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第三讲严格遵守党的规矩
第三讲 严格遵守党的规矩
国有国法,党有党规。党的规矩包括成文的规章制度,也包括共产党员应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的规范。在十八届中央纪委五次全会上,总书记强调指出,要“严明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加强纪律建设,把守纪律讲规矩摆在更加重要的位置”。深刻阐明了遵守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的极端重要性,为加强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建设指明了方向。
第一节党员必须守规矩
一个人,没有规矩,很难成为一个合格的社会人;一个拥有8700多万党员的政党,没有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就注定成为一盘散沙。形势越复杂,肩负的任务越艰巨,就越需要保持执政党的团结统一。要达到这个目的,不仅需要一套严密的组织体系,需要全党成员的高度自觉,也需要制度约束。
一、什么是党的规矩
总书记对此有过总体论述。具体说来,党的规矩包括四个方面:第一,党章是全党必须遵循的总章程,也是总规矩;第二,党的纪律是刚性约束,政治纪律更是全党在政治方向、政治立场、政治言论、政治行动方面必须遵守的刚性约束;第三,国家法律是党员、干部必须遵守的规矩;第四,党在长期实践中形成的优良传统和工作惯例。
从宽泛的外延说,中国共产党党员也都是中国公民,因此必须遵循国家法律,这毫无疑问;从党员的身份来说,党章等党内规章制度作为硬性的约束,也需要每个党员遵守。而包括政治纪律、组织纪律、财经纪律、宣传纪律等在内的“党的纪律”,既然已经明确成文,自然也就成为约束和指南。那么,为什么说“党在长期实践中形成的优良传统和工作惯例”也是政治规矩?
这就需要理清“党的纪律”和“党的规矩”之间的关系。总书记对此有详细的论述:“纪律是成文的规矩,一些未明文列入纪律的规矩是不成文的纪律;纪律是刚性的规矩,一些未明文列入纪律的规矩是自我约束的纪律。党内很多规矩是我们党在长期实践中形成的优良传统和工作惯例,经过实践检验,约定俗成、行之有效,反映了我们党对一些问题的深刻思考和科学总结,需要全党长期坚持并自觉遵循。”
也就是说,从概念的层面,“党的规矩”的外延要比“党的纪律”更大。纪律是刚性的规矩,优良传统和工作惯例是不成文的、相对柔性的规矩,同样需要遵守。
二、强调规矩是传统
2012年11月16日,刚刚履新的习近平就强调“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并提出党章是“根本大法”和“总规矩”。此后,在多个场合,他都强调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
其中最让人印象深刻的一次,是2013年在西柏坡。用他的话来说,“这里是立规矩的地方。”那里有中国共产党1949年就立下的“六条规矩”:
一、不做寿;,二、不送礼;
三、少敬酒;
四、少拍掌;
五、不以人名作地名;
六、不要把中国同志同马恩列斯平列。
规矩简单,但透露出的是对自身、对形势、对未来事业的清醒认识。重规矩、明纪律,是中国共产党革命胜利、赢取民心的重要法宝。从成文的“三大纪律、八项注意”,到进入上海秩序井然地睡在街头的解放军战士、“不拿群众一针一线”的红军,每一个细节,都是政治规矩的体现,是政治理念在行为层面的实践。
但在当下,党的纪律、党的规矩都有不同程度被忽视、被破坏的现象。
比如,中央纪委监察部网站推出的一项调查中,面对“你身边的‘组织涣散、纪律松弛’”现象,4万多名参与的网友,有74.1%的人把票投给了“程度严重”的选项。
网友的切身感受,真实反映着来自现实的问题。比如,山西“塌方式腐败”,让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纪委书记王岐山直言“令人触目惊心”;湖南衡阳的破坏选举案,409人被给予党纪政纪处分;广东茂名窝案,涉嫌行贿买官人员159人,相互牵连的官员之间“一损俱损”,“山头主义”“团团伙伙”的危害之大可见一斑。2014年12月29日,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专门强调,“严明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党内决不容忍搞团团伙伙、结党营私、拉帮结派。”
违纪,往往自破坏规矩始。讲规矩,是对党员、干部党性的重要考验,也是对党员、干部对党忠诚度的重要检验。
第二节第一位的是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
总书记指出,“在所有党的纪律和规矩中,第一位的是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革命战争时期,为了“上下同欲者胜”,需要政治规矩;全面深化改革的今天,为了凝聚全党、团结一心啃下“硬骨头”,同样需要政治规矩。
一、政治规矩包括哪些
“政治规矩”确是一个新词,也是理解当下中国政治思路的一个关键词。
新概念的提出,通常有其问题背景。而作为总书记,习近平为什么要提出遵守政治规矩呢?无疑,是因为党内存在不遵守政治规矩的表现。
在近日出版的《习近平关于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论述摘编》中,习近平对于“不守政治规矩”的现象有所总结。
比如,在原则立场上,不守规矩主要体现为不能自觉与党中央保持一致,包括“在原则问题和大是大非面前立场摇摆”,“对涉及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等重大政治问题公开发表反对意见”,甚至是“对中央方针政策和重大决策部署阳奉阴违”,“口无遮拦,毫无顾忌”。
又比如,在党内团结方面,不守规矩的主要体现,是“团团伙伙”、小山头、小圈子、宗派主义。2013年和2014年,习近平两次在不同场合表示,党的干部来自五湖四海,不能借着老乡会、同学会、战友会等场合,搞小圈子、拉帮结派、称兄道弟,“宗派主义必须处理,山头主义必须铲除”。
为什么?因为这涉及全党的“团结统一”。山头主义和宗派主义的出现,本质上就是“党内有党”,不仅可能在上情下达、方针执行上打折扣、搞对抗,甚至可能形成“门客、门宦、门附”的封建人身依附关系,在政治上形成一种抱团化、互相支持、互相提携的利益交换关系,使政治“潜规则”大行其道,破坏党的风气和统一。
习近平反复论及的另外一个规矩,就是“组织”的重要性。要有组织、体现组织,就要体现程序意识。作为党员,组织性体现在哪里?下级服从上级、少数服从多数、遵循组织程序、听从组织安排、重大事项向组织请示报告。习近平批评道,现在许多干部没有程序意识,“迈过锅台上炕¨,或者是做先斩后奏的“事后诸葛亮”。
这种情况,主要体现为“组织意识淡漠、不向组织请示报告”,比如子女在国外定居、个人有几本因私护照、随意外出不报告、个人家庭发生重大变故不报告等。而这些,往往也是干部出问题的苗头,在近年来落马的官员中屡见不鲜。
政治意识不强、组织意识不强,这样的党员干部就不免目中无人、心中无畏,甚至可能衍生出管不好身边人、擅权干政、干预选人用人、扣‘招呼说情等问题。这都是不守规矩的表现。
可以说,在今天重新提倡政治规矩,其本质就是为了维护党中央权威、维护党内团结统一、重塑党组织的纪律性和约束力,净化党的政治生态。
二、如何遵守政治规矩
有规矩、懂规矩,如何做到自觉遵守规矩?答案是做到“五个必须”。
一是必须维护党中央权威,决不允许背离党中央要求另搞一套,必须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听从党中央指挥,不得阳奉阴违、自行其是,不得对党中央的大政方针说三道四,不得公开发表同中央精神相违背的言论。
二是必须维护党的团结,决不允许在党内培植私人势力,要坚持五湖四海,团结一切忠实于党的同志,团结大多数,不得以人划线,不得搞任何形式的派别活动。
三是必须遵循组织程序,决不允许擅作主张、我行我素,重大问题该请示的请示,该汇报的汇报,不允许超越权限办事,不能先斩后奏。
四是必须服从组织决定,决不允许搞非组织活动,不得跟组织讨价还价,不得违背组织决定,遇到问题要找组织、依靠组织,不得欺骗组织、对抗组织。
五是必须管好亲属和身边工作人员,决不允许其擅权干政、谋取私利,不得纵容其影响政策制定和人事安排、干预日常工作运行,不得默许其利用特殊身份谋取非法利益。
要做到这些,就要树立政治意识、团结意识、程序意识、组织意识、原则意识。我们要牢记总书记的话,“治理一个国家、一个社会,关键是要立规矩、讲规矩、守规矩。”
第三节用入党誓词约束自己
总书记指出,“不论担任何种职务、从事何种工作,首先要明白自己是一名在党旗下宣过誓的共产党员,要用人党誓词约束自己。”在全世界,宣誓都是当事人做出的严肃承诺。人要有敬畏,有信义。党员要有诚信,有情怀。作为党员,入党誓词具有更加庄严的意义。入党誓词是每个党员“照镜子,正衣冠”的重要标尺,也是党的规矩的集中阐释。
一、入党宣誓是最重要的政治仪式
党规严于国法。对于一般公民来说,法无禁止即可为。有些行为虽然不妥,但不能强制地予以纠正。可作为党员受到的约束远远多于一般公民。一旦触犯党的规矩,就应该受到党的制裁。正因为如此,每个党员在入党前都要接受党内教育,明确入党就意味着放弃部分权利和增加更多约束。也正因为如此,-每个党员都要经历入党宣誓的庄严环节。
作为党员来说,入党宣誓是最重要的政治仪式。也表明从此告别自由散漫,约束自己的将是严格的党的规矩。这就是为什么每个党员都必须宣读入党誓词,“我志愿加入中国共产党,拥护党的纲领,遵守党的章程,履行党员义务,执行党的决定,严守党的纪律,保守党的秘密,对党忠诚,积极工作,为共产主义奋斗终生,随时准备为党和人民牺牲一切,永不叛党”。看似简简单单的重温入党誓词,却有着不同寻常的意义。而今重温入党誓词,就是在提醒党旗下的我们要牢记誓词,并以具体、实在、一以贯之的行动去恪守,来履行自己当初的诺言,并将其体现于学习、工作、生活之中。
当前,确实有一部分基层党组织存在淡化政治仪式的问题。有些党员对入党宣誓感觉难为情不好意思。照此下去,有些党员最终也会忘记党性党纪,忘记党执政为民的宗旨。一些基层党组织忽视了预备党员“入党宣誓”仪式,就等于是放弃了党员教育最好的时机,不利于未来党员教育管理工作。“入党宣誓”仪式没有得到很好落实,不管出于什么原因,都是不应该的,都是党建工作薄弱、.涣散的表现。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需要党的坚强领导,需要一大批有信仰、意志坚定的党员干部去带领。要做好新时期党员教育培养工作,就必须严格执行党章的规定,必须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从入党宣誓作出庄严承诺做起。各级党组织都应该高度重视入党宣誓仪式,必要时组织党员予以重温。
二、入党誓词是党员的座右铭
入党誓词是党员的座右铭。在伴随终身的批评与自我批评过程中,入党誓词也是一面“镜子”。在批评不正之风时,入党誓词是发现问题、衡量问题性质的“镜子”;在自我批评的过程中,入党誓词是照出心魔、找回本我的“镜子”。
根据《重庆晚报》报道,在重庆云阳县曾经发生这样的故事: 检察机关收到举报,“云阳某校校长张某在学校迁建中受贿10多万。”该院职侦局随即成立专案组。初查一帆风顺,很快锁定了张某的部分犯罪事实,检察院对其采取强制措施。然而,与张某正面接触时,侦查员犯难了:张某在领导岗位上任职多年,有较强的心理素质,自认对云阳的教育事业作出贡献,目空一切、盛气凌人,面对侦查员的讯问,他要么选择一言不发,要么就嘴硬反驳。审讯工作一度陷入僵局。专案组召开了案情分析会。会上,主办检察官老温提议:“既然张某是党员,那么我们就好好给他上一堂党课,以党性来突破他的心理防线,大家看怎么样?”随后,通过对张某的人生经历、家庭、性格、心理等各方面进行分析后,大家一致认为重温入党誓词很可能会对他产生较大的心理触动。
第二天一早,两位检察官便来到看守所,将张某带进会议室。空荡荡的会议室里,正前方墙上贴着入党誓词。三人随即坐下,沉默无声的“审讯”开始了,1分钟、20分钟,1个小时„„时间整整过去了1个小时20分钟。两名检察官的身姿如雕塑般纹丝不动,中间张某体力渐渐不支,额上渗出了细碎的汗珠,眼里闪过一丝不易觉察的紧张和恐惧。这一细微的变化没有逃过检察官敏锐的目光,检察官老温顺势递过一支香烟,张某用微颤的双手接过,狠狠吸了两口,挂满汗珠的脑袋顿时耷拉了下去,两行眼泪随即滑落。
“我交代„„”张某的心理防线彻底崩溃。他供述,2004年学校新建教学楼,他利用职务之便利,接受他人请托,事后数次收受开发商“礼品”,共计10多万元。
检察官通过与身为犯罪嫌疑人的某小学校长张某,一起重温贴在看守所墙上的“入党誓词”,而使起初拒不认罪的贪官交代了自己的罪行。这一做法,的确令人欣喜。因为它使我们看到了检察官的智慧,看到了“入党誓词”在看守所这种特殊场合和在犯罪嫌疑人这种特殊人身上所产生的明显效果。
中国共产党新闻网评论说,“这堂党课真管用,入党誓词威力真大!”检察官用人党誓词促使贪官认了罪,从侧面给予我们广大党员特别是党员干部以深刻启迪。但愿在这方面存在不足的党员同志,能够从中汲取教训,校正一下自己行为方式。
三、重温入党誓词,坚守精神高地
对共产党员来说,在宝贵的一生中,可能会做出许许多多的承诺,但其中最神圣最难以忘怀的只能是站在鲜艳党旗下的庄严宣誓。入党誓词就是人生的座右铭,指引着其奋勇前行。每次重温入党誓词也都会让党员们热血沸腾、充满理想,激励着广大党员去努力实践、自觉奉献。
看似简简单单的重温入党誓词,却有着不同寻常的意义。不可否认,无论是入党宣誓还是重温誓词,毕竟都只是一种形式,但我们站在党旗下宣誓,就不仅仅是在读几句誓词,而是在向党做出承诺。而今重温入党誓词;就是在提醒党旗下的我们要牢记誓词,并以具体、实在、一以贯之的行动去恪守,来履行自己当初的诺言,并将其体现于学习、工作、生活之中。
在重温誓词的时候,回头仔细看看自己入党之后走过的路,党员干部就会对党中央的各项要求有更深刻的认识,从而更加清楚地知道自己应该如何履职尽责、勇于担当,进一步严格要求自己,守住做人底线,不越纪律红线,更不能碰触带电的“高压线”,进而促使遵守党章、践行党章成为一种自觉行动。
重温入党誓词最根本的还是在促使党员做到对党忠诚。强化党的意识,要牢记自己的第一身份是共产党员,第一职责是为党工作,要做到忠诚于组织,任何时候都与党同心同德。面对鲜艳的党旗重新宣誓,也就是在提醒共产党员要把对党绝对忠诚作为基本政治素养,始终保持忠于党、忠于国家、忠于人民的政治品格。
无论战争年代还是和平时期,无数共产党员以国家民族利益为重、以人民幸福安康为念,用实际行动展示了对入党誓词的恪守。而今在“四个全面”蹄疾步稳之际重温入党誓词,无疑有助于党员传承红色基因’把胆识体现在“敢干事”上、把能力展现在“会干事”上,把目标落实在“干成事”上,创造经得起实践、人民和历史检验的实绩。
第四节恪守两大党内法规
在“四个全面”’重大战略布局深入推进的关键时期,中央同时颁布《中国共产党廉洁自律准则》和《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两大党内法规。这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定不移推进全面从严治党迈出的重要步伐,是深化党的建设制度改革、强化依规治党取得的重大创新成果,在党的建设史上具有里程碑式的重大意义。准则强调自律,条例侧重他律。准则是纲,条例是目,纲举目张。做合格党员一定要认真学习领会,坚决抓好贯彻落实。
一、总书记论述《中国共产党廉洁自律准则》
《中国共产党廉洁自律准则》,将2010年出台的《中国共产党党员领导干部廉洁从政若干准则》里“8个禁止”、“52个不准”等负面清单内容移入同步修订的《纪律处分条例》,使原先的18条、3600余字的《准则》,浓缩成8条、309字的自律标准。
细读新版《准则》可以发现,十八大以来,总书记在很多公开场合都对其中的“八条要求”作出过重要论述。
第—条坚持公私分明,先公后私,克己奉公。
总书记在十八届中央纪委三次全会上发表重要讲话时强调,“作为党的干部,就是要讲大公无私、公私分明、先公后私、公而忘私,只有一心为公、事事出于公心,才能坦荡做人、谨慎用权,才能光明正大、堂堂正正。作风问题都与公私问题有联系,都与公款、公权有关系。公款姓公,一分一厘都不能乱花;公权为民,一丝一毫都不能私用。领导干部必须时刻清楚这一点,做到公私分明、克已奉公、严格自律。”
第二条坚持崇廉拒腐,清白做人,干净做事。
总书记同中央党校第一期县委书记研修班学员进行座谈时表示,“县委书记要做学法尊法守法用法的模范,做决策、开展工作多想一想法律的依据、法定的程序、违法的后果,自觉当依法治国的推动者、守护者。要始终严格要求自己,自觉弘扬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加强道德修养,追求健康情趣,把好权力关、金钱关、美色关,做到清清白白做人、干干净净做事、坦坦荡荡为官,引导全县形成健康向上的社会风尚。”
第三条坚持尚俭戒奢,艰苦朴素,勤俭节约。
总书记在河南兰考调研指导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时强调,“要特别学习弘扬焦裕禄同志‘心中装着全体人民、唯独没有他自己’的公仆情怀,凡事探求就里、‘吃别人嚼过的馍没味道’的求实作风,‘敢教日月换新天’、‘革命者要在困难面前逞英雄’的奋斗精神,艰苦朴素、’廉洁奉公、‘任何时候都不搞特殊化’的道德情操。”
第四条坚持吃苦在前,享受在后,甘于奉献。
总书记在中国延安干部学院主持召开陕甘宁革命老区脱贫致富座谈会时强调,“一个县工作千头万绪,方方面面要摆布好、协调好,县委书记很关键。要加强学习、加强实践、加强思考,不断提高知识水平,练就造福一方的本领和才干。要发扬当年陕甘宁革命老区党员、干部吃苦在前、享受在后的高尚精神,做到一身正气、清正廉洁,兢兢业业把老区各项事业发展好。”
第五条廉洁从政,自觉保持人民公仆本色。
总书记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总结大会上说,“党的干部都是人民公仆,自当在其位谋其政,既廉又勤,既干净又干事。如果组织上管得严一点、群众监督多一点就感到受不了,就要‘为官不易’,那是境界不高、不负责任的表现。这一点,要向广大干部讲清楚。我们做人一世,为官一任,要有肝胆,要有担当精神,应该对‘为官不为’感到羞耻,应该予以严肃批评。
第六条廉洁用权,自觉维护人民根本利益。
总书记同中央党校第一期县委书记研修班学员进行座谈时表示。“我们的权力是党和人民赋予的,是为党和人民做事用的,只能用来为党分忧、为国干事、为民谋利。要正确行使权力,依法用权、秉公用权、廉洁用权,做到心有所畏、言有所戒、行有所止,处理好公和私、情和法、利和法的关系。”
第七条廉洁修身,自觉提升思想道德境界。
总书记在十八届中央政治局第五次集体学习时强调,“思想纯洁是马克思主义政党保持纯洁性的根本,道德高尚是领导干部做到清正廉洁的基础。我们强调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就是说要把思想道德建设放在十分突出的位置。我们要坚持从教育抓起,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干部坚定理想信念、坚守共产党人精神家园,不断夯实党员干部廉洁从政的思想道德基础,筑牢拒腐防变的思想道德防线。”
第八条廉洁齐家,自觉带头树立良好家风。
总书记在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十次会议上指出,“领导干部的家风,不是个人小事、家庭私事,而是领导干部作风的重要表现。各级党委(党组)要重视领导干部家风建设,把它作为加强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作风建设的一项重要肉容,定期检查有关情况。”
二、解读《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
中共中央印发的《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被党内外专家广泛认可为“改革开放以来最全、最严党纪”。在十八大全面落实从严治党的背景下,该条例的修订意义重大:通过制度的刚性和建设性力量,真正实现让党员干部从“不敢腐”到“不能腐”“不想腐”。
条例到底有哪些变化和规定?如何突出体现党纪从严? 一是纪法分开。
修订删除了70余条与刑法、治安管理处罚法等法律法规重复的内容。修订后,条例从原来的3编、15章、178条、24000余字缩减为3编、11章、133条、17000余字。例如,之前与刑法等重合的贪污贿赂、失职渎职等内容,不再单独规定于党纪中。
这充分体现了纪法分开,纪在法前,纪严于法。现行党纪处分条例2003年12月颁布实施,但随着形势发展,已不能完全适应从严治党新需要。最大问题是纪法不分,其中近一半内容与刑法、治安管理处罚法等重复,实际上难以用到,也浪费了行政成本,甚至在极个别情况下还会出现以纪代法、越俎代庖的情况。
例如,2015年纪委通报的案例中,某地一位区县领导因收受礼品被党纪处分,未进入司法程序,而该地某中学校长因收受家长礼品被处以更严的有期徒刑。按照常识,党员干部受贿的性质要严重得多,而上述案例的处理结果有悖常识,无法服众。这也是要在党纪中删除与法律重合条目的重要原因。
可以看出,以往若干年,不少违纪案例反映出党纪滞后于反腐败形势,党纪抓小抓早的作用体现不突出,出现了“没查都是‘好同志’,一查就成‘阶下囚’”的现象。此次修订落实了从严治党、党要管党的要求,强化违纪查处,为党纪“加码”,在法律之前为党员划定纪律底线,从小错抓起,不让党纪严于国法沦为空话。
条例修订的精神已经在近期纪委执纪当中有所体现。例如,中央纪委对原河北省委书记周本顺涉嫌严重违法违纪的通报中,首先提到的就是严重违反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在重大问题上发表违背中央精神的言论,不认真落实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干扰、妨碍组织审查;严重违反组织纪律,为提拔职务进行非组织活动,违规选拔任用干部,隐瞒不报个人有关事项等。通报中通篇都是鲜明的纪律语言,是纪委执纪当中纪法分开的明显信号。新修订的条例正是把这些实践成果固定下来。
二是划定“负面清单”。
条例将原规定的1O类违纪行为梳理褴合、科学修汀为六类:违反政治纪律、组织纪律、廉洁纪律、群众纪律、工作纪律和生活纪律,把党章关于纪律的要求具体化,并在分则各章中按照同类相近和从重到轻的原则进行排序。
过去,违反党章、损害党章权威的违纪行为缺乏严肃问责的条款,修改条例整合明晰了党员的“负面清单”,对党员干部禁止行为的事实范围进行了调整,内容细化,可操作,不仅告诫党员干部哪类行为不能做,同时提出清晰的处罚依据,违纪行为不再有空可钻。
比如原条例第1 50条中关于“通奸”“包养情妇(夫)”的提法在新条例中被删除,范围扩大到“与他人发生不正当性关系”,让纪律处分的面更宽更严.有些不正当性行为可能只是道德问题,不违法,以前太具体反而容易有遗漏,让一些人钻了空子。修改后把软约束变成硬要求。
旧条例的一个突出问题是什么都管,但有些问题没管好。例如,政治纪律、政治规矩等以前难以把握,存在模糊地带,此次修订明确列出,可以“对号入座’’,使违纪者不能再心存侥幸。条例把政治纪律、政治规矩和组织纪律列在突出位置,明确增加了拉帮结派、对抗组织审查、搞无原则一团和气等违反政治纪律条款,把非组织活动,不如实向组织说明问题、不执行请示报告制度、不如实报告个人事项等列入违反组织纪律要求中。
过去常说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但怎样算做到,一些人并不清楚,现在条例中对此明明白白说清楚了,不能再打擦边球。
三是十八大以来成果制度化。
条例将十八大以来严明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组织纪律、落实八项规定、反对“四风”等从严治党的实践成果制度化、常态化。条例明确增加了一些违纪条款,如廉洁纪律方面增加了权权交易、利用权职或职务影响为亲属和身边人员谋利等;在违反群众纪律方而新增侵害群众利益、漠视群众诉求、侵害群众民主权益等;在工作纪律方面增加党组织履行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不力、工作失职等;在违反生活纪律方面增加了生活奢靡、违背社会公序良俗等。
多位专家指出,十八大召开以来,中央始终坚持以零容忍的态度惩治腐败,但也时有“反‘四风’只是一阵风”“反腐力度过大动摇执政基础”的杂音,群众在切实感受到反腐成效的同时,也担心反腐力度可能减弱。十八届四中全会把党规和法治一起作为国家法律体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针对一些腐败问题,必须出台严厉举措,刹住歪风,但禁令并不是一阵风的运动,也需要在日常工作中长期发挥作用,更严约束党员的党内生活。
例如,十八大以来,查处了不少党员干部大吃大喝、出入高档会所、打高尔夫等违反八项规定问题;而大吃大喝在以前的纪律处分条例中没有具体明确的表述。新修订的条例明确对超标准、超范围接待或者借机大吃大喝等相关责任进行处分,一旦违反将依条例严格查处,这对党员的约束力明显增强。
新的纪律处分条例让问责、执纪、监督有新的靶心、,也明确了纪委监督执纪问责的要点、标准、尺度、力度。此次修订的一个重要信号是:全面从严治党,越往后执纪越严。十八大以来,党纪修订明显的变化是以问题为导向,针对现实中的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用制度措施加以解决,按照全覆盖—从严执行—更严要求的方向不断迈进。从严治党没有休止符,随着形势发展,制度层面上也将不断完善健全。
第五节“两个没有变”彰显中央反腐坚强决心
全面从严治党任务依然艰巨,党中央将常态化地保持高压态势。如果不除恶务尽,一有风吹革动就会死灰复燃、卷土重来,不仅恶化政治生态,更会严重损害党心民心。总书记指出,“党中央坚定不移反对腐败的决心没有变,坚决遏制腐败现象蔓延势头的目标没有变。”
一、全面从严治党是我们立下的军令状
语挟风雷作檄文,心向正义照肝胆。总书记在十八届中央纪委六次全会上的重要讲话,掷地有声、震撼人心。这“两个没有变”,一方面,是对“过往”的肯定陈述__“3年来,我们着力解决管党治党失之于宽、失之于松、失之于软的问题,使不敢腐的震慑作用充分发挥,不能腐、不想腐的效应初步显现,反腐败斗争压倒性态势正在形成”;另一方面,更是对“今后”的有力宣示——“‘打铁还需自身硬’是我们党的庄严承诺,全面从严治党是我们立下的军令状”。
老话说,事非经过不知难。回顾党的十八大以来反腐败斗争历程,仅看已经打下的“老虎”数量之多,层级之高、范围之广,就知有多少惊涛骇浪。从中央纪委公布的数据来看,2013、2014、2015这三年,无论是给予党纪政纪处分人数还是审查中管干部人数,连年创下改革开放以来的历史新高。从违纪干部层次来看,包括高级干部1 50多人,“老虎”不仅数目众多而且能量惊人。从分布地域看,查处的中管干部覆盖了3 1个省区市。***、***、徐才厚、郭伯雄、令计划、苏荣、周本顺、白恩培、蒋洁敏、苏树林„„有的曾经位居党政军权力中枢,政治野心膨胀,广植党羽,排斥异己,成为党内政治生活的污染源,严重危害党和国家政治安全;有的长期主政一方、盘踞一域,苦心经营针插不进、水泼不进的“独立王国”,上下勾连,树大根深;有的在关系国民经济命脉的部门、企业搞“领地”、“禁脔”、“家天下”那一套,我的地盘我做主,老虎屁股摸不得。
“我们认准了党的宗旨使命,认准了人民的期待。”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从关系党和国家生死存亡的高度,对党、对国家、对人民、对历史负责,“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以旗帜鲜明的政
治立场、坚强无畏的政治勇气、坚忍不拔的政治定力,打响以身许党许国、报党报国的“生死战”o没有免罪的“丹书铁券”,也没有什么“铁帽子王”,随着一大批“老虎”、“苍蝇”被绳之以党纪国法,消除了党内重大政治隐患,厚植了党执政的政治基础,坚定了人民群众对党的信心和信任。
二、党内不能存在形形色色的政治利益集团
“党内不能存在形形色色的政治利益集团,也不能存在党内同党外相互勾结、权钱交易的政治利益集团。党中央坚定不移反对腐败,就是要防范和清除这种非法利益关系对党内政治生活的影响,恢复党的良好政治生态,而这项工作做得越早、越坚决、越彻底就越好。”新近出版的《习近平关于严明党的纪律和规矩论述摘编》,披露了总书记在十八届五中全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上的部分讲话内容。新松恨不高千尺,恶竹应须斩万竿。我们仍要清醒看到:、反腐败斗争形势依然严峻复杂,腐败问题依然存在。有的仍心存侥幸,搞迂回战术,变着花样收钱敛财;有的欺瞒组织、对抗组织,企图逃避党纪国法惩处。他们故意制造一些噪音杂音,企图混淆视听,自己好从中脱身。“四风”在面上有所收敛,但并没有绝迹,有的改头换面、花样翻新,出现了各种变异。
种种情况表明,全面从严治党任务依然艰巨,必须持续保持高压态势。如果不除恶务尽,一有风吹草动就会死灰复燃、卷土重来,不仅恶化政治生态,更会严重损害党心民心。也因此,总书记在中央纪委六次全会上再次告诫全党“全面从严治党永远在路上”,“军令状不是随便立的,我们说到就要做到”。
光明前进一分,黑暗便后退一分。党中央对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形势依然严峻复杂的判断没有变,旗帜立场不会变,我们的目标任务不能变。党中央惩治腐败这一手会紧抓不放、利剑高悬,坚持无禁区、全覆盖、零容忍。每一位党员都要有清醒认识,对照中央要求从严律己。
第二篇:严格遵守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
严格遵守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
党的十八大以来,总书记多次强调,党员干部要严格遵守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以实际行动践行“三严三实”。在深入学习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的同时,我严格对照“五个必须”、“七个有之”和正反典型“两面镜子”,围绕我市“六学六查六改”要求,从理想信念这个“总开关”上深入剖析自身“不严不实”的问题。现就我个人学习情况,结合工作实际,谈几点看法:
首先,必须把守纪律讲规矩摆在更加重要的位置 总书记在十八届中央纪委五次全会上强调,要加强纪律建设,把守纪律讲规矩摆在更重要的位置,并提出“五个必须”的重点要求。这是新形势下从严管党治党的行动指南。只有摆正了这个位置,才能让守纪律讲规矩成为一种常态、一种自觉。对于我们党员干部来说,严守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是职责所在,党内规矩和纪律是我们必须遵守的行为规范和规则。党章明确规定要“自觉遵守党的纪律”。在当下,党员干部面临“四大考验”和“四大危险”,更需要严守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以此严格约束自己的言行,明确政治方向、坚定政治立场、担负政治责任,自觉地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
就我公司而言,守纪律讲规矩是营造良好政治生态,促进企业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保障。当前我们企业正处于快速 发展的关键时期,党员干部的整体素质决定着企业发展的进度。这就要求我们公司广大党员干部特别全体班子成员,必须强化纪律意识、规矩意识,自觉把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作为践行“三严三实”的行为准则,规范自己的言行。把严守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落实到具体的供热工作中去,以政治理论指导工作实践,提升供热服务质量,为政府分忧,为百姓解难。
其次,必须守住两条底线
一是要守住规矩底线。“矩不正,不可为方;规不正,不可为圆。”党章是党的总规矩,是全党必须遵循的总章程。作为党员干部,如果不懂党章、不守党章,就不知道哪些事能做、哪些事不能做,工作就会出这样那样的问题,就很难避免犯这样那样的错误。实践证明,一些领导干部犯错误,并不是因为缺能力、缺经验,而是因为不懂规矩、不守规矩。政治规矩是“底线”,也是“高压线”,顺着这根“线”走,才不会迷了方向、偏了航向。
二是要守住纪律底线。“天下之事,不难于立法,而难于法之必行。”政治纪律是全党在政治方向、政治立场、政治言论、政治行动方面必须遵守的刚性约束。坚守政治纪律对于我们来说,既是一种常识,也应是一种态度。十八大以来,中央提出了改进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八项规定”,并反复强调要“严明政治纪律”,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也不断深入,“四风”问题和腐败蔓延势头得到一定遏制,但也不可否认,有些问题在重压之下仍然存在。对此,我公司制定出台18项规章制度,并在职代会公开讨论通过,有针对性地扎紧了作风建设和反腐倡廉的口袋,为公司全体党员干部树立了标准、明确了底线。同时在各基层分公司设立专职纪检监察组长,重点针对分公司管理人员进行思想监督和行为督导,将腐败土壤从根本上铲除,形成上下统一的良好政治生态。
最后,必须强化思想教育筑牢理论基础
面对新常态和新形势,我们党员干部更应清醒明白从严治党和依规治党,主体责任和监督责任,不能腐、不敢腐、不想腐,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反腐高压态势等等这些关键词的重要意义。要时刻警醒自己,做政治上的明白人,不断加强理论学习,提升思想境界,特别是认真学习总书记关于严明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的重要论述。严格对照“五个必须”和“七个有之”,深入查摆自身存在的问题。在守纪律讲规矩方面,强化以党纪国法为重点的纪律学习,确保在纪律面前心存敬畏,时刻遵守廉政从政的行为准则,守住为官做人的底线。
虽然我们是企业,但这并不能作为放松政治理论学习的借口。相反,更应该加强政治理论学习,把“底子薄”的劣势弥补起来,做严守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的带头人。对此我们严格按照市委要求,充分利用领导带学、原著精学、研讨促学、问题导学、典型引学、在线助学等多种学习方式,不 断强化政治理论学习,提高思想境界。企业的发展靠的是强大的凝聚力和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这就需要我们党员干部时时刻刻把思想和行动统一起来,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以身作则,率先垂范。俗话说,打铁还需自身硬。要求别人做得,我们要首先做到;要求别人不做的,我们自己首先不做。党员干部的言行具有明显的代表性和影响力,必须带头践行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严格按党性原则办事,按政策法规办事,引导其他党员更好地严格执行党的纪律和规矩。只有如此,企业上下才能形成合力,才能进一步提升供热服务质量,为广大热用户排忧解难,让他们舒适过冬,不断树立企业守纪律、讲规矩、树新风的优秀形象。
2015年8月15日
第三篇:写作第三讲
第三讲写作聚材
·材料的含义·材料的分类·材料的生成 ·聚材的途径·材料的积累
一、材料的含义1 一)材料与聚材
1.材料:指写作主体用以形成、提炼和表现文章主旨的事实现象和观念情感。2.聚材:指写作主体通过各种途径和方法去获得和积累写作材料。·写作聚材有两种基本形式:平时积累和临时采集。
·写作聚材的途径主要有四个:观察、体验、阅读和感受。感受是聚材的核心。
(二)资料 资料:一般是指经过不同程度的整理加工后的材料;主要指书面材料,一般用在实用写作中。
(三)素材与题材
文艺创作中经常使用这两个概念。
1.素材:指写作主体从现实生活中采集到的、尚未经过加工处理的原始材料。
2.题材:广义的题材指文艺作品所反映的社会生活的某些领域或社会现象的某些方面,如农村题材、教育题材、知识分子题材、反腐倡廉题材、日常生活题材等;狭义的题材指某一具体的文艺作品中用以表现主题的一组完整的生活材料。3.素材积累的意义
·素材是提炼题材的基础;素材是引发创作冲动的契机;素材是构思艺术形象的基本因素。
二、材料的分类
一)从聚材的角度看,常见的有: 1.事实性材料与观念性材料(性质)2.真实性材料与艺术性材料(虚实)3.直接材料与间接材料(获得途径)
(二)从用材的角度看,常见的有: ·中心材料与背景材料 ·典型材料与一般材料 ·正面材料与反面材料
三、材料的生成
在写作主体与写作客体相互作用的过程中,客体经过主体的认识和感受,转化为主体可用的写作材料。材料的生成主要基于以下因素: ·以心观物 ·感觉具体 ·有所发现 ·价值判断
(一)以心观物
1.描述:在与写作客体相互作用的过程中,写作主体在客体的触发下,通过联想和想象充分调动自己的生活积累、知识积累和情感积累,积极地展开联想、想象、思维和情感活动,以获得真正属于自己的独到认识和独特感受,获得鲜活的写作材料。2.作用:“以心观物”是主体生成写作材料的基本手段。
3.注意事项 情感贯注 展开想象 理解移情 移情 1.描述
立普斯:移情作用所指的不是一种身体的感觉,而是把自己“感”到审美对象中去。费肖尔:人把他自己外射到或感入到自然界的事物里去,艺术家或诗人则把我们外射到或感入到自然界的事物里去。2.移情的原因
·客体的特征与主体的性格、情感、趣味、追求等存在着某种相似或相近之处;
·客体本身与主体过去的生活、情感、追求等有紧密的联系,或者是它们的一部分,或者是它们的见证物,或者与它们的见证物相近或相似。
(二)感觉具体
写作客体中的人、事、物、景都是具体而生动的,要想在文本中把它们传神地表现出来,主体对它们的感知必须是具体而生动的。“五官生五觉,五觉出文章。”在很多时候,感觉粗糙是材料生成的一大硬伤,文学创作尤其如此。
(三)有所发现
写作强调独创性,有所发现则是实现独创的重要基础。
“发现”就是见人之所未见,感人之所未感,悟人之所未悟。“独特”是“发现”的核心要求。
(四)价值判断
世间万象皆可入诗入文,关键看你是否意识到了它们的写作价值。“写作价值”包括实用价值、科学价值和审美价值。写作的误区之一就是片面强调题材的重大和主旨的深刻,把很多可写的日常生活题材挡在了视线之外。
初学者可以适当地扩大自己的阅读面,多看看别人的文章是怎样取舍的,这往往有莫大的好处。
四、聚材的途径之一:观察
观察是主体认识和感受客体的基础,是其它聚材途径与手段的基础。
(一)观察的含义
观察是主体对客体的有目的、自觉的感知活动。[理解] ·观察离不开主体的有意注意。·观察需要主体积极开放五官。·深入的观察离不开积极的思维。·观察的结果要尝试用语言表达出来。
(二)观察的类型与方法
1.人物观察、环境观察与场面观察(1)人物观察(2)环境观察(3)场面观察
2.科学观察、实用观察与审美观察(1)科学观察(2)实用观察(3)审美观察
(三)写作观察与审美观察
写作主体对生活的观察,首先是一种实用的、功利的观察,其次才是审美观察。王国维《人间词话》:“诗人对宇宙人生,须入乎其内,又须出乎其外。入乎其内,故能写之。出乎其外,故能视之。入乎其内,故有生气。出乎其外,故有高致。”
(四)观察的基本要求
1.选好角度:空间,时间,认识 2.掌握思路
·环境:面→点→面 ·人物:表→里→表
·事物的特征:此→彼→此
·事物的发展:现在→过去→将来 3.开放五官 4.抓住特征 5.身心投人
6.全面、细致、深入。
五、聚材的途径之二:体验
观察是主体从自己的外部去认识客体,体验是主体从自己的内部去认识客体。观察是体验的基础,体验是观察的延续和深入,是主体走进客体的必经途径。
(一)体验的含义
体验是主体通过自身的亲历亲为来获得对客体的真切认知的感知活动。[理解] ·体验强调的是主体亲自去做。·体验带有生理和心理实践的意味。
(二)体验的分类 1.直接体验
直接体验是指主体身体力行的体验。
直接体验主要是通过感觉器官和记忆、联想心理机能等来实现的。2.间接体验
间接体验,心理学上称为“替代体验”,是一种设身处地的体验。
间接体验主要是通过主体的虚拟性想象来实现的,主要用于体验人物。间接体验也可以用来体验其它事物,如动物、植物。直接体验是间接体验的基础。
(三)体验的特点 1.真历与假想的统一 2.内省与外察的统一 3.主观与客观的统一
(四)体验的意义
1.沟通主体与对象,是主体走进对象的必经途径。2.在主体把握人的内在丰富性方面无可替代。3.是主体写好人物与环境的基本保证。
(五)体验的要求 物与环境的基本保证。1.真切 2.细腻 3.广泛 4.深刻
六、聚材的途径之三:感受
主体的感受是非常重要的,它是聚材的核心。
(一)感受的含义
感受是由客体所引发的主体的心理反应,是主体在客体的刺激下所进行的复杂的心理活动及其结果。[理解] ·感受不同于观察中的感知。·感受是主观的,因人因时而异。感受与感知的区别
感知是感觉器官的生理功能,它是感觉器官对所受到的刺激的本能反应;感受是人的心理功能,它是由感知所触发的复杂的心理活动及其结果。通过感知,主体所获得的是客体的外在特征;通过感受,主体所获得的是对客体的心理反应,如主观评价、特定情感、情感变化等,它们已经超越了客体本身,进入了主体的内心世界,是客体的“心灵化”。
例:感受是主观的,因人因时而异
1.岂是绣绒残吐,卷起半帘香雾,纤手自拈来,空使鹃啼燕妒。且住,且住!莫使春光别去。
2.空挂纤纤缕,徒垂络络丝,也难绾系也难羁,一任东西南北各分离。落去君休惜,飞来我自知。莺愁蝶倦晚芳时,纵是明春再见——隔年期!
3.粉堕百花州,香残燕子楼。一团团逐对成球。飘泊亦如人命薄,空缱绻,说风流。草木也知愁,韶华竟白头!叹今生谁舍谁收?嫁与东风春不管,凭尔去,忍淹留。
4.白玉堂前春解舞,东风卷得均匀。蜂团蝶阵乱纷纷。几曾随逝水?岂必委芳尘?万缕千丝终不改,任他随聚随分。韶华休笑本无根,好风频借力,送我上青云!
(二)感受的内容
1.主体对客体的主观把握
2.主体在情感作用下所产生的关于客体的幻觉 3.主体在客体作用下所产生的联想和想象 4.主体在客体作用下所产生的独特的内心活动 5.主体在外在事物作用下的情感体验 感受的类型
1.感知型感受和感想型感受
在具体的感受中,主体既可以侧重于把握和评价客观对象,也可以偏重于自己的主观情感。前者是感知型感受,后者是感想型感受。2.投射型感受和感应型感受
感受是一个心物交流的过程,或移情于物,物我一体;或情因物起,物以情观。前者是投射型感受,后者是感应型感受。3.日常感受和审美感受
面对客体时,主体既可以“置身局内”、“生息相关”,又可以“超然物外”、“不计利害”。主体的态度不同,获得的感受也不一样。前者是日常感受,它是从实用的或功利的目的出发的感受;后者是审美感受,它并不掺杂实用的或功利的目的。
(四)感受的要求 1.敏锐 2.独特 3.丰富 4.深刻 5.强烈
(五)感受在写作中的作用 1.实现生活的心灵化 2.积累鲜活的写作材料 3.引发主体的写作冲动 4.贯穿主体写作的全过程 5.形成主体的不可代替的个性
(六)影响感受的因素
1.主体的思想、倾向和感情 2.主体的知识和阅历 3.主体的兴趣和修养
4.主体对客体的理解和认识 5.主体的先天禀赋
七、聚材的途径之四:阅读 参见教材。
注意:阅读也离不开主体的观察、体验和感受活动。
八、聚材途径的综合实例 醉汉(非马)
九、材料的积累
(一)积累的内容
主体积累的写作材料,大致包括“客观材料”和“主观材料”两个方面。
“客观材料”是在主体之外客观存在着的材料,包括现实生活材料和书面材料。前者通过观察来获得,后者通过阅读来获得。
“主观材料”是由主体的心灵所生发的材料,它是主体对客观材料刺激的内在反应。主观材料通过体验或感受来获得。
要从写作的实际需要出发,注意所积累材料的内部构成,使之趋于合理。
(二)积累的方法 心记与笔记
“心记”是积累材料的基本方法,不可缺少,因为只有那些能从主体的记忆层面上浮现出来的材料,才能真正被主体所用。
“笔记”是“心记”的补充,其优点是持久、准确,可以弥补“心记”的局限。2.笔记的要求
持之以恒,全面准确 3.笔记的方式
·摘录、索引、提纲、摘要、批注、札记、感言、观察笔记等(1)摘录
摘录是直接抄录文献资料的原文,如论述、论点、典型的材料、难得的数据等。
摘录文字的内容要完整准确,符合原意,不能断章取义。为了便于核对,摘录时还要写清材料的来源。为了便于分类和整理,还可以制作标题、注明类别等。
摘录一般用卡片或活页纸,每张卡片或活页纸上只记录一则材料,以便于资料的调配使用。(2)索引
索引指材料的来源,一般包括文献资料的名称、作者、译者、出版者、出版时间、卷号、期数、页码等。
摘录时注明的材料来源,其实就是索引。
如果手头有书,或资料暂时还用不着,或时间仓促等,可以只记录材料来源,以节约时间。(3)提纲
在阅读书籍或篇幅较长的论文时,对全文的总观点、每个部分和每个层次的分观点以及说明观点的主要材料,可以把它们依次排列出来,写一个能反映读物基本结构的提纲;也可以根据具体情况,作内容的提纲,如作品的情节提纲、人物提纲等。对于重要的书籍或论文,写提纲是经常采用的笔记方法。(4)摘要
摘要是在通晓原文的基础上,抓住原文的重点,删枝除叶后所写出的一段完整的话。注意:要需要准确无误地概括文献的内容,抓住关键要点,不要加进自己的看法。(5)批注
批注是在文献资料上作记号或批语。
对重要的著作进行反复、深入、具体的研读时,可以采用批注。
批注只适用于自己的书籍,且资料的使用不太方便,有时还需要对批注进行整理。(6)札记
札记是读书时摘记的要点和心得,是将文献的有关内容与自己心得体会集合在一起来写的一种笔记形式。
写札记的目的多种多样,有时是探讨、商榷、争论,有时是引申发挥,有时是解惑、释疑、批谬、辩理,有时是仲裁、评判。
写札记,必须把文献的内容、要点吃透,然后融进自己的学识、经验、体会,或同现实生活联系起来,写下自己的心得体会。(7)感言
采用比较灵活的方法,记述自己在材料搜集过程中的所感所惑,就是感言。
感言的写法很自由,或赞同,或商榷,或批评,或补充,或引申,或质疑;或记自己的心得体会,或记自己遇到的疑惑、难点、问题;或三言两语,或敷衍成篇。
感言对课题研究和论文写作具有重要的意义,比较系统的感言,可能加工成为一篇论文。8)观察笔记 我以观察为主,白天所见、所闻、所注意的一切,晚上一一记录下来,什么都引起我的兴趣,什么都使我惊讶。
——孟德斯鸠《波斯人信札》
我们在开始写作(还没有发表你的处女作,你还没有发生材料恐慌以前)的时候或以前,就应当时时刻刻身边有一枝铅笔和一本草簿;无论到哪里,你要竖起耳朵,睁开眼睛,象哨兵似的警觉,把你所见所闻随时记下来。——《茅盾论创作·创作的准备》
(三)让材料易于激活 以感受为中心积累材料。注意保持“写作期待”,经常使用材料。经常整理笔记、阅读材料,唤醒情感。
第四篇:第三讲心得
干部培训心得体会
不知不觉三次的干部培训已经结束了,第三次的培训是由外国语学院的党委副书记姜老师带来的,虽然说培训时间不长,但可以说为我们这次的培训划了一个完美的句号。在这几次的培训中,我们接受了老师学姐们的精心指导,分享他们的工作经验,使我对自己的学习、工作、做事的态度以及如何做人等方面又有了一个全新的认识,明确了我人生的意义和奋斗方向,更懂得了如何去珍惜大学生活,如何去利用一次又一次的学习机会。我要适当分配好在学习中的空余时间,规划自己的大学生活,并带领我们学生工作更好的发展。下面我谈一下这次培训的心得体会:
首先,加强思想素质培养。做到言行一致,敢于对自己所说的话所做的事负责,争做表率,树立好学生干部的形象。通过这次的学习培训,我也深刻的体会、反省,认识到了自己,思想上的问题,我将不断反省自己,以十分的热情和饱满的情绪去对待工作,认真对待自己的责任和义务,提高效率,把工作尽快尽好的完成,不断的追求完美。我会牢记自己是一个学生干部,培养朴实的工作作风,真诚的对待每一个人、每一件事,保持良好的精神风貌。
第二,注重自身能力素质的培养。包括分析问题的能力、调研能力、组织领导能力、语言表达能力、自制能力以及创新能力,要学会主动分析,迅速反应,工作严密,大胆创新。对于各项工作,我会尽量的安排好时间,有计划的完成,避免忙乱中出错,并在务实的基础上勇于创新,开拓思路,放开手脚,敢想敢做。
第三,要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要有坚定的信念,顽强的意志,稳定的情绪,健康的身心,遇事冷静,做事要自信。合理配置时间,学会学习、工作和休息,学会协调自身的时间和精力,调整状态,以促进自身综合素质的全面提高。
最后,学生干部在工作中要有团队精神和协作意识。团队精神是一个集体是否有吸引力的标志,而个人主义是这个时代年轻人需要克服的障碍。在工作中,团队精神和协作意识将能充分发挥出全部人的潜在能力,更加高效的完成任务
同时,姜书记从“角色定位”“学生干部工作技巧”“学生干部的模范带头作用”三个大的方面,以她从事学生教育工作二十年的体会出发,告诉我们在大学里应怎样做一名优秀的学生干部。姜书记对于当代大学生的“五项能力要求”和对学生干部的“十四点建议”让我感触颇深。同时,我自己也了解到学生干部应当具备的八种能力:
(一)科学决策能力。学生干部要有决策的魄力,通过科学的比较,全面的分析,进行权衡利弊得失,作出正确的决策。
(二)贯彻执行能力。学生干部要善于贯彻执行学校和学院决议和决定。要把上级的精神和意图根据本部门实际制定行之有效的方案和计划贯彻下去,并做到全面准确,得当有力。
(三)组织管理能力。每个部门的工作目标和发展规划都要靠领导组织全员来实施。领导干部要善于把本部门的目标同干部理事的实际状况结合起来,统筹兼顾。正确处理各种关系,合理组织各方力量,恰当使用各类人才,实现最终目标,取得良好效果。
(四)综合协调能力。作为学生干部,良好的协调能力是不可或缺的。要善于团结各种人,与其合作共事。一方面要有很好的感情因素,善于激发全局干部理事的热情,为着共同的目标团结奋斗,塑造强大的战斗力。另一方面要善于社会交往,使各种外在因素都能为本部门的工作开展服务,为本部门发展创造良好的外部条件。
(五)选材用人能力。组织的发展和工作的好坏的最关键因素都在于人。合理用人,因人施用也是干部素质的重要方面。用人得当则事业兴,用人不当则事业衰。一方面要善于发现人才,不惟成绩、经验,把真正有能力的人放在重要岗位上去,并使其能发挥主观能动性,促进事业发展。另一方面,要善于因人施用。每位干部理事不可能都是人才,但每个人也都有各自的优势。而领导干部就要根据下属各自的特点,把合适的人放到合适的岗位。这样才能最大发挥每个人的能力,保障工作顺利开展。
(六)处事应变能力。社会在不断的前进,我们所面临的环境也在不断的变化,领导干部不能抱“以不变应万变”的心态去开展工作。因为世上没有一成不变的事物,也不存在一劳永逸的办法,光凭经验和老办法是无法应付的。必须认真了解新情况,加以分析研究,审时度势,适时调整,争取最佳效果。
(七)开拓创新能力。在工作的过程中,一味墨守成规是无法取得良好效果的。必须敢于突破,敢于创新。以大无畏的精神,在旧有的基础上不断推创新,闯出新道路,开辟新领域,促进工作不断发展。
(八)学习、实践能力。这也是学生干部所应具备的最基本的也是最重要的能力。干部素质的培养和提高,主要还在于自身的学习、实践能力。时代在前进,科学在发展,干部如果不通过加强学习提高自己的政治修养和能力素质,就跟不上时代的步伐,也做不好既有的工作。学习的方法有多种,最行之有效的方法还是理论联系实际。即不仅要从书本中学,更要从实践中学。领导干部一定要深入实际,在实践中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在实践的过程中用理论去研究、分析和总结,总结出适合自己的行之有效的方法,指导自己的行为,不断锻炼自己,提高自己。
总之,我从这次培训中,学到了很多,在以后的工作中,我一定会不断提高能力,努力、认真、有效地完成每一项工作,不断完善自己。争当一名优秀的学生干部。我更加希望我们的每一位学生干部都能够严格要求自己,向着一名优秀的学生干部看齐。
第五篇:初中英语第三讲
力轩教育初中英语
一、句子成分
句子成分:组成句子的各个部分叫做句子的成分。句子的成分有:主语、谓语、表语、宾语、状语、定语和宾语补足语。
主语:主语是一句话的主体,表明说的是谁或是什么。主语一般放在谓语之前,常由名词、代词、数词、动名词、动词不定式等充当。
例如:1 I am a student.To keep a donkey is much easier than to keep a horse.Four and two is six.谓语:谓语说明主语“做什么”、“是什么”或“怎么样”。谓语由动词充当。谓语有简单谓语和复合谓语之分。
(1)简单谓语:
1)They work hard.2)Mary likes her new bike.(2)复合谓语:
①由“情态动词+动词原形”构成的复合谓语。例如:
He may come today.②由“连系动词+表语”构成的复合谓语。例如:
1)My parents are both teachers.2)They all look fine.③主语与谓语一致。
一个句子的谓语动词在人称和数两方面必须保持一致。
表语:在连系动词后,用来说明主语的身份、状态或特征的成分是表语。可作表语的有:名词、代词、形容词、副词、介词短语,以及动词不定式、动名词、分词等。例如:
1)Wang’s father is a doctor.2)Who is there?---It’s me(I).3)He is always careless.4)The football match is on.5)All the pupils are on the playground now.宾语:及物动词涉及到的人或物,称为动词宾语。宾语一般放在及物动词之后。介词之后的名词或代词,称为介词宾语。名词、代词、数词常在句中作动词宾语或介词宾语。另外,动词不定式可作动词宾语;动名词和宾语从句也可用作动词宾语或介词宾语。例如:
1)---How many notebooks do you want?
---I want five.2)His sister is good at playing chess.直接宾语和间接宾语:有些及物动词可以有两个宾语,一个指物,称为直接宾语;一个指人,称为间接宾语。此类动词如下:give,show,bring,pass,etc.有时可把间接宾语变成介词to 或for 的宾语,放在直接宾语后。如:
1)Our teacher told us an interesting story.2)I will buy some books for you.3)The sun gives light and warmth to us.宾语补语:在宾语后面补充说明宾语的动作、状态、特征的成分,称为宾语补语。名词、形容词、副词、介词短语,以及动词不定式、分词等可用作宾 1
力轩教育初中英语
语补语。例如:
1)We made him head of the group.2)I don’t believe the story true.3)Jim asked me to help him.定语:用来修饰名词或代词的成分是定语。可作定语的有:形容词、名词、代词、数词、副词、介词短语,以及动词不定式、分词等。
定语有前置定语和后置定语之分:(1)形容词、代词、数词、名词等作定语,一般放在被修饰词之前作前置定语;(2)副词、介词短语、动词不定式、分词等放在被修饰词之后作后置定语;(3)修饰复合不定代词(如something,anything,everything,nothing)的形容词要放在后面作后置定语。例如:
(1)The red bike is mine.(2)She was thinking about a maths problem.(3)They cleaned their classroom.(4)The man from Beijing is my friend.状语:状语用来修饰动词、形容词、副词,或整个句子;一般表示时间、地点、方式、程度、原因、目的、条件、结果、让步、频度等意义。
(1)You are quiet right.(2)I arrived too late to catch the train.(3)Her mother usually goes out to do some shopping on Sundays.(4)He sat here reading a nove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