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高一作文指导系列一 学习选取立论的角度 彭
学习选取立论的角度
一.引入:
“文以意为先,意犹帅也;无帅之兵,谓之乌合。”
“作文,以立意为将军,转换开阖,如行军之必由将军号令。句则为其裨将,字则为其兵卒,事料则为其器械,当使兵随将转。”
题乌江亭
杜牧
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耻是男儿;
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
乌江亭
王安石
百战疲劳壮士哀,中原一败势难回。
江东子弟今虽在,肯为君王卷土来?
绝句
李清照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二.立论: 立论就是针对客观事物或问题,直接提出自己的见解或主张,阐明理由,表明态度。
三.发散思维: 发散思维的表现形式: 1.正向思维:
2.反向思维:
3.侧向思维:
四.寓言材料分析: 滥竽充数
正面思考:
侧面思考:
反面思考:
从人物角度方面分析: 南郭先生:
齐宣王:
齐湣王:
队长:
队友:
讨论后小结:
1.一个事物或材料,至少可以从“正面”(肯定)和“反面”(否定)两个角度去审视;
2.多人或多物的材料,有几“人”或几“物”就有几个审视角度; 3.一事多“因”的材料,有几“因”,就有几个审视角度;
4.一个事件,针对不同的背景、写作目的,审视的角度就不同。
五.如何确立论点?(材料探讨训练)
对于一个人、一件事、一个问题,我们都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去分析,那么我们如何确立一个自己的论点呢?
(一)准确分析,正确立论: 找出下面这则材料的关键句,然后依此确立一个论点。
北人生而不识菱者,仕于南方。席上啖菱,并壳入口。或曰:“啖菱须去壳。”其人自护其短,曰:“我非不知,并壳者,欲以清热也。”问者曰:“北土亦有此物否?”答曰:“前山后山,何地不有?”
(清江盈科《雪涛小说》)
(二)有针对性,有的放矢: 一个母亲严格要求儿子,望子成龙心切,儿子质问母亲:“你望子成龙,你是龙母吗?” 请认真阅读这则材料,自选角度立论写作。找出角度:
选择角度:
(三)论点新颖,有时代感: 根据下述材料立论,并比较,哪种论点新颖。
曹操在征讨张绣的途中,为避免扰民,严明军纪,特别命令:大小将校,凡过麦田,但有践踏者,并皆斩首。结果曹操自己的马受惊窜入田地,践坏了一大块麦田。一件小事由于曹操自己的军令变成了非常棘手的问题。曹操说:“吾自制法,吾自犯之,如果不罚,何以服众?”说完就要自刎。幸亏郭嘉引用《春秋》之义,以法不加于尊,给曹操找了台阶。但曹操还是用剑割自己的头发掷于地上,这就是著名的割发代首。
立论:
六.如何选择最佳角度最佳论点
1、根据下面材料,作多角度立意后选择最佳角度最佳论点训练。
19世纪法国著名科幻小说家儒勒•凡尔纳,一生写了104部科幻小说。当初他的第一部科幻小说《气球上的星期五》接连被15家出版社退回。他当时既痛苦又气愤,打算将稿子付之一炬。他妻子夺过书稿,给他以鼓励。于是他尝试着走进第16家出版社。经理赫哲尔阅读后,当即表示同意出版,还与儒勒•凡尔纳签订了为期20年的写作出版合同。
这则材料叙述时没有一定的中心,属于开发性材料,分析材料中人物、人物关系、故事的不同侧面,可以从不同角度得出结论:
角度
立论
分析:
那么,选择议论角度的要领有哪些呢?
写作应选取的角度是:
1.题目或训练要求限定的角度 2.能触及题目或材料主旨的角度 3.有时代感、针对性的角度 4.具有新颖性的角度
5.最适合自己的角度(最能发挥自己水平的角度)
七.方法点拨: 立论遵循下列要求:
1.立论的切口要小。立论要把握从小的角度论证,抓住论证的重点,以小见大。
2.立论要符合实际。立论要符合客观实际,要保证观点的正确,不能出现与人们对可挂世界的认识相违背的方面,表达的观点要让大多数人接受,并能自圆其说。
3.立论要新颖别致。立论追求新颖,是对客观生活的升华,而不是脱离客观实际的标新立异;是解决问题的新见解,而不能片面追求独树一帜;是对材料的新颖看法,而不是为了阐明“另类独见”。求新的途径主要有:
(1)角度新,学会避免人云亦云的角度;
(2)思想新,主要着眼于提供对于事物中肯的见解和认识;
(3)境界新,变旧识为新知,使老论题有新意,使立论深刻、新颖、独特。
八.实战演练: 1.道家认为,天下柔者莫过于“水”,而攻坚者又莫胜于“水”。“水”蕴含着深厚的哲学韵味。试从不同的角度思考水,并选择其中一个角度。
角度:
2.阅读语言《鲁人徙越》,想一想,能从几个角度立论?
有个鲁国人很会编草鞋,他的妻子善于织绢,夫妻俩打算搬到越国去住。有人劝阻他说:“搬到越国去,你的处境会更加困窘的。”鲁国人问道:“为什么呢?”那人解释道:“鞋子是供人穿的,可是越国人赤脚走路;绢是供做帽子用的,可是越国人披散着头发。凭着你的所长,搬到你的长处根本无法施展的国家去。却想要不处于困境,能够办得到吗?”
角度:
3.根据下边材料,联系实际,运用辩证思维,看能提炼出几个观点。
在古希腊神话中有这样一个故事:地神盖娅的儿子安泰在和敌人赫拉克勒斯格斗时,只要脚不离大地,便可源源不断地从母亲那里汲取力量,击败任何强大敌手。但不幸的是,这个奥秘被对手发现,安泰被诱骗到空中,离开大地的安泰因得不到能量而被扼死。
角度:
九.美文赏读 1.坚硬的水
轻轻地,柔柔地,从岁月的隧道流过,如一支幽远的古曲;淡淡地,悄悄地,从沉寂的心头掠过,如一声如雷的钟磬。因为找寻,你升腾为一片四处漂泊的云;因为守候,你凝结成一滴清晨沉睡的雾;因为坚持,你消瘦成飞瀑下的一线涧水。
水!坚硬的水!
“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说的是你么?一片汪洋,望之不尽,不似天空遥不可及,不似险峰高不可攀。每天,只是匆匆、匆匆地向前飞奔。面对着这种博大与从容,人不能不暗叹自己的微不足道。还能有什么言语呢?唯有敬畏而已。在这里,黄河以一个强者的姿态告诉我:真正的胜利者,不是站在前台指指点点的人,不是自以为是、不可一世的人,而是面对世间的纷繁,勇往直前、永不退缩的人。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说的是你么?百米之外,即闻水声如雷。近看,即见水滴千万奔腾而下,激起银浪无数。一阵风过,身边便如细雨纷飞,使人不禁生疑:莫非来自天边?一路所见,尽是奇观异彩,唯她,洁白晶莹,不染纤尘,一改先前所见的柔媚。与彩霞携手,借高山深涧,只为一展水之力量、水之玄妙。这时,瀑布的声音告诉我:只要有心,柔弱亦可化为刚强;只要有志,平凡亦可化为奇迹。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说的是你么?水能载舟,水亦能覆舟。这话真是道尽了自然界物质的水和社会中平头百姓的特质。善待自然,善待百姓,真是一个道理。百姓逼急了会起来造反,自然逼急了也会反抗的。这些年来,世界各地的海啸、地震、天气变暖而引发的水灾,还少么?你让我懂得了什么是气势磅礴!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说的是你么?我的家乡属古云梦泽,南面浩浩荡荡的长江穿境而过,北面东荆河缓缓流淌,境内湖泊众多,河港密布。一部家乡的历史,应该就是一部与水共存的历史。东荆河水,莫非就是我梦中的沧浪之水么?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我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我足。家乡的河滩,满目皆水,到处都是水流的脚印。细细的、柔柔的印痕,细细的、柔柔的脚步。可就是这些看似细小的脚步,踏出了开阔,踏出了欢乐,踏出了一片生命的天地。是的,她们成功了,再坚硬的岩石也不能不在她们脚下俯首称臣。她们或许不是奇迹,但她们却用自己纤细的手指创造出了奇迹!东荆河水对我耳语:我们或许无法改变与生俱来的特性,但是只要有梦,便有希望;只要用力呼吸,便能看到奇迹!
水之形,无处不在;水之魂,亦无处不在。世间之水,总是含蓄而不怯懦、雄劲而不张扬地向我们诉说着生命的坚强——如山,高峻挺拔,巍然屹立,在一成不变与瞬息万变中诠释永恒;如风,翩然起舞,日行万里,在千回百转之际笑看万物之僵行拙步。坚毅与力量,永远是水的主题曲!
立论的启示:
2.捕捉理性的灵光
求知的瞳孔放飞彩色的希望,那方黑色的沃土贮满流连,赫然印着“感情用事与理性分析”。是的,站在雨季边上,绵亘于高三的岁月,即将步入社会的熔炉,凭借直觉和感情亲疏去认知这个纷繁的世界,还是逻辑分析,理性判断,助长理性的羽翼?我愿意让生命喷薄,把羽翼淬火,去捕捉理性的灵光。
但是,我们幼稚的心能够排除感情的绞绊,爱的纠纷吗?于是我独自躺在那一方芦苇 地里去倾听先人的谆谆教诲———孔夫子一袭长袍,沿路呼出“理性至上”;诸葛斩马谡,忍痛割爱,那是诺言,是军纪,是理性啊!海明威独守大海般的忧伤,梵高独具向日葵般的孤单,冉.阿让受折磨一生,最终顾全大局,为保全机密杀死情人。
我们澄清的眼睛里无法写满沧桑与事变,不经一事,不长一智,为了后师之鉴,我们从古典,实录,现实中,可以有所感悟,寻求方向。从司汤达的《红与黑》,托尔斯泰的《安娜.卡列妮娜》,我鲜活的心灵触及到了主人公在感情上和伦理上,理性的矛盾和揪心的苦恼。从中可以折射出现实生活的影子,贪污犯不是一上任就徇私枉法的,杀人放火者也许是执著于对某个亲人的不平或保护,同样的一句话,儿子说出来就是聪明,邻居说就是布下暗室。人就是这么一种奇怪的动物,但是我们应该看准方向,学着成熟,试着长大,流年似水,不应该只将泪光镌刻;风雨如晦,总应该把羽翼淬火。
如果不是理性,忧国忧民的爱国情操,姜树椿会重新走上手术台?叶欣会成为又一个南丁格尔节的持灯护士?何大一会放弃“艾滋病鸡尾酒疗法”的研究,不远千里治非典?感情是枝叶,是润滑剂,感情的亲疏远近不会影响我们对事物正确的认识,理性永远是主干和主流,要不然,当代“孔繁森”郑培民怎么永远牢记“不要闯红灯”,伏明霞追求那骇世的弧线,张健告别年迈父母,横渡渤海海峡……
宠辱皆忘,看天上云卷云舒;去留无意,望庭前花开花落,向太阳挥一挥手,去捕捉理性的灵光!
立论的启示:
踮起脚尖
踮起脚尖,就更靠近阳光。——题记
踮起脚尖,听晨风抚过松林,飒飒作响,那是林海的呼吸;踮起脚尖,感受初阳掠过草地,拾起珠玑,那是天外的暖意;踮起脚尖,看蝶翅轻拍花朵,曼舞飞扬,那是生命的活力。踮起脚尖的人生异样精彩!
踮起脚尖,感受大自然的美丽。
看:美丽的大自然,柳絮摇曳,燕子北归,艳阳高照,蝉鸣虫唱,麦浪吐金,丹桂飘香,雪花纷飞,寒梅傲雪。在这独具韵味的世界中,不要把自己关在屋子里,打开窗子,看看屋外,推开门,来到田野,踮起脚尖,伸开双手,闭上眼睛,倾听风声,触摸空气,一切都是那么地清新自然,让人神清气爽。
踮起脚尖,谱写人间的真爱。
瞧:那小女孩子,正踮起脚尖,手里拿着十元钱,正往募捐箱里塞,脸上的表情是多么的神圣;那瘦弱的男孩,把脚踮得老高,“妈妈我比你还高,我能提这个!”把袋子死死地提在手里;高高瘦瘦的男生背后,母亲不停地踮起脚尖,为儿子翻正衣领!
踮起脚尖,成就完的美人生。
听:“如果说我看得比别人更远些,那是因为我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牛顿踮起“研究”脚尖,向开普勒学习,发明万有引力定律;“对渗透着血汗的成果从不视为己有,一有突破便立即告知同行,让大家共享成果。他一次次用个人成就垫高了全国同行的起跳点,迅速造成千军万马高起点上协同攻关的局面。” 袁隆平踮起“道德”脚尖,舍一己之名利,促全局之伟业,让水稻比高粱还高,稻穗比扫帚还长,稻谷像花生米那样大,使杂交水稻产量再上新台阶。
踮起脚尖,就更靠近阳光。
许下第一千零一个愿望,有一天幸福会听我们的话。现在的我们,“雄姿英发,羽扇纶巾”,我们就是青春,青春就是我们的筹码。在青春的竞技场上,我们踮起脚尖努力耕耘,尽情挥洒汗水,期待能够丰收,即使我们手里捧着干瘪的稻子,我们也不在乎,“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之乎!”
然而踮起脚尖就可以了吗?答案是否定的。对于一个追求者来说,仅仅是“踮起脚尖”还是远远不够的,因为即使我们踮起脚尖也还有我们够不着的果实,即使我们踮起脚尖也还有我们看不到的风景。早在两千多年前先哲荀子在他著名的《劝学》篇中就深有体会地说“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由此看来,踮起脚尖虽然能让我们看得远,但终不如站在高处看得更远,“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的孔子也正是由于站得“高”才看得远,那深邃的思想光芒才能够远照千秋万代。因此,要想看得远,必须站得高,有时恐怕不仅是一次踮起脚尖就可以了的,需要不辞劳苦,甚至不妨尝试辛苦登高,或许更为有用。
美好的景色要求我们踮起脚尖。
人间的真爱驱使我们踮起脚尖。
完美的人生离不开我们踮起脚尖。
立论的启示:
这也是一种力量
微笑,恰如淌过的溪流,柔和恬静;微笑,恰似那悬挂的一刀新月,皎洁光亮;微笑,又恰似那挺拔的苍松,积蓄着万般力量……
如果说,有一种力量可以让人坚忍不拔,那便是微笑的力量;如果说,有一种力量可以让人自信满满,那便是微笑的力量;如果说,有一种力量可以让人心头一暖,那便是微笑的力量!
那次天崩地裂,那次地动山摇,高楼大厦瞬间成为一片瓦砾,多少生命在废墟下呼唤求助。当解放军战士将一个小男孩成功托起,放入单(担)架时,他轻轻地一笑,用满是灰尘的左手向战士们敬礼!这是一个孩子的微笑,也是灾区人民对未来充满希望的一笑。它传达了太多:乐观坚强地活着,感谢所有关心灾区的朋友们,我很好!
也许小男孩不曾想到很多,他只知道,每天都是阳光的,而微笑,是给自己最好的犒赏。
我们喜欢微笑,喜欢嘴角的翘起,喜欢那弯起的弧度,更喜欢它所传达的一种力量。
奥运会的志愿者们,无论在何种场合,面对何种肤色、国籍的人,总是抱以微笑。这不仅展现了一个大国的风采,更展现了中华民族的包容的姿态。它在向全世界传递着一种力量,一种海纳百川,拥抱世界的力量!
而那2008张源自世界各地的笑脸,同样传达出微笑不可抗拒的力量。
不需要李白“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的大笑;不需要“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的充满血腥的狂笑;也不需要“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的红颜一笑……这些笑,或太狂放不羁,或太刚烈顽强,抑或充满妩媚。而我们需要的,不过浅浅的会心一笑。
人们很容易记住温总理那慈祥的笑容,那是自信满满的他发自肺腑的微笑。面对金融危机,从容不迫;面对外国记者的犀利问题,他依旧笑对。他正如一代儒者,温文尔雅地处世待人。他的微笑,不也是一种力量么?这是笑对人生的一种力量!
微笑,正如同一支支高擎的火炬,在全世界,在湛蓝的天空下,一直传递着……
当人们帮助了困境中的你,你的微笑是感激,是满怀深情的力量;当别人不小心踩到你,你的微笑便是宽容大度的力量;当厄运侵袭了你,而你却抱以微笑时,微笑便成了坚强勇敢的力量!
如果全世界都充满爱,充满微笑,将不再会有伊拉克战争、巴以冲突以及朝核问题。
我们,作为新世纪的主人,将肩负着历史赋予我们的责任,那就是将微笑作为一种力量,传递到世界的每个角落„„
立论的启示:
十.学生习作
寸草春晖
肖振勇
母爱是无声的,留给了晨曦,留给了暮霭;她的爱融化给了春寒,融化了秋霜,融入了冬夜灯下的一针一线。题记
“某某某,你又睡觉,你父母的钱不是让你来睡觉的”。我正在“春眠不觉晓”时,班主任苦大仇深的声音炸响在耳边,开学以来N+1次被点名了。
我自觉的走到教室后面站好,和墙壁又一次亲密接触。开始新的一轮反省。“进步很大,知道自动站教室后面了”老师狠狠的表扬了一句,正准备自豪一下,冰冷的墙壁又将我拉回冰冷的现实。我开始后悔没有听妈妈的话,去外公那里拿被子。
我心里苦笑,这是怎么了?在家的时候不是最烦她的唠叨吗。
唉,都怪那床该死的被子,半夜总是被冻醒。罗衾不耐五更寒啊,更何况我薄薄的“布衾”。
一阵风吹来,心中泛起阵阵寒意。冻了一节课后,我就快步跑回寝室找毛衣,回寝室的路上,习惯性地抱紧身体取暖。风度早被骂没了,还是提高点温度来对抗所有科任老师冰冷 的眼光吧。然而,众里寻它千百度,毛衣挂在门外晾衣处,原来前几天刚刚洗了衣服,到现在还没干。翻箱倒柜,意外的发现一件妈妈帮我织的,在我眼里不怎么样的黄色毛衣。姑且一试,穿上身便不觉寒冷,而且非常合身。那种久违的温暖将我拉回离家返校前的晚上。
妈妈在帮我整理衣服时,在我的包里放进来两件样式很土的毛衣,一件黑的一件黄的,我毫不犹豫的吧它们丢在床上,心想都什么年代了,谁还穿这种朴素得有点古韵的毛衣。妈妈在旁边唠唠叨叨,说什么保暖啊,织了很久啊。我都懒得理她,后来妈妈给了我两百元钱,叫我自己去买件毛衣。当然那两百元钱,我给李老板买毛衣去了,李老板是蓝月亮网吧的老板。幸亏妈妈偷偷的把这件毛衣偷偷的塞了进来。
其实,小时候我还是蛮喜欢穿妈妈织的毛衣的。关于幼儿的记忆,已没有多少能留下,而至今记忆犹新的,便是母亲给我织的毛衣了。
那时候,对于小孩儿来说,没有什么比穿新衣服更让人兴奋的了。每年夏末秋初,母亲就会买来毛线,将它们绕成一团团的球,然后抽着空,在白天或晚上给我织起毛衣。而我则会兴奋地坐在她身边,盯着她的手和手上的两根织针飞快地交着叉,挑着线。每交叉一次,就预示着我的新衣服又近了一点。冬天我穿着新毛衣在伙伴们面前耀武扬威。
及至上初中时,同班的同学巳经再没有穿那种织的毛衣了,取而代之的是街上卖的各种各样的时髦毛衫了,款式新潮,惹人注目,只有我,仍穿着母亲织的朴素的毛衣,像一只不起眼的大青蛙。后来我把织的毛衣脱下来扔到一边,任母亲怎么劝就是不肯再穿上。从此我告别了穿“母亲”牌毛衣的历史,然而妈妈总是每年都帮我织毛衣,而我已远没有了幼时看母亲打毛衣时的兴奋了,相反的,还有了一点烦。
第八节课后,意外的看见了妈妈,她帮我带来一床被子。我学校离外公家1000米,她离学校60公里,归根结底还是她帮我送来的被子。木讷而又本分的母亲也许从来没有听过“儿行千里母担忧”之类的俗语,然而,为了等我下课,她在寒风中等了我两个小时。
夜深人静之时,摩挲着身上黄色的毛衣,回忆起当年她在灯下一针一线穿梭,那时那年轻的模样。我的眼中流出了那种久违的,苦涩的叫眼泪的液体。
爱的“绑架”
王雪剑
我们都是人质,只要离开了妈妈,时时刻刻,分分秒秒,都会牵着她的心,成为人质。每个被爱的人是人质,每个爱人的人是赎金。赎到最后,把自己也赔了进去。赔出了佝偻憔悴,赔出了满脸沧桑,赔出了银丝如雪。如此绑架,亘古如斯,以爱的名义。
很多年以前,我发现她头上长了一丝白发。
母亲从小家境贫寒。然而穷家孩子早当家。听外婆说,她以前身体很好,小时候每天都要去山上砍柴呢,砍完柴后才去上课。可自从生了弟弟的时候过度操劳,身体就差了很多,也不能干重活,还和奶奶整天吵架,身子就更加不好了。那时候爸爸的工质特别低,都不够养活我们一家人,所以没有去大医院看过。常年拖着带病的身子忙里忙外,只有在特别难受的时候才在小诊所买的廉价的药。有一次妈妈头痛得很厉害,人都痛得微微颤抖,妈妈和我来到了附近的小诊所,医生说要打吊针,妈妈说没事,一下就好了,拿几粒止痛片就行。在诊所吃药时我发现妈妈头上有几根白头发。过了几年,她的头上已长了一缕白发。俗话说:“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她也不例外,因为候请不起家庭教师,所以只能放暑假时去参加集体补课,可我的成绩还是不太好,再加上老师又只看得起那些好同学,所以我对学习越来越不感兴趣了。妈妈见我这样下去不行,就决定每天睡觉前守着我读一小时的书,当我遇到我读了很多次都背不了的课文时,她就会一段一段的将课文解释给我听,要是我还不会背,她就会帮我编顺口溜,有时候连我自己都觉得我自己太笨了,想放弃算了,可她却总是不厌其烦地教我。终于,功夫不负有心人,在五年级期末考试的时候,我考了全班第一名。从那以后,我的成绩一直是名列前茅。多少次书前灯下,粗心的女儿都发现您头上的白
发已丝丝缕缕。
现在,她已是一头白发。
同龄人的妈妈也许还是一头乌发,青春靓丽。然而她,我的妈妈,已满头白发。她虽然把头发染黑了,但脸上却刻上了岁月的烙印。虽然我现在已经能照顾好自己了,但是她还是不放心,现在又在校外租房子带我读书。今天班上一名女生很郁闷的说 :“今天和妈妈上街别人说你姐姐的衣服好漂亮,我有这么老吗?”那一刻我泪如雨下,我的妈妈已满头白发。妈,您的心意我明白,我的责任我也明白。十六年的成长踏碎了你的心,十六年的成长吸尽了你的泪,十六年的恩情我无以回报,十六年的恩情我铭记在心。
离开是另一种守护
李超奇
我的母亲,姓罗。农村出身,倒似是打工专业户。
母亲自我从小就外出打工已有十余年了。现在我对母亲的印象是一片模糊,既使她每年回家一趟。也且算的上是熟人了吧。但脑海中还是无法找到几个准确形容词来描绘她。唯一隐隐约约地记得的就是她已40有余了。但还是常年在外,撇下她夫儿子女。也就是我爸以及我和姐姐们,以至于闹得老夫老妻关系总是不协调,母亲和子女间就似隔了一层厚厚的屏障,怎么也凿不透。
记得有一次暑假,在我十二岁左右的样子罢了。我应征去广东会会象征性的母亲。那年正好我考完第三天就随父亲来到了母亲工作的地方,艾比富电子厂。那个工厂的样子到现在我还记得清清楚楚,左边是宿舍,不隔50米则是工厂生产的地方了,中间还杂七杂八的凑合着几颗发育正常的树。还建有一个象征性的篮球场,只是由木板挤压而成的篮板上就只剩下一个光秃秃又发亮的铁圈了。这跟我想象中母亲生活了几十年的大厦差了孙悟空一根跟斗也翻不了那么远的距离。
多年未见的母亲一路小跑出现在我面前时。母亲用干燥的枯枝般的手轻轻地摸摸我的头发,这是一种说不出确切滋味的感觉。但我有一种莫名的感动。好一会儿,母亲张口就问我的成绩,询问我期末考试考得如何。并告诉我,她听家里某某,某某又是名列前茅,怎么怎么样的,就好像那个某某就是她儿子,而我只是一个与她毫不相干的也并不熟悉地陌生人!最后我终于忍不住了:“我的成绩又考得不好,但是又能怎样!你知道别人为什么一直名列前茅?那是别人一直有爸妈在旁边陪在他身边监督他,鼓励他,而你呢?我真的搞不懂你为什么待在这臭地方。”我对着她怒吼道:“我不懂!......。”我摔门而出,身后只留下吊滞的母亲和着眼角处的闪闪泪光。
两个月的时间过得过得飞快。
当我和父亲准备回去的时候,母亲把父亲叫进房里谈了些事情。而我则在后面的窗口处默默地偷看着。
“你打算哪个时候辞工回家”?这边是父亲的声音,一如往昔的沉重,“现在四个儿女都快长大了,就连奇奇也快进初中了,你再这样的活我怕将来子女们都不认识你啊!”
“再过3,4年吧!子女们不认,那也是没办法的事。唉......!”这事还得麻烦你”“诺,这里是四千块。给奇奇和他姐姐们当学费和生活费使吧。”
“不用那么多,我在家里也做些零活,也可以挣个百八十的,你自己留一千傍身吧!”父亲坚定的回答。
但我在窗口瞧见母亲还是将四千块整成一个包裹放在我爸的行李包中的最底层。
事过数载。到现在尽管只有我一个人在读书了,但是母亲还是留在广东,我有时候不自觉地想母亲的手应该变的更干瘦了虽然那时我不明白母亲,但现在我真正明白她的辛酸和无奈,明白了她的坚持和付出。留守,留守,留下的是期盼,守住的是希望。有时,离开,是一种更深的守护。
第二篇:高一语文作文教学设计:选取立论的角度
导语:作文立论的切口要小。立论要把握从小的角度论证,抓住论证的重点,使论述对象由“面”到“线”或“点”。下面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高一语文作文教学设计:选取立论的角度内容,希望能给你带来帮助!
一、导入新课
一篇文章,立意的问题是多么重要。古人云:“文以意为先,意犹帅也;无帅之兵,谓之乌合。”所以,我们写议论文一定要先立意,选取议论的角度。
我们都知道,议论文有三要素:论点、论据、论证方法。而论点又至关重要,它是一篇文章的灵魂、统帅,任何一篇文章只有一个中心论点(当然,也可以有几个分论点)。论点应该鲜明、准确、概括,绝不可模棱两可,让人捉摸不定。今天我们来学习如何选取立论的角度。
二、立论的定义:
提问:首先,我们先要搞清楚什么是立论?请同学回答。
明确:针对客观事物或问题,直接提出自己的见解和主张,阐明其理由,表明自己的态度就是立论。
三、举例说明
以人物对《鸿门宴》中的项羽评价为例:
1、我们学过《鸿门宴》,知道项羽是个有争议性的人物。来看看历史名人、作家如何评价项羽乌江自刎:
(1)南宋女词人李清照所写的一首小诗《夏日绝句》: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2)唐代诗人杜牧《题乌江亭》: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辱是男儿。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
(3)《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中说“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
用自己的语言简要概括诗中的观点。
总结:面对同一事件,不同时期,不同人物对项羽的评价也会有所不同。那么同一个事物,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我们以水为话题,来选取一下立论的角度。见书后练习题,每人写出三个角度,写在本子上。“水”立意参考:
1.水无形,随容器而安。意即人处于被动或逆境时要随遇而安。
2.水滴石穿。目标专注,同时具有韧性和毅力,才能成功。
3.海纳百川。意即为人宽容和有爱心最重要。
4.水沾染污垢,自己也变得浑浊。人则应保持自身纯洁,出淤泥而不染。
5.水是柔韧的代表,婉转地折败了刚硬,即便抽刀断水亦无用。生活中也不要处处逞强,平和低调的人更易成功。
6.能蒸发为云,变成雨、雪、雾,或凝结成晶莹如镜的冰,但不论变化如何,仍不失其本性的。再怎么变通,原则不能丢。
7.水经常探求自己的方向的。人也要不断追问和反省自己选择的道路。
8.舟行水上。学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有志者当做时代的弄潮儿。
9.逝者如斯,不舍昼夜。有志者应惜时如金。
10.流水不腐。常学习,才有源头活水,才能保持聪慧的头脑。
咱们从“水”这个话题想到很多论点,这就是一种发散思维,发散思维是指大脑在思维时呈现的一种扩散状态的思维模式。发散思维的方法有:联想(由此及彼)想象、横向比较、反向考虑(从相反的方向来考虑问题,突破思维定式,也叫逆向思维)、由现象到本质(由浅入深)。
例如,从每一条的水的特性归结到后面的哲理,这就是运用联想,且由现象到本质的方法。水有什么品质,从中提取要点,这是横向比较,运用了逆向思维。
总之,我们思考问题,一定要多方面进联想想象,突破思维定式,多角度多思善想,横向纵向对比分析,才能想出好点子,好观点。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所以我们一定要左看右看上看下看,多看才能找到更多的思路。
四、练习用发散思维来分析材料并立意。
【材料】《庄子徐无鬼》云:“狗不以善吠为良,人不以善言为贤。”请你从不同角度阐释这句话,然后选取其中一个角度,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狗不以善吠为良,人不以善言为贤。” 意思是说:狗不因为善于狂吠便是好狗,人不因为善于说话便是贤能。善:善于、擅长。
【写作指导】
第一步,发散思维,多角度分析。“狗不以善吠为良”在这里可以说起了“比兴”的作用,材料的重点是“人不以善言为贤”,它的“关键词”是:“人”“善于说话”“贤能”。
首先,从正面分析三者的逻辑关系。“善于说话”不一定是“贤能”,那怎样才能成为“贤能”?有的同学从这个角度立意为:“脚踏实地地去做”,“说得好不如做得好”,“让说和做成为贤者的双翼”等。
其次,从“说者”的角度,“善于说话”会怎样?这可从两个方向思考:
一、正向思维,“善于说话”为何未必能成为“贤能”?因为“言论的花儿开得愈大,行为的果子结得愈小”,夸夸其谈的人往往以此表现自己的才德,殊不知孔雀在炫耀璀璨的同时也露出了令人难堪的“屁股”。乌鸦叫声虽多,但招来的却是人们的讨厌,果实无语,人们却百般赞赏和爱护。有的同学从这个角度立意为:“沉默是金”,“言多必失”,“祸从口出”,“不要做聒噪的青蛙”等。
二、逆向思维,“善言”之人就不是“贤能”了?烛之武退秦师,诸葛亮舌战群儒,邹忌讽齐王纳谏,周总理在高级外交场合,机智过人的幽默风度,无不让人折服。试想,没有机智雄辩的口才怎么可能做到?联系现实生活,有的同学就从这个角度立意:“善言成就事业”,“善言——民族友好的使者”,“善言——沟通你我他”,“社会需要毛遂自荐”等。
再次,从“听者”的角度,既然闪光的东西,并不都是金子,那么动听的语言,并不都是好话。妖精用天使一般的脸孔欺骗世人,却用鹰隼一般的利爪杀害无辜。这就需要听者善于分辨“美言”,老子曰,“美言不信,信言不美。” 有的同学从这个角度立意:善于分辨“美言”,不要被奉承话冲昏了头脑,“透过现象看本质”等。
五、立论的原则
选择最佳立论角度
材料:据报载,神农架林区野猪曾一度为患,有人想出在电线杆上装高音喇叭、播放狮叫虎吼的声音吓唬野猪的办法。开始倒很有效,后来,野猪非但不怕,反而拱倒了电线杆。
1、适者生存;
2、不能姑息迁就;
3、骗,终非长久之计;
4、动动真格又如何;
5、要顺应时代潮流;
6、改革才会有发展;
7、弄虚作假者戒;
8、既要声势,更要行动;
9、形式主义要不得;
10、做个“野猪”又何妨。
分析:1、5、6显得浮泛,扣训练材料不紧;2对材料的理解有偏差;3、4、7、8、9属于扩散思维,其中8最好;10属于逆向思维,有些标新立异。
材料:(练习二)秋日的夜晚,古希腊哲学家泰勒斯在草地上观察星星。她仰望星空,不料前面有一个深坑,一脚踩空,掉了下去。水虽然仅没及胸部,离地面却有二三米,只好高呼救命。一个路人将他救出。他对那人说:“明天会下雨。”那人笑着摇头走了,并将泰勒斯的预言当作笑话讲给别人听。第二天果真下了雨,人们对他在气象方面的知识赞叹不已,有人却不以为然,说泰勒斯知道天上的事情,却看不见脚下的东西。两千年后,德国大哲学家黑格尔听到这个故事,想了想,说了一句名言:“只有那些永远躺在坑里从不仰望高空的人,才不会掉进坑里。”
比较几种立意:
1、人无完人
2、梅花香自苦寒来
3、奋斗就有挫折
4、专注的力量,唯有这样的“痴迷”才能成就大事……
5、知足常乐
6、成功的道路上难免有绊脚石,要追求就不要惧怕失败
7、目中无“坑”恰恰是心中有“星”的表现。
纵观全文,尤其是黑格尔的一句话,材料向我们传达的最佳立意是3、4、6、7;
1、2的立意有偏颇;5立意就相差太远。3、4、6、7你会选择哪一个写作?为什么?
可见立意的角度有很多,抓住最佳才得高分,创新也不是随意而为,有一定的方法可寻,还有一定的限制。那么我们选择论点写作有哪些原则呢?(立论的原则)
1.立论的切口要小。立论要把握从小的角度论证,抓住论证的重点,使论述对象由“面”到“线”或“点”。经过“从小处着手”的处理,论点的范围缩小了,题目也由宽变窄,易于深刻论证;由泛题变实题,易于使用材料;由大题变小题,易于全面论证;由繁题变简题,易于多角度论证。总之,立论角度小,可以能运用最少的笔墨深刻论证论点。
2.立论要符合实际。立论要符合客观实际,要保证观点的正确,不能出现与人们对客观世界的认识相违背的方面,即使是逆向思维,表达的观点也要让大多数人接受,并能自圆其说。立论不能惊世骇俗、故意语出惊人,不能一味剑走偏锋,不能为逆向而逆向,使立论片面。要保证论点的正确和材料使用的正确性。符合实际还表现在要有现实意义,有针对性。
3.立论要新颖。如论证“勇敢和妥协”,一般认为“勇敢”是值得称赞的,而“妥协”是可耻的,这是正确的观点,这个观点可以从历史的不同阶段得到证明,从这个角度立论是可以的。但是如果大家都这样写,就显得没有了新意。事实上我们也可以从“适当的妥协和必须的勇敢”的角度立论,论证“妥协也是一种处世艺术”“退一步海阔天空”“退,是积蓄前进的力量”“勇敢不能莽撞”等,使文章立意翻新,境界全新。立论追求新颖,是对客观生活的升华,而不是脱离真的标新立异;是解决问题的新见解,而不能片面追求独树一帜,如论证“经典和创新”的题目,角度可以是经典中也有不适合现今人们思想的内容,要从新时期的角度创新;但不能说“经典是过时的内容,要全部创新”这样的观点。
4.选择适合自己的。
六、作文练习:课后习题任选
参考
水说
世间万物,各有其形,或高峻挺拔,巍然屹立,在一成不变与瞬息万变中诠释永恒;或翩然起舞,日行千里,以及之千回百转耻笑万物之僵行拙步,如风。而集坚毅与温柔,力量与祥和于一身者,惟水而已。
初识水,在烟台。一片碧蓝,望之无边,不似天空遥不可及,不似险峰高不可攀。她只是悠闲的坐卧在那里,温和地看着一些渺小的生灵在她身边快乐地嬉戏。踏在灾害的边缘,一边是无边金黄,一边是无尽湛蓝,不能不暗叹自己的微不足道。面对着这种博大与从容,还能有什么言语呢?唯敬畏而已。
大海以一个强者而不强弱的姿态告诉我:真正的胜利者,不是站在前台指指点点的人,不是自以为是、不可一世的人,而是面对世间的纷繁,从容地微笑着的人。
再见水,在九寨。五颜六色,千变万化。印象尤深者,当数落日朗瀑布,百米外即闻水声如雷。近览,即见水滴千万奔腾而下,激起银浪无数。一阵风过,身边便如细雨纷飞,使人不免生疑:莫非落日朗来自天边?一路所见,尽是奇观异彩,唯她,洁白晶莹,不染纤尘,一改先前所见柔媚之美。与彩霞生发出借来高山深涧,只为一展水之力量,水之玄妙。
落日朗以一个骄傲者的姿态告诉我:只要有心,柔弱亦可化为刚强;只要有志,平凡亦可画为奇迹。
终识水,在黄龙。满目皆水。在山顶,在石缝间,到处都是水流的脚印。细细的、柔柔的印痕,细细的、柔柔的脚步。可就是这些看似细小的脚步,踏开了岩石,踏出了溪流,踏出一片桃源胜地。细看一块大石,薄薄的水层匍匐而下,很难想象这些小小的生灵们是如何在岩石上梳理出如此光滑细密的印痕的。伸出手去轻触,是浸透的冰凉。她们来自雪山,带着神圣的使命,要在这里创造出一个天堂。是的,她们成功了,再坚硬的岩石也不能不在她们脚下俯首称臣。她们或许不是奇迹,但她们却用自己纤细的手指创造出了奇迹!
黄龙之水告诉我:我们或许无法改变与生俱来的特性,但是只要有梦,便有希望;只要用力呼吸,便能看到奇迹!
水之形,无处不在;水之魂,亦无处不在。世间之水,无论生在大海、江河、湖泊甚至溪流,都是造物者的杰作。她们含蓄而不怯懦、雄劲而不张扬地向我们诉说着人生真谛。
水之言,你听懂了几分?
不要因为坑的存在而忘记仰望天空
如果没有没有看见月亮的升起,不要哭泣,否则我们会错过星辰的闪烁;如果没有听到故事的开头,不要急噪,否则我们会错过完美的结束;如果有坑的存在,依然铭记:仰望天空的美丽。
人的一生如此短暂,却万分坎坷,无数的“坑”在等着我们。但要记着,“坑”的上面是我们想要的“美丽”天空。有一些人会低头看“坑”,放弃自己最初的梦想,生活对于他们而言,只为躲避“坑”,他们只能说是“活着的人”。而对于另一些人而言,“坑”无存在的价值,他们会仰望天空,不顾脚下,他们才是“爱生活的人”。
仰望天空,是李白“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的阔达;是陶渊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清闲;是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执着。尽管事与愿违,尽管困难重重,但他们都在“坑”的道路上抬头仰望自己的天空。
仰望天空,是霍金身患绝症却研究宇宙大爆炸的毅力;是张海迪失去双腿却自己创作的坚持;是毛主席农民出身却创建新中国的奇迹。尽管身残,但志不残;尽管艰难,但依然在掉入“坑”后,继续爬起,继续抬头仰望天空。
仰望天空,是一次考试失败后的重新奋斗;是百忙之中对花花草草的关注;是为父母织的一件毛衣;摔倒了,不哭,再爬起来!尽管道路坎坷,尽管路途遥远,但抬头望望,天空依然美丽。
朋友们,成功的道路上难免有绊脚石,没关系,朝着我们的目标,向着天空,即使掉进“坑”中也要继续向前,美丽的天空在等待着我们!“坑”终究会过去的。
朋友们,人生的路途难免有不如意的事,没关系,努力地跨过去,有天空在等待我们,看“坑”过一生,仰望天空也是一生,何不仰望美丽的天空呢?
“坑”无处不在,无时不在,天空亦是如此。而人们往往只看“坑”忘记了美丽的天空需要我们的仰望。那么,从现在起仰望天空吧。天空仰望久了,“坑”也就消失。
羁绊后的执着
成功需要代价,辉煌需要付出,而这些“代价”、“付出”远不止金钱、时间,它们更需要的是你的经历、毅力和你倒下后爬起的勇气。也许这些付出已令你伤痕累累,而在众人疲惫之时,唯执着是真。
步如花季雨季,也意味着进入了一个人生的战场。在那里,稚气未脱的我们在撕打,在纠缠。虽然没有流血与铁戟,而无疑,每个人都打算拼到只剩最后一口气。
是的,我们选择了这样艰难的路。步入高三,我几欲把几年的力全部喷发,因为我已欠自己太多。懵懂的高一,暗淡的高二,是的,此时此刻,我心如火,来点燃这最后的时期。而当一次次的成绩榜下发后,我已一次次又被寒冰覆雪所盖。我可以做到不怕任何人的眼色,但却难以直面自己的心。太令自己失望,也许便没有再奋起的理由。
理所当然的,我愿意放弃,躺在那坑里。
整日沉溺于篮球与游戏之中,也许没有伤痛,没有痛苦。但其实那是对一颗麻木而没有知觉的心而言的,对于我,亦没有快乐。
为什么要这样走呢?
我不愿绊倒,只希冀缓缓地走;我不会看天抑或是前方,只会盯着地面,旁若无人。
而那是自己么?
曾几何时,自己是以保尔为榜样的,我只坚信一点,一个坚强的灵魂在平平如也的环境中略显无奇,而只有在困苦的境遇中,这种伟大才会显现出来。
每一次成绩的发放都会使我感觉如同跌入深渊,我是多么愿意,就那样躺在谷底,看着明月睡去。无疑,第二天的烈日之光又无情地射在我脸上,我发现,灵魂的昏睡实则是对人最大的折磨。
于是,我不敢怠慢,只得背起沉包灰溜溜的走进学校。也许下一刻迎接我的依旧是失望,也许冲刺之时我已掉队。哪怕最后一刻我一无所获,即使永远我都在那悲观绝望的坑里,我会向上看,向上走,那里是阳光之地,可以令我不再惭愧。当我赢了自己才是真正的属于自己的高空。
致那些仰望的失足者
仰望,望变幻莫测的星辰,望云卷云舒的苍穹,或是仰望心中高洁的圣土,都不失为一种高贵的姿态。而仰望,抑是一种生活方式,是志士高昂的头颅,守望了理想的高空。
那么,因仰望而“失足”的你们,我怎能收起一丝一毫敬重?
郁郁不得志的中唐,略微萎靡的细风拂过统治者的殿堂,一片死气沉沉。政治革新!一声新鲜的呐喊却冲破波澜不惊的朝堂。刘禹锡与柳宗元,这对仰望着国强民泰、兼济天下的挚友,无比响亮地喊出了关注民生、增强国力的改革口号。他们昂首阔步、躬耕不辍为民请命的姿态却招来保守派的群起攻之。当壮志被冠以未酬,等待他们的是使数年的贬谪之途。远离长安的赤子之心却依然在“艰难苦恨繁霜鬓”中,微笑着望那数条未被废止的改革政策下百姓的欢腾。梦得与子厚没有如那些卑躬屈膝者安稳地蜷缩在坑里,他们凝神仰望,纵然脚下路途坎坷,不改高傲的神情、挺拔的姿态。
风雨飘摇,是近代中国的名字;暗无天日,是百姓甘于臣服的现实。这沉默而阴霾的世界里,却有人不愿做黑屋子里不声不响的陈尸,于无声处听惊雷!他仰望乌云滚滚中端倪出现的阳光,他仰望唤醒沉睡巨狮的响雷。风雨如磐的故园里,他坚毅的神情照亮锐利的笔锋,饱蘸悲怆的字句里,由他忍痛揭疤的彷徨。而被当局仇视,举步维艰的斗士啊,却矢志不渝地昂着头,不惧怕下一步是否会踩空。他欣慰地看青年一辈不再蒙着雾霭的瞳中闪烁着英勇睿智的光芒,慢慢痊愈的国土,怎会负了他的守望……
因为仰望真理的光辉,布鲁诺付出了生命的代价;因为仰望科学的巅峰,“嫦娥”一号经历了无数挫折;因为仰望精神的自由,裴多菲忍受了生活的苦痛……他们坚定地仰望着,他们无可避免地“失足”;他们坚定地仰望着,我们无法嘲讽他们的“失足”。致那些“失足者”,不用鲜花和掌声,用后人虔诚的仰望……
仰望星空
古希腊哲学家泰勒斯在仰望星空观察星星时不料前面有一个深坑,一脚踏空掉了下去。结果被路人救出。当他对路人说:“明天会下雨!”时那人笑着摇头走了,并将泰勒斯的预言当作笑话讲给别人听。第二天果然下了雨。
有人会说泰勒斯只知道天上的东西却看不见脚下的东西。然而,人生活在世间,这一辈子总会遇到一些深坑的,在其毫不防范的情况下也会一脚踏空掉了下去。这些是谁都不可避免的,谁的一生也不是一帆风顺的就度过了。
深坑、湍流……随时可遇,我们所应该做的是把它当作一次次经验的叠加,在下次仰望星空时记得注意脚下也许会出现深坑,要小心掉入深坑中。
在我们含辛茹苦的求学的十二年里,也会出现许多的深坑。比如考试的失利,比赛的失败,荣誉的失去……这些都是我们在仰望知识的星空时不料出现的一些深坑,掉入深坑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掉入后一蹶不振没有勇气爬出深坑后继续仰望知识的星空,继续欣赏璀璨的明星,继续丰富我们的知识。要让别人知道我们不仅对天上的知识如此丰富,我们同样看得到脚下的东西。
德国哲学家在听了泰勒斯的故事后说了这样一句话:“只有那些永远躺在坑里从不仰望高空的人,才不会掉进坑里。”就如坐井观天的青蛙看不到除此之外还有一望无际的高空,高空中有很多很多的知识去等待我们探索,有许许多多的奥秘去等待我们揭晓。
我国“神五”“神六”的发射,便是去探索高空中奥秘的两大成功事例,我们国家的那些科技人才也是在仰望星空时不经意间掉入深坑后爬起来继续努力才成功发射了“神五”“神六”的。假想一下当他们再掉入深坑后不敢爬起来,永远躺在坑里不再仰望高空,那么就不会有“神五”“神六”的成功,也就更谈不上“嫦娥一号”的发射成功了。
我们勇敢地仰望星空,不管前面是否有深坑都要一直地勇往直前。
谈最遥远的距离
我的爷爷说:他怕远,怕合上双眼永远地离开。
我的姐姐说:他怕近,怕冲闯不出近处的风景。
怕远的,留恋近处;怕近的,向往远方,人呀,你在哪里呢?
都说你在天边,在最遥远的地方,就像苏子说的远在“千里”是吗?就像李白说的远在“长江天际”是吗?可是你不是在“婵娟”与共吗?你不是在儿女“沾巾”吗?千里不算远,因为有心相连;万里不算长,因为有情相依。那天,你在太空行走;那天,你挥舞着五星红旗;那天,你行走在我们未曾到过的空间;还是在那天,你,我,还有他,我们所有的人走的又是那么近,好象彼此都听到了对方的呼吸!我们明白,你到最远的地方也就是你我最近的时候。
都说隔海相望,都说鸡犬相闻,都说同根同源,可为什么一轮朗朗的明月,恍惚各有其华;为什么一弯浅浅的海峡,仿若事隔千年?能说近吗?当年的德国只有一道柏林墙却隔绝45年。能说近吗?二战之后东西两方只是意识形态的不同彼此却陌生近半个世纪。再说人情,吴宓与毛彦文擦肩而过,终不能成为伉俪;刘兰芝与焦仲卿本可朝夕相伴,可却饮恨而逝。我们明白,你在最近的时候也就在最远的地方。
都说距离是一堵墙,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都说距离是一抹泪,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都说距离是一种共鸣,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似。最遥远的距离是不能用公里一类来测算的。它近在咫尺,却远在天边;它早晚出现,却恍若隔世。于是有人说:最遥远的距离,是我就站在你面前,你却不知道我的心思,我的追求和我的希望。
大洋彼岸,一份牵挂,轻轻点击,一封E-mail在最遥远的距离里传递你与他的情话。千年企盼,一样血统,众口相传,一个神话在当今社会里撒播文明与和平的种子。没有一脉相承,没有魂牵梦绕,没有心灵相通,朋友,你我永远只能处在最遥远的地方。
于是我的爷爷说:他不怕远,远的地方也有祭拜。
于是我的姐姐说:他不怕近,近的地方令人回味。
距离
冰冷的防盗门,虚拟的网络世界,四通八达的电话网,林立如劳笼的高楼大厦。这一切,告诉我们世上有种东西,叫距离。
爱琴海边,阿波罗神殿的石柱上,塔列斯那意味深长的铭刻:“人啊,认识你自己。”唤醒了人类。人类不再相信君权神授的谬论了,不再沉守刀耕火种的愚昧了。人类进步了,可是他们抛弃陈旧的同时丧失了什么?
是的,我们忘记了坦诚相待。我们开始学会给自己戴上面具,去抵挡所谓的伤害,周旋于纷繁的尘世。周而复始,我们就渐渐习惯了这样的生活。心安理得。
是不是很久没和朋友谈过心了?准备好一肚子的苦水,在电话接通的那一刻,从嘴里说出来的却是莫名其妙的一切安好,满腔愁苦却在网络里成了无谓的打情骂悄?
是不是很久没看过一封手写的信了?开始相信如果自己都无法保守的秘密又怎能奢求朋友为自己保密。是不是,淡然于透过打印纸整齐的铅字排版?却是看到了对方格式化的脸,格式化的心。
是不是已经学会逢场作戏?在一大片肆无忌惮的笑声里强作欢颜。听阿桑的《叶子》,孤单是一个人的狂欢;狂欢,是一群人的孤单。却毫无心悸。
而在一个个孤单清冷的午夜,我们会用这样一句话来安慰自己:距离产生美。
其实我们早已心知肚明。我们所谓的距离并不是真正的距离,我们的生活也没有因距离而变得更加美好。太近的不是距离,是干涉,侵犯;太远的也不是距离,而是冷漠,隔阂。真正的距离,是恰倒好处的远近,是不妄加干涉,也不置之不理。
才明白塔列斯的铭刻为何被后人咀嚼,也明白了我们所迷失的岁月里,需要怎样的距离。
谈最遥远的距离
站在大海这头,望着遥遥无际的海面,寻找海的另一头,好遥远的距离;立在大陆的彼岸,眺望着它的雄姿,好遥远的距离;坐在父母的对面,瞅着他们憔悴的面庞,与父母相互思忖着各自的心思,中间树起一道无形的冷墙,也许这就是最遥远的距离吧…
从呀呀学语到满腹经纶,身边最亲的人,同时对子女花费最大心思的人只有父母。但,伴随着年龄的增长,社会的改变,父母与子女之间也就有了一堵冷墙,也就是所谓的代沟。于是最亲的人便从最近的生活距离跨越到了最遥远的心灵距离。从无话不谈似朋友的亲近到无话可谈似陌生人的遥远,这一切竟是那么遥远。
也是因此,父母与子女的心灵之间就好像两个人孤寂地站在一望无涯,波涛汹涌的大海两岸,无法沟通,遥不可及;也似身在异乡流浪魄落的游子,在大陆彼岸望着它不能回归时的无助。
这最遥远的距离对每个人来说都是不希望见到的。它让亲情不可以流露。每个子女都希望与父母回到那些无话不谈的时刻,如此的话我们就努力自主的缩短这段距离,用心灵,用沟通缩短“最遥远的亲子距离”…
有人说最遥远的距离是一片一望无际的汪洋,也有人说最遥远的距离是世界上最长的河流_尼罗河,更有人说最遥远的距离是一个永无止境的,不能用光年衡量的宇宙......在我个人认为最遥远的距离莫属于自己的人生道路。
唐代诗人曾在诗中写道: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在世人眼里这三千尺,落九天,都是一个非常巨大的天文数字,但是比起自己的人生道路,那可是芝麻比西瓜胆大妄为了。
记得曾有这么一位老人,他在世时,对人生充满着希望与向往,一心只想着能把自己的人生到路走完,在他的人生脚印中,创贡的辉煌匿迹不计其数,但是最后,他并没有实现自己的意愿,在他临终的做后一口气中,他向家里发出了这样感慨:人生道路还真遥远啊。
人生道路,就如大海中的一艘轮船,虽然你能一帆风顺的到达大海的另一头,但是你永远不能到达大海底部的万丈深渊,人生道路就如在天空中高昂飞翔的雄鹰,虽然你能飞过东西南北.前后左右的如花似锦的各个国家,但是你永远飞不出地球对你的引力,人生道路就如在地铁里行使的火车,虽然你能快捷的行使到你的目的地,但是你永远不能脱离轨道而行使。
人生道路就是那样的遥远,在道路中她会使你感受到酸甜苦赖,也会使你感受到悲欢离合,当你认为自己将要走完人道路时候,其实你的将来还有更遥远的人生路途等着你。
几例论证供同学借鉴
麻雀整天叽叽喳喳的叫,却很少有人在意它的存在;公鸡只在天亮前的那一刻引吭高歌,却赢得人们的赞美。那些“说不好却说不少”的人往往“破绽百出”,那些认为“沉默是金”的人,却往往语出惊人。(比喻、对比论证)
赵括纸上谈兵,口若悬河,却在兵戎相见时,断送四十万大军。张自忠在外交风度上虽然并不潇洒倜傥,巧于词令,但“礼节周到,言词谨慎,态度恳切持重”得到各国驻津人士的赞誉。真可谓“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对比论证,例证,引证)
苻坚不听王猛临死留下的忠告,想一举灭晋,以投鞭断流之势却落得个风声鹤唳,草木皆兵的下场。究其因,不纳美言也。唐太宗籍魏征的善言成就贞观之治。(对比论证)
古代埃及等文明古国,词令被认为是统治者所必需的本领。他们把词令看得比武器还有力,说:“你巧于词令,你必将获胜。”这充分说明对于一个上层统治者,能言善辩是多么的重要。(例证)
第三篇:《立论角度的选取》教案设计
发 散 思 维
——选取立论的角度 【教学标准】
⒈学会发散思维,培养学生多角度分析问题的能力。
⒉常用求异思维,比较筛选,寻找新颖而又有针对性的最佳角度展开议论。
⒊尽可能地培养学生多思善想的良好思维品质,学会对身边事物进行多向思考,从而提高思辨能力。
【教学重点】议论文论点的确立。
【教学难点】所确立的论点要观点新颖且有针对性。
【教学时间】两课时
【课程类型】写作课
【教学方法】讲解法、讨论法、练习法
【教学工具】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一篇文章,立意的问题是多么重要。
古人云:文以意为先。
古人又云:无帅之兵,谓之乌合。所以,我们写议论文一定要先立意,选取议论的角度。
我们都知道,议论文有三要素:论点、论据、论证方法。而论点又至关重要,它是一篇文章的灵魂、统帅,任何一篇文章只有一个中心论点(当然,也可以有几个分论点)。论点应该鲜明、准确、概括,绝不可模棱两可,让人捉摸不定。
今天我们来学习如何选取立论的角度。
二、立论的定义:
提问:首先,我们先要搞清楚什么是立论?请同学回答。明确:针对客观事物或问题,直接提出自己的见解和主张,阐明其理由,表明自己的态度就是立论。
三、引入讨论
★备选A——以人物对《鸿门宴》中的项羽评价为例:
1.我们学过《鸿门宴》,知道项羽是个有争议性的人物,那么项羽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2.我们再来看看历史名人、作家如何评价项羽:(多媒体展示)
(1)刘邦对项羽的评价:夫运筹帷帐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即张良)。镇国家,抚百姓,给馈饷,不绝粮道,吾不如萧何。连百万之军,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此三者,皆人杰也,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也。项羽有一范增而不能用,此其所以为我擒也。
(2)司马迁对项羽的评价:自矜功伐,奋其私智而不师古,谓霸王之业,欲以力征经
营天下,五年遂亡其国,自死东城,尚不觉寤而不自责,过矣。乃引“天亡我,非战之罪也”,岂不谬哉!
(3)南宋女词人李清照(公元1084~约1151)所写的一首小诗《夏日绝句》来: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4)唐代诗人杜牧(803~852)《题乌江亭》: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辱是男儿。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
(5)毛泽东同志则批评项羽沽名钓誉,他在七律诗《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中说我们“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
3.从以上材料大家明白了一个什么道理?
明确:面对同一事件,不同时期,不同人物对项羽的评价也会有所不同。
★备选:“小悦悦事件”看视频后,讨论: 1.你觉得这起事件谁是罪人?
生1:18路人的冷漠足以杀人。眼睁睁看着血泊中2 岁女孩挥动的小手,他们默默地飘然而过。这一幕,确实让人心寒。如果他们稍有良心,伸出援助之手,及时报警,也许小悦悦不至惨死。我听到这件事的第一反应,觉得这好像一个弱肉强食的动物世界,豺狼把小动物吃了,其他小动物同类就从旁边经过,却一点反应没有。这还是人吗?
生2:我觉得最可恶的还是撞人的司机。两名司机肇事逃逸,必当受到法律的严惩,遭到世人的不齿。
生3:拾荒老太陈贤妹的出现和奋力施救,让我们被冰冻的道德有了一丝暖意。这些朴实的草根大众,守望相助、扶危济困,天经地义。她们才是中华民族的脊梁。让我们对陈婆婆的良知善行深深致敬,对冷血路人报以严厉的谴责,他们对生命冷漠如斯,不仅是文明社会的耻辱,也让文明古国蒙羞。
生4:小悦悦的父母又何尝没有责任?如果失去了孩子,赚再多的钱又有什么用呢?
„„
2.如果你也是当时的路人,你会怎样做?
①“社会风气不好”、“怕被家属讹上”、“怕莫名其妙担责任” „„②也有专业人士指出:事情的根源在于公平正义没有成为社会的主导价值与力量,在于南京彭宇案的负面影响,在于没有像一些国家那样设定“见死不救”罪„„ ③央视主持崔永元也坦言:“如果我碰上小悦悦,走过去的可能性非常大。”
小结:小悦悦究竟是死于两名肇事司机的残忍,还是路人的冷血,抑或父母的监护不周,甚至相关制度的不健全?只能说,小悦悦事件并不是孤立的,这是一个社会道德总体状况的具体呈现。
同学们,世界上的客观事物就如同这场争议,它是多层次、多侧面的。正所谓“横看成岭侧成峰”,我们对同一事物、同一问题往往会产生不同的看法和认识。我们的议论文写作亦是如此。
四、立论的角度
1.在古希腊神话中有这样一个故事:地神盖娅的儿子安泰在和敌人赫拉克勒斯格斗时,只要脚不离大地,便可源源不断地从母亲那里汲取力量,击败任何强大敌手。但不幸的是,这个奥秘被对手发现,安泰被诱骗到空中,离开大地的安泰因得不到能量而被扼死。
①师:这则材料言及了几个人物?(三个。安泰、母亲、敌人赫拉克勒斯)我们从这几个人物入手进行多角度分析。请大家思考一下,然后畅所欲言。★安泰角度:
正面:个人只有紧紧依靠集体才能有所作为。
一个人不能忘了自己赖以生存的根本。反面:人要有自知之明,只有自知才能无往不胜。
做什么事都要扬长避短,方能百战不殆。
要不断完善自我。★母亲的角度:
父母不可太溺爱孩子,适当的给予是必要的,更重要的是培养孩子自立的能力。
★赫拉克勒斯角度:
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出奇才能致胜。
要讲究方法。
小结:同学们从三个人物入手,竟一下子找出了这多观点。如何比较筛选,是我们面临的一个新问题。对于这则材料来说,哪个观点是较好的立论角度?
五、寻找新颖而又有针对性的最佳角度
1.分析:从安泰的角度出发,“要有自知之明,才能无往不胜;要不断完善自我”这两个角度立意较新,可以写出有个性的文章来。从母亲的角度来看,“适当给予是必要的,但重要是培养孩子自立能力;让`安泰'们早些独立;看起来是爱,其实是害。”三个角度的内容一致,可以合并:要培养孩子的独立能力,不能溺爱。从赫拉克勒斯的角度来看,三个观点都强调方法,角度不同而已,“出奇才能制胜”有一定的新颖性和时代感。
我们每个人的文化积累不同,生活环境不同,所以写作选取的角度也不同,要因人而异。所以选取最佳立论角度还需要选择适合自己写作的角度。最好选择观点新颖、深刻的角度。2.选取最佳立论角度的方法: ①选择最贴近材料主旨的角度。②选择适合自己写作的角度。③选择深刻的新颖的角度。
3.那我们看,这三点顺序换一下行吗?(不可)
六、实战演练--高考试题
1.乌鸦因羡慕老鹰能从山上俯冲下来抓走小羊的本领,于是模仿老鹰的俯冲姿势拼命练习。一天,乌鸦觉得自己练得很棒了,便哇哇地从树上猛冲下来,想抓住山羊往上飞,可是它的身子太轻,爪子又被羊毛缠住,无论怎样拍打翅膀也飞不起来。结果被牧羊人抓住了。当牧羊人的孩子问这是什么鸟时,牧羊人说:“这是一只忘记自己叫什么的鸟。”孩子摸着乌鸦的羽毛说:“它也很可爱呀!” ①由果溯因分析法。
分析材料之前,我给大家介绍一种材料作文审题立意的有效方法——由果溯因法。事物都是互相联系的。比如,有很多事物就是以因果关系的联系形式存在的。审题时如果能由材料中列举的现象或结果推究出造成所列现象或结果的本质原因,往往能找到最佳的立论。运用这种方法审题立意,可以按照以下思维流程进行:是什么(概括材料内容)——为什么(探究事件原因)——怎么样(提出观点看法)。这则材料我们就可以用这种方法来进行审题。②:哪位同学来回答“是什么”?
生:乌鸦模仿老鹰抓山羊,爪子被羊毛缠住,结果被牧羊人抓住了。牧羊人说:“这是一只忘记自己叫什么的鸟。” 孩子称乌鸦可爱。③:再看“为什么”。(课件显示)
1.乌鸦为什么抓山羊失败?(没给自己定好位,没有发现自己的长处,简单模仿)2.孩子为什么称乌鸦可爱?(乌鸦敢于尝试,敢于挑战,勇气可嘉)
3.牧羊人为什么说:“这是一只忘记自己叫什么的鸟。”(“人贵有自知之明”)④再看“怎么办”写出立意: 切勿简单模仿; 人贵有自知之明; 正确定位自己的人生; 做力所能及的事等等。
七、总结对一个事物或材料作多角度立论思考的方法角度主要有:
1.一个事物或材料至少可以从“正面”(肯定)和“反面”(否定)两个角度去审视;(安泰例)
2.多人或多物的材料,有几“人”或几“物”就有几个审视角度;(安泰例)
3.一事多“因”的材料,有几“因”就有几个审视角度;(乌鸦抓羊例)
4.一个事件,针对不同的背景、写作目的,审视的角度就不同。(项羽例)
这节课我们先分析了如何选取立论的角度,又探讨了如何选取最佳的立论角度,最后总结了方法。大家从多角度、多层面理解这些材料,进行发散思维,答案是多样的。我们的学习不是机械的,你要在现实的写作中灵活运用,不断积累经验、方法,用你的心,用你的灵感去触摸文字背后的真谛。
八、整片作文练习:待定
第四篇:多思善想__学习选取立论的角度(教案》
多思善想学习选取立论的角度
【教学目标】
1、多思善想,学习从不同的角度分析思考问题。
2、比较筛选,学习选取最佳的立论角度。
【教学重点】利用发散思维,多思善想,找寻立论角度
【教学难点】比较筛选,学习选取最佳的立论角度。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方法】讨论指导相结合【教学手段】黑板、粉笔、多媒体
【课前活动】提前三天布置作业,了解增加文采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议论文的写作,首先要解决的是论点的问题。古人云:“文以意为先。意犹帅也,无帅之兵,谓之乌合。“可见,立意的选择是多么重要。今天这一堂课我们就来学习选取立论的角度。
二、立论的定义
我们都知道,议论文有三要素:论点、论据、论证方法。而论点又至关重要,它是一篇文章的灵魂、统帅,任何一篇文章只有一个中心论点(当然,也可以有几个分论点)。论点应该鲜明、准确、概括,绝不可模棱两可,让人捉摸不定。
1、首先,我们先要搞清楚什么是立论?(请同学回答)
针对客观事物或问题,直接提出自己的见解和主张,阐明其理由,表明自己的态度就是立论。
2、举例说明
以历史名人、文人对《鸿门宴》中项羽的评价为例:
(1)南宋李清照《夏日绝句》: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2)唐代杜牧《题乌江亭》: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辱是男儿。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
(3)宋代王安石《乌江亭》:百战疲劳壮士哀,中原一败势难回。江东子弟今虽在,肯为君王卷土来。小结:面对同一事件,不同时期,不同人物对项羽的评价也会有所不同。
可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三、课堂训练
(一)请同学们观察自己的双手,如果以“手”为话题写作文可以从哪些角度进行立意?
学生分组讨论。(大约5分钟)立意角度参考如下:
1、默默地为我们劳动从来没有怨言, 由此我们可以联想到那些在社会上默默奉献的人。
2、脏手,意味着社会上接受别人贿赂的坏风气。
3、手的用处很大。吃饭、写字、打球、开车都用到手。上课发言也要用到手。
4、一个巴掌拍不响鼓掌用到双手。手还可以传递感情
5、看到手,我们就想到团结就是力量, 我们有十根手指, 缺一不可
6、看到手,不禁想到孩子的手和亡者的手
刚出生的孩子, 于总是紧紧握着 , 似乎是想抓住些什么。而亡者的手一般都是张开的, 这仿佛在 暗示着“生不带来 , 死不带走”这句话。
7、观察手的外形特点: 五个指头长短不一,夸赞别人时要用到大拇指, 小孩子玩“过家家”承诺时要用到小拇指, 弹古筝时各个指头更是各尽其职,所谓 “天生我才必有用”。同学们再看, 如果我们的大拇指代表上层领导, 小拇指代表平民百姓, 中指代表中坚力量, 食指和无名指代表其他各行各业的人,伸出双手, 就是一个和谐的社会。
8、劳动创造了双手。可如今社会上很多人不爱劳动, 喜欢不劳而获, 甚至走上犯罪道路。可以逆向思维写写手的破坏作用呢?
小结立意的方法:对于任何事物,我们都可以从物的外形、功用、成因、物与物的关系、象征意义等不同的角度由物及人展开联想。
(二)道家认为,天下柔者莫过于水,而能攻坚者又莫过于水。水蕴含着深厚的哲学意味。
试从不同的角度思考水,至少写出三个立论的角度,选择你认为最合适的一个角度并阐明理由。可从以下几方面,提炼论点:
1、从运动的角度,论点可提炼为:共同进步,共同提高。
2、从坚持的角度,论点可提炼为:水滴石穿,坚持不懈,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3、从舟行水上的角度,论点可以是:学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有志者当做时代的弄潮儿。
4、从时间如流水的角度,论点可以是:有志者应惜时如金。
5、从流动的角度,论点可以是:流水不腐,户枢不蠹。
6、从浇灌的角度,论点可以是:水滋润了绿叶,滋润了生命,也造就了自己。
7、从水只向前流的角度,论点可以是:水遇到阻碍,不但不退缩,反而激发出更大的气势。
小结写作应选取的角度是:
1、题目或训练要求限定的角度。
2、能触及题目或材料主旨的角度。
3、有时代感、针对性的角度。
4、具有新颖性的角度。
5、最适合自己的角度。
四、课堂跟踪练习
根据下边材料,联系实际,运用辩证思维,看能提炼出几个观点。
古希腊神话中有这样一个故事:安泰是众所公认的无敌英雄,地神盖娅是他的母亲。安泰在格斗时,只要身不离地,便可源源不断地从大地母亲身上汲取力量,因而能够击败任何强大的对手。不幸的是,安泰克敌制胜的奥妙,被一个叫赫拉克勒斯的对手发现了,于是安泰被弄到空中扼死了。(提示:从三个人物入手,进行多角度分析)
参考:
1.从安泰角度分析,无敌英雄安泰失败是因为离开了大地母亲,忘掉并因此失去了自己力量的来源。可以提炼出这样的论点:①个人只有紧紧依靠集体,才能有所作为;②党只有紧密依靠群众,才能永远立于不败之地;③时刻不忘祖**亲的栽培。
运用反向求异分析,进行假设推理,假如安泰知道自己离开大地母亲便失去力量,他就不会被对手骗至空中决斗,由此可以提炼出这样的论点:④有自知者明,只有能自知,才能无往而不胜;⑤扬长避短;⑥不断完善自己。
2.从母亲的角度分析,可以提炼出:(1)适当给予是必要的,但重要的是培养孩子的自立能力;
(2)过分溺爱,看起来是爱,其实是害。
3.从赫拉克勒斯角度分析,可以提炼出:知已知彼,百战不殆;出奇才能制胜;要讲究方法。
五、总结
对论点的选择,当我们用发散思维打开思路,找到许多论点之后,我们只能做鱼和熊掌的抉择。无论观点有多少,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适合自己,才有话可写。当然,在这样的基础之上,我们尽量要做到观点新颖、有启发性。要做到这点就需要我们多思考、多积累材料,相信我们的作文之路一定会越走越宽。希望在座的同学们都能妙笔生花。
六、布置作文
“天下柔者莫过于水,而能攻坚者又莫过于水。”水蕴含着深厚的哲学意味。
试从不同的角度思考水,至少写出三个立论的角度,选择你认为最合适的一个角度并阐明理由。写一篇议论文,题目自拟,不少于800字。
板书设计
第五篇:多思善想__学习选取立论的角度教案
《多思善想,学习选取立论的角度》教案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学习并掌握多角度立论后选取最佳角度的方法,形成相应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
运用多媒体课件,通过对材料的揣摩,了解多角度立论后选取最佳角度的方法;通过对文中有关延伸性思考题的研讨,初步掌握方法的运用;通过课堂迁移训练和课外作业形成和巩固这些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正确的学习态度和方法,形成优秀的思维品质。重点与难点:
1、从多个角度中选取最佳角度和围绕题目作多角度分析思考。
2、培养学生正确的学习态度和方法,形成优秀的思维品质。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看一幅图,导入。出示课件,提问:你看到的是一幅什么图画?(这幅图从不同的角度看可以得到不同的答案,花瓶或者是两个人的脸。)
达芬奇的老师佛罗基尔说:“即使同一个蛋,只要换一个角度看它,形状便立即不同了。”苏东坡也说:“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我们的议论文写作也是这样,要学会选取立论的角度。
出示课件
横看成岭侧成峰——多思善想,学习选取立论的角度 古人云:“文以意为先,意犹帅也;无帅之兵,谓之乌合。”
“作文,以立意为将军,转换开阖,如行军之必由将军号令。句则为其裨将,字则为其兵卒,材料则为其器械,当使兵随将转。”
二、立论的定义:
提问:首先,我们先要搞清楚什么是立论?请同学回答。
明确:针对客观事物或问题,直接提出自己的见解或主张,阐明理由,表明自己的态度。
三、话题探讨
A、滥竽充数:齐宣王使人吹竽,必三百人。南郭处士请为王吹竽,宣王说(yuè)之,廪食(sì)以数百人。宣王死,湣(mǐn)王立,好一一听之,处士逃。(《韩非子·内储说上》)
齐宣王让人吹竽,一定要三百人一起吹。南郭先生请求为齐宣王吹竽,宣王很高兴。官仓供养的乐手有好几百人。齐宣王死后,他的儿子继位。湣王也喜欢听吹竽,但他喜欢让他们一个一个地吹,南郭先生只好逃走了。
滥竽充数:比喻没有真正的才干,而混在行家里面充数,或拿不好的东西混在好的里面充数。
寓言新探:想一想,“滥竽充数”的故事能从哪些角度切入立论? 必修三“话题探讨”提示的思考角度: 1.正面思考:批评南郭先生不懂装懂。
2.侧面思考:批评齐宣王的“大锅饭”制度,给滥竽充数者有机可乘;表扬齐湣王不墨守先王之法,厉行改革,使无能者无藏身之地;责备其他吹竽者充当老好人,任凭南郭先生混迹其中。
3.反面思考:南郭先生最后逃走,没有继续硬占位子,还算有点自知之明。
B、卖马人牵着一匹千里马到集市上出售,连续三天无人问津,于是向伯乐求助。伯乐围着马转了几圈,一言未发,离开时又数次回头看这匹马。马随即被人买走,价格是原来的十倍。
1.卖马人:善于利用名人效应。
2.买马人:盲目崇拜名人。
3.伯
乐:相马有术。名人应谨言慎行。4.千里马:要学会宣传与包装。
C、古希腊神话故事:安泰是众所公认的无敌英雄,地神盖娅是她的母亲。安泰在格斗时,只要身不离地,便可源源不断地从大地母亲身上汲取力量,因而能够击败任何强大的对手。不幸的是,安泰克敌制胜的奥妙,被一个叫赫拉克勒斯的对手发现了,于是安泰被弄到空中扼死了。(提示:从三个人物入手)
从安泰角度分析:无敌英雄安泰失败是因为离开了大地母亲,忘掉并因此失去了自己力量的来源。可以提炼出的论点:
① 人只有不离开根本,才能有所作为;② 自知者明,只有自知,才能无往而不胜;
③ 要扬长避短; ④ 要不断完善自己。从母亲角度分析:
⑤ 适当给予是必要的,但重要的是培
养孩子自立的能力;让“安泰”们早些独立;⑥看起来是爱,其实是害。
从赫拉克勒斯角度分析:⑦知已知彼,百战不殆;⑧出奇才能制胜;⑨要讲究方法。
四、课堂训练
材料一:动物园里来了一位哲学教授,向动物们传授哲学。哲学教授讲了好多空洞的理论,接着说:“任何事物都必须从基础做起,就如任何建筑都必须从底层做起。”有一只青蛙听得不耐烦了,就向教授发问:“请问教授,真的所有建筑都必须从底层做起吗?”哲学教授瞄了青蛙一眼:“当然!井底之蛙!”青蛙反击说:“正因为是井底之蛙,我才问你——难道打井也从底层做起吗?”哲学教授哑口无言。动物们纷纷说:“是啊,即使是井底之蛙,他也有自己独特的见解,何况不是呢?”
第一步:找出材料中的陈述对象:
1、教授
2、青蛙
3、动物们。第二步:找出陈述对象在事件中所产生的结果
1、教授最后被青蛙反驳得哑口无言。
2、青蛙把教授给驳倒了。
3、动物们反驳教授。
第三步:由果及因,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结果,在此基础上正面提出中心论点。
1、教授被驳得哑口无言是因为:
(1)理论与实践脱离:得出:理论要与实践相结合。
(2)具体问题不能具体分析:得出:学会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3)说话过于绝对:得出:学会全面分析问题或说话不能过于绝对。
2、青蛙把教授给驳倒了是因为:(1)勇于质疑。(2)敢于挑战权威。
3、动物们反驳教授是因为:教授只信自己,小看他人。得出:要看到别人的长处。
五、小结:对一个事物或材料作多角度思考主要有哪些角度呢?
1、一个事物或材料,至少可以从“正面”(肯定)和“反面”(否定)两个角度去审视; 2、多人或多物的材料,有几“人”或几“物”就有几个审视角度;
3、一事多“因”的材料,有几“因”,就有几个审视角度; 4、一个事件,针对不同的背景、目的,审视的角度就不同。
六、教师总结并引申
发散思维在写作中的应用:
1、从哪个角度?
⑴ 多向思维。尽可能多的方面来考虑同一问题,即发挥思维的活力,使思维不要局限于一种模式,一个方面。多向思维又有主体发散、客体发散之分:
a、主体发散:就作者本身而言,作者的能力、素养、修养、经历不同,认识的角度方法也各不相同,面对同一种题材,各自的感受和认识也会有所不同,如对于春天,有人说:“满园春色关不住,”也有人低吟:“流水落花春去也”。
b、客体思维:我们对客体的思维方式往往是由浅入深、由表面现象到本质,由因到果,如对客体的象征意义、蕴含的哲理的思维方式就是客体思维。
⑵ 侧向思维。要求把自己研究领域与别的领域交叉起来,从别的领域取得思想上的启发,用来解决本领域内的问题的思维方式。如鲁班上山不小心,无意中抓了一把山上长的一种野草,却一下子将手划破了。由此他细心观察,从叶子两边长着许多非常锋利小细齿,想到锯,发明了锯,这就是一种侧向思维。
⑶ 反向思维。从相反的方向来考虑问题的思维方式,如英国科学家法拉第从电产生磁,反问磁能不能产生电,最终在1821年制成了世界上第一台发电机。
2、还要学会选取最佳角度
(1)、切口要小——便于准确把握题目,展开议论;(2)、思想要新——所发议论不同凡响,给人以新的启示;(3)、针对性要强——容易说得中肯,有说服力,增强现实意义。
总结:总之,我们思考问题,一定要多方面进联想想象,突破思维定式,多角度多思善想,横向纵向对比分析,进而选取最佳角度,取得好观点,不是吗?所以我们一定要左看右看上看下看,多看才能找到更多的、更好的思路。
七、巩固训练:
1、根据下面材料,作多角度立论后选出一个最佳论点。
有则材料说:地里长了一个大萝卜,老头去拔,拔不动;老太和老头一起拔,也拔不动;来了一个男孩,拉住了老太的衣服与老头、老太一起拔,仍旧拔不动。来了一个女孩,拉住了男孩一起拔,还是拔不动。小狗看到了,也与他们一起拔,小猫看到了,也与他们一起拔,但是大萝卜仍旧拔不动。这时,又来了一只小老鼠,它咬住了小猫的尾巴,也参加到拔萝卜的行列当中,大萝卜终于拔起来了!
思考提示:注意拔萝卜的人物的排列顺序。如果童话写最后来了一头大象,结果是不是一样?
a.团结就是力量;b.一个人的力量是渺小的,人多力量大; c.面对困难,应当不分敌我,团结起来,共同战胜困难;
d.团队精神是当今企业战无不胜的精神;e.不应忽视微小力量的作用。
2、道家认为,天下柔者莫过于“水”,而攻坚者又莫胜于“水”。“水”蕴含着深厚的哲学韵味。试从不同的角度思考水,并选择其中一个角度写一篇议论文。思考角度:
1、从坚持的角度,论点可提炼为:水滴石穿,坚持不懈,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2、从舟行水上的角度,论点可以是:学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有志者当做时代的弄潮儿。
3、从时间如流水的角度,论点可以是:有志者应惜时如金。
4、从流动的角度,论点可以是:流水不腐,户枢不蠹。
5、从浇灌的角度,论点可以是:水滋润了绿叶,滋润了生命,也造就了自己。
6、从水只向前流的角度,论点可以是:水遇到阻碍,不但不退缩,反而激发出更大的气势。
7、从水的作用引申角度:水可载舟,亦可覆舟。
八、操练起来:
1、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1)87岁的中国画家吴冠中先生,2006年在香港中文大学接受荣誉文学博士称号时说:“如果画,一定要画出新的想法、新的感受,重复自己是可耻的。”
(2)也有人说“重复是成功之母”,意大利著名画家达芬奇不就是从一次次画蛋中走向成功的吗?
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题目自拟,文体自定(不要写成诗歌)。
审题提示:组合型思辨型材料。表面上看两材料是相反的关系,仔细分析会发现其实两者看待问题角度是不同的:前者强调是在有了较好的基本功的前提下,进行创作时不能重复自己或别人,要勇于突破,大胆创新,否则就会停滞不前甚至倒退,艺术生命也就会终结,这种重复是可耻的抄袭。而后者强调的是必须夯实基础,要勤学苦练基本功。所以两者不矛盾。因此从立意上看,要求学生联系现实生活,分析如何看待和处理好“重复(模仿)”与“创新”的关系,“打好基础”与“求异创新”,“积累”与“创新”的关系等。《创新与模仿》、《“重复”是创新的前提》《可耻的重复》《创新是生存的唯一途径》《鸿雁是怎么飞上蓝天的》《厚积而薄发》等。
2、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一只蚂蚁想往玻璃墙上爬,可一次次都失败掉了下来,可它依然执著地往上爬。一个人看到后,感慨地说:“多伟大的蚂蚁,失败了毫不妥协,继续向目标前进。”另一个人看到后也感叹地说:“多么可怜的蚂蚁,太盲目了,假如它改变一下方式也许很快就到达目的地。”
生活中,我们常常面临着这样的难题,是执着追求,还是果断放弃?
请以“执着追求和果断放弃”为话题写一篇作文。
注意:①多角度地分析问题,只要与话题相关即为符合题意;②文体不限,可以记叙经历、编述故事、抒发感情、发表议论、展开想象等;③题目自拟;④不少于800字,不多于1000字。
立意指导:人生总是在追求中生存,我们总是感叹那些有毅力的人,面对困境艰苦卓绝,不断进取的精神,但是一个人的力量毕竟是微小的,有时放弃何尝不是一种生存的智慧,比如壁虎在遇到危险时,放弃小的尾巴,为自己赢得生命。
人生中有很多这样的例子,可以从执着追求的角度如笔,歌颂这种精神,同时也要顾及到果断放弃的智慧。也可逆向思维,从“放弃”的美好切入,写放弃的伟大,其实,放弃更是一种进取,更是一种执着,是退一步的追求。
九、附范文及评点
嘴巴甜,就好吗
《庄子·徐无鬼》中说到“狗不以善吠为良,人不以善言为贤。”对于此观点,我 非常赞同,俗话说“忠言逆耳”嘛!自打我会说话那天起,每跟父母出去,碰到熟人,父母便说:“还不叫叔叔(阿姨)好?”在头几年里,十分内向的我因照父母的说话去做而受夸奖,并且越大声,夸奖的言词越好。而后几年则颇感尴尬,我感到自己犹如一条小狗,主人叫我叫时便叫,叫了能得到骨头吃,因此,在我13岁左右时,便不服从父母的要求,跟客人打招呼。而到了近两三年,当父母没有强迫我打招呼时,我自己却偶尔稳重地同自己熟悉的人打起招呼了。
回想这件事,不难发现:与不想交往的人热情地打招呼往往是存在着自己的利益的,而与自己友好的人打招呼往往不激动。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的非洲战场上,德军在隆美尔的带领下走向了非洲战场上的辉煌,德军在非洲与英军交战之中曾几度将英军打得无处藏身,而德军的秘密武器,则是隆美尔钉在英军之中的眼线——秘密侦察部队,正是这些眼线,使英军的动向尽在德军的掌控之中。英国人也不傻,在德军辉煌了没多久就拔出了钉子,并且对德军的动向了如指掌,之后,胜利的天平慢慢地倒向了英国一方。使英军出奇制胜的是他们比德军钉子更加有效的病毒——间谍,据战后所公布的资料来看,英军中越有功绩的间谍在德国高层领导人面前嘴巴越甜,话越多,越爱与德军领导搞好牢固的关系,正式这些,使德军高层领导被这些间谍的甜言蜜语所迷惑,大大地降低了对这些“好友”的警惕性,并使这些间谍很容易地获取到德军的动向,正是这些善言的“好朋友”、“铁哥们”大大加速甚至决定了德意志的灭亡。
谈到这,如果有人会说这仅仅是在于战场之上,战场之下另当别论,那么,他完全错了。
在我小学四年级的语文课上有两个人发言积极,一个姓黄,一个姓康,黄同学发言比康同学更积极,班上的同学常以为黄同学是个了不得的人物,后来,教语文的吴老师曾悄悄地告诉我:班上真正厉害的是康x,那黄x没什么,说的全是“一点通”上的,照搬不误。说到这,我还得厚着脸皮自夸一下,在四年级时,我和康同学是同坐,一次,老师叫我们对一篇课文的一个段落提问题时,我悄悄地对康同学说了一个问题,康同学对我说:“你站起来说嘛。”内向的我遥遥头,康同学便站举手,并起来将我的问题大声地说了出来,结果老师说:“恩,康x的问题提得很好。”
当今的中国社会的官场之上,何尝不是“狗不以善吠为良,人不以善言为贤。”当大官的,身边总有一堆善言的人,非把当大官的白马屁拍红不可,他们的花样百出:又是红包,又是大餐,外加一串令人看了流口水的承诺。而他们的目的何在?还不是为了攀高?
总之,“狗不以善吠为良,人不以善言为贤。”真正的良狗,只有在坏人来的时候嚎叫几声,便使用自己的降贼十八爪和一阳嘴,正真的贤人,只会在青山绿水之处讲学,必要的时候露一手。讨论:„„ 教师评析:用的是杂文的路数,从小节说开,很自在地言及大道,有风度;只是对“善”言应该多思考,文中所说的“甜”一种而已,稍失公允。
人不以善言为贤
《庄子·徐无鬼》里有云:“狗不以善吠为良,人不以善言为贤。”这句话的意思是:狗不因为善于狂吠便是好狗,人不因为善于说话便是贤能。
众所周知,狗的好坏是不能单凭是否善于狂吠,因为狂吠只是狗的一种能力,一种能力不好,并不能代表其他能力也不行。人也如此,一个人某种能力的好坏是不能推断出他是贤还是不贤。
半个世纪之前,一场战争席卷了大半个地球,引起这场战争的因素之一,便是德国纳粹的魔头——阿道夫•希特勒。希特勒算得上是一个能人,尤其在经济上,有着常人不可比拟的天赋,他让一个在战败噩梦中的德国苏醒强大起来,但可怕的是他同时拥有恶魔一样的心。希特勒最令人注意的才华就是他出色的演讲技能,他的演讲极富有激情、煽动性,他可以让大部分德国人心甘情愿为他效力,甚至心甘情愿充当屠杀犹太人的工具,由此我们可以看出来,希特勒绝对是一个善言之人,但,他决非“贤人”。
贤人不仅仅只有自身各项素质的培养,更应注重心理或者说道德上的修养,只凭善言与否是不足以推论贤与不贤,更何况能称得上贤能者,不只能善言,还必须是言善、行善,方可称贤。
讨论:„„
教师评议:文章简单了,后面留下的议论要点是关键,也是解决问题的思路。
智者无言 大爱无声
高一16 杨 婧
道家提倡不言,他们认为贤人一般都不善言,在《庄子—徐无鬼》中就有“狗不以善吠为良,人不以善言为贤,而况为大乎?”这一说。以狗不因善叫为好狗,喻指人不以善言为贤士,其意思一目了然,即是看一个人是否贤能,不能以他是否能说会道为依据,夸夸其谈的人不一定有才德,看人关键要看他的行为,是否言行一致。
中国有一句老话常用于贬义:知人知面不知心,其实反之亦然。
会叫的狗一定是条好狗吗?不有一句话说会叫的狗不咬人,那么如若有大奸大恶之人,那纸老虎似的叫吠是挡不住那行恶的脚步,置主人危险于不顾,只在一旁瞎叫喊,这样的狗有什么用?这样的狗又怎么是只好狗?
语言真是个好东西,它可以掩饰在骨子里的庸俗和虚伪,它可以粉饰灵魂深处的怯懦和阴毒。电视上常有这类镜头:一个人决定赴死,将刀举至数尺高,慷慨陈词一番才缓缓下手,这时,定然会有人在一旁阻止,而后却不了了之。我的天,这样的慷慨就义,杀身成仁也未免太惺惺作态了吧!一个人心若求死,执意了决定不会有那么多的废话,这样的作秀,太假太虚伪。
我向来不喜欢白居易,向来不喜。那个在《琵琶行》中说:“出宫二年,恬然自安”的人,纵然有千般诗名,却也用诗断送了关盼盼命。其实关盼盼又有什么地方值得你白居易横加评断,什么“黄金不惜买娥眉,拣得如花四五枚。歌舞教成心力尽,一朝身去不相随。”贤者不言,万物生存自在道理,殉夫本来就是一个错误,只可惜人言可畏,或许只 是言才无心,可叹只因为听者有意,而后便是香魂离世的悲凉。乐天啊乐天,那一句“见说白杨堪作柱,争教红粉不成灰。”也太欠忠厚。燕子楼空,佳人何在?空锁楼中燕。燕子楼中枯槁的容颜,守节十年,最终留给了乐天一句“儿童不识冲天物,漫把青泥汗雪毫。”的叹息。司马湿了的青衫,只是为了自己叹息琵琶女只是一个附庸,琵琵如血琵琶行,美丽的诗句,掩不住满腹的牢骚,善言非贤人,小蛮的纤腰只是白居易后屋绝色中的一个,我不能释怀,一个温良的女子死在一个风流的士大夫的言语之下。关盼盼的大爱归于无声,用十年的守节来完成自己心底的忠贞,即使活着,比死艰难,比死痛苦。而白居易错在了多言,错在用自己主观的思想,去干涉别人的自由。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只是贤者无言,大爱无声,白居易也只是在红尘中翻滚过的人,平凡的人。记住,会叫的狗不咬人,虚张声势的纸老虎,浮华的外壳之下或许是早已腐坏的灵魂。讨论:„„
水 说
上善若水。水之润万物而不求报,济天下而不计其得失,故谓之善也。然气若无制,倾泻而下,倏尔可没人兽木石屋舍者,反为恶也。盖万物皆有度,越度而行之,必欲南辕而北辙也。
水亦刚矣。岂不闻滴水可穿石耶?此谓之刚也。石者,至刚之物也,以石击他物,他物碎而石无损焉。而今滴水可穿之,故曰水之刚竟胜于石也。
水亦柔矣。触之轻柔若无物,抚之温润如绸帛。古人常以水喻美人之肌肤,今乃以美人之肌肤喻水,未尝不可也。水之至柔者,以覆纸而无损,人兽之躯饮之而无恙,可知其柔也。
既然,竟不知其刚与柔乎?非也。水者本柔也,然其穿石者,势使之然也。穿石之水,必于高处坠而击石,且一击尚不足,必频击之,方可穿也。盖水滴而石穿者,匪独水之工也。若以磐石置于静水之中,虽年久而石终无损也。
由此观之,为人者亦须知借势造势之理也。盖水借势尚能穿石,若人能借势,何事不成耶?
古人云:水无常形,见窄则收;水无常形,见阔则展;水无常形,见石则分;水无常形,见山则转;水无常形,见高则下。故虽途有万阻,而水独径流不止也。或曰:“以此道移之为人之理,可乎?”曰:“然也。”为人者遇险阻于事业,可灵动机变以御之:为奸佞妒而受诬,可暂收他心而自保。得众之拥护之时,然后可复张其志焉。途遇固碍不可遂破者,可环避之。既越此险而复归如前,则险如泰山亦不能当也。能行动若此而终不移其本志者,万事可成矣!
水 说
世间万物,各有其形,或高峻挺拔,巍然屹立,在一成不变与瞬息万变中诠释永恒;或翩然起舞,日行千里,以及之千回百转耻笑万物之僵行拙步,如风。而集坚毅与温柔,力量与祥和于一身者,惟水而已。
初识水,在烟台。一片碧蓝,望之无边,不似天空遥不可及,不似险峰高不可攀。她只是悠闲的坐卧在那里,温和地看着一些渺小的生灵在她身边快乐地嬉戏。踏在灾害的边缘,一边是无边金黄,一边是无尽湛蓝,不能不暗叹自己的微不足道。面对着这种博大与 从容,还能有什么言语呢?唯敬畏而已。
大海以一个强者而不强弱的姿态告诉我:真正的胜利者,不是站在前台指指点点的人,不是自以为是、不可一世的人,而是面对世间的纷繁,从容地微笑着的人。
再见水,在九寨。五颜六色,千变万化。印象尤深者,当数落日朗瀑布,百米外即闻水声如雷。近览,即见水滴千万奔腾而下,激起银浪无数。一阵风过,身边便如细雨纷飞,使人不免生疑:莫非落日朗来自天边?一路所见,尽是奇观异彩,唯她,洁白晶莹,不染纤尘,一改先前所见柔媚之美。与彩霞生发出借来高山深涧,只为一展水之力量,水之玄妙。
落日朗以一个骄傲者的姿态告诉我:只要有心,柔弱亦可化为刚强;只要有志,平凡亦可画为奇迹。
终识水,在黄龙。满目皆水。在山顶,在石缝间,到处都是水流的脚印。细细的、柔柔的印痕,细细的、柔柔的脚步。可就是这些看似细小的脚步,踏开了岩石,踏出了溪流,踏出一片桃源胜地。细看一块大石,薄薄的水层匍匐而下,很难想象这些小小的生灵们是如何在岩石上梳理出如此光滑细密的印痕的。伸出手去轻触,是浸透的冰凉。她们来自雪山,带着神圣的使命,要在这里创造出一个天堂。是的,她们成功了,再坚硬的岩石也不能不在她们脚下俯首称臣。她们或许不是奇迹,但她们却用自己纤细的手指创造出了奇迹!
黄龙之水告诉我:我们或许无法改变与生俱来的特性,但是只要有梦,便有希望;只要用力呼吸,便能看到奇迹!
水之形,无处不在;水之魂,亦无处不在。世间之水,无论生在大海、江河、湖泊甚至溪流,都是造物者的杰作。她们含蓄而不怯懦、雄劲而不张扬地向我们诉说着人生真谛
水之言,你听懂了几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