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伯恩斯坦及其历史问题

时间:2019-05-14 01:58:2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论伯恩斯坦及其历史问题》,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论伯恩斯坦及其历史问题》。

第一篇:论伯恩斯坦及其历史问题

大卫•诺思论伯恩斯坦及其历史问题

下文是大卫•诺思1998年在悉尼的夏季学院所作的题为“20世纪的基本问题和马克思主义” 讲演的一部分。大卫•诺思(David North)是美国社会主义公平党的总书记,著作颇丰,在欧洲、亚洲、美国和前苏联就马克思主义的原则、历史和第四国际的前景规划等主题作过讲演。他认为,20世纪末西方对再版伯恩斯坦著作表现出的兴趣,体现了小资产阶级左翼的政治诉求。但与19世纪末不同,当时伯恩斯坦主义的出现有改良主义的实践作为基础,但20世纪末的中产阶级对资本主义的前景并不乐观,改良主义的诉求只是希望金融精英们尽量少些摧毁现有的国家福利而已。因此,伯恩斯坦主义不可能复活,伯恩斯坦著作本身也没有增加他的学者形象。

剑桥大学出版社新编出版了伯恩斯坦的主要著作——《社会主义的前提》,涉及对伯恩斯坦的理论斗争。在1977年,新出版了伯恩斯坦的自传,题目是《渐进社会主义的诉求-伯恩斯坦与社会民主主义》,作者是历史学家曼弗雷德•斯蒂格(Manfred Steger)。同时,斯蒂格还翻译编辑了伯恩斯坦的著作集,最近也在人文出版社出版。这一举措显示出小资产阶级左翼的兴趣。斯蒂格的伯恩斯坦传记是重要的,不只是因为这本书显示的学术水平,而且是因为书中表达的政治倾向。伯恩斯坦对马克思的攻击,将社会主义从工人阶级革命中分离出来的企图,将社会主义重新定义为一种良好愿望和生产道德伦理动机,在斯蒂格看来,这完全是自由主义的一种表现。按照斯蒂格的看法,伯恩斯坦是我们这个时代的路标。伯恩斯坦的全部讨论都是建立在对资本主义不可能进行革命这一认识基础上的。伯恩斯坦作为最重要的改革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家认为,现代社会不断增长的复杂性使过去大规模革命成为过时的方式。在终结社会主义最终目标方面,伯恩斯坦以不成熟的“自由社会主义”方式表达了后苏联时代或许还是后凯恩斯时代最流行的社会进步纲领的主张。这个纲领认为,应当将重点放在文明社会所能发挥的作用和民主制的观念,这些将有利于建立在财产权之上的个人权利的扩展。伯恩斯坦预先看到了这一点,因而成为我们这个时代的英雄。斯蒂格认为,伯恩斯坦的写作即小心谨慎又愤世嫉俗,要理解和评价伯恩斯坦的政治思想要从他应用的哲学立场出发。使伯恩斯坦的知识诉求成为一种值得研究的主题的,既不是伯恩斯坦深奥的哲学水平,也不是他的明确的方法论,而是伯恩斯坦极力试图将两个伟大传统结合在一起,这两个传统分别代表了个体的自我实现和追求正义。人们一定还记得,伯恩斯坦声称要发动一次对马克思主义革命论的有力的理论一击。斯蒂格承认,他宁愿避开从哲学立场来评价伯恩斯坦的著作,这样就可以承认在科学和理论的领域伯恩斯坦和马克思直接对立可能是一种错误的比较。但伯恩斯坦理论上的缺陷也没有回避,斯蒂格认为,我们必须改变将伯恩斯坦看成先知的想法。一百多年来,伯恩斯坦的吸引力不是来源于他的论点的知识力量,而是来源于他对中产阶级特别的期待。人们在伯恩斯坦的纲领中发现,尽管他的理论存在弱点,但对社会利益的表达和政治心理反映的表达方面有独到的地方。早年一个更博学的传记作者彼得•盖伊(Peter Gay)45年前写到,如果伯恩斯坦不站出来,也一定会产生一个像他一样的人物,当时德国的经济政治条件在世纪的转折年代需要一个改良主义的理论。当然,伯恩斯坦主义的复活,至少在其原始意义上,不太可能发生在今天。的确,虽然在当时不太明显,但实际上,伯恩斯坦理论从它诞生的那一刻起就已经“过时”。然而对伯恩斯坦生命重新燃起兴趣和围绕着他的著作产生的争论,给了我们一个重要的启示:即使过了一百多年,19世纪末争论不休的政治问题,在20世纪末即将来临的时候,依然有极重要的实际价值。我相信,这就是马克•吐温说过的,虽然历史本身不能重复,但它似乎有自己的节律。的确,尽管存在着巨大的和明显的差别,但是今天的人们无法阻止遭遇产生伯恩斯坦“节律”的相似的政治条件和知识环境。现在还很难完全评价伯恩斯坦宣称“马克思主义死亡”与19世纪末的中产阶级知识分子发生共呜的程度。在资本主义前所未有的繁荣和资本主义世界范围影响的扩张中,马克思主义者关于资本主义体制的观念被摧毁。许多冷静的有知识的人们,看到资本主义的现实,与马克思所断言的资本主义内部矛盾的发展并不一致。但是,在1898年和1998年现实之间存在一个明显的差别是,伯恩斯坦对马克思主义提出批评期间,正是工人阶级的条件取得明显改善,而改良主义在实践中很活跃,但在理论上很弱、需要证明其正确性的时期。伯恩斯坦理论的出现,正好满足了这种需要。相信资本主义通过改良可以渐渐进步,实际上是19世纪末出现的伯恩斯坦主义的哲学因素。十分明显的是,今天没有这样的乐观主义者相信资本主义会有如此美好的前景。而这对伯恩斯坦主义是必须的。相反,当代的中产阶级左派被病态的消极主义主导。他们无论如何也不会相信工人阶级可以承担社会变革的重任。这种“改良主义”充其量是一种模糊和懦弱的改良主义,他们的诉求只是希望金融精英们尽量少些摧毁现有的国家福利而已。伯恩斯坦,尽管有他的弱点,但至少他还是个社会主义者,还真诚地相信,资本主义在社会主义者的影响和压力下,会和平地向公正和人道的社会演变。

现在说到伯恩斯坦,人们知道他出生在低层的中产阶级犹太人家庭。1872年,他开始参加社会主义运动中的政治活动。他被倍倍尔在普法战争期间勇敢捍卫社会主义和国际主义原则所吸引。在1875年,他是在哥达召开的爱森纳赫派和拉萨尔派合并大会的代表。在他早期的政治生涯中,伯恩斯坦表现出对各种形式的小资产阶级民主制政治的兴趣。有一时期,他担任卡尔•赫希伯格(Karl Hochberg)的秘书。赫希伯格是一个左翼民主人士,在财政上资助过社会民主党。伯恩斯坦担任了起草文件的工作,经常表现出敦促党放弃偏向工人阶级的倾向,对资产阶级采取更缓和的态度。马克思和恩格斯对他起草的文件很生气,而伯恩斯坦在倍倍尔亲自陪伴下,只是到伦敦旅行了一趟,对自己冒犯两位老革命家的政治原则私下进行了道歉,就使马克思和恩格斯恢复了对他的优雅态度。伯恩斯坦在1887年因为德国实行反社会主义法被迫离开德国,他被驱逐的生涯持续23年。他在瑞士生活了好几年,之后,在1880年代后期移居英格兰。他在寄居英格兰期间与改良主义的费边社有过联系。他经常与费边社的一些人物在一起吃吃喝喝。根据斯蒂格的描述,功利主义的观点对伯恩斯坦留下深刻印象,如社会进步可以通过英国工人的实践取得的观点等。他以赞美的语态说,英国劳工领导人和自由主义的资产阶级的关系是良好的,认为这种关系是一种愉快的结合,对渐进的改良主义的成功起到了关键作用。对伯恩斯坦来说,英国模式证明,劳动和资本的愉快合作是可能的。这一点激励他将他的观察传达给德国党的同志们。

费边社的观点只是驱动伯恩斯坦的一个知识和政治环境的要素。社会主义力量在德国以及在整个西欧的迅速增长,已使资产阶级明白,社会主义的影响不能简单地通过国家镇压来加以限制。有必要对马克思主义提出的巨大的知识挑战作出回应。因而,在1890年代,各个大学被赋予一个新的和关键的作用,那就是要成为反马克思主义的意识形态的堡垒,只要这些学校还没有向那个时代的精神投降。从那时开始,马克思的著作不断遭到解析,以寻找其逻辑的不一致和弱点。这些不一致和弱点,可能在证否社会主义运动的主张时被引用。新的学院派“马克思主义杀手派”成为有重大影响的权威人物。他们的著作受到广泛赞誉和宣传。一些有名人物和一些追随者形成一个稳定的堡垒以反对马克思理论的方方面面。

这些思想家的著作以自己的方式论证了马克思的一个根本性发现,物质生活的生产方式制约了社会的一般进程和政治、知识生活,客观存在的社会矛盾在一定的意识形态形式中得到反映。这些小资产阶级的作品对马克思的学术批评在伯恩斯坦的作品中得到反映。的确,可以毫不夸张地说,伯恩斯坦除了拥有自己的那些政治遗产,新鲜观点极少,他的那些反马克思主义的论点,在那个时代的大学中随处可见。恩格斯开始意识到伯恩斯坦的世界观的变化,并指责他越来越像一个自鸣得意的杂货店老板。只要恩格斯依然还活着,他就会阻止伯恩斯坦的理论倒退。但在恩格斯死后的1895年8月,伯恩斯坦迅速远离了马克思主义。1898年,伯恩斯坦写下一系列文章,在文章中他拒绝接受社会民主党革命纲领中的理论遗产。在《社会主义的前提》一书中,他用很大的篇幅说明了这些观点。时机已经到来,他认为,马克思的资本主义体制被内部矛盾打破的分析是马克思所经历的黑格尔哲学训练的产物,也是无聊的,与经验主义对现实的观察无关。社会主义者将他们的策略建立在期望资本主义体制的大危机上是一个危险的错误。所有证明都表明,资本主义实际上具有进步发展的无限的潜力。这种发展将使资本主义相当自然地、民主地和和平地走向社会主义。那些不幸的马克思主义者还继续认为,社会主义将在由内部矛盾引发的大危机中产生,遭受灾难的资本主义将使他们无法直面当代生活现实。从他们将不存在的经济矛盾的错误观点出发,马克思和恩格斯错误地相信资本主义将导致工人阶级的贫困难化。伯恩斯坦认为,工会组织已经证明自己有能力不断提高工人在国民收入中的份额。至于马克思强调劳动价值理论是对工人阶级被剥削的科学阐明,这是需要抛弃的另一件陈旧理论负担。伯恩斯坦质问,这里我们需要说明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中剩余价值的生产具有内在的固有的剥削性质吗?纠缠于价值形成的难题导致了社会主义运动集中火力反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而不是富有成效地构想通过工会活动和国家立法的结合实现那些实际的需要,从而使国民收入更平等地分配。

伯恩斯坦坚持认为,工人阶级的长期利益将不会通过革命来获得,而是通过工会取得稳定不断的利益来实现。他斥责一些社会主义者,因为他们,工会除了从事革命政治活动之外,其它任何活动都成为毫无意义的事,除了意义不大的游行示威就无事可做。对伯恩斯坦来说,工会是克服资本主义不公平因素的手段。他说,从有益于社会经济的立场出发,工会是工业中民主的要素。工会的作用倾向于消蚀资本的绝对权力并直接影响工人在工业管理中的作用。在一定意义上,伯恩斯坦对工会的作用表现出疑虑。认为工会不应寻求更多更大的权力。工会的目标应当是谋求成为资本的伙伴而不是控制工业。按伯恩斯坦的观点,马克思和恩格斯的另一个错误就是将国家看成是阶级统治的工具的观念。他认为,英国的案例证明通过民主制建立的政府具有代表全体公民不断提高福利水平的功能。工人阶级的目标没必要取代现存的国家,更不用说要打碎它,而是要使它成为一个超阶级民主制的有效工具。的确,工人阶级没有必要也不应该追求它自己的阶级统治。无产阶级专政在文明的政治话语中是没有地位的一个词汇。在伯恩斯坦看来,阶级专政属于低级的文明形式,是一种文明的退步。民主制则是对所有公民权利的保证,是引入人类文明受到推崇的统治形式。在民主制中,各个政党和支持各政党的阶级都懂得他们的权力是受到制约的,因此学会妥协和合作,这是现代文明的发展趋势。

伯恩斯坦相信英国的案例不是个例外,因此他认为,民主制在德国也将发挥它的神奇效果。他指出,德国社会民主党坚持认为德国资产阶级具有极端的反动性是错误的。即使有许多证据证明德国资产阶级曾是反动的和专制的,但这种情况不可能持续的太久。德国资本家阶级迟早会接受民主制的改革,如果德国社会民主党停止用社会革命威胁它。党的任务就是使资产阶级确信党对暴力革命根本没有兴趣。一旦这样做了,资产阶级对社会民主党的担心就会被驱散,就会愿意与工人阶级从事那个“共同事业”,共同反对普鲁士绝对的专制政权。

伯恩斯坦敦促德国社会民主党放弃革命的幻想,从黑格尔的决定论中解放出来,认为黑格尔式的社会主义观念歪曲了马克思和恩格斯的思想,实际上只是顽固的自由主义而已。伯恩斯坦写到,事实上,没有一种自由主义思想不是社会主义知识宝库的一部分。按伯恩斯坦的判断,社会主义不可能在理论上否定个体要为自己的经济行为负责的原则,也不可能存在一个不需要这一原则的环境。没有责任就没有自由。

伯恩斯坦对社会主义者反对资产阶级的武力政策嗤之以鼻。他在原则上不反对欧洲统治下的殖民主义。他写道,只要使野蛮部落变得更好,那么殖民主义就是可以接受的。他还将这一原则运用于美国的印地安人,他说,无论对印地安人犯下什么过错,现在他们的权利得到保护,而且他还知道印地安人的数量不再减少,反而呈现回升势头。这是他接受殖民主义的理由。

没有什么把伯恩斯坦看成是一个政治理论家和战略家更败坏伯恩斯坦的声誉了。即使斯蒂格小心翼翼地从伯恩斯坦的著作中选择了一些段落,也没有增加伯恩斯坦的学者形象。对当代马克思主义者来说,如果有什么事会让他们感到惊奇的话,那一定是伯恩斯坦观点显示出的极差的水平。人们会反问自己:“这样一碗稀粥,就驳倒了马克思主义?”人们不禁会感到惊奇,这种后维多利亚时代势利小人的愚蠢平庸哲学,怎么会在那个时代显得那么重要!

在伯恩斯坦的那本书出版仅15年之后,伯恩斯坦认为不可能爆发的那场灾难爆发了,那场灾难开启了历史上一个野蛮的没有平等的时代。资本主义的发展趋势并没有直接地走向民主制和阶级对立关系的改善,而是走向对大众的镇压和内战。对未来,短见的伯恩斯坦只看到民主制的彩虹,完全没有看到集中营和战壕的铁丝网。

第二篇:关于新疆若干历史问题

关于新疆若干历史问题,俞正声这样说

会议深入学习贯彻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党中央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认真贯彻落实第二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精神和中央关于新疆工作决策部署,认真学习领会有关新疆若干历史问题研究座谈纪要精神,进一步统一思想、深化认识、凝聚共识,扎实推进依法治疆、团结稳疆、长期建疆的各项工作。

俞正声指出,纪要运用马克思主义国家观、历史观、民族观、文化观、宗教观,坚持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和视野,从我国历史发展全局界定和研究新疆区域历史发展,着眼于中华民族与新疆各民族、中华文化与新疆各民族文化的相互联系,认真回答了新疆若干历史问题,明确阐明:新疆是我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多民族大一统格局是我国自秦汉以来就基本形成的历史传统和独特优势;新疆各民族是中华民族血脉相连的家庭成员,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是各族人民的共同利益;新疆各民族文化扎根于中华文明沃土,是中华文化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新疆是多种宗教并存地区,促进宗教关系和谐是新疆稳定繁荣的历史经验等等。这些基本观点,为解决新疆意识形态领域特别是历史领域的现实问题提供了重要遵循,为统一新疆各族干部群众对若干历史问题的认识提供了重要共识,为掌握新疆意识形态工作的主导权、主动权、话语权提供了重要思路。

俞正声强调,要认真学习领会纪要的主要内容和精神实质,深刻理解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新疆各族干部群众的重要思想,准确把握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重要要求,切实坚持正确处理新疆意识形态领域和历史领域现实问题的重要遵循,结合实际做好新疆意识形态领域工作。要坚持维护新疆社会稳定和实现长治久安的总目标不动摇,坚持谋长远之策、行固本之举、建久安之势、成长治之业的基本遵循不懈怠,坚持凝聚共识、争取人心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不偏移,坚持打赢意识形态领域反分裂斗争的鲜明态度不含糊,正本清源,努力清除新疆历史、文化、民族、宗教等方面错误思想影响,从根本上解决长期存在的深层次问题,打牢依法治疆、团结稳疆、长期建疆的思想基础和政治基础。

俞正声强调,新疆要切实肩负起主体责任,大力培训各级党员干部、知识分子和宗教界人士,广泛宣传教育群众,确保领导责任到位、思想教育到位、工作落实到位。各部门要自觉站在党和国家工作全局的高度,积极担当,主动作为,理清工作思路、明确任务目标,谋划好下一步工作。各地要加大对纪要的宣传力度,使广大群众更多了解新疆、认识新疆、支持新疆。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统战部部长孙春兰在总结讲话中指出,这次会议紧紧围绕维护新疆社会稳定和实现长治久安的总目标,着眼解决新疆意识形态领域深层次矛盾和问题,进一步明确了新疆若干历史问题的一系列基本观点,为做好新疆意识形态领域工作提供了重要依据。要认真总结这次会议取得的重要成果,进一步提高认识、明确方向、坚定信心,确保中央的决策部署落地生根、见到实效,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

张春贤、栗战书、杜青林、杨晶、郭声琨出席会议。中央宣传部、教育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负责同志和有关专家学者在会上发言。中央有关部门和单位负责同志,各省区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有关方面负责同志出席会议。

新疆若干历史问题研究座谈会9月12日至13日在北京召开。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政协主席俞正声出席会议并作重要讲话。会议深入学习贯彻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党中央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认真贯彻落实第二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精神和中央关于新疆工作决策部署,认真学习领会有关新疆若干历史问题研究座谈纪要精神,进一步统一思想、深化认识、凝聚共识,扎实推进依法治疆、团结稳疆、长期建疆的各项工作。

俞正声指出,纪要运用马克思主义国家观、历史观、民族观、文化观、宗教观,坚持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和视野,从我国历史发展全局界定和研究新疆区域历史发展,着眼于中华民族与新疆各民族、中华文化与新疆各民族文化的相互联系,认真回答了新疆若干历史问题,明确阐明:新疆是我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多民族大一统格局是我国自秦汉以来就基本形成的历史传统和独特优势;新疆各民族是中华民族血脉相连的家庭成员,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是各族人民的共同利益;新疆各民族文化扎根于中华文明沃土,是中华文化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新疆是多种宗教并存地区,促进宗教关系和谐是新疆稳定繁荣的历史经验等等。这些基本观点,为解决新疆意识形态领域特别是历史领域的现实问题提供了重要遵循,为统一新疆各族干部群众对若干历史问题的认识提供了重要共识,为掌握新疆意识形态工作的主导权、主动权、话语权提供了重要思路。

俞正声强调,要认真学习领会纪要的主要内容和精神实质,深刻理解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新疆各族干部群众的重要思想,准确把握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重要要求,切实坚持正确处理新疆意识形态领域和历史领域现实问题的重要遵循,结合实际做好新疆意识形态领域工作。要坚持维护新疆社会稳定和实现长治久安的总目标不动摇,坚持谋长远之策、行固本之举、建久安之势、成长治之业的基本遵循不懈怠,坚持凝聚共识、争取人心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不偏移,坚持打赢意识形态领域反分裂斗争的鲜明态度不含糊,正本清源,努力清除新疆历史、文化、民族、宗教等方面错误思想影响,从根本上解决长期存在的深层次问题,打牢依法治疆、团结稳疆、长期建疆的思想基础和政治基础。俞正声强调,新疆要切实肩负起主体责任,大力培训各级党员干部、知识分子和宗教界人士,广泛宣传教育群众,确保领导责任到位、思想教育到位、工作落实到位。各部门要自觉站在党和国家工作全局的高度,积极担当,主动作为,理清工作思路、明确任务目标,谋划好下一步工作。各地要加大对纪要的宣传力度,使广大群众更多了解新疆、认识新疆、支持新疆。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统战部部长孙春兰在总结讲话中指出,这次会议紧紧围绕维护新疆社会稳定和实现长治久安的总目标,着眼解决新疆意识形态领域深层次矛盾和问题,进一步明确了新疆若干历史问题的一系列基本观点,为做好新疆意识形态领域工作提供了重要依据。要认真总结这次会议取得的重要成果,进一步提高认识、明确方向、坚定信心,确保中央的决策部署落地生根、见到实效,以优异成绩迎接

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

张春贤、栗战书、杜青林、杨晶、郭声琨出席会议。中央宣传部、教育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负责同志和有关专家学者在会上发言。中央有关部门和单位负责同志,各省区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有关方面负责同志出席会议

我校党支部召开了维护民族团结、维护社会稳定集中学习教育动员大会,宋主任向我们传达了贵政教201213号文件的精神,指出推进自治区民族团结进步事业、构建和谐社会、实现长治久安的需要,更是一项重要的政治任务。

维护国家统一和各民族的大团结,就必须旗帜鲜明地反对民族分裂主义。在党中央的正确部署和自治区党委的坚强领导下,各族干部群众同民族分裂主义进行了坚决斗争。当前,青海正处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关键时期。维护和加强青海各民族的大团结,必须旗帜鲜明地反对民族分裂主义,严厉打击“三股势力(民族分裂势力、宗教极端势力、暴力恐怖势力)”的犯罪活动。这是国家最高利益之所在,是青海各族人民的根本利益之所在,是推动青海经济社会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的必然要求。

几千年来,我国各族人民在祖国大地上自强不息、团结拼搏,共同创造了悠久灿烂的中华文化,共同建设了幅员辽阔的锦绣河山,共同缔造了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在长期发展进程中,我国各民族密切交往、相互依存,形成了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格局。我国每一个民族都是祖国大家庭不可或缺的重要成员,我国每一个民族都为中华民族发展壮大作出了重要贡献,我国每一个民族都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力量。我国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反映了全国各族人民共同意志,符合全国各族人民根本利益。要大力增强我国各民族对中华民族的归属感、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对伟大祖国的自豪感,大力促进我国各民族在社会主义大家庭中和衷共济、和睦相处、和谐发展,不断形成实现国家兴旺发达、人民幸福安康的强大力量,不断形成实现社会和谐稳定、国家长治久安的强大力量,不断形成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人类作出更大贡献的强大力量。

青海各族人民更应清醒地认识到,国家统一,民族团结,社会稳定,各族人民和睦相处、和谐发展,是青海发展与进步的生命线。青海是我国西北边疆的战略屏障,在全国发展稳定大局中具有特殊重要的战略地位。只有加快青海发展,造福青海各族人民,才能实现中央提出的民族团结,社会稳定的新局面。未来发展的关键在人才,人才培养的基础在教育。做为教育工作者,我要努力发挥模范带头作用,全心全意为各族群众谋利益,义不容辞投身于“加强民族团结,维护社会稳定”的工作中!

第三篇:钓鱼岛历史问题观后感

钓鱼岛历史问题观后感

姓名:付国林

系别:外语系

班级:2013级3班

学号:2013710307

在钓鱼岛视频中,我们可以清楚的明白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神圣领土,有史为凭,有法为据。钓鱼岛等岛屿是中国人最早、最先发现、命名和利用的。早在明朝时期,钓鱼岛等岛屿就已经纳入中国海防范围,是中国台湾的附属岛屿,钓鱼岛从来就不是无主地,中国自古就是钓鱼岛的主人。

可是,1895年,日本在甲午战争末期,趁着清政府战败,强迫清政府签订不平等条约《马关条约》,割让台湾岛及其附属岛屿。在二战结束后,中国通过合法途径收回台湾岛及其附属岛屿,可是日本在钓鱼岛的立场上是对世界反法西斯胜利果实的公然否定,是对战后国际秩序的严重挑战。在后来,钓鱼岛一直未从解决,而中国在成立后的中日邦交正常化过程中又达成钓鱼岛问题由后人解决。近几年,日本在钓鱼岛问题上不断挑起事端,特别是购岛**,以为自己出面购岛铺路搭桥,而正可以看出日本的警惕性。中国政府始终重视发展中日关系。中日两国合作也是符合两国人民的根本利益,这有利于维护本地区的和平、稳定与发展。但是中日关系的健康发展需要中日两国共同努力。但是政府的购岛行为时背道而驰的。中国严正声明日本的购岛行为完全是非法的、无效的。丝毫改变不了日本侵占中国领土的历史事实。

从视频中可以看出,美国有一些人对钓鱼岛事件还是倾向于历史的,从这可以看出,事实就是事实,是无论如何也改变不了的。我相信他们也是看不过日本的做法。美国政府应该鼓励他的日本盟友立即归还钓鱼岛,并就战争罪行向中国公开道歉。我相信越来越多的人都会反感日本的做法。

对于钓鱼岛问题上面,我认为在必须维护中国的领土和主权,这不仅仅是关系到中国的领土问题,也是中国的尊严问题,更是中国以后在世界上的分量能不能引起其他国家重视的问题。如果中国在钓鱼岛上妥协了,那么中国的威信何在,中国还能不能让更加强大?中国必须要强硬起来,让别人知道中国式不容许别人插入的,是不容许别人干涉的,也不是别人能够轻易得罪的。对于日本的做法,中国不会再只是抗议,而是给予有力的回击,以实际行动来向日本宣战,如果还是不断地挑起事端,那么中国只能采取强硬手段。

然而我们为什么还没有解决钓鱼岛问题,主要是因为我国的经济实力、政治势力、科技发展还不是太强大,所以才能让日本嚣张。还有我国的民族凝聚力还不够强。落后就要挨打。所以,中国必须加大各方面的全面发展,努力增强民族凝聚力。加大对日本做法的有力回应,让日本知道中国人不是好欺负的。青少年应该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发展自身,在以后成为国家的栋梁,为祖国做出有力的贡献,不断让中国更加强大。

第四篇:中日历史问题论文

历史问题与中日关系

肖晨 ***1 湖北大学 化学化工学院,09化学生物学

指导老师:张宁

当前,影响中日关系的主要因素是历史问题。发展中日关系要正确处理好历史问题和台湾问题。本文对影响中日关系的历史问题的由来,日本为何不能正确对待历史问题,以及中日两国应该怎样正确对待历史问题加以分析,使人们能够正确认识日本错误对待侵略历史的问题。

一、中日“历史问题”的由来

“历史问题”是中日两国间非常敏感性的问题。因为自明治维新以来,直至1945 年,日本始终作为一个侵略者,多次发动侵华战争,特别是八年全面侵华战争,给中国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这场由日本一小撮军国主义者发动的侵略战争,给中国人民生命和财产造成的损失是史无前例的,中国军民伤亡3 500 万人,直接财产损失1 000亿美元,间接财产损失5 000 亿美元。战后,对于战争加害方日本,中国政府和人民采取了“宽大为怀”的态度。对待历史问题,中国领导人一贯主张“把一小撮军国主义者和广大的日本人民区分开来,日本人民也是那场战争的受害者”,并从“不给日本人民增添负担”的立场出发制定了“放弃战争赔偿”的方针。中国人民不计前嫌,以德报怨,扶养日本孤儿,善待日军俘虏。自1972 年中日邦交正常化以来,中国领导人一再强调发展中日关系要以史为鉴,面向未来。温家宝在会见日本首相小泉纯一郎时指出:“以史为鉴,面向未来,就是要正确对待历史,这是中日世代友好的基石”。

从日本方面看,自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到上世纪80 年代末,日本主流社会基本能够谨守“和平宪法”、《旧金山和约》和中日三个政治文件,对侵略战争认罪、任罚、反省并道歉。可是进入90年代以后情况发生变化。日本保守派和右翼团体结成右翼保守势力,推动日本政府的战争责任政策向右调整,致使日本社会接二连三地出现了修改历史教科书,参拜靖国神社,突破“和平宪法”,拒绝对战争受害者赔偿,日本政要发表诡词谬说,公开否认战争罪行与暴行等等为侵略战争历史翻案的事态,严重影响了中日关系。

2001 年4 月3 日,日本文部省通过了右翼分子编写的2002 年版中学历史教科书。这本教科书是战后日本右翼势力歪曲历史,否认侵略战争罪行,推卸侵略战争责任,为侵略战争历史翻案,宣扬皇国史观等各种论调的集大成之作。新历史教科书歪曲九一八事变,认为事变并非日本政府蓄谋已久的、灭亡中国的既定方针,而仅仅是关东军单独行事;歪曲“满洲国”历史,说溥仪傀儡政权是在中国建立的第一个现代法制国家,得到人民的满意支持;彻底否认南京大屠杀,新教科书不再提日军屠杀30 万南京军民的数字,只笼统地说杀了一些人,或许多人,还说这一事件“疑点很多”;新教科书删去了慰安妇问题,七三一细菌部队和三光政策等暴行;新教科书明目张胆、厚颜无耻地歪曲日本侵略战争的性质,认为日本发动亚洲太平洋战争,是“不得已而为之战争”,是为了日本的“自存、自卫”,是为了把亚洲从欧美的统治下解放出来,正因为如此,战后才出现了亚非拉的民族解放运动;新教科书还认为日本吞并朝鲜的目的是为了东亚的稳定,是合法的,必要的[4]。日前,日本文部省再次审定放行了日本右翼编纂的《新日本历史》,此版本在200l年版基础上,更加淡化日本加害者形象,渲染其受害者意识,把中日历次战争的责任归结于中国方面。此外还增加了将

钓鱼岛和独岛(日本称“竹岛”)作为日本领土的内容。新历史教科书严重地歪曲历史,美化略,引起强烈反响,在中国、韩国掀起了批判的浪潮。

日本政要参拜靖国神社,特别是小泉任首相后已经先后4次参拜靖国神社,这是日本政府在历史问题上的重大倒退,它也导致了中日高层互访中断多年。靖国神社是日本明治维新以来为宣扬为天皇献身的精神而建立的,它把阵亡的日本军人供奉其中,视其为国家的“英灵”,具有“国家宗祠”的性质。日本在20世纪三四十年代对中国及其他亚洲国家发动的侵略战争中,靖国神社成为日本统治者推行天皇崇拜和军国主义的重要工具。战后,靖国神社在形式上失去了“国家宗祠”的性质,但却成为日本右翼势力和保守政治家的重要政治阵地。陈列有日本甲级战犯东条英机等牌位的靖国神社不是单纯的宗教场所,而是日本右翼势力和保守政治家为侵略历史翻案的鼓噪之地。靖国神社视甲级战犯为蒙受不白之冤者而供奉其牌位,小泉参拜就是认可这种立场。靖国神社问题的实质是能否正确对待日本那段历史。小泉曾于200l年l0月访华,在参观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时表示:“我对因那场战争而牺牲的中国人民表示衷心的道歉和哀悼”。然而,他在中国之行6个月后再次参拜了靖国神社。今年5月l6日,小泉在日本众议院预算委员会为参拜靖国神社进行辩解。他同时暗示,自己将在今年内“选择一个合适的时间”再次参拜靖国神社。小泉首相的言行让人担心日本是否真正要走和平发展的道路。

日本内阁高官要员也多次发表否认战争罪行的言论。今年5月26日,日本厚生劳动省政务官森冈在执政的自民党国会议员会议上发表谬论,妄称“甲级战犯在日本国内已经不是罪人”,远东国际军事法庭是“任意以反和平罪和反人道罪进行单方面审判的”。森冈公然否认远东国际军事法庭审判结果,为日本二战甲级战犯开脱罪责,引起了中国人民的强烈愤慨和严厉谴责。综上所述,当前影响中日关系的历史问题有以下基本特征:第一,对过去日本发动的侵略战争以及对朝鲜、中国台湾等地的殖民统治进行否认甚至美化的,是日本的右翼势力及一部分右派政治家;第二,中日两国围绕历史问题发生磨擦的责任在日本方面,无论是修改历史教科书,还是首相参拜靖国神社,内阁成员及右派政治家频频失言,都是日本方面首先挑起的。

二、日本不能正确对待历史问题的原因分析

日本在历史问题上的严重倒退,严重地伤害了战争受害方中国、韩国、朝鲜等邻国人民的感情,理所当然地遭到邻国政府和人民乃至世界各国有正义感的人们的强烈反对。人们不禁要问:日本为何不能像德国那样,承认、认识自己的战争罪行,并向受害国人民赔礼道歉,反而歪曲历史事实、美化侵略?这主要有政治、经济等方面的原因。

第一,日本的战争责任没有在战争结束后得到彻底的清算。由于战后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的出现,以及共产党领导的新中国的建立,使世界政治格局发生了巨大变化。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出于“冷战”和“反共”的需要,认为日本是亚洲遏制共产主义意识形态的惟一国家,因此,对于日本的战争责任没有进行彻底清算。东京审判时国际法庭对日本战犯表现出极大的宽容,除少数战犯得到惩治外,许多犯有严重罪行的战犯却免于追究。至20世纪50年代初,包括甲级战犯在内的全部战犯陆续获释,其中一些人还担任了政府要职,甲级战犯岸信介一度出任日本首相。这些人对于日本国家决策,显然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另外,美国不顾苏联等国和日本国内进步力量的反对,在审判中免除了对天皇战争责任的追究,使天皇制度在日本保留至今。“而天皇制度是日本近代皇国史观和军国主义国家观念在国体上的根本凭借”。

第二,日本战前“皇国史观”未得到彻底清除。“皇国史观和军国主义理论是自明治时代而迄于今日日本政府及其官僚们一贯坚持不放的基本理念”。受这样思想观念支配的一批政府部门、内阁官僚按照自己所一贯认同的思想观念看待历史,来向日本国民传输错误的历

史观,并从整体上左右日本国家的历史认识。了解了这一点,也就不难理解为什么日本政要中不乏公开为侵略战争开脱罪责之人。

第三,战后日本经济的复苏及20世纪八九十年代其世界经济大国地位的确立,从物质层面上对日本不顾亚洲国家的猛烈批判顽固坚持错误的历史认识提供了支持。日本发展为经济大国后,欲发展为政治大国、军事强国的大国主义思潮有了经济支撑,使一些人产生了“重振国威”、“重温旧梦”的思想,一些右翼分子甚至妄图重温“大东亚共荣圈”的旧梦,故总想歪曲历史,美化战争,推脱日本战争罪责。

第四,日本右翼势力的翻案活动有其存在的社会根源。在日本,为侵略历史翻案的右翼势力主要包括右翼团体、右翼政治家和右翼学者。战后,右翼势力的翻案活动一刻也没有停止过。近年来,日本经济长期低迷;以“保革对立”为特征的“55 年体制”崩溃后,政界出现“保守化”趋向;日本走向“政治大国”的步伐加快,与亚洲各国在历史问题上的分歧与矛盾加剧;不甚了解历史真相的日本“战后新生代”走向社会后,对右翼势力的历史翻案缺乏控制力。在这一社会氛围下,日本国内和平主义运动大为削弱,右翼势力变得有恃无恐。日本在对待其侵略历史上顽固地坚持错误的认识立场,其背后隐藏着的是军国主义思想,并对亚太地区的和平与安全构成严重的现实性威胁,对此我们必须保持高度的警惕。

三、中日两国应如何正确对待“历史问题”

作为战争加害方的日本政府,近年来在极力改变战败国形象,争做政治大国。日本在争取成为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的问题上表现得异常活跃。然而事实表明,不能正确认识历史已经成为日本走向政治大国的最大障碍。只有以史为鉴,才能面向未来。日本政府只有认真对待侵略历史,放弃错误的历史观,真正反省侵略战争,才能取信曾遭受日本侵略的亚洲各国政府和人民,使自己立足于亚洲和世界。作为战争受害方的中国,对外,要据理力争,要对日本军国主义的侵略进行深入的揭露,要让全世界的人都认清日本的错误历史观,特别是让日本广大民众了解日本军国主义者的罪行。(日本战后的教育使日本国民对近代史的知识缺乏正确的了解。相当多的日本人只了解日本在战争中死亡3l 万人的事实,却不了解由于日本侵略而造成的数千万中国和亚洲人民牺牲的事实。)同时,要求日本政府真正反省并认罪,以史为鉴,不要让战争悲剧重演。对内,教育好我们的下一代。早在l945 年,毛泽东就说过:“战争教育了人民,人民将赢得战争,赢得和平,又赢得进步”。我们今天的任务,是用中国人民可歌可泣的抗日战争历史,用那种奋起救亡图存的精神,教育和激励我们的下一代,牢记历史,振兴中华,不让历史的悲剧重演。同时,要引导国民以理性的态度对待日本的错误做法,用更适合的方式把中日之间的历史和现实问题解决好。最重要的是从我做起,把自己的国家建设得更加强大。

第五篇:历史问题分析公式

一、历史背景、原因和目的1、历史背景=(国内+国际)(经济+政治+文化+„„)

⑴经济背景=生产力+生产关系+经济结构+经济格局+„„ 内容来自lsfyw.net ⑵政治背景=政局+制度+体制+政策+阶级+民族+外交+军事+„„

⑶文化背景=思想、宗教+科技+教育+„„

如:鸦片战争背景:

(一)国内:

1、经济:自然经济+资本主义萌芽+土地集中。

2、政治:①腐败:官场+军队+财政②阶级矛盾。

3、思想:愚昧自大。

(二)国际:

1、经济:工业革命→市场原料。

2、政治:资本主义扩张。

copyright lsfyw

2、历史条件:与背景分析基本相同,更侧重于有利因素

如十月革命的历史条件:

lsfyw.com

(一)国内:

本文来自风云网

①经济:资本主义发展到垄断,相对落后、生活贫困 内容来自lsfyw.net

②政治:沙皇专制、无产阶级壮大、革命政党成熟、力量对比变化等

风云网lsfyw.net

③思想:列宁主义指导。copyright lsfyw

(二)国际:帝国主义忙于一战等。

3、原因广度:原因=主观(内因)+客观(外因)

⑴主观原因:事件发起、参与者内在经济、政治、思想诸方面因素

⑵客观原因:自然、社会环境、外在各方面经济、政治、思想因素等

原因广度与背景分析方法基本相同,背景侧重于静态分析,原因更侧重于动态分析。

lsfyw.net

如美国独立战争的原因广度分析: copyright lsfyw

(一)内因: 本文来自风云网

①经济: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统一的市场等

copyright lsfyw ②政治:美利坚民族形成、资产阶级、种植园主阶级形成等 lsfyw.com

③文化:统一的文化、民族意识觉醒等。copyright lsfyw

(二)外因:

copyright lsfyw

①英国的经济掠夺和政治压迫 本文来自风云网

②启蒙思想的影响等。

copyright lsfyw

4、原因深度:原因:→直接→主要→根本

⑴直接原因:最直接引发事件的偶然性因素(导火线、借口等)

⑵主要原因:包括引发事件的主观、客观各方面重要因素

⑶根本原因:历史趋势(生产力发展、时代要求)+主观需要等 lsfyw.net

三者既有层次区别,又有联系渗透,如“五四”运动爆发的直接原因是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失败;主要原因涉及当时国内外各种矛盾,包括帝国主义侵略、北洋军阀黑暗统治、民族资本主义发展、无产阶级壮大、十月革命影响、马克思主义传播等因素;根本原因则是主要原因中最深层的因素。

5、矛盾分析: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矛盾、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矛盾、阶级矛盾、阶级内部矛盾、民族矛盾、宗教矛盾、不同利益集团矛盾„„

如尼德兰革命爆发的原因:

lsfyw.net

①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与旧制度矛盾 本文来自风云网

②资产阶级与封建阶级矛盾 copyright lsfyw

③尼德兰人民与西班牙统治者的民族矛盾 本文来自风云网

④加尔文教与天主教矛盾等等。

6、目的、动机:→直接→主要→根本

⑴直接动机:解决当前面临的种种危机或问题

⑵主要目的:实现某一方面目标,求得稳定和发展等

⑶根本目的:建立或巩固统治,维护统治阶级利益(根本利益)

历史风云网

目的、动机属于主观方面的原因,是事件发动者的主观意愿。如王安石变法:直接动机是解决面临的社会危机;主要目的是增加财政收,缓和阶级矛盾,实现富国强兵等;根本目的是巩固封建统治。(2)风云网lsfyw.net

风云网lsfyw.net

二、历史内容=经济+政治+文化+„„

历史内容即客观历史,是人类重大历史活动的客观记载。活动的主体包括重要历史人物、群体、组织、机构等。活动内容包括经济政治方面的事件、事态、制度、政策、纲领、路线、计划、条约;文化方面的理论、技术、文物器具、工程建筑、书籍文献等。一般历史内容,可从经济、政治、文化诸方面分析。

lsfyw.net

1、经济内容:生产力+生产关系+经济结构、布局+„„

⑴古代经济=经济制度+经济政策+(农业+手工业+商业)+经济结构、布局+„„ 内容来自lsfyw.net

①经济政策=总政策+土地+租税+赋役+人身+„„

②农业经济=人口+土地+工具+水利+作物+布局+„„

copyright lsfyw

③手工业经济=(纺织+矿冶+陶瓷+„„)(技术+布局+„„)

④商品经济=城市+交通+商品+市场+货币+边贸+外贸+„„

copyright lsfyw

⑤经济结构、布局=经济成份比例变化+经济重心变化+经济方式扩展+„„

古代经济一般分析方法,是先分析各时期经济政策的调整,再从农业、手工业、商业各方面分析经济发展情况。如唐朝经济:先分析总体的重农政策,唐初恢复经济的措施,如均田制、租佣调制等;再分析农业如生产工具的改进,兴修水利、开垦荒地、粮食布帛、人口增长等;手工业的丝织、陶瓷、造纸技术及布局;城市商业的繁荣、民族、对外贸易的发展等。从总体发展情况分析,商品经济仍然微弱,南北经济趋于平衡、封建生产方式向边疆扩展等。内容来自lsfyw.net

⑵近现代经济=经济发展要素+经济成份+国际经济+„„

① 经济发展要素=技术+资金+市场+原料+劳力+经济结构+经营方式+政策+„„

lsfyw.com

如19世纪后半期美国经济发展要素:包括移民带来劳力、技术;西部开发提供市场、原料;废除种植园奴隶制、大规模农业经营、垄断模式等。

② 经济成份=自然经济+外资+合资+民资+官资+国营+集体+个体+„„

lsfyw.net

如新中国初期:地主经济被消灭、富农经济保存、农民个体经济发展;帝国主义在华企业、官僚资本被没收,民族资本主义恢复发展;国营企业确立领导地位、集体协作经济兴起等。

③国际经济=总格局+(生产+管理+资本+技术+市场+关税)(协作+竞争)历史风云网

如当代世界经济格局的多极化、经济区域集团化、全球现代化趋势;具体表现为各国、各集团之间在生产、管理、资本、技术、市场、关税贸易等方面的协作与竞争等。

lsfyw.com

2、政治内容=制度+体制+政策+阶级+民族+外交+军事+„„

⑴古代政治=政局+制度+中央+地方+阶级+军事+财政+民族+对外+„„ 本文来自风云网

如明清政治:包括统一的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巩固、封建制度的衰落、君主专制的强化、统治阶级内部矛盾、阶级矛盾、民族关系、对外关系等。

⑵近现代政治=政局+制度+政体+体制+政权+政治力量+权力+权利+„„

风云网lsfyw.net

如辛亥革命后的政治状况:包括政局的动荡、确立共和政体、三权分立的体制,袁世凯篡权、各派政治力量争夺权力的斗争、人民的基本权利问题等。

⑶国际政治=体系+格局+集团+合作+战争+对抗+妥协+„„ 风云网lsfyw.net

如雅尔塔体系下的两极格局,两大集团的对抗与妥协,集团内部的合作与矛盾,冷战与热战等。

3、文化内容=自然科学+社会科学+文化交流+„„ copyright lsfyw ⑴自然科学=(科学理论+科技发明)(天文+地理+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医学+农学+„„)

⑵社会科学=思想、宗教+教育+史学+文学+艺术+„„ 内容来自lsfyw.net ⑶文化交流=(民族+对外)(传播+吸收)+文化地位+„„

4、事件、事态过程:准备→开始→发展或曲折→成功或失败

copyright lsfyw

事件是指人们在短时段内进行的具有突发性、间断性的历史活动,如:西安事变、法国大革命、二战等。事态则是指人们在较长时段内从事的具有常规性、持续性的历史活动,如:百家争鸣、洋务运动、工业革命等。对事件、事态过程的分析要先按活动发展顺序、再分活动领域进行。

历史风云网

三、历史影响、意义和教训

1、性质分析:任务+领导阶级+主力+手段+结果„„ 风云网lsfyw.net

如辛亥革命性质分析:任务是反帝反封建,在中国独立发展资本主义;由资产阶级领导,具有一定群众基础,采取暴力革命手段;结果推翻了封建帝制、建立了共和国,却被袁世凯篡夺胜利果实,没有改变中国社会性质。由此可以分析辛亥革命是一场不完全成功的资产阶级民族民主革命。内容来自lsfyw.net

2、影响或意义=(国内+国际)(经济+政治+文化)+深远影响„„

⑴经济影响=生产力+生产关系+经济结构+经济格局+„„

lsfyw.net

如第三次工业革命影响:极大提高社会生产力;促进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发展;第三产业比重上升;世界经济格局多极化等等。

⑵政治影响=格局+制度+体制+政权+政策+阶级+民族+„„

内容来自lsfyw.net

如十月革命的影响:改变世界政治格局;建立社会主义制度;实现无产阶级专政;鼓舞世界无产阶级革命和民族解放运动;标志着世界现代史的开端等。

⑶文化影响=思想+科技+教育+文学艺术+„„ lsfyw.com

如两次鸦片战争的文化影响:“西学东渐”、产生“中体西用”思想、引进西方近代科学技术、发展近代教育、爱国主义文学兴起等。

3、判断成败及原因

本文来自风云网

⑴判断成败依据:→直接目标→主要任务→根本任务

⑵成败原因=(主观+客观)(经济+政治+军事+策略+„„)内容来自lsfyw.net ⑶成败根源=(社会条件+阶级本质)(进步/局限)

如分析辛亥革命成败:从推翻清朝统治、结束封建君主专制的直接目标看,取得了成功;从改变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这一根本任务看,它并没有达到。从成功原因分析:包括革命派的前赴后继精神、满清政府的孤立、各派政治力量的配合等。从失败根源分析:包括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局限和民族资产阶级本身的阶级局限性。

lsfyw.net

4、经验教训或启示:(经验+教训)→启示

⑴政治=国情+领导+群众+武装+民主+法制+思想+策略+„„

本文来自风云网

如第一次国共合作:从经验看,国共两党可以合作,也取得一定成果。从教训看,必须掌握领导权和武装。由此得到启示是合作要以斗争求团结„„

⑵经济=生产力+生产关系+客观规律+发展战略+„„ copyright lsfyw

如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经验教训:要正确认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水平现状,生产关系调整要适应生产力发展,要遵循客观经济规律,注意综合平衡和可持续发展,宏观调控与市场竞争结合„„

⑶文化=批判+改造+继承+发展+„„ 风云网lsfyw.net

如马克思主义必须同中国具体国情相结合,在革命或建设实践探索中不断的发展等。本文来自风云网

5、历史评价=(积极因素+消极因素)史实+结论

⑴人物评价=属性+事迹+影响(进步+局限)+结论„„ lsfyw.net

如评价李鸿章:首先是其身份属性即地主阶级洋务派代表人物;接着按方面和时间顺序阐述其在洋务运动、镇压太平天国、中法、中日战争的具体事迹;对其积极和消极影响进行一分为二的分析,最后得出全面的结论。

⑵事件、事态评价=概况+性质特点+影响(进步/反动+正义/非义)+结论„

如对维也纳体系的评价:先概述维也纳会议和维也纳体系的概况;再分析其性质和特点,对其历史反动性及客观进步因素进行实事求是的分析评判,最后得出全面的结论。

以上各项原理和公式,只是反映历史学科的一般规律。在实际运用中,需要结合具体历史问题,灵活调整。当然,这只是一个初步的概括,还有很多地方可以进一步调整和充实 ⊙该文章转自[历史风云网]:http://www.lsfyw.net/article/html/67285.html

下载论伯恩斯坦及其历史问题word格式文档
下载论伯恩斯坦及其历史问题.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历史问题分析公式

    一、历史背景、原因和目的 1、历史背景=(国内+国际)(经济+政治+文化+……) ⑴经济背景=生产力+生产关系+经济结构+经济格局+…… ⑵政治背景=政局+制度+体制+政策+阶级+民族+外......

    历史问题的公式化范文

    历史问题的公式化 一、 历史背景、原因和目的 1、 历史背景=(国内+国际)(经济+政治+文化+„„) ⑴经济背景=生产力+生产关系+经济结构+经济格局+„„ ⑵政治背景=政局+制度+体制......

    《关于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

    (一九四五年四月二十日) 若干历史问题决议 (一九四五年四月二十日中国共产党第六届中央委员会扩大的第七次全体会议通过) 一 中国共产党自一九二一年产生以来,就以马克思列宁主义......

    关于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

    关于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 (一九四五年四月二十日中国共产党第六届中央委员会扩大的第七次全体会议通过) (一) 中国共产党自一九二一年产生以来,就以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普遍真理......

    八上历史问题

    问题一:英国为什么要向中国走私鸦片? 1.19世纪中叶,英国成为世界头号资本主义工业强国,英国商人试图打开中国市场以推销产品和掠夺原料; 2.清王朝的闭关锁国政策和中国自给自足的......

    读《当代历史问题札记》有感

    教师编码:B0848 读《当代历史问题札记》有感 我是一个普通的生物教师,有时也会客串一下教地理。地理在中学里算是文科,但到了大学就是理科了,再加上我对数学一直很感兴趣,所以这......

    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

    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 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 建国以前二十八年历史的回顾 (1)中国共产党自从一九二一年成立以来,已经走过六十年的光辉战斗历程......

    新疆的若干历史问题白皮书心得体会

    新疆的若干历史问题白皮书心得体会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于2019年7月21日发表了《新疆的若干历史问题》白皮书。白皮书除前言、结束语外,共包括七个部分,分别为新疆是中国领土不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