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历史上最早的57名中国共产党员
历史上最早的57名中国共产党员
一,上海党小组,计十五名:
陈独秀:(1880-1942)字仲甫,安徽怀宁人。“五四”运动的领导人之一,新文化运动的领袖和主将。上海共产主义小组的发起人,一大被选为中央局书记。在第一次国共合作中犯了右倾机会主义错误。大革命失败后,中共中央在江西九江召开“八七”会议。罢免了他的领导职务。后因在党内搞非法小组织活动,1929年11月被开除出党。沦为托洛茨基派的首领。一度被国民党政府逮捕。1942年客死于四川江津。他是一个在学问和人格上无可挑剔的卓越志士。
李汉俊:(1890-1927)原名书思,湖南潜江人。早年留学日本,归国后为上海共产主义小组发起人与组织者之一。“三大”时当选为中央候补委员。后与陈独秀、张国焘意见不合,退党去湖北,北伐时,任国民党湖北省党部委员,湖北省教育厅长。1927年11月,被桂系军阀胡宗铎、陶钧杀害。1952年,中央人民政府承认其为革命烈士。他与妻子王会悟是中共得以问世的最大功臣之一。又是一个倔强、有个性,而命运极其不幸的人。
李 达:(1890-1966)号鹤鸣,湖南零陵人。1913年到日本留学,1920年回国参与发起成立上海共产主义小组,“一大”被选为中央宣传主任。由毛泽东主办的湖南自修大学校长转任湖南大学教授。1923年退党。北伐时,任武汉中央军事政治学校政治教官,大革命失败后回家乡。后展转上海、北平、湖南、广西等地任教。1949年北上解放了的北平,重新入党,后为湖南大学、武汉大学校长,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中国哲学学会会长。文化大革命遭受迫害,1966年8月24日去世于武汉。
俞秀松:(1899-1938)字柏青,浙江诸暨人。1919年在杭州参加“五四“运动,1920年参加上海共产主义小组。三月,前往苏联参加第二次少共国际会议。归国后在浙江建党、建团,团的”一大“当选为中央执行委员。后追随孙中山,促成第一次国共合作。1925年去苏联中山大学,毕业后留校任教,1933年被派往远东伯力,1935年到新疆任新疆学院院长。1937年因所谓“托派”问题被新疆军阀、妻舅盛世才逮捕,1938年被送往苏联,不堪狱中折磨,病死。中共追认其为烈士。其妻至死不忘俞秀松的恩爱。
陈望道:第一个将马克思的《宣言》翻译成中文的学者。1920年参加上海共产主义小组。后任复旦大学教授,成为著名学者。
沈玄庐:名沈定一,玄庐是号,字剑候,浙江萧山人。早年赴日本留学,于东京参加同盟会。辛亥革命时,组织中华国学生军,参加光复上海的战役。因反对袁世凯称帝,复东渡日本,归国后潜心地方教育。1920年5月与陈独秀字发起组织马克思主义研究会,8月成立上海共产主义小组,后入党,回萧山从事农民运动。1923年赴苏联考察,1924年1月参加国民党一大当选为中央候补执委。中共“四大”上违反党的纪律,与戴季陶共谋反党,年底参加西山会议派,任国民党浙江省党部主任委员。1928年8月,因为派系纷争,在党部前,被人暗杀。施存统:名施复亮,浙江金华人。1919年在杭州参加:“五四”运动,1920年参加上海共产主义小组,后去日本。翌年12月被日本当局驱逐回国。团的“一大”当选为中央书记。后去广州任职中山大学、黄埔军校。大革命时,任武汉中央军事政治学校政治教官、政治部主任。大革命失败后脱党,在上海、北平大学任教,后参加救亡运动,1943年发起成立中国民主促进会,任常务理事。北平解放后参加第一次政治协商会议,后随军南下,任职华东军政委员会。建国后,屡任民主促进会常委、副主任委员,政协常委,人大常委,1970年12月去世。
沈雁冰:(1896-1981即矛盾。浙江桐乡人。文学研究会发起者、组织者,1921年在上海参加中国。1926年参加国民党“二大”后,在武汉主办《民国日报》。1928年东渡日本,脱党。1930年,在上海参加左翼作家联盟。抗战时在国统区参加抗日救亡运动。建国后,当选为中国文联副主席,作协主席,曾任文化部长,政协副主席。1982年3月27日病逝,中央追补为员。
张秋人:(1898-1928)又名张慕翰,浙江诸暨人。1921年在上海由团转党。1922年赴莫斯科参加远东地区和民族革命团体第一次代表大会,归国后任职团中央和上海。1926年入广东为农民运动讲习所教员,黄埔军校政治教官。大革命失败后,任职中共中央宣传部。后为浙江省委书记。被国民党逮捕,1928年8月在杭州牺牲。
邵力子:(1881-1967)字仲辉,浙江绍兴人,前清举人。早年参加同盟会,与柳亚子发起组织南社,主持上海《民国日报》。1921年参加上海共产主义小组并入党,1925年任黄埔军校秘书长。1926年退党,北伐时,为总司令部秘书长,为蒋介石智囊人物。后为甘肃、陕西省政府主席,国民党中宣部长,驻苏大使,参政会秘书长。为国民党和谈代表之一,参加新政协,为政协常委,人大常委,1967年12月5日在北京去世。
周佛海:(1897-1948)湖南沅陵人。早年求学于日本,1921年回国渡假,在上海参加中国后仍回日本。1924年脱党加入国民党,1926年任职中央军事政治学校武汉分校秘书长兼政治部主任,后投靠蒋介石。1929年任国民党政府训练总监部政训处长,1932年参与组建法西斯特务组织蓝衣社,1935年当选为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任中央民众训练部部长,中宣部长,抗战时,投向汪精卫,参与组建伪南京政府,任警政部长、行政院副院长兼财政部长,中央储备银行总裁,上海市长。日本投降后,以曲线救国,被蒋介石任命为上海行动队总指挥。后国民党政府迫于舆论压力,以汉奸罪收审周佛海。周乃于1948年死于南京狱中。
李 中:1920年参加上海共产主义小组,1921年“五一”后入党。上海第一个工人党员。
李启汉:(1898-1927)又名李森,湖南江华人。任职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1922年6月组织上海邮局工人和沪东纱厂工人罢工时被捕,1924年10月出狱。为我党第一个坐牢的党员。1925年第二次全国劳动大会上当选为中央执行委员兼组织部长,“五卅”运动后,组织广州沙面工人大罢工,为省港罢工委员、干事局长兼党团书记。1927年:“四·一二”事变后,在广州遇害。杨明斋:1920年3月随共产国际远东局代表维金斯基(中文化名吴廷康)来华的俄国员,山东人。来华后参加了上海小组。
戴季陶:(1890-1949)1921年在上海参加,旋投入国民党怀抱。曾与蒋介石共同投机交易所。1924年当选为国民党“一大”中央执行委员,积极参加西山会议派从事反共活动,反对孙中山“联俄、联共、扶助工农”三大政策。后任国民政府委员,考试院长。蒋介石智囊人物。1949年2月,蒋家大势已去,因绝望自杀于广州。
二,北京小组,已知十人。
李大钊:(1889-1927)字守常,河北乐亭人。1913年留学日本早稻田大学,1916年回国任《晨钟报》主编,后为新文化运动主将,《新青年》主编。积极宣扬马克思列宁主义。“五四”运动后,开始与陈独秀商榷组织中国,为党的创始人之一。1920年9月发起成立北京共产主义小组。翌年为中共北方局书记,致力于国共合作和改组国民党。是1926年“三·一八”反军阀运动的领导者。1927年4月6日,在北京为军阀张作霖逮捕,4月28日被处以绞刑。
张国焘:(1897-1979)字特立,江西萍乡人。在北京大学读书时参加北京共产主义小组,“一大”时,当选为中央组织主任。“二大”至“五大”的中央委员。“八·七” 会议被选为中央政治局候补委员,六届一中全会当选为中央政治局委员。1930年任中共驻共产国际代表,1931年回国后作为中央代表入鄂豫皖苏区,第四方面军任中央分局书记兼军委书记。主持肃反,搞扩大化,致使该苏区反围剿失败,后入川。1935年6月与中央红军在川西会合,任红军总政委。拒不执行中央决议,以军权相挟。中央红军北上后,在桌木碉另立中央,自任主席。红四方面军三过草地遭受重创后,不得已取消伪中央,率军北上。1937年任陕甘宁政府副主席,在中央清算运动中,自感不保,于1938年借口祭扫黄帝陵,潜奔武汉,投靠国民党,入军统高级特务班,被开除出党。1949年逃往香港,1968年定居加拿大,1979年12月3日,在多伦多于贫病中被冻死。
刘仁静:(1902-1987)又名刘亦宇,“五四”时为北京大学哲学系学生。1920年9月参加北京共产主义小组,为北京共青团会计主任。“一大”后从事马列主义研究会工作,1923年入苏联参加少共国际代表大会。1926年复被派往莫斯科中山大学学习,参加托洛茨基派组织。大革命失败后,与陈独秀同搞党内小组织,1921年11月15日被清除出党。曾在北京师范大学任教,后为人民出版社编辑。文化大革命九死一生。1987年8月5日遭遇车祸死亡。((89年版《词海》载卒年为86年)。
邓中夏:(1894-1933)字仲懈,湖南宜章人。1920年10月加入北京共产主义小组,1922年为中国劳动组合部主任。领导长辛店、京汉铁路、开滦煤矿大罢工以及后来的省港大罢工。“二大”至“六大”的中央委员。“八七”会议上当选为中央政治局候补委员,后任江苏省委书记和广东省委书记,1930年后,任中国工农红军第二军团政治委员。1933年任中国革命互济会党团书记。5月,在上海被捕,10月,就义于南京雨花台。罗章龙:1920年10月加入北京共产主义小组,大革命时投身工农运动。“六大”时任职中共中央。六届三中全会前后,成立所谓“中央非常委员会”,“第二区委”、“第二工会党团“等,搞分裂党的活动,1931年1月27日被开除出党。
张申府:1920年在北京参加共产主义小组,后赴法国勤工俭学,与周恩来、赵世炎发起组织中国旅欧支部。
何孟雄:(1898-1931)湖南鄠县人。1921年参加北京党组织后,领导了京绥铁路工人大罢工。1925年创建京绥铁路工会,1926年,任中共湖北省委组织部长。1927年后调任江苏省委书记,上海沪东、沪西、沪中等区委书记,1931年1月17日,在上海,与左联五作家等三十五人,在某饭店开会时,因为叛徒出卖被捕。2月7日,被杀害于国民党龙华警备司令部。
缪伯英:1920年3月在北京参加马克思主义研究会,10月,参加北京社会主义青年团,共产主义小组。1921年7月转为正式党员。是我党最早的女党员。
史文彬:(1892-1931)山东历城人。1912年进长辛店铁路工厂做工,1921年加入北京组织,任长辛店工人俱乐部主任,1923年当选为京汉铁路总工会副委员长和委员长。“二·七”大罢工中被捕。出狱后继续从事工运,当选为中共“六大”候补中央委员。1932年被国民党杀害。
高君宇:(1896-1925)原名高尚德,山西静乐人。“五四”时为北京大学学生会负责人之一。1920年与邓中夏等组织马克思学说研究会,1921年加入中国。同年去莫斯科参加远东地区与民族革命团体第一次会议。1922年任中共中央机关报《响导周刊》和北方局机关刊物《政治生活》编辑,中共“三大”中央委员,是李大钊的忠实助手。1924年赴广州参加国民党“一大”。1925年3月,因肺痨在北京去世。他是女才人石萍梅至死怀念的人。
三,武汉小组:计七人:
董必武:(1885-1975)前清举人,湖北黄安(今红安)人。1911年加入孙中山领导的同盟会,参加辛亥革命。1920年在湖北创建共产主义小组,任武汉地方委员会书记。1927年赴莫斯科中山大学学习,1931年回国。土地革命时期,在江西中央苏区,任中共中央党校校长,中共中央党务委员会书记,中央政府执行委员,最高法院院长。1934年参加了二万五千里长征。到陕北后,任中央党校校长,代理陕甘宁边区政府主席。抗战以后,为我党同国民党谈判代表,中共中央华北局书记,华北人民政府主席。建国后为国家副主席,人大副委员长,历届中央委员。七届中央全会后当选为政治局委员,文革中在惶惶不安中闲居八年,十届一次会议为政治局常委。1975年4月2日,在北京病逝。
陈潭秋:(1896-1943)字云先,湖北黄冈人。1920年参加湖北共产主义小组,后任中共武汉地方委员会组织委员,领导“二·七”大罢工。1924年后,任武汉党的书记,江西省委书记,“五大”当选为中央候补委员。1928年后任中央组织委员,福建省委书记。苏区政府粮食委员。1934年去苏联参加共产国际工作。1939年回国,任中共驻新疆代表,八路军驻新疆办事处主任。1942年9月被新疆军阀盛世才逮捕,翌年9月被害。
林育南:(1897-1931)湖北黄岗人,1921年入党。1922年任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武汉分部主任,领导“二·七”大罢工,曾任团中央委员,组织部长。1927年任中华全国总工会执行委员兼秘书长,“五大”候补中央委员。大革命失败后,任湖北省委委员。1931年1月17日,在上海,与何孟雄等一同被捕,2月7日,被杀害于龙华警备司令部。
包惠僧:(1894-1979)笔名栖梧老人,湖北黄冈人。1920年加入湖北共产主义小组,1921年7月,从广东代表陈独秀参加党的“一大”。1924年任国民革命军铁甲车总队政治教官,黄埔军校政治部代理主任。后任军校教导师政治部主任,中央军事政治学校筹备主任。1927年任独立师党代表兼政治部主任。大革命失败后脱党。1931年后历任国民党陆海空总司令部参议,军委会秘书长等职,后任国民政府户政司司长,人口局局长。1949年去澳门,1950年后回北京,任政务院内部研究院研究员、参事。国务院参事。1979年7月在北京逝世。
恽代英:(1895-1931)字子毅,原籍江苏武进,生于湖北武昌。“五四”运动时,在武汉领导学生运动,1921年参加。1923年8月任团中央执行委员,兼任宣传部长。1926年任黄埔军校政治总教官,主持武汉中央军事政治学校。“五大”中央委员,“八一”南昌起义时为前敌委员会委员。参加广州起义,为广州苏维埃政府秘书长。1928年以后,任中共中央宣传部秘书长,上海沪动行动委员会书记。1930年5月6日被国民党特务逮捕,1931年4月29日,在南京被杀害于狱中。
郑凯卿:武汉工人,1920年7月,湖北共产主义小组成立时,即为小组成员。中国第一个工人党员。
刘伯垂:1920年夏,受陈独秀派遣,来到武汉,与董必武、陈潭秋商榷成立湖北共产主义小组事宜。小组成立后即为成员。
四,湖南小组:12人
毛泽东:(1893-1976)略。
何叔衡:(1875-1935)又名瞻牯,湖南宁乡人。前清秀才,1912年入长沙第一师范就读,1918年参加新民学会,1920年入湖南共产主义小组。任湖南自修大学,湘江学校校长。大革命后去苏联莫斯科东方大学进修,归国后不久入苏区为苏维埃政府人民检查委员,最高法院院长。长征时,因其与毛泽东的因缘而被留守中央苏区,1935年2月在福建长汀突围时牺牲。
蔡和森(1895-1931)毛泽东挚友,长沙第一师范校友,湖南宁乡人。新民学会及湖南共产主义小组发起人和组织者之一,1919年与母亲,妹妹蔡畅同赴法国勤工俭学。1920年8月3日,其给毛泽东信中明确提出:“必要组织党——。因为他是革命运动的发起者、宣传者、先锋队、战斗部”。1921年底,在参与组建中共旅欧支部后,被法国当局以宣传共产主义罪驱逐回国,加入中共。“三大”至 “六大”为中央委员,“五大”、“六大”为中央政治局委员、常委。“八·七” 会议后为北方局书记,1929年为中共派驻共产国际代表。1930年回中央工作。1931年,在赴香港指导广东党的工作时,被英国殖民当局逮捕,引渡到广州。坚贞不屈,6月10日,为反动派活活用铁钉在板上钉死
李六如:(1887-1973)湖南平乡人。同盟会员,武昌首义之文学社领导成员,新军少将。东渡日本归国后投身“五四”运动,1921年先入团后入党。大革命时入广东农民运动讲习所,后为北伐军第二军张辉瓒师党代表。革命失败后回平江从事农民运动。1928年被派往新加坡、香港从事革命活动。1930年回国入中央苏区,任国家银行副行长。1937年到延安,为毛泽东办公室秘书长,中央财经部副部长。建国后任中央人民检察署副署长。著有长篇回忆录《六十年的变迁》。1973年病逝。
李立三:(1899-1967)原名隆郅,湖南醴陵人。1919年赴法勤工俭学,1921年回国入党。1922年和刘少奇受毛泽东派遣,去安源组织煤矿工人大罢工。1923年任中共武汉区委书记1925年为上海总工会委员长,领导了“五卅运动”后赴苏联参加赤色职工大会。回国后当选为中华全国总工会执行委员、组织部长。1927年参加南昌起义,任政治保卫处长。年底任广东省委书记。1928年冬到1930年任中央常委兼秘书长,宣传部长。因左倾冒险错误接受批判并解职,赴苏联工作。1946年归国,任东北局敌工、城工部长。1948年当选为中华全国总工会副主席,党组书记。文化革命中,被迫害自戕而死。
杨开慧(1901-1930)湖南长沙人。湘中名儒杨怀中之女,毛泽东夫人。早年追随毛泽东参加革命活动。秋收起义后留在长沙坚持地下斗争。1930年月被捕,11月被敌人杀害。
罗学瓒:(1893-1930)号荣熙,湖南湘潭人,新民学会会员、毛泽东亲密战友。1921年入党,任湖南工团联合会副主席。1923——1926年,任中共湖南区委宣传部长,醴陵县委书记。大革命失败后,为湘潭工作委员会书记,浙江省委书记。由于叛徒出卖,被捕,1930年夏,被秘密杀害。
夏 曦:(1900-1935)湖南益阳人。新民学会会员,1921年入党。任中共湘区委员会委员。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为中央代表,“五大”中央委员,鄂西分局书记。执行王明左倾盲动主义路线,在洪湖根据地肃反,先后错误地杀害柳直荀、段德昌等杰出领导和将领,致使洪湖根据地失陷,1935年,红二军团长征中,刚愎自用,不听劝阻,遇围牺牲。
彭述之:(1896-?)又名张次南,湖南宝庆(今邵阳)人。1921年加入中国,去莫斯科学习。归国后,在上海大学教书,并担任《响导》、《新青年》周报编辑,大革命时,追随陈独秀推行右倾投降路线。遭批判后,与陈独秀一起,组织小派别,公开反党。1929年11月,被江苏省委开除出党,另立中央,继续从事反党活动,后不知所终。
郭 亮:(1901-1928)湖南长沙人,毛泽东最亲密战友之一。1920年入团,翌年入党。任湖南工团联合会总干事。中共湖南省委委员兼工农部部长,省总工会委员长。“五大”中央委员,湖南省委书记。1927年参加南昌起义,1928年1月任中共湘鄂赣边特委书记。3月,被军阀何健逮捕,29日遇害于长沙。
陈 昌:(1894-1930)又名章甫,广西悟州人。1918年与毛泽东发起组织新民学会,为其最亲密战友之一。其后,坚守教育阵地,从事革命活动。1926年为醴州政治讲习所政治教官,1927年为中共水口山地委委员,1929年被捕,1930年2月23日,在长沙浏阳门外,被敌人杀害。
彭 璜:新民学会会员,1920年11月,发起组织湖南共产主义小组,翌年入党。
五,广东小组:计五人。
谭平山:(1896-1956)广东高明人,同盟会员,1920年组织广东共产主义小组,“三、四、五大”中央委员,“五大”政治局常委。国共合作期间,为国民党中央常委,组织部长,农民部长。参加南昌起义,大革命失败后脱党,参加组织中国国民党临时行动委员会(农工民主党前身),反蒋,追求民主,1948年参加组织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建国后,任中央人民政府政务委员,政务院监察委员会主任,人大常务委员,民革中央副主席。1956年4月在北京病逝。
陈公博:(1890-1946)广东南海人,广州共产主义小组成员。“一大”后回广州,因反对党联合孙中山的决策,宣布独立行动,1923年被开除党籍。抗战时,追随汪精卫投敌叛国,为伪南京政府立法院长。汪精卫死后的南京政府代主席、兼行政院长。1946年6月在苏州监狱被处决。陈公博唯一的作用是:其在1924年1月留学美国时所写的硕士论文《共产主义运动在中国》。同时附录六篇重要党史文献:1,中国的第一个纲领。2,中国关于党的目标的第一个决议案。3,中国宣言。4,中国第二次代表大会决议案。5,中国章程。6,中国第三次代表大会宣言。其中1——5条中共党史阙如。1990年,美国哥伦比亚大学韦慕庭教授在图书馆整理故纸堆时意外发现。
邓 培:(1884-1927)广东三水人,1921年加入中国。1922年赴莫斯科参加远东及民族革命团体代表大会,归国后在唐山领导工人运动。1924年当选为全国铁路总工会委员长,次年当选为中华全国总工会执行委员。1926年任广东总工会主席,“四·一二”反革命叛变后,在广州被反动派杀害。
阮啸仙:(1897-1935)名熙朝,字瑞宗,广东河源人。1920年夏入团,1921年入党。任两广区团委书记1923年任中共广东区委农民委员会书记,广州农民运动讲习所政治教员、主任。广东农协执行委员、常务委员。1927年后,任广东省委书记。展转各地从事革命活动。后入苏区,任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审计委员会主任。1934年8月,任赣南省委书记,军区政治委员。主力长征后,在苏区坚持斗争,1935年春,在江西会昌,与国民党军激战中牺牲。
杨匏安:(1896-1931)广东香山人,1921年入党。后任粤区团委书记。1923——1927年从事党的统一战线工作,任中共在国民党内的党团书记,广东区监委,“五大”中央委员。国民党中央常委,代理组织部长,广东党部常委兼组织部长。大革命失败后,到上海中央工作。1931年被捕,7、8月,被害于龙华警备司令部。
六,山东小组:2人。
邓恩铭:(1901-1931)字仲尧,贵州荔波人,水族。1920年夏,在济南与王烬美组织马克思主义研究会,后发起建立共产主义小组。1922年赴莫斯科参加远东及民族革命团体代表大会,归国后领导山东党的工作。1923年任中共直属山东青岛支部书记,后任山东地委书记。“五大”后,任山东省委书记、青岛市委书记。1928年因叛徒告密被捕,两次越狱未成,1931年4月5日英勇就义。
王烬美:(1898-1925)原名王瑞俊,字灼斋,山东莒县人。参加山东“五四”运动,后与邓恩铭在山东建党,任中共山东区支部书记,、区委书记、省委书记。与邓参加远东会议,1924年参加国民党“一大”,领导工运,兼办革命刊物,1925年在青岛因肺痨去世七,七,莫斯科入党者:三人。
张太雷:(1899-1927)原名泰来,江苏武进(今常州)人。1920年参加共产主义小组,在莫斯科参加共产国际“三大”时入党。归国任共青团中央书记,两广区委宣传部长,湖北省委书记。“五大”当选为中央委员1927年7月为中共中央临时中央政治局五人委员。“八·七”会议后为中央政治局候补委员。10月,主持南方局工作兼广东省委书记。1927年12月11日领导了广州起义,当天在巡视阵地时,为流弹击中牺牲。
刘少奇:(1898-1968)略
罗亦农:(1901-1928)又名罗觉,湖南湘潭人。1920年赴莫斯科东方大学学习,1921年加入中国。1925年归国,先去广州,后为江浙区委书记,领导了上海三次工人武装起义。„五大“中央委员,江西省委、湖北省委书记。”“八·七”后为临时中央政治局委员。长江局书记。11月为中央政治局委员,组织主任。1928年4月15日,因叛徒出卖,被捕,21日,被国民党杀害于龙华。
八,其他:入党地域不详。
林伯渠:(1886-1960)字祖涵,湖南临澧人。同盟会员,1921年为陈独秀、李大钊介绍入党。帮助孙中山确定“联俄、联共、扶助工农”三大政策,改组国民党。1926年北伐,为第六军党代表。1927年参加南昌起义,任革命委员会委员、财政委员会主席。1928年去莫斯科中山大学学习,回中央苏区任政府经济人民委员。参加长征,到陕北负责财政工作。西安事变后,任八路军驻西安办事处主任,„七大“中央政治局委员。建国后中央人民政府秘书长,1964年当选为人大副委员长。1960年5月29日在北京病逝。
彭 湃:(1896-1929)广东海丰人。1917年夏留学日本,1921年回国参加。到海丰以教育局长职从事农民运动,尽分自家田产于农民。1923年在海丰创建了第一个农民协会,任总会长。参加南昌起义后在海丰发动农民起义,创建了第一个革命根据地。“五大”中央委员,“六大”政治局委员,中央农委书记。1929年8月24日在上海被国民党逮捕,三十一日壮烈牺牲。
魏野畴:(1898-1928)陕西兴平人,1921年加入。回陕西开展革命活动,为西安党团书记。1925年任杨虎城部三民军官学校政治部主任,1926年1月参加国民党二大,1927年任国民联军驻陕西总司令部政治部长,中共陕甘区委宣传部长,陕西军委书记,国民革命军第十军政治部主任。1928年转入皖北农村开展斗争,任中共皖北特委书记,组织阜阳“四九”大暴动,在掩护部队撤退时被捕,1928年4月10日,在豫皖交界的老集壮烈牺牲。他是刘志丹和谢子长的老师,革命指路人。陕北革命的元勋。
第二篇:中国最早的大学
中国最早的大学
中国最早的大学是哪一所?长期以来一直众说纷纭,有的说是前身躯在是岳麓书院,有千年湖南大学,有的说是清朝盛宣怀最早创办于1895年的北洋大学堂和1896年的南洋公学,有的说是前身是京师大学堂的北京大学。
其实湖南大学的前身岳麓书院根本不具备现代大学的任何特征,京师大学堂诞生于北洋大学堂和南洋公学之后更谈不上是中国的第一所大学。中国真正的第一所大学应该是诞生于十九世纪六十年代的外国教会大学------上海圣约瀚大学,它是完会按照西方大学模式设立的大学,这所实力一直很雄厚的大学最终在解放后被强行解体。
但如果说谁是中国官办最早的大学,则是北洋大学堂(1895rh)无疑,之后是南洋公学()1896年。和京师大学堂(1898).武汉大学前身(1893年)和浙江大学的前身(1897年)是中国传统的书院,并不能列入大学之列。因此在1895年之前圣约瀚大学是中国唯一一所大学当然也是最好的大学了。
中国最早的大学
1.北京大学,创办于1898年,初名京师大学堂.2.清华大学,前身是清华学堂,始建于1911年,曾是由美国“退还”的部分“庚子赔款”建立的留美预备学校。1912年,清华学堂更名为清华学校。1925年设立大学部,开始招收四年制大学生。
3.湖南大学,1903年岳麓书院改制为湖南高等学堂,1926年定名湖南大学。1937年成为国民政府教育部十余所国立大学之一。
4.交通大学,前身是1896年创建于上海的南洋公学,1921年改称交通大学.5.浙江大学,前身求是书院成立于1897年,为中国人自己创办最早的高等学府之一。
6.武汉大学,武汉大学历史溯源于清末湖广总督张之洞奏请清政府创办的自强学堂(1893年),后数易校名,1928年7月正式定名为国立武汉大学。
7.华东政法学院,1952年6月,经华东军政委员会批准,华东政法学院由原圣约翰大学、复旦大学、南京大学、东吴大学、厦门大学、沪江大学、安徽大学等9所院校的法律系、政治系和社会系等合并组建成立。
8.天津大学,是中国近代第一所大学。天津大学的前身是北洋大学,始建于1895年10月2日。
9.苏州大学,其前身为创建于1900年的东吴大学。
10.复旦大学,创建于1905年,原名复旦公学。
1.湖南大学
公元976年 2.武汉大学
1893年
3.天津大学
1895年10月2日 4 西安交通大学
1896年
5上海交通大学
1896年 6.四川大学
1896年 7.浙江大学
1897年 8.北京大学
1898年 9.山东大学
1901年
10.山西大学
1902年5月8日 11.西北大学
1902年
12.北京师范大学
1902年 13.东南大学
1902年 14.南京大学
1902年 15.暨南大学
1906年
16.四川农业大学
1906年 17.同济大学
1907年 18.清华大学 1911年
第三篇:历史上的名桥教案
历史上的名桥
一、教学目标
1.使学生了解一定历史知识,拓宽视野 2.感受中国建筑文化
二、教学过程
一、课前三分钟
二、讲一些有关于桥的歇后语,让大家接下句。然后提问大家知道哪些有名的桥(3分钟)三、一些关于桥的传说:鹊桥(3分钟)【初三不讲】
三、1.讲解赵州桥及其建造者李春的故事。重点有张果老倒骑毛驴过桥,赵州桥关于鲁班的传说及李春建造赵州桥;(李春2分钟,张果老3分钟。鲁班3分钟)
2.讲解杭州西湖断桥的故事。名称由来、白蛇传、关于它的诗句(介绍2分钟包括白蛇传传说,名称由来3分钟,诗句一分钟)【初三不讲】
四、(5分钟)同学们讨论一下课堂内容(2分钟),请同学复述一个刚刚讲的故事(3分钟)
3.泸定桥,小学四年级课文中有《飞夺泸定桥》的课文,可由学生讲述故事。补充其民间传说。重点放在其历史意义。(故事5分钟。历史意义2分钟)
4.卢沟桥,主要景观:白玉碑,狮子(重点);七七事变(重点,历史意义)(故事3分钟,景点3分钟)
五、丰富桥文化内涵的介绍:5分钟,初三】 1.西安灞桥的折柳送别的习俗(2分钟)2.桥对于社会发展的影响(1分钟)3.衍生物如桥联、桥碑、桥名、桥画。(2分钟)
(初三学生可以思考桥其他的意思,如人与人沟通的桥梁)
第四篇:中国最早的马克思主义者——李大钊
中国最早的马克思主义者——李大钊
曾去北京拜访过李大钊同志的烈士陵园,淡青色花岗石纪念碑上,镌刻着中共中央撰写的碑文:“李大钊同志是中国最早的马克思主义者,是中国共产党的主要创始人之一。他对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和无产阶级的革命前途无限忠诚。他为在我国开创和发展共产主义运动的大无畏的献身精神,永远是一切革命者的光辉典范。”这简短的文字言简意赅的写出了李大钊同志一生的成就以及对国家对党的贡献,没错,他是中国最早的马克思主义者,给旧中国带来了新思想,并且一生都在为了解放人民思想传播马克思主义,和解放中国而作斗争,奉献着自己的一切。
因为家乡同样在河北,所以我小时候曾去河北乐亭县李大钊故居拜访,了解了李大钊同志的生平和他的生活环境,他有着深厚的革命热情,一生都在为革命做贡献,并且有着满清热血和一手好的文笔,在革命的时期写出了很多流传下来的作品。读过李大钊的作品会发现,他深受马克思主义的影响,并且结合中国国情,能够写出很多解放思想,提倡新文化的文章,极大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李大钊同志从小就有着深刻的爱国热情,并且一生都在为着救国的目标不懈奋斗,他努力的在思想上实现国家的解放。青年时代,目睹在帝国主义侵略下的国家危亡局势和社会黑暗状况,他被激发了爱国热忱,立志要为苦难的中国寻求出路。留学回国后积极参与正在兴起的新文化运动,成为新文化运动的一员主将。之后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使大钊同志受到极大的鼓舞和启发,他以敏锐的眼光,从中看到了中华民族争取独立和中国人民求得解放的希望。后来他又以《新青年》和《每周评论》等为阵地,相继发表了《法俄革命之比较观》、《庶民的胜利》、《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等大量宣传十月革命和马克思列宁主义的著名文章和演说,讴歌十月革命的胜利,旗帜鲜明地批判改良主义,积极领导和推动五四爱国运动的发展,成为中国共产主义的先驱、我国最早传播马克思主义的人。
李大钊同志还是青年人的良师益友。在他的影响下,许多先进青年不仅在五四时期成为具有初步共产主义思想的知识分子,而且很快地成为马克思主义者。他曾在《青春》一文中号召青年“冲决历史之桎梏,涤荡历史之积秽,新造民族之生命,挽回民族之青春”。
受李大钊精神的影响,我从小就对马克思主义有着一些了解,直到后来在书本中学习到了这方面的知识,才了解到马克思主义是解放人民思想的新思潮,是救国救民的社会主义思想,并且这种思想是最符合中国国情的思想,能够解放人民的思想,从而带领中国走上一条正确的道路。
在当代,我们新时代的大学生,我们生活在改革开放后的社会主义社会,马克思主义在如今也已日趋完善,我们却早已失去了当时的前辈这样的斗志。战乱动荡的年代更能激发人们的爱国热情和人们的斗志,而如今社会已经和平国家已经安定,我们更应该努力学习和继续发扬马克思主义,特别是如今的社会主义社会虽然已经初步建成,但仍不完善,还有着许多的弊端,如贫富差距过大,仍是我们需要解决的问题,作为新时代的青年,我们学习革命时期的前辈的精神是很有必要的,未来的社会的发展将需要我们去继续努力,虽不需要再去像前人一样还要在**的时代中一边努力求生存一边为救国而斗争,但新时代有着新时代的需求,前人在战争时期留下来的不屈不挠实事求是的思想对我们来说仍然是宝贵的财富,值得我们学习,马克思主义在未来的发扬光大的仍需要我们的努力。
李大钊同志不仅是中国最早的马克思主义者,还是我党的主要创始人之一。1920年初,李大钊与陈独秀相约,在北京和上海分别活动,筹建中国共产党。1921年7月,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宣告中国共产党成立,从此中国革命的面貌为之一新。由于李大钊在传播马克思主义中的历史贡献和作用,又由于他和陈独秀一齐积极从事组建中国共产党的活动,因而在思想界的先驱者中享有了“南陈北李”的崇高声誉。
1927年4月,在反动军阀的白色恐怖中,李大钊同志在北京被捕入狱。他受尽各种严刑拷问,始终坚贞不屈、大义凛然,惨遭反动军阀杀害,牺牲时年仅38岁。李大钊同志英年早逝,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悲哀,他的革命精神与对祖国做出的贡献值得我们每一个中国人去敬佩去瞻仰。作为五四运动和新文化运动的领袖和一名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李大钊同志为我国共产主义事业做出的贡献是不可估量的,并且领导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和共产党的建立,也为中国人民的解放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他和一些革命志士虽然光荣的牺牲了,但是他们的精神永存,他们永远活在人们的心中,他们为新中国做出的贡献也是永远不会磨灭的,他的业绩也永远会受到中国人民的追怀和崇敬。
李大钊同志永远是我们学习的榜样,在当代我们更应该继续学习和发扬李大钊同志留下来的精神财富。首先要学习他的爱国主义精神,在日本学习时,他果断参加留学生的反日斗争,结果被学校除名,然而这在民族大义面前,他从未畏惧,在国家面前,一切他个人的事情都显得微不足道,他生来就是为了为祖国付出为祖国奉献。爱国精神在今天仍值得强调,如今随着改革开放和社会的进步,国家间的差异在慢慢缩小,民族间的文化在慢慢的互相渗透,民族大义在人们心中似乎已经不再像当年那么重要,甚至很多人已经慢慢忘了中国的传统文化而一味地追求外国文化。所以在几十年后的今天,虽然已经没有了民族危机以及战乱,我们也应该重拾爱国精神,时刻将民族大义牢记心中。而我们要做的就是时刻在自己心中强调爱国精神,并不只是表面功夫,要落实到思想上行为上,时刻践行前辈们留下来的爱国主义精神。
其次我们也要学习和践行李大钊同志留下来的勇于献身精神和无私奉献的高尚品德。李大钊同志曾说“牺牲永是成功的代价”,正因为有如此这般的精神境界,他才能在面对民族大义的问题上,从容的选择国家而不是自身,他淡泊名利,一生都在为国家而奉献,在北大任职期间,他的薪水几乎也全部用于捐助别人和支持革命事业。“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这副他亲手写的对联便是他自己的真实写照。将民族的责任担在自己的肩上,通过一篇篇的文章来表达自己的思想,为中国的思想解放而努力。现如今也有许多人有着这样的品德,比如感动中国人物放弃安逸生活去山区支教的退休外交官朱敏才、孙丽娜夫妇,最美老师张丽莉,还有蹬三轮近60年捐助300多个贫困孩子的白方礼老人,这些都是有责任有担当的社会志士,他们都在践行着无私奉献精神,他们的精神和伟大人格和李大钊一样,都值得我们去学习,去尊敬。
同时我们还要学习李大钊同志创新的态度和变通的思想。在十月革命一声炮响后,李大钊同志首先从中受到启发,认为马克思主义是救国之路,并且他并没有像陈独秀一样,一味地学习外国的政治制度和思想,而是根据中国国情而科学的运用马克思主义。他指出“马克思主义是一个时代的产物”,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理论联系实际,于是找到了适合中国国情的马克思主义,成为在中国宣传马克思主义的第一人。在看待新事物方面,我们应该学习李大钊同志,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能从新事物中看到新想法,并结合自己的需要加以创新,创造出适合自己需要的东西。如今的国家在文学,艺术,科技方面都缺乏创新方面的人才,我们应该开发自己的思维,看待问题时能够有一些打破常规的创新的方法,只有敢于尝试才会有真正的突破,也为现如今中国的发展探索新的出路。
在李大钊等革命先烈开拓的道路上,无数的革命领导人前仆后继地为中华民族的解放事业奋斗着,如今我们已经初步实现了社会主义,而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并没有结束,我们需要更加深刻的了解马克思主义并且时刻分析中国的国情,做到在不断变化的时代背景下与时俱进地在实践中运用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并且继承和发扬李大钊等革命志士留下来的精神财富。
李大钊同志在中国近代史上留下了辉煌的一笔,他的贡献不管是前人还是后人,都是不可逾越的。中国最早的马克思主义者——李大钊同志,永远活在人们心中!
第五篇:中国最早的马克思主义者
中国最早的马克思主义者——李大钊
数学与信息科技学院计算机应用技术1001刘子燕092310011
5在松柏苍翠,肃穆庄严的北京香山万安公墓一座占地2200平方米的庭院里,坐落着李大钊烈士陵园。淡青色花岗石纪念碑上,镌刻着中共中央撰写的碑文:“李大钊同志是中国最早的马克思主义者,是中国共产党的主要创始人之一。他对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和无产阶级的革命前途无限忠诚。他为在我国开创和发展共产主义运动的大无畏的献身精神,永远是一切革命者的光辉典范。”
李大钊,字守常,河北乐亭人,生于1889年10月29日。1907年考入天津北洋法政专门学校,1913年毕业后东渡日本,入东京早稻田大学政治本科学习。战乱动荡的年代,艰辛备尝的生活,使李大钊从小养成了忧国忧民的情怀和沉稳坚强的性格。1915年,日本帝国主义提出灭亡中国的“二十一条”,李大钊积极参加留日学生的抗议斗争。他起草的通电《警告全国父老书》传遍全国,他也因此成为著名爱国志士。“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1916年李大钊回国后,到北京大学任图书馆主任兼经济学教授,积极投身于正在兴起的新文化运动,成为新文化运动的一员主将。
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俄国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极大地鼓舞和启发了李大钊,他以《新青年》和《每周评论》等为阵地,相继发表了《法俄革命之比较观》、《庶民的胜利》、《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我的马克思主义观》、《再论问题与主义》等大量宣传十月革命和马克思列宁主义的著名文章和演说,阐述十月革命的意义,讴歌十月革命的胜利,旗帜鲜明地批判改良主义,积极领导和推动五四爱国运动的发展,成为中国共产主义的先驱、我国最早传播马克思主义的人。1920年初,李大钊与陈独秀相约,在北京和上海分别活动,筹建中国共产党。同年3月,李大钊在北京大学组织中国第一个马克思学说研究会,聚集了邓中夏、高君宇、张国焘、黄日葵、何孟雄、罗章龙等一批具有共产主义思想的青年知识分子,为建党作准备。李大钊还在北京多次会见共产国际代表,商讨筹建中国共产党。同年秋,他又领导建立了北京的共产党早期组织和北京社会主义青年团,并与在上海的陈独秀遥相呼应,积极活动,扩大宣传,发展组织,积极推动建立全国范围的共产党组织。“南陈北李,相约建党”,成为中国革命史上的一段佳话。1921年7月,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宣告中国共产党成立,从此中国革命的面貌为之一新。李大钊和陈独秀成为中国共产党的主要创始人。
中国共产党成立后,李大钊负责党在北方的全面工作,并任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北方区分部主任。在党的三大和四大上,李大钊都当选为中央委员。1922年到1924年初,李大钊频繁地奔走于大江南北,多次代表共产党与孙中山会谈,为建立革命统一战线呕心沥血,做了大量工作。1924年1月,李大钊作为大会主席团五位成员之一,出席了国共合作的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被孙中山指定为大会主席团成员之一,参加大会宣言的起草等,为实现国共合作做出了重要贡献,当选为国民党中央执委会委员。此后,直接担负国共两党在北方的实际领导工作。
在李大钊领导的中共北方区委组织和领导下,北方地区的反帝反封建斗争蓬蓬勃勃地开展起来了。1924年11月,北京开展声势浩大的支持孙中山北上、反对北洋军阀政府的斗争;1925年五卅运动爆发后,李大钊与赵世炎等人在北京组织5万余人的示威,有力地支持了上海人民的反帝斗争;1926年3月,李大钊在极端危险和困难的情况下,积极领导并亲自参加了北京反对帝国主义和北洋军阀的三一八运动,号召人们用五四的精神、五卅的热血,不分界限地联合起来,反抗帝国主义的联合进攻,反对军阀的卖国行为。
李大钊的革命活动,遭到北洋军阀的仇视,他们下令通缉李大钊。1927年4月6日,奉系军阀张作霖勾结帝国主义。在北京逮捕李大钊等80余人。在狱中,李大钊备受酷刑,但始终严守党的秘密,大义凛然,坚贞不屈。4月28日,北洋军阀政府不顾社会舆论的强烈反对和谴责,将李大钊等20位革命者绞杀在西交民巷京师看守所内。临刑前,李大钊慷慨激昂:“不能因为反动派今天绞死了我,就绞死了伟大的共产主义,共产主义在中国必然得到光辉的胜利”。他高呼“共产党万岁!”英勇就义,时年38岁。
李大钊牺牲后,1933年由党在白区的秘密组织将其安葬在万安公墓内。新中国建立后,在河北乐亭、北京等李大钊生活和战斗过的地方相继建立了李大钊的纪念馆。1983年10月,李大钊烈士陵园在北京万安公墓建成,中共中央领导亲自参加,举行了隆重的落成典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