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什么是传统文化
一、什么是传统文化?
传统文化就是文明演化而汇集成的一种反映民族特质和风貌的民族文化,是民族历史上各种思想文化、观念形态的总体表征。世界各地,各民族都有自己的传统文化。
二、中华传统文化有哪些?
古文、诗、词、曲、赋、民族音乐、民族戏剧、曲艺、国画、书法、对联、灯谜、射覆、酒令、歇后语、成语等;传统节日(均按农历)有:正月初一春节(农历新年)、正月十五元宵节、四月五日清明节、五月五日端午节、七月七七夕节、八月十五中秋节、腊月三十除夕以及各种民俗等;包括传统历法在内的中国古代自然科学以及生活在中华民族大家庭中的各地区、各少数民族的传统文化也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
三、中秋节
中秋节是东亚民间的一个传统节日,起源于中国,为每年农历的八月十五。按照中国的农历,八月为秋季的第二个月,古时称为仲秋,因此民间称为中秋,又称秋夕、八月节、八月半、月夕、月节,又因为这一天月亮满圆,象征团圆,又称为团圆节。受中华文化的影响,中秋节也是日本、越南、朝鲜半岛等地的传统节日。
(一)起源
中秋一词,最早见于《周礼》,《礼记〃月令》上说:“仲 秋之月养衰老,行糜粥饮食。”但并没有说明是八月的哪一天。唐朝以后,中秋节才成为固定的节日。传说唐玄宗梦游月宫,得到了霓裳羽衣曲,民间才开始盛行过中秋节的习俗。明清时期,中秋节已经成为中国的一大传统节日。《正德江宁县志》载,中秋夜,南京人必赏月,合家赏月称为“庆团圆”,团坐聚饮称为“圆月”,出游待市称为“走月”。
(二)中秋节的神话传说
嫦娥奔月的故事最著名。相传在远古时代的射日英雄后羿娶了嫦娥,并成为帝王,可是他愈来愈暴戾,多番施行恶政,成了大暴君。有一天,后羿从王母娘娘的手中求得到一包不死药,只要吃了不死药,就能长生不老。嫦娥知道后为拯救苍生免受后羿永远的统治,就把不死药全部吞下,然后变成了仙女,往月宫飞去。百姓们得知嫦娥奔月成仙后,纷纷在月下摆设香案,向嫦娥祈求平安吉祥,由此便逐渐形成了中秋节拜月的风俗。
(三)中秋节习俗
除了赏月和吃月饼之外,不同地区的人们也有不同的中秋风俗。如南方许多地区盛行中秋赏桂和观潮,老北京流行玩兔儿爷,此外还有广州的树中秋、安徽一带的烧塔、香港的舞火龙等等,很多少数民族也有跳月、拜月等中秋习俗,这些活动大大丰富了我国传统节日文化。
第二篇:传统文化是财富还是包袱
传统文化到底是财富还是包袱?
甲:我认为是财富。传统文化是一个民族在长期共同生活中创造的并保留在现实生活中的文化,传统文化的形式有很多,刚刚我们看到的这些过年的习俗都属于传统文化,这些习俗可以增强我们对家乡、对民族文化的认同感,可以增强民族凝聚力。现在很多人感叹过年没有年味,那是因为很多传统习俗已经消失了。所以我认为传统文化是财富,我们应该继承。
乙:我不赞同这种观点。我认为传统文化是包袱。我的理由有三点:第一,说到过年的习俗,那少不了要放烟花爆竹,现在由于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家家户户都争着放烟花爆竹,好像谁家的烟花爆竹放的多谁家就更有钱,这是一种变相的攀比。第二,燃放烟花爆炸会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和噪音污染,大年三十晚上到处放烟花爆竹,年味是有了,但是觉也不用睡了。第三,每年因为上山祭祖引起的森林火灾也有很多,这都给国家造成了巨大的损失。所以我认为传统文化是包袱,已经不适合当今这个时代了,应该要淘汰。
丙:我反对。你这种观点太片面了。虽然燃放烟花爆竹这样的习俗对我们今天来说确实不适合,但是传统习俗只是传统文化的一种形式而已。传统文化中还有很多其他形式的文化,比如建筑。我们赣南围屋,作为一种文化遗产,对于研究人类文明的演进、展示文化多样性具有重要意义。
丁:我认为围屋也不适应当今时代的发展要求了。理由有两个:首先,围屋只适合建在乡村,不适合建在城市,而在今天不断加快的城镇化步伐中,显然它已经不适合存在了。其次,今天有谁还住在围屋里吗?
戊:我反对这种观点。虽然今天,围屋的居住属性价值在减弱,但是就如同刚刚哪位同学说的,围屋属于文化遗产,是一个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它虽然已经不具有实际的居住价值,但它还有其他价值。比如说人文价值,历史研究价值,甚至可以有经济价值,在今天,我们完全可以充分开发它的旅游价值,来带动我们赣州经济的发展。就像埃及金字塔,它建立最初的目的是存放法老的遗体----木乃伊。今天难道有谁还会用金字塔存放木乃伊吗?
教师:说的很有道理!还有哪个小组要发言吗?
戌:我想补充一点,就是传统文化中的很多思想对于今天我们的生活仍然具有指导意义。比如,我们的传统文化中一向倡导“以和为贵”“与人为善”,这样的思想对今天我们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深远的意义。所以我认为传统文化是财富。
第三篇:中医是传统文化的瑰宝
中医之我见 中医是传统文化的瑰宝
2006年,中南大学教授张功耀、中国科学院院士何祚庥和生物化学博士、自由撰稿人方舟子等不断抨击“中医是伪科学”,提议“废除中医”,在学界掀起狂澜。
中医学在形成发展过程中,融入了古代先贤的思想智慧、文化传统和医疗经验,其发展、创新、传播都带有明显的中国文化烙印。
中医学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数千年与疾病相互斗争过程中积累的人类宝贵财富,是数千年医疗实践的积累和升华。在它形成初期,就吸收了古代先贤的思想智慧和文化精华,其发展、创新、传播也都带有明显的中国文化烙印,并与中华传统文化息息相通,血脉相连。
中医理论形成于古代,在发展过程中,通过不断借鉴、吸收、融合中国古代丰富的哲学思想、人文科学、佛学、道学、儒学以及诸子百家学说的精华,形成了具有鲜明传统文化特征的中医理论体系,历经千年传承而不衰。正是由于这种明显的文化渊源和特征,中医药在国际的传播,也带有明显的文化特征。
在今年5月举行的第十六届中国科协年会上,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科协主席韩启德院士在与当地大学生对话时,提出了一个发人深省的问题:中医是科学吗?对此,韩启德直言不讳地给出了自己的答案:“我不太同意中医是科学。”
在韩启德看来,中医能看好病,这个事实无可非议;中医要大力推广,要继承发扬,这也毫无问题。“但是中医是科学吗?这值得探讨”。
韩启德认为:“科学是一科一科的学问,现代的学问必须包含要素,必须是可质疑的,不断地靠向真理,不断地纠错,必须是能实证的、量化的,必须用逻辑学的方法等等,科学的要素,有很多中医是达不到的。如果硬要把我们的中医跟现代科学去靠,永远使人觉得你不如现代科学,跟现代科学没法儿去比。”
在昆明与大学生对话时,韩启德就表达了同样的观点:“就我的了解,中医是好的,但不一定是科学的。科学并不等于正确,不科学不说明它不正确、不好。我们对科学要有正确的理解,不要把科学跟绝对正确联系起来。科学只是我们人类文明发展到公元1500年以后,在这几百年里面,一部分地球人所认定的一种体系。而中医是我们中华民族几千年来所认定的体系,为什么一定要把两个体系去完全等同起来呢?我们应该有这个自信,也应该吸收互相之间的长处。”
李时珍的《本草纲目》被认为是中医药经验的集大成,充斥其中的却是天人感应的谬论,例如它声称夫妻各饮一杯立春雨水后同房,治疗不孕症有“神效”,这显然不是什么经验积累,而是因为“取其资始发育万物之义也”。中医之所以相信虎骨、虎鞭、熊胆、犀角是良药,是因为这些动物凶猛、强壮引起的联想,所谓取象比类,类似感应巫术。水蛭会吸血,中医就让为把它晒干了入药能够活血化瘀,蚯蚓(地龙)在土壤里钻来钻去,中医就认为它晒干了入药能够通络利尿,凡此种种,不胜枚举,以生物的习性附会其死物的药效,这显然不是经验结晶,而是变相的感应巫术。没有科学的指导,宝贵的经验也很容易走偏。
如果用科学哲学中一些被广泛接受的检验标准,例如逻辑的自恰性、可检验性、可证伪性、可测量性等,对中医进行一番分析,我想不难认定中医不是科学。
科学是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各个学科都相互联系、统一在一起,不存在一个与其他学科都无联系、甚至相互冲突的独立科学学科。现代医学建立在生物学基础之上,而生物学又建立在物理、化学的基础之上。但是中医不仅在整体上(而不仅仅是个别细节)与现代医学不兼容,也与生物学、化学、物理学不兼容,它对抗的不仅仅是现代医学,而是整个现代科学体系。这样的东西,可以是与科学无关的哲学、玄学或别的什么东西,但是不可能是科学。为中医辩护的一个常见理由是说它是一门经验科学,是几千年经验积累的结晶。虽然经验有时候含有科学因素,但是经验本身并不是科学,单凭经验而不按科学方法加以研究是不可能归纳出科学理论的,所以“经验科学”的说法本身就不对的。
完全否定中医,不切合实际;过分夸大中医的作用,也缺乏充分理由。中医还会长期存在,有关中医的争论还会继续下去。
第四篇:传统文化是财富VS传统文化是包袱(本站推荐)
传统文化是财富VS传统文化是包袱
本节课以“传统文化是财富VS传统文化是包袱”模拟辩论活动为主题以“问卷调查感受传统文化——模拟辩论质疑传统文化——理性思辨继承传统文化”为主线引导学生辩证看待传统文化作用的双重性确立“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对待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活动准备 1设计调查问卷确定辩论赛主题 2确定角色值日班长——辩论赛主持人教师——活动的设计者、指导者、参与者 3分组选拔8人组成两个辩论小组抓阄确定正反方各方民主选举一辩手、二辩手、三辩手和四辩手总结陈述者各组围绕本组论辩观点搜集并整理资料合作学习强调团队合作精神。活动过程主持人用机智、灵活的方式主持活动全过程。第一步 问卷调查感受传统文化 导入新课班长发放调查问卷。学生5分钟作问卷。收回问卷并作调查结果统计。学生完成学案第一部分。学生就学案第一部分自由发言、讨论通过对问卷调查结果的探讨和分析归纳总结让学生了解传统文化的继承性、相对稳定性和鲜明的民族性了解民族传统文化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活动目的调查了解学生对传统文化关注的现状引导学生关注身边的传统文化拓展学生的知识面掌握基本知识落实课标要求。同时为课堂下一环节的辩论赛作铺垫。第二步 模拟辩论质疑传统文化 辩题传统文化是财富VS传统文化是包袱 正方传统文化是财富 反方传统文化是包袱 时间10分钟 主持人宣布辩论赛简要规则并宣布赛事开始 1立论阶段 正方一辩开篇立论2分钟我方认为传统文化是财富。它架起了我们前进的阶梯维持着我们的社会秩序增强了我们的民族认同感为我们的精神提供了栖息之所。如果没有传统文化我们的生活将失去精神家园。反方一辩开篇立论2分钟我方认为传统文化是包袱。它是一种惰性的力量、保守的因素。它钳制着我们的交往方式和思维方式控制着我们的情感体验和审美情趣制约着我们的价值取向。2驳立论阶段 反方二辩驳对方立论1分钟。正方二辩驳对方立论1分钟。3自由辩论。2分钟 4总结陈词 反方四辩总结陈词1分钟。正方四辩总结陈词1分钟。在针锋相对的激烈辩论中教师的积极引导下使学生树立正确看待传统文化价值的态度形成辩证看问题的观点。活动目的为学生搭建展示自我的平台培养学生查阅资料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拓展学生的知识面体验辩论赛的基本程序获得组织参与辩论赛的基本常识激发学生参与辩论、探究传统文化的热情落实课标要求 第三步 理性思辨继承传统文化 这一环节主要突出教师的引导作用。教师总结讨论及辩论过程提出相关的疑问 1反思辩论赛的全过程面对传统文化我们应该用怎样的态度对待传统文化 2我们应该怎样认识传统文化影响的双重性 这些问题都值得我们深刻反思。下面请同学运用教材知识结合自己和同学在辩论过程中的表现反思辩论过程。教师提供反思提纲文化需要继承需要发展如何继承如何发展 教师提示在中华民族丰富多彩的传统文化中 有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积极向上的内容如“和美”等理念应该继续保持和发扬。也有不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落后的、腐朽的东西我们必须“移风易俗”自觉地加以改造或剔除。如对待春节燃放烟花爆竹古社会“忠孝”传统文化要辩证地看待。只有正确对待传统文化的影响个人才能自由全面发展更好地创造新生活只有发挥传统文化的积极作用克服传统文化的消极作用国家与民族才能兴旺发达。活动目的培养学生整合思维、全面分析的能力引导学生运用唯物辩证法的辩证统一观点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理性对待传统文化领悟中国传统文化的价值激发学生热爱传统文化、学习传统文化、继承传统文化的热情。
第五篇:国学经典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精华
国学经典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精华。传承和弘扬中华传统文化,以先进文化育人是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吸引力和感召力的重要课题。以诵读文化经典为载体,加强少年儿童文化底蕴、道德修养是提高全民族道德水平与文化修养的基础性工程。诵读活动充分利用少年儿童时期记忆力强、可塑性大的特点,以拓展视野、启迪心智、陶冶品行、加强修养,起到儿时诵读终身受益之功效。
十年种树,百年育人,育人育心,千古大计,传统文化,做人根基,孝悌忠信,常记于心,人性本善,为物所迁,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立身处世,道德为先,笃信忠厚,天下同心。
“六一”儿童节前夕,曹王镇教委抛弃了以前文艺节目庆祝的方式,开生面的组织了“经典诗文”诵读、表演比赛,来自全镇的8处小学;300多名学生参加了这次比赛。经典诵读、表演不强求死记硬背,也不要求学生现在就能完全理解,而是通过轻松愉快的诵读、舞蹈个厂等形式,使孩童接受优秀文化熏陶并获得智能锻炼和人格培养,从而终生受益。
有关专家认为,少年时代是人格发育的关键时期,3岁至13岁是人一生中记忆力最好的年龄段,在此期间加强左右脑记忆力的开发和知识训练十分重要。少年儿童直接参与,将会数万成年人,通过宣传等能使众多的中国人受到优秀传统文化的熏陶。
尊敬的各位来宾,女:敬爱的各位老师,同学们
合:大家好!
男:今天,//小学,高朋满座,共商教研大计;
女:今天,书香校园,群贤毕至,再谱阅读新篇。
男:本学期,我们在老师的精心指导下,开展了中华经典诵读活动,以继承古代文化。
女:是啊,我们营造书香校园,诵读千古美文,以传承华夏文明。
合:今天,让我们一起来展示同学们的学习成果。读中华美文,做少年君子古诗文展示会现在开始。
男:金色的童年,阳光灿烂,童年时光我们亲近诵读经典。
女:金色的童年,如梦如幻,校园内外我们诵读经典诗文。
男:“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我们知道该如何认真学习。
女:“香九龄,能温席,融四岁,能让梨。”,我们懂得许多做人的道理。
女:入学一年,一年级同学已能背诵几十首古诗啦!
男:下面请欣赏由一年级同学表演的古诗文接龙。
女:逝去的是历史,不灭的是精神,岁月带不走千古之绝唱,光阴抹不去不朽的英魂。让我们欣赏二年级同学带来的岳飞气壮山河的《满江红》。男:黔驴技穷这句成语大家都知道吗?它来自柳宗元的黔之驴,下面请三年级同学为大家演绎这个童话故事。
男:中国古典诗词博大精深,有很多传世佳作,它们内涵深刻,意存高远,也包含很多哲理,古诗词以其淳厚的艺术魅力,绰尔不凡的想象,新奇巧妙的构思而流传百世。下面请欣赏四年级同学带来的
女: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相声以自己独特的艺术形式深受人们的喜爱,五年级同学就给大家带来了一段以古诗文为主要内容的相声《春之赞》
男:歌声永远是青春的主旋律,伴随动听的的音乐,优美的景色,和朗朗诵读之声,我们来欣赏六年级同学表演的《山居秋瞑》
女:今日事今日毕,莫等明日在努力,亲爱的同学们,让我们抓住今天的宝贵时间,好好学习,锐意进取。百年明日能几何,请君听我明日歌,齐诵
表演
。齐诵《虞美人》、《青玉案元夕》
合:亲爱的同学老师们,我们今天的活动不仅仅是一个展示,更是我们前进的动力,让我们以此次活动为契机,开拓创新,传承文明,把中华古诗文发扬光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