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四年级上册语文20.古诗两首同步练习(附答案)

时间:2019-05-14 01:27:5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人教版四年级上册语文20.古诗两首同步练习(附答案)》,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人教版四年级上册语文20.古诗两首同步练习(附答案)》。

第一篇:人教版四年级上册语文20.古诗两首同步练习(附答案)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语文

20.古诗两首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唐】李白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送元二使安西

【唐】王维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生字区。

孟 浩 陵 辞 唯 舍 君

基础区。

一、选择(说法正确的画上“√”,错误的画上“×”)

1、“辞”:左右结构,部首是“舌”,音序是“S”。()2、“孟”:上下结构,部首是“子”,音序是“M”。()3、“君”:半包围结构,部首是“口”,音序是“J”。()

二、比一比再组词。

凡()孟()告()唯(帆()猛()浩()惟(辞()陵()欲()凌()

三、请仿写词语。

碧空 ________花 ________柳 ________云

________天 ________草

四、填空。))人教版四年级上册语文

1、《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和《送元二使安西》均为________诗。A送别 B叙事 C抒情

2、《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是________代诗人___________所写,他在黄鹤楼送的一位故人是________。“黄鹤楼”在________________,“之”字的意思是________。这位故人要去的地方是________。题目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全诗表达了作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思想感情。

3、《送元二使安西》是________代诗人___________写的诗。“使”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两句是最能表达诗人对友人的留恋、关切之情。

五、判断对的在后面括号里打“√”,错的打“×”。

1、李白是唐朝诗人。()

2、黄鹤楼在今湖南长沙。()

3、“故人”是指故乡、家乡的客人。()

4、《送元二使安西》的作者是宋朝的王维。()

六、写出带点词语及诗句的意思。

1、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孤:__________ 尽:__________ 唯:__________ 句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更尽:__________________ 故人:__________________

句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语文

20.古诗两首(答案)

基础区。

一、选择(说法正确的画上“√”,错误的画上“×”)

1、“辞”:左右结构,部首是“舌”,音序是“S”。(×)

2、“孟”:上下结构,部首是“子”,音序是“M”。(√)

3、“君”:半包围结构,部首是“口”,音序是“J”。(×)

二、比一比再组词。

凡(平凡)孟(姓孟)告(告诉)唯(唯独)帆(船帆)猛(猛烈)浩(浩荡)惟(惟恐)辞(辞职)陵(陵墓)欲(欲望)凌(凌晨)

三、请仿写词语。

碧空 红花 青柳 白云

蓝天 绿草

四、填空。

1、《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和《送元二使安西》均为A诗。A送别 B叙事 C抒情

2、《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是唐代诗人李白所写,他在黄鹤楼送的一位故人是孟浩然。“黄鹤楼”在湖北武汉,“之”字的意思是去,到。这位故人要去的地方是广陵。题目的意思是诗人在黄鹤楼送友人孟浩然到广陵。全诗表达了作者对好友依依惜别的思想感情。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语文

3、《送元二使安西》是唐代诗人王维写的诗。“使”的意思是出使。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这两句是最能表达诗人对友人的留恋、关切之情。

五、判断对的在后面括号里打“√”,错的打“×”。

1、李白是唐朝诗人。(√)

2、黄鹤楼在今湖南长沙。(×)

3、“故人”是指故乡、家乡的客人。(×)

4、《送元二使安西》的作者是宋朝的王维。(×)

六、写出带点词语及诗句的意思。

1、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孤:单独。尽:消失。唯:只。

句意:这一艘船孤孤单单地渐渐远去,消失在碧空的尽头,只看见长江浩浩荡荡地在天边流淌。

2、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更尽:再饮完。故人:老朋友。

句意:请你再饮下这一杯离别的酒吧,因为当你向西出了阳关,就再也碰不到知己的老朋友了。

第二篇:【极力推荐】人教版四年级上册语文20.古诗两首同步练习(附答案)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语文课课练

20.古诗两首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唐】李白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送元二使安西

【唐】王维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生字区。

孟 浩 陵 辞 唯 舍 君

基础区。

一、选择(说法正确的画上“√”,错误的画上“×”)

1、“辞”:左右结构,部首是“舌”,音序是“S”。()2、“孟”:上下结构,部首是“子”,音序是“M”。()3、“君”:半包围结构,部首是“口”,音序是“J”。()

二、比一比再组词。

凡()孟()告()唯(帆()猛()浩()惟(辞()陵()欲()凌()

三、请仿写词语。

碧空

________花

________柳

________云________天

________草))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语文课课练

四、填空。

1、《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和《送元二使安西》均为________诗。A送别

B叙事

C抒情

2、《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是________代诗人___________所写,他在黄鹤楼送的一位故人是________。“黄鹤楼”在________________,“之”字的意思是________。这位故人要去的地方是________。题目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全诗表达了作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思想感情。

3、《送元二使安西》是________代诗人___________写的诗。“使”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两句是最能表达诗人对友人的留恋、关切之情。

五、判断对的在后面括号里打“√”,错的打“×”。

1、李白是唐朝诗人。()

2、黄鹤楼在今湖南长沙。()

3、“故人”是指故乡、家乡的客人。()

4、《送元二使安西》的作者是宋朝的王维。()

六、写出带点词语及诗句的意思。

1、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孤:__________ 尽:__________ 唯:__________ 句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更尽:__________________

故人:__________________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语文课课练

句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古诗两首(答案)

基础区。

一、选择(说法正确的画上“√”,错误的画上“×”)

1、“辞”:左右结构,部首是“舌”,音序是“S”。(×)

2、“孟”:上下结构,部首是“子”,音序是“M”。(√)

3、“君”:半包围结构,部首是“口”,音序是“J”。(×)

二、比一比再组词。

凡(平凡)孟(姓孟)告(告诉)唯(唯独)帆(船帆)猛(猛烈)浩(浩荡)惟(惟恐)辞(辞职)陵(陵墓)欲(欲望)凌(凌晨)

三、请仿写词语。

碧空

红花

青柳

白云

蓝天

绿草

四、填空。

1、《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和《送元二使安西》均为A诗。A送别

B叙事

C抒情

2、《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是唐代诗人李白所写,他在黄鹤楼送的一位故人是孟浩然。“黄鹤楼”在湖北武汉,“之”字的意思是去,到。这位故人要去的地方是广陵。题目的意思是诗人在黄鹤楼送友人孟浩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语文课课练

然到广陵。全诗表达了作者对好友依依惜别的思想感情。

3、《送元二使安西》是唐代诗人王维写的诗。“使”的意思是出使。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这两句是最能表达诗人对友人的留恋、关切之情。

五、判断对的在后面括号里打“√”,错的打“×”。

1、李白是唐朝诗人。(√)

2、黄鹤楼在今湖南长沙。(×)

3、“故人”是指故乡、家乡的客人。(×)

4、《送元二使安西》的作者是宋朝的王维。(×)

六、写出带点词语及诗句的意思。

1、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孤:单独。尽:消失。

唯:只。

句意:这一艘船孤孤单单地渐渐远去,消失在碧空的尽头,只看见长江浩浩荡荡地在天边流淌。

2、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更尽:再饮完。故人:老朋友。

句意:请你再饮下这一杯离别的酒吧,因为当你向西出了阳关,就再也碰不到知己的老朋友了。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语文课课练

第三篇:四年级上册20.古诗两首

两首送别诗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注释:

① 之:去,到。② 故人:老朋友。③ 辞:告辞。

④ 烟花:形容花开得繁茂,像浮动的烟雾。⑤ 尽:尽头。⑥ 唯:只。

4处词语:

1.“故人”:两位诗人的情谊深厚。2.“烟花”:烟雾迷蒙,繁花似锦。

3.“孤帆”:诗人全部的注意力都在好友孟浩然的那只帆船上。4.“尽、唯”:孤帆远去、江流天际的景象以及诗人目注神驰的情形。

这首诗是唐朝诗人李白在送别好友孟浩然时写的。送别的时间是阳春时节。总结(寓情于景):

通过展现“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这样一幅孤帆远去、江流天际的景象,寓情于景,表达了作者送别好友时无限依恋的感情,也写出了祖国河山的壮丽美好。

送元二使安西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注释: 1)使:出使。2)浥:湿润。3)更尽:再饮完。

1.这首诗是唐朝诗人王维写的,全诗描写的春天景色。第一句诗“渭城朝雨浥轻尘”点明了送别地点在渭城,时间在清晨,当时天上下着小雨,环境很美。2.更:劝了多次,尽了多杯酒。

3.情感:通过劝酒,表达出对友人的留恋、关切与祝福。

4.王维可能会对元二说的话:元二你此去造福百姓,一定要多多保重。我在这等你回来再次喝酒吟诗,多多写信吧,不要忘了我们的友谊。

附:两首诗意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我的好友孟浩然在烟雾迷蒙、繁花似锦的阳春三月,由黄鹤楼出发,乘船东行到扬州去。

我伫立江边,目送友人的小舟愈行愈远,渐渐消失在水天相接的地方,只望见浩浩荡荡的江水流向天际。

《送元二使安西》

渭城清晨一场如酥小雨,湿润了路上的尘埃,旅店旁的棵棵绿柳,被雨水冲洗得更加翠色欲滴。

朋友,请再喝尽这杯醇香的美酒吧,等你西行出了阳关之后,就再也没有一个交情深厚的老友了。

第四篇:四年级语文上册《古诗两首》

《古诗两首》教案

教材来源: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民教育出版社2012年版 教学内容来源:小学四年级语文语文(上册)第二组 教学主题:观察与发现 课时:两课时 授课对象:四年级学生

设计者:徐春娟 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第十五小学

学习目标:

1、在预习的基础上,能正确认识“腊、浑、豚”三个生字,会写“莫、腊、浑、疑”四个生字。

2、在学文的基础上读准字音,读出古诗的节奏,并能熟读成诵。

3、在熟读的基础上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的意思,会用自己的话说出诗人的心境。

4、在知道古诗意思的基础上,能正确说出诗中所含的哲理,并默写《题西林壁》。

学习重点:

在熟读的基础上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的意思,知道诗人的心境。学习难点:

在知道古诗意思的基础上能说出诗中所含的哲理,并默写《题西林壁》。学习方法:

自主学习合作交流 学前准备:

搜集诗人苏轼、陆游的相关资料。评价方案

1、目标1采用自读、指名读、齐读等方法,通过课堂观察、教师提问来检测,使95%的学生能读准、会默写。

2、目标2通过朗读感悟、教师点拨、学生交流等方法,采用课堂观察、汇报交流、师生评议等方式来检测,使90%的学生达到会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古诗。

3、目标3采用小组讨论、教师点拨、集体交流等方法,通过课堂展示、教师提问等方式来检测,使90%学生达到能正确理解诗句的意思,使80%学生会用自己的话说出诗人的心境。

4、目标4采用教师点拨、学生交流等方法,通过课堂提问、教师抽测等方式来检测,使90%的学生能在明白古诗意思的基础上理解诗中所含的哲理。使90%的学生会正确默写《题西林壁》。

学习过程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在学文的基础上读准字音,读出古诗的节奏,并能熟读成诵。

2、在熟读的基础上能用自己的话说出《题西林壁》中诗句的意思,并会用自己的话说出诗人的心境。

3、在知道古诗意思的基础上,能正确说出诗中所含的哲理,并默写《题西林壁》。

学习重点:在熟读的基础上能用自己的话说出《题西林壁》中诗句的意思,并会用自己的话说出诗人的心境。

学习难点:在知道古诗意思的基础上能说出诗中所含的哲理,默写《题西林壁》

一、导入

我们已经学过了第一单元的课文,知道了祖国有如此美丽的自然风光,那除了这些之外,你们还知道哪些地方很美呢?

同学们说了不少,今天老师也想向大家介绍一处风景。(展示庐山风景画)

看了以后,你觉得庐山怎么样?

看来大家都觉得庐山很不错,其实北宋的著名诗人苏轼也很喜欢庐山,他还为庐山写了一首诗,今天我们就要来学习这首古诗——《题西林壁》(板书诗题)

二、讲解

1.解诗题,知作者

请结合课文的注释,理解一下本诗题目的意思。题西林壁:书写在西林寺的墙壁上。

(题:书写; 西林:庐山有两座寺庙——东林寺和西林寺,这里的“西林”指的是西林寺; 墙:墙壁)

谁知道苏轼的生平?(生交流苏轼的资料。)

(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他一生坎坷,屡遭贬谪,与其父苏洵,其弟苏辙合称“三苏”,其散文为“唐宋八大家”之一。本文是苏轼在被贬途中经过庐山时写下的。

唐宋八大家:三苏、韩愈、曾巩、欧阳修、王安石、柳宗元)2.抓字眼,明大意

四人小组合作交流,你们从这句诗中读懂了什么?(通过不同形式的诵读,读准字音,读出节奏)(1)把握朗读节奏

读出气势,有强弱对比,如远近高低都是重音,要读出起伏,“远”强一些,“近”弱一些,“高”强一些,“低”弱一些。

(2)学习1、2句:“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横:从正面; 岭:连绵不断的高山; 侧:从侧面; 峰:高而尖的山头)横看成岭侧成峰:横着看,庐山是一条山岭,连绵不断;侧着看却仿佛变成了一座山峰。

远近高低各(重读)不同:向远处、近处、高处、低处看,看到的庐山景色都不相同。

【落实目标1和2】

(3)从这两句诗中,你知道为什么庐山在苏轼的眼中,会有这么多种变化吗?(苏轼站在不同的地方,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庐山)我们站在不同的角度,看到的景物是不同的。假如你现在就面对着庐山,你能用“我站在___________看到__________”说一句话吗?

(4)学习3、4句:“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不识:不认识,看不清。面目:相貌,这里比喻事物所呈现的景象;缘:因为。)“我”没有认清庐山的真面目(全景)只缘身在此山中:只因为我站在庐山中,这一句里有一个字很难写,谁知道呢?(“缘”字)

这时候是人的心情是怎样的呢?你能读出来吗?(5)反复诵读,指名说全诗意思。

【设计意图】:在读准字音和读出节奏的基础上,通过反复诵读品味,会说出诗句的意思和心境。【落实目标3】

3.多诵读,悟诗情(1)多诵读:

作者为什么要描写庐山?(作者喜爱庐山)作者从多个角度,细致地观察了庐山,简洁而生动地描绘了庐山的奇特景象,可见他对庐山的奇丽景色流连忘返。你们说,你们能不能把作者那赞美之情用优美的嗓子朗读出来?好,现在让我们用自己喜爱的方式朗读这首古诗。谁还记得读古诗的方法有几种?(齐诵、轮诵、唱诵、表演读、叠诵„„)好,现在就请你们用自己喜爱的方式读这首古诗。(2)悟诗情

刚才同学们非常有感情地朗读了《题西林壁》。但老师有一个地方却怎么也不能理解:作者为什么说自己“不识庐山真面目”呢?他不是已经说庐山“横看成岭侧成峰”了吗?(因为他所站的位置不同,横

看成岭侧成峰是站在远处看的,而不识庐山真面目则是身在庐山时看的。也就是人们常说的“当局者迷,旁观者清”。所以我们要想对事情有一个全面地了解,就要多听一听其他人的意见。)

三、总结

《题西林壁》这首古诗,不仅是对庐山雄奇壮观、千姿百态景象的赞美,更包含了“当局者迷,旁观者清”的人生哲理。

【设计意图】采用不同的诵读方式,在小组交流理解诗句意思的基础上,会体悟诗中所蕴含的的哲理。【落实目标4】

四、课堂作业

1.背诵、默写《题西林壁》。

2.结合生活事例,说说你是怎么理解“不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这句诗的意思。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在预习的基础上,能正确认识“腊、浑、豚”三个生字,会写“莫、腊、浑、疑”四个生字。

2、在学文的基础上读准字音,读出古诗的节奏,并能熟读成诵。

3、在熟读的基础上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的意思,会用自己的话说出诗人的心境。

4、在知道古诗意思的基础上,能正确说出诗中所含的哲理。

学习重点:在熟读的基础上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的意思,会用自己的话说出诗人的心境。学习难点:在知道古诗意思的基础上,能正确说出诗中所含的哲理。

一、知识链接

上一节我们学习了《题西林壁》,检查一下背诵这首诗。

二、解诗题,知作者

1.今天,我们学习第二首古诗《游山西村》。作者是陆游,你对陆游了解多少?你们都读过陆游的那些诗呢?学生交流,教师补充。

陆游(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今浙江绍兴人,南宋著名诗人。他出生于北宋末年,一生处于国家**、人民苦难的严重关头。他能文能武,主张抗金,收复失地,写下许多忧国忧民的诗篇,是一位受人敬仰的爱国诗人。

2.“山西村”在什么地方?“游山西村”是什么意思?学生带着问题读诗歌。

三、抓字眼,明诗意

1、学生结合注释,自由阅读,读准字音。教师巡视指导。

2、有感情的朗读古诗,读出节奏,“疑” 与“又”这两个要重读,读出意境。(小组读,指名读,分男女同学读。)【落实目标1和2】

3、教师引导学生回忆上节课学诗的方法,理解诗歌的主要内容。教师相机进行指导。

(1)乡亲们是怎样招待这位从远方来的客人呢?出示古诗的一二两句。(不要笑农家的腊酒浑浊,丰年待客的鸡肉猪肉够充足)

1、请同学们再去反复地读这两句诗,告诉老师你读到了什么?(能抓住重点词进行品读吗?也就是说你从那些关键词中体会到了山民的热情。)

预设:“足”是什么意思?指什么足,想像一下,山民招待客人时会让客人怎样喝酒,要求客人怎样吃肉,对,这就是农家人,他们会尽其所有、想尽办法的去招待客人,唯恐自己不够客气。那同学们想一想,在作者眼里,这里的“足”难道单单指酒菜足吗?那还指什么足?你能把山民的这份淳朴、好客情感通过读不折不扣的,足足的表达出来吗? 自由读——个人读_个人读——齐读。

2、山民对待诗人是那样的热情、好客,而诗人对待山民又是怎样一份情感呢?你能继续抓住关键词来谈谈你的体会吗?莫笑是什么意思?诗人叫人不要笑什么呢?对,这里的酒菜肯定没有大酒店里的精致,由此可见,在诗人的眼里,他不看重什么,他看重是什么?,相信此刻诗人已被山民这份淳朴,这份热情深深的打动了,同学们,让我们通过朗读把诗人内心的这份感动表达出来吧!自由读——个人——齐读。

3、同学们此刻你眼前仿佛看见了山西村村民招待客人的怎样一个画面?又仿佛听见乡亲们和诗人说了些什么?同桌之间互相交流汇报。

(2)受到乡亲们热情款待的陆游心情豁然开朗。他骑上毛驴,流连于山水之间。出示诗句,他看到了那些景物?山重水复指的是山峦重重,山一程,水一程。水道弯弯,柳暗花明又指的是什么?美丽的小山村。这里的“疑”是什么意思?能说说这两句诗的意思吗?(山重水复真好像已无路可走,柳暗花明处又冒出一个村庄。)

【设计意图】在自学和小组交流的基础上,根据教师的提示指导,会概括出诗句的意思,并体会出诗人的感情,【落实目标3】

是啊!即使走到了路的尽头,你也有可能欣赏到别样的美景。同样的道理,即使人生陷入了困境,你也可能会绝处逢生。

诗人此时的心情肯定是非常的——那这份欣喜之情,你能把它读出来吗?(指导朗读)本来以为自己是陷入绝境,无路可走的,突然发现一片无限的风光,这前面一句该怎么读?后面一句又该怎么读?对,要先先抑后扬。个人读——齐读。

四、多诵读,悟诗情

1、大家有没有发现我们这首诗跟《题西林壁》有一个共同的地方,是什么呢?那就是既有美丽的景色描写,又蕴含着深刻的哲理。这首《游山西村》里的“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说明什么道理呢?看似简简单单的诗句却蕴含着深刻的道理,看来,这句诗句能成为千古绝唱绝对有它自己的理由,当然,我们就没有理由不记住他了。一起读读这句千古名句。

2、同学们,你愿意把这首千古流传的古诗永远留为自己的记忆吗?请赶快把它背下来。

3、对于古诗,我们不但要会背,还要有感情地朗诵,同学们自由试着读,指名读、同桌读、齐读。【落实目标4】

五、课堂作业

1.背诵、默写《游山西村》。

2.结合生活事例,说说你是怎么理解“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这句诗的意思。

附:板书设计

游山西村

宋陆游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叙事 盛情待客

山重/水复 /疑无路,柳暗/ 花明/又一村。

写景抒情 景色迷人

第五篇:四年级语文上册 古诗两首教案 人教新课标版

古诗两首

教学目标

1.学会生字,能借助注释理解生词; 2.读懂诗句意思,体会作者诗中的哲理; 3.背诵古诗,默写《题西林壁》。

教学时间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学习《题西林壁》

教学过程

一、复习古诗的学习步骤及学习方法

学习步骤:初读感知→理解诗题→理解诗句→品读悟意境→熟读成诵

二、按学习步骤学习《题西林壁》

1.初读感知,读通读正确。

学生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读,读通读正确,然后抽读 2.了解作者,理解读题 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

这首诗写了庐山的千姿百态,身处山中也难以看清它的真实面目,你从中悟出了一个什么道理?

对于比较复杂的事物,如果不能客观地、冷静地进行分析就可能被局部的现象所迷惑,不能全面地正确认识这个事物。

三、品读诗名,读书读意

爱心

用心

专心 1

第二课时

一、复习第一首古诗

1.指名背诵读诗。2.指名说诗句意思。

二、学习《游山西村》

1.初读感知。

2.了解作者,理解诗题。

3.理解诗句大意,方法同学首一首古诗。4.品读悟哲理。5.就读成诵。

爱心

用心 专心 2

下载人教版四年级上册语文20.古诗两首同步练习(附答案)word格式文档
下载人教版四年级上册语文20.古诗两首同步练习(附答案).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20.古诗两首》2课时教案设计

    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20.古诗两首》2课时教案设计 《送孟浩然之广陵》教学设计教学目标 1.读懂诗句,2.理解诗意。 3.有感情地诵读古诗,并背诵。4.体会诗人表达的思想感情......

    四年级语文上册古诗两首教案

    四年级语文上册古诗两首教案古体诗是与近体诗相对而言的诗体。近体诗形成前,各种汉族诗歌体裁。也称古诗、古风,有“歌”、“行”、“吟”三种载体。下面由我为大家整理关于四......

    四年级语文上册 古诗两首 教案

    20、古诗两首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认识“鹤、孟”等生字。 2、正确、通顺、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这两首古诗。 3、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的情感。 4、培养不同层次的学生......

    四年级上册语文20古诗两首(范文大全)

    20、古诗两首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2、感悟诗歌的内容,想象诗歌所描绘的情景,体会朋友之间的深厚情谊。 3、激起对祖国诗歌的热爱之情,培养课外主动积累诗......

    人教三上语文《古诗两首》精品教案

    课题 9 古诗两首 一、教学内容: 《夜书所见》教学时间:9.18 二、教材分析 《夜书所见》描绘了秋天夜景图,表现诗人孤身在外孤独、寂寞的心情。抒发了一种思乡念亲、怀想故园的......

    (人教新课标)四年级语文教案 20 古诗两首2

    最新版 《古诗两首》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送元二使安西》 教学目标 1.认识5个生字,会写7个生字,能深入理解“故人”“烟花三月”“尽”“唯”等词语的......

    (人教新课标)四年级语文教案 20 古诗两首1

    古诗两首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的5个生字,背诵并默写《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2.体会朋友之间的友情和依依惜别的感情。 3.结合课文注释......

    七年级语文上册《郭沫若诗两首》同步练习1 人教新课标版

    演讲稿 工作总结 调研报告 讲话稿 事迹材料 心得体会 策划方案 七年级语文上册《郭沫若诗两首》同步练习1 人教新课标版 郭沫若诗两首同步练习[学法引导] 学习这两首诗,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