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社会保险工作若干事项的规定

时间:2019-05-14 10:56:4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湖北省社会保险工作若干事项的规定》,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湖北省社会保险工作若干事项的规定》。

第一篇:湖北省社会保险工作若干事项的规定

湖北省社会保险工作若干事项的规定

[ 文号:省人民政府令第231号

第一条 为了加强社会保险工作,规范操作程序,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社会保险费征缴暂行条例》(以下简称《条例》)和有关规定,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 社会保险是保障劳动者合法权益,创造公平竞争环境,建立市场经济体制,维护社会稳定的重要基础。

社会保险工作实行政府主导,用人单位和劳动者广泛参与,各部门各司其职,维护用人单位合法权益和劳动者合法权益相结合,宣传动员与必要的强制手段相结合的方针。

第三条 各级人民政府应加强对社会保险工作的领导,组织协调有关部门扎实工作,扩大社会保险覆盖面,提高社会保险费征缴率。

劳动保障部门是社会保险的综合管理职能部门,应依法履行社会保险征缴管理和监督检查的职责。

地方税务机关是社会保险费征收的主体,依照法律、法规、规章的规定履行相应职责。

财政部门依法对社会保险基金的管理、使用实施监督,保证按规定应支出的社会保险基金按时足额划拨。

其他有关部门应按照规定配合支持做好社会保险工作。

第四条 凡按《条例》和《湖北省社会保险费征缴管理办法》(省政府令第230号)的规定纳入基本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生育保险范围的单位和个人,都应按规定参加上述保险。

凡应参加而未参加社会保险的单位和个人应在本规定生效后1个月内办理参加社会保险的相关手续。本规定实施后新注册的企业、个体工商户和新批准成立的机构、事业单位,凡按规定应参加社会保险的须在注册和成立时办理参加社会保险的手续。

各级人民政府必须掌握本行政区域参加社会保险的真实情况,采取得力措施督促应参加而尚未参加社会保险者及时参加社会保险。

各级人民政府及有关部门、新闻媒体应广泛向社会各界宣传建立社会保障制度的重要性,增强社会各界参加社会保险的意识。有关社会保险的规定以及涉及参保单位和个人权益的事项,应透明公开。

第五条 企业改制、兼并重组、分立或破产、停业时必须依法处理社会保险有关事宜。事业单位改变为企业单位或实现企业化管理,必须按有关规定参加社会保险。

因裁员、停业、破产等原因而与原用人单位解除劳动关系的人员,应动员其继续参加社会保险,有关部门应为其继续参加社会保险提供方便。

第六条 参加社会保险的单位和个人应到所在地县以上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办理社会保险登记。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应统一编制社会保险登记号,并核发《社会保险登记证》。

税务机关发现有应参加社会保险而未参加的单位和个人,应及时将有关材料提供给劳动保障部门,劳动保障部门应会同有关部门督促其参加社会保险。单位或有雇工的个体工商户的法定代表人或负责人拒不执行规定参加社会保险的,该单位职员可通过职代会、工会或自行向单位负责人提出质询,劳动保障部门可将有关情况向社会公布,并督促其参加社会保险。

第七条 参加社会保险的单位和有雇工的个体工商户应于每月20日前到社会保险经办机构申报下月应缴纳的社会保险费,根据职员人数和工资总额增减变化等情况,如实填写《湖北省社会保险费申报表》,并持申报表第一联到负责征收社会保险费的地方税务机关办理缴费手续。

以个人名义参保或续保的人员可按年申报。

第八条 县以上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应根据参加社会保险单位的工资总额,对基本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基本医疗保险、工伤保险、生育保险按统一基数依法如实核定缴费数额。以个人名义参保或续保者的缴费基数按当地上年度职工平均工资的60%至300%设置缴费档次,由其按个人实际收入选择确定。

参加社会保险的单位申报的缴费数额失实的,由县(含县级市、省辖市的区)以上劳动保障部门按《条例》和《湖北省社会保险费征缴管理办法》的规定予以处罚。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工作人员因玩忽职守、徇私舞弊导致核定的缴费数额不实的,由其所在单位和上级行政机关对其予以行政处分。

停产单位也应按规定核定其应缴纳的社会保险费数额。经审查确实暂无能力缴纳的,可作欠费记载,并单列征收计划。欠缴单位经营状况好转的,应及时足额补缴欠缴的社会保险费。

欠缴单位破产的,清算时应依法从清算资产中优先偿付所欠的社会保险费。

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应于每月26日前向地方税务机关提供核定的缴费数额,并同时向地方税务机关提供据以核定的相关材料(包括参加社会保险的单位和个人的名称、地址、社会保险登记号、缴费所属时期、应缴费种类和金额、累计欠费额等资料)。地方税务机关对社会保险经办机构核定的缴费数额提出意见的,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应认真处理,及时给予答复。

第九条 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应在固定地点设立服务窗口,受理参加社会保险的单位和个人的社会保险登记和缴费申报,办理社会保险费应缴数额的核定工作。

第十条 社会保险费(含基本养老保险费、失业保险费、基本医疗保险费、工伤保险费、生育保险费)由地方税务机关统一征收。地方税务机关根据社会保险经办机构提供的核定征缴数额,按五个险种分细目一票填开《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通用缴款书》(以下简称《通用缴款书》)。缴费单位和个人持《通用缴款书》于3日内到指定的商业银行办理缴费。商业银行根据《通用缴款书》将缴费单位和缴费个人缴纳的社会保险费在当日或次日划入当地人民银行金库。进入金库的社会保险基金应在5日内直接划入同级“社会保险基金财政专户”。

为方便以个人名义参保、续保者缴费,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地方税务机关可以与银行或邮局建立代理征收社会保险费关系。代理银行或邮局根据核定的缴费数据收取应缴的社会保险费,并在5日之内划入同级“社会保险基金财政专户”(或人民银行金库)。以个人名义参保或续保者可选择每月、每季、每半年、每年一次缴纳社会保险费。

第十一条 对未按规定的期限足额缴纳或者代扣代缴社会保险费的,地方税务机关应责令其限期缴纳,逾期仍不缴纳的,应按《条例》和《湖北省社会保险费征缴管理办法》的规定强制征缴和处罚。

第十二条 人民银行金库对进入金库的资金要及时进行清理核算,并将盖章后的《通用缴款书》第四联、第五联按征缴进度及时返回地方税务机关。

地方税务机关在收到人民银行金库返回的《通用缴款书》后,于每月的10日、15日、20日及30日将征收的社会保险费数额汇总,连同《通用缴款书》第五联提供给社会保险经办机构。社会保险经办机构据以办理缴费记帐、分帐等业务手续。

地方税务机关应于每月3日前,将上月缴费单位和缴费个人实缴、补缴、欠缴社会保险费的情况,编制《社会保险费征收情况反馈表》,提供给社会保险经办机构。社会保险经办机构依据反馈的情况,进行对帐和基金财务核算。

第十三条 社会保险经办机构于每月25日前按险种编制次月社会保险基金支出计划,经劳动保障部门、财政部门审核同意后,财政部门于每月30日前,足额将次月应支付的社会保险金从“社会保险基金财政专户”划拨到社会保险经办机构支出户。

在社会保险基金计划支出之外,因离退休人员待遇调整或职工转移及丧葬费、抚恤费等需支出的资金,由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及时提出资金计划,经劳动保障部门和财政部门审核后,从“社会保险基金财政专户”中拨付到社会保险经办机构支出户。社会保险经办机构要及时办理个人帐户基金转移手续。

中央下拨的社会保险及基本生活专项补助资金,由社会保险经办机构提出资金使用计划,报劳动保障部门和财政部门审核后及时下拨。

财政部门于每月8日前,将上月财政专户收支、结存及利息收入情况报表和银行收支凭证复印件提供给劳动保障部门对帐。

第十四条 社会保险基金支出户中应暂存不少于1个月的支付周转金。条件较差、资金不足的地方,应暂存1个月的支付周转金。

第十五条 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应根据单位和个人实际缴费做好个人帐户记录、管理工作,定期向个人公布,由本人签字确认,并作为异地转移社会保险关系和享受有关待遇的依据。

第十六条 年度社会保险征收计划由社会保险经办机构按照上年度实际征缴数并结合当年情况编制,经劳动保障部门、财政部门审核同意报当地人民政府批准后下达。

对完成年度征缴计划和保证发放的情况,年终由上级主管部门和当地人民政府组织进行考核并对有关部门给予奖惩。

中央专项资金补助款的分配下拨和省统筹调剂金应与当地社会保险费征缴情况、确保发放情况以及财政支持社会保险情况挂钩。

省劳动保障部门应每季度向社会公告各地社会保险覆盖率、社会保险费征收情况(实际缴费数、欠缴数、征缴率)和社会保险金的发放情况。

第十七条 “社会保险基金财政专户”和社会保险基金支出户由劳动保障、财政部门在共同商定的国有商业银行开设,实行共同监管。

劳动保障部门、财政部门应定期或不定期地对“社会保险基金财政专户”、社会保险基金支出户内的基金收支和结余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对挤占挪用、违规操作的,应依法查处。

第十八条 劳动保障部门、地方税务机关、财政部门从事社会保险工作的人员,必须接受有关社会保险业务的培训,建立一支依法办事、敬业爱岗、精通业务、认真负责的社会保险工作队伍。

第十九条 加快建设全省社会保险计算机网络管理系统,实现劳动保障、地方税务机关、财政部门社会保险费征缴联网管理。

社会保险计算机网络管理系统,由省选择有条件的单位提出设计方案,然后招标建设,实行统一规划,分级负担,做到科学适用,便于管理。

第二十条 本规定自2002年7月1日起施行。

第二篇:湖北省地方志工作规定

湖北省地方志工作规定.txt精神失常的疯子不可怕,可怕的是精神正常的疯子!

湖北省地方志工作规定

2007年05月18日 15时19分11

4主题分类: 民族民政

“地方志”

湖北省地方志工作规定

湖北省人民政府令第299号

《湖北省地方志工作规定》已经2007年3月26日省人民政府常务会议审议通过,现予公布,自2007年6月1日起施行。

省长 罗清泉

二○○七年四月五日

湖北省地方志工作规定

第一条 为了规范地方志编纂工作,全面、客观、真实地记载地域历史和现实情况,科学、合理开发利用地方志,发挥地方志存史、资治、教化以及在促进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作用,根据国务院公布的《地方志工作条例》(以下简称《条例》和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 本省行政区域内地方志的组织编纂、管理、开发利用工作,适用本规定。

第三条 本规定所称的地方志,包括地方志书、地方综合年鉴。

地方志书,是指全面系统记述本行政区域自然、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的历史与现状的资料性文献。

地方综合年鉴,是指系统记述本行政区域自然、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方面情况的资料性文献。

地方志分为:省编纂的地方志,设区的市(含自治州,下同)编纂的地方志,县(含县级市、省辖市的区,下同)编纂的地方志。

第四条 地方志工作是促进全社会持续、文明、健康发展的一项基础性、公益性、经常性工作。编纂地方志应当坚持存真求实、继承与创新相结合的方针,全面、客观、科学地反映当地自然、经济、政治、文化与社会的历史和现状。

第五条 县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对本行政区域地方志工作的领导,将地方志工作纳入当地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地方志工作所需经费应当列入本级财政预算,并保证按时足额拨付到位。

第六条 县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应明确工作机构,主管本行政区域内的地方志工作,其主要职责是:

(一)贯彻执行有关地方志工作的法律、法规、规章和相关政策,制定有关地方志编纂的业务规程;

(二)组织、指导、督查地方志工作;

(三)拟定本行政区域地方志工作规划和编纂地方志方案;

(四)组织编纂本行政区地方志书、地方综合年鉴,依照规定组织专家对已编纂成稿的地方志进行评审;

(五)收集、保存、整理、开发利用地方志文献和资料,组织整理旧志,开展地方志学术研究和交流;

(六)培训地方志工作人员;

(七)组织开发利用地方志资源,建立地方志馆或地方志文献资料库和网站,为公众提供服务;

(八)完成本级人民政府和上级地方志工作机构交办的其他事项。

第七条 地方志工作机构在本级人民政府直接领导下开展工作并向本级人民政府负责。

地方志编纂人员实行专兼职相结合,专职编纂人员的素质应适应编纂地方志工作的需要,具备相应的专业知识和文字编纂能力。地方志编纂工作应吸收有关方面专家、学者参加,可以采取聘用方式聘请适合从事地方志编纂的人员参加编纂;民族自治区域的地方志工作,应当有少数民族人员参加。县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应为地方志编纂人员提供相应的工作条件和生活条件,采取措施保证地方志编纂队伍的相对稳定。

第八条 省、市、县三级地方志书每20年左右编修一次,编纂工作的总体规划(以下简称规划)由省人民政府统一制定,每一轮编修工作应相互衔接,除有特殊重大事件发生导致编纂工作不能继续进行的情况外,不得中断。

第九条 以县以上行政区划名称冠名的地方志书、地方综合年鉴,分别由同级人民政府地方志工作机构按照规划组织编纂,其他组织和个人不得擅自编纂。政府部门、行业、社会团体、企业事业单位可以编纂各自的志书或年鉴,编纂过程中应按照隶属关系或者注册登记关系接受本级人民政府地方志工作机构的业务指导,编纂完成后应向本级人民政府地方志工作机构备案。

第十条 省内所有国家机关、社会团体、企事业单位、驻军都应当支持和协助地方志编纂工作,按照要求完成地方志书、地方综合年鉴资料的报送和所承担的编写工作。凡承担有编纂地方志任务的单位,应指定专人负责并有相对固定的编纂人员,业务上应接受本级人民政府地方志工作机构的指导。

第十一条 县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地方志工作机构可以向社会广泛征集与地方志有关的资料,有关单位和个人应当积极提供,不得拒绝。地方志编纂人员可以凭所属地方志工作机构介绍信对有关资料进行查阅、摘抄、复制,但涉及国家秘密、商业秘密和个人隐私以及不符合档案开放条件的除外。资料提供者不得故意提供虚假资料。为执行本单位的地方志编纂任务或者利用本单位的物质技术条件收集、整理的地方志资料应当依照相关规定由同级人民政府地方志工作机构集中归档管理,任何人不得擅自处理。

第十二条 地方志书实行分级申报、审查、验收制度:

(一)省地方志书报省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审查,经省人民政府批准后交付出版;

(二)市地方志书报送省地方志工作机构审查,经同级人民政府批准后交付出版;

(三)县地方志书报送市地方志工作机构审查,重大问题应报省地方志工作机构审核,经同级人民政府批准后交付出版。

以电子出版物形式出版的地方志书按照前款规定办理。

第十三条 各级地方综合年鉴以为序编纂出版。以县以上地方各级行政区划名称冠名的地方综合年鉴由本级人民政府地方志工作机构组织编纂,报同级人民政府批准后交付出版。

第十四条 以行政区域名称冠名的各级地方志书、地方综合年鉴出版后3个月内,编纂单位应分别向上一级人民政府地方志工作机构和省人民政府地方志工作机构报送样书和样书电子文本。以行政区域名称冠名的各级地方志书、地方综合年鉴在编纂过程中形成的各种形式的资料,由本级人民政府地方志工作机构统一管理,重要资料送省人民政府地方志工作机构集中管理;个人不得据为己有或者出租、出让、转借。

第十五条 地方志文献应当向社会开放,单位和个人可以依法利用地方志文献资料。

县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应支持地方志工作机构加强地方志文献资料整理、保存、开发利用和信息化建设,为社会各界利用地方志文献资料创造便利条件。

第十六条 县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或地方志工作机构应对在地方志编纂工作中做出突

出成绩的单位和个人给予表扬和奖励。

地方志成果可以依照有关规定参加国家和省优秀社会科学成果评奖。

第十七条 由各级政府主修的地方志均为职务作品,受国家著作权法保护;参与编纂的人员,依法享有署名权等合法权益。

第十八条 违反《条例》和本规定,《条例》已规定处罚,按照《条例》的规定处罚。

违反本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县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地方志工作机构按照权限责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的,由县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地方志工作机构提请本级人民政府或有关行政主管部门予以纠正,并视情节对有关单位和个人予以通报批评或予以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一)将单位所有或者持有的地方志资料损毁或者非法据为己有的;

(二)地方志资料所有人或者持有人故意提供虚假资料的;

(三)拒绝承担应当承担的地方志资料编写任务或者拒绝提供依照规定应予提供与地方志有关的资料的;

(四)拒绝向上级人民政府地方志工作机构报送地方志文献资料的。

第十九条 本规定自2007年6月1日起施行。

第三篇:湖北省社会保险扩面征缴工作实施方案

湖北省社会保险扩面征缴工作实施方案

2006-11-0

2为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精神和温家宝总理关于“依法扩大养老、失业、医疗、工伤等社会保险覆盖面,加大社会保险费的征缴力度”的要求,进一步扩大全省社会保险覆盖面,提高社会保险费征缴率,切实维护广大劳动者合法权益,根据省领导的指示精神,拟在全省全面开展社会保险扩面征缴攻坚战。现提出如下实施方案:

一、基本目的在各级党委政府的直接领导下,充分发挥劳动保障、地税、财政、宣传、工商、建设、公安、安全生产监督、工会等部门的职能作用,通过全面贯彻《劳动保障监察条例》和推进劳动合同签订、统一申报核定和“一票征缴”工作,集中时间,集中力量,集中精力,整体联动,打一场社会保险扩面征缴攻坚战,使用人单位依法参保、依法缴费,切实维护广大劳动者的合法权益,促进全省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

二、目标任务

总体目标是,全力扩大社会保险覆盖面,强化社会保险统一申报核定,实行“一票征缴”,做到应保尽保、应核尽核、应收尽收。具体目标是:全年五项社会保险扩面新增参保150万人次,实际缴费人数比去年增长20%以上;征收社会保险费比去年增长15%以上,实现参保率、缴费率、征缴率“三个净增长”。

三、扩面对象

养老保险主要扩面对象是非公有制企业和已参保单位中的未参保人员、灵活就业人员;省直养老保险虽然不再新增参保单位,但对已参保单位中未参保人员要进行扩面。失业保险主要扩面对象是各类院校、医疗卫生等事业单位,委托人才交流中心或职业介绍中心进行劳务代理的劳务派遣人员、灵活就业人员,在社区公益性岗位就业的人员。医疗保险主要扩面对象是中央和省属单位、改制关闭破产的原国有企业退休人员和特困国有企业。工伤保险主要扩面对象是矿山、建筑等高风险企业和用人单位的农民工,今年内所有国有大中型煤矿、建筑企业要全部参加工伤保险。生育保险,没有启动的地方年内必须启动,已实施的地方要与医疗保险协同推进,覆盖面逐步从国有企业扩大到集体企业、非公企业、机关事业单位。

四、工作安排

社会保险扩面征缴攻坚战拟分三个阶段进行:

(一)部署、排查阶段

1、召开会议。4月30日,省政府召开全省社会保险扩面征缴工作电视电话会议,对扩面征缴工作作出全面部署和安排。

2、宣传发动。利用电台、电视台、报刊等新闻媒体,广泛宣传,层层发动。编印《社会保险政策问答》。

4、排查整改。劳动保障、地税、工商等部门要组织专门人员,结合劳动保障年检、工商税务年审、社保稽核等工作,对本辖区内用工单位及职工参保缴费情况进行拉网式排查摸底。检查是否办理社会保险登记,是否签订劳动合同,按规定参加全部或有关险种,是否全员参保,是否如实申报缴费基数,是否足额缴费。要通过排查,彻底摸清底数,全面掌握情况,进行分类管理。针对发现的问题,督促用人单位进行整改。

(二)扩面实施阶段

1、规范登记。凡未按规定参保的单位要在规定时间内到劳动保障部门办理社会保险登记。已参保单位要开展自查,对少报、漏报的要重新申报。劳动保障部门要集中力量及时办理缴费单位社会保险登记、补缴、数据库建立等工作。建立用人单位登记信息库。

2、合同签订。督促用人单位依法与员工签订劳动合同,为劳动者办理录用备案、就业登记、劳动合同签订和社会保险等有关手续。

3、统一申报核定。社会保险统一申报核定实行“同一地点”、“同一表格”、“同一基数”。对缴费单位尚未按规定参保的险种和人员,通过统一申报核定纳入社会保险。同一缴费人只能申报一个社会保险缴费工资基数。

4、“一票征缴”。实行社会保险费“一票征缴、按比例分帐”,规范业务程序,建立工作机制,促进均衡征缴。对确有困难的企业,经批准可按指定险种分帐。

5、执法检查。全面贯彻《劳动保障监察条例》,对缴费单位申报缴费情况开展统一稽核和专项劳动监察执法检查活动。对拒不参保缴费的重点难点单位,可采取由上一级直接监督执法强制纳入和征缴。

6、新闻曝光。对拒不参保缴费且在当地有一定影响的用人单位,进行新闻曝光或法院强制执行。

(三)检查表彰阶段

1、自查自纠。各地对工作中薄弱环节和问题进行整改。

2、督促检查。通过组织一到两次检查活动,检查各地工作的完成情况,督促目标任务的落实。

3、考评表彰。省对各地的目标任务完成情况进行考评,通过大会进行总结表彰。

五、组织领导和部门配合为打好社会保险扩面征缴攻坚战,省政府成立社会保险扩面征缴工作领导小组,组长周坚卫常务副省长,副组长蒋大国副省长,成员由省劳动保障厅、省地税局、省财政厅、省委宣传部、省工商局、省建设厅、省公安厅、省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省总工会等部门主要负责人担任。领导小组联络员胡金国。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劳动保障厅,其成员由上述部门相关处室主要负责人担任。各地要落实领导责任制,健全一把手抓总、分管领导抓实、其他领导抓配合的领导体制。各市州县政府都要成立领导小组,组织工作专班,抽调精兵强将,为社会保险扩面征缴提供强有力的组织保障。各级政府要安排一定的扩面征缴工作经费,并建立正常的激励机制。工作经费应与扩面征缴任务完成情况挂钩。省将按月通报各地工作进展情况。同时将各地扩面征缴任务

完成情况与中央补助资金下拨挂钩。

各有关部门要齐抓共管,密切配合,形成整体联动工作机制。劳动保障部门要加强综合管理监督和基础管理,加大扩面和统一申报核定力度,确保应保尽保、应核尽核;地税机关要实行“一票征缴”,提高征缴率,确保应收尽收。在核发税务发票时,要查验《社会保险登记证》,督促未参保单位办理社会保险登记;工商行政管理部门要将企业注册的相关资料提供给劳动保障部门,并在办理工商年检时协助督促未参保单位办理社会保险登记;财政部门要切实落实社会保险扩面征缴工作经费和奖励资金;建设部门要督促建筑行业企业为农民工办理社会保险;公安部门应向劳动保障部门提供外来人员有关资料,并督促外来人员办理社会保险;安全生产监督部门在核发《安全生产许可证》时,要查验《社会保险登记证》;工会组织要加大推行平等协商和集体合同制度的力度,积极宣传动员职工参加社会保险,并依法对职工参加社会保险及扩面征缴的工作实施民主监督;新闻媒体要通过开辟专栏、专题等形式,加大宣传报道力度。

第四篇:湖北省信访事项网上办理工作规则

湖北省信访局文件

鄂信发〔2017〕26号

湖北省信访局关于印发《湖北省信访事项 网上办理工作规则(试行)》的通知

各市州、直管市、林区信访局,省直有关单位信访处(室):

《湖北省信访事项网上办理工作规则(试行)》已经局办公会议讨论通过,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湖北省信访局

2017年4月18日

—1—

湖北省信访事项网上办理工作规则

(试行)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深入推进信访事项网上办理规范化,提高信访工作质量、效率和公信力,根据《信访条例》和国家信访局有关文件规定,结合我省工作实际,制定本规则。

第二条 本规则适用于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以信息网络、书信、走访、电话等形式,向本省各级信访工作机构、行政机关提出的信访事项。

第三条 信访事项网上办理工作应坚持的原则:属地管理、分级负责,谁主管、谁负责,依法、及时、就地解决问题与疏导教育相结合;诉讼与信访分离,依法分类处理;公开透明、便捷高效,方便群众、接受监督。

第二章 登 记

第四条 通过以信息网络、书信、走访、电话等形式向各级信访工作机构、行政机关提出的信访事项,不论是否受理,均应客观、准确、及时登记录入阳光信访信息系统(以下简称阳光信访系统)。

第五条 登记时应逐一录入信访人姓名(名称)、地址、—2— 信访人数、问题属地、所属系统、内容分类、信访目的、产生信访事项原因等要素,详细录入主要诉求、反映的情况、提出的意见建议以及相应的事实、理由及信访过程等。留有身份证号码、电话号码的,应准确录入。初次来信来访提交了信访材料的,应将原信扫描录入阳光信访系统。

第六条 登记“信访目的”时,应选择申诉、求决、意见建议、揭发控告或其他。

(一)“申诉”适用于对有关机关作出的判决、裁定、决定、行政执法、行政复议、仲裁、党纪政纪处分等处理不服,要求改变或纠正的事项。

(二)“求决”适用于请求帮助解决工作、生产、生活中遇到困难和问题的事项。

(三)“意见建议”适用于对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态等方面提出主张和意见,表达态度和看法。

(四)“揭发控告”适用于举报各级党政机关、人大政协、司法机关、具有管理公共事务职能的组织、提供公共服务的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村(居)两委等组织及其工作人员违纪违法行为。登记时应注明被举报人或单位、地址、级别。

(五)“其他”适用于无法按上述内容进行归类的事项,包括咨询、表扬、感谢、内容不清、无实质性诉求等。

第七条 登记录入信访事项时,应进行判重。信访事项的信访人姓名(身份证号)、地址(问题属地)、反映的主要内容等与系统中已登记的另一信访事项基本相

—3— 同,可以判定该信访事项为重复信访事项。

向多个受信人提出同一信访事项,或者相关人员代信访人反映相同信访事项的,判定为重复信访事项。

判重时,应与已作出处理(复查、复核)意见的相同信访事项关联;相同信访事项均未办结的,应与登记准确、办理情况清楚、附件齐全的初次信访事项关联。

第八条 对下列信访事项,应作为初次信访事项登记。

(一)信访人未依法逐级走访,重新采取书信、网上信访等方式反映的;

(二)信访事项不属于有关机关的职责范围,信访人重新向有管辖权的机关反映的;

(三)同一信访人反映不同信访事项的。

第九条 信访事项已作出处理(复查、复核)意见,但阳光信访系统没有记录的,应按信访事项处理、复查、复核程序进行补录,并上传相关文书。

第十条 对录入阳光信访系统的信访积案,应标注“积案”;属“三跨三分离”的,应标注“三跨三分离”。

第三章 受理

第十一条 对下列组织、人员的职务行为反映情况,提出建议、意见,或者不服下列组织、人员的职务行为的信访事项,应受理:

(一)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

(二)法律、法规授权的具有管理公共事务职能的组织 —4— 及其工作人员;

(三)提供公共服务的企业、事业单位及其工作人员;

(四)社会团体或者其他企业、事业单位中由国家行政机关任命、派出的人员;

(五)村民委员会、居民委员会及其成员。

第十二条 对下列信访事项,告知信访人不予受理:

(一)属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职权范围内的信访事项;

(二)已经或者依法应当通过诉讼、仲裁、行政复议等法定途径解决的信访事项;

(三)信访事项已经受理且正在办理期限内的;

(四)对信访事项处理意见或复查意见不服,且在复查或复核期限内的;

(五)其他不属于本级人民政府或工作部门职权范围的。

对前款第(一)、(二)项规定的信访事项,应引导信访人依照法律、法规规定的程序向有关机关提出,并转同级政法机关依法处理;其中第(四)项规定的信访事项, 应告知信访人向有关行政机关申请复查或复核。

第十三条 对下列信访事项,告知信访人不再受理:

(一)已有复核意见且没有提出新的事实或理由的;

(二)在规定期限内未申请复查、复核的;

(三)2005年5月1日前已经办结,没有提出新的事实或理由的。

—5— 第十四条 对受理的信访事项,信访工作机构应自收到之日起15日内转送、交办有权处理机关办理;有权处理行政机关应自收到之日起15日内向信访人作出受理告知书。

对不予(不再)受理的信访事项,信访工作机构、有权处理行政机关应自收到之日起15日内向信访人作出不予(不再)受理告知书,并上传阳光信访系统,在“办理意见”一栏写明情况和理由;已作出处理(复查、复核)意见的,应上传处理(复查、复核)意见书;已经或正在通过诉讼、仲裁、行政复议处理的,应上传法律文书或其他相关材料。

第十五条 对于阳光信访系统登记的初次信访事项,不得以本规则第十二条第(三)、(四)项和第十三条的规定为由不予(不再)受理。

第十六条 对依法可以通过行政调解、行政裁决、行政确认、行政救助、技术鉴定、劳动监察等行政程序解决的信访事项,信访工作机构应自收到之日起15日内直接或通过下级信访工作机构转交有权处理行政机关。能够判定适用的具体行政程序的,应提出适用具体行政程序的建议。

有权处理行政机关收到信访工作机构转交或信访人直接提出的信访事项,应组织会商甄别,确定适用的具体行政程序,在15日内向信访人作出行政程序受理告知书;法律、法规和规章规定的受理时限少于15日的,从其规定。行政程序受理告知书应上传阳光信访系统,在“办理意见”一栏写明适用的行政程序。

第十七条 对依法应当通过诉讼、仲裁、行政复议程序 —6— 解决,但尚未进入诉讼、仲裁、行政复议程序,可以通过和解、调解等途径解决的信访事项,经信访人同意,在不影响法定时效、不违反法律、法规强制性规定的情况下,信访工作机构可以直接或转交行政机关进行和解、调解,形成和解、调解笔录。达成协议的,将和解、调解协议书上传阳光信访系统,在“办理意见”一栏写明和解、调解意见。

信访人不同意和解、调解,或者和解、调解不成的,应作出不予受理告知书,引导信访人通过法定途径解决;有和解、调解笔录的,应上传阳光信访系统。

第十八条 对下列信访事项,信访工作机构可交由有权处理行政机关办理。

(一)执行法律法规、政策规定存在明显问题的;

(二)带有普遍性、倾向性、苗头性问题或可能引发集体上访事件的;

(三)多人同时反映相同问题且影响较大的;

(四)信访事项到期未处理,或者处理意见明显不当的;

(五)跨地区、跨部门需协调处理的;

(六)信访积案;

(七)其他需要交办的。

第四章 办理

第十九条 对初次信访事项,应根据信访目的,分别按下列方式办理:

(一)对申诉、求决类信访事项,应作出受理告知书或

—7— 不予(不再)受理告知书;决定受理的,应作出信访事项处理意见书或行政处理决定、裁定书;不得直接回复或留存。

(二)对意见建议类信访事项,应认真研究论证,直接回复信访人,或者进行受理办理。

(三)对揭发控告类信访事项,直接回复信访人“请通过纪检监察12388举报网站逐级反映”,或者按纪检监察程序办理。办理过程中,不得将举报信转给被举报人,或者向被举报人透露举报人信息。

(四)对其他信访事项,直接回复信访人或留存,或者进行受理办理。

第二十条 适用直接回复的,信访工作机构或行政机关应自收到之日起15日内,当面回复信访人,不能当面回复的,应通过书信、电话或者信息网络等方式回复信访人。

第二十一条 有权处理行政机关出具信访事项实体性受理告知书的,应自受理之日起60日内作出信访事项处理意见书,并上传阳光信访系统,在“办理意见”一栏写明主要处理意见。

情况复杂的,可延长办理期限,延长期限不得超过30日,并作出延期办理告知书,上传阳光信访系统,写明延期理由。

第二十二条 信访人提出复查(复核)申请的,复查(复核)机关审查后,应作出申请复查(复核)受理(不予受理)告知书;受理的,应自收到复查(复核)请求之日起30日内作出信访事项复查(复核)意见书,并上传阳光信访 —8— 系统,在“办理意见”一栏写明主要复查(复核)意见。

第二十三条 有权处理行政机关作出行政程序受理告知书的,应依照法定时限和程序作出行政处理决定、裁定,告知信访人不服处理决定、裁定的法定救济途径和期限。行政处理决定、裁定书应上传阳光信访系统,在“办理意见”一栏写明主要意见。行政程序法定办理期限超过60日的,在受理60日内先上传办理进度报告,办结后再上传行政处理决定书。

第二十四条 对重复信访事项,根据不同情况告知不予(不再)受理。向多个受信人提出同一信访事项的,原则上只办理、告知其中1件,其余判重后留存;已告知过不予(不再)受理,而信访人仍以同一事实和理由继续反映的,判重后留存。

第二十五条 信访工作机构或行政机关收到转送、交办不属于本机关处理的信访事项,需要退回的,应说明退回理由。转送、交办机关应及时审核,不同意退回的,原接收机关应继续办理。

第二十六条 对交办信访事项,接收单位自行承办的,除按本规则第十五条至第二十条的规定办理外,应报送办结报告,并上传阳光信访系统。接收单位将该信访事项转交的,由承办单位报送办结报告,接收单位审核是否同意结案;同意结案的,报送审核报告,上传阳光信访系统时,并在“办理意见”一栏填写审核报告的主要意见;不同意结案的,退回承办单位重新办理。

—9— 办结报告、审核报告由单位名称、文号、签发人、标题、正文、落款(加盖公章)、经办人及联系电话、附件组成。

第五章 送达

第二十七条 除不予(不再)受理告知书由信访工作机构或行政机关作出外,信访事项受理告知书、延期办理告知书、处理(复查、复核)意见书等应由有权处理的行政机关作出。

第二十八条 信访工作机构或有权处理(复查、复核)行政机关向信访人作出的信访事项受理告知书、不予(不再)受理告知书、延期办理告知书、处理(复查、复核)意见书等,均应按期送达信访人,并将送达情况录入阳光信访系统。

第二十九条 信访文书应直接送达或委托送达信访人,信访人是公民的,由其本人签收,或者具有民事行为能力的近亲属代为签收;信访人是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由法定代表人、组织的主要负责人或者授权人签收。信访人拒绝接受信访文书的,送达人应邀请基层组织或者所在单位的代表到场,说明情况,现场留置,在信访文书回单上载明拒收事由和日期,送达人、见证人签名或者盖章。

信访人留有详细通信地址的,可通过邮寄送达信访文书。经信访人同意,可通过传真、电子邮件等能够确认其收悉的方式送达。通过邮寄、传真、电子邮件送达的,应将凭证上传阳光信访系统。

第六章 简易办理

—10— 第三十条 下列初次信访事项适用简易办理:

(一)事实清楚、责任明确、争议不大、易于解决的;

(二)提出咨询或意见建议、表达感谢,可即时反馈的;

(三)涉及群众日常生产生活,应即时处理的;

(四)行政机关已有明确承诺或结论的;

(五)其他可以简易办理的。

第三十一条 下列信访事项不适用简易办理:

(一)上级信访工作机构、行政机关交办的;

(二)可能对信访人诉求不予支持的;

(三)已经进入或依法可以通过法定行政程序处理的;

(四)涉及多个责任主体或集体联名投诉的重大、复杂、疑难等不宜简易办理的。

第三十二条 县级以上信访工作机构和上级行政机关对提出简易办理建议的信访事项,可以通过阳光信访系统直接转送有权处理的行政机关,并抄送下一级信访工作机构。

第三十三条 对适用简易办理的信访事项,有权处理的行政机关应自收到之日起3个工作日内决定是否受理。可以当即决定的,应当即告知信访人。

除信访人要求作出纸质受理告知书的,可以当面口头或通过信息网络、电话、手机短信等快捷方式告知信访人。告知情况应录入阳光信访系统。

第三十四条 对适用简易办理的信访事项,有权处理的行政机关应在受理之日起10个工作日内作出处理意见。可以当即答复的,应当即作出处理意见。

—11— 除信访人要求作出纸质处理意见书的,可以通过信息网络、手机短信等快捷方式答复信访人。答复情况应录入阳光信访系统。

第三十五条 有权处理的行政机关在办理过程中,发现不宜简易办理或简易办理未妥善解决的,应经本机关负责人批准,按普通程序继续办理。属上级信访工作机构或者行政机关提出简易办理建议的,应向提出建议的单位反馈情况并说明理由。

第七章 公开与评价

第三十六条 公开。信访事项处理过程和办理结果应在网上及时向信访人公开,主动接受监督,实现信访事项可查询、可跟踪、可督办、可评价。

公开内容包括:信访事项登记日期,信访工作机构分级转交日期,向有权处理责任单位转交日期,有权处理责任单位作出的受理告知书及日期、不予(不再)受理告知书及日期、延长办理期限告知书及日期、处理(复查、复核)意见书及日期等。

第三十七条 评价。满意度评价的范围是通过阳光阳光信访系统第一次登记且信访目的为申诉、求决、意见建议的信访事项。信访人自信访工作机构登记受理信访事项之日起,可对信访工作机构评价;自收到信访事项处理意见书之日起,可对有权处理机关评价,自信访事项受理之日起,超过60日未收到处理意见书,或信访事项延期办理、超过90 —12— 日未收到处理意见书,均可对有权处理机关评价。

信访人自收到信访事项处理意见书之日起超过30日未作评价,或者信访人自信访事项受理之日起超过90日未作评价,或者信访事项延期办理、超过120日未作评价,视为“超期未评价”。

对属于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以及县级以上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职权范围,已经或依法应通过诉讼、仲裁、行政复议等法定途径解决,作出不予(不再)受理告知书,以及其他依法不宜公开的信访事项,不纳入满意度评价范围。

第三十八条 对纳入群众满意度评价的信访事项,各级信访工作机构、有权处理行政机关应及时联系信访人,积极 引导其客观评价。

第八章 督查督办

第三十九条 各级信访工作机构、行政机关应通过阳光信访系统及时检查信访事项受理办理情况,按照“谁首次办理、谁跟踪督办”的原则,转送、交办信访事项的工作人员是日常督查督办责任人。

第四十条 对有下列情形之一,应进行督办:

(一)未及时、准确登记信访事项的;

(二)未按规定受理信访事项,或未出具受理告知书的;

(三)未按规定办理信访事项的,包括转送或交办不及时、不准确,办理主体不适格,延期办理但未出具延期办理

—13— 告知书等;

(四)未按规定反馈信访事项办理结果的,包括未按期出具处理意见书,处理意见书格式不规范,处理意见未正面回应来信人诉求,未将办理意见、办结报告审核等录入阳光信访系统等;

(五)不执行信访处理意见,或处理不到位,群众评价不满意的;

(六)未履行送达职责的;

(七)其他需要督办的情形。

督办可通过电话、发函、约谈、实地等形式,提出改进建议,推动信访事项依法及时就地解决。

第九章 附 则

第四十一条 本规则所称信访事项,不包含涉密内容的信访事项,涉密事项按相关规定办理。

第四十二条 本规则由湖北省信访局负责解释。第四十三条 本规则自2017年5月1日起施行。

—14—

附件:1.不予受理告知书(11种)

2.不再受理告知书(4种)

3.有权处理行政机关受理告知书

4.信访事项延期办理告知书

5.信访事项处理意见书

6.申请复查(复核)受理告知书(2种)

7.申请复查(复核)不予受理告知书(2种)

8.信访事项复查意见

9.信访事项复核意见书

10.纳入满意度评价信访事项的查询码告知书

—15— 附件1-①

不予受理告知书

编号:

***(先生/女士):

您提出的信访事项(信访件编号:***),属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的职权范围。根据《信访条例》规定,请您向***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提出。

特此告知。

(承办单位印章)****年**月**日

送达记录

签收记录 送 达 人:

信访人意见: 送达方式:

信访人签名: 送达时间:

签收时间: 送达凭证:

(如挂号信凭证等粘贴此处)

—16— 附件1-②

不予受理告知书

编号:

***(先生/女士):

您提出的信访事项(信访件编号:***),属人民法院职权范围。根据《信访条例》规定,请您向***人民法院提出。

特此告知。

(承办单位印章)

****年**月**日

送达记录

签收记录 送 达 人:

信访人意见: 送达方式:

信访人签名: 送达时间:

签收时间: 送达凭证:

(如挂号信凭证等粘贴此处)

—17— 附件1-③

不予受理告知书

编号:

***(先生/女士):

您提出的信访事项(信访件编号:***),属人民检察院职权范围。根据《信访条例》规定,请您向***人民检察院提出。

特此告知。

(承办单位印章)

****年**月**日

送达记录

签收记录 送 达 人:

信访人意见: 送达方式:

信访人签名: 送达时间:

签收时间: 送达凭证:

(如挂号信凭证等粘贴此处)

—18— 附件1-④

不予受理告知书

编号:

***(先生/女士):

您提出的信访事项(信访件编号:***),依法应通过诉讼途径解决。根据《信访条例》规定,请您向***人民法院提出。

特此告知。

(承办单位印章)

****年**月**日

送达记录

签收记录 送 达 人:

信访人意见: 送达方式:

信访人签名: 送达时间:

签收时间: 送达凭证:

(如挂号信凭证等粘贴此处)

—19— 附件1-⑤

不予受理告知书

编号:

***(先生/女士):

您提出的信访事项(信访件编号:***),依法应通过仲裁途径解决。根据《信访条例》规定,请您向***仲裁机构提出。

特此告知。

(承办单位印章)

****年**月**日

送达记录

签收记录 送 达 人:

信访人意见: 送达方式:

信访人签名: 送达时间:

签收时间: 送达凭证:

(如挂号信凭证等粘贴此处)

—20— 附件1-⑥

不予受理告知书

编号:

***(先生/女士):

您提出的信访事项(信访件编号:***),依法应通过行政复议途径解决。根据《信访条例》规定,请您向***(行政机关)提出。

特此告知。

(承办单位印章)

****年**月**日

送达记录

签收记录 送 达 人:

信访人意见: 送达方式:

信访人签名: 送达时间:

签收时间: 送达凭证:

(如挂号信凭证等粘贴此处)

—21— 附件1-⑦

不予受理告知书

编号:

***(先生/女士):

您提出的信访事项(信访件编号:***),不属于本部门职权范围。根据《信访条例》规定,请您向***(行政机关)提出。

特此告知。

(承办单位印章)****年**月**日

送达记录

签收记录 送 达 人:

信访人意见: 送达方式:

信访人签名: 送达时间:

签收时间: 送达凭证:

(如挂号信凭证等粘贴此处)

—22— 附件1-⑧

不予受理告知书

编号:

***(先生/女士):

您采用走访形式反映问题(信访件编号:***),根据《信访条例》的规定,应向依法有权处理的本级或者上一级机关提出。请您向***或其上一级机关***提出。

特此告知。

(承办单位印章)

****年**月**日

送达记录

签收记录 送 达 人:

信访人意见: 送达方式:

信访人签名: 送达时间:

签收时间: 送达凭证:

(如挂号信凭证等粘贴此处)

—23— 附件1-⑨

不予受理告知书

编号:

***(先生/女士):

您提出的信访事项(信访件编号:***)正在办理中。根据《信访条例》的规定,您在办理期限内再次提出的同一信访事项,不予重复受理。

特此告知。

(承办单位印章)

****年**月**日

送达记录

签收记录 送 达 人:

信访人意见: 送达方式:

信访人签名: 送达时间:

签收时间: 送达凭证:

(如挂号信凭证等粘贴此处)

—24— 附件1-⑩

不予受理告知书

编号:

***(先生/女士):

您提出的信访事项(信访件编号:***)已有处理意见,根据《信访条例》的规定,不予另行受理。您可以自收到处理意见之日起30日内向原办理行政机关的上一级行政机关申请复查。

特此告知。

(承办单位印章)

****年**月**日

送达记录

签收记录 送 达 人:

信访人意见: 送达方式:

信访人签名: 送达时间:

签收时间: 送达凭证:

(如挂号信凭证等粘贴此处)

—25— 附件1-⑾

不予受理告知书

编号:

***(先生/女士):

您提出的信访事项(信访件编号:***)已有复查意见,根据《信访条例》的规定,不予另行受理。您可以自收到复查意见之日起30日内向复查机关的上一级行政机关申请复核。

特此告知。

(承办单位印章)

****年**月**日

送达记录

签收记录 送 达 人:

信访人意见: 送达方式:

信访人签名: 送达时间:

签收时间: 送达凭证:

(如挂号信凭证等粘贴此处)

—26— 附件2-①

不再受理告知书

编号:

***(先生/女士):

您提出的信访事项(信访件编号:***)已有复核意见。根据《信访条例》第三十五条的规定,对该信访事项,您没有提出新的事实或理由,不再受理。

特此告知。

(承办单位印章)

****年**月**日

送达记录

签收记录 送 达 人:

信访人意见: 送达方式:

信访人签名: 送达时间:

签收时间: 送达凭证:

(如挂号信凭证等粘贴此处)

—27— 附件2-②

不再受理告知书

编号:

***(先生/女士):

您提出的信访事项(信访件编号:***)在规定时限内未提出复查申请。根据《信访条例》的规定,不再受理。

特此告知。

(承办单位印章)

****年**月**日

送达记录

签收记录 送 达 人:

信访人意见: 送达方式:

信访人签名: 送达时间:

签收时间: 送达凭证:

(如挂号信凭证等粘贴此处)

—28— 附件2-③

不再受理告知书

编号:

***(先生/女士):

您提出的信访事项(信访件编号:***)在规定时限内未提出复核申请。根据《信访条例》的规定,不再受理。

特此告知。

(承办单位印章)

****年**月**日

送达记录

签收记录 送 达 人:

信访人意见: 送达方式:

信访人签名: 送达时间:

签收时间: 送达凭证:

(如挂号信凭证等粘贴此处)

—29— 附件2-④

不再受理告知书

编号:

***(先生/女士):

您提出的信访事项(信访件编号:***),根据国务院法制办、国家信访局对《信访条例》适用问题的解释,在2005年5月1日前已经办结,没有提出新的事实或理由,不再受理。

特此告知。

(承办单位印章)

****年**月**日

送达记录

签收记录 送 达 人:

信访人意见: 送达方式:

信访人签名: 送达时间:

签收时间: 送达凭证:

(如挂号信凭证等粘贴此处)

—30— 附件3

受理告知书

编号:

***(先生/女士):

您提出的信访事项(信访件编号:***),我们决定予以受理。按照《信访条例》规定,将于****年**月**日(注:最长不超过受理后60日)前办结并书面答复您。在此期间,您以同一事实和理由提出同一信访事项,本级和上级行政机关不予受理。

特此告知。

(承办单位印章)

****年**月**日

送达记录

签收记录 送 达 人:

信访人意见: 送达方式:

信访人签名: 送达时间:

签收时间: 送达凭证:

(如挂号信凭证等粘贴此处)

—31— 附件4

延期办理告知书

编号:

***(先生/女士):

您提出的信访事项(信访件编号:***),我们于****年**月**日受理,因情况比较复杂,现不能在60日内办结。根据《信访条例》的规定,经我单位负责人批准,延长办理期限至**月**日(注:最长不超过30日),请耐心等候。在此期间,您以同一事实和理由提出同一信访事项,本级和上级行政机关不予受理。

特此告知。

(承办单位印章)

****年**月**日

送达记录

签收记录 送 达 人:

信访人意见: 送达方式:

信访人签名: 送达时间:

签收时间: 送达凭证:

(如挂号信凭证等粘贴此处)

—32— 附件5

信访事项处理意见书

编号:

***(先生/女士):

您于****年**月**日反映***(信访人反映问题概述,应问题发生的时间、地点,具体诉求、意见建议等要素)。我们于****年**月**日受理,并发出受理告知书。

经调查,***(以下内容为对信访人反映问题的认定、有关法律法规政策规定、调查情况和处理意见)。

如不服本处理意见,可自收到本处理意见书之日起30日内向***政府或***单位提出复查申请,如逾期不提出复查申请,各级人民政府信访工作机构和其他行政机关不再受理。

(承办单位印章)

****年**月**日

送达记录

签收记录 送 达 人:

信访人意见: 送达方式:

信访人签名: 送达时间:

签收时间: 送达凭证:

(如挂号信凭证等粘贴此处)

—33— 附件6-①

申请复查受理告知书

编号:

***(先生/女士):

您对****年**月**日收到的***(有权处理机关)作出的信访事项处理意见不服,提出复查申请,我们决定予以受理。按照《信访条例》规定,将于****年**月**日前办结并书面答复您。在此期间,您以同一事实和理由提出同一信访事项,本级和上级行政机关不予受理。

特此告知。

(承办单位印章)

****年**月**日

送达记录

签收记录 送 达 人:

信访人意见: 送达方式:

信访人签名: 送达时间:

签收时间: 送达凭证:

(如挂号信凭证等粘贴此处)

—34— 附件6-②

申请复核受理告知书

编号:

***(先生/女士):

您对****年**月**日收到的***(有权处理机关)作出的信访事项复查意见不服,提出复核申请,我们决定予以受理。按照《信访条例》规定,将于****年**月**日前办结并书面答复您。在此期间,您以同一事实和理由提出同一信访事项,本级和上级行政机关不予受理。

特此告知。

(承办单位印章)

****年**月**日

送达记录

签收记录 送 达 人:

信访人意见: 送达方式:

信访人签名: 送达时间:

签收时间: 送达凭证:

(如挂号信凭证等粘贴此处)

—35—

附件7-①

申请复查不予受理告知书

编号:

***(先生/女士):

您对****年**月**日收到的***(有权处理机关)作出的信访事项处理意见不服,提出复查申请,由于***(具体原因),按照《信访条例》规定,我们决定不予受理,请您在30日内向***(注:应明确告知机关名称)提出复查申请。

特此告知。

(承办单位印章)

****年**月**日

送达记录

签收记录 送 达 人:

信访人意见: 送达方式:

信访人签名: 送达时间:

签收时间: 送达凭证:

(如挂号信凭证等粘贴此处)

—36— 附件7-②

申请复核不予受理告知书

编号:

***(先生/女士):

您对****年**月**日收到的 ***(有权处理机关)作出的信访事项复查意见不服,提出复核申请,由于***(具体原因),按照《信访条例》规定,我们决定不予受理,请您在30日内向***(注:应明确告知机关名称)提出复核申请。

特此告知。

(承办单位印章)****年**月**日

送达记录

签收记录 送 达 人:

信访人意见: 送达方式:

信访人签名: 送达时间:

签收时间: 送达凭证:

(如挂号信凭证等粘贴此处)

—37— 附件8

信访事项复查意见书

编号:

***(先生/女士):

您于****年**月**日对***政府(单位)的处理意见提出复查申请,我们于****年**月**日受理,并发出受理告知书。

经复查,***(以下内容为对信访人反映问题的认定、有关法律法规政策规定和复查意见)。

如不服本复查意见,可自收到本意见书之日起30日内向***政府(单位)书面提出复核申请,如逾期不申请复核,各级人民政府信访工作机构和其他行政机关不再受理。

(承办单位印章)

****年**月**日

送达记录

签收记录 送 达 人:

信访人意见: 送达方式:

信访人签名: 送达时间:

签收时间: 送达凭证:

(如挂号信凭证等粘贴此处)

—38— 附件9

信访事项复核意见书

编号:

***(先生/女士):

您于****年**月**日对***政府(单位)的复查意见提出复核申请,我们于****年**月**日受理,并发出受理告知书。

经复核,***(以下内容为对信访人反映问题的认定、有关法律法规政策规定和复核意见)。

如您对本复核意见不服,仍然以同一事实和理由提出投诉请求的,各级人民政府信访工作机构和其他行政机关不再受理。

(承办单位印章)

****年**月**日

送达记录

签收记录 送 达 人:

信访人意见: 送达方式:

信访人签名: 送达时间:

签收时间: 送达凭证:

(如挂号信凭证等粘贴此处)

—39— 附件10

查询码告知书

***先生/女士:

您于****年**月**日提出的***信访事项,根据《信访条例》的有关规定,已转送***(有权处理机关)。您可以凭查询码***登陆***(网站)***查询窗口,查询办理情况,并作出评价。

特此告知。

(承办单位印章)

****年**月**日

—40—

湖北省信访局办公室

2017年4月19日印发

—41—

第五篇:上海市社会保险缴纳规定(推荐)

上海市社会保险缴纳规定

【地区】上海市

【失效日期】

【颁布单位】上海市

【颁布日期】2002.03.05

【时效性】有效

【实施日期】2002.04.10

《上海市社会保险费征缴实施办法》已经2002年2月27日市政府第125次常务会议通过,现予发布,自2002年4月10日起施行。

二○○二年三月五日

上海市社会保险费征缴实施办法

(2002年3月5日上海市人民政府令第117号发布)

第一条(目的和依据)

为了规范和加强社会保险费征缴工作,确保社会保险金的发放,根据《社会保险费征缴暂行条例》、《上海市城镇职工社会保险费征缴若干规定》以及国家有关规定,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适用范围)

本市行政区域内基本养老保险费、基本医疗保险费、失业保险费、生育保险费等社会保险费(以下统称社会保险费)的征收、缴纳,适用本办法。

第三条(有关解释)

本办法所称缴费单位、缴费个人,是指依照有关法律、法规,以及国务院和市人民政府的规定,应当缴纳社会保险费的单位和个人。

第四条(管理部门)

上海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以下简称市劳动保障局)负责本市社会保险费征缴的管理和监督工作。

市劳动保障局所属的劳动监察机构,具体负责社会保险费缴纳情况的监督检查。

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具体负责社会保险费的征缴工作,并受市劳动保障局的委托,进行与社会保险费征缴有关的调查、稽核。

第五条(工作原则)

社会保险费实行集中、统一征收。

缴费单位、缴费个人应当按时足额缴纳社会保险费。

社会保险费不得减免。

第六条(单位登记)

新成立的缴费单位应当自成立之日起30日内,持营业执照或者登记证书等有关证件,到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办理社会保险登记。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审核后,发给社会保险登记证件。社会保险登记事项包括:单位名称、住所、经营地点、单位类型、法定代表人或者负责人、开户银行帐号以及国务院劳动保障行政部门规定的其他事项。

缴费单位的社会保险登记事项发生变更的,应当自变更之日起30日内,到原登记机构办理变更社会保险登记手续。

缴费单位因撤销、解散、破产以及其他情形依法终止的,应当自终止之日起30日内,到原登记机构办理注销社会保险登记手续。

第七条(申报与核定)

缴费单位应当向社会保险经办机构申报应当缴纳的社会保险费数额。

缴费单位的缴费个人人数等有关缴费事项发生变化的,应当在变化的当月向社会保险经办机构申报变更应缴纳的社会保险费数额。

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应当对缴费单位申报的社会保险费数额予以核定。

第八条(单位缴费时间)

缴费单位应当在每月1日至15日内,按社会保险经办机构指定的日期缴纳社会保险费。

第九条(个人缴费方式)

缴费个人应当缴纳的社会保险费,由所在缴费单位从其本人工资中扣除后代为缴纳。自由职业者、非正规劳动组织从业人员等个人自行缴费的,可以由本人向社会保险经办机构申请办理社会保险登记,并申报和缴纳社会保险费。

第十条(申请缓缴的条件)

缴费单位有下列情形之一,不能按月足额缴纳社会保险费的,经职工代表大会或工会同意,可以向市劳动保障局申请缓缴社会保险费:

(一)经人民法院依法宣告进入破产程序的;

(二)停产、连续亏损一年以上,或者濒临破产的;

(三)市人民政府批准的其他情形。

第十一条(缓缴申请)

缴费单位申请缓缴的,应当提供相应的财产权证(包括房地产权证、有价证券、股权凭证等,下同)。

对财产有独立处置权的缴费单位,可以申请缓缴;对财产无独立处置权的缴费单位,可以与对其财产有处置权的第三方共同申请缓缴。

第十二条(缓缴期限)

申请缓缴社会保险费的,申请缓缴方应当提出缓缴期限和缴费计划。

缓缴期限最长不超过一年。

第十三条(财产备案)

符合缓缴条件的缴费单位,应当凭市劳动保障局的通知,到依法取得资质的评估机构对其相应的财产进行评估。

评估价格作为确定缓缴数额的参考。

经评估后,缴费单位凭市劳动保障局的通知,到上海市房屋土地资源管理局等有关权证管理部门办理财产备案手续。

申请缓缴方用于备案的财产,应当没有其他债权的担保或者未被司法机关查封或者冻结。

第十四条(缓缴批复)

申请缓缴方办妥财产备案手续后,市劳动保障局应当在10日内作出批复,并下达《批准缓缴社会保险费决定书》。

缓缴期以市劳动保障局批准的期限为准。

第十五条(缓缴数额的核定)

缓缴社会保险费的数额,按申请缓缴当月单位应缴纳的数额乘以缓缴月份核定。缓缴期内,缓缴社会保险费的数额不得超过核定的数额。

缓缴的社会保险费在缓缴期内,不征收滞纳金。

第十六条(禁止规定)

缓缴方在缴清缓缴的社会保险费之前,不得转移已备案的财产。

第十七条(优先偿付)

已备案的财产因其他原因被处分转移时,应当优先偿付缓缴的社会保险费。

第十八条(兼并、收购、重组规定)

当缓缴方因被兼并、收购或者重组等原因决定解散时,即视为批准缓缴期满,缓缴方应在办理注销登记之前,缴清缓缴的社会保险费。

兼并方、收购方或者重组后新设立的单位符合条件的,可以重新申请缓缴。

第十九条(注销备案)

缓缴社会保险费的缴费单位应按批准的缴费计划还款。缓缴方缴清缓缴的社会保险费后,市劳动保障局应当在10日内书面通知其办理注销财产备案手续。

缓缴方凭市劳动保障局的通知,到原备案部门办理注销备案。

第二十条(备案财产的强制执行)

缓缴期满,缴费单位仍未按缴费计划足额缴纳社会保险费的,或者缓缴方在缓缴期间转移已备案的财产的,市劳动保障局有权依法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

第二十一条(备案财产的处理)

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期满,缓缴方仍未足额缴纳缓缴的社会保险费的,人民法院可以依法变现缓缴方备案的财产,所得的相应价款归入社会保险基金;经缓缴方与市劳动保障局协商一致后,人民法院可以将备案财产交由市社会保险经办机构管理;暂时不能变现或者协商不成的备案财产,市劳动保障局同意接受的,人民法院可以裁定给市社会保险经办机构管理,并适时变现。

第二十二条(破产清偿)

缴费单位在破产期间缓缴的社会保险费,在破产清算中偿还。

第二十三条(查询)

缴费单位、缴费个人有权查询本单位缴纳社会保障费的记录或者个人帐户。

第二十四条(职工监督)

缴费单位应当每年向职工公布本单位全年缴纳社会保险费的情况,并接受职工监督。

第二十五条(稽核)

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应当稽核缴费单位的职工人数、缴费基数和财务状况,确认缴费单位是否依法足额缴纳社会保险费。被稽核单位应当提供与缴纳社会保险费有关的用人情况、工资表、财务报表等资料,如实反映情况。

第二十六条(告知)

缴费单位不按规定办理社会保险登记,或者不按时足额缴纳社会保险费的,社会保险经

办机构有权将缴费单位的违规行为以及由此侵害缴费个人合法权益的情况,告知缴费单位的工会组织或者缴费个人。市劳动保障局有权将缴费单位的违规行为及由此侵害缴费个人合法权益的情况,告知缴费单位上级工会和市总工会;还可以根据情节轻重,向社会进行公开告示。

第二十七条(滞纳金)

缴费单位不按规定办理社会保险登记,或者不按时足额缴纳社会保险费的,由劳动保障行政部门责令限期缴纳;逾期仍不缴纳的,从欠缴之日起,按日加收千分之二滞纳金。滞纳金并入社会保险基金。

第二十八条(对欠缴单位的处理)

缴费单位未按时足额缴纳社会保险费的,由社会保险经办机构进行催缴;当月内仍不缴纳的,从次月起移送劳动监察机构依法处理。

第二十九条(举报)

任何组织和个人发现社会保险费征缴中的违规行为,有权向劳动监察机构、社会保险经办机构举报。劳动监察机构或者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对举报应当及时调查,并按规定处理。劳动监察机构、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应当为举报人保密。

下载湖北省社会保险工作若干事项的规定word格式文档
下载湖北省社会保险工作若干事项的规定.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社会保险工作情况汇报

    石柱县社会保险工作情况汇报 石柱县社会保险局 (二○一二年五月日) 尊敬的: 您好!感谢您们在百忙之中不辞辛劳,深入我县检查指导工作,这是对我县社会保险工作的极大鞭策和关怀。我......

    社会保险工作纪律

    社会保险工作人员纪律规定 社会保险工作人员要严格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和有关政策,严格执行各项制度,不准利用职务便利为自己或他人谋取私利。 一、严格社会保险审批事项。坚持政......

    个人有关事项相关纪律规定

    个人有关事项相关纪律规定 1.《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第六十七条规定: 违反个人有关事项报告规定,不报告、不如实报告情节较重的,给予警告或者严重警告处分。 2.《领导干部报......

    财务保密事项规定

    内部资料,注意保密 财务人员保密事项暂行规定 一、 对各公司的经营状况、会计报表严守秘密,未经批准不得对内对外交流、或以纸质或电子档形式对外发送。 二、 公司每日的资金......

    湖北省消防安全责任规定

    湖北省消防安全责任规定 第一条 为明确和落实消防安全责任,预防火灾和减少火灾危害,保障公共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湖北省消防条例》、《国务院关于加强和改进......

    湖北省施工图审查规定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建筑管理 -> 勘察设计 关于印发《湖北省建筑工程施工图设计文件审查办法》及配套文件的通知 [ | 时间:2008-09-14 21:06:25 | 作者: | 来源: | 浏览......

    60-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社会保险规定

    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社会保险规定(开发区管委会令第71号) 2008年09月05日 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劳动人事局(二○○一年十二月十九日经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管理委员会第24次主任会......

    关于公司员工社会保险的管理规定

    一、办理依据 1、《杭州市社会保险费征缴办法》(杭州市人民政府令第219号)2、中共杭州市委、杭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杭州市基本养老保障办法》的通知杭州市委[2007]43号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