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佛教体系
中国佛教形成三大系,即汉传佛教、藏传佛教和南传佛教(云南傣族等地区的上座部佛教)。汉传佛教,是以地理位置划分的佛教派别,流传于中国,为北传佛教中的一支,主要以大乘佛教为主。自藏传佛教出现后,南传、北传佛教两支的划分渐渐退出,取而代之的是南传佛教、汉传佛教和藏传佛教的划分法。汉传佛教和藏传佛教同属大乘佛教,而汉传佛教还包含了小乘佛教的宗派。
中国最早的寺庙
河南洛阳白马寺位于河南省洛阳老城以东12公里处,创建于东汉永平十一年(68年),为中国第一古刹,世界著名伽蓝,是佛教传入中国后兴建的第一座寺院,有中国佛教的“祖庭”和“释源”之称。
藏传佛教,或称藏语系佛教,又称为喇嘛教,是指传入西藏的佛教分支。藏传佛教是以大乘佛教为主,其下又可分成密教与显教传承。
中国藏传佛教最早的寺庙
甘丹寺是格鲁派六大寺院之首,而且是最早的一座。它与哲蚌寺、色拉寺合称“三大寺”,甘丹寺建于明永乐七年(1409年),位于拉萨以东40公里处,达孜县境内,黄教创始人宗喀巴15世纪在藏地推行宗教改革,甘丹寺便是他亲自建立的格鲁派第一座寺院。
南传佛教,又称上座部佛教。是指现在盛行于斯里兰卡、缅甸、泰国、柬埔寨、老挝及我国云南省傣族地区等的佛教。它是部派佛教中的一个派系。
中国南传佛教最大的寺庙
勐泐大佛寺位于云南省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州府景洪市城郊,是中国最大南传佛教寺庙。勐泐大佛寺是在古代傣王朝的皇家寺院“景飘佛寺”的原址上恢复重建的,“景飘佛寺”是傣族历史上一位名叫拨龙的傣王为纪念病故的王妃南纱维扁而修建,据史料记载:“景飘佛寺”始建于明代,是南传佛教象征十二版纳的标志性建筑之一,也是版纳佛教活动的重要场所。
释迦牟尼常被称为“佛”或“佛陀”,意为“觉”、“智者”。汉语中没有相对应的词汇,古代的翻译家只好用音译,世俗将“佛”列为神,而它的本意却被淡忘。在汉地佛教(大乘佛教)、藏传佛教(密宗)和云南上座佛教(小乘佛教)三大流派中,对于佛的认识存在着差别: 上座佛教把释迦牟尼看成是人间的导师,是人不是神。而汉地佛教中把释迦牟尼神化。汉地佛教和藏传佛教中佛的种类繁多。
1.释迦佛。也称“如来佛”。即佛教的创始人释迦牟尼。如来佛只是民间的一种俗称。历史真有其人,他的生活年代与孔子同时。佛教教义中,释迦佛右有文殊菩萨,左立普贤菩萨。
2.七佛。大乘佛教认为在无限的时间空间里,每个世界,每段时间都有佛教化众生。按时间顺序,分别为1毗婆尸佛、2尸弃佛、3毗舍婆佛、4拘楼孙佛、5拘那舍佛、6迦叶佛、7释迦牟尼佛。事实上除了释迦牟尼外其余都只是佛教传说,所以其余六佛在民间影响并不大。这些名字虽然汉文上似乎不大吉祥,原因是梵文音译过来的,在梵文中都有对应的意思。
3.竖三世佛。三世之说是佛教因果报应说的理论基础之一。以“一劫”为“一世”,三世佛即燃灯佛、释迦佛和弥勒佛。燃灯佛是过去佛,释迦佛是现在佛,而弥勒佛是未来佛。在中国古代的农民起义中常托言弥勒佛下生。弥勒出世成了救苦救难的福音。
4.横三世佛。横三世佛是按地域来划分的,即东方净琉璃世界的药师佛,娑婆世界的释迦佛,西方极乐世界的阿弥陀佛。“娑婆”是梵文音译,意为“堪忍”,是指现实世界。东方净琉璃世界的药师佛与其左右两大帮手左胁侍日光遍照菩萨、右胁侍月光遍照菩萨统称为东方三圣,或药师三尊,西方极乐世界的阿弥陀佛与其左右两大帮手左胁侍观音菩萨、右胁侍大势至菩萨统称为西方三圣,或阿弥陀三尊。在中国民间影响最大的净土宗便是向往西方极乐世界,崇尚的是阿弥陀佛。阿弥陀佛又有无量寿佛的称号。中国底层百姓念佛时口念“南无阿弥陀佛[②]”,“南无”是音译,意为皈依。
此外,还有五方佛的说法。
(二)菩萨
菩萨是梵文音译,意为“觉有情”、“道众生”,也译为大士、开士等。在佛教中,菩萨的任务是上求觉悟,下化众生,协助佛解救“苦海”中的芸芸众生。佛教认为菩萨数量众多,但中国影响较大的是四大菩萨,即文殊、普贤、观音、地藏。当然影响最大的当数观音。他们各有分工,文殊表大智,普贤表大行、观音表大悲、地藏表大愿。
1.文殊菩萨。释迦牟尼佛的左胁侍,专司“智慧”,坐骑通常为青师,佛教画雕塑中并通常手持宝剑。五台山被认为是文殊显灵的道场圣地。
2.普贤菩萨。释迦牟尼佛的右胁侍,专司“理德”,坐骑通常为六牙白象,峨嵋山被认为是普贤显灵的道场圣地。
3.观音菩萨。观音菩萨是西方极乐世界的阿弥陀佛左胁侍观音菩萨,通常莲花台上持柳的女性形象,立于他左右的通常是善财童子与龙女。在中国民间,观音菩萨的名气与影响最大,但是许多信徒都不知道观音菩萨经历了一个男到女的演化过程。观音菩萨又有“大慈大悲观世音”、“送子观音”、“千手观音”等说法。普陀山被认为是观音显灵的道场圣地。
4.地藏菩萨。地藏菩萨对于中国百姓来说并不太熟悉,他主要为了救度地狱中的“罪鬼”。按佛教说法只有地狱里没有一个罪鬼受苦他才愿成佛。坐骑为“谛听”,像狮子的怪兽,地球上并不存在。九华山被认为是地藏显灵的道场圣地。
另外还有十二圆觉菩萨、二十五圆觉菩萨的说法。释迦和弥勒未成佛前也是菩萨。
(三)罗汉
佛教认为每个人因修行的功夫不同,所取得的成就也有高低之分,每一种成就都叫作一种果位。小乘佛教把果位分为四等,罗汉为最高等,获得此等可以摆脱轮回之苦,但是大乘佛教中最高的是佛,其次是菩萨,再其次才是罗汉。
1.十大弟子。相传释迦牟尼传道45年,弟子很多但最得意的是十大弟子,分别是:摩诃迦叶、阿难、舍利弗、目连、须菩提、富楼那、摩诃迦旃延、阿那律陀、优波离、罗睺罗。其中最为著名的应该是迦叶与阿难。小乘佛教中,迦叶与阿难分别是释迦佛的左胁侍与右胁侍。大乘佛教中,亦有迦叶、阿难与文殊、普贤共列释迦佛两侧的。
2.十八罗汉。最初是十六罗汉,是释迦牟尼的弟子,佛经上讲是受佛嘱托,不入涅槃,常住世间,受世人供养而为众生造福的。主要语出唐玄奘所译《法住记》。后两位是以后加上的。对于中国人来说只知十八罗汉却不知各自名号与来历。十八罗汉是托塔罗汉、探手罗汉、过江罗汉、芭蕉罗汉、静座罗汉、骑象罗汉、看门罗汉、降龙罗汉、举钵罗汉、布袋罗汉、长眉罗汉、开心罗汉、喜庆罗汉、挖耳罗汉、笑狮罗汉、伏虎罗汉、沉思罗汉、骑鹿罗汉。
3.五百罗汉。另外一种较流行的说法是有五百罗汉,原五百只是个虚数,只是言其多。后来南宋有位高道素花了不少心血将其名号一一落实。当然没有任何典据,只是附会之谈。
(四)护法神
佛教中护法神是佛教中最为丰富、奇幻的一部分,这些大多来源于印度婆罗们教和民间神话中。他们被吸收进佛门后有了新的来历,并赋予各种神力,列为六道之首,高于人类但是没有走出三界,仍在六道轮回之中。功能与任务是保护佛法。
佛教汉化后,护法神多是汉人的形象,各大庙宇,大雄宝殿中护法神完全是古代帝王将相和后妃贵妇的打扮。由于数量众多,且多位中国人不熟悉,故列几个熟悉的护法神稍作简介。
1.四大金刚。也作四大天王,即东方持国天王(手持琵琶)、南方增长天王(手杖宝剑)、西方广目天王(手缠赤索)、北方多闻天王(手持保伞)。他们掌管着“风调雨顺”。寄予了中国农民美好的愿望。
2.托塔李天王与哪吒。可以说这两个人物中国人较为熟悉的,甚至被中国道教的神仙体系中吸收,在《封神演义》与《西游记》里偏重于属于道教神仙,《西游记》里托塔李天王是在玉皇大帝下的天兵天将总司令。至于说托塔李天王是李靖那完全是唐末将李靖神化的结果。托塔李天王与哪吒汉化得最为彻底。
另外佛教中护法神我们熟悉的还有哼哈二将,这是《封神演义》渲染的结果。我们还能听到天龙八部的说法。天龙八部是指佛教中的八种天神,又叫“八部众”、“神龙八部”,俗称的“夜叉”便是一类护法神。其主要来源于婆罗们教和印度民间神话。
佛教整个的神仙体系较为完备,从佛—菩萨—罗汉—护法神,等级鲜明,数量众多,分工也较为明确。但在中国土地上,中国人所熟知的有释迦牟尼佛、弥勒佛、阿弥陀佛、观音。释迦牟尼佛是佛教的开创者自然功不可没、弥勒佛是未来之佛自然不可得罪、阿弥陀佛熟知是中国大地上特别是地层净土宗最流行的原因。至于在表大智的文殊菩萨,表大行的普贤菩萨、表大悲的观音菩萨、表大愿的地藏菩萨中,最受中国老百姓欢迎的是表大悲的观音菩萨,而不是专司智慧的文殊菩萨显示了中国传统“道德重于智慧”的认识,表现出了中国重视道德的传统。观音菩萨的德行恰恰与中国传统儒家推崇“扶匡济世”、“以天下为己任”的文化相适应。
护法神中人们最熟悉的四大金刚、托塔李天王与哪吒其汉化程度也最高,也被道教所吸收。表现出了中国宗教佛道相融的特点,在《西游记》里便是佛(如来佛祖领导下的众多佛、菩萨)道(玉皇大帝领导下的天界)共存的状态[③]。反映了中国农民多神多教的宗教观和中国兼容并蓄开放的文化相适应。
第二篇:佛教创始于我国佛教体系
佛教是我国现有五大宗教中历史比较悠久,影响也比较大的一个宗教。在我国有2000余年的历史。佛教虽然来自印度,但其成熟和发展是在中国完成的,它既吸收了中国传统文化,又丰富了中国传统文化。当代的中国佛教是传统的中国佛教的继承和延续,并随着社会历史、政治经济、科学文化、思想观念、生活方式的发展变化而发展变化。
佛教产生于公元前6~5世纪的古印度。创始人名悉达多•乔达摩。20岁时离家成道,此后被尊称“佛陀”,意为觉悟者,简称“佛”,所传宗教被称为“佛教”。
佛陀去世后的数百年间,佛教传遍印度次大陆。原始佛教内部由于对教义的理解不同,发生分裂,进入部派佛教时期,主要分为上座部和大众部,南传佛教主要是上座部诸派,盛行于斯里兰卡,并传遍东南亚地区,后传入中国云南。
佛教传入中国的确切年代尚无定论,异说颇多,大体在公元前后两汉之际。主要有汉传、藏传和南传佛教三大派别。
从南北朝开始中国佛教进入兴盛发展阶段。南北朝时佛教已遍布全国,出家、在家佛教徒数量增加很快,如北方的长安僧尼过万,南方的建业(今南京)有佛寺数百座。
隋唐时期是中国佛教鼎盛之时。隋朝皇室崇信佛教,唐朝皇帝崇信道教,但对佛教等其它诸多宗教都采取宽容、保护政策。中国佛学逐步发展成熟。
封建社会后期,汉地佛教衰落,戒律废驰,丛林破败,僧人无知,迷信盛行。近代以来,在杨文会等一批佛教界有识之士的带动下,佛教在各个方面得到一定的发展。抗日战争时期大批爱国僧人如著名佛教社会活动家太虚大师积极支持抗战,为争取道义上和物质上的支持在全世界广为宣传,佛教界还在战地组织了僧侣救护队,为争取祖国自由独立做出了应有贡献。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汉传佛教界首先与全国人民一道参加了土地改革运动,废除了封建地主所有制及其它各种剥削制度,佛教事业日益发展。1953年6月中国佛教协会在北京成立,圆瑛法师当选会长。2010年2月,中国佛教协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传印长老当选为新一届中国佛教协会会长。
佛教在我国分为三大语系: 汉语系佛教:佛教起源于印度,佛教创立后的数百年间,内部发生分裂,形成上座部和大众部等派别。随着印度教的兴盛和伊斯兰教的扩张,佛教在印度衰落,从印度次大陆扩展向外传播。佛教最早传入中国大约是西汉时期,历史上有“伊存授经”、“永平求法”等说法。“伊存授经”是西域来的外交官应邀向西汉末年的上层社会传授佛经。“永平求法”是东汉初年,汉明帝派员西行求法。从东汉经过南北朝时期,佛教发展迅速,寺院林立,“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足见当时佛教的盛况。隋唐时期,佛学成熟,信徒日众,宗派林立,中外交流频繁,佛教步入鼎盛。宋元时期,佛教与中国文化已从冲突走向融合,儒、释、道合一渐成潮流。纵观历史,佛教从印度向外传播,最后分为两路:南传东南亚,北传中国及朝鲜、日本和越南等地。经两汉、两晋隋唐,佛教与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相融合,逐渐形成了具有鲜明中国特点的一种宗教,佛教中心逐渐转移到中国。当然,这中间也经历了相当复杂的矛盾和磨合的过程,唐代以前基本上是佛教传播和发展阶段,宋代以后,特别是明清两朝,佛教总的趋势是衰微和融合进民间信仰以及与儒、道相调合。经过2000年的发展,佛教已经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汉语系佛教有寺院万余座,僧尼50000余人,还有众多在家居士。藏语系佛教:藏传佛教主要流行于西藏、云南、四川、青海、新疆、甘肃、内蒙古等省、自治区,藏族、蒙古族、裕固族、门巴族、珞巴族、土族群众普遍信仰。
佛教传入我国西藏地区是在公元7世纪左右,在几乎同一时期内,分别由我国内地和印度两路传入,既有我国内地佛教也有印度佛教施加的影响,后在青藏高原的特定历史条件下,经过长时期与本土苯教的斗争和互相影响,逐渐形成为适应当地社会历史条件的、民族性的、地域性的宗教(即藏传佛教),形成了宁玛派(俗称红教)、萨迦派(俗称花教)、噶举派(俗称白教)等教派。继而扩展到蒙古和其他民族地区,到公元18世纪达到极盛时期。传播的地区包括今西藏全境,四川、云南和甘肃的部分地区,青海大部分地区,内蒙古地区,新疆的蒙古族地区,还有今天的蒙古人民共和国、俄罗斯的布里亚特共和国和图瓦自治共和国以及尼泊尔、不丹、锡金等国家和地区。在我国信仰藏传佛教的民族有藏、蒙古、土、裕固、门巴、珞巴、羌、锡伯、怒、纳西等少数民族。目前藏传佛教有寺庙3000余座,僧尼14万人,**近2000名。
南传上座部佛教:中国南传佛教即上座部佛教主要分布于云南省的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思茅地区、临沧地区、保山地区,傣族、布朗族、阿昌族、佤族的大多数群众信仰南传佛教。
上座部佛教又称“巴利语系佛教”(俗称小乘佛教)于公元6世纪初传入我国云南西双版纳,经长期与地方传统宗教的协调,于16世纪兴盛起来。现主要分布在云南省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及保山地区。普遍信奉此教的民族有傣族、德昂族、阿昌族及部分布朗族、佤族。历史上,上座部佛教分别从缅甸和泰国传入,分为缅、泰两大派。现两派之间的界限已不明显。解放前各教派间矛盾较深,几乎不往来。解放后,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各教派间的关系逐渐改善。目前信教群众130多万。共有寺庙1700多座,比丘2000多人,沙弥近6000人。
第三篇:浅谈佛教
浅谈佛教
一、佛教的起源
佛教同基督教一样,是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现象之一。佛教之在东方,亦同基督教之在西方,无论在一般的历史演变上,抑或是在社会生活上以及人类的精神上,都曾起过巨大的作用,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影响。一直到现在,它还影响着东方千百万计的生活和灵魂。
佛教发源于距今约2552年前(一说3000年左右)左右的古印度,其创始人为悉达多·乔答摩(约前566~前486年),释迦牟尼是佛教徒对他的尊称,意思是“释迦族的贤人”(释迦是仁慈的意思,牟尼是寂默的意思,寂默也就是清净的意思,佛是觉悟)。乔达摩出身于刹帝利种姓,是迦毗罗卫国(在今印度、尼泊尔边境地区)净饭王太子。据说他幼时受传统的婆罗门教育,学习吠陀经典和五明;20岁时,始感人世生、老、病、死的各种苦恼,又对当时的婆罗门教不满,遂舍弃王族生活,出家寻访师友,探索人生解脱之道。开始时,他在摩揭陀国王舍城附近学习禅定,后在尼连禅河畔独修苦行,进而至伽耶(菩提伽耶)毕钵罗树下深思默想,经过7天7夜之后,终于“悟道成佛”,这一年他35岁。之后,他在印度北部、中部恒河流域一带任教,历时45年,从者甚众,流传下来,称为佛教。佛,梵文为Buddha,意为“觉悟”,汉译音为“佛陀”。
二、佛教教义
佛教教义,又译作泥日、泥洹、涅槃那。意译为灭、灭度、寂灭、安乐、无为、不生、解脱、圆寂。涅槃原意是火的息灭或风的吹散状态。佛教产生以前就有这个概念;佛教用以作为修习所要达到的最高理想境界。含义多种:息除烦恼业因,灭掉生死苦果,生死因果都灭,而人得度,故称灭或灭度;众生流转生死,皆由烦恼业因,若息灭了烦恼业因,则生死苦果自息,名为寂灭或解脱;永不再受三界生死轮回,故名不生;惑无不尽,德无不圆,故又称圆寂;达到安乐无为,解脱自在的境界,称为涅槃。《大乘起信论》称:“以无明灭故,心无有起;以无起故,境界随灭;以因缘俱灭故,心相皆尽,名得涅槃。”佛教大小乘对涅槃有不同的说法。一般分有余涅槃和无余涅槃两种。一个修行者证得阿罗汉果,这时业报之因已尽,但还有业报身心的存在,故称有余涅槃;及至身心果报也不存在,称无余涅槃。据《肇论》介绍:小乘以“灰身灭智,捐形绝虑”为涅槃,是为有余涅槃;《中论》等则以“诸法实相”为涅槃,是为无余涅槃。大乘还分性净涅槃和方便净涅槃两种。本有的法身,名性净涅槃,即真如法性,亦称性德涅槃;假六度缘修,本有法身显现,名方便净涅槃,亦称修得涅槃。法相宗综合了大小乘涅槃学说立四种涅槃:①自性清净涅槃。虽有客尘烦恼,而自性清净,湛如虚空;②有余依涅槃。断尽烦恼障所显之真如;③无余依涅槃。出生死苦之真如;④无住处涅槃。断所知障所显之真如,此依佛的三身而说,有法身故不住生死,有应化身故不住涅槃,名为无住涅槃。大乘佛教认为涅槃具有常乐我净四种德性或常、恒、安、清凉、不老、不死、无垢、快乐八种德性。
三、佛教的重要节日
①佛诞日即释迦牟尼诞生日。由于说法不一,世界各国佛涎日期也不相同,中国汉
族地区和日本均以农历四月初八为佛诞日;蒙、藏族地区为四月十五日;傣族地区 为清明节后十天。佛诞日各佛寺一般都举行诵经法会,并根据“佛生时龙喷香雨浴
佛身”的传说,教徒要以香水洗释迦佛像,故又称为浴佛日。
②佛成道日;即释迦牟尼在菩提树下悟道成佛的口子。一般在农历十二月初八,届时佛寺要举行纪念仪式,并煮“腊八粥”以供佛。为什么要供“腊八粥”呢? 相传释迦牟尼在成佛前,曾苦行多年,饿得几乎死去,后遇一牧女送他乳糜,得免
于死。释迦牟尼成佛后,人们在腊月初八这一天,用米和果物煮粥供佛,称“腊八
粥”。后来民间也逐渐形成吃“腊八粥”的习俗,用以庆贺五谷丰登,驱逐鬼邪瘟 疫。
③佛涅架日;即释迦牟尼逝世的日子。一般在农历二月十五日。但是释迦牟尼 逝世的年代,南传佛教与北传佛教相差59年,南传佛教认为是公元前545年;北传
佛教认为是公元前486年,后者是我国公认的年代。
④世界佛陀日;东南亚一些佛教国家把佛诞、成道、涅槃三个节日合并起来,称作“维莎迦节”,时间是五月中旬的月圆日。1954年在缅甸仰光召开的世界佛教
徒联谊会第三次大会规定为“世界佛陀日”。在东南亚一些佛教国家,这是一个全 国性传统节日,举行规模盛大的庆祝活动。
⑤观音的纪念日。在中国有三个:农历二月十九为观音诞生日;农历六月十九 为观音成道日;农历九月十九为观音涅槃日。届时善男信女便举行盛大的庙会,被
看作观音道场的浙江普陀山,更是摩肩接踵,香火旺盛。
⑥其他佛或菩萨的纪念日;农历正月初一是弥勒佛的诞生日。农历二月二十一 日是普贤菩萨的诞生日。农历四月初四是文殊菩萨诞生日。农历七月三十日地藏菩
萨涅架日。农历十一月十七日是阿弥陀佛的诞生日。农历七月十五是僧自恣日,即
孟兰盆会。何谓自恣:就是佛教徒每年安居期满之日举行检举忏悔集会,请别人尽
情(恣)揭发自己的过失,自己进行忏悔,同时也检举揭发别人的过失。此日称“僧 自恣日”届时以百味饮食供养自恣僧,据说如此能使现生父母和七世父母都度脱苦 厄。
四、佛教的传入与发展
大约在两汉之际,佛教开始传入汉地(约在公元纪元前后)。据文献记载,佛像可能与此同时传入。但在中国西部的新疆地区(古代称之为西域),佛教和佛教艺术的传人则更要早一些。印度的佛教艺术,经过中国的艺术家和民间工匠的吸收、融合和再创造,形成了更具中国特点的佛教艺术,从而更容易在中国社会流传和发展。
形形式式的佛像,主要是作为佛教徒供奉和礼拜的对象,因此佛像艺术的发展和流行,基本上是伴随着中国佛教的兴衰而兴衰,两者之间的密切关系是显而易见的。
汉魏之际,佛教虽已传入中原,可在史料中,关于佛像的记载却极为鲜见。在出土的佛教文物中,有四川乐山崖墓的佛雕像、彭山崖墓内发现的陶制佛像,这些据考证都是汉代的作品。但是这时的佛教文物遗留下来的为数极少。东汉末年,下邳相笮融建造了一个规模宏大的佛教寺院,据说可容三千余人,其中还安置了身穿锦彩衣物、铜质涂金的佛像,这是中国的造像立寺首次见于正史记载。
中国佛教艺术的飞跃发展,是在两晋南北朝时期。这是中国社会大动荡的时代。来自印度的佛教思想在中国迅速发展,与中国传统文化有了更大的交流。这种交流不仅对中国思想史的发展有重大意义,而且对中国美术和雕塑艺术的发展也起了极大的促进作用。在绘画方面,顾恺之、陆探微和张僧繇等画家,一方面继承了中国传统的汉画的技艺和风格,一方面又受到了来自印度、西域的佛教绘画表现手法的影响,在绘画理论和表现手段方面,取得了划时代的成就。这一时期的绘画、雕塑等艺术作品中出现的人物形相,大多面目清瘦、褒衣博带,神采飘逸,这基本上是南朝士大夫生活理想和审美情趣的真实写照。由此而形成的“秀骨清相”的风格,成了具有明显时代特征的南朝画风的代表.
两晋南北朝时期的佛教造像艺术。也有了极大的发展。以东晋戴逵为代表的佛像雕塑家的出现,标志着中国佛教艺术发展到了一个新的水平、戴逵的创作态度认真,据说有一次他为了制作一尊佛像,曾潜藏在帐中,倾听众人的褒贬议论,然后加以详细研究,积思三年,才得以完成。因此他所作的佛像,使“道俗瞻仰,忽若亲遇”。这一时期出现的各种佛像,包括塑像和画像,已经不再是单纯地模仿西方传来的佛像图样,而是融合了中国的民族风格,开始走上了独立的发展道路。
遗憾的是这一时期佛教寺院的各种塑像以及画像,现在大多都已荡然无存,我们只能从传世或出土的一些金铜佛像以及当时开凿的一些石窟寺中,来了解和研究当时佛教造像的一些情况。
现存最早有明确纪年的金铜佛像,是后赵建武四年(338)造的释迦佛铜像。此像现藏美国旧金山市博物馆。像通高 39.4厘米,身着通肩大衣,衣纹以身体胸部为中心,向左右对称雕出作平行下垂状、两手在腹前作禅定印,肉髻较大,脸部轮廓清楚。佛座为四足方座,这是大多数早期金铜佛像所采取的形式。整个佛像身体略向前倾,衣纹形式化,左右对称,略显呆滞,带有早期还不成熟的佛像制作风格。
南朝佛像,传世遗物较少。但从现在仅有的一些造像来看,其风格有着明显的特点。例如宋文帝元嘉十四年(437)所造的佛坐像,其衣纹、手印、背饰等基本上还保留着较早的传统手法,但其面部表情则安详柔和,与其他一些显得强有力而充满感情色彩的佛像相比,尤为幽雅静温,具有更多的中国传统色彩。
北魏时期,是中国佛教造像艺术发展史上一个极为重要的阶段。由于政府的保护和提倡,佛教有了迅速的发展,佛教艺术的发展也是蒸蒸日上。这一时期留传下来的金铜佛像数量很多,此外,闻名于世的大同云冈、洛阳龙门两大石窟,都是这时由国家主持开凿的,所以规模巨大。空前绝后,显示了非同凡响的宏伟气势、大同作为当时北方的政治、经济中心,在佛教艺术发展过程中,还形成了被称为“平城模式”的艺术风格(大同古称平城),对当时中原地区佛教艺术的发展起着指导性的作用。
云冈石窟第二十窟的大佛像,历来被视作云冈石窟的代表、由于这一洞窟的顶部和前壁已揭,佛像成为露天,使我们能更清楚地瞻仰这一大佛的雄姿。佛像高13.7米,面部丰满,高肉髻,鼻梁挺直,嘴部轮廓清楚,嘴角处略带微笑、眉眼修长,眼睛瞳孔部镶着黑釉陶器,看来炯炯有神。双耳垂肩颈部肥短,两肩宽阔厚实、双手作禅定印,手肘外张,显示出力量和威严。造像整体看上去端庄凝重。身披袈裟,偏袒右肩,衣纹成阶梯状排列,线条简洁,显示出一种粗重厚实的质感反映了当时生活于北方寒冷气候中的少数民族服装的特点,也具有犍陀罗佛教艺术的某些特点。
北魏孝文帝于太和十八年(494)迁都洛阳,并且在政治上和经济上实行了一系列的改革。这些改革措施加速了北方各少数民族与汉民族的融合过程,同时也促进了各民族的文化交流。因此,标志着这一时期艺术水平的龙门石窟,具有更加浓厚的中国风味、其中如古阳洞、冥阳洞、莲华洞等,都显示了极高的艺术水平。
隋唐的佛教艺术,有了明显的转变,形成了中国佛教艺术发展的一个新阶段。这一时期出现的各种佛教造像,在风格上已摆脱了以前的那种呆滞、平板的表清和神秘气氛的宠罩。开始出现一种新的,显得温和圆润、生动柔和的风格。人物造型也从南北朝时的清瘦飘逸转向丰满端丽。这一时期出现的各种佛、菩萨像,显得雍容华贵,颇似唐代宫廷贵妇的形象、衣纹皱折也是线条流畅,富于节奏变化,同时显出衣物的质地轻薄、紧贴身上,更显得肉体的丰腴和体态的婀娜多姿。这一时期的代表作品有龙门奉先寺的卢舍那佛以及敦煌石窟中唐代壁画和塑像等等。
五代宋以后的佛教造像,以四川和云南各处的石窟中保留得较多。这时的像有许多是密宗的造像,反映了这一时期佛教密宗的流传情况。元代盛行藏传密教,藏密寺院中,也塑有不少密宗的造像。此外,杭州飞来峰的摩崖石刻造像,也多为佛教造像,可以说是这一时代的代表作。其中又以笑口弥勒(布袋和尚)的像最为著名。它那憨厚质朴、纯真无邪的笑容,看来是发自内心深处的笑,吸引着一群群的游人和朝拜者,给人以深刻的印象。
五代宋以后,还出现了许多罗汉像以及各种各样的观世音菩萨像。有些完全是根据中国民间传说创造出来的。这些像的出现,大大丰富了佛教艺术的表现内容。从造像的风格上看,则更加贴近了生活,世俗化的味道也更浓,这样也更容易为群众所接受,特别是各种各样的观世音菩萨像,大多从唐以前的面部留有蝌蚪形小髭的男相,转变成风姿绰约、美丽端庄的女性形相,而且更具有世俗的风韵。这时的佛教艺术,无论从表现内容还是艺术风格上来看,都已是地道的中国文化和艺术的产物。
五、佛教文化
佛教文化包括佛教哲理、佛教文学、佛教音乐、佛教诗歌、佛教建筑、佛教雕塑,以及寺院里的庄严器具、坛场布置、佛事仪轨、丛林规制等等。佛教是中国化的宗教,佛教文化对中国传统文化影响深远,与中国人的民族特征息息相关。可惜的是,很多同学对西洋文化的了解远远超过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了解,对基督教文化的了解远远超过对佛教文化的了解。希望大家对佛教文化有更加清楚的了解,对自己的文化根源有更加深刻的理解。
六、佛教信仰
信仰是宗教本质的部分、核心的内容,相当于我们常讲的“思想”、“精神”,而佛教提倡的是“和谐世界,从心开始”。
“皈依”有救济、救护之义。三皈依是指归投三宝、依靠佛、法、僧三宝,藉著三宝功德威力的加持、摄护,能止息无边的生死苦轮,以及能远离一切怖畏。
七、佛教的影响
从佛教传入中国,在中国生根、变化、发展,形成了中国化的佛教,并融入中国文化之中,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带来了中国政治、思想、经济、文学、音乐、美术、雕塑,等一系列的变化。其中,佛教对中国文化发生过很大影响和作用,在中国历史上留下了灿烂辉煌的佛教文化遗产。例如,我国古代建筑保存最多的是佛教寺塔,现存的河南嵩岳寺砖塔,山西五台山南禅寺、佛光寺的唐代木构建筑,应县大木塔,福建泉州开元寺的石造东西塔等,都是研究我国古代建筑史的宝贵实物。许多佛教建筑已成为我国各地风景轮廓线突出的标志。在一片郁郁葱葱之中,掩着红墙青瓦、宝殿琼阁。精巧的佛教建筑为万里锦绣江山平添了无限春色。敦煌、云冈、龙门等石窟则作为古代雕刻美术的宝库举世闻名,它吸收了犍陀罗和印度的特点而发展成为具有中华民族风格的造像艺术,是我国伟大的文化遗产。就文学而言,这对于丰富文学思想以及艺术形式、表现手法,都有很大的影响,其主要是使中国文学作品想象更丰富,故事性更强。天竺声韵理论影响了中国音韵学的产生,进而影响到诗歌格律的形成。佛教还丰富了中国语言与词汇,丰富了文学观念。同时,佛学和中国古典哲学的交互影响,推动了哲学提出新的命题和新的方法。它以独特的思想方法和生活方式,给予人们以新的启发,使人们得以解放思想,摆脱儒学教条,把人的精神生活推向另一个新的世界。
净化了中国人的心灵,从盛唐开始,佛教与儒家、道家并列,成为人们政治文化生活中不能缺少的组成,佛教陶冶了人们的情操,稳定了社会,使人们精神领域更加丰富多彩,同时,又广泛的被国人用于外交领域,促进了与周边国家的融通,总之,其深远的影响是不可限量的。
参考文献: http://baike.baidu.com/view/18697.htm
http:// http://www.newsmth.net/bbsanc.
第四篇:佛教(范文模版)
一世界三大宗教是什么?中国四大宗教指那些教?
世界三大宗教:1,佛教:公园六世纪发源于印度,创始人是释迦牟尼(乔达摩悉达多)宣扬“众生不等”、忍耐、顺从、放弃斗争,每个人靠自己修行得道求来世灵魂进入“极乐世界”
2基督教:公元一世纪发源于罗马帝国统治的巴勒斯坦地区,创始人是耶稣,宣扬耶稣是上帝的使者,是基督即“救世主”,是为拯救贫苦人民而降生的,宣传世人应忍受苦难,寄希望于来世,即忍受苦难的人死后都会升入天堂,3,伊斯兰教:公元622年,发源于阿拉伯(麦加)创始人;穆罕默德,是“真主”的使者,主张伊斯兰教徒部分部落氏族都是兄弟
当前中国各民族的宗教信仰主要有佛教、基督教、伊斯兰教、道教、后称中国四大宗教 二,我国在宗教问题上的基本政策是什么?
宗教在社会主义将长期存在,我们不能用行政的力量去消灭或发展它,宗教信仰自由受宪法保护,无神论者与宗教信仰者在政治上、经济上的根本利益是一致的,要坚持政治上团结合作,信仰上相互尊重、宗教活动必须在法律和政策允许的范围内进行,要坚持独立自主、自办教会的原则,充分发挥爱国宗教团体的作用,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三,汉族宗教信仰有何明显特点?
采取兼容并蓄的态度,接受不同的宗教
2外来宗教必须在中国地方化、民族化后,方能被汉族所接纳,并在汉族地区扎根、发展 四,中国少数民族在宗教信仰方法的状况如何?
中国西北地区的维吾尔、哈萨克、柯尔克孜等10个民族信仰伊斯兰教,西藏、青海、内蒙古、四川、甘肃等地的藏、蒙、裕固族人民信仰藏传佛教,白、壮、布依、侗、纳西、满、朝鲜等10个民族信仰大乘佛教,俄罗斯、鄂温克族信仰东正教,另有部分少数民族信仰上座部佛教、天主教和基督教
五,我国著名的宗教场所有哪些?
佛教寺院有:北京的法源寺,洛阳的白马寺,上海的龙华古寺、立佛禅寺,浙江天台山的国清寺,陕西西安大 思寺,嵩山 材寺,成都的文殊院,西藏布达拉宫等
基督教堂有:北京南堂、北京的北堂,上海徐家汇天主堂、国际礼拜堂,天津的老西开教堂等
伊斯兰的清真寺游:广州的怀圣寺,浙江的凤凰寺,泉州的清静寺,北京牛街礼拜寺,东北的清真寺,上海松江的清真寺,西安化觉寺、西宁东关清真寺等
道教道观有:陕西楼观台,北京白云观,辽宁沈阳太清宫,成都青年宫,福建莆田妈祖庙,苏州玄妙观,山西芮城永乐宫,河南登封中岳庙等 六,什么是佛教?
佛教是以信仰佛为中心的宗教,它与基督教、伊斯兰教并称为世界三大宗教,相传为公元前6世纪至前5世纪古印度迦毗罗王国(今尼泊尔南部)净 王得太子乔达摩悉达多所创立,他宣扬苦\无常,无我,缘起,解脱等教法,并强调无论任何阶级均可信奉其教说都可以成佛,后世佛教徒称他为“释迦牟尼”即释迦家族的圣人,佛教曾经长期广泛流传于南亚、东南亚及东亚等众多国家,近代以来,已流传到欧美等地 七,印度佛教发展的三部曲是什么?
1,公元前6世纪至前4世纪中叶,为释迦牟尼及其弟子传教时期,称为原始佛教阶段 2,公元前4世纪中叶以后至公元1世纪,佛教内部分裂为上座和大众两部,并从中演化出许多教团,称为部级佛教阶段
3,公元1世纪左右兴起的大乘佛教阶段,乘即教义,大乘佛教宣扬普度众生到彼岸世界,贬称原始佛教和部派佛教为小乘佛教,大乘佛教发展到13世纪初,受外来侵略扼杀,才在印度衰落
八,佛教的基本教义是什么?
佛教的基本教义是指释迦牟尼的根本教法,它主要包括“四圣谛"‘十二因缘’和‘八正道’‘三法印’以及它的‘无我观’‘众生平等观’和僧伽制度,这些也是释迦牟尼首次传法的内容
九,何谓‘四圣谛’
‘四圣谛‘是释迦牟尼佛教的基本教法之一,谛是谛理即真理的意识,它的核心是讲世间、人生都充满苦难,‘四圣谛’(又称‘四谛’)即苦谛、集谛、灭谛和道谛。苦谛讲现实存在的种种痛苦现象,集谛讲造成痛苦的原因和根据,灭谛讲佛教可以帮助人们灭断根源,而达理想的无苦境界(即涅槃),道谛讲断灭痛苦的具体八种正确途径与方法 十,什么叫“八苦”?
“八苦”是指佛教的基本教义的“四圣谛”之苦谛中的八苦:①生苦 诞生时的痛苦②老苦 老年时的痛苦③病苦 生病时的痛苦 ④死苦 死亡时的痛苦 ⑤怨、憎痛苦,指不由自主不得不与不喜欢的人或物离别时的痛苦⑥求不得苦 指有所欲求而得不到满足的痛苦⑦五盛阴苦 指人生之色、爱、想、行、识五种基本因素生灭无常,满是痛苦
十一,什么事“十二因缘”和“八正道”?
“十二因缘”亦称“十二缘生”是“四圣谛”中苦集二谛的延伸,其主要内容是分析苦因和论述因果关系,三世轮回
“八正道”则是“四圣谛”中道谛的发挥,它具体指出八种解脱诸苦,断绝轮回,达到“涅槃”境界的途径和方法,这八种方法是正见(正确的见解)、正思(正确的思维)、正语(正确的语言)、正业(正当的职业)、正命(正确的谋生方式)、正精进(正确勤修善行)、正念(专心修正确的思想)、正定(按以上七阶段修持,进入涅槃解脱的境界)十二,何谓“三法印”? 法印即法之印章,意即“佛法之特征”是判断思想是否合佛教之理得三条标准,第一条是“诸行无常”这里的‘诸行’指一切事物的运行与变化,主要是生灭变化;第二条是“诸法无我”诸法是指一切事物和现象,是指一切事物都处于刹那生灭,事物主体“我”是不存在的;第三条是“涅槃寂静”是通过对物,我的透彻理解,而达到的最高境界,此时一切烦恼、痛苦均已消失,精神进入永恒的安乐状态 十三,“无事不登三宝殿”和“唐三藏法师”是什么意思?
所谓“三宝殿”是指佛教寺院里的三个活动场所,“三宝”即佛、法、僧,“佛”是指僧人,“大众登场办事”的地方;“法”是指佛家珍藏经典之所;“僧"是指和尚”燕息(睡觉)的“寂静禅房”,这些地方是不准随便登门游览的
“三藏”是对庞大浩繁的佛教有关经籍的统称,它包括佛经、佛律和佛论三大部分,经也称经藏,凡佛所言(一一般都是由佛的弟子复述出来的,所以经的开首都是由“如是我闻”起首,即是“经”“论”(论藏)是对经加以解释和阐发的各宗派学说、论著,“律”(律藏)是佛教僧侣行为的规范和宗教仪式的规则,三藏法师是法师的最高的尊称(头衔),是指精通“经”“律”“论”三藏的法师,唐三藏是对唐朝高僧玄焋的尊称 十四,我国一般佛寺的大雄宝殿里供奉的三尊是什么?
这三尊佛称三世佛,三世佛又分为竖三世佛和横三世佛两种,竖三世佛是过去佛、现在佛和未来佛,过去佛是燃灯佛(也称迦叶佛)传说他是释迦牟尼前进之师,曾预言释迦将来定成佛,现在佛是释迦牟尼佛,未来佛是指弥勒佛,是释迦牟尼的继承人
横三世佛指三个世界的佛:东方净琉璃世界的教主药师佛,正中婆娑世界教主释迦牟尼佛以及西方极乐世界教主阿弥陀佛
十五,佛教的丛林、宝刹、迦兰有什么区别 丛林:通常指佛教禅宗寺院,也称禅林、丛林的原义是取喻草木之不乱生乱长,表示其中有一定的规矩和法度,丛林起初规模不大,不设佛殿,只立法堂、建立佛殿是后世的事,另设方丈、僧堂、茶舍、僧人均参加生产劳动以自给生活
刹:指佛塔顶部的装饰,由大寺院中多建有塔,因此以“宝刹”指代规模较大的佛教寺院,伽蓝即僧伽蓝,原为梵文的音译,异译为‘众园“僧园”原意为修建僧舍的基地、后指包括土地、建筑群在内的寺院
十六,十六罗汉、十八罗汉、五百罗汉是怎么回事?
罗汉是梵文“阿罗汉”的简称,是指修者得到证悟和果位,据佛经载,佛有十六弟子受佛之嘱,“不如涅槃,常位人间”以助众生,十六罗汉的尊称为十六尊者,这些已在《法住记》一书中(作者为公园2世纪狮子国即今斯里兰卡庆友尊者)此书后被唐玄奘译成汉文,唐末著名僧画家始画十八罗汉即在原十六罗汉之外加上庆友和玄焋,后则被世人接受成十八罗汉之说,而五百年之说有三:一说是释迦牟尼的五百个弟子,二说是参加第一次或第四次集结(佛教会议)的五百罗汉,其实“五百”在古印度只是形容众多的意思 十七,佛教的五欲供是什么?
佛教认为人生有五欲(色、声、香、味、触),而戒除五欲可以减轻烦恼、安然自得,故寺院前供品尝有:鲜花(或明镜)琵琶(或其他乐器如钟)香、水果天衣(或帐幔)、鲜花象征视觉,乐器代指听觉,香则喻为嗅觉,水果为味觉,天衣为触觉,这些称为“五欲供”即象征五种感官引起的各种欲望,劝引人们放弃欲望,一心修佛 十八,中国佛教史上的“三武灭佛”是怎么回事?
由于佛教势力的扩张,严重影响到封建社会王朝的赋税收入和兵力、劳动力的来源,佛教同最高统治者之间产生了激烈的冲突,在中国佛教史上出现过“三五之厄”的皇帝灭佛运动,三武指的是①北魏太武帝拓跋寿②北周武帝宇文邕③唐武宗李炎,以上三帝在不同的历史时期都曾下令灭佛,尤其是唐武宗会昌五年(公元845年)以灭佛运动是最严重的一次,称为会昌法难,它给佛以严重打击,使佛教从此由盛而衰 十九,中国佛教产生宗派的原因是什么?佛教自西汉时期传入中国后,佛经逐渐出现各种译本和不同的理解,并受印度部派佛教影响,在南北时期已发生了各种不同观点的学派,但未成宗派,隋唐时期,佛教各宗派开始形成,特别是盛唐时期,国力强盛、文化繁荣、思想活跃,寺院经济高度发展,这样,佛教理论同中国传统文化的结合更加紧密,具有各自理论体系和宗教法规的佛教宗派便开始建立 二十,中国佛教有哪些宗派?
中国佛教宗派主要有:天台寺、法相寺、华严宗和禅宗这四个各自理论体系的宗派以及律宗、密宗、净土宗这三个在民间广有影响的宗派,其中天台宗、禅宗、律宗、密宗、净土宗在唐代以后传播到日本、朝鲜、越南等国,并在那里建立了各自或互相结合的宗派 二十一,什么事密宗
密宗又称密教、瑜伽密教等,此宗以《大日经》和《金刚顶经》为依据,以真言(咒语)、手印、仪轨等方式,达到即身成佛,以身、口、意三密相应为宗要,故名密宗,它是7世纪以后印度大乘佛教一部分派别与婆罗门教结合而产生的,受法身佛大日如来深奥秘密教旨传授,在唐代开元年间由善无畏、金刚智、不空三人先后在长安译经传播,曾极盛一时,五代后衰微,现在西藏多密宗和唐代所传的部系不同,一般称为藏密和喇嘛教,而后唐代长安的密教为唐密
二十二,为什么密教要修持“三密加持”
密教认为,世界万物、佛如众生皆由地、水、风、火、空、识六大所造,前“五大”为“色、法”“识”为“公法”二者统摄宇宙万物,而又皆众生之心中,佛与众生修性不同,众生如果依法修持“三密加持”-----手结印契、口诵真言、心观佛尊,就能使身、口、意“三业”清静,与佛的身、口、意相应,这样就能即身成佛 二十三,喇嘛教是什么样的宗教?
喇嘛教是佛教的一支,因其主要在我国的藏族地区形成和发展,故藏传佛教或藏语系佛教,它是印度密教在公园8世纪时传入西藏并与当地原始宗教(本教)斗争结合而形成,它以藏文《大藏经》为主要经典,以无上瑜伽密为最高修行次第,至13世纪,由于元朝统治者得大力扶植,上层喇嘛教开始掌握政权,在西藏逐渐形成“政教合一”的制度 二十四,喇嘛教有哪些教派?
喇嘛教在不断传播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了许多教派,主要有宁玛派、噶当派(后演变为格鲁派、俗称黄教)、萨迦派(花教)、噶举派(俗称白教)和格鲁派(即黄教)等,以格鲁派影响最大,而且它目前仍是喇嘛教中最主要的教派 二十五,喇嘛教僧人的教阶(僧阶)制度是什么?
喇嘛教的僧侣俗称为喇嘛,藏语中意为上师,只有地位学问有修养且能为人师表,领人修行的僧人,其僧阶制度;最低级为僧侣(所谓闲散喇嘛)格西(有一定学位的僧人)、扎萨克喇嘛(僧学院或中小寺院主持人)、**(大寺庙的主持人,藏语俗称“ 古”是神化现的肉身,是喇嘛教的五级僧侣)大**(称为“呼图克图”,是蒙语中“有寿之人”的意思,具有世任西藏地方政府摄政为贵格)、**和** 二十六,喇嘛教首领的转世相承是怎么回事? 喇嘛教依据灵魂转世,生死轮回的教理,规定自**以上高级僧侣的产生,采取转世制度(即灵童转世制),喇嘛教首领原本是父死子继,至13世纪,由噶举派的噶玛已支系开始实行转世制,15世纪格鲁派兴起并禁止喇嘛娶妻,转世制度更为流行,**死后。寺院上层集团通过古卜,降神等活动,寻找**圆寂时出生的婴儿,将其名字写于纸片,从若干纸片中选出一张,这个婴儿就是上代**“转世”的灵童,迎来寺中继承**的地位 二十七,何谓金瓶掣(抽)签?
1727年,清廷设置驻藏大臣,规定与**、**共同管理西藏地方事务,后又由清朝皇帝----金瓶(即金奔已瓶),专供寻认灵童之用,该瓶口内插有签筒,筒内放置如意头像牙签五支,凡寻认灵童时,邀集四大护法,将灵童的名字及出生年月日,用满汉藏三种文字写于牙签上,放入瓶中,选派有真正学问的**、祈祷七天,然后由各呼图克图和驻藏大臣在大昭寺释迦佛像前正式认定,如果找到灵童只有一名,亦需将一个有该灵童名字的象牙签同放瓶内,如抽出没有名字的牙签,就不能认定已寻得灵童,而需另外寻找,**喇嘛和**额尔德尼的转世也一样,须经瓶挚签才能确定 二十八,喇嘛教的主要寺庙有哪些?
在西藏地区当今喇嘛教最大有影响的是格鲁派,俗称黄教,其寺院也最有影响,黄教有三大寺,甘丹寺、哲蚌寺、色拉寺,三大寺一般均由当时**担任“池巴”(住持),札什伦布寺不列入“三大寺”,但也是西藏地区最大的黄教寺庙之一,青海的塔尔寺,是西藏地区之外最大的黄教寺庙之一,是我国西北地区佛教活动的中心,在世界佛教界也享有盛名。
另外还有噶举派(白教)的止贡寺、萨迦派(花教)的萨迦寺、宁玛派(红教)的多吉扎寺等
二十九,什么是禅宗?
禅;是梵语“禅那”的音译,意为“静虑”就是用静坐思维的方式,以期彻悟用心故名禅宗,主张用“禅定”作为宗教的全部修行方法。
第五篇:佛教歌曲歌词汇总
佛教歌曲歌词汇总
缘
你我相识即有缘,面带笑容结人缘。布施欢喜种善缘,你对我错相惜缘。顺我逆我消孽缘,生老病死了尘缘。果报好坏皆因缘,慈悲喜舍修佛缘。
愿
愿修一切善,愿断一切恶,誓度一切众生。贪嗔痴慢远离心田,拥有明净的心灵。人生无常,及时行善,让生命散发光芒。发挥真性情,慈悲喜舍,心中常存爱心。把握当下,把握今天,净化那心灵。
感恩
当太阳从东方升起,已注定将会往西方而落。当众生相遇的那一刻,早已伏下了离别的宿命。缘起时,我们要懂得珍惜。缘灭时,更要懂得感恩。
因为,万物的一切皆理所当然。其实,都深藏着大地无尽的悲怀。
只是,无知的我们都从未发觉,原来自己一直是如此地幸福,一直是如此地被呵护。以致于失去了欢欣,以致于不懂得感恩。
送别
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晚风拂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一壶蜀酒尽余欢,今宵别梦寒。
三宝歌
人天长夜,宇宙黯暗,谁启以光明?三界火宅,众苦煎逼,谁济以安宁? 大悲大智大雄力,南无佛陀耶!昭朗万有,任席众生,功德莫能明。二谛总持,三学增上,恢恢法界身。净德既圆,染患斯寂,荡荡涅槃城!众缘性空唯识现,南无达摩耶!理无不彰,蔽无不解,焕乎其大明。依净律仪,成妙和合,灵山遗芳型。修行证果,弘法利世,焰绩佛灯明。三乘圣贤何济济,南无僧伽耶!统理大众,一切无碍,住持正法城。今乃知:唯此是,真正归依处,尽形寿,献身命,信受勤奉行!
解脱道
茫茫的沧海间,何处是尽头?苦难的人生,似永无止尽。何时才能得解脱? 自性佛净土,存在你我心中,依靠弥陀愿力的引入,即得契入其中。心、佛、众生,本无丝毫分隔,只因执迷分別,觉悟只需念弥陀。南无阿弥陀佛,念念启发自性。南无阿弥陀佛,唤醒自性弥陀。南无阿弥陀佛,念念启发自性。南无阿弥陀佛,依靠自性弥陀。南无阿弥陀佛,念念启发自性。南无阿弥陀佛,念佛当下即佛。
极乐歌
让我为众生唱一首极乐歌,让我为众生唱这首极乐歌。阿弥陀佛,阿弥陀佛,您永远在我心间。阿弥陀佛,阿弥陀佛,让我欢喜每一天。
让我们一起来唱一首极乐歌,让我们一起来唱这首极乐歌。阿弥陀佛,阿弥陀佛,您永远在我心间。阿弥陀佛,阿弥陀佛,伴我度过每一天。
让我们一起无悠无忧唱这首极乐歌,让我们一起同唱这世间最快乐的歌。阿弥陀佛,您永远在我心间,让我总是欢喜每一天。阿弥陀佛,您永远在我心间,伴我唱著这首歌。阿弥陀佛,阿弥陀佛,我会欢喜每一天。
忆儿时
春去秋来,岁月如流,游子伤漂泊。回忆儿时,家居嬉戏,光景宛如昨。茅屋三椽,老梅一树,树底迷藏抓。高枝啼鸟,小川游鱼,曾把闲情托。儿时欢乐,斯乐不可作。
笑看人间
人生本是昙花一现,无人能改变。
匆匆岁月,沧海桑田,甜酸苦辣,在所难免。常言道,人生犹如南柯一梦,无人能改变。放下所有,欲望和名利,幸福就在眼前。
念一声佛号,灭一切杂念,平常心,去笑看人间。念一声佛号,除一切妄想,往生极乐,笑看人间。
人生总是变化无常,无人能改变,平安乐道,知足常乐,有失有得,才是人生。常言道,人生仿佛命运弄人,无人能改变,脚踏实地,随遇而安,幸福就在眼前。
佛陀的爱 在心中,有一份爱,那是佛陀的关怀。
它指引着我的心,让我更坚定,去面对每一天。在心中,有一种爱,来自佛陀的关怀。
让我们把这份爱,用心来灌溉,一起去散播开。让每个人都分享这份爱,让每颗心都能够平静。用这份爱感动每颗心,将这世界变得更有情。让每个人都分享这份爱,让每颗心都能够安宁。用这份爱抚平每颗心,将这世界变得更和平。
梦幻人世间
梦幻人世间,匆匆过一生。究竟有何物,可寄于永恒。梦幻人世间,茫茫过一生。究竟有何事,可显示真常。
快快看破,快快放下,寻找真实的生命。掌握当下,释放出光芒,让此生真正拥有过。快快看破,快快放下,创造充实的人生,回归自性,通达无障碍,让极乐真爱永常在。
世间苦谁知道
世间苦,谁知道,只有佛陀最明了。生老病死无人幸免,只有佛陀最明了。世间苦,谁知道,只有佛陀最明了。相爱之人终须别离,只有佛陀最明了。世间苦,谁知道,只有佛陀最明了。所求违愿烦恼无尽,只有佛陀最明了。
浮沉苦海已久远,如今我已真的觉悟了,祈求佛陀不舍弃我,引我回归清净,回归极乐的安邦。
只有佛陀不舍弃我,引我回归清净,回归极乐的安邦。
阿弥陀佛在心间
阿弥陀佛在心间,他教我不贪不厌,阿弥陀佛在心间,抛开红尘多杂念。不管路艰辛,我愿意去,迈开大步勇向前。不管路遥远,何时到终点,我会完成这心愿。
阿弥陀佛在心间,快乐在人世间。阿弥陀佛在心间,快乐在人世间。阿弥陀佛在心间,逍遥于人世间。阿弥陀佛在心间 我坚守这份信念。
佛光永远照耀您
如今您已别离,可是在我心里,您的恩惠将永难忘记。
纵然不再相聚,我再也不哭泣,因为您会到更好的地方去。
虽然我们不同信仰,我愿佛光来照着您。
衷心的感激您,含辛茹苦数十载,无怨无悔为我阻挡风雨。
若有一天再相逢,我会像从前一样,关心您,照顾您,爱护您。
今生无法再相聚,我依然会继续,祈求佛光永远照着您。
弥陀天堂
越过西方约十万亿佛国的地方,有世界名曰极乐净土的故乡。
人们都向往快乐无忧的天堂,弥陀光明照耀十方,我向往。
无量光,是天堂,是净土的地方。
我们有佛菩萨陪伴,不彷徨,不惆怅。
无量光,是方向,是迷途的希望。
我们要念念都不忘,永不推转在弥陀的天堂。
无量光,是光芒,有弥陀的温暖。
梦
哀游子茕茕其无依兮,在天之涯。
惟长夜漫漫而独寐兮,时恍惚以魂驰。
萝偃卧摇篮以啼笑兮,似婴儿时。
母食我甘酪兴粉饵兮,父衣我以彩衣。
月落乌啼,梦影依稀,往事知不知?
汩半生哀乐之长逝兮,感亲之恩其永垂。
哀游子怆怆而自怜兮,吊形影悲。
惟长夜漫漫而独寐兮,时恍惚以魂驰。
梦挥泪出门辞父母兮,叹生别离。
父语我眠食宜珍重兮,母语我以早归。
念佛
念一声阿弥陀佛,心静如水。
念两声阿弥陀佛,无忧无愁。
念三声阿弥陀佛,胸怀磊落。
念四声阿弥陀佛,平易近人。
念五声阿弥陀佛,反璞归真。
念六声阿弥陀佛,乐善好施。
念七声阿弥陀佛,饮水思源。
念八声阿弥陀佛,感恩图报。
念九声阿弥陀佛,安份守己。
念十声阿弥陀佛,有志竟成。
念百声阿弥陀佛,尽善尽美。
念千声阿弥陀佛,皆大欢喜。
念万声阿弥陀佛,庄严净土。
回向偈
愿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济三途苦。
若有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尽此一报身,同生极乐国。
阿弥陀佛谢谢您
阿弥陀佛,谢谢您,给众生的净土,让众生得解脱。
阿弥陀佛,谢谢您,给众生的希望,让众生不彷徨。
感恩您,我愿意,献出一生弘扬佛法,这条路一直往前去。
感恩您,我愿意,献出一生普渡众生,生生世世走下去。
阿弥陀佛,阿弥陀佛,我会生生世世追随你。
阿弥陀佛,阿弥陀佛,我会不断念下去。
有心人
在这繁华世间,有一群平凡的人,总是无为自己,永远拢为别人着想。
无论是好天时,无论是大风雨,无推辞,无计较,无怨叹,完全为了众生来奉献。
有心的人,淡薄名利,一世人付出,无求回报,为了众生,无怨无悔,甘愿每日来帮助。
有心的人,无求金钱,拢为了众生的幸福,带来快乐,带来希望,就觉得满足,不再有所求。有心的人,谢谢你。
和平钟声
山谷间回荡的晨钟,是佛陀内心的呼唤。
呼唤着离家的孩子,回归到温暖的家中。
放下自尊和骄傲,放下争斗和不安。
让这和平的钟声,消除那迷惑和慌张。
让这和平的钟声,抚平那疲惫的身躯。
让这和平的钟声,引众生回归极乐的故乡。
呼唤着离家的孩子,回归到温暖的家中。
让这和平的钟声,引众生回归极乐的故乡。
珍惜
珍惜每一秒,每一分钟,每一天。
珍惜每段缘份,每个相遇,每一天。
珍惜每个悲观,每次离合,每一天。
珍惜每个众生,每一份爱,每一天。
世间万物,无永恒。一切无常,难预料。
世间无不散的宴席,总有一天会离去。
人生多变幻,一切不常在,拥有的一切将会不复存在。
生命的规律,试着去明白,至少曾珍惜过它的存在。
人生多变幻,无人能更改,拥有的一切终会烟消云散。
就从今天起,试着去珍惜,你会体会生命的真爱。
信念
秉持者坚定信念,念念弥陀,念念西方世界。
放下万缘,放下对娑婆的眷念,回到弥陀身边。
秉持着深信切愿,念念清净,念念真诚恳切,放下万缘,放下烦恼万千。
把握今生,勿再蹉跎岁月。
一门深入,一心专念,心不离佛,口不离念。
念念弥陀念念觉,念念相应念念觉。
让爱的力量散发光芒
爱能推动一切,爱就是力量。
爱是不分国界,爱永不退灭。
爱能包容一切,爱是慈悲心。
爱是不留给自己,爱是去分享。
爱能克服一切,爱就是希望。
爱要真心真意,爱要尽所能。
爱是忘了自己,爱是不自私。
爱是不计较回报,爱是全付出。
心中有爱,无处不万暖,敞开心怀,你就不孤单。
哪里有爱,哪里就有温暖,让爱的力量散发出光芒。
心中有爱,无处不温暖,你就不会孤单。
哪里有爱,哪里就有希望,让爱的力量散发出光芒。
省悟
心中皆是尘沙,从来不曾省悟,身在苦中不知苦,也以为那是乐。
心中皆是尘沙,从来不曾省悟,一生伴着贪嗔痴,也懵懂无知。
直到有一天,听到佛陀教诲,如梦中初醒。
佛陀大慈大悲,唤醒了沉醉的幻影。
佛陀大行大愿,净化了污染的心灵。
面对坎坷人生,不觉顿个然省悟。
从此依教奉行,追求真正的幸福。
不二门下歌
青山如我骨,绿水似柔肠,绕山千转去,出山向海洋。
猿声啼不住,重门遮欲挡,无语暮回首,千峰云飞扬。
出山泉水浊,河流宽且长,历历经湖海,日夜流沧桑。
云水几度身,或恐归无望,化作天上雨,迢迢还故乡。
忏悔歌
我们一起来忏悔,远离那世间是与非。
我们现在来忏悔,放下烦恼与怨狠嗔恚。
我们用心来忏悔,愿弥陀擦干我的泪。
我们真诚来忏悔,愿弥陀洗涤我心扉。
往昔所作诸恶罪,皆因贪嗔痴所累。
我今皆忏悔,不愿再违背,弥陀无怨无私的教诲。
不管身心有多疲惫,求生净土愿不退。
我今皆忏悔,念佛不怕累。断烦恼,弥陀永相随。
辗转流通回向偈
愿以此功德,消除宿现业,增长诸福慧,圆成胜善根。
所有刀兵劫,及与饥馑等,悉皆尽灭除,人各习礼让。
读诵受持人,辗转流通者,现眷咸安乐,先亡获超生。
风雨常调顺,人民悉康宁,法界诸含识,同证无上道。
誓愿
长大成人放是我,来时又欢喜,多少悲欢离合多劳虑,何时能清闲。
人人能修善业行,方能了生死,众生愿发菩提心,佛国是净土。
众生无边誓愿度,烦恼无尽誓愿断,法门无量誓愿学,佛道无上誓愿成回向文
愿消三障诸烦恼,愿得智慧真明了,普愿罪障悉消除,时世常行菩萨道。
再团圆
以往充满慈祥的笑颜,时间无法冲淡的思念,所有您说的金玉良言,如今依然珍藏在心田。
把我抚养成人的恩惠,教我做人道理的苦心,长年累月的任劳任怨,我将永远牢记在心田。
我真的很想念,我真的很想念,我只能在西方极乐与您相见,我会诚心念佛,我会诚心念佛,永无止尽直到那一天。南无阿弥陀佛,阿弥陀佛会让我们再团圆。
憨山大师费闲歌
讲道容易体道难,杂念不除总是闲,世事尘劳常挂碍,深山静坐也徒然。出家容易守戒难,信愿全无总是闲,净戒不持空费力,纵然落发也徒然。修行容易遇师难,不遇明师总是闲,自作聪明空费力,盲修瞎炼也徒然。染尘容易出尘难,不断尘劳总是闲,情性攀缘空费力,不成道果也徒然。听闻容易实心难,侮慢师尊总是闲,自大贡高空费力,聪明盖世也徒然。学道容易悟道难,不下功夫总是闲,能信不行空费力,空空论说也徒然。闭关容易守关难,不肯修行总是闲,身在关中心在外,千年不出也徒然。念佛容易信心难,心口不一总是闲,口念弥陀心散乱,喉咙喊破也徒然。拜佛容易敬心难,意不虔诚总是闲,五体虚悬空费力,骷髅嗑破也徒然。诵经容易解经难,口诵不解总是闲,能解不依空费力,日诵万卷也徒然。
戏如人生,人生如戏
每个人的生命历程,难免有顺逆起伏。
如果要逆来顺受、顺来看破,有时候不妨学习小丑,随时能收起伤悲。
把握人生舞台,演出的每一个当下。
虽说小丑是在演戏,但戏如人生,人生如戏,戏演久了,就像人生。
人生久了,那也只不过是一出戏。
顺治皇帝出家自叹诗
天下丛林饭似山,钵盂到处任君餐,黄金白玉非为贵,唯有袈裟披最难。朕为大地山河主,忧国忧民自转烦,百年三万六千日,不及僧伽半日闲。来时糊涂去时迷,空在人间走一回,末曾生我谁是我,生我之后我是谁。长大成人方是我,合眼朦胧又是谁,不如不来亦不去,来时欢喜去时悲。
悲欢离合多劳虑,何日清闲谁得知,若能了达僧伽事,从此回头不算迟。
世间难比出家人,无忧无虑得安宜,口中吃的清和味,身上常穿百衲衣。
五湖四海为上客,皆因累世种菩提,个个都是真罗汉,也披如来三尺衣。
金乌玉兔东复西,为人切莫用心机,百年世事三更梦,万里乾坤一局棋。禹疏九河汤放桀,秦吞六国汉登基,古来多少英雄汉,南北山头卧土泥。黄袍换得紫袈裟,只为当年一念差,我本西方一衲子,为何落在帝王家。十八年来不自由,南征北讨几时休,我今撒手西方去,不管千秋与万秋。
让生命展翅高飞
与时间赛跑,分秒不空过,步步踏实做,日日踏实过。
让生命展翅高飞,潇洒走一回人生路,破茧而出,自在飞翔。
心清净,所学皆成智慧。心不净,所学皆成知见。
以心转境,以念转运,事来即应,应过即放。
看不到重点
每一个人都想多做一点,多赚一点,看看日子会不会好过一点。
比较少人会思考,少做一点,少赚一点,欲望降低一点,日子可能会更好过一点。
在滚滚红尘中,庸庸碌碌过一生,就像一个没有导游的旅行团,不知何去何从。
只能漫无目的的四处闲逛,虽然可以走马看花,但却永远看不到重点。
快乐人生
人生就像一条船,要行于幸福美满的航道。
需以智慧,用心定位。
一旦定位,偏差不必慌张,只要转换跑道,从心起飞,那么每个日子都可以快乐出航。
航向碧海蓝天,飞向不可名状的快乐人生。
一念心转万境专
一念心转万境专,环境无法改变时,情境会牵动人的心境,感性的人比较有赤子的心。
一念心转万境专,环境牵动人心转,容易触景动情境,情生则情境成比较感性。
常常接触苦难,见识不幸,会让我们启发同情心。
有悲悯心的人,心地柔软,境随心转,以心转境。
憨山大师醒世歌
红尘白浪两茫茫,忍辱柔和是妙方,到处随缘延岁月,终身安分度时光。休将自己心田昧,莫把他人过失扬,谨慎应酬无懊恼,耐烦作事好商量。从来硬弩弦先断,每见钢刀口易伤,惹祸只因闲口舌,招愆多为狠心肠。是非不必争人我,彼此何须论短长,世事由来多缺陷,幻躯焉得免无常。吃些亏处原无碍,退让三分也不妨,春日才看杨柳绿,秋风又见菊花黄。荣华终是三更梦,富贵还同九月霜,老病死生谁替得,酸甜苦辣自承当。人从巧计夸伶俐,天自从容定主张,谗曲贪嗔堕地狱,公平正直即天堂。麝因香重身先死,蚕为丝多命早亡,一剂养神平胃散,两种和气二陈汤。生前枉费心千万,死后空留手一双,悲欢离合朝朝闹,寿夭穷通日日忙。休得争强来斗胜,百年浑是戏文场,顷刻一声锣鼓歇,不知何处是家乡。
但念阿弥陀佛
一刻又一刻,命光如过客,寸阴流水去,欲住何能得。
一旦无常到,方知梦里人,万般带不去,唯有业随身。
但念阿弥陀,定生极乐国。
渐渐鸡皮鹤发,看看行步龙钟,假饶金玉满堂,难免衰残老病。
任汝千般快乐,无常终是到来,唯有径路修行,但念阿弥陀佛。
存想摄心法
若问念佛法,摄心自有方。
每念一声佛,口作莲花香。
因我心清净,所以有此香,花从口中出,多多向西方。
一佛花一朵,有色复有光。
念到一声佛,青色放青光。
念到二声佛,黄色放黄光。
念到三声佛,赤色放赤光。
念到四声佛,白色放白光。
如是轮转想,念念不可忘。
不必计其数,但想色香光。
果能心不乱,决见大愿王。
古德嘉言
人生多事多烦恼,百年长寿恐难保,忙里偷闲念一声,南无阿弥陀佛好。
旷劫难逢无上宝,眼前灭罪除烦恼,他年功满到莲池,与佛长生同不老。
猛切持名如救头,娑婆那更可迟留,即今撒手便归去,已较前贤输一筹。
中峰和尚劝念佛诗
娑婆苦,娑婆苦,娑婆之苦谁能数。
众生反以苦为乐,甘住其中多所失。
臭皮袋里出头来,长养无明病成蛊。
暮然三寸气消亡,化作寒灰埋下土。
五趣迁流不暂停,百劫千生受凄苦。
诸仁者,何如及早念弥陀,舍此娑婆苦。
西方乐,西方乐,西方之乐谁能觉。
人民国土总殊胜,了无寒暑并三恶。
莲花胎里出头来,时听法音与天乐。
琉璃地莹绝纤尘,金银众宝成楼阁。
化衣化食自然盈,寿命无量难筹度。
诸仁者,何如及早念弥陀,取彼西方乐。
梦幻人世间
梦幻人世间,匆匆过一生。
究竟有何物,可寄于永恒。
梦幻人世间,茫茫过一生。
究竟有何事,可显示真常。
快快看破,快快放下,寻找真实的生命。
掌握当下,释放出光芒,让此生真正拥有过。
快快看破,快快放下,创造充实的人生,回归自性,通达无障碍,让极乐真爱永常在。
一心求觉悟
茫茫大梦中,长夜谁能悟?
反恋梦中欢,将醒还重做。
做得不如前,一错是百错。
做得胜如前,依然空懡罗。
造了梦中业,从苦又入苦。
劝君早回头,直走西方路。
万缘都放下,勤修净业课。
日夜望还乡,一心求觉悟。
豁然心地空,即是真净土。
弥陀忽现前,原来是这个。
阿弥陀佛四十八愿
第一愿国无恶道愿。第二愿不堕恶趣愿。第三愿身悉金色愿。
第四愿三十二相愿。第五愿身无差别愿。第六愿宿命通愿。
第七愿天眼通愿。第八愿天耳通愿。第九愿他心通愿。
第十愿神足通愿。第十一愿遍供诸佛愿。第十二愿定成正觉愿。
第十三愿光明无量愿。第十四愿触光安乐愿。第十五愿寿命无量愿。
第十六愿声闻无数愿。第十七愿诸佛称叹愿。第十八愿十念必生愿。
第十九愿闻名发心愿。第二十愿临终接引愿。第二十一愿悔过得生愿。
第二十二愿国无女人愿。第二十三愿厌女转男愿。第二十四愿莲花化生愿。
第二十五愿天人礼敬愿。第二十六愿闻名得福愿。第二十七愿修殊胜行愿。
第二十八愿国无不善愿。第二十九愿住正定聚愿。第三十愿乐如漏尽愿。
第三十一愿不贪计身愿。第三十二愿那罗延身愿。第三十三愿光明慧辩愿。
第三十四愿善谈法要愿。第三十五愿一生补处愿。第三十六愿教化随意愿。
第三十七愿衣食自至愿。第三十八愿应念受供愿。第三十九愿庄严无尽愿。
第四十愿无量色树愿。第四十一愿树现佛刹愿。第四十二愿彻照十方愿。
第四十三愿宝香普熏愿。第四十四愿普等三昧愿。第四十五愿定中供佛愿。
第四十六愿获陀罗尼愿。第四十七愿闻名得忍愿。第四十八愿现证不退愿。
大回向观相文
愿我临终无障碍,阿弥陀佛远相迎。
观音甘露洒吾头,势至金台安我足。
一刹那中离五浊,屈伸臂倾到莲池。
莲花开后见慈尊,亲听法音可了了。
闻已即悟无生忍,不违安养入娑婆。
善知方便度众生,巧把尘劳为佛事。
我愿如斯佛自知,毕竟当来得成就。
活在感恩的世界
因为他磨练了你的心志,因为他增进了你的见识,因为他消除了你的业障,因为他教导了你应自立,因为他强化了你的能力,因为他助长了你的定慧,因为他们使你得到真正的幸福和快乐。
所以要,感激伤害你的人,感激欺骗你的人,感激鞭打你的人,感激遗弃你的人,感激绊倒你的人,感激斥责你的人,感激所有使你坚定成就的人。
多念一声佛
少说一句话,多念一声佛,欲海茫茫不迷惑。
与世无争,与世无求,随缘自在多快活。
少说一句话,多念一声佛,苦海浮沉不堕落。
深信因果,信愿念佛,今生今世不蹉跎。
人生如朝露,生命稍纵即逝。
与其执著于得与失,不如摆脱尘世的枷锁,老老实实地念佛。
少说一句话,多念一声佛,阿弥陀佛,阿弥陀佛。
心中有佛,心佛不二,今生今世友寄托。
慈悲
愿给一切众生安乐叫做慈,愿拔一切众生痛苦叫做悲。
以慈爱来感化怨恨,以良善来感化邪恶。
以施舍来感化吝啬,以真诚来感化谎言。
阿弥陀佛来接引
每当辽望无际的天空,在那遥远的西方,有一个我很向往的地方,那里没有苦只有乐,一切的众生都平等。
每当回想人生的旅程,这段漫漫的路途,尝尽了酸甜苦辣悲欢离合,娑婆世界乐少苦多,一切的众生都受苦。
佛陀在净土三经中,细说极乐世界,只要一心念弥陀,临终得往生。今生一心一意念弥陀,不负佛陀的苦心,等待阿弥陀佛來接引。今生一心一意念弥陀,不负佛陀的苦心,临终阿弥陀佛來接引。
有一天梦会醒
世间红尘梦,几人能看透。
漂泊轮回路,浮沉在梦中。
人生似梦,梦似人生,难分清。
这场梦不知何年何月才苏醒。
六道轮回苦,佛陀最清楚。
唯有离六道,才是得解脱。
心即是佛,佛即是心,得觉悟。
这场梦唯有勤修佛法能觉醒。
有一天梦会醒,不再徘徊梦幻中。
学佛之路有成果,这就是真解脱。
有一天梦会醒,不再轮回六道中。
往生净土了生死,这才是真解脱。
结缘歌
无论天涯海角,近在咫尺,只要有缘,它就会回荡在你耳边。只要细心凝听,随着节奏,不知不觉,它已经走入你的心田。不论男女老少,贫富贵贱,只要有缘,它就会回荡在你耳边。只要细心凝听,随着节奏,不知不觉,它已经走入你的心间。有缘你就会听到这首歌,有缘就一起来唱这首歌。无量光佛,无量光佛,永远照耀着众生。阿弥陀佛,阿弥陀佛,永远温暖着人间。
心愿
希望有那么一天,弥陀在每个人的心间,世界不会再有争斗,战火不会再绵延。
希望有那么一天,众生的贪嗔痴都不见,世间不会再有烦恼,离苦得乐就在眼前。
这是佛陀的心愿,这是菩萨的心愿,只要不断宏扬佛法,就会有那么一天。
不在乎需要多少年,不畏惧路途多遥远,只要佛法尚在人间,世界有一天会改变。
希望有那么一天,弥陀在每个人的心间,人间不会再有是非,仇恨不会在绵延。
希望有那么一天,众生的贪嗔痴都不见,世间不会再有执著,离苦得乐就在眼前。
世界是个大家庭
让我们手牵手心连心来祈祷,愿这世间一切吉祥平安。
怀着一颗真诚心来祝福,愿每个众生都快乐。
世界原本就是个大家园,但愿众生都能够结善缘。
活在感恩世界,让爱洒遍世间,创造快乐美满家园。
让我们手牵手心连心来祈祷,愿这世间远离诸多灾难。
怀着一颗慈悲心来祝福,愿众生能离苦得乐。
世界原本就是个大家园,但愿众生都能够结善缘。
活在感恩世界,让爱洒遍世间,创造快乐美满家园。
世界原本就是个大家园,但愿众生都能够存善念。
祈求诸佛明灯,照亮娑婆世界。
风调雨顺,岁岁年年。世界就是一个大家园。
西方回向偈
让我此刻回向,给十方三世一切众生。
愿众生往生西方,莲花化生,见佛了生死,永不退转。
让我此刻回向,给十方三世的众生。
往生西方莲花生,见佛了生死不退转。
愿生西方净土中,九品莲花为父母,花开见佛悟无生,不退菩萨为伴侣。
极乐世界
弥陀经典佛说道,极乐世界殊胜地,圣鸟说法宝树排,七宝池中功德水。
池中纯金沙布地,楼阁皆是金银饰,朵朵莲花殊胜开,大如车轮放光彩。
微妙香洁圣庄严,国土昼夜奏天乐,无有众苦只受乐,阿弥陀佛今说法。
众生闻之悉念佛,佛土更无三恶道,圣鸟皆是变化现,十方诸佛所赞叹。
一切诸佛皆护念,佛说众生应发愿,善根福德善男女,因缘具足持名号。
临终清醒心不乱,弥陀圣众来接引,往生净土受诸乐,聆听佛法得解脱。
往生净土受诸乐,证道佛果乘愿来。
赞佛偈
阿弥陀佛身金色,相好光明无等伦,白毫宛转五须弥,绀目澄清四大海。
光中化佛无数亿,化菩萨众亦无边,四十八愿度众生,九品咸令登彼岸。
南无西方极乐世界,大慈大悲,阿弥陀佛。
慈云忏主净土文
一心皈命,极乐世界,阿弥陀佛。
愿以净光照我,慈誓摄我。
我今正念,称如来名,为菩提道,求生净土。
佛昔本誓:若有众生,欲生我国,志心信乐,乃至十念,若不生者,不取正觉。
以此念佛因缘,得入如来大誓海中。
承佛慈力,众罪消灭,善根增长。
若临命终,自知时至,无病苦,心不贪恋,意不颠倒,如入禅定。
佛及圣众,手执金台,来迎接我,于一念倾,生极乐国。花开见佛。
即闻佛乘,顿开佛慧。广度众生,满菩提愿。
十方三世一切佛,一切菩萨摩诃萨,摩诃般若波罗蜜。
念佛疑问浅答歌
为什么你一天到晚都念佛,难道念佛能填饱肚子?
为何不将空余的时间来赚钱,让生活享受更好一点?
人一生的受用都是前世果报,要知足才能真正快乐。
念佛能够消业障灭烦恼,还能增长智慧修福积德。
为什么来来去去只读那几本佛经,难道佛经就只有这几本?
其他的是不是不那么重要,只念这几本难道不闷?
每部佛经都是指引同样的路,每一部都同样的重要。
每个修行人都要一门深入,最后才会真正受益。
为什么说念佛好处这么多,为何总有人无法受惠?
烦恼妄念还是依然那么多,念佛功德好像不太殊胜?
因为佛号如珠,念头如线,分则各离,合则成串。
心若清净,真诚念佛如法,诸佛加持,必然有求必应。
人生难得,世事无常,切莫将岁月蹉跎。
佛法难闻,把握当下,我们一起来念佛。
阿弥陀佛,阿弥陀佛,我们一起来念佛。
阿弥陀佛,阿弥陀佛,大家一起来念佛。
阿弥陀佛,阿弥陀佛,众生一起来念佛。
四季念佛乐
春光明媚万象新,百千花儿艳丽。
蜂飞蝶舞聚装来,缤纷多姿彩。
心花儿能体会极乐的清凉,阿弥陀佛!
阿弥陀佛!念佛更清净。
夏天艳阳照大地,鸟语花香诗意,稻田里勤忙栽种,收获靠耕耘。
心花儿真赞叹九品的殊胜,阿弥陀佛!
阿弥陀佛!念佛更积极。
南无阿弥陀佛!南无阿弥陀佛!南无阿弥陀佛!南无阿弥陀佛!
秋高气爽金黄里,雁儿南飞天意,万物生存靠群力,不因秋丧气。
心花儿真领悟珍惜生命力,阿弥陀佛!
阿弥陀佛!念佛更专一。
冬风狂吹洁白地,雪花纷飞随意,一年又将要过去,教诲须牢记。
心花儿真感恩诸佛加持力,阿弥陀佛!
阿弥陀佛!念佛更持续。
南无阿弥陀佛!南无阿弥陀佛!南无阿弥陀佛!南无阿弥陀佛!
年年如风随飞逝,命亦随之减去,月月悄悄的流逝,有如少水鱼。
日日当勤精进,如救头燃,时时刻刻但念无常,慎勿放逸。
南无阿弥陀佛!南无阿弥陀佛!南无阿弥陀佛!南无阿弥陀佛!
修行道
得人身,遇佛法,苦难中福田里,偏偏要愚痴的,寻痛苦找刺激。
缘生聚,缘灭离,惜福随缘欢喜,偏偏要无谓的,执著于名和利。
佛陀千万劫等待,众生回归的到来,苦苦的没离开,慈心直到现在。
勇于放下,不迟疑,务把命运转积极,修行念佛,资粮积,诸佛菩萨皆欢喜。
悲欢离合,不哭泣,务把命运转积极,修行念佛,资粮积,回归极乐世界里。
修行道,不停息,坚持就是勇气。守戒律,考定力,境界现,要警惕。
学看破,学放下,挣扎也是学习。断诸恶,修诸善,善知识,不舍离。
佛陀千万劫等待,众生回归的到来,苦苦的没离开,慈心直到现在。
善根福德,因缘具,务把命运转积极,修行念佛,资粮积,莲花遍开法界里。
不再沉沦梦幻里,务把命运转积极,修行念佛,资粮积,清净就在娑婆里。
修行道,要努力,不回首,看过去。直奔西方莲池海会里。
知足是幸福
多少人在今天见不到明天的太阳,多少人在今天已成了残疾。
多少人在今天要面对饥荒,多少人在今天已失去了家。
还活着是种幸福,有健康是份礼物。
饱暖时要懂知足,有家归应感满足。
要知足才会幸福,会随缘路更好走。
顺境时不起贪念,逆境时不起憎恚。
多少人在今天见不到明天的太阳,多少人在今天已成了残疾。
多少人在今天要面对饥荒,多少人在今天已失去了家。
人生本来就是苦,不知足只会增加痛苦。
最后会发现,原来平凡就是幸福。
还活着是种幸福,有健康是份礼物。
饱暖时要懂知足,有家归应感满足。
要知足才会幸福,会随缘路更好走。
果报现随遇而安,种善果念弥陀。
知足就是幸福。
我开始懂了
回首以往的我,太放纵了,要向你来告白,我决定悔改。
我行我素,好胜倔强,凡事自以为是。
那目中无人的嚣张,令我得意忘形,我从不省悟。
自从我接触佛法以后,生活已有了明确的方向,不再彷徨,对人对事,都要慈悲喜舍,和随遇而安。
佛法教导三福修:
孝顺奉养父母,时时尊敬师长,慈心不杀生,广修十种善业,是在修人天福报。
皈依佛法僧三宝,还要具足众戒律,更不要再犯威仪,那是修二乘福。
发菩提心持四弘誓愿,深信因缘果报,读诵大乘,劝进行者,那就是大乘福的修行。
我都铭记于心,要努力实践,要努力实践。
除了三福,共修戒条,决心遵守,那是六和敬。
用戒来断悭贪,用定来服憎恨,用慧来除愚痴。
以戒定慧来治贪憎和痴,那就是三学,戒定慧三学。
自从我接触佛法以后,生活已有了明确的方向,不再彷徨。
六度,普贤菩萨十愿,都要修。我开始明了,我开始懂了。
【转帖即为法布施,功德无量】出处参考:http://bbs.foyuan.net/thread-33688-1-1.html
解脫道》 唱诵/合肥辣姐
作曲/编曲:王家耀
茫茫的沧海间,何处是尽头?苦难的人生,似永无止尽,何时才能得解脱?自性佛净土,存在你我心中。依靠弥陀愿力的引入,即得契入其中。心、佛、众生,本无丝毫分隔。只因执迷分别,觉悟只需念弥陀。南无阿弥陀佛,念念启发自性。南无阿弥陀佛,唤醒自性弥陀。南无阿弥陀佛,念念启发自性。南无阿弥陀佛,依靠自性弥陀。南无阿弥陀佛,念念启发自性。南无阿弥陀佛,念佛当下即佛。南无阿弥陀佛。
千年一叹
百年姻缘一线牵,一世英豪淼如烟,天涯海角,苦苦寻觅,情仇已逝去。千年古刹永屹立,晨钟暮鼓音有余,苍海桑田,已过经迁,佛法永相传。相聚时难别亦难,百年浮华转瞬间,聚散终是散,千年一叹,叹息百年随风转,千年一叹人啊,唯有佛法永流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