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学 和教育心理学07——09真题及答案1

时间:2019-05-14 10:31:2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云南省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学 和教育心理学07——09真题及答案1》,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云南省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学 和教育心理学07——09真题及答案1》。

第一篇:云南省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学 和教育心理学07——09真题及答案1

2007年云南省教师资格证考试中学教育学试题及参考案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5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选、多选或未选均不得分)1.首创“从做中学”的是(C)。C.杜威

2.充分反映孔子教育思想的论著是(B)。B.《论语》

3.标志着规范的、独立的教育学诞生的著作是(D)。D.德国赫尔巴特的《普通教育学》

9.教师不得随意宣扬学生的缺点,不得随意私拆、毁弃学生的信件、日记等,这是维护学生的(C)。C.隐私权

1《学记》中提出“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这体现了教学中的A.启发性原则

11.教师的备课工作包括:钻研教材、了解学生和(C)。C.制定教学进度计划

12.一个测验能测出它所要测量的属性或特点的程度,这是测验的(D)D效度 13.创设良好的情境,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品德的方法,叫做 B 陶冶法

14.班主任对班级领导管理的影响力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班主任的职权影响力;二是班主任的(A)。A.个性影响力 15.教学中教师按照教学要求向学生提出问题,要求学生回答,并由此引导学生获取知识或巩固知识的方法是(D)。D.谈话法 第二部分 非选择题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15个小题,20个空,每空1分,共20分。

16.信息技术的日益成熟和普及为实现教育的第三次飞跃提供了平台,教育开始迈向___时代。

17.素质教育是以培养_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教育。

18.美育是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观,发展他_美__美的能力,培养他们的高尚情操与文明素养的教育。

28.学生思想品德形成的规律之一是思想品德形成的__性和___性规律。

29.在当前班级管理实践中,有两种运用得比较多的领导方式:一是“教学中心“的领导方式,二是____的领导方式。

30.班主任的领导方式一般可分为三种类型: __、民主型和放任型。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5个小题,每小题6分,共30分)

31.教育目的对整个教育工作发挥哪些主要作用?32.教师的教育专业修养包括哪几个主要方面?33.个别教学制最显著的优点是什么7 34.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任务是什么? 35.简述学校德育工作中贯彻尊重学生与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原则的基本要求。

四、论述题(本题共2小题,每小题1 分,共20分)36.试述教学过程中,掌握知识和发展智力互相转化的基本条件。37.试分析当前班级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4.B 5.A 6.D 7.C 8.B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1 5个小题,20.个空,每空1分,共20分)

16.网络 17.创新 18.鉴赏 创造 19.教师为中心 儿童为中心 20.差异性 21.智育中心 22.间接 直接 23.讲解 24.定法 25教学行为

26.心理健康教育 27.已有品德 28.长期 反复 29.集体中心 30.权威型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5个小题,每小题6分,共30分)

2008年云南省教师资格证考试中学教育学试卷

第一部分 选择题(共22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答案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不得分。1.二战后,现代教育制度发展趋势之一是延长_____年限。()A.中学教育 B.义务教育 C.职业教育 D.高等教育

2.我国古代教育六艺中的礼,是包括政治、历史和以“______”为根本的伦理道德教育。()A.忠 B.仁 C.义 D.孝

3.政治经济制度对教育起_______作用。()A.制约 B.很小 C.绝对的决定 D.主宰

4.“个体身心发展”是指个体全部人生过程中,不断变化、特别是向——的方面变化的过程。()A.正常

B.健康和不健康 C.积极 D.衰减

A.常规准备 B.一般工作 C.排练预演 D.先决条件

10.德育模式是指在德育实施过程中道德与德育理论、德育内容、德育手段、德育方法、德育途径某种_______。()A.复杂关系 B.组合方式 C.实施方案 D.主观认定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6小题,每小题2分,共12分)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项中有二至五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少选或未选均不得分。

11.不同层次的课程文件有()A.教学计划 B.教学大纲 C.教科书 D.教育规划 E.课改方案

12.我国学校德育途径主要有()A.政治课和其他学科教学 B.课外活动和校外活动 C.劳动 D.共青团活动 E.班主任工作

13.班主任班级管理的主要内容有()A.管理学生学籍档案 B.了解和研究学生 C.组织和培养班集体 D.组织科任教师教研 E.协调校内外各种教育力量

14.教师职业的最大特点在于职业角色的多样化,他既是传道者、授业解惑者,又是()A.示范者 B.管理者 C.朋友 D.服务员 E.研究者

15.教学过程的基本特点有()A.电教手段与传统手段相结合 B.间接经验与直接经验相结合 C.掌握知识与发展智力相结合 D.教学过程中知、情、意统一 E.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能动性相结合

16.教学组织形式除了设计教学法和道尔顿制,还有()A.田野教学制 B.个别教学制 C.分组教学制 D.班级授课制 E.团队训练制

第二部分 非选择题(共78分)

三、填空题(本大题共7小题,20个空,每空1分,共20分)把答案填在题中的横线上,错填、未填均不得分。17.除了成熟,影响个体身心发展的因素还有_____和_______。

18.以教育目的和目标的概括程度为标准,可以区分为四个不同层次的目标,即教育目的、_____、______和______。

19.我国中学德育主要内容有______、思想教育、______和______。

20.建立以人为本的班级管理机制,应该①以满足学生的______为目的,②确立学生在班级中的_____地位,③训练学生_____管理班级的能力。

21.从教育阶段角度,可以把课程分为幼儿园课程、______课程、______课程和_______课程。

22.理解教材,就是引导学生在______的基础上,通过分析、比较等思维加工,形成概念原理,真正认识事物的本质和_______。

23.德育是教育者依据一定______要求和德育规律,对受教育者实施有目的、有计划的影响,培养他们特定的政治思想意识和_______的活动。

四、简答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8分,共32分)24.科学技术对教育有什么影响? 25.素质教育的主要特点是什么? 26.为什么说教学过程是一种特殊认识的过程? 27.你主张用哪种模式管理班级?

五、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3分,共26分)28.上好课的具体要求有哪些? 29.结合实际论述加强德育的意义 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1.B 2.D 3.A 4.C 5.D 6.C 7.B 8.C 9.D 10.B

二、多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l 2分)

11.ABC 12.ABCDE 13.BCE 14.ABCE 15.BCDE 16.BCD

三、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

17.遗传 环境 学校教育 个体主观能动性 18.培养目标 课程目标 教学目标 19.政治教育 道德教育 心理健康教育 20.需要 主体 自我 21.小学 初中高中 22.感知 规律 23.社会 道德品质

四、简答题(本大题共4个小题,每小题8分,共32分)24.【答题要点】科学技术对教育的影响: ①科学技术能够改变教育者的观念;(2分)②科学技术能够影响受教育者的数量和教育质量;(2分)③科学技术可以影响教育的内容、方法和手段。(2分)④围绕要点适当展开。(2分)25.【答题要点】素质教育:

①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2分)②素质教育是全面发展的教育;(2分)③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教育;(2分)④素质教育是以培养创新精神为重点的教育。(2分)26.【答题要点】学生认识的特殊性表现有以下几方面: ①认识的间接性;(2分)②认识的交往性;(2分)③认识的教育性;(2分)④有领导的认识。(2分)要求适当展开。

2008年云南省教师资格证考试中学教育学试卷

第一部分 选择题(共22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答案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不得分。1.二战后,现代教育制度发展趋势之一是延长_____年限。()A.中学教育 B.义务教育 C.职业教育 D.高等教育

2.我国古代教育六艺中的礼,是包括政治、历史和以“______”为根本的伦理道德教育。()A.忠 B.仁 C.义 D.孝

3.政治经济制度对教育起_______作用。()A.制约 B.很小 C.绝对的决定 D.主宰

4.“个体身心发展“是指个体全部人生过程中,不断变化、特别是向——的方面变化的过程。()A.正常

B.健康和不健康 C.积极 D.衰减

A.常规准备 B.一般工作 C.排练预演 D.先决条件

10.德育模式是指在德育实施过程中道德与德育理论、德育内容、德育手段、德育方法、德育途径某种_______。()A.复杂关系 B.组合方式 C.实施方案 D.主观认定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6小题,每小题2分,共12分)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项中有二至五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少选或未选均不得分。

11.不同层次的课程文件有()A.教学计划 B.教学大纲 C.教科书 D.教育规划 E.课改方案

12.我国学校德育途径主要有()A.政治课和其他学科教学 B.课外活动和校外活动 C.劳动 D.共青团活动 E.班主任工作

13.班主任班级管理的主要内容有()A.管理学生学籍档案 B.了解和研究学生 C.组织和培养班集体 D.组织科任教师教研 E.协调校内外各种教育力量

14.教师职业的最大特点在于职业角色的多样化,他既是传道者、授业解惑者,又是()A.示范者 B.管理者 C.朋友 D.服务员 E.研究者

15.教学过程的基本特点有()A.电教手段与传统手段相结合 B.间接经验与直接经验相结合 C.掌握知识与发展智力相结合 D.教学过程中知、情、意统一 E.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能动性相结合

16.教学组织形式除了设计教学法和道尔顿制,还有()A.田野教学制 B.个别教学制 C.分组教学制 D.班级授课制 E.团队训练制

第二部分 非选择题(共78分)

三、填空题(本大题共7小题,20个空,每空1分,共20分)把答案填在题中的横线上,错填、未填均不得分。

17.除了成熟,影响个体身心发展的因素还有_____和_______。

18.以教育目的和目标的概括程度为标准,可以区分为四个不同层次的目标,即教育目的、_____、______和______。

19.我国中学德育主要内容有______、思想教育、______和______。

20.建立以人为本的班级管理机制,应该①以满足学生的______为目的,②确立学生在班级中的_____地位,③训练学生_____管理班级的能力。

21.从教育阶段角度,可以把课程分为幼儿园课程、______课程、______课程和_______课程。

22.理解教材,就是引导学生在______的基础上,通过分析、比较等思维加工,形成概念原理,真正认识事物的本质和_______。

23.德育是教育者依据一定______要求和德育规律,对受教育者实施有目的、有计划的影响,培养他们特定的政治思想意识和_______的活动。

四、简答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8分,共32分)24.科学技术对教育有什么影响? 25.素质教育的主要特点是什么? 26.为什么说教学过程是一种特殊认识的过程? 27.你主张用哪种模式管理班级?

五、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3分,共26分)28.上好课的具体要求有哪些? 29.结合实际论述加强德育的意义 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1.B 2.D 3.A 4.C 5.D 6.C 7.B 8.C 9.D 10.B

二、多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l 2分)

11.ABC 12.ABCDE 13.BCE 14.ABCE 15.BCDE 16.BCD

三、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

17.遗传 环境 学校教育 个体主观能动性 18.培养目标 课程目标 教学目标 19.政治教育 道德教育 心理健康教育 20.需要 主体 自我 21.小学 初中高中 22.感知 规律 23.社会 道德品质

四、简答题(本大题共4个小题,每小题8分,共32分)24.【答题要点】科学技术对教育的影响: ①科学技术能够改变教育者的观念;(2分)②科学技术能够影响受教育者的数量和教育质量;(2分)③科学技术可以影响教育的内容、方法和手段。(2分)④围绕要点适当展开。(2分)25.【答题要点】素质教育:

①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2分)②素质教育是全面发展的教育;(2分)③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教育;(2分)④素质教育是以培养创新精神为重点的教育。(2分)26.【答题要点】学生认识的特殊性表现有以下几方面: ①认识的间接性;(2分)②认识的交往性;(2分)③认识的教育性;(2分)④有领导的认识。(2分)要求适当展开

2009年1月云南省教师资格证考试中学教育学试卷

第一部分 选择题(共30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l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答案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不得分。1.二战后,教育制度发展趋势之一是普通教育与朝着相互渗透的方向发展。()A.职业教育 B.特殊教育 C.义务教育 D.社会教育

2.我国早在4000多年前的夏代,就有了教育的形态。()A.家庭 B.学校 C.氏族 D.社会

3.教育可以民主。()A.促进 B.干扰 C.决定 D.带来

4.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人的发展是个体内在因素与在个体活动中相互作用的结果。()A.父母期望 B.社会文化 C.外部环境 D.遗传条件

5.从法治角度讲,学生是的社会个体。()A.特殊 B.独立 C.“边际” D.从属

6.师生关系在道德上是的关系。()A.授受服从 B.民主集中 C.矛盾排斥 D.相互促进

10.学生的诸因素统一发展,是德育的重要规律。()A.德、智、体、美 B.知、情、意、行 C.德、才、个性 D.胸襟见地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项中有二至五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少选或未选均不得分。

11.以目的和目标的概括程度为依据,教育方面,可以分为四种目的层次()A.教育目的(总目标)B.培养目标 C.课程目标 D.职业目标 E.教学目标

12.我国学校德育主要内容有()A.通识教育 B.政治教育 C.思想教育 D.道德教育 E.心理健康教育

13.从功能角度,可以把课程分为工具性课程和()A.国家课程 B.知识性课程 C.技能性课程 D.实践性课程 E.初中课程

14.教学过程的结构(教学进程的阶段)中,在引起学习动机之后,就是()A.领会知识 B.背记知识 C.巩固知识 D.运用知识 E.检查知识 15.不同层次的教学文件有教学计划和()A.教学说明书 B.教学大纲 C.考试纲要 D.教科书 E.复习资料

第二部分 非选择题(共70分)

三、填空题(本大题共5小题,10个空,每空1分,共10分)把答案填在题中的横线上,错填、未填均不得分。

16.我国义务教育的教学计划应具备强制性、______和______的特征。

17.教师承担了多种角色职能,既是传道授业解惑者、示范者、朋友,又是______者和______者。

18.中学德育的途径主要有_____、课外活动和校外活动、劳动、_______活动和班主任工作。19.中学常用的教学方法有讲述法、讨论法、谈话法、______、_______和实验法。20.班主任班级管理的主要内容是了解和研究学生、_______和_______。

四、判断题(正确的在题后括号内打“√”,错误的打“×”。本大题共10个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21.狭义的教育,是指以影响人的身心发展为直接目标的社会活动。()22.教育能完成科学知识的再生产。()23.遗传素质是人身心发展的绝对前提。()24.美国经济学家舒尔茨推算出教育水平对国民经济增长的贡献是33%。()25.校园文化是一种完全自发形成的、无组织的文化。()26.个体身心发展的内发论者强调人的身心发展的力量主要源于人自身的内在需要。()27.素质教育是面向精英学生的教育。()28.学生具有发展的可能性与可塑性。()29.备课不重要,关键在上课时发挥得好。()30.惩罚也是一种教育手段。()

五、名词解释(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4分,共12分)31.课程(广义的)32.德育原则 33.因材施教原则

六、简答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8分,共24分)34.教育对科学技术发展有什么作用? 35.怎样贯彻启发性原则? 36.德育工作中,怎样用好奖励和处分?

七、论述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14分)

37.结合自己实际说说怎样优化教师人格特征。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1.A 2.B 3.A 4.C 5.B 6.D 7.C 8.C 9.A 10.B

二、多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1 O分)

11.ABCE 12.BCDE 13.BCD 14.ACDE 15.BC

三、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

16.普遍性基础性(普遍性应为“普及性”)17.管理 研究 18.政治课和其他学科教学 共青团 19.练习法演示法 20.组织和培养班集体协调校内外各种教育力量

四、判断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21.√ 22.√ 23.x 24.√ 25.x 26.√ 27.x 28.√29.x 30.√

五、名词解释(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4分,共12分)

31.广义的课程是指学生在校期间所学内容的总和(3分)及其进程安排(1分)。

32.德育原则是根据教育目的、德育目标和德育过程规律(1分)提出的指导德育工作的基本要求(3分)。

33.因材施教原则,是指教师要从学生实际、个别差异出发(1分),有的放矢地进行有差别的教学,使每个学生都获得发展(3分

六、简答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8分,共24分)34.【答题要点】

①教育能完成科学知识的再生产。(3分)②教育推进科学的体制化。(1分)⑧教育具有科学研究的功能。(2分)④教育具有推进科学研究的功能。(2分)35.【答题要点】

①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2分)②启发学生思考,发展逻辑思维。(2分)⑧让学生动手,培养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2分)④发扬民主,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生生关系。(2分)36.【答题要点】

①公平、正确、合情合理;(3分)②发扬民主,获得群众支持;(2分)⑧注意宣传与教育。(3分)

七、论述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14分)37.【答题要点】

①教师的人格特征是指教师的个性、情绪、健康以及处理人际关系的品质等。(2分)它对教师工作有重要影响。(1分)②教师优良的个性品质如热情善交、乐于助人、友善合群、有责任心、公平客观、耐心周到、有幽默感等。(3分)③不良品质:冷漠木讷、主观偏心、过分挑剔、无耐心、爱训人、嘲讽学生等。(3分)②③点可用不同方式表述,也不一定都说到。④应自觉扬长避短,完善教师人格。(2分)⑤联系自己实际。(3分

2007年云南省教师资格证考试中学教育心理学试题

第一部分 选择题(30)

二、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5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答案中只有一个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不得分。1.1903年美国心理学家桑代克出版了第一本教育心理学专著,书名为()。A.《教育心理学大纲》 B.《教育心理学》 C.《教育心理学讲义》 D.《教育心理概论

7.占人口不到1%的天才的智商(IQ)超过()。A.110 B.120 C.140 D.l60 8.人格的核心是()。A.性格 B.气质 C.风格 D.理想

9.桑代克提出尝试一错误学习的基本规律有:效果律、练习律和()。A.巩固律 B.准备律 C.联结律 D.条件律

10.看见路上垃圾堆便绕道走开,感觉屋内人声嘈杂乌烟瘴气便离开等,这是一种()。A.消退作用 B.刺激作用 C.回避条件作用 D.逃避条件作用

11.美国著名认知教育心理学家奥苏伯尔认为有一种学习是将符号所代表的新知识与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已有的适当观念建立起非人为的和实质性的联系,叫做()。A.机械学习B.意义学习C.接受学习D.结构学习

12.数学学习中形成的认真审题的态度及其审题的方法会影响到化学、物理等学习的审题态度和方法,这种学习的迁移叫做()。A.具体迁移 B.顺应迁移 C.一般迁移 D.重组迁移

13.知识学习主要是学生对知识的内在加工过程,它包括三个阶段:知识获得、知识保持和()。A.知识检验 B.知识运用 C.知识扩展 D.知识提取

14.有的学生由于经常看到主语在句子的开端部位就认为主语就是句子开端部分的那个词。这种知识概括是()。A.理性概括 B.具体概括 C.感性概括 D.方位概括

15.物理课讲惯性时,不仅要举固体的惯性现象,也要举液体和气体的惯性现象,这样才容易让学生形成“一切物体均有惯性”的正确观念Q这运用了()。A.变式 B.定势 C.直观

D.正例和反例的配合 第二部分 非选择题(共70分)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1 5个小题,20个空,每空1分,共20分)请在每小题的空格中填上正确的答案,错填、未填均不得分。

16.学习准备是指学生原有的知识水平或心理发展水平对新的学习的__________。17.智商(IQ)=(__________/__________)100。

18.成就动机理论的主要代表人物阿特金森认为个体的成就动机可分为两类:力求成功的动机和__________。

19.问题解决的过程分为发现问题、理解问题、提出假设和__________四个阶段。20.1岁以后,儿童的道德判断主要是依据自己认可的内在标准,称为__________。21.心理健康就是一种良好的、__________心理状态与过程。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6分,共30分)31.影响迁移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32.要想有效地观察直观对象,必须运用哪些感知规律? 33.要想知识保持牢固,就要强调“适当过度学习”。什么是“过度学习“?“过度学习”达到什么比例才算适当? 34.不同的练习者通过练习形成操作技能,有哪些共同的特点? 35.通过“头脑风暴”法训练学生的创造力,应遵循哪四条基本原则?

四、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l0分,共20分)

36.创造性与智力并非简单的线性关系,试阐述两者间的种种关系。37.如果某学生怕狗,你如何用“系统脱敏法“消除他对狗的惧怕反应? 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B 2.D 3.A 4.D 5.C 6.B 7.C 8.A 9.B 10.D 11.B 12.C 13.D 14.C 15.A

二、填空题

16.适应性 17.智力年龄 实际年龄 18.避免失败的动机 19.检验假设 20.自律道德 21.持续的 22.问题行为 23.寻求发展 24.认同 内化 25.功能固着 26.认知 调节策略 27.先快后慢不再遗忘 28.情境 学生 29.瞬时记忆 30.皮格马利翁

37.第一步可以先让他看各种狗的照片、谈论狗; 第二步再让他远远观看拴起或关起的狗; 第三步最后让他接近狗、摸狗、抱起狗

2009年1月云南省教师资格证考试中学教育心理学试卷

第一部分 选择题(共30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答案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不得分。1.教育心理学是一门研究学校情境中_______的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A.师与生 B.学与教 C.德与智 D.身与心

2.与动物不同,人的学习是在实践中,在与他人交往过程中通过________的中介而进行的。()A.互动 B.行为 C.语言 D.表情

3.建构主义者一般认为,知识并不是对现实的准确表征,它只是一种解释,一种假设,它并不是问题的_____。()A.最终答案 B.唯一结论 C.绝对解释 D.不变实质

7.初中段学生品德发展具有______的特点。()A.稳定性 B.动荡性 C.延缓性 D.爆发性

8.班杜拉证明,社会学习是通过______而完成的。()A.阅读和练习B.观察和模仿 C.听讲和实验 D.奖励和惩罚

9.归因理论告诉我们,如果把学习成败归因于不稳定因素(努力、运气等),则会对以后学习产生_____的影响。()A.很大 B.较大 C.一般 D.不大 10.评分的绝对标准是_____,相对标准是其他学生的成绩。()A.课程内容 B.社会议论 C.平时表现 D.学校要求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项中有二至五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少选或未选均不得分。

11.知识学习的过程有三个阶段:知识的获得和()A.知识的迁移 B.知识的保持 C.知识的扩展 D.知识的提取

12.问题的解决有四个阶段:发现问题、理解问题和()A.提出假设 B.扩充假设 C.运用假设 D.确定假设 E.检验假设

l3.态度与品德学习的过程包括的三个阶段是()A.依从 B.逆反 C.认同 D.内化

14.心智技能有三个特点()A.快速性 B.概括性 C.观念性 D.内潜性 E.简缩性

15.教师反思有四种常用的方法()A.校长动员 B.反思日记 C.详细描述 D.交流讨论

第二部分 非选择题(共70分)

三、填空题(本大题共5小题,10空。每空1分,共10分)把答案填在题中的横线上,错填、未填均不得分。

16、广义学习的心理实质是凭借经验而产生的行为和行为________相对_____的变化。

17、记忆包括三个系统:瞬时记忆、_____记忆和______记忆。

18.建构主义的学习观强调学习不是知识由教师向学生的______,而是学生______自己的知识的过程。

19.问题情境是指具有一定难度,需要学生努力_____,而又是_______的学习情境。20.心理辅导的一般目标可以归类为两个方面:第一是______,第二是_____。

四、判断题(正确的在题后括号内打“√”,、错误的打“×”。本大题共10个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21.学习《教育心理学》的目的就是为取得教师资格证。()22.1903年,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出版了《教育心理学》。()23.人的心理发展具有连续性与阶段性的特点。()24.自我意识是个体对自己、对社会、对自然的意识。()25.联结学习理论认为,学习是S—R之间建立直接联系的过程。()26.学习迁移是指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的影响。()27.从本身存在的形式和复杂程度看,知识学习可以分为符号学习、下位学习和上位学习。()28.知识学习是增长经验、形成技能、发展创造力的重要前提。()29.直观是理解科学知识的起点,是学生由不知到知的开端。()30.心理测验就是拿些量表来测测学生。()

五、名词解释(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4分,共12分)31.教学目标 32.知识的理性概括 33.态度

六、简答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8分,共24分)34.举例说明什么是上位学习。35.怎样培养思考问题的习惯? 36.你在教学或学习中用过一些什么样的记忆术?

七、论述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14分)

37.联系实际,说说什么样的老师受学生欢迎。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1.B 2.C 3.A 4.D 5.A 6.C 7.B 8

二、多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11.BD 12.AE 13.ACD 14.CDE 15.BCDE

三、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

16.潜能 持久 17.短时 长时 18.传递 建构20.学会适应(适应)寻求发展(发展)

.B 9.D 10.A .克服 力所能及 19

四、判断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30.×

五、名词解释(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4分,共l2分)

31.教学目标是预期学生通过教学活动(2分)获得的学习结果。(2分)32.知识的理性概括是在前人认识的指导下,通过对感性知识经验进行自觉的加工改造,(2分)来揭示事物的一般的、本质的特征与联系的过程。(2分)33.态度是通过学习而形成的、影响个人行为选择的(2分)内部准备状态或反应的倾向性。(2分)

六、简答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8分,共24分)34.【答题要点】

①上位学习也叫总括学习,是通过综合归纳获得意义的学习。(4分)(或通过几个下位概念了解了上位概念的学习。)②举例:由报纸、杂志、书学“印刷品”;由汽车、火车、马车学“车”。(4分)35.【答题要点】

①鼓励学生主动发现问题。(3分)②鼓励学生多角度提出假设。(3分)③鼓励自我评价和反思。(2分)36.【答题要点】 ①此题有一定开放性。

②常用记忆术有:位置记忆法,缩简和编歌诀,谐音联想法,关键词法,视觉想象(应为“视觉联想”教材错印为“想象”,只有暂从),语义联想等。③只要说出一两个,并适当展开就可给6分以上。

七、论述题(本大题共I小题,共14分)

37.【答题要点】这是一个开放性问题,教材上也是举项式的表述。原则上说: ①能从德、才、能、个性方面说出合于常理的素质6--8分。在前基础上有特点、有新意2,--4分。

②联系实际1~4分。

2008年云南省教师资格证考试中学教育心理学试卷

第一部分 选择题(共22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1分,共l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答案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不得分。1.心理测验是为心理评估搜集数量化资料的常用()A.手段 B.表册 C.工具 D.过程

2.教学目标是预期学生通过教学活动获得的学习()A.能力 B.结果 C.成绩 D.反映

3.课堂气氛作为教学过程的软环境,它通常是指课堂里某种的态度与情感的综合状态。()A.部分人 B.潜在的 C.突发性 D.占优势

4.创造性是指个体产生的、有社会价值的产品的能力或特性。()A.人们喜爱 B.带来利润 C.新奇独特 D.从所未有

9.任何问题都含有三个基本成分∶给定条件、预达目的和()A.要求要点 B.条件联系 C.限制或障碍 D.矛盾和结果

10.态度是通过学习而形成的、影响个人的行为选择的内部准备状态或反应的()A.倾向性 B.平衡性 C.多样性 D.可感性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6小题,每小题2分,共l2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项中有二至五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少选或未选均不得分。11.布卢姆等的教学目标三大领域有()A.认知目标 B.品德目标 C.情感目标 D.动作技能目标 E.行为目标

12.自编测验客观题的类型有选择题,还有()A.是非题 B.案例分析题 C.匹配题 D.填空题 E.论述题

13.学习动机有三个功能()A.放大功能 B.激活功能 C.牵引功能 D.指向功能 E.强化功能

14.根据知识的存在形式和复杂程度,知识学习可分为三种类型∶符号学习和()A.系统学习B.结构学习C.概念学习D.命题学习E.意义学习

l5.技能形成的四个阶段有操作定向和()A.操作模仿 B.操作整合 C.操作反馈 D.操作矫正 E.操作熟练

16.以下哪几种不属于测验评价技术()A.问题解决题 B.案卷分析 C.观察 D.计算题 E.情感评价

第二部分 非选择题(共78分)

三、填空题(本大题共8小题,20空,每空1分,共20分)把答案填在题中的横线上,错填、未填均不得分。

17.学校开展心里健康的途径很多,如______、______、_______等。(任举三个)18.与动物不同,人的学习是在实践中,在与_______的交往中,通过_______的中介而进行的。

19.建构主义者一般认为知识并不是对现实的准确表征,它只是一种解释、一种_______,它并不是问题的最终________。

20.知识学习有三个阶段∶知识获取、_______和________。21.教学中,知识直观的类型有______、_______和_______三种。

22.心智技能的特点是∶①对象具有______,②执行具有______,③结构具有_______。23.马斯洛的需要层次是______、安全需要、_______、自尊需要和_______。24.根据新知识与原有知识结构的关系,知识的学习可以分为下位学习、和______。

四、简答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8分,共32分)25.什么是发散思维,它有哪些特点? 26.品德的心理实质是什么,其心理结构包括哪几种成分? 27.据自己的观察和经验,你了解的学生喜欢的教师特征有哪些? 28.什么是自我意识,它包括哪几种成分?

五、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3分,共26分)29.结合实际谈谈德育中应怎么用好奖励和惩罚。30.什么是创造性?怎样创设适宜创造性发展的环境 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1.C 2.B 3.D 4.C 5.B 6.A 7.A 8.B 9.C 10.A

二、多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1 2分)

11.ACD 12.ACD 13.BDE 14.CD 15.ABE 16.BCE

三、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

17.开设心理健康教育的有关课程各科教学中渗透

开设心理辅导活动课 结合班队活动开展个别咨询和辅导 小组辅导 心理热线电话 心理健康墙报等等(考生任答三项即可)18.其他人(他人)语言 19.假设答案 20.知识保持知识的提取(或知识运用)21.实物直观模象直观言语直观 22.观念性 内潜性简缩性 23.生理需要 归属和爱的需要 自我实现需要 24.上位学习并列结合学习

四、简答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8分,共32分)25.【答题要点】

①发散思维也叫求异思维,是沿不同的方向去探求多种答案的思维形式。(2分)②发散思维的特征∶流畅性;(2分)变通性;(2分)独创性;(2分)26.【答题要点】

①品德的实质∶品德是道德品质的简称,是社会道德在个人身上的体现,是个体依据一定的社会道德行为规范行动时表现出来的比较稳定的心理特征和倾向。(2分)②品德的心理结构∶道德认识,是对道德规范及其执行意义的认识;(2分)道德情感,是伴随着道德认识而产生的一种内心体验;(2分)道德行为,是个体在一定的道德认识指引和道德情感激励下所表现出来的对他人或社会具有道德意义的行为。(2分)27.【答题要点】

①例如∶仁慈、体谅、耐心、温和、亲切、易接近;(2分)②精通教学业务、兴趣广泛、知识渊博、语言明了;(2分)③公正、民主、合作、处事有伸缩性;言行一致、幽默、开朗、直爽、守纪律;(2分)④同情、理解、真诚、关心、值得信赖等。(2分)(注∶此题有开放性,只要言之有理即可得分;说得较全面,则可得高分;集中而有一定特色,可得满分。)28.【答题要点】

①自我意识是个体对自己以及自己与周围事物的关系的意识。(2分)②自我意识包括三种成分∶一是自我认识,个体对自己的心理特点、人格特征、能力及自身社会价值的自我了解与自我评价;(2分)⑧二是自我体验,个体对自己的情感体验,如自尊、自爱、自豪、自卑及自暴自弃等;(2分)④三是自我监控,属于对自己的意志控制,如自我检查、自我监督、自我调节、自我追求等。(2分)

五、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题13分,共26分)29.【答题要点】

①奖励和惩罚作为外部的调控手段,对个体的态度与品德的形成起到一定的作用。(1分)②奖励时,首先要选择、确定可以得到奖励的具体道德行为,而不是奖励一些概括性的行为。其次,应选择、给予恰当的奖励物。再次,应强调内部奖励。外部的物质奖励只是权宜之计,不可过多使用,应引导学生进行自我强化,让学生亲身体验做出道德行为后的愉快感、自豪感、欣慰感,以此转化为产生道德行为的持久的内部动力。(4分)③关于惩罚,从抑制不良行为的角度来看,惩罚还是有必要的,也是有助于良好的态度与品德形成。但是,应该严格避免体罚或变相体罚。惩罚不是最终目的,给予惩罚时,教师应让学生认识到惩罚与错误的行为的关系,使学生从心理上能接受,口服心服,同时还要给学生指明改正的方向,或提供正确的、可替代的行为。(4分)④结合实际论述。(4分)注∶如果理论要点有遗漏而结合实际有内容、有特色也可超出4分。30.【答题要点】

①创造性是指个体产生新奇独特的、有社会价值的产品的能力或特性。(4分)②创设宽松的心理环境;(3分)③给学生留有充分选择的余地;(3分)④改革考试制度与考试内容。(3分)注∶不要求分点与本答案都对应,只要意思说到了即可给相应分数。

2009年1月云南省教师资格证考试中学教育心理学试卷

第一部分 选择题(共30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答案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不得分。1.教育心理学是一门研究学校情境中_______的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A.师与生 B.学与教 C.德与智 D.身与心

2.与动物不同,人的学习是在实践中,在与他人交往过程中通过________的中介而进行的。()A.互动 B.行为 C.语言 D.表情

3.建构主义者一般认为,知识并不是对现实的准确表征,它只是一种解释,一种假设,它并不是问题的_____。()A.最终答案 B.唯一结论 C.绝对解释 D.不变实质

7.初中段学生品德发展具有______的特点。()A.稳定性 B.动荡性 C.延缓性 D.爆发性 8.班杜拉证明,社会学习是通过______而完成的。()A.阅读和练习B.观察和模仿 C.听讲和实验 D.奖励和惩罚

9.归因理论告诉我们,如果把学习成败归因于不稳定因素(努力、运气等),则会对以后学习产生_____的影响。()A.很大 B.较大 C.一般 D.不大

10.评分的绝对标准是_____,相对标准是其他学生的成绩。()A.课程内容 B.社会议论 C.平时表现 D.学校要求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项中有二至五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少选或未选均不得分。

11.知识学习的过程有三个阶段:知识的获得和()A.知识的迁移 B.知识的保持 C.知识的扩展 D.知识的提取

12.问题的解决有四个阶段:发现问题、理解问题和()A.提出假设 B.扩充假设 C.运用假设 D.确定假设 E.检验假设

l3.态度与品德学习的过程包括的三个阶段是()A.依从 B.逆反 C.认同 D.内化

14.心智技能有三个特点()A.快速性 B.概括性 C.观念性 D.内潜性 E.简缩性

15.教师反思有四种常用的方法()A.校长动员 B.反思日记 C.详细描述 D.交流讨论

第二部分 非选择题(共70分)

三、填空题(本大题共5小题,10空。每空1分,共10分)把答案填在题中的横线上,错填、未填均不得分。

16、广义学习的心理实质是凭借经验而产生的行为和行为________相对_____的变化。

17、记忆包括三个系统:瞬时记忆、_____记忆和______记忆。

18.建构主义的学习观强调学习不是知识由教师向学生的______,而是学生______自己的知识的过程。

19.问题情境是指具有一定难度,需要学生努力_____,而又是_______的学习情境。20.心理辅导的一般目标可以归类为两个方面:第一是______,第二是_____。

四、判断题(正确的在题后括号内打“√”,、错误的打“×”。本大题共10个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21.学习《教育心理学》的目的就是为取得教师资格证。()22.1903年,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出版了《教育心理学》。()23.人的心理发展具有连续性与阶段性的特点。()24.自我意识是个体对自己、对社会、对自然的意识。()25.联结学习理论认为,学习是S—R之间建立直接联系的过程。()26.学习迁移是指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的影响。()27.从本身存在的形式和复杂程度看,知识学习可以分为符号学习、下位学习和上位学习。()28.知识学习是增长经验、形成技能、发展创造力的重要前提。()29.直观是理解科学知识的起点,是学生由不知到知的开端。()30.心理测验就是拿些量表来测测学生。()

五、名词解释(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4分,共12分)31.教学目标 32.知识的理性概括 33.态度

六、简答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8分,共24分)34.举例说明什么是上位学习。35.怎样培养思考问题的习惯? 36.你在教学或学习中用过一些什么样的记忆术?

七、论述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14分)37.联系实际,说说什么样的老师受学生欢迎 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1.B 2.C 3.A 4.D 5.A 6.C 7.B 8.B 9.D 10.A

二、多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11.BD 12.AE 13.ACD 14.CDE 15.BCDE

三、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16.潜能 持久 17.短时 长时 18.传递 建构 19.克服 力所能及 20.学会适应(适应)寻求发展(发展)

四、判断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30.×

五、名词解释(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4分,共l2分)

31.教学目标是预期学生通过教学活动(2分)获得的学习结果。(2分)32.知识的理性概括是在前人认识的指导下,通过对感性知识经验进行自觉的加工改造,(2分)来揭示事物的一般的、本质的特征与联系的过程。(2分)33.态度是通过学习而形成的、影响个人行为选择的(2分)内部准备状态或反应的倾向性。(2分)

六、简答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8分,共24分)34.【答题要点】

①上位学习也叫总括学习,是通过综合归纳获得意义的学习。(4分)(或通过几个下位概念了解了上位概念的学习。)②举例:由报纸、杂志、书学“印刷品”;由汽车、火车、马车学“车”。(4分)35.【答题要点】

①鼓励学生主动发现问题。(3分)②鼓励学生多角度提出假设。(3分)③鼓励自我评价和反思。(2分)36.【答题要点】 ①此题有一定开放性。

②常用记忆术有:位置记忆法,缩简和编歌诀,谐音联想法,关键词法,视觉想象(应为“视觉联想”教材错印为“想象”,只有暂从),语义联想等。③只要说出一两个,并适当展开就可给6分以上。

七、论述题(本大题共I小题,共14分)

37.【答题要点】这是一个开放性问题,教材上也是举项式的表述。原则上说:

①能从德、才、能、个性方面说出合于常理的素质6--8分。在前基础上有特点、有新意2,--4分。

②联系实际1~4分。

2010年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学考试资料

1、教育学的研究对象是(学校教育现象)

2、教育现象包括(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

3、教育学是一种综合性的学科,既是(理论学科)也是(应用学科)

4、完备的教师知识结构是(学科基础知识)(教育学科基础知识)和广泛的文化科学知识。

5、孔子对我国教育的贡献有三个方面(创立私学)(创立儒学)(删订六经)

6、孔子流传于事的著作是(论语)

7、启发式教学的渊源是(不愤不启)(不排不发),是孔子提出的。

8、孔子之后儒豪代表是(孟子、荀子)

9、从(性善论)阐述他的观点是(孟子):从(性恶论)阐述他的观点是(荀子)

10、后期称墨家为(功利主义者):称道家为(自然主义者)

11、曾子所著,专讲古代大学教育的是(大学)

12、曾子的学生子思的著作是(中庸)

13、(学记)是根据今人的考证是战国末期(乐正刻)的作品,是世界上最早的教育经典巨著。

14、乐正真考证是(郭沫若)完成的。

15、(大学)是《学记》的教育政治学基础。

16、(中庸)是《学记》的教育哲学学基础。

17、系统总结先秦时代教育理论和实践研究的教育学专著是(学记),被认为……

18、西方启发式教育思想的渊源是(苏格拉底的多婆术)。

19、西方教育学传统始于古代希腊的(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斯多德)

20、古希腊著名教育家柏拉图的著作是(理想国)。这部著作是后世公共教育思想的源头)。

21、亚里斯多德历史性贡献是他(首次系统阐述了体育、德育、智育、美育和谐发展的教育思想。

22、昆体良的代表著作是(雄判术原理)

23、夸美纽斯是17世纪的捷克教育家,所著作是(大教育学)

24、洛克是(绅士教育)的代表著作是(教育漫画)

25、卢俊是(自然主义)的代表,著作是(爱弥儿)

26、裴斯泰洛齐是(要素教育)的代表。被成为19世纪中期以后到20世纪世界新教育运动的开创人。

27、赫尔巴特独立化时期的代表作是(普通教育学),是1860年出版的。

28、福禄贝尔被称为(幼儿园之父)

29、杜威是(进步主义教育学派)的代表。30、历史研究法的工作是(史料真伪的鉴别),鉴别包括(外部考证)和(内部考证)

31、调查研究法可分为(确定课题)(搜集资料)(做出结论)

32、调查研究法包括(调查、研究、访问)。

33、教育实验可分为(前实验设计)(准实验设计)(真实验设计)。

34、教育一词最早可以在《孟子,尽心上》说(”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

35、古代教育包括(奴隶制社会教育)(封建制社会教育)

36、古代教育发展的首要事件是作为教育的专门机关--(学校的产生)

37、教师的来源是我国夏、商、周时代的(师氏、保氏、大司乐、大司徒)

38、我国最早的学校是在夏代,是时称为(校、庠、序)

39、埃及古代最早的学校是前21世纪的(宫廷学校)40、中国古代社会教育发展有两个典型时期(西周教育)(唐代教育),外国的典型代表则有(古代希腊教育)(欧洲中世纪教育)

41、学习的内容是(礼、乐、射、御、书、数)

42、(西周)代表了我国奴隶社会时期教育的发展水平,西周形成了完备的教育制度体系,在这个体系中分为(国学)和(张学教育)

43、希腊6世纪形成了著名的(雅典)(斯巴达)教育体系

44、从雅典教育的课程内容看,他们非常重视体育、智育、和美育,史称“和谐”发展的教育“称他们开设的主要学科一一(文法、修辞、辨证法、几何、天文、音乐、算术)为自由七艺。

44、唐代教育有(言学)(么学)。言学分为(中央官司学)和(地方言学)

45、中国封建社会的三大学校典型(言学)(私学)(书院)

46、(唐代)教育是封建时代世界上最发达的教育

47、五世纪后欧洲的教育掌握在教会手中,(教会学校)是教育制度的主题,称(骑士教育)

48、骑士教育的内容是”骑士七技“

49、”骑士教育“的内容为骑马、游泳、投枪、击剑、打猎、下棋、吟诗,称”骑士七技“。50、有历史记载的我国最早的学业校(是夏朝)

51、春秋战国时期,出现了一个((士)独立阶层是我国第一代教师群体.52、教师是学校教育活动的(设计者)(组织者)领导者)53、17世纪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说:教师是太阳底下最光荣的职业.54、俄国教育家(乌伸斯基)说:教师职业是历史上最伟大的事业。

55、(古之学者必有师)出自韩愈的师说《师说》

56、前苏联教育理论家(加里宁):”人类灵魂的工程师“ 57、1985年开始我国确定每年的9月10日为教师节。来源:考试大

58、《中华人民铬镍钢和国教师法》又时教师的权利与义务做出了全面的规定。

59、教师的一般认识能力包括(观察力、注意力记忆力)60、教师的语言包括(口头语言、书面语言、体态语言)三种。62、”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反映了教师劳动的(长期性)

63、教师职前教育分为(非定向师范教育也称开方式师范教育)和(定向师范教育也称封闭师范教育)

64、我国师范教育分为两级四个层次(中等师范教育)和(高等师范教育)两级。分(中考、专科、本科、研究生)四个层次。

65、教师职后教育有(在职学习、脱产进修、岗位锻炼)。

66、脱产学习包括(读研、读博、访学、进修)67、我国首次以法律形式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建立(建立教师资格考核)1986年颁布的。68、1995年12月12日颁布《教师资格条例》规定持有国家颁布教师资格证书者才聘任。69、经济的发展与下列那些因素有依存关系:(教育人口数量)(教育程度、教育年限)(教育资金支付)(学科专业设置)。70、政治决定教育的性质。

71、文化对教育的制约作用表现在哪些地方(教育思想和教育观点)(教育内容)。72、教育通过对文化的(传递)(选择)(融合)(创造)来促进文化的发展。73、科技是(科学)和(技术)的简称。74、人的发展包括(身体发展)(心理的发展)(社会适应性)

75、儿童身心发展的基本规律(身心发展的协调统一性)(发展的连续性和阶段性)(发展的稳定性和可变性)(发燕尾服速度的不均衡性)(发展内容和程序的差异性)76、在儿童身心发展中起前提作用的因素是(遗传)因素。77、环境在儿童发展中的作用一影响(不起决定作用)78、实践活动在作童身心发展中的作用是(不可替代的)79、教育在儿童发燕尾服起(主导作用)80、广义上的教育包括(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81、作为人们在观念中存在的对教育活动的预期结果是(教育目的)82、教育目的和教育价值是(因果关系)后因前果

83、教育目的和教育价值是由(教育价值)决定的 84、教育的价值包括(社会价值)(个人价值)85、在近现代西方(康德)(卢梭)(杜威)等人,是(个人本位论)的代表。86、在西方教育历史上(尔干)(孔德)(凯乐斯仄德纳)等人是(社会本位论)的代表 87、(个人与社会发展统一性)是马克思的代表总结 88、实现个人全面发展的条件是(教劳结合)89、德育教育是指(思想教育)(政治教育)(道德教育)90、美育是对受教育者的(审美观点)(审美能力)的教育

91、乳儿期(出生至一岁)婴儿期(一至三岁)幼和期(3-6.7)童年期(6,7-11,12)少年期(11,22-14,15)青年期(14,15-17,18)92、1999.6.13中央发布《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国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

93、学制是(学校教育制度)的简称,是一个(国家)各级各类的学校体系,它规定了(各级各类)的学校性质、任务,入学条件,修业年限以及彼此之间的相互关系。94、我国近年学制的开始是由(壬寅学制)和(癸卯学制)95、壬寅学制又名(钦定学堂章程)

96、癸卯学制又名(奏定学堂章程)

97、壬寅和癸卯学制的制定参照的是(日本明治维新时期的学制)98、首次规定男女同校的学制是(壬子一癸丑学制)99、壬戌学制是(中国现代教育史一第一个学制)

100、壬戌学制借鉴的是(美国学制)101、近代颁的两个学制是(癸卯学制)(壬子-癸丑学制)

102、我国现代阶段初中毕业后,进入高一般采用的是(统一考试)制度。

103、我国学制体系由哪几部分构成(学前教育系统)(初等教育系统)(高等教育系统)104、学前教育的任务是(根据保育与教育相结合的原则以及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原则向幼儿进行粗浅和知识和技能的教育,发展他们的思想,想象和言语表达能力,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求知俗望和良好的行为习惯,促进幼儿身心和谐发展。105、幼儿园一般分为(一年)(二年)或(三年)制。106、初等教育又称(小学教育)

107、国家学制系统中学校教育的第一阶段是(小学)108、《义务教育法》规定小学入学的年龄是(6-7岁)

109、中等教育分为二级(初级中等教育)(高级中等教育)来源:考试大

110、中等教育的培养目标(向上一级学校输送合格新生)(培养合格的后备力量)111、普通中等教育包括(初中)(高中)112、中等职业技术教育(中等职业学校)(职业高中)(中等专业学术)(持工学校)113、学制的三种类型(双轨制)(单轨制)(分支型学制)114、高等教育分为(专科教育)(本科教育)(研究生教育)三个阶段。115、现已开办的在职人员攻读硕士种类有(工商管理硕士MBA)(公共行政管理硕士MPA)(教育硕士)(在职攻读同学学历硕士研究生教育)等 116、古德莱德从课程实施的纵向层分析课程分(理想课程)(正式课程)(感知课程)(动作课程)(体验课程)

117、学科课程有(科目本位课程)(综合学科课程)(学术性学科课程)118、我国课程改革未来的走向是(以学生为本)

119、我国在教学研究上二种理论观点是(认识教学理论)(系统论教学理论)120、系统论教学理论所遵循的教学原则是(整体性原则)(及时反馈原则)(教学民主原则)(主体性原则)

121、结构主义教学论的代表人是美国心理学者(布鲁纳)122、什么是学校中心工作(教学工作)123、教学工作包括(备课)(上课)(辅导答疑)(作业布置与批改)(学业成绩检查与评定)环节。

124、人本主义教学理论,它的代表人物是(卡尔罗杰期)125、合作教育学派,数学理论以(雷先科娃)(沙塔洛夫)(阿莫纳什维利)为代表 126、教师直接备课要写好三个计划是(单元教学进度计划)(课时教学计划)127、(上课)是教学工作中的中心环节 128、(班级授课制)是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

129、三项工作(了解和研究学生,钻研教材)(准备各种教学用具和选择教学方法)(教学手段)

130、语言性教学法有(讲授法)(讹诈法)(读书指导法)

131、学生学习结果检查与评价方法(观察)(调查)(考查)(考试)132、参观与讲解相合我们称其为(现场教学)

133、评价教师的工作质量是人(目标)(过程)(效果)三个方面 134、课堂教学检查与评价的基本内容(教学目的和任务)(教学内容安排)(教学方法和手段)(教学的形式和结构)(教态自主)(教学基本功)

135、现代儿童观与近代相比有新发展,表现在(儿童权利观念)(儿童至上观念)(儿童智能开发观念)

136、最早的学前机构的出现在(英国空想社会主义者欧文在工厂建立幼儿学校)137、德国教育家(福禄内尔)被称为”幼儿园之父“ 138、中学教育是我国学校教育系统中的具有承上启下特点的并具有相对独立性特点的部分,它的任务是在小学教育的基础上进一步对学生实施教育。

139、中学教育是基础性教育(不要过早定向)。

140、中学教育一般具有双重任务:为上级学校输送合格新生;为经济和社会发展输送后备力量。

141、我国义务教育法规定初中阶段的三年属于义务教育

142、在1993年国家教委颁发了《小学德育纲要》,成为小学德育最重要的政策法规文件。143、在1995年国家教委颁布了(《中学德育大纲》)。144、中学生品德评定依据为:(《中学德育大纲》、《中学生守则》、《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145、中学智育的目标有:(知识目标、技能目标、智力目标)。

146、从小学到高中设置综合实践活动并作为必修课程,其内容主要包括(信息技术教育、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社会实践、劳动技术教育)。

147、体育课教学包括(体育基础知识、身体锻炼)两部分。

148、中学卫生保健工作包括(教学卫生、环境卫生、个人卫生、疾病防治)四部分。149、中学劳动技术教育目的是通过自我服务劳动、家务劳动、公益劳动和简单的生产劳动,使学生掌握(基本的劳动知识和技能,培养正确的劳动观念、良好的劳动习惯和热爱劳动、热爱劳动人民的思想情感)。150、智育的目标有(知识目标、技能目标、智力目标)。

151、智、德、美三育提出在(1906)年(王国维)的《论教育之宗旨》;五育提出在(民国时期)。152、小学教育是我国教育制度的组成部分,它是在学前教育的基础之上,对(六到十一二)岁的儿童实施的学校教育。

153、小学学习的技能主要是(智力技能、动作技能、人际交往技能)。

2010年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心理学考试资料

1、学习过程:指学生在教学情境中通过与教师、同学以及教学信息的相互作用获得知识、技能和态度的过程。

2、心理发展:是指个体从出生、成熟、衰老直至死亡的整个生命进程中所发生的一系列心理变化。

3、学习准备:是指学生原有的知识水平或心理发展水平对新的学习的适应性,即学生在学习新知识时,那些促进或妨碍学习的个人生理、心理发展的水平和特点。

4、关键期:个体早期生命中有一个比较短暂的时期,在此期间,个体对某种刺激特别敏感,过了这一时期,同样的刺激对之影响很小或没有影响,这个时期称为关键期。

5、最近发展区:维果斯基认为,儿童有两种发展水平:一是儿童的现有水平,二是即将达到的发展水平,这两种水平之间的差异,就是最近发展区。最近发展区是指儿童在有指导的情况下,借助成人帮助所能达到的解决问题的水平与独自解决问题所达到的水平之间的差异,实际上是两个邻近发展阶段间的过渡状态。

6、人格:又称个性,是指决定个体的外显行为和内隐行为并使其与他人的行为有稳定区别的综合心理特征。

7、自我意识:自我意识是个体对自己以及自己与周围事物的关系的意识。一般认为,自我意识包括三种成分:自我认识,自我体验,自我监控。

8、认知过程:是指学生借以获得信息、做出计划和解决问题的心理过程。这个过程存在着个体之间的认知方式和认知能力等方面的个别差异。

9、认知方式:又称认知风格,是个体在知觉、思维、记忆和解决问题等认知活动中加工和组织信息时所显示出来的独特而稳定的风格。

10、掌握学习:是指向不同能力水平的学生提供最佳的教学和给予足够的学习时间而使绝大多数学生达到掌握的程度(通常要求成功地完成80-90%的教学评价项目)。

11、性格:是指个体在生活过程中形成的对现实的稳固的态度以及与之相适应的习惯化的行为方式。

12、广义的学习:是指人和动物在生活过程中,凭借经验而产生的行为或行为潜能的相对持久的变化。

13、知识:是客观事物的特征和联系在人脑中的主观映象,它是来自反映的对象本身的认知经验。

14、技能:是通过学习而形成的符合法则要求的活动方式,它是来自于活动主体所做出的行动及其反馈的动作经验。

15、行为规范:是用以调节人际交往,实现社会控制,维持社会秩序的思想工具,它来自于主体和客体相互作用的交往经验。

16、强化:是指在刺激-反应联结中改变同类反应在将来发生的概率的手段。

17、正强化:通过施加满足刺激来提高反应发生的概率。

18、负强化:通过撤消某一厌恶刺激来提高反应发生的概率。

19、消退:消退是一种无强化的过程,其作用在于降低某种反应在将来发生的概率,以达到消除某种行为的目的。

20、惩罚:当有机体做出某种反应以后,呈现一个厌恶刺激,以消除或抑制此类反应的过程。

21、学科的基本结构:是指学科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及其基本态度和方法。

22、意义学习:就是将符号所代表的新知识与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已有的适当观念建立起非人为的和实质性的联系。

23、接受学习:是在教师指导下,学习者接受事物意义的学习。

24、先行组织者:是先于学习任务本身呈现的一种引导性材料,它的抽象、概括和综合水平高于学习任务,并且与认知结构中原有的观念和新的学习任务相关联。其目的是为新的学习任务提供观念上的固着点,增加新旧知识之间的可辨别性,以促进学习的迁移。

25、动机:是指引起和维持个体的活动,并使活动朝向某一目标的内在心理过程或内部动力。它一般有三种功能:激活功能,指向功能,强化功能。

26、学习动机:是指激发个体进行学习活动、维持已引起的学习活动并致使行为朝向一定的学习目标的一种内在过程或内部心理状态。

27、学习需要:是指个体在学习活动中感到有某种欠缺而力求获得满足的心理状态。它包括学习的兴趣、爱好和学习的信念等。学习需要也称为学习驱力。

28、认知内驱力:是一种要求理解事物、掌握知识,系统地阐述并解决问题的需要。

29、自我提高的内驱力:是指个体由自己的学业成就而获得相应的地位和威望的需要。30、附属的内驱力:是指个体为了获得长者的赞许和同伴的接纳而表现出来的把工作、学习搞好的一种需要。

31、学习期待:是个体对学习活动所要达到目标的主观估计。学习期待就是学习目标在个体头脑中的反映。

32、诱因:是指能够激起有机体的定向行为,并能满足某种需要的外部条件或刺激物。

33、成就动机:是个体努力克服障碍、施展才能、力求又快又好地解决某一问题的愿望或趋势。

34、自我效能感:指人们对自己是否能够成功地从事某一成就行为的主观判断。

35、替代性强化:通过一定的榜样来强化相应的学习行为或学习行为倾向。

36、自我强化:学习者根据一定的评价标准进行自我评价和自我监督,来强化相应的学习行为。

37、问题情境:指的是具有一定难度,需要学生努力克服,而又是力所能及的学习情境。

38、学习迁移:也称训练迁移,指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或习得的经验对完成其他活动的影响。

39、正迁移:指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40、负迁移:指两种学习之间的相互干扰、阻碍。

41、水平迁移:也称横向迁移,是指处于同一概括水平的经验之间的相互影响。

42、垂直迁移:又称纵向迁移,指处于不同概括水平的经验之间的相互影响。

43、一般迁移:也称普通迁移、非特殊迁移,是将一种学习中习得的一般原理、方法、策略和态度等迁移到另一种学习中去。

44、具体迁移:也称特殊迁移,指一种学习中习得的具体的、特殊的经验直接迁移到另一种学习中去,或经过某种要素的重新组合,以迁移到新情境中去。

45、同化性迁移:是指不改变原有的认知结构,直接将原有的认知经验应用到本质特征相同的一类事物中去。

46、顺应性迁移:指将原有认知经验应用于新情境中时,需调整原有的经验或对新旧经验加以概括,形成一种能包容新旧经验的更高一级的认知结构,以适应外界的变化。

47、重组性迁移:指重新组合原有认知系统中某些构成要素或成分,调整各成分间的关系或建立新的联系,从而应用于新情境。

48、心向与定势:指先于一定的活动而又指向该活动的一种动力准备状态。

49、知识:个体通过与环境相互作用后获得的信息及其组织。其实质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特征与联系的反映,是客观事物的主观表征。

50、感性知识:是对活动的外表特征和外部联系的反映,可分为感知和表象两种水平。

51、理性知识:是反映的是活动的本质特征与内在联系,包括概念和命题两种形式。

52、感知:是人脑对当前所从事的活动的对象的反映。

53、表象:是人脑对从前感知过但当时不在眼前的活动的反映。

54、概念:反映的是活动的本质属性及其各属性之间的本质联系。

55、命题:表示的是概念之间的关系,反映的是不同对象之间的本质联系和内在规律。

56、陈述性知识:也叫描述性知识,是个人能用言语进行直接陈述的知识。这类知识主要用来回答事物是什么、为什么和怎么样的问题,可用来区别和辨别事物。

57、程序性知识:也叫操作性知识,是个体难以清楚陈述、只能借助于某种作业形式间接推测其存在的知识。它主要用来解决做什么和怎么做的问题。

58、心智技能:是运用概念和规则对外办事的程序性知识,主要用来加工外在的信息。(见74)

59、认知策略:是运用概念和规则对内调控的程序性知识,主要用来调节和控制自己的加工活动。

60、符号学习:指学习单个符号或一组符号的意义,或者说学习符号本身代表什么。61、概念学习:指掌握概念的一般意义,实质上是掌握同类事物的共同的关键特征和本质属性。

62、命题学习:指学习由若干概念组成的句子的复合意义,即学习若干概念之间的关系。63、下位学习:又称类属学习,是一种把新的观念归属于认知结构中原有观念的某一部位,并使之相互联系的过程。

64、上位学习:也叫总括学习,即通过综合归纳获得意义的学习。65、并列结合学习:是在新知识与认知结构中的原有观念既非类属关系又非总括关系时产生的。

66、直观:是主体通过对直接感知到的教学材料的表层意义、表面特征进行加工,从而形成对有关事物的具体的、特殊的、感性的认识的加工过程。

67、概括:指主体通过对感性材料的分析、综合、比较、抽象、概括等深度加工改造,从而获得对一类事物的本质特征与内在联系的抽象的、一般的、理性的认识的活动过程。

68、变式:用不同形式的直观材料或事例说明事物的本质属性,即变换同类事物的非本质特征,以便突出本质特征。

69、前摄抑制:是指前面学习的材料对识记和回忆后面学习材料的干扰。70、倒摄抑制:指后面学习的材料对保持或回忆前面学习材料的干扰。

71、过度学习:指在学习达到刚好成诵以后的附加学习。72、技能:是通过练习而形成的合乎法则的活动方式。

73、操作技能:也叫动作技能、运动技能,是通过学习而形成的合法则的操作活动方式。74、心智技能:也称智力技能、认知技能,是通过学习而形成的合法则的心智活动方式。75、操作定向:即了解操作活动的结构与要求,在头脑中建立起操作活动的定向映象的过程。76、操作模仿:即实际再现特定的动作方式或行为模式。77、操作整合:即把模仿阶段习得的动作固定下来,并使各动作成分相互结合,成为定型的、一体化的动作。

78、操作熟练:指所形成的动作方式对各种变化的条件具有高度的适应性,动作的执行达到高度的完善化和自动化。

79、原型定向:就是了解心智活动的实践模式,了解”外化“或”物质化"了的心智活动方式或操作活动程序,了解原型的活动结构,从而使主体知道该做哪些动作和怎样去完成这些动作,明确活动的方向。

80、原型操作:就是依据心智技能的实践模式,把主体在头脑中建立起来的活动程序计划,以外显的操作方式付诸实施。

81、原型内化:即心智活动的实践模式向头脑内部转化,由物质的、外显的、展开的形式变成观念的、内潜的、简缩的形式的过程。82、学习策略:是指学习者为了提高学习的效果和效率、有目的有意识地制定的有关学习过程的复杂的方案。

83、认知策略:是加工信息的一些方法和技术,有助于有效地从记忆中提取信息。

84、元认知策略:是学生对自己认知过程的认知策略,包括对自己认知过程的了解和控制策略,有助于学生有效地安排和调节学习过程。

85、资源管理策略:是辅助学生管理可用环境和资源的策略,有助于学生适应环境并调节环境以适应自己的需要,对学生的动机具有重要的作用。

86、复述策略:是在工作记忆中为了保持信息,运用内部语言在大脑中重现学习材料或刺激,以便将注意力维持在学习材料上的方法。

87、精细加工策略:是一种将新学材料与头脑中已有知识联系起来从而增加新信息的意义的深层加工策略。

88、组织策略:是整合所学新知识之间、新旧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形成新的知识结构。89、元认知:是指对认知的认知,具体地说,是关于个人自己认知过程的知识和调节这些过程的能力,它具有两个独立又相互联系的成分:对认知过程的知识和观念与对认知行为的调节和控制。

90、问题:是给定信息和要达到的目标之间有某些障碍需要被克服的刺激情境。

91、问题解决:是指个人应用一系列的认知操作,从问题的起始状态到达目标状态的过程。92、理解问题:就是把握问题的性质和关键信息,摒弃无关因素,并在头脑中形成有关问题的初步印象,即形成问题的表征。

93、创造性:是指个体产生新奇独特的、有社会价值的产品的能力或特性。94、发散思维:也叫求异思维,是沿不同的方向去探求多种答案的思维形式。

95、聚合思维:是将各种信息聚合起来,得出一个正确答案或最好的解决方案的思维形式。96、头脑风暴训练:通过集体讨论,使思维相互撞击,迸发火花,达到集思广益的效果的训练。

97、态度:是通过学习而形成的、影响个人的行为选择的内部准备状态或反应的倾向性。98、品德:是道德品质的简称,是社会道德在个人身上的体现,是个体依据一定的社会道德行为规范行动时表现出来的比较稳定的心理特征和倾向。

99、道德认识:是对道德规范及其执行意义的认识。道德认识是个体品德的核心部分。100、道德行为:是个体在一定的道德认识指引和道德情感激励下所表现出来的他人或社会具有道德意义的行为,是道德观念和道德情感的外在表现,是衡量品德的重要标志。101、从众:是指人们对于某种行为要求的依据或必要性缺乏认识与体验,跟随他们行动的现象。

102、服从:是指在权威命令、社会舆论或群体气氛的压力下,放弃自己的意见而采取与大多数人一致的行为。

103、认同:是在思想、情感、态度和行为上主动接受他人的影响,使自己的态度和行为与他人相接近。认同实质上就是对榜样的模仿,其出发点就是试图与榜样一致。

104、内化:指在思想观点上与他人的思想观点一致,将自己所认同的思想和自己原有的观点、信念融为一体,构成一个完整的价值体系。

105、观察学习:是社会学习的一种最重要的形式,它是通过观察他人所表现的行为及其结果而发生的替代性学习。

106、心理健康:是一种良好的、持续的心理状态与过程,表现为个人具有生命的活力,积极的内心体验,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够有效地发挥个人的身心潜力以及作为社会一员的积极的社会功能。

107、心理评估:指依据用心理学方法和技术搜集得来的资料,对学生的心理特征与行为表现进行评鉴,以确定其性质和水平并进行分类诊断的过程。

108、心理辅导:是指在一种新型的建设性的人际关系中,学校辅导教师运用其专业知识和技能,给学生以合乎其需要的协助与服务,帮助学生正确地认识自己,认识环境,依据自身条件,确立有益于社会进步与个人发展的生活目标,克服成长中的障碍,增强与维持学生心理健康,使其在学习、工作与人际关系各个方面做出良好适应。

109、系统脱敏:是当某些人对某事物、某环境产生敏感反应时,我们在当事人身上发展起一种不相容的反应,使对本来可引起敏感反应的事物,不再发生敏感反应。

110、教学目标:是预期学生通过教学活动获得的学习结果。

111、教学方法:是指在教学过程中师生双方为实现一定的教学目的,完成一定的教学任务而采取的教与学相互作用的活动方式。

112、教学策略:指教师采取的有效达到教学目标的一切活动计划,包括教学事项的顺序安排、教学方法的选用、教学媒体的选择、教学环境的设置以及师生相互作用设计等。113、发现教学:又称启发式教学,指学生通过自身的学习活动而发现有关概念或抽象原理的一种教学策略。

114、情境教学:指在应用知识的具体情境中进行知识的教学的一种教学策略。

115、合作学习:指学生们以主动合作学习的方式代替教师主导教学的一种教学策略。116、个别化教学:是指让学生以自己的水平和速度进行学习的一种教学策略。

117、程序教学:指一种能让学生以自己的速度和水平自学以特定顺序和小步子安排的材料的个别化教学方法。

118、计算机辅助教学:指使用计算机作为一个辅导者,呈现信息,给学生提供练习机会,评价学生的成绩以及提供额外的教学。

119、课堂管理:是教师通过协调课堂内的各种人际关系而有效地实现预定教学目标的过程。120、群体:是指人们以一定方式的共同活动为基础而结合起来的联合体。

121、群体动力:影响群体与成员个人行为发展变化的力量的总和称为群体动力,包括群体凝聚力、群体规范、群体气氛以及群体成员的人际关系。

122、群体凝聚力:指群体对每一个成员的吸引力。凝聚力常常成为衡量一个班级集体成功与否的重要标志。

123、群体规范:是约束群体内成员的行为准则,包括成文的正式规范和不成文的非正式规范。

124、课堂气氛:是指课堂里某些占优势的态度与情感的综合状态。

125、课堂纪律:为了维持正常的教学秩序、实现课堂目标而对学生课堂行为所施加的准则与控制。

126、教师的领导方式:是教师用来行使权力与发挥其领导作用的行为方式。勒温曾将教师的领导方式分为集权型、民主型和放任型等三种类型。

127、人际交往:是教师和学生在课堂里传递信息、沟通思想和交流情感的过程。128、人际关系:是人与人之间在相互交往过程中所形成的比较稳定的心理关系或心理距离。129、合作:是指学生们为了共同目的在一起学习和工作或者完成某项任务的过程。130、竞争:指个体或群体充分实现自身的潜能,力争按优胜标准使自己的成绩超过对手的过程。

131、课堂结构:学生、学习过程和学习情境是课堂的三大要素。这三大要素的相对稳定的组合模式就是课堂结构,它包括课堂情境结构与课堂教学结构。

132、课堂常规:是每个学生必须遵守的最基本的日常课堂行为准则。

133、问题行为:指不能遵守公认的正常儿童行为规范和道德标准,不能正常与人交往和参与学习的行为。134、教学评价:指系统地收集有关学生学习行为的资料,参照预定的教学目标对其进行价值判断的过程,其目的是对课程、教学方法以及学生培养方案作出决策。

135、测量:是一种收集资料数据的过程,是根据某种标准和一定的操作程序,将学生的学习行为与结果确定为一种量值,以表示学生对所测问题了解的多少。

136、测验:是测量一个行为样本的系统程序,即通过观察少数具有代表性的行为或现象来量化描述人的心理特征,为了减少误差,测验在编制、施测、评分以及解释等方面都必须遵循一套系统的程序。

137、形成性评价:是指在教学过程中实施的评价。

138、总结性评价:也称终结性评价,通常在一门课程或教学活动(如一个单元、章节、科目或学期)结束后进行的对一个完整的教学过程的测定。

139、常模参照评价:是指评价时以学生所在团体的平均成绩为参照标准,根据其在团体中的相对位置来报告评价结果。

140、标准参照评价:是基于某种特定的标准,来评价学生对与教学等密切关联的具体知识和技能的掌握程度。

141、配置性评价:或称准备性评价,一般在教学开始前进行,摸清学生的现有水平及个别差异,以便安排教学。

142、诊断性评价:有时与配置性评价意义相当,指了解学生的学习基础与个体差异;有时指对经常表现学习困难的学生所做的评价,多半是在形成性评价之后实施。

143、正式评价:指学生在相同的情况下接受相同的评估,且采用的评价工具比较客观。144、非正式评价:是针对个别学生的评价,且评价的资料大多采用非正式方式收集的。145、标准化成就测验:是指由专家或学者们所编制的适用于大规模范围内评定个体学业成就水平的测验。

146、教师自编测验:是由教师根据具体的教学目标、教材内容和测验目的,自己编制的测验,是为特定的教学服务的。

147、信度:是指测验的可靠性,即多次测验分数的稳定、一致的程度。

148、效度:是指测量的正确性,即一个测验能够测量出其所要测量的东西的程度。149、区分度:是指测验项目对所测量属性或品质的区分程度或鉴别能力。

150、罗森塔尔效应:罗森塔尔借用古希腊神话中的典故,把教师期望的预言效应称做罗森塔尔效应,或叫皮格马利翁效应。

第二篇:2007-2009云南省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心理学真题及答案

2007年云南省教师资格证考试中学教育心理学试题

第一部分 选择题(30)

二、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5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答案中只有一个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不得分。

1.1903年美国心理学家桑代克出版了第一本教育心理学专著,书名为()。A.《教育心理学大纲》 B.《教育心理学》 C.《教育心理学讲义》 D.《教育心理概论

7.占人口不到1%的天才的智商(IQ)超过()。A.110 B.120 C.140 D.l60 8.人格的核心是()。A.性格 B.气质 C.风格 D.理想

9.桑代克提出尝试一错误学习的基本规律有:效果律、练习律和()。A.巩固律 B.准备律 C.联结律 D.条件律

10.看见路上垃圾堆便绕道走开,感觉屋内人声嘈杂乌烟瘴气便离开等,这是一种()。A.消退作用 B.刺激作用 C.回避条件作用 D.逃避条件作用

11.美国著名认知教育心理学家奥苏伯尔认为有一种学习是将符号所代表的新知识与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已有的适当观念建立起非人为的和实质性的联系,叫做()。A.机械学习B.意义学习C.接受学习D.结构学习

12.数学学习中形成的认真审题的态度及其审题的方法会影响到化学、物理等学习的审题态度和方法,这种学习的迁移叫做()。A.具体迁移 B.顺应迁移 C.一般迁移 D.重组迁移

13.知识学习主要是学生对知识的内在加工过程,它包括三个阶段:知识获得、知识保持和()。A.知识检验 B.知识运用 C.知识扩展 D.知识提取

14.有的学生由于经常看到主语在句子的开端部位就认为主语就是句子开端部分的那个词。这种知识概括是()。A.理性概括 B.具体概括 C.感性概括 D.方位概括

15.物理课讲惯性时,不仅要举固体的惯性现象,也要举液体和气体的惯性现象,这样才容易让学生形成“一切物体均有惯性”的正确观念Q这运用了()。A.变式 B.定势 C.直观

D.正例和反例的配合 第二部分 非选择题(共70分)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1 5个小题,20个空,每空1分,共20分)请在每小题的空格中填上正确的答案,错填、未填均不得分。

16.学习准备是指学生原有的知识水平或心理发展水平对新的学习的__________。17.智商(IQ)=(__________/__________)100。

18.成就动机理论的主要代表人物阿特金森认为个体的成就动机可分为两类:力求成功的动机和__________。

19.问题解决的过程分为发现问题、理解问题、提出假设和__________四个阶段。20.1岁以后,儿童的道德判断主要是依据自己认可的内在标准,称为__________。21.心理健康就是一种良好的、__________心理状态与过程。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6分,共30分)31.影响迁移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32.要想有效地观察直观对象,必须运用哪些感知规律? 33.要想知识保持牢固,就要强调“适当过度学习“。什么是“过度学习”?“过度学习“达到什么比例才算适当? 34.不同的练习者通过练习形成操作技能,有哪些共同的特点? 35.通过“头脑风暴”法训练学生的创造力,应遵循哪四条基本原则?

四、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l0分,共20分)

36.创造性与智力并非简单的线性关系,试阐述两者间的种种关系。37.如果某学生怕狗,你如何用“系统脱敏法”消除他对狗的惧怕反应? 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B 2.D 3.A 4.D 5.C 6.B 7.C 8.A 9.B 10.D 11.B 12.C 13.D 14.C 15.A

二、填空题

16.适应性 17.智力年龄 实际年龄 18.避免失败的动机 19.检验假设 20.自律道德 21.持续的 22.问题行为 23.寻求发展 24.认同 内化 25.功能固着 26.认知 调节策略 27.先快后慢不再遗忘 28.情境 学生 29.瞬时记忆 30.皮格马利翁

37.第一步可以先让他看各种狗的照片、谈论狗; 第二步再让他远远观看拴起或关起的狗; 第三步最后让他接近狗、摸狗、抱起狗

2008年云南省教师资格证考试中学教育心理学试卷

第一部分 选择题(共22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1分,共l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答案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不得分。1.心理测验是为心理评估搜集数量化资料的常用()A.手段 B.表册 C.工具 D.过程

2.教学目标是预期学生通过教学活动获得的学习()A.能力 B.结果 C.成绩 D.反映

3.课堂气氛作为教学过程的软环境,它通常是指课堂里某种的态度与情感的综合状态。()A.部分人 B.潜在的 C.突发性 D.占优势

4.创造性是指个体产生的、有社会价值的产品的能力或特性。()A.人们喜爱 B.带来利润 C.新奇独特 D.从所未有

9.任何问题都含有三个基本成分∶给定条件、预达目的和()A.要求要点 B.条件联系 C.限制或障碍 D.矛盾和结果

10.态度是通过学习而形成的、影响个人的行为选择的内部准备状态或反应的()A.倾向性 B.平衡性 C.多样性 D.可感性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6小题,每小题2分,共l2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项中有二至五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少选或未选均不得分。11.布卢姆等的教学目标三大领域有()A.认知目标 B.品德目标 C.情感目标 D.动作技能目标 E.行为目标

12.自编测验客观题的类型有选择题,还有()A.是非题 B.案例分析题 C.匹配题 D.填空题 E.论述题

13.学习动机有三个功能()A.放大功能 B.激活功能 C.牵引功能 D.指向功能 E.强化功能

14.根据知识的存在形式和复杂程度,知识学习可分为三种类型∶符号学习和()A.系统学习B.结构学习C.概念学习D.命题学习E.意义学习

l5.技能形成的四个阶段有操作定向和()A.操作模仿 B.操作整合 C.操作反馈 D.操作矫正 E.操作熟练

16.以下哪几种不属于测验评价技术()A.问题解决题 B.案卷分析 C.观察 D.计算题 E.情感评价

第二部分 非选择题(共78分)

三、填空题(本大题共8小题,20空,每空1分,共20分)把答案填在题中的横线上,错填、未填均不得分。

17.学校开展心里健康的途径很多,如______、______、_______等。(任举三个)18.与动物不同,人的学习是在实践中,在与_______的交往中,通过_______的中介而进行的。

19.建构主义者一般认为知识并不是对现实的准确表征,它只是一种解释、一种_______,它并不是问题的最终________。

20.知识学习有三个阶段∶知识获取、_______和________。21.教学中,知识直观的类型有______、_______和_______三种。

22.心智技能的特点是∶①对象具有______,②执行具有______,③结构具有_______。23.马斯洛的需要层次是______、安全需要、_______、自尊需要和_______。24.根据新知识与原有知识结构的关系,知识的学习可以分为下位学习、和______。

四、简答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8分,共32分)25.什么是发散思维,它有哪些特点? 26.品德的心理实质是什么,其心理结构包括哪几种成分? 27.据自己的观察和经验,你了解的学生喜欢的教师特征有哪些? 28.什么是自我意识,它包括哪几种成分?

五、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3分,共26分)29.结合实际谈谈德育中应怎么用好奖励和惩罚。30.什么是创造性?怎样创设适宜创造性发展的环境 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1.C 2.B 3.D 4.C 5.B 6.A 7.A 8.B 9.C 10.A

二、多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1 2分)

11.ACD 12.ACD 13.BDE 14.CD 15.ABE 16.BCE

三、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

17.开设心理健康教育的有关课程各科教学中渗透

开设心理辅导活动课 结合班队活动开展个别咨询和辅导 小组辅导 心理热线电话 心理健康墙报等等(考生任答三项即可)18.其他人(他人)语言 19.假设答案 20.知识保持知识的提取(或知识运用)21.实物直观模象直观言语直观 22.观念性 内潜性简缩性 23.生理需要 归属和爱的需要 自我实现需要 24.上位学习并列结合学习

四、简答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8分,共32分)25.【答题要点】

①发散思维也叫求异思维,是沿不同的方向去探求多种答案的思维形式。(2分)②发散思维的特征∶流畅性;(2分)变通性;(2分)独创性;(2分)26.【答题要点】

①品德的实质∶品德是道德品质的简称,是社会道德在个人身上的体现,是个体依据一定的社会道德行为规范行动时表现出来的比较稳定的心理特征和倾向。(2分)②品德的心理结构∶道德认识,是对道德规范及其执行意义的认识;(2分)道德情感,是伴随着道德认识而产生的一种内心体验;(2分)道德行为,是个体在一定的道德认识指引和道德情感激励下所表现出来的对他人或社会具有道德意义的行为。(2分)27.【答题要点】

①例如∶仁慈、体谅、耐心、温和、亲切、易接近;(2分)②精通教学业务、兴趣广泛、知识渊博、语言明了;(2分)③公正、民主、合作、处事有伸缩性;言行一致、幽默、开朗、直爽、守纪律;(2分)④同情、理解、真诚、关心、值得信赖等。(2分)(注∶此题有开放性,只要言之有理即可得分;说得较全面,则可得高分;集中而有一定特色,可得满分。)28.【答题要点】

①自我意识是个体对自己以及自己与周围事物的关系的意识。(2分)②自我意识包括三种成分∶一是自我认识,个体对自己的心理特点、人格特征、能力及自身社会价值的自我了解与自我评价;(2分)⑧二是自我体验,个体对自己的情感体验,如自尊、自爱、自豪、自卑及自暴自弃等;(2分)④三是自我监控,属于对自己的意志控制,如自我检查、自我监督、自我调节、自我追求等。(2分)

五、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题13分,共26分)29.【答题要点】

①奖励和惩罚作为外部的调控手段,对个体的态度与品德的形成起到一定的作用。(1分)②奖励时,首先要选择、确定可以得到奖励的具体道德行为,而不是奖励一些概括性的行为。其次,应选择、给予恰当的奖励物。再次,应强调内部奖励。外部的物质奖励只是权宜之计,不可过多使用,应引导学生进行自我强化,让学生亲身体验做出道德行为后的愉快感、自豪感、欣慰感,以此转化为产生道德行为的持久的内部动力。(4分)③关于惩罚,从抑制不良行为的角度来看,惩罚还是有必要的,也是有助于良好的态度与品德形成。但是,应该严格避免体罚或变相体罚。惩罚不是最终目的,给予惩罚时,教师应让学生认识到惩罚与错误的行为的关系,使学生从心理上能接受,口服心服,同时还要给学生指明改正的方向,或提供正确的、可替代的行为。(4分)④结合实际论述。(4分)注∶如果理论要点有遗漏而结合实际有内容、有特色也可超出4分。30.【答题要点】

①创造性是指个体产生新奇独特的、有社会价值的产品的能力或特性。(4分)②创设宽松的心理环境;(3分)③给学生留有充分选择的余地;(3分)④改革考试制度与考试内容。(3分)注∶不要求分点与本答案都对应,只要意思说到了即可给相应分数。

2009年1月云南省教师资格证考试中学教育心理学试卷

第一部分 选择题(共30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答案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不得分。1.教育心理学是一门研究学校情境中_______的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A.师与生 B.学与教 C.德与智 D.身与心

2.与动物不同,人的学习是在实践中,在与他人交往过程中通过________的中介而进行的。()A.互动 B.行为 C.语言 D.表情

3.建构主义者一般认为,知识并不是对现实的准确表征,它只是一种解释,一种假设,它并不是问题的_____。()A.最终答案 B.唯一结论 C.绝对解释 D.不变实质

7.初中段学生品德发展具有______的特点。()A.稳定性 B.动荡性 C.延缓性 D.爆发性

8.班杜拉证明,社会学习是通过______而完成的。()A.阅读和练习B.观察和模仿 C.听讲和实验 D.奖励和惩罚

9.归因理论告诉我们,如果把学习成败归因于不稳定因素(努力、运气等),则会对以后学习产生_____的影响。()A.很大 B.较大 C.一般 D.不大

10.评分的绝对标准是_____,相对标准是其他学生的成绩。()A.课程内容 B.社会议论 C.平时表现 D.学校要求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项中有二至五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少选或未选均不得分。

11.知识学习的过程有三个阶段:知识的获得和()A.知识的迁移 B.知识的保持 C.知识的扩展 D.知识的提取

12.问题的解决有四个阶段:发现问题、理解问题和()A.提出假设 B.扩充假设 C.运用假设 D.确定假设 E.检验假设

l3.态度与品德学习的过程包括的三个阶段是()A.依从 B.逆反 C.认同 D.内化

14.心智技能有三个特点()A.快速性 B.概括性 C.观念性 D.内潜性 E.简缩性

15.教师反思有四种常用的方法()A.校长动员 B.反思日记 C.详细描述 D.交流讨论

第二部分 非选择题(共70分)

三、填空题(本大题共5小题,10空。每空1分,共10分)把答案填在题中的横线上,错填、未填均不得分。

16、广义学习的心理实质是凭借经验而产生的行为和行为________相对_____的变化。

17、记忆包括三个系统:瞬时记忆、_____记忆和______记忆。

18.建构主义的学习观强调学习不是知识由教师向学生的______,而是学生______自己的知识的过程。

19.问题情境是指具有一定难度,需要学生努力_____,而又是_______的学习情境。20.心理辅导的一般目标可以归类为两个方面:第一是______,第二是_____。

四、判断题(正确的在题后括号内打“√”,、错误的打“×”。本大题共10个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21.学习《教育心理学》的目的就是为取得教师资格证。()22.1903年,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出版了《教育心理学》。()23.人的心理发展具有连续性与阶段性的特点。()24.自我意识是个体对自己、对社会、对自然的意识。()25.联结学习理论认为,学习是S—R之间建立直接联系的过程。()26.学习迁移是指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的影响。()27.从本身存在的形式和复杂程度看,知识学习可以分为符号学习、下位学习和上位学习。()28.知识学习是增长经验、形成技能、发展创造力的重要前提。()29.直观是理解科学知识的起点,是学生由不知到知的开端。()30.心理测验就是拿些量表来测测学生。()

五、名词解释(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4分,共12分)31.教学目标 32.知识的理性概括 33.态度

六、简答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8分,共24分)34.举例说明什么是上位学习。35.怎样培养思考问题的习惯? 36.你在教学或学习中用过一些什么样的记忆术?

七、论述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14分)37.联系实际,说说什么样的老师受学生欢迎 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分)1.B 2.C 3.A 4.D 5.A 6.C 7.B 8.B 9.D 10.A

二、多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11.BD 12.AE 13.ACD 14.CDE 15.BCDE

三、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

16.潜能 持久 17.短时 长时 18.传递 建构 19.克服 力所能及 20.学会适应(适应)寻求发展(发展)

四、判断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30.×

五、名词解释(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4分,共l2分)

31.教学目标是预期学生通过教学活动(2分)获得的学习结果。(2分)32.知识的理性概括是在前人认识的指导下,通过对感性知识经验进行自觉的加工改造,(2分)来揭示事物的一般的、本质的特征与联系的过程。(2分)33.态度是通过学习而形成的、影响个人行为选择的(2分)内部准备状态或反应的倾向性。(2分)

六、简答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8分,共24分)34.【答题要点】

①上位学习也叫总括学习,是通过综合归纳获得意义的学习。(4分)(或通过几个下位概念了解了上位概念的学习。)②举例:由报纸、杂志、书学“印刷品”;由汽车、火车、马车学“车”。(4分)35.【答题要点】

①鼓励学生主动发现问题。(3分)②鼓励学生多角度提出假设。(3分)③鼓励自我评价和反思。(2分)36.【答题要点】 ①此题有一定开放性。

②常用记忆术有:位置记忆法,缩简和编歌诀,谐音联想法,关键词法,视觉想象(应为“视觉联想”教材错印为“想象”,只有暂从),语义联想等。③只要说出一两个,并适当展开就可给6分以上。

七、论述题(本大题共I小题,共14分)

37.【答题要点】这是一个开放性问题,教材上也是举项式的表述。原则上说:

①能从德、才、能、个性方面说出合于常理的素质6--8分。在前基础上有特点、有新意2,--4分。

②联系实际1~4分。

第三篇:2007-2009云南省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学真题及答案

2009年1月云南省教师资格证考试中学教育学试卷

第一部分 选择题(共30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l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答案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不得分。1.二战后,教育制度发展趋势之一是普通教育与朝着相互渗透的方向发展。()A.职业教育 B.特殊教育 C.义务教育 D.社会教育

2.我国早在4000多年前的夏代,就有了教育的形态。()A.家庭 B.学校 C.氏族 D.社会

3.教育可以民主。()A.促进 B.干扰 C.决定 D.带来

4.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人的发展是个体内在因素与在个体活动中相互作用的结果。()A.父母期望 B.社会文化 C.外部环境 D.遗传条件

5.从法治角度讲,学生是的社会个体。()A.特殊 B.独立 C.“边际” D.从属

6.师生关系在道德上是的关系。()A.授受服从 B.民主集中 C.矛盾排斥 D.相互促进

10.学生的诸因素统一发展,是德育的重要规律。()A.德、智、体、美 B.知、情、意、行 C.德、才、个性 D.胸襟见地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项中有二至五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少选或未选均不得分。

11.以目的和目标的概括程度为依据,教育方面,可以分为四种目的层次()A.教育目的(总目标)B.培养目标 C.课程目标 D.职业目标 E.教学目标

12.我国学校德育主要内容有()A.通识教育 B.政治教育 C.思想教育 D.道德教育 E.心理健康教育

13.从功能角度,可以把课程分为工具性课程和()A.国家课程 B.知识性课程 C.技能性课程 D.实践性课程 E.初中课程

14.教学过程的结构(教学进程的阶段)中,在引起学习动机之后,就是()A.领会知识 B.背记知识 C.巩固知识 D.运用知识 E.检查知识

15.不同层次的教学文件有教学计划和()A.教学说明书 B.教学大纲 C.考试纲要 D.教科书 E.复习资料

第二部分 非选择题(共70分)

三、填空题(本大题共5小题,10个空,每空1分,共10分)把答案填在题中的横线上,错填、未填均不得分。

16.我国义务教育的教学计划应具备强制性、______和______的特征。

17.教师承担了多种角色职能,既是传道授业解惑者、示范者、朋友,又是______者和______者。

18.中学德育的途径主要有_____、课外活动和校外活动、劳动、_______活动和班主任工作。19.中学常用的教学方法有讲述法、讨论法、谈话法、______、_______和实验法。20.班主任班级管理的主要内容是了解和研究学生、_______和_______。

四、判断题(正确的在题后括号内打“√”,错误的打“×”。本大题共10个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21.狭义的教育,是指以影响人的身心发展为直接目标的社会活动。()22.教育能完成科学知识的再生产。()23.遗传素质是人身心发展的绝对前提。()24.美国经济学家舒尔茨推算出教育水平对国民经济增长的贡献是33%。()25.校园文化是一种完全自发形成的、无组织的文化。()26.个体身心发展的内发论者强调人的身心发展的力量主要源于人自身的内在需要。()27.素质教育是面向精英学生的教育。()28.学生具有发展的可能性与可塑性。()29.备课不重要,关键在上课时发挥得好。()30.惩罚也是一种教育手段。()

五、名词解释(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4分,共12分)31.课程(广义的)32.德育原则 33.因材施教原则

六、简答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8分,共24分)34.教育对科学技术发展有什么作用? 35.怎样贯彻启发性原则? 36.德育工作中,怎样用好奖励和处分?

七、论述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14分)

37.结合自己实际说说怎样优化教师人格特征。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1.A 2.B 3.A 4.C 5.B 6.D 7.C 8.C 9.A 10.B

二、多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1 O分)

11.ABCE 12.BCDE 13.BCD 14.ACDE 15.BC

三、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

16.普遍性基础性(普遍性应为“普及性”)17.管理 研究 18.政治课和其他学科教学 共青团 19.练习法演示法 20.组织和培养班集体协调校内外各种教育力量

四、判断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21.√ 22.√ 23.x 24.√ 25.x 26.√ 27.x 28.√29.x 30.√

五、名词解释(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4分,共12分)

31.广义的课程是指学生在校期间所学内容的总和(3分)及其进程安排(1分)。

32.德育原则是根据教育目的、德育目标和德育过程规律(1分)提出的指导德育工作的基本要求(3分)。

33.因材施教原则,是指教师要从学生实际、个别差异出发(1分),有的放矢地进行有差别的教学,使每个学生都获得发展(3分

六、简答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8分,共24分)34.【答题要点】

①教育能完成科学知识的再生产。(3分)②教育推进科学的体制化。(1分)⑧教育具有科学研究的功能。(2分)④教育具有推进科学研究的功能。(2分)35.【答题要点】

①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2分)②启发学生思考,发展逻辑思维。(2分)⑧让学生动手,培养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2分)④发扬民主,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生生关系。(2分)36.【答题要点】

①公平、正确、合情合理;(3分)②发扬民主,获得群众支持;(2分)⑧注意宣传与教育。(3分)

七、论述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14分)37.【答题要点】

①教师的人格特征是指教师的个性、情绪、健康以及处理人际关系的品质等。(2分)它对教师工作有重要影响。(1分)②教师优良的个性品质如热情善交、乐于助人、友善合群、有责任心、公平客观、耐心周到、有幽默感等。(3分)③不良品质:冷漠木讷、主观偏心、过分挑剔、无耐心、爱训人、嘲讽学生等。(3分)②③点可用不同方式表述,也不一定都说到。④应自觉扬长避短,完善教师人格。(2分)⑤联系自己实际。(3分

第四篇:山东省教师资格证考试(中学)07、08年教育学和教育心理学真题

07教育学

一.不定向选择题。(在每小题的五个备选答案中,选出正确的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分别填在题干的括号内,多选、少选、错选均不得分。每小题1分,本题总分30分)

1.西方古代第一本专门论述教育的著作是()。

A.《大教学论》

B.《普通教育学》

C.《论演说家的教育》

D.《民主主义与教育》

E.《雄辩术原理》

2.各国学校教育制度在发展过程中形成了下列典型学制类型()。

A.双轨制学制

B.六三三学制

C.单轨制学制

D.分支制学制

E.壬寅学制

3.古希腊对后世影响较大的教育家主要有()。

A.苏格拉底

B.昆体良

C.柏拉图

D.亚里士多德

E.夸美纽斯

4.中世纪教会学校分为下列三个层次()。

A.文士学校

B.僧院学校

C.教区学校

D.大主教学校

E.社区学校

5.规范教育学的建立标志是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出版其代表作()。

A.《普通教育学》

B.《大教学论》

C.《爱弥儿》

D.《教育学讲授纲要》

E.《民主主义与教育》

6.当代世界教育改革趋势()。

A.教育民主化

B.教育多元化

C.教育技术现代化

D.教育全民化

E.教育终身化

7、当代较有影响的教育理论有()。

A.苏霍姆林斯基的全面和谐教育理论

B.布鲁姆的掌握学习理论

C.赞可夫的实验教学论体系

D.杜威的现代教育理论

E.布鲁纳的结构课程理论

8.决定教育事业发展的直接和最终的因素是()。A.政治经济制度的发展水平

B.教育投资

C.领导者的意志

D.生产力的发展水平

E.文化发展水平

9.规范文化主要有下列三种表达方式()。

A.环境文化

B.组织形态

C.设施文化

D.规章制度

E.角色规范

10.教学过程的特殊性表现在()。

A.间接性与简捷性

B.直观性与巩固性

C.交往性与实践性

D.教育性与发展性

E.引导性与指导性

11.发展先进生产力的第一要务是()。

A.“素质教育”

B.“科教兴国”

C.实施全民教育

D.“人才强国”

E.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

12.制定我国教育目的的理论基础是()。

A.个体本位论

B.社会本位论

C.资本主义制度

D.社会主义制度

E.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

13.教师的专业知识素养包括()。

A.精湛的语言表达能力

B.精深的学科知识

C.广博的科学文化知识

D.较强的组织管理能力

E.宽厚的教育科学、心理科学知识和管理科学知识

14.我国规定“国家实施教师资格制度”的第一个法律性文件是()。A.《教师资格条例》

B.《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

C.《〈教师资格条例〉实施办法》

D.《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

E.《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师德建设的意见》

15.学生的受教育权主要有()。

A.身心健康权

B.学习权

C.公正评价权

D.受完法定年限教育权

E.人身权

来_源:考

16.根据课程任务,课程分为下列类型()。

A.研究型课程

B.知识型课程

C.技能型课程

D.基础型课程

E.拓展型课程

17.课程标准的基本构成成分有()。

A.课程目标

B.实施建议

C.前言

D.附录

E.内容标准

18.我国新课程的课程评价强调()。

A.课程评价是一个动态的过程

B.课程评价的对象应是多元的C.课程评价必须对实现教育目的作出贡献

D.课程评价的对象是课程内容

E.课程评价的直接意义是对被评价的课程提出质疑并为改进课程指明方向19.综合实践活动的基本特点有()。

A.自主性

B.实践性

C.逻辑性

D.开放性

E.生成性

20.普通高中课程有以下三个层次构成()。

A.学习领域

B.学习学科

C.学习单元

D.科目

E.模块

21.在人的身心发展中起主导作用的因素是()。

A.遗传

B.社区教育

C.社会环境

D.家庭教育

E.学校教育

22.教科书的使用要求主要有()。

A.整体把握教科书

B.重点设计教科书

C.充分利用教科书

D.及时引进新知识

E.适当补充乡土教材

23.高水平学生在测验中能得高分,而低水平学生只能得低分,说明该测验下列哪种质量指标高()。

A.效度

B.信度

C.区分度

D.难度

E.达成度

24.最早在理论上对班级授课制加以论证的教育家是()。

A.洛克

B.赫尔巴特

C.夸美纽斯

D.杜威

E.卢梭

25.上好一堂课的具体要求主要有()。

A.目标明确

B.内容正确

C.方法得当

D.组织有效

E.体验积极

26.主张教师不再向学生传授系统知识,而是辅导学生自学和独立作业的教学组织形式是()。

A.复式教育

B.分组教学

C.设计教学

D.道尔顿制

E.个别教学

27.“桃李不言、下自成溪”这句话所体现的德育方法是()。

A.说服教育法

B.榜样示范法

C.情感陶冶法

D.实际锻炼法

E.评比竞赛法

28.教育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有哪些()。

A.观察法

B.调查法

C.实验法

D.个案法

E.比较法

29.课程评价的主要模式有()。

A.目标评价模式

B.成果评价模式

C.目的游离评价模式

D.CIPP评价模式

E.CSE评价模式

30.科学研究成果表述的主要形式有()。

A.调查报告

B.研究方案

C.学术论文

D.实验报告

E.选题报告

二.填空题。(共15题,每题1分,根据所学知识将答案填在每题横线上,本题总分15分。)

31.每个时代教育都与以往的教育有着传承与接续关系,说明教育具有。

32.规定各级各类学校的性质、任务、入学条件、修业年限以及它们之间关系的制度是。

33.为提高班主任的素质,2006年教育部颁布的有关班主任工作的文件名是。

34.我国隋唐时期选择人才的主要制度是。

35.基础教育新课程理论的基础是。

36.与人的生命有共同外延并已扩展到社会各个方面的连续性教育是。

37.教育者与受教育者连接起来的中介是。

38.评定学生学业成绩的方法有很多,其中学生学业成绩评价的基本方法是。

39. 是教育目的的具体化,它是结合教育目的、社会要求和受教育者的特点制定的各级各类教育或专业的培养要求。

40.教师指导学生按一定规则制度练习,形成好习惯的方法是。

41.美国心理学家格塞尔提出了,强调成熟机制对人的身心发展的决定作用。

42.道德教育的 是当代德育理论中流行最为广泛、占据主导地位的德育学说,43.狭义的课程,是指学校开设的教学科目的总和以及它们之间的开设顺序和时间。44. 是 进行全面发展教育,实现培养目标的基本途径。

45.以叙事、讲故事进行教学的方法是

三.辨析题(共5题,每题5分,请先判断正误,然后说明原因,本题总分25分。)

46.一方面,教育与社会其他因素的关系密切;另一方面,教育具有相对独立性。

47.一把钥匙开一把锁。

48.素质教育就是什么都学,什么都学好。

49.新课程强调课程内容要密切关注学生兴趣和生活经验,并不意味着可以忽略间接经验的学习。

50.德育过程是组织学生的活动和交往的过程。

四.简答题。(共4题,每题5分,本题总分20分。)

51.简述人的身心发展顺序性规律及对教育的要求。

52.简述备课的基本要求。

53.简述教师行动研究的实施步骤。

54.简述一个好的班集体具有哪些特征。

五.论述题。(共2题,每题15分,本题总分30分。)

55.论述教师个人为实现专业化应做哪些主观努力?

56.一位物理教师在课堂上问学生:“把一块铁块和一块木块放在水里,会出现什么情况?”学生回答:“铁块下去,木块浮在水面上。”“为什么呢?”“因为铁重。”“而钢铁制的巨轮也很重,为什么却浮在水面上呢?”这一问,学生的情绪一下子高涨起来,开始积极地思考,之后,教师再引出“阿基米德原理”,这一教学实例体现了什么教学原则?你有什么感想?

2008年山东省教师资格证考试《中学教育学》真题试卷

一、不定向选择题(30分)

1、人的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包括()

A、顺序性 B、阶段性 C、不平衡性 D、互补性

2、教育目的的作用有()

A、导向作用 B、教育作用 C、激励作用 D、评价作用

3、教师的一般角色有()

A、传道者 B、榜样 C、管理者 D、朋友

4、新课程标准从()几个方面阐述课程具体目标。

A、理想与爱好 B、知识与技能 C、过程与方法 D、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5、属于我国古代《学记》中的教学原则有()

A、教学相长 B、“预”“时”“孙”“摩” C、因材施教 D、“长善救失”

6、个案研究中常用的研究方法主要有()

A、追因法 B、临床法 C、产品分析法 D、跟踪法

7、世界教育改革的趋势有()

A、教育人文化 B、教育化 C、教育民主化 D、教育多元化

8、学校文化是由()几部分构成的。

A、观念文化 B、规范文化 C、校园文化 D、物质文化

9、作为社会权利主体,青少年儿童主要享有的合法权利有()

A、受教育权 B、身心健康权 C、人格尊严权 D、名誉权和荣誉权

10、CIPP评价模式包括的步骤有()

A、背景评价 B、输入评价 C、过程评价 D、成果评价

11、()是教育科学研究中广泛使用的、基本的研究方法。

A、调查法 B、问卷法 C、观察法 D、实验法

12、德育的体谅模式形成于20世纪70年代,为学校德育学家()所创,风靡于英国和北美。

A、柯尔伯格 B、班杜拉 C、皮亚杰 D、彼得•麦克费尔

13、衡量测验题目的质量指标主要有()

A、信度 B、效度 C、难度 D、区分度

14、把大班教学、小班研究和个别教学三种教学形式结合起来的这种教学形式叫()

A、特朗普制 B、道尔顿制 C、分组教学制 D、班级授课制

15、教科书的编排形式通常采用()等几种形式

A、铺垫式 B、直线式 C、螺旋式 D、问答式

16、《儿童权利公约》的基本原则有()

A、儿童利益最佳原则 B、尊重儿童尊严原则

C、尊重儿童观点与意见原则 D、无歧视原则

17、班会的特点主要有()

A、协商性 B、集体性 C、自主性 D、针对性

18、班级管理总结一般分为()几类

A、全面总结 B、教师总结 C、学生总结 D、专题总结

19、我国中学德育的主要原则有()

A、疏导原则 B、尊重与严格要求相结合原则

C、教育的一致性与连贯性原则 D、因材施教原则

20、综合实践活动的特点主要有()

A、生成性 B、综合性 C、自主性 D、开放性来

21、课程设计主要涉及()几个层面

A、培养目标 B、课程计划 C、学科课程标准 D、教材

22、学校文化的功能主要有()

A、导向功能 B、评价功能 C、凝聚功能 D、规范功能。

23、人力资本论是由美国经济学家()提出的。

A、赞可夫 B、舒尔茨 C、布鲁纳 D、昆体良

24、教师劳动的特点有()

A、复杂性 B、创造性 C、示范性 D、系统性

25、《学记》要求“学不躐等”、“不陵节而施”;提出“杂施而不孙,则坏乱而不修”,属于()教学原则

A、循序渐进原则 B、巩固性原则 C、因材施教原则 D、直观性原则

26、德育的特点主要有()

A、观念性 B、社会性 C、历史性 D、相对独立性。

27、提出“明了、联想、系统、方法”四段教学法。提出了教学的教育性原则的是()

四、简答题(20分)

A、赫尔巴特 B、夸美纽斯 C、洛克 D、杜威

28、认为教学的主要任务在于通过开设希腊文、拉丁文、逻辑、文法和数学等学科发展学生的智力,至于学科内容的实用意义则是无关紧要的。这是()

A、实质教育论 B、素质教育论 C、形式教育论 D、应试教育论

29、新课程的主要理论基础是()

A、素质教育学习理论 B建构主义的学习理论 C、探究教学 D、多元智能理论

30、德育过程是由()几个相互制约的要素构成。

A、教育者 B、受教育者 C、德育内容 D、德育方法

二、填空题(15分)1、20世纪60年代,法国教育家保罗•朗格郎提出了()的理论。

2、古代印度宗教权威至高无上,教育控制在()教和佛教手中。

3、泰勒在1949年出版的《 》,被公认为现代课程理论的奠基之作。

4、率先正式使用“班级”一词的是文艺复兴时期的著名教育家()。

5、()已成为现代教育的发展趋势,成为现代教育和古代教育的分水岭。

6、教师职业经历了非专业化兼职教师、()到专业化专职教师三个阶段。

7、在西方,对独生子女的看法有两种不同的观点,一是消极悲观的观点,二是积极乐观的观点,()处于主导地位。

8、说服教育法包括语言说服和()两种。

9、班会一般有三类:常规班会、生活班会和()。

10、影响人的身心发展的因素主要有遗传、()和学校教育。

11、教师的新角色中,()是教师最明显、最直接、最富时代性的角色特征。

12、苏格拉底的“产婆术”属于()教学原则。

13、一般说来,教育科学研究过程包括研究的构思与设计、()、成果的分析与总结三个大的环节。

14、美国学者博比特确定了现代课程领域的范围和研究取向,提出了研究课程的()。

15、教师劳动的特点有复杂性和()、示范性、系统性

三、判断对错并做简要说明(25分)

1、素质教育就是要使教师成为学生的合作者、帮助者和服务者。

2、素质教育就是不要考试,特别是不要百分制考试。

3、课程标准是教材编写的依据,教材是课程标准最主要的载体。

4、学校教育在人身心发展中起主导作用。

5、生产力对教育具有决定作用。

1、学校文化是怎样形成的?

2、简述素质教育的基本内涵。

3、一个好的班集体具有哪些特征?

4、如何衡量一个问题能否成为研究课题?

5、简述教师的作用。

五、论述题(30分)

1、结合实践试述人的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及其对教育的要求。

2、试分析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

2007教育心理学 一.不定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五个备选答案中,选出正确的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分别填在题干的括号内,多选、少选、错选均不得分。每小题1分,本题总分30分)

1.如果一个人喜欢富有创造性地、有安排、有计划的解决问题,凡事乐于自己制定规则,喜欢以自己的做事方式行事,喜欢没有预先建构好的问题,喜欢自己去搭建结构并决定如何去解决问题,喜欢自己去搭建结构并决定如何去解决问题,喜欢基于创造性和建构性计划的活动,则这个人的思维风格属于()。

A.自由开放型

B.保守拘谨型

C.主动独立型

D.被动执行型

E.分析评判型

2.研究发现,专家型教师与新教师的差异,主要表现在()。

A.课前指导

B.课堂教学过程

C.课后评价

D.课时计划

E.学年计划

3.根据埃里克森的人格发展阶段理论,中学生要解决的矛盾是()。

A.信任与不信任的矛盾

B.勤奋感对自卑感的矛盾

C.同一性对同一性混乱的矛盾

D.自主对羞怯、怀疑的矛盾

E.亲密对孤独的矛盾

4.现有的影响较大的教育理论有()。

A.桑代克的联结说

B.布鲁纳的认知结构学习理论

C.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

D.维果斯基的发展理论

E.埃里克森的心理社会发展理论

5.在实际教学中,教师不能突袭(比如,应该学习新知识,却进行考试),不利于学生学习,这种做法依据是学习的()。

A.准备率

B.练习率

C.效果率

D.刺激

E.条件反射

6.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认为学习的实质在于()。

A.获得知识

B.习得学习方法

C.主动形成认知结构

D.建立知识系统

E.了解新生事物

7.如果一个人情绪消极,对生活感到全无乐趣,觉得自己的活动没有价值,这种人患有()。

A.焦虑症

B.抑郁症

C.强迫症

D.恐怖症

E.性格障碍与人格缺陷

8.人们对自己是否能够成功地进行某一成就行为的主观推测和判断是()。

A.学习需要

B.动机归因

C.成就动机

D.学习动机

E.自我效能感

9.智力的群体差异包括()。

A.性别差异

B.年龄差异

C.种族差异

D.智商分数差异

E.同龄团体差异

10.在英语学习中,学生在学习eye(眼)和 ball后学习eye ball就比较容易,这种现象属于()。

A.一般迁移

B.负迁移

C.水平迁移

D.垂直迁移

E.正迁移

11.构成品德心理结构的基本成分是()。

A.知

B.情

C.意

D.行

E.态度

12.元认知知识包括()。

A.关于个体内差异的认识

B.对任务的认识

C.对有关学习策略及其使用方面的认识

D.关于个体间差异的认识

E.对个人作为学习者的认识

13.创造性地培养,常用方法有()。

A.提供具有创造性地榜样

B.头脑风暴训练

C.自我设计训练

D.发散思维训练

E.推测与假设训练

14.心智技能形成过程中各阶段顺序是()。

A.原型操作、原型定向、原型内化

B.原型操作、原型内化、原型定向

C.原型内化、原型定向、原型操作

D.原型内化、原型操作、原型定向

E.原型定向、原型操作、原型内化

15.在操作形式中,把模仿阶段习得的动作固定,并一体化称为()。

A.操作模仿

B.操作整合 C.操作熟练

D.原型定向

E.原型内化

16.对有效完成任务所需的技能、策略及其来源的意识称之为()。

A.认知策略

B.元认知策略

C.元认知知识

D.元认知控制

E.元认知计划

17.根据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说,人的需要可分为生长需要和缺失需要,下列所列需要属于缺失需要的是()。

A.饮食需要

B.力避下岗的需要

C.被人尊重的需要

D.审美的需要

E.寻找归属和爱的需要

18.问题的基本特点是()。

A.目的性

B.认知性

C.序列性

D.外显性

E.扩展性

19.一般认为,态度和品德的形成过程经历如下阶段()。

A.依从

B.服从

C.认同

D.内化

E.完善 20.当一个人熟悉了某种事物潜在作用,这种阻碍理解的因素是()。

A.已有的知识经验

B.问题特征

C.功能固着

D.原型启发

E.变式

21.我国心理学界一般认为,品德的心理结构包括()。

A.认识

B.情感

C.控制

D.行为

E.干预

22.技能的基本特点是()。

A.技能是通过遗传获得的

B.技能是通过学习或练习而形成的,不同于本能行为

C.技能是由一系列动作及执行方式构成的D.技能是通过系统的学习与教学而形成的

E.技能中的各动作要素及其执行顺序要体现活动本身的客观法则的要求,不是一般的习惯动作

23.知识的表征存储方式有()。

A.命题网络

B.产生式系统

C.图式

D.认知方式

E.概念网络

24.下列那些原则和策略是奥苏贝尔提出的()。

A.逐分原则

B.整合协调原则

C.先行组织者原则

D.小步子原则

E.及时反馈原则

25.根据适当过渡学习原理,要想使记忆效果达到最好,学习的熟练程度应达到刚好能够回忆出来的次数的()。

A.100% B.120% C.150% D.200% E.250%

26.维果斯基的发展观的基本内容包括()。

A.文化历史发展理论

B.心理发展观

C.内化学说

D.最近发展区理论

E.心智技能按阶段形成理论

27.在心理学上,一般将教师的期望的预言效应称之为()。

A.罗森塔尔效应

B.霍桑效应

C.晕轮效应

D.冯雷斯托夫效应

E.约翰亨利效应

28.当学生违反校规校纪时,我们会给他一个处分,经过一段时间教育,发现该生表现越来越好,为了巩固其良好行为,才撤销了处分,这种做法在心理学上叫()。A.消退

B.惩罚

C.负强化

D.抑制

E.正强化

29.下列哪些强化程式是延缓式强化()。

A.定时距式

B.变时距式

C.定比率式

D.变比率式

E.每次都给学生强化

30.学与教相互作用的过程是一个系统过程,它有一些子系统构成的,这些子系统包括()。

A.学习过程

B.教学过程

C.评价过程

D.反思过程

E.反馈过程 来_源:考试大_教师资格证考试_考试大

二.填空题。(共15题,每题1分,根据所学知识将答案填在每题横线上,本题总分15分。)

31.教育心理学研究的核心内容是。

32.个体通过与环境相互作用后获得的信息及其组织,在心理学上称之为。

33.应用一系列的认知操作,从问题的起始状态到达目标状态的过程称之为。

34.个体依据一定的社会道德行为规范、行动时表现出来的比较稳定的心理特征和倾向,在心理学上称之为。

35.学习迁移的形式训练说的心理学基础是。

36.引起、维持和指引个体学习活动的心理动因或内部动力称为。

37.操作技能形成的基本途径是。

38.学习者为了提高学习效果和效率,有目的有意识的制定的有关学习过程的方案称为。

39.如果一个学生无论什么事情,都出现“你要我遵守,你也要遵守;你让我做好,你也得做好”,则该学生道德发展处于。

40.按照我国心理学家关于个体心理发展的分类11、12岁到14、15岁这一期间属于。

41.曾被一条大狗咬过的人,看见小狗也产生恐惧,这种现象心理学上叫。

42.知识建构的基本机制是。

43.通过学习而形成的,影响个人行为选择的内部准备状态或反应倾向性,心理学上称为。

44.按照奥苏伯尔的观点,个体有自己的工作或学业成就而获得相应的地位的愿望叫。

45.人们对自己是否能够成功地进行某一成就行为的主观推测和判断是。

三.辨析题(共5题,每题5分,请先判断正误,然后说明原因,本题总分25分。)46.教育心理学是应用心理学的一种,是心理学一般原理在教育中的应用。

47.根据维果斯基的的观点,教学必需要考虑学生已经达到的水平,而且任何教学也必须着眼于学生的已有水平。

48.根据斯金纳的操作条件反射理论,强化分正强化和负强化,无论正强化还是负强化,其作用都是改变同类反映在将来发生的概率。

49.直观是知识掌握的开端环节,是感性知识的重要来源,是理解抽象的科学知识的起点,因此,无论在什么情况下,教学都必须从直观开始。

50.有结构问题的解决过程与无结构问题的解决过程相同,但各自的解决特点不同。

四.简答题。(共4题,每题5分,本题总分20分。)

51.什么叫观察力?中学生观察力的发展有什么特点?

52.什么叫有意义学习,有意义学习的条件有哪些?

53.中学生品德发展的基本特征有哪些?

54.影响创造性的个性因素有哪些?

五.论述题。(共2题,每题15分,本题总分30分。)

55.结合中学实际,论述如何激发学生学习动机?

56.假设现在要传授学生“直角三角形”概念,根据概念教学原则,应该从哪些方面入手进行教学?

2008年山东省教师资格证考试中学教育心理学真题及答案

一、不定向选择题(30分)

1、学习动机是由()几个方面构成。

A、意志

B、学习需要

C、诱因

D、爱好

2、中学生观察力发展的特点有()

A、目的更明确,B、持久性明显发展,C、精确性提高,D、概括性更强。

3、相同要素说是由()共同提出,是对形式训练说的一种挑战。

A、桑代克

B、贾德

C、伍德沃斯

D、奥苏贝尔

4、经典性条件反射的基本规律包括()

A、操作性行为

B、条件刺激

C、获得与消退

D、刺激泛化与分化

5、态度的结构包括()

A、认知成分

B、情感成分

C、行为成分

D、意志成分

6、有结构问题的解决过程包括的阶段有()

A、建立问题表征

B、调整解决方案

C、搜寻解法、D、执行解法

7、一篇课文,如果记忆20次能够达到背熟,那么如果要想达到最佳的学习程度,应该记忆()次

A、20 B、25 C、30、D、40

8、班杜拉认为观察学习的过程主要有()

A、注意过程

B、保持过程

C、复制过程

D、动机过程

9、全身松驰法由()在20世纪20年代首创。

A、沃尔朴

B、福勒

C、雅各布松

D、奥苏贝尔

10、奥苏贝尔提出的同化模式有()

A、先行组织者

B、下位学习

C、上位学习

D、组合学习

11、中国第一本教育心理学翻译著作是1908年房东岳翻译日本小原又一所著的()A、《教育心理学》

B、《教育心理学概论》

C、《年龄和教育心理学》 D、《教育实用心理学》

12、影响自我效能感形成的因素有()

A、个人自身行为的成败经验

B、替代经验

C、言语暗示

D、情绪唤醒

13、影响儿童发展的因素有()

A、成熟

B、练习和经验

C、社会性经验

D、具有自我调节作用的平衡过程

14、影响态度与品德学习的外部条件主要有()

A、道德认知;

B、家庭教养方式; C、社会风气; D、同伴群体

15、根据成就动机理论,学生最有可能选择的是成功概率为()的任务。

A、30% B、50% C、60% D、80%

16、学习策略的训练要遵循的原则有()?

A、内化性原则

B、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C、特定性原则

D、生成性原则

17、当教师把关注的焦点投向提高学生的成绩时,这个阶段是()

A、关注生存阶段

B、关注情境阶段

C、关注学生阶段

D、关注成长阶段

18、中学生心理健康的辅导模式主要有()

A、探究模式

B、指导模式

C、治疗模式

D、社会影响模式

19、强迫症包括()

A、强迫观念

B、强迫整洁

C、强迫思维

D、强迫行为

20、布鲁纳认为掌握学科基本结构的教学原则有()

A、动机原则、B、程序原则

C、因材施教原则

D、强化原则

21、加涅按学习结果分类,有()

A、智慧技能的学习,B、认知策略的学习,C、知识的学习,D、行为规范的学习。

22、掌握了“蔬菜”这个概念,再学习萝卜、白菜等概念,属于()

A、并列结合学习

B、下位学习

C、上位学习

D、强化学习

23、前运算思维阶段儿童的言语表现出自我中心的特点,自我中心的语言的表现形式有()

A、重复

B、内心独白

C、独白

D、集体独白

24、心智技能的特点是()

A、客观性

B、观念性

C、内潜性

D、简缩性

25、不同的学习者的练习曲线的共同点有()

A、开始进步快

B、中间有一个明显的、暂时的停顿期,即高原期

C、后期进步较慢

D、总趋势是进步的,但有时出现暂时的退步。

26、智商IQ与学业成绩存在中等程度的相关。相关系数在中学为()

A、0.6-0.7 B、0.5-0.6 C、0.4-0.5 D、0.3---0.4

27、概念学习的主要方式有()

A、概念理解

B、概念形成C、概念同化

D、概念内化

28、态度与品德的形成过程经历()几个阶段。

A、依从

B、认同

C、内化

D、实践

29、问题解决的特点有()

A、目的性

B、认知性

C、知识性

D、序列性

30、影响心理健康的个体心理因素主要有()

A、心理障碍

B、知识水平

C、心理冲突

D、特殊的人格特征

二、填空题(15分)

1、学生的年龄差异主要体现在()的差异。

2、维果斯基认为儿童现有水平与经过他人帮助可以达到的较高水平之间的差距,就是()。

3、发散思维的主要特征是流畅性、()、独创性。

4、常用的组织策略有列提纲、利用图示和()。

5、恐怖症的类型,在中学生中()较多见。

6、自我肯定行为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请求、拒绝和()。

7、记忆包括识记、()、再认或重现三个基本环节。

8、心理发展的四个基本特征是连续性和阶段性、定向性和顺序性、不平衡性、()。

9、陈述性知识的表征形式(),程序性知识的表征形式产生式系统。

10、桑代克根据实验提出了三条主要的学习定律:()、(练习律)、(效果律)。

11、自我效能感这一概念最早由()提出。

12、心理学家艾宾浩斯等人发现,遗忘的进程是()。

13、有些学生把精力集中在一步一步的策略上,他们提出的假设一般说来比较简单,每个假设只包括一个属性,这种策略被称为()

14、要在城市中新开通一条公交路线,应怎样设计较合理?这个问题分类应属于()。

15、学习风格是学习者在探究、解决其学习任务时所表现出来的典型的、一贯的、独具个人特色的()和学习倾向。来_源:考试

三、判断对错并做简要说明(25分)

1、到了内化阶段,稳定的态度和品德即形成了。

2、设计“组织者”的目的,是为新的学习任务提供观念上的固定点,所以“组织者”一定呈现在要学习的材料之前。

3、在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对学生不能进行惩罚。

4、程序教学是基于操作性条件反射和积极强化的原理而设计的教学模式。

5、发现学习一定优于接受学习。

四、简答题(20分)

1、简述奥苏贝尔对学习的分类。

2、为什么说学生学习知识的过程是一种特殊的认识过程?

3、如何培养中学生良好的态度和品德?

4、智力与创造性思维之间的关系是怎么样的?

5、影响中学生心理健康的因素有哪些?

五、论述题(30分)

1、论述维果斯基的心理发展观及其教育意义。

2、联系实际谈谈如何保持中学生的心理健康?

第五篇:2009年云南省教师资格证考试中学教育心理学真题试题及答案

河北政法干警考试网:http://hb.offcn.com/

保定政法干警考试网:http://baoding.offcn.com/

2009年1月云南省教师资格证考试中学教育心理学试卷

第一部分 选择题(共30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答案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不得分。

1.教育心理学是一门研究学校情境中_______的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A.师与生 B.学与教 C.德与智 D.身与心

2.与动物不同,人的学习是在实践中,在与他人交往过程中通过________的中介而进行的。()A.互动 B.行为 C.语言 D.表情

3.建构主义者一般认为,知识并不是对现实的准确表征,它只是一种解释,一种假设,它并不是问题的_____。()A.最终答案 B.唯一结论 C.绝对解释 D.不变实质

7.初中段学生品德发展具有______的特点。()A.稳定性 B.动荡性 C.延缓性 D.爆发性

河北政法干警考试网:http://hb.offcn.com/

保定政法干警考试网:http://baoding.offcn.com/

河北政法干警考试网:http://hb.offcn.com/

保定政法干警考试网:http://baoding.offcn.com/

8.班杜拉证明,社会学习是通过______而完成的。()A.阅读和练习B.观察和模仿 C.听讲和实验 D.奖励和惩罚

9.归因理论告诉我们,如果把学习成败归因于不稳定因素(努力、运气等),则会对以后学习产生_____的影响。()A.很大 B.较大 C.一般 D.不大

10.评分的绝对标准是_____,相对标准是其他学生的成绩。()A.课程内容 B.社会议论 C.平时表现 D.学校要求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项中有二至五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少选或未选均不得分。

11.知识学习的过程有三个阶段:知识的获得和()A.知识的迁移 B.知识的保持 C.知识的扩展 D.知识的提取

12.问题的解决有四个阶段:发现问题、理解问题和()A.提出假设 B.扩充假设

河北政法干警考试网:http://hb.offcn.com/

保定政法干警考试网:http://baoding.offcn.com/

河北政法干警考试网:http://hb.offcn.com/

保定政法干警考试网:http://baoding.offcn.com/

C.运用假设 D.确定假设 E.检验假设

l3.态度与品德学习的过程包括的三个阶段是()A.依从 B.逆反 C.认同 D.内化

14.心智技能有三个特点()A.快速性 B.概括性 C.观念性 D.内潜性 E.简缩性

15.教师反思有四种常用的方法()A.校长动员 B.反思日记 C.详细描述 D.交流讨论

第二部分 非选择题(共70分)

三、填空题(本大题共5小题,10空。每空1分,共10分)把答案填在题中的横线上,错填、未填均不得分。

16、广义学习的心理实质是凭借经验而产生的行为和行为________相对_____的变化。

17、记忆包括三个系统:瞬时记忆、_____记忆和______记忆。

18.建构主义的学习观强调学习不是知识由教师向学生的______,而是学生______自己的知识的过程。

河北政法干警考试网:http://hb.offcn.com/

保定政法干警考试网:http://baoding.offcn.com/

河北政法干警考试网:http://hb.offcn.com/

保定政法干警考试网:http://baoding.offcn.com/

19.问题情境是指具有一定难度,需要学生努力_____,而又是_______的学习情境。20.心理辅导的一般目标可以归类为两个方面:第一是______,第二是_____。

四、判断题(正确的在题后括号内打“√”,、错误的打“×”。本大题共10个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21.学习《教育心理学》的目的就是为取得教师资格证。()22.1903年,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出版了《教育心理学》。()23.人的心理发展具有连续性与阶段性的特点。()24.自我意识是个体对自己、对社会、对自然的意识。()25.联结学习理论认为,学习是S—R之间建立直接联系的过程。()26.学习迁移是指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的影响。()27.从本身存在的形式和复杂程度看,知识学习可以分为符号学习、下位学习和上位学习。()28.知识学习是增长经验、形成技能、发展创造力的重要前提。()29.直观是理解科学知识的起点,是学生由不知到知的开端。()30.心理测验就是拿些量表来测测学生。()

五、名词解释(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4分,共12分)31.教学目标 32.知识的理性概括 33.态度

六、简答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8分,共24分)34.举例说明什么是上位学习。35.怎样培养思考问题的习惯? 36.你在教学或学习中用过一些什么样的记忆术?

七、论述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14分)37.联系实际,说说什么样的老师受学生欢迎。

参考答案

河北政法干警考试网:http://hb.offcn.com/

保定政法干警考试网:http://baoding.offcn.com/

河北政法干警考试网:http://hb.offcn.com/

保定政法干警考试网:http://baoding.offcn.com/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分)1.B 2.C 3.A 4.D 5.A 6.C 7.B 8.B 9.D 10.A

二、多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10分)11.BD 12.AE 13.ACD 14.CDE 15.BCDE

三、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16.潜能 持久 17.短时 长时 18.传递 建构 19.克服 力所能及 20.学会适应(适应)寻求发展(发展)

四、判断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30.×

五、名词解释(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4分,共l2分)31.教学目标是预期学生通过教学活动(2分)获得的学习结果。(2分)32.知识的理性概括是在前人认识的指导下,通过对感性知识经验进行自觉的加工改造,(2分)来揭示事物的一般的、本质的特征与联系的过程。(2分)33.态度是通过学习而形成的、影响个人行为选择的(2分)内部准备状态或反应的倾向性。(2分)

六、简答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8分,共24分)34.【答题要点】

①上位学习也叫总括学习,是通过综合归纳获得意义的学习。(4分)(或通过几个下位概念了解了上位概念的学习。)②举例:由报纸、杂志、书学“印刷品”;由汽车、火车、马车学“车”。(4分)35.【答题要点】

①鼓励学生主动发现问题。(3分)②鼓励学生多角度提出假设。(3分)③鼓励自我评价和反思。(2分)36.【答题要点】 ①此题有一定开放性。

②常用记忆术有:位置记忆法,缩简和编歌诀,谐音联想法,关键词法,视觉想象(应河北政法干警考试网:http://hb.offcn.com/

保定政法干警考试网:http://baoding.offcn.com/

河北政法干警考试网:http://hb.offcn.com/

保定政法干警考试网:http://baoding.offcn.com/

为“视觉联想”教材错印为“想象”,只有暂从),语义联想等。

③只要说出一两个,并适当展开就可给6分以上。

七、论述题(本大题共I小题,共14分)37.【答题要点】这是一个开放性问题,教材上也是举项式的表述。原则上说:

①能从德、才、能、个性方面说出合于常理的素质6--8分。在前基础上有特点、有新意2,--4分。

②联系实际1~4分。

河北政法干警考试网:http://hb.offcn.com/

保定政法干警考试网:http://baoding.offcn.com/

下载云南省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学 和教育心理学07——09真题及答案1word格式文档
下载云南省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学 和教育心理学07——09真题及答案1.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教师资格证教育学真题以及答案

    08年《中学教育学》试卷 一、 单选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1. 法国社会学家里利托尔诺(C.letourneau)和美国教育学家沛西.能(T.P.Nunn)是下列哪个教育起源说的代表人物() A.神话起源说B......

    2010及2011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学A真题及答案(大全5篇)

    四川教师资格证10~11考试真题及答案 2010年10月四川省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学》A 类真题试题 1、社会对教育所要造就社会个体的质量规格的总的设想或规定是 【 】 A、教育......

    云南省2009年教师资格证考试中学教育学真题试题及答案(最终定稿)

    云南省2009年教师资格证考试中学教育学真题试题及答案 第一部分 选择题(共30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l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答案中只有一个是符......

    教师资格证《教育心理学》真题及答案(一)范文

    教师资格证《教育心理学》真题及答案(一)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30分) 1.教师通过记录课外活动中学生的攻击行为来研究攻击和性别的关系,这种研究方法是: (D) A个案法 B实验法 C......

    心理学和教育学2012真题及答案

    教育学专业教育心理学科目模拟试题(一) 一、单项选择题:1~14小题,每小题2分,共28分。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选出最佳答案。 1.将学习看成是......

    2009山东教师资格证考试小学教育学真题及答案

    更多教师考试资料尽在华图教师网(http://www.hteacher.net) 山东省教师资格认定考试教育学真题(小学部分) 一.不定项选择题。(多选、少选、错选均不得分。每小题1分,本题总分30......

    教师资格证考试真题《教育学》2012~2017试题

    2012~2017教师资格考试真题 教育学练习题 一、选择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把所选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 1、法国启蒙思想家卢梭于176......

    历年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学真题

    1.在关于“什么是教育”的争论中,提出“教育即生活”的教育家是(B) A.赫尔巴特 B.杜威 C.斯宾塞 D.卢梭 2.在欧洲奴隶社会时期,斯巴达十分重视 (A) A.军事体育 B.体操训练 C.文雅教育 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