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2012年全国文综卷历史部分的解读(优秀范文5篇)

时间:2019-05-14 01:45:0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对2012年全国文综卷历史部分的解读》,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对2012年全国文综卷历史部分的解读》。

第一篇:对2012年全国文综卷历史部分的解读

对2012年全国文综卷历史部分的解读 洞口三中 米湘泉

2012年高考已经尘埃落定,历经新旧两届高三历史教学工作。对比2009年历史高考题和2012年全国文综卷历史高考题,我感慨很多。其中最大的感受就是现今的历史高考对老师和学生的要求更加高了,有这个感觉并不只有我一个人。可细细想来,这就是高考,我们尽管有很多的不满和怨言,但这是游戏规则,我们与无法改变,在目前的这种形势下,该如何适应新形势下的高考历史教学工作才是实在的。估计作为新课程实施几年后的高考形势,历史高考命题模式和难度不会有大的变化了,2013年的高考文综历史命题应当是“稳中跟进,稳中应变”。在这种形势下如何去应对历史高考,我有一些体会和想法。

首先是教材编写出现明显变化:旧课本编排的逻辑是编年史,很可能编高中教材的老师认为编年史的顺序学生初中就了解过了,高中就出专题史的形式,但是文科的学生初中的时候未必能把历史的东西过的很熟,他们对编年体的掌握是不足够的,但是也不至于把旧的教材拿过来再看一次,为什么呢?因为有一个非常简单的思路,旧教材里我们刚刚说过考点和新教材是有区别的,很多考点在新教材里是找不到的,像古希腊、古罗马的历史在旧教材里是看不到的,旧教材里又有很多东西可能新课标里不是必修的内容,比如一战和二战,放到选修里了。再把旧教材通读一次可能效率不是那么高。同时,由于把同意历史事件的政治经济思想各领域分开,给学生理解历史根源和影响造成很大困难。例如:在学习必修一《辛亥革命》这一节内容的时候,没有学习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产生和发展,也没有三民主义的内容和评价(分别在必修2和必修3)。这就造成了学生思维的断层,也增加了教学的难度。

其次是高考选题有明显变化, 不管是全国的新课标还是地方卷,他们的情况大概是差不多的,靠纯知识记忆的题目能得分的应该是越来越少了,现在的考试对学生的素质或者处理题目能力的要求是越来越高了。上了考场,所有的题目,选择也好,大题也好,题干通常比较长,不光有白话文,还有文言文,还有表格图象,很多,从来没在课本中读到的东西都需要学生在考试中灵活的分析应用处理这个东西,这对学生能力的要求是提高了。,2010年去黄冈参加历史高考全国研讨会时,当时的专家报告有一句话给我留下很深的印象:“现在的学生要考好历史,除了要有深厚的历史知识为基础外,还要是个文学家,数学家,思想家。”我当初不以为意。但是看到2012年高考历史选择题后,我才体会这位专家的话确实有道理。2012年的历史选择题呈现出这样的特征:继续考察文化常识;通过新史料、新情境带出历史问题,考查学生的历史思维和探究能力;命题贴近现实,热点问题冷处理;注重考察书本上的细节,考查历史主干知识,考查学生知识面的广度、深度及活用知识的能力。更突出的很多题目加大了学生的阅读难度和理解难度.。有些题目连考后都让我很费解。如全国文综卷第27.理学家王阳明说:“士以修治,农以具养,工以利器,商以通货,各就其资之所近,力之所及者而业焉,以求尽其心,其归要在于有益生人(民)之道,则一而已……四民异业而同道。”在此,王阳明()

A.重申传统的“四民“秩序” B.主张重新整合社会阶层

C.关注的核心问题是百姓生计 D.阐发的根本问题是正心诚意。答案】D(网上给的答案还没有看见原卷)

【解析】本题是一个很令人费解的问题,王阳明的这段话实际上表达的意思是四民皆是社会所需要只是分工不同而已,都有利于人民的,特别是阳明先生把商业也归入民生百计的主要一个方面对后世影响较大。故答案理论上应该选C项合适。无论是哪一种解释关于王阳明先生的“四民说”都体现了他关注“民生之计”的一个思想,再者必修3教材上的原始观点也体现了这一个特点,怎么会选择“正心诚意”?这也是考后很多同学追问而我只能牵强解释的一个了。

再次,新课程历史高考对学生答题要求有新标准。现在新课改高考历史主观题中必有的12分SOLO题在老教材时代的高考是没有的。要做好现在的历史主观SOLO必须做到这么一些要求:寓论于史,论从史出”是史与论的基本关系,要明确这一点,才能把握高中历史解题的基本方法和套路。“史”包括文字、数字、文物、图表等史料,“论”包括结论、评论、理论观点等。史是客观的,论是主观的。二者应该是一致的,统一的。史论结合能力是历史阐释能力的核心。有以下几点:

1、史论结合能力的分类

第一类:夹叙夹议式的史论结合,一边概述史实,一边议论或者下结论。比较适用于大跨度高概括的问答题或者评价题。

第二类:说明论证式的史论结合,类似于议论文的论点、论据、论证三者关系。它可分为两类:一种是直接论证给出的论点,一种是先自定论点再论证,后者难度大于前者。

2、史论结合能力的培养

(1)完整把握“史论结合”的内涵,可以从史论中引出理论,也可以用事实说明理论,还可以用理论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

(2)系统而有针对性地落实“史论结合”的相关内容。要深刻理解理论,把握方向,不要出现原则性的错误,有计划,科学的利用教材。要弄清楚理论和史实的辩证关系,具体内容如下:

第一,理论反映事物的本质和规律,能涵盖实施发展的全过程。但是在文综考试的背景下,当时论与时政热点相结合时,会出现差距,这就要求同学们对现实和史实进行实事求是的评价和分析。

第二,书本上面的理论是一定时间、一定条件下的产物,而新的史论和史料会不断出现,其结果就会出现书本理论滞后的情况。某些情况下,同学们要打破思维定势,敢于思考,善于思考。

第三,理论和史实的结合应该是具体的,有机的结合。理论对于史实的分析和运用有指导作用,但不是医治百病的灵丹妙药,绝对不能简单教条的照搬照抄。(3)综上所述,同学们在日常学习过程中就应该时刻运用史论结合的思维方法,在新课学习的过程中,应该学会用以有史实证明新学理论,用以有理论解释分析新学史实的双面能力,勤于摸索,善于分析,就会在高考前形成较完善的史论结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总之,2012年高考已经过去,对于今年的高考历史题目,几家欢乐几家愁,在打击和惊叹之外我还想对2013年高考历史复习提几点建议

(一)、突出主干知识的复习,重在夯实基础。

从2012年各地的高考试题看,偏重记忆的选择题大约占1成左右,偏重理解的选择题约占到9四成左右;偏重基础知识的主观题约占四成左右,偏重理解的主观题约占到6六成左右。这就凸现了高考对历史基本概念、史实以及教材中重点部分的考查。因此,重视“双基”(历史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是做好高考复习的重要前提和基础。狠抓课本和考标,夯实基础是提高能力的关键。要以主干知识为枢纽,以线索为网络,形成独特的知识框架;要全方位、深层次,多角度地剖析教学中的重点内容;要在掌握具体的史实基础上,通过抽象概括,形成对历史人物、事件、现象本质属性的理解和把握。2013年高考命题一定会在继续突出主干知识的考查,强调学科体系整体把握。

(二)、在夯实“双基”基础上,抓好能力培养。

2012年全国各地历史试题无论是选择题还是非选择题,都是让考生通过体验材料所设置的情境、运用学科思维和学科方法去解决问题,从而考查学生整理材料、最大限度地获取有效信息、合理解读有效信息的能力;这种试题与新课标倡导的“体验性学习”是一致的,这就昭示2013年高考的历史复习必须变革学习方式,改变学生被动接受历史知识的局面,以学生为主体,引导学生在体验中获得真知灼见,成为学习的主人。在复习教学中要强调理解记忆,不能只满足于“是什么?”,还必须搞清楚“为什么?”、“还有什么”?“怎么做”?把握史实要从历史事件发生的原因、过程、结果和评价(性质、影响)等方面去把握。要善于进行横向比较、纵向联系。2013年全国高考命题很有可能借鉴上海、广东、江苏、安徽、浙江等地试题,通过图片、文物、漫画和诗歌等创设题目意境和背景材料,设置多样化的题型;整个命题会淡化学科知识的深度,重视知识的广度及与相关知识的灵活运用和能力迁移。

(三)、关注社会的进步,把握时代脉搏

高考命题要体现历史知识的传承,也要体现历史学科的进步和时代的要求。要注重社会时政问题与教材知识的有机整合。2012年各地高考试题都隐性或显性地关注社会时政热点、关注人的发展、关注公共事业、关注人与自然的协调、关注国家现代化、关注和平发展的国际环境等,实现对考生知识、能力与情感、态度价值观考查的有效统一,都是以社会时政热点问题为中心,生发能力、建构历史网络的良好素材。2013年以现实生活中有关的理论问题和实际问题立意命题,要求更加真实和全面地模拟、反映现实的题目应该会出现。

(四)提高人文修养,增强综合素质。

近年的高考历史试题出现了对文史常识的考查,与新课程的理念相适应,有利于提升学生素养。如2007年全国文综Ⅰ卷帝王谥号题;2008年全国I、Ⅱ卷中国古代地名中的阴阳题;2008年山东高考历史试题基本能力测试,对中国别称的考查;2008年宁夏高考历史试题对十二生肖的考查。2008年上海高考历史试题,B组对端午节的习俗的考查;2008年上海高考历史试题,B组对服饰装饰功能的考查;2008年海南高考历史试题对干支纪年的考查等。它考查的内容基本上是书本没有明确的表述,却又是中学生必须掌握的基本的文史常识性知识。它给我们的启迪是:重视课外常识,重视文化常识题,注意中华文化中传统性常识的学习与把握。文史常识试题的内容较广泛,包括姓名称谓、天文历法、古代地理、风俗礼仪、音乐文娱、科举官职、文史典籍、史学理论等。在复习备考时,应加多注意,增强复习备考的实效。

同时,我认为提高高中生的人文修养,不仅仅是历史老师的事情,也不仅仅是为了应付高考的需要。21世纪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时代,其中一个主要表现就应该是中国传统历史文化的复兴,而培养广大高中生的人文基础和素养就刻不容缓了。这里我建议政府和教育部门,学校和家长也应加大投入和力度。我们在人文领域的缺失和漏洞已经足够大了,该补一补了。

第二篇:2013年高考新课标全国文综卷必修2 部分

2013年高考新课标全国文综卷Ⅰ历史必修2 部分

31.有些学者认为,美国总统胡佛并不是自由放任政策的典型代表,他对经济进行了有限的干预,且为后来的罗斯福新政提供了借鉴。胡佛采取的干预措施是

A.斡旋劳资双方达成保持工资水平和不罢工的协议 B.通过霍利——斯幕特法以提高关税和保护国内市场

C.发起自愿减少耕地运动以维护农产品价格D.成立复兴金融公司向一些银行和公共工程贷款

32.1950年,法国提出欧洲应该超越国家的藩篱联合起来。这一提议得到联邦德国等国家的支持,但英国等一些国家反对成立超国家的机构,只有法、德、意等六国实现了联合。六国率先实现联合的直接原因是这些国家

A.屡遭战争重创B.社会制度相同C.发展水平相似D.历史上关系紧密

33.1952年,苏共领导人马林科夫在十九大的政治报告上指出:“今年谷物的总收获量达到80亿普特,而最主要的粮食作物小麦总收获量比1940年增加了48%。以前认为是最尖锐、最严重的问题——谷物问题,就这样顺利地解决了,彻底而永远地解决了。”这一论断。

A.与实际情况完全相符B.成为加快工业化的依据C.是对农业改革的肯定D.是对斯大林模式的维护

35.有俄罗斯学者认为,中国20世纪80年代的改革属于新版的苏俄新经济政策。这一认识的依据是两者都

A.处于相似的国内外经济环境B.面临着处理计划与市场的关系问题

C.巩固了农村的集体所有制经济D.促进了社会主义工业化

40.(25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我国是最早利用海洋的国家之一,殷墟即发现了来自南海乃至阿曼湾的海贝。齐国借助“边海”的地理条件,发展“鱼盐之利”,成为春秋战国时最为富庶的国家。汉代“海上丝绸之路”雏形即已出现,魏晋而后,僧人“附商舶”西行“求法”,成为佛教东传的重要方式。宋元时代指南针等远洋航行工具的使用,使海外贸易达到鼎盛,明朝前期,在郑和下西洋的背景下,出现了一批重要的航海著作,如《瀛涯胜览》《星槎胜览》《西洋番国志》等,记录海行见闻,反映当时东南亚、印度以及阿拉伯、东非等地的风土人情、山川形胜。明后期,郑若曾针对倭寇等问题,在《筹海图编》中明确提出“海防”的主张:“欲航行于大洋,必先战胜于大洋。”而明、清政府常常采用“海禁”的办法。到鸦片战争前,“各省水师战船,均为捕盗缉奸而设”。——摘编自白寿彝总主编《中国通史》等

材料二:鸦片战争后,中国被卷入世界市场体系,通商口岸不断增加。魏源认为海运“优于”河运者有四利:利国、利民、利官、利商。1842—1846年,茶出口增长一倍,丝的出口增长将近五倍;1846--1856年,茶出口又增长55%,丝的出口增长三倍多,海关税收从1861年的490余万两增加到1902年的3000余万两。1866年,左宗棠创办福州船政局,附设福州船政学堂。1868年,江南制造总局制造的第一艘近代海轮“惠吉”号下水,1872年轮船招商局成立,“使我内江外海之利,不致为洋人占尽”。1885年,海军衙门设立。随着西方商品与资本输出的扩大,部分国人提出与列强进行“商战”。1904年,张謇上奏朝廷,请准各省成立海洋渔业公司,购置新式渔轮,发展海洋渔业。19世纪60年代后,清政府与英法等国签订条约,允许百姓出国,“毫无禁阻”,仅南洋地区,就有中国移民500万人。——摘编自许涤新、吴承明主编《中国资本主义发展史》等

⑴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我国古代海洋利用的特点。

⑵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只是,分析指出晚清海洋利用的主要变化及启示。

2013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新课标全国Ⅱ卷文科综合历史试题必修2部分

25.汉唐制定土地法规,限制私有大土地的发展,宋代一改此法,“不抑兼并”。据此可知宋代

A.中央集权弱化B.流民问题严重C.土地兼并缓和D.自耕小农衰退

26.明朝有人描述在广东大庾岭所见:“盖北货过南者,悉皆金帛轻细之物;南货过北者,悉皆盐铁粗重之类。过南者月无百驮,过北者日有数千。”这表明当时

A.岭南经济发展程度高于北方B.岭南是商人活动的主要地区C.以物易物是商贸的主要方式D.区域差异造成长途贸易兴盛

30.抗日战争期间,湖北省政府曾发布《湖北省减租实施办法》,在农村推行以“减租”为内容的土地改革并取得一定成效,但未得到国民党中央的肯定。这表明当时国民党中央

A.放弃了对农村原有土地制度的保护B.阻止地方政府进行土地政策的调整 C.无力控制地方政府的行为

D.无意改变农村的生产关系

35.1931年,斯大林说:“我们比先进国家落后了50—100年,我们应当在10年内跑完这段距离。”这一思想

A.完全符合当时的苏联国情B.推动了苏联经济模式的形成C.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一致D.延续了新经济政策的精神

第三篇:2018年全国文综卷3地理答案与解析

2018年全国文综卷3(新课标丙卷)高考地理试题答案及详解

(免费版)

油纸伞足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采用传统方法,全手工制作,油纸伞以竹为骨,以纸或丝绸为面,刷桐油以增强韧性并防水,但长期置于干燥环境中易变脆、开裂。近年来。油纸伞走俏国际市场。据此完成1~2题。

1.与现代钢骨布面伞相比,油纸伞走俏国际市场依赖的主要优势是 A.携带方便 B.适用地广 C.文化蕴涵 D.经久耐用

2.下列地区中,宜作为油纸伞重点推销市场的是 A.欧洲西部 B.中亚

C.中东

D.撒哈拉以南非洲 【答案】1.C 2.A 【解析】

1.油纸扇采用传统方法,全手工制作,以竹为骨,以纸或丝绸为面,具有浓郁的中国文化色彩,油纸伞作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文化效能大于实用效能,是一种文化符号,所以与现代钢骨布面扇相比,其具有的文华蕴涵促使走俏国际市场。由于油纸扇采用传统方法,全手工制作,以竹为骨、以纸或丝绸为面,且长期置于干燥环境中易变脆、开裂,因此油纸伞不如现代钢骨布面伞携带方便、适用地广、经久耐用。故选C。

2、欧洲国家与中国有着巨大的文化差异,这使欧洲成为油伞市场的基础;同时欧洲西部属于典型的温度海洋性气候,全年多雨,空气湿润,既有利于油纸伞的销售,又有利于其保存。中亚、中东、撒哈拉以南的非洲气候干燥、降水稀少,油纸伞市场不大且不利于其保存(易变脆、开裂)。故选A。

【点睛】解答本题组需要掌握油纸伞的双重属性——既是伞(有实用功能),又是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有文化功能)。与现代钢骨布面伞相比,油纸伞走俏国际市场依赖的主要优势是其文化蕴涵——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分析油纸伞重点推销的市场时,需要把油纸伞的实用功能(防雨)和文化蕴涵(与中国有着巨大的文化差异)结合起来综合考虑。

大别山区某国家级贫国县农民可分为跨村种田大户农民、种植自家承包地农民、本地务工务农兼业农民和常年外出务工农民等类型,该县以当地优势资源为基础的加工企业在县城活力较弱,但在中心集镇活力较强,图1示意该县居民点的等级结构,据此完成3~5题。

图1

3.与县城相比,中心集镇以当地优势资源为基础的加工企业活力较强的主要原因是

A.基础设施较完善 B.更接近消费市场 C.资金供应较充裕 D.更易招募劳动力

4.面向某类型农民的需求,有专家建议在该县推进“村—中心集镇双栖”居住模式,这种模式旨在方便该类型农民 A.从事商业活动 B.留守子女上学 C.兼顾务工务农 D.扩大种田规模

5.为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带领农民脱贫致富,该国家级贫困县可采取的有效措施是

①推广大规模机械化种植 ②鼓励外出务工农民回乡创业 ③引导传统农民多种经营 ④推进中心集镇房地产开发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答案】3.D 4.C 5.B 【解析】

3.与县城相比,中心集镇等级要低,所以基础设施相对较差,A错误;中心集镇的交通落后于县城,人群的消费量和消费能力低于县城,市场并不优于县城,B错误;中心集镇的经济水平落后于县城,资金较县城不足,C错误;与县城相比,中心集镇距乡村近,以当地优势资源为基础的加工企业可优先获得农民就业的青睐,从而更易招募农村劳动力,D正确。故选D。

4、“村—中心集镇双栖”居住模式可以满足本地务工农兼业农民的需求,在村务农、在中心集镇务工,所以这种模式旨在方便该类农民务工务农兼顾。居住城镇更易方便从事商业活动;为方便留守子女上学,需要就近居住在学校附近;扩大种田规模需要居住在乡村。故选C。

5.该县位于大别山区,地形条件不适合推广大规模机械化种植,①错;鼓励外出务工农民返乡创业,既能做到“先富起来的带动后富起来的”,又充分发挥了当地资源优势,有利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带领农民脱贫致富,②对;多种经营既可以增加农民效益,又有利于适应大别山复杂的地形、保护生态环境,③对;由于是国家级贫困县,经济落后,采取推进中心集镇房地产开发的措施,来带领农民脱贫致富,振兴乡村,成效不会太明显,④错。故选B。【点睛】第1题从工业选择的区位因素和城市等级两个知识点去分析解答问题。第2题通过题干中“贫困县农民可分为跨村种田大户农民、种植自家承包地农民、本地务工务农兼业农民和常年外出务工农民等类型”,可知“村—中心集镇双栖”居住模式为务工务农兼业农民,其既能在乡村务农、又能在集镇务工。第3题采取的有效措施,需要结合当地实际——大别山区、国家级贫困县、乡村振兴、农民脱贫致富来进行。

贝加尔湖(图2)是世界上最深的湖泊,监测表明湖水深度还在加大。贝加尔湖湖底沉积物巨厚,可达8千米。据此完成6~8题。

6.贝加尔湖形成于

A.地壳断陷集水 B.火山口集水 C.河流改道 D.滑坡阻断河流 7.贝加尔湖湖底沉积物巨厚,且湖水深度还在加大,说明

A.湖区降水量加大 B.入湖径流增多 C.湖盆在加深 D.入湖泥沙增多 8.贝加尔湖湖水更新缓慢的主要原因是

A.湖面蒸发弱 B.湖泊面积大 C.湖水盐度低 D.湖水深度大 【答案】6.A 7.C 8.D 【解析】

6.贝加尔湖属于构造湖,是由于地壳断陷集水而成;其形成与火山口集水、河流改道、滑坡阻断河流无关。故选A。

7.贝加尔湖断层发育,湖盆断裂下陷(陷落),是世界上最深的湖泊,贝加尔湖四周环绕着高山,注入贝加尔湖的众多河流携带大量的泥沙在贝加尔湖沉积,经过漫长时间的堆积形成巨厚的沉积物;目前该湖盆仍在陷落,河流水不断汇入湖泊,导致湖水深度不断加大;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湖区降水量、入湖径流量变化不大;入湖泥沙变化不大,且其变化也不会引起湖水深度增加。故选C。8.结合材料可知,贝加尔湖是世界上最深的湖泊,湖水深、湖水量大,导致其与外界水循环作用弱;贝加尔湖位于内陆地区,夏季白昼时间较长,气温较高,湖面蒸发作用并不弱;湖泊面积大,有利于湖水参与外界水循环;湖水盐度大小对湖水参与外界水循环影响较小。故选D。

【点睛】第1题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对贝加尔湖的认识——断陷构造湖。第2题从题干中的湖底沉积达8千米的沉积物,可是湖水深度还在加大,说明外力的沉积物堆积速度小于内力的地壳下沉。

澳大利亚(图3)某地区降水稀少,自然景观极度荒凉,气温年较差大,夏季最高气温可达50℃,冬季气温较低。早年,该地区的矿工经常在矿井里躲避炎热天气,长此以往便形成了具有当地特色的地下住宅(图4)。据此完成9~11题。

9.该类地下住宅可能分布于图3所示的

A.①地附近B.②地附近C.③地附近D.④地附近10.该类地下住宅通天井的主要作用是

A.收集雨水 B.方便通信 C.增加采光 D.通风换气 11.推测该类地下住宅

①室温不变 ②冬暖夏凉 ③类似黄土高原的窑洞 ④类似草原的蒙古包 A.①③ B. ②③ C. ①④ D.②④ 【答案】9.B 10.D 11.B 【解析】

9、该类地下住宅分布于“降水稀少,自然景观极度荒凉,气温年较差大,夏季最高气温可达50℃,冬季气温较低”“躲避炎热天气”的地区。图中①地为地中海气候,②地为热带沙漠气候,③地为热带草原气候,④地为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②地符合这一特征。故选B。

10、读图可知,地下住宅比较封闭,通天井直通地面,可以给地下住宅里的人员提供足够的新鲜空气,从而保障其正常活动;同时也可以把地下住宅里的废气排到地面,因此通天井的主要作用是通风换气。故选D。

11.这类地下住宅的室温有变化,但是变化小;蒙古包位于地上,和这类住宅是完全不一样的,它类似于冬暖夏凉的黄土高原的窑洞。故选B。

【点睛】本题组解题的关键是紧扣图文材料中的有效信息进行知识迁移应用:“躲避炎热天气”“降水稀少,自然景观极度荒凉,气温年较差大,夏季最高气温可达50℃,冬季气温较低”——位于天气炎热、景观荒凉的沙漠气候区;地下住宅位于地下,通风透气性差,因此设置了通天井便于通风透气;和黄土高原的窑洞同位于地下,冬暖夏凉。

36.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22分)1991年博茨瓦纳在索瓦(图8)建立纯碱厂,采盐沼地下卤水,入蒸发池,再用蒸发后的浓缩卤水生产纯碱,纯碱产品主要销往南非,近年来,由于采取环保新工艺和来自美国产品的竞争,纯碱厂常处于亏损状态。

(1)指出索瓦附近利于卤水蒸发的地形和气候条件。(8分)(2)分析在索瓦建纯碱厂有利和不利的社会经济条件。(8分)

(3)近年来,纯碱厂常处于亏损状态。当地对是否关闭纯碱厂有不同观点,表明你支持的观点并说明理由。(6分)

【答案】(1)地形:位于(南非)高原上的低洼(盆)地,地表平坦。气候:(属于热带草原气候,全年高温,分干湿季)干季长,高温少雨,光照强,蒸发旺盛。

(2)有利条件:接近原料地;可用地广(地价低)。

不利条件:交通不便,距离市场远,基础设施不足(投入高)。

(3)同意关闭:技术水平较低,生产成本高,运费高,竞争力弱,短期内难以改变亏损状态;国内资金不足;市场狭小(主要销往南非)。不同意关闭:保护民族工业,保障就业,带动当地相关产业的发展。

【解析】(1)题干要求从“地形”和“气候”两方面找出索瓦附近“有利”于卤水蒸发的条件。读图可知索瓦位于南非高原,地势平坦,有利于卤水蒸发;附近有盐沼地,说明索瓦附近地势较低,利于卤水汇集。索瓦所在的南非高原是热带草原气候(全年高温,分干湿季),干季长,高温少雨,光照强,蒸发旺盛利于卤水蒸发。

(2)本题考查工业区位因素,注意题设要求的是“社会经济条件”,可从原料、地价、市场、交通等方面作答。从区域特征看,该地附近有盐沼地,靠近原料地;地广人稀,发展空间广,低价较低,有利于索瓦建纯碱厂;由于非洲地区经济落后,交通、基础设施不完善,产品主要销往距离较远的南非,距离市场远。(3)本题为开放性设问,同意、不同意均可,但要依据区域特征和材料中的信息,给自己的观点找到科学的证据。若同意,需结合当地发展纯碱生产的不利条件作答,如技术水平较低,生产成本高,运费高,竞争力弱,短期内难以改变亏损状态;国内资金不足;市场狭小(主要销往南非)。若不同意,则要结合当地发展纯碱生产的积极意义作答,如保护民族工业、保障就业、带动当地相关产业的发展等。

【点睛】(1)抓住题干中的“地形”、“气候”两个答题角度,结合区域特征寻找有利条件。

(2)本题从工业区位因素入手,一定注意抓“社会经济条件”,不要偏题。个别学生为了追求全面,易忽略题干中的“社会经济条件”而出错。学科.网

(3)这是一道开放性题目,观点无对错,关键是要说出支撑你观点的科学论据。考查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迁移运用相关知识的能力。37.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24分)

图9为春季T时刻亚洲部分地区的海平面气压分布图。

(1)指出控制图示区域的两个气压系统及位置关系。(4分)

(2)T时刻该区域的锋面数量发生了变化。推测T时刻前该区域锋面的数量,并分别说明锋面形成的原因。(8分)

(3)预测P点将要发生的天气变化。(8分)

(4)说明该区域春季天气系统活跃的原因。(4分)【答案】(1)高压;低压;高压位于低压西北。

(2)3个。在低压(气旋)中,四周空气汇集,北上的暖空气与南下的冷空气之间形成锋面,气旋逆时针旋转,形成冷锋和暖锋两个锋面。(冷)高压内的冷空气东移南下,形成冷锋。

(3)暖锋过境,降水概率高,气温升高;暖空气控制,天气转好,气温较高;冷锋过境,气温下降,可能有降水,风力加强;冷空气控制,晴朗,气温低。(4)中低纬度升温快,(高纬尚未明显增强,)南北温差大,气压梯度大,大气运动快(冬季风与夏季风转换期,天气系统交替控制)。【解析】(1)读等压线图,根据图中数据的变化,可知图的左上角有个不完整的等压线部分,其数据由外而内增大,则为高压;图中间有个由外而内等压值减少的部分,则为低压。高压位于低压的西北方。

(2)根据图中锋面的排列推测锋面数量为3个;图中左、右的冷锋和暖锋是因气旋中气流水平辐合,导致冷暖气流相遇而成,北边的冷锋是西北侧的高压(反气旋)气流顺时针水平辐散而形成。

(3)从图中看,P点位于暖锋锋前,西北方较远处又有冷锋锋面,因此其分别受暖锋过境、暖空气控制、冷锋过境、冷空气控制的影响,结合所学知识答出其相应的天气状况(阴、晴、雨、雪等)和气温变化即可。

(4)该区域处于中低纬亚欧大陆东岸,春季南北温差较大,产生较大的水平气压梯度力,大气运动快,致使该天气系统活跃。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的是锋面气旋这种天气系统。这组题中最难的是第(2)、(4)题。第(2)题中北部那个冷锋的形成解释较难,需要结合第(1)题得出的图示西北部的冷高压作答,即(冷)高压内的冷空气东移南下形成冷锋;第(4)题中解释该区域春季天气系统活跃的原因难度较大,需要抓住气流水平运动的主要动力来自水平气压梯度力分析,该区域春季南北温差大使得气压梯度力大,导致天气系统活跃。

43.[地理——选修3:旅游地理](10分)

格陵兰岛是世界上最大的岛屿,在这里可以看到壮观的冰原,深邃的峡湾,珍稀的北极熊、北极狐、麝牛、鲸等动物,并能了解岛上因纽特人的生产生活方式。

说明格陵兰岛不宜进行大规模旅游开发的理由。

【答案】地处高纬,生态脆弱,一旦破坏,很难恢复,直接威胁珍稀动物的生存;适宜旅行的时间短,旅游设施维护费用高;格陵兰岛的居民少且分散,大多局限于沿海地区的小居民点,旅游接待能力有限;外来文化对当地传统文化造成冲击,干扰因纽特人独特的生产生活方式。

【解析】读图结合格陵兰岛区域特征——纬度高、气候寒冷、人口稀少等,从生态脆弱、旅行设施维护费用、旅游接待能力、外来文化的冲击等方面作答。格陵兰岛地处高纬,生态脆弱,一旦破坏,很难恢复,直接威胁珍稀动物的生存;适宜旅行的时间短,旅游设施维护费用高;格陵兰岛的居民少且分散,大多局限于沿海地区的小居民点,旅游接待能力有限;外来文化对当地传统文化造成冲击,干扰因纽特人独特的生产生活方式。因此,不宜进行大规模旅游开发。【点睛】旅游业是当前世界发展较为迅猛的产业,市场广阔,经济效益高。但是由于利益的驱动,人们在旅游资源开发中违背了区域地理环境保护要求,出现了过度开发,超出了区域环境承载力,带来了环境污染、生态破坏等一系列问题。因此,旅游资源的开发要因地制宜,兼顾经济、社会、生态效益,做到可持续发展。

44.[地理——选修6:环境保护](10分)

“洪水一片天,枯水一条线”是鄱阳湖的真实写照。“堑秋湖”是鄱阳湖区一种传统的捕鱼作业模式。渔民在湖滩筑堤,形成一个个碟形湖,以便秋季鄱阳湖退水时截留更多的水和鱼。10月份一些以水生动物为食物的候鸟陆续迁入湖区越冬,渔民也开始在碟形湖放水捕鱼。至次年1月,碟形湖水干鱼尽,3月份候鸟陆续迁离。

分析“堑秋湖”捕鱼模式对鄱阳湖区候鸟越冬的积极和消极影响,并针对其消极影响提出改进建议。

【答案】积极影响:扩大了鄱阳湖区越冬候鸟觅食和栖息的范围。

消极影响:碟形湖水干鱼尽的时间早于候鸟迁离的时间,减少候鸟食物来源和缩小栖息地范围。

改进建议:采用分批次轮流放水,或延长放水时间,或只捕大鱼留下底水和小鱼等方式,以保证候鸟在迁离前有足够食物和栖息地。依法对湖区生态环境进行保护,对渔民为护鸟而产生的经济损失给予补偿。

【解析】在湖滩建筑蝶形湖,有利于越冬鸟类捕食,而且蝶形湖建在湖滩,扩大了候鸟的捕食范围;但是“至次年1月,蝶形湖水干鱼尽,3月份候鸟陆续迁离”这近2个月候鸟食物不足,对候鸟是不利的。改进建议应结合具体原因——蝶形湖水干鱼尽的时间早于候鸟迁离的时间来进行,如采用分批次轮流放水,或延长放水时间,或只捕大鱼留下底水和小鱼等方式,以保证候鸟在迁离前有足够食物和栖息地;同时,可依法对湖区生态环境进行保护,对渔民为护鸟而产生的经济损失给予补偿。【点睛】本题以洞庭湖区的“堑秋湖”为背景,结合人类活动对其他物种的影响来考察环境保护的内容。解题时,应着重从图文信息获取解题的关键点——“至次年1月,碟形湖水干鱼尽,3月份候鸟陆续迁离”,即碟形湖水干鱼尽的时间早于候鸟迁离的时间,减少候鸟食物来源和缩小栖息地范围;然后以此为出发点,提出改进措施。

第四篇:2018年全国文综1评析

2018年全国Ⅰ卷文综(历史)试卷分析

一、试卷结构总体分析评价

2018年高考已经落下帷幕,今年的试题可以看出,今年高考既有新一轮高考改革启动后的未来指向性,又有全国卷特有的传统性。选择题24-35为历史选择题,共12个题,48分;材料题必做题为40题、41题。选做题为44题、45题、46题三选一,满分为48+25+12+15=100。

今年的高考,继续深化考试形式与内容改革,以人类历史的发展演变和重大事件为主要载体对所学知识进行充分的考查,例如以村民自治建设为背景,考查基层民主政治建设和依法治国,尤其是依宪治国这一时代话题,这也是我们改革开放40年以来的重要建设方略。本次试题历史部分选择题较2017年风格相近,主要是材料更加新颖,考查更加灵活,这和之前的全国一卷文综历史部分风格是一致的,既关注学生基础,又有良好的区分度。全国1卷考点及分值分布情况表

二、考点分布分析

必做题部分(85分)。中国史占57分左右,世界史占28分左右,与2017全国卷1相比,中国史比重上升,不容忽视;从模块角度来讲,必修1和必修2仍为考试重点。试卷总体能够发挥高考引领作用。

①注重基础与课本知识,更加注意考查主干知识,这就需要考生基础知识一定过硬。②考查学生史学素养,即34题,所以在学习中,注意培养史学基本功与基本能力。

三、试卷主要特点

1.重视考查学生的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

全国卷试题题干材料历来是非常新颖的,但是考查的内容不会脱离所学知识,想要在这些新颖复杂的材料中提取出命题人希望考查的知识点,就需要考生对基础知识滚瓜烂熟,可以熟练地将一个不规范的模型迅速整合为一个规范的模型,并利用这一部分所学知识进行解决,这也数学建模有异曲同工之妙。

2.试卷体现了一定的创新性和思维深度

相对而言,对于法制建设尤其是从清末近代至今的这类纵向类题目一直都是对思维深度要求很高的,同时对于专业性语言的运用要求也较高,这样的考查非常具有创新性,但是只要冷静回忆这一部分所学知识,注重答题分点、格式明确,该题迎刃而解。

以上种种都提示我们,高考历史甚至可以说文综“背多分”时代已经过去,高分不可能一蹴而就了,要通过踏实的积累、勤奋的练习,不断地反思来提升能力。3.试卷关注家国情怀和时事热点

近年来,家国情怀和历史核心素养一直是党和国家所倡导的,教育、民生、科技等时代话题都在高考卷中有所体现,这也要求我们在日常学习中去关心民族民生,关注这个时代。

四、2019年复习建议

1.注重对基础知识和主干知识的复习,重点关注与人类和社会发展相关的主干知识,注意知识之间的联系和比较,尤其是对于人类历史发展过程中重要的发展阶段的阶段特征要重点关注,为此形成学生对历史的总体印象和直观感觉,为新一年的复习备考打下较好的知识基础。另外需要注意时间和空间概念的把握,做到准确而迅速的反映出来才可以。

2.关注时事热点,当年高考五月份的热点话题也要紧扣。建议在新高三的复习备考过程中,老师和学生共同就一些社会热点问题进行梳理和归纳,并寻求其与教材所学知识的契合点,并以此为思路进行大胆设计,提升时事热点的归纳和考点链接能力。3..继续渗透核心素养,尤其是对于历史学科特色鲜明的时空观念、史料实证以及历史解释,要较多关注和涉及,唯物史观和家国情怀的渗透要做到润物无声、不死记硬背、不直接灌输。借助于有直接冲突的一些史料,运用史学研究的方法和原则,进行分析和比较。

立足时代和生活,培养综合思维 ——2018年全国一卷文综(地理)试卷分析

学而思高考研究中心 范唯

2018年高考即将落下帷幕,三年磨一剑,首先祝愿每一位高考学子能够取得佳绩,达成所期。祝福之余,我们也应该沉下心来了解和分析这次试卷的情况,来指导未来的考试。今年全国1卷的地理试题整体延续了近几年来高考地理试卷的特色,选取了新颖的材料和设问角度,注重培养和考查考生的地理学科核心素养,贴近时代,贴近生活,贴近实践,体现了全国1卷稳中求新、综合全面的特色,突出了高考育人和选拔的功能。

一、整体分析

具体来说,今年全国1卷地理试题具有如下几个特点:

一是立足学科思维能力,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综合思维。本次地理试题题型和结构稳定,考题基于高考地理大纲,注重考查学生的图像判读能力和对题目关键信息的提取能力,注重培养学生的区域认知能力和综合思维。如,第4题、第5题通过“近十年来我国某直辖市户籍人口与常住人口的数量变化图”,引导学生将人口和城市地理的知识点有机结合,快速从题目中提取关键信息,进行综合加工分析,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要求考生根据人口数量变化趋势,结合四大直辖市的人口数量变化和迁移规律和现实情况,由表及里地引导学生深化对于人口和城市的认识。

二是创设新颖的材料情境和设问角度,启发思考。本次地理试卷材料来源稳定多变,材料内容丰富新颖,在延续上年整体出题风格的同时,也对试题的设问思路和设问方式有所设计和创新,启发学生开放性思考。如试卷第37题以“嫩江支流乌裕尔河下游扎龙湿地”为切入点,将堰塞湖和沼泽湿地进行比较,鼓励学生思考不同区域的自然地理情况及其影响,体现了自然环境的整体性。其中第(4)问提问学生“是否同意通过工程措施恢复乌裕尔河为外流河”。考生若能结合地理认知给出相应的证据,同意和反对皆可,将考生从标准化作答模式中解放出来,鼓励考生独立思考、畅所欲言,从新颖的角度去看待地理问题,充分体现了创新思维。

三是内容选取富含生活气息,注重学生的地理实践力。全国1卷的地理试题一直以来强调关注生活中的地理现象和地理问题,鼓励学生结合地理原理和学科思想方法进行思考,解答日常实践中的问题。如第10题从“乘长途客车从重庆经遵义至毕节旅游”出发,展现了形象生动的地理情景,通过“长途客车选座”来讨论日出方位问题,引导考生运用地理知识和原理来分析和解释现实问题,体现了“对生活有用的地理”这一学科理念。

四是坚持改革方向,弘扬核心价值观。十九大召开以来,全国卷I地理命题紧跟改革脚步,结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突出体现了全球化的地理格局,注重考查学生整合地理知识、探求和解决地理问题的能力,要求考生扩展视野、放眼世界,具有鲜明的学科特色,体现了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如,试卷第36题以“一带一路”和全球化合作为背景,探究中俄两国各自在“俄罗斯天然气勘探开发、液化、运输项目”中的优势,将区域地理和时代热点有机结合,引导学生全面客观地看待当代中国、深入感受时代和世界的变化,体现了地理试题立德树人的初衷。

总的来说,本次全国1卷的地理试题整体上延续了往年的出题风格,稳定中寻求创新突破,体现了地理学科的特点,对培养学生的学科兴趣和学科思维具有积极的影响,充分发挥了高考试题育人和选拔的功能,对中学地理教学起到了积极的引导作用。

二、复习规划 2018高考即将落下帷幕,2019高考的号角也已吹响。今年的地理试题也为2019届学子备考提供了重要参考:

1、注重日常积累,夯实知识基础。

基础知识是备战高考的前提。新高三的同学们在学习过程中需要提高对于基础知识,尤其是主干基础知识的重视,并通过一定的练习,能够对每年重点考查的知识内容做到了然于胸。地理基础知识相较其它学科更加琐碎和零散,所以对知识的广度有所要求,更加注重同学们日常生活中的点滴积累。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2、搭建知识体系,培养综合思维。

高考地理命题尤其是全国1卷较为重视对于学生综合思维能力的考查,往往一道题中会联系多个知识点进行综合考量,因此也对知识体系的搭建提出了要求。对于备考的同学,在高三地理的复习过程中要更加注重知识框架的搭建,学会定期整合和总结已学知识内容,试着去构建每个知识点、知识点与知识点之间的思维导图,发现和找出各个知识点之间的内在逻辑联系,举一反三,进行发散性思考。

3、观察生活和世界,培养核心素养

历年来,地理命题坚持从生活实践出发,关注日常出现的地理现象和问题。所以在备考阶段,同学们要注意进行心理调适,不能一味“埋头苦读”,还应当积极观察周围环境及其变化,了解社会和时政的热点问题并进行有益思考。同时,沉着应对高三的各次考试,积累考试中出现的新鲜热点素材,了解考查方向,把握命题思路,全面提升地理核心素养,学会深挖,学会细究,学会沉淀。

4、保持一定练习强度,锻炼图像分析和材料解读能力

在夯实知识基础的同时,备考的同学还应着重提高知识运用能力,通过一定量的练习来验证自己的知识掌握程度和思维逻辑水平,及时发现和弥补自身的知识漏洞,查漏补缺。同时,地理具有鲜明的学科特点,命题注重考查学生的图像分析能力和材料解读能力。针对一些典型题型,同学们应当进行着重练习和反思,在备考的关键一年里,保证练习的持续性和适度性,全面迎战高考。

培养素养,深化能力

——2018年全国Ⅰ卷文综(政治)试卷评析

学而思高考研究中心 孙淑慧

2018年高考文综全国I卷政治试题承以往风格,立意新颖,稳中求变,把鲜明的时代特征、正确的价值导向和独有的学科特色融合在一起,适应了时代和社会发展对创新人才培养的新需求。注重基础、导向明确,通过巧妙的试题立意、素材选择和问题设置,突出对学科基础知识、关键能力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考查。整份试卷着眼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拔高,设置科学合理,能够客观、公平、科学地评价学生的学科素养,实现了高考的选拔功能。

一、试卷分析

具体来说,今年全国1卷政治试题有如下几个特点: 1.取材新颖、紧贴社会热点

试卷取材丰富多元与时事热点、生活热点交相辉映,在结合热点的情况下,创新设问,巧妙地将生活和学习的政治知识结合在一起。例:选择题第19题的“高铁”、“支付宝”、“中国梦”新时代的词汇;选择题第21题的“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第22题长江经济带发展座谈会等就紧跟社会生活,紧贴社会热点。

2.贯彻高考理念、深化能力考查

以问题为导向,强化对问题探究和分析解决能力的考查。材料源于生活,以生活中的各种的现象为切入点,通过创新的设计,引导孩子分析材料、探索问题、解决问题,并从知识中提取、选用恰当的学科知识,迁移运用,解决现实问题。例:材料题的第38题“运用经济生活的相关知识分析近年来马拉松热的驱动因素”紧跟社会现实,和现阶段经济水平的提高、国家的宏观调控,对科教文卫的大力发展;企业的正确经营;人们消费观念的转变,对健康生活的追求与向往等联系在一起。以生活为出发点,迁移运用国家、企业、个人等相关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真正实现了学有所用。注重综合性考查,试卷中对问题的设计,不再局限于对单一知识的考查,更注重不同知识的综合运用;材料题的第40题就从“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辩证关系原理”、“先进文化”“创新精神“等方面进行考查,综合性考查,既能帮助学生充实和扩展知识体系,同时能够培养考生多角度、多侧面综合分析问题的习惯,从而提升学习效果和逻辑思维能力。3.坚持立德树人,充分发挥学科的“育人”优势。

材料题第39题“说明宪法修改时如何体现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从党、人大、公民等角度在分析材料的同时,培养学生关心国家大事、自觉承担国家主人翁责任的意识。政治试题中还包含了责任、创新、合作、正确价值观等主流思想,具有较强的时代性,充分地发挥了政治学科“育人”的优势。

二、复习建议

为了高效、有节奏地进行接下来的学习,学生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回归教材,夯实基础

注重细节、理清易混淆知识点。以教材为主体,除了学会梳理搭建知识的框架图以外,更要学会总结知识模块。不仅要做到知识线索清晰,关键知识点掌握到位,更要学会围绕核心知识点发散延伸。

2、注重能力,全面拔高

在学习中除了要重视课本知识的学习外,我们也要注重能力的提升。基本的做题方法、逻辑思维、材料信息的研读等方面要通过平时的习题演练,不断地提升。做到能够全面、准确地提取和解读材料信息。

3、热爱生活,关注时事话题

政治材料多源于我们的生活。考生在平时的学习中可以通过微信、微博、新闻、新闻频道等方式尽可能多地了解时政热点。并学会将时政热点和我们的课本知识结合起来。学会灵活的迁移运用。今年的高考已经落下帷幕,愿今年的考生都能金榜题名,也希望后继者经历过高三的复习,都能在明年收获成功的果实!

第五篇:2018年全国文综地理高清版(3卷)

201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3卷)

文科综合能力测试

一、选择题:

油纸伞足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采用传统方法,全手工制作,油纸伞以竹为骨,以纸或丝绸为面,刷桐油以增强韧性并防水,但长期置于干燥环境中易变脆、开裂。近年来。油纸伞走俏国际市场。据此完成1~2题。

1.与现代钢骨布面伞相比,油纸伞走俏国际市场依赖的主要优势是 A.携带方便B.适用地广 C.文化蕴涵D.经久耐用

2.下列地区中,宜作为油纸伞重点推销市场的是 A.欧洲西部B.中亚

C.中东D.撒哈拉以南非洲

大别山区某国家级贫国县农民可分为跨村种田大户农民、种植自家承包地农民、本地务工务农兼业农民和常年外出务工农民等类型,该县以当地优势资源为基础的加工企业在县城活力较弱,但在中心集镇活力较强,图1示意该县居民点的等级结构,据此完成3~5题。

图1 3.与县城相比,中心集镇以当地优势资源为基础的加工企业活力较强的主要原因是

A.基础设施较完善B.更接近消费市场 C.资金供应较充裕D.更易招募劳动力

4.面向某类型农民的需求,有专家建议在该县推进“村—中心集镇双栖”居住模式,这种模式旨在方便该类型农民 A.从事商业活动B.留守子女上学 C.兼顾务工务农D.扩大种田规模

5.为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带领农民脱贫致富,该国家级贫困县可采取的有效措施是

①推广大规模机械化种植②鼓励外出务工农民回乡创业 ③引导传统农民多种经营④推进中心集镇房地产开发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

贝加尔湖(图2)是世界上最深的湖泊,监测表明湖水深度还在加大。贝加尔湖湖底沉积物巨厚,可达8千米。据此完成6~8题。

6.贝加尔湖形成于

A.地壳断陷集水B.火山口集水C.河流改道D.滑坡阻断河流 7.贝加尔湖湖底沉积物巨厚,且湖水深度还在加大,说明

A.湖区降水量加大B.入湖径流增多C.湖盆在加深D.入湖泥沙增多 8.贝加尔湖湖水更新缓慢的主要原因是

A.湖面蒸发弱B.湖泊面积大C.湖水盐度低D.湖水深度大

澳大利亚(图3)某地区降水稀少,自然景观极度荒凉,气温年较差大,夏季最高气温可达50℃,冬季气温较低。早年,该地区的矿工经常在矿井里躲避炎热天气,长此以往便形成了具有当地特色的地下住宅(图4)。据此完成9~11题。

9.该类地下住宅可能分布于图3所示的

A.①地附近B.②地附近C.③地附近D.④地附近10.该类地下住宅通天井的主要作用是

A.收集雨水B.方便通信C.增加采光D.通风换气 11.推测该类地下住宅

①室温不变②冬暖夏凉③类似黄土高原的窑洞④类似草原的蒙古包 A.①③B.②③C.①④D.②④

二、非选择题:

36.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22分)

1991年博茨瓦纳在索瓦(图8)建立纯碱厂,采盐沼地下卤水,入蒸发池,再用蒸发后的浓缩卤水生产纯碱,纯碱产品主要销往南非,近年来,由于采取环保新工艺和来自美国产品的竞争,纯碱厂常处于亏损状态。

(1)指出索瓦附近利于卤水蒸发的地形和气候条件。(8分)(2)分析在索瓦建纯碱厂有利和不利的社会经济条件。(8分)

(3)近年来,纯碱厂常处于亏损状态。当地对是否关闭纯碱厂有不同观点,表明你支持的观点并说明理由。(6分)37.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24分)

图9为春季T时刻亚洲部分地区的海平面气压分布图。

(1)指出控制图示区域的两个气压系统及位置关系。(4分)

(2)T时刻该区域的锋面数量发生了变化。推测T时刻前该区域锋面的数量,并分别说明锋面形成的原因。(8分)(3)预测P点将要发生的天气变化。(8分)(4)说明该区域春季天气系统活跃的原因。(4分)

(二)选考题:

43.[地理——选修3:旅游地理](10分)

格陵兰岛(图10)是世界上最大的岛屿,在这里可以看到壮观的冰原,深邃的峡湾,珍稀的北极熊、北极狐、麝牛、鲸等动物,并能了解岛上因纽特人的生产生活方式。

说明格陵兰岛不宜进行大规模旅游开发的理由。44.[地理——选修6:环境保护](10分)

“洪水一片天,枯水一条线”是鄱阳湖的真实写照。“堑秋湖”是鄱阳湖区一种传统的捕鱼作业模式。渔民在湖滩筑堤,形成一个个碟形湖,以便秋季鄱阳湖退水时截留更多的水和鱼。10月份一些以水生动物为食物的候鸟陆续迁入湖区越冬,渔民也开始在碟形湖放水捕鱼。至次年1月,碟形湖水干鱼尽,3月份候鸟陆续迁离。

分析“堑秋湖”捕鱼模式对鄱阳湖区候鸟越冬的积极和消极影响,并针对其消极影响提出改进建议。绝密★启用前

201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 文科综合能力测试

36.(1)地形:位于(南非)高原上的低洼(盆)地。地表平坦。气候:(属于热带草原气候,全年高温,分干湿季)干季长,高温少雨,光照强,政法旺盛。

(2)有利条件:接近原料地;可用地广(地价低)。

不利条件:交通不便,距离市场远,基础设施不足(投入高)。

(3)同意关闭:技术水平较低,生产成本高,运费高,竞争力弱,短期内难以改变亏损状态;国内资金不足;市场狭小(主要销往南非)。

不利条件:保护民族工业,保障就业,带动当地相关产业的发展。37.(1)高压;低压;高压位于低压西北。

(2)3个。在低压(气旋)中,四周空气汇集,北上的暖空气与南下的冷空气之间形成锋面,气旋逆时针旋转,形成冷锋和暖锋两个锋面。(冷)高压内的冷空气东移南下,形成冷锋。

(3)暖锋过境,降水概率高,气温升高;暖空气控制,天气转好,气温较高;冷锋过境,气温下降,可能有降水,风力加强;冷空气控制,晴朗,气温低。不利条件:中低纬度升温快,(高纬尚未明显增强,)南北温差大,气压梯度大,大气运动快(冬季风与夏季风转换期,天气系统交替控制)。

43.地处高纬,生态脆弱,一旦破坏,很难恢复,直接威胁珍稀动物的生存;适宜旅行的时间短,旅游设施维护费用高;格陵兰岛的居民少且分散,大多局限于沿海地区的小居民点,旅游接待能力有限;外来文化对当地传统文化造成冲击,干扰因纽特人独特的生产生活方式。

44.积极影响:扩大了鄱阳湖区越冬候鸟觅食和栖息的范围。消极影响:碟形湖水干鱼尽的时间早于候鸟迁离得时间,减少候鸟食物来源和缩小栖息地方位。

改进建议:采用分批次轮流放水,或延长放水时间,或只捕大鱼留下底水和小鱼等方式,以保证候鸟在迁离前有足够食物和栖息地。依法对湖区生态环境进行保护,对渔民为护鸟而产生的经济损失给予补偿。

下载对2012年全国文综卷历史部分的解读(优秀范文5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对2012年全国文综卷历史部分的解读(优秀范文5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2009年高考安徽文综卷(历史部分)(教师版)[范文]

    2009年高考安徽文综卷(历史部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1小题,共0分) 1.(2009年高考安徽文综12题)下列四图反映了安徽省在不同历史时期所属行政区划的沿革状况,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 正......

    2009年高考北京文综卷(历史部分)(教师版)

    2009年高考北京文综卷(历史部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共0分) 1.(2009年高考北京文综12题)右图是北京广安门桥北的蓟城柱。《礼记》载:“武王克殷反商,未及下车,而封黄帝之后于蓟......

    2014年高考广东卷文综历史部分参考版解析

    2014年高考广东卷文综历史部分参考版解析注意:本答案为试做答案,非标准答案,仅供参考,欢迎指正错误。12、“宗”是一个会意字。在甲骨文中,宗字作“示A.祖先牌位 B.皇帝宝座 C.青......

    2016高考全国文综(新课标2)政治试题级参考答案

    2016高考全国文综(新课标2)政治试题及答案 12. 西晋著名文学家左思的《三都赋》创作完成后,都城洛阳的人们都认为写得好,争相传抄,一下子使纸帛的价格贵了好几倍,这就是成语“洛阳......

    2009年高考福建文综卷(历史部分)试卷分析(5篇)

    2009年高考福建文综卷(历史部分)试卷分析 南靖四中 王东建 一、试卷特点 1、稳中求变 文综卷历史试题的“稳”主要体现在非选择题上。无论是题型、试题所提供的材料和设问,还是......

    2011-2013新课标全国文综1政治题干分析

    2013年新课标全国文综1政治 38.(26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结合材料一,运用政治生活知识,说明在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建设过程中,中国共产党是如何发挥领导作用的。(12分)......

    深圳市中考历史部分考点(全)

    2007年深圳市中考历史部分考点 中国历史与文化 1、我国境内几个重要古人类遗址的区域位置。元谋人。北京人使用天然火。河姆渡人和半 坡人的定居生活。 (1) 元谋人、北京人、河......

    2014年高考北京文综(历史)卷(大全)

    201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北京卷) 【解析】“为扭转这一局面”即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和管理,宋初中央派文官担任地方长官,有利于改变唐末五代以来藩镇割据的局面,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