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安全名词解释 (自理)

时间:2019-05-14 10:10:3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食品安全名词解释 (自理)》,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食品安全名词解释 (自理)》。

第一篇:食品安全名词解释 (自理)

食品安全Food Safety:食品中不应含有可能损害或威胁人体健康的有毒、有害物质或因素,从而导致消费者急性或慢性毒害或感染疾病,或产生危及消费者及其后代健康的隐患。

食品安全:生产、加工、储存、分配和制作食品过程中确保食品安全可靠,有益于健康并适合人消费的种种必要条件和措施。

食品安全性:对食品按其原定用途进行制作和/或食用时不会使消费者受害的一种担保。食品卫生:为确保食品安全性和适合性在食物链的所有阶段必须采取的一切条件和措施。Hazar危害的定义:指能引起人类致病或伤害的污染或情况 Contamination污染: 可能会造成危害的人为或自然存在情况

绝对安全性:被认为是指确保不可能因食用某种食品而危及健康或造成伤害的一种承诺,也就是食品应绝对没有风险。

相对安全性:一种食物或成分在合理食用方式和正常食量的情况下不会导致对健康损害的实际确定性。

毒性:物质在任何条件下对有机体产生任何种类(慢性或急性)损害或伤害的一种能力,包括:损害正在发育的胎儿(致畸胎)、改变遗传密码(致突变)、引发癌症(致癌)的能力等

危害识别hazard identification:对某种食品中可能产生不良健康影响的生物、化学和物理物质的确定。

危害特征描述hazard characterization:对食品中生物、化学和物理物质所产生的不良健康影响进行定性和(或)定量分析

暴露评估exposure assessment:对食用食品的同时可能摄入生物、化学和物理物质和其他来源的暴露所作的定性和(或)定量评估。

风险特征描述risk characterization:根据危害识别、危害特征描述和暴露评估结果,对产生不良健康影响的可能性与特定人群中已发生或可能发生不良健康影响的严重性进行定性和(或)定量估计及估计不确定性的描述。每日允许摄入量ADI:人类终生每日摄入该物质对机体不产生任何已知不良效应的剂量,以相对于人体每千克体重的该物质摄入量[mg/(kg.bw)] Hazard identification危害识别(MRA):一般根据食源性疾病爆发的结果来定义微生物危害 Hazard Characterisation危害特征目的(MRA):对与食品中的生物、化学和物理危害有关的天然不利因素进行定性、定量评价

Exposure Assessment暴露量评估目的(MRA):评价某些人在消费某些食物时的危害及其程度 Risk Characterisation 风险特征目的(MRA):特定人群食用了含病菌食品后,定量、定性估计产生不利影响的的可能性及其严重程度;测定特定人群由特定食物中特定微生物引起的特定疾病的每年每10万人的发病次数 危害鉴定不是风险评价,只是科学地确定在一试验组发生的毒性效应是否在其它试验组也将发生。危害鉴定(化学污染物):收集和评价可能由某种化学品引起的疾病或健康伤害类型的数据,以及发生此类疾病或健康伤害的暴露条件。一般还涉及到该化学品在生物体内的行为特点及 其与器官、细胞以至细胞组分的相互作用。剂量—反应评价(化学污染物):描述一种化学品的暴露量与毒害程度的定量关系,其数据或者来自于动物试验或者来自于暴露的人群。

fD定义是指一种化学品在人的一生中对人群不产生明显风险的每日允许摄入人体的剂量估计值。动物毒性试验得到最大耐受剂量(MTDs),其定义为试验动物摄入的不引起极端健康后果(如死亡)但连续产生某些可测量效应的最大剂量。

近年来毒性试验还要考虑残留农药的内分泌系统干扰效应,即环境激素效应。

真菌毒素:一些真菌(主要为曲霉属、青霉属及镰孢属)在生长过程中产生的易引起人和动物病理变化及生理变态的毒性很高的次级代谢产物。

真菌毒素常见中毒症状:致幻、催吐、出血症、皮炎、中枢神经受损,甚至死亡

面粉中,检出率最高的为青霉85%、曲霉50%,其次为酵母45%,芽枝霉20%、交链孢霉15% 霉菌菌株产毒需适宜条件

同一菌株由于客观条件的变化,培养基的不同,其产毒能力也有很大差别; 不同的基质对霉菌的生长和产毒有一定影响;

天然基质中的水分和所放置环境的相对湿度是影响真菌繁殖和产毒的重要因素; 霉菌产毒所需条件中,基质含水量是最重要条件,其次方为温度。

通风可以带走谷物中的水分并降低温度,因此是防止霉变产毒的主要措施。

黄曲霉生长的温度范围是12~42℃,最适产毒温度是33℃,适应的最低AW为0.93~0.98,低温可抑制毒素的产生。一种真菌菌株可以产生几种真菌毒素,而同一种真菌毒素又可以由几种真菌产生。岛青霉可产生黄天精、红天精、岛青霉素以及环青霉等几种毒素。杂色曲霉毒素可以由杂色曲霉、黄曲霉和构巢曲霉产生。有两种衍生物毒性较大且与人类生活密切相关:一种是可以在牛奶中产生的AFM1,另一种是AFB1。其中AFB1的毒性最强。

AFB1的毒性比KCN大10倍,是砒霜的68倍,仅次于肉毒毒素,为真菌毒素毒性最强者。

黄曲霉毒素物化性质:黄曲霉毒素均无色、无嗅、无味,分子量为312~346,熔点为200~300℃。易溶于乙腈、甲醇、氯仿、丙酮等溶液,难溶于水、己烷、石油醚;黄曲霉毒素结构较稳定,高温,紫外照射都不能使之破坏。食品原料中存在的黄曲霉毒素,一般的烹调和食品加工手段如炒、烘、熏等,对其破坏性甚小。单端孢霉烯族化合物(Tricothecenes、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DON)

生物污染Bio-contamination:可以引起食物传播疾病的生物污染物,包括细菌、病毒、寄生虫、真菌和生物毒素

化学污染 Chemical contamination:可以引起食物传播疾病的化学物质。包括环境污染物(有毒元素,多氯联苯等),杀虫剂,清洗用品,消毒用品等加工助剂,抗生素等兽药残留,有毒金属,包装污染物。

物理污染Physical contamination: 意外地进入食物而可以造成生理方面的危险的外来物品,或天然形成的物品,例如肉块中的骨头。包括金属碎片,纸箱的书钉,刀片,指甲,头发等 食品添加剂添加的目的:

(1)为了加工目的添加,如抗结剂;(2)抗氧化剂(3)防腐剂(4)风味和外观添加剂(5)甜味剂;(6)营养强化剂;(7)色素。

主要的污染物可大致分成四类:

(一)环境污染物

(二)引入加工食品的污染物

(三)农用和兽用化学物

(四)食品法规禁用化学品

铅的毒性;长期少量或偶然大量口服铅化合物,早期表现为类似神经衰弱的症状。中毒最重要表现:中毒性脑病,主要是呈现增生性脑膜炎或局部脑损害等综合症状。常有食欲不振、胃肠炎、便秘、腹泻、关节肌肉酸痛、头晕、失眠、贫血等症状,严重可休克和死亡,齿龈出现蓝黑色“铅线”。肝硬化、动脉硬化,对心、肺、肾、生殖系统及内分泌系统甚至免疫系统均有损害。

汞的毒性:慢性汞中毒损害人的神经系统,主要症状为运动失调、失语、失听、视野缩小。汞可与生物成分,如组氨酸、半胱氨酸、清蛋白等稳定结合,形成络合物

砷的毒性:砷的氧化物和盐类毒性较大。慢性砷中毒表现为:食欲不振、腹痛、腹泻和消化不良、肝肿大、疼痛、有黄疸,甚至肝硬变。(日本已将慢性砷中毒列为第四号公害病)急性砷中毒主要是胃肠炎,严重者可导致中枢神经麻痹,七窍出血而死亡。食品中砷的来源:农药、矿渣、含砷的食品添加剂和加工辅助剂 镉是金属污染物中最危险的元素之一,在人体的肾和肝脏中蓄积。

食品供应中镉污染的主要来源:磷酸盐肥料、大气的沉积物和污水中的淤泥

铬的毒害作用:贫血、高血压、肾损害、对生殖细胞的选择性毒害作用、使骨路生长代谢受阻,造成骨质疏松、萎缩和变形等疾病慢性镉中毒会引起骨痛病,全身剧烈疼痛、骨骼变形、甚至骨折。潜伏期长达几十年。锡的毒性:食品中锡浓度高于200mg/kg:引起短期急性病,包括反胃,腹部绞痛,作呕和腹泻

铝慢性中毒症状:头昏、食欲减低、全身无力、肌肉关节疼痛、肢端麻木、手足瘫痪、口内有金属味、便 秘、腹绞痛、贫血。

环境内分泌干扰物endocrine disrupting chemicals 简称EDCs:能够改变内分泌系统的正常功能并可对末受损的器官或其后代产生负面影响

食品添加剂:能改善食品的色、香、味、形,以及为防腐和加工工艺的需要而加入食品中的化学合成或天然物质

ADI:人类终生每日摄入某物质,而不产生可检测的对健康产生危害的量

甲醛formadehyde:用于酒类、肉类、乳制品的防腐;5万分之一可防止细菌发育;对果蝇和微生物致突变,食用后引起胃痛、呕吐、呼吸困难等

硼酸、硼砂borix acid,borax:肉、人造奶油防腐剂和饼干膨松剂:体内蓄积,排泄慢,影响消化吸收:致死量20g-萘酚naphtol:抑制丝状菌和酵母菌,用作酱油的防腐;毒性很强,对人体粘膜刺激作用,造成肾脏障碍;动物膀胱癌;

水杨酸salicylic acid;对蛋白质有凝固作用;呼吸困难,神经麻痹

硫酸铜copper sulfate:金属热,胃部吸收,呕吐,大量肠腐蚀;肝肾病变,昏睡死亡 黄樟素safrole:国际癌症中心确认为致癌物质,我国首先禁止香精中使用 香豆素coumarin:肝脏损害

吊白块sodium formaldehyde sulfoxylate:甲醛-次硫酸氢钠,有强烈的还原作用,曾用作漂白剂 苏丹红I号是一种红色染料,用为溶剂、油、蜡、汽油增色以及鞋、地板等的增光。具有致癌性。溴酸钾是一种致癌物质,过量食用会损害人的中枢神经、血液及肾脏。

发色剂:防止鲜肉在空气中被逐步氧化成灰褐色的变性肌红蛋白,确保肉类食品的新鲜度。防腐剂:硝酸盐是剧毒的肉毒杆菌的抑制剂。

亚硝酸盐的防腐机理:主要是抑制微生物的增殖,特别是抑制肉毒梭菌的生长。抑制酶活 减缓组织的自身腐败 亚硝酸盐的安全性:大剂量的亚硝酸盐能够使血色素中二价铁氧化成为三价铁,产生大量高铁血红蛋白从而使其失去携氧和释氧能力,引起全身组织缺氧,产生肠源性青紫症。亚硝酸盐中毒症状

口唇、指甲和全身皮肤出现紫绀等组织缺氧症状,由于中枢神经对缺氧最敏感,并有头晕、头痛、心率加速、呼吸急促、恶心、呕吐、腹痛等症状严重者可以引起呼吸困难、循环衰竭和中枢神经损害,出现心率不齐、昏迷。常死于呼吸衰竭。

亚硝胺类化合物导致DNA上的鸟嘌呤甲基化

制作香肠时,不恰当搅拌导致的局部亚硝酸盐浓度过高会促使亚硝胺生成。高温也会促使亚硝胺生成,所以像熏肉等经过高温处理的肉制品也就显得尤为危险。

苯甲酸、苯甲酸钠、山梨酸——经毒理验证,较多剂量的摄入,会影响人体的正常机能,削减人的免疫力,这就为人体细胞的变异提供了前提。酸型防腐剂

苯甲酸 难溶于常温水,溶于热水;有吸湿性。苯甲酸钠 稳定;有较好的水溶性

代谢及毒性:苯甲酸在人体内不产生蓄积,大部分在9~15 h内与甘氨酸结合生成马,尿酸(苯甲酸甘氨酸)其余的和葡萄糖醛酸结合生成葡萄糖苷酸而解毒,最后通过尿排出体外。

山梨酸钾(potassium sorbate):又名花楸酸,化学名称2,4-己二烯酸。不饱和脂肪酸,在空气中长时间放置易被氧化而失效;难溶于水,溶于乙醇、冰醋酸和花生油等;酸性防腐剂,在pH8以下防腐作用稳定。与其他脂肪酸一样进行正常代谢,被氧化成CO2和水,释放热量,故对人体没有毒性。

对羟基苯甲酸酯类(para-hydrobenzoate):包括对羟基苯甲酸甲、乙、丙、异丙、丁、异丁、庚等酯,均为苯甲酸的衍生物,属酯型防腐剂。对羟基苯甲酸酯类在胃肠内中能迅速完全吸收,并水解成对羟基苯甲酸从尿中排出,不在体内蓄积,其毒性低于苯甲酸,而高于山梨酸。

漂白剂的作用是:抑制或破坏食品中的各种发色因素,使色素褪色或使有色物质分解为无色物质,或使食品免于褐变,以提高食品品质。

还原漂白剂:具有一定的还原能力,主要是亚硫酸及其盐类,如亚硫酸钠、次亚硫酸钠、焦亚硫酸钠等。氧化漂白剂:适用于植物性食品,不适用于动物性食品,因为其可掩盖动物性食品腐败迹象。

抗氧化剂(antioxidant)是能防止或延缓食品氧化变质,提高食品稳定性和延长储藏期的食品添加剂。丁基羟基茴香醚(BHA)

(1)理化性质:酚型油溶性抗氧化剂,白色或微黄色结晶粉末或蜡状固体;具有酚类的特殊异臭和刺激性气味;BHA不溶于水,易溶于油脂和有机溶剂;BHA对热稳定性高,在弱碱性条件下不易被破坏,遇铁离子不变色。(2)毒性:BHA可引起慢性过敏反应和代谢紊乱,还可造成试验动物胃肠道上皮细胞损伤。BHA具有防癌和致癌的双重作用,但还需要进一步研究。由于其毒性小,较为安全,目前许多国家都允许使用BHA。二丁基羟基甲苯(BHT)

(1)理化性质:二丁基羟基甲苯为酚型油溶性抗氧化剂白色结晶或结晶性粉末,无味,无臭或稍有特殊气味;易溶于乙醇和各种油脂中,不溶于水和甘油;BHT化学稳定性好,对热稳定性高,抗氧化作用较强,与金属离子不着色。

(2)毒性:关于BHT的毒性引起了广泛研究。已有报告认为,BHT会影响肺、肝、肾、甲状腺的代谢活动,造成血液凝结,促进或抑制致癌作用。长期的致癌性/毒性试验表明BHT具有致肝癌作用。短期/长期的试验也表明了BHT对生殖系统的研究。没食子酸丙酯(PG)

(1)理化性质:白色至淡褐色结晶性粉末或灰乳白色针状结晶,无臭,稍有苦味(2)毒性:PG对猪油的抗氧化作用较BHA、BHT强,但毒性相对较高。

脂溶性:丁羟基茴香醚(BHA)、二丁基羟基甲苯(BHT)、没食子酸丙酯(PG)水溶性:异抗坏血酸钠。PG和异抗坏血酸均为安全的添加剂

谷氨酸钠(即味精),是世界上除食盐外消耗量最多的调味剂。食用天然色素:主要是指由动、植物组织中提取的色素,优点:安全性较高;核黄素、胡萝卜素还具有着色和营养的双重功效

缺点:难溶解;不易染着均匀;有些具有异味;在加工过程中易褪色;生产成本较高 合成色素:也称食用合成染料。采用化学方法合成,如胭脂红、柠檬黄等 优点:色彩鲜艳;牢固度大;稳定性着色力较强;生产成本低;方便 缺点:安全性较低;没有营养、对人体有害

天然香料:从植物中提取的,安全性高,具有特殊增香作用。

合成香料:安全性较天然香料低,绝大多数香料在国际上还未进行卫生学评价。林丹(Lindane)是一种在高脂质食物中普遍存在的疏水性含氯有机物。

农药是指用于预防、消灭或者控制危害农业、林业的病、虫、草和其他有害生物以及有目的的调节植物、昆虫生长的化学合成或者来源于生物,其他天然物质的一种物质或者几种物质的混合物及其制剂。

有机氯农药容易在人体内蓄积;慢性毒性作用,主要表现在侵害肝、肾及神经系统,动物实验证实有致畸、致癌作用

滴滴涕:减少了蛋壳的厚度,从而降低了小鸟的孵出率

二恶英:进入机体后几乎不被排泄、沉积在肝脏和脂肪组织中。有机磷农药

急性毒性:有机磷农药化学性质不稳定,分解快,在作物中残留时间短。抑制血液和组织中胆碱酯酶的活性,引起乙酰胆碱在体内大量积聚而出现一系列神经中毒症状,如神经功能紊乱、出汗、震颤,精神错乱语言失常等。主要表现为植物性食物残留,尤其是含有芳香物质的植物

有机汞的毒性:主要侵犯神经系统和肝脏急性汞中毒:口内金属味、烦渴、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慢性汞中毒:以头痛、失眠、恶梦等神经系统的症状为主。食品中的汞90%以上是以甲基汞的形式存在的。

天然除虫菊酯是古老的植物性杀虫剂,一类仿生合成的杀虫剂,是改变天然除虫菊酯的化学结构衍生的合成酯类。拟除虫菊酯类农药是中枢神经毒剂,不抑制胆碱酰酶。能够改变神经细胞膜钠离子通道的功能,使神经传导受阻,出现流涎、痉挛、共济失调等症状。

氨基甲酸酯类杀虫剂进入人体内,在胃中酸性条件下可与食物中的亚硝酸盐和硝酸盐反应生成亚硝基化合物,具有致癌性。氨基甲酸酯类农药和有机磷农药一样是一种抑制胆碱酯酶的神经毒物。与胆碱酯酶不发生化学反应,与胆碱酯酶形成的疏松复合体能迅速分解,而使胆碱酯酶恢复活性,因此中毒症状消失快,无迟发性神经毒性。

植物生长调节剂作用:促进农作物生根、生长、开花、结果;矮化植物;调节产期;提高作物产量和品质; 节省管理成本

除草剂主要通过植物吸收,并进行降解和蓄积,造成对食品的污染。例如,杀草块可引起动物白内障,百草枯可引起人肺部的病理变化 化学保护剂:又称保护性杀菌剂,是指杀死各种病菌的孢子或抑制病菌侵入植物体内的一类药剂 蔬菜特性对农药残留的影响:

1、对于种植环境土壤中长期累计的农药不同的蔬菜种类对农药的吸附能力不同.根菜类的吸附能力较强,叶菜类次之,茄果菜类的吸附能力最差。2、2、对于蔬菜生产过程中施用农药来讲,叶菜类对残留农药的吸附能力强于瓜果、菜类和根菜类。超标原因?

使用高毒禁用农药;浓度过高或用药过量;不重视蔬菜上市前的安全间隔期;蔬菜病虫抗性增强

chemical Contaminants化学污染物:指在生产食品的过程中无意混入食品(或产品)中的一些化合物,包括重金属和霉菌毒素等。

Pesticide residues 农药残留:指出于某种目的而有意识地用于食品及其产品的化学物质,使用后其残存于生物 体、食品(农副产品)和环境中的微量农药原体、有毒代谢物、降解物和杂质等。

唯一解决途径:只能尽可能地将含量降低,即将残留物浓度降低到不会危及消费者健康的水平。

安全性评估目的:①确定动物试验的结果与人体效应之间的关系;②消费者可能的摄入剂量对健康的危害

ADI(毒理学):以体重为基础,评估人一生中每天可摄入的但不至于会对健康造成可觉察危害的农药残留或污染物的数量

影响NOEL值准确性的三个因素:1.毒性终点的灵敏度2.试验组的大小3.剂量间的增量或剂量----效应曲线的斜率

促进的直接结果:①细胞分裂经过几个循环后,就可以形成引发细胞的早期无性后代②提高引发细胞的净增长率③阻碍细胞间在间隙汇合处进行的信息交换④促进并不一定或者立刻导致恶性细胞的产生 a w指相同温度下,食品的水蒸汽压P和纯水的蒸汽压P0之比。a w = p/ po,0 < a w< 1 下述三种方法能减小aw:①除去水分(烘干)②通过结晶(冷冻)减少有效水分③利用盐、糖这些亲水试剂与水分子的结合减少有效水分

耐热性是用指数递减时间(D值)来测定的

耐热性(D值)受许多因素的影响——①微生物的类型或种类②培养基的物理-化学参数,比如:水分活度、酸碱度以及组成成分等③细胞的年龄或其生长的状态

热处理导致的最严重的维生素损失是:VC,VB1,VB6(在牛奶和和其它食品中的吡哆醛形式)。在较高温度下,暴露的官能团之间会发生化学反应对营养成分破坏性最大的是美拉德反应。Ames细菌诱变性测定实验是用来检测热处理食品中是否有基因毒性物,进而会致癌的复合物。

丙烯酰胺——一种具有神经毒性的小分子化合物,由游离的天门冬酰胺在食品加工中通过美拉德反应而形成的。一种白色晶体,溶于水﹑乙醇﹑甲醇﹑二甲醚丙酮,不溶于非极性溶剂如庚烷和苯。

丙烯酰胺的形成——必需的物质基础:天门冬酰胺和碳水化合物。关键条件:高温(>120ºC)。影响因素:加工方式﹑水活度﹑pH 美拉德反应是由还原性糖和氨基酸或蛋白质中的自由氨基在高温条件下所发生的一系列复杂的化学反应,它是热加工(油炸﹑焙烤﹑烘焙等)食品中风味产生的重要途径之一。美拉德反应的三个反应阶段

第一阶段:由氨基酸和还原性糖发生反应而形成Amadori或Heyns重排产物。

第二阶段:对Amadori或Heyns产物经过不同的途径进行降解从而产生多种风味化合物和中间体,Strecker降解途径是高温或高压下最重要的一种机制,它可以把氨基酸降解为醛﹑氨和二氧化碳。

最后一阶段:是美拉德反应棕黄色物质的形成。由天门冬酰胺参与的美拉德反应是食品中产生丙烯酰胺的重要途径之一,这一反应机理被称作天门冬酰胺途径(asparagine pathway)丙烯酰胺的毒理学

可通过皮肤﹑口腔或呼吸而进入生物体内一旦进入体内,快速分布于全身的组织中

早期中毒的症状:皮肤皲裂﹑肌无力﹑手足出汗﹑麻木﹑震动觉减弱﹑膝条反射的丧失﹑感觉器官动作电位的降低﹑神经异常等周围神经损害中毒时间延长,还可损及中枢神经系统的功能,如小脑萎缩

遗传毒理学(genotoxicity)的研究表明丙烯酰胺可以引起染色体的异常﹑姊妹染色体交换频率的增高﹑细胞的转化等有关细胞遗传物质的变化 氯丙醇 产生途径:浓盐酸水解植物蛋白产生富含氨基酸的酸水解植物蛋白液作为一种增鲜剂 3-MCPD通过血-睾屏障和血-脑屏障,在体液中广泛分布

原形化合物:

1、部分可以通过与谷胱苷肽结合解毒,在尿中以响应的巯基尿酸排出

2、部分可以氧化成β-氯乳酸并进一步氧化成为草酸

3、大约有30%可以降解并以CO2呼出

杂环胺是在烹调蛋白性食物时从蛋白质及氨基酸的热解产物中分离出来的一类具有致突变性和致癌性的化学物质。

食品中杂环胺的污染——主要来源:烹调的鱼和肉类。影响因素:烹调方法(油炸、烧烤高于烘烤、煨炖及微波炉)、烹调温度(温度高,致突变性高)、烹调时间

苯并(a)芘[B(a)P]是一种由五个苯环构成的多环芳烃。致癌性。主要产生于各种有机物如煤、柴油、汽油、原油及香烟的不完全燃烧。

第二篇:市政规划复习资料自理简答名词解释论述题

1.现代城市发展的特点是什么? P9-10

答:(1)城市日益成为现代经济活动的中心,成为人类主要的聚居地。(2)城市空间组合上发生了巨变,要求城市朝着高质量和多功能方向发展(3)城乡融合、差别趋小 2.城市化浪潮的成因是什么? P12

答:一般认为,城市化的影响因素包括四个方面,即经济增长(集聚效应,规模经济);技术进步(农业技术的提高、交通与通讯技术发展);总人口的增长(剩余劳动力的出现的途径之一)和人口的流动。从城市化浪潮的动力机制来看,上述的四个方面影响因素又可以归纳为以下三个方面的动力系统。(1)工业化是城市化的内在动力(2)农业现代化是城市化的推动力(3)信息化是城市化的后续动力

3.城市管理的必要性是什么? P13-17

答:(1)城市特性决定城市需要管理,城市具有相互联系性、复杂性以及开放性特性,这些特性从本质上决定了城市需要管理。

(2)市场的不完备性决定城市需要管理。(3)管理、市场各司其职可以提高效能。4.城市管理的可行性是什么? P18-19

答:(1)城市管理能够产生绩效(2)城市管理是需要成本的付费产品(3)城市管理需要被管理主体有支付意愿。

5.现代城市管理具有哪些特征? P29-30 答:(1)协调管理目标的前瞻性与持续性(2)注重城市管理主体的多元性与参与性(3)注重管理决策的合法性与科学性(4)培养管理方式的系统化与市场化

6.我国城市管理的政治性主体与参与性主体的关系是什么? P47

答:(1)城市政府作为权力的主要载体,由城市选民选举产生,因此政府必须满足选民的要求。然而政府可以动用的资源非常有限(通常是预算资金),不能单独完成增加就业、完善设施等任务,所以政府必须寻求与市场力的合作。

(2)企业、资本的所有者作为市场力的主要承载者,其最终目的是获得利润。他们趋向于同政府合作,但前提是政府要采取各种方式吸引企业,如减免企业税收,低价提供建设土地,简化建设审批手续,修改、简化规划条例等。这样,政府与企业就形成了“权钱政体”。这一联盟要受到来自社会力的制约。

(3)在特定的情况下,政府也要谋求与社会力的合作,从而抑制大企业意志的膨胀或者向中央政府施加压力,获得补贴与各种支持。这样就形成了“权力与社会力政体”,但是“在全球化的今天,争夺国际资本和投资项目是在全球舞台上进行的。由于国际资本的高度流动性,地方政府和一城一地的市民在和市场力谈判时的筹码越来越少,甚至国家政府的影响力也在下降。如果政府真的和社会力结成同盟,坚持要求大企业做出让步,则大企业完全可能会投资到别的城市甚至别的国家”。因此,这一联盟要因时、因情势发挥作用。

7.治理具有哪些特征? P49

答:(1)治理不是一整套规则,也不是一种活动,而是一个过程;(2)治理过程的基础不是控制,而是协调;(3)治理既涉及公共部门,也包括私人部门;(4)治理不是一种正式的制度而是持续的互动。

8.为实现“良好的管治”,城市政府和其他主体进行的行动应禀承哪些原则? P49-51

答:(1)良好参与(2)遵守法规(3)透明度(4)响应(5)舆论导向(6)公正与宽容(7)有效且高效率(8)可计量的且财政可行的。良好的管治还包括无缝隙政府、满足合理顾客“需求”等表现形式。9.城市政府管理体制包括哪些内容? P53-54 答:城市政府管理体制包括以下四个方面的内容:

(1)市建制体制(2)市政府构成体制(3)市行政管理体制(4)市公共事务管理体制 lO.街道办事处承担哪些职能? P59 答:街道办事处的职能主要有:

(1)城市管理职能,如市容市貌、社会治安、民政管理等;

(2)经济职能,即创办和主管经济实体;

(3)协调职能,及协调辖区内单位之间、居民之间、街道与居民之间、街道与居委会之间的关系;(4)指导职能,主要指导居委会的工作。11.我国市民参政的内容是什么? P72-73

答:市民参政包括市民的政治参与、行政参与和社会参与等内容:

(1)市民的政治参与主要包括行使宪法和法律规定的各项政治权利和自由权利,履行公民和市民的政治义务,参与和支持城市立法机关、行政机关和司法机关的重大决策,向政府及其领导人员提出各种要求和建议,维护市民的合法权益,监督城市党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政治行为,实现市民当家作主的民主权利,促进市政管理的法制化、民主化和公开化进程。

(2)市民的行政参与主要包括参与城市政府的行政决策,阻止或促成某项政策的行为,向有关部门检举揭发行政机关及其公务员的违法失职和渎职行为,行使监督政府及其公务员的权利;参与城市的规划、建设和管理活动,维护城市公共设施和公共财产的安全,改善城市公共服务;促进行政管理的法制化、科学化和现代化。

(3)市民的社会参与主要包括参与城市社区、基层居民自治组织和其他社会组织的各项活动,从事社区服务、拥军优属、残疾人援助和义工活动,参与城市教育、文化、体育、科技、医疗卫生、福利保障等方面的公共管理和公共服务。

12.电子政务包含哪些方面的内容? P74

答:电子政务包含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政府机构及其工作人员从网络上获取信息,包括机构内部的工作流信息和从机构外部获取的业务信息;二是政府机构通过网络发布政务信息,供社会了解和使用,即“政务公开”;三是政府事务在网络上与社会公众的互动处理。13.电子政府的基本特点是什么? P75 答:电子政府的基本特点是:

(1)是由信息、通信技术和法律支持的虚拟政府,具有跨地域、跨机构的特性,是在政府、社会和公众之间建立的信息服务与办公业务体系。

(2)电子政府的作用和目标是通过计算机网络,高效率地为社会和公众服务,履行政府职能。

(3)电子政府建设与运行的结果将使基于工业化模型的大政府转化为以知识经济为基础的小政府,因而能够促进公共行政体制改革和政府职能转变,实现机构精简、优化、重组。

14.新公共管理具有哪些特征? P84

答: 新公共管理理论的特征主要包括八方面的内容:

(1)采取理性途径方式处理问题,在设定政策目标及阐明政策议题时特别强调战略管理所扮演的角色和作用;

(2)重新设计组织结构,使政策制定与执行相分离,并且对服务的传输都必须加入一个赋予责任的行政单位;

(3)改变组织结构,促进官僚体制更为扁平化,授权给管理人员,以利绩效目标的实现;(4)依据经济、效率、效能等标准来衡量组织成就;

(5)改变现行政策,使公共组织能被传统服务价值所支配的文化中,转换成“新公共服务模式”,强调与市场及企业价值相结合的文化;

(6)运用人力资源管理技术,淡化集体主义的色彩而采取个人主义的途径,包括寻求动员员工的支持和承诺,来持续地进行结构与组织的变革;

(7)试图建立一种弹性、回应性及学习的公共组织,并发展一种将大众视为顾客、消费者及市民的“公共服务导向”,公共服务不再由专业的供给者来支配,而是以回应人民真正的需求来提供公共服务;(8)以契约关系来取代传统的信托关系。15.新公共管理对城市管理具有哪些启示? P89

答:(1)培育多元主体共治。(2)对城市政府职能重新定位。(3)管理手段上注重引入私营部门的先进理念和方法。

16.现代城市管理中存在的囚徒困境现象有哪些? P103

答:城市管理中存在的诸多问题都是囚徒博弈的结果和囚徒困境的表现:

(1)城市公共产品供给不足。(2)城市公共组织效率缺失。(3)城市、区域之间竞争恶化。17.城市发展战略包括哪些内容? P110

答:(1)战略依据,城市发展战略的依据就是城市制定发展战略时的基础和发展条件;

(2)战略愿景,城市的战略愿景即城市在可以预见的时期内,最终将要达到的总体目标; 加强,且在发展方面具有显著优势的经济环节、产业部门或管理领域的战略举措。(4)战略措施,战略措施是针对实现战略过程中的矛盾所采取的策略和具体措施;(3)重点战略,重点战略是作用于对实现战略目标具有关键、主导意义而目前发展又比较薄弱,需要特别(5)战略反馈,城市发展战略管理的实施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同时也是一个多阶段的动态过程,前一个阶段的战略措施的结果以及外围环境的变化,将形成下一个阶段发展的基础状态。18.学习型政府组织具有哪些特征? P126 答:学习型政府组织具有如下几个特征:

(1)组织成员拥有一个共同的意愿,即组织的共同构想;

(2)组织与各成员均善于学习;(3)组织结构扁平化;

(4)组织具备极强的自我创造力;

(5)弹性化的组织结构;

(6)能够实现充分的自主管理。19.编制城市规划应遵循哪些原则? P137 答:(1)人工环境与自然环境相和谐的原则。(2)历史环境与未来环境相和谐的原则。(3)城市环境中各社会集团之间社会生活和谐的原则 20.土地利用规划应遵循哪些原则? P148

答:土地利用规划一般应遵循以下四项原则:(1)效益原则(2)市场调节与计划控制相结合(3)动态原则(4)协调原则 2l.我国城市土地市场管理存在哪些问题? P154-155

答:由于城市土地市场的建设处在逐步摸索的阶段,不可避免地出现了一些问题:

(1)城市存量土地供应失控。(2)协议出让,政府让利(3)生地出让,效益粗放(4)“有地没人用,有人没地用”

22.城市基础设施具有哪些特性? P161 答:城市基础设施具有如下特性:

(1)地方公共物品性与效益的外部性(2)经营管理的垄断性与多样性(3)建设的同步性与超前性(4)运行的协调性与系统性

23.如何对我国的城市基础设施管理体制进行改革? P174-175

答:为改变城市基础设施严重不足的现状,在管理体制上应该逐步实现转型,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1)使基础设施建设从事业型转向企业型。(2)使基础设施从福利型转为营利型。(3)使城市基础设施由保险型转为竞争型。(4)使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从人治型转为法治型。(5)城市基础设施的管理应当科学化。24.我国城市成长具有哪些特殊性? P184

答:(1)城市化阶段差异。(2)城市化发展速度差异。(3)土地所有制基础差异。(4)中西方城市行政基础差异。(5)市场化程度不一。

25.我国城市成长管理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P185

答:我国的城市成长管理体系所包含的内容主要集中于以下三个方面:

(1)土地投放的规模、时序和区位(2)成长模式——内涵与外延(3)功能分区——纯化或复合。26.城市经济管理具有哪些特征? P192

答:城市经济管理有以下几个特征:区域性、综合性、两面性、二重性。27.我国城市经济管理的主要任务是什么? P193-194 答:城市经济管理的任务主要有:

(1)制定和实施城市经济社会发展战略和规划。(2)不断改革和完善城市经济管理体制。(3)不断调整和优化城市经济结构。(4)有效控制城市生产力发展规模。(5)加强对企业经济活动的间接管理和服务。(6)规划、建设和管理好市政公用设施。(7)注重全市就业情况。

28.解决土地市场的垄断和投机的措施有哪些? P204

答:(1)制订法规,规范土地市场的进入。通过对进入市场的土地进行严格限定,从源头上控制土地市场的供给。具体包括:严格控制农地转用,保证土地有序供给;实行土地买卖的申请劝告制和土地交易许可制,抑制土地投机。

(2)土地交易过程的管理。采用公开的方式进行土地交易,如我国香港地区的招标拍卖;公布公告地价和基准地价,指导市场交易;对交易土地编制利用规划并确定土地价格;建立严格守信,自我约束的中介组织保证交易公平。

(3)加强对土地使用的监管。很多国家强调土地登记的作用,及时监控土地流转情况;利用税收手段强化对闲置土地的管理,增加寡头控制的成本。

(4)直接干预土地市场的供求。很多国家采取土地储备的方式来干预土地市场的供求,比如加拿大通过公共土地银行和公有地段整治计划,地价高时加大市场投放,地价低时买入土地;很多国家实行了先买权制度,保证政府控制土地价格和投机性交易。29.城市财政管理的职能有哪些? P211

答:城市财政管理除了具有地方财政的优化资源配置、收入合理分配和稳定经济发展等作用外,还有如下的具体职能:

(1)筹集资金。城市经济管理为了履行城市建设与维护的公共经济职能,要筹集大量的资金。

(2)合理安排支出。城市财政(通过市政财务)根据国家的方针政策,遵循客观经济规律的要求,将筹集的资金有计划地分配给城市各部门各单位,并利用支出项目之间的比例关系制约分配比例和城市建设、城市经济中的各种比例关系。

(3)综合平衡调节。城市经济财物管理作为对城市财政工作进行规划、控制、调节、监督和反馈的活动,是城市对其集中性财力进行统筹安排、调节平衡、总体控制、全面监督,以解决城市问题、实现城市经济发展的主要途径。

调节的职能。

30.城市财政管理的内容有哪些? P213-214

答:城市财政管理的内容有:预算管理、税收管理、城市维护与建设资金的管理以及预算外资金管理。31.城市人口管理包括哪些方面的内容? P223-225

答:城市人口管理一般有如下内容:(1)树立人口意识,贯彻基本国策;(2)正确选择城市人口增长途径;(3)做好人口普查和人口预测工作;(4)加强城市流动人口管理;(5)制定城市人口发展战略和规划。

32.我国城市人口的运动趋势是什么? P225-226

答:城市人口运动包括城市人口存量、流量、结构等变化趋势。

(1)城市人口存量不断增大;(2)城市人口流量不断增大;(3)城市人口结构变化。33.我国城市人口管理的特点是什么? P288-231

答:(1)城市户籍制度,户籍管理的实质是一个国家政府对其所辖人力资源所进行的控制和规划。我国现行户籍制度是建国后随着计划经济体制的确立而逐步建立起来的。这种户籍制度适应了计划经济条件下大规模经济建设对全国人力资源统一管理和调配的需要。但随着经济的发展,特别是经济由粗放型向集约型的转化,这一体制所产生的问题也日益明显,主要表现为经济系统的效率低下及人力资源的潜能不能充分发挥。

(2)居民身份证管理,居民身份证制度是为了便利公民进行社会活动,维护社会秩序,保障公民合法权益的一种管理制度。其基本内容包括六个方面:领取;登记;效力和期限;换领和补领;交回、收缴和收回;查验和扣留。

(3)城市计划生育管理,计划生育是指为了贯彻“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质量”这一基本国策,宣传晚婚、晚育、少生、优生,提倡一对夫妇只生育一个孩子的基本政策。34.城市社区管理的主体有哪些? P247-248 答:城市社区管理的主体有:

(1)行政性组织。这主要是指街道办事处及各政府主管部门在社区中的派出机构;

(2)企事业组织。这主要是指社区中的各类生产、服务性组织,如工厂、商店、医院、学校以及各种业主管理委员会、物业管理公司等;

(3)社团性组织。这是指群众性自治组织及专业性社会团体;

(4)社区成员。从性质上来看,目前社区管理是行政性、社会性与自治性相结合的一种模式,但无论从其本质还是从其发展来看,走向自治才是社区管理的基本方向。社区管理的最终目的还是要实现它的自治,即由社区居民自己管理自己生活所在社区的社会事务。

(4)财政监督和调节。财政监督和调节的职能是根据市政管理目标对城市主体的社会经济行为进行监督和35.城市社区管理的内容是什么? P248-249

答:(1)社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这是指由社区内司法、警察、安全、消防等部门组成的社区治安综合治理委员会及由社区居民组成的从事治安保卫工作的自治性组织(如治保会、联防队、门栋关照小组等组织),为创造安全有序的良好社会环境,而对社区内的社会公共秩序、户口、特殊行业(如旅馆业、旧货业等)、道路交通、消防及法制和安全教育进行的管理。

(2)社区环境卫生管理。这是由街道环卫所及各房管所、园林所及社区内各单位组成的市政管理委员会以及群众自治性组织和全体社区成员,为谋求适合居民身心健康的和谐环境,而对生活垃圾、污水、粪便处理工作,道路清扫工作,植树种草等绿化工作,以及环保宣传工作等等进行的管理。

(3)社区卫生保健。这主要是指由街道卫生科、计划生育委员会及地段医院和社区内企事业单位的卫生保健部门,组织发动社区成员,为保证社区居民的身心健康,而对卫生防疫、计划生育、老年人保健、妇幼保健和少年儿童保健,以及心理咨询、社区康复等工作进行的管理。

(4)社区精神文明建设。这主要是指由社区自治性组织和各专业性团体,以及精神文明建设办公室发动全体社区成员,积极开展创建文明小区、文明里弄、文明楼和文明家庭等活动,进一步完善调解、帮困、服务网络。同时,做好教育、科学、文化、艺术、体育及传媒的发展规划,以生态环境物质文明为基础,加强理想、道德、法制教育,提倡科学的生活方式,形成文明的社区社会风尚。36.国外社区管理的典型模式有哪些? P250

答:可以分为三种类型,即自治型社区管理模式、政府主导型社区管理模式和混合型社区管理模式。37.城市环境具有哪些特征? P259-260

答:(1)复合性。城市环境是一种高度人工化的自然—人工复合环境;

(2)人为性。城市环境是以人为主体和中心的环境;

(3)开放性。城市环境是一个高度开放性的环境系统;

(4)更高的脆弱性。由于城市环境是高度人工化的环境,受到人类活动的强烈影响,自然调节能力弱,主要靠人工活动进行调节,而人类活动具有太多的不确定因素;而且影响城市环境的因素众多,各因素间具有很强的联动性,一个因素的变动会引起其他因素的连锁反应,因此城市环境的结构和功能表现出相当的脆弱性。

38.我国目前的城市环境污染主要表现为哪些方面? P261-262

答:我国目前的城市环境污染主要表现为以下几方面:(1)大气污染,煤烟型与机动车尾气的复合型污染直接破坏了城市大气环境。(2)水污染,有机污染仍然是水环境污染的主要问题。(3)固体废弃物污染,城市垃圾是城市环境的重要问题。(4)噪声污染,光污染,电磁波污染和视觉污染等在城市环境中的破坏作用也不容忽视。

39.我国城市环境管理包括哪些主要内容? P264-267

答:我国城市环境管理包括以下内容:(1)城市环境的国家标准管理;(2)制定城市环境发展战略;(3)城市环境规划管理;(4)城市环境综合整治。40.城市环境综合整治的工作重点是什么? P269-270

答:(1)把环境保护纳入城市建设总体规划;(2)改革城市环境管理体制,强化环境管理;(3)广开渠道,解决城市环境综合整治的资金来源;(4)加强政府对城市环境综合整治的领导。41.循环经济3R原则的内容是什么? P278

答:(1)减量化原则。循环经济的第一法则是要减少进入生产和消费流程的物质量,因此又叫减量物质化。(2)再利用原则。循环经济第二个有效的方法是尽可能多次以及尽可能多种方式地使用人们所购买的东西。(3)资源化原则。循环经济的第三个原则是尽可能多的再生利用或资源化。

42.环境污染末端治理的局限是什么? P277

答:传统末端治理是问题发生后的被动做法,因此不可能从根本上避免污染发生;末端治理随着污染物减少而成本越来越高,它在相当程度上抵消了经济增长带来的收益;由末端治理而形成的环保市场产生虚假的和恶性的经济效益;末端治理趋向于加强而不是减弱已有的技术体系,从而牺牲了真正的技术革新;末端治理使得企业满足于遵守环境法规而不是去投资开发污染少的生产方式;末端治理没有提供全面的看法,而是造成环境与发展以及环境治理内部各领域间的隔阂;末端治理阻碍发展中国家直接进入更为现代化的经济方式,加大了在环境治理方面对发达国家的依赖。43.城市边缘区管理中现存的问题有哪些? P291

答:(1)发展建设无序,违法用地,违章建设现象普遍存在;(2)基础与公共配套设施不完善,生活环境质量较差;

(3)经济收益主要依赖不断升值的土地及物业租赁,利益调控缺乏弹性;(4)社会治安形势严峻,是刑事犯罪的高发区;(5)精神文明建设落后,社会文化层次偏低;(6)流动人口大量聚集,是城市人口管理的“盲区”。44.城市边缘区管理中现存问题产生的原因是什么? P291-292

答:(1)城乡二元管理体制造成的双重标准和管理漏洞是根本原因;(2)管理的理念仍停留在农村层面,导致了问题的复杂化和治理难度加大;(3)改制与后续管理衔接不够,造成改革不彻底或阻力较大;(4)在城市化扩展中对城市边缘区的规划建设与管理滞后。45.城市边缘区的管理原则是什么? P292-294

答:(1)更新观念,强化大都市整体意识;(2)加快改制步伐,理顺管理体制,尽快消除“二元结构”,转向一体化发展;(3)加强统一规划,建设,严格监督管理,纳入法制化管理轨道;(4)推进小城镇建设,实行主动与被动相结合的双向城市化改造措施;(5)营造良好的社区生活环境。46.城中村的成因是什么? P295-296

答:城中村的产生原因主要有四种:(1)投资主体回避农村居民点以减少建设成本(2)交通轴的效益衰变规律和灰色区的形成(3)农民对被动快速城市化的回避(4)村镇经济发展方式需要控制土地。47.城中村对城市建设管理的负面影响有哪些? P297

答:(1)城市整体环境的恶化。与城市紧密相连的灰色区有着与城市相异的管理体制和生活模式,在与城市进行物资、文化交流的同时也在破坏城市的整体环境。它们在形方面与城市密不可分,在质方面却与城市脱节,环境卫生的脏、生活秩序的乱、建筑风格的差与城市地区形成鲜明对比,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城市的正常肌理,恶化了城市环境。

(2)土地资源的浪费和远期更新成本的增大。城市灰色区的特殊性和改造对策的缺乏,使城市规划部门往往对其采取妥协的态度,管理被动。而农民的“建房占地,独门小院”的思想造成土地的占用率高、利用率低,更不能通过规划进行功能组合,发挥土地的级差地租效益,同时,农民的高密度、超容量建设也给远期的更新增加了成本。

(3)社会问题的滋生。行政权力的交错和衰减及人口构成的复杂,使灰色区成为社会问题滋生的场所,抢劫盗窃、吸毒、赌博现象的发生率高于普通城区。48.城乡一体化的战略意义是什么? P304-305

答:(1)实现城乡一体化是城乡二元结构转换的需要(2)“分久必合”——城乡复合系统发展的需要(3)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需要

49.传统的封闭式城市发展思路的不足有哪些? P313-314

答:(1)行政区隔的束缚严重限制城市发展(2)未能全面考虑社会经济发展状况影响的相关利益主体(3)强调城市自身发展的影响

50.城市群协调发展的益处有哪些? P316

答:(1)区域内各城市之间的壁垒消除,加快要素自由流通,有利于降低运行成本,也有利于资源在更大地域空间的有效配置;

(2)市场一体化会带来市场规模的扩大,使各城市有更大的可能获得规模经济,从而进一步提高生产率;

(3)一体化意味着城市内部竞争激化,迫使企业加强经营管理、开发利用新技术、提高劳动生产率、降低生产成本,这样又反过来会提升区域竞争力;

(4)各城市在一体化的信息平台上更有利于研发和生产的结合,相互之间的学习交流机会增多,创新的成功率提高,产生分割状态下所不能得到的效果;

(5)各城市以综合的力量,采取协调一致的行动来加强和扩大对外经贸合作关系,更有利于融入国际市场;

(6)一体化使各城市对区域培养出归属感,进而凝成一种合力,可以有效降低交易成本和违约风险;

(7)一体化的区域把全球市场化为区域市场,有效地降低了国际资本在全球范围内配置资源的搜寻成本,从而提升本地区对外资的吸引力;

(8)协调发展能使区域在经济与社会、环境之间取得平衡,维持地区的持续竞争力和魅力。51.如何判断什么是紧急状态? P341

答:公共紧急状态指的是一种特别的、迫在眉睫的危机或危险局势,影响全体公民,并对整个社会的正常生活构成威胁。据此,判断突发事件与否可以根据以下几个特征:(1)必须是现实的或者是肯定要发生的;(2)威胁到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3)阻止了政权机关正常行使权力;(4)影响了人们的依法活动;(5)必须采取特殊的对抗措施才能恢复秩序等。

52.突发事件管理结构中的决策系统的主要任务是什么? P343 答:(1)制订突发事件处理预案,构建预案储备库;

(2)对突发事件的性质、程度、潜在范围和影响进行预判断,并在此基础上调整细化对事件的判断;(3)对事件的处理作出敏捷的、具有针对性和可执行性的决策;(4)根据决策执行调整或重新制订决策以及总结突发事件运作绩效等内容。54.突发事件管理结构中的信息系统的主要任务是什么? P343

答:(1)适时、适度的发布警情和公示,让公众获取有益、可信、清晰、及时、有权威和具有安定效力的信息;

(2)对突发事件的事前宣传,只有通过良好的事前宣传和教育才能在突发事件产生时降低恐慌和其他的不利影响;

(3)信息系统还必须兼负多部门、多层次、多主体之间的信息传递;

(4)信息系统还必须具有强化监控与即时反应突发事件特征性指标变化的功能,定期向公众公布突发事件的现时状况,预测发生、发展及流行趋势,并向政府提出政策建议。55.突发事件管理结构中的执行系统的主要任务是什么? P344

答:执行系统是突发事件管理结构体系中最直观的表征。执行系统的任务在于对决策进行敏捷的、全面的贯彻。具体来看:执行系统必须保障能够迅速启动预案,对于首次出现的情况应能够迅速转化采取近似处理方案;即时反馈执行结果,并通过信息系统向决策系统进行执行反馈;对执行决策需要的资源进行细化和整合,保障在较小的投入下能够完备的实现对突发事件的处理,对执行中的短缺资源进行评估,并及时反馈至决策系统,采取替代或加大投入的方法来保障执行的绩效。56.突发事件管理结构中的保障系统的主要任务是什么? P345

答:保障系统是突发事件管理结构体系的支撑。对于保障系统而言,其主要作用集中于以下三个方面:(1)为应对突发事件提供物质资源保障;(2)为应对突发事件提供非物质资源保障,如信息库、数据库、人才库等等;(3)提供有效的作为绩效评估系统绩效的物质载体。

57.在处理突发事件时,如何贯彻“预防为主”的原则? P345-346

答:普遍来看,贯彻“预防为主”的原则主要从四个方面执行:(1)宣传教育。(2)准备预案。根据既有的和潜在的事件设立多重备选预案,缩短反应时间;(3)构建预警机制,推行公示措施。(4)加强网络建设和管理,使官、产、学、民、媒之间的信息传递通畅。58.在处理突发事件时,如何做到快速反应? P346

答:在处理突发事件时,要做到快速反应,就必须把握“快、准、齐、实”四个要点:

(1)“快”就是信息完整、准确和快捷,在此基础上,迅速召集突发事件处理队伍进行快速反应,赶赴现场处理

(2)“准”就是接到报告后,特别是到达现场后,对突发事件的发生、发展和事态现状进行综合分析,作出准确判断,拟定强有力的针对性措施;

(3)“齐”就是对突发事件的调查处理要做到统一领导、统一方案、统一发布信息;(4)“实”就是调查处理方案确定之后,分工负责,狠抓落实,并且进行督促检查,督办到位。59.城市自然灾害突发事件应对的原则是什么? P358

答:城市处于自然系统之中,对于自然灾害不能完全避免,应对自然灾害城市应当在如下方面进行努力:(1)建立科学的决策指挥体系和过硬的反应队伍。(2)建立完善的技术支撑体系,包括预警和信息发布平台。(3)提供城市空间规划建设保障,提供必要的应急避难场所并减少灾害损失。(4)进行宣传教育,使市民在自然灾害面前临危不乱减少损失。60.城市事故灾难处理的原则是什么? P359

答:在处理城市事故灾难中要遵循以下原则:(1)积极疏散救治,减少人员伤亡;(2)加强日常安全管理,防患于未然;(3)积极努力创造安全空间,减少事故隐患。

论述题

1.试述城市的哪些特性决定城市需要管理? P13-14

答:城市具有相互联系性、复杂性以及开放性特征,这些特性从本质上决定了城市需要管理。(1)相互联系性。城市不是众多的人和物在地域空间上的简单叠加,而是一个以人为主体、以自然环境为依托、以经济活动为基础的相互联系的有机整体。城市内部主体之间的相互关联使得城市管理不同于私人部门单一的目标,而必须同时满足若干子目标组成的目标簇,并要使各受众群体能够接纳。对于作为私人部门的企业而言,其诉求主要是利润、市场占有率或者获取一定的品牌效应,企业运营中在某一管理决策制定之后,所有人员将按照这一行为标准执行。而城市的管理涉及认识水平、收入水平、教育程度、利益取向迥然不同的多元主体,他们在不同尺度内对一项公共政策的认知可能存在很大差异,从个体理性出发有时很难达成决策。城市管理必须要协调相互联系的各方主体之间的关系和利益,构建多元联动且和谐的管理体系。

(2)复杂性。城市是由许多不同类型、不同性质、不同层次子系统所组成的复杂的巨系统,是现代社会中政治要素、经济要素、社会事务、信息流和科学技术要素大量聚集的场所,是构成现代社会网络最重要的节点。由于众多的人流、物流、资本流、信息流的往来汇集,使得城市的日常事务纷繁复杂。城市的日常运行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千头万绪,如果仅凭市场自我的梳理和调节,势必会影响城市运营的效能和质量。

(3)开放性。城市是一个开放系统,与外界不断地交换着能量、物质与信息,从输入粮食、蔬菜、水、燃料、日用品,到输出废水、废气、废物等污染物;从输入资本、文化、信息,到输出文化的、精神的、物质的各种产品,不断进行的输入-输出行为就构成了城市系统的循环,以保障城市维继稳定有序的状态。城市需要向“周边”区域辐射它的能量和信息,进行社会化大生产要求的专业化协作,与“邻近”地区进行经济技术联合。与此同时,城市也在不断接受更大规模城市和区域(甚至包括全球化)的辐射和影响。这些决定了城市系统整体结构具有开放性。城市的开放性使得城市不仅要处理系统内部问题,还要处理与城市外部的关系,综合考虑系统内外各种要素的竞争、合作、协调与统筹。所以,城市的开放性决定了城市需要管理,以促进城市系统有秩序地正常运行,提升本区域的综合竞争能力。2.试述现代城市管理的理念与实践在哪些方面实现了标志性的转变? P22-23 答:城市管理的理念与实践在以下若干方面实现了标志性的转变:

(1)在管理理念上,由狭义的城市规划和市政管理向“以人为本”的现代城市管理转变。现代城市管理已经在传统的市政管理概念基础之上,实现了对城市更广范围和更高层次上的导向性管理,在内涵上已不限于狭义的城市规划制订与执行、城市基础设施管理等方面。在管理过程中,人本主义思想得到了较好的体现,服务意识在城市管理工作益发凸显。进一步的,柔性管理、敏捷管理的理念与实践对城市管理将产生更大的影响。

(2)在管理体制上,力求从局部管理向统筹管理转变。统筹管理的全局观是城市管理提升管理效能的核心指针之一,随着城市内部、城乡之间和城市之间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的流动趋于复杂化、网络化,城市发展所涉及的主体多元化趋势日益增强,城市管理必须从更高的视角实现对城市总体发展脉络的把握和引导。这就要求城市管理必须从封闭的、城乡分割的、高度集中的模式向开放的、城乡统筹的、多元协同的模式转变。于此同时,管理的主体发生了改变,城市政府从城市管理的绝对主体转为城市管理主体之一,其导向性作用加强而部分职能逐步弱化。其他主体,如市民组织、私部门等越来越多的参与到城市管理中。

(3)在管理对象上,城市管理呈现出由具象管理向抽象管理转变的趋势。传统的城市管理内容局限于与城市自身物质形态相关的方面,例如路灯、道路、桥涵、给排水、市容等。现代城市管理的具体内容突破了物质形态,更加注重城市住民以及城市的发展。城市政府对城市经济社会的管理逐步超越实务层面,着力于对城市发展规律性的探索,并在这种探索的基础上,利用法律、经济等柔性手段实现对城市发展的原则性规范。

3.试述我国城市政府职能具有哪些特征? P64-65

答:(1)广泛性。由于城市公共事务复杂多样,分工细致,加之我国城市社会自治组织和社会组织尚在发育之中,所以,从邻里关系、社区卫生、居民福利、商业网点、公共设施到整个城市的规划和建设事务,都要纳入政府的管辖范围,从而使城市政府职能比其他地方政府职能更加广泛多样。

(2)服务性。在乡村社会,农民是具有自主生活能力的人,农民的基本生活大都能够自给自足,农村的公共事务也大多是自助性的;而在城市社会则完全不同,市民的衣、食、住、行等,样样都离不开政府所提供的支持及援助,离不开政府或公营机构所提供的公共服务。服务职能体现了城市政府的本质,服务是城市政府的天职。

(3)规范性。法治政府起源于近代以来的城市,随着城市化的迅速发展,城市政府管理现代化的主要标志就是法制化和科学化,而法制化的首要任务就是将城市政府的职能范围、权责关系和政府职能实现方式纳入法制的轨道,保证各种城市事务间的相互协调和整合,调整和发展各项政府职能,从而确保城市政府职能的规范性和稳定性。

(4)自主性。在现代社会,城市是国家或区域社会经济、政治和文化生活的中心,在国家行政体制中发挥着独到的作用,其职能的实现也具有相对独立性;同时,城市社会自成一体,城市社会关系和城市事务也有其特殊性,无论从时间上、经济上,还是从效果上看,城市事务中的环境、能源、规划、建设、住宅、交通、福利、卫生、治安、消费等都自成体系,具有较大的独立性,适合由城市政府自主地实施管理。(5)多样性。现代城市政府职能范围广、跨度大,城市公共事务结构复杂,功能多样,加之行政环境的剧烈变动和行政技术的飞速发展,以至政府在管理这些公共事务、实现其各项职能时,不得不采用多种手段、途径和方式,以适应不断变化的新情况,保证城市政府的各项职能和管理决策得到顺利实施。4.试述我国城市发展战略的潜在重点是什么? P121-123

答:(1)全面导入绿色GDP、人文GDP的目标绩效观。所谓“绿色GDP”,就是从现行GDP中扣除环境资源成本和对环境资源的保护服务费用。绿色GDP指标,实质上代表了国民经济增长的净的正效应。绿色GDP占GDP的比重越高,表明国民经济增长的正面效应越高,负面效应越低,反之亦然。“人文GDP”就是为了保障人的健康和全面发展而投入财富的增长指标,包括教育、文化、医疗卫生等方面。我们追求的发展,应该是经济和社会事业的全面发展,是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可持续发展,应将“经济GDP”、“人文GDP”和“绿色GDP”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多层面的政府绩效考核体系的建立健全是建设和谐社会的重要制度基础之一。

(2)建敏捷城市,提高城市对外部环境变化的敏捷。反应能力当今世界处在信息爆炸的时代,城市要在瞬息万变的环境中抓住有利的信息,结合自身条件,做出相应的对策,才能赢得发展机会。也就是要创建“敏捷城市”,其中包括三方面的内容:信息敏捷。依托快捷、准确、畅通的信息来源和上传下达渠道,并在大量的信息中进行及时高效的筛选,保证决策者在第一时间获取精练实用的信息。就此,正在迅猛发展的数字城市技术不但提供了技术支撑,而且具备成为信息敏捷交换和交流的平台。人员敏捷。有灵活、干练、反应迅速的管理人员和办事人员,要做到能上能下,人尽其才,能够准确快速应对环境变化。制度敏捷。在一定原则框架内,保留政策的适度弹性,以便在实施中能够因地因时制宜;必要时要及时调整修订现行政策制度,确保城市发展最终战略目标的实现。

(3)全面导入循环经济。循环经济以可循环资源为来源,以环境友好方式利用资源,保护环境和发展经济并举,把人类生产活动纳入到自然循环过程中,经过相当长一段时间的努力,使生态负增长转变为生态正增长,实现人类与生态的良性循环。循环经济起源于工业经济,其核心是工业物质的循环。循环经济是对物质闭环流动型经济的简称,以物质、能量梯次和闭路循环使用为特征,在环境方面表现为污染低排放,甚至是污染零排放。循环经济把清洁生产、资源综合利用、生态设计和可持续消费等融为一体,运用生态学规律来指导人类社会的经济活动,因此本质上是一种生态经济。循环经济是按照自然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规律重构的经济系统。要求把经济活动组织成为“自然资源——产品和用品——再生资源”的反馈式流程,所有的能源和原料都能在这个不断进行的经济循环中得到最合理的利用,从而使经济活动对自然环境的影响减少到尽可能小的程度。

(4)重视突发事件管理。应该认识到,城市发展战略管理的实施过程并非一帆风顺,国内外一些城市发生的一系列突发事件也提示我们必须在城市发展战略管理中建立“危机管理”机制。在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的同时,需要制定一个有效的,能够帮助快速沟通、快速做出影响评估和控制的危机管理计划,并使之成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甚至是最为重要的部分。一般来说,危机管理在管理层次上高于日常管理,是管理的最高层次。危机管理计划不是独立的,它必须与整个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结合起来,也必须与国家、地区和部门的危机管理体系相适应。当然,就我国来说,在制定危机管理计划的同时,还需要进一步建立和完善危机管理系统,这也是我们在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长期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时必须考虑的问题。5.试述城市规划工作具有哪些特点? P140-142

答:(1)综合性。城市的社会、经济、环境和技术发展等各项要素,既互为依据,又相互制约,城市规划需要对城市的各项要素进行统筹安排,使之各得其所、协调发展。综合性是城市规划工作的重要特点,它涉及许多方面的问题:如城市的建设条件,涉及气象、水文、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等范畴的问题;城市发展战略和发展规模,又涉及大量社会经济和技术的工作;当具体布置各项建设项目、研究各种建设方案时,又涉及大量工程技术方面的工作;至于城市空间的组合、建筑的布局形式、城市的风貌、园林绿化的安排等,则又是从建筑艺术的角度来研究处理的。而这些问题,都密切相关,不能孤立对待。城市规划不仅反映单项工程设计的要求和发展计划,而且还综合各项工程设计相互之间的关系。它既为各单项工程设计提供建设方案和设计依据,又必须统一解决各单项工程设计相互之间技术和经济等方面的种种矛盾,因而城市规划部门和各专业设计部门有较密切的联系。城市规划工作者应具有广泛的知识,具有综合工作的能力,在工作中主动和有关单位协作配合。

(2)法制性、政策性。城市规划既是城市各种建设的战略部署,又是组织合理的生产、生活环境的手段,涉及国家的经济、社会、环境、文化等众多部门。特别是在城市总体规划中,一些重大问题的解决都必须以有关法律法规和方针政策为依据。例如城市的发展战略和发展规模、居住面积的规划指标、各项建设的用地指标等等,都不单纯是技术和经济的问题,而是关系到生产力发展水平、人民生活水平、城乡关系、可持续发展等的重大问题。因此,城市规划工作者必须加强法治观点,努力学习各项法律法规和政策管理知识,在工作中严格执行。

(3)地方性。城市的规划、建设和管理是城市政府的主要职能,其目的是促进城市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和环境保护。城市规划要根据地方特点,因地制宜地编制;同时,规划的实施要依靠城市政府的筹划和广大城市居民的共同努力。因此,在工作过程中,既要遵循城市规划的科学规律,又要符合当地条件,尊重当地人民的意愿,和当地有关部门密切配合,使规划工作成为市民参与规划制定的过程和动员全民实施规划的过程,使城市规划真正成为城市政府实施宏观调控,保障社会经济协调发展,保护地方环境和人民利益的有力武器。

(4)长期性、经常性。城市规划既要解决当前建设问题,又要预计今后一定时期的发展和充分估计长远的发展要求;它既要有现实性,又要有预见性。但是,社会是在不断发展变化的,影响城市发展的因素也在变化,在城市发展过程中会不断产生新情况,出现新问题,提出新要求。因此,作为城市建设指导的城市规划不可能是一成不变的,应当根据实践的发展和外界因素的变化,适时地加以调整或补充,不断地适应发展需要,使城市规划逐步趋近于全面、正确反映城市发展的客观实际。所以说城市规划是城市发展的动态规划,它是一项长期性和经常性的工作。虽然规划要不断地调整和补充,但是每一时期的城市规划是建立在当时的经济社会发展条件和生态环境承载力的基础上,经过调查研究而制定的,是一定时期指导建设的依据,所以城市规划一经批准,必须保持其相对的稳定性和严肃性,只有通过法定程序才能对其进行调整和修改,任何个人或社会利益集团都不能随意使之变更。

(5)实践性。城市规划的实践性,首先在于它的基本目的是为城市建设服务,规划方案要充分反映建设实践中的问题和要求,有很强的现实性。其次是按规划进行建设是实现规划的唯一途径,规划管理在城市规划工作中占有重要地位。最后,城市规划的实践性还在于其可实施性,应当在规划编制时,考虑城市的财力和能力,不能盲目提出过高的要求,同时,为了适应快速变化的社会经济技术条件,要注意城市规划自身的弹性。规划实践的难度不仅在于要对各项建设在时空方面作出符合规划的安排,而且要积极地协调各项建设的要求和矛盾,组织协同建设,使之既符合城市规划总体意图,又能满足各项建设的合理要求。因此要求规划工作者不仅要有深厚的专业理论和政策修养,有丰富的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知识,还必须有较好的心理素质、社会实践经验和积极主动的工作态度。当然,任何一个规划方案对实施过程中问题的预计和解绝不可能十分周全,也不可能一成不变。这就需要在实践中进行丰富、补充和完善。城市建设实践也是检验规划是否符合客观要求的唯一标准。6.试述我国城市成长中存在的问题。P182-184

答:(1)城市用地数量增长过快。我们通常用城市人均建设用地指标来衡量城市用地的相对数量。近些年来,我国城市用地迅速扩张的现状也是不容忽视的。而且,这种人均城市建设用地增长中还存在与城市规模等级相联系的结构不均衡问题。人均城市建设用地与城市规模之间存在反相关,城市规模越大,用地越集约,反之则越粗放。近些年来小城市人均建设用地扩张的速度较大城市相比更是有增无减。从以上的一些现象来看,我国城市建设用地数量的增长已经超过城市用地负载的城市经济要素的增长,尤其是在规模较小的城市,用地扩张过快的现象十分突出,而小城市的土地收益又远远低于大城市,这种状况客观上反映了我国城市成长方式的不均衡和不经济。

(2)城市土地利用效率低下。在城市空间过度扩张的同时,由于没有足够经济内容的充实和支撑,使得城市成长方式不经济的问题表现为城市土地利用效率的低下。土地利用效率的低下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土地的经济产出率较低,另一方面土地的开发利用程度较低。应该说,我国虽然改革开放后经济建设的各个方面取得了很多举世瞩目的成就,但毕竟还属于发展中国家,城市空间的经济负载与产出水平同一些先进国家相比较低。但必须提起注意的是,在我国内部各级各类城市的土地利用效率对比中,地均产出水平较低的中小城市往往占地规模较大。我国的城市土地开发利用程度也比较低,据测算,1998年我国城市的总体平均容积率仅有0.35,距离比较合理的总体平均容积率水平0.4~0.5还有较大的空间。城市土地利用效率的低下决定了我国城市成长的空间外拓倾向十分突出。

(3)城市新区开发的倾向严重。自城市土地有偿使用制度逐步推行以来,国内一些城市有一种大规模、成体系、与旧城不连续的新区开发的倾向,这种城市新区开发一般都以一些特定城市职能的外迁为主导力量,并吸引其他的城市功能随迁,达到城市空间的大规模、跳跃式成长。这种新区开发中最多的要算20世纪90年代风行全国的开发区热,这些开发区最初往往打着高新技术的招牌,但最终很多没有相关条件支撑的高新区的土地被开发成了住宅区甚至长时间撂荒闲置,有关我国开发区过热的相关论述可以说多如牛毛,这里就不再赘述。近些年来,在工业之外,教育产业也成为新区建设的新主角,北京东邻的廊坊东方大学城已经在2000年投入使用,计划建成“中国极具投资价值的生态型教育科技城市”。另外,还有一些以政府职能部门作为主要吸引力量的综合性城市新区开发,如河南郑州的郑东新区开发、山东淄博的新城开发等。这些新区开发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成为城市建设和发展的增长和带动轴心,但是如果不能在新区开发的同时积极推动老城的更新升级,很有可能出现类似西方内城衰退的不良后果;而且,一旦新区开发的资金不能到位运转,后续的利用没有保障,也很可能造成土地的闲置和浪费。

(4)城市空间结构不合理。在我国城市成长的过程中,城市空间结构还存在一些不合理的状况,某种程度上,这些不合理的现象还在继续产生。城市成长中的空间结构不合理,主要表现为土地利用总体结构的失衡和空间利用方式违背地租规律。一般而言,作为人类聚居地的城市,其居住用地的比重是最大的,往往占到各类用地总量的1/3以上,我国城市空间结构中居住用地比例也大致如此。我国城市工业用地比重达到22%,考虑到我国工业化处于较低阶段的现实,这个高于西方发达国家8%~10%的比例两到三倍的结果值得我们反思。按照西方城市经济学中经典的城市地租理论,城市中心区为能够担负最高地租(地价)的CBD,由中心区向城市边缘,由各种地租负担能力依次降低的用地方式的包络线构成城市内部的地租竞标曲线,竞标曲线中依次排列的用地类型代表了最为经济合理的城市土地区位选择。以上的城市用地结构分布基本上可以解释和指导市场条件下的城市土地利用区位选择,但是我国的城市成长过程却同这一模式有很大的距离。通常,居于我国城市中心的是行政中心,工业、仓储、机关等用地占据着城市内部很多区位优越的地段,一些原本应当位于城市中心的高级用地类型只能在偏位设立。7.试述新条件下我国城市经济管理领域的核心要务。

答:(1)构建适应现代城市发展需要的经济管理体制。在历史上,我国曾长期执行计划经济体制,并构建了基于计划经济的传统城市经济管理体制。传统城市经济管理体制中的突出问题包括:政企职责不分;城乡二元分割严重;条块分割严重;忽视市场作用,价值规律无从体现;缺乏经济激励,平均分配倾向严重以及排斥非公经济等。传统经济管理体制不适应于现代市场化条件,因此必须予以梳理和修正。进入新的世纪,我国经济总体实力已跃居全球第三。中国的城市将从被动追赶逐步转向“弯道超车”,在新的政治、经济形势下,城市经济管理体制也要进行多方面的完善和创新。政企分离、城乡一体、条专块统、市场导向、竞争充分、激励合理、多种所有制经济协同发展的新的面向未来的城市经济管理体制应当逐步构建起来。目前,我国市场经济体系已经初步建立,下一个阶段将面临市场经济体系不断完善、不断健全的任务。与之对应,城市经济管理体制一方面要以加速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为核心进行体制、机制改革;另一方面要面向未来、面向国际,提升我国城市经济的国际对接能力。

(2)导引城市产业结构合理、有序升级。城市产业主要包含传统产业分类中的第二、第三产业,这些产业所能提供的产品类型非常丰富,不仅供城市本身消费使用,还为农业生产和生活提供相关的物质资料与服务;不仅为本城市服务,还要为区域乃至更大范围服务。当前,随着生产技术的不断提高和非物质产品价值的不断体现,城市产业呈现一些出新的发展趋势和特征。一是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深入,产业结构的重心将沿着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的顺序逐步转移,第三产业在城市经济中的比重不断提高。二是城市经济摆脱简单依靠产品的阶段,服务经济、体验经济成为城市经济竞争能力的重要表现领域。三是城乡、城市与区域构筑区域经济联合体的趋势越来越显著,城市经济的综合性特征越加显现。在城市经济管理的领域里,主导产业的判别和推动产业结构合理有序升级是一个重要的使命。“产业结构升级”又称“产业升级”,即产业结构由低级向高级提升。这一概念隐含着政府采取各种措施以促进和加速本国、本城市产业结构由低级向高级演变的主动性。产业结构升级与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是一致的,都力图推动产业结构由低级到高级的演变。因此,各类城市应当准确认识自身所处阶段,根据产业发展特征进行前瞻性的判断,并通过鼓励、引导等方略促进产业升级。但需要注意的是,一个城市的产业升级必须合理、有序进行,不能拔苗助长。工业化仍是一个我们必须正视和必须面对的阶段,只有对这个阶段予以足够的重视,才有可能促进我国城市更快的实现由工业化中期阶段向后工业化社会转型。也正因为如此,近年来,我国也加强了对例如天津滨海新区、唐山曹妃甸、辽宁省五点一线等地的投资倾斜,推动这些地区的制造业进一步发展,并加速成为我国制造业创新的增长极。

(3)筹谋解决结构性失业与总量过剩失业问题。经济学家将失业分为摩擦失业、总量过剩失业和结构性失业三类。所谓结构性失业,是指现实劳动力市场所需要的、具有特定劳动知识和技能的劳动力短缺,而现实市场提供的劳动力不具备这些特定劳动知识和技能,导致市场所需劳动岗位和所提供的劳动力出现结构性错位。而总量过剩失业则是劳动力总量大大超过就业岗位的总量而造成的失业。当前,在我国城市中结构性失业是三种失业形式中最为普遍的一种。但从长周期来看,我国总量过剩型失业的隐忧更大。因此,城市经济管理的一个重要工作就是稳定本地劳动力市场,对劳动力进行有针对性和前瞻性的培训,扩大就业岗位数量,融合城乡经济,提升就业岗位的质量,最大限度的减低结构性失业和总量过剩失业造成的潜在影响。

8.试述在处理社区自治组织和城市政府各级相关机构的关系时需要遵循哪些原则? P253-254 答:在处理社区自治组织和城市政府各级相关机构的关系中,要注意遵循以下的原则:

(1)面向社区,重心下移的原则。社区工作的核心是管理与服务。各级组织都要正确处理管理与服务的关系,寓管理于服务之中,把贴近群众、服务社区、服务群众作为强化管理的着眼点,将工作重心下移,利用各自的职能指导和配合社区居委会为社区群众排忧解难;支持街道办事处履行综合管理和协调职能,积极为社区实现“资源共享、责任共担、共驻共建”创造条件,并提供必要的人力、物力、财力上的支持。

(2)事权下移,责、权、利配套的原则。要加快城市基层工作社区化、社区工作社会化的进程,各级组织要在事权下移、责任下移的同时,将财力和利益也随之下移,真正做到责、权、利相统一。属政府职能部门的工作若确需社区配合的,须与街道协商,经政府同意后,实行部门指导,“权随责走、费随事转”的运作方式。通过责、权、利的配套统一,加大社区工作力度,调动社区居委会工作的积极性。

(3)以人为本,资源整合的原则。各级组织要始终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以改善社区人居环境、便利社区居民生活、丰富社区文化、提高社区居民素质、视社区居民安居乐业为已任,把社区居民是否满意作为评价各级组织工作的根本标准。各级组织要充分发挥社区居民的积极性、创造性,善于整合社区内的各类资源,与社区单位和社区居委会共同建好社区。

(4)有利于扩大民主,依法自治的原则。社区居委会是社区群众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的自治性组织。各职能部门、街道办事处及其它组织应尊重居委会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法律地位,在支持《城市居民委员会组织法》立法宗旨和立法原则的前提下,根据社区工作的性质和特点,支持、帮助社区居委会从实际出发,利用社区资源、环境和条件,找准工作切入点,大胆探索和创造符合自身实际的新型社区工作特色和管理模式,切实增强社区依法自治功能,避免社区居委会成为政府的一级准行政组织。

9.试述我国城市污染治理的主要瓶颈。P262-263

答:(1)思想观念的转变相对滞后。在错误的发展观指导下,人类对资源采取掠夺式的开发,资源回收和循环利用水平低,不考虑环境容量的承载能力任意排放污染物。其结果是资源遭到严重破坏,环境受到严重污染。直至今日,仍有不少城市,特别是中小城市,出于经济发展考虑,采取牺牲环境的做法,只为追求投资增长,而吸收环境污染严重的企业进城落户。

(2)污染治理机制尚不健全。由于环境污染造成的私人成本远低于社会成本,厂商和消费者具有向外排污的内在冲动,因而在单纯的市场条件下公共环境极易出现无人照管的“公地悲剧”。政府可以通过向企业和居民征收排污费和环卫费,用以治理污染;或是由政府出面协调,将污染的外部性予以内部化。但在现实中,仅靠政府来治理污染显然是不够的,将公共环境交由企业或个人处理还有诸多问题,排污费的收取标准和使用机制还不完备,环卫公司政企分开的市场化改革推进困难,尤其是一些纯粹公益性的污染治理项目仍需依赖并不充足的公共财政。

(3)技术水平不高和经费不足仍是污染治理的强硬约束。中国现有垃圾处理技术仍十分低下,真正符合国家环境控制标准和建设标准的垃圾无害化处理率仅有25%左右。处理垃圾不仅是技术上的问题,令管理者更为头痛的是,环卫经费严重不足。目前,全国每年投入的资金近400亿,这笔巨大的投资相当于全国每年开采黄金的总产量的价值。在这笔资金中,垃圾处理队伍(其中包括近10%的退休人员)的工资费用占了约70%,其余才是购置设备的费用。这对于技术水平要求越来越高的污染处理来说远远不够。(4)污染治理的公众参与度不高。科技发展在污染治理方面固然重要,但并不能够“包治百病”。治污之重不在于“治”,而在于“防”。“治”是治标,“防”才是治本。这个“防”靠的正是城市公众(企业、居民)自觉自愿地维护公共环境,采用新技术减少污染,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不随地吐痰,不乱扔垃圾。但我们看到的是,诸多陈规陋习和不良的生活习惯仍然影响着城市的公共环境。

10.试述我国城市环境管理的基本原则是什么? P270-271

答:(1)全面规划、合理布局,该原则有三层涵义,一是城市的环境保护规划与城市的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相结合。二是城市的环境保护规划与城市规划相结合。三是全面规划城市的环境保护工作。以上三层涵义中第一、第二层涵义强调城市环境保护规划应当与城市经济、社会发展计划,与城市总体规划紧密结合、统筹安排,使城市经济社会发展、城市建设与环境保护三者协调发展,第三层涵义强调环境保护管理本身的规划需要全面综合考虑。

(2)综合利用、化害为利,这是指全面和充分地利用各种生产和生活的废弃物,变废为宝、化害为利,既充分地利用资源和能源,又减少环境污染。这是治理污染、节约资源、发展生产、保护环境而必须贯彻的一项重要原则。当前,世界上许多国家都非常重视废弃物的回收、利用和处理,并制定了相关的法律法规。因为废弃物中大多含有未被充分利用的有用资源,对其回收利用对节约资源和减少污染是一举两得。(3)预防为主、防治结合,城市环境一旦污染便很难恢复,因此保护环境应以预防为主,但预防不可能完全避免污染,对已经存在的污染必须治理,因此要防治结合。

(4)“三同时”原则,这一原则要求在进行新建、改建和扩建工程时,防治污染和其他公害的设施必须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这一原则我国早在1973年便正式做出规定,这是我国在环境管理中防止污染的一项重要原则,也是防止污染的重要制度之一。

(5)依靠群众、大家动手,保护环境、防治污染不仅仅是政府的职责,也是全体社会组织和市民的职责。保护环境、防止污染仅靠政府也难以达到理想的效果,只有全社会成员增强环保意识、积极参与才可能达到较好的效果。

(6)污染者负担原则,指污染和破坏环境造成的损失,由排放污染物和造成破坏的组织或个人所承担。这一原则自20世纪70年代初由国际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环境委员会提出后,得到国际社会的广泛承认。污染者负担原则在法律上一般表现为三种方式:征收排污费或多种形式的污染税,赔偿损失,罚款。其中被广泛采用的是“排污收费制度”。我国参照这一原则,在《环境保护法》中规定了“谁污染谁治理”的具体原则,以明确污染者的责任。

(7)除了上述原则以外,城市环境保护与管理还应始终坚持一个总的原则,即可持续发展原则。11.试述引导城中村城市化的对策是什么? P299-301

答:

(一)从发展决策入手,进一步集中城市决策权。城市管理应自上而下实施,若以“块块为主”,将助长局部利益。停止设立新的县级市,表明这个问题已开始受到重视。“撤市(县)设区”,撤村设街,人口农转非是未来区域中心城市行政区划改革的方向。像广州目前实行的市、区(县级市)、镇(街道)、村(居委)二级政府、四级管理的行政体制,总的来说仍符合当前社会实际。但应进一步加强市级政府决策的权威性、有效性,可尝试将城市总体规划范围内的村镇逐步改为区街体制。

必须转向第二、三产业,体制上也应向城市管理体制转变。

(二)从城中村内在要求入手,启发、鼓励其自身进步。失去耕地的城中村,经济构成中已没有农业成分,(三)从体制入手,改革土地、人口与城市管理体制。目前在城市扩张过程中,“只占地,不管人”的情况比较普遍,使城中村社区仍停留在松散落后的传统农村状态,没有同步实现人的城市化。为此,必须改革城市土地、人口与规划管理体制,走城市主导型的城郊农村城市化道路。建议将村镇改制与城市扩张结合起来,做到既征地又管人,使就业居住性质与户口性质同步转变。城中村村民不愿意放弃农村户口,有以下一些原因:(1)村民教育水平低,即使“农转非”也不能改善他们在城市谋职难的处境;(2)农村户口可满足村民生育两胎的愿望,即使超生,也无开除公职之忧;(3)农村户口是参与村镇经济收入分红的条件;(4)农村户口拥有一定的宅基地配额,村民可建屋收取租金。针对以上状况,必须从户籍管理上将并不务农的“村民”纳入城市人口管理系统。如对某一以后出生的城中村子女一律纳入城市户口,政府提供教育、就业上的优惠倾斜。

(四)从经济入手,将城中村纳入城市经济体系。城中村问题的核心是农民失去土地以后无以为业,对此,政府可组建专门的经济发展公司,撤村改制,将城中村所属企业及土地、村屋等不动产折合成股份,使城中村农民彻底脱离土地,成为集团公司股东。一方面,政府对这类公司提供优惠的税收与财政政策,另一方面,集团公司具有经济与社会双重职能,经济职能是经营城中村继承的企业、物业,社会职能是设法改变城中村传统社会形态,促进社区城市化。或许有人会问,农民失去了耕地,再失去栖身的城中村将何以为生?其实,城市征用农村土地所付出的代价已可以为村民提供更好的教育机会和生活机会,村民完全有条件凭自己的劳动加入到千百万城市产业大军中去。如果靠“食利”为生或将土地征用补偿费用于消费挥霍,再多的补偿也不够。从经济入手改造城中村的关键环节无疑是城中村土地在征用过程中的补偿安置,这一环节处理是否得当将直接影响城中村居民未来在城市发展的愿景。在2009年发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修订草案征求意见稿)》,在土地征收征用方面对原有的《土地管理法》做出了一定的修改,在原有的“每公顷被征收耕地的安置补助费,最高不得超过被征收前三年平均年产值的十五倍”以及“土地补偿费和安置补助费的总和不得超过土地被征收前三年平均年产值的三十倍”之外,增加了如下表述:“征收土地的补偿费用标准应根据当地社会经济发展水平适时进行调整。被征收土地上的附着物和青苗的补偿标准,由市、县人民政府制定,报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备案。”这对于城中村改造过程中,实现因地制宜,发挥市场的价格生成作用,体现城中村作为非典型农村地带的土地资源价值,构建合理的城中村改造补偿机制提供了一定的支持。此外,在实际的城中村土地流转过程中,村民的选择权应得到充分的尊重,允许城中村的城市化进程出现多种模式并存,而伴随着选择权的确立和可选模式的增多,市场手段发挥效用的空间将进一步增大。在传统的政府主导模式之外,应当允许村民发挥主观能动性。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已经出现了部分经由集体土地资本化形式,对土地实施整理、置换和缴纳复垦费,将耕地调整为建设用地,企业有偿租赁,村民分享收益。在未来,城市政府、农村集体和村民的协作模式将成为一种趋势,即由多元主体按照一定原则分享土地级差收益,并将基础设施建设和村民社保纳入城乡一体化,实现村民身份的转换,促进城市化的良性发展。

(五)从文化入手,针砭城中村弊端,弘扬城乡融合与现代文明。利用传媒树立正面典型,促进村民转变观念,融人城市社会。要调和城乡冲突,长远之计在于提高村民素质,扫荡“黄、赌、毒”,抨击丑恶、庸俗、低级趣味的社会现象。为使村民融人城市社会,可向村民提供就业上岗培训、普法教育机会,关注村民后代教育问题等。一旦没有了“城中村人”,城中村存在的时间也不会太久了。

(六)从法律入手,严肃处理城中村所滋生的违法现象。要在短期内扭转城中村治安混乱、违法建设的现象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但可集中力量抓一两个典型,细致检查城市治安与规划建设执法情况。此外,应加快地方性配套法规的立法,制定针对城市边缘区的规划管理、住宅建设、人口管理等法规,明确城市与村镇的法律关系,明确城市周边土地权益让渡的法律程序,建立公平、公开、公正的村镇集体土地一级、二级市场。

(七)从组织人事入手,培养高素质的村镇领导人。组织人事部门抓住对村镇领导的任免权,保证基层领导“听使唤”,这是大连、苏州、北京等城市发展的经验。政府应有计划地对城中村的基层领导,尤其是年轻领导,进行现代城市经济与规划建设管理的专项培训,提高其认识水平和管理水平。

(八)借鉴其他城市处理城乡矛盾的经验。对于村镇聚落来说,深圳与苏州的经验值得借鉴。近10年来苏州新区与新加坡工业园区开发了130平方公里土地,是苏州老城14平方公里的近10倍。新加坡工业园区位于农业发达、村镇密集地区,一次性征用数十平方公里土地,将区内分散的村镇聚落,迁移到区外,实现了“空城转让”,苏州新区内的村镇聚落,则统一规划,建设集中的村民居住区,这些居住区在秩序、文明友善与美观整洁等方面,堪与城市别墅区媲美。深圳市最近加大治理城郊村镇,如宝安县有的村镇选送优秀青年进大学深造,有的村镇把平时自由懒散惯了的14~35岁无业青年,组织起来举办青年培训营,有军事训练、形势教育、专题知识讲座等。将青年学习、培训情况与本村股份公司分红及其他收益挂钩,同时为他们寻找就业机会。

长远来看,城中村必然被改造为城市的一部分,而近中期则始终应坚持渐进方式。解决城中村问题的方式与力度,要考虑社会承受能力。在有限的近期内,可维持村(镇)办企业集体经济所有权、经营权不变和村民享受的福利待遇不变,远期则应与城市人口同等对待。

12.试述我国如何实现城乡一体化。P306-307

答:(1)城乡一体化不是城乡“一样化”和“平均化”。有人认为城乡一体化就是要完全消灭城乡差别,最终达到城乡的绝对融合。这种观点实质上就是将城乡一体化引向了“城乡一样化”,这在理论和实践上都是行不通的。因为城市和乡村这两种社区形态的形成和发展有着其特定的自然、社会、经济、历史等条件,只要这些方面存在着差别,城乡差别就不可能消失。同时,城乡一体化并不会导致城乡的“低层次平衡发展”和“平均主义”,它不是降低城市的地位,而是将乡村的地位加以适当提高,使其在市场体制下处于与城市同等的竞争地位。城乡一体化强调城乡间各要素的融合、贯通,但并不排斥差别,相反,通过科学、合理的规划,可以将差别转化为各自的特色,这将有利于形成城乡系统的高层次协调发展。

(2)城乡一体化的动力机制:城市化和农业产业化。城乡一体化是城乡两大系统发展的一种社会、经济、生态过程,同时又是这一过程的战略目标。在分析城乡关系问题上,有学者认为,城市化的滞后是中国城乡经济难以协调发展的症结所在,并由此导出了通过重新发动城市化来解决城乡发展问题。还有一些学者主张靠农村工业化来解决城乡问题。事实上,农村的发展,不能单靠城市化的辐射,也不能盲目推行农村工业化,造成生态环境的破坏。实现城乡协调发展必须两头启动,依靠城市化和农业产业化加以推进,这就是城乡一体化的动力所在。

(3)城乡统一市场的建立是城乡一体化的核心。市场是城乡经济联系的纽带,也是缩小城乡差距、优化城乡资源配置的有利渠道。城乡经济要素的流动,是二元结构转换、城乡协调发展的关键。这就需要打破原有的各种体制束缚,以市场体制为契机,在原有城市市场和农村市场的基础上,构建城乡统一市场。这将是一个市场类型齐全、功能完备的市场体系,它既包括产品市场,又包括要素市场。通过统一的市场体系使农村的资源优势转化为商品优势,剩余劳动力转化为生产要素,并得到优化组合,从而为实现城乡全面贯通、走向一体奠定坚实的基础。

(4)城乡一体化要从人的需要出发,即“以人为本”。从人本主义角度讲,人们从事的一切活动都是为其自身各方面需要服务的,城乡发展从本质上来说是人与自然在协调基础上的自我发展。因此,城乡一体化建设要求为人类创造一个良好的生产、生活和发展的环境,同时要有利于提高人的综合素质,特别是广大农村人口的素质,使其享受现代城市文明,从而利于整个社会的进步

13.试述当前我国区域协调中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P327-329

答:(1)产业的分工与合作。为了避免在城市与周边地区展开恶性竞争,导致产业结构严重趋同和资源浪费的现象出现,需要在产业方面进行协调,即包括各城市在产业上如何进行分工合作,如何在产业政策上进行衔接以提高区域产业的整体实力等内容。

(2)环境的治理与自然生态、人文资源保护。生态环境具有公共性,各个主体(城市或区域)在利用生态资源时都倾向于自身利益最大化。为了实现全社会生态环境的全面改善和建立良好的补偿机制,需要在各个主体间进行协调。如流域内污水的排放标准、固体废弃物的共同处理、大气污染的控制、水资源的分配利用等内容,都属于环境方面的协调。而森林、湿地、生物多样性等自然资源以及历史文化资源等虽然可能只位于某局部地区,但却是整个区域的共有资源,需要共同努力进行保护。

(3)基础设施建设的协调和共享。在交通和通讯联系日益发达的条件下,许多大型公共设施和基础设施的可能服务半径已经超出城市或区域的范围。而且,所有设施的建设和运营都是有一定的“规模门槛”约束的。如果允许各主体(城市或区域)从自身利益出发,在自己的属地范围内都进行大型基础设施建设,将降低设施的利用效率,造成成本的上升和资源的极大浪费。因此需要在大型公共设施建设上进行协调,形成功能互补、共同享用的公共设施体系。此外,由于经济和社会活动的跨地界性,对于区域范围内的基础设施的整体系统运行提出了更高要求,使得各城市范围内自行规划建设的设施的衔接变得十分重要。唯有如此才能大大提高设施的整体运行效率。

(4)共同的行为规则和标准的制定。市场经济是法制经济,也是规则经济。只有制定一套公平公正、大家共同遵守的规则,才能界定和约束各利益主体的行为选择,保证良好的市场运行环境。目前区域协调中存在的诸多问题,如土地的“零地价”出让、污染排放、设施建设标准不一造成难以彼此衔接等,很大程度上都源于缺乏一个明确的指导和约束各地方政府的行为标准和准则,而这是区域协调机构的最重要职能。

(5)区域整体形象塑造与创新网络构建。经济全球化形势下,国家之间的竞争反映为各国核心城市的竞争,也表现为区域之间的竞争。要增强区域的整体竞争力,需要各个城市结成同盟,以一个整体参与对外合作交流和竞争,同时也需要以一个整体进行宣传和推介自己。塑造区域的整体形象,既是提高区域的影响力,也是增强区域内各城市的吸引力和竞争力的重要手段和内容。此外,影响区域竞争力提高的关键因素在于区域持续的创新能力的培育,而这依赖于一个高效的区域创新网络的构建而不能单靠个别城市的发展。区域的整体创新能力的培育取决于区域的创新意识和进取精神,最终是建立在整个区域的文化建设和人文精神造就的基础上,这是培育区域长久竞争力的关键所在。

名词解释

1.城市管理:是多元主体共同参与的,在不同行政关系影响下,以城市这一空间、经济、社会系统的运行为对象的治理活动。P26

2.市人民团体:是指以表达和维护一定阶层的群众的具体利益为基础,担负着部分社会管理职能,起着依照各自的切身利益协调社会各部门之间关系的作用,并按照一定章程组织起来的群众性的社会政治团体。P42

3.市民:是居住在城市所辖区域内,持有本市有效户籍的合法公民。P45 4.市民参政:是指市民个人或群体通过一定途径和形式向政府及其领导人员提出各种要求和建议(亦称市民的利益表达),向有关部门进行检举揭发,行使选举、罢免、监督等权利,阻止或促成某项政策的行为,参与城市管理与决策的各项活动。P45

5.城市管理体制:城市的行政组织结构、职能结构、行政管理方式和行政运行机制的总和。P53 6.城市政府管理体制:关于城市政权机构,特别是城市政府的建制、地位、职能配置和机构内外上下权力关系以及运行机制的各种制度规范的总和。P53

7.市行政地位:指城市在国家的行政区划级别中所处的等级和行政隶属关系。P57

8.市行政管理体制:指市的行政组织结构、职能结构、行政管理方式和行政运行机制的总和,是国家行政体制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家行政体制在城市的延伸,它具有一般行政体制的主要特征。P60 9.城市政府职能:指城市政府在依法管理城市公共事务中所承担的职责和具有的作用,从动态来看,它是城市政府行使职权、发挥作用的一系列活动的总称。P64

10.市政执行:指城市政府以贯彻市政决策为核心的职务行为,是市政府和它的工作部门以及工作人员执行市政决策中枢的决策、指令和法律法规的过程。P61

11.电子政务: 是指政府机构运用现代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将其管理和服务职能转移到网络平台上去完成,同时实现政府组织结构和工作流程的重组优化,并减低系统反应时间。P74

12.电子政府: 是指在政府内部采用电子化和自动化技术的基础上,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建立起网络化的政府信息系统,并利用这个系统为政府机构、社会组织和公民提供方便、高效的政府服务和政务信息。P74

13.规模经济:指由于存在技术上不可分的资本投入,企业增加投入扩大生产规模,使得产出增加的比例超过投入增加的比例,产品分摊不可分性投入,从而产品平均生产成本随产量的上升而降低。P90 14.可持续城市:是指一个有竞争力的、适于居住的、银行信赖的,而且治理和管理良好的城市。P113 15.城市职能:是指城市在国家或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中所处的地位、担负的任务和发挥的作用。P115 16.城市性质:指城市在国家或地区政治、经济、社会和文化生活中所处的地位、作用及其发展方向,由城市主要职能所决定。P115

17.城市营销:是把城市地区视为一个市场导向的企业,将地区的未来发展愿景作为一个吸引人的产品,通过强化地方经济基础以及更加高效地满足和吸引既有的和潜在的目标市场(主要包括产业、投资者、定居人口、观光游客和会议人士等),来主动营销地区的特色。P118

18.经营城市:指的是指城市政府运用市场经济手段,对城市的自然资源、基础设施和人文资源等进行优化整合和市场化营运,以实现资源优化配置和高效使用。P118

19.循环经济:指的是以可循环资源为来源,以环境友好方式利用资源,保护环境和发展经济并举,把人类生产活动纳入到自然循环过程中,经过相当长一段时间的努力,使生态负增长转变为生态正增长,实现人类与生态的良性循环。P123

20.城市规划:为了实现一定时期内城市的经济和社会发展目标,确定城市性质、规模和发展方向,合理利用城市土地,协调城市空间布局和进行各项建设的综合部署和全面安排。P133

21.土地利用规划:据土地开发利用的自然和社会经济、技术条件、历史基础与现状的特点,国家经济发展需要等,对一定地区范围内的土地资源进行合理的组织利用和经营管理活动。P147-148

22.城市基础设施:为城市生产和生活提供的一般公共设施,是城市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P159-160 23.土地储备制度:指政府依照法定程序,运用市场机制,按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城市规划,对收回、收购、置换和征用等方式取得的土地,进行前期开发和储存,以公开招标、拍卖、挂牌方式供应土地,调控各类建设用地需求的制度。P156

24.城市成长管理:一种以政府为主体的对城市空间成长的管理行为。P177

25.城市经济功能:指城市在国家或地区的经济社会生活中所担负的任务和所起的作用。P190 26.城市经济管理:指城市政府和其他多元主体一同运用经济、行政、法律、制度、协商等手段对城市经济环境、经济活动进行有效的控制和协调,以使城市经济健康稳定地发展,并取得“满意”效益的全过程。P191

27.市场失灵:是指由于内在功能性缺陷和外部条件缺陷引起的市场机制在资源配置的某些领域运作不灵。P199-200

28.规制:具有法律地位的、相对独立的政府管制者,依照一定的法规对被管制者所采取的一系列行政管理与监督行为。P202

29.城市人口:是指居住在城市范围内从事生产经营活动和其他工作的非农业人口,包括拥有城市户籍的常住人口和在城市暂住的流动人口。P223

30.城市人口管理:是指城市政府对城市居民户籍和人口变动、人口流动的行政管理工作。P223 31.城市财政管理:是指以城市政府为管理主体,以城市管理工作为主要目标的预算管理、税收管理、城市维护与建设资金管理和预算外资金的管理。P213

32.城市社区:是城市中的社区,是指城市中被道路环绕的居住地段上,由有特定生活方式并且有成员归属感的人群所组成的相对独立的社会共同体。P244-245

33.城市社区管理:是指在市及市辖区人民政府的领导下,以街道为主导、居委会为协同,以社区组织和社区成员为依托,运用行政与法律、经济与教育、公德与情感等手段,合理调配和利用社区资源,发展社区事业,提高社区成员的生存质量,促进社区经济和社会协调发展的过程。P246 34.城市环境:是指影响城市人类活动的各种自然的或人工的外部条件的总和。P258

35.城市环境管理:指按照一定环境功能目标,运用行政、法律、教育、经济与科学技术等手段,协调人类的社会经济活动与城市环境之间的关系,以防止环境污染、维护城市生态系统平衡的一种措施。P263

36.排污权交易:是指在一定区域内,在污染物排放总量不超过允许排放量的前提下,内部各污染源之间通过货币交换的方式相互调剂排污量,从而达到减少排污量、保护环境的目的。P274 37.城乡一体化:是指城市和乡村作为一个统一的整体,通过要素的自由流动和人为协调,达到经济一体化和空间融合的系统最优的状态。P304

38.Citistate:由相同特征和功能的城市和城镇环绕所组成的社会、经济和环境上相对独立的贸易、商业和通讯区域。P337

39.公共紧急状态:是一种特别的、迫在眉睫的危机或危险局势,影响全体公民,并对整个社会的正常生活构成威胁。P341

40.危机管理:是指组织对所有危机发生因素的预测、分析、化解、防范等等而采取的行动。包括组织面临的政治的、经济的、法律的、技术的、自然的、人为的、管理的、文化的、环境的和不可确定的等所有相关因素的管理

第三篇:自理之星演讲稿

自理之星演讲稿

对于小孩来说,从小就要养成自理的习惯,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培养一种自主的能力,下面是这篇自理之星演讲稿

自理之星演讲稿

敬爱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早上好!我是二年1班的唐晔。上星期我很荣幸地被评为“自理之星”。

前段时间我看了个小故事:一只小鹰在鹰妈妈出外觅食时不慎从窝里掉了出来,刚巧被鸡妈妈看见,便捡回去和一群小鸡放在一起喂养。随着时光流逝,小鹰一天天长大了,也习惯了鸡的生活,并且小鸡们也总把它看成自己的同类。小鹰也认为自己与小鸡一样,往后要出

外刨着寻食,从来没试过要飞向高空。一天,在小鹰出外觅食时,忽然遇见了鹰妈妈,鹰妈妈见到小鹰非常惊喜,对它说:“小鹰,你怎么在这里,随我一起飞向高空吧!”小鹰说:“我不是小鹰,我是小鸡呀,我可不会飞,天那么高,怎么飞得上去呀?”鹰妈妈有些生气,但还是大声地鼓励它说:“小鹰,你不是小鸡,你是一只能搏击蓝天的雄鹰呀!不信!咱们到悬崖边,我教你高飞。”于是,小鹰将信将疑地随鹰妈妈到悬崖边,战战兢兢的,但在鹰妈妈的带动下,终于飞了起来。

看完这个故事,妈妈告诉我,其实环境对一个人来说是非常重要的。“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周围环境的耳濡目染会对一个人的观念和行为产生极大的影响。

从枋湖中心小学到湖里实验小学,不仅是校名的改变,更重要的是环境的改变,以及学生行为习惯的改变。在这良好的学习环境中,老师注重培养我们

良好的学习、礼仪、卫生、自理、安全等好习惯。

记得一个双休日,妈妈带我去买衣服,我们在一家童装店试了好几件衣服,店主就搬出椅子让我们坐。买完衣服妈妈就直接往外走,我起身后不急着走,把我们刚才坐的椅子一块块叠好。店主夸我很懂事,妈妈也被我这一小小的举动给震撼了,她惭愧地说:“唐晔,你做得比妈妈好!”

我们每人手上都有一本好书——《好孩子,好习惯》,这本书上的一句话说得好:好习惯让人终生受益,坏习惯让人麻烦不断!让我们认真阅读《好孩子,好习惯》,学会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培养自理能力,成为爸爸、妈妈、老师的小助手,做生活的有心人。谢谢!

第四篇:购房协议【自理】

购房协议

出售方:身份证号:(以下简称:甲方)

身份证号:(以下简称:甲方)购买方:身份证号:(以下简称:乙方)

经甲乙双方友好协商,就乙方向甲方购买房屋,达成如下协议:

第五篇:家庭生活我自理

家庭生活我自理

每天,都是厨房里的妈妈用锅碗瓢盆把我从梦想叫起,使我从梦中回到了家。家,是每个人值得依靠的地方,在我幼小的时候,妈妈常轻轻地唱着“爸爸是船,妈妈是帆,载着宸宸,组成幸福家庭”的歌曲,哄着我进入甜蜜的梦乡每当回忆起在幼小时妈妈唱这支歌时,我不禁油然而生一种对家的眷恋之情。

周末,我总是想多睡一会,但妈妈总是把我早早的叫醒,谁我是太胖了,我带我晨练。

“先是绕着小区跑一圈。”妈妈别跑边说。

“我不想跑。”

“快跑。”妈妈瞪着眼赫赫的告诉我。

“一二一,一二一……”

终于,熬过了早晨,我回到家就做作业。妈妈爸爸就开始忙午饭。厨房里

锅碗瓢盆噼啪声响,爸爸把准备好的材料下了锅,妈妈则是在一旁做美味的番茄蛋汤,馋得我只好在一旁流口水,只好默默的告诉自己快好了,在等一会。哈哈,热腾腾饭菜终于端上了桌,惹的我直流口水。晚了没有洗手就抓了一块糖醋排骨到嘴里。哇!好烫,只好让我不停的吹气,爸爸见了,就笑呵呵说我这只小馋猫是自找苦吃,谁叫我是馋到家了呢。

下午了

爸爸妈妈和我一起看电视,上网,看书。有时爸爸还会和我一起下下棋,妈妈还会和我一起讲几句英语,提高一下我的英语水平。一晃眼的功夫,又到了晚饭时间了,妈妈爸爸就去下厨了。

月色下

在月色下散步是一件很惬意的事情,爸爸的左手妈妈的右手勾着我的双手组成了和睦的一家子,我们都在笑。

梦乡好甜

带着甜甜的好记忆我进入了梦,在我的想象中,我想说的是只有我这幸福小家,才能为我遮风避雨,伴着我幸福成长。我永远爱我的家,我将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争取用智慧把我的家建设得更加美丽、可爱,用勤劳的双手为我那幸福之家锦上添花。

下载食品安全名词解释 (自理)word格式文档
下载食品安全名词解释 (自理).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自理比赛总结

    2013学年第二学期河村幼儿园 大班级自理能力比赛总结 现在的孩子都是独生子女,在家里都是小皇帝小公主,样样事情都是由家长包办代替,所以为提高幼儿的自理能力,加强幼儿的自我管......

    自理的反义词

    自理译为自己打理自己,以下是小编整理的自理的反义词,欢迎参考阅读!自理的反义词:自立,独立,自力,自足,自给自理造句1) 快乐是大饱眼福后的一份满足;快乐是独立自理生活后的一份成就感......

    小金库专项自理工作总结

    铜仁市万山区交通运输局 2011年小金库治理工作总结根据区委、区政府关于2011年“小金库”专项治理工作相关文件的部署和要求,我局度重视,认真落实,积极推进“小金库”专项治理......

    保险知识要点[自理]

    第一章 风险、风险管理与保险 ☆ 风险是指损失的不特定性(3点):1、风险是损失的可能性;2、不确定的损失才是风 险;3、风险既是客观现实,又是主观感受。 ☆ 风险的组成要素(3点):风险......

    自理老人托管协议书

    自理老人托管协议书甲方:石家庄市桥西区福凯老年托养院合同编号: 乙方:签订地点: 有效期:自______年______月______日至______年______月______日 甲、 一、 二、 乙方经过协商,达......

    自强自理美德少年

    自强自理美德少年在生活中,很多孩子就像温室里的花朵经不起磨难受不了风雨。然而我们就只有自立自强生活才有保障未来才有希望。自立自强是我们 每个人应具备的一种美德。 有......

    高中生生活自理问题

    高中生的自理问题 指导老师:陈萍老师. 研究组长:苟萍容 研究人:孔祥飞 郭齐齐 冯海燕 童磊 刘琛琛 马江惠 苟萍容 王洋洋 陈成 杨冉 郑镭 阿迪力江〃阿布米提 研究方法:查阅资料......

    隐患排查自理制度

    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治理和报告制度 隐患排查是贯彻落实“安全第一、预防为主”方针的主要手段之一,为了强化各级领导的安全生产责任制和各业务部门的业务保安责任制,强化现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