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北京市教委2010年工作要点
中共北京市委教育工作委员会北京市教育委员会北京市人民政府教育督导室关于印发2010年工作要点的通知
2010-01-27 09:49:04|点击:19 各区县委教工委、区县教委、区县政府教育督导室,各高等学校,两委机关各处室,各直管直属单位:
现将《中共北京市委教育工作委员会北京市教育委员会北京市人民政府教育督导室2010年工作要点》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
中共北京市委教育工作委员会
北京市教育委员会
北京市人民政府教育督导室 2010年1月13日
中共北京市委教育工作委员会 北 京 市 教 育 委 员 会 北京市人民政府教育督导室
2010年工作要点
2010年全市教育工作的总体要求是: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市委、市政府对教育工作的要求,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制定落实《北京市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加快推进首都教育现代化,着力提高各级各类教育质量,着力推动教育改革与开放,着力促进教育公平,全面加强和改进教育系统党的建设,全力维护校园安全稳定,全面完成率先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的主要目标和“十一五”教育改革发展的重点任务,为建设“人文北京、科技北京、绿色北京”作出新贡献。
一、以促进内涵发展为重点,加快推进首都教育现代化
1.进一步加强对首都教育的统筹规划。按照《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的部署和要求,贯彻落实全国教育大会精神,颁布实施《北京市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确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总体战略、重点任务和行动计划,明确责任分工。做好“十一五”时期教育发展规划实施情况的评估和“十二五”时期教育发展规划的研究制定工作。
2.进一步促进各级各类教育协调发展。2010年,高中阶段招生规模约9.3万人左右,其中:普通高中计划招生约6万人,职业教育(含5年制高职)招生计划3.3万人。普通本专科计划录取8.2万人,其中本科4.28万人,高等职业教育3.92万人。市属高校计划招收研究生8467人,其中博士生635人,硕士生7832人。市属成人高等学历教育计划招生4万人,其中本科1.6万人,专科(高职)2.4万人。3.进一步提高教育基础设施现代化水平。加强新城教育设施和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推动居住区配套学校建设机制改革,确保新建学校达到办学条件标准并及时交付使用。扎实推进校舍安全工程,完成300所中小学校舍抗震加固改造,确保工程质量。落实“市属高校基本建设三年规划”,加快推进重点项目建设。完善建设机制,加快推进亦庄职教园区和良乡、沙河高教园区建设。积极推动教育系统土地确权工作。推进节能减排工作,建设节约型学校。
4.进一步完善促进教育发展的保障机制。积极争取中央和市级财政加大对教育的投入,健全保障教育投入的考评和监督机制,提高经费使用效益。加大市级统筹力度,优化投入结构,完善预算形成机制。完善基础教育生均公用经费标准。严格教育经费使用管理与监督,重点加强对预算执行与财务收支、基建修缮工程项目等的审计力度。
二、以深入推进素质教育为核心,全面提高教育质量
5.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大力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学习教育,引导青少年学生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和价值取向。研究完善中小学各学科德育指导纲要,全面落实中等职业教育德育课程新方案,提高班主任队伍专业化水平。加大社会大课堂等校外教育资源建设和投入力度,加强农村地区青少年活动场所建设,加强学生社会实践教育。深化中小学教育教学改革,启动教材修订工作,严格落实课程设置和教学安排的规定,减轻学生课业负担。推进体育教学和评价改革,广泛开展阳光体育运动,实现全市青少年学生普遍达到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全面推进健康促进学校建设,切实遏制青少年近视、肥胖上升趋势。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加强和改进艺术课程教学,大力开展课外艺术活动。
6.切实提升学前教育保障水平。加大政府对公办学前教育设施建设的投入,改扩建30所公办幼儿园,增加12000个学位,努力缓解入园紧张状况。积极改善农村乡镇中心园办园条件,实现乡镇幼儿园全面纳入级类管理。加强对学前教育的统筹和指导,提升幼儿教师整体素质,提高幼儿园教育教学质量和管理水平,加强园本课程建设与研究,促进幼儿身心健康。
7.重点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加大政府统筹和调控力度,进一步优化中小学结构布局,加快推进中小学达标工程。大力推进城乡教育一体化发展,新增教育经费主要向农村地区、薄弱学校倾斜,优先支持农村保留学校办学条件达标。推进名校办分校、学区化管理、学校联盟、对口合作、教师交流等改革试点,推动优质教育资源的共享、辐射和带动。开展教师特派、管理输出、学校托管等试点,探索区域教育协调发展机制。
8.推动高中教育多样化发展。以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为重点,促进普通高中内涵发展。通过布局调整、资源整合,提高优质高中教育资源的覆盖程度。深入推进普通高中课程改革,着力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自强自立和适应社会能力。大力加强学校特色建设,推动一批学校进行特色高中改革试验。
9.提升职业教育发展重心。结合首都产业结构调整和功能区建设规划,进一步调整优化职业学校布局和专业结构,继续推动组建职业教育集团。通过自主招生、“3+2”和“五年一贯制”等模式,积极推进中高职衔接。继续推动高等职业教育改革。加强国家和北京市示范院校建设,建设一批集学生生产实习、教师专业实践、社会职业培训和生产经营服务等功能为一体的综合实训基地。深入开展工作过程导向的课程改革,积极探索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着力培养学生职业道德、职业技能和创业就业能力。10.着力提升高等教育人才培养质量。加大共建力度,支持在京中央高校发展。完善市属高校发展引导机制,大力支持北京高校特色发展。深入推进“质量工程”,充分发挥精品课程、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校外人才培养基地、人才培养模式创新试验区的示范作用,努力实现优质教学资源共享。围绕首都高端和新兴产业发展需要,推进专业建设和专业结构调整,加强应用型人才培养。
11.大力推进高校科技创新。深入推进“创新工程”,增补部分北京市重点学科,进一步加强北京市重点实验室、高校工程中心、高校科研基地、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基地建设,增强高校科技创新能力和科研成果转化能力。支持高校科技成果的转化与产业化,做好新增的10个大学科技园建设与服务工作。开展“研究生教育质量工程”,继续做好“北京市优秀博士学位论文评选”工作,加强产学研联合、国内外联合研究生培养基地建设。做好第十一届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评奖工作,促进北京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的繁荣发展。12.推动多种形式的继续教育广泛开展。鼓励引导职业学校,面向各类从业人员、转岗人员、下岗失业人员以及未升学的初、高中毕业生积极开展职业培训,提高劳动者素质和就业创业能力。加强农民教育网络和基地建设,积极开展多种类型的农民教育培训。完善学习型城市建设推进机制,继续推进各类学习型组织创建工作,启动学习型区县建设示范区县创建及评估工作。开展市民学习特色项目认定和学习成果认证试验,完善终身学习服务体系和制度,建成市民远程学习服务中心。探索宽进严出、自主学习、学历与资格证书并重的开放式教育制度。
13.实施数字校园建设工程。坚持以教育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全面提升北京教育信息网建设水平,加大对中小学校尤其是农村中小学校信息化的投入,充分发挥信息化手段对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作用。加大网络应用平台的整合利用,大力开发数字化教学资源,推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层次整合,满足学生自主学习和个性化学习的需要。提升教育管理信息化水平,构建数字化服务体系,促进区域、学校、教师、学生、家长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引导学生健康上网、文明上网,形成积极向上的校园网络文化。14.建设高素质教师队伍。加强教师职业道德建设和专业态度培养,评选表彰“北京市人民教师”。完善教师补充机制,实施教育硕士培养计划。在教师培训、岗位设置、骨干教师配备、学科带头人培养等方面向农村学校和城镇薄弱学校倾斜,进一步改善农村、山区教师工作生活条件。完善教师培训体系,建立并实施中小学教师带薪脱产培训制度。进一步加强教师专业建设,实施基础教育教师基本功水平达标计划。开展教师交流制度改革试点。落实义务教育教师绩效工资政策,推进中小学岗位设置、绩效考核和教师职务制度改革,研究非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实施绩效工资方案。加强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持续推进高等学校人才强教计划和职业院校教师素质提高工程。
三、以激发教育发展活力为目标,深化教育改革与开放
15.推进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着力建设具有首都特色的现代化基础教育课程体系,加快修订和颁布基础教育各学科课程指导意见,赋予学校充分而合理的课程自主权,把推进课程设置改革、提高学生综合能力与打好基本功有机结合起来。改进课堂教学,推动开展研究性学习和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着力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勇于创造的能力。建立完善校本教研制度,加快全市教研网络建设,建立各级课程改革资源库。加强对学习困难学生的问题诊断和个别支持辅导。推进优秀拔尖人才培养试验,加强少年科技创新学院建设。深入推进人才培养模式创新试验区建设,鼓励和支持高等学校联合培养拔尖创新人才。加强各学段之间的联系与合作,探索人才成长和培养的科学规律。
16.推进考试招生和评价制度改革。进一步完善初中、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制度和综合素质评价方案,并作为招生录取的依据。继续做好中职学校招收未升学高中毕业生工作,稳步扩大高职自主招生试点。全力做好实施新高考方案的各项工作,研究探索高校分层分类的高考和录取方式。加强考试招生信息公开和社会监督,规范特殊类型招生和加分政策。研制并试行中小学学生学业质量标准,建立教育质量评估和监测体系,继续完善教育质量年报制度。
17.深入推进教育现代化试验城市建设。统筹区域教育协调发展,加大政策倾斜和经费支持力度,开展城乡教育一体化、区域教育均衡发展、基础教育体系创新、农村教育现代化等改革试验。推进现代学校制度建设,坚持和完善公办高校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建立完善家长参与中小学民主管理的有效机制。建立健全首都高等教育整体规划管理和发展协调机制。深化办学体制改革,多种形式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进一步协调落实民办学校平等待遇和优惠政策,通过引导性项目推动民办高校提升办学水平。继续做好民办高校办学状况评估工作,建立民办教育社会评价制度。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等方式,支持民办学校和幼儿园发展。建立新型后勤保障体系,提高学校后勤保障能力和服务水平。
18.进一步深化教育交流与合作。适应建设世界城市的要求,拓展首都教育国际交流合作平台,提升国际交流活动品质,不断提升首都教育的国际影响力和竞争力。引导中外合作办学高层次、高质量发展,规范中外合作办学行为。办好国际教育博览会,支持高端学术活动和面向学生的国际教育交流项目,大力发展来华留学教育,积极推动汉语教学,稳步发展境外办学。继续推动各级各类教育与港澳台地区的交流与合作。积极推动华北五省区市教育合作和交流。对口支援拉萨、和田等地区教育发展,完成支援什邡教育的各项任务。
19.全面推进依法治教。加快《北京市教育督导条例》、《校外教育条例》的立法调研,启动修订《学前教育条例》调研工作。深入推进依法行政,贯彻落实行政执法责任制,依法查处违法办学行为,加强对区县教育行政部门依法行政工作的指导。大力推进依法治校,加强学校制度建设,指导各级各类学校清理完善规章制度。开展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制定“五五”普法验收评价标准,推进大学生法律志愿服务工作,切实提高普法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不断提高行政复议、申诉案件办理质量,切实维护教师、学生合法权益,努力化解矛盾纠纷。认真做好政府信息公开工作。全面推进语言文字规范化建设,继续开展语言文字示范学校和语言文字达标街道、乡镇创建活动,为“人文北京”建设营造和谐的语言文字环境。20.全面加强教育督导工作。组织开展对政府落实教育法律法规和政策情况的督导检查,积极推动教育质量督导检查,组织开展各类专项督导检查。不断拓展督导领域,开展校外教育督导和调研。完善督导检查结果公告制度和限期整改制度,研究制定教育满意度社会调查办法。加强督学培训,进一步提高督学队伍专业化水平。组织北京2010年城市教育督导国际论坛,提高督导工作国际化水平。
四、以解决群众关心的问题为切入点,切实推进教育公平
21.切实保障特殊困难群体的受教育权利。建立健全教育资助制度和助学体系,完善义务教育免费政策和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教育资助制度,研究制定家庭经济困难幼儿入园资助政策。进一步提高高校助学工作水平,做好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工作。进一步扩大公办学校接收来京务工人员子女比例,支持民办打工子弟学校规范办学。
22.大力加强特殊教育和民族教育。加大特殊教育学校建设力度,全面改善办学条件。提高特殊教育生均公用经费标准,保障学校办学需要。加强随班就读资源教室建设与管理,完善随班就读支持保障体系。加大对特殊教育师资的培养培训和政策倾斜力度。加强和改进工读教育。广泛开展民族团结教育,办好新疆班、西藏班和民族学校。
23.全力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服务工作。以示范性就业指导中心建设为重点,进一步完善北京地区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体系。以北京高校毕业生就业常设市场为平台,为毕业生就业提供更加优质的服务。积极配合有关部门做好“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三支一扶”、“选聘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选聘高校毕业生到社区工作”“入伍预征”等项目工作,积极引导和鼓励高校毕业生到基层、到西部、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建功立业。重点做好就业困难特别是家庭经济困难毕业生的帮扶工作。加大创业教育工作力度,不断提升毕业生的创业意识和创业能力。
24.切实加强教育行风建设。进一步完善义务教育入学办法,积极探索解决义务教育择校问题的有效途径,切实纠正择校乱收费行为。加大对学校、教研机构以及公办校外教育机构的监管,依法严肃查处违规补课和办班行为。完善齐抓共管的工作协调机制,规范招生、收费行为,着力在治本上下功夫,努力构建治理工作长效机制。加强民办教育的规范与管理,加大对违规、非法办学行为的查处力度。
五、以推动首都教育事业科学发展为根本,全面加强和改进教育系统党的建设
25.提高教育系统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贯彻落实十七届四中全会和市委十届七次全会精神,研究制定贯彻意见,开展第六次北京市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先进校评选。坚持不懈地抓好第三批学校学习实践活动,巩固和发展教育系统学习实践活动成果。坚持学以致用,进一步强化理论武装,推进学习型政党建设。加大教育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力度,研究制定“高校领导干部能力建设工程深化计划”,提高学校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思想政治素质和治校理教能力。贯彻落实《中国共产党普通高等学校基层组织工作条例》,实施党支部建设工程,制定党代表提案制实施办法,推进党内民主建设。加强领导干部作风建设,开展党员作风建设年活动,加强党员教育和管理。全面推动民办高校党建和思想政治教育评估工作。切实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进一步健全惩治与预防腐败体系建设,扎实推进廉政风险防范管理工作。以党外代表人士工作为重点,做好高校统战工作。全面落实好老干部政治、生活待遇,重视和支持关心下一代工作。26.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宣传思想工作及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进一步加强新闻舆论引导和宣传工作,营造教育改革发展的良好环境。推进学校完善辅导员岗位考核制度,确保对每个学生的深度辅导工作落到实处。深入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进课堂、进教材、进头脑,实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质量建设工程。以学科带头人和学术骨干培养为重点,大力加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建设。深入推进大学生心理素质教育,进一步细化心理危机预防三级机制。加强班集体等基层学生组织建设,增强学生基层组织的凝聚力。进一步加强和改进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建立和完善学生志愿服务长效机制。
27.切实维护教育系统安全稳定。健全教育系统安全稳定工作体系,夯实工作基础,加强安全稳定长效机制建设。开展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和安全隐患排查整治工作,指导学校不断提高处理突发公共危机事件的能力。实施科技创安深化工程,加大学校安全防范力度,着力抓好寄宿制学校安全管理和学校传染病、食物中毒的防控,大力推进“平安校园”建设。加强安全教育和培训,完善应急工作机制。进一步增强领导干部安全稳定工作意识和处置能力,建立健全安全事故倒查问责制度。
28.进一步加强两委机关建设。切实转变工作作风,建立完善领导联系学校制度,拓宽主动听取广大师生、人民群众和社会各界意见和建议的渠道,不断提高机关工作效能和服务水平。完善两委决策机制,提高科学决策水平和宏观管理能力。加强机关干部管理和培养培训,提升干部能力素质。加大督查督办力度,增强行政执行力。进一步加强机关文化建设,改进机关服务保障,努力创建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的和谐机关
第二篇:北京市教委详解2014入学须知
北京市教委详解2014入学须知
北京市义务教育阶段入学政策解读正式发布,与往年相比,今年北京市的入学政策有了一些变化,本市首次使用统一的小学和初中入学服务系统,实施计划管理。
今年北京市提出区县在小升初工作中实行单校划片或多校划片。今年起义务教育阶段入学实行计划管理。各区县加强入学需求前瞻预测,按照学龄人口数量、小学毕业生数量和中小学校办学规模等制定小学、初中招生计划并报市教委备案。
关键词:可否跨区入学
民办学校、寄宿校可以收跨区生
1.为什么首次使用统一的小学和初中入学服务系统?
全市使用统一的小学和初中入学服务系统,一是预测适龄儿童入学数量和分布,做好入学服务。二是利用信息化手段规范入学流程,保障公平、公正。
2.家长如何获取今年的入学政策,包括各个区县的政策?是否有对外的咨询电话?
2014年起义务教育阶段入学有一个公众服务的门户:yjrx.bjedu.cn,该门户上有市、区县的相关政策咨询服务信息以及各区县辖区内的中小学信息,可供参考,门户通过电脑和手机都可以访问。门户网站上有统一的技术服务电话和各区县的政策咨询电话。
3.能否跨区入学?
民办学校、寄宿制学校可以接收跨区入学的学生,其他学校不能接收跨区入学的学生。
关键词:外地户籍如何入学
外地在京工作子女入学需提供五证
1.非本市户籍按本市户籍对待的条件是什么?
持有区县人力社保部门开具的“原北京下乡青年子女身份证明”;
区县教育行政部门开具的“台胞子女就读批准书”;
全国博士后管理部门开具的“博士后研究人员子女介绍信”以及其父或母的“进站函”; 部队师(旅)级政治部开具的随军家属证明及现役军人证件;
区县侨务部门开具的“华侨子女来京接受义务教育证明信”;
街道办事处或乡镇人民政府开具的《子女关系证明信》及其父或母本市常住户口登记卡; 市人力社保部门为其父或母签发的《北京市工作居住证》;
其他符合国家和本市有关政策规定的证明。
2.什么情况入学需要提供“五证”?
非本市户籍的适龄儿童少年,因父母或其他法定监护人在本市工作或居住需要在本市接受义务教育的需提供五证,具体是:适龄儿童少年父母或其他法定监护人本人在京务工就业证明、在京实际住所居住证明、全家户口簿、在京暂住证、户籍所在地街道办事处或乡镇人民政府出具的在当地没有监护条件的证明等相关材料。
3.外国籍学龄儿童家长,都需要做什么?
同样要进行信息采集,采集的信息请根据居住地区县教委公布的时间到区县教委进行审核,审核通过后自行填写详细信息并打印信息采集表。
关键词:幼升小
可采集户籍或居住地其中一个
1.本市户籍的学龄儿童家长,都需要做什么?
首先要确认入学登记的区县,选择对应的区县入口,在规定时间内进入小学入学服务系统进行注册,注册信息的真实性需要审核,待审核通过后即可填写其他详细信息并打印信息采集表,到学校登记报名时要出示信息采集表。
2.本市户籍的学龄儿童能不能进行跨区登记?
本市户籍适龄儿童均须按区县教委划定的学校服务片参加学龄人口信息采集。
3.我是XX区户籍学龄儿童家长,但是我们房产或居住地在XX区,我们应该在哪个区采集? 可根据个人意愿选择两个区中的其中一个进行采集。
4.登记的信息验证有哪些?在登记的时候我如果编写一个虚假信息能不能通过登记?
我市有关部门建立了系统联网验证、当面验证等多道验证审核程序,以保障学生的合法权益,无论在哪个验证环节发现是虚假信息,该条登记都将成为无效信息,可能影响孩子正常的入学程序。
5月进行信息采集
1.我是外地户籍学龄儿童家长,目前居住在XX区,我都需要做什么?
北京市非本市户籍适龄儿童少年接受义务教育需要进行证明证件材料的审核,相关政策请咨询相关区县行政部门。在义务教育入学服务平台上进入对应区县的“非本市户籍适龄儿童接受义务教育证明证件材料审核入口”,按照相关提示进行注册和五证信息采集并提交,提交成功后需等待相关街道审核信息并开具相关证明。待街道开具完就读证明后登录“小学入学服务系统”中进行信息确认,确认完成后打印信息采集表并参加相应学校的入学登记。
2.信息采集开放时间到什么时候?
信息采集开放时间为5月1日-5月31日。
3.我是XX区集体户口,我应该怎样参加采集?
参加信息采集的流程与其他本市户籍儿童一致。
4.不足龄的儿童能参加采集吗?
由于是入学信息采集,凡年满6周岁(2008年8月31日以前出生)的儿童参加信息采集,不满6周岁(2008年8月31日以后出生)的儿童不参加信息采集。
5.超龄的孩子如何参加信息采集?
超龄的孩子可到所在区县教委进行审核后由区县教委代为采集。
过时换区登记会影响入学
1.我的注册信息未通过审核怎么办?
首先请对照身份证、户口本等证件检查信息填写是否有误,如果有误,请撤销信息按照正确信息重新进行注册;如果与身份证、户口本确实一致但仍未审核通过请联系所在乡镇政府或街道派出所出具纸质身份证明材料并加盖公章,提交至区县教委单独审核。
2.能不能撤销登记,换区县进行登记?
在信息采集完成后,未被学校确认接受前,如需变更区县,如在学龄人口信息采集时间内,家长可自行注销并重新注册,在采集时间之后,需由原登记区县教委审核撤销,由新入学区县教委进行审核登记。通过原注册的登记号可获取原有的信息。但在采集时间之后,由于换区县登记所造成的时间延误可能会影响孩子片内入学机会。
3.登记的手机有什么作用?没收到验证码短信怎么办?
登记的手机用于获得各阶段的过程信息,比如信息审核成功、登记成功等等,很重要,务必填写正确。
4.我的信息采集表丢失了怎么办?
可登录小学入学服务系统重新打印信息采集表。
5.去学校登记需要带什么材料?
以学校公布的登记信息公告为准。
关键词:小升初
回实际居住地入学需向学校申请
1.本市毕业生,需要做些什么?
本市小学毕业生,直接通过电子学籍系统自动采集信息,学校会打印核对表,请家长核对信息并签字确认,后续按区县教委具体通知操作即可。
2.如果学生基本信息有误如何处理?
如家长确认下发的基本信息有误,请及时联系学校负责的相关老师,由老师进行确认,如果确认基本信息有误,老师会根据实际情况在系统中进行相应修改,并再次由学生家长签字确认。
3.回户口所在地和家庭实际居住地如何办理相关手续?
回户口所在地或家庭实际居住地入学的学生需向毕业学校提出申请,并由学校在统一平台中打印申请表,签字确认后通过网络平台进行审核,审核由学校发起申请,转出区县审核后,转入区县再进行审核。申请通过后数据将自动将信息变更到转入区县。
4.新进京的学生如何参加初中入学?
新进北京就读初中的学生,包含本市户籍和非本市户籍学生,需通过全市统一的初中入学登记平台进行信息采集,本市户籍学生的信息需经区县教育行政部门确认,非本市户籍学生需经五证审核并开具在京就读证明后方可参加本区县的初中入学。
5.我如何知道我是否被学校录取了?
系统会通过网络平台和短信告知。
关键词:其他方式入学
不参加信息采集原则上不能入学
1.不参加学龄人口信息采集,是否可以上学?
北京市中小学信息管理系统将依据小学和初中入学服务系统建立新生学籍。不参加学龄人口信息采集原则上不能入学。
2.民办学校入学方式是什么?
我市依据《义务教育法》和《民办教育促进法》做好对民办学校的管理和服务,民办学校入学由区县教委根据市教委有关文件精神制定具体入学方案。
3.寄宿学校入学方式是什么?
寄宿学校入学由区县教委根据市教委有关文件精神制定具体入学方案。我市相关部门将对学校接收寄宿学生的能力进行检查。
第三篇:天津市教委小学教育处2008年工作要点概要
天津市教委小学教育处2008年工作要点
2008年小学教育处工作指导思想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七大和市委九届三次全会精神,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围绕市教委2008年工作要点,实施城乡教育一体化战略,推进义务教育学校现代化标准建设,加快促进小学教育均衡发展;深化教学和评价制度改革,切实减轻过重的课业负担,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切实重视特殊教育,提升特教工作质量和水平,加快推进特殊教育事业发展;坚持依法行政和依法办学,全面提高学校管理水平,积极推进校园文化建设。
一、实施城乡教育一体化战略,推进小学教育均衡发展
1.推进义务教育学校现代化标准建设项目。拟定并实施《义务教育高水平均衡发展若干规定》,高标准均衡配置教育资源,提高教育现代化水平。着力加强农村小学教育,加快实施农村小学教学点撤并计划。全面落实“城乡学校对口支援合作项目”,引导中心城区优质教育资源向农村学校辐射。组织开展“教育规范化乡镇”评选工作。
2.推进小学建立均衡发展合作学区。着力在市内六区和其他区县城镇小学推进落实建立均衡发展合作学区意见,统筹就近学校的教育资源,组建均衡发展合作学区,逐步建立更加具有实效性、普惠性的校际合作发展机制。推广建立均衡发展合作学区典型经验,形成义务教育较高水平均衡发展的新格局。
3.保障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平等接受义务教育。进一步做好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在津接受教育工作,落实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在津接受教育同本市居民子女“一视同仁”政策。进一步完善外来人口子女就学办法,组织好新形势下相关问题的调研。
二、深化教学和评价制度改革,全面实施素质教育
4.着力推进小学高效课堂教学。加大推进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的改革,提高课堂教学效益,优化课堂教学效果,落实高效教学精讲多练,当堂教,当堂会,保落实,减负担的教学目标,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积极推广小学高效课堂教学典型经验。
5.深化评价制度改革。继续实行学生素质发展水平评价办法,促进评价内容和评价方法的多元化。建立教育质量监测体系,健全学生综合素质多元评价机制。加大对学生作业形式和方法的改革,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切实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
6.提高干部、教师实施素质教育的能力。进一步更新教育观念,加强对干部、教师的通识培训、学科培训、校本培训,加大推进校本教研制度建设,落实素质教育工作要求,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健全素质教育激励机制,着力培养一批实施素质教育富有成效的先进区县、学校和教育工作者,力争在部分区县率先实现新突破。
三、切实重视特殊教育,提升工作质量和水平
7.加快推进区县特殊教育学校规范化建设。推动部分区县在特教班的基础上独立建立特殊教育学校,推动部分区县特教学校在单一聋教育的基础上,招收中度以上智力残疾儿童少年。进一步提高残疾儿童少年受教育人数,有效开展对中度以上残疾儿童少年实施教育。大力发展特教学校职业教育,为残疾学生平等、充分参与社会生活、适应社会需要创造条件。进一步办好天津聋人学校和视力障碍学校,着力提升办学层次和水平。
8.推进区县特殊教育中心建设。落实“十一五”教育事业发展规划确定的区县特殊教育中心建设计划,发挥特教学校辐射作用,增强教育功能,提高特殊教育工作范围和质量。加强对普通学校残疾学生随班就读工作的指导,全面开展建立普通学校残疾学生随班就读保障体系,采取有效措施, 提高随班就读的教育教学质量。积极发展残疾儿童的学前教育,全面开展残疾儿童早期干预、早期康复教育工作,为残疾儿童和家长提供教育服务和养育指导。
对不能入学接受教育的中重度适龄残疾儿童,有计划地开展家庭教育、社区教育和“送教上门”服务。
9.全面提高特殊教育教科研水平。落实教育部制定盲、聋、培智学校义务教育课程设置实验方案,深化特殊教育教学改革,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充分发挥特教培训中心和特殊教育研究会作用,采取多种形式,组织对特教学校干部教师和随班就读任课教师开展继续教育,普及特殊教育知识,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组织特教教师开展教育教学研究活动,着力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和教科研水平。
四、全面提高学校管理水平,加强和谐校园建设
10.坚持依法行政、依法办学。认真贯彻实施《义务教育法》,举办小学校长教育教学理论培训班,提高学校干部教师依法办学的自觉性和紧迫性,增强实施素质教育的主动性、坚定性和责任感,全面提高学校管理水平,依法规范教育教学行为,坚决制止教育乱收费现象。
11.进一步做好小学招生工作。继续坚持属地管理和免试就近入学原则,强化区县政府管理责任,坚持教育资源均衡配置,努力为每个适龄儿童提供优质、公平的教育条件和教育机会。继续实施小班化教育计划,落实小班教育各项保障措施。加强小学办学规模的管理,严格控制班额人数,杜绝学生无序流动。研究解决部分区县城镇小学班额过大问题。
12.积极推进和谐校园建设。开展创建和谐校园活动,活跃和丰富学生课外活动,建设和谐校园文化。强化校长责任意识,建立、完善确保学校师生安全的各项规章制度,健全学校安全管理和应急管理体系。切实重视和加强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提高学生的自我保护能力,防止意外事故发生。
第四篇:最近北京市教委发布2016年高考方案
最近北京市教委发布2016年高考方案,决定将语文分值从150分调到180分,英语从150分调到100分,文理科综合300分调到320分,数学不变,还是150分。另外,英语将增加一年两次考试,如高一已考了100分,高二高三可不考英语。这个消息出来后,社会反响巨大,据网上投票统计,大多数人赞成,也有不少人反对。这是肯定的,任何改革措施的出台,都不可能意见完全一致。我是极力赞成这种改革的。这是经过多年争论和反复研究后终于沉淀下来的结果,预示着举步维艰的高考改革终于又迈出重要的一步。其实,这10多年来,高考有没有改革呢?有的,比如语文考卷,有全国卷、各省市卷,一个改变就是知识性记忆性的题目少了,从九十年代初的40~50分减少到30分上下,占总分20%左右;考题设计也越来越偏重测试能力,让不同类型学生发挥的题目增加了;作文题目改变过去过于偏重抒情,往理性靠拢了。这些都是改革,或者叫改进。但现在高考是全国卷与许多省市的卷子并存,也的确有些良莠不齐。北大语文教育研究所最近研究评价了近年的高考语文试卷,就发现有些省市高考试卷命题水平不高,甚至有硬伤。所以高考要改,首先必须考虑如何提高命题水平。现在有些省市的高考命题队伍受条件限制,比如为了命题保密,要较长期封闭工作,真正有水平的专家不愿参与,只好找些年轻教师;还有行政干预多等等。这都很难保证命题的水平与质量。所以我主张,高考还是改回全国集中命题,比较稳妥。高考命题有机密性,但不是不能研究,考试中心应当突破圈子,从政策上鼓励研究,不断提升命题水平质量。还有就是阅卷,一些困扰多年的问题也亟需解决。拿语文高考阅卷来说,作文占60分,一般分4个等级,其中二等40分上下(或者35~45分)。据对北京、福建等多个省市的阅卷调查,近四五年来,二等作文卷占75~80%。其他省市的情况也大致如此。二等分占比重如此大,不能很好地反映考生水平,对考生是很不公平的。造成高考作文评卷的“趋中率”畸高的原因,一是阅卷等级划分标准虚化,比例失调。二是因作文评分有不确定因素,普遍规定同一份作文需2~3人阅评,彼此打分差异若超过5分,就需重新评阅。这规定本也为保证质量,但却容易造成阅卷者为求“保险”而彼此“趋中”。作为高考语文最主要部分的作文,就因区别度模糊而极大地弱化了选拔功能。这对中学语文教学已经产生非常消极的影响,广大师生认为学不学都可以考个“趋中”的分数,就不愿意在作文甚至在语文课方面下功夫了。这就应当改,想办法让作文评分正态分布。
此外,阅卷也需要改进。目前不少省市阅卷老师的更换比例过大。普遍规定,参加高考阅卷的老师由大学教师、高中教师各50%组成,但由于阅卷补贴过低,平均每人每天少于200元(低于做清洁的小时工报酬),而大学老师的科研、教学任务又重,难于抽调人员参加,只好越来越多地派博士生甚至研究生去阅卷,往往不能保证阅卷质量。高中教师对参加阅卷倒是有积极性,但其主要目的往往在掌握高考命题动向和阅卷思路,以便高考备考,有的学区、学校甚至把轮流派老师参加阅卷作为“备考”的攻略。这些偏向都应改进,也不难改进。
第五篇:北京共青团2011年工作要点
北京共青团2011年工作要点
指导思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落实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团的十六届四中全会精神、市委十届八次全会精神及市委常委会对共青团工作指示精神,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为契机,认真履行四项基本职能,以学习促建设,以服务促发展,主动破解难题,全面活跃基层,努力实现“十二五”时期首都青少年事业发展的良好开局,团结带领各级团组织和广大团员青年在推动人文北京、科技北京、绿色北京战略,建设中国特色世界城市的伟大进程中做出新贡献,以优异成绩迎接建党90周年。
一、以建党90周年为契机加强思想政治教育,进一步坚定青少年理想信念
1.深入开展主题教育。紧紧抓住建党90周年、辛亥革命100周年等重要契机,广泛开展“学党史 知党情 跟党走”系列主题教育,切实加强青少年革命传统教育。通过开展“寻找党的足迹”、“红领巾心向党”、“同成长、共奋进”、老党员访谈、参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组织青春红歌会等方式,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利用青少年入学、入队、入团、入党等时机,强化党、团、队的组织意识衔接,切实加强青少年革命传统教育、理想信念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广泛开展“三下乡”、社会实践、素质拓展、“青春主张”等实践活动和青少年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引导青少年牢固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
2.有效推进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加强红领巾学校、少年先锋团校、中学生业余党校、大学生英才学校、北京市团校等从中小学生到职业青年的链条式载体建设,强化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构建市、区(县)、校三级培训的工作格局,坚持不懈地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武装青年,通过教育培训和实践锻炼等行之有效的方式,不断提高首都大学生骨干、团干部、青年知识分子等青年群体的思想政治素质和综合能力,使他们进一步坚定跟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成长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3.加强青少年分类引导。参照团中央下发的《思想引导大纲》,制定北京共青团《思想引导大纲》,并指导各区县局级单位团委参照《大纲》开展青年思想引导工作。针对不同类别青年群体,确定引导内容和引导方式,构建层次分明、重点突出、针对性和实用性较强的分类引导青年综合工作体系。及时了解掌握青少年思想动态,有针对性的引导青少年关心的热点、焦点问题,切实增强青少年思想引导的实效。挖掘并扶持一批具有良好示范性的分类引导青年项目,选树基层先进典型,加大总结和宣传力度。
4.切实运用新媒体引导青少年。积极探索新媒体的发展规律,提升青檬网络电台影响力,扩大青檬手机报覆盖群体,建设内容丰富、形式活泼、服务首都青少年的网络平台——青檬网,打造首都青少年网络品牌。进一步加强北京网友组织协会建设,凝聚青少年网络自组织,发掘网络达人,培养青少年意见领袖。建设北京青少年网络文化发展中心,为做好青少年网络引导工作提供组织保障。
二、坚持党建带团建,加强团的基层组织建设
5.扎实推进党建带团建工作。深入贯彻全国基层党建带团建座谈会精神,会同有关部门召开全市党建带团建工作会议。完善党团联动工作机制,优化基层团组织的外部环境,形成制度化支持和保障,抓好分系统贯彻落实;健全目标管理体系、完善评估考核标准、创新测评手段,加强党建带团建评估考核验收工作力度,对全市党建带团建工作会议精神和文件落实情况进行检查和督导。通过全团带队深化少先队工作,积极筹备召开全市第六次少代会。
6.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广泛开展北京共青团“创先争优 青年先锋”青春点将台主题活动,通过技能竞赛、技术比武、创业竞赛、才艺展示、论坛交流、事迹报告会等方式,搭建青春舞台,展示青春风采。组织开展创先争优主题团日评选活动,号召带动各行各业团员青年立足本职岗位创先争优。分系统分领域开展创先争优推进会,总结经验,加强交流,推进创先争优活动不断深入。加强创先争优各类典型的宣传,使创先争优成为全团的精神状态和价值取向。
7.促进团的基层组织整体活跃。传统领域着力解决“组织活力”问题,新兴领域着力解决“组织存在”问题,集中全团资源支持基层组织开展活动,增强基层组织活力,以更好吸引和凝聚青年。巩固农村、学校、社区、国有企事业单位及机关团的基层组织建设。深入推进“团建百强街乡创建工程”,完善街乡共青团组织工作格局。巩固和健全农村基层团组织,不断扩大基层组织覆盖面。推进“两新”组织团建,深化市场团建、楼宇团建、行业团建,力争在全年新建“两新”团组织3500家。开展“两新”团组织青年风采展示活动,增强“两新”组织活力。进一步发挥好驻京团工委作用,完善外来务工青年团建工作体系。开展全市基层团组织集中换届工作,配齐配强基层团组织工作力量。
8.强化青少年社会组织建设。发挥共青团“枢纽型”社会组织作用,大力加强市青联、市学联、市青商会等青少年社会组织作用和青年骨干社团建设。加快推进社区青年汇、乡村青年社等终端载体建设,有效联系和服务青少年。建设青少年社团之家,实施伙伴计划,举办“青年社团领导力训练营”、“青少年社团之星”评选、“青少年社团发展论坛”等活动,完善青少年社会组织参与和发展新平台和新机制。建设青少年社会组织发展基金,完善青少年社会组织政策和保障体系。
三、以搭建青少年事业发展平台为支撑,全面服务青少年成长成才
9.发布实施《北京市“十二五”时期青少年事业发展规划》。根据北京市“十二五”时期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要求,围绕全面服务青少年身心健康、个人成才、事业发展、社会参与、权益维护等实际需求,制定完善和发布实施首都青少年事业发展规划,明确发展指导思想,构建发展主要目标,细化发展项目平台,建立健全首都青少年事务工作机制,完善《规划》实施协调、推动和督导机制、监督评估机制,不断优化青少年成长成才环境。
10.全面促进青年创业就业工作。建立促进青年创业就业工作委办局联席会,形成工作机制,做实政策平台;筹建北京青年创业就业促进中心,推进创业就业办公室、北京青年创业者协会和青檬校友会建设,加强内外统筹,打造组织平台;加强北京青年创业就业基金会建设,推进YBC和“贷动青春”小额贷款工作,打造资金平台;加强北京共青团创业青年夜校建设,打造培训平台;深化见习基地和青年创业园建设,构建覆盖全市的见习和孵化网络,打造发展平台。举办青年创新创业博览会,营造青年创业发展的良好氛围,为首都率先形成创新驱动的发展格局主动作为。
11.加强青少年人才队伍建设。全面贯彻落实《首都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制定出台首都青年人才开发工作的实施意见,为青年人才开发工作提供政策支持。加强青年人才培养链建设,加大青年人才培养力度。开展导师带徒、技能大赛、风采展示等活动,帮助优秀青年人才、青年拔尖人才脱颖而出。加大北京市青年人才库建设,建立团组织“推优荐才”机制。做好北京市青年五四奖章等青年榜样的评选表彰工作。
12.切实维护青少年合法权益。按照团中央统一部署,以“新生代农民工的社会融入”为主题,继续深化“共青团与人大代表、政协委员面对面”活动,着力加强重点青少年群体的帮教和维权工作。完善12355北京市青少年服务台、青檬网络电台等平台服务功能,开展直接面向青少年的共青团“倾听”活动,有效收集、分析、研判青少年舆情信息,积极维护首都社会稳定。深化青少年公益活动,加强青少年发展基金会、志愿服务基金会等公益机构建设,积极推动“100365首善行动”、善薪计划等公益品牌。广泛开展“两节送温暖”、捐资助学等活动,为特殊困难青少年群体提供帮助。深化“青少年维权岗”创建活动,开展青少年安全自护教育,深化青少年法制教育,进一步推进未成年人保护与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工作。
13.加强青年统战和外事工作。开展共植“民族团结树”、“民族地区骨干青年培养计划”等工作,不断巩固和发展我市青年爱国统一战线,促进民族大团结大联合。丰富与港澳台侨青少年的交流内涵,促进首都青年与两岸四地青年的深层次交流和团结。积极发挥青年外事工作在服务党政外交、拓宽青年国际视野、培养国际人才等方面作用,开展“中欧青年交流年”、“北京地区青年外交官活动日”等系列活动,深化与社会主义国家及其他友好国家的团青组织互访项目合作。
四、以深入实施“人文北京、科技北京、绿色北京”青年行动计划和建设中国特色世界城市为统揽,参与实施“十二五”发展规划,全面贡献首都发展
14.积极参与实施北京市“十二五”发展规划。立足首都发展新形势、新阶段和新要求,充分发挥全市团员青年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积极参与北京市“十二五”发展规划实施工作,着力在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发挥国家文化中心职能和加强首都文化建设、推进社会建设管理和服务、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提高城市的精细化管理水平等六个方面积极参与,有所作为,提高整体贡献率。
15.全面开展《“人文北京”青年行动计划》。组织动员青少年全面参与“人文北京”建设,深入实施成长关怀、素质提升、文化弘扬、文明表率等青年行动,大力弘扬以马克思主义为理论支撑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先进文化,用先进文化引领青年。通过举办北京国际青年艺术节、北京国际青年戏剧节、乡村青年文化节、青少年社团文化节、青少年网络文化创意大赛等系列活动,打造青年喜闻乐见的时尚文化,用时尚文化吸引青年。通过筹建北京国学院,开展国学传承、传统文化宣讲等活动,用优秀传统文化影响青年。发动广大青少年积极投身首都文化建设,为把首都建设成有世界影响力的文化中心贡献力量。
16.大力实施《“科技北京”青年行动计划》。统筹调动青少年做创新驱动发展先锋,支持青年在创新、创造、创意、创业方面的教育和发展,在青年中开展科普实践、创新创效、创业就业、科技人才、科技共享等行动,持续举办青少年科普短剧汇演、青少年节能环保系列活动。通过“青年文明号”评比、“青年突击队”创建等活动,提高企业青年创新能力。开展青年农民职业教育和技能培训等工作,服务青年农民利用科技增产增收。开展青少年科普活动,营造城市社区青少年科技创新氛围。积极开展与科博会衔接工作,举办大学生“挑战杯”竞赛等活动,培养青少年科学精神,大力提高青少年自主创新能力。
17.深入推进《“绿色北京”青年行动计划》。团结带领青少年持续推进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深入推进绿色保护、绿色生产、绿色生活、绿色家园、绿色人才等行动。推进“保护母亲河,还清官厅水——环保放鱼”、“绿色北京小课题”、“绿色低碳乡村生态游”、“周末生态环保公益行动”、“青少年成长林”绿化环保活动。推进北京共青团“3510行动”,实施绿色出行宣传、健康步行促进、快乐骑车推广、经济公交倡导、文明驾驶养成和绿色风尚弘扬等活动。开展“节约用水、绿色北京”环保实践活动,开办节水科技小发明创新成果展,推广绿色生活方式,营造清新城市环境,重现秀美自然山川,共建宜居绿色家园。
18.积极服务中国特色世界城市建设。根据国家首都功能定位和世界城市建设目标要求,充分发挥全市广大团员青年的积极性和创造力,努力在国际金融中心建设、京津冀首都圈打造、文化软实力提升、高层次人才集聚、产业升级换代等影响世界城市建设的关键要素方面进行创新探索,奋发有为。举办“世界城市与青年作为”2011北京青年论坛,加大培养国际化青年人才,为打造世界高端人才聚集之都,推进世界城市建设提供人才保障。加强与世界各国青年的交流,积极参与国际青年事务,为首都发展营造良好国际环境。
五、以志愿服务为载体发挥青年志愿者作用,为和谐北京建设做出新贡献
19.完善志愿者组织网络体系。充分发挥各级团组织在全市志愿服务工作中的骨干作用,会同有关部门,召开市志愿者联合会第一次代表大会,建立覆盖全市的志愿者组织网络体系,努力提升社会动员能力。进一步整合志愿资源,培育、吸纳各类志愿者组织,推动规范化发展。加大专业志愿者服务队伍建设力度,提高志愿服务专业化水平。加快二级“枢纽型”志愿者组织建设,推动基层志愿者工作深入开展。加强全市志愿服务阵地建设,分批推出各类志愿服务基地。
20.规范志愿者工作体制机制。深入贯彻落实《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志愿者工作的意见》精神,配合有关部门完善全市志愿者工作协调机制。贯彻落实《北京市志愿者管理办法(试行)》,完善“志愿北京”信息平台建设,推进注册管理工作,健全志愿者工作运行体系。规范志愿服务激励表彰制度,完善志愿者保障体系。加强市志愿服务指导中心建设,切实履行好北京市志愿者联合会秘书处职能,大力推进全市志愿者工作常态化建设。
21.巩固深化志愿服务品牌项目。全面梳理青年志愿者服务项目,形成涵盖城市运行、社区服务、文化教育、赛会服务、应急救援、特殊群体关爱等领域的志愿服务项目体系。加强重点示范项目建设,着力打造“蓝天行动”关爱农民工子女志愿服务、“春风行动”春运志愿服务、“文明之旅”文博志愿服务、“蓝立方计划”城市志愿服务、“春芽计划”骨干志愿者培训等“志愿北京”系列青年志愿者品牌项目。提高项目管理水平,支持各级各类志愿服务项目开发实施。积极拓展渠道,加强国际国内志愿服务项目合作。
六、大力加强团的自身建设,推动共青团事业科学发展
22.进一步加强能力建设。大力加强团干部把握大局、融入大局的能力建设,通过集中学习、专家辅导、考察交流等形式,培养战略思维,站位要高、视野要宽、眼光要远,统筹谋划主动融入。大力加强团干部做好青年群众工作的能力建设,围绕首都青年群众工作的重大课题,全市各级团组织主要负责同志要带头开展调研,深入基层、深入青年、深入实际、深入生活,研究对策,努力锻炼提高做好引导青年、凝聚青年、服务青年等青年群众工作的本领。不断提高团干部自身综合能力,通过举办区县局级单位团委书记培训班、团青骨干高级研修班、优秀团干部跨系统交流挂职等干部教育培训和实践锻炼形式,切实提高团干部自身素质。
23.进一步加强作风建设。大力加强团干部党性锻炼和教育,结合建党90周年开展团干部党性修养专题培训,在各项实际工作中做到讲党性、讲原则、讲纪律。继续坚持“眼睛向下、重心下移”落实好机关干部驻区县指导、局级干部蹲点、团干部基层联系点等制度的作用,通过在全团深入开展共青团“倾听”活动,保持团干部与普通青年的密切联系,不断夯实深厚青年群众根基。扎实推进机关作风建设,抓好专题学习、民主生活会、整改建设、监督管理四个环节,开展“用心想事、用心谋事、用心干事”专题学习讨论,深化团干部的成长观、事业观和大局观教育,不断锤炼良好作风。
24.进一步加强制度建设。探索建立青少年工作联席会议运行机制,逐步推进共青团协助政府管理青年事务的有效模式。结合团组织集中换届工作进一步加强团的各级委员会建设,充分发挥常委会、全委会、专委会、委员等作用,通过继续开展与新任职团委班子集体谈话制度,加大对团委工作的指导和团干部的协管力度。建立完善工作运行机制,搭建好共青团事业发展支撑平台,形成选树青年典型工作机制,加强共青团维稳工作预警机制建设,推动共青团各工作系统的资源共享,以重点工作折子工程来完善工作督查考核机制。完善支持基层的长效工作制度,在资源、力量、载体等方面切实向基层倾斜,为基层办实事、求实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