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小学三年级数学下册第四单元乘法题库
第四单元
乘法
一、填空。1、84×23的积是()位数,最高位是()位。
2、计算50×70时,先算()×(),再在积的末尾添上()个0。3、27的30倍是(), 12个30是(),270是9的()倍。
4、两位数乘两位数,积可能是()位数,也可能是()位数。
5、最大的三位数与最小的两位数的积是()。6、26×50的积的末尾有()个0。
7、□5×21,当□里填()时,这个算式的积是三位数,要是积是四位数,□里可以填()。
8、在○里填上“>”、“<”或“=”。
27×33○2053
66×68○67×67
7×223○45×32 29×30○900
35×70○2800
72×50○3500
9、最大的三位数与最小的三位数的差是()。
10、□5×21,当□里填()时,这个算式的积是三位数,要是积是四位数,□里可以填()。
11、笔算乘法时,乘到哪一位数满几十,要向()进几。12、0和任何数都得(),1和任何数相乘都得().13、19×19的积大约是()。14、34的26倍是()。
15、最大的三位数与最小的三位数的差是()。
三、判断题1、0和任何数相乘都得0、()
2、31×69的积大约是2100、()
3、50×60的积的末尾只有两个0、()
4、因数的中间有几个0,积的末尾一定也有几个0。
()
5、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积一定是四位数。
()
6、用十位上的2乘13积是26。
()
7、两个数相乘的积一定大于两个数相加的和。
()
8、一个乘数末尾没有0,积的末尾也一定没有0。
()9、50×48的积与50×6×8的积相同。
()10、32个24的和,列式为32+24。
()
11、两位数乘两位数,积是三位数。
()
12、两个因数的末尾各有一个0,那么积的末尾有2个0。
()
13、交换两个因数的位置,积不变。
()
14、乘法中,一个因数扩大2倍,另一个因数扩大3倍,积扩大了5倍。()
15、两个数相乘的积一定大于两个数相加的和。
()16、48乘50末尾只有1和0.()17、72×31可以读作72乘31或31乘72。
()18、6个35再加上20个35,可列式为35×26。()19、54×24=4526
()
四、选择题:
1、一个乘数不变,另一个乘数扩大10倍,积()。A.缩小10倍 B.不变 C.扩大10倍
2、在计算(14+16)×30时,要先算()法,再算()法。
A.加 B.乘 C.无先后次序
3、下面算式中,积的末尾只有两个0的算式是()。A.50×20 B.35×40 C.52×40
4、如果□是○的15倍,下面哪个算式是对的?()A.○÷15=□ B.○×15=□ C.□×15=○
5、一个坏了的水龙头每分要白白流掉65克水,1时浪费掉()克水。
A.650 B.65 C.3900
6、一架飞机每分飞行21千米,每时飞行()千米。A.210 B.226 C.1260
7、()×27<730。
A.27 B.28 C.29
五、1、直接写出得数。
50×50=
80×30 =
60×30 =
21×40=
10×500=
600×13=
20×60 =
40×70 = 35×20 =
16×40=
11×60 =
18×50 = 46×10 =
32×20 =
41×20 =
70×80 = 80×50 =
23×30 =
32×30 =
90× 800 =
2、估算小能手。
21×30≈
72×9≈
53×68≈
38×18≈ 18×92≈
89×12≈
92×31 ≈
23×39 ≈ 42×41 ≈
52×68 ≈
89×51≈
72×80 ≈
3、用竖式计算。
32×13 =
27×56 =
43×58 =
25×17 = 63×72 =
45×25=
26×34=
35×18 =
47×42 =
85×53=
29×72=
91×15=
4、脱式计算。
68+24×40 125÷5×39
300-8×25 125×8+231 500-36×12 28×25-240
125+18×33
(390+30)÷7 2340÷5÷3 2065+4675÷5
(390+30)÷7
23×18+480 21×4×13 340÷5×42
七、列式计算。
1.最小的两位数乘最大的两位数,得数是多少? 2.比56的25倍少120的数是多少? 3.37个42连加是多少?
八、解决问题。
1、春雨小学389名学生去参观自然博物馆、每辆车准乘45人,租9辆车够吗?
2、小明买20枚8角的邮票和30枚6角的邮票、一共要付多少钱?
3、一个游泳池的长是35米,小明游了3个来回。他游了多少米?
4、有9600千克的货物,两辆车4次就能运完。平均每辆车每次运多少千克?
5、图书馆共有126本书,放在3个书架,每个书架有6层。平均每层放几本?
6、学校组组织参观兵马俑,共46人去参观,其中有18名学生。票价如下: 学生票 28/元 成人票60/元
团体票40/元(1)购学生票需要多少元?购成人票需要多少元?
(2)如果按团体票购买,需要多少元?(3)你会选哪一种方式,为什么?
7、某工厂有男职工32人,女职工的人数是男职工的18倍,这个工厂有职工多少人?
8、学校的礼堂最后一个座位18排25号,我们学校共有436人,这些座位够坐吗?
9、去年植树节三年级同学上午种树14行,下午种树13行,平均每行种28棵树,三年级同学一共种树多少棵?
10、三(2)班有6个小组,每组8人,每人种向日葵16棵.三(2)班一共种向日葵多少棵?
11、李老师买了14根日光灯管,每根12元,李老师付了200元,应找回多少钱?
12、工厂有20台织布机,每台织布机织布28米,()?(补充一个问题并解答出来)。
13、甲城和乙城相距875千米,一辆汽车以每小时45千米的速度从甲城开出,行驶了11 小时后,距乙城还有多少千米?
14、学校买了4个排球,每个28元,买足球用了240元,学校买排球和足球共用多少钱?
15、水果店运进36筐水果,每筐25千克。卖出245千克,还剩多少千克?
16、一列火车8小时行驶544千米,按照这个速度,15小时可行驶多少千米?
17、水果店运来20箱梨,每箱30千克,卖出325千克,还剩多少千克?
18、林场要种一批果树,已经种了30排,每排120棵。再种360棵就完成任务了,这批果 树共有多少棵?
19、每袋大米25千克,售价65元,王师傅要到粮店买12袋大米。1000元够吗? 20、学校组织97名教师国庆节去海洋公园游玩,每张门票70元,7000元买门票够吗?
21、篮球每个58元,王老师带了200元钱,想买3个篮球,王老师带的钱够吗?
22、《水浒传》一套2本,售价96元,刘老师想买28套,刘老师一共需要付多少钱?
23、一盒月饼有8个,售价64元,今天卖出月饼25盒,营业员今天卖月饼的收入是多少?
24、三月份植树小分队绿化荒山,每天植树29棵,一个月一共能植树多少棵?
25、一头奶牛平均每天产奶20千克,照这样计算,45头奶牛一天能产奶多少千克?
26、一畦菜地可产白菜300千克,这样的15畦菜地可产白菜多少千克?
27、张亮要给他的房间贴36平方米的壁纸,每平方米壁纸26元,一共大约要用多少元?
28、陈萌看一本280页的故事书,如果他一天看18页,15天能看完吗?
29、一艘客轮从A 港4月5日早8时启航,4月6日下午14时到达B港,这艘客轮每小时行35千米,A 港到B 港有多少千米? 30、师徒两人一起做零件,师傅每小时做26个,徒弟每小时做18个,他们两人8小时一共做多少个零件?
31、一架飞机每分钟飞行26千米,每小时飞行多少千米?
32、聪聪和明明分别从甲、乙两地同时出发,相向而行,聪聪每分钟行75米,明明每分钟行68米,经过20分钟丘途中相遇,甲乙两地相距多少米?
33、三二班42名同学去参观动物园,每张车票8元,每张门票15元,应该准备多少元买门票?
34、一旅游公司有28辆旅游客车,每辆车可坐56名乘客,这个旅游公司最多可同时接待多少游客?
35、爸爸的书架有12层,每层可放23本书,200本书放得下吗? 奥林匹克攀登
1.一个圆形池塘,它的周长是150米、每隔3米栽种一棵树,问:共需要树苗多少棵? 2.有一正方形操场,每边都栽种17棵树,4个角各栽种1棵,共栽树多少棵?
3.在一条路上按相等的距离植树,甲乙二人同时从路的一端的某地一棵树出发,5分钟后当甲走到从自己这边数的第22棵树时,乙刚走到从乙那边数的第10棵树,已知乙每分钟走36米。问:甲每分钟走多少米?
4.有一条公路长900米,在公路的一侧从头到尾每隔10米栽一根电线杆,可栽多少根电线杆? 5.马路的一边每相隔9米栽有一棵柳树,张军乘汽车5分钟共看到501棵树,问汽车每小时行多少千米? 6.实验小学五年级学生排成一个方阵,最外一层的人数为60人。问方阵外层每边有多少人?这个方阵共有五年级学生多少人? 7.晶晶用围棋子摆成一个三层空方阵,最外一层每边有围棋子14个。晶晶摆这个方阵共用围棋子多少个?
8.一个圆形花坛,周长是180米,每隔6米种一棵芍药花,每相邻的两棵芍药花之间均匀地栽种两棵月季花,问可栽多少棵芍药?多少棵月季?两棵月季之间的株距是多少米?
9、同学们做操,小林站在左起第7排,右起第13排;从前边数是第8个,从后边数是第 14个。每排的人数同样多。做操的同学一共有多少人?
10、一个三位数乘6的积,和41乘18的积相等,这个三位数是多少?
11、对于24×24×24,四个同学算出的答案都不一样,分别是13806,13428,13824,13902,李老师看了以后,说只有一个人做对了。你能不用再算一遍,很快说出哪几个是错误的吗?
第二篇:三年级数学下册第四单元教案设计
三年级数学下册第四单元教案设计
3、解决问题
第一课时
课题:解决问题(1)
教学内容:教材第52页例3及相关内容
教学目标:、让学生经历解决问题的过程,学会用两步乘法计算解决问题。
2、通过解决具体问题,让学生获得一些用乘法计算解决问题的活动经验,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教学重点:正确运用两步乘法计算解决问题。
教学难点:通过解决数学中的具体问题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教学准备:多媒体
例3主题图
教学过程:
学前准备
复习解决一步乘法的问题。
教师:请同学们认真听、仔细想,看谁能很快解决下面的问题。
三(1)班同学,在做广播操时需站4队,每队12人,三(1)班一共有多少人?
让学生读题,并说一说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结果。
2×4=48(人)
答:三(1)班一共有48人.教师引导: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用乘法解决问题。
二、探究新知
学习教材第52页例3.出示例3.教师:观察情景,你从中知道了哪些信息?跟同伴说一说。
师生共同探究解题思路。学生汇报如下:
(1)可以先求一箱保温壶能卖多少钱,再求5箱卖多少钱。
45×12=540(元)
540×5=2700(元)
(2)也可以先算出5箱共有多少个保温壶,再根据每个保温壶的价格求出一共卖了多少钱。
教师指名学生列式解答。
2×5=60(个)
60×45=2700(元)
教师:还有其他的方法吗?
教师引导学生用综合算式解答:
45×12×5=2700(元)
2×5×45=2700(元)
三、课堂作业新设计、每盒有2个球,每排5盒,求3排一共有多少个球。
2、每辆汽车每次运货物9吨,有6辆汽车,这些汽车4次运货物多少吨?
3、一中高级瓷砖每块13元,每箱有25块。小刚家装修时买了3箱一共要用多少元?
四、思维训练、菜市场运来5车黄瓜,每车70袋,每袋20千克。一共运来黄瓜多少千克?
2、光明小学教学楼有3层,每层有12间教室,每间教室安装6盏日光灯。这些教室一共安装多少盏日光灯?
3、在一条公路的一边种树,先在一头种一棵树,以后每隔5米种一棵,一共种了324棵就种到另一头了,这条路长多少米?
五、板书设计
解决问题(1)
解决两步计算的连乘应用题,要根据已知
条件找间接量,确定好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教学反思:本课引导学生学习解决乘法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让学生明确了三步解决问题的方法:
1、阅读与理解;
2、分析与解答;
3、回顾与反思。在仔细分析数量关系的基础上,想好先解答什么,再解答什么,再让学生自己列出综合算式,培养了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二课时
课题:解决问题(2)
教学内容:教材53页例4及相关内容
教学目标:、会解决用除法计算的问题。
2、体会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的乐趣。
教学重点:正确解答用除法计算的问题。
教学难点:通过解决具体问题,让学生获得一些用除法计算解决问题的活动经验。
教学准备:多媒体
例4情境图
教学过程:
学前准备
、练习。
43×11=
32×12=
22×14=
2、出示:小明5分钟写了180个字,他每分钟写多少个字?(学生回答后,教师板书)
二、探究新知、教学例4.出示情景图。
教师谈话引入新课。
根据给你的信息和观察情景图来解决这个问题。
组织学生讨论然后请代表汇报讨论结果。
在这里教师要给学生充分的空间,发表自己的想法,教师在学生说出想法后在引导、订正。
让学生在练习本上独立完成例4,然后向大家汇报,教师板书。
方法一:60÷2=30(人)
方法二:3×2=6(组)
30÷3=10
60÷6=10(人)
或60÷2÷3=10(人)
答:每组有10人。
教师提问:第一种方法的60÷2=30解决的是什么问题?第二种方法的3×2=6解决的是什么问题?
教师要知道例4的第一种方法是教学重点,但在这里要表扬想出第二种方法的同学。
2、指导完成“做一做”
引导学生看教材第53页的“做一做”,教师先给学生一定的时间看题,教师可以提示学生看清楚题目要解决的问题,通过问题再回到题中收集相关的信息数据。
提问:题中所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你收集到了哪些相关数据?
让学生独立在本上完成此题,展示学生解题的过程。
请学生说一说自己的解题思路。
3、巩固练习。
引导学生看第54页的第2题,引导学生按照“看问题—手机信息数据—列式解答”这样一种思维顺序去独立思考,完成此题。
让学生汇报自己的解答过程,并展示,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三、课堂作业新设计
、用竖式计算下面各题。
660÷3=
75÷5=
98÷9=
04÷8=
2、学校图书馆共有700本书,有7个书架,每个书架有5层,你知道平均每乘层放几本书吗?
3、学校组织学生去植树,共去了540人,要分成5个植树点,每个植树点分成9组。请计算一下平均每组有多少人。
四、思维训练、某商店运来一批装微波炉用的塑料盒,准备每个卖9元,这批微波炉盒可以卖900元。每箱里有多少个微波炉盒?
2、动脑筋想一想,从图中你能收集什么数据信息?可以解决什么问题?
五、板书设计
解决问题(2)
连除应用题的解决思路和连乘应用题解决思路
一样,应从问题入手,确定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教学反思:在实际情境中理解了连除应用题的解题思路,在认真阅读理解题意的基础上,分析数量关系,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培养了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整理和复习
教学内容:教材第58页整理复习及相关内容
教学目标:、巩固复习两位数乘两位数的口算、估算和笔算的方法。
2、使学生进一步体会计算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数学的应用意识。
教学重点:掌握口算、估算和笔算的方法,并能用所学知识正确灵活地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掌握口算、估算和笔算的方法,并能用所学知识正确灵活地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复习和整理
让学生打开教材第四单元内容,看看本单元都学了哪些内容,指名让学生回答,教师指导并归纳,总结在黑板上。
二、复习口算乘法
计算。
20×60
90×30
80×80
5×20
700×30
80×40
50×70
400×20
学生在教材上完成后,教师指名学生回答问题,全班一起订正,并让学生选题说一说口算的方法。
教师总结:为了简便计算整十数和整百数相乘,两位数乘整百数,我们可以先把两个因数0前面的数字相乘,再看看两个因数一共有几个0,就在乘积的末尾添上几个0.三、复习口算和笔算
让学生看教材第58页的第1、第2题,给学生充足的时间,引导学生认真看懂题意再列式解答,完成后指名学生说出题意、计算过程和结果,集体订正。
通过这两道题的练习,引导学生总结出:解决问题时,一定要看清问题是什么,根据问题从题中或图中找出数据信息,再列式解答。
四、巩固练习
、直接写出得数。
40×72=
600×300=
30×23=
3×20=
53×30=
20×700=
00×70=
22×40=
23×20=
80×90=
50×20=
60×70=
2、笔算。
58×2967×13
47×54
31×14
24×13
33×11
65×28
52×36
3、解决问题。
(1)学校要为校队队员买36套运动服,每套运动服售价98元,一共需要多少元?
(2)每箱梨重19千克,32箱梨共重多少千克?
(3)32个同学在运动场接力赛跑,平均每个同学跑85米,一共跑了多少米?
一个果园,收了500千克桃,运出13筐,平均每筐25千克,还剩多少千克桃?
4、在下面每个算式的方框里填上相同的两位数,使算式成立。
3×□=1□
6×□=3□
五、板书设计
整理和复习
新人教版数学第六册第四单元两位数乘两位数教案
教学反思:通过本节的复习,系统整理了两位数乘两位数这一单元的知识,巩固了口算和计算方法,并能灵活运用知识解决连乘和连除的实际问题,飘扬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三篇:三年级数学下册教案第四单元
第四单元 面积
单元知识架构:
学生在第上册已经认识了周长,并学习计算了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本单元是这方面知识的递升。包括有:认识面积与面积单位,计算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以及解决相关的简单实际问题。单元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实例和画图的活动,认识图形面积的含义。
2、体会平方米、平方分米、平方厘米等面积单位。
3、结合具体的测量活动,体会统一面积单位的必要性。
4、经历探索长方形、正方形面积公式的发现过程。
5、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公式,能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教学重点:
1、体会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等面积的单位。
2、进行简单的面积换算,解决一些实际问题。教学难点:
1、经历探索长方形、正方形面积公式的发现过程。
2、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公式,能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课时划分:5课时
面积…………………………………………1 认识面积单位………………………………1 面积单位的实际应用………………………1 探索面积公式………………………………1 铺地面………………………………………1
第一课时 面积
学情分析:
学生在认识图形面积的含义的概念模糊容易和周长混淆。内容:第42页面积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实例和画图的活动,认识图形面积的含义。
2、经历比较两个图形面积大小的过程,体验比较策略的多样性。教学重点:经历比较两个图形面积大小的过程,认识图形面积的含义。教学难点:结合具体实例和画图的活动,认识图形面积的含义 教法:讲授法,图形练习法,归纳法 学法:图形练习法,动手操作法 教具准备:图形
学具准备:练习本、笔、书、尺。教学过程:
1、感受面积,形成对面积的感性认识。
(1)利用学生现有的物品,让学生摸一摸物体的表面。如:书、桌子、硬币、手掌、课前准备的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等图形的面。(2)认识面有大小之分。
活动:比一比老师的手掌与某学生的手掌谁大。比一比数学课本与数学练习本的大小。比一比长方形与正方形、三角形之间的大小。
(3)引出面积的概念。
物体表面或图形的大小就是它们的面积。
(4)用数学语言说一说:我们可以说数学课本封面的面积比数学本封面的面积大……
2、数学活动,比一比谁的面积大。
P42,比较正方形的面积大还是长方形的面积大。准备用具:5角硬币、尺子、剪刀。让学生分组活动,讨论比较的办法。(1)用硬币摆一摆。正方形摆了9枚,长方形摆了10个。(2)把2个图形重合,再比较重合以外的部分。
(3)在两个图形上“打方格”,比一比哪个图形的方格多。
3、进一步感受面积。
画一画。让学生在方格纸上画3个面积是7个方格的图形。通过画图,让学生体验一个数学事实,就是:面积相同的图形形状是可以不同的。
4、通过练习,渗透利用方格比较面积大小的便利。(P44练习1、2、3、4)做P44练一练。
作业:摸摸生活中的实体,感受面积的大小 附板书
面积
比面积的大小
面积的概念——物体表面或图形的大小就是它们的面积。
教学反思:
第二课时 认识面积单位
学情分析:
学生在认识图形面积的含义的概念模糊容易和周长混淆。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的测量活动,体会统一面积单位的必要性。
2、体会平方米、平方分米、平方厘米等面积单位。教学重点:体会平方米、平方分米、平方厘米等面积单位。教学难点:体会平方米、平方分米、平方厘米等面积单位 教法:讲授法,动手操作法,公式练习法 学法:动手操作法,公式练习法 教具准备:小黑板,图形 学具准备:练习本、笔、书、尺。教学过程:
1、利用上节课“比较面积”的活动,将学生画的“格子”图展示。(有的学生打的是2厘米×2厘米的方格,有的同学打的是1厘米×1厘米的方格)让学生再说说昨天比较的方法和理由。
2、提出问题:我们可以通过方格的格子数目的大小比较出面积的大小。现在老师的信封里也有2张纸,一个上面有10个方格,一个上面有40个方格,哪张纸大呢?
让学生充分讨论,体会到统一面积单位的重要性。
3、讨论如何测量数学书封面的面积大小。什么样的测量结果才是有意义的。
师:假如我们不规定方格的大小,那么想想,测量结果会有几种呢? 师:应该规定用多大的方格量比较好呢?
4、介绍、认识1平方厘米。
我们把边长是1厘米的正方形,规定它的面积是1平方厘米。
5、动手量一量。
准备A4白纸,将书本外框画于其上。打边长是1厘米的方格,进行测量。作业:同步
附板书:
认识面积单位平方厘米
边长是1厘米的正方形,它的面积是1平方厘米
教学反思:
第三课时 面积单位的实际应用
学情分析:
学生在换算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等面积的单位时容易出错。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的测量活动,体会统一面积单位的必要性。
2、体会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等面积的单位。教学重点:体会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等面积的单位。教学难点:体会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等面积的单位 教法:直观教学法,图形练习法 学法:图形练习法,强记法
教具准备:直尺,长方形、正方形图形。学具准备:练习本、笔、书、尺。教学过程:
复习一下P44页第3题,说明图形面积的大小可以用“数格子”来表示。
1、利用直尺,来打一打格子,测一测上节课中长方形和正方形图形的面积。让学生汇报。
2、提出活动目标:让学生量一量课桌的面积。
重点讨论:在量比较大的面积时,用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来测量方便吗?用多大的正方形比较合适呢?
3、在学生讨论得到共识后,提出用边长是1分米的正方形来测量。让学生画出边长是1分米的正方形,体会它的大小。说一说,生活中看到的什么物体它们的面积也接近1平方分米。
4、介绍1平方分米的读法、写法。
5、以小组为单位,动手量一量课桌的面积。
6、利用教室现成的1平方米的方砖,让学生认识1平方米的大小。
为增强1平方米的大小是多少,安排下面的活动,在黑板上画出1平方米。估计教室门的面积。(可以利用米尺帮助估计)作业:同步 附板书:
面积单位的实际应用
边长是1分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平方分米 边长是1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平方米
教学反思:
第四课时 探索长方形、正方形面积公式
学情分析:
学生在计算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等面积的单位时容易出错。不能根据题意灵活地选择正确单位。教学目标:
1、经历探索长方形、正方形面积公式的发现过程。运用公顷、平方千米等面积单位进行简单的面积换算,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2、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公式,能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教学重点:
1、探索长方形、正方形面积公式的发现过程。
2、运用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公式,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教学难点:
运用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公式,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教法:图形教学法,讲授法 学法:图形练习法,公式法
教具准备:长方形、正方形的平面图形。学具准备:练习本、笔、书、尺。教学过程:
1、估一估。
在估计书中三个长方形的面积时,让学生说一说学则哪个面积单位估计比较合适。让学生对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1平方米的大小有进一步的认识和感觉。
2、摆一摆、填一填:
让学生都用1平方厘米的小正方形,亲手摆一摆,数一数上面三个长方形分别要用几个小正方形才能摆满。把结果填入书中的表格;观察填好的表格,让学生找一找其中的规律。并鼓励学生用数学符号表示出来。从而得出长方形的面积公式。
3、试一试
用同样的方法,让学生建立正方形面积公式的过程。可以向学生指出正方形也是特殊的长方形,所以长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同样适用于正方形。
4、习题中要注意的问题:
学生容易忘记书写单位,或单位与长度单位混淆。在作业中要注意强调面积与周长的区别。面积的计算公式与周长的计算公式的不同。
5、介绍、认识1平方厘米。
我们把边长是1厘米的正方形,规定它的面积是1平方厘米。
6、动手量一量。
准备A4白纸,将书本外框画于其上。打边长是1厘米的方格,进行测量。作业:同步
附板书
探索长方形、正方形面积公式
长方形的面积=长×宽 正方形的面积=边长×边长
教学反思:
第五课时 铺地面
学情分析:
学生在运用公顷、平方千米等面积单位进行简单的面积换算时容易忘写面积单位。内容:第50页面积单位 教学目标:
1、结合解决问题的具体情景,体会面积换算的必要性,以及面积单位之间的换算关系。
2、认识公顷、平方千米等面积单位。
3、能进行简单的面积换算,解决一些实际问题。教学重点:进行简单的面积换算,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运用公顷、平方千米等面积单位进行简单的面积换算,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教法:图形教学法,讲授法,动手操作法 学法:图形练习法,动手操作法 教具准备:正方形、长方形的平面图形 学具准备:练习本、笔、书、尺。教学过程:
1、出示问题:
小明家卫生间有一块长5分米,宽5分米的地面损坏了,需要多少块面积是25平方厘米的方砖才能修补好?
让学生先对“地面”的大小有个正确的认识。可以在黑板上先画一个25平方分米的正方形。在让学生在自己的纸上画一个25平方厘米的正方形。然后讨论,怎么算出需要多少块砖。
当学生逐个摆放后,提出,假如手上的小正方形有限,能不能用少量的小正方形预测出需要几块砖?
引导学生把问题特殊化:先解决1平方分米的正方形地面,需要几块25平方厘米的正方形。也就是让学生可以用手上的纸张来完成解决这道题目。
2、填一填:
结合上面的探究活动,将P50的填一填完成。使学生知道1平方分米与1平方厘米的换算关系。
3、探究1平方米=?平方分米
利用教室现成的素材-----低砖,先让学生测量一下地砖的大小。然后探究1平方米的地砖上可以摆几个1平方分米的正方形。4、1公顷、1平方千米。
利用周边的环境,如足球场,广场对1公顷、1平方千米有所感受。
作业:同步 附板书:
铺地面
1平方米=()平方分米 1公顷=()平方千米。
教学反思:
第四篇:人教版小学三年级数学下册第四单元说课稿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数学下册第四单元“年月
日”说课稿
沙雅县第一小学
古莱赛姆米吉提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数学下册第四单元“年月
日”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们大家好。我是沙雅县第一小学的古莱赛姆老师。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小学三年级下册第四单元“年月日”。我从一下几个方面进行说课。
第一说教材
时间单位是较为抽象的计量单位。三年级学生已经掌握了时,分,秒并在实际生活中积累了年月日方面的感性经验,因此这节课我引导了学生完成下列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方面:使学生会看日历,并认识时间单位年,月,日,知道大月,小月,平月,平年,闰年等方面的知识。
2.过程与方法:在探究过程中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和概括能力,促进学生数学思维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结合教学情景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认识年月日是教学的重点,平年,闰年的认识是教学难点 第二说教法学法
我以学生自主探究为主线,采用了多媒体辅助教学引导了学生自主探究,培养了学生合作交流,自主探究能力。
第三说教学过程
一,接近学生,创设情境,激活思维,首先,我从实际生活引入了学生,我设计的课件的第一个幻灯片出示的是温宿县的一个图片,上面有个“美丽的温宿”这句话。这样
设计的目的是,接近学生,让学生感受老师对他们的家乡的尊重,通过这个,得到了学生对老师的一种地理和心里方面的相近。通过给同学们自我介绍的方式跟学生一起记录了上课的时间。(2014年3月27日 2时50分30秒)接着问了学生,这个时间里有没有我们以前学过的时间单位呢?
这样设计的目的是让学生自然的回顾以前学过的时间单位时,分,秒。让学生知道今天上的课有关时间单位的课。
再次,出示了一些特殊日子的图片,第一张是新中国成立的图片,这样设计的目的是结合教学内容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然后问了学生,我们居住的星球是什么?
在屏幕上演示了太阳,地球,月亮三个球体在宇宙中运动的情景。这样通过生动的画面导入新课,引起了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然后通过猜谜语方式让学生初步认识到了日历,让学生亲自观察日历体会到了一年里有多少个月,每月的天数,各月的名称等重要的知识。同时,引导了学生日历中有一个特殊的月,并让学生初步掌握了平年,闰年的认识。(多媒体设备不能放了“闰年的来历”这部动画,)然后,通过手卷法和歌诀法,让学生体会到了怎么样才能正确分别大月,小月,平年,润年。(多媒体设备不能放了手卷法的动画片)最后,为了进一步顽固本节课内容,让学生做练习顽固本节课的重点,培养了学生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我的板书直观形象,一目了然,突出本节课的重点。
我的说课完毕,谢谢大家。
第五篇:小学三年级数学下册《乘法》教案设计
教学目的:
1.进一步加强学生计算能力的训练;
2.通过实际问题,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加强数量关系式的意识;
3.让学生认识并掌握一个数与11相乘的规律。
教学过程:
一、口算
14×1020×2140×1280×30
23+4567+9823+5476+80
96÷3960÷3120÷4180÷
3小黑板出示。
二、笔算
小黑板出示:
34×5467×1940×87
集体反馈。
三、完成复习第6题
思考:怎么算总千克数?
集体反馈时,提问:如果这三题,要你要一句话概括一下,你是怎么算的,你会怎么说?
四、完成复习第7题
然后指点回答。
1.用35×90,得电脑的价格。
2.电脑的价格比计算器的价格多多少元?
3.电脑的价格与计算器的价格一共多少元?等等。
五、完成复习第8题
集体解答。
六、研究一个数与11相乘的规律。
出示:
24×1135×1157×1
1完成后,让学生思考一个数与11相乘有怎么的规律?
最后通过竖式引导得出:一个数与11相乘,只要将这个数两边位,中间加,还要注意进位就可以了。
然后用比赛的形式完成思考后面的填空题。
七、补充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