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当下诗歌的几点思考

时间:2019-05-14 10:46:0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对当下诗歌的几点思考》,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对当下诗歌的几点思考》。

第一篇:对当下诗歌的几点思考

对当下诗歌的几点思考

叶延滨

社会形态与诗歌的形式

诗歌从某种意义上来讲,就是讲究形式的文学。关于诗歌形式的问题,作为一个诗人我非常认真地学习前人和当代理论家们的成果。这些文字学、声韵学及其有关的学问,都证明了诗歌因形式的成就而成为文学中的文学,并且因形式的发展而形成诗歌的历史,因形式的困惑而困扰着诗歌的发展。但是,我也感到,诗歌形式问题,绝不是一个与社会形态完全无关的美学问题,社会形态也在诗歌形式上得到映像。

古典诗歌的整齐、规矩、对称、起承转合等所表达的中庸、平和、统一和稳定,恰恰是中国封建社会形态高度发展,封建秩序严格分明,封建伦理缜密井然这种社会形态的鲜明体现。自由诗的无序和放纵,恰恰是对这种秩序焚之于烛后,那些欢快的火焰舞蹈的姿态。

又如,未来主义的阶梯式的诗句,最好表达一种向上的昂扬的社会情绪,因此在二十世纪初的苏联,有马雅可夫斯基的阶梯诗,在二十世纪五十年代,有贺敬之的阶梯诗,而走在这阶级上的,是两个国家初掌政权的工农兵激昂自豪的情绪,天天向上的豪情。

又如,金斯博格的《嚎叫》放纵无形是对美国绅士体面的反动。

又如,毛泽东提出民歌与古典诗歌相结合,体现了五十年代“百花齐放”的理想与二元对立的现实发生冲突后,通向美学秩序的一条田园小路。

开放世界里诗歌交流的走向

在这个世界上,文化交流如同天上的气流,无时无刻不在进行。风雨雷电没有国境线,文化也是。但是,正如气流,总是从高压流向低压区,文化也如此,平等互惠大多是官方用词,而非真实的现状。走进书店,走进电影院,甚至走到卖盗版光盘的小贩面前,你就会感受到这种文化的殖民与文化的推进。高鼻子的文化朋友会说:“我们也在翻译中国的作品,比方说李白,还有杜甫。”这番友好的话只是再次证明了交流的走向,在中国唐代,中国的经济和文化都是强势,都在向外张扬。

强势并不等于优秀,比方说好莱坞,大家都明白。当然说到诺贝尔,明白的也有,不明白的更多。对于世界是如此,在一种文化圈内也是如此。

在中国革命由农村包围并进入城市之后,我在四川省会成都读小学,大大小小的机关里到处是讲山西话的老八路首长,大大小小的书店里是“山药蛋派”的小二黑们。在中国的经济改革由南方推向全国之后,我也在这个城市感受到它的力量,大大小小的酒店里坐满说广东话的真假老板,大大小小的书店里是金庸的武林侠士和琼瑶的富婆经济小说。在广州出了本诗歌年鉴,后又引起了民间写作与知识分子写作之争,其实是有了经济实力的南方口音们与传统的大学执掌文学史的正宗京腔们发生了话语权的冲突。

问题不在于这种交流是否“合情合理”,而在于处于这种境地中的写作者们知道自己处于何等位置。用中文写作的优秀文本当然是要文学理论家来评说,因此更多的文学理论家不当强势文化的推销员,尤其重要。

尴尬的回首,现实生活比现代主义更超前

二十世纪最短的一首诗,大概就是这首诗,题目:生活。内文:网。一字诗还有不少,但是最有争议的就是这一首了,反对者因为它把丰富的东西说成是一种“网”,而且这样的写法不像诗,更像偈语。

二十世纪与二十一世纪相交的时候,生活中最重要的一个新内容就是:网络。对于许多网迷和新人类来说,网络就是他们的新生活。而且,不少网络公司还在进行“网上生存”比赛,参加比赛的人不与正常社会接触,全凭网络取得生存条件。这时候的生活现实,题目:网。内容:生活。

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最有争议一首诗,题目:《生活》。内容:网。

二十一世纪最新的现实的生存方式,题目:《网络》。内容:活。

对这一首诗的争论还在继续,因为还有许多人不认为它是什么好诗;对这种生存方式的争论也在继续,因为都在网络上活着,也太辜负丰富多彩的大自然了。

但生活在二十一世纪变得比诗更有想象力,更浪漫,更荒诞,更简捷,这是叫诗人们尴尬的“现实主义”。

传统,中国新诗绕不过的冤家对头

传统对于一个历史悠久的中国来说,是个复杂的东西,不能简单地说它好说它不好。

好的传统当然是好东西,比方说文学传统中就有许多优秀的东西。外国人一开口,就会用四声不准的中国话说:“李白,杜甫,唐朝!”

但好东西多了,也有麻烦,要学写作,先读中国文学史,从诗经、楚辞、史记、汉赋、唐诗、宋词、元曲、明小品、清小说中钻出来,跑马观花跑到三十岁了,认真继承要一辈子。认真以后再写作,恐怕写不出什么好作品了。去改编电视剧还行,现在电视剧专吃古人的饭,又不肯读古人的书。

用不懂传统来指摘作家,是个“好办法”。哪怕你背了唐诗三百首,全唐诗53035首诗,不信就考不住你!唐诗完了还有宋词呢。不懂传统不行,钻进传统里出不来也不行。一点传统也不继承不行,背上全背着传统绝对只能说别人的话,写不出自己的新东西来。

传统多了,有时还真误事。要以史为鉴,要发扬光大,就要先向后看,然后再朝前看。就如同开汽车,别人是一踏油门就走,你还要先调过头来,再换档踏油门。

文学这门功课,和别的不一样,一开口,就要从“关关雎鸠”坐进三千年前的私塾来启蒙,都以为这才正常,这才中文系,这才国学,这才功底深厚。但是,学开汽车,先让你学赶马车,学蹬三轮,学开蒸汽火车;学计算机,先让你学刻甲骨,学编竹简,学排活字版——你会同意吗?后现代、口语诗以及诸种风潮的兴起,与拒绝“文学传统总想占据青春大好光阴”的中文系传统有关。

文学与传统,一对活冤家。

当代新特色——流派众多而好诗较少

流派是评论家的创造。

是评论家天才的体现。不同地域、不同年龄、不同教养等有着许许多多不同的诗人,让评论家发现了他们之间的某一联系。于是他们就成为一体,一起让评论家说长道短,一起走进文学史坐在同一个位子上,一起想入非非,也一起心里不服:“难道我与这些人为伍?那么我的地位何在?”

是评论家疏懒的证明。当下中国写诗的人太多太多了,评论家看都看不过来,更谈不上研究了。但他知道,更多的囊括作家,就能更好的证明自己涉猎广泛。于是他把一些顾不上研究的诗人挂在他熟悉的诗人之后,谈了这个诗人之后,再加一段:在这一时期与某某创作思想相近的“还有„„”这个自然而纷杂的诗坛就有了不同的山头、不同的旗号与不同的代表——由评论家指定而不是读者们民主产生的代表。

是评论家的实用主义。评论家总要创造自己的体系,当他把自己的体系框架搭好了,他便将诗人分配进这个体系,当证人、当例子、当仪仗队。这一现状在先锋批评家那里我们屡见不鲜。

流派也是诗人的创造。

是诗人王者思想的产物。一个诗人如果不满足于指挥文字,写完《水浒》后还想当宋江,于是他就会写了诗歌再写创作谈,写了创作谈又写主义,挂起主义旗号后还鼓捣点再研究、再论战、与某某君商榷。只要媒体一参加起哄,这派流就算成立了。

是诗人奴仆思想的体现。写了几篇作品,急于在文坛上伸出头角,又没有自信心,于是跟上一伙人,心里才踏实,开会时有人请,评论文章里也混个有姓有名,虽说也只是在这样的句式里出现:“到会的还有„„等”。

是作家实用主义的兵法。有王者思想又有奴仆捧场,一拍即合。

百花齐放是褒义说法,贬义就是诗坛也会有三教九流。上流也罢,中流也罢,下流也罢,不入流不好说。

诗人多得不行时,只好说流派;好诗少得可怜时,同样也只好说流派。

诗歌的市场误区——诗歌快餐消费

中国诗歌缺少市场,当然有培育问题,更有千百年形成的消费误区:

一是小儿背诵。家家的小宝贝,都是小皇帝,都是接班人,都是薪火的接传者。于是都上一门课:背诵古诗。不管有无诗才,也不管能否爱之受之,背!直背得在幼儿园里能诵,在客人面前能唱。“天才!天才!”换来几句赞叹,让爹妈脸上红光一片。这种效果之一,就是让大多数的背诵者,记住了幸福的儿童时代还有痛苦的回忆——“苦背诗词”。如同犯人出狱后追求自由,长大了,在他们能自我选择生活的时候,首先就选择了远离诗歌。

二是情书抄用。青春期的躁动与追觅,在表达不清时,在目标不明时,在情况危急时,想起的救命稻草,抄诗!大概十有八九的抄诗者,平时读得不多,找来的那几句,也难有一句顶一万句的效果。于是“诗”就与“失”相连,诗歌不幸成为失恋与失意的“文件名”和替罪羊,储存在年轮深处。寻寻觅觅,凄凄惨惨,诗意者,失意也。

三是理论家引用。现代理论家都不太愿意走诠释圣贤的老路。与传统一刀断裂,给前辈写好悼词,然后就大笔挥出新天地,高唱一曲“我来了!”——创造新体系,推出新学理,当然还要有新的例证才行。找例证,长篇小说太长,诗歌短小最好;于是诗歌,特别是“新”字头的,“后”字头的,最能造出新理论的气氛。由于这种反向消费,理论一次次的强迫了情感,情感也就早早地丢下诗歌外套,出逃。现代诗歌诸种流派,有真情感的诗较少,就是此种快餐化的结果。

诗歌快餐化消费,无论是在小儿层次、初恋人群还是蹩脚理论家那里,都是以最终拧干诗歌中的情感而告结束。情感,这是诗歌的眼泪、血液和汗水!当代被遗忘的诗人素质——悟性

文学能不能成大器,悟性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小诗人与大诗人,区别点很多,有无悟性,绝对要紧。

一部封建家族画卷,笑笑生写出了《金瓶梅》,曹雪芹写出了《红楼梦》,都是时代画卷大手笔,两者的差别,格调有高下,文笔有雅俗,想来,那最要紧的还不是写出了什么,而是悟出了什么。

读诗要讲悟性,写诗也要讲悟性。一点悟性也没有的人,不会爱诗和读诗,因为读诗的快乐多在从字句后面悟到的东西。悟性不好的诗人也写不好诗,写诗的方法讲起来并不难,不过同样的东西,写出来千差万别,悟性高下也在其中了。

不讲悟性不行,讲过头了也不行,朦胧诗之争,两方各持一极端,一方说我看不懂,怎么会是好诗。(作为读者的你,是否悟性差了一点呢?)另一方说我的诗是写给懂诗的人看的,你看不懂是因为你不懂诗。(诗歌当然为知音而写,但如果太难领悟,是否也不合艺术的本意呢?)

诗歌是文学中的文学,宝塔尖的位置。凡是在精神领域宝塔尖上的东西,都离不开悟性。宗教讲悟性,悟性这个词就是从宗教来的。佛教天天念经,念的就是那么几句,有的修成正果,有的就只配撞钟。政治也是如此,文化大革命中有一句“一句顶一万句”,领袖说一句话,那时就有成千上万篇长篇大论的“学习心得”出笼,其实,他们都只是在表达一个意思:啊,对英明领袖的话“我的悟性很高”。

关于古典主义和现代主义

古典主义和传统的现实主义有点像博物馆。无论哪种博物馆,都有共同的追求:完美、和谐、统一、有序。中国历史博物馆如此,茶叶博物馆也如此;大英博物馆如此,茅台酒厂的酒文化博物馆也如此。它们建立起来,就好像确立了一种历史、一项范例、一类秩序和一个坐标。我们走进博物馆,需要有思想准备,准备一种高雅的兴趣,一种高贵的姿态和一种学习的态度,就像我们走进歌剧院时,要有一身得体的衣服和绅士风度。

没有准备不行,没有学过历史,历史博物馆里的破瓦罐就只是破瓦罐。任何古典主义作品都是给有准备的人欣赏的,古典音乐要乐理知识,古典诗词要韵律平仄,因此,古典主义总是阳春白雪,不畅销。

现代主义就像超市,超市就是具体而生活化了的现代主义作品:支离破碎、杂乱拼接、花样翻新、刺激感官、逻辑混乱、变化迅速。人们走进超市是放松的、自由的和随意的,他们以实用和满足感作为评价的标准。当然,人们在超市也要把“荒诞感”变成一种平常心,当乳罩和杀虫剂放在一起,马桶刷和牙刷放在一起时,我们并不惊惶失措。只是我们平静地面对它们时,忘记了超市老板就是个天生的现代艺术大师——真希望那些在几行现代诗和一两出现代剧面前,就喋喋不休的批评家们来批评一下现代主义超级市场:“啊,它多么直接地展示现代生活的矛盾和现代人的欲望和恐惧呀!”

博物馆的老成持重和需要人们学习后才能进入,使古典主义虽总是门可罗雀,但也总保有体面的门庭和长久的话语占有。

现代主义是现代人实用的俗文化(也是精英们研究的文化),不断花样翻新是因为有无以穷尽的欲望。在今天电子信息时代,生活的花样翻新比艺术的花样翻新,更快也更出乎意料,比现代主义更现代的是现代生活。当“新人类”在网络的虚空间“一秒万里”忘乎所以地冲浪时,古典主义正骑着唐·吉诃德的老马,一步一个脚印地显示出它久远的魅力。

重要的是不要把两个体系矛盾的评价体系互相换用,用博物馆的高雅去要求超市,用超市的现代性去重构博物馆,在生活中没有这样的事情,而在诗坛却每天发生。

创作自由是个常新的话题

法国著名的思想家说:“自由是人们的一个小小的活动,有了它,那些完全被社会所制约的存在,就成了不完全限制在社会给定的种种条件之中的人。”我注意到“小小的活动”这个提法,存在于“完全被社会所制约”和“不完全限制”之间,而不是一个抽象的全称意义上的口号。

创作自由也只是一种“小小的活动”,也只能是在“一个完全被社会所制约”的人,由于坚持这小小的活动,所得到的“不完全的限制”。

作家被界定于一个“自由职业者”。当然,由于社会发展,在中国出现了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的过渡期,这时,有人说作家有了体制内的诗人作家和体制外的诗人作家。我想,这里有个潜台词,体制内的是“不自由或不完全自由的”作家,而体制外的则是“自由写作者”。果真如此简单?恐怕不会。体制内的作家,正是因为有明显的社会身份,所以,对一个真正的作家,在写作时,会意识到身处的限制,去努力坚持创作自由这一“小小的活动”,从而得到“不完全的限制”,实现在艺术上的突破。这样的例子俯拾皆是。体制外的作家,没有单位管辖,没有公务缠身,形态上更自由,但他更要感受到另一种社会局限,市场和金钱的局限。因此,这些作家并非在所有的体制外,还有另一个体制在约束和限制他创作自由的“小小的活动”。客观的说,原有体制的作家,更多的制约来自写作前的限制——意识形态、长官意志等,而自由写作者的制约来自写作后的限制——市场需求、发行数量、版税收入等等。

承认处于受制约的现实中,努力坚守创作自由这个“小小的活动”,并非只是原有体制下生存的作家所面对的现实,也是自以为是“自由写作者”所面对的现实,在金钱面前,“创作自由”所可能得到的空间,并不一定更大。

在自由的金钱面前,坚持一个诗人自由的灵魂,也是一种壮烈的“小小的活动”。

净化写作是诗人天才的一部分

我们常在说的“我的生活经历”,是每个人留在记忆中的那些生活,记忆中的生活是可以具有意义的生活。如果没有记忆,我们活过,但没有生活,更无法找到生活的意义。

人们记日记,就是在进行储存生活意义的活动,当然,这是一种个体的活动,就像用一种自己的输入方式在计算机上存储文件,别人无法进入。诗人也是所有人中的一员,诗人也是在努力让生活进入记忆的磁盘,不同的是他在以一种人们能进入的方式储存生活,他是生活的证人,也力图让他的读者也成为生活的证人,共同证明:生活存在过,并且有意义。

谈到诗人是在以他人能够进入的方式储存生活,萨特说:“写作的需要从根本上说,是对净化的要求。”仍然回到存储档的比喻,净化就是将“病毒”从文件中清除。清除病毒不是宗教意义上的净化,也不是道德纲常要求上的规范。我认为,对于诗歌的文学性而言,至少是以下意义上的努力:第一,更真实的记录生活,净化即去伪。现实的生活充满了许多“必要的假像”和不可避免的“模式”,像契可夫的“套中人”。因此,诗人笔下的生活应该是揭开和清除假像的生活。第二,净化就是要清晰化,让“熟视无睹”的生活清晰出细节来,让细节的真实保持此时此刻的独特性。第三,诗人在作为生活的发现者时,同样被读者发现他的心灵图像,这样,便可使读者在认同的时候也得到发现的满足。

就此意义而言,诗人和作家是这样的人——他将现实生活材料清除病毒后变成人类共享档。

再提诗歌的一种作用——变速器

文学曾是生活中的加速器,这是文学的光荣。

在战争年代文学是鼓舞士气的号角与战鼓:“假如我们不去打仗,/敌人用刺刀/杀死了我们,/还要用手指着我们的骨头说:/看/这就是奴隶!”这样的诗在当年,可以说能顶一百门大炮,一千台运兵车。战争结束了,硝烟和枪声都已消散,只有这样的诗句,还站在我们面前,展示着历史的光荣。

在那样的时代,战争或变革的年代,文学无疑充当生活加速器的角色,启迪、引导、鼓舞、推动„„在人性迷茫和迟顿的时候,文学呼唤着觉醒与奋起。如果文学不起这样的作用,拒绝这光荣的使命,那么,文字美也罢,情感真也罢,灵性善也罢,都不会让文学更有价值。

但文学也不会永远是加速器,不会永远是增加我们血液流速的催化剂。在这个以加速为特征的信息时代,到处都是这样的方式变更着生活:提速、升级、换代、更新„„在各种术语上加着“超××”、“后××”、“新新××”!在这个时候,我们从每秒几十亿次运转的计算机里走出来,我们从倒计数的火箭发射场走出来,从疯子一样变化的股票牌前走出来,放慢一下心速,安定一下心情,冷静一下思维——这也是多么难得的境界!用理论家的话,回归人性——减速一下,如此而已。

这也是文学的光荣,在物欲中让灵魂得到一分安宁,滚滚红尘中让人生得到一分清凉。

诗坛的两个学术倾向的“文化游戏”

文化开放时期,也是学术繁杂多样时期,高、低、粗、雅,各自都在表演。比方说,有这样一类人,在“学”上,多是与中国传统文化断臂的“绝智绝圣”,自认为是引进西方资源的文化殖民倾向。商业交流主要引进术,而这些“学”者以引进西方主流意识而自视精英;而在“术”上,又采取与庙堂文化绝对背道而驰的反文化非文化的流氓文化传统——生长在民间,源远流长,与庙堂文化对立,与市井文化并存的传统。

学的殖民化(其实与强大的商业行为并行,这种殖民文化的目的也十分明显),与术的鄙俗化(一般说来其姿态为反主流立场),结合起来的化学反应,一股股能闹腾的泡沫。

这是一种文化游戏,参加者津津有味,而旁观者感到茫然,最后只剩下参与者们在自说自话。

回到诗歌形式的另一视角——梨和苹果的困境

他们都长在自己的树上,有个伟人说过,出身是无法选择的。梨就是梨,苹果就是苹果,在他们确认自己的同时,也就无法选择另一种形态。认识自我的另一重含义就是发现世界上有许多与自己不一样的东西,不一样,就是自我以外的存在。

文学也如此,散文不是诗歌,诗歌不是散文。我说的是广义的诗歌与广义的散文,广义的诗包括新诗、旧体诗、歌词等,广义的散文包括散文、小说、报告文学、日记、杂文等。它们两者之间有许多联系也有许多区别,以至于什么是诗?什么是散文?出现了无数的解释和无尽的纷争。

我认真想过这个问题,以至于想用一个最简单的方式来表述诗与散文的区别:大千世界也就是两个字:事情。将情作为显性的表达,把事放在次要位置上的文体,就是诗;将情作为隐性的因素,把事作为叙述主体的文体,就是散文。换言之,万物皆“事情”二字,重“情”者诗,重“事”者文。

这是一般规律,就像梨是梨,苹果是苹果。当然也有特例,比方说散文诗是什么?有人说是诗,重抒情,只是形式是散文。那么抒情散文是什么?有人说当然是散文,只是比较抒情。那么抒情的散文诗与抒情散文的区别又在哪里呢?

再比方说,传统的叙事诗是诗的形式并以叙事贯穿文本,抒情性的因素仍是叙事诗的推进的动力。而在后现代诗作那里,常以叙事作为诗歌的主导,只是这种叙事,是片断的、破碎的、不连贯的,它作为诗歌的根据只是分行排列。那么,除了形式,它们本质上是诗还是散文呢?

梨和苹果不断地互相嫁接,变成了苹果梨,梨苹果,梨苹果梨,苹果梨苹果,这些果子仍然在树上长着,无论好吃还是不好吃,爱吃的人多还是少,对于他们都无所谓,只是他们认识自己出现了困境:我是什么?我和另一棵树上的那个家伙是一家人吗?

当然,这是假想,我们把文学理论家的困境放到了苹果和梨以及各种变种产品的身上。

“这是什么?”在现代文学作品中,最好少提这个最简单的问题。而在诗坛,许多论诗者,他们所定义的诗,几乎包括了文学、语言学、哲学、伦理学、禅宗、心理学„„诸种领域,唯一没谈到的就是:“除了外在分行的形式之外,诗到底是什么„„”

第二篇:活在当下的诗歌

每个人心里都有一个阴影,

别人进不去,自己出不来,也许是你睡觉的时候,也许是你触景生情时,它就像我们用那令人厌恶的虚伪饲养的虱子,挥之不去,散之无果,每个人都会做错事情,如果我们生活的世界是宽容的,没有罪恶,没有丑陋,那些所谓的正义该怎么去行使他们一贯的正义,年少无知的张狂,总是要为比支付不菲的代价,别怪太高调,冒犯高贵教条,是吗?

拿着年轻预知,去消费不可思议的高贵,连后悔都软弱无力,回忆本应该是唯美,似乎也没人愿意把那丑陋留下,我们习惯于自己的成功,活在当下,幻想诀别过去,所以我们自以为是的放弃那些幼稚的过去,苦苦奢求来日天晴,天不随人愿,与其自欺欺人,为什么不能把回忆过滤成美好的?

过去的不能阻止,现在的还能补救。

黑暗和光明双生双影,既然改变不了阴影,那就努力改变它的形象,活在当下,缘于改变。

每个人都有一个阴影,别人走不进入,自己出不来。

第三篇:我对雷锋精神在当下的思考

我对雷锋精神在当下的思考

——写在纪念学习雷锋活动五十周年

如果你是一滴水,你是否滋润了一寸土地?如果你是一线阳光,你是否照亮了一分黑暗?如果你是一颗粮食,你是否哺育了有用的生命?如果你是一颗最小的螺丝钉,你是否永远守在你生活的岗位上?如果你要告诉我们什么思想,你是否在日夜宣扬那最美丽的理想?你既然活着,你又是否为了未来的人类生活付出你的劳动,使世界一天天变得更美丽?我想问你,为未来带来了什么?在生活的仓库里,我们不应该只是个无穷尽的支付者。

--摘自《雷锋日记》

三月又到了,一个在中国人的精神世界中有着丰碑意义的名字渐渐从抽象变得具体;以他的名字命名的精神,也正在从一种个人的道德行为扩展为社会的公共道德,成为当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和伦理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他就是雷锋,一个来自湖南长沙穷苦出身的个子不高的普普通通的汽车兵。一场意外,给他二十二岁的花样年华和向上人生过早地划上了休止符。而他短暂的一生却因为他崇高的无产阶级革命精神,坚定地共产主义信仰和纯粹的人生价值追求,拥有了迄今为止无人企及的荣誉,也成为我军走上中国政治和社会运动前台的第一人。

如果没有五十年前伟人的题词,或许这个世界上将不会有更多的人知道“雷锋”这个名名字,只会有“雷锋精神”与世长存。雷锋精神,其实质和核心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了人民的事业无私奉献。它已经成为我们这个时代精神文明的同义语、先进文化的表征。周总理把雷锋精神全面而精辟地概括为“憎爱分明的阶级立场、言行一致的革命精神、公而忘私的共产主义风格、奋不顾身的无产阶级斗志”。雷锋精神也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一种积淀,是一种随着时代进步而不断发展的与时俱进的精神。雷锋说,要做“暴风雨中的松柏,不做温室里的幼苗”“要在艰苦的环境中锻炼自己,不愿在平平静静的日子里度过一声”耳边就响起了 “天行健,君子自强不息”;雷锋说,“把别人的困难当成自己的困难,把同志的愉快看成自己的幸福”耳边就响起了“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咏唱。

然而,在经历了三十多年改革开放之后的当下的中国,市场经济作为一种利益经济,在切实改善我们的物质生活条件的同时也“物质化”了我们的精神世界。三十年以来我们的思想得到进一步的解放,“实事求是”的原则得到肯定。许多新的价值观的已出现,自主、自强、自立的价值观逐渐树立,竞争、风险、效益、平等的观念深入人心,形成了独立的人格,个人的创造力得到最大的发挥,市场经济的独立性使自我意识、自觉意识开始觉醒,人的价值、权利、尊严、人生的意义开始强化,开始重视对物质价值的追求......但是也诱发了个人主义的泛滥,助长了拜金享乐主义的盛行,造成了价值取向的混乱,淡化了集体观念、社会责任和公共道德意识。“小月月”事件,“徐老太事件”层出不穷,一时间,做好事开始变得功利,真心做好事的人,在一次次的受伤和尴尬后,再也无力承担高昂的成本。雷锋精神,渐行渐远,雷锋这个名字在岁月的沉淀中变得更为抽象。一句口号,一首歌,一段被人遗忘的日记,再或者是一截流沙,一缕苍茫,一行时间之涯上的脚印,成为大多数都会变成对童年美好回忆的缅怀。那段在我们人生当中为数不多的对精神粮食的渴望,已经变成我们回忆里最纯洁的童话。我们甚至不再要求自己去成为一个好人,究其因由,我不能尽述,相信很多人,都不能用言语来表述内心世界以灰黑色为主的那一片荒芜。因为要吃饭,因为要应对那一双双充满欲望的眼睛,我们甚至把做人的准则都降低了,不落井下石,不趁火打劫,不做所有违背良心的事情。我们与“雪中送炭”这个成语擦肩而过,我们与“舍己为人”这个词汇形同陌路。

有人说“雷锋叔叔没户口,三月来了四月走”; 有人说,雷锋是你们的,不是我们的;有人说,雷锋是过去的,不是现在的;有人说,雷锋是被塑造的,不是纯天然的。雷锋精神就这样被可有可无的遗弃了,没有人心生内疚,因为群体中每个人都这么思考,所以每个人就都可以心生坦荡了。可是为什么我们的社会变得越来越冷漠?越来越自私?越来越贪婪?

冷漠自私贪婪的社会,绝不是一个好的社会。人是具有社会性的动物,我们其实很脆弱。所以“人是要有一点精神的!”在健全人格结构的金字塔中,除了本能欲望驱使的“本我”,遵循现实原则的“自我”之外,还有更高层次的追求价值、道德和良心的“超我”。拥有坚定地信仰,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的支撑,才有可能构建完善健全的人格。才能够真的做到“吃饭是为了活着,但活着不是为了吃饭",才能使我们的人生脱离低级趣味的追求,到达更加纯粹的层次和境界。雷锋人生观最光彩夺目的就是——他正确地解决了“为谁活着,怎样做人”的问题。他把“生为人民生,死为人民死”作为自己的信条,“时刻准备着为党和阶级的最高利益,牺牲个人的一切,直至生命”。在这样的人生观指导下,雷锋始终保持着昂扬的精神状态和勇往直前的革命干劲,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成绩,用生命践行了为共产主义事业毕生奉献的誓言。正是他的思想的高度才决定了他人生的高度!

我们每个人的内心深处都有一颗善良的种子。雷锋也是一个平凡的人,做了一些平凡的具体的好事。一个人做一件好事并不难,难的事一辈子做好事,不做坏事。我们不反对可贵的质疑精神,当有些人在打着探寻史实和真相的噱头,拿道听途说、断章取义的事情津津乐道,作为自己坦然的追逐自己的欲望的藉口时候,不知他们是否问过自己:就算是作秀,我做到了吗?法律是行为的下限,道德是行为的上限。楷模的意义在于他所凝聚的精神力量和灵魂高度;在于它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和坚定的共产主义信念;在于雷锋精神体现的集体主义、爱国主义、人道主义和利他主义;在于他昭示的社会主义的道德责任和社会良知;在于他倡导的每个公民道德都应具备的价值观、人生观公德观、职业道德精神和理想人格。

有位僧人曾赞叹雷锋是圣人!但雷锋本来就不是媒体所塑造的站在道德制高点上的那个人,他有缺点,有血肉,他是你行走于尘世间迎面相逢的那个路人。倘若每个人都能以如此平和平等的心态去面对、接纳、融入这个小个子男人,那么雷锋精神将一直存在下去,并且被继承,被发扬,成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普世价值标准。

如何学习雷锋精神?我小时候以为那就是做好事,现在想来应该用“帮助”这个词来表述更合适些。帮助需要帮助的人,譬如蹬不动三轮车的伙计,看不清公交牌的老者。把你的时间给予那些没时间的人,把你的精力献给那些没精力的人,助人为乐,在助人之时,心里真会感到愉快。而这一精神,“很多时候,只是举手之劳。”比如,公交车上让座、斑马线上扶老人过街。勤俭节约,不少人请客吃饭,吃不完,打个包,也不丢面子吧?敬业爱岗,用现代的说法,叫职业素养。集体主义,也就是团队意识,如何去合作,如何去沟通。钉子精神,就是挤时间学习,补己之不足。也可以理解为,进取心,学习雷锋精神也许就应该是这个样子。只要我们从身边的事做起,这些都不难做到。那么,我们何不从现在就去做呢?

雷锋离开我们五十年了。在这个春天将至未至,乍暖还寒的时候,伴着学习雷锋常态化的春风,我们已经感到了阵阵的暖意。这股暖流来自坚守藏区支教12年,高原上怒放的并蒂雪莲——胡忠、谢晓君夫妇;来自设身处地为病人着想,用最简单、最便宜、最有效的方法为病人治病,与病人肝胆相照的老军医——吴孟超;来自退休后义务植树22年的好书记——杨善洲;来自8年来用烤羊肉串赚的钱,资助上百名贫困学生的义侠巴郎——阿里木......五十年来,雷锋精神感染和教育了几代中国人。雷锋精神是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生动诠释,它在一代又一代人手中传承发扬,是一面永不褪色的光辉旗帜。一个社会是由一个个具体的人构成的,它由这些人创造并且决定,只有我们的社会真正的尊重“雷锋精神”,我们才能说,我们为雷锋精神骄傲;只有我们每个人把学习雷锋化作自觉自愿地行动,我们才能说,我们有信心让我们的社会更美好。

第四篇:对当下大学生道德榜样教育的思考

对当下大学生道德榜样教育的思考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社会的逐步形成和完善,在以人为本、依法治国等现代人文精神的整体氛围下,新一代大学生对道德榜样的认同和信赖在重新回归。对大学生实施道德榜样教育,是当前高等院校德育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有利切入点,对培养适应社会主素质人才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新时期道德榜样教育需要考虑的现实因素

(一)、大学生整体思想道德现状

当代大学生政治思想稳定、健康,个人积极进取,敢于乐于参与竞争,人生价值积极向上,自我认识、自我评价更加趋于客观,自我意识和成才意识日益强烈。应该肯定,大学生整体思想道德水准在全社会范围内处于较高层面,但就大学生群体本身来说,其道德状况也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主要表现在:在社会转型变革面前的道德困惑。如一些大学生把通过考试舞弊来获取高分数这种不光彩的事情作为向别人展示甚至炫耀自我能力的资本。在道德评价上采取双重标准。坚守“人人为我”而非“我为人人”的信条,不能容忍他人道德失范行为却可以对自己降低道德底线等。在道德追求上降低标准。一些大学生对一些基本的道德规范不愿遵循,连一些起码的文明用语、文明举止和社会公德都需要重新补课。

(二)、新时期开展道德榜样教育必须坚持的基本原则

运用道德榜样教育的方法,对当代大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在树立、宣传道德榜样过程中需要遵循以下几个基本原则,在原则指导下的教育方法才能科学进行顺利进行。

1.坚持社会主义主导性原则。道德榜样教育要充分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要求,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以集体主义为原则,以爱祖国、爱人民、爱科学、爱劳动、爱社会主义为基本要求,以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为重点,坚持社会主义的主导方向。

2.坚持广泛性原则。在实施道德榜样教育过程中,应面对社会全体成员开展教育活动,而不仅仅是重点群体或单一阶层。这些道德榜样可以是政治领袖,英雄模范,文艺典型,也可以是各种好人好事、家长、教师。

3.坚持真实性原则。在实施道德榜样教育过程中,必须对榜样进行实事求是、科学地进行宣传教育。要让广大学生真正感到榜样与普通群众一样都是有血有肉有感情的人,是人民大众中间的先进者,从而对榜样产生一种亲和力。

三、新形势下开展道德榜样教育的有效途径

真正让大学生学习、仿效、赶超道德榜样,把榜样的道德品质内化为自身的道德评价和行为选择,需要高等院校在实施道等榜样教育过程中建立健全宣传教育、评价激励、实践活动等一系列途径。来创造条件实现大学生道德自我内化的教育目标。

(一)建立健全道德榜样的宣传教育机制

对大学生进行道德榜样的宣传,在宣传重点上应从注重榜样光鲜的外表转移到其成长的长期过程,榜样在道德行为和价值判断选择上也是一个逐渐成长成熟的过程,既要看到榜样高尚的道德行为,更要看到这种道德品质的磨练和成长过程,这样可以使大学生真正学到榜样,感受到榜样的力量,起到良好的效果。在宣传方法上,多采用无意识的教育宣传,避免直接生硬的宣传方法,充分考虑大学生接受教育时普遍存在的逆反心理,注重运用文艺作品强化榜样的宣传效果,不仅可以增强思想教育的知识性与科学性,更能增强其趣味性,起到润物无声的渗透作用。在宣传手段上,要贴近学生学习生活实际,充分运用校园网络、电视、广播、报纸等手段,辅之以制作各种宣传版面,条幅口号,影视声像动画等作品来立体生动地宣传榜样。最后在教育形式和教育内容上,要避免简单划一,可以按照预定的教育内容和方案在学生周围设置一定的生活环境和文化氛围,引导学生去感受和体味,激发学生的参与意识,更好地实现教育目的。

(二)建立健全道德榜样的评价激励机制

实施道德榜样教育,对于榜样树立的标准评价以及如何更有效开展榜样激励需要建立健全一整套机制,从外部保障道德榜样教育的实施,这是实现道德教育目标的外部条件。

道德榜样教育所要建立健全的评价机制,就是解决按照什么样的标准树立道德榜样的问题。这一评价标准就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集中表现在:坚持社会主义集体主义价值观和人生观,普遍具备高尚的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和家庭美德等。要建立相关激励约束机制,从目前的道德榜样看,经济上一般比较困难,多是贡献大于回报,在某一领域做出突出贡献或做出重大牺牲的个人或群体,因此要建立相应的激励机制。关心、爱护榜样,解决其实际问题和困难。很多情况下道德榜样经常处于生活状态不好,在一定程度上容易造成大学生不愿意学习榜样。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经济利益往往是调动受教育者积极性的经济根源。所以要在坚持精神激励前提下,把物质激励和精神激励相结合运用,来更好地推动道德榜样教育活动。

(三)建立健全道德榜样的实践活动机制

实施道德榜样教育,需要开展丰富多彩、富有成效的道德实践活动,促进学生把道德认知情感转化为道德行为,这就需要搭建平台建立健全道德榜样的实践活动机制,这是实现道德教育目标的中介条件。开展丰富多彩的道德宣传教育活动。学校应把贯彻落实<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加强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提高广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素养,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作为根本出发点。在活动中应避免形式主义和功利化倾向,不能走过场,要把榜样教育落在实处。

总之,运用道德榜样教育方法,使大学生能够学习榜样提升道德修养并转化为自身的道德行为,正是大学生思想教育的落脚点。道德榜样所揭示的一系列道德规范内容,正是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积极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的本质要求,最终也将也成为衡量社会主义和谐文化建设的精神风向标。因此要认真深入思考实施道德榜样教育,提升大学生思想道德水平,实现高校德育目标。

第五篇:对当下初中地理教学多媒体运用的思考

对当下初中地理教学多媒体运用的思考

楚雄州武定县猫街中学 谢玲昀

摘要:新课程地理教材的突出特点是教材的多媒体化、教学的个性化与自主化、情景的虚拟化和地球的数字化。初中地理教材的这一特点决定了多媒体必将成为今后初中地理学科教学的一个重要手段。但多媒体在地理教学中也并不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它也有它的局限性,所以在地理教学中只有把多媒体和常规教学有机结合起来,才能取得地理教学的最佳效果。

关键词:初中地理教学 多媒体 运用 思考

初中地理学科是一门综合性科学,新课程地理教材的突出特点是教材的多媒体化、教学的个性化与自主化、情景的虚拟化和地球的数字化。初中地理教材的这一特点决定了多媒体必将成为今后初中地理学科教学的一个重要手段。多媒体技术的运用在初中地理教学中发挥着积极的作用,特别是对学生的读图能力的培养,更是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获得信息的渠道日益增多,在课堂教学中,一支粉笔一张嘴的教学手段已不能满足教学的需要。现代化多媒体教学手段正逐步走向课堂,并与传统教学手段有机结合,共同参与教学过程,从而达到最优化的教学效果。多媒体在地理教学中,更展示出其特有的魅力,给地理教学注入了新的活力。它改变了传统的地理教学中主要依靠课本、地理挂图等进行讲解的呆板现象,受到广大师生的青睐。

本人10年来一直从事初中地理教学,经历了一张挂图,几件模型教具,一本课本的年代,甚至连挂图和教具也不完善。现代多媒体教学把我和学生带到一个全新的教学环境中,为我的教学提供充足的教具和资料,同时还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在初中地理教学中,利用多媒体教学只是近两三年的事,到目前为止,我所在的校区利用多媒体教学还不是很普遍,至于地理学科更是很少有人利用多媒体教学方式。通过这两年来在地

理教学中多媒体的应用与观摩,本人对应用多媒体有些感触:多媒体教学有助于直观形象地展现事物,充分让学生感受到清晰、真实、生动的画面,避免一味枯燥无味的死记硬背,利用多媒体进行地理教学更有利于高效课堂的实施。

一、多媒体技术在地理教学中的作用

1、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

运用多媒体技术制作的课件,容易激发学生的有意注意,唤起学生旺盛的求知欲和好奇心,使学生尽快地融入地理课堂教学情境中。良好的兴趣是学习成功的一半。要让学生感到易学,爱学,乐学,保持浓厚的学习兴趣,就必须为学生创造直观形象,生动活泼,富有情趣的学习情境。例如,人教八年级地理第六章笫四节《西部开发的重要阵地——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一节,播放DVD歌曲《新疆是个好地方》作为背景音乐,前台插入具有新疆特色的图片,例如吐鲁番的葡萄,哈密的瓜,天山的牛羊以及新疆的歌舞等,以音乐营造氛围,以图片吸引眼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营造氛围不仅仅限于音乐,还可以是图片、影片等。例如人教七年级第九章第二节《巴西》,在授课前,播放影片《丛林奇兵》片段,让学生感受亚马孙的热带雨林风光,再播放巴西的足球运动,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积极溶入课堂氛围。

2、提高阅读地图和分析地图的能力

地图,是地表图形的描绘,是地理信息的浓缩和直观表达,是学习地理的重要工具。它所起到的作用是语言、文字无法替代表达的。地理学科研究的对象,在空间上具有广泛性,需要用地图来表示事物和现象的分布特点,以培养学生的空间概念和空间想象力。在中学地理教学中,读图能力低,是学生学习地理的“拦路虎”,地理学习中最大困难是读图困难。地图上的每个位置都包含着大量的空间信息,如区域地形、气候等自然信息和人口、工农业等社会经济信息。多媒体教学通过运用现代信息技术通过网络将地图与其空间信息结合在一起,并且以多媒体的形式动态综合交互的演示,达到形象直观的效果;而且它还能以超链接的方式组织管理各类信息和教学程序,创设新的学习情境,刺激学生的多种感官,能持久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协作参与研究性学习的热情。如人教七年级第八章第一节《中东》,在介绍中东的地理位置时,用闪烁来突出五海三洲之地。这样就可以克服了传统地图内容繁多,重点不突出的弊病。在介绍中东石油分布和石油输出时,用闪烁来突出波斯湾和沙特阿拉伯、伊朗、伊拉克、科威特等主要产油国的位置;再用闪烁突出波斯湾石油外运三条主要航线所经过的海洋、海峡、运河和所达到的国家和地区,两个内容要用不同的颜色,这样学生可以形成正确的地理事物空间分布特征的概念。在多媒体地理教学中,它可较好地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全面的读图、用图的能力。

3、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多媒体教学是教师合理地处理教材,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的有效手段。例如,人教七年级地理第一章第二节《地球的运动》教学中,地球的公转和四季的形成既是重点又是难点,教师将这部分内容通过多媒体组合课件加以演示,让学生通过生动形象的动感画面,认识地球如何绕太阳转动、运动时的方向以及四个节气太阳直射点分别落在地球上的什么位置,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认知空间,从而能更好的把握重点和突破难点。

4、优化课堂教学方法,培养学生发展能力

运用多媒体技术传递教学信息,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融教法与学法于一体,加快课堂教与学节奏,增加课堂信息容量,真正把教师“教”的过程转变为学生“学”的过程,活跃了课堂,真正实现“有效教学”和“高效课堂”的结合。例如,人教八年级地理第六章笫三节《祖国的神圣领土—台湾省》的教学中,在多媒体课件上注意各内容之间的内在联系,采用多媒体技术配置地图和播放台湾相关影像资料相结合,使台湾的地理位置、农业和气候以及其海峡两岸人地关系等知识变得直观易懂,同时在较短时间内最大限度的获取地理信息,大大节省了讲解和板书时间。

二、在地理教学中利用多媒体手段时应注意的事项

虽然运用多媒体技术辅助地理教学,能为地理新课程教学改革提供了便利的条件,使学生自始至终都能保持浓厚的学习兴趣和积极参与的愿望,从而使地理教学收到最佳的效果,有效地提高了教学质量。但我们也应注意到多媒体教学手段不能完全取代常规的教学方法,而要与常规的教学手段有机结合。多媒体教学仍处于教学中的辅助地位,教学过程的诸多环节仍需教师来组织实施,教师只有通过精心的设计,恰到好处使用多媒体教学,才能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给现在课程改革注入新的活力。因此,地理教师在运用多媒体教学时,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多媒体教学容量不宜过大。有很多地理教师在讲课时,大是用多媒体展示地理图片,地理阅读材料,地理图表等,目的是让学生对照材料图表等分析问题,而其内容多,容量大,很多学生还来不及把材料看完,更来不及思考问题,也来不及记忆讲述的内容,多媒体放过一遍,就如学生看一遍电影,一晃而过,让学生抓不住问题的实质。

2、多媒体教学感性不能太强。常看到有些地理老师上公开课,展示很多精美的图片,在下面的学生当看到多媒体展示出来的图片后,发出一片唏嘘声,满是感慨,但最终让学生了解到了多少与课本内容相关的知道呢?也许学过一遍后,学生只知道这节课新颖,而实质性的内容可能一点也没有记住。学生只注重了表象的事物,不能很好的上升到理性的认识。

3、多媒体教学的设计不可过于程序化。多媒体的教学是设计好了的程序,很多地理教师在上课的过程中,总是按照自己设计好了的程序来进行教学,一般来说是从课题开始,到“再见”结束,每个环节的内容都被事先写在了固定的页面中,不可更改,学生的思维只能是围绕这个固定的程序进行,即使某个学生有个人的主见,在阐述某些问题时可能离题,但老师总是尽力的把学生的观点引向自己设计好的程序来进行课程的讲授,这样将严重桎梏学生创新思维的发展,不能让学生的个性得以充分表现。

4、多媒体教学不能破坏了教学结构的合理性。教学的主体应该是学生,教师应该与学生合作完成学习任务。而很多地理教师在用多媒体教学时,走向了一个极端,学生成了多媒体的观众,听众,教师则成了多媒体的放映师。这样教学实质是由过去的“满堂灌”到现在的“满堂看”,“满堂听”,忽略了地理课堂教学中设疑和提问,探讨和反馈。忽略了学生的主体性地位。虽然说在课堂上用上了多媒体,可依然没有摆脱传统的教学观念的束缚,还是让学生的思维习惯定格在初浅的层次上,不利于学生的发展,不利于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

5、多媒体取代了黑板、粉笔等教具。地理教学应该要具备有一定的基本功,比如说黑板上的画图能力,老师的粉笔字等,无不是地理教师基本功的体现。有些教师利用多媒体教学中,从课的开始到课的结束,黑板上没有留下一个字,没有留下任何痕迹,而多媒体过多的使用,又让学生感到花里胡哨的,最终一堂课上下来,哪些地方该让学生了解,哪些地方该让学生记忆,学生也无所适从,最终学生的课本上也是一片空白,不能做下任何笔记,学生是只听只看不作笔记,缺少了动手参与的意识。这样来看,多媒体不但未能辅助教学,相反的影响了教学目标的实现。

6、多媒体教学代替了教师。很多地理教师上课时过分依赖多媒体的作用,使得自身成为了课堂的摆设,使得多媒体代替了教师自身的作用,教师只是多媒体的播放者,而不是教学的引导者、参与者,而且教师的言语、表情、举止、习惯等,无不可以影响学生,无不是教师个人魅力的展示,过多的运用多媒体,使得教师的言行举止电脑化,教学中就缺少一种“亲情”,缺少了教师的人格魅力,缺少了教师和学生“心灵的对话与交流”,不能体现出人性化的教学,不利于学生高尚情操的培养和健全人格的建立。

从实践来看,虽然多媒体为我们的课题堂教学提供方便快捷,尤其是对地图教学最有帮助,但不是所有的地理课程都要使用到多媒体,也不是多媒体使用得越多越好,适当的使用多媒体,是传统课堂教学无法比拟的,但利用多媒

体,要用在较为合适的地方,用在能对学生学习有帮助的地方,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发挥多媒体的作用,使多媒体更好地为教学服务。

下载对当下诗歌的几点思考word格式文档
下载对当下诗歌的几点思考.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关于当下国产故事片剧本创作的若干思考

    关于当下国产故事片剧本创作的若干思考 摘要:当下,若要继续保持电影产业和电影市场的良好发展趋势,国产故事片创作就要不断提高影片的艺术质量,坚持以质量赢得更多观众,以质量持......

    当下税收管理信息化建设调研思考

    一、税收管理信息化建设的主要进展及成效1994年税制改革和国税机构组建以来,**省国税系统步入大规模信息化建设时期,推动了税收管理的改革创新,现代信息技术在税收管理中的优势......

    当下高中生心理健康教育思考措施

    历史的巨轮进入了二十一世纪,当今世界面临的是一种相互竞争、相互挑战的格局。面对新世纪的挑战,时代要求我们努力培养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而青年学生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是培......

    浅谈对当下户籍制度改革的认识

    浅谈对当下户籍制度改革的认识 一、 中国目前的户籍制度 我党在建立户籍制度上的最初实践,是从农村走向城市的转 折过程中逐步开展起来的。由于农村人口成份单纯,居民同质化程......

    我对当下中国教育的看法

    我对中国当下教育的看法 13015014 陈猛 中国是一个拥有五千年文明历史的华夏古国,自尧舜禹开始,我想教育便已经出现,只是当时没有文字记录下来。最早的文字现在普遍认为是甲骨......

    对当下行政监察工作的调研对策

    行政监察工作是纪检监察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纪检监察机关的一项基本职能,也是纪检监机关实现监督检查的重要手段和工作方式,近年来,随着反腐败斗争的不断深入,行政监察工作的领......

    浅谈中国传统儒家文化对当下个人修养的意义

    浅谈中国传统儒家文化对当下个人修养的意义 摘要:传统儒家文化对于历史悠久的中国而言,可谓最为浓墨重彩的一笔。经过了几千年的沉淀,它依然熠熠生辉。不仅影响着中国的政治、......

    珍惜当下

    珍惜当下,把握未来 朋友,在这寂静的子夜时分,您的老朋友姚科在今天的第一时间和您相约,让我们一起聆听回荡在我们心弦的旋律,感受人生的无尽滋味。生命中的酸甜苦辣,有我与你一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