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向心力》说课稿
《向心力》说课稿
江苏省南通市冠今中学(226100)
一、说教材: 1.新老教材比较
老教材是从日常现象观察、猜测向心力会与什么因素有关,然后运用控制变量法(利用向心力演示仪)得出向心力的表达式,再根据牛二定律推导出向心加速度表达式,对向心加速度表达式an没有进行理论推导,总体思路是由向心力这个本质到向心加速度这个现象。
新教材的设计思路正好相反,从现象到本质,从特殊到一般,教材先从生活,生产中很多圆周运动的现象得出速度方向变化必须要有加速度,在通过数学推导(体现极限思想)得出向心加速度的表达式,再根据牛顿第二运动定律推导出向心力的表达式。教材到这儿本可以结束,但是新教材,通过圆锥摆实验粗略验证了向心力表达式(以前是向心力演示仪),这个验证实验起到了一举三得的作用:①验证了向心力表达式的正确性 ②验证了向心加速度表达式的正确性 ③验证了匀速圆周运动是由合外力提供向心力。向心力不是具体的力,可以是某一个力,也可以是几个力的合力,甚至是每个力的分力,是按效果命名的力。
从匀速圆周运动到变速圆周运动再到一般的曲线运动,体现了从特殊到一般的思想,在处理一般曲线运动时也采用微分思想
2.本课在教材中的地位
圆周运动与抛体运动都是很重要的曲线运动,为了学习《向心力》前面已有很多知识铺垫,如:曲线运动的方向、条件、描述圆周运动的概念及物理量,包括向心加速度。这是前,那么后呢?学好本节可以为本章应用部分及万有引力知识做必要准备,所以本节内容具有承上启下,承前启后的作用,是本章乃至本册的重要内容。二、三维目标:
1.知识与技能。理解向心力概念,表达式确切含义,以及运用表达式解决有关问题
2.过程与方法。通过与学生共同参与圆锥摆实验,让学生体验探究的过程,引导学生根据牛二定律推导向心力表达式及参与有关问题的讨论,让学生体会物理思维的严密,物理学的严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参与讨论及实验中,让学生感受成功的快乐。体会实践的意义。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培养动手能力及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探究的重点与难点 1.本节教学重点:
①圆锥摆实验的探究过程。②牛顿第二定律在曲线运动中的应用,在前面学习抛体运动的基础上,有学习圆周运动,让学生了解牛顿运动定律不仅适用于直线运动,同样适用于曲线运动,让学生体会牛顿力学的魅力。③明确向心力的定义,公式包括变形公式。2.教学难点:
①圆锥摆实验及有关物理量的测量(难就难在你不敢去尝试,我准备了这个演示实验,预先我也测了一下,结果还可以,误差很小,我觉得即使误差大,也要去尝试,做比不做好,让学生体会验证实验过程)。麻烦可能会出在⑴怎样点悬 ⑵怎样保证做圆周运动 ⑶怎样测高度
②运用向心力,向心加速度解释有关现象(学生初学,有些生疏)
四、教学方法
本课采用“引导探究”式教学法,该教学法以解决问题为中心,注重学生的独立钻研,着眼于创造思维的培养,充分发挥学生主动性。其主要程序是:提出问题→科学猜想→设计实验→科学探究→得出结论→指导实践。它不仅重视知识的获得,而且更重视学生获得知识的过程及方法,更加突出了学生的主动学习。学生活动约占课时2/5。课堂气氛将较活跃。能真正体现“以教为主导,以学为主体”的教学思想。
五、教学流程(时间安排贯穿其中)1.导入新课(3分钟)
创造学习圆周运动的情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是引入新课的知道思想。举例和展示生活、生产中、体育比赛中的一些圆周运动的例子,如我在课件里就安排的两段视频:①飞机拐弯 ②花样滑冰,还安排了几段动画。如:①地球饶太阳公转的动画 ②轻绳牵好小球在光滑冰面上做圆周运动等,引导学生观察归纳出他们的共同特征。让学生思考圆周运动的条件,以及怎样满足哪些条件,让学生的思维进入新课教学的轨迹。2.新课教学(30分钟)
(1)向心力(5分钟)课件展示几个圆周运动实例,引导学生对物体进行受力分析,让学生发现,做圆周运动的物体受到的合力总指向圆心,从而得出向心力的概念,理解向心力是做圆周运动物体所受的合力,是按效果力命名的,再引导根据牛二定律及所学向心加速度的公式,推导出向心力的表达式。到这儿会有疑问向心加速度本身数学推导得出,再推出向心力这两个公式可靠吗?有没有办法验证?
(2)进入圆锥探究实验(本部分既重也难,时间15-18分钟)
学生自主阅读课本实验,课件展示问题(原理、器材、需测数据表格)时间2-3分钟可以讨论,好了以后学生汇报(照阅读提纲)学生汇报,教师点评、分析可不测r、m(通过投影片)
引导学生设计实验,记录表,与学生共同参与演示实验(测长度、可以老师测,学生帮助,与学生一起数圈)采集好数据后,当场进行计算。改变高度,再做一次,学生讨论评估实验误差。有无改进办法。
再介绍几个典型的圆周运动,如物理跟转盘一起转动,链球运动(这里插一段视频),很自然的过度到第三部分
(3)变速圆周运动(8-10分钟)
对链球运动,慢动作进行观察,静态受力分析,链子对球的拉力不是指向圆心,与速度夹角<90°,引导学生将力分解为Ft、Fn。总结各自作用,变速圆周运动不是合外力提供向心力,而是一部分提供向心力。这里反过来可以解释前面的匀速圆周运动为什么合外力提供向心力。
匀速圆周运动F向=mv2/r2,v、r大小不变,变速圆周运动,v变化,r不变,一般曲线运动呢?如何处理,引导学生思考,v、r边还是不变。然后运用极限分割思想,将一般曲线分割为很多小圆弧,每段曲率半径不同,r不同,v也不同。一般曲线运动的处理方法,将一般曲线运动我们都可以处理还有什么运动不能处理,将学生引向思维高潮。
另外课件上还设计了一个小动画,演示,F与m、r、ω关系,有空可以展示。(4)巩固练习(7分钟)
选择两道题,第一道选择题,圆锥摆,A、B、C受力分析,D较难求T。注意,运动圆面、圆心、半径的寻找与确定。
第二道计算,南通地区物体所受向心力,同样注意以上。注意及隐含条件T的挖掘。(5)课堂小结(2分钟)(6)作业布置 P22 1-5。(b)尝试 课本P22“做一做”实验,可以当场尝试,如就地取材,塑料胶带或线牵小球做圆周运动。
六、板书设计(略)
第二篇:向心力说课稿(本站推荐)
向心力说课稿
各位老师,你们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向心力。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法学法和教学过程这五个方面来进行说课。
1、首先是教材分析。向心力是粤教版高中物理必修2第二章第2节的内容。本节内容主要探讨物体做圆周运动的条件、原因,让学生学习一个新的物理量向心力,本节内容是本章乃至必修2整本教材的重要章节,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为后继学习天体运动打下了重要的基础。
2、接着学情分析。本节内容的教学对象是高一学生,他们在前面已经学习了匀速圆周运动的概念以及描述匀速圆周运动的物理量线速度、角速度和周期,这为本节课的学习打下重要的基础。但是,高一学生思维水平有限,逻辑推理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尚未成熟,对理解产生圆周运动的条件具有一定的困难。
3、所以,根据以上我对教材和学情的分析,我确定了本节内容的三维教学目标。
首先,在知识与技能上,学生要知道什么是向心力,理解它是一种效果力,掌握向心力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理解并应用向心力公式,另外还要理解向心加速度的概念及相关公式。
其次,在过程与方法上,希望学生能在实验探究过程中懂得利用控制变量法研究问题,培养学生实验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最后,在情感态度价值观上,希望通过本节内容的学习,能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让学生体会学以致用,培养学生对科学的热爱,领悟科学研究的思想和方法。
另外,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在于向心力公式的理解和应用,而难点在于让学生真正理解向心力概念的物理涵义。
4、根据以上的分析,我采用的教法是讲授法和分组实验法,而学生的学法是实验探究、观察、分析讨论以及归纳总结。
5、下面我将说一说我的教学过程设计。我的教学流程将分为新课导入、讲授新课、课堂小结、课后作业这四个环节。
首先是新课导入。老师用多媒体展示生活中圆周运动的例子,例如转动的风扇、旋转木马、摩天轮,水流星等等,引导学生回忆起之前学习的圆周运动知识,让学生观察圆周运动的特征并思考物体做圆周运动的条件是什么,怎样才能满足这些条件,由此正式进入新课讲授。
通过复习回顾相关知识,引导学生利用所学知识进行理论推导,让学生发现做匀速圆周运动的物体受到的合力与速度方向不在同一直线上,这个合力使得物体运动方向不断改变,合力方向虽然不断改变,但是总是指向圆心,从而得出向心力的概念,注意引导学生理解向心力是按效果命名的,理解它是由合外力提供,而不是物体所受到的其中一个力,并且让学生理解向心力的作用只改变速度方向不改变大小。
接着,老师抛出一个问题引发学生思考:向心力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由此引出本节课需要学生进行实验探究的主题:探究向心力的大小。老师引导学生亲身实验,利用圆珠笔杆、细线、小物块等自制的实验器材来进行实验,把细线穿在圆珠笔杆中,细线一端拴住小物块,另一端用手拉住,用力转动小物块,让小物块做圆周运动,而手的拉力提供向心力,由此利用控制变量法改变物体质量、圆周运动半径、角速度来探究向心力大小与物体质量、圆周运动半径、角速度的关系,老师要注意在实验过程中给予学生必要的指导和帮助,最后引导学生归纳
2总结出实验的结论,并且给出由精确实验得出的定量关系式F=mwr。再引导学生根据角速度和
2线速度的关系推导出向心力的另一条公式F=mv/r。
2接着,老师引导学生回顾牛顿第二定律,并结合向心力的公式,推导出加速度公式a=wr2和a=v/2,由此引入向心加速度的概念。
最后,在学生对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有了一定的理解和掌握后,老师通过书本中的练习题让学生巩固知识、应用向心力的相关公式,加深对圆周运动的理解,并帮助学生对本节课所学知识进行总结,再布臵相关的课后作业,最后结束课堂。
6、以上就是我对向心力这节课的说课内容,谢谢各位老师聆听。
第三篇:《向心力》说课稿
《向心力》说课稿
一、说教材: 1.新老教材比较
老教材是从日常现象观察、猜测向心力会与什么因素有关,然后运用控制变量法(利用向心力演示仪)得出向心力的表达式,再根据牛二定律推导出向心加速度表达式,对向心加速度表达式an没有进行理论推导,总体思路是由向心力这个本质到向心加速度这个现象。
新教材的设计思路正好相反,从现象到本质,从特殊到一般,教材先从生活,生产中很多圆周运动的现象得出速度方向变化必须要有加速度,在通过数学推导(体现极限思想)得出向心加速度的表达式,再根据牛顿第二运动定律推导出向心力的表达式。教材到这儿本可以结束,但是新教材,通过圆锥摆实验粗略验证了向心力表达式(以前是向心力演示仪),这个验证实验起到了一举三得的作用:①验证了向心力表达式的正确性 ②验证了向心加速度表达式的正确性 ③验证了匀速圆周运动是由合外力提供向心力。向心力不是具体的力,可以是某一个力,也可以是几个力的合力,甚至是每个力的分力,是按效果命名的力。
从匀速圆周运动到变速圆周运动再到一般的曲线运动,体现了从特殊到一般的思想,在处理一般曲线运动时也采用微分思想
2.本课在教材中的地位
圆周运动与抛体运动都是很重要的曲线运动,为了学习《向心力》前面已有很多知识铺垫,如:曲线运动的方向、条件、描述圆周运动的概念及物理量,包括向心加速度。这是前,那么后呢?学好本节可以为本章应用部分及万有引力知识做必要准备,所以本节内容具有承上启下,承前启后的作用,是本章乃至本册的重要内容。二、三维目标:
1.知识与技能。1.了解向心力概念,知道向心力是效果力;
2.掌握向心力的表达式,会计算简单情景中的向心力。
2.过程与方法。1.体验向心力的存在,会分析向心力的来源;
2.从牛顿第二定律角度理解向心力表达式,进一步体会力是产生加速度的原因;
3.用圆锥摆粗略验证向心力表达式。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在实验操作中培养学生的动手习惯,提高理解、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2.让学生感受成功的快乐,体会实验的意义,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三、教学探究的重点与难点
1.本节教学重点:
①圆锥摆实验的探究过程。②牛顿第二定律在曲线运动中的应用,在前面学习抛体运动的基础上,有学习圆周运动,让学生了解牛顿运动定律不仅适用于直线运动,同样适用于曲线运动,让学生体会牛顿力学的魅力。③明确1.圆周运动中向心力的来源;2.向心力的确定方法与公式。2.教学难点:
①圆锥摆实验及有关物理量的测量(难就难在你不敢去尝试,我准备了这个演示实验,预先我也测了一下,结果还可以,误差很小,我觉得即使误差大,也要去尝试,做比不做好,让学生体会验证实验过程)。麻烦可能会出在⑴怎样点悬 ⑵怎样保证做圆周运动 ⑶怎样测高度
②1.圆周运动中向心力的来源;2.圆锥摆实验及相关物理量的测量。
四、教学方法
本课采用“引导探究”式教学法,该教学法以解决问题为中心,注重学生的独立钻研,着眼于创造思维的培养,充分发挥学生主动性。其主要程序是:提出问题→科学猜想→设计实验→科学探究→得出结论→指导实践。它不仅重视知识的获得,而且更重视学生获得知识的过程及方法,更加突出了学生的主动学习。学生活动约占课时2/5。课堂气氛将较活跃。能真正体现“以教为主导,以学为主体”的教学思想。
五、教学流程(时间安排贯穿其中)1.导入新课(3分钟)创造学习圆周运动的情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是引入新课的知道思想。举例和展示生活、生产中、体育比赛中的一些圆周运动的例子,如我在课件里就安排了几段动画。如:①双人滑冰的动画 ②轻绳牵好小球在光滑冰面上做圆周运动等,引导学生观察归纳出他们的共同特征。让学生思考圆周运动的条件,以及怎样满足哪些条件,让学生的思维进入新课教学的轨迹。2.新课教学(30分钟)
(1)受力分析及规律总结向心力(8分钟)
课件展示几个圆周运动实例,引导学生对物体进行受力分析,让学生发现,做圆周运动的物体受到的合力总指向圆心,从而得出向心力的概念,理解向心力是做圆周运动物体所受的合力,是按效果力命名的,再引导根据牛二定律及所学向心加速度的公式,推导出向心力的表达式。到这儿会有疑问向心加速度本身数学推导得出,再推出向心力这两个公式可靠吗?有没有办法验证?
(2)进入圆锥探究实验,理论推导及实验验证(本部分既重也难,时间15-18分钟)
学生自主阅读课本实验,课件展示问题(原理、器材、需测数据表格)时间2-3分钟可以讨论,好了以后学生汇报(照阅读提纲)学生汇报,教师点评、分析可不测r、m(通过投影片)
引导学生设计实验,记录表,与学生共同参与演示实验(测长度、可以老师测,学生帮助,与学生一起数圈)采集好数据后,当场进行计算。改变高度,再做一次,学生讨论评估实验误差。有无改进办法。
再介绍几个典型的圆周运动,如物理跟转盘一起转动,(3)解决问题及课堂拓展(8-10分钟)
引导学生总结向心力的特点及规律,得出向心力的公式,通过课本的习题进行巩固练习所学知识点达到知识融会贯通的效果。(3)课堂小结(2分钟)
(4)本--和教学实施都落实了高中物理新课程的目标要求,体现了新课程的精神,采取“学生自主探究,教师启发导学”的新教法,充分调动学生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探究。本--让学生经历了“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设计实验→实验探究→分析与论证→交流与合作→得出结论”等一系列过程,亲身体会到科学探究的过程。通过实验探究,让学生人人参与,亲身体验探究过程,活跃学生思维,并在探究中突破教学难点。教师结合演示实验,同时充分利用“多媒体课堂辅助教学资料库”的教学课件,使课堂的教学效果大大提高(5)作业布置 P22 1-5。(b)尝试 课本P22“做一做”实验,可以当场尝试,如就地取材,塑料胶带或线牵小球做圆周运动。
六、板书设计
第四篇:5.7向心力说课稿教学设计
向心力
各位评委专家,您们好!我说课的题目是高中物理人教版必修2第5章第7节《向心力》。下面,我将从课标和教材分析、教学目标、重点和难点、教法与学法、教学过程及板书设计六个方面进行说课。
一、课标、教材、学情分析
课标:能用牛顿第二定律分析匀速圆周运动的向心力。这首先要求学生知道什么是向心力,向心力与向心加速度的关系,能用牛顿第二定律分析匀速圆周运动的向心力。教材分析:向心力是第一节圆周运动的继续,它和向心加速度是圆周运动中非常重要的概念。这一内容还是后续的离心运动、下一章万有引力定律的基础,学好它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学情分析:学生的认知过程由具体向抽象过渡,由直观认识向逻辑推理、实验推理过渡,因此在教学中,要遵循从感性到理性的认识规律已有知识:曲线运动,曲线运动的条件,描述匀速圆周运动快慢的物理量,经历过应用控制变量法进行实验探究的过程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知道什么叫向心力、认识向心力的方向、作用效果、来源、大小。(2)过程与方法:
通过实验探究向心力与质量、角速度、半径的定量关糸;会用控制变量法实验。(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关心日常生活中的圆周运动,并培养探究的兴趣、习惯。体会实验的意义,感受成功的快乐,激发学生探究问题的热情、乐于学习的品质
三、教学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向心力的方向;向心力的来源;向心力的大小
2、教学难点:向心力的来源(需让学生深刻体会向心力不是性质力,而是效果力。在具体教学过程中通过让学生活动体验,多举实例的方法来掌握。)
四、教法和学法
教法:
1、实验探究的方法
2、多媒体直观演示法
3、类比、迁移法
4、问题驱动法 学法:
1、实验探究法:引导学生通过创设情景等活动形式获取知识,以学生为主体,使学生的独立探索性得到了充分的发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思维能力。
2、小组讨论法: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组织学生进行集体和分组讨论,促使学生在学习中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的精神。
五、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 导入新课:
复习提问:匀速圆周运动的物体的加速度——向心加速度,它的方向和大小有何特点呢?
学生回答后进一步引导:那做匀速圆周运动物体的受力有什么特点呢?我们从下面几个常见的物理情景入手,对它做一个猜想
大屏幕:提供物理情景
①花样滑冰女选手绕男选手的匀速旋转(视频)②绳拉小球在唱片上匀速转动(视频)③勇敢者转盘(图片)
④卫星绕地球运动(图片)
学生很容易说出应该有一个指向圆心方向的力,教师进一步引导从理论上如何支持这一猜想呢?
学生可说出由于向心加速度指向圆心,由牛顿第二定律,必然力也指向圆心。引导学生总结:做匀速圆周运动的物体一定受到一个指向圆心方向的合力,引出向心力定义。
本环节通过学生熟悉的物理情景问题做猜想的背景,便于引发学生从已有物理知识出发思考,引出新知。
(二)、新课教学
(1)、向心力
大屏幕投影向心力的定义、方向
以情景③为例,课件演示,让学生自己分析出向心力的作用效果,接着引出向心力大小的寻找,学生很容易用牛顿第二定律推导出向心力大小表达式,教师找出具有代表性的学生推导在展台演示,其他学生评价交流。学生分组做教材中的“做一做”,体验向心力大小,具体环节如下: 阅读教材p54,分组实验,体会向心力大小的影响因素,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中采取了怎样的实验方法? 2.通过实验你得到了什么结论? 3.手所受到的力是向心力的大小吗?
学生通过合作体验加深了对向心力大小、来源、影响因素的理解。实验验证:学生阅读教材实验部分回答下面问题 1.简述实验需要验证的是什么? 2.测量哪些物理量? 3.需要什么实验器材? 4.实验误差的主要来源是什么?
以上问题由学生回答,教师补充,然后让两个同学上前演示实验,边演示边讲解,用实物投影投射其实验过程。
此过程要求下面的同学注意观察、思考,一会儿给实验者提问、评价。(如操作中的不规范、改进等)
教师对不完善的地方做出指正。本过程贯穿阅读、归纳总结、动手能力的训练,通过学生亲自经历研究过程,体验成功的乐趣是新课程的重要理念,让学生自己探究问题,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机,同时也可以使他们养成善于运用知识的习惯。(2)、向心力来源探究:
回顾刚才的几个圆周运动的实例,让学生分析: 1.向心力是不是物体另外受到的一个力? 2.怎样去寻找向心力? 教师引导总结体会:
1.向心力是根据效果命名的力
2.向心力的来源:可以是各种性质的单个力,也可以是几个力的合力或某个力的分力。
3.匀速圆周运动物体合外力提供向心力(3)、变速圆周运动和一般曲线运动 观看过山车视频,引导学生回答: 1.过山车做的是不是圆周运动? 2.运动时速度大小变不变? 3.向心力指向以圆心吗?
阅读课本P53-P54思考回答以下问题: 1.变速圆周运动的合外力也指向圆心吗?
变速圆周运动的速度大小是怎么改变的?
2.怎么分析研究一般的曲线运动?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
① 做变速圆周运动的物体所受的力:
Ft :切向分力,它产生切向加速度,改变速度的大小.Fn: 向心分力,它产生向心加速度,改变速度的方向.② 处理一般曲线运动的方法: 把一般曲线分割为许多极短的小段,每一段都可以看作一小段圆弧.这些圆弧的弯曲程度不一样,表明它们具有不同的半径。在分析质点经过曲线上某位置的运动时,可以采用圆周运动的分析方法进行处理.设计理念:本设计突出了新课程中重过程、重方法、重体验的理念,始终以情景问题为依托,引导学生思考、总结、归纳,凸现了学生阅读能力、思维探究能力、实验能力和评价能力的培养,注重了信息技术与物理学科教学的整合。
(三)、课堂小结
(四)、作业:
课外实验:用身边的材料设计一个实验,要求用简易的测量手段,可以验证向心力大小公式
六、板书设计
向心力
1.定义
2.方向: 沿半径指向圆心。
3.作用效果: 改变线速度的方向
4.来源: 效果力
5.大小:
实验方法----控制变量法
(1)r与ω一定时,F与m成正比
(2)m与ω一定时,F与r成正比
(3)m与r一定时,F与ω2成正比
结论
F=mω2r=mv2/r
第五篇:市级优质课竞赛一等奖向心力说课稿
《第六节 向心力》说课稿
一.开场白
学生已经在前面学习了匀速圆周运动和匀速圆周运动的向心加速度,通过对以上内容的回顾,激发学生探讨圆周运动是一种生活中常见的机械运动形式的积极性。二.教材简介(教材背景)
本节内容是高中物理教材第五章曲线运动中的第六节,在此之前,学生已经学习过匀速圆周运动的概念以及描述匀速圆周运动的物理量。本节是本章的重点,学好这一节可以为学好本章应用部分以及万有引力知识作必要准备。三. 教学的目的要求
1.知识与技能:理解什么是向心力。能运用向心力的公式解答有关问题。
2.过程与方法:懂得用控制变量法研究物理问题,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分析能力、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情感与价值观:通过这节课的教学,培养学生的学习科学研究方法和科学研究态度。4.重难点分析:向心力公式的理解和应用分别是本节内容的重难点 四. 学生现状分析
高一学生的思维比较单一,抽象思维尚不成熟,但已具备一定的逻辑分析推理。他们以被动接受学习为主,对高中物理的学习还不得法,再着抽象思维尚处于起步阶段,应在学习方法上指导,教师应把握好教学要求,把握好标高。
五.教学方法
现代教育目标对中学物理教学提出了明确要求:中学物理教学必须以学生发展为本,以物理学知识体系为载体,以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为重点,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质为目标,逐步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研究能力,最终达到全面提高素质,发展个性,形成特长的目的。
本课采用“引导探究”式教学法,该教学法以解决问题为中心,注重学生的独立钻研,着眼于创造思维的培养,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其主要程序是:提出问题→科学猜想→设计实验→探索研究→得出结论→指导实践。它不仅重视知识的获得,而且更重视学生获取知识的过程及方法,更加突出了学生的学,学生学得主动,学得积极。学生活动约占课时的1/2,课堂气氛比较活跃,真正体现了“教为主导,学为主体”的思想。六.教学媒体
1.计算机多媒体课件
2.演示实验器材:铁架台 绳子 小球 木板 刻度尺 秒表 七.教学过程:
(一)向心力概念:
通过复习,演示实验,讲清向心力的概念。(二)向心力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
1、做匀速圆周运动的物体具有向心加速度,根据牛顿第二定律,这个加速度一定是由于它受到了指向圆心的合力。这个合力就叫做向心力
v22π2F= m=mrω2=m()r
rT2、向心力大小的粗略验证
(1)向心力演示仪
(2)用圆锥摆
(三)变速圆周运动和一般曲线运动
1、同时具有向心加速度和切向加速度的圆周运动就是变速圆周运动。
2、一般曲线运动
运动轨迹既不是直线也不是圆周的曲线运动,称为一般的曲线运动。
一般的曲线运动可以把曲线分割成许多小段,每一小段看成一小段圆弧,然后当作许多半径不同的圆处理,再应用圆周运动的分析方法处理。八.布置作业:课本P25问题与练习1、3 九.板书设计:
1.做匀速圆周运动的物体所受的合外力总是指向圆心,作用效果只是使物体速度方向发生变化。
2.向心力定义:使物体速度方向发生变化的合外力。
注意:①向心力总是指向圆心,始终与线速度垂直,只改变速度的方向而不改变大小。
②向心力是根据力的作用效果命名,可是各种性质的力,也可以是它们的合力,还可以是某个力的分力。
③如果物体做匀速圆周运动,向心力就是物体受到的合外力;如果物体做非匀速圆周运动(线速度大小时刻改变),向心力并非是物体受到的合外力。
3.向心力大小:跟物体质量m、圆周半径r和运动的角速变ω有关,Fn = mv2/r= m rω 2 = mv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