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传统文化故事
守株待兔
宋国有一个农民,每天在田地里劳动。一年四季,早上天一亮就起床,扛着锄头往田野走;傍晚太阳快落山了,又扛着锄头回家。他实在是很辛苦。有一天,这个农夫正在地里干活,突然一只野兔从草丛中窜出来。野兔见到有人而受了惊吓。它拼命地奔跑,不料一下子撞到农夫地头的一截树桩子上,折断脖子死了。农夫放下手中的农活,走过去捡起死兔子。他非常庆幸自己的好运气。晚上回到家,农夫把死兔交给妻子。妻子做了香喷喷的野兔肉,两口子有说有笑美美地吃了一顿。第二天,农夫照旧到地里干活,可是他再不像以往那么专心了。守株待兔他干一会儿就朝草丛里瞄一瞄、听一听,希望再有一只兔子窜出来撞在树桩上。就这样,他心不在焉地干了一天活,该锄的地也没锄完。直到天黑也没见到有兔子出来,他很不甘心地回家了。第三天,农夫来到地边,已完全无心锄地。他把农具放在一边,自己则坐在树桩旁边的田埂上,专门等待野兔子窜出来。可是又白白地等了一天。后来,农夫每天就这样守在树桩边,希望再捡到兔子,然而他始终没有再得到。而农夫地里的野草却越长越高,把他的庄稼都淹没了。农夫因此成了宋国人议论的笑柄。
庄周梦蝶
一天,落日时分,庄子梦见自己变成一只蝴蝶。他扑打扑打翅膀,确信自己已经变成一只蝴蝶。这时他十分惬意,飘飘然竟完全忘记了自己是庄子。一会儿醒来,他明白了,那只骄傲的蝴蝶正是梦见自己变成蝴蝶的庄子。或许是蝴蝶做梦自己变成了庄子也未可知。
庄子是蝴蝶?亦或蝴蝶是庄子?这正是所谓的“事物转换”的道理啊!
南柯一梦
在中国唐朝,有个人叫淳于棼。一天他过生日,在门前大槐树下摆下宴席和朋友饮酒作乐,好不快活。喝醉了之后,他便睡着了。迷迷糊糊之中,他突然感觉有两个使者请他上车,马车朝大槐树下一个树洞驶去,驶向“槐安国”。他发现树洞里另有一番仙境。有许多朱红色的大门,大门里面是华丽的宫殿,周围是亭台楼阁和美丽的花园。
国王非常欣赏淳于棼,封他为“南柯郡太守”。后来,国王还将公主许配给他。淳于棼与公主过得非常幸福以致完全忘了自己的家 乡。淳于棼上任南柯郡太守后,前后二十年的时间,把南柯郡治理得井井有条,还和公主生了五个儿子,两个女儿。
不料,有个国家突然入侵,淳于棼不得不率兵迎击,不过他还是打了败仗。这时公主又不幸去世了。淳于棼决定离开“槐安国”,仍是由两名使者送行。淳于棼回到家中,突然惊醒过来,原来是一场梦。不过是小睡一会儿,而梦中经历却整整二十年。
淳于棼把梦境告诉朋友,大家感到十分有趣,一齐找到大槐树下,挖出一个很大的蚂蚁洞,旁边有孔,通向南边树枝,那里有一个小蚂 蚁洞。很显然,这就是所谓的“南柯郡”、“槐安国”!
罔两问影
虚影问影子说:“你先前低着头现在仰起头,先前束着发髻现在披着头发,先前坐着现在站起,先前行走现在停下来,这是什么原因呢?”
影子同答:“你为什么拿这样微不足道的事情烦我呢?我就是这样地随意运动,我自己也不知道为什么会是这样。我,就如同寒蝉蜕下来的壳、蛇蜕下来的皮,跟那本体事物相似却又不是那事物本身。火光与阳光使我显现,阴暗与黑夜使我隐形。
我依赖有形的事物吗?而有形的事物又依赖什么呢?有形的物体到来我便随之而来,有形的物体离去我也随之而去,有形的物体俳徊不定我就随之不停地运动。这有什么可问的呢?”
唇亡齿寒
晋国的国君想要攻打虢国,但隔着一个虞国,讨伐虢国必须经过虞地。对此,虞国的国君可能会拒绝。晋君一直没能想出个好办法。一天,大臣荀息献计说:“大王,如果您能将珍宝献给虞国,他不会不答应借道的。”
晋献公一听有点舍不得,荀息就说:“即使他接受了礼物,也不意味着他就会拥有它们,很快,我们还会把它们拿回来的。您担心什么呢?”晋献公采纳了荀息的计策。
虞国国君见到礼物,当时就满口答应下来。虞国大夫宫之奇听说后,赶快阻止道:“虢国是虞国的近邻,有事可以彼此帮助,我们之间就好像嘴唇和牙齿之间的关系。俗话说:‘唇亡齿亡’,万一虢国灭了,我们虞国也就难保了。如果我们借道给晋国,那么虢国和虞国的灭亡就是旦夕之间的事了。”但虞国国君没有听从宫之奇的劝说,结果不久晋国就灭掉了虢国和虞国。
大公无私
晋平公有一次问大臣祁黄羊说:“南阳县缺个县长,你看,应该派谁去当比较合适呢?”
祁黄羊毫不迟疑地同答说:“解狐。”
平公惊奇地问:“解狐不是你的仇人吗?”
祁黄羊回答说:“是的,但陛下问我谁合适,并没有问谁是我的仇人呀!”
于是,解狐就被派到南阳县上任了。到任后,他确实为百姓办了许多好事。
过了一些日子,当平公需要一个人去指挥军队的时候,祁黄羊说:“祁午能够胜任。” 平公又奇怪起来了,问道:“祁午不是你的儿子吗?”
祁黄羊说:“是的,但这和推荐有什么关系呢?您只问我谁可以胜任,我就表达了我的想法。”
平公就派了祁午去做指挥官,他的表现,证明了这是一个最明智的选择。
孔子听到这两件事,十分赞赏祁黄羊“内举不避亲,外举不避仇”的荐才标准,并且说:“这才够得上‘大公无私’呀!”
一言九鼎
战国时,秦国的军队团团包围了赵国的都城邯郸,形势十分危急,赵国国君派平原君到楚国去求援。平原君打算带领二十名门客前去完成这项使命。已挑了十九名,尚少一个定不下来。这时,毛遂自告奋勇提出要去,平原君虽然对他的能力有所怀疑,但最终还是带着他一起前往了楚国。
平原君到了楚国后,立即与楚王谈及“援赵”之事,谈了半天也毫无结果。这时,毛遂对楚王说:“我们来请你派兵援助,你却一言不发。别忘了,虽然楚国比赵国强大,却连连吃败仗,连国都也丢掉了,依我看,楚国比赵国更需要联合起来抗秦呀!”毛遂的一席话说得楚王心服口服,立即答应出兵援赵。
平原君回到赵国后感慨地说:“毛遂的一席话真是重于九鼎大吕。”
抛砖引玉
唐代有两个诗人,一个叫常健,一个叫赵嘏。常健很仰慕赵暇的诗才。一次,赵嘏要去苏州。当常健听说他会去灵岩寺时,使先赶到灵岩,在一面显眼的墙上题写了两行诗,希望赵嘏看到后能续成一首。不久赵嘏到了灵岩寺,他一眼就看到了墙上不完整的诗,便续上一两行,将诗补充完整。常健的诗没有赵嘏写得好,却能引出赵嘏的佳句。后来的人,就把这种做法叫作“抛砖引玉”,以此比喻用粗浅的意见或文章引发别人发表更高明的见解或作品。
望洋兴叹
秋汛的季节到了,无数条溪流汇入黄河,河水猛涨,河面宽得连对岸的牛马都辨不清。这样一来,河伯就洋洋自得起来了,以为世界上所有壮丽的景色都集中在自己身上了。他顺看河水向东行,一直来到北海,向东一望,一片辽阔的大海,看不见水的边际。这时,河伯才改变了他骄傲的神态,望着海洋感慨地说:“俗话说‘有人的只学到分之一的道理,就以为谁也比不上自己’,我正是这样的人啊!”
道法自然
量体裁衣
传说以前北京城里有个裁缝,在替人做衣服时,除了量身材尺寸外,还要询问对方的性情、年纪以及中举时间等等。人们感到奇怪,问他为什么要这样。他说:如果是青年中举,必定性情骄傲,走起路来抬头挺胸,因此衣服要做得前长后短;如果是老年中举,大都没那 么兴奋,走路不免弯腰曲背,衣服就要做得前短后长;性情急躁的,衣服要做得短;性子慢的,衣服应做得长些。后来“量体裁衣”这个成语泛指人们根据具体的情况处理问题。
鲁侯养鸟
从前有只海鸟,在鲁国城门上栖息。因为从来没有人见过这种鸟,所以人们都叫它“神鸟”。
鲁侯命侍从活捉海鸟。侍从将海鸟关在金笼内,并放在太庙里供养。鲁侯视海鸟如国宾。每天都有各式各样的珍馐百味供海鸟 品尝,甚至鲁侯的乐师,也要为海鸟演奏。
可是,海鸟却被这些豪华排场所吓倒,心里既惊慌又悲痛,不敢饮食,过了三天,终于死去。鲁侯以为他款待海鸟已十分周到。可不是吗?他是用对待自己的方法去对待海鸟的。
鹬蚌相争
一只河蚌躺在河滩上张开壳儿晒太阳。河蚌鲜美的肉吸引了一只沿着河岸散步的鹬鸟。
鹬鸟立刻扑过来啄河蚌的肉,蚌灵敏地合拢了自己坚硬的壳,把鹬鸟尖尖的长嘴紧紧夹住。现在,他们都被对方钳制住了,动弹不得。鹬对蚌说:“今天不下雨,明天不下雨,你就会晒死。”蚌也对鹬说:“你的嘴今天拔不出,明天拔不出,你就要渴死饿死!” 鹬和蚌就这样争吵咒骂了半天,谁也不肯让步。这时,一个渔翁碰巧打这儿经过,看到这一情景,十分高兴,跑过去毫不费力地把他们都捉住了。
胸有成竹
宋代画家文同,字与可。他画的竹子远近闻名,每天总有许多人登门求画。文同画竹的妙诀在哪里呢?原来,文同在自己家的房前屋后种上了各种竹子。无论春夏秋冬,阴晴风雨,他都经常去观察竹子 的生长变化情况,琢磨竹枝的长短粗细,叶子的形态、颜色。每当有新的感受就回到书房,把心中的印象画在纸上。日积月累,竹子在不 同季节、不同天气、不同时辰的形象都深深地印在他的心中,只要凝神提笔,在画纸前一站,平日观察到的各种形态的竹子立刻浮现在眼 前。所以每次画竹,他都很从容自信,画出的竹子,无不逼真传神。诗人晁补之对文同的画很有研究,曾写下诗句:“与可画竹,胸中有成竹。”
“胸有成竹”比喻做事之前已作好充分准备,对成功十分有把握。
老马识途
春秋时期,齐国国王齐桓公带兵攻打孤竹国。
齐国大军在孤竹国困了整整一年的时间。春去冬来,当齐军终于打败了孤竹国的时候,却发现他们迷失了方向,找不到回齐国的路了。
这时候,大臣管仲想出了个办法。他让士兵牵出几匹老马在前面带路。大军紧紧地跟在后面,就这样终于走出了孤竹国,回到了故乡。
朽木难雕
孔子是春秋时期一位伟大的教育家。他有一个学生,说起话来头头是道,很有自己的理论和见解。孔子以为这个学生日后会有很大的成就。可不久后,这个学生就暴露出懒惰的毛病。
有一天,孔子在给学生讲课,这个学生却在房间里睡大觉。孔子知道后很难过,他说:“朽烂的木头是不能雕刻的,粪土一样的墙壁是粉刷不了的。那是一个说话与行为不一致的学生。他给了我一个教训:我应该以实际行为而不是言谈来评价学生”。
后来,人们用这个成语“朽木难雕”比喻那难以教化、不能造就成才的人。
大象无形
不可貌相
赵国有个学者名字叫公孙龙。他曾对弟子说:“我不会和没有本领的人交往。”一天,有个衣衫褴褛的人,走上前对他说:“请您收我做徒弟吧!”公孙龙打量了那人一番,问道:“你有何本领?”
那人回答说:“我有一个洪亮的嗓音,它能传得很远。”公孙龙问弟子道:“你们当中有没有声音洪亮的?”弟子回答说:“没有。”于是公孙龙收那人做徒弟。其他弟子窃窃私语,还嘲笑道:“声音洪亮有什么用?”
过了几天,公孙龙和弟子们要到燕国去。他们来到一条大河前,可是岸边却没有渡船,只有一艘船停泊在远远的对岸。公孙龙就令新弟了施展其技。新弟子欣然答允,便大喊一声。很快,那艘渡船就划了过求,载他们渡河去。
逆旅二妾
阳子到宋国去,住在旅馆里。旅馆的主人有两个姨太太,一个很美丽,另一个很丑陋。丑的受宠,美的反倒不受宠。阳子问店主为什 么会是这样,店主回答说:“那个美的觉得她自己很美,可是我并不感到她美;那个丑的觉得她自己很丑,可是我并不感到她丑。”阳子说:“徒弟们记住这句话,要是一个人做高尚的事,又没有觉得自己很高尚的心理,那么他到哪儿都会受到欢迎的。”
井底之蛙
一只青蛙住在井里。有一天,青蛙在井边遇上了一只从海里来的大龟。青蛙就对大龟夸口说:“你看,我住在这里多么快乐啊!高兴的时候,可以在井栏边跳跃玩耍;疲倦的时候,就回到井里睡在砖洞里。如果我跳入水中,水流穿过我的腋窝,支撑我的头部。如果我在泥地上走,泥浆便盖过我的脚面。我看看周围的蚯蚓啦、螃蟹啦、还有蝌蚪等,他们哪里能跟我比呢? 我是这个井里的主人,自由自在的好不逍遥快乐!亲爱的海龟,你常到我的井里来游玩吧!” 大龟试着把它的左脚伸进井里去,但是右腿已经被绊住了。它踟躇着退却下来,对青蛙说:
“你见过大海吗?海的广大,何止千里;海的深度,何止千丈。夏朝的时候,每十年中有九年发大水,但是海里的水并不涨;到后来商朝,每八年中有七年大旱,海里的水,也没有少了多少。住在大海里,才是真正的快乐呢!”
青蛙听了海龟的话,吃惊不小,开始认识到自己的浅薄和无知。
愚公移山
太行、王屋两座山,方圆七百里,高数万丈。
北山住着一个名叫愚公的老人,年纪将近九十岁了。他的家门正面对着这两座大山。愚公苦于道路阻塞,出去进来都要绕远路,便召集全家人商量说:“我和你们尽力挖平两座大山,直通到豫州南部,到达汉水南岸,好吗?”大家纷纷表示赞同。
愚公于是带领子孙中能挑担子的三个儿子和孙子们干了起来。凿石头,挖泥土,用畚箕运送到渤海的边上。
住在黄河支流边河曲的一个名字叫智叟的老人笑着阻止愚公说:“你怎么那么傻呀,凭你的有生之年和余力,尚不能毁掉山上的草木,更不用说泥土和石头啦!”
愚公长叹一声说:“即使我死了,还有儿子在呀;儿子又生孙子,孙子又生儿子;子子孙孙没有穷尽的,可是山不会增高加大,何愁挖不平它们呢?”河曲智叟没有话来回答。
天帝被愚公的诚心感动,命令夸娥氏的两个儿子背走两座山,一座放在朔州的东部,一座放在雍州的南部。从此以后,从豫州的南部,直到汉水的南面,再也没有大山挡路了。
班门弄斧
从古代时起,鲁班被认为是一个建筑与雕塑方面的艺术大师,木匠们把鲁班奉为他们的始祖。据说,他曾经惟妙惟肖地雕刻出一个木凤凰,木凤凰栩栩如生竟然真的在天上飞了三天。谁敢在鲁班面前卖弄使用斧子的技术,也就是说,想在大行家面前显示自己的本领,被 人们认为是十分荒唐可笑的行为。
这个成语用来讽刺那些在专家面前卖弄的人。
东郭先生
东郭先生是一个仁慈的学者,很乐于助人。一天,他背着书袋在路上走着。忽然,从后面跑来一只狼。狼对东郭先生说:“先生,救救我吧!有人要杀我!”
于是东郭先生倒出口袋里的书,把狼藏了进去。不一会儿,一个人找了来,问东郭先生:“看见一只狼没有?”东郭先生说:“我 没看见。”
猎人走了,狼在口袋里喊到:“让我出去!”东郭先生把它放了出来。狼嚷道:“我要饿死了,东郭先生,我要吃了你!”
这时有个农夫走过来。东郭先生急忙把事情的经过告诉他,求他救命。狼却对农夫说:“他把我装进口袋,差点把我闷死。我不应该 吃他吗?”
农夫对狼说:“那么小的口袋怎么能装得下你?”狼说:“好吧,我给你看看是怎么装的。”它让东郭先生再次把它装进口袋。这时农夫说:“快,把口袋扎紧,用铁锹把它打死。你对狼怎么能讲仁慈? 狼都不是好东西!”
请君入瓮
唐朝女皇武则天,为了镇压反对她的人,任用了一批酷吏。其中两个最为狠毒,一个叫周兴,一个叫来俊臣。有一回,武则天收到一封信,竟是告发周兴与人联络谋反。武则天大怒,责令来俊臣严查此事。
来俊臣知道周兴狡猾奸诈,仅凭一封信,是无法让他说实话的。于是,来俊臣准备了一桌丰盛的酒席,把周兴请到家里。两个人你劝我喝,边喝边聊。来俊臣假装叹气说:“兄弟我平日办案,常遇到一些犯人死不认罪,不知老兄有何办法?”周兴阴笑着说:“你找一个大 瓮,四周用炭火烤热,再让犯人进到瓮里,他还会不招供吗?”来俊 臣连连点头称是,随即命人抬来一口大瓮,按周兴说的那样,在四周点上炭火,然后对周兴说:“宫里有人密告你谋反,上边命我严 查。对不起,现在就请老兄自己钻进瓮里吧。”周兴一听,连连磕头说:“我有罪,我招供。”
同舟共济
古时候,有两个相邻的国家经常打仗,两国的人民也互相将对方视为仇人。
有一次,两群人乘坐同一条船渡河。船快要开的时候,乘客才发现对方是敌国的人。一时间,两群人都握紧了拳头,互相瞪着对方,一副要打架的样子。船行驶到河中间时,突然刮起了大风,下起了暴雨。木船在大浪中被抛来抛去,眼看就要翻船了。这时,船上的人 为了保住性命,都顾不得那么多了,完全忘了彼此是敌人,大家一条心紧密配合,在风浪中稳住了船身。在全船人的齐心协力下,船终于 安全到达了河对岸。
于是,人们后来常用“同舟共济”这个成语比喻在危急的环境中,大家同心协力,渡过难关、战胜困难。
运筹帷幄
万事俱备,只欠东风
故事发生在三国时期。有一次,魏国的曹操带了二十万精兵南下攻打吴国和蜀国,准备消灭它们。为了应敌,吴国利蜀国结成同盟国。曹军驻扎在长江北岸。曹操让手下用铁链将战船连在一起,好让曹军渡江攻打南岸的盟军。盟军由吴国将领周瑜带领。他仔细分析了形势,最后决定用火烧掉敌人的船。于是,他开始准备一切,当他将一切准备好时,发现还需要东风。可连续几天都没有东风,周瑜急得病倒了。这时,蜀国的军师诸葛亮叫人送了一张纸条给他,上面写着:
“要赢曹操,须用火攻。万事俱备,只欠东风。”
周瑜收到后,立刻向诸葛亮求助。诸葛亮叫周瑜不要着急,两天后,将有东风。果然,两天后,刮起东风。周瑜趁这个机会将曹军的战船烧毁,最后,曹操被打败了。
后来,人们用这个成语来比喻样样都准备好了,只差最后一个重要条件。
偃旗息鼓
三国时代,一次曹操与刘备交战。刘备命令大将赵云、黄忠去抢夺曹操的粮草。曹操带领大军追赶赵云。赵云一直退到营寨前,叫士兵打开营门,放倒军旗,停止擂鼓,在营外设好埋伏。曹军追到,看到这种情景,怀疑有埋伏,就撤退了。
“偃旗息鼓”这个成语现在用来比喻停止攻击或者事情中止。
一鼓作气
春秋时期,齐国派兵攻打鲁国。鲁国的国王鲁庄公带着谋士曹刿指桎作战。
齐军第一次击鼓以后,鲁王准备发起进攻。曹刿却说:“不行,等齐军击鼓三次后再进攻。”齐军三次击鼓以后,曹刿才指挥进攻。结果齐军大败。战斗结束后,鲁庄公问曹刿为什么提出这样奇怪的建议。曹刿回答说:“打仗要靠勇气。第一次击鼓,士气十分旺盛;第二次击鼓,士气有些衰落;第三次击鼓,士气就消耗尽了。敌人士气耗尽,我们发起进攻,所以取得了胜利。”
后来,“一鼓作气”形容做事情要鼓足勇气,一气呵成。
退避三舍
春秋时期,晋献公听信谗言,杀了太子申生,又派人捉拿申生的弟弟重耳。重耳闻讯,逃出了晋国,在外流亡十几年。经过千辛万苦,重耳来到楚国。楚成王认为重耳口后必有大作为,就以国君之礼相迎,待他如上宾。
楚成王设宴招待重耳,两人饮酒叙话,气氛十分融洽。忽然楚成王问重耳:“你若有一天回晋国当上国君,该怎么报答我呢?”重耳 笑笑回答道:“要是托您的福,果真能回国当政的话,我愿与贵国友好。假如有一天,晋楚两国之间发生战争,我一定命令军队先退避三 舍,如果还不能得到您的原谅,我再与您交战。”
四年后,重耳如期回到晋国当了国君,即历史上有名的晋文公。晋国在他的治理下日益强大。公元前633年,楚国和晋国的军队在作战时相遇。晋文公为了实现他许下的诺言,下令军队后退二十里,后来反击,大败楚军。
如火如荼 春秋时期,吴王夫差率领大队人马向晋军进军。他命令将士们摆成三个方阵。当中的都穿白色衣服,拿着白色的旗帜,远远望去就 像遍地盛开着白色荼花。左边的穿红色衣服,拿着红色的旗帜,远远望去就像满山燃烧着熊熊火焰。右边的穿黑色衣服,拿着黑色的 旗帜,远远望去就像满天结集着浓密的乌云。夫差想利用这种声势去压倒对方。
“如火如荼”这个成语形容气势旺盛,场面热烈的景象。
四面楚歌
秦朝末年公元前221—206年,楚和汉争夺天下。楚王项羽被汉王刘邦的军队紧紧地围困在垓下这个地方。项羽已身处绝境,粮食几乎吃光了,将士也所剩无几。
夜里,四面包围着的汉军唱起了楚国的民歌。项羽听了,非常吃惊地说:“汉军已经全部占领了整个楚国的土地吗?为什么在汉军中有 这么多的楚国人呢?”说完便带着残余的士兵惊慌地逃走了。项羽看到自己末路途穷,终于在乌江边拔剑自刎。一代英豪以悲剧结束了自己的一生。
“四面楚歌”这个成语比喻四面受到敌人的攻击,处于孤立危急的困境。
以逸待劳
西汉末年,军阀隗嚣脱离刘秀,去投靠在四川称帝的公孙述。刘秀大怒,派兵去攻打隗嚣,结果反被隗嚣打败。
刘秀重新组织兵力并派爱将冯异前去占领枸邑。隗嚣得到消息,命令部将行巡立刻去枸邑抢占有利地形。冯异的部将们都劝冯异不要和行巡大军作战。冯异斩钉截铁地说:“我们必须抢占枸邑‘以逸待劳’。”冯异命令部队急行军,抢在行巡之前,占领了枸邑。冯异严密封锁消息,紧闭城门,偃旗息鼓,让将士们休整。行巡的部分急匆匆地刚赶到城下,城楼上突然鼓声大作,亮出了冯异的帅旗。行巡的 军队毫无防备,吓得四下逃窜。冯异大开城门,领兵冲出城来,大败敌军。
“以逸待劳”这一成语指让自己的军队养精蓄锐,以等候疲惫赶来的敌军,将其打败。
草木皆兵
东晋时代,秦王苻坚控制了北部中国。公元383年,苻坚率兵攻打晋朝。苻坚得知晋军兵力不足,就想以多胜少,抓住机会,迅速 出击。
谁料,苻坚的部队被晋军击败了,损失惨重,大将被杀,士兵死伤万余。秦军的锐气大挫,军心动摇。此时,苻坚望见晋军队伍严整,士气高昂,山上一草一木都像晋军的士兵一样。他后悔自己过于轻敌了。出师不利给苻坚心头蒙上了阴影,他最终中箭而逃。晋军以有限的兵力大败敌军,赢取了胜利。
成语“草木皆兵”,形容神经过敏、疑神疑鬼的惊恐心理。大辩若讷
盲人问日
从前,有一个生来就失明的盲人,从来没有见过太阳。他问别人太阳是什么样子的。
一个人告诉他:“太阳的形状像铜盘。”他敲敲铜盘,听见了铜盘叮叮当当的声音。后来,他听见了庙里的钟声,就以为这是太阳 了。又有一个人告诉他:“太阳像蜡烛一样发光。”他摸摸蜡烛,感受到了它的形状。后来,他摸到了一支短笛,就以为是太阳了。
可是我们知道太阳与钟声或笛子是多么的不同啊!因为盲人从来没有见过太阳,只是听别人描述而已,所以才造成这样的误解。
二童辩日
孔子东游的途中,见到两个小孩在面红耳赤地争论什么,就走上前去,问他们在争论什么。
“我认为太阳在黎明的时候离我们最近,而在正午时离我们最远。”一个小孩儿说。
另一个小孩儿立即争辩说:“我认为太阳在黎明的时候离我们最远,而在正午时离我们最近。” 一个小孩说:“太阳刚出来时像个大圆车篷,等到正午时像个盘子或盂,这不是远处的小而近处的大的道理吗?”
另一个小孩说:“太阳刚出来时清凉寒冷,等到了正午,它热得像把手伸向热水里。这不正是距离近的就觉得热,距离远的就觉得凉 的道理吗? ”
孔子不能够断定谁是谁非。两个小孩笑看说:“是谁说你是学多才的人呢?”
濠梁之辩
庄子和朋友惠施在濠水的一座桥梁上散步。庄子看着水里的苍鲦鱼说:“苍鲦鱼在水里悠然自得,这是鱼的快乐啊。”
惠施说:“你不是鱼,怎么知道鱼的快乐呢?”
庄子说:“你不是我,怎么知道我不知道鱼的快乐呢?”
惠施说:“我不是你,固然不知道你;你不是鱼,无疑也没法儿知道鱼是不是快乐。”
庄子说:“请回到我们开头的话题。你问‘你怎么知道鱼快乐’,这句话表明你已经肯定了我知道鱼的快乐了,而我则是在濠水的桥上知道鱼儿快乐的。”
亡羊补牢
战国时期,楚襄王十分昏庸无道。楚国有一个大臣,名叫庄辛。有一次他对楚襄王说:“您在宫里面的时候,周侯和夏侯伴您的左右,您整天想的是吃喝玩乐,却一点也不在乎国家的治理,因此国家已处在危险之中!您如果不信我的话,请允许我到赵国躲一躲,看事情究竟会怎样。”
庄辛到赵国才住了五个月,秦国果然派兵侵楚,这时楚襄王才觉得庄辛的话不错,赶紧派人把庄辛请回来,问他有什么办法。
庄辛回答说:“丢了羊,及时把羊圈修好,不算迟。然后他提出一些好的建议,帮助楚国振兴,收复失地。
今天,我们仍用成语“亡羊补牢”来比喻事情出了差错,有了损失,仍然要及时吸取教训,设法给予补救。
塞翁失马
很久很久以前,有一位老人,名叫塞翁。一天,他发现他的马走失了。据说有人看见马跑过了边境。邻居们听到这事,都来安慰他。塞翁却显得非常平静,他对来人说:“没关系,也未见得是一件环事。相反,还可能是件好事呢!”
一天晚上,塞翁听到马叫声便起身看个究竟。令他大吃一惊的是他不但见到了自己的马,还见到了另外一匹骏马。很显然是他的马把自己的伙伴带回了家。听到消息后,邻居们都跑来道喜。然而塞翁在与邻居寒暄时显得不仅平静而且若有所思。他说:“我是白得了一匹马,不过还很难说这是福是祸,没准儿是不祥之物。”
谁想到塞翁竟一语成谶。他的儿子特别喜欢那匹骏马。一天骑马时,他不慎从马背上摔落下来,摔断了左腿。从此,他再也不能像 从前那样自由行走了。对此,塞翁却说:“不碍事,没准是件好事情呢!”
一年以后,很多年轻人都被征兵入伍,多数人都死在战场上。塞翁的儿子却因为残疾免除兵役,从而保全了性命。
庄周贷粟
庄子家里穷得没米下锅了,不得不到监河候那哩去借粮。监河候说:“行啊,我即将领到封邑的薪金,打算借给你三百金,可以吗?”
庄子生气得变了脸色,说:“我昨天往你这里来,半路上听到有个声音在呼救,我回头一看,见到车轮碾成的沟里有一条鲋鱼,我问它说:‘你过来,你是干什么的? ’鲋鱼回答说:‘我是东海龙王的信使,你有一斗的水使我活下去吗?’我说:‘行,我将到南方去游说吴越王,让他们把西江的水引过来迎接你,可以吗?’鲋鱼生气地变了脸色,说:‘我失去了正常的生活环境,我没有地方可以活下去了,我只要获得一斗半升的水就能活命了,你竟然这么说,还不如早早地到卖干鱼的集市上去找我。’”
洛阳纸贵
晋代文学家左思,小时候是个非常顽皮、不爱读书的孩子。父亲经常为这事发脾气,可是小左思仍然淘气得很,不肯好好学习。
有一天,左思的父亲与朋友们聊天,朋友们羡慕他有个聪明可爱的儿子。左思的父亲叹口气说:“快别提他了,小儿左思的学习,还不如我小时候,看来没有多大的出息了。”这一切都被小左思看到听到了,他非常难过,觉得自己不好好念书确实很没出息。于是,他暗暗下决心,一定要刻苦学习。
左思渐渐长大了,由于他坚持不懈地发奋读书,终于成为一位学识渊博的人,文章也写得非常好。他用了十年时间撰写成了文学巨著 《三都赋》。由于当时还没有发明印刷术,喜爱《三都赋》的人只能争相抄阅,因为抄写的人太多,洛阳的纸张供不应求,一时间纸价大幅上升。
成语“洛阳纸贵”用于称颂杰出的作品风行一时。
春秋时期,有一位著名军事学家名叫孙武。为了检验一下他的实际军事才能,吴王让他在宫内训练一百八十名宫女。孙武将她们分为两队,分别用吴王宠爱的两个宫姬担任队长。孙武反复向她们解释,听到命令后应该怎么做。他警告说:“在军队里,决不可违抗命令,没有谁能例外。你们要注意!”但是军令一下,宫女们却你望我,我望你,然后哈哈大笑,她们觉得这一切挺好玩。
孙武见状说:“交代不明是我的错,现在我将刚才一番话再解释一次。”最后,他严厉地警告她们说:“命令可不是开玩笑的事情,人人都必须遵守。否则,一定会后悔的,你们千万记住了!”
然后,又开始训练。命令传达下去,可是,宫女们仍然没有把他的语当回事,互相开着玩笑。孙武立刻沉下脸来,严厉地说:“号令已经交代清楚,你们竟敢又一次违命!来人,把两个队长推出去斩首!” 吴王听说孙武要斩他的爱姬,急忙派人向孙武讲情,可是孙武说:“将在军中,君命有所不受!”遂命左右将两女队长斩了。至 此,宫女们人人严守军纪,不敢有丝毫的松懈。
第二篇:传统文化故事
铁杵磨针
唐朝著名大诗人李白小时候不喜欢念书,常常逃学,到街上去闲逛。
一天,李白又没有去上学,在街上东溜溜、西看看,不知不觉到了城外。暖和的阳光、欢快的小鸟、随风摇摆的花草使李白感叹不已,“这么好的天气,如果整天在屋里读书多没意思?”
走着走着,在一个破茅屋门口,坐着一个满头白发的老婆婆,正在磨一根棍子般粗的铁杵。李白走过去,“老婆婆,您在做什么?”
“我要把这根铁杵磨成一个绣花针。”老婆婆抬起头,对李白笑了笑,接着又低下头继续磨着。
“绣花针?”李白又问:“是缝衣服用的绣花针吗?” “当然!”
“可是,铁杵这么粗,什么时候能磨成细细的绣花针呢?” 老婆婆反问李白:“滴水可以穿石,愚公可以移山,铁杵为什么不能磨成绣花针呢?” “可是,您的年纪这么大了?”
“只要我下的功夫比别人深,没有做不到的事情。” 老婆婆的一番话,令李白很惭愧,于是回去之后,再没有逃过学。每天的学习也特别用功,终于成了名垂千古的诗仙。
悬梁刺股
东汉时候,有个人名叫孙敬,是著名的政治家。开始由于知识浅薄得不到重用,连家里人都看不起他,使他大受刺激,下决心认真钻研,经常关起门,独自一人不停地读书。每天从早到晚读书,常常是废寝忘食。读书时间长,劳累了,还不休息。时间久了,疲倦得直打瞌睡。他怕影响自己的读书学习,就想出了一个特别的办法。古时候,男子的头发很长。他就找一根绳子,一头牢牢的绑在房梁上。当他读书疲劳时打盹了,头一低,绳子就会牵住头发,这样就会把头皮扯痛了,马上就清醒了,再继续读书学习。这就是孙敬“悬梁”的故事。
战国时期,有一个人名叫苏秦,也是出名的政治家。在年轻时,由于学问不多不深,曾到好多地方做事,都不受重视。回家后,家人对他也很冷淡,瞧不起他。这对他的刺激很大。所以,他下定决心,发奋读书。他常常读书到深夜,很疲倦,常打盹,直想睡觉。于是他想出了一个方法,准备一把锥子,一打瞌睡,就用锥子往自己的大腿上刺一下。这样,猛然间感到疼痛,使自己清醒起来,再坚持读书。这就是苏秦“刺股”的故事。
第三篇:传统文化故事
诚实守信
诚信,让心灵无瑕,让友谊长存,让世界美好!下面我给大家讲一个诚实守信的故事。
曾子是孔子的学生。有一天他的妻子要到市场去卖布,为了使儿子不惹麻烦,所以她对儿子说:“儿子,你不跟我卖布,我回来后让你吃猪肉。”儿子一听有肉吃,就不闹着去了。妻子回来后,发现曾子正要杀猪,妻子很舍不得,便哭着求他不要杀猪。而曾子却坚定地说:“做人不可以言而无信,既然答应儿子要杀猪吃肉,就不应该后悔,我不希望自己的儿子长大后言而无信,所以我今天要为儿子做个榜样。”于是曾子把猪杀了。他的儿子长大后也是一个诚实守信的人。
诚信是人最美丽的外套,是心灵最圣洁的鲜花。让我们向曾子学习,传承中华优秀文化传统,做一个诚实守信的好少年!
第四篇:传统文化德育故事
孟母三迁
战国的时候,有一个很伟大的大学问家孟子。孟子小的时候非常调皮,他的妈妈为了让他受好的教育,花了好多的心血呢!
当他们住在墓地旁边时,孟子就邻居的小孩一起学着大人跪拜、哭嚎的样子,玩起办理丧事的游戏。妈妈看到了,就皱起眉头:“不行!我不能让我的孩子住在这里了!”于是带着孟子搬到市集旁边去住。到了市集,孟子又和邻居的小孩,学起商人做生意的样子。一会儿鞠躬欢迎客人、一会儿招待客人、一会儿和客人讨价还价,表演得像极了!妈妈知道了,又皱皱眉头:“这个地方也不适合我的孩子住!”他们又搬家了,这一次搬到了学校附近。孟子开始变得守秩序、懂礼貌、喜欢读书。这个时候,孟子的妈妈很满意地点着头说:“这才是我儿子应该住的地方呀!”
奇怪的鳝鱼
中国古代有一位叫周豫的读书人,有一次朋友送了他最喜欢吃的鳝鱼,刚巧这天闲来无事,周豫一时技痒,亲自动手,试试自己久未展露的厨艺,想煮上一锅清炖鳝鱼汤来喝。
周豫把鳝鱼放进锅里,让它们在冷水中自由自在地游,锅下用小火缓缓地加热,水温一点点增高,鳝鱼在没有察觉的情况下,慢慢就会被煮熟。据说这样煮出来的鳝鱼没有经过被宰杀的挣扎,肉质不会紧绷,味道最好了。
汤煮开了,周豫掀开锅盖一看,发现一个奇怪的现象,锅里有一条鳝鱼的身体竟然向上弓起,只留头和尾巴在煮开的汤水里。这条鳝鱼整个腹部都向上弯在了水面之上,直到死了,仍然保持这个姿势而不倒下。
看到这种情形,周豫十分好奇,赶快把这条鳝鱼捞出来,用刀剖开它的肚子,想看看它究竟为什么要如此辛苦地把肚子弯起来。剖开之后,周豫惊奇地发现,鳝鱼肚子里藏着满满的鱼卵,数量多得难以计算,原来它是想保护自己的孩子。
木兰替父从军
汉朝时,北方匈奴人侵扰我国,战事吃紧,汉文帝下令征兵。花木兰的父亲年老又有病在身,可是朝庭一次又一次催逼,家中没有男孩子,花木兰勇敢地女扮男装代替父亲参了军。
花木兰从军12年,竟然没有一个人发现她是一名女子。在战场上,她英勇善战,建立了卓越的功勋,受到皇帝的亲自召见和嘉奖。面对名利,花木兰从容淡泊,只要求皇帝批准她解甲回乡,侍奉年迈的父母。
陆绩怀橘遗亲
三国时期吴国的陆绩,从小喜欢读书,见多识广,被称作神童。6岁时,陆绩跟随父亲陆康到九江拜见大名鼎鼎的袁术。对袁术提的问题陆绩都能对答如流,态度不卑不亢,袁术非常高兴,破例请他与大人一起坐,还拿出橘子招待。陆绩吃完橘子,悄悄地往怀里藏了两个。
临走时,陆绩向袁术弯腰作揖,橘子从怀里滚落到地上。袁术很惊讶,问:“你来我家做客,走的时候还要偷藏主人的橘子吗?”陆绩回答说:“我妈妈最喜欢吃橘子,我想这么好吃的橘子妈妈吃不到太可惜了,所以带两个回去给她。”袁术见他小小年纪就懂得孝顺母亲,不仅不责怪,反而更加赏识。
陆绩成年后,才华横溢,有许多成就,并且一身正气,是历史上有名的清官。
吴猛恣蚊饱血
晋朝的吴猛,八岁时就懂得孝敬父母。因为家里很穷,没有蚊帐,每到夏夜,爸爸总是被蚊虫叮咬得不能安睡。吴猛想了一个办法,就是自己脱掉上衣坐在爸爸的床前,任凭蚊虫怎么叮咬自己,吴猛都不去赶,就担心那些蚊虫离开了自己会去叮咬爸爸。
张良敬老拜师
张良是战国时期的韩国人,一天走在桥上,正好看到一位老人坐在桥边,一只鞋子掉到桥底下去了。老人对张良说:“年轻人,帮我把鞋捡起来。”张良赶紧到桥下捡回鞋子。老人又说:“替我穿上!”张良想做好事做到底吧,于是跪在地上恭恭敬敬地给老人穿上了鞋。老人神秘地一笑就走了。
没走多远,老人又返回来对张良说:“年轻人,我看你是值得教诲的,五天后的早晨,你还到这里来见我吧。”张良虽然觉得奇怪,还是乖地答应了。
五天之后,张良来到桥边,见老人早已等在那里了。见了张良,老人很不高兴地说了一句“五天后再来吧!”就扭头走了。
过了五天,鸡刚一叫,张良就起床去赴约,没想到老人又先到了。这次老人更生气,说“又迟到了,五天后再来吧!”
又是五天以后,张良半夜就去桥边等候。没过多久,老人来了。这次老人面露微笑,从怀里掏出一卷竹简递给张良说“读通了这本书,你就可以做帝王的老师了。”
张良回家后,发现这本书叫《太公兵法》,从此刻苦攻读。后来张良跟随刘邦打了很多胜仗,成为一位历史名将。
重阳敬老
农历九月九日,是中国传统的重阳节。因为古老的《易经》中把“六”定为阴数,把“九”定为阳数,九月九日,日月并阳,两九相重,故而叫重阳,也叫重九,古人认为是个值得庆贺的吉利日子,并且从很早就开始过此节日。
庆祝重阳节的活动多彩浪漫,一般包括出游赏景、登高远眺、观赏菊花、遍插茱萸、吃重阳糕、饮菊花酒等活动。
九九重阳,因为与“久久”同音,九在数字中又是最大数,有长久长寿的含意,在1989年,我国把每年的九月九日定为老人节,传统与现代巧妙地结合,成为尊老、敬老、爱老、助老的老年人的节日。
第五篇:小学生传统文化-小学生传统文化故事
小学生传统文化-小学生传统文化故
事
传统文化故事
中
传统故事——门神
门神是农历新年贴于门上的一种画类。作为民间信仰的守卫门户的神灵,人们都将其神像贴于门上,用以驱邪辟鬼,卫家宅,保平安,助功利,降吉祥等,是汉族民间最受人们欢迎的保护神。新春伊始,第一件事便是贴门神、对联。每当大年三十日,家家户户都纷纷上街购买对联、门神,有雅兴者自己也铺纸泼墨挥春,将宅子里里外外的门户装点一新,表达了汉族劳动人民一种辟邪除灾、迎祥纳福的美好愿望。
门神信仰由来已久,据《山海经》说:在苍茫大海之中有一座度朔之山,山上有一颗大桃树,枝干蜿蜒盘伸三千里,桃枝的东北有一个万鬼出入的鬼门,门有上两个神人,一个叫神荼,一个叫郁垒,他们把守鬼门,专门监视那些害人的鬼,一旦发现便用芦苇做的绳索把鬼捆起来,扔到山下喂老虎。于是黄帝向他们敬之以礼,岁时祀奉,在门上画神荼、郁垒和老虎的像,并挂上芦苇绳,若有凶鬼出现二神即抓之喂虎。
后来《山海经》这种以神荼、郁垒、虎苇索、桃木为辟鬼之神的信仰被人们承传了下来,如晋干宝《搜神记》佚文曰:“今俗法,每以腊终除夕,饰桃人,垂韦索,画虎于门,左右置二灯,象虎眠,以驱不祥。”这中间,桃亦是人们崇拜久远的植物,人们认为桃多子多福,是长寿的象征,因此能够除灾避邪制鬼驱怪,而老虎为百兽之王,能够“执搏挫锐,噬食鬼魅”,“故画虎于门,鬼不敢入”。
这种信仰一直流传至今,除夕之时人们常常在门上贴上画有二神与虎的画,并挂上桃枝或桃人和苇索,以驱鬼辟邪。与过去稍有不同的是,画中神人除了神荼郁垒外,还有唐代出现的钟馗,元代以后出现的秦琼尉迟恭,旧时苏州地区人们崇拜的温岳二元帅。传统文化新体验——小学生如何学习《论语》 岱 宗 学 刊
J OUR NAL OF DAI 0
Z NG
V0. 5 NO.
1 1
1 Mf . 2 1 i r 01
传 统 文化 新 体 验
一 小 学 生如何 学习《 语 》 论
邹 秀 丽
70 0
[ 摘 要] 重视《
论语》 《、诗经》 等传统文化教学,在不断提 高文学素养的同时,正确把握作品的情感,不
断探 究有效 的教 学策略,学生学习的兴趣 和情 感共 鸣,优 秀的传统文化得 以传承。激发 使
[ 关键词 ] 情景创设 ; 创新 ; 资源整合[ 中图分类号] G 2.
632 [ 文献标识码] A
[ 文章编 号] 10 — 12 21)1 0 1 — 2 09 12
在 《 论语》 言简 意丰,与学 生 的实 际生 活 相 隔甚 远。却
而小学生的学习特点又表现为注意力集中时间较短,对画 面的理解 比对文字 的理解 更 容易,以在 《 语》 所 论 的教学
中创设情境就成为一种行 之有 效 的教学方 法。教师 在教
学时用心创设 与《 论语 》 和谐 的 情境,能带 领学 生穿
相
就 越 时空,如临其境深入感受简短 的文字 里所 蕴含 的哲 理。
如学习“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 乎?有朋 自远方来,不亦
乐乎 ?人不知而不愠,不亦 君子 乎? 这几 句话 时,” 我们 就
可以创设学生普遍熟悉 的“ 开学典礼 ” 的情境。
创设情境,习“ 学 开学典礼 ” :
师: ‘ “ 当!当!同学们 请 听,“ 当!
’ 孔子 学院
开学典礼 的钟声响起来 了,四面八方的 弟子 汇聚在 学
堂里 静 静 地等待 着他,们的老师来给他们做 重要 的讲话。孔子 稳步 走 向讲
台,同学们 正神 情 专 注地凝 望着 自己。于是,看到 孔
子发表 了重要 的讲话 :学而时习之,‘ 不亦
说 乎?有朋
自远 方来,亦乐乎 ?人 不知 而 不愠,亦君 子乎?
不 不 ’ 三句话讲 完 了,孔子再 次 看看每 位 同学的 眼神,只见
有的同学脸上露出喜色,朝着孔子微微点
头; 有的同
学眉 头紧锁着,不明 白他讲的什 么道理 ……孔子
好像 微微一 笑,的弟子们就 讨论 起 来 了,他 老师在 开 学典
我们今天就来学习孔子在开学典礼上讲的三句
话。跟老师读这 三句话。子 曰“ 学而时习之 ……起。
生 :齐读)曰“
师: 我们读到的这叫古文,与现代文有很 多都不
样。到不懂的地方 怎么办呢? 碰
生: 可以看后 面的注释,或者
师: 啊,是 在课本 中或 工具 书 中都 有重 点字的注
释,也有全文的大意介绍,还有相关链接丰富我们的 知识面,再不会,以多读 多
其、一 问。
教 在 在情境 的延 续中品味
在教《 论语》 时不止于课本、堂的局 限,拓展延
课 而是 伸,把相关 的内容组合 在一 起研讨,可达到 整体优化 的便 教学效果。
如“ 学而时习之,不亦 说 乎?有朋 自远方 来,不亦 乐
乎?人不 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是在 向我们 阐述孔子的” 做人之道,做一个什 么样 的人 呢?做 一个快 乐 的人,一
做 [ 收稿 日 ]O0 2 9 期 2 1—1—0
[ 作者简介 ] 邹秀丽女,17,山东泰安人,市实验学校教师。泰安
16 l
岱 宗 学刊
第1 5卷
个快乐的君子,做一个有修养、有道德 的人,这才是 中国文
化,儒家文化最根本所在。而 “ 学而不思则 罔,思而不学则
殆。“ ” 温故而知新,以为师 矣。“ 可 ” 三人 行,有我 师焉。必
学生 的心灵。重视 朗读 要尊重学生独特 的体验,师要成教 为引领学 生朗读的组织 者、作者
和促进 者,学生 渐人
合 让 佳境,读出层次。
般来讲,学生对文 章 的感悟 要经 过这样 几个层 次 :
初读
——感悟读
—— 品读
抓 反 —— 美读
。如在讲述学习之道时 :
一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 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以求之者也。则 向我们 阐述 了孔子 的学习之道。敏 ”
所 以我们便可以在刚才的情境 中继续下 去。
当,孔子 学 院的钟 声又响起 来 了,学期 当 当,新
的第一课开始 了,弟子们安安静静地 坐在教 室里等孔
子 来给他们上课。高大的孔子稳 步走入 教 室,走到讲
师 : 几句话都是 围绕着“习的 道理” 这 学 来讲的。
你对哪一 句话特 别有体 会?
“ 学,你们从 四面八 方投奔 到我 的 门下都
是 来干嘛 的 呢?都 来 向我 求 学的,来 向我 求 学 问 都
的。怎么学习呢 ?今 天 第一 堂课 咱们就 讲讲 学习的道理,学问的 道 理。孔 子 在 黑板 上 出示 了 5句话。”
地 问同学)你能真正理解孔子 的“习之道”
学 吗? 生 1 我 对“ 日 : : 子 三人行,必有我 师 焉。择 其善
者 而从之,其不善者 而改之。有理 解。每个人都是我” 的老师,班有 4 我们 9个 同学,4 同 学都 是我 的老
8个 师,各有各 的优 点,吸取 他 们 的优 点,改掉 自身 的缺
点。
利用巧妙的情境,晦涩难 懂 的语句 整合 起来,将 学生
便 很容易明 白了语句 的含义。不 至于使 教学 “ 一句,东 西
句” 学生学起来摸 不着东西南北。,三 咬文嚼字,在研词磨 句 中升华
《 论语》 中的语句 是最精 练 的语 言,不耻下 问、贤
“ 见 思齐、巧言令色 ” 等等都成 为现 代常用 的经典成语,而,故
学习古文感受传统文 化切勿 浮光掠 影,而须 沉下 来,诗
觅 眼,品佳句,感受文 中的意趣和含 蓄。
在课堂 中,我们 可 以这样 来 “ 咬文 嚼字 ” 品 味诗 句。,还是学习“ 而时习之,学 不亦说 乎?有朋 自远方来,不亦乐
乎 ?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这几句话。”
师: 那这三 句话是什 么意思,同学们翻 到读本,请
读一读 原文,读一读课后 注释,自己能理
解多少? 看
师: 交流一 下,你是怎 么理 解这 三句话 的? 这叫三人行。
师 : 身上有 哪些方面可 以做 为你的老师? 他
生 1 他很聪明也很机灵,: 还有 幽默感。
师: 他很聪 明也很机 灵,还有 幽默感。“ 择其善者
而从之” 不对 呀? 对
生 1是的。:
师 : 告诉 同学们,“ 请 你要 择其善者而从之”
。师 : 的哪些方 面值 得你 学习?
生 1他 的画画得 非常的好,: 有一股钻研 的精神。
师 : 也要 一 你
生 1 “ 其善者 而从之 ”
:择。师: 他们 身上是 不是十 全十 美的呢?俗话说 “ 人
无完人,金无足赤” 他 身上有没有“,不善者” 值得你
反 省和 改 正 的 呢 ?
示 意发 言)
生 1“ : 学而时习之。亦说 乎? 我 觉得 是,习不 ” 学
以后温习,是件很 快乐的事。
师: 第一
句,这是他 的理 解。
还会 学什 么?对一 岁的小娃娃,能会 学什 么 他可
?他 会 怎样 学? 通过 不 断“习
之” 学会 了,学会之后,心情 ?高兴!来读 吧。他的 对 于刚参加 工作 的大哥哥 大姐姐,可能 学会
他们 什 么? 学会后心情 怎样 ?
你爸爸妈妈会 学什 么?他们的心情呢?
生 1我觉得
。: 有一点调皮,有时也调 皮。我 师: 这一 点“ 不善者” 们要 “ 我 改之”。他呢?
生 1查博诚有 时候粗 心大意,时候也会。: 我有
师 : 别人 身上看到 了优 点和缺点,她从 这叫“ 三人
行,必有我 师焉,择其善 者而从 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板 择 当代 的小孔 子,掌声送 给他 们。
师: 真好!对孔子的语 言领会得 那么深刻。我们
把润澜有体会 的这
句话读一读。
对于6 0岁的老爷爷,可能又会 学些什 么? 他
是啊,不断地 “ 经过 学之” “、习之” 一岁 的 小娃,娃会 感到—— “ 学而 时习之,亦说 乎” 大哥 哥大姐
不,姐 会说—— “ 而 时习之,亦说 乎” 爸 爸 妈妈 会
学 不,说—— “ 学而 时习之,亦说 乎 ” 爷 爷 奶 奶 也 会
不,说—— “ 学而 时习之,亦说乎”
不。经过这样反 复地读,这几 句话,对 相信学 生 已经能从
不同的方面全方位理解并学会运用 了。
直意抒情
要让古 文教学弥散醉人 的芬芳,在教学 中就必须抓 住
“ 文眼 ” 和关键词句,细细品 味 文本,途径 引导学生 投
多种 入感情朗读,感悟文本 的意 义,直指作 者的心灵,唤醒
进而 生 : 齐读)三人 行,(“ 必有
我 师焉。择 其善 者 而
从之,其不善者而 改之。
” 在“ 做人 之道 ” “习之道 ” 与 学 都学 完后,进学 生
为促 深刻领悟,感受传统文 化的 迷人魅 力,我们可 以再配乐 朗
诵,在美妙的音乐中吟唱,使感情升华。
精妙 的语 句,的意境,刻 的内涵是 我们取 之不
高远 深 尽、用之不竭的宝藏。一次次的教学实践,也使我深切地
感 受到 只有 不断提高 自己的文学素养 的同时,正确把握作
品的情感,在原有教学 方法 的基础 上不 断创新,而探 究
从 有效的教学 策略,发学生 学习的兴趣 和情感 共鸣,激 才能
让《 论语》 这一 民族文化 的瑰宝 金光 闪烁,人意志,励 催人
奋进,使我们 的传统文 化在现代生活 的星空 中熠熠生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