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讲 教学设计

时间:2019-05-12 23:39:2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第三讲 教学设计》,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第三讲 教学设计》。

第一篇:第三讲 教学设计

第三讲

如何进行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是运用系统方法,将学习理论与教学理论转化成对教学目标、教学条件、教学方法、教学评价等教学环节经行具体计划的系统化的过程,以实现教育的最优化。

基本要素:教学任务及对象;教学目标;教学策略;教学过程;教学评价。

一、教学任务及对象分析(一)教学内容分析 1.学习内容分析的方法

目前针对不同类型的教学内容已发展出了不同的内容分析方法。

具体的方法:归类分析法、图解分析法、层级分析法、信息加工分析法等。(1)归类分析法

归类分析法:主要是研究对有关信息进行分类的方法,旨在鉴别为实现教学目标所需学习的知识点。对言语信息(陈述性知识)进行分析的最有效的手段是确定信息的主要类别。(2)图解分析法

图解分析法:是一种用直观形式揭示学习内容要素及其相互联系的内容分析方法,常用于对认知类教学内容的分析。分析的结果:是一种简明扼要、提纲挈领地从内容和逻辑上高度概括学习内容的一套图表或符号。优 点:是使分析者容易觉察内容的残缺或多余部分以及相互联系中的割裂现象。示 例:图为检修继电器图解分析法示例。

作用:直流控制电路中的延时控制组成:底座、阻尼套筒、铁心、衔铁、触头组、线圈、反力弹簧、调节螺母等原理:通过磁通的增减达到触点的延时打开(或闭合)JT3型时间继电器选用:根据控制和被控制电路参数和工作要求选用故障:触头故障、线圈故障、磁路故障、其它故障维修:清扫、检查、参数调整(3)层级分析法

层级分析法:用来达到教学目标所要求掌握的从属技能的一种分析方法。

分析的过程:这是—个逆向分析的过程,即从已确定的教学目标开始考虑:要求学习者获得教学目标规定的能力,他们必须具有哪些次一级的从属能力?要培养这些次一级的从属能力,又需具备哪些再次一级的从属能力?依次类推。

分析的结果:在层级分析中,各层次的知识点具有不同的难度等级,愈是在底层的知识点,难度等级愈低(愈容易),愈是在上层的难度愈大;而在归类分析中则无此差别。

示 例:电气故障处理层级分析法示例。

图形符号电气原理电路识读字母符号电路绘制方法电气故障的处理故障排除方法故障检查方法电路接线图电气柜结构线路走向元器件布置电工仪表结构电工仪表的使用电工仪表原理(二)教学对象分析

目的:进行学习者分析,目的是为了了解学生的智力类型、学习准备和学习风格,以便为后续的教学设计提供依据。

2.中职学生的初始能力分析

初始能力:学习者原来具有的知识、技能、态度,我们称之为初始能力、起点水平或起点能力。

目的:分析学习者在新的教学开始之前的初始能力,其目的是要明确学习者对于面临的学习是否有必备的行为能力,应该提供给学习者哪些“补救”活动等。

法:初始能力分析应该从预备技能分析、目标技能分析和学习态度分析等方面着手。3.学习风格分析

主要风格:按现代职业教育理论设计的培养方案,除了少量学科课程外,绝大多数职业教育课程要求学生在工作情境中按照实践的方式来学习。因此,实践性学习应当是中职学生学习的主要风格。

二、教学目标设计

教学目标:是预期教学结束时所应达成的学习结果或终点行为,它是对学生学习终结行为的具体描述。1.教学目标的层次与维度(1)教学目标的层次

四个层次:即专业教学目标、课程教学目标、单元教学目标和课时教学目标。(2)教学目标的维度

度:知识、技能,而且有情感、意志和价值观等多个维度。2.课时教学目标设计的技术范式(1)三因素法

简言之,马杰的三因素理论认为,教学目标的编写应当反映三个问题: ①要求学生做什么? ②根据什么标准去做? ③做到什么程度才算合格?

如果一个教学目标能兼顾到这三个因素,那么它就是一个规范的教学目标。示例:

要 素

主要问题

举 例

学生行为 操作的条件 操作的标准(2)两步法 做什么? 在什么条件下? 怎么样?

机车下部检查

在实训室对机车下部进行检查 在20分钟内检查出75%的假设故障

两步法:美国当代著名教育学者哥朗兰德提出。第一步:界定与编写母目标;

第二步:依第一步所确定的母目标界定和编写子目标。

编写母目标: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就是要确定适当的概括、抽象水平。母目标的表述要有足够的包容性,以包涉一定范围内的学习结果。另外,每一陈述中只能包含一个行为目标。如母目标“能清扫和检查蓄电池组”不妥当,因为它包含了两个行为目标。

编写子目标:要以母目标为依据,列举能足够表明达到母目标的代表性行为。示例:

A 能检查蓄电池(母目标)A.1能检查蓄电池箱的运用状态(子目标)A.2能测量蓄电池组对地绝缘电阻值(子目标)A.3能判断蓄电池组对地绝缘电阻是否符合绝缘要求(子目标)A.4能测量蓄电池单节电压和蓄电池组输出电压(子目标)A.5能判断单节蓄电池电压和蓄电池组输出电压是否符合运用要求(子目标)(3)四因素法(ABCD模式)四因素法:我国学者根据国内外教学目标方面的研究文献和自己的实践经验概括提出的一种探索性的目标编写模式。四个因素:即主体(audience)、行为(behavior)、条件(conditions)和程度(degree),如果将这四个因素的英文字首拼在一起,即为ABCD,因此,人们也称它为ABCD模式。

A-主体:教学目标描述的是学习者的行为,决非教师的行为,不应该陈述教师打算做什么。有的目标阐述成“教师给学生„„”或“教师将说明„„”都是不妥当的。规范的目标开头应是“学生应该„„”。

B-行为:须首先考虑选择最合适的目标行为动词来描述由学生完成的动作或活动,并在行为动词后面跟上所学课题内容的描述。行为动词通常用来描述学生可观察、可测量的具体行为,是学生在学习后所应表现出来的预期行为,如“写出”、“列出”、“解答”等。行为动词应当明确适当,而不应含糊不清。

C-条件:表示学习者完成规定行为时所处的环境和条件。同样的行为表现,若是条件不同,行为的性质也将有所改变。如“在老师的指导下„„”、“在参考资料的帮助下„„”、“独立„„”等等。

D-标准:即教学所要求达到的质量水平,也即学习者对目标所达到的最低表现水准。标准的确立使教师评估学生的行为有了依据。

例:根据运用标准,学生能检查单节蓄电池电压和蓄电池组输出电压,无测量、读数和限度错误。分析:A:学生

B:检查 C:根据运用标准

D:无测量、读数和限度错误

(4)三维目标法

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教学目标应力图体现:

“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或专业能力目标、方法能力目标和社会能力目标。所谓行动导向:是指学习是个体的行动,学生是学习的行动者,教师是学习行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咨询者,为了“行动”来学习并通过“行动”来学习,从而达到“手脑统一”。

这种教学方法的最大作用,在于既可使学生更快地掌握专业技能,又培养了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能力、与人协作共事的社会能力和创新精神。1)追求教学目标的综合性 2)注重学生个体的行动性

案例教学的实施过程:可分为计划、案例的选择、课前准备、案例阅读、课堂讨论和评价等六个步骤。

①周密的计划

教 师:需要在开课之前制定一个详细的案例教学计划。

②恰当的案例选择

案例要求:要源于真实的现实,但每一个案例都有一个中心或主题,其内容应包括足够的信息让学生进行学习和分析,案例的主题不能过于暴露,还不能过于陈旧。③精心的课前准备

老师对案例材料进行分析,找出关键问题,形成自已的结论;对在课堂上可能发生的问题给出对策等。

④细致的案例阅读

学生阅读教师预备好的案例材料并进行分析。教师: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进行适当讲解帮助。

⑤有效的课堂讨论

案例讨论是案例教学的中心环节。在这一环节中教师组织学生围绕关键性问题、教学重点、难点问题展开讨论。

⑥全面的总结与评价

通常由教师对课堂教学的全过程进行归纳与评价。

6)四阶段教学法

四阶段教学法:以对某具体知识和技能的掌握作为主要的教学目的,它由准备、教师示范、学生模仿和练习总结等四个教学环节组成。7)项目教学法 基本方式: 教师将需要解决的问题或需要完成的任务,以项目的形式交给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以个人或小组工作方式,由学生自己按照实际工作的完整程序,共同制定计划、共同或分工完成整个项目。

项目教学的实施

4个阶段:确定项目任务、制定工作计划、实施计划和检查评估。

a.确定项目任务

通常由教师提出一个或几个项目任务设想,然后与学生共同讨论,最终确立项目的目标和任务。b.独立制定工作计划

学生按照项目实际需要,自己获取信息,独立确定各自的工作计划,确定工作步骤和程序,并最终得到教师的认可。c.实施计划

学 生:确定各自在小组中的分工以及小组成员合作的形式,按照已经确立的工作步骤和程序工作。

教 师:计划实施时,教师要让学生注意操作安全,关注实施成果(时间、质量),并认真记录每个操作步骤和过程。教师要起到顾问和导向的作用,即一边关注和观察,一边指导和指正。d.检查评估

学生自检、汇报展示、学生与老师评价。8)引导文教学法 4.教学媒体

分 类:可分为语言类媒体、传统教学媒体和电化媒体三种类型。(1)典型教学媒体(2)教学媒体的选择

1)教学媒体的选择要根据不同类型的教学目标 2)根据教学媒体的特性和功能选择教学媒体 3)根据学习者的特征选择教学媒体 4)多种媒体综合使用的原则 5)要注意适时、适度地使用媒体

6)经济因素,通常,在教学功能相近的几种媒体中应选择经济成本低、便于操作的媒体。5.教学环境设计

第二篇:_等量代换教学设计_第三讲精品教案

《智慧广场:等量代换》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青岛版)六年制三年级上册第五单元智慧广场

【教材分析】

等量代换是数学中一种基本的思想方法,也是代数思想方法的基础。本“智慧广场”中等量代换的思想是在教材中第一次出现,也是学生第一次接触,在小学三年级这个阶段,主要让学生经历观察、思考、猜想、实验、推理等数学探索的过程,结合简单的问题和生活中容易理解的题材,初步体会这种思想方法,为以后学习简单的代数知识准备。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问题,初步体验等量代换的思想方法,了解等量代换思想方法的核心是根据数量间相等的关系进行替换,并能用等量代换的思想方法解决日常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2.通过观察、操作、思考、交流、分析等活动,培养推理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发展思维能力。

3.经历解决问题的过程,感受等量代换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及应用价值;体验成功,增强自信心。

【教学重点】准确找到等量关系,掌握等量代换的方法,能够运用方法解决生活中的相关问题。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经历观察、思考、交流、分析等活动,发现等量代换问题的本质,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

【教学过程】 课前谈话

1.谈话:同学们,你们听过“曹冲称象”的故事吗?【出示图片,简单讲述故事】 2.谈话:曹冲用了一个什么巧妙的办法来称象的? 预设:用石头来代替大象;把大象换成石头来称„„

小结:大家说的不错,用石头“代替”大象,这么一“换”,难题就解决了。这节课上我们看看能不能也用上这种好方法。看看谁像曹冲一样聪明。

【设计意图】课前由富有情趣的情境导入新课的学习,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了解决问题的欲望。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1.谈话:仔细观察情境图,你能得到哪些数学信息?

出示智慧广场情境图:

预设:▲+●=12,▲=●+●+●(板贴)2.追问:根据情境图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呢? 预设:●和▲各表示几呢?(板贴问题)

3.追问:你们能解决这个问题吗?下面,我们可以用小卡片动手摆摆看,也可以动手画一画,待会儿我们一起进行交流。

教师放手让学生独立思考,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考虑。

二、合作交流,探索新知

(一)组内交流,感悟方法

谈话:请同学在小组中交流一下自己的方法,我们看看哪个小组能想出更多好办法。学生自主探索,教师巡视指导,了解学生的想法。

(二)全班交流,理解方法 1.拼凑法和列举法

(1)谈话:谁愿意将你的想法和大家分享? 预设:学生可能会想到以下的方法: 方法一:拼凑法

从▲+●=12入手,通过猜测、拼凑找出符合▲=●+●+●条件的答案。方法二:列举法

从▲=●+●+●入手一个一个试,直到找出符合▲+●=12条件的情况。

(2)刚才,同学们用拼凑、列举的方法解决了▲和●分别表示的几的问题,在列举时能够做到有条理,按顺序,真不错!还有其他的方法吗?

2.等量代换(1)预设:

方法三:把▲换成3个●来试一试,发现相当于4个●等于12,从而得出1个●等于3。方法四:与第三种方法道理相同,只是用符号来记录解决问题的过程。

(2)追问:这两种方法道理相同,都是把▲换成3个●,只不过记录的方式不同罢了。

为什么可以把▲换成3个●呢?

预设:因为▲=●+●+●。

追问:也就是说,一个▲和3个●是相等的关系,是这样吗?

3.小结:正因为,它们之间有这样相等的关系,所以,我们可以用“换”的方法,把一个▲换成3个●,从而发现4个●等于12,进一步得出1个●等于3。那▲就等于9。

大家想一想,有两个图形,一个表示的数大,一个表示的数小,把谁替换掉?(教师边叙述边进行板书)

谈话:我们把这种方法称之为“等量代换”。(板书课题)

谈话:以上三种方法,你最喜欢哪种方法?为什么? 预设:喜欢等量代换法。因为拼凑发、例举法太浪费时间了,又不容易找到答案。谈话:同学们想想,运用等量代换法解决问题的关键是什么? 预设1:寻找等量关系,预设2:进行替换。(师板书)小结:同学们在自己动手操作的过程中,不仅能够运用我们学过的列举的方法,而且还找到了等量代换这个新的方法,这样就帮我们更方便地解决了这个问题,实际上提出猜想、动手验证、总结归纳方法,这也是我们解决一般数学问题的方法。

(三)初步尝试,运用方法

1.谈话:你能用刚才学过的“等量代换”的方法来解决下面的问题吗? 多媒体出示自主练习3的第一小题:

2.谈话:你能找到等量关系在哪儿吗? 预设:■=▲+▲+▲+▲ 追问:下一步怎么办?

预设:把一个■换成4个▲,从而发现5个▲等于20,进一步得出1个▲等于4。那么一个■就是16.3.多媒体出示自主练习3的第二小题:

谈话:这道题能独立解决吗? 学生尝试独立完成,全班交流。

【设计意图】等量代换是数学中一种基本的思想方法,也是代数思想方法的基础。本“智慧广场”中等量代换的思想是在教材中第一次出现,也是学生第一次接触,因此要把操作、思维与语言表达结合起来,帮助学生形成清晰的表象。使等量代换这个抽象的数学思想方法,变为学生自己可感受的形式呈现出来,然后再内化为自己的认识,从而掌握数学知识,为学生的后继学习打下必要的基础。

三、方法迁移,应用拓展

谈话:下面,我们就用“等量代换”的方法来解决几道实际问题。1.“自主练习”第1题。

谈话:要求一只鹅相当于几只鸡重,首先要知道什么? 预设:1只鸭和多少只鸡同样重。追问:你能独立解决这个问题了吗? 学生自己做做看,再全班交流。2.“自主练习”第2题

谈话:这道题你能解决吗?在小组中与大家交流一下你的想法吧。学生小组内交流,再派代表全班交流。引导学生找出等量关系。3.“自主练习”第4题

谈话:谁来读读这道题目?你能用画图的方法试一试吗? 学生独立解决问题。指名上台展示,全班交流。引导学生说说找到的等量关系。4.“自主练习”第5题

谈话:这道题的等量关系是什么?找一找,画出来。预设:每本笔记本的价钱是练习本的4倍。谈话:找到了等量关系,你能解决这个问题了吗? 学生尝试独立解决,全班交流。

【设计意图】练习设计层次清晰,难度逐步递增,引导学生通过练习,找到等量关系,掌握简单的代换方法,体会等量代换的作用,同时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发展思维能力。

四、课后总结,反思提升

谈话:同学们,今天这节课的探索过程到这里就结束了,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知识:知道了等量代换的方法;会找等量关系。

方法:我会用等量代换的方法来解决问题;先找到等量关系再解决问题。情感:在与同学交流的过程中学会了解决问题的方法,体会到合作的快乐。谈话:希望大家在以后的生活中能够主动发现数学、运用学过的数学知识来帮助你解决生活中的问题,让数学知识为我们的生活带来更多快乐!

【设计意图】最后的总结环节,着重让学生自己来谈本节课的收获,全面回顾学习内容,反思学习方法。既培养了学生回顾梳理、自我反思的良好习惯,也提高了学生概括总结的能力。

板书设计:

等量代换

关键: 1.找相等关系.2.进行替换。

第三篇:装帧设计教案(第三讲)

第三讲 2学时 教学目的:掌握书籍的开本和印张知识,为以后的设计打基础,掌握制版及印刷 的基本知识。

教学重点:书籍的开本,制版和印前流程。教学难点:制版与印刷。

教学方法:理论讲述与多媒体教学和作品欣赏及讨论形式相结合。教 具:幻灯机、幻灯片、教学光盘。时间分配:

1、复习(5分钟)书籍的分类

2、导言(5分钟)前面我们简单的概述了书籍装帧的产生形成和发展成熟。接下来我们开始进入与现代书籍装帧设计有关的基础知识。书籍作为一种特殊的文化商品形式,在其生产过程中就必然有其相应的流程、标准和要求,以及特殊的限定。装帧设计是一个集合的概念,是集材料、技术、艺术为一体的,不是单一的封面设计。

2、讲授(60分钟)

3、作品欣赏(10分钟)

4、小结:(5分钟)

5、作业:(5分钟)

教学进程:

第三章 书籍装帧设计的基本知识和内容 第一节 书籍装帧设计应掌握的基本知识

由于书籍是一个非常特殊的文化商品,在生产加工中受到很多特殊要求的限制,这些东西也就构成了书籍装帧设计要掌握的基本知识。

一、书籍的开本和印张

1、书籍的开本

书籍的开本,简言之就是书籍的大小,所谓“开”就是切开、分割的意思,即在标准纸张的基础上以几何级数的分切,如2开即对开,4开,8开,16开,32开,64开等。

目前我国常用纸张的大小规格主要有两种:

小规格787mm x 1092mm,开切出的32开叫小32开; 大规格的889mm X 1194mm的纸张开切出的32开叫大32开。

小规格纸张787mm x 1092mm的常用开本的尺寸规格:

开 本:370mm X 520mm 开 本:260mm X 370mm

16开本:185mm X 260mm

32开本:130mm X 184mm

大规格纸张889mm X 1194mm的常用开本的尺寸规格: 开 本:570mm X 420mm 开 本:420mm X 285mm

16开本:285mm X 210mm

32开本:205mm X 143mm 书籍的大小常使用8开,12开,16开,20开,32开和64开本。

8开本——大都用在美术、摄影画册。

12开和20开本——接近方形,比较适合图片较多的书籍,如:儿童读物、摄影画册等。

16开和32开本——画册、杂志、一般文字类书籍。

64开本——漫画、小说、诗歌读本比较流行。

2、书籍的印张

在书籍的生产印制中,为了方便统计,便于计算,不管多大开本,都以对开纸正反两面的印刷,为一个印张。

印张数=面数÷开数

二、书籍的制版与印刷

制版就是把要印刷的图案、文字根据不同的印刷原理,制成不同类型的可以印刷的版,然后上机印刷。

1、制版

根据三原色的原理用四个色版,即C(蓝)、M(红)、Y(黄)、K(黑)四个版,依次印刷而成。

1)、按1:1的尺寸,留出3毫米的修手。

2)、图稿精度根据画面效果的需要,可以设定为每平方英寸300—350dpi。3)、色彩模式设定为CMYK;

4)、分别输出C,M,Y,K四个版了。5)、把这四个版分别出成胶片。

6)、打样,即做出和印刷成品一样效果的样稿,以供校对。7)、将打样稿和原稿进行校对,如果没有问题,就可以交付印刷了。

2、印刷 1)、印刷的种类

现在的印刷,按原理归纳起来可分为以下四种:凸版印刷、凹版印刷、丝网版印刷、平版印刷。

2)、印刷的工艺流程 工艺流程图

3)、印刷的专业术语

介绍印刷工艺流程,涉及制作过程中将出现的专业术语,印刷品以及客户要求对指导印制过程及其重要的因素。这些,你在印制前必须了解。

◆打样

在印刷前,为了能看到最终的成品效果,排除电脑屏幕和彩喷稿的误差,在出菲林(软片)后,用印刷的传统工艺CMYK打一份油墨稿。一可以为客户提供审稿校样的依据,是签样稿;二可以作为上机印刷的墨色、规格、纸张等的参照依据。

◆校对

菲林出片后,在亮台上(如图)核对四色菲林,检查是否有撞网、套印、出血位不;隹等一些细节问题,然后拿有文字的菲林对样稿,检查是否有跳宇或字体变异,保证后道印刷的正确率。

◆页面的术语

一张纸有2个PG(Page),在印刷前要弄清楚是单面印刷,还是双面印刷;单页还是成册的书刊。页面的每个细节都有不同的术语,见例图所示。

◆出血位

印刷成品边缘全白色无图文,叫不出血。

成品位就是裁切位。如边缘有图文,叫出血。出血印刷图像裁切时,裁刀难以准确把握成品的尺寸,易产生错位,或切进成品的画面,或切不到位,使成品露白。一般出血的印刷成品图文,应向外延伸3mm。

◆折页 风琴折 卷心折 双对折 三折页

◆精装本中的术称

精装书一般以中高档画册为主,精装书的制作是书籍装帧中较为繁杂的一门工艺,这里介绍几个主要的环节。

书脊:是书刊厚度,连接书的封面和封底,也是以缝、钉、粘等方法装订而成的转折,包括护封的相应位置。勒口:一般以精装书为主,现在平装书中也常出现以封面封底折进一段增加书的美感。扉页:是封面和内页内容及风格的连接点,一般是印书名或题字。

腰封:一般是为点缀装帧封面而制作,有些松散的印刷成品,加了腰封方便携带。

环衬:是精装本中在封二和封三前的2页衬纸,是封面和内页连接的主要纽带(跨页),遮盖精装书中装订部位(订口)不美观的细节。

◆计算书脊位

有线胶装和无线胶装在计算书脊位时,计算方式为:

书脊=纸厚度×PG数÷2,◆纸张设定

开本一般以开纸的大小来确定,如版面用8K(42x28.5cm)尺寸印制的画册,那么,该画册为8K画册。(如图所示,图中尺寸为毛边尺寸)◆不同的纸张个性

印刷成品中,大多数是利用纸张完成的。纸张不同的质感,可以表现不同的成品效果。常用的品种有:

双面铜版纸:经涂布处理,印刷适应性良好,适用图片画册、海报等品质鲜亮的作品;

亚粉纸:经粉面涂布处理,适用古画、国画等雅致柔和的作品; 板书设计:

第三章 书籍装帧设计的基本知识和内容 第一节 书籍装帧设计应掌握的基本知识

一、书籍的开本和印张

1、书籍的开本

目前我国常用纸张的大小规格主要有两种:

小规格787mm x 1092mm,开切出的32开叫小32开; 大规格的889mm X 1194mm的纸张开切出的32开叫大32开。小规格纸张787mm x 1092mm的常用开本的尺寸规格:

开 本:370mm X 520mm 开 本:260mm X 370mm

16开本:185mm X 260mm

32开本:130mm X 184mm 大规格纸张889mm X 1194mm的常用开本的尺寸规格: 开 本:570mm X 420mm 开 本:420mm X 285mm

16开本:285mm X 210mm

32开本:205mm X 143mm

2、书籍的印张

印张数=面数÷开数

二、书籍的制版与印刷

1、制版

根据三原色的原理用四个色版,即C(蓝)、M(红)、Y(黄)、K(黑)四个版,依次印刷而成。

2、印刷

现在的印刷,按原理归纳起来可分为以下四种:凸版印刷、凹版印刷、丝网版印刷、平版印刷。工艺流程图

3、印刷的专业术语 ◆打样 ◆校对 ◆页面的术语 ◆出血位

◆页面组版与装订 ◆折页

◆精装本中的术称 ◆计算书脊位

有线胶装和无线胶装在计算书脊位时,计算方式为:

书脊=纸厚度×PG数÷2,◆纸张设定 ◆不同的纸张个性 双面铜版纸 亚粉纸

双胶纸也称书写纸 白卡和灰卡

小结:

本次课主要学习了第三章书籍装帧设计的基本知识和内容中的,第一节书籍装帧设计应掌握的基本知识,其中主要讲解了

一、书籍的开本和印张

1、书籍的开本、2、书籍的印张;

二、书籍的制版与印刷

1、制版、2、印刷,其中书籍的开本和制版是重点。

作业:

1、书籍装帧设计的开本尺寸设定?

第四篇:教学十讲第三讲 文档

第三讲

一、填空

1、三维目标是我们新课程的一个(重要创新点。)在新课程看来,(三维目标整合)的教学就是素质教育的体现。任何割裂知识技能、过程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学都不能促进学生的健康发展,所以,在我们看来,“三维发展观”是(科学的发展观)、(和谐的发展观),至少可以理解为(科学观、发展观)在教学上的体现。

2、我们一贯强调(知识技能)的教学一定要(服从)、(服务)于人的(和谐发展)——这是新课程的(核心)理念。

3、对“双基”要有新的定位,要把“双基”纳入到(三维目标)的框架中来,不能离开人的发展、离开(三维目标)单纯强调“双基”。

4、从一门学科的角度来说,(知识技能)是学科的(躯体),(过程方法)是学科的(思维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是学科的(“灵魂”)。

5、只有(思想)、(方法)、(思维)才能驾驭知识。我们要确立这样一个观念:结论相对来说是(单

一、封闭、简洁)的,过程相对来说是(多样、开放、复杂)的。

6、打个比方,知识技能如果指的是一个人的肌肉、骨骼、外形,那么过程方法指的就是人的血液系统、神经系统,情感态度价值观指的就是人的精神、灵魂。从一门学科的角度来说,(知识技能)是学科的(躯体),(过程方法)是学科的(思维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是学科的(“灵魂”)。

7、语文学科,强调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我们可以把工具性看成是一个(知识技能、过程方法)的统一,人文性就体现在(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

8、从某个角度来说,情感态度价值观是(模糊的)、(弥漫性的)、(渗透性的),谁都不能全部具体列出来,关键是我们要有这种意识——(把学生看成人)——在教学中不仅仅是(传授知识)、(训练技能),还要让学生经历(一定的过程),(掌握一定的方法),同时注重(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渗透)。

9、双基——所谓的双基,就是(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它是(过程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载体和依托。

10、知识技能与过程方法的关系,即我们通常所说的(结论)和(过程)的关系,与这一关系有关的还有(学习与思考)、(接受与发现)、(掌握与感悟)、(学会与会学)、(知识与潜力)、(继承与创新)等关系。

11、我们在任何时候都不能以牺牲学生和(身心健康)、(个性和谐)为代价,来换取所谓的学业成绩。

12、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宗旨,核心是(对人的关注)、(对人的尊重)及(对人的关爱)。

13、美国强调的三基指的是(读写算),孩子只有在具有(健全人性)的情况下,(读写算)才是有价值的。

14、一般来说,(结论)往往是比较单一的,(过程)是比较多样的,因为学生(思维方式)是多样化的,(结论)相对来说是封闭的,(过程)相对来说是开放的,(结论)相对来说是简洁的,(过程)相对来说是复杂的,所以注重过程的教学必定要付出更多的成本,因为它是(多样的)、(开放的)、(复杂的),当然,这里最重要的问题是:(结论是不是经过学生的思考而获得的)。

15、重结论、轻过程的教学,排斥了学生的(思考和个性),把教学过程庸俗化到无需智慧努力,不要动脑筋,只要记忆、练习就能掌握老师所讲的东西,所以就有了掌握知识却不思考知识、诘问知识、批判知识、创新知识的“好学生”——这实际上是对学生智慧的扼杀和个性的摧残。

16、每门学科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原理)等是一个框架、一个体系,它有一个内在的逻辑关系,但是贯穿这个内在逻辑关系的、更重要的则是学科的(思维方法)、(思维方式)、(思想方法)。

二、简答。1三维目标是三种目标吗?“三维”与“三种”有什么区别?

答:三维目标不是三种目标,三种目标指的是单个点(单维目标),单维目标不是说

不能促进人的发展,单维度的发展可能会突飞猛进的,考量单个指标都是容易达到的,难的是综合性、综合指标。三维目标——既关注知识技能,又关注过程方法,还渗透了情感态度价值观。就是知识技能,、过程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融为一体,这正是和谐的发展。就像我们考量一个社会文明发展,不仅仅要考量物质文明,还要考量精神文明一样,你不能单个考量。我们要确立三维目标整合的发展观。有人把“三维”比喻成一个长方体的长、宽、高,是三个维度。长方体一定由这三个维度构成,两个维度就不能构成长方体。它强调三维的整合。

“三维整合的发展观”,实际上就是一种科学的、和谐的发展观。这种“和谐”从某个角度来说,可能意味着要暂时“牺牲”某个单一的指标,强调三维目标的整合,就意味着不能在任何一个单维度上突飞猛进。我们的教学要服从于人的健康、健全、和谐的发展,这是一个最高的宗旨。

2、我们强调的是“三维目标”,而不是“三种目标”,这对老师来说究竟意味着什么?答:(1)我们要有这样的意识——整合的意识。

在教学的各个过程、各个阶段当中应该始终如一地贯穿三维目标整合的理念。(至于在具体的实践当中它们是怎样结合的、哪一个维度的目标是显性的、哪一个维度的目标是隐性的,也是变化的,不是一成不变的,要看具体的教学内容并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在不同的年级、不同的学段,整合的维度、角度是不一样的。我们要有这样的意识——把学生看成人——在教学当中不仅仅是传授知识、训练技能,还要让学生经历一定的过程,掌握一定的方法,同时注重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渗透。)

3、强调三维目标是否意味着否定“双基”? 答:绝对不是。因为三维目标本身就把“知识技能”当成一个维度,而且按照大家的习惯理解,它是摆在第一位的。三维目标把“知识技能”列在首位,所以新课程从来没有否定、轻视知识技能。但是,我们一贯强调知识技能的教学一定要服从、服务于人的和谐发展——这是新课程的核心理念。我们不能为知识而知识,为技能而技能。“双基”——所谓的“双基”就是(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它是(过程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载体和依托。

过程方法不能离开学科知识体系;情感态度价值观也不能孤立于这个学科的知识体系之外,失去这个基本依托。我们传统的教学就是把它剥离出来,把渗透在知识体系当中的过程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剥离出去,变成孤立的东西。

4、概括说说传统的“双基”教学?

答:“双基”教学重视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传授,讲究精讲多练,主张“练中学”,相信“熟能生巧”,追求基础知识的记忆和掌握、基本技能的操演和熟练,以使学生获得扎实的基础知识、熟练的基本技能和较高的演算能力为其主要的教学目标。(在传统的“双基”教学看来,知识技能是首位的,情感态度价值观、过程方法则是附属的,甚至认为知识技能传授好了,能力自然就有了,情感态度价值观自然就会渗透了。我们现在回头来看,这是不可能的,过度地强调一个维度,就会冷落、忽视甚至损害其他维度的发展,就是不和谐了。所以,我们强调科学、和谐发展观。传统的教材它是以知识技能为本位的教材,所以知识技能是非常体系化的、很有逻辑性的。现在,要求教材本身内涵一种经历、一种体验、一种方法、一种思考,这是对原来的知识单维度论的解构。客观地说,“双基”教学并不是一无是处的,但是它用一个维度代替三个维度,在强化知识技能的同时,忽视了其它维度,这正是它的要害,从根本上来说,这不是以人为本的教学。)

5、过度的强调传统的“双基”会导致什么后果?

答:第一、导致迷信权威、思维定式,即使是正确、必要的基础,也要讲究适度。就像我们太了解、太喜欢一个人,反而不大可能正确全面地看待他一样。因为太熟悉了,就缺少质疑和批判,容易导致迷信“双基”,导致思维的定式。太注重基础扎实、太注重“双基”的强化训练,必然导致负担过重。“双基”的一个基本理念是相信熟能生巧,但是,实践中也导致“熟能生厌”、学生兴趣的丧失。当

然,我们讲新课程强调三维目标并不是要忽视“双基”,但是对“双基”要有新的定位,要把“双基”纳入到(三维目标)的框架中来,不能离开人的发展、离开(三维目标)单纯强调“双基”。

6、新课程的“双基”观 ?

答:第一:“双基”的内涵发生了变化。传统的“双基”观是为学科发展打基础,新的“双基”观是以人为本打基础。

第二:要有一个和谐的发展观。“双基”只是课程目标的一个维度,不能孤立起来谈“双基”,把“双基”绝对化。我们现在是强调把“双基”放在三维目标的整合中来考量,要跟情感态度、价值观、过程方法融为一体。

7、怎么处理知识技能与过程方法的关系?

答:知识技能与过程方法的关系,即我们通常所说的(结论)和(过程)的关系。与这一关系有关的还有学习与思考、接受与发现、掌握与感悟、学会与会学、知识与潜力、继承与创新等关系。知识技能,从学生学习的角度来说,它的目的是为了学会——你今天学会了什么知识,掌握了什么技能;过程方法,实际上就是让学生学会学习,培养学生学习的能力。从学习的角度来说,要把学会和会学统一起来;从教学的角度来讲,就是要把结论和过程统一起来。老师既要注重结论,也要注重过程,二者要统一。从一门学科的角度来说,(知识技能)是学科的(躯体),(过程方法)是学科的(思维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是学科的(“灵魂”)。

一般来说,结论往往是比较单一的,过程是比较多样的。因为学生思维方式是多样化的。结论相对来说是封闭的,过程相对来说是开放的;结论相对来说是简洁的,过程相对来说是复杂的。所以注重过程的教学必定要付出更多的成本,因为它是多样的、开放的、复杂的。当然,这里最重要的问题是:结论是不是经过学生的思考而获得的。

重结论、轻过程的教学,排斥了学生的思考和个性,把教学过程庸俗化到无需智慧努力,不要动脑筋,只要记忆、练习就能掌握老师所讲的东西,所以就有了掌握知识却不思考知识、诘问知识、批判知识、创新知识的”好学生“——这实际上是对学生智慧的扼杀和个性的摧残。

我们要确立这样一个观念:结论相对来说是(单

一、封闭、简洁)的,过程相对来说是(多样、开放、复杂)的。即使是为了达到单一的结论,也需要一个较复杂的、多元的过程。只有多元的过程、多样的思维方式,才有助于真正的理解和领会。

8、怎样在教学中关注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答:关注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是(以人为本)思想在教学中的体现,它的实质是(关注人)。关注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与(关注学科)、(关注过程方法)构成了一个完整的学科教学体系,两者是教学中一对重要的关系。

从教师的角度来说,它表现为教书与育人的关系——我们既要教书还要育人;从教学的角度来说,就是认识与情感的关系。

教育家赞可夫说过一句话:”课本知识如果没有经过教师情感的加温,那么这种知识传授越多,你的学生将变得越冷漠。”没有真情,师生即使面对面,也会背对背。

9、教书与育人究竟存在什么关系?

答:教学问题严格说来都是教育问题。“教学永远具有教育性”。作为教师我们要把“每个学生都当人看”.老师要特别关注学业成绩不良的学生,对这些人要给予特别的尊重,这才真正体现以人为本。关心好学生人之常理。但是,作为一个教育者,要有一种使命感、责任感——对后进生要特别关注。任何不小心、任何对他的伤害,都有可能给社会带来灾难。(如:希特勒)要有这样的意识: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宗旨,核心是(对人的关注、对人的尊重及对人的关爱。)

我们应该尊重每一个学生,这要成为我们最根本的教育意识。

第五篇:社交礼仪第三讲之馈赠礼仪教学设计

社交礼仪第三讲之馈赠礼仪

一、教学目标

1.通过片段观看电影《孔子》,体验春秋时期服饰、饮食、语言、馈赠等礼仪,感受我国传统礼仪文化的博大精深。

2.了解馈赠中物品选择与赠送的基本要求。

3.在学习与讨论中,学会根据不同节日选择赠送内容。

二、教学重难点

不同场合馈赠礼品的选择。

三、教学方法

讲授法、讨论法、演示法。

四、课时

一课时。

五、教学过程

(一)热身

1.相互说说母亲节自己给母亲送了什么礼物。

2.观看电影《孔子》中孔子与季大司徒之间的故事片段,谈从中发现了什么。

(二)知识学习

1.馈赠:人们在交往过程中通过赠送给交往对象礼物,来表达对对方尊重、敬佩、友谊、纪念、祝贺、感谢、慰问、哀悼等感情和意愿的一种交际行为。馈赠是以物的形式出现,以物表情,礼载于物,起到寄情言意的“无声胜有声”的作用。

2.馈赠目的:馈赠礼品有各种各样的目的,如恭贺新禧、祝贺生日、事业发达、初次见面、久别重逢、临别远行、答谢友人、探视病人等,如果赠送的目的不明确,就很难使对方满意。馈赠动机应高尚,以表达情谊为宜。

3.礼品效用:富有实用性,且具有纪念意义或具提示性和鼓励性。

4.礼品特征:纪念性、宣传性、便携性、独特性和习俗性。

5.馈赠对象:即馈赠客体,是馈赠的接受者。

6.馈赠内容:即馈赠物,包括赠物和赠言两大类。

7.特殊场合(生日、母亲节、父亲节、教师节)的馈赠礼物。

8.花语,比较常见的鲜花的花语。

9.送花的禁忌:忌不了解花语、忌不顾场合、忌不懂习俗。

10.受花须知:身体正对送花人,目光正视送花人,上身微倾,面带笑容。忌侧对送花人,面无表情。要以双手从送花人手中接过。忌动作太快,忌单手接花。

接过鲜花后,仔细品味观赏,嗅闻鲜花香味,可说赞美之词:“真漂亮!”、“真香啊!”等,还要对送花人真诚致谢。

致谢后,应将鲜花小心放置。若是花束应找一花瓶将鲜花插入、洒水。忌随手丢在桌上或放在地上,置之不理。

(三)讨论

1.假设明天是你最好的朋友生日,你准备怎样给他选礼物,第二天怎么送? 2.角色出演送礼与受礼的过程。

下载第三讲 教学设计word格式文档
下载第三讲 教学设计.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第三讲关联词

    新起点文化培训中心 第三讲关联词我们先来了解一下关联词的种类吧。 (1)并列关系。各分句间的关系是平行并列的 既„„又„„,不是„„而是„„,一边„„一边„„, 又„„又„„,......

    第三讲 城市总体规划

    第三讲 城市总体规划 一 城市总体规划编制背景 城市规划在编制的过程中应突出综合性、政策性、超前性、长期性和科学性的特点,这些特点决定着城市总体规划一方面解决着城......

    初中英语第三讲

    力轩教育初中英语 一、 句子成分 句子成分:组成句子的各个部分叫做句子的成分。句子的成分有:主语、谓语、表语、宾语、状语、定语和宾语补足语。 主语:主语是一句话的主体,表明......

    写作第三讲

    第三讲写作聚材 ·材料的含义·材料的分类·材料的生成 ·聚材的途径·材料的积累 一、材料的含义1 一)材料与聚材 1.材料:指写作主体用以形成、提炼和表现文章主旨的事实现象......

    第三讲心得

    干部培训心得体会 不知不觉三次的干部培训已经结束了,第三次的培训是由外国语学院的党委副书记姜老师带来的,虽然说培训时间不长,但可以说为我们这次的培训划了一个完美的句号......

    第三讲 《水浒传》

    第三讲 《水浒传》《水浒传》是一部描写中国封建社会农民起义的章回体长篇小说,产生于元末明初,其作者一般确认为施耐庵。 一 宋江起义及“水浒”成书 《水浒传》描写的宋江起......

    教师课件制作培训系列讲座第三讲教学设计

    课件制作培训系列讲座第三讲教学设计 邹友清 一、 教学目的:学会视频处理的方法 二、 教学重点:视频处理的技巧介绍 三、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在上一讲中,我们学习了PPT中背景设......

    第三讲 中小学教师如何写教学案例(范文)

    第三讲 中小学教师如何写教学案例 李铁安(中央教育研究所课程教学研究中心、副研究员) 中小学教师如何写教育案例 第一节教育案例概述 一、教育案例的形成与发展 “案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