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任红茹 论文 做好剪纸教学的几点体会
做好剪纸教学的几点体会
河北省丰宁满族自治县第一小学
任宏茹
摘要:剪纸教学要激发学生的兴趣,做好材料准备,科学有序地开展练习,及时总结评价。关键词:剪纸 教学 体会
剪纸作为中国传统民间工艺已有了上千年的历史,作为传统的民间技艺,它受到了许多人的喜爱,几年来,本人一直从事剪纸教学工作,对于怎样做好剪纸教学工作,有以下几点体会。
一、要注重激发学生剪纸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同学们对剪纸有了浓厚的兴趣,就会主动去看、去想、去动脑、动手做,积极探索,这样就能促进其剪纸潜能得到很好的发展。那怎样才能激发同学剪纸的兴趣呢?
1、布置了剪纸作品专栏,激发同学剪纸的兴趣
由于剪纸是我国民间的传统艺术,对于现代的孩子来说平时接触的不是很多,所以作为老师首先就要给孩子创设一个良好的剪纸氛围。为了使同学能够更好的在活动中得到充分的发展,感受浓郁的民族气息与氛围,感受剪纸艺术的魅力,我便在教室墙面上布置了剪纸作品专栏,收集一些剪纸艺人的优秀作品,还向同学们征集一些窗花等作品,经常和同学们一起欣赏著名剪纸艺人的作品,感受浓郁的民族气息与氛围,感受剪纸艺术的魅力。
2、收集一些常见的剪纸作品,培养剪纸兴趣
平时孩子们了解最多的是“窗花”和在嫁娶时看到的各种各样的“喜”字。“窗花”有圆形、三角形、五角形、六角形;而“喜”字有圆形的,方形的,心形的,他们也特别感兴趣。因此我发动同学们收集“喜”字和窗花,带来后相互交流分享,他们纷纷都要求我能够教他们剪这些“喜”字,于是我便让他们跟我学习了一种最简单的双喜剪法。活动后,每个同学都拿着他们的作品,脸上洋溢着愉悦的笑容。从这开始,他们便对剪纸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常常在区域角剪各种各样的窗花。剪纸虽然是以同学自发为主的一种活动,但是,如果没有适宜于同学自主活动和自我表现的环境,同学就难以在活动中充分的发展,因此,在剪纸活动中还要为同学创设一些必要的准备。
二、做好材料准备工作
必要的材料是上好剪纸课的基础。在同学剪纸时,除了提供剪刀、手工纸外,还要为同学准备充足的辅助材料,如宣纸、颜料、胶水、毛笔等,通过适当的辅助材料的提供,激发同学的创造兴趣,丰富主题情节,并引导同学剪出最高水平。如:同学根据需要选择适宜作品的染纸图案,经精心折叠后巧妙地利用原来的图案色彩,将它剪成一幅幅生动有趣、图案别致的剪纸作品,通过对图案设计、色彩的配置和对种种技法的掌握,激发了同学的创造意识和审美情趣。在剪纸活动中,我还经常鼓励同学拼贴和老师范例不一样的作品。如在练习剪三角形、正方形时,当同学能说出三角形、正方形能拼成小房子后,还应激发并丰富同学的想象力。
三、科学有序的开展剪纸练习
在剪纸的教学中,我先教同学剪直线和曲线,练习最基本的线条。等有了一定的基础,我让他们学习剪简单的图形,从圆形开始。在剪的过程中,我逐渐教授一些技巧。例如在剪圆的时候可以将正方形的纸对折,然后剪出半圆,打开后即成为一个圆形。通过多次的折纸,剪一刀就可以成为五角星等等。整个教学进程的难度逐渐增加,十分适合同学的发展水平。经过两个学期,孩子们就掌握了对边折剪、左右对称剪、对边二折剪等一些基本方法。到了大班,就要让同学掌握剪纸过程中比较讲究阴阳对比,折法上讲究对折,多折和平面剪。通过一段时间的折剪,孩子们已经能够在已有的基础上自己进行创作出各种有趣的作品了。三年来,我通过一系列的组织活动,孩子们剪纸活动的技能得到了很大的提高,练出了一双双灵巧的手,而手巧往往意味着心灵,这是因为手部肌肉群的训练有利于大脑的开发,同时我还发现,剪纸还能促进同学多种智慧潜能的开发,尤其是想象力、创作力,为同学具有创新意识打下基础。
四、及时总结评价,创设轻松自由学习氛围
在指导同学剪纸中,要常常鼓励同学毫无拘束地表现自己的内心情感,重视每个同学的个性及艺术创作,并及时给予赞扬。使同学们在获得经验的同时,获得成功的喜悦,使他们由此而更加喜欢剪纸活动,更富有创造勇气。
第二篇:任国红教学反思
教学反思评选
题目:让课堂设计更有魅力
——《语言的魅力》教学反思
单位:周口店小学
教师姓名:任国红
时间:2010年7月
让课堂设计更有魅力
——《语言的魅力》教学反思
在今年四月份我校开展的课堂教学评优活动中,我根据教学进度选择《语言的魅力》一文。这篇课文语言精炼,情感丰富。全文共六个自然段,一至五自然段重在叙事,讲了法国著名诗人让•彼浩勒给一位双目失明的行乞老人的木牌上加了几个字,帮助老人行乞的事。第六自然段重在说理,让学生明白恰当地运用语言,会产生非凡的感染力,能深深地打动人心。
针对课文特点,结合本组课文在教学时“要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过程中,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通过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和文章的基本意义”。特设定教学目标:
1、了解课文内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明白语言运用的恰当,有非凡的感染力,教育学生关心帮助他人的思想教育。
3、能抓住文中重点词句,展开想象体会文字打动人心的原因,说说自己的感受。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构建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堂。”根据新课标的要求,我打破了传统的教学模式,本着“以学生的发展为主”的原则,教学时我采取引导法,以课文题目为切入点引导理解魅力,然后组织学生探究并体验,体现教师的主导性和学生的主体地位,在重点理解第六自然段教学中我采用以读代讲、读中领悟、多媒体辅助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自读、自悟,在阅读
实践中逐步掌握阅读方法,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从而提高理解和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也培养学生良好的人文素养,语文素养以及创新精神。
我第一次备课的教案如下:
一、课题入手,体会魅力。
上节课我们认识魅力一词,谁还记着魅力是什么意思?那现实生活中你觉得什么事情很有吸引力?
今天这节课让我们一起来领略“语言的魅力”
二、再读课文,再一次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1.自由读课文,回忆一下课文,然后用简短的语言说说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生叙述师随机板书
师:对呀!同样的一条街,同样是这位老人,为什么会出现截然相反的结果?
一无所获是因为木牌上写着:我什么也看不见(板书)
钱多极了是诗人添了几个字:春天到了,我什么也看不见(板书)
三、读中感悟,体会语言的魅力
1.自由读课文1-3自然段,看描写老人一上午却一无所获的这部分,看看你从中体会到什么?(1)生汇报并指导朗读
(2)就是这样一位老人他多么需要人们同情帮助,可人们为什么无动于衷。再读第一段,人们无动于衷的原因是什么?是冷漠(板书)
过渡:这时候诗人来了,在他的木牌上加了这么几个字,春天到了,可是,结果老人的钱多极了,读到这我们会产生怎样的问题去探究呢?学生质疑。
自由读第六自然段。想一想这是为什么?学生谈谈自己的理解。春天到了,那是一幅怎样的画面,把描写春天的句子画下来,并读一读(出示课件)我们一起读读文章描写春天的这段话。齐读 学生汇报交流感受
2.请同学们把这段话再读一读,边读边想象,你的脑海中出现了怎样的画面。生想象。
师引导:还有可能有什么颜色,这么多的颜色交织在一起,这是什么样的春天,用一个词来概括。五颜六色 姹紫嫣红 五彩缤纷 色彩斑斓
在这样的季节中,人们都会在干什么?这是个什么样的春天?可是老人却„„
3.让我们一起走进美丽的春天(出示课件)4.现在谁想再读这段话。指名读 齐读
5.但是这样一个五彩缤纷的春天,一个生机勃勃的世界,这位老人却?(什么也看不见)他的眼前只能是?(一片漆黑)出示课件。
6.是啊,但这良辰美景••„„引读课文后半部分
你认为这是个什么样的老人(可怜)你们此时什么想法,什么心情(悲凉、同情、不幸)你们此时会产生同情之心,那路过的行人呢?内心什么变化?也会产生同情之心
从人们冷漠到同情是因为什么?这就是语言的魅力 让我们再一次领略一下语言的魅力,齐读第六段,试着背一下。
四、语言实践活动。
诗人让•彼浩勒用富有诗意的语言帮助了一个盲老人,同学们,你们看,语言是多么有魅力呀,那老师给你们一次机会,你
能不能为学校的绿化带,厕所的水龙头,垃圾桶等等,写一些有魅力的语言。
一节课上完,我不断回味课上学生们的种种表现,孩子们在我的指导下比较顺畅的完成了教学任务。每一段教学重点也在我的预设中凸现出来,课文难点也在我的追问下得以解决。可是一节课下来,孩子们的学习劲头没有激活,课上朗读如繁星点点,一点即过。课堂气氛如小河淌水,缓缓而过,没有浪花飞溅。孩子阅读兴趣之火没有被点燃,显得有些平淡无奇,一点教学个性也没有。
课上完之后,我不断的反思自己的教学设计中出现的漏洞。在阅读文本上我没有站在孩子的角度去思考。我虽然抓住了重点句“春天到了,可是我什么也看不见。”但是没有把握好这句话,这句话是统领全文的眼。我再次阅读这句话,又有了新的发现。我决定抓住这句话,让学生充分朗读,进而达到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效果。主要做法如下:
让学生找到文中有魅力的一句话“春天到了,可是我什么也看不见。”进行分层阅读。
我出示:(1)“我看不见”。
(2)“我什么也看不见”
(3)“春天到了,我什么也看不见”(4)“春天到了,可是我什么也看不见。”
我让四个孩子带着自己的感受来读,在一层强势一层的朗读中,学生在感受着老人看不见这个五彩世界的痛苦。在初读感知的基础上,因势利导让学生感受那位老人看不见什么东西。
在充分认识的基础上,再品读(2)“我什么也看不见”这样美好的东西可这位老人却一件也看不见,难道我们不为他感到悲
伤吗?人潮如涌的巴黎大街上难道就没有人感到悲伤吗?
在孩子悲愤之情被点燃的时候我赶紧出示(3)“春天到了,我什么也看不见”,让孩子品味春天到了那份喜出望外的心情,春天到了,我们欣赏到了什么。在孩子们寻找发现之后,出示春天美好的画面,边看边读“是的,那蓝天白云,那绿树红花,那莺歌燕语,那流水人家,怎么不叫人陶醉呢?”学生的朗读随理解和画面升温,那份喜悦与不安也随机产生。
在孩子陶醉在春天的美景之后再关注后半句“我什么也看不见”,上面的缤纷世界,良辰美景,对于一个盲老人来说只是一片漆黑。他多么想既听莺歌燕语,又看到绿树红花呀,他多么想和社会中健全人一样,看到这个温暖灿烂世界呀!可是„„顺势导出(4)“春天到了,可是我什么也看不见。”让孩子感受令人心酸的一幕。
在学生朗读体会的基础上,进行小练笔:当人们看到(4)“春天到了,可是我什么也看不见。”这块木牌后会想到什么?让孩子同情之情油然而生,让孩子从心底迸发出那份纯真的良心发现。
品味课堂的成功,它不仅源于课前充分的备课,而且还要经历文本、学生、课堂的迂回奔走。一次又一次静心读文本,换位思考学生,沉浸课堂演绎。语文教学的最终目标是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然而,语文素养的参天大树是要有坚实的根基做支撑。要实现教学过程的简单、有效,要我们深入钻研文本,切实选好教学的切入点。选好切入点才能“牵一发而动全身”,才能“提领而顺,百毛皆顺”。
师者经常说“用一生备课”,的确,课堂落下了帷幕,备课并没有结束。备课不仅在课前、课中、更在课后。课后备课既修正
了课堂的教案,更孕育又一次备课,再一次生命力程的开始。让自己的教学课堂有魅力,为自己的生命喝彩,用一生备课。【参考文献】:
《个性化备课经验》 于永正 教育科学出版社 2007.12 《解密高效课堂》 赵徽 荆秀红 教育科学出版社 2009.7
第三篇:幼儿园剪纸特色教学体会
幼儿园剪纸特色教学体会
剪纸作为中国传统民间工艺已有了上千年的历史,作为传统的民间技艺,它受到了许多人的喜爱,我班把剪纸活动作为班级特色来进行研究,是因为剪纸既能培养幼儿动作及小肌肉的发展,又能促进幼儿多种智慧潜能的开发,尤其是想象力、创作力的形成,为幼儿具有创新意识打下基础。通过剪纸学习活动,把剪纸作为表达美,传递美,创造美的表现形式,从而起到培养幼儿审美能力的作用,剪纸活动还适合于个别化的指导,在区域活动中的个别指导使每一位孩子都能得到发展,真正体现出针对每一位幼儿的教育理念。前苏联着名教育家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儿童的智慧在他的手指尖上。”的确,动手动脑有利于开发幼儿的智力,有利于萌发幼儿的创造性。现在幼儿正处于人生求知欲望最强的启蒙阶段,剪纸活动抓住了幼儿好奇的心理特征,对于培养幼儿创造性思维、敢想敢干的精神以及丰富的想象力大有益处,因此,我在班级特色教育中开展了剪纸活动。
一、激发幼儿剪纸的兴趣。
要想使幼儿的剪纸技巧获得发展,重要的是激发其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果幼儿对剪纸有了浓厚的兴趣,他们就会主动运用感官去看、去想、去动脑、动手做,积极探索,这样就能促进其剪纸潜能得到很好的发展。那怎样才能激发幼儿剪纸的兴趣呢?
布置“民间剪纸墙”,激发幼儿剪纸的兴趣
由于剪纸是我国民间的传统艺术,对于现代的孩子来说平时接触的不是很多,所以作为老师首先就要给孩子创设一个良好的剪纸氛围,为了使幼儿能够更好的在活动中得到充分的发展,感受浓郁的民族气息与氛围,感受剪纸艺术的魅力,我便在教室墙面上布置了一幅典型的剪纸画,在窗上贴着各种各样的窗花,而天花板坠的是幼儿自己动手做的花链;平时,经常带领幼儿欣赏一些我国着名剪纸艺人的作品,感受浓郁的民族气息与氛围,感受剪纸艺术的魅力。
收集一些常见的剪纸作品,培养剪纸兴趣
平时孩子们了解最多的是“窗花”和在嫁娶时看到的各种各样的“喜”字。“窗花”有圆形、三角形、五角形、六角形;而“喜”字有圆形的,方形的,心形的,他们也特别感兴趣。因此我发动幼儿收集了这些“喜”字和窗花,带来后相互交流分享,他们纷纷都要求我能够教他们剪这些“喜”字,于是我便让他们跟我学习了一种最简单的双喜剪法。活动后,每个幼儿都拿着他们的作品,脸上洋溢着愉悦的笑容。从这开始,他们便对剪纸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常常在区域角剪各种各样的窗花。剪纸虽然是以幼儿自发为主的一种活动,但是,如果没有适宜于幼儿自主活动和自我表现的环境,幼儿就难以在活动中充分的发展,因此,在剪纸活动中还要为幼儿创设一些必要的准备。
二、提供良好的物质基础
为了使幼儿能够更好地在活动中得到充分的发展,必要的物质准备是培养幼儿创造力的基础,在幼儿剪纸时,除了提供剪刀、手工纸外,还要为幼儿准备充足的辅助材料,如宣纸、颜料、胶水、毛笔等,通过适当的辅助材料的提供,激发幼儿的创造兴趣,丰富主题情节,并引导幼儿剪出最高水平。如:幼儿根据需要选择适宜作品的染纸图案,经精心折叠后巧妙地利用原来的图案色彩,将它剪成一幅幅生动有趣、图案别致的剪纸作品,通过对图案设计、色彩的配置和对种种技法的掌握,激发了幼儿的创造意识和审美情趣。在剪纸活动中,我还经常鼓励幼儿拼贴和老师范例不一样的作品。如在练习剪三角形、正方形时,当幼儿能说出三角形、正方形能拼成小房子后,还应激发并丰富幼儿的想象力。
三、创设轻松自由的精神环境
《新纲要》指出:“提供自由表现的机会,鼓励幼儿用不同艺术形式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情感、理解和想象,尊重每个幼儿的想法和创造,肯定和接纳他们独特的审美感受和表现方式,分享他们创造的快乐。”在平时指导幼儿剪纸中,要常常鼓励幼儿毫无拘束地表现自己的内心情感,重视每个幼儿的个性及艺术创作,并及时给予赞扬。如:“你剪的这个小朋友太可爱了,你能举起来让大家欣赏一下吗?”“你剪的这个窗花太漂亮了,你真了不起。”由于我给予每个幼儿被认可的快乐,使他们在获得经验的同时,逐步形成良好的意识,使他们由此而更加喜欢剪纸活动,更富有创造勇气。
四、组织有序的剪纸过程
.引导幼儿学会观察
剪纸是一种民间艺术,它的题材都与生活,与大自然。因此,当幼儿在创作剪纸时,他首先就需要有丰富的生活经验,这就需要幼儿在平时生活中学做一个有心人,要学会观察,善于观察。在教学中,我们注重引导幼儿通过积极参与感受,发现剪纸作品中的形式美和内容美。
2.循序渐进地开展活动
在剪纸的教学中,我先教幼儿剪直线和曲线,练习最基本的线条。等有了一定的基础,我让他们学习剪简单的图形,从圆形开始。在剪的过程中,我逐渐教授一些技巧。例如在剪圆的时候可以将正方形的纸对折,然后剪出半圆,打开后即成为一个圆形。通过多次的折纸,剪一刀就可以成为五角星等等。整个教学进程的难度逐渐增加,十分适合幼儿的发展水平。经过两个学期,孩子们就掌握了对边折剪、左右对称剪、对边二折剪等一些基本方法。到了大班,就要让幼儿掌握剪纸过程中比较讲究阴阳对比,折法上讲究对折,多折和平面剪。通过一段时间的折剪,孩子们已经能够在已有的基础上自己进行创作出各种有趣的作品了。三年来,我通过一系列的组织活动,孩子们剪纸活动的技能得到了很大的提高,练出了一双双灵巧的手,而手巧往往意味着心灵,这是因为手部肌肉群的训练有利于大脑的开发,同时我还发现,剪纸还能促进幼儿多种智慧潜能的开发,尤其是想象力、创作力,为幼儿具有创新意识打下基础,具体表现为:
增强了幼儿的智力,提高了幼儿动手动脑的能力。
幼儿剪纸就是要求幼儿在掌握了一个系列的基础上,自己开动脑筋,克服困难,剪出各种不同的其它物体,每一件作品,往往需要幼儿经过多次实践,反复推敲才能成功,这就要求幼儿有不怕困难,迎难而上的精神和意志力。
培养了幼儿的规则意识,养成了良好的做事习惯。
在剪纸过程中,也可培养幼儿的规则意识,使他们明白做事必须按顺序进行。
促进了幼儿交往的能力,培养了合作的精神。
一般的剪纸活动,我们大多以孩子个人动手剪纸为主,但在创作过程中,以五六个孩子为一组同进行集体创作剪,在活动前让每个幼儿都参加讨论、研究,再进行合作剪,效果则更佳。如在分组前,让能力强的幼儿当小组长,让他去请几位小朋友,然后老师参与他们的讨论活动,在剪纸活动中再适宜地指导他们进行自由剪出自己喜爱的形象来,并协调地布置画面。虽然在前几次发现孩子们不遵守规则,剪贴出来的作品也杂乱无章,但几次下来以后,孩子们也喜欢与同伴合作了。综上所述,足以证明剪纸活动对于幼儿的各方面发展都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通过三年的实践研究,我们觉得剪纸艺术是一门艺术,让幼儿了解我国民族文化,发展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思维的发展起着一定的影响作用。
总之,幼儿剪纸艺术是一项实用性强、表现力丰富、流行最为广泛的民间艺术,它历史悠久,在我国有着深厚的传统基础,体现了中华民族最基本的审美观念和生活情趣,具有鲜明的本土艺术特色,探讨和研究方面的问题还很多,我们只有找到剪纸艺术与现实教育理论与实践的结合点,用现代教育方法与手段来传授剪纸艺术知识和技能,使剪纸教育穿越时间,取得更好的成绩。
第四篇:教学体会和论文2
现 代 诗 教 学 浅 见
港东中学 徐李君
中国是诗的国度,博大精深的诗词文化,从两千多年前《诗经》、“楚辞”的薄发,经唐诗、宋词、元曲的冶炼,再到20世纪以来现代诗的发展,积淀了非常深厚的文化内涵,哺育了一代代士子学人。诗词是一种高品位的精神文化,古人常以“诗言志”。而现代诗是最具有时代气息和青春活力的,林语堂先生说:“中国的诗歌既有广泛性,又有深刻性,而且特别重‘意’尚‘神’,这相当于一种宗教情绪,对于移情陶性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可见,诗是抒写心灵的艺术,是情感的一种表达形式。
现代诗教育的过程就是一个实施美育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孩子们阅读的材料——诗,是美的载体。诗有排列形式上的美,音韵节奏上的美,创设的意境上的美,想象新颖独特的美,抒发感情至真至纯的美,闪烁着哲理光芒的美。现代诗还有独特的质朴美和稚拙美。学生读诗,写诗的过程就是一个发现美、享受美、捕捉美,创造美的过程。经历诗教的孩子,漫漫地将拥有一双善于发现美的眼睛,一颗感悟美的心灵,一份创造美的热情。诗歌教学既是一种知识教育,也是一种审美教育,更是一种情感教育。语文教学中的诗歌教学不仅对于学生写作能力的提高有极大助益,而且对于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和人格健全有导引作用。
在新课程改革实践中,我们现行的人教版每一年级都编入了几首现代诗,选入教材的现代诗在语言形式上通俗易懂、质朴规范,又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诗的气质,为其今后的生活多一份诗的灵动、诗的惬意,这使我们语文教学更加异彩纷呈,同时也使学生感受诗歌的神韵,受到优秀诗文的熏陶感染,是一个很好的尝试,也是中学语文教学的一个突破和创新。在语文教学中,相比古典诗而言,现代诗似乎容易理解,但难讲解,因为诗人写诗时,感情的迸发,提炼和倾注总是以个人为基点的,所以教师在教学诗歌时遇到了许多难题和困惑,面对一首诗不知该如何下手,才能使学生真正意会。因而现代诗歌的教学也成了很多教师颇感棘手的教学难题,对于任课教师来说确是一种考验,一种挑战。下面我就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一些个人对现代诗教学的看法。
教学有法,但无定法,我认为现代诗歌教学也是如此。现代诗教学既要有利于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丰富语文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口语交际能力”,又有利于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近年来,我在现代诗教育的实践工作中,突破传统的教学模式,思考并尝试一些新的诗歌教学的方法,发现学生在诗的课堂上更加活跃,更加兴奋,我想这与现代诗的特点有关吧,因为现代诗具有篇幅短小,内容丰富;描述富于跳跃,留下想象的空间,回味无穷;以及表现形式,思想感情,音节奏,均有美感,读起来朗朗上口,赏心悦目等特点。现代诗无论是描述的内容还是抒发的感情都贴近孩子的现实生活和理想世界。每首诗都创设一个意境,孩子们读诗的同时,也就是在领略一道道独特的风景,产生不同的感受。例如《纸船》这首诗细致而形象地为我们再现了母爱的伟大,无私,细腻,诗人用饱蘸着最真挚,最自然,最亲切,最动人的感情的笔墨,用一连串的比喻,赞颂了妈妈的爱。在教这首诗时首先,我根据课文内容引导学生联系生活体验和感受进行想象,体会妈妈的爱的深厚,细腻,无私,与伟大。对妈妈给予自己的爱懂得珍惜,懂得感恩,懂得回报,并积极引导学生参与一系列阅读实践,提高学生的自悟能力及模仿创作能力。我这样设计了教学流程:
(一)初读全诗。首先激趣,温情导入,积淀情感。播放课件听歌曲《世上只有妈妈好》,学生随轻唱。想想自己的妈妈是怎样关心自己的,她有哪些值得你夸耀的方面等,来回味亲情忆母爱。
(二)其次细读全诗,品味文本悟母爱,同时鼓励学生用自己喜欢的,不同的方法进行独立认字,以及进行词语的积累和运用;
(三)再次精读全诗,想象诗境。
(四)接着指导美读全诗,领悟诗情,达到熟读成诵;
(五)然后发挥想象,拓展诗歌的空间,仿创诗;
(六)最后选读诗积累,最好能与本课内容有一定关联,这样既在内容上相辅相成,加深同学对课文的理解;又可以全方位展示作者的创作风格;教学上相得益彰。在这首诗的教学中,我以现代诗的教学核心“激发、诱导、张扬学生的情感智慧”为教学理念,用富有童心情趣的话语感染学生,吸引学生对语言文字的学习,在情绪化的学习中把学生引向与文本的对话,与文本的作者对话。通过情绪化的文本建构逐步向意义化的语文学习过渡,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我认为现代诗教学的最佳方法莫过于诵读,正如中国南朝宋史学家裴松之所说的“书读百遍,其意自见。”教学时,首先应给出充足的时间让学生自由诵读,把一首诗读“顺溜” 了,诗的大意也理解个八九不离十。之后,并不是“理解”,老师应帮助学生继续诵读,帮助他们读好,读出情来,读出美来。主要包括诗的节奏、停顿、重音、语速、语调等等。因此,语文教学中,诵读是必需的。在诵读中要学生领会诗的内容、体验诗的情感、模想诗的意境、把握诗的思路、品味诗的特色、归纳诗的风格。叶圣陶先生说:“吟诵就是心、眼、口、耳并用的一种学习方法,„„亲切地体会,不知不觉之间,内容与理法化而为读者自己的东西,这是可贵的一种境界,学习语文学科,必须达到这种境界,才会终身受用不尽。”因此我们可以组织学生不同方式反复地诵读这些诗句,如可以采用集体读,分组读,男女声轮读的方法,读出诗的气韵;也可采用学生个人朗读的方法,读出诗词的深层情感与个人理解。朗读过程中,要逐渐提高要求:先慢读,指语速要慢,读准字音,不能漏字或加字;再要求读出诗的节奏,分清轻重缓急;然后进一步要求读出诗味,品出诗情,让学生在读诗中产生共鸣,从而发现其中内含的美。将无声的文字变成有感情的音响,使语言更富有活力,使诗句的生命力跳跃出来。在大量的反复地朗读中,学生便会渐渐地惊异于文字的奇妙组合,领略数千年锺炼的汉字的意韵,感悟诗句所积淀的文化气蕴,从而提高诗词的阅读欣赏能力。
以上纯属个人拙见,我的思索是浅薄的,什么样的现代诗教学模式最有效?我衷心希望各位同行提供精湛的教艺,俗话说“众人拾柴火焰高”,让我们大家共同的努力,让我们思考起来,让我们给学生多一份诗意,让我们行动起来,诗意的家园需要耕耘,让我们不断提高自身教学能力,与课程改革共成长。
第五篇:教学经验论文(任慧)
教学经验论文——激发学习兴趣
提高教学质量
任慧
学习兴趣就是指学生有选择地、愉快地力求接近或探究某些事物而进行学习的心理倾向。小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兴趣就是教师通过自己的信息技术教学过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从“学会”到“会学”,从而保持学生对信息技术持久的兴趣。
那么,如何培养小学生学习信息技术课的兴趣呢?可能有人会说,小学生上信息技术课兴趣已经很浓了,还用培养吗?其实,这只是表面现象,学生喜欢上信息技术课,不过有这么几个原因:一是小学生刚开始学习信息技术知识,又是刚接触计算机,对计算机怀有一种神秘而好奇的感觉,所以学习积极性很高。二是喜欢在信息技术课上玩游戏、看动画等。三是信息技术课上学的内容现在还用不到,学生认为这些知识长大了学也是一样,大部分学生并不真的喜欢学习信息技术知识。在我几年的教学实践中,发现在学习过程中,如果不注意培养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兴趣,他们的学习热情就会很快下降,所以需要我们老师给予正确的引导和有意的培养,才能让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兴趣,永远高涨。
小学阶段的孩子,唯一促使他们学习的动力就是兴趣。正如爱因斯坦所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只有对计算机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才能主动探索计算机知识,掌握操作本领,提高计算机的使用水平。因此,在计算机教学中,必须激发学生探求计算机知识的兴趣,才能使学生爱动、爱学,从而达到教学的目的。为了能更好激发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学过程中,我努力从以下几个方面去做,力争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他们能兴趣十足。
一、重组教材,化繁为简。
为了不给孩子们造成很深奥的知识点,以免打击他们学习计算机的积极性。在教学过程中,我把教材中较难的知识点和较简单的内容有机的重新组织在一起,让每一节课都有松有紧,学生不仅不会觉得知识太简单没有兴趣学,也不会因为知识太难而学不会的情况,反而会侥有信心的学习。
如:学习《与新朋友初接触》和《动动手玩电脑》这课时,由于这是学生的第一次走到机房上信息技术课,为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并且能在以后的学习中兴趣也浓厚,我把两课的内容进行了简单的调整,把第二课中鼠标的单击和第三课的鼠标双击和拖动操作全并为一个知识点,把枯燥的鼠标操作知识与游戏结合在一起,通过在“玩中学”,使学生学会鼠标的基本操作,我把“扫雷”、“纸牌”、“电脑拼图”等益智教学游戏作为教学内容一部分,在新授之余让学生们玩一玩,这样可以更好的激发和调动学生学习计算机的兴趣,也可以培养他们动手操作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精心设计,激发学习兴趣。
人们都说“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那么要想让每一节课都顺利而又高效率的完成教学任务,就要精心设计导入诱发学生学习动机,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正如夸美钮斯曾说过的:“兴趣是创造一个欢乐和光明的教学环境的主要途径之一”。
1、故事情境引入
在教学画图《画出心中的故事》一课时,我首先给学生播放以“大海”为主题的电脑美术作品,让学生猜一猜这是我们书中谁所向往的地方?学生们异口同声:“哲哲”,并问学生“哲哲”为什么向往大海?你们愿意帮助他实现这个梦想吗?,学生们一个个都在高兴着喊着“好”,也在期待着下面的内容。小学生对故事充满的兴趣,在课堂的开始用这样的小故事激发他们对学习内容的兴趣,并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穿插相应的内容,学生学起来就不再枯燥无味,无兴趣了。
2、演示作品引入
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可以利用媒体来创设、优化教学场景,借助美好的事物的演示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和动手操作的欲望,使学生在学习情景中产生探究学习的动机,引导学生进入最佳学习状态,既让学生明确了学习的目标,又为学生指明了学习的方向,使学生感到学习也是一种乐趣,从而更加积极主动地进行探究。
如:在wps文字软件中进行《插入剪贴图片》教学时,我设计了这样一个导入的过程:首先利用广播教学让学生欣赏一些以前学生制作的图文并茂的作品,有精美的贺卡、诗配画。学生看后,便小声地讨论起来:“真漂亮!”、“怎么才能做出这么好看的贺卡呢?”„„他们的眼中流露出求知的欲望。我抓住时机告诉学生:"这些作品是在wps文字软件中制作出来的。并激励学生:“只要开动你们的大脑,发挥自由的想象,你们同样可以做到,而且还可以比他们做的更好”。并且让他们比较和我们以前做的作品是否一样,什么地方不一样?这样在思考中他们知道了本节课学习的内容,并且都迫不及待地要动手操作。这样导入,创设一个宽松的学习情景,真正调动了学生的激情,为下一步自主探究奠定了扎实的情感基础。
3、问题引入 在高年级教学中,由于学生有了一定的自学能力和操作经验,我就大胆放手,让学生首先自己根据书上的内容操作,看看能发现什么问题,并记录下来。这样由于学生真切的感到遇到了困难,也就迫切的想要解决,为下一步的学习奠定基础。
4、游戏引入
如学习指法是非常枯燥的,如果教师一开始直接讲解手指的摆放要求和指法要点,学生不但学的很累,而且很不愿学,更加不能强迫其练习了。我在教学中就采取游戏引入的方法,先让学生玩《金山打字通》,比赛谁的成绩好或者与老师比赛。学生在“青蛙过河”等游戏的实践中发现,要取得好成绩就必须练习好指法。于是就有人提出如何能够打得又对又快。在这种情况下,老师再讲解指法练习,学生学得就很认真。经过一段时间的练习后,学生们再玩这个游戏时就感到轻松自如了。这样,既保持了学生学习计算机的热情,还可以促使学生自觉去学习计算机知识。
三、优化教学方法,培养学习兴趣。
学习兴趣是学生基于自己的学习需要而表现出来的一种认识倾向,它在学生的学习中具有重要的作用。所以我们应特别注意教学方法的选择,以保持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1、演示法
对于那些难以理解、操作比较困难的知识,我们可以采取演示法,直接通过演示告诉学生应该如何操作,这样可以避免由于太难而担误学习时间,也不会打消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2.比喻法
对于小学生来说,计算机教学中的一些概念的名词术语最难被他们接受,适当运用一些形象生动的比喻,对学生计算机知识的学习尤为重要。如在讲计算机基础知识时,学生对于“桌面”、“图标”这两个知识不太好了解,于是,我就把“桌面”比喻成吃饭的桌子,“图标”比喻成桌子上装菜的盘子,而且每个盘子里装的“菜”内容也不一样,这样一来他们很快理解它们的含义和作用,不仅有助于提高他们听课的兴趣,而且还能达到帮助理解和记忆的目的。
在进行《畅游“我的电脑”》教学时,我把文件夹比作书包,把文件比作铅笔、尺子等,书包里可以还装小一点的书包或铅笔等学习用具,也就说明文件夹里还可放文件夹或文件。这样学生们根据形象的类比,一听就懂,很快就都明白了文件夹和文件之间关系了。
3、竞赛法
小学生喜欢争强好胜,在教学中适当进行竞赛可以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特别是在指法练习时,采取竞赛的方式,学生们兴趣高涨,有的同学为了能有好成绩一反常态,一连打好几遍都不觉得累。另外,在进行其它内容的教学时,也有意想不到的结果。如:《制作板报》这一课,我在前一周就布置按组(每组四——五个人)搜集资料、设计版式,在课堂上进行制作,同学们分工明确,都很积极的投入,最后做出的作品都难以评价谁好谁坏了。
四、提高教师自身信息素养,达到“亲其身,信其道”的效果,使学生学习的兴趣持久、稳定。
教师的信息素养是影响小学生信息素养的关键,也是能否让学生喜欢上信息技术课的关键。信息技术课教师需不断地加强现代教育技术的学习,及时地转变教育思想观念,让信息技术课堂充满活力。同时,教师也应该让学生有一种成就感,即学生通过教师的引导,自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而获取知识的一种成就感,从而提高他们学习的兴趣。
总之,在这个信息化社会里,学生学习信息技术掌握信息技术知识,是特别重要的,再加上信息技术是一门新兴的学科,在小学阶段教师用各种手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才能提高小学生电脑知识水平和操作技能,使他们主动地学习,为今后学习信息技术奠定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