结合起来,引导职工关心企业发展,维护自身利益,共同实施企业发展大计。同时,引入问责制还有利于提高职工的“参政”意识,及时发展企业发展中存在的各种问题和不良现象,提高职工自觉自愿参与企业管理的积极性、主动性。

问责制虽然存在一定程度上的缺陷和不足,但在企业管理过程中,引入问责制或许更有利于解决问题。一家拥有庞大客户群的世界著名精密制造公司,在一段时间里频繁出现比较严重的产品质量问题,客户纷纷退货。对此,总经理对制造部经理采取了问责制——撤换该部经理,全力制定改善方案。结果在很短的时间里,产品质量问题得以解决,客户又发来了新订单。也许有人认为问责制“发难”的那个制造部经理可能被冤枉了,但管理的终极目标是解决问题,而问责制在一定程度上更有助于实现这一目标。因此,企业引入问责制,一方面要充分发挥其有利于企业管理的积极一面,要让问责制的严肃性和威慑力弥补其存在的缺陷和不足,促进企业管理的提高、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增强管理人员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另一方面,还要兼顾企业的科 学发展观,人才是一种稀缺资源,要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并结合实际,积极探索、不断创新、逐步完善;让其成为促进企业健康、持续发展的又一动力。

企业管理引入问责制,将使企业管理更加科学化、规范化、透明化,更大程度地调动每一位员工的积极性,也有利于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推行问责制就是要推行一种更直接、更有效的领导干部监督机制、质询机制和淘汰机制。它依赖的“尚方宝剑”,就是去年年底党中央印发的《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和《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今年4月,党中央又批准实施了《党政领导干部辞职暂行规定》。企业引入问责制,首先就要有效地调动广大职工监督项目管理者的积极性。近年来,随着许多国有企业股份制的改革、改造,体制、机制的转变,企业内出现了一种“主人翁”被“边缘化”、“股份化”的不良态势,职工参与企业管理的积极性受挫。实行问责制,要努力吸引广大职工的参与和定期的质询制度,一方面能体现他们的“主人翁”地位和价值,另一方面充分调动大家参与企业管理的积极性,“自下而上”构建起庞大的监督网络,帮助企业规避风险,减少损失。尤其是当前在项目管理中,均推行了项目经理作为第一责任人的合同承包责任制,位重了,权大了,个别项目经理错误地认为“第一责任人”就是自己说了算,而上级单位鞭长莫及,监督管理难以及时地介入,惊人的“窟窿”往往在无形之中形成。在这种情况下,职工质询能促进项目管理的公开与透明,使项目管理者不敢懈怠,脚踏实地、奋发有为;同 时,上级还能从“民意”中及时发现“问题干部”,加强项目监管,拓宽项目管理的渠道。

而要使问责制的质询、监督发挥出应有的作用,还取决于企业能够及时、果断处理“问题干部”,让职工们看到在企业发展和领导干部聘任中“民意”的“分数”。据调查,很多企业在选拔干部打分过程中,多是领导干部占“大头”,职工的分数无碍大局。职工的声音被淹没了,“主人翁”的感觉自然也没了,一些管理者也习惯于看上级“脸色”行事。所以,推行问责制必须还权于民,这种“权”不是发号施令,而是有效的监督,上级对基层的呼声有回声。尤其是对出现重大失误的干部,上级要严肃处理,决不允许“易地做官”,同时有关人员对职工要承担道义责任,对企业要承担经济责任。对那些项目施工过程中出现问题的责任者,企业还要劝其“辞职”,避免造成更大损失。

推行问责制,还要将制度管理纳入制度化。问责制是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制度保障。许多职工反映,企业改革这么多年,先后制定了很多制度,措施不是不科学、不先进,而是因为难以落实,无法发挥其巨大的创造性。引入“问责制”,就是要利用这支“铁手腕”,切实改变各级管理者的工作作风,不仅要重视结果,还要重视过程;不仅追求经济效益,还要追求社会效益;不仅看领导干部“说的怎么样”,更要看其“干的怎么样”。让问责制问出效益来

社会政治生活中对政治官员的惩处,从古代的“诸葛亮挥泪斩马谡”,到改革开放初期国务院对“渤海号”沉船事故的处理,再到近期的“问 责风暴”。虽然进步是明显的,但仍然存在很多缺陷,尚待突破。国有企业在管理中引进问责制,更要注意结合实际情况,积极探索、大胆创新、不断完善。

大力强化“硬”管理和“软”管理。“硬管理”就是要建立健全企业规章制度,特别是要对有关主要管理者权责明晰,奖惩分明,哪一级出了问题就追究哪一级的责任,杜绝扯皮、推诿现象。同时,企业建立科学的干部考核制度,加强审计考核,不唯数字论“英雄”,用“制度权力”代替“个人权力”,让失职、无为者坐立不安。“软管理”,就是积极营造推行问责制的氛围,特别是要大力强化广大职工的“参政”意识,将企业的利益与职工的利益结合起来,引导他们监督、质询、问津企业发展大计。另外,还要重视民意和舆论监督在企业管理的作用。特别是企业内部要改变那种一味“歌功颂德”的宣传导向,勇于正视问题、揭露问题,上级要给予必要的关注,以此增强舆论监督力度。企业管理应该“无为问责”

笔者近日在媒体上看到这样一则消息,湖南岳阳市在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中,针对少数干部“不求有功但求无过”的现状,实行“有错问责,无为问责”制度,至少4名干部受到不同程度的处分,21名党员被“无为问责”。

“问责时代”悄然进入社会。而从决策问责到用人问责,从有错问责到无为问责,则显示了“问责”作为一项制度的发展。但是,目前在企业管理中,“无为问责”还远远没有被纳入企业文化的范畴,“为者负其责,言者负其责”现象没有形成。当前,国有企业在发展与改革中取得了很大成绩,这与一些企业领导干部尽职尽责是分不开的。但是,也有少数干部事业心不强,缺乏责任感,导致工作延误,效率低下,或因主观努力不够,工作能力与所负责任不相适应,导致工作质量差,任务完不成。

要遏制这种“无为也无过”的现象发生,企业就要明确每一位领导干部的责任,界定各自的岗位职责,建立“问责”制度,对不能履行自己职责,在岗位上平庸无为的人,要追究责任,树立“无功就是过,平庸就是错”的氛围。

“无为问责”,建立长效“问责”制度,可以让那些心存“无为也无过”的人真正领悟自己所负责任的内涵,认识到履行责任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在企业管理中树立“问责”文化,能让领导干部树立“只有经得起问责的领导干部,才是有益于企业的领导干部”的思想。

当然,要从根本上改变工作态度和工作作风,仅有“问责”制度是远远不够的,“问责”的目的是督促干部对其行为负责。否则,一旦损失形成后,再去“问责”,为时已晚。

关于施工企业推行问责制浅析

近年来,施工企业纷纷进行改革,逐步建立了现代企业管理制度,加强了项目成本管理,但在选人、用人以及过失管理者惩处等方面机制仍较陈旧,方法仍较老套。如个别领导投标时的一次决策失误就可使 工程未开工就亏损上百万甚至上千万,一个项目经理的选用错误,可使本能盈利的项目成为严重亏损项目,使安全质量问题由“端倪”成为“漏洞”,继而“漏洞”又成为“窟窿”,并且严重影响企业的信誉,而企业也只能“秋后算帐”给个行政处分或调离岗位。如何减少或避免此类事情的发生,本人认为推行问责制能起到一定作用。

一、推行问责制的必要性

首先,推行问责制将使企业管理更加科学化、规范化、透明化,更大程度地调动每一位员工的积极性。同时也使各级管理人员、专业技术人员和作业层人员备感责任重大,从而更加兢兢业业地努力工作,尽一切可能避免失误、损失和亏损的发生,为国家、企业、职工谋求最大利益。

其次,推行问责制可切实改变各级管理者的工作作风。许多企业制定的很多制度,措施不是不科学、不先进,而是因为难以落实,无法发挥其应有的作用。推行问责制,就可利用这支“铁手腕”,不光看一个人说的怎样,更要看干的怎样,哪一级出了问题就追究哪一级的责任,杜绝扯皮、推诿现象的发生。

再次,推行问责制,有利于提高员工参与企业管理的积极性,“自下而上”构建起庞大的监督网络,帮助企业规避风险,减少损失,上级还能从“民意”中及时发现“问题人员”,也可阶段性预警企业面临的种种问题,避免最终不可救药,一命呜呼。

二、如何推行问责制

(一)明确岗位责任。要通过机构改革的“三定方案”、工作分工和工作责任,对各岗位作出尽可能完备、细致的规定,要明确党政之间、不同层级之间、正副职之间的责任,以便在实施责任追究时能够确定相应的责任主体,也让员工真正领悟自己岗位所负责任的内涵,认识到履行责任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二)明确工作事项。对年度工作,要根据公司发展规划,制定明确的目标和指标,如施工产值、任务开发、综合效益、安全质量等。对日常工作,要求机关各部门和各项目部根据年度目标,每月底上报次月工作计划,由办公室汇总后用电子邮件下发,月底对照月初工作计划进行总结和分析,再制定下月工作计划。为什么我们常遇到更换一个项目经理或部门负责人,都会暴露出许多问题,其原因就是我们许多事情未能跟踪落实,一些问题一直捂着,换人之后才暴露出来,有时等发觉之时已非常严重。

(三)制定问责文件。在问责文件中,一是要确定问责事项,明确发生什么样的情况或事情启动问责程序;二是要规范问责程序,就是要规定在问责事项发生后,谁来启动问责程序,如何确定问责对象、如何核查、如何追究等;三是要充分保证被问责人的申辩和申诉权,问责决定作出后,被问责人在一定时间内享有申诉的权利。

(四)实施问责。就是在平(日)常工作、年度考核和监督检查 中,当发现问责事项后,相关部门依照问责文件启动问责程序,依据岗位职责和工作安排确定问责对象,并做到问人与问制同时进行,在事情发生后不仅对人进行问责,还要进行制度层面的问责,进而进行制度的改进,不能白交学费,要研究产生事故的根源,看问题究竟发生在哪个环节?是制度存在缺陷,是执行不力,还是监督未能到位。

(五)加强配套制度建设。问责制的真正实行,还需要健全相关配套制度予以支持。要本着与时俱进的原则,对现有的规定、制度认真进行清理,该修改的要修改、该整合的要整合,以增强其适应性(针对性和可操作性)。要本着开拓创新的原则,有针对性的推进相关制度建设。既要着力解决有关问责的实体性规范的空当问题,又要着力解决现有制度有关问责规定的细化和配套问题,还要着力解决确保问责制度都能得到有效的运用和执行的程序和机制问题。一般应建立或修订员工处罚条例、安全质量管理办法、项目成本管理办法、党委会议事规则、总经理办公会议事规则、人事管理办法等配套制度。

(六)营造问责文化。在问责制度和相关配套制度建立之后,单位领导要带头大力倡导并实施问责制,从而变成为大多数员工共同遵守的制度,必须让全体员工尤其是中高层管理人员参与进来,让员工感到自己参与了公司管理,从而营造出问责文化。具体做法:可以运用各种方法和工具,让单位领导和大家一起认真地思考和研讨:我们为什么要问责,我们为谁问责,我们问责的目的是什么?我们如何达到目的?我们以什么样的态度和观念来对待问责?我们的公司应该提倡什么?不提倡什么?……

三、推行问责制应注意的事项

(一)问责事项要抓住根本。问责,不能不分轻重大小把单位所有问题统统拿出来问责,什么问题都问责,其结果往往什么责都问不成。因为,人无完人,任何人在生活、工作中都难免会有过错过失,如果都拿来问责的话,那将出现人人都被问责的局面,这显然是不可取的。再说,这么大的工作量也无法完成。所以,对应当问责的问题和事项必须设立门槛,只有那些事关全局、比较典型、比较严重、不良影响较大的问题或事项,才能拿出来问责。如年度工作责任目标任务无正当理由未能完成;重大决策程序执行不力,个人独断专行,导致重大决策失误的;选拔任用干部违反规定程序、原则和纪律的;任职区域内发生重特大安全、质量、行车责任事故的;发现严重违反财经纪律行为或项目严重亏损、潜亏的;商务活动中违反规定,造成重大损失的等。

(二)责任核定要过程与结果并重。在问责事项发生后,不光看事情的后果,还要看员工处理事情过程中的态度和行为是否及时、努力和负责,要把这些因素在核定责任时考虑进去。在事情发生后积极施救是职责所在,而瞒报事故,给企业带来进一步的损失的,就是对企业、对自己的不负责任。如果在事情发生后,员工做了他能做的一切,那么责任就该相应轻一些。如果采取不作为的态度,或者试图隐瞒事实,就应该不折不扣地加以问责。问责的目的不是为了问责而问 责,而是为了教育和帮助员工。

(三)问责程序要可行和具有严肃性。要按照宁缺无滥的原则,力求做到每一个条款都是可行和管用的,没的把握落实的条款宁可缺少。在现有情况下,有充分把握能做到什么样子,就做出什么样子的规定,必须把理想化的、形式主义的水分充分挤干,决不能放弃可行性原则去求完善、求严厉。同时,问责程序一旦颁布,那么就必须下决心狠抓落实,要坚决维护其严肃性,决不能把它当做摆设或宣传工具。

管理的终级目标是解决问题,而问责制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实现这一目标。因此,施工企业推行问责制,一方面要充分发挥其有利于企业管理的积极一面,要让问责制的严肃性和威慑力弥补企业管理存在的缺陷和不足,促进企业管理水平的提高,增强人员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另一方面,要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结合实际,积极探索,不断创新,逐步完善,让其成为促进企业健康、持续发展的又一动力。

第二篇:推行问责制

推行问责制提高作风效能

为加强对税收执法权和行政管理权的监督制约,有效预防税 收执法、廉政风险,提高税收执法和服务工作效能,按照市、区 纪委和省、市局的总体工作部署,张店分局从规范工作流程、梳 理权力事项、排查执法廉政风险点入手,探索推行了工作人员行 政过错问责制,并着力建立健全各项配套措施,促进了机关作风 的转变和行政效能的提高。此项工作得到了市、区领导的高度关 注,新华社《高管信息》、市委《决策参考》、《淄博工作》分 别以专刊形式进行了介绍,并在全市地税系统进行了推广。

一、健全各项制度,规范程序运行机制健全各项制度,提高行政效能要有科学的管理方法。

当前工作中,由于工作 人员责任心不强、工作程序不规范、纪律意识淡薄等原因导致的 “疏于管理、淡化责任”问题时有发生。表面上看,上述问题和行为在短时间内没有造成严重后果,达不到违犯党纪、政纪的标准;但从长远来看,上述问题和行为的存在,严重影响了地税机 关的行政、执法和服务效能,也造成干部队伍工作不扎实、作风散漫以及推诿扯皮等现象的发生;从当前对上述问题和行为的约 束机制来看,存在明显缺位,尤其是对“大错误不犯、小错误不断”的现象缺乏科学有效的制约措施。为此,张店分局按照合法性、合理性的原则,根据税收管理的各个不同环节,制定出台了 工作人员行政过错问责制度。

(一)健全问责制度。对过错事项分类、责任界定原则、问责方式、工作机制、问责程序等要素作出了原则性规定,并采取正列举的方式,明确了具体过错行为、责任认定方式、依据以及过错程度界定标准等内容。

(二)明确问责内容。应作为而不作为或不正确作为、不履行或不正确履行职责导致的过错进行问责,着重对日常工作中出现过错,但又达不到违犯党纪、政纪标准的行为进行规范和处理,重点突出对工作事项落实质效的责任查究。

(三)细化问责标准。采取正列举的方式,对问责标准进行了细化。应当说,明确问责标准的过程,也是对所有工作流程进行重新梳理、分析的过程,一方面明确了应当怎样做,一方面明确了不这样做将如何处理,从正反两个方面对干部职工的日常行为进行了严格规范。问责标准的确定,为工作人员行政过错问责制的组织实施,提供了规范和依据。

(四)规范问责程序。该局严格按照问责发起、问责审核、问责启动、调查核实、问责审理、问责执行、结果公示的工作流程执行,并引入了处罚告知、稽查审理、法律救济等理念,充分保障被问责人陈述、申辩权利,坚持集体审理的原则,确保问责结果公平公正。为推动行政过错问责制的顺利推行,该局成立了领导小组并下设办公室,负责日常巡查和受理问责申请、启动问责程序等日常工作,从机制上畅通过错行为的发现渠道,确保及时 发现、纠正过错行为,准确界定、追究过错责任。行政过错问责领导小组办公室每月组织日常巡查,及时发现工作落实过程中存 在的问题,做好检查记录。对在检查中发现的问题,及时明确过 错事项、过错责任人、过错程度等,提出启动问责建议。同时,将各级部门组织的审计、纪律检查、税收(稽查)检查、工作考核等结果,作为启动问责的重要依据,随时启动问责程序。

二、加强教育引导,提高依法行政意识 加强教育引导,(一)加强执法廉政风险预防教育。该局聘请 2 名检察院专 家作为法制辅导员,每季度举办一次预防职务犯罪专题讲座,提 高干部对预防职务犯罪的认识程度和防范意识。设立了廉政教育 基地,定期组织开展日常性廉政法制教育辅导和警示教育活动,培养干部“有限权力、无限责任”的执法观念,筑牢防范税收执 法风险的思想防线。

(二)加强执法、廉政风险知识培训。将问责制度相关内容 编印成册,分发到每一名干部职工,结合税收实体法律、法规和规章的贯彻落实,采取专题培训、重点辅导、交流研

讨等多种灵活有效的方式,组织工作人员认真学习,并定期组织考试,检验 学习成果,确保执法人员能够熟练掌握税收法律规范,自觉遵守 税收法律规定,提高执法水平,规避执法风险。

三、建立监督网络,实现对税收执法的全方位监控 建立监督网络,加强监督制约是提高作风效能的重要保障。按照“人脑+电 脑”“内部+外部”的工作思路,该局进一步拓宽税收执法监督方、式,努力开辟税收执法风险防范的新阵地。

(一)拓宽外部监督方式,开发“网上在线交流服务平台”。该局充分利用信息网络速度快、覆盖面广的特点,在互联网上建 立了“网上在线交流服务平台”。该平台突出“监督”与“服务” 两大功能,一方面通过在线交流平台受理涉税举报,主动接受纳 税人

和社会各界的监督;另一方面,通过在线交流的方式,为纳 税人提供网上涉税咨询、预约服务等特色服务。通过“网上在线 交流服务平台”,赋予纳税人实时监督税收执法情况的权力,使税 收执法过程始终处于纳税人的监督之下,得到了广大纳税人和社 会各界的肯定与认可。该平台开通以来,共在线解答网民提问 128 人次,受理预约服务 33 次,纳税人满意率 100%。近期,新华社 《每 日电讯》 《中国现代企业报》等中央级媒体对该做法给予了宣传、报道,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果。

(二)加强监督载体建设,形成浓厚的监督氛围。一是深入开 展了“廉政承诺”公开公示活动,所属 8 个基层单位、税收征管一线干部职工,根据各自岗位职责向社会及纳税人做出廉政承诺; 在税务检查工作中,要求税收管理员将廉政承诺书与稽查文书、稽查通知书一并送达纳税人,主动接受纳税人监督;二是要求党 组成员每人选择 3—5 户纳税业户,作为联系点,定期和不定期沟 通联系,实现零距离接触,了解真实情况;三是从社会各界聘请 36 位特邀监察员和执法监督员,明确了监察范围、职责、任务、权力,并定期召开座谈会,采取各种联系方式征求他们的意见和 建议;四是在机关和办税厅等醒目的地方设立了投诉箱,公开了 投诉电话和网址。同时公开了税务工作人员的“十条禁令”和“三 个不准”,使监督渠道畅通无阻,为创造良好的税收环境,提高执 法、服务效能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五是推行了监察员派驻制,在 各中心税务所内部确定一名中层干部作为派驻监察员,充分发挥 他们亲临一线工作,掌握第一手资料的有利条件,及时发现工作 中存在的问题和薄弱环节,以监察建议的形式书面上报区局分管 领导,并有针对性地制定整改措施,切实起到强化税收管理,防 范执法隐患的作用。

四、严格实行责任追究,确保各项制度落到实处 严格实行责任追究,在责任追究过程中,张店分局坚持有章可循、有据可依、有 错必究的工作方式,坚持制度的严肃性,反对主观随意性;坚持 公开、公正,反对循私舞弊;坚持惩教结合,使有错者心服口服,无错者引以为戒。通过日常巡查、在线监控、重点抽查等方式,发现并记录在案各类过错行为 42 项,内容涉及上下班纪律、着装、财务报表采集、重大项目基础信息录入、税务登记、减 免税申报等项目; 其中,“未按规定审核减免税申报” “未 共对、及时处理国地税联合办证系统信息或随意强制办结有关信息” 等 9 项过错行为进行了问责,对 7 名税收管理员、2 名前台工 作人员进行了通报批评,并扣发能级补贴 2600 元;对其余 33 项 达不到问责标准的过错行为记录在案,并及时对责任人进行了提 醒警示;对在问责制运行过程中发现的管理漏洞,责成责任科室 有针对性地制定了管理措施,防止类似过错行为的发生。目前,张店分局干部职工严于律己、高效行政蔚然成风,在提高各项工 作管理水平方面成效逐步显现,五、创新权力制衡机制,努力提高行政效能 创新权力制衡机制,去年以来,该局以规范征管业务流程为主线,以强化纳税评 估为重点,以健全税源管理体系为载体,整体形成了“前台窗口 受理、后台核查反馈、内部流程传递、限时出件办结”的管理格 局。通过改革,建立起了职权清楚、责任明确,既相互制约又相 互协调的权力制衡机制,取消了专管员与纳税人“一一对应”的 关系,实现了税收管理员由分片管户到分岗管事与管户相

结合的 转变,税收管理员以岗定事,按事项实现对纳税业户的管理,由 过去一个人说了算变成了多个人说了算,由个人说了算变成单位 说了算,从制度上减少了人情税、关系税,使税收执法更加公平公正,从机制上减少了为税不廉的问题,真正做到了“谁的权力 谁行使,谁的职责谁履行,谁的责任谁承担,谁出问题追究谁”,提高了收入质量和征管质效。该局被省局确定为淄博市唯一的专

第三篇:如何推行问责制

如何推行问责制

(一)明确岗位责任。要通过机构改革的“三定方案”、工作分工和工作责任,对各岗位作出尽可能完备、细致的规定,要明确党政之间、不同层级之间、正副职之间的责任,以便在实施责任追究时能够确定相应的责任主体,也让员工真正领悟自己岗位所负责任的内涵,认识到履行责任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二)明确工作事项。对工作,要根据公司发展规划,制定明确的目标和指标,如产值、任务开发、综合效益、安全质量等。对日常工作,要求机关各部门和各项目部根据目标,每月底上报次月工作计划,由办公室汇总后用电子邮件下发,月底对照月初工作计划进行总结和分析,再制定下月工作计划。为什么我们常遇到更换一个项目经理或部门负责人,都会暴露出许多问题,其原因就是我们许多事情未能跟踪落实,一些问题一直捂着,换人之后才暴露出来,有时等发觉之时已非常严重。

(三)制定问责文件。在问责文件中,一是要确定问责事项,明确发生什么样的情况或事情启动问责程序;二是要规范问责程序,就是要规定在问责事项发生后,谁来启动问责程序,如何确定问责对象、如何核查、如何追究等;三是要充分保证被问责人的申辩和申诉权,问责决定作出后,被问责人在一定时间内享有申诉的权利。

(四)实施问责。就是在平(日)常工作、考核和监督检查中,当发现问责事项后,相关部门依照问责文件启动问责程序,依据岗位职责和工作安排确定问责对象,并做到问人与问制同时进行,在事情发生后不仅对人进行问责,还要进行制度层面的问责,进而进行制度的改进,不能白交学费,要研究产生事故的根源,看问题究竟发生在哪个环节?是制度存在缺陷,是执行不力,还是监督未能到位。

(五)加强配套制度建设。问责制的真正实行,还需要健全相关配套制度予以支持。要本着与时俱进的原则,对现有的规定、制度认真进行清理,该修改的要修改、该整合的要整合,以增强其适应性(针对性和可操作性)。要本着开拓创新的原则,有针对性的推进相关制度建设。既要着力解决有关问责的实体性规范的空当问题,又要着力解决现有制度有关问责规定的细化和配套问题,还要着力解决确保问责制度都能得到有效的运用和执行的程序和机制问题。一般应建立或修订员工处罚条例、安全质量管理办法、项目成本管理办法、党委会议事规则、总经理办公会议事规则、人事管理办法等配套制度。

(六)营造问责文化。在问责制度和相关配套制度建立之后,单位领导要带头大力倡导并实施问责制,从而变成为大多数员工共同遵守的制度,必须让全体员工尤其是中高层管理人员参与进来,让员工感到自己参与了公司管理,从而营造出问责文化。具体做法:可以运用各种方法和工具,让单位领导和大家一起认真地思考和研讨:我们为什么要问责,我们为谁问责,我们问责的目的是什么?我们如何达到目的?我们以什么样的态度和观念来对待问责?我们的公司应该提倡什么?不提倡什么?„„

第四篇:关于企业知识管理推行的思考

关于企业知识管理推行的思考

知识管理平台吸引人的地方在于它能够解答员工业务上的困惑,能够方便、快捷地找到帮助自己业务开展的信息。作为知识管理的负责人,其职责是如何运营这个平台,包括如何收集问题、如何解答问题、如何传播知识、如何使用知识、如何激励他人贡献知识。当这样一个循环过程的每一个环节都打通了,知识管理就会变得有价值。

收集问题。不同的应用对象应该使用不同的问题收集方式,收集问题的方式有哪些,现场访谈记录、问卷调查,还有吗?现场访谈时设置哪些提问,问卷调查中需要如何设置问题。需要几个人收集问题?

解答问题。收集到的问题应该给予解答,成为沉淀的知识。初始阶段将收集的问题找到公司内部的专业人事给予解答,以某种媒介反馈给问题提出人员。后期问题的提出可以在固定媒介上自行提出,其他人给予解答。

知识传播。传播媒介有很多种,选择知识接受对象能够理解的传播媒介是较为重要的。OA平台对于职能系统人员是一个合适的传播媒介,但对于不会使用电子设备甚至不识字的生产系统人员就不合适了,需要找到其他适用的途径。

激励贡献。知识的贡献与传承,需要给予相应的激励。将那些在某方面知识经验丰富的人员作为培训讲师给需要的员工进行讲授,对于讲师给予相应的礼品。设立每月“知识之星”称号,每年盘点公司知识的共享、复用情况,对于优秀的知识经验给予物质奖励并作为职位晋升的加分项。

第五篇:企业责任问责制度

管理制度

企业责任问责制度(试行)

第一条 目的:为了加强责任管理体制,强化工作责任制,严格管理,坚决减少和杜绝各类职务失职行为,建立“爱岗敬业、格尽职守、创新务实、奖罚分明、和谐高效”的管理机制,特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 依据:责任问责制度,是根据“有职就有责、任职要负责、失职要问责”的原则,对责任问责对象在其管辖的部门和在经营管理活动过程中,由于故意或者过失、不履行职责或者不正确履行职责,以致造成经济合同纠纷、质量事故、安全事故、企业合法权益受损或者在社会上造成不良影响或后果的,都要进行责任追究的制度。

第三条 责任问责对象:

(一)高层管理人员:总经理、各副总经理、总工程师、财务总监等;

(二)中层管理人员:职能部门、车间主任、仓库主任等单位的正副职主要负责人。

第四条 责任问责制度,坚持“实事求是”,坚持“追究过错与责任相结合,责任问责与改进工作相结合,教育与惩罚相结合”的原则。

第五条 在对责任问责对象追究责任时,必须坚持“责任原因未查明不放过、责任人未处理不放过、整改措施未落实不放过、有关人员未受到教育不放过”和“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对在经营管理过程中造成事故或损失的,都要严肃追究相应责任。

第六条 有下列情况之一,应进行责任追究:

管理制度

(一)违反《合同法》等法规,在合同(协议、合约等)签订和履行过程中,因玩忽职守、内外勾结、泄漏或窃取企业(商业、技术)机密等,造成经济合同纠纷,造成公司经济损失或者不良影响的;

(二)违反《安全生产法》、《消防法》、《道路交通安全法》、《安全操作规程》等法规,造成安全事故、交通事故或者火灾事故的;

(三)违反《技术规范、标准》等法规,造成质量事故的;

(四)因失职造成质量事故、安全事故、经济纠纷或者其它不良后果的;

(五)对事故处置不力,导致后果扩大或造成次生事故的;

(六)完不成“经济目标、工作目标和公共目标”的。第七条 责任问责追究方式:

(一)责令书面检查;

(二)通报批评;

(三)给予警告、记过、记大过、撤职、降薪等行政处分;

(四)给予罚款、一次性赔偿、全额赔偿等经济处罚;

(五)留用察看、辞退、开除;

(六)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方式;

(七)以上责任问责追究方式,可单款或多款合并执行。

第八条 合同、经济纠纷或工作失职,物料损失责任程度的界定: 直接与间接损失在5万元以上的,为“特大级”;

直接与间接损失在3万元以上至5万元以内的,为“重大级”; 直接与间接损失在1万以上至3万元以内的,为“严重级”; 直接与间接损失在1万以下的,为“一般级”。

管理制度

第九条 安全或火灾事故责任程度的界定:

(一)死亡1人或者直接与间接损失在5万元以上的,为“特大级”;

(二)致残1人或者直接与间接损失在3万元以上至5万元以内的,为“重大级”;

(三)受伤1人(休假30天以内正常上班)或者直接与间接损失在1万元以上至3万元以内的,为“严重级”;

(四)受伤1人(休假7天以内正常上班)或者直接与间接损失在1万元以内的,为“一般级”。第十条 质量事故责任程度的界定:

(一)客户投诉3次以上且向法院提出诉讼请求、受国家其它行政部门处罚或者返工材料人工费用在5万元以上的,为“特大级”;

(二)客户投诉3次(口头、电话、书面)或者返工材料人工费用在3万元以上至5万元以内的,为“重大级”;

(三)客户投诉1次(口头、电话)以及返工材料人工费用在1万元以上至3万元以内的,为“严重级”;

(四)返工材料人工费用在1万元以内的,为“一般级”。

第十一条 发生设备事故的:不可抗拒的设备事故免责。

(一)因设备事故造成停产七天以上为“特大级”;

(二)因设备事故造成停产五天以上、七天以下为“重大级”;

(三)因设备事故造成停产两天以上、五天以下为“严重级”;

(四)因设备事故造成停产一天以上、二天以内为“一般级”;

第十二条 发生特大级事故的:

管理制度

责令事故单位第一责任人书面检查、给予行政记过直至辞退处分。对事故主要责任人给予行政记大过直至开除的处分。并分别处以罚款、一次性赔偿甚至全额赔偿的经济处罚。违反国家法规的,由司法部门追究刑事责任。

第十三条 发生重大级事故的:

责令事故单位第一责任人书面检查、给予行政记过直至撤职处分。对事故主要责任人给予行政记过直至辞退的处分。并分别处以罚款、一次性赔偿甚至全额赔偿的经济处罚。

第十四条 发生严重级事故的:

责令事故单位第一责任人书面检查,给予行政警告直至记大过处分。对事故主要责任人给予行政记过直至辞退的处分。并分别处以罚款、部分赔偿甚至全额赔偿的经济处罚。

第十五条 发生一般级事故的:

责令事故单位第一责任人书面检查,给予行政警告直至记过处分。对事故主要责任人给予行政警告直至记大过的处分。并分别处以罚款、一次赔偿的经济处罚。

第十六条 对事故隐瞒不报、谎报或拖延不报,阻碍、干涉事故调查处理,故意破坏事故现场,拒绝接受调查以及拒绝提供真实情况和资料的单位主要负责人。参照第十二条规定从快从重从严查处。

第十七条 对设备、材料、辅料等管理不严,发生失窃偷盗现象的。责令单位第一责任人书面检查,给予行政警告直至记大过处分。对当事人处立即辞退。并处偷盗物品5至10倍价格的经济处罚。

第十八条 对设备、材料、辅料等管理不严,在各分管辖区内,出现乱扔、乱放造成损失的,按价值参照以上规定级别处理。

管理制度

第十九条 所有责任问责事件,在责任问责查处终结以后,都将书面通报各有关单位。

第二十条 企管部依照企业有关规定,对事故责任追究实施监督检察。总经理办公室应做好日常事故责任追究的情况收集、归档工作。

第二十一条 本制度未尽事宜,参照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企业相关规章制度执行。

第二十二条本制度由企业管理中心及工会负责解释和修订。第二十三条 本制度自发布之日起实行。

下载企业推行问责制的几点思考word格式文档
下载企业推行问责制的几点思考.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企业责任问责制度

    企业责任问责制度 一、为了加强责任管理体制,强化工作责任制,严格管理,坚决减少和杜绝各类职务失职行为,建立“爱岗敬业、恪尽职守、创新务实、奖罚分明、和谐高效”的管理机制,......

    工厂管理人员考核推行问责制度之我见

    工厂管理人员考核推行问责制度之我见 为了强化工厂管理人员职责,健全内部约束和责任追究机制,使约束与激励并举,促进公司管理层恪尽职守,提高公司决策与经营管理水平,确保工作质......

    对企业推行预算管理的思考

    会计专业原创毕业论文,公布的题目可以用于直接使用和参考(贡献者ID 有提示) 最新会计专业原创毕业论文,都是近期写作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完善行政问责制的思考

    完善行政问责制的思考 【摘要】我国行政问责制在问责主体、对象、方式、程序等方面还不完善。行政问责的制度化、常态化,能够使官员预测到自己行为的法律后果,从而避免失职失......

    企业推行精细化管理的思考(共五篇)

    企业推行精细化管理的思考胡桂林(武钢企业管理部邮编:430083 lI_l话:027—86488274 Email:1inzhihu99@126.com)摘要:精细化管理是一种科学的管理理念和管理方法,是通过管理的系统......

    问责制

    政府问责制被各级政府越来越重视,这也成为领导干部表决心抓落实的关键词。虽然老百姓听到的“问责”不少,而实际见到的“问责”并不多,甚至出现了像邵立勇、鲍俊凯等官员被高调......

    问责制

    问 责 风 暴 06行管(1)班060105106顾娟 行政问责制起源于现代西方,是西方政党政治的产物,经历了长期了发展后,已经形成了一套完整的运行机制和法律体系,对行政主体的行政行为进行......

    问责制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强化公安机关行政负责人依法行政、恪尽职守,提高公安工作执行力和公信力,确保政令警令畅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警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