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默·伯恩斯坦――告别严厉的钢琴教育(5篇模版)

时间:2019-05-15 06:06:5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西默·伯恩斯坦――告别严厉的钢琴教育》,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西默·伯恩斯坦――告别严厉的钢琴教育》。

第一篇:西默·伯恩斯坦――告别严厉的钢琴教育

《西默简介》这部纪录片之所以获得好评是因为它一反那些钢琴家的纪录片套路,而使它不是关于一个钢琴家如何获得掌声而是如何让音乐回到内心的一幕独白。作为现在近九十高龄的钢琴家西默,从五十岁那年因认为演奏家的心灵不自由而告别演奏舞台,并专事研究音乐、教学和作曲。这部纪录片就是直接记录了他的这个音乐心灵的历程。像这部纪录片最后以西默演奏舒曼《幻想曲》最后乐章并用穿插镜头或旁白阐释他对舒曼这一乐章的一层层的精深理解,就不难了解西默为什么会弹出如此打动人的旋律。

纽约在20世纪以后迎来了世界上众多顶尖的钢琴大师,西蒙的老师亚历山大?布勒洛夫斯基曾在巴黎用六场音乐会演奏了肖邦几乎是全部的作品,在当时被称为肖邦再世。而布勒洛夫基的老师莱谢蒂茨基是车尔尼的学生,以他波兰人的身份被称为史上最杰出的钢琴教育家,也称为波兰学派的创始人,用个性教育和“重量演奏法”培养了20世纪以来一批钢琴演奏大师,并且不少人都到了纽约。

西默是深受这个学派影响的钢琴家,他一直发扬着莱谢蒂茨基以来的钢琴演奏传统,当然与莱谢蒂茨基那严厉的教育态度不同,西默用的是幽默和善的鼓励式教学,就像我的学生看了《西默简介》纪录片后发现西默和我在教学精神上怎么会如此地相似。尽管一个在美国一个在中国。

因为从2013年开始到现在,王若瀛跟随西默学钢琴,所以当我们再来看这部《西默简介》纪录片时就会格外地亲切,在这个纪录片中出现的西默的家就是我们去的地方,每次西默给王若瀛授课,我都负责拍摄录像,并在课前课后充当了西默的助教。西默积累了丰富的教学经验,他总能将一些演奏要领用很通俗的解释和千变万化的触键法示范给学生看,涉及到有些重要的乐句他会拿出自己研究的心得来演奏教学,然后让学生试着来一下,并说,如果你没有更好的方法那可以先用我的方法。这种民主教学使得王若瀛格外地喜欢。西默也在纪录片中说:音乐教师能为他的学生们做的最重要的事,就是激励和鼓舞大家的情感共鸣,不仅仅是对音乐,更重要的是对生活中的各个方面的共鸣。

今年2月西默推荐王若瀛参加纽约the leschetizky association(莱谢蒂茨基协会)举办的名为“the artist student recital”的钢琴独奏会,这其实是莱谢蒂茨基系统的师生教学展示音乐会,西默为王若瀛选了肖邦第二谐谑曲,并回课式地又对这首曲子作了几次指导,在这过程中,西默一边鼓励说王若瀛弹得好,一边继续加工细节以达到他所说的力求完美,并时不时地说,不用紧张,你在音乐会上肯定会弹得很好的。

西默还说,他小时候学琴,老师很严厉,他见老师都怕,所以当他自己做钢琴老师以后,决定不让学生害怕。尽管王若瀛这次演出内心压力很大,因为万一失误,受影响的不只是自己还有推荐她的老师。还好,演出的结果被西默称赞为“一次很大的成功”。到了下次课上,西默根据这次演出效果对这首曲子中的一个片断又提出了加工意见,可见用的是鼓励式教学,但每个音乐环节都一丝不苟。时代毕竟不同了,就我们所经历的过程,西默的钢琴教学实践确立了告别严厉的钢琴教学的历史,中、西方一样了,特别是青少年保护法日益发达的今天,琴童已经不允许像傅雷时代那样“棒头下出孝子”了,也应该像郎朗说的那样,对琴童要管但不要太严厉,以避免郎国任时代的压抑之气。

第二篇:周菲钢琴教育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来宾,各位朋友,女士们,先生们:我们的典礼马上就要开始了,请大家尽快落座,谢谢。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来宾,各位朋友,女士们,先生们:大家早上好,我是今天典礼的主持人李挺,首先我们周菲钢琴教育向来参加我们的开业庆典的各位领导和来宾表示衷心的感谢和热烈的欢迎。正是因为有了你们的关心和支持,我们周菲钢琴教育才有了今天的成就,也希望今后能得到大家一如既往的支持和帮助,谢谢大家。

现在请允许我宣布周菲钢琴教育天合店开业典礼现在正式开始,现在请我们周菲钢琴教育总部领导何总及宁波天合店张总进行周菲钢琴教育揭牌仪式。

好的 谢谢 现在请我们的为大家介绍周菲钢琴教育的概况,大家欢迎。

谢谢 谢谢我们X总。接下来让我们有请我们的上台致辞,谢谢 谢谢我们两位先生的致辞,在他们的话语中我们都可以体会到周菲钢琴教育积极向上,自我进取的精神,同时也祝愿我们的周菲钢琴教育在未来的道路上走的更好。

接下来进行我们开业典礼的剪彩仪式,有请我们的礼仪小姐。

好的,有请我们的五位剪彩嘉宾,他们分别是

好的 现在请我们现场所有来宾一起来见证我们周菲钢琴教育天合店的正式开业。

谢谢我们五位剪彩嘉宾,请到嘉宾区休息。让我们再一次以热烈的掌声谢谢我们的嘉宾,下面我宣布周菲钢琴教育天合店开业典礼顺利结束,谢谢到场的各位来宾,祝大家万事如意,也祝愿我们的周菲钢琴教育天合店在以后为社会输送更多的人才。

第三篇:德国钢琴教育特色

星海音乐学院 钢琴系,广东 广州 510500)




〔摘要〕 我在德国学习期间教了不同程度、不同年龄、不同国籍的学生,从他们身上看到了德国钢琴启蒙教育中的一些利与弊;在回国三年的教学中也接触到一些中国学生,他们当中所存在的问题,和在德国碰到的有很大的差别。本文简单介绍并分析德国教学法中的几个方面,希望我们能把中国好的一面与德国好的一面结合起来,创造出一种符合中国国情而又能使兴趣与规范并存的新的教学模式,为我国音乐的普及教育和素质教育创出一片新天地。

〔关键词〕钢琴启蒙教育;培养兴趣;放松;松紧结合;规范

〔中图分类号〕 G613.5:J624.1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8-7389(2002)02-0069-04


现在越来越多的孩子学习钢琴,同时也越来越多的老师教钢琴,因此对孩子的启蒙教育我认为是非常重要的。
1999年我回国任教,之前有10年时间在德国学习,其中8年时间我都在教不同程度、不同年龄以及不同国籍的学生,从他们身上我看到了德国教学法中的一些利与弊,现在与大家一起共同讨论一下,也希望为中国的幼儿钢琴启蒙教育找出一些新的动力。
同国内的孩子相比,德国的孩子要轻松得多,快乐得多,这跟民族传统和历史背景是有着密切联系的。在德国他们比较注重顺其自然,100个孩子中有一个出类拔萃的就很满足了。如果孩子没练好琴,家长就会直接告诉老师:“同孩子聊聊天就可以了,孩子这周没练琴。”这样家长很轻松,孩子也不会有太大的压力,可以说甚至有些是很懒惰的。而国内的孩子就完全不同了,中国的孩子都很聪明,也很勤奋,家长也很配合老师,很重视孩子的一举一动,自古到今那种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思想一直潜意识地存在着,为了给孩子的前程铺路,有些家长就强制性地让自己的孩子学这个学那个,不管孩子的兴趣怎样,真正需要的是什么。这样家长和孩子的压力都很大。所以让孩子学钢琴首先要培养孩子的兴趣,以培养兴趣为出发点,让他们觉得钢琴是朋友而不是敌人,这样孩子坐在琴边就不会眼困,不会烦躁,就不会只盯着时钟而是真正地乐在其中了。可以说,培养孩子的兴趣和发掘孩子的创造力、发挥想象力,是德国钢琴启蒙教育最显著突出的特点之一。
如何培养兴趣,这不是一朝一夕的短期行为,需要较长时间并且要有耐心,有办法及各方面的配合才能成功。首先,德国的父母的心态是不会强迫孩子一下子就要学会弹这个弹那个,孩子的练琴时间也不会太长,大概有30分钟就够了,而且还分几次完成。因为孩子的注意力的集中只能维持在20分钟左右,就算他再有兴趣,时间过长也就慢慢变成没有兴趣,只是在应付,这样效果不大,浪费时间。作为老师在授课时用词很简单,生活化,很生动,甚至会手脚并用。比如在讲舞曲时,孩子在弹,老师可以在一旁跳,或干脆和孩子一起先跳一段,让孩子体会一下舞蹈的动作及它的节奏感,然后再在琴上弹,这样孩子会觉得原来弹琴是如此的简单好玩,这时他们的兴趣就会增加一分。
德国的教学中自愿学的较多,强迫学则几乎没有,他们对于一个初学者不会要求弹音阶、哈农、练习曲,但他们会从教材中让孩子明白音阶的组成,和声的概念,甚至要求孩子尝试着去即兴编配,自己寻找左手的和声,在上课时老师引导学生进行这些训练,或老师和学生一起来玩即兴伴奏,而那些曲子都是孩子喜爱并且又听过的,这样的钢琴课孩子很喜欢上,兴趣也就越来越浓了。因为教材用得好,而上课时老师可以和学生聊天、讲音乐家的故事,一起玩音乐游戏,最后只改下一些错音,这一堂就这样上完了,不会强迫学生做基本练习、抬手指等这一类无聊又无趣的东西,那学生自然就会感兴趣了。
在德国教学法中还有一点我觉得很有意思的是,当学生弹错时老师不可以直接地说出来,要用尽一切词汇、一切办法让学生自己知道他弹错了。这样的方法有两个好处:一是训练学生用自己的脑子、自己的耳朵独立地辨别错与对,培养他们自己独立练琴的能力;二是培养学生的自信心。老师不会打击学生的自信心,使学生有自卑的感觉。如果学生一弹错,老师马上就搬出一副像法官在判一个罪犯死刑一样的嘴脸来说:“你错了”,这时学生的积极性一下子就跑光了,自信也没了,开始自卑起来,这样长久下去,学生哪还会对学音乐有兴趣呢?
德国的启蒙教学中包含了大量的音乐理论知识,对于年龄小刚学钢琴的孩子也一样要求他们尽快地学会各种音乐理论,他们的钢琴课其实不是在学弹钢琴,而是通过钢琴这一个乐器来学音乐,钢琴只是一个工具而已。所以有很多入门的学生琴不一定弹得好,但音乐知识却比较丰富。在课上老师给学生的是以不同形式,比如讲故事、做游戏、提问题等等,使他们获得又有趣又有用的音乐知识,而真正坐在琴上弹的时间可能只是几分钟。当然,这样对老师的要求就高了,不仅会弹,更重要的是要求老师的知识要全面,要懂和声、乐理、即兴、儿童心理学等以及如何组织好一堂课的能力。所以德国把演奏专业和教育专业分得很清楚,在教育专业中学位越高,教学对象的年龄就越小,因为对越小的孩子老师的水平就要越高,知识就要更丰富。我认为老师、学生、家长三方面的心态要一致,不是强迫性地学习,而一切要从兴趣出发,通过授课的形式,用词、教材等几方面来激发出孩子的兴趣。
德国钢琴启蒙教育的第二个特点就是放松。谈到放松,我相信这一点中国与德国是相同的,在中国我们的老师也非常强调放松的问题,因为放松会直接影响到用力,用力又会影响到声音,音乐其实就是声音的艺术。我在德国听过很多德国小孩子演奏,他们并不一定弹得很优秀,程度不一定很深,你可以挑出很多毛病,在技术性、音乐性方面都存在很多问题,但是声音与风格却都显得比较舒服、自然,不会有太大的方向性问题。而中国的学生恰恰在这两方面都是欠缺的,甚至存在着方向性问题,而且并不重视它,只顾着练技术、练完整,没有将学音乐作为目的。我本人认为声音与风格应该是学习音乐的基础,一切学习音乐的手段都应先从声音与风格上入手才能不走弯路,才能正确地、简单自然地达到学习音乐的目的。但讲声音就要先讲放松,首先让学生体会真正完全的放松是怎样的,手臂完全松软的垂下,没有了生命力,像人睡着时的状态,这时才是真正的放松。往往这一阶段老师要帮助学生,将学生的手臂抬起再掉下,不让学生用力,让他只是感觉到手臂好像已不是他的了,一定让学生记住这种感觉。一开始可以不在钢琴上做,让学生离开钢琴站起来,两臂垂下,老师再帮他抬起掉落的手臂,让学生体会这种感觉。我发现学生离开钢琴会较放松,一坐到钢琴边就会紧张,这是因为他潜意识里认为钢琴是一部很难掌握的“机器”,他控制不了它,所以产生心理作用,自然就紧张起来了,做老师的就是要消除学生的这种心理,让学生感觉到用最自然、最放松的状态才能控制这部“机器”,才能让这部“机器”发出歌声,越紧张反而越学不了。当学生体会了这一阶段没有琴时真正放松的感觉,这时就可以进入第二阶段:坐到钢琴旁,让学生保持第一阶段感觉,老师帮他抬起手臂,然后放手,让手臂自然地掉到琴键上,无所谓多少只手指,什么手指,什么音,只要有声音发出就行,甚至用手掌掉到琴键上也行。这时老师可以问一问学生:“刚才弹琴时用了力吗?这个声音好听吗?弹琴是不是很简单呢?”这样学生会一下子感觉到原来这部“机器”并不可怕,自己那么快、那么简单就能弹出声音了,这时学生就会对学习钢琴增加了兴趣。你看,还是离不开兴趣这一点。
第二阶段一掌握马上就可以进入第三阶段:让学生自己把手臂抬起掉下发出声音,也是不管多少只手指、什么音。这时大家都会碰到一个问题,学生会问:“你让我手臂无力,那我如何抬得起手臂呢?”其实这个问题很简单,你让学生走一走路,你反问他:“你走路手臂时用了力吗?为什么没有用力你的手臂会动呢?”这是通过手臂与肩膀关节的惯性运动使手臂动起来的,并不是手臂本身肌肉用力的原因。通过这个走路的试验,学生的疑问就解除了。这时老师可以再用别的方法让学生进一步去体会,比如手臂抬起掉下就像抛东西的动作一样,当你随意地将一件物品抛掉后,你的手臂也就自然很快地掉下,这种感觉正好就是第三阶段所讲的。你不用抛,可以用扔、甩等动词,希望其中一个词可以让学生体会到这种抛起掉下的感觉,在这里大家一定发现我用了很多次“掉”这个字,因为掉的速度是很快而不需要用力的,我认为不用力,用自然的重量--手臂本身的重量掉到琴键上所发出的声音是好听的、有弹性的。所以这个“掉”字很重要,放松与不放松的区别也就在这个字上。因为一件物品掉下来是不受任何控制的,没有故意用力的,速度很快地落下,产生的声音是因为物品本身的重量。比如拿一支笔,一个火柴盒,一本谱子等等任何一件物品,让它掉在桌子上,所发出的声音一定不是你用力的、故意的,而是物品本身的重量。同样弹琴也应该是这样,才能称为放松。一旦你故意、有控制,也就是有力的了,这时就不会放松了。所以弹琴不能用落、放、飘、拍、打、敲这些动词,而要用“掉”。用词恰当可以让学生迅速领会,这点对于老师是很重要的。
第三阶段完成就进入最后一个阶段:松紧结合。这也是最困难的阶段,需要用长时间来学习的阶段,但这一阶段如果完成,学生也就具备了可以进入专业学习的条件。所谓松紧结合,也就是弹琴时手指至第三关节要时刻保持着“一级戒备”状态,而手腕至大臂却要保持放松状态,这两种状态在弹琴时是同时存在的。如何让学生弹琴时手指有力,手臂却无力呢?这也是最难办到的。
或者我们在这一阶段要用更多的试验、更多的办法,更多的说明才能使学生领会这一感受。办法一:让学生把手指勾住琴谱架。先用二指,然后三指依次轮流地使用一只手指勾住,之后摇动手臂,让手指勾紧,手臂却放松地晃动,就像玩单杠,两手抓住单杠,身体离地惯性地晃动,让学生明白手指虽然勾住了,有力的,但手臂是可以自由放松地动的。在谱架上试验完了,就在琴键上用同一感觉去做。办法二:结合勾谱架,再用圆规来做说明。勾住的手指就像圆规的针,要站立住,但又不能把纸弄破,同样手指勾住谱架不能掉下,但又不能过分用力以致将琴盖拍下来。这时手腕就像圆规的笔,来画一圈,笔在转但针不能动,手腕在转圈但手指不能掉下来。办法一与办法二的结合能使学生较快地体会这种前紧后松的感觉。办法三:让学生站起来,然后拿一个书包,有一定的重量,让学生用一只手指勾住书包的带子,有一定的重量,让学生用一只手指勾住书包的带子,而书包是离地的,学生的手臂是自然垂下的,这时学生能体会到手臂自然垂落的放松及手指勾住有重量的书包时的紧张。感受这两种状态的同时存在。办法四:老师用手指抓住学生的手指,准确的说只是手指与手指之间勾住,然后用力摇动手臂,手臂越柔软越好,摇得越快越好,这是在运动中寻找松驰,手臂不能僵硬、摇不动,但两边的手指又不能松,因为一松就会分开了。办法五;又一说明,把手指想象成衣架的钩子,手臂就像衣服,衣服是软的,风一吹衣服就会飘动起来。但衣架的钩子却要勾住绳子,不能让衣服连衣架一起被风吹走。办法六:让学生走到墙边,两只手按着墙,做站立状的掌上压。但只用指尖支撑,手掌不贴墙,像手指在琴键上一样。当身体的重量压到手指时,不要马上用力顶回来,保持一段时间,同时摇动一下肘子,看能不能够放松,而这时手指是撑住的。这样让学生体会全身的重量只是靠手指在支撑住,手臂、肘子都是放松的。这种办法同时可以体会到两种新的要求:一是手指的支撑力,支撑对于放松是很重要的,只有良好的支撑才能有放松,而支撑点是在第三关节;二是手型,不管什么样的手型,手的第三关节必须凸起,不能塌下。往往学生只顾着第一关节要立住,却忽略了第三关节,这是一个最大的错误。还有就是手腕支撑、脚支撑等,我在这里先不谈,以后有机会,我会专门谈一谈支撑这个问题。办法七:又一说明,把手臂比喻成水管,水管是用铁做的,但中间必须是空的,所谓放松不等于是软弱无力,则是空的意思。把重量和力量比喻成水,水通过水管流到了水龙头,水龙头就是指尖,要把水从水龙头流出去,也就是要把重量力量集中送到指尖然后弹到琴键上。水只是通过水管而已,并不保留在水管中,这一点很重要,力量绝对不能在手臂上,一定要全部送到指尖,手臂必须保持是“空”的。办法八:把手臂比喻成一条道路,手指比喻成前线的士兵,重量力量就是弹药粮食。“士兵”要时刻保持着一种紧张而敏捷的状态,但没有“弹药粮食”是没办法打仗的,所以需要有一条完全通畅的“道路”把弹药粮食运送到前线去,让“士兵”可以随时打仗。前方要紧张,后方要通畅,仍然是强调一个松紧结合。办法九:让学生把两脚绕住琴凳腿,离地,这时学生就失去了重心,然后两只手准备好,身体向琴一靠,那全身的重量都就靠两只手支撑在琴键上,这时学生能感觉到重量都在手掌上,有了这种感觉后再逐步把手掌变成五只手指尖。这样学生两脚离地,身体向前靠由五只手指支撑在琴键上,使钢琴发出声音。办法十:可以让学生站起来弹琴和蹲下来弹琴。站起来弹时学生的手臂是自然垂落的,是放松的,这样比较容易感觉到力量送到指尖的弹奏方法;蹲下来弹时因为琴比人高,学生必须把手指挂在键盘上弹奏,这时能感到手臂因地球吸引力往地下垂落,全靠手指挂住,不然就会整只手掉了下来。这样孩子会强烈感到手指挂住支撑住的重要性,绝对不能松懈,而臂却因地球引力松驰地向下垂吊,做到松紧结合。
前面我列举的10种办法可能只是体会最后阶段--松紧结合的一些皮毛而已,别的老师也能想出更多更好的办法。办法是人想出来的,只要抱住一个宗旨:解决放松问题,是幼儿启蒙教育的重要一课。
在德国,学生是不必强调抬手指的,这样学生更容易感到放松。中国的学生却要抬手指,甚至把手指呆在空中准备,增加了紧张度,就更加难放松了。德国的学生不用在抬手指、手指站立等问题上花费太多的时间,所以他们有大量的时间来学习其它知识,同时抬手指等这些技巧问题是很枯燥的,很花时间的,这会减少孩子学琴的兴趣。在德国的父母脑中并不是一定要孩子成为音乐家,只是想让孩子多一点爱好,多一点修养而已。中国的父母却是相反的。我本人并不喜欢德国的这种学习态度,兴趣固然要有,但玩的成份过重就显得没有责任心,也不容易树立恒心。所以在德国有很多孩子学习各类课程,但没有一门能学得好,学习时间长。反之,中国的学习态度却又太专、又太呆板,可能到最后孩子只会一门,别的却什么都不会,不能全面发展。往往在音乐的领域里并不是人人都能成才、成家的。精的这一门不能成家,别的又不会,那他们将来能做什么呢?我希望我们的父母要认真考虑这一问题。
我认为对于孩子最为讨厌的技巧训练是必不可少的,完全像德国那样采取玩的方式也是不行的。学一门学问一开始就要规范。不管将来搞不搞这一行,一开始学就要从最正确最自然的入手,不能随便、马虎,学错了再重来,只能是浪费时间。就像我比喻的,学基本功就像打地基一样,地基打得好,过几年后再盖房子也可以;地基打不好,马上盖好房子将来也会倒塌的。对业余学生,甚至肯定将来是不搞这一行的学生,我也会用最专业的要求来要求他,希望他通过对音乐规范和专业的学习来影响他其它专业的学习,将来若成为别的方面的专家,说不定其中会有音乐学习经历的功劳呢!
在强迫孩子练习哈农、音阶、练习曲等基本功时,不要忘记同时也要给孩子弹一些富有音乐性、旋律性、好听的曲子来激发他们的兴趣,来消解一下他们对技巧训练的抵触,甚至还可以作为诱饵,如果他们没练好基本功,那老师可以少布置一些他们爱弹的曲子,如果这周练得不错,那就可以多布置些,让孩子们感到只有当基本功练好才能去弹那些好听的曲子。
其实办法是死的,人是活的。一个优秀的教师可以将枯燥的基本功让孩子感到一点都不枯燥;一个差劲的教师却可以将一首美妙的曲子处理得一点味道也没有,像在弹手指练习一样。总之,老师应设法用最自然最生活化的方法去教导孩子,让孩子感到平常生活怎么样,弹琴就怎么样。在这里,我想引用安图尔.鲁宾斯坦的话:"艺术必须是素朴的,否则便不成其为艺术。为什么莫扎特写出来的音乐都那么素朴?要达到这一点是要经过艰苦工作的,然而又决不能叫人感觉到那种艰苦?quot;〔1〕所以为什么莫扎特、舒伯特的音乐那么的难弹,因为人们想得太多、太复杂了,返朴归真才是对音乐的忠诚。我们要让孩子从小、从一开始学琴就领会这一真理。一切都要素朴自然,声音要如此,动作要如此,演奏方法要如此,音乐更要如此!德国教学法中这一点是很重要的,也是德国启蒙教育中的第三个特点,很值得我们去学习。
以上所谈的德国钢琴启蒙教育的三个特点,是有机地结合在一起的,你中有我、我中有我,一环扣一环,从中体现出一种崭新的教育理念。我认为在德国启蒙教育中有很多好的东西值得我们去学习,我在这里只是简单地介绍了几个重要方面,我希望我们能把德国教育好的一面与中国教育好的一面结合起来,创造出一种符合中国国情而又能使兴趣与规范并存的新的教学模式,为我国音乐的普及教育和素质教育创造出一块新天地。参考文献:
〔1〕辛丰年.阿.鲁宾斯坦缤纷录〔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1.327.

第四篇:儿童钢琴教育探究范文

儿童钢琴教育探究

在现在这个激烈竞争的社会,为了不让自己的孩子被社会所淘汰,家长总是利用各种方式对孩子进行特长的学习。因钢琴的特殊性,很多家长就迫使自己的孩子进行钢琴的学习,在西洋乐器中,钢琴具有“乐器之王”的称号。钢琴具有特殊的气质,高雅、大方、古典。也正是因为这些气质,钢琴得到了家长的青睐,导致掀起了一场钢琴热。

一、儿童“钢琴热”现象出现的原因

(一)社会物质水平和文明程度的提高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得到了一定的提高,在物质生活满足的基础之上,人们对精神生活的要求越来越高,在这样的形势之下,各城市出现的关于钢琴的培训中心越来越多,学习钢琴的人数也逐渐的增多,在学习钢琴的人群中,学习主体主要为儿童。

(二)精神生活的需求

在中华民族精神生活的追求中,琴棋书画是追求的主要目标。在改革开放之后,人们的生活方式逐渐的丰富。在几十年的发展中,中国成为世界钢琴生产大国,为了追求更高的精神生活,为了将艺术素养进行培养,很多家长都对孩子进行特长的培养,而钢琴就是最受欢迎的一种特长。

(三)培养生活技能的要求

根据科学研究显示,钢琴的学习不仅仅使学生的学习能力得以提高,还能让孩子的思维能力得以培养,开发孩子的创造力和记忆力,钢琴的学习对于儿童来说具有很多的积极作用。

二、儿童钢琴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在钢琴的学习中,要想将钢琴作为一个独特的特长,不仅仅要有好的启蒙老师,还要求孩子有好的学习基础和学习天赋,同时还需要一定的经济基础。但是在学习的过程中,能将这些条件全全具备的概率非常的小,很多在钢琴的学习中存在很多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一下几个方面。

(一)家长的盲目行为,孩子没有学习兴趣

现在很多儿童都是在家长的逼迫之下进行钢琴的学习,孩子本身没有学习钢琴的兴趣,也不具备学习钢琴的天赋。但是为了满足家长的要求,孩子在百般痛苦中进行钢琴的学习,最后带来两败俱伤的后果。

(二)钢琴师资的问题

在现在的“钢琴热”现象中,学习钢琴的孩子越来越多,这也就导致了钢琴老师短缺的问题。随着“钢琴热”现象的出现,钢琴考级的要求和规则也越来越多,在这样的情况之下,就对钢琴老师的水平有了更高的要求,老师的教学水平和老师的素质对儿童的学习有非常的影响力,在供不应求的现象之下,很多教育机构进行钢琴老师的培训,很多老师在经过培训之后还是存在的一些缺陷,这也就导致了钢琴老师教学水平不合格。

(三)基础差,功利心强,学习半途而废

在素质教育的的需求之下,很多家长让自己的孩子学习钢琴,对孩子的素养进行培养。但是在现实生活中,事实并非如此,很多家长对孩子的特长教学只是为孩子的未来前途打基础,为孩子的竞争能力加筹码。

三、儿童钢琴教育中应注意的问题

(一)家长的鼓励

在钢琴的学习过程中,孩子肯定会出现很多的错误,在这个时候,家长不应该对孩子进行批评、教育,应该和孩子进行面对面的沟通,对孩子进行适当的鼓励,增强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二)端正钢琴学习意图,功利心不要太强

端正家长的思想,孩子学习钢琴只是为了培养孩子的素养和能力,并不是必须要让孩子获得什么荣誉什么奖项。家长应尽可能的不让孩子参加过多的比赛,增加孩子的负担。

(三)脚踏实地,不以为的追求考级

在现在这个竞争的社会中,家长的虚荣心逐渐的增长,让孩子学习钢琴的目得就是为了考级,在家长虚荣心的促使之下让孩子参加各种各样的比赛、考试。让孩子创造力、思维能力都予以抹杀,造成人才的浪费。钢琴的学习应该脚踏实地,慢慢的学习,享受钢琴所带来的乐趣。

参考文献

[1]齐霞.浅谈儿童钢琴教育[J].音乐时空,2012,(6):128,119.[2]由当前“钢琴热”现象谈儿童钢琴教育[J].华章,2009,(21):106,110.[3]王晓佳.儿童钢琴学习兴趣调查与研究――以温州儿童钢琴教育现状为例

第五篇:快乐启航钢琴教育新理念

快乐启航钢琴教育新理念

快乐启航“模仿钢琴教学法”首先引进来源于加拿大的国际先进教育新理念;国内外音乐教育专家经过多年的实践与研究并得到肯定的结果;一套行之有效并得到学生和家长认可的钢琴学习方法。

快乐启航“模仿钢琴教学法”具有优于传统的优势:

 强调启蒙的重要,让孩子迅速喜欢的钢琴教育方法;

 重视孩子的能力的培训和修养的提高;

 重视孩子的独立学习能力,让家长更轻松,独具特点的教法适应不同年龄、不同资质的学习者;

 短期奠定的扎实基础,适用各种不同目的(专业与非专业等)的发展者; 快乐启航“模仿钢琴教学法”的特点是:

 符合幼儿认知规律,方法科学,扬长避短。(少儿的模仿能力强,理解能力弱)跟唱跟弹、感受体验音乐、激发兴趣;

 化繁为简,化难为易,各个击破,轻松前进(开心玩)。

 进步迅速,基本功扎实,前程无忧。

练习钢琴还能够提升孩子的气质,并且在练琴的过程中培养孩子良好的处事习惯,以及良好的心理素质,所以越来越多的家长将钢琴作为素质教育培养的基本课程。

下载西默·伯恩斯坦――告别严厉的钢琴教育(5篇模版)word格式文档
下载西默·伯恩斯坦――告别严厉的钢琴教育(5篇模版).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钢琴学校艺术教育工作报告

    钢琴学校艺术教育工作报告 为贯彻《厦门市教育局关于加强中小学艺术教育的意见》,做好“厦门市中小学艺术教育年”活动,我校不断加强艺术教育硬件设施建设,提升艺术教师专业......

    杭州少儿钢琴教育培训班

    杭州少儿钢琴教育培训班 歆然教育钢琴音乐中心,坐落于杭州市下城区,致力于3-12岁儿童钢琴专业的研究和教学,本着“用心赢得尊重,用爱构筑梦想”的教学理念,摈弃目前国内传统枯燥......

    2014-6-10西默电气智能应急照明系统的好处(5篇材料)

    西默电气智能应急照明系统的好处西默电气智能应急照明系统特点和优势如下: ★ 选择光照度、显色性能好、消耗少、绿色环保、安全可靠的的LED光源,灯具使用寿命长达50000小时......

    幼儿钢琴教育之我见范文大全

    幼儿钢琴教育之我见 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学习钢琴的幼儿越来越多,但也存在诸多问题。本文主要通过教师、家长对问题进行分析和阐述,并且根据儿童学琴时期生理和心理的发展特点......

    中国当代钢琴教育(写写帮整理)

    华东师范大学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 郑重声明:本人呈交的学位论文《文化视域中的中国当代钢琴教育》,是在华东师范大学攻读硕士/吱步(请勾选)学位期间,在导师的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

    中学教师教育实习总结(告别感想)

    你正在浏览的实习报告是中学教师教育实习总结(告别感想)中学教师教育实习总结(告别感想) 告别了实习四周的学校,告别了和蔼的老师、可爱的孩子,告别了已熟悉的一切,我落泪了,悄无......

    听陈默老师谈父母如何教育孩子

    听陈默老师谈父母如何教育孩子,如何帮助青少年健康成长 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讲,游戏相对于儿童来讲就是一个学习的过程,也是一个社会化的过程,同时也有心理的治疗与治愈功能。通过......

    西陶2008年 教育信息

    (2008)第1号 西陶镇在2008年优质课和班主任评选活动中,共评出优质课一等奖22人,优秀班主任22人。名单如下: 一、 优质课一等奖(22人) 刘小利王红霞廉玉洁廉玉霞郝彩珍温瑞霞 郭小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