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关于食品安全法贯彻执行情况的报告
关于食品安全法贯彻执行情况的报告 食品安全关系到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关系到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是重大民生问题。《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以下简称《食品安全法》)已于今年6月1日起正式施行,《食品安全法》的颁布实施实现了监管模式的转变,为保证食品安全筑起了更为严密的制度屏障。现将我市《食品安全法》贯彻实施情况汇报如下:
一、基本情况
我市现有食品生产加工、经营、消费、农资经营单位2848家,其中食品生产加工企业(含小作坊)27家,分布在粮油、酒类等行业,均属小型企业;食品经营企业1990家,其中食品批发、配送企业44家,零售企业1217家;农资经营单位78家,牛羊、生猪屠宰点9个,生鲜乳收购点19家;餐饮单位725户,其中餐馆556户,农家乐(牧家乐)53户,学校食堂52户,集体食堂31户,工地食堂23户,从业人员2280人,餐饮服务许可证发放率达到了100%,从业人员体检率达到98%,餐具卫生监测率达到100%。
二、主要工作开展情况
(一)加强组织领导,明确部门职责
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认真贯彻实施食品安全法的通知》(国办发„2009‟25号)市食品药品安全委员会多次组织协调市卫生、质监、工商、农牧等部门研究讨论上报市人民政府,市政府办公室下发了《关于贯彻实施食品安全法的通知》,进一步明确了政府以及各监管部门的监管职责,将食品安全工作与保障民生、构建和谐海北等一系列工作紧密结合,形成了政府统一领导、部门协调配合、社会广泛参与的食品安全工作机制。
(二)加强学习宣传和教育培训工作,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和社会环境。
1、广泛开展宣传,强化法制观念,不断提高食品安全意识。6月9日,我市启动了以“保障食品安全、共建和谐兰州”为主题的《食品安全法》宣传月活动。市委、市政府领导以及市食品药品安全协调委员会各成员单位负责同志和部分食品生产经营和餐饮单位的代表出席启动仪式,市委常委、市人民政府副市长杨志武在启动仪式上作了重要讲话,要求全市各部门一定要加强领导,切实把开展《食品安全法》宣传活动作为推动我市食品安全形势进一步好转的一项重要举措来抓,做到思想认识到位、责任落实到位、宣传发动到位、工作措施到位,推动活动的全面开展。
在宣传月期间,以市、县电视台、报、文化广场大屏幕、市食品安全信息网为平台,针对食品生产经营者、消费者等不同对象,采取发放宣传资料、设置街头宣传栏、挂图、展板等多种形式,广泛深入地宣传了食品安全法律法规和食品安全知识。并通过在集贸市场集中宣传,平时监督检查逐户宣传,重要节日及重大活动期间设立咨询台讲解宣传,组织伪劣食品展览宣传等方式,加强食品安全知识的普及,不断增强广大群众的识假辩劣能力。截止目前,我市共开展各类宣传活动600余次,发放食品安全知识资料1万余册,印发宣传单2万余份,播出电视专题节目3期,新闻50多条。通过宣传,进一步提高了食品生产经营者的食品安全第一责任人的责任意识和守法经营意识,增强了广大消费者的法律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为《食品安全法》的贯彻实施营造了良好氛围。
2、抓好学习教育,努力提高行政监管和执法水平。各县人民政府、各有关部门,特别是食品安全管理部门,不断完善和强化人员学法制度,把《食品安全法》及相关法律、法规、规章的学习列入学习计划,做到了时间、人员、教材“三落实”。截止目前,全市食品安全管理部门通过举办食品安全法律法规、食品安全监管业务知识培训班等形式对300余名执法人员进行了培训教育。通过培训,各级领导干部、行政执法人员的学法和依法管理、依法办事的自觉性及运用法律手段管理事物的能力进一步增强,强化了依法行政意识和责任意识,提高了行政监管和执法水平。
3、加强管理相对人的培训教育工作,增强食品安全责任意识。重点抓好从业人员的岗前培训及上岗全过程的法律知识教育,根据管理相对人的实际情况,采取通俗易懂、简便易行的形式进行法律法规和相关政策的教育,使《食品安全法》的宣传教育与管理环节有效结合,最大程度地教育企业牢固树立守法经营和第一责任人的意识,切实提高企业的诚信意识和依法开展食品生产经营活动的水平。《食品安全法》颁布实施以来,工商部门对全市1990户食品经营个体工商户和26家食品经营私营企业进行了《食品安全法》知识培训,并与每位食品经营户签定了《食品安全责任书》;卫生部门对全市餐饮从业者2280人进行了食品安全知识培训教育,增强了餐饮经营者遵守法律法规的自觉性;质监部门深入企业对辖区食品生产企业负责人和从业人员进行食品安全法律法规、食品安全管理体系以及食品安全基础知识等内容的培训,使科学规范生产、依法诚信经营成为企业的自觉行为,强化了企业作为食品安全第一责任人的责任意识。
(三)扎实开展食品安全整顿工作
根据省市委、省市政府关于加强食品安全工作的要求,以贯彻实施《食品安全法》为切入点,市食品药品安全委员会精心组织、周密安排、制订工作方案,狠抓督促检查和指导。各食品安全监管部门及时开展了专项整治、专项检查等工作。通过整顿使食品行业自律意识显著加强,食品安全水平明显提高,人民群众食品安全得到切实保障。
——餐饮消费环节,卫生部门在餐饮单位和学校食堂中全面实施食品卫生监督量化分级管理制度;在餐饮单位和学校食堂、建筑工地食堂全面建立食品原辅料进货验收制度,规范食品原辅料索证管理;严厉查处餐饮业采购使用病死或死因不明的畜禽肉及其制品,劣质食用油,不合格调味品、工业盐、非食品原料、滥用食品添加剂以及不按要求对原辅料进行索证审查和检查验收的行为;及时开展了节假日和重大经贸、文化、旅游活动的餐饮食品安全保障工作;截止目前,对全市餐饮具抽检3187份,合格率83.02%。通过抽检,进一步掌握了我市餐饮具消毒效果,为今后的餐饮业卫生监督检查提供了科学依据;根据卫生部在餐饮业中开展卫生监督公示制度的具体要求,在西海镇、海晏县、刚察县、祁连县餐饮单位推行卫生监督公示制度;对县城以上无卫生许可证经营的查处率达到100%,全市餐饮经营单位卫生许可证持证率达到98%;食堂和县城以上的餐饮经营单位建立原料进货索证制度的达到100%;餐饮单位实行食品卫生监督量化分级管理制度的达到98%,对餐饮业食品添加剂查处率达100%;,对餐饮单位使用病死或死因不明的畜禽及其制品以及使用有毒有害物质加工食品行为的监督检查覆盖率达到100%;对各餐饮单位(含食堂)监督覆盖率达到100%。西海镇地区与餐饮业单位负责人签定了《餐饮业单位卫生管理落实责任书》、《餐饮消费安全承诺书》等,明确了餐饮单位自身食品安全管理职责。截止目前,对全市80户违反《食品安全法》的餐饮单位进行了行政处罚,警告7户,罚款40户,罚金46650元;停业整顿13户,依法取缔3户;没收过期劣质食品17户(次)355.2公斤,价值1874元。
——流通环节,工商部门以完善食品安全监管六项制度为抓手,切实为流通环节食品安全监管提供机制保障,逐步形成了准入体系、监管体系、监测体系、维权体系、自律体系和预警体系等长效机制,全方位、全过程、全覆盖关注食品安全,实现了自我监管、精确监管和社会监管的有机结合,使全市流通领域食品安全状况得到显著改善。一是完善食品市场主体准入制度,严把食品市场主体准入关。二是完善食品市场质量准入制度,严格监督食品经营者切实把好食品质量进货关。三是完善食品市场监管和巡查制度,严格规范食品经营者的经营行为。四是完善流通环节食品安全抽样检验和退市制度,严格食品质量监管。五是完善食品市场分类监管制度,严格食品市场日常规范管理。六是完善食品安全预警和防范制度,严格防范食品安全突发问题。截止目前,工商部门查办各类案件635起,收缴罚没款29.92万元。其中一般程序案件447起,案值103.6万元;简易程序188起,罚款3.26万元;用《食品安全法》办案7起,收缴罚没款1.72万元。
——农产品环节,农牧部门突出重点集中力量开展整治工作。一是开展种植业专项整治。加大对违规生产经营、使用高毒农药兽药行为的查处力度。重点整治国家禁用的甲胺磷、对硫磷、甲基对硫磷、久效磷、磷胺等5种高毒农药。二是开展农畜产品市场整治。对牛羊、生猪屠宰重点监控,不断加强养殖环节的生猪检疫,推行动物标识,对无耳标和无检疫合格证明的生猪牛羊不许调运,对病死猪牛羊进行无害化处理,做到不屠宰、不使用、不售出、不转运。三是开展生鲜乳专项整治。对全市19家生鲜乳收购点进行全面检查,共抽取生鲜乳样品25个,经检验,未发现不合格样品。四是开展兽药及兽药残留专项整治。对全市的47家(私营10家)的兽药经营单位进行拉网式检查,规范了经营行为。五是开展农资打假专项整治行动。与工商、质监、经贸、公安等部门成立专项整治领导小组,深入四县对78家农资经营单位开展了打击销售假冒伪劣化肥、农药、兽药、种子和农机具等农资产品专项检查活动,共检查农资经营单位22家,查处无证经营饲料1起,饲料7.35吨,案值3780元;没收违法所得150元,罚款10550元。
——生产加工环节,质监部门认真做好食品企业备案清理工作。为切实贯彻落实《食品安全法》,做到依法行政,依法管理,将我市所备案的食品企业海北福祥鹿产品开发有限公司制定的雪莲花、藏茵陈和祁连绿野鹿产品有限责任公司制定的虫草鹿鞭酒、鹿茸雪莲酒和鹿茸血酒的标准进行了清理统计。结合“质量和安全年”和《食品安全法》颁布实施,把宣贯落实《食品安全法》作为工作重点,坚持“两手抓”和“三先一严”的工作方针,不断加强自身业务素质修养,忠实履行法律赋予的神圣职责。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
虽然我市在食品安全监管工作中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还存在不少的隐患和薄弱环节。具体表现为:一是我市食品工业基础薄弱,大多数食品依靠市外进货,缺乏必要的源头监管手段和措施,缺乏源头和事先监督的基础。二是少数食品生产经营者法律意识淡薄,唯利是图,缺乏诚信,道德缺乏,不注重食品质量;有些消费者受个人收入低等因素的制约,忽视产品品质。三是城乡居民食品安全意识较低,自我保护能力较低,间接造成了违法食品有市场需求、违法者有生存空间。四是随着监管力度的不断加大,一些不法商贩利用农村牧区市场信息闭塞、农牧民消费水平低、缺乏自我保护意识的特点,向农村牧区、城乡结合部转移生产经营场所,而且加工设施简陋,从业人员素质低,生产条件差,执法难度大,给食品安全造成了隐患。五是《食品安全法》实施食品监管体制调整后,监管人员数量明显不足、专业水平有待提高,主要表现在从事食品监督的执法人员和检测人员数量明显不足,现有人员学历、专业能力水平尚存差距,服务意识和工作效率有待进一步提高。五是由于食品安全经费不足,农产品、食品监测设备缺乏、餐饮监测设备陈旧,取证工具落后,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食品各环节监管工作有效开展。六是卤肉、糕点加工等小作坊哪个部门监管不明确,相互推诿,出现监督不到位的现象。
四、工作建议
通过《食品安全法》的学习贯彻落实,强化了行政监督与技术监督、行政监管与社会治理、政府责任与企业责任的统筹,更加突出了以人为本和科学监管的理念。对学习宣传、贯彻实施好《食品安全法》,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一)加大学习宣传《食品安全法》的力度,政府要高度重视《食品安全法》及相继出台的国务院实施条例的实施,采取多种形式加大学习宣传的力度。一是通过学习,使政府各相关部门及其工作机构更加清晰法律赋予的职责任务。二是明确企业生产、经营者是食品安全第一责任人,强化其法律意识,促进其健全完善各项制度,提高自身风险防范和管理能力;健全工作机制,大力宣传和鼓励遵纪守法、食品安全管控好的企业、单位,威慑制假售假生产经营者和管理不规范的企业、单位。三是提高人民群众的食品安全意识和维权意识,使其知晓食品安全获取信息的渠道和举报、投诉及事故处理报送的渠道,以最快、最便捷的方式得知权威部门发布的食品安全风险、预警信息和餐饮单位食品安全状况,成为自身权益的维护者和社会食品安全的监督者。
(二)增强政府统筹力度,进一步健全我市食品安全监管体系,提高监管效能。一是要建立更加完善的食品安全监管体系。要随着省、市对食品安全行政执法监管部门职责分工的不断明晰,认真按照《食品安全法》赋予各职能部门的职责,积极主动、及时做出调整,力争实现高效监管。二是创新管理手段,强化四级监管网络网底——村级层面监督能力的建设,切实采取有力措施,加强对与群众密切相关的小餐馆、小食品店、流动摊贩的监管。三是进一步落实食品安全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从明确食品安全监管重点,落实区域责任、严格督查考核三方面入手,实施安全保证责任制,进一步落实监管人员和食品生产经营企业责任,建立长效监管机制。
(三)大力加强食品安全监管队伍建设。根据形势发展的需要加强食品安全监管部门,增加执法人员的编制,优化人员的年龄结构和专业结构,进一步强化业务培训,提高执法监管的能力和水平。
(四)整合资源,搭建我市食品安全监督管理信息平台。以各监管部门现有的信息数据档案资料为基础,借用网络化管理平台,统筹各监管部门的信息资源,建立我市食品安全监督管理信息平台,做到资源共享、信息互通,全面、完整、及时掌握我市食品安全监控数据,提升我市食品安全监管能力。(五)有计划地增加食品安全监管的财政投入。一是政府要根据当年监管检测计划任务作出预算,确保检测费用支出。二是适量安排食品安全事故应急处理备用经费。三是有计划地增添必要的检测仪器设备。
第二篇:关于贯彻执行食品安全法情况汇报
沁县工商局郭村工商所
关于贯彻执行《食品安全法》情况汇报
《食品安全法》实施以来,郭村工商所在县局党组和辖区镇乡党委、政府的统一领导下,认真贯彻落实省、市和县工商局有关食品安全整治工作的部署和要求,严格执行《食品安全法》的有关规定,加大食品安全整治力度,不断提高食品安全监管效能和水平。现将执行《食品安全法》的情况汇报如下:
一、加强学习增强意识 广泛宣传 营造环境 ⑴认真学法,强化法律意识
《食品安全法》颁布实施时,我所组织全所干部职工认真学习了《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流通环节食品安全监督管理办法》、《食品流通许可证管理办法》、《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食品安全工作的决定》等相关的法律法规。通过系统的学习,全所干部职工的食品安全法律知识明显增加。
⑵注重宣传,营造法制环境
食品安全关系到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加强食品安全宣传,不断提高消费者的安全意识,对食品安全监管工作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我们充分利用3.15、重要节假日期间,广泛开展有关食品安全法律、法规宣传。共出动宣传车30余台次、执法人员150余人次,发放宣传单1000余份,接受咨询人员70余人次。使群众和食品经营者的法律意识、安全责任意识和质量安全意识不断提高。
二、加大力度 专项整治 重点监管 成效显著(一)开展奶制品市场专项执法检查。按照《乳品质量安全监督管理条例》以及总局的实施意见,严格监督奶制品销售者落实进货查验制度和进货台帐制度,与奶制品经营者签订承诺书50余户,确保经营的乳制品和含乳食品质量安全,做到合法经营、亮证亮照经营。
(二)集中开展专项整治。
1、开展打击流通环节违法添加非食用物质和滥用食品添加剂的专项执法检查。按照卫生部、工商总局等九部委《关于开展全国打击违法添加非食用物质和滥用食品添加剂专项整治的紧急通知》要求,监督流通环节食品和食品添加剂经营者进行自查自纠,对重点食品、重点区域和重点食品经营者适时开展集中检查行动,加大监管执法力度。
2、按照省局《关于进一步加强流通环节食品安全检查监管的紧急通知》要求,加强对食品市场日常监管和巡查工作的力度。以食品市场为重点,采取增加巡查频次、完善巡查内容、提高巡查效率等措施,有针对性地开展市场巡查,及时发现和制止食品违法违章,依法加大对制售假冒伪劣食品等违法违章案件的查处力度,严格检查食品经营者索证索票和建立进销货台帐的情况,切实规范食品销售者的经营行为。
(三)开展重点食品以及季节性、节日性食品的专项执法检查。按照县局要求我所把开展重点食品专项执法检查作为工商所工作的重要任务,着力解决本辖区食品市场存在的突出问题。
1、集中开展重点食品的专项执法检查。以人民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食品为重点,突出抓好奶制品、肉制品、米面制品、禽蛋制品、儿童食品、老年食品、膨化食品、豆制品、饮料、干果、调味品、食用油、酒类、腌制食品、冷冻食品等食品的专项执法检查,严厉打击销售过期霉变食品和“三无”食品的违法行为,切实解决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
2、集中开展重点区域的专项执法检查。以学校周边为重点,依法抓好小食品店、小摊点、小市场的专项检查,集中执法力量加大市场巡查力度,坚决依法取缔无照商贩,严厉打击制售假冒伪劣食品违法行为。
3、集中开展季节性、节日性食品市场专项执法检查。以春节、3〃
15、五一节及中秋、国庆为重点,抓好对节日性食品以及季节性食品的检查,切实保障节日食品和季节性消费安全。
两年以来,郭村工商所在县局的安排与布置下组织的各项食品安全检查工作中,共出动执法人员560余人次,出动执法车辆140余台次,食品经营户700余户/次。
三、创新机制 强化制度 规范准入 筑牢基础 为加强食品安全监管,健立食品安全监管长效机制,我所与辖区300余户食品经营者签订了《流通环节食品安全经营责任书》,督促食品经营者建立《索证索票制度》、《进货查验制度》、《销售食品质量承诺制度》、《不合格食品退市制度》等食品安全监管制度,确保食品安全。为加强流通环节食品安全监管,建立健全进货查验制度,巩固拓展购销台帐和索证索票制度,统一印制了食品经营进销货台帐300本,进一步落实省工商局关于推行统一食品批发进销货凭证的工作。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的规定,我所正在对食品经营户的卫生许可证进行清理,并逐步开展《食品流通许可证》发放工作。现已发食品流通许可证50余户。
四、存在问题
1、对一些小饭店、小食品摊点,监管力度还不够大。
2、法律宣传广度和深度还不够,经营者和广大群众对食品安全意识还有待提高。
3、监管合力不强。对无照经营行为涉及到多家部门,在具体整治过程中,仅靠工商部门一家跳“独脚舞”,监管力度根本不够,难以达到明显效果。
五、几点建议
1、进一步加大宣传力度。向社会广泛宣传实施《食品安全法》的重要作用,进一步强化行政执法者的依法行政教育,增强监管部门的责任意识,提高食品安全监督管理水平。
2、进一步强化专项整治。①.突出重点区域。以城乡结合部、校园周边等为重点,深入开展食品安全专项整治。②.突出重点时段。组织开展节假日专项整治,确保节假日期间食品安全。
3、进一步加大执法力度,认真贯彻落实《食品安全法》。围绕重点人群、重点场所、重点食品和重点环节,采取有效措施,加强管理,扎实推进食品安全法的贯彻落实。针对食品安全管理存在的薄弱环节,加大执法检查力度,明确分工,密切配合,集中进行清理整顿,净化食品安全环境,为人民群众安全健康生活提供保障。
第三篇:陆良县商务局贯彻执行食品安全法工作情况报告
陆良县商务局贯彻执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工作情况报告
县人大常委会:
按照县人大常委会《关于对<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贯彻执行情况进行检查的通知》(人办通〔2012〕6号)要求,现将我局贯彻执行《食品安全法》工作情况汇报如下:
一、贯彻执行情况
(一)领导重视,责任明确
为了认真贯彻执行《食品安全法》,确保流通领域食品安全,商务局成立了以局长为组长,副局长为副组长,相关科室负责人及乡镇商务站站长为成员的流通领域食品安全领导小组。一是明确职责。要求各乡镇、华侨管理区负责各自辖区内商贸企业的安全生产和消防安全监督管理,每月开展一次安全检查,于次月3日之前将巡查报告上报县商务局市场秩序科,并积极配合县商务局开展好商贸企业的安全生产和消防安全检查工作;市场体系建设科负责全县重点商品市场、再生资源市场的安全生产和消防安全监督管理,加强对企业大型促销活动安全管理,防止企业促销活动引发安全责任事故;加强突发事件和个别商品紧缺状态下安全生产管理,防范因抢购紧缺商品时引发安全事故。商贸服务管理科负责全县大中型批发、零售、住宿餐饮、县内展览、加油站点的安全生产和消防安全监督管理,加强上述企业的隐患排查和 1
整治,对人员密集经营场所的电气设备、消防设施、消防通道进行隐患排查整治。市场秩序科负责全县生猪定点屠宰厂(场)的安全生产和消防安全监督管理,加强对企业的日常监督检查工作。二是签订责任书。与52户加油站点、32户规模以上商贸流通企业、9户生猪定点屠宰企业签订安全生产责任书,要求企业严格落实安全生产制度和安全生产主体责任,确保商贸流通领域安全。
(二)强化宣传,增强食品安全责任
一是组织全局职工认真学习《食品安全法》,全面了解和掌握《食品安全法》,结合商务部门的职能职责抓好贯彻落实工作。二是组织屠宰企业学习《食品安全法》,确保生猪屠宰环节鲜肉质量安全,让人民群众吃上“放心肉”。同时,组织屠宰企业参加省商务厅举办的屠宰企业肉品品质检验资格培训班学习,提高肉品品质检验水平。利用酒类流通备案登记换证工作向酒类经营户宣传《食品安全法》,并在陆良电视台连续7天播放《酒类流通管理办法》。三是积极参加县食品安全委员会组织的宣传活动,发放宣传资料2500多份。通过学习和宣传,增强了食品安全责任意识,明确了工作重点,为做好流通领域食品安全工作奠定了坚实基础。
(三)明确目标,制定工作方案
为认真贯彻执行《食品安全法》、《生猪屠宰管理条例》、《酒
类流通管理办法》,确保流通领域食品安全,让人民群众吃上“放心肉”,喝上“放心酒”。商务局制定了《陆良县商务局关于全面检查生猪定点屠宰企业落实质量管理制度情况的紧急通知》(陆商字〔2011〕24号)、《陆良县商务局关于印发“瘦肉精”专项整治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陆商字〔2011〕8号),《陆良县商务局关于印发严厉打击私屠滥宰行为行动方案的通知》(陆商字〔2011〕9号),《陆良县商务局县城鲜猪肉市场供给应急预案》、《陆良县商务局开展生猪屠宰环节鲜肉安全整顿治理工作计划》、《陆良县商务局关于做好2012年元旦春节期间肉品质量安全工作的通知》(陆商字〔2012〕3号)。要求相关科室按照上级的要求和已制定的工作方案积极抓好流通领域的食品安全工作。
(四)突出重点,狠抓落实
生猪定点屠宰企业监管。按照《食品安全法》和《生猪屠宰管理条例》的规定,一是通过建立质量管理制度,签订《陆良县生猪定点屠宰企业肉品质量安全责任书》;二是严把生猪屠宰检疫和检验关,确保上市鲜销的猪肉品质安全;三是开展重点突查和日常检查相结合,重点检查屠宰企业肉品质量安全监管主题责任人是否落实,屠宰中是否严格按屠宰加工流程进行操作,对进场屠宰的生猪来源是不是如实记录,进场屠宰前是否经过检疫合格后方可屠宰,屠宰中、屠宰后对肉品品质的检验合格的方可出厂,对出厂的肉品是不是如实记录了生猪产品的流向,上市销售的猪肉酮体必须加盖肉品品质检验合格验讫印章和动物检验合格验讫印章方可销售,进场检疫、检验发现的病害猪及肉品是否按规定进行了无害化处理,屠宰车间的清洗消毒,猪肉运输是否采用吊挂式车厢并清洁卫生,屠宰企业与商务主管部门签订肉品质量安全责任书的落实情况。四是企业自检自查和采取查、看、听的方式进行全面检查。
据统计,2011年全县累计生猪定点屠宰数量237399头,病害猪无害化处理1189头。三岔河镇生猪定点屠宰厂严把检疫检验关,检验出猪酮体患有“黄疸、猪胆毒、猪肺疫”等传染病猪肉近1600多公斤,在商务局、畜牧局等执法人员的监督下进行了无害化处理。食唯鲜食品有限公司与镇畜牧兽医防疫站配合,购置了快速检测生猪“瘦肉精”测试管,可以检测生猪尿液在3~5分钟判断生猪是否是“瘦肉精”。2011年以来,共检查重点单位26个,出动执法人员360人次,投入经费16万元,发现案件线索5个,违纪违法事项4个,提出整改建议4个,作出处理决定2个。特别是2011年国庆期间,按照县政府的安排,与畜牧、工商、公安、卫生、质监等部门联合对县城所有集贸市场销售的鲜肉进行了为期10天的集中检查,确保了市场秩序的稳定和肉品质量安全。
酒类流通的监管。为贯彻落实酒类经营备案登记和酒类随附单制度的顺利实施,我们按照“积极稳妥、有序推进”的方针,通
过广泛宣传发动,走村串寨,调查摸底,在掌握实际状况的基础上,采取上门服务,现场办公的办法,得到广大酒类经营户的广泛认同和接受。到目前为止,共办理酒类备案登记1483户。其中:生产企业4户,批发企业37户,零售经营户1033户,餐饮业351户,酒吧等娱乐业16户,其他46户,酒类流通随附单申领使用户:生产企业4户,批发企业6户,酒类备案登记率达95%以上。在日常监管中,采取定期检查与突击检查相结合的办法,2011年以来,共出动执法人员200余人次,投入经费2万元,对酒类生产企业4家,批发零售企业245户,172户餐饮单位开展了“五查”。共排查出无酒类生产许可证小作坊11户,未办理酒类流通备案登记经营户70户,清理已不再从事酒类经营的经营户60户,查处售卖假冒高档酒经营户1户,该案由工商部门给予经营户5万元罚款和没收假冒高档酒的处罚。通过监督检查,净化了市场,确保酒类流通食品的安全。
二、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商务流通领域的食品安全在相关部门的配合支持下,监管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但还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一是少数企业、经营户质量安全意识不强;二是质量管理制度不够健全;三是农村一些小商小贩走街串巷,无证销售三无食品和没有溯源的散装白酒;四是商务行政执法工作人员少,执法装备不足,必要的检测仪器等设施缺乏,商务流通领域监管范围广,食品安全监管工
作难度大;五是食品安全需多部门联动,但实际工作中,综合行政执法力度不够,部门配合、协调、联合行动、共同执法方面还存在差距。
三、下步工作打算
在今后的商务流通领域食品安全监管工作中,我局将进一步提高认识,统一思想,牢固树立食品安全责任意识,不断推进流通领域食品安全工作。
(一)加强生猪定点屠宰企业的监管。督促生猪定点屠宰企业严格执行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严格贯彻落实质量管理制度,确保上市经销的猪肉品质合格安全,让人民群众吃上“放心肉”。当前结合国家、省、市商务部门的要求,重新对全县生猪定点屠宰企业进行清理审核换发资质,组建云南众食香食品集团公司,规范生猪定点屠宰秩序。
(二)加强酒类流通领域的监管。严格按规定进行“贴标”定点销售,推进和落实酒类随附单制度,堵死漏洞,扫清盲点,确保人民群众喝上“放心酒”。
(三)积极培养营造“诚信经营、放心消费”的市场环境。充分利用“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已建成的224个农家店及2个配送中心的功能,从源头上杜绝假冒伪劣商品的流入,为群众“买得称心、吃的放心、用的安全”提供可靠保障。
(四)强化执法监管水平。加大商务行政执法经费投入,配
备必要的监管检测设备仪器和交通工具;积极加强与相关职能部门的协调配合,形成合力,提高商务流通领域食品安全监管能力和水平;同时,强化属地管理力度,充分发挥当地党委政府作用,管好本区域的食品安全。
(五)强化行业自律力度。充分发挥餐饮美食协会、自来水协会、商贸协会的作用,由协会配合商务部门做好行业监管工作,维护好市场的食品安全。
二〇一二年四月十七日
第四篇:关于贯彻执行《食品安全法》情况的工作汇报
长治市城区人民政府
关于贯彻执行《食品安全法》情况的报告
——2011年12月23日在长治市城区十三届人大常委会第三
次会议上
区卫生局局长王书平
尊敬的区人大常委会主任、各位副主任、各位委员:
受城区人民政府委托,就我区贯彻执行《食品安全法》暨2011年食品安全工作完成情况作工作汇报,不妥之处,恳请批评指正。
一、基本情况
长治市城区常住人口46.6万人,辖区内监管的食品生产企业24家;食品经营单位1226家;餐饮服务单位982家;学校食堂47家;畜禽屠宰单位1家(通汇达肉类公司);奶站1家;酒类生产企业1家;食品添加剂生产企业2家;食品添加剂销售单位7家。
二、工作开展情况
2011年,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区人大、区政协的监督指导下,全区食品安全工作紧紧围绕省、市食品 1
安全工作会议精神,认真贯彻执行《食品安全法》,以搞好食品安全整顿和食品安全专项整治为工作重点,积极探索监管新模式,强化日常安全监管,按要求完成了各项工作任务。现将具体工作开展情况汇报如下:
(一)加强领导,食品安全监管工作机制进一步完善
一是重新调整了城区食品安全委员会成员。根据2011年5月24日全省食品安全电视电话会议精神,及时对区食品安全委员会组成人员进行了调整充实,由区政府胡坚区长担任区食安委主任,区政府李飞副区长担任区食安委副主任,区食安委成员由区食安委21家成员单位、部门主要负责人担任,食安委办公室设在区卫生局,办公室主任由区卫生局局长王书平同志担任,具体负责食品安全委员会的日常工作。同时,明确了区食安委成员单位工作职责。
二是建立食品安全工作制度。建立了食品安全联席会和协调会制度,每个季度召开一次食品安全工作协调会,听取监管部门的工作意见和建议,研究部署下一阶段的重点工作。遇到重大事情及时召开工作会,组织协调各相关单位研究解决问题。此外,还修订完善了《城区食品安全责任追究制度》、《城区食品安全事故应急预案》、《城区食品安全工作督查制度》、《城区食品安全信息报送制度》和《城区食品安全考核制度》,从制度上保障了食品安全工作的有序推进。
三是认真分解落实食品安全目标任务。按照2011年全区食品安全工作总体安排,区政府与区食品安全监管部门签订了食品安全目标责任书,将全区食品安全工作任务细化分解落实到相关部门。区食安委办公室具体组织对各单位进行督导检查,并依据《城区食品安全责任追究制度》随时通报督查结果,以确保各项工作得到有效落实。
(二)突出重点,食品安全专项整治成效显著
2011年,我们根据省、市食品安全工作通知要求,先后组织开展了‚打击非法使用和滥用食品添加剂‛、‚生鲜乳质量安全监督检查‛、辣椒及其制品监管和‚瘦肉精‛专项整治等各项食品安全工作,累计出动人员2000余人次,检查食品生产、销售、餐饮服务单位2600余户,责令整治违规从业单位60余户,共受理投诉举报6起,立案1起,办结5起,办理行政违法案件11起,查扣无标签预包装食品30余桶。截至目前,未发现擅自使用国家明令禁止的添加剂及‚瘦肉精‛等违法行为。
(三)加大宣传,深入开展“食品安全宣传周”活动
为深入实施《食品安全法》,进一步普及食品安全知识,2011年6月13日——6月20日,我区食安委按照省、市有关要求,及早准备,制定具体的食品安全宣传周活动方案,进一步明确了此次宣传周活动的内容和具体要求,通过召开宣传启动仪式和现场咨询、流动宣传版面、条幅等形式,先
后深入辖区98个商业区、社区、广场、车站、景点进行宣传,累计组织宣传活动30次、制作宣传版面、条幅38余块,发放食品安全资料4000余份,受益群众2万余人次,极大地提高了辖区居民食品安全意识和自觉抵制各类有毒有害食品的能力,起到了积极的社会宣传教育效应。
(四)强化职责,推动食品“久安工程”深入开展
今年5月份以来,根据长治市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长治市食品久安工程实施方案的通知》(长政发[2011]30号)文件精神,我们制定了《长治市城区食品‘久安工程’实施方案》(城政办发[2011]32号),成立了以区政府胡坚区长为组长,副区长李飞为副组长的食品久安工程领导组,为我区食品‚久安工程‛的开展提供了有力的组织保障。同时,明确落实了食品安全各环节的监管责任,细化了食品监管单位和监管人员的监管职能,提高了监管人员‚严格监督、科学管理‛的意识和水平,各类食品从业单位自律性明显提高,执业行为进一步规范。目前,辖区各类食品添加剂经营单位进货台帐建立率、索证索票率,农药兽药及畜禽、水产品质量安全抽检合格率进一步提高;食品生产企业质量安全体系建设持续推进;食品流通环节、市场监管效能和依法行政水平全面提升,这些成效为我区总体‚安全、放心‛的饮食消费环境创造了良好的基础性环境。
(五)科学规划,积极构建食品安全风险监测体系
我们紧紧围绕辖区实际和工作需要,及时制定下发了《长治市城区食品安全风险监测方案》,成立了‚长治市城区食品安全风险监测领导组‛。经过积极协调和实地考察,确定了市级三甲医院—长治市人民医院为我区疑似食源性异常病例/异常健康事件监测医院,抽调应急、流病、防保、消化、儿科等方面专家组成‚长治市城区食品安全风险监测专家组‛,具体负责各类食源性疾病、食源性异常病例/事件的应急会诊、临床救治及应急处置方面的技术指导。同时,区食安委办公室还因地制宜,不断加强对食品安全信息报送人员的业务培训,进一步提高辖区内食品安全信息的发现、处置能力。目前,我区食品安全事件应急处置、食品风险监测等工作体系进一步得到完善,各类食品安全事件预防、应急和处置工作能力得到有效提高。
在过去的一年里,虽然在食品安全工作上取得了一定成效,得到各方面的充分肯定,但客观地讲,工作中还存在一些不足,如食品安全监管人员、技术、设备以及食品检测能力等方面还存在一定的差距;食品安全监管职责尚需进一步明确细化;对学校食堂、中小型餐饮单位等重点食品领域的监督检查力度仍需继续加大;食品安全工作的综合协调、组织能力有待进一步加强;食品安全风险预警和应急处置机制亟需健全、完善等。在此,敬请各位领导给我们提出宝贵的意见和建议,以便使我区的食品安全工作不断迈上新的台
阶。
食品安全工作是国家赋予我们的神圣职责,是一项繁重而艰巨的任务,关系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关系到我区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全区食品安全工作将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区人大、区政协的监督指导下,转变观念,统一思想,坚定信心,真抓实干,不断提升食品安全监管水平,为维护广大人民群众的饮食安全,为全区社会经济发展和建设‚四宜‛城区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以上报告,不妥之处,敬请批评指正
第五篇:关于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的情况汇报
渭南市人民政府关于贯彻实施《食品安全法》情况的报告 渭南市四届人大常委会第九次会议参阅文件(3)2011-06-21 09:46
市人大常委会:
现将《食品安全法》在我市的贯彻实施情况报告如下:近年来,全市各级各部门依法履行监管职责,大力推进食品安全监管体制改革,扎实开展食品安全专项整顿,食品安全“地方政府负总责、监管部门各负其责、企业是第一责任人”的责任体系不断完善,人民群众的食品安全意识得到明显增强,食品安全保障水平得到显著提升,全市食品安全呈现不断好转趋势。
一、食品产业基本情况
全市现有食品生产加工获证企业310家,证照齐全登记在册的食品小作坊470户,其中食品包材企业9家,食品添加剂企业1家;食品经营企业 7603户;餐饮服务企业4500余家;畜禽屠宰企业64家,其中17家通过了省级星级认证;存栏奶牛10.5万头,存栏奶羊52.9万只,奶站251个,其中牛奶站181个(全部为机械化挤奶站),羊奶站70个,月产鲜奶2.9万吨;发展农业标准化示范园61个,面积150万亩;无公害基地55个,面积37.6万亩;绿色食品企业12家,绿色食品基地86.8万亩;有机水果认证1万亩;健康水产养殖面积4.5万亩,年产量约1.65万吨。
二、贯彻实施《食品安全法》工作情况
2009年6月1日起施行的《食品安全法》,是在全党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时期,顺应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形势而出台的一部重要法律。《食品安全法》的颁布实施体现了党中央、国务院坚持“以人为本,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着力解决食品安全问题,努力改善民生,确保公众饮食安全的坚定决心。为确保这部与公众生命健康息息相关的法律在我市顺利实施,市政府加强领导,强化措施,狠抓落实,各项工作有序推进。
(一)加强组织领导,夯实工作责任。
市政府高度重视食品安全工作,多次召开政府常务会议、专题会议,研究部署贯彻《食品安全法》、加强食品安全监管、开展食品安全整顿工作。去年人代会期间召开了全市食品安全整顿工作会议,徐新荣市长听取了各县市区政府和市级有关部门主要领导的情况汇报,要求各级各部门一把手对食品安全工作负总责,把食品安全放在更加优先、更加突出的位置,全面提升食品安全水平。常务副市长和分管秘书长多次深入食品安全第一线检查指导工作,及时研究解决食品安全监管中的突出问题。一是强化目标责任考核。每年年初市政府都与各县市区、市级食品安全监管部门签订目标责任书,每季度安排专人对食品安全整顿工作进行督查督办。县级政府与各乡镇政府、街道办事处加强属地管理,逐层签订目标责任,明确责任人,努力做到职责、人员、措施三到位。二是强化督查指导。2009年以来,市政府分管秘书长、市食品安全委员会办公室领导带队,组织相关部门对各县市区的食品安全整顿工作进行了8次督查,了解食品安全总体情况,分析问题症结,查找问题根源,提出工作措施,收到了良好效果。三是充实食品安全工作领导力量。去年6月份调整了市食品安全委员会的组成人员和工作职责,调整后的委员会主任由常务副市长担任,两名副市长任副主任,农业、卫生、工商、质监等22部门负责人为成员,办公室设在市食品药品监管局。四是按照《食品安全法》要求,将市卫生局的食品卫生许可、餐饮业、食堂等消费环节食品安全监管职责和保健食品、化妆品监管职责划入市食品药品监管局,设立渭南市食品监督所,受委托履行有关餐饮业、保健食品、化妆品监管职责。五是进一步明确了部分领域食品安全监管职责。确定了食品加工小作坊、食品摊贩、小饭桌、农家乐、农村家宴、放心早餐等的监管部门,实现了食品安全的全程监管和无缝衔接。
(二)强化宣传培训,营造良好氛围。
2009年7月,市政府组织开展了为期一个月的《食品安全法》宣传活动。市食品安全委员会编印了《农村食品安全》、《学校食品安全》、《社区食品安全》宣传册,向社会免费发放;在《渭南日报》刊登了市、县、区食品安全监管责任表,公布各县市区政府和市级食品安全监管部门举报电话。各食品安全监管部门把宣传《食品安全法》和宣传食品安全专项整顿结合起来,同宣传食品安全监管部门新职能结合起来,通过发放宣传材料、参与行风热线、开展知识竞赛、现场咨询、召开座谈会、研讨会等形式,全方位、多渠道、多角度地宣传食品安全法律法规。市食品药品监管局外派干部接受中省食品安全学习10次,专门聘请省级食品专家和市法制办领导进行了集中授课。市商务局组织39名监管人员参加了省级肉品品质培训,取得了资格证书。市质监局对全市300余家获证生产企业的质量管理人员进行了统一培训考试。工商部门培训食品经营户8246家,从业人员1.7万人,培训率达到100%。市教育局在学校开展了食品安全知识讲座,进一步提高了学生的食品安全自我保护意识。富平县突出抓好农村食品安全宣传,先后制作了《农村家宴常识》、《食品安全10个公益广告》等电视片,在富平电视台播放,得到了群众好评。大荔县工商局对食品经营户开展上门培训,从业人员岗前培训合格率达95%以上。在《食品安全法》实施一周年之际,市食品安全委员会办公室将《食品安全法》的宣传教育纳入“五五普法”规划内容,组织开展了食品安全宣传“进农村、进社区、进学校、进企业”活动。通过宣传,增强了企业的守法意识和自律意识,《食品安全法》及相关法规深入人心。据不完全统计,2009年以来全市在宣传活动中共悬挂张贴横幅标语1800余条,接待群众咨询1.5万余次,发放宣传资料2.5万余份,编写信息报道500余条。
(三)突出重点,食品安全整顿成效显著。
为确保《食品安全法》在我市顺利实施,强化各部门工作职责,根据国务院、省政府要求,2009年以来围绕9项重点工作有针对性的开展了专项整顿。
1.食品添加剂整顿。各级各部门及时制定了《食品添加剂整顿方案》,市食品安全委员会办公室公布了《食品中可能违法添加的非食用物质和易滥用的食品添加剂名单》五批,扩大了监督检查的食品品种。农业、工商、质监、卫生等部门按照《食品添加剂使用卫生标准》(GB2760-2007)、《食品营养强化剂使用卫生标准》(GB14880-1994)要求,开展了酱油、蜂蜜、食用油、固体饮料、馒头等添加剂市场清查活动。对检查中发现的以非食用原料加工食品、无证生产经营、超限量超范围使用添加剂和在食品中掺杂掺假等违法行为,依法进行了从严从重处罚。
2.农产品质量安全整顿。一是全面开展农资打假行动。2009年、2010年分别开展了农药执法年和种子执法年活动。截止去年年底,检查农资生产经营企业80家次,各类门店3500余个,查获问题农资17吨,货值60.5万元,查处涉农违法行为754件,立案查处51件;对全市85户获证种子企业进行了集中清理,注销生产经营许可证37个;取缔无证饲料生产企业4家。二是加大农产品抽检力度。2010年抽取生鲜乳120批次,经检测全部合格;抽检饲料样品140个,合格率98%以上;抽检果菜样品1500个,合格率97%以上。三是加强农产品监测体系建设。去年向国家申报了富平、华县、蒲城3个县级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站建设项目,目前,富平县农产品质量检验检测中心项目已经完成,华县、蒲城两个项目的部分资金已经到位,项目正在实施之中。
3.食品生产加工环节整顿。质监部门根据全市食品生产企业产品质量状况和产品风险高低,将企业分为四类,一类企业(乳制品、肉制品、酒类和“蛋奶工程”定点生产企业)为重点监控对象,每月最少检查一次,其他三类企业按季度、进行检查,优化了执法力量的分配。制定了《食品相关产品购销索证管理规定》和《食品生产企业委托加工备案管理办法》,规范了企业的台帐制作和委托行为。两年来共巡查企业3000余次,发现处理各类问题5000多个,约谈重点企业20多家,下达整改意见书百份,暂扣生产许可证17个,注销生产许可证21个,吊销许可证1个。查处食品案件300余起,查扣不法食品及原料23吨,货值100余万元。抽检各类食品1420批次,合格率96%以上。
4.食品流通环节整顿。工商部门开展各类食品市场专项整治31次,检查食品经营户4.3万家次,检查批发市场、集贸市场1280个次,取缔无证照食品经营户425家,查处销售假冒伪劣食品案件304起。利用食品快速检测仪器检测食用油、酱油、油炸食品、固体饮料、干菜、奶粉等33个品种380批次,送检18个品种200批次,合格率为92%。创建县级食品安全示范店538户。
5.餐饮消费环节整顿。市、县两级卫生部门采取卫生监督人员包联监管对象的方法,对全市餐饮服务单位的卫生许可、从业人员健康检查和卫生知识培训、食品量化分级管理、食品采购索证索票以及使用食用油、不合格调味品等进行了全面监督检查,有效规范了各项制度建设。目前,市级直管的24家餐饮单位已全部建立了原料进货索证登记制度,台账建立率达100%,使用定点屠宰肉达100%,量化分级实施率达100%。职能移交后,市食品药品监管局积极开展食品安全示范街创建活动和食品安全百日提升活动,督促企业不断提升餐饮服务业的硬件设施、食品质量和服务水平。
6.畜禽屠宰整顿。一是不断完善生猪屠宰厂的各项管理制度,先后制定了厂长岗位责任制、肉品品质检验员岗位职责、卫生安全、台账登记、无害化处理、缺陷产品召回等各项管理制度。二是加大办案工作力度,先后对2000余头有问题的生猪进行了焚毁、深埋、化制等处理。查办了富平县董南生猪屠宰厂加工销售问题生猪产品案,吊销了该厂的屠宰资格。对临渭区固市屠宰厂违规屠宰生猪、澄城县韦庄屠宰厂未经批准擅自迁址、富平县城区屠宰厂未经批准改建扩建等违法行为做出了行政处罚。三是按时完成生猪定点屠宰厂的审核换证工作,对全市64个屠宰厂进行了现场审核,经报市政府同意,对30个屠宰厂、17个小屠宰厂进行了换证,对1个屠宰厂、16个小屠宰厂责令整改。
7.保健食品整顿。市食品药品监管部门重点开展了保健食品违法添加药物、保健食品标签、说明书执法检查。查处利用公益讲座、健康诊所等方式夸大保健食品功能案件20起,移交市工商局违法广告29起。开展了减肥类产品的专项检查,配合省食品药品监管局抽取减肥类、降糖类保健食品35个批次。
8.乳制品整顿。去年2月份集中开展了问题乳粉彻查专项行动;4至12月份开展了问题乳粉彻查专项行动“回头望”、集中清查清缴专项行动。在《渭南电视台》和《渭南日报》发布了清查问题乳品通告,公布举报电话、奖励措施,动员各方力量参与乳品清缴行动。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先后查处了临渭区乐康乳业乳粉三聚氰胺超标案和富平县赛阳乳业涉嫌问题乳粉案,对蒲城县樊庆军窝藏的15.75吨不合格乳粉进行了销毁。市质监局对全市11家乳制品生产企业进行了重新审查,目前通过4家,淘汰3家,处于整改阶段4家。
9.地沟油整顿。市食品安全委员会办公室及时下发了《关于加强地沟油整治和餐厨废弃物管理的意见》,各级各部门认真履行职责,以集贸市场、批发市场、餐饮业集中地为重点地区,以食品加工小作坊、小餐馆、餐饮摊点、火锅店和学校食堂、企事业单位食堂、工地食堂等集体食堂为主要对象,加强了对食用油的购销检查。截至去年10月份,共查处不合格食用油600公斤,捣毁地沟油生产窝点两个。同时,进一步规范了餐厨废弃物的处置和收运管理。
(四)防控结合,强化食品安全应急处理能力建设。
市、县政府及各职能部门均成立了重大食品安全事故应急指挥机构。2009年6月,市政府及时修订完善了《渭南市重大食品安全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及其《操作手册》,在《渭南日报》公布了“渭南市重大食品安全事故分级标准”。完善了事故报告、应急响应、应急处置等制度,组建了专家库和应急队伍,配备了应急设施,应急覆盖面达到100%。组织全市在华县开展了四级食品安全事故演习演练,进一步提高了政府和监管部门的应急实战能力和指挥协调能力。2009年8月,澄城县赵庄镇19名村民发生食物中毒后,市、县政府和有关监管部门反应迅速,处置及时,有效控制了事态发展,维护了社会稳定。
三、存在问题
(一)食品行业生产力水平较低。目前我市食品行业整体生产条件和管理水平较低,规模化、集约化的生产经营方式在整个食品行业中所占比重不高,农户分散经营,小作坊、小企业众多。据不完全统计,全市现有的1300余家食品生产加工企业中,不足10人的小企业、小作坊约占七成。在广大农村和城乡结合部,小型集贸市场、个体食品摊贩仍是食品流通的主要方式,小餐馆在餐饮行业占有较大比重。这些领域已成为假冒伪劣产品的生产加工窝点、集散地和食物中毒高发地,给食品安全造成重大隐患。
(二)食品安全配套法规规章滞后。《食品安全法》明确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和食品摊贩的管理由省级人大立法规定,而我省地方法规至今尚未出台,致使小作坊和食品摊贩的监管职责仍不十分清晰。《食品安全法实施条例》规定保健食品由食品药品监管部门负责监管,而国务院监管条例尚未出台,基层执法依据缺失。
(三)食品安全薄弱环节依然存在。《食品安全法》规定食品生产经营企业必须建立食品进货查验记录制度,并保存两年以上,但由于我市食品生产经营企业大多规模较小,企业生产经营者法律意识淡薄,文化程度偏低,虽然有关监管部门做了大量工作,但真正实施起来难度极大。社会弱势群体从事食品经营、餐饮活动较多,档次低、规模小,监管相当困难。
(四)食品安全监管力量需进一步加强。食品市场不但主体众多,品种繁杂,而且制假售假的手段和表现形式更趋隐蔽,对监管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县级食品安全监管部门职责重大,监管任务繁重,但执法力量不强、技术人员短缺、监管经费不足的矛盾十分突出。食品药品监管部门的食品检验支撑体系还未建立,卫生、质监、农业部门的检验机构随着食品监督抽检任务的不断加大,检验保障能力已显不足,需要进一步加大投入。
四、下一步工作设想
按照《食品安全法》的要求,针对食品安全工作存在的突出问题,下一步,我市将在以下几个方面加大工作力度,不断提升食品安全管理水平。
(一)加快食品产业升级改造。以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富平现代农业示范园区为带动,支持每个县建设一个规模较大的农业示范园。以一村一品为载体,促进设施瓜菜、畜牧养殖和有机林果等主导产业快速发展。采取财政贴息、以奖代补、小额信贷、互助合作等方式,大力发展龙头产业,进一步优化食品产业机构。
(二)继续开展食品安全专项整顿。围绕国务院、省政府确定的食品安全整顿重点内容,坚持治理整顿与产业振兴相结合、集中整治与长效机制建设相结合、企业自律与政府监管相结合,着力解决食品安全领域存在的突出问题。
(三)完善食品安全监管长效机制。建立科学的食品安全风险评估、风险管理和风险预警机制,整合食品安全技术资源,加强检测能力建设。完善应急体系建设,增强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置能力。提高监管人员能力素质,加大食品安全事故责任追究,真正使地方政府对食品安全负总责、监管部门各负其责的要求落到实处。积极推进食品安全诚信体系建设,不断强化企业的诚信意识和第一责任人意识。
(四)进一步强化宣传教育,提高消费者素质。加强宣传教育工作,深入开展《食品安全法》等法律法规、科普知识的宣传,增强消费者对食品质量的判别能力。严格落实信息公开制度,强化信息发布的引导和教育作用,构建企业、政府和消费者互动的良性保障机制。
主任、各位副主任、秘书长、各位委员,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食品安全是一项重要的民生工程,保障公众饮食安全,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需要全社会共同参与、共同努力。请对我们的工作提出宝贵意见和建议,我们将以此为契机,进一步全面贯彻实施《食品安全法》,继续加强食品安全工作,为渭南经济发展社会和谐做出不懈努力!
国防生
油市镇关于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的情况汇报
食品安全是重大民生问题,事关人民群众身体健康,事关社会和谐稳定,事关党和政府形象。今年以来,我镇党委、政府高度重视食品安全工作,组织各村(居)各有关部门认真开展《食品安全法》学习宣传贯彻工作,依法落实食品安全工作责任,切实加强食品安全全程监管,妥善解决法律实施过程中遇到的实际问题,有效地促进了食品行业的健康发展,确保了人民群众的饮食安全。现将我镇食品安全综合监管工作有关情况汇报如下:
一、主要做法
(一)创新监管机制,切实筑牢食品安全工作基础
一是强化网络建设。镇政府成立了以镇长邝应站为组长,副镇长李爱军为副组长,工商所、动物防疫站、中学、小学、卫生院等部门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镇食品安全监管委员会。成立了食品药品安全工作站,明确了副镇长李爱军主抓此项工作,镇安监站长兼任食药站长;做到了六有:有办公场所、有专职人员、有资料专柜、有工作经费、有举报电话、有固定宣传栏等。同时,各村(居)也均配备了一名食品药品安全信息员,并进行了培训,当前我镇食品药品安全监管体系覆盖面已达到100%,从而构筑起纵向到底、横向到边、反应敏捷、全覆盖无盲区的镇、村二级食品药品安全监管网络。
二是强化制度建设。我们始终把食品安全制度建设作为抓好食品安全工作的主要内容之一,不断改进工作方法,创新制度举措,相继制定和印发了《2011年油市镇食品安全工作目标考核任务的通知》、《油市镇重大食品安全事故应急预案》、《2011年食品安全专项整治工作实施方案》、《食品安全隐患分级排查制度》等10余项制度,从而为及时、有效地开展食品安全监管工作提供了强有力的制度保障。今年以来,镇食安委先后4次召开专题工作例会,研究部署、组织协调食品安全工作,从而极大地提高了食品安全监管工作的效率。
三是强化台帐建设。为切实解决以往食品安全监管工作中存在的责任不明、多头管理、基本情况模糊等问题,镇食安委及时组织了各相关部门对全镇食品种养殖、生产、加工、流通、餐饮等企业进行全面系统地调查摸底,初步建立了全镇食品生产经营单位资料库。
(二)扎实开展行动,全面提升食品安全工作水平
坚持“疏堵结合、打防并举,标本兼治、重在治本”的原则,以《食品安全法》为依据,以实施年初制定的“放心食品工程”为重点,以食品安全专项整治为目标,全面建立食品安全监管长效机制,不断提升食品安全工作水平。
《食品安全法》执行以来,我们重点选择了大米、肉及肉制品、奶制品、卤制品、饮用水等与人民群众日常生活关系密切相关食品作为整治对象,在全镇范围内持续开展以生猪屠宰、奶制品、饮用水、元旦、春节保安康、餐饮业量化分级管理、“五一”、迎中秋等以食品安全为内容的“十大”专项整治行动。在各类专项整治行动中,全镇共计出动执法人员86余人次。
(三)广泛宣传教育,着力增强全民食品安全意识
一是走上街头,做好阵地宣传文章。今年5月份,我镇举办了以实施食品安全法为主题的大型宣传活动,参加人员45名,悬挂标语10条,制作宣传板块25块,共接受群众咨询300多人次,发放《食品安全手册》1000余份,发放宣传单1500余张。
二是深入乡村,做好农民宣传文章。充分利用镇、村“二级网络”,把食品安全知识宣传活动延伸到每一个村庄,悬挂标语38条,散发《食品安全手册》近5000份。充分利用乡、村宣传栏为载体,深入开展食品安全宣传进乡村活动;
三是利用媒体,做好社会宣传文章。在镇政务公开栏、简报等媒体上开设“食品安全”专栏,由镇食品药品监管局每两个月更新食品安全知识和监管信息,全方位向社会宣传食品安全知识,做到家喻户晓,人人皆知。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我镇食品安全工作虽然取得了一些成绩,但在实际工作中也还存在一些突出问题。一是食品安全监管法律法规执行力的问题。比如《食品安全法》实施一年多了,相配套的条例、地方法规很难出台,监管体制千姿百态,有些部门职能交接出现断层,从而影响了食品安全监管效能。二是食品监管检验检测体系还不够健全,设备比较陈旧,缺乏先进技术和专业人才,无法为食品安全监管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撑。比如全镇有“两证”资格检验的空缺,检测服务项目单一,很难满足市场需求;三是经费紧缺,对食品安全工作的投入尚显不足。如在农药残留检测、食品质量日常检测、综合组织协调等方面的经费还有欠缺,直接影响着食品安全专项整治工作的深入开展。
三、工作建议
为进一步做好《食品安全法》的贯彻实施工作,建议县委、县政府组织有关方面对现行与食品安全工作有关的地方性法规进行必要清理和修订,以实现法律法规规定的一致性和权威性。同时,建议尽快启动相关配套法规的立法工作。目前,对面广量大的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和食品摊贩的管理缺乏统一的法律规定,监管主体、监管责任也不明确,一直是食品安全监管的难点和薄弱环节。建议尽快出台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和食品摊贩的具体管理办法,从根本上改变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和食品摊贩监管“无法可依”的局面。
食品安全工作责任大、任务艰巨,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进一步认清形势、坚定信心,明确目标、抓住重点,扎扎实实做好食品安全监管的各项工作,为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促进和谐社会建设,作出应有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