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五点一线沿海战略

时间:2019-05-14 01:55:2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辽宁五点一线沿海战略》,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辽宁五点一线沿海战略》。

第一篇:辽宁五点一线沿海战略

辽宁“五点一线”沿海经济带升至国家战略

2009年7月1日,国务院通过《辽宁沿海经济带发展规划》,标志着辽宁沿海经济带开发建设上升为国家战略,将成为下一步东北振兴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

以点连线、以线促带、以带兴面

何为“五点一线” “五点一线”这个词是什么意思

“五点”,包括沿渤海一侧的大连长兴岛临港工业区、辽宁(营口)沿海产业基地、辽西锦州湾沿海经济区,以及沿黄海一侧的辽宁丹东产业园,大连花园口经济区;“一线”是指稀奇葫芦岛市绥中县、东至丹东东港市,连接“五点”全长1400余公里的滨海公路。

“五点一线”大开发的总体规划和发展重点

“五点”园区开发总规划面积374平方公里,起步区143平方公里。(1)大连长兴岛临港工业区规划面积129.7平方公里,起步区50平方公里,重点发展以重大装备制造产业链为主,以特色化工产业链为辅,以仓储物流出口加工为补充的大型临港产业集群。

(2)辽宁(营口)沿海产业基地规划开发120平方公里,起步区20平方公里,重点发展临港工业、现代服务业和高新技术产业。

(3)辽西锦州湾沿海经济区规划开发44.63平方公里(区域内为朝阳、阜新两市设立若干平方公里的“飞地”),重点发展石化产业链条的接续产业,船舶制造及配套产业,精细化工产业。

(4)辽宁丹东产业园区规划开发30平方公里,起步区18.6平方公里,重点发展装备制造业、电子信息产业、化工制药。

(5)大连花园口工业园区规划开发50平方公里,起步区15平方公里,重点发展高新技术产品、汽车零部件、农产品深加工等产业。

丹东是我国最大的边境城市,丹东产业园区地处鸭绿江畔,与朝鲜隔江相望,其规划面积30平方公里,起步区规划面积18.6平方公里。该园区确定主要发展以下产业:发挥港口和腹地优势,发展石油化工、钢铁、粮食深加工等临港产业;发挥边境口岸优势,发展出口加工、互市贸易和现代物流业;发挥区域产业基础优势,围绕汽车及零部件、电子信息、纺织服装、精细化工等产业拉长产业链,形成产业集群;发挥边境特色旅游资源优势,发展旅游业和现代服务业。

长兴岛位于辽东半岛和大连渤海海岸线的中端,是我国第五大岛,长江以北第一大岛。根据大连市建设东北亚国际航运中心规划以及自身的资源条件,长兴岛发展以重化工业为基础的大型专业化深水港口和临港产业工业集群,重点发展装备制造、船舶制造及配套等,以港口建设和工业发展带动整个岛屿及周边地区的综合开发和城市建设,形成东北对外开放的重要基地,成为大连建设东北亚国家航运中心的重要组合港。

由大连庄河市政府投资兴建的花园口工业园区,是“五点一线”中惟一一个由县级市开发和管理的沿海经济区。它位于辽东半岛南端,黄海北岸,园区将全力打造承接中外产业转移的优势平台,建成黄海北岸最具吸引力的新兴工业城市,力争成为农村城市化的先导区。

营口又是一个特殊的城市,它既属于辽宁南部沿海城市,又背靠着辽宁中部城市群,它还是东北地区最近的一个出海口,营口港50%至60%的货源来自辽宁中部城市群。营口市副市长郝庆会说,营口要走个性化的发展道路,辽宁省将营口产业基地定义为辽宁(营口)沿海产业基地,前面加上辽宁两个字,就是要体现和发挥出营口面向辽宁中部城市群和东北腹地的服务作用。

辽西的葫芦岛市是1989年从锦州市划分出来的。这次,辽宁省将锦州西海工业区和葫芦岛北港工业区一起圈定为辽西锦州湾沿海经济区,希望两市联手发展。

六个沿海城市,除大连外,布局都朝向内陆。紧邻渤海的锦州,沿海不见海,市区躲在山后边。中心城市沈阳距营口港73公里,按照国际标准,海岸线100公里内都属于沿海地带,可沈阳一直被看作是内陆城市。

“一线”滨海公路,西起葫芦岛市绥中县,东至丹东东港市,全长1443公里,连接辽宁省6个省辖市、21个县市区、103个乡镇,沟通大小港口25个,连接工业园区228个、旅游景点133个。滨海公路总投资59亿元,到2010年全面建成通车。滨海公路将形成一条紧密连接“五点”的沿海大通道,成为整个沿海经济带的开发轴线和发展依托。公路全线贯通后,可使沿海大片废弃土地、荒滩得到有效利用,整合出有效工业用地250万亩,增加产值1400亿元。

现在在辽宁的《政府工作报告》等规范性文件中,是叫做“五点一线”沿海经济带,现在还习惯用“五点一线”来指代“沿海经济带”。

目前所指的辽宁沿海经济带,是指大连、丹东、锦州、营口、盘锦、葫芦岛 6个沿海城市所辖的行政区域,从地域面积说,已超过了最初的“五点一线”。土地面积约占全省的1/4,人口约占1/3,地区生产总值占近1/2。

《辽宁沿海经济带发展规划》发展目标:到2012年,地区生产总值和财政收入增速超沿海地区平均水平;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超过5万元。到2020年,形成以先进制造业为主的现代产业体系,城乡居民收入比2012年翻一番,率先进入高水平的小康社会。

一、战略提出

辽宁沿海经济带开发建设从提出到成形有一个渐进的过程。沿海经济带起源于辽宁省“五点一线”沿海经济带发展战略。

1992年党的十四大报告中提出开发环渤海经济区,辽宁是东北地区唯一的沿海省份,位于环渤海经济圈,海岸线横跨黄海和渤海,全长2290公里,占全国的12%,沿海6个城市具有得天独厚的区域优势和发展基础。为了充分发挥优势,抓住国家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机遇和扩大沿海对外开放的机遇,辽宁提出了“五点一线”开发战略。

辽宁沿海经济带战略最早规划是在2005年底,现在的国务院副总理李克强在任辽宁省省委书记期间,在辽宁十一五规划纲要中提出要加强辽宁沿海经济带的发展规划。

当初辽宁提出沿海开放并非“五点一线”,而是“三点一线”。2005年年中,辽宁省对外开放会议出台了《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的实施意见》,当时全省提出的打造沿海经济带发展规划是“三点一线”,即要建设大连长兴岛临港工业区、辽宁(营口)沿海产业基地、辽西锦州湾沿海经济区和修建一条连接三个区的滨海公路。

“三点一线”无一例外面对的都是渤海,辽宁省内另几座临黄海的城市也渴望加入这个发展圈,抓住这一难得的历史机遇。经过论证,2006年初,辽宁省正式将辽宁丹东产业园区、大连花园口工业区两个区域划了进来,形成了如今“五点一线”的开放格局。

“五点一线”的主旨就是努力发展临港工业和沿海经济,努力培育新的经 济增长点和产业集聚区域的巨大潜力,使辽宁经济社会各方面的发展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

二、辽宁沿海经济带的发展优势

总体:

(一)区位优势良好,是国家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核心经济区域

(二)经济基础好,发展潜力和带动力巨大与滨海新区构成环渤海的金项链,实现一体化的带动和发展

(一).区位优势明显

辽宁沿海经济带位于东北地区的前沿、环渤海地区的中心和东北亚经济圈的关键地带。毗邻黄海和渤海,与日本、韩国、朝鲜隔海相望,面向经济活跃的泛太平洋区域,与俄罗斯、蒙古陆路相连,是欧亚地区通往太平洋的重要“大陆桥”之一。沿海经济带拥有沿海大陆岸线2290公里,占全国的1/8,宜港岸线1000多公里,其中深水岸线400公里。

全省大陆海岸宜港线长1000公里,近海水域面积6.4万平方公里,滩涂2070.2平方公里。

(二)资源优势明显

辽宁沿海经济带土地资源较为丰富。拥有2000多平方公里的废弃盐田、盐碱地和荒滩,其中大部分尚未开发。土地综合利用的增值潜力较大,劳动力资源比较丰富,为新型产业基地建设和临港工业发展提供了广阔空间。东北腹地自然资源丰厚,40多种矿产资源储量居全国前三位,铁矿石储量占全国的1/7。东北腹地产业基础雄厚,拥有一批石油、化工、装备制造、冶金、造船等具有较强竞争力的骨干企业,原油、木材、商口粮、电站成套设备、汽车、造船、钢等产品产量分别占全国2/

5、1/

2、1/

3、1/

3、1/

4、1/4和1/8,是全国重要的装备制造业、原材料工业、商品粮和能源基地。

(三)交通优势明显

沿海共有港口5个(锦州港,营口老港,营口新港、鲅ba鱼圈港、大连港),万吨级以上泊位103个,最大靠泊能力30万吨级,已同世界160多个国家和地区通航,是东北地区唯一的出海通道。港口货物吞吐量超过3亿吨,集装箱吞吐量近400万标箱。分布有沈山、哈大等区域干线铁路和烟大轮渡,沈大、沈山、丹大等多条高速公里,铁大、铁秦等输油管道,大连、丹东、锦州3个空港,已形成四通八达的交通和通信网络。

(四)城市优势明显

辽宁城市密集、功能齐备,是发展沿海经济带的重要依托。沿海经济带拥有6个省辖市和8个县级市,城镇化率高达58%,且与辽宁中部城市群互为支撑,辐射和带动力较强。大连市物流、商贸、金融、旅游等现代服务业发达,是全国最具经济活力城市之一,是沿海经济带发展的龙头。

(五).政策优势明显

实施振兴东北战略以来,国家对东北地区给予了强大的政策支持和建设项目倾斜。继中央11号文件明确要把大连建成东北亚重要的国际航运中心之后,05年8月,国办又及时下发了36号文件。2009年7月1日升为国家战略。这些倾斜性政策,给东北地区扩大对外开放创造了良好的政策环境,带来了难得的发展机遇。同时环渤海经济圈的开发也为东北开放拓展了更广阔的空间。

三、辽宁“沿海经济带”上升为国家战略的原因

辽宁沿海地区是东北地区惟一沿海地带,发展规划推出意味着辽宁沿海经济带开发纳入国家战略,将促进东北振兴,加速环渤海地区的崛起,利于抵御全球金融危机。

辽宁沿海经济带纳入到国家发展战略,将会在我国形成一个辐射东北、沟通华北和华中、面向东北亚的新的开放战略高地,我国沿海地区由南向北全面开放新格局也将全面形成,成为东北地区新的重要增长区域,成为东北亚经济隆起带。

以区域经济促发展的战略布局并不鲜见。上升为国家战略的区域包括珠三角、海西、江苏沿海、天津滨海、北部湾、武汉城市圈、长株潭城市群等。“中、东、西、东北”四大板块构成了国家区域发展的整体战略。东三省与其他相比,最大的优势在于能源资源和产业的优势。

此次国务院通过《辽宁沿海经济带发展规划》是出于什么考虑? 加快辽宁沿海经济带发展,对于东北老工业基地,完善我国沿海经济布局,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和扩大对外开放具有重要战略意义。

“五点一线”临港、临海的优越位置被认为是上升到国家战略的重要原因 有利于沿海经济布局的进一步优化和完善 《辽宁沿海经济带发展规划》得到了国务院批准,这是从优化沿海经济布局的角度有很重要的意义。

辽宁位于环渤海经济圈,目前在三大经济圈(珠三角、长三角和环渤海80年代初,以深圳的改革开放为标志,珠三角率先得到了发展。90年代以上海浦东的开发开放为标志,长三角地区实现了加速发展。进入了本世纪,天津滨海新区的建立标志着环渤海地区将进入新的发展阶段),环渤海的区域一体化程度最低,因为这边是京津冀都市圈,那边是山东半岛城市群,中间隔了一个辽宁的沿海这么一个地区。所以这次把辽宁沿海经济带上升为国家战略,是对整个环渤海地区经济的发展,这个经济圈真正的形成具有很重要的意义。

另外,除了这三大经济圈以外,我们近几年陆续有广西北部湾的经济区,海峡西岸经济区,前不久国务院刚刚讨论通过了苏北沿海经济区,这都是对我们沿海经济布局的进一步优化和完善。(加强西部、西南的出海通道,加强西部与东盟地区的合作有了北部湾经济区。为了辐射带动和振兴苏北地区,甚至是对长三角的布局完善和补充,又批准了苏北沿海经济带)

四、辽宁“沿海经济带”在全国经济发展战略中的地位(战略意义)

“五点一线”上升为国家战略也就是说,战略实施将不仅仅是加快辽宁沿海经济带发展,促进辽宁经济发展;而且能辐射到东北对于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和整个环渤海地区, 完善我国沿海经济布局,促进区域协调发展;进而对整个东北亚的区域经济合作,扩大对外开放具有重要战略意义。

上升为国家战略以后,给辽宁的港口都带来了很大的发展机遇,带动和辐射整个东北地区2009年前三季度辽宁实现地区生产总值9472.96亿元,同比增长12.7%,高出全国5个百分点;实际利用外资104.8亿元,同比增长9.9%,高出全国24.2个百分点。

(1)辽宁沿海经济带的加快开发开放,对提升我们与东北亚地区的经济合作,包括其他的区域经济合作具有很重要的意义。

(2)辽宁沿海经济带是处于环渤海地区,所以这个经济带的开发开放对于京津冀都市圈、山东半岛城市群的经济区可以形成互动,起到了一个内外联动,优势互补,相互促进的作用。(3)与长三角、珠三角经济区呼应,实现南北平衡协调发展

五、辽宁“沿海经济带”上至国家战略的战略意义

“辽宁沿海经济带是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和我国面向东北亚开放合作的重要区域,在促进全国区域协调发展和推动形成互利共赢的开放格局中具有重要战略意义。”

其一是将提升北方沿海地区发展水平,进一步增强辽宁总体经济实力,有利于促进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他分析说,加快辽宁沿海经济带发展,能够培育和形成新的经济增长极,也有利于完善我国沿海经济总体布局。

其二是将促进东北地区与环渤海地区相互融合,形成全国沿海地区良性互动、共同发展的新局面。更有利于实施国家区域发展总体战略,推动形成全国区域协调发展的良好格局。

其三是有利于更好地参与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提升辽宁乃至整个东北地区对外开放水平,进一步增强我国综合实力和国际竞争力,将为加强东北亚各国的经济技术合作、深化中日韩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和加快东北亚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创造条件。

把辽宁沿海经济带纳入到国家发展战略,最终形成一个面向东北亚、辐射东北及内蒙东四盟的新的开放战略高地,这既符合国家总体发展战略,又对促进我国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相信在10年之内,辽宁沿海经济带将成为中国的黄金经济带,成为东北地区新的重要增长极,成为东北亚经济的隆起带。

二、将辽宁沿海经济带开发建设纳入国家总体战略的意义

(一)是经济全球化、区域经济一体化的顺势之举推进“五点一线”沿海经济带开发建设,是辽宁省委、省政府站在全局高度,加速老工业基地全面振兴的重大举措,是推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重大决策。从国内外经济发展的实践来看,随着 生产力的发展,沿海逐渐成为生产力布局的重点地区。全世界约3/4的大城市、70%的工业资本、70%的人口都集中在距海岸100公里左右的沿海地带,世界最发达的大都市经济圈、经济带也在沿海。沿海地区已成为世界经济增长中最具潜力和发展空间的领域,成为牵引经济发展的“火车头”。加速沿海经济带开发建设,有利于形成整体优势,把“五点一线”地区建成东北地区重要的商贸高地、经济高地、科技高地、人才高地,建成世界级的装备制造业聚集区,成为市场配置资源能力强、具有持续创新能力和发展活力、人居环境优美、各项社会事业发达的都市区,融入经济全球化、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大潮,参与国际经济合作与产业分工。(二)是构筑辽宁和东北腹地与沿海地区良性互动格局的现实选择推进“五点一线”开发建设,可使辽宁和东北腹地与沿海地区的产业、人才、科技和资源、原材料、劳动力等优势互补,共同发展,产生倍数效应,进而全面提升城市的整体价值和对外影响力。推进辽宁和东北地区的开发,将对沿海经济带发展形成强有力的支撑,而加快沿海经济带建设,将对推进辽宁和东北地区外向型经济发展起到先导和示范作用,从而带动腹地发展,形成沿海与腹地良性互动的发展新格局。(三)是促进东北全面振兴的战略举措

辽宁沿海经济带处于环渤海地区和东北亚经济圈的关键地带,是东北地区的主要出海通道和对外开放的重要窗口。建设辽宁沿海经济带不仅可促进辽宁全面振兴,还可带动东北地区加快发展和科学发展。目前,辽宁沿海经济带正在形成面向东北地区的扇形辐射。建设辽宁沿海经济带,可充分释放东北产业基础雄厚和人力资源成本低的潜在优势,增强对国际国内产业资本吸引力,带动东北地区在更大范围、更广领域、更高层次上参与国际产业分工与合作,将进一步优化东北地区经济布局,加快国家新型产业基地的建设。

(四)是参与东北亚的合作与竞争,形成我国沿海地区全面开放新格局的迫切需要目前,东北亚经济圈成为全球最具潜力的发展区域之一。辽宁沿海经济带位于东北亚地区的中心,毗邻黄海和渤海,与日本、韩国、朝鲜隔海邻江相望,面向经济活跃的太平洋,与俄罗斯、蒙古陆路相连,是欧亚通往太平洋的重要“大陆桥”之一。凭借优越的区位条件,建设沿海经济带,将实现东北亚各国资本优势、资源优势、加工优势有效对接,更多地吸引日、韩、俄等国的资金、技术和资源;还可以深化我国与东北亚各国的经济技术合作,维护国家经济和战略安全。把辽宁沿海经济 带开发建设纳入国家总体发展战略,有利于在中国北方形成新的开放热点和经济增长点。

五、发展状况及前景

带动和辐射整个东北地区2009年前三季度辽宁实现地区生产总值9472.96亿元,同比增长12.7%,高出全国5个百分点;实际利用外资104.8亿元,同比增长9.9%,高出全国24.2个百分点。

大连长兴岛:绿色产业、低碳经济。2009年10月30日,港商投资40亿美元在长兴岛建设现代绿色建筑产业基地的项目正式签约;

花园口:花园口经济区的新材料、新能源等绿色产业项目占新引进项目的75%,总投资额超过300亿元;大连软件园已聚集了软件和服务外包企业630多家,建有多个国家技术转移中心,大学科技园和100多个各类研发中心;大连还大力发展核电装备、风力发电机组、新能源汽车、半导体发光、新材料、生态农业、生物制药等绿色产业。

营口:营口市投资超千万以上的工业项目达到246项,涉及冶金、装备制造、石化、新材料、新能源等领域。曾经主导盐、纸、烟以及乐器的轻工城,正跨入“重化工业发展新时代”;五星级的红运大饭店投资超过4亿元,从开工到开业只用了288天

盘锦:大洼县的辽滨经济区聚集了一批投资规模超千亿的产业项目,造船能力达到100万吨、石油装备产品达上百种。2009年9月盘锦石油装备制造基地被获准为“国家火炬计划特色产业基地”。

锦州湾石油化工、大型专用船舶及配套、信息产业 丹东汽车及零部件、仪器仪表等工业项目

在辽宁沿海经济带中,营口的发展速度最快,纳入国家战略后我们的增速会更快。营口港集团总裁高宝玉表示,营口港2005年吞吐量只有7000多万吨,2008年已超过1.5亿吨,2010年的吞吐量有望超2亿吨。营口港的发展规划也要和沿海经济带开发战略配套。

2009年9月27日,历时近4年时间建设,中国最长的滨海公路——辽宁滨海大道建成通车,并于锦州举行了通车仪式,建设总投资133亿元。辽宁滨海大道按照省级干线公路标准设计,其中一级公路总长240公里、二级公路总长1200余公里,是我国第一条实现全省沿海贯通、规模最大、标准最高、里程最长的滨海公路。滨海大道作为辽宁沿海经济带的主动脉,将辐射和带动距离海岸线一百公里范围内沿海经济带的发展,对加快辽宁沿海经济带对外开放战略的实施,促进沿海经济带形成及临港工业建设,推动临港经济快速发展,建设沿海旅游观光带,巩固边海防,都具有重要意义。

内陆企业在沿海投资:继鞍钢在营口鲅鱼圈港口附近建设新厂区后,本溪钢铁、丹东不锈钢冷轧zha项目开工,该项目总投资12亿元人民币,建成后将成为东北地区最大的不锈钢冷轧板生产基地。

营口港集团与鞍钢集团战略合作,采取互相参股的方式,共同经营营口港矿石码头和鞍钢鲅鱼圈钢材码头及鞍钢汽车运输公司。

辽宁沿海经济带的最新数据:辽宁沿海经济带投资总额已达4449亿元。据辽宁省对外贸易经济合作厅的最新统计显示,截至2009年5月底,在土地开发方面,累计已开发土地面积199.2平方公里,占起步区总面积的81.7%;实际利用土地面积98平方公里,占起步区总面积的33.3%;在固定资产投资及基础设施建设方面,累计投资810.6亿元,基础设施建设累计投资315.7亿元;在招商引资方面,截至2009年5月底,累计签约项目779个,投资总额4449亿元,其中外商投资项目190个,合同外资额134.1亿美元。累计批准入区注册项目673个,投资总额2605亿元。其中外商投资项目180个,合同外资额54.1亿美元,实际利用外资额18.5亿美元。新加坡万邦集团、台湾富士康集团、韩国STX集团、澳大利亚阿斯创公司、中国五矿集团公司等一批国内外大公司大企业相继入驻。辽宁沿海经济带正在成为国内外企业瞩目的投资热点区域,昔日的盐田、碱地、荒滩已经逐步形成以滨海公路为纽带的最具发展潜力的黄金海岸线。辽宁的沿海经济带开放新格局已见雏形,辽宁经济发展的重心正在向沿海转移,一大批重点产业项目正加紧向临港布局;致力于实现老工业基地加速振兴的辽宁沿海经济带建设,由此转入了快车道。

沿海城市GDP比重一直在上升

在大连,花园口、长兴岛等园区呈现出不可阻挡的发展势头。旅顺经济开发区、双岛湾石化工业区等“一岛十区”产业空间,使大连工业突破了长期以来高度集中在主城区的惯有格局,开始由沿海向县域延伸。投资额和牵动力大的项目纷纷投产,一大批战略性产业项目取得新突破,产业集群效应初现。

在盘锦,规模宏大的船舶工业和石油装备制造基地傲然屹立。而后者是前不久才进入沿海经济带重点支持区域的基地,现已完成基础设施固定资产投资5亿多元,开发面积2平方公里左右。仅今年初,沿海经济带上这样的新增政策支持区域就达17个,规划总面积701.11平方公里,起步区总面积503.41平方公里。在锦州西海工业区,去年开发建设投资规模最大、项目建设最多。在葫芦岛,落户北港工业区的中石油千万吨炼油项目投资规模达186.5亿元,达产后年可实现销售收入363.9亿元。此外,环渤海经济圈区域装备制造产业集群也开始形成。

其实,辽宁沿海经济带的概念提出才4年,许多园区的大规模招商引资只有二三年时间,到去年底,沿海经济带累计开发土地面积就达158.7平方公里,批准进区项目570个,总投资2207.2亿元。一批国内外大公司入驻,大项目的带动效应非常明显。以交通物流为例,丹东港在2003年时吞吐量只有 300多万吨,2008年吞吐量已超过3000万吨,5年增长近10倍。

“从全国看,辽宁有6个沿海城市,是沿海大省。从全世界角度看,世界上70%的人口、工业和固定资产投资都集中在沿海地带。”省社科院省情研究所所长梁启东表示,在沿海经济带概念提出之前,辽宁沿海城市的GDP比重就一直在上升。现在,辽宁沿海经济带的吸引力更大了。

第二篇:辽宁五点一线盘锦市辽滨港港口调查报告

背景分析1、2005年12月5日,经盘锦市人民政府批准组建盘锦辽滨经济区。2006年6月,经辽政

【2006】201号文件批准,辽宁省政府将盘锦辽滨经济区纳入“五点一线”沿海重点发展区域,定名为“盘锦船舶修造产业园”。2007年10月,根据园区发展需要,经辽政【2007】182号文件批准,命名为“盘锦船舶工业基地”。随着辽宁“五点一线”即将上升为国家发展战略,经辽政【2009】102号文件批准,正式命名为“盘锦辽滨沿海经济区”。

2、经省政府批准,规划总面积110平方公里,起步区面积34.6平方公里,主要建设主要分港口、主体产业区、绿色轴线、黄金经济圈和大学城五个功能区,形成“一轴”、“两圈”、“九区”规划结构。即“一轴”是以生态宜居为特色绿色轴线;“两圈”是以船舶制造产业为内容的特色工业圈和以滨水旅游商贸为核心的黄金经济圈;“九区”是中央办公商务区、教育科研区、原生态体验区、海岛生态住区、河畔水乡住区、商业娱乐群岛、滨水生态住区、海滨工业园区和港口物流区。

辽滨优势:

年吞吐量超亿吨的盘锦新港正在建设之中;

——全长1440余公里的辽宁滨海大通道贯穿其境;

——长江以北最大斜拉索桥(辽河特大桥)即将建成通车;

——三条高速公路擦肩而过,疏港铁路、高速客运铁路正在建设; ——距国内支线机场(营口)仅7公里;

——全国第三大油田—辽河油田坐落于此,油、气资源丰富。

目前格局:

1、以辽宁宏冠船业有限公司、中石油海工基地之一的辽河石油装备制造总公司、辽宁中际海洋工程有限公司和中新加船舶配套有限公司等企业为龙头的船舶制造及配套产业;

2、以宝来石化、振奥石化、晟田化工、华路特种沥青为龙头的石油化工产业;

3、以盘锦新港、盘锦港船舶货物代理中心等企业为代表的现代物流产业;

4、以辽宁赛格超级信息网格有限公司为代表的高新技术产业;

5、以水城旅游为补充的现代服务产业

目前招商引资成果:

截止目前,基地共签约入驻项目111个,计划投资总额903亿元(其中,计划投资10亿元以上的项目20个,计划投资亿元以上的项目30个)。目前,基地内开工建设企业70户,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69亿元,宏冠船业、中石油海工基地、龙德船业、中天容器、华路特种沥青、中新加船配等31户企业已投入生产。园区造船企业与国内外客商已签订船舶生产订单7个,总计达46艘,已有5艘下水,其中2艘交付使用,另有19艘正在建造之中。2009年。全区预计可实现产值100亿元,GDP25亿元,税收4.5亿元。

重大项目进展情况如下:

1、辽宁宏冠船业有限公司年产100万载重吨船舶制造项目

该公司现已承接订单22艘,待接订单10艘,生产周期已排至2011年,总产值超70亿元人民币,其中2艘出口新加坡的16800吨成品油轮已交付船东使用。

目前,在建船舶12艘(16500吨Ⅱ类化学品船10艘、31800吨运木/散货船2艘),09年计划交船6艘,下水7艘,实现年产值20亿元人民币。

2、辽河石油装备制造总公司中国石油辽东湾海洋装备工业园区

中国石油辽东湾海洋装备工业园区计划总投资50亿元。该项目投产后,年可实现产值220亿元,利税33亿元。

目前,海工基地已完成投资10.7亿元。主要完成场区道路、钢料堆场、钢料加工车间、部件装焊车间、一喷二涂车间、2万吨船台、3万吨船台及总装场地等工程,平曲面分段装焊车间已基本完工,正在进行设备安装,同时建设一期工程收尾工程,一期工程将于09年7月竣工。

航工平1#采油平台在营口鲅鱼圈已改装完成,即将交付使用;为中石油建造的1.26万吨成品油轮(大连)已于10月21日下水舾装,正在进行后续施工,将于09年6月交付使用;为挪威“Sea Metric”公司建造的两艘具有世界领先水平的HTV双体海洋工程起重船,一艘正在船台上进行分段合拢,另一艘正在进行分段制作和组装(完成总形象进度的40%),计划11月份交付使用。另外,海豹6#震源船正在同期建造中。

3、盘锦振奥化工有限公司特种橡胶产业园

特种橡胶产业园项目计划总投资99.97亿元,特种橡胶产业园09年计划投资16.8亿元。

目前,已累计完成投资约8亿元。一期工程的10万吨/年粗苯加氢项目正在进行试生产;18万吨/年碳四馏分综合利用项目及6万吨/年丁基橡胶生产项目,罐区等公用工程配套设施建设已经开始施工,并完成长周期设备定制。

预计到09年年底, 18万吨/年碳四馏分综合利用项目可完成罐区建设及设备安装,并开始试生产。6万吨/年丁基橡胶生产项目,主要完成罐区建设。

4、辽宁宝来石油化工集团有限公司渣油深加工联合装置

该企业的渣油深加工联合装置项目,项目计划投资115亿元,分三期推进。09年计划实施一期工程:渣油深加工项目,总投资21亿元,主要建设160万吨/年延迟焦化、350万吨/年重交道路沥青、150万吨/年全馏分加氢、20万吨/年催裂化澄清油焦化生产针状焦装置,预计2010年3月竣工。

该项目09年预计完成投资16亿元,目前,该项目的一期工程已完成投资7亿元,项目的立项、安评、环评等前期手续已经办理完毕,装置长周期设备订购已完成,160万吨延迟焦化等装置及办公楼、宿舍楼、食堂等生活配套设施的基础已全面开工,目前,土建工程已完成总工程量的70%。原料罐、中间罐区基础已完成,延迟焦化、加氢等装置区的设备基础已完成,即将开始设备安装,装置区的全部基础将于7月中旬完工;办公楼、宿舍楼的主体正在建设中,生活配套区将于10月份完工。预计2009年底前主体装置完成,于2010年3月份一期工程试车生产。

5、盘锦总部经济发展有限公司总部基地项目

该企业实施的总部基地项目计划总投资57.8亿元,规划建设500栋左右的总部楼、2个宾馆(1个五星级宾馆、1个四星级宾馆)、1个会展中心、1个休闲中心、1个新企业领袖俱乐部、2个主题公园(1个苏州风情园、1个生态公园)。09年计划投资3亿元,主要建设100栋总部楼及2个主题公园。

选址在鸭岛,以芦苇荡湿地为主题的原生态湿地公园计划总投资4.7亿元,目前,湿地公园的前期设计基本完成,基础工程已开始建设,水系工程及人工岛基本完工,待设计图完成后,即将开始土建及木栈道工程,现已完成投资3500万元。

预计到2010年末,全区招商引资累计总额1000亿元,船舶修造能力将达到260万载重吨,固定资产投入300亿元,工业产值实现150亿元,GDP30亿元,税收实现10亿元,财政收入突破4亿元;到2015年末,招商引资累计总额3000亿元,船舶修造能力将达到700万载重吨,固定资产投入1500亿元,工业产值超过2500亿元,GDP600亿元,税收超过120亿元,财政收入30亿元。

第三篇:辽宁沿海经济带建设补助资金

辽宁沿海经济带建设补助资金

管理暂行办法

(征求意见稿)

第一章

第一条

为认真落实“辽宁沿海经济带三年攻坚计划(2018-2020年)”,支持打造辽宁沿海经济带新的经济增长点,推动辽宁沿海经济带新旧动能转换、转型升级,充分发挥财政资金的引导作用,加强和规范资金管理,提高财政资金使用绩效,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资金来源为中央财政安排我省的辽宁省沿海经济带建设补助资金。

第三条

辽宁沿海经济带建设补助资金(以下简称“专项资金”)的使用和管理应当遵循定向使用、突出重点、科学管理、择优支持、公平公正、注重绩效的原则。

第四条

专项资金的管理部门为省财政厅、省发展改革委。

(一)省财政厅负责专项资金的预算安排,会同省发展改革委制定资金管理制度,审核资金分配方案,监督预 算执行。

(二)省发展改革委负责专项资金的业务管理,会同省财政厅制定资金实施方案和申报指南,并组织开展资金申报和项目审核工作,负责提出资金分配方案,会同省财政厅下达资金使用计划,并组织对资金的使用情况和项目实施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和绩效评价。

第二章

支持范围、方向和标准

第五条

专项资金的支持范围为大连、丹东、锦州、营口、盘锦、葫芦岛沿海6市,重点支持省级以上园区(开发区)。

第六条

专项资金重点支持以下几个方面:

(一)对招商引资落地的高新技术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现代服务业等新动能培育项目,包括高端装备制造、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新材料、新能源、节能环保、现代物流等领域,按照项目固定资产投资额给予一次性补助。补助额最高为项目固定资产投资额的30%,单个项目补助金额不超过2000万元人民币,应补助金额低于10万元人民币的项目不予支持。

(二)对国家级创新平台项目,按照项目固定资产投资额给予一次性补助。补助额最高为项目固定资产投资额的 30%,单个项目补助金额不超过1000万元人民币,应补助金额低于10万元人民币的项目不予支持。

(三)对园区公共服务平台项目,按照不超过项目实际发生相关费用的30%给予一次性补助。单个项目补助金额不超过500万元人民币,应补助金额低于10万元人民币的项目不予支持。

(四)对现有企业转型升级改造为新动能培育项目发生的符合支持条件的贷款,并在补助内实际支付的利息,按照不超过中国人民银行公布的同期贷款基准利率(实际贷款利率低于基准利率的,按实际利率计算)的70%给予贴息支持。单个项目年贴息额不超过1000万元人民币,应贴息额低于10万元人民币的项目不予支持。贴息期限不超过两年。

第七条

同一企业在一个补助内只能申报一个支持方向。

第八条

鼓励地方政府安排资金支持沿海经济带建设,并对落实资金的地区加大支持力度。

第九条

鼓励吸引社会资本参与,优先支持采用 PPP(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的建设项目;鼓励国内外各类金融机构、投资公司为项目提供融资支持;鼓励地方与金融机构合作设立产业投资基金,创新投融资机制加快项目实施。

第三章

支持条件

第十条

支持项目应符合国务院批准的《辽宁沿海经济带发展规划》和所在园区的产业发展规划。

第十一条

除审批单位给予国家级创新平台的启动资金外,项目两年内没有获得过其他省级以上(含省级)财政资金支持。

第十二条

申请高新技术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现代服务业等新动能培育项目投资补助的,应符合以下条件:

(一)项目单位是独立法人。

(二)项目符合国家规定的高新技术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现代服务业相关领域和产业范围。

(三)未开工项目应已落实审批(核准或备案)、规划选址、土地预审、节能评估、初始资金等各项建设条件,在补助当年项目能开工建设。

(四)已经开工的项目,在补助上一年累计完成投资量不超过总投资的50%。

(五)项目单位没有被列入惩戒合作备忘录黑名单。第十三条

申请国家级创新平台项目投资补助的,应符合以下条件:

(一)项目支持范围为2018年1月1日以后国务院及 国家各部委批准的研究中心、国家重点实验室、创新基地等。

(二)未开工项目应已落实审批(核准或备案)、规划选址、土地预审、节能评估、初始资金等各项建设条件,在补助项目能开工建设。

(三)已经开工的项目,在补助上一年累计完成投资量不超过总投资的50%。

第十四条

申请园区公共服务平台项目补助的,应符合以下条件:

(一)公共服务平台主要包括为园区企业发展提供研发设计、试验验证、检测检验、公共性技术转化、两化融合、质量控制、技术认证、信息基础设施、设备共享以及投资融资、教育培训等相关服务的平台。

(二)对园区公共服务平台发生的相关设备购置(运输工具除外)、信息资料购置、技术研发费用、场地费用等给予支持。

第十五条

申请企业转型升级改造项目贷款贴息的,应符合以下条件:

(一)项目升级改造后属于新动能培育项目,不支持落后和过剩产能及高污染、高耗能项目。

(二)依法获得审批(核准或备案)等前期要件手续,项目具备开工条件;

(三)项目贷款在2018年1月1日以后发生,贷款期 限一年以上,贷款额度不低于500万元人民币(或等额外币),贷款用于项目固定资产投资或技术改造。

第四章

资金管理

第十六条

每年由省发展改革委会同省财政厅结合工作重点等,制发专项资金工作文件和申报指南,明确资金支持方向、支持重点及申报具体要求等。

第十七条

沿海各市发展改革委、财政局根据工作文件和申报指南,组织开展本地区项目申报工作和初审工作。各市发展改革委、财政局是专项资金项目审核认定的责任主体,对上报项目的真实性、合规性、准确性负责。对于审核合格的项目,按有关规定及时报送省发展改革委、省财政厅。

第十八条

省发展改革委会同省财政厅根据各市项目申报情况,建立全省专项资金项目库。专项资金支持的项目要在项目库中择优选择,对未纳入项目库的项目原则上不予支持。

第十九条

新动能培育项目投资补助、国家级创新平台项目投资补助按照以下程序管理:

(一)省发展改革委会同省财政厅委托第三方评估机构对相关项目进行审核。

(二)根据审核意见,省发展改革委会同省财政厅结合资金预算规模和工作重点,确定拟支持的项目和金额,经报省政府审定后,省发展改革委会同省财政厅联合下发资金安排计划,并通过相关网站向社会进行公示(依照国家保密法律法规不适合公开的事项除外)。省财政厅据此下达预算指标并按照国库管理相关规定拨付资金。

(三)各市根据项目建设进度和财政资金管理有关规定,及时将资金拨付至项目单位。

第二十条

园区公共服务平台项目补助、企业转型升级改造项目贷款贴息按照以下程序管理:

(一)省发展改革委会同省财政厅委托第三方评估机构对沿海各市资金申请材料进行复核。

(二)根据项目申报情况、绩效评价、资金预算规模、以前资金使用情况等因素,省发展改革委会同省财政厅提出分市补助额度安排建议,报省政府审定后,省财政以切块方式下达资金。沿海各市根据省切块下达资金额度和复核项目清单,按规定的支持标准自行用于园区公共服务平台项目补助和企业转型升级改造项目贷款贴息。

(三)各市发展改革委、财政局于每年12月31日前,将本地区资金具体实施方案报送省发展改革委、财政厅。

第五章

监督管理

第二十一条

各级发展改革部门应会同财政部门设定绩效目标,量化考核指标,明确考核责任。

第二十二条

沿海各市发展改革委、财政局承担专项资金监管主体责任,应密切配合,及时掌握项目进展情况和资金使用情况,做好监督检查和绩效评价。每季度结束后10日内,沿海各市发展改革委将项目开工情况、投资完成情况、工程形象进度等项目建设进展情况报送省发展改革委。每年1月底前,沿海各市发展改革委、财政局联合将上资金使用管理有关情况以正式报告形式上报省发展改革委、财政厅。总结报告应包括本地区资金使用情况、项目进展情况、项目实施效果、资金使用绩效、存在问题、政策建议以及发现问题整改落实情况等。

第二十三条

沿海各市应建立专项资金支持项目公示制度,按照有关规定将项目信息向社会公开(依照国家保密法律法规不适合公开的事项除外),主动接受公众监督。

第二十四条

省发展改革委会同省财政厅根据需要,适时组织专项资金使用管理情况监督检查(必要时可聘请第三方评估机构)和考核评估,并对实施效果开展绩效评价。考核评价结果作为下一专项资金安排的重要参考依据,形成“转型升级越快、新旧动能转换成效越大、得到支持越多” 的激励机制。

第二十五条

获得资金支持的企业(单位)收到资金后,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财务、会计制度的规定进行账务处理,严格按照规定使用资金,并自觉接受财政、发展改革、审计等部门的监督检查。

第二十六条 项目单位应当严格执行国家有关政策要求,不得擅自改变主要建设内容和建设标准。对于涉及项目单位、建设性质、建设地点、建设内容和规模、总投资等重大变更事项的项目,项目单位应按程序报原审批(核准或备案)部门重新审批(核准或备案),并将结果按程序报送省发展改革委。需要调整省资金安排计划的项目,相关市发展改革委、财政局应及时向省发展改革委、财政厅报送调整计划建议,省发展改革委、财政厅根据具体情况对资金安排计划进行调整。

第二十七条 项目单位应在项目竣工后,及时组织开展项目验收,并将验收结果按程序及时报送省发展改革委。

第二十八条 相关企业、单位应当按照国家档案管理有关规定妥善保管申请和审核材料,以备核查。

第二十九条

各级财政部门、发展改革部门、相关企业及其工作人员在专项资金的申请、审核、分配及下达等工作中,存在利用不正当手段骗取资金、违反相关规定分配资金等行为的,以及其他滥用职权、玩忽职守、徇私舞弊等违法 行为的,按照《预算法》《公务员法》《监察法》《财政违法行为处罚处分条例》等国家有关法律法规追究相应责任。

第六章

第三十条

沿海各市应做好本地区项目审核、绩效评价等经费保障工作,不得在省下达本地区的专项资金中列支相关工作经费。

第三十一条

沿海各市财政局、发展改革委根据本办法有关规定和本地区实际情况,研究制定本地区资金管理实施细则,并报送省财政厅、发展改革委。

第三十二条

本办法由省财政厅、省发展改革委按各自职责负责解释。

第三十三条

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实施。

第四篇:论辽宁打造海洋经济强省的五点一线战1

论辽宁打造海洋经济强省的“五点一线”战略

发布时间:2011-11-

2信息来源:辽宁振兴网

内容提要:关注海洋世纪潮的全球涌动,跟从全国海洋区域经济开发的现实进程,辽宁沿海区域开始实施“五点一线”开发的推进战略,不仅符合辽宁打造海洋经济强省的现实选择,而且能够促成辽宁打造海洋经济强省的联动格局,所以必须明确辽宁打造海洋经济强省的进取方向:坚持统筹兼顾原则,加快沿海产业集群;优化海洋产业结构,大力发展滨海旅游业;推动科技兴海和创新旺海,促进区域海洋经济跨越发展;注重开发海洋与保护海洋并举,坚持走可持续发展之路;创新投融资体制,为沿海工程建设提供保障;加强全程港口建设,奠基“五点一线”沿海经济带。只有这样努力下去,才能够逐渐把辽宁打造成海洋经济强省,为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提供引擎,为孙中山先生早年谋划的中国“经略海洋”大业做出贡献。

关键词:辽宁沿海区域;海洋经济强省;“五点一线”开发战略;中国“经略海洋”大业

着眼于海洋世纪潮的全球涌动进程,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海洋区域经济开发大业。因此,十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在2006年3月批准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中,正式将海洋经济开发问题列为专章,并且要求把开发海洋资源、发展海洋经济提升到战略高度来加以操作。正是在这一大的背景下,辽宁省人民政府和国家海洋局在2006年6月共同签发了《关于共同推进辽宁沿海经济带“五点一线”发展战略的实施意见》,应时做出了实施 “五点一线”开发战略,建设辽宁海洋经济强省,促进沿海经济带全面协调快速发展的战略安排。这一重大举措,得到了国家发改委、国家交通部、国家开发银行等多个部门的大力支持,造成了很大的声势和广泛的影响,引起了国内外有识之士的高度关注,所以有必要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加以论证。

一 实施“五点一线”开发的推进战略,符合辽宁打造海洋经济强省的现实选择

应当指出,“十一五”既是辽宁实现老工业基地振兴的承前启后时期,又是海洋经济快速发展的关键时期,同时也是海洋经济为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做出贡献的重要时期,能够经过努力造就一个具有区域价值的海洋经济带。因此,《关于共同推进辽宁沿海经济带“五点一线”发展战略实施的意见》做出了辽宁沿海“五点”开发的区域部署。它们是:大连长兴岛临港工业区、营口沿海产业基地、锦州湾沿海经济区、丹东产业园区和庄河花园口工业园区。“一线”是指将要建成的一条西起葫芦岛市的绥中县,东至丹东市的东港市,贯穿全省沿海地区的滨海公路。必须认定,关于重点推进“五点一线”开发建设,构建沿海经济带,能够为辽宁海洋经济加快发展带来新的机遇,在资金、先进技术和新项目引进上更加有利,便于优化配置海洋资源,调整海洋产业结构,将海洋资源优势转化为巨大的经济优势。因此,可以断定,“五点一线”推进战略,既是辽宁省海域经济开发的操作方案,又是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战略举措。

1.实施“五点一线”的推进战略,能够进一步加强辽宁海洋经济基础

辽宁作为海洋经济大省,地处黄、渤二海北部,海岸线总长2920公里,其中大陆岸线2292.4公里,岛屿岸线627.6公里;全省共有岛、坨、礁506个,面积在500平方米以上的海岛266个,总面积191.5平方公里;全省管辖海域面积6.8万平方公里,滩涂面积310万亩;渔业资源特别丰富,有海水鱼200多种,虾、蟹、贝类30多种,藻类100多种;优良港址44处,渔港77处,为辽宁省开发港航功能提供了发展空间;沿海旅游资源也比较丰富,共有4个国家级风景名胜区,2个省级风景名胜区。自从20世纪90年代实施建设“海上辽宁”战略以来,各级地方政府依靠科技进步,促进海洋资源开发和利用取得了长足进展,基本形成了海洋经济的6大支柱产业,即海洋渔业、海洋交通运输业、海洋油气业、海洋船舶制造业、海盐业、沿海旅游业;与此同时,海洋药物、海洋功能食品等相关新产业,也开始兴起。“十五”期间,辽宁省海洋经济产值年递增率为19.3%,增加值年递增率为23.2%,成为国民经济各部门增长速度最快的突出亮点;海洋经济增加值占全省生产总值的比重已经达到8.7%,成为“辽宁国民经济发展中的支柱产业”⑴。2004年,辽宁省海洋产业总产值首次突破1000亿元大关,比上年增长20%以上;特别是2005年,辽宁省海洋经济总产值实现1206亿元,历史性地开创了海洋经济发展新局面,增加值为740亿元,比上年增长27.6%,占全省GDP的9.3%⑵。显而易见,海洋经济已成为辽宁经济的新增长点,在全省经济发展中占有重要地位。

因此,实施“五点一线”开发的推进战略,必然能够进一步加强辽宁海洋经济基础。为了达到这一目的,辽宁省在“十一五”海洋专项规划中提出,要以建设“海上辽宁”为总目标,以市场为导向,以机制和体制创新为动力,进一步优化海洋产业布局,实施科技兴海、外向牵动和结构调整战略,实现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争取到2010年使海洋经济总产值达到3000亿元,年递增20%;增加值力争达到1600亿元,占全省生产总值的11.9%,年递增18%⑶。正是着眼于这一点,张文岳省长在2006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满怀信心地指出 :“推进'海上辽宁 '建设,将使辽宁成为环渤海对外开放的活跃区域” ⑷。这说明,辽宁省实施“五点一线”开发的推进战略,不仅要在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进程中有所作为,而且还要在造就环渤海经济圈的进程中占有一席之地。

2.实施“五点一线”的推进战略,能够拉动辽宁区域经济协调发展进程

必须看到,实施“五点一线”开发的推进战略,是辽宁省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现实选择。这里以2004年的统计数据为例,沈阳、大连两市GDP分别为1603.38亿元和1632.59亿元,两市之和占全省GDP的53.8%,而朝阳、铁岭、阜新三市GDP之和只有399.37亿元;丹东、锦州、营口、盘锦、葫芦岛5市的GDP之和为1346.07亿元,相当于大连的83%。由此可见,辽宁省内区域之间发展不平衡的问题已经十分严重,沈阳、大连两个中心城市和其他城市有着悬殊的差距。与此同时,从辽宁沿海6个城市发展水平来看,获得了比较充分发展的只有大连,而丹东、锦州、营口、盘锦、葫芦岛等5座城市经济的发展速度相对迟缓。应当指出,在辽宁沿海经济带上,中心城市和非中心城市的这种差距,主要是因为尚未形成以大连为核心的沿海区域经济一体化格局。在这种情况下、辽宁省实施“五点一线”开发的推进战略,能够使沿海地区有效地接收大连创建东北亚重要国际航运中心的辐射功能,依靠一条滨海大道的修建工程,顺次将大连长兴岛临港工业区、营口沿海产业基地、锦州湾沿海经济区、丹东产业园区、庄河花园口工业园区这“五点”串连起来,通过资源整合、要素匹配、功能互补的手段,加快辽宁沿海6座城市的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实现“承北接南”、“东拓西联”、“内集外引”、“强点壮线”的对策,推进沿海地带的产业集聚、对外开放和经济发展⑸。

在这种成长态势下,大力推进外向型企业和关联性产业向沿海集聚,促成有效的产业链条体系,形成沿海产业集群带,就能够把辽宁沿海地区建成区域一体化的外向型经济协作区。可以预见,随着区域经济一体化水平的不断提高,必然会推动锦州、葫芦岛成为辽西地区的重要增长极,带动辽西地区快速发展;必然会推动丹东、营口成为辽东地区的重要增长极,带动辽东地区快速发展。而实施“五点一线”开发的推进战略的大方向,就是要实现辽宁经济协调发展和社会和谐发展目标。预计到2010年,在辽宁沿海地区将形成以先进制造业为主导的五个重点临港产业区和大连东北亚重要国际航运中心的港区框架,建立起适合现代临港工业区发展需要的金融、中介、投资和综合物流的服务体系,并且在规划区内初步形成新兴城市群和区域经济开发带。应当认定,实施“五点一线”开发的推进战略,通过以点带面、以面成带、外向先导的努力经略,实现沿海与腹地优势互补、协调发展,一个经济发达、文明富庶、社会和谐的新辽宁将展现的世人面前,进而带动东北老工业基地转变为具有国际价值和全国意义的东北主体功能区。

3.实施“五点一线”的推进战略,能够加快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步伐

从地理位置来看,“五点一线”开发战略所涉及的相关地区,具有带动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的良好区位优势。其中,营口沿海产业基地、锦州湾沿海经济区和大连长兴岛工业区,属于中国北方经济发展引擎的环渤海经济圈,这一经济圈被视为继珠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之后的中国经济第三大增长极,其强大的辐射功能必然会促进这些工业区经济的迅猛发展,进而推动它们所依托的腹地经济迅速崛起,并且大力拉动整个东北内陆地区经济的快速发展。另外,沿黄海岸线分布的庄河花园口工业区、丹东工业园区位处东北亚经济圈的中心地带,是我国东北地区与朝鲜、韩国、日本等国家进行区域经济相融合的前沿阵地,分别距朝鲜南浦港119海里,韩国仁川港232海里,日本神户港844海里,是东北综合经济区通向韩国、朝鲜和日本最为便捷的出海口,对于两个新兴工业园区招商引资、发展对外贸易和促进技术交流,均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并且通过它们把开放前沿和腹地开发紧密地连接起来,努力促成互动的区域经济发展格局。显然,这种地缘优势,必定会带动“五点一线”地带的飞跃发展,形成一条新的“经济增长极带”。这个新的“经济增长极带”,必将成为东北综合经济区对外开放的前沿阵地,成为吸引外来投资的承接地和国际产业转移的枢纽带,成为东北地区发展外向型经济的先导区和示范区,并且以此来加速东北老工业基地的产业结构转型,进而努力推动其成长为具有全国意义的新型工业基地、现代装备基地和科技产业基地。

从现实角度来看,实施“五点一线”开发的推进战略,首先是提升辽宁省经济整体竞争力的需要,也是进一步促进东北老工业基地对外开放的需要,更是协调城乡发展、实现充分就业、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迫切需要。通过实施“五点一线”开发的推进战略,必将使辽宁沿海经济带成为环渤海经济圈乃至全国沿海地区的领先区域,成为东北亚地区极具活力和竞争力的重要经济增长区域。同时,由于“五点一线”滨海大道的建设,必然会促进辽宁省滨海旅游业的发展,进一步拉动东北内地各类旅游业走向繁荣。而通过强化旅游对外宣传,扩大旅游对外往来,能够引来人员流、物资流、信息流、科技流到东北地区,大力促进经济技术交流与协作,为东北老工业基地扩大对外开放创造有利条件,为加快能源、石化、钢铁、船舶、汽车、信息以及现代装备制造等基地建设服务,进而把东北老工业基地建设成为国家的新型产业基地和重要经济增长区域,这是实施“五点一线”开发战略的价值取向和必然结果。

二 实施“五点一线”开发的推进战略,促成辽宁打造海洋经济强省的联动格局

从经济地理上来说,“五点”是指辽宁省5个沿海实行政策开发的重点区域,分布在黄、渤两海沿岸,是一条由长达1443公里的滨海公路贯穿在一起的沿海经济带。根据其地理位置可以看出,五个沿海重点发展区域呈“V”字型布局,共同组成了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引领辽宁老工业基地经济腾飞的有力双翼。在这里,可以把辽宁省经济版图划分为以沈阳为中心的中部城市群,以大连为龙头的沿海经济带,以及由辽西、辽北地区构成的内陆经济区域。而在以大连为龙头的沿海经济带中,“五点一线”新格局的形成,必将拉动这五个工业区所属腹地的区域经济腾飞,从而促进全省经济快速发展,加快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进程。在这一进程中,营口沿海产业基地将为辽宁中部城市群提供最便捷的出海通道;大连长兴岛工业区和庄河花园口工业区两地,将分别成为面向渤海和黄海的两大新兴对外开放桥头堡,并进一步提高国家规划的辽东半岛海洋经济区开放程度;锦州湾沿海经济区通过对外开放度的不断提升,能够带动辽西地区经济的快速发展,全面提升和增强辽宁西部的锦州、阜新、朝阳、葫芦岛、盘锦等5市的集聚力、牵动力和辐射力;而丹东产业园区则会从东翼发挥区域功力,“形成对内陆经济带的强大辐射作用,牵动腹地经济快速发展,推动腹地产业结构的优化和升级进程。”⑹

“五点”之一的大连长兴岛工业区:我国长江以北第一大岛--大连长兴岛,四面环海,水深湾阔,易于港口建设,便于封关运作。早在大连启动东北亚重要国际航运中心之初,长兴岛就被规划为区域航运中心建设的备用港区和延伸空间。为了实现这一目标,从2005年8月开始兴建长兴岛临港工业区。区域界定为:工业区规划开发面积为129.7平方公里,其中港口区21.1平方公里,产业区71.7平方公里,居住和旅游区36.9平方公里,产业起步区面积50平方公里。根据“小政府,大社会”的改革原则,长兴岛临港工业区管委会下设办公室、招商局、土地规划局、建设局、公安局等5个职能机构和一个融资平台--投资公司。截至目前,大连长兴岛临港工业区起步区中2000余户居民动迁工作已全部顺利完成,港口的公共港区、岛内的高速疏港公路等基础设施项目也相继开工;岛内城八线16.8公里的改扩建工程也已实施,路基改造工程基本结束;6.6万伏供电线路改造项目得以完成,并建成22万伏变电所;城八线岛内段改造工程也已竣工,奠定了港区建设的良好基础;1个5万吨、2个7万吨通用泊位和防波堤航道工程正在建设中,10平方公里产业起步区“九通一平”工程开始启动;十多家世界级港航公司和一些国内外知名企业已与长兴岛临港工业区管委会签署了合作意向,协议总金额超过10亿美元。应当指出,在“五点一线”开放格局中,大连长兴岛将充分发挥地缘和产业优势,形成以重大装备制造、船舶制造及配套精品钢材为特色的装备制造产业链为主,以天然气化工、煤化工、精细化工为特色的化工产业链为辅,以仓储物流、出口加工为补充的大型临港产业集中区,进而在未来发展成为新兴港口城市。

“五点”之二的营口沿海产业基地:营口沿海产业基地位于营口民兴河以南、大清河北支流以北、庄林路以西至海边的开阔区域。该区域总规划面积120平方公里,起步区面积20平方公里。从实际情况来看,建设营口沿海产业基地,就是要开发50余公里长、荒无人烟的退海滩涂,最大限度地开发和利用沿海土地资源。在营口沿海产业基地的区域内,现有土地都为低效、废弃的盐田和低洼地,但其地势比较平坦,土地性质为国有工业用地,符合城市总体规划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而这一地带动迁量很小、开发成本低则是一大优势。目前,营口沿海产业基地开发工作正在全面展开,已完成120平方公里万分之一地形图和40平方公里千分之一地形图的设计工作,进行了土地资产价格评估;完成了《辽宁(营口)沿海产业基地基础设施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和《辽宁(营口)沿海产业基地基础设施工程环境影响评价报告》,论证和通过了辽宁开发银行中小企业贷款和地方筹集解决先期启动资金4.2亿元,其中开发银行1.4亿元,商业银行2.8亿元。为了实施有序和有效开发,营口沿海产业基地成立了工程指挥部,组建了营口沿海开发建设有限公司,已经回填5平方公里的规划区域,一批精细化工、装备制造、生物工程、新材料等新型产业将在这里安家落户。截至目前,该基地在谈投资项目多达80余个,预计2006年底可完成固定资产投入10亿元人民币。立足于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的现实需要,营口沿海产业基地将以临港工业和现代服务业为发展重点,工业发展方向为精细化工、装备制造、新材料、微电子、生物工程、塑料制品、纺织服装。现代服务业的基本方向是:大力发展生产性服务业,全面发展消费性服务业。

“五点”之三的锦州湾沿海经济区:锦州湾沿海经济区包括锦州西海和葫芦岛北港两个工业区。锦州西海工业区位于锦州经济技术开发区西南部,北至昆山路,南至锦州港,西与葫芦岛市接壤,东至渤海大街,原为废弃盐田和部分荒地。规划面积22.76平方公里,总投资7.37亿元,全部建成后可实现工业产值700亿元。该工业区发展重点和方向是:建立以临港工业及物流业为主的新型产业群,并结合现有工业区以形成企业集团优势,打造辽宁重化工业基地;逐步建立石油化工产业链的接续产业基地,构筑劳动密集型临港产业集群,涵盖汽车零部件制造、医药、新材料及集装箱生产等产业,使之成为东北新型工业化发展的主导区,发展临港大工业的高水平示范区,高新技术项目开发与产业化推进的核心区域。该工业区主要由三个园区组成:西海国际工业园区将主要集中安排重化工一类的龙头企业,白马工业园区主要安排承接下游产品,白沙园区则主要作为行政生活区域。目前,西海工业区已回填土方量664万立方米,区内主要道路、排水工程基本完工;区内北部已初步建立起集汽车零部件、化工、医药、新材料、集装箱行业的产业集群;南部正在为重化大项目开发做前期准备工作。在居民动迁、虾池预征、海防堤建设等前期开发的基础上,经过前一阶段的务实推进,目前西海工业区初具规模,已有汽车悬架、生化制药等十余家规模以上企业投资落成。关于锦州湾沿海经济区另一组成部分--葫芦岛北港工业区,地处“五点一线”的最西端,位于葫支线铁路以北,连山河以东,沿海大通道两侧,依葫芦岛港区而建,北距锦州港只有4海里,沿锦州湾带状布局,海岸线全长16公里。北港工业区为葫芦岛经济开发区开发建设的先导区,总规划面积21.87平方公里,起步区面积16.87平方公里,由船舶制造园区、港口仓储物流园区、综合工业区和东山轻工产业园区四部分组成。由东向西、从南至北依次划分为船舶制造园区1.4平方公里、港口仓储物流园区3.4平方公里、综合工业区12.07平方公里和东山轻工产业园区5平方公里。发展重点和方向是:着力发展石油化工、精细化工、船舶制造、有色金属精深加工、港口仓储物流业,并且力争局部形成轻工产业突破。在开发方向上,以“万亩盐田”为主体,统筹规划,接续推进,滚动发展,兼顾土地利用与滩涂回填两大空间。目前,该工业区土地回填平整工作初见成效,主干路网路基13公里已经形成,并完成了土石方304万平方米;综合工业园区内主要基础设施已基本建成,2.7平方公里核心区全面达到“七通一平”标准,完全具备承接符合产业发展方向的大中型企业进驻条件。2005年以来,工业区共接洽项目20个,总投资55亿元。其中,基本落实项目10个,总投资30亿元;重点跟踪并有不同程度推进的项目10个,总投资25亿元。具有象征性的丰源气体和科达化工两个项目现已建成投产,还有总投资3730万美元的重点外资项目L-乳酸也已经开始运行投产。值得一提的是,依托锦州港而建的锦州湾西海工业区和北港工业区,是辽宁沿海整体开发的重头戏。根据“五点一线”规划,锦州湾沿海经济区将逐步建成石油化工产业链的接续产业基地,构筑劳动密集型的临港产业集群,通过对外开放度的不断提升来带动辽西地区经济快速发展,从而全面增强辽宁西部的锦州、盘锦、阜新、朝阳、葫芦岛等城市的集聚力、牵动力和辐射力。

“五点”之四的丹东产业园区: 辽宁省丹东产业园区位于沿鸭绿江大道的黄海岸边,围绕大东港西行10公里处,总规划面积97平方公里,起步区规划面积39平方公里。在其起步区内,又分为浪头产业区、临港工业东区和临港工业西区三个成片区域,并将通过三点联动开发最终形成港城一体化的发展格局。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园区计划建设期限为15年,前10年主要是强化基础设施建设和功能完善,注重生产要素的合理配置和关联产业的发育培植,到2015年全面形成自主创新和自我发展能力。适应丹东产业园区的发展需要,丹东港在“十一五”期间将投资86亿元建设庙沟、大东沟两大主港区,届时全港吞吐量可达6000万吨和100万标箱。在陆路交通上,国家支持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的重点项目--即将开工的东北东边道铁路,沿途涵盖着2700万人口、27.52万平方公里国土、4000万元年产值的广阔腹地,并且与丹东沿海产业园区实现直接对接。东北东边道铁路主干道将在2007年9月通车,给排水工程、电力工程、通讯工程正在陆续跟进;与之配套的招商引资工作已经全面展开,力争完成10亿元的基本建设投入。再加上丹东本身所具备的66%的森林覆盖率、多达60余种的丰富矿产资源、充足的电力资源、充沛而洁净的水资源、独特的旅游资源、人才及劳动力资源和一定的产业基础优势,就更加使丹东产业园区不同凡响地受到众多客商的青睐。2006年第一季度,丹东市实际利用外资1300万美元,引进资金超过12亿元,均比去年同期成倍增长。从实际情况出发,丹东工业园区将重点推进美国纸业、伊藤忠木制加工、SK石油仓储等一批临港工业项目。此外,还先后洽谈了美国关岛种植项目、朝鲜工业硅项目、铅锌矿开采、滩涂养殖、涤纶化纤生产等项目,目前部分项目已进入实质性运作阶段。面向21世纪中期,丹东工业园区的功能定位是:涵盖各种经济区特定功能和城市功能的综合型、现代化的港口新区,也就是说并非单一的工业园区,滨海旅游、物流、轻工、服务等都纳入了园区的重点发展产业之内。

“五点”之五的庄河花园口工业区: 庄河花园口工业区位于大连庄河市明阳镇,规划面积为50平方公里,起步区面积15平方公里。该工业区的地理位置优越,交通十分便捷:大丹高速公路与园区直线距离只有700米,并设有出入口;201国道和东北东边道铁路将从园区沿边擦过,并已规划建设园区专用铁路线。庄河花园口工业区是庄河与大连的最近点,可以融入大连市1小时经济圈,具有明显的地缘优势:距大连开发区80公里,距大窑湾港90公里,距大连周水国际机场110公里,距庄河市区30公里,距庄河港39公里,可以与大窑湾港、长兴岛港、庄河港、大东港联动发展,是开发临港工业的难得去处。2005-2006年间,花园口工业园区总投资63亿元,其中基础设施投资11.08亿元,项目投资51亿元,目前已经完成15平方公里“六通一平”计划。主要工程有:建成园区道路26公里,桥梁4座,橡胶坝1座;完成园区圣水河6公里河道治理及生态恢复工程,实现绿化面积60万平方米,计划到2006年底完成“九通一平”基础设施工程。在庄河花园口工业区,为造就区与城联动关系,还将投资5.1亿元启动3平方公里新城区建设,把花园口工业园区建成区城联动的生态化新城区;为促成区港联动格局,还将投资3.9亿元铺设花园口至庄河港的30公里快速通道,可把原来花园口至庄河港的201国道的39公里缩短9公里;并续建庄河港一期工程,投资4.58亿元完成庄河港5000吨级和1万吨级泊位码头各一个,确保到2007年投入使用。目前,进入园区的较大项目已有23个,其中超亿元的有11家,已经投产7家,其余正在建设中;还有20个成熟度较高的项目,正在落户园区。预计到2010年,进驻园区的企业将达到400家,实现年产值 640亿元,实现GDP160亿元,可实现税收32亿元,安排就业8万多人。为此,庄河花园口工业区今后要重点抓高新技术产业化、装备制造业、汽车零部件、新型材料、精细化工、新能源、农产品精深加工等项目,以成就自身的特色和规模。

综上所述,可以认定,实施“五点一线”开发的推进战略,有利于辽宁省沿海城市实现区域经济一体化的联动格局,能够发挥统筹东北地区全局发展与局部和谐发展的战略功能。在这里,“五点”是通过“一线”即滨海大通道的串联作用,能够形成独特的沿海经济带,可以带动辽宁省和东北区域经济进一步发展,并且加大对外开放力度。纵观“一线”,滨海大道沿着“V”字型线路连接着沿海的丹东、大连、营口、盘锦、锦州、葫芦岛6个地级市,7个县级市(包括东港、庄河、普兰店、瓦房店、盖州、凌海、兴城),4个县(包括长海、大洼、盘山、绥中),沟通大小港口25个,旅游景点133个;将整合沿海有效工业用地250万亩,建设24个工业园区,并营建若干个沿海城镇,形成集工业开发、港口运输、观光旅游以及农业产业化为一体的区域经济振兴带,预计将为辽宁省带来1400亿元产值;还能加强地区间的交流,弱化乃至逐步消除地区之间的行政壁垒,本着互利共赢,结构优化,效率优先的原则,进一步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共同建立和健全市场机制、合作机制、互助机制、扶持机制;还可以推动各个地区根据自身的优势和资源禀赋,制订适合自身最优的发展方向,明确本地区的功能定位,避免重复建设、盲目竞争,避免各种资源浪费和低效率利用,而是要进行错位建设,加强区域功能互补,保障地区间发展规划的和谐性,加强产业、市场、交通和政策法规的对接关系。由此可见,这条滨海公路将是沿海区域协调发展的纽带,并能促进辽宁海洋经济形成联动格局。在辽宁沿海地带,“五点一线”中的各个工业区通过“一线”的链接功能,能够逐步形成一个大市场体系,坚持以市场主导原则,通过政府推动、统筹协调来整合区域资源,加强区域功能互补,调整区域产业结构,促进生产力的最优化配置;通过大市场体系下贸易自由化,促进生产要素在各个区域之间的自由流动,有利于壮大跨区域的龙头企业,形成有特色的产业优势,使五个工业园区根据自身发展的特点,形成各具特色的产业集群。还应看到,滨海公路建设能够为五个工业区经济辐射作用提供通道,有利于工业区经济沿着滨海公路进行梯度推进,有利于集群产业链沿滨海公路延伸拓展,最终以点扩线形成辽宁沿海经济增长带。

应当指出,“五点一线”的“V”字型发展格局,既突出了以大连为龙头的辽东半岛对外开放的先导作用,又兼顾了辽宁中部城市群和辽西欠发达地区经济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的现实需要。在这里,通过若干主业特征突出的经济开放区及工业园区建设,能够形成开放型经济快速发展的集聚效应,依靠港航经济带动临港经济、沿海经济带动腹地经济,必然推动辽宁和东北地区对外开放进一步纵深发展。可以预测,经过“十一五”时期乃至十年的努力,辽宁沿海经济带主要指标的增长率必将大为提高,成为环渤海经济圈乃至全国沿海地区较为领先的海洋经济区域,成为东北亚地区极具活力和竞争力的经济增长区域。

三 实施“五点一线”开发的推进战略,明确辽宁打造海洋经济强省的进取方向

纵观辽宁海洋经济发展历程,目前虽然呈现了良好的发展势头,但相对于其他海洋经济强省而言,也可以说形势是令人担忧。谨以2004年统计数据为例,广东省海洋经济居沿海地区榜首,其主要海洋产业总产值达2975.50亿元,占全国的21.71%;其次是上海市,海洋产业总产值1956.58亿元,占全国的14.28%;山东省海洋产业总产值1938.46亿元,占全国的14.14%;浙江省的海洋产业总产值为1925.9亿元,占全国的14.05%。以上4省市海洋产业产值就占全国的64.18%;而辽宁省海洋产业总产值只有932.23亿元,仅占6.8%,排号第六。由此可见,辽宁海洋经济与广东、上海、浙江、福建进行比较,差距明显而且巨大。辽宁省要迎头赶上这些海洋强省仍要付出巨大的努力,今后在实施“五点一线”开发的推进战略中,必须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加快海洋经济发展为核心,以海洋产业优化升级为主线,以辽宁环渤海开发为突破口,构建海陆互动的沿海经济带,以体制和机制创新为着力点,大力发展支柱产业,以科技创新改造传统海洋产业,发展新兴海洋产业和海洋高新技术产业,促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加强海洋资源综合开发和管理,不断提升海洋经济在全省国民经济中比重,增强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能力,走出一条人海和谐发展的道路,并且据此进一步明确打造海洋经济强省的进取方向。

1.坚持统筹兼顾原则,促进沿海产业集群

对于辽宁省来说,实施“五点一线”开发的推进战略,必须着眼于加快东北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并且注重从大局出发,处理好整体与局部的关系;必须坚持统筹兼顾的原则,促进沿海各个区域的协调发展,使区域内的生产力得到合理布局,使资源得到优化配置。为此,必须坚决杜绝无序竞争,避免造成资源浪费现象。由于沿海各区域的地理位置、资源禀赋、产业基础等诸多方面的差异,这就要求各地经济发展必须因地制宜,利用各自的优势,形成各自的特色,注重强化产业集群,创建特色经济品牌。例如:大连长兴岛临港工业区要形成以重大装备制造、船舶制造及配套精品钢材为特色的装备制造产业链为主的大型临港产业集中区,进而发展成新兴港口城市;营口沿海产业基地要重点发展精细化工、装备制造、新材料、微电子、生物工程、塑料制品、纺织服装和现代服务业;锦州湾沿海经济区的西海工业区要重点发展重化工行业和石油化工产业链条中的接续产业,构筑劳动密集型的临港产业集群;锦州湾沿海经济区的葫芦岛北港工业区要着力发展船舶制造及配套、精细化工产业,局部实现轻工产业突破。而在环黄海沿岸,丹东产业园区要重点发展装备制造业、电子信息产业、化工医药业、重化工业;庄河花园口工业园区要重点发展高新技术产品项目、装备制造业、汽车零部件、新型材料、精细化工、新能源、农产品精深加工等特色经济。在这一进程中,必须发挥产业集聚的优势。因为这样做,不仅可以降低成本,还有利于提高专业化水平,实现专业化分工和协作化生产,形成优势产业链,也便于建立专业化市场体系和配套的服务体系。实施“五点一线”开发的推进战略,就是要依托大连作为东北亚重要国际航运中心的未来地位,受益其辐射功能,通过资源整合、要素匹配、功能互补,努力促成以大连为中心的沿海区域经济一体化格局。与此同时,辽宁沿海各地还要围绕大型骨干企业,发展协作关系紧密的配套企业,构建以大企业为龙头、中小企业分工协作的产业群体,增强产业的集聚功能,提高产业组织化程度和产业规模竞争力。

2.优化海洋产业结构,大力发展滨海旅游业

应当指出,实施“五点一线”开发的推进战略,大力打造沿海经济带,既是优化生产力布局的过程,又是产业结构优化和升级的过程。在海洋产业结构方面,随着全球经济结构由以生产活动为基础的体系向以服务业活动为基础的体系过渡,海洋经济领域已经出现了由海洋资源开发向海洋服务业推进的方向转变。因此,在2004年,我国海洋三次产业结构呈现出29:28:43的发展格局,以滨海旅游、海洋交通运输、海洋信息服务为代表的第三产业发展迅速,产值所占比重已达43%,历史性地超过海洋第一、二产业。2005年,全国海洋三次产业结构变动为17∶31∶52,其中滨海旅游业继续保持强劲的增长态势,总产值达到了5052亿元,占海洋产业总产值的25.95%。而在辽宁省,根据以往的统计数据,海洋捕捞业、海上交通运输业等传统海洋产业仍占全省海洋经济总量的60%以上,而海洋生物医药、海洋生物工程、海洋能源开发、海水综合利用等高新技术海洋产业尚未形成规模,海洋综合开发仍然“处于起步阶段”⑺。而对于滨海旅游业来说,也只有大连得到了很好的发展,其他沿海城市仍比较落后。笔者曾对13个沿海省份的海洋经济数据做过系统分析,通过聚类谱系图发现辽宁竟然和广西、海南等比较落后的省归为一类。之所以如此,就在于这个3个省份都是以传统行业--渔业为主,而且渔业在各自的海洋产业中占据绝对的重要地位。有鉴于此,优化海洋产业结构,大力发展新兴海洋产业,是进一步开发辽宁海洋经济的重要措施,也是“十一五”期间辽宁海洋产业发展的主线。根据这一认识,辽宁要在抓好传统产业的同时,大力推进新兴产业,做到传统产业支持新兴产业,新兴产业带动传统产业,提高二、三产业比重;要通过项目牵动、龙头带动、工程驱动,实现海洋产业上档次、上规模、上台阶,提高全省海洋经济的整体实力。应当看到,辽宁省拥有全国12%的漫长海岸线,滨海公路连接着旅游景点133处,这是发展滨海旅游业的优势所在。特别是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滨海旅游业在海洋经济中异军突起,已成为海洋服务业的主体产业。必须认定,旅游业是一个产业感应度系数和产业影响力系数都比较大的产业,其前向、后向联系非常广,有着拉长产业链条和造就产业群的巨大空间,在区域经济增长中的带动作用相当大。因此,辽宁要依托滨海路建设,推进滨海旅游业快速发展,打造具有地域特色的滨海旅游带。其价值取向是:以沙滩、海岛等自然景观为基础,突出滨海旅游特色,努力建设成集休闲度假、会展商务、文体旅游、生态旅游、游船旅游、探险旅游等多功能的滨海旅游区域。为此,“要坚持适度超前发展,实施产品开发和市场开拓并重的方针,提升滨海旅游在海洋产业中的地位,把旅游业培育成为最具活力的产业”⑻。

3.推动科技兴海和创新旺海,促进区域海洋经济跨越发展

着眼于科技兴海和创新旺海,辽宁必须大力推进海洋科研机构深化改革。统计资料表明,拥有海洋科研机构较多的依次是:广东省16家,山东省16家,浙江省13家,辽宁省12家,天津市10家,上海市10家,福建省10家,江苏省7家。如此看来,辽宁海洋科研机构处于中等地位,海洋科研力量仍然有必要进一步加强。因为海洋科技创新和发展,是建设海洋经济强省的重要依托,是大力发展海洋生物医药、功能食品、海水利用、海洋生物、海洋能源和新材料等高新技术产业的必要条件,有利于“提高海洋综合开发的整体水平和效益”⑼。因此,辽宁要注重和国家海洋局一起组织科技力量,在海洋综合开发管理方面开展科学研究,努力提高海洋开发与管理的科技含量;要注重加强海洋综合管理的基础能力建设,努力培养海洋管理的复合型人才,全面提高辽宁海洋综合管理水平和综合协调海洋事务的能力;要注重利用3S技术、网络技术等数字化手段建立“数字海洋”,以数字化、可视化的方式,加强海洋监管和服务。对于辽宁来说,在海洋开发与管理方面要大胆地尝试,开拓进取,锐意创新。其中,“飞地经济”的管理方案,就是一种值得重视的创新尝试。“飞地”是指所有权属于一个城市,而使用权属于其它城市的土地;“飞地”内的企业可以享受增值税、营业税、企业所得税等100%的增量返还,返还的费用一半所有权归所属地,一半归使用权所属地;“飞地经济”能够在推进工业化和招商引资中打破行政区划限制,把甲地(主要是交通不便的乡镇、自然风景区等不适宜上工业项目的地方)招引的资金和项目放到行政上隶属乙地的工业园区,通过建立科学的利益分配机制,实现互利共赢的经济发展目标。在辽宁省,推行这种“飞地经济”的管理模式,可以使作为内陆城市的朝阳、阜新等城市,充分利用距锦州湾海岸线100公里的地缘优势,来参与沿海地区的各种开发建设。实施这一战略的最大好处,就是能够打破制约地方发展的地缘关系、交通条件较差等不利因素,化解“环境与发展”的矛盾,使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成为现实,有利于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因而符合科学发展观的价值取向。

4.注重开发海洋与保护海洋并举,坚持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辽宁在实施“五点一线”开发的推进战略、打造沿海经济带的进程中,必须坚持科学、集约、有序、有度、有偿开发的基本原则,把海洋产业培育成为辽宁国民经济发展的新增长点和支柱产业;必须注重加强海洋环境监督和管理,认真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海洋环境保护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域使用管理法》,加强对全省海洋管理、海洋法制、海洋开发和保护等方面建设,严格控制陆源污染物排放,重点抓好赤潮监测、生态监控区监测和入海排污口及其邻近海域环境监测,加强辽河口、大连湾、锦州湾等近岸重点海域污染防治,将海域污染防治与沿海陆域和城市环境综合整治有机结合起来,开展区域防治,目标是“逐步建立起海洋环境的宏观调控机制和分类管理制度”;必须对海洋生态环境实行综合管理与协调开发相结合的政策导向,进一步完善海洋防灾减灾体系,加强海洋灾害的应急措施和响应能力,努力满足海洋经济建设、行政管理、海洋防灾减灾和人民生活的需求,“做到海洋经济开发有序和有度,保障海洋生态环境的健康发展”。⑽正是着眼于开发海洋与保护海洋并举,坚持走可持续发展之路,辽宁省主管副省长胡晓华提出了“依法管海,科学保护,合理开发”的12字方针,并且以政府的名义要求认真贯彻到全省海洋管理工作和全省海洋资源保护中去,认真贯彻执行好《辽宁省海域使用管理办法》、《辽宁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海洋与渔业管理工作实施意见》和《辽宁省海洋功能区划》,使全省海洋管理工作做到有法可依,尽快纳入法制化、规范化轨道,以利于全面加强海洋资源管理、海洋环境保护和海洋执法监察。为此,必须从现在做起,着手完善和实施渤海段、大连湾等重点海域的综合整治方案,落实海洋环境突发事件的应急反应机制,提高海洋环境保护工作水平。为了走正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道路,辽宁省在“十一五”期间必须切实把海洋综合管理工作抓好,使综合管理工作上一个新台阶,为打造海洋经济强省的努力提供全方位的高质量服务。

5.积极创新融资体制,为沿海工程建设提供保障

为了推进辽宁沿海经济带的快速发展,必须按照“政府主导、市场运作、融资推进、滚动发展”的原则,积极引导金融机构为“五点一线”工程建设搭建融资平台。沿海地区各级政府要加强对发展海洋经济的支持力度,特别是要加大对公益性海洋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力度;要按照市场经济规律,坚持“谁投资、谁开发、谁经营、谁受益”和“开发者保护,破坏者恢复”的原则,逐步建立起财政扶持、金融支持、群众自筹、吸引外资等开放式、多元化的投融资机制。2006年3月初,应中共辽宁省委和省政府邀请,国家开发银行派团就“五点一线”沿海经济带建设项目进行了实地调研。在此基础上,国家开发银行已经拟订了为“五点一线”工程建设提供300-400亿元的政策性贷款方案,还配备了额度为2亿元的技术援助贷款,从而为辽宁建设沿海经济带提供了强有力的资金支持。与此同时,辽宁省又在财税、信贷等方面出台了12项优惠政策,以利于推进“五点一线”工程建设。尽管如此,由于投融资所涉及的方面很广,所以在这一领域的立法工作也要及时跟上。特别是在企业投资决策权没有完全落实,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尚未得到充分发挥,政府投资决策的科学化、规范化、民主化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投资宏观调节和监管力度需要加强的情况下,进一步深化投资体制改革便显得十分必要和重要。为了切实推进“五点一线”工程建设,必须加强政府对投融资的宏观调解和管理力度,拓宽社会投资领域,完善宏观调控方式,强化监督管理措施,规范和推动投资市场朝着积极进取的方向发展。

6.加强全程港口建设,奠基“五点一线”沿海经济带

以港兴市,市兴促港,这已被国内外港口及港口城市的发展所证明。港口是发展海洋交通运输业的重要依托,不但能促进国内外贸易的发展,大力发展外向型经济,而且还能刺激为港口服务的工业项目开发和发展,特别是利用海洋资源的工业发展。有鉴于此,可以断定加强“五点一线”沿岸港口建设,符合辽宁沿海经济带发展的实际情况和现实需要。一般说来,根据港口功能,可以分为为客运港、货运港、综合港等种类。辽宁要从实际需要出发,利用自身的港口优势,合理布局,明确分工,组建一个功能齐全、运作高效的面向东北腹地的港口系统和集疏运体系;各港口还要在明确自身优势的基础上,合理定位,进行错位建设,这一点非常重要。其中,大连朝着东北亚重要国际航运中心的大方向发展,必须确立东北地区港口系统和集疏运体系的龙头地位。也就是说,东北地区港口系统和集疏运体系要以大连港口群为龙头,以丹东和营口港群、锦州和葫芦岛港群为两翼,作为辽宁沿海开发的战略选择。当然,龙头与两翼之间要保证相辅相成、协调发展的互动格局。因此,在加大大连中枢港建设力度的同时,也要提升两翼港口的协同功能。目前,辽宁港口体系中出现的问题,就是“龙头壮而两翼弱”的现象。这种现象,对于沿海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是极其不利的。大连作为建设中的东北亚重要国际航运中心,其港航业的目前状况不完全符合国际标准,必须按照国际航运中心的要求来加强港口功能建设。为此,大连今后在扩建大连港的同时,还要努力建设符合国际开放型标准的大窑湾港和庄河港,共同定位的运输对象“是第三代以上的集装箱、大宗货物、大货主(如长春一汽、鞍钢等),朝着专业化、集装箱化、国际化的方向进发”⑾。与此同时,作为辅助地位的两翼港口群也要加强功能深化:丹东市的大东港建设必将加强黄海海域的港口运作能力,营口要加快对鲅鱼圈港的功能完善,以利于发挥大连港口群的辅助效应;葫芦岛港的商用功能也应进一步强化,这样有助于提高“五点一线”工程的建设水平。具体地说,在“十一五”期间,要努力把大连港建设成北方枢纽港、集装箱干线港,其中要重点建设长兴岛港,将其逐步建成大连东北亚国际航运中心的重要组合港;加快大型化、专业化码头建设,通过港口布局调整,形成以大连港为主要枢纽港,锦州港、营口港、丹东港为支撑港,其他中小港为补充的辽宁沿海港口体系。只有这样努力下去,才能够逐渐把辽宁打造成海洋经济强省,为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提供引擎,为孙中山先生早年谋划的中国“经略海洋”大业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⑴中国海洋信息网 用科学发展观引领我国海洋经济又快又好发展重要新闻 2006.6.2【EB/OL】http://www.xiexiebang.com/ 辽宁经济网

⑺⑻⑼⑽辽宁省海洋经济发展“十一五”规划 辽政办发『2006』号文件11

⑾韩增林 栾维新 区域海洋经济地理理论与实践[M] 大连:辽宁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0.3

(李靖宇 徐志坚/辽宁师范大学海洋经济与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区域经济研究所教授与助研)

第五篇:辽宁沿海辽宁沿海经济带发展促进条例的应用

【法规名称】 辽宁沿海经济带发展促进条例

【颁布部门】 辽宁省人大(含常委会)

【发文字号】 辽宁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告第28号

【颁布时间】 2010-05-28

【实施时间】 2010-07-01

【效力属性】 有效

【正文】

辽宁沿海经济带发展促进条例

辽宁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告

(第28号)

《辽宁沿海经济带发展促进条例》已由辽宁省第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七次会议于2010年5月28日审议通过,现予公布。本条例自2010年7月1日起施行。

辽宁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2010年5月28日

辽宁沿海经济带发展促进条例

(2010年5月28日辽宁省第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七次会议通过)

第一条 为了促进和保障辽宁沿海经济带(以下简称沿海经济带)又好又快发展,根据国家有关规定,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 沿海经济带范围包括大连、丹东、锦州、营口、盘锦、葫芦岛六个沿海城市所辖的行政区域。

第三条 沿海经济带发展应当立足辽宁,依托环渤海,服务东北,面向东北亚,健全与省内其他区域和东北腹地以及国内其他地区的互动合作机制,积极开展与东北亚及其他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合作与交流,将沿海经济带建设成为东北地区对外开放的重要平台、东北亚重要的国际航运中心、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临港产业带、生态环境优美和人民生活富足的宜居区,形成我国沿海地区新的经济增长极。

第四条 沿海经济带发展应当转变经济发展方式,遵循科学规划、合理布局,统筹兼顾、良性互动,发挥优势、集约发展,保护环境、可持续发展的原则。积极推进沿海经济带体制机制创新,加快构建有利于科学发展、和谐发展、创新发展、一体化发展的良好政策环境。

第五条 沿海经济带实行统一规划、分级负责、统筹协调、运转灵活的管理体制。

第六条 省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对沿海经济带开发建设工作的领导,设立省沿海经济带开发建设领导机构,组织指导沿海经济带开发建设工作,协调解决沿海经济带开发建设中的重大问题。省沿海经济带开发建设工作机构负责沿海经济带开发建设的日常工作。

省人民政府各有关部门应当按照各自职责,做好沿海经济带开发建设的相关工作。

第七条 沿海经济带重点区域(以下简称重点区域)设立的管理委员会,为所在市人民政府的派出机构,行使市人民政府经济管理权限和相关的社会管理职能。重点区域由省人民政府确定。

重点区域管理委员会可以根据实际工作需要,按照科学、精简、高效的原则,在核定的编制数额内自行设立职能机构。管理委员会的具体管理权限由所在市人民政府依法确定。

第八条 省人民政府应当依据国家批准的沿海经济带发展规划,制定实施方案,编制重点领域专项规划。沿海经济带的各市人民政府应当根据国家批准的沿海经济带发展规划和省人民政府制定的实施方案及专项规划,制定或者调整本地发展规划。

省人民政府及沿海经济带的各市人民政府负责规划的组织实施和监督。

第九条 省人民政府应当依据国家批准的沿海经济带发展规划,制定促进沿海经济带发展的政策。沿海经济带的各市人民政府根据本市的具体情况,制定相应的鼓励支持政策,并确保各项政策的落实。

第十条 省人民政府及沿海经济带的各市人民政府应当加快发展沿海经济带科技、教育、文化、卫生、就业和社会保障等各项社会事业,增强公共服务能力,提高城乡居民生活水平和质量。

第十一条 省人民政府及沿海经济带的各市人民政府应当统筹规划沿海经济带城乡发展,促进城乡公共资源均衡分配和生产要素自由流动,推进城镇化进程,提高城镇综合功能,加快形成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发展新格局。

第十二条 省人民政府及沿海经济带的各市人民政府应当统筹规划沿海经济带基础设施建设,加快交通运输、能源保障、水资源开发配置、防洪和气象灾害防御、信息网络体系建设,增强区域发展的支撑能力。

第十三条 省人民政府及沿海经济带的各市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对沿海经济带产业发展的宏观调控与布局,按照国家批准的沿海经济带发展规划和国家产业政策确定产业重点,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促进新兴产业、海洋产业发展,做大高新技术产业,做强具有基础优势的先进装备制造业和原材料工业,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和现代农业,利用信息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优势产业,提高产品质量,逐步形成以先进制造业为主的现代产业体系。

第十四条 省人民政府和沿海经济带的各市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安排的交通、建设、科技、水利、农业、林业等建设资金应当重点支持沿海经济带或者重点区域。

第十五条 省人民政府在制定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专项规划、区域规划,编制省统筹推进的重大项目计划、省财政预算内投资项目计划,以及申报借用国际金融组织和外国政府贷款项目国家规划、中央预算内(国债)投资项目计划时,应当对沿海经济带重点发展的产业项目和基础设施项目予以积极支持。

第十六条 沿海经济带的各市人民政府及重点区域管理委员会应当遵循廉洁、高效、勤政的原则,积极推进政府职能转变和审批制度改革,减少和规范行政审批,理顺职责分工,降低行政成本,建立健全“一站式”行政审批服务平台。第十七条 加快沿海经济带资本市场发展,健全金融市场体系,优化金融运行环境,鼓励金融机构进行金融产品、技术、服务、组织形式等方面的创新。第十八条 沿海经济带的各市人民政府应当发展产权交易市场,规范产权交易制度和行为。

鼓励开展面向沿海经济带各类企业的产权、股权交易业务和股权托管业务,重点支持高新技术企业通过产权、股权交易和股权托管促进产权、股权流动。

第十九条 鼓励在沿海经济带设立信用担保机构、再担保机构,为中小企业提供以融资担保为主的信用担保。

在重点区域加快建立信用担保机构贷款担保风险补偿制度,所需资金由其所在市安排。

支持在重点区域设立为中小企业创新创业服务的创业投资机构和小额贷款公司。

第二十条 沿海经济带的各市人民政府应当培育和规范信用产品应用市场,在政府采购、项目招标、资质认定等事项办理中,使用记载企业信用记录和揭示企业风险状况的信用报告。

重点区域的企业在商业活动中应当注重应用信用报告等信用产品,防范经营风险。

重点区域的金融机构、担保机构应当注重使用由独立第三方信用中介机构出具的企业信用报告,防范信用风险。

重点区域的信用中介机构应当注重为企业和其他市场主体提供信用调查、信用评价、信用管理咨询等专业化信用服务。

第二十一条 鼓励在沿海经济带设立高新技术企业、科研机构、地区总部、营销中心,以及为其服务的中介、金融等各类机构。

积极引导大中型企业通过改组改造和易地搬迁落户沿海经济带,建立产业基地。

第二十二条 鼓励企业、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在重点区域联合创办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组织,或者联合开展科研活动。支持重点区域高新技术企业和智力密集型企业成立产业技术联盟,联合开展行业关键技术和标准的研发、推广及应用。

第二十三条 支持企业、高等院校、科研机构以及其他社会组织和个人,在重点区域设立大学科技园、创业园、创业服务中心以及综合孵化器或者各类专业孵化器,为企业提供创业服务。

经国家或者省认定的大学科技园、创业园和孵化器,享受国家或者省人民政府规定的优惠政策。

第二十四条 鼓励高等院校、科研机构与重点区域的企业合作,通过专利申请、商标注册、软件著作权登记等方式,实现科技成果知识产权化,培育自主知识产权。

第二十五条 加强沿海经济带引进、使用、培养高层次和紧缺人才工作。对重点区域引进的高层次和紧缺人才,由政府相关部门按照管理权限直接认定相应的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

重点区域管理委员会可以按照省有关规定实行灵活的薪酬制度,重点向优秀科技人员、有突出贡献人员和关键岗位工作人员倾斜。

第二十六条 重点区域企业应当注重与跨国公司、国际组织在重点产业领域进行开放式合作,参与政府间科技合作项目和国际组织科技计划,承揽境外科技产业和研发分包项目。

第二十七条 鼓励和规范重点区域具备条件的企业以参股、并购、设立分支机构、合资建厂等形式到境外投资,参与国际竞争,开拓国际市场。

第二十八条 省人民政府及沿海经济带的各市人民政府应当加快发展沿海经济带现代物流业,依托重要交通通道和运输网络,推动物流中心、物流园区建设。通过支持保税区、保税港区、出口加工区、保税物流中心等海关特殊监管区域的建设,促进国际物流业发展。

第二十九条 省人民政府及沿海经济带的各市人民政府应当统筹沿海经济带港口规划与建设,整合港口资源,优化港口功能分工,形成布局合理、层次分明、功能完善、共同发展的现代港口集群。

第三十条 加强沿海经济带口岸设施和功能建设,推动海关、边检、海事、检验检疫等口岸查验部门实行便利通关服务,提高通关服务的质量和效率。第三十一条 省人民政府及沿海经济带的各市人民政府应当积极推进沿海经济带生态建设,加强水源涵养林、生态公益林、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重要地质遗迹、湿地生态系统、生物物种资源以及海洋生态系统的保护,确保生态安全。

沿海经济带开发建设应当严格实行环境影响评价制度,严格限制高污染、高排放、高能耗产业投资项目,实行严格的排污许可证和污染物总量控制制度,推进集中供热和垃圾、污水集中处理等设施建设。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推进清洁生产,加快低碳技术研发、示范和产业化,完善节能减排指标体系、监测体系和考核体系,有效利用太阳能、水能、风能等可再生能源和新能源。

第三十二条 省人民政府及沿海经济带的各市人民政府应当加强沿海经济带土地管理,严格执行国家和省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计划,加强基本农田保护,从严土地用途管理,促进土地节约、集约利用。

第三十三条 省人民政府及沿海经济带的各市人民政府应当加强沿海经济带水资源管理,严格实行水资源管理制度,加强水资源保护,实行严格的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取水许可和用水总量控制与定额管理相结合的制度,合理开发利用和节约水资源。

第三十四条 省人民政府及沿海经济带的各市人民政府应当加强沿海经济带海域使用管理,严格执行海洋功能区划,从严控制围填海项目,统筹协调用海布局,节约、集约利用滩涂及近海海域资源。

第三十五条 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及沿海经济带的各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通过听取本级人民政府关于沿海经济带发展规划实施、专项规划实施、建设资金使用等情况的报告,作出决议决定等方式,依法进行监督。

第三十六条 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违反本条例规定,滥用职权、玩忽职守、徇私舞弊的,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三十七条 本条例自2010年7月1日起施行。

下载辽宁五点一线沿海战略word格式文档
下载辽宁五点一线沿海战略.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