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读后感

时间:2019-05-14 10:43:1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读后感》,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读后感》。

第一篇: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读后感

前段时间,正值暑假,在家闷坐,无所事事,于是想起了这本小说,便下载阅读,聊以消磨时光。当然,说是消磨时光,就有点太对不起这部文学着作了,它怎么说也是晚清的四大谴责小说之一,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有重要的一席之地。就其内容来说,仿照列宁对托尔斯泰的评价,可以评它为晚清社会的一面镜子,不过这面镜子有选择地只照到了晚清社会不堪的黑暗面,因此,我对它更精确的评价为晚清黑暗社会的一面镜子。

在此之前,晚清四大谴责小说我已经看过两部刘鹗的老残游记、曾朴的孽海花,三部小说各有优劣,但作为谴责小说,我觉得还是吴研人的二更好地表现出了晚清社会黑暗。它是以主人公的行迹为线,将主人公亲身体验到的、见到的、听到的一个个小故事记录下来。看完之后,我是感叹不已,我想只有在那时才能真正理解什么叫人心叵测,什么叫无奇不有,什么叫怪现状!

文中一开始便是一个自号死里逃生的人得到了一本自称九死一生的笔记,在这本笔记开头,九死一生便写出了此号的意义:我是好好的一个人,生平并未遭过大**、大险阻,又没有人出十万两银子的赏格来捉我,何以将自己好好的姓名来隐了,另外叫个甚么九死一生呢?只因我出来应世的二十年中,回头想来,所遇见的只有三种东西:第一种是蛇虫鼠蚁;第二种是豺狼虎豹;第三种是魑魅魍魉。二十年之久,在此中过来,未曾被第一种所蚀,未曾被第二种所啖,未曾被第三种所攫,居然被我都避了过去,还不算是九死一生么?所以我这个名字,也是我自家的纪念。接下来,一个个匪夷所思的故事扑面而来。在这里,没有什么道德,没有亲情,没有人格,有的只是利益、利益还是利益,在绝对的利益面前,什么都不堪一击,从全方位诠释了庄子的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在这里,东家诈骗掌柜和伙计、伯父趁弟丧侵吞弱侄财产、县太爷偷盗、旗人打肿脸充胖子、军队腐败、吸烟泛滥等等等等,不可胜数,不敢想像!

其中有几件事是很让我十分震惊。第一件是明码买官,这在朝廷是捐官,在有的地方是写在折子,然后点戏。通过此路进入官场的,已经不是百姓的父母官了,而是成了生意人,他们视当官为一种回报率还相当不错的投资,这也说明了中国人很早就有了战略投资眼光,可喜可贺!作为聪明的中国人,一些人总结出了做官的精华:至于官,是拿钱捐来的,钱多官就大点,钱少官就小点;你要做大官小官,只要问你的钱有多少。至于骨子里头,第一个秘诀是要巴结。主人公则说:做官的第一件事就是扔掉自己的良心。官员如此,国安不灭?(不过不得不说,这条至今都很有用)

第二件事是翁婆一起劝儿媳做上司小妾,这也许前古未闻的(至少我没有听说过),但是为了远大前程,以前逼得儿子、儿媳不相见直至儿子死亡的强悍婆婆与公公跪在自己的儿媳面前,求坚贞的儿媳不要操守节操,去给别人当小妾(没办法,自己的妻子不漂亮,要不然早就送去了)。游说现场,两位老人言辞诚恳,推心置腹,以现代的眼光完全否定当时的守节之愚见,确定了自己在厚颜无耻者中的绝对地位。话说这位公公最后得以成功,在仕途上也有一段颇为顺利的时期,后来却被贪财的亲生儿子伙同他人用药毒死,也有点因缘相报的感觉。

第三件事是一个外国人与两个骗子签订了一份土地合同,把中国的一座山送(真的不用用卖这个字,否则就是贬低了这个字)给了外国人,两个骗子并没有这座山的地权,这纯粹是外国人被骗了,但外国人依据骗子的合同,骗了中国的一座山。清朝的地方官员们开始是积极争回来,后来请示上级,得到了一个很有意思的批示:这块地又不是你的,争回来又对你没好处。朝廷台湾都没要,你争什么山头?(大意如此)

精辟呀,一下就道出了清王朝甘于割地赔款的本质原因,正是今日割五城,明日割十城,然后得一夕安寝,也论证了少年中国说中的关于老年帝国只求暂时安保的特点。在涉外事务上,中国人表现出东方特有的谦让精神,以和为贵,能让则让,列强不欺负中国,那就是被门夹过脑袋了。

第四件事是关于文化的,在主人公参加的一个竹饼汤会的文人聚会时,当场的文人们上演了一场乐趣无穷的闹剧。作为小丑,他们很成功,作为文人,他们脑袋肯定被门夹过了。这跟儒林外史中周进等人关于刘伯温的讨论一样的滑稽可笑。

在文化方面,二跟儒很相近,都写道了考场作弊(现代人的作弊除去科技与古人毫无可比性)、文人素质低下等现象,这也许就是国力衰退给文化带来的影响吧。

当然,此书给我留下深刻够印象远不止这些,我在此就不再一一评述。总的来说,本书旨在写出当时的怪现状,这一点十分成功,无可置疑。在写作手法上,作者经常使用夸张,欲抑先扬等手法,将反面人物刻画地可谓是入骨三分。在语言上,采用了口语化的语言,辞藻并不华丽,但作为叙事为主的小说,也不必过于苛求。我向

对中国文学或中国历史感兴趣的同学推荐此书,希望大家能静心下来好好赏析这本难得的佳作。

第二篇:《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读书笔记

《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读书笔记 我在学期期末临近之际,我在百忙之中粗略的品读了吴趼人的一部带有自传性质的作品,也就是《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怪现状》是继《官场现形记》之后,清末又一著名的谴责小说。

读过之后,我的第一感觉是这部书比儒林外史好看。书中自我介绍说:“只因我出来应世的二十年中,回头想来,所遇见的只有三种东西:第一种是虫蛇鼠蚁,第二种是豺狼虎豹,第三种是魑魅魍魉。小说就是展示这种怪现状,笔锋触及相当广阔的社会生活面,显示了日益殖民地化的中国封建社会肌体的溃烂不堪。

全书由“死里逃生”在市集上碰到一位大汉卖“九死一生”的笔记展开序幕。“九死一生”是这部小说的第一人称主人翁,由于其认为在乱世中能够侥幸活着实在是九死一生,因以此为号焉。一开始时主人翁为父奔丧,但家族的长辈与父亲的友人却觊觎他家的财产。所幸受到一位官人的帮助,并与之结交,之后便在他手下经商,游遍中国各地,借此描写当时乱世的总总现象,最后终于经商失败。书文中蕴含着一种中国人独有的小聪明,那种小聪明,让中国显得那样难以猜透,那样让人着迷。读完之后,我很欣赏吴继之的处世态度。因为吴继之是个聪明人,他清透,有着中国人特有的小聪明。可以在官场全身而退,豁达慷慨,也算那个年代的英雄。最后生意失败的时候,告的都是他自己,这究竟是不是继之有意为之,谁又说得清呢。他有一句话我很喜欢,大意是这样的:有些事情你知道了,就

知道了,犯不着去揭穿他,揭穿他就讨人嫌,处处讨人嫌就没法在这世上活了。这里面蕴含着一种作者描绘的处事待人的生活态度,这种态度便是:“同流,但不合污;不合污,却也不对别人的合污愤世嫉俗。”

可见从古代到今天,这种态度终究是不被认可的。儒家思想提倡的是“取义成仁”,现如今我们国家倡导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这样的态度可以说是背道而驰。这种态度可以用简单的四个字概括,即是——“明哲保身”。有些事情,明摆着是不对的,但明摆着也不是你可改变的,既然如此,不过保个全身可也,那些龌龊不堪的事,何妨供喷饭洒酒之用。

作者将故事一个一个串起来,没有时间和空间的故事,可以发生在过去、现在或未来。作者果断揭露官场黑幕,也会从道德批判切入,比如在第五十回里,他写道:“这个官竟然不是人做的,头一件先要学会了卑污苟贱。”还有九死一生的伯父子仁就是一个典型的凉薄无行的伪君子,他堂而皇之地干没亡弟的遗产,夺孤侄寡娣的养命钱,令九死一生流落街头。苟才是贯穿全书的反面人物。还有宦家子弟黎景翼为夺家产,逼死胞弟,又将弟媳卖入娼门。吏部主事符弥轩,龙光勾结江湖草医害死父亲„„诸多怪现状数不胜数。

在读到蔡侣笙因关爱灾民,不像别的县一样瞒报灾情,到头来却被朝廷定了个谎报灾情的罪,心里自然是叹息的。想起一句话:你的不幸不是因为你肮脏,而是因为你不能肮脏,是因为你不能肮脏,你才如此不幸。蔡侣笙,是一位纯然“清官”模式。想想,吴继之若在这事上,又要怎么办呢,帮是要帮的,得罪也是不能得罪的。这样两难的问题,也只有这样聪明清透的人才可以解决吧。书中的正面人物如吴继之、九死一生、文述农、蔡侣笙等,寄托着作家的理想和追求。书中正面人物无例外地被黑暗腐朽的社会现实所吞没,“实业救国”、“道德救国”,也都一一破产,体现了作家“救世之情竭,而后厌世之念生”。

但凡救世情竭,厌世情生,也就造就了“吴继之”这个人物形象。可以说作者吴趼人是自身的真切写照。像“吴继之”这样聪明的人,总是无人继之,后继无人的。

第三篇: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读后感

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读后感

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读后感

(一)——历史是一面镜子,长期有效

文/jydfy

《二十年目前睹之怪现状》是明清四大谴责小说之一,之前悠悠读过《孽海花》和《老残>游记》二部长篇小说,并一如既往地写了读后感。

而《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是悠悠三月份时就已读完,只是最近一个阶段一直忙于事务,而久未能动笔。现今算是补上。

《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以主人公“九死一生”的经历为主要线索,从他为父亲奔丧开始,到经商失败结束,前后经历二十年。而这二十年间,作者用舒展、讽刺的笔意,描述了明清时期的社会万象。

这其中,最令悠悠读后有所感触的是第十四回:“宦海茫茫穷官自缢,烽烟小渺渺兵舰先沉”中继之对候补官员出路的描述,可谓很有意思:

“大约一省里面的候补人员,可以分做四大宗:第一宗,是给督抚同乡,或是世交,那不必说是一定好的了;第二宗,就是藩台的同乡世好,自然也是有照应的;第三宗,是顶了大帽子,挟了八行书来的。有了这三宗人,你想要多少减速才够安插!除了这三宗之外,腾下那一宗,自然是绝不相干的了,不要说是七八年,只要他的命尽管长着,候到七八百年,只怕也没有人想着他呢。”

你看这段话说得如此大白话,又是如此到位与如此精辟。中国自古流行官官相护,你照应我一下,我也同样照应你一下。许多时候一个眼神、一句话、一张纸条,根本不用点破,都是心知肚明的事。用现在的话来说,那是一种世人皆知的“潜规则”.所以说,继之的话精辟是精辟了,却并不新鲜。

然而,我们国人的一大能事,就是喜欢而且热衷于将老祖宗的本事进行发扬光大。能发扬光大的,不单单是好事,像继之所提到的官官相护之类龌龊的本领同样也得到了发扬光大,而且是淋漓尽致的发扬光大,是有过之而无不及的发扬光大。后辈的这种本领足以让我们的老祖宗感到欣慰,又或许感到汗颜,更或许感到羞愧万分。

不是吗?

最近所爆出的“官二代”,真正的是“官官相护”的升级版本。祖宗们靠打一个眼神、递一张纸条的方式,似乎是“曲线救国”,太麻烦,太落伍。官司爷早已不耐烦了,而是更加肆无忌惮、更加赤裸裸地运用手中的权利为子孙后代谋取官位。于是,就有“官二代”的副书记、副县长,层出不穷,不足为奇。

这些所谓的“官二代”,都会有种种的借口而得以“火箭提拔”,得以堂而皇之地登堂入室,成为一代官员。而最大的借口大概莫过于年轻官员需要“破格”提拔。“破格”提拔本是邓小平在改革开放之初,面对大量的干部老龄化而提出的重大举措。然而,再好的政策,到了歪嘴和尚口里念出来的也就只能是歪经了。关键在于,没有人对这些歪嘴和尚念的经有一种严厉的监督,那么一切也就枉然了。

当然,在干部队伍中,同样有着感人的、传播正能量的干部。悠悠在写这篇文章之时,就看到,在潜山挂职副县长两年期满后,安徽省九城监狱分局副书记张林森回到原单位工作时,潜山众多企业家闻讯来到高速路口燃放鞭炮、拉横幅欢送,场面热烈而感人。其实张林森自己也说,没做多少大事,只是在为企业争取政策,提供服务,找市场,用了心,愿意去跑。

这句话道出了一个真实的理由:其实,咱老百姓对干部的要求也并不高。

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读后感

(二)书名:《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读后感

作者:吴 趼人

出版社:金盾出版社

内容简介:

这是一部带有自传性质的晚清四大谴责小说之一,是继《官场现形记》之后的又一部佳作。虽然很早便听闻这部书,却一直对它兴趣缺缺,主观意识上以为像《儒林外史》一般无味,看了之后才发现,这是一部非常生动有趣的晚清著作,它是以主人公的行迹为线,将主人公亲身体验到的、见到的、听到的一个个小>故事记录下来 , 描写了晚清封建社会的一系列的现状,从官场到商场,从官老爷到普通百姓家,从中国人到外国人在中国的现状,都通过一种平静的笔法在谈笑间展开,只有正真看过才能体会到,何为“人心叵测”何为“千奇百怪,无奇不有”.读后感:

书中的主人公是一位自号“死里逃生”的人得到了一本自称“九死一生”的人的笔记,内容便是九死一生的二十年的社会经历,从他为父奔丧开始,到经商失败结束。文中,主人公九死一生这样说道“只因我出来应世的二十年中,回头想来,所遇见的只有三种东西:第一种是蛇虫鼠蚁;第二种是豺狼虎豹;第三种是魑魅魍魉。二十年之久,在此中过来,未曾被第一种所蚀,未曾被第二种所啖,未曾被第三种所攫,居然被我都避了过去,还不算是九死一生么?” 文中所列举的这第一种、第二种、第三种,都是社会道德败坏,不讲亲情,友情,爱情,为了自己的“前途”和身价性命,自私自利,无心无肺之人。

让我印象深刻的有以下几个故事,全文的开始便是以主人公为父奔丧开始的,他的父亲是一位赚了大钱的商人,死在了异地,他相信他的伯父,便发电让他的伯父将银两代为保管,带他奔去伯父那,同伯父一起为父亲发丧时,伯父却不顾侄儿年小,弟妹体弱,而借口银两已他用,此后更是无法追回,因此遭遇,主人公落魄时逢得旧友吴继之。这伯父这便是第一种人。

第二种人呢,即使是在现在也是极为常见,文中便有这样一人,他是当地县令的侄儿,因手头有些吃紧,便去当地的当铺借钱,借县令的势,一次支去太多银子而不还,当铺的老板便去向总店汇报这一情况,总店派了人下了,来到县令家,找到他的侄儿,这人见事情不妙,便将总店来的人杀了,谁知总店的人也有个侄儿,是京中作翰林的,得知此事,十分震怒,于是便杀了县令一家。第二种人便是这种依势欺人的“豺狼虎豹”.第三种人呢,社会地位微不足道,多是些靠欺骗的旁门左道获利害人的人。有一个老道士,偶遇一富商,便说他有贵人相 ,未来是要做国丈的人,这个商人听完后半信半疑,却依然带着个老道到自己家中去见自己的女儿,这老道一见他的女儿就跪下呼“皇后娘娘”将着个富商比作吕公,将他的女儿比作吕雉,说这一片有龙气,他要住在这里,寻找真命天子,一住就是混吃混喝很久,直到富商不耐烦,他才出去从一农家,诓来一个中年男子,给富商说他是未来的皇帝,富商一开始不相信,老道便说是不是真龙,要看他有没有龙气,这龙气只有等他醉了才知道,于是富商就把这个农村男子灌醉,自己也醉的七七八八,回到自己的院子去,等待夜幕的降临,这老道便爬到农村男子房间的屋顶上,点燃一种草,燃起的烟在半醉的老商人眼里自然像是龙在腾走了,当即便信了,并将女儿嫁给了这个男人,全府上下都要称富商为国丈,称男子为皇上,称富商的女儿为娘娘,还自制了龙袍,凤冠,见事情即将败露,老道问富商要了一笔钱,说是大功将成,现在要去寻找能够辅佐帝王的能人,便离开了这里,此后,事情败露,被官府所知,按叛国罪诛了富商一家。

文中的种种,都是在揭示这三种人的所做所为,将这些人物刻画的入木三分,无时无刻不在揭露着当时的环境和对人性的毁灭,甚至一定程度上,可以看到中华整个封建社会的缩影,更是对当今的现状做以比较和反思。以此推荐给各位同学。

(作者为历史学一班安睿琪)

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读后感

(三)近来心绪不宁,书读得很少,翻出吴趼人的《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来看。和李宝嘉的《官场现形记》相比,《怪现状》一书除了官场之外,还涉及到商场、洋场,内容似乎更加广泛一些,因之也不显得那么千篇一律,而且也多些诙谐,不那么沉重。

《怪现状》说来说去就是伦理纲常的总破产,父不父,子不子;夫不夫,妇不妇。老子卖儿媳,儿子毒老子,丈夫卖老婆,老婆弃丈夫。兄弟相残,朋友相骗,更是不在话下。至于君臣关系,虽然还不敢说君不君,但是臣不臣则是常态,当官的几乎就没有好人,个个贪赃枉法,唯利是图,要做官就不能要人格。

书中第九十九回“老叔祖娓娓讲官箴 少大人殷殷求仆从”中,卜子修的老叔祖讲了一大段关于做官的诀窍最为精彩“至于官,是拿钱捐来的,钱多官就大点,钱少官就小点;你要做大官小官,只要问你的钱有多少。至于说是做官的规矩,那不过是叩头、请安、站班,却都要历练出来的。任你在家学得怎么纯熟,初出去的时候,总有点蹑手蹑脚的;等历练得多了,自然纯熟了。这是外面的话。至于骨子里头,第一个秘诀是要巴结。只要人家巴结不到的,你巴结得到;人家做不出的,你做得出。我明给你说穿了,你此刻没有娶亲,没有老婆;如果有了老婆,上司叫你老婆进去当差,你送了进去,那是有缺的马上可以过班,候补的马上可以得缺,不消说的了。次一等的,是上司叫你呵,你便马上遵命,还要在这上头加点恭维话,这也是升官的吉兆。你不要说做这些事难为情,你须知他也有上司,他巴结起上司来,也是和你巴结他一般的,没甚难为情。譬如我是个典史,巴结起知县来是这样;那知县巴结知府,也是这样;知府巴结司道,也是这样;司道巴结督抚,也是这样。总而言之,大家都是一样,没甚难为情。你千万记着不怕难为情五个字的秘诀,做官是一定得法的。如果心中存了难为情三个字,那是非但不能做官,连官场的气味也闻不得一闻的了。”

书中的正面人物是叙述者九死一生、吴继之及其身边的一群人,这些人还是讲操守。九死一生和吴继之不做官而专门经商,也体现了作者作为岭南人务实的一面。但是小说作家毕竟不是社会改革的设计师,所以吴趼人的社会改革思想似乎无过些求实学的片段。舒芜1958年为这部小说作序时,对作者写不出像样的正面人物来,很有些批评。前看《老残游记》时亦有同感,但也不应厚责古人。

书中还记载了许多江湖骗局,这些个技俩,有的也还出现在报纸的社会新闻版上。更有不少叙述,保留了清末社会生活的真实景象,很有意思。比如北京城里到处是“包打私胎”的小广告;正阳门当中皇帝出行才走的城门洞里竟然藏污纳垢,肮脏不堪;时人居然已经吃上牛肉罐头等等。

第四篇:目睹近年高考作文之怪现状

创新还是形式主义

——目睹近年高考作文之怪现状

巴蜀鬼才的跑题作文

2002年7月9日,央视《实话实说》组织魏明伦、何祚庥、聂卫平3位名人与一些高中学生试水高考作文。

当年的作文题是《心灵的选择》,结果巴蜀鬼才魏明伦用10个小时完成的力作,被认为跑题,判为不及格。何祚庥只写了400多字就交卷,连字数都不够。聂卫平原本有机会及格,但是他在文章中写了“陈老总如何教我下围棋”,暴露了身份,只能作为“废卷”。

在这场高考秀中,得分最高的是一位刚结束高考的学生,他只是把两天前在考场上写的默了一遍,两位阅卷老师就给了他58分(满分60)。

参与阅卷的王栋生老师说,成人考不过中学生,很正常,因为不懂规则。其实只要经过一年的有效训练,他们就知道要审题,要估计字数,书写也端正,也知道自己并没有多少自由,不要写犯忌的话„„

魏明伦始终不大服气,后来他把自己的作文登在报上,发在网上,要讨公道。

结果,连高中生都说,这篇文章确实不切题。

一位阅卷多年的老师发表看法:魏文通篇都使用了对仗、典故等辞格,不愧是“楹联古诗川中第一”,只是这篇文章真的到了阅卷老师的手中,恐怕还会被认为是一篇抄来的跑题作文。

文科状元的“三比法”

2006年,南方某省一位考生立志要成为全省高考状元,她给自己立了若干目标,其一是要确保高考作文得满分,于是她开始操练“三比法”。

比如谈“理想”,她写道:

理想是帆,理想是桨,助你划向幸福的彼岸。

理想是砖,理想是瓦,助你建造梦想的楼房。

理想是绳,理想是索,助你攀登希望的山峰。

所谓“三比法”,就是把三个排比句放在开头或结尾,为的是“以文采把阅卷老师震住”。有一套《高考满分作文丛书》收录了这种技法,其范文如下:

蜗牛说:“雄鹰展翅可以登上金字塔顶,而我心飞翔,亦可攀上金字塔顶徜徉。”

小溪说:“雨珠奋力可以挤破白云降落,而我心飞翔,亦有飞上云巅俯视山川的婀娜。”

绿叶说:“红花耀眼出众,独当一面,人人赞不绝口,而我心飞翔,亦会甘为人梯默默耕耘,赢得赞誉声声。”

据说,这是某年的高考满分作文。河北省青县一中黄清奎老师看了之后觉得纳闷:“亦可攀上金字塔顶徜徉”,这不是典型的杂糅吗道理上更说不通了,红花怎么“独当一面”绿叶怎么会“甘当人梯”小溪又怎么“飞上山巅”

黄清奎认为,这是一种虚假的漂亮,只是把花纸头粘起来。

不过,根据当年的高考战报,那位操练“三比法”考生确实成了该省文科第一名。

创新还是形式主义

2006年山西省的中考作文出现了四成“四不像”作文,很多初中生还没有搞明白作文是怎么回事儿,就直奔“另类”去了。

倡导新作文行动的《中学生》杂志副主编刘加民把板子打到高考作文上,他认为这是“形式主义文风”带来的坏影响。

高考作文中的“形式主义”始于1999年的“文体不限”,刚开始被称作“创新”,后来“创新”的人多了,就出现了“形式大于内容”的倾向。

刘加民搜罗了一下这几年高考中的“形式主义”代表作,有病历诊断书体、产品说明书体、实验报告体、招生简章体、戏剧体、广告体、记者采访体、BBS体、忏悔书体、文言文体、古诗体、序跋体、新童话体、辩论辞体„„

刘加民说,他这么做是想提醒刚学写作的孩子:

——作文训练永远从基本功开始。

——形式的变化撑死了就十来种,只有内容的变化魅力无穷。

——这些文章是不是真的得到了阅卷老师的欢心,是个悬案。

——把太多的智商花费在了“讨巧”上,看多了会恶心。

——您是学生,您觉得创新了,特别了,其实在阅卷老师眼里,早就是第一万个把姑娘比喻成鲜花的人了。

第五篇:农村之怪现状

农村之怪现状

九十年代,“再苦不能苦孩子,再穷不能穷教育。”这句标语曾刷遍我村的房背和院墙,在农村刮起一阵旋风,许多孩子进入了梦寐以求的大学。可由于我村十六七名曾名噪一时的大学生们,现在工作不如意也挣不了几个钱,有的甚至在外打工还贷款,无脸回家。因此原来力挺孩子读书的乡亲对孩子是否上大学犹疑不定,失去了信心。过去,村里人聊天话题都会绕到考大学上,家家户户都憋着劲要让自家出大学生。可是村里这么多大学生都毕业了,除一两人考上公务员外,大部分没多大出息多大的成就,甚至还不如打工挣得钱多,村里人这几年对上大学失望了。农民的经济来源主要靠田地和打工,收入有限,供出一个大学生非常艰难。在农村谁家有大学生,谁家基本就是贫困户。村里一户人家供读一个大学生,基本上曾穷到“砸锅卖铁”的地步。这样苦心巴力供出一个大学生,理所当然地希望能有高回报。但是,高等教育扩招以后,农村出来的大学生,大部分人并没有如乡亲们所期待的那样出人头地,而是在城市里找了一份普通的工作,无力反哺供应自己多年的家庭不说,买房结婚时甚至还需要年迈的父母再东借西凑。相比之下,还不如一早就辍学出去打工的过得好。上大学曾是农家子弟跃出农门脱贫致富的重要途径。现今,上大学是贫困的根源,这条路越来越难走,希望也越来越渺茫,悄然泛起的“读

书无用论”,打破了许多孩子的大学梦。

与之相反的是“疯狂进城风”。

读书无用论催生出要上就上好学校,年轻的父母们为了让孩

子受到最好的教育,每到孩子开学,就形成一股转学风,据不完全统计,我村周边每所学校都要转走十一二个,家长就搬到城里的学校周围居住,或买或租;有的妈妈什么也不干专职伺候孩子的“陪读妈妈”。当然,还有不少的“陪读奶奶”„„学校周围租房价格猛涨,租房也成了陪读家长心头的大事。现今连孩童上幼儿园,也有家长租房陪读了!古有孟母三迁,今有为子进城。孩子的教育是家长们最关心的事情。如今,随着孩子就读,不少家长开始选择在学校周边租房买房,既方便了孩子上学的路程,又方便了家长照顾孩子的生活,就连许多本不富裕的人,也纷纷将家门口的学校置之脑后,想方设法栖

身于城里学校就读了。

我校原来有个10岁小女孩,从三年级就转到了城里,现在读六年级。过去的两年多里,她的母亲住在每月花100元租来的民房里,专门负责洗衣做饭并督促她学习。而她的家正好在学校对面,只隔一条公路,步行最多也就一分钟到校,舍近求远,何也?我的邻居来到城里,靠捡垃圾供两个孩子上学。农村家长高涨的择校热情,给城市学校带来了很大的压力,很多学校每个班的人数都在80名以上,老师的工作量也比过去增加一倍,人满为患。虽然在这些学校都要比乡下多花很多费用,还不提供营养早午餐,但是,执著的农村家长们宁愿省吃俭用每学期多掏几百甚至儿千元钱的花费,也要托关系找后门让孩子往里边挤。农村家长对优质教育资源的渴望凸显出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城乡教育发展差距日益扩大,已经严重影响到了公民享受教育公平的权利,加重了农民教育的负担,造成了落后地区学生失学的增加,导致了教育结构的畸形。如今农村学校虽然免去学杂费,提供营养餐,但择校风仍然很难控制。因为许多乡下学校不仅办学条件很差,也没有好老师,学生成绩也差,所以家长都愿意把孩子送到教育条件好的学校,哪怕一年花四五千元,也要出去上好学校,去享受城里的优质教育资源。农村孩子大量进城上学这一现象,一方面反映出农民对孩子的教育越来越重视,而另一方面,也反映出当前贫困地区农村小学的教育水平还很落后,难以满足农民对优质教育的渴望。按照就近入学的规则,孩子都应该在家门附近读书。但是必须明白:就近入学的前提是,学校办学质量要相差无几。但就目前状况而言,城市学校和农村的小学办学水平显然存在着不小的差异,而且上不同的小学也影

响到对初中的选择。

这几年随着农村小学生数量的减少,有的学校出现一些“学生比老师

多不了几个”的学校,甚至一个老师一个炊事员一个学生。同时有这样两个怪现象:一是一些年纪大的认为读书无用,让孩子打工挣钱,一是一些年轻人不断进城,让孩子享受优质教育。这种反常其背后一定就有值得深思的原由,折射出农村人的无奈与彷

徨。

相对于城市教师的优裕,乡村教师则只能默默耕耘,领着账面上那份单薄的工资。此外,由于许多缺少父母关怀的留守儿童的存在,乡村教师还扮演着更多角色——“又当老师又当妈”,付出更多的劳动,教学点任教的老师,一个人包班,既要承受教学压力,又要关注学生生活,还要搞定营养餐,精神压力非常大。然而,乡村教师精神

压力之大远远不止于此,他们还要承受着社会关爱的缺少,以及由于待遇低而被以金钱为信仰的人们的冷嘲热讽。城乡教师待遇的巨大差距,也正是许多乡村教师不放过任何一次公务员考试,或千方百计走关系、下血本甚至举债也要进城,这就使原本就弱的农村教育雪上加

霜。

义务教育不只是做到缩小城乡学校的差异,缩小城乡教师待遇的差异也是其中一个重要的问题。大部分农村教师都是半教半农,住房条件差,为谈生活环境条件而屈辱,农村小学为愁开学无人而焦虑。农村是社会的基础,改造广大农村必须从发展农村教育入手,农村教育发展了,农民素质提高了,就会形成巨大的人力资源优势,如果不把农村教育办好,不努力提高农村人口的文化素质,要实现城乡协调发展,改变“一条腿长、一条腿短”的问题,就是一句空话。从这个意义上

说,农村教育直接关系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实现。

下载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读后感word格式文档
下载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读后感.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中国反腐之怪现状

    中国反腐之怪现状:内讧、情妇及小偷近段时间,“中国式反腐”的故事在网络上如火如荼地传播。按道理来说,一个国家的反腐工作,应当是相关部门的职责本分,应当是一个比较严肃的事......

    20年目睹之教师节

    20年目睹之教师节 今天,是我在教育岗位上度过的第20个教师节。前事不忘,后事之师;没有比较就没有鉴别。我特意把这20年从诸多方面作一番对比,从中,也许能引发一些同行的共鸣。 师......

    长江岸线开发之怪现状

    长江岸线开发之怪现状:人工造岸线 码头“晒太阳” money.hangzhou.com.cn 2011年01月21日 08:58:34 星期五来源:经济参考报 专家建议:应尽快建立岸线有偿使用制度 作为一种特......

    医院乱收费之怪现状调查

    医院乱收费之怪现状调查 前不久,在西安市结核病医院发生了一起乱收费的事件。患者住院10天,竟然被医院多收了3000元,其中更有一天收费超过24小时的糊涂记录。而这种医院变通各......

    建筑学五年目睹之现状

    话说在遥远的五年前,我也曾经是一懵懂少年,对建筑充满着犹如青春期少年性懵懂般的幻想,岁月荏苒,在经历了无数的熬图、失败、被批评、被甲方牵着鼻子走等等诸多挫折与寂寞后,恍然......

    静安二十年读后感

    静安二十年读后感读过这本书,深刻体会到了静安区这二十年的变化,就文化而言,建设发展也非常迅速。在上海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建设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的新阶......

    《读经二十年》读后感

    《读经二十年》读后感有人说读经典有用吗?读了王财贵教授的《读经二十年》,我感触颇深,王教授对中国古文化的推崇及他提出的儿童13岁之前诵读经典的深远益处对我启发很大。每天......

    晚清二十年读后感

    传统文化对晚清的影响 ——浅读《晚清二十年》有人说当你真切的了解到某些事情的真相时,那种心灵的冲击之感就如同脚下的大地被瞬间抽空一样。从《晚清二十年》这本书中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