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七年级上册历史期末模拟试卷
七年级上册历史期末模拟试卷
一、单项选择(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入下面括号内,每小题2分,共50分)
1、五一长假,小聪高兴地实现了到元谋人遗址去参观、探究的愿望。元谋人遗址在我国()
A、云南省 B、贵州省 C、浙江省 D、陕西省
2、在历史剧“河姆渡原始居民”中,不该出现的情节是()
A、种植水稻 B、饲养猪狗等家畜 C、居住半地穴式房屋 D、使用磨制农具石斧
3、传说中,植五谷,尝百草,制历时,兴贸易,开创了我国原始农业文明的始祖是:()
A.燧人氏 B.神农氏 C.轩辕氏 D.伏羲氏
4、历史文物是后人了解历史的第一手资料。通过右图所示文物,我们可以了解哪一时期的历史()
A.商朝 B.秦朝 C.西汉 D.唐朝
5、我们说春秋战国是大变革的时期,是因为()A、战争频繁 B、诸侯争霸 C、新旧制度更替 D、百家争鸣
6、三峡工程是当今世界最大的水利工程。早在战国时期,秦国曾在岷江修筑过类似的水利工程,至今还发挥着防洪灌溉的巨大功能。这项工程是()A、郑国渠 B、都江堰 C、灵渠 D、黄河
7、故宫里有一块牌匾上写着“中正仁和”,其中“仁”的思想来自于()A、道家 B、儒家 C、法家 D、墨家
8、下列主张中,最能体现“可持续发展”这一思想的是()
A、福兮,祸之所伏;祸兮,福之所倚。B、斧斤以时入山林,林木不可胜用也。C、仁者爱人,为政以德。D、兵无常势,水无常形。
9、电影《英雄》中刺客无名对秦王说“剑字有18种写法,互不相同”,秦王说“统一以后这些杂七杂八的文字一律废掉,只留下一种写法”。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有()①秦始皇完成国家统一后,只是在局部地区统一了文字 ②秦统一以后,把小篆作为通行全国的标准字体 ③文字的统一促进了各地区的经济、文化的交流 ④文字的统一有利于巩固国家的统一
A.①②③④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10、右图是我国历史上一位重要的历史人物,李白称赞他说:“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 李白称赞他的功绩是()
A、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的分裂割据局面,完成统一 B、创立了一套封建专制主义的中央集权制度 C、推行郡县制,在我国历史上影响深远 D、统一了货币、度量衡和文字
11、象棋棋盘上两军之间有楚河汉界,楚河汉界与下列哪一历史有关()A、秦统一六国 B、楚汉之争 C、赤壁之战 D、淝水之战
12、你如果是汉武帝统治时期的一位丞相,可能会遇到下列哪些事件的发生? ①焚书坑儒 ②书同文,车同轨 ③颁布“推恩令” ④张骞出使西域 ⑤“罢黜百家,独尊儒术”()A、①②③ B、①②③ C、③④⑤ D、①②③④
13、西汉初年对匈奴采取“和亲”政策,汉武帝时期对匈奴采取攻势,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汉武帝态度比汉初皇帝强硬
B、汉武帝时期经济繁荣国力强盛 C、汉武帝时,“和亲”政策不起作用 D、汉武帝时匈奴势力衰弱
14、某历史兴趣小组的同学准备去实地探访古代“丝绸之路”,他们不应该去的省份是()
A、四川 B、陕西 C、甘肃 D、新疆
15、现代史学家翦伯赞的诗句“何如一曲琵琶好,鸣镝无声五十年”,称赞的历史人物是()
A、霍去病 B、张骞 C、王昭君 D、呼韩邪单于
16、东汉末年,大将关羽曾被毒箭射伤,当时能为他手术疗伤的首选医生是()A.张仲景 B.华佗 C.孙思邈 D.李时珍
17、它是我国古代一部杰出的史学著作,它以“纪”、“传”等体例进行编写,史料翔实,文笔生动,是后世编写史书的典范;鲁迅先生称其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这部史书是()
A、《尚书》
B、《春秋》 C、《史记》 D、《道德经》
18、公元纪年的特点是()
A、没有公元1年 B、没有公元前1年 C、没有公元0年 D、没有公元前各年
19、公元207年,曹操曾写诗明志:“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结合所学知识判断,当时曹操“志”在何处()A.统一天下 B.消灭袁绍 C.废汉称帝 D.建立魏国
20、某电视剧摄制组根据剧情布置了一个曹操的书房情景,其道具有四样,根据史实判断其中搞错的是()
①书桌上有一卷竹简 ②墙上挂有《魏国疆域图》
③桌上有《孙子兵法》一书 ④书柜中摆放着印制的书籍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21、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得以开发的最主要原因是()A.北方农民南迁带来先进技术
B.江南统治者调整统治政策 C.南方战乱少,社会安定
D.南方的自然条件优越
22、为了接受汉族的先进文化,北魏孝文帝要求采用汉姓,学说汉话的少数民族是()A.匈奴族 B.鲜卑族 C.契丹族 D.女真族
23、下列人物与作品搭配错误的一组是()A、祖冲之-《神灭论》 B、贾思勰-《齐民要术》 C、郦道元-《水经注》 D、陶渊明-《归园田居》
24、“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主要反映了()A、南朝统治者大力抑制佛教 B、南朝统治者极力宣扬佛教 C、南方气候润湿,雨水较多 D、南朝统治者剥削人民群众
25、下列几位历史人物,对人类文化传播贡献最大的是()A.张衡 B.张骞 C.蔡伦 D.祖冲之
二、材料题
26、读图并回答问题
(1)此人是谁?(1分)他生活在什么时期?(1分)
(2)他是什么学派的创始人?(1分)
(3)请列举他关于教育思想和教学方法的三句名言。(3分)
27、以下历史图画和历史地图,反映的是同一历史事件。请仔细观察,结合所学知识回答:
(1)以上两图反映的是汉武帝时期什么重大历史事件?(1分)
(2)这一历史事件在的当时产生了怎样的作用?(1分)
(3)该历史事件促使西汉政府于公元前60年设置了什么官职?它的设置标志着什么?(2分)
28、材料一:江南地域辽阔而人烟稀少;稻米和鱼是主要食物,人们还可以从山中采集植物果实和贝类为食;放火烧荒,耕种水田;不需要商人贩卖货物,没有非常富裕的人。──西汉《史记》
材料二:江南„„地广野丰,民勤本业,一岁或稔,则数郡忘饥。„„丝绵布帛之饶覆衣天下。
──南朝 《宋书》
① 分析比较以上两则材料,说明江南地区从西汉到南朝发生了怎样的变化?(1分)
② 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变化?这种变化对我国经济产生了怎样深远的影响?(4分)
③ 从江南变化原因中,你认为对当地经济发展有何启示?(2分)参考答案(1)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1-5 A C B A C 6-10 B B B D A 11-15 B C B A C 16-20 B C C A D 21-25 A B A B C
二、材料题
26、(1)孔子。(1分)春秋时期。(1分)儒家。(1分)(2)“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三人行,必有我师焉。”(3分)
27、(1)张骞出使西域(1分)(2)沟通了中原与西域的经济、文化交流。(1分)(打通了“丝绸之路”,有利于东西方文化的交流。)(3)西域都护。西域地区正式归属中央政府管辖。(2分)
28、①由荒凉、落后变为富庶。(1分)②江南地区雨量充沛,气候较热,土地肥沃,自然条件优越;北方人口南迁,带来了劳动力和先进的生产技术;江南地区战争相对较少,社会秩序安定;劳动人民辛勤劳动。(2分)③为经济重心的南移奠定了基础。(2分)④保持安定的环境;引进人才;引进技术等等(2分,言之有理,酌情给分)
三、问答题
29、用道家学派的观点。老子认为,一切事物都有对立面,对立的双方能够相互转化。某同学这几次考试成绩不理想,在以后的学习中,如果经过他的努力,成绩就会得到提高,不理想就会转化为理想。(6分)
30、两个事件的目的和实质是相同的:都是为了加强中央集权,都是文化专制主义的表现。两个事件的方式和结果不同:秦始皇采用法家思想,对其他的思想文化进行极粗暴野蛮的破坏,结果并未能巩固统治反而加速了秦的灭亡。汉武帝独尊儒术,以儒学为正统,促进了大一统的形成与巩固。(8分)
31、这一时期的政治特点是(1)封建国家的分裂,战争频繁,人民渴望统一。(2)各族人民杂居相处,互相学习,促进了民族大融和。(3分)发展趋势是分裂中孕育着统一的因素。(2分)启示:(1)我国是一个以汉族为主体的多民族国家,她的形成经历了长期的发展过程。(2)各族人民对祖国历史的发展都作出了贡献,中华民族的历史是由各族人民共同创造的。(3分)
四、探究题
32、墨家:同学之间应相互帮助、团结友爱,不能以大欺小,以强凌弱。儒家:教师要不断提高思想道德水平,对学生进行感化、说教,不能体罚;让爱心充满班集体;人人诚实,言行一致;宽恕、容人。道家:自习课时间应留给学生。法家:建立班规,奖惩分明。兵家:了解其他学校、班级的管理方法、学习方法,以取长补短。(9分。此题较为开放,本答案仅为提示,符合史实、符合题意并切实可行,酌情给分。)
第二篇:七年级语文上册期末模拟试卷
一、基础知识(共20分每题2分)
1、新的一年开始了,你一定有许多美好的祝福送给你的老师、同学或朋友,请用工整的楷
2、下列加线词语注音不正确的一项()(2分)
Aào chng ǐ s Bkǎi h zhào mán Csuì chún chàn c Dyān 私塾shú chà mì
3、下列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石破天惊 叹为观止 无精打采 B、惴惴不安 虎视丹丹 姗姗来迟 C、丰姿绰约 如法炮制 肆无忌惮
D、心旷神怡 一本正经 雷霆万钧
4、作者、作品、句子对应有误的一项是()
A、杜甫—《登高》—万里悲秋常作客 B、刘基—《说虎》—虎用力而人用智
C、柳宗元—《李寄》—贼二人得我,我幸皆杀之矣
D、马致远—《天净沙 秋思》—断肠人在天涯
5、选出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2分)
6、下列各句中加点字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尽管老师和同学怎么劝说,她都不肯回家休息。
B、语文老师绘声绘色地经常向我们介绍小说新作.C、通过这个单元的学习,使我们认识到保护环境是多么重要。
D、那地方,一条条小胡同仿佛烟鬼的黑牙缝。
8、下面句子中依次正确填入词语一项的是)
不必说______的菜畦,______的石井栏,______的皂荚树,_____的桑椹,也不必说鸣蝉在树叶里______。()
A、茂盛、光滑、挺拔、红色、长吟 B、碧绿 光滑 高大 紫红 长吟 C、碧绿 结实 繁茂 紫色 长鸣 D、美丽 光滑 挺拔 紫红 吟唱
9、指出对修辞手法判断错误的一项()
A、这布是华丽的!精致的!无双的!(反复)B、他每天每一点钟都要换一套衣服(夸张)
C、我打了一个冷战,难道是那只猫的阴魂不散?(反问)
D、乔安西边说边闭上了眼睛,脸惨白,躺着不动,像尊倒下的石膏像(比喻)
10、我国自古以来就有对联欢庆佳节的习俗,请你根据下列对联判断各自所咏的是什么节日:()
(1)古得清秋一半好,趁将明月十分圆。
(2)爆竹一声除旧,桃符万户更新。
(3)一曲笙歌春似海,千门灯火夜如年。A、春节端午节元宵节
B、中秋节端午节元宵节 C、元宵节中秋节春节
D、中秋节春节元宵节
二、默写填空题(共10分)
1、好雨知时节,__________。随风潜入夜,_________。(杜甫《春夜喜雨》)
2、杜甫《登高》中的颔联是_____,_____
3、一年一度秋风劲,______。________,______。(毛泽东《采桑子·重阳》
4、《秋词》中能表现诗人高昂的进取精神的诗句是___,____。
5、故人之为虎食者____。
三、综合运用:(共15分)
1、参加下列综合性学习活动。学校举办“重视汉字书写活动周”,同学们都积极参与这项活动。(共5分)
(1)请你设计一条富有感染力的宣传语。
(2)你认为在活动周中应开展哪些有意义的语文活动?请列举两项。
(3)就学校如何开展“重视汉字书写活动”的问题,请你向校长提出一条富有创意的建议。
(4)有人认为,电脑时代,就用不着练字了,你同意这种说法吗?为什么?(2分)
2、下面是中国四大名著中的人物和故事情节,其中搭配不当的一项是()(2分)
A.孙悟空——大闹天宫 B.诸葛亮——三顾茅庐 C.武 松——井阳冈打虎 D刘姥姥——进大观园
3、请完成下列趣味诗句:(2分)
A、竹外()三两枝 B、牧童遥指()村 C、映日()别样红
D、千树万树()开
4、根据下面提供的语言环境,回答问题,说话要符合人物身份。(3分)
几种不同身份的人围绕“世界上最宝贵的东西是什么”这一话题进行探讨,都从自己的角度去理解。国脚说:“最宝贵的东西是激动人心的进球。”商人说:“最宝贵的东西是源源不断的利润。”画家说:“最宝贵的东西是绚烂丰富的色彩。”面对此,小孩和病人会怎么说?请你代他们回答。
小孩说: 病人说:
抛开身份的不同,那么,你认为世界上最宝贵的东西是
5、语句仿写(3分): 例:没有理想的人,他的生活就如荒凉的戈壁。仿写:没有理想的人,他的生活就如_______________。
四、现代文阅读(15)
阅读下列文段,完成练习。
讨债
1那是一个除却精神,物质极度匮乏的年代。昏暗的灯光下,妈摊开自己的掌心,怎么数还差十块钱。可是明天——我们就要开学。姐妹仨的学费令全家焦虑万分。
2全家人惟一能做的只有等待和希望。爸眉头紧锁欲言又止。爸终于下了很大的决心:“还记得年前借给陈家的十块钱吗?说好过完年就还,可是直到现在”
3妈呆愣了片刻,突然直立起身,咬咬牙说:“我带小三子去要!”
4陈家满目窘迫、凄凉。一位骨瘦如柴、眼窝深陷的女人头上扎根花布,病恹恹地斜躺在那张摇摇欲坠的床上。男人缩了缩身子,怯生生地嗫嚅着:“那十块钱早该还了,可她妈生下孩子后病倒了,几口人吃饭,还要看病,实在还不出来,缓一缓行吗?”妈妈深深地埋下了头,犹豫片刻,还是很艰难地吐出:“我们如果有法子,也不要了,可三个娃明天要交学费,再穷不能穷孩子呀!”
5女人眼里浮着招人怜悯的微光,溢满了忧伤和无助。他们太穷了,妈也真够狠心的,简直是釜底抽薪,我对妈产生了一些怨恨,甚至寒心:“妈——别要了”
6不知什么时候男人不在了。当那男人裹着一阵寒风进屋的时候,手里攥着不知如何弄来的十块钱。妈妈和我坐了一阵冷板凳,终于捏着钱讪讪地走了。妈一路无言,临近家门时,她沉甸甸的叹了口气。
7日子一天天滑过去,不知怎的,我有点挂念那家人,不知他们过得怎样了。8一年后的一个傍晚,陈家男人突然亲自上门,并带来一包水果糖,憔悴的脸上露出难得的笑容。男人刚坐下就从怀里掏出十块钱,妈直推搡,埋怨道:“不是说好送你们吗,不用还。”“不,欠钱还钱是天经地义的事,况且他妈病已经好了,家里境况已大改善。”
9妈双手颤抖着,无语凝噎。我拉了拉她的衣襟,脸上写满了疑问。
10后来,妈轻轻地说出了我永生难忘的一段话:“我一个家庭妇女又有什么法子,我只有第二天替你们交了学费后再去想法子挣钱,把十块钱给他们送去。看他们那般困难,真不忍心,否则我会一辈子也不心安的。”
11那一瞬间,我心中充满了对母亲的敬畏,她为我拉开了认识善良的帷幕,使我终生感念人性的美丽,并埋下一颗仁爱的种子。
(1)第9段中“我拉了拉她的衣襟,脸上写满了疑问。”这“疑问”包括哪些内容?(3分)
(2)第6段的“捏”换成“揣”为什么不好?(2分)
(3)妈妈“金子般的心”,表现在行动上是_____________(十字以内);表现在语言上最典型的一句是__________(用文章原句子回答)。(4分)(4)结尾段的作用是__________。(2分)
(5)请写出两句歌颂母爱的诗或名言:A______ B_______。(4分)
五、文言文阅读(共10分)
又数刀毙之。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身已半入,止露尻尾。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乃悟前狼假寤,盖以诱敌。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_______。
1.解释加线的字:(2分)
去__ 意___ 隧__ 股____
2.翻译下列 句子:(2分)
A其一犬坐于前_______________。
B.乃悟前狼假寤,盖以诱敌_____________。
3.下列句子中不是写狼阴险狡诈的句子是(2分)
A.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 B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C.久之,目似瞑,意暇甚 D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
4.文中两只狼的做法和意思有何不同,用自己的话说一说。(2分)
5.上面的选文,选自清代文学家_______的《狼》,这篇课文选自《 》这部文言短篇小说集。(1分)
6.请在横线上补全原文。(1分)
六、作文:
在生活中,值得我们关注的事情有很多,例如:自己的未来,身边的人和事,我们生存的环境,国家的强盛,世界的和平你关注什么?请以“我关注____”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1.请把题目补充完整;2.除诗歌外,文题不限;3.不少于600字;4.文中不得出现你真实的姓名和班级。
第三篇:七年级上册历史期末模拟试题二
七年级上册历史期末模拟试题二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两分,共48分)
1、假如你想穿越时空,回到原始社会去体验我国最早的原始人类的生活,那么,你应该到 A.约一百七十万年前的云南省元谋县 B.七十万年前的北京周口店 C.三万年前的北京周口店 D.七千年前的浙江河姆渡
2、历史小组排演历史剧“河姆渡原始居民”,下列不该出现的情节是 A.种植水稻 B.饲养家畜 C.居住半地穴式房屋 D.使用骨耜耕地
3、原始社会时期,我国形成南稻北粟的农业布局的主要原因是 A.自然条件的差异 B.人们不同的生活习惯 C.北方人喜好吃粟,南方人喜好吃稻 D.北方不产稻,南方不产粟
4、从2001年起,前往黄帝陵祭祖的港澳台同胞、海外侨胞,以种植“炎黄子孙林”的形式,来表达对始祖的崇敬与追思之情。华夏儿女自称为炎黄子孙的原因是
A.中国人是黄色人种,皮肤是黄色的 B.炎帝、黄帝创造了中华民族的一切文明 C.我们的祖先炎帝生活在黄河流域 D.炎黄部落联盟以后逐渐形成为华夏族
5、夏朝时候,用世袭制代替禅让制,使“公天下”变成“家天下”的是
A.尧 B.舜 C.周武王 D.启
6、亘古悠远的古代文明中发生了许多值得人们深思的典型事件。下列事件按时间先后排列,正确的是
①禹建立夏朝
②西周灭亡
③商汤建国
④盘庚迁殷
A.①③④② B.①②③④ C.③④②① D.④③②①
7、商朝时的国家“档案”是用什么文字书写的
A.金文 B.隶书 C.甲骨文 D.楷书
8、“三家分晋”的三家指
A.韩、赵、魏 B.韩、楚、齐 C.赵、燕、齐 D.秦、楚、齐
9、孔子曾经编了一部记载当时鲁国历史的史书,名叫《春秋》;而这部史书中记载的时间跨度与东周的前期大体相当,所以后人就将东周的前期称为春秋时期。该时期始于
A.国人暴动 B.周平王东迁洛邑 C.齐桓公成为霸主 D.韩赵魏三家分晋
10、商鞅变法对后世行政制度变化影响最大的是
A.国家承认土地私有 B.奖励耕战 C.重视农业 D.建立县制
11、人们经常用项羽的破釜沉舟来比喻下最大的决心,这一历史典故出自于下列哪一战役
A.巨鹿之战 B.官渡之战 C.赤壁之战 D.淝水之战
12、公元前202年,刘邦战胜项羽,建立汉朝。请问公元前202年是
A.公元前2世纪前期 B.公元前2世纪后期 C.公元前3世纪早期 D.公元前3世纪晚期
13、“文景之治”、“光武中兴”局面出现的最主要原因是
A.整顿吏治,严惩贪官污吏 B.提倡节俭,减轻刑罚
C.兴修水利,奖励耕织 D.轻徭薄赋,减轻农民负担 14、2009年7月5日,新疆乌鲁木齐市发生了民族分裂分子组织实施的严重打砸抢烧暴力事件,企图把新疆分裂出去。新疆自古以来就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最早可以追溯到
A.西 周 B.秦朝 C.西汉 D.东汉
15、.对汉武帝的“大一统”理解正确的是
A.消除了诸侯王国的分裂割据势力 B.加强了对边疆地区的管理与开发 C.政治、经济、军事和思想统一于中央 D.确立了儒家学说为正统思想的地位
16、习近平主席提出“一带一路”的战略构想,旨在借“丝绸之路”这一历史符号,沟通历史 与未来,连接中国与世界。汉代的“丝绸之路”
A.促进了东西方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 B.使孤立、分散的世界连成了一个整体 C.使中国的丝织品、玻璃源源不断地运往西方 D.使美洲特产的玉米、马铃薯、可可等传入中国
17、下边时间轴示意图中,哪一字母所代表时期的史实在《史记》这部史学名著中能查阅到
A.A B.B C.C D.D
18、秦汉时期是中国古代文化发展继商周之后的第二个高峰,这一时期的文化灿若群星、百
花齐放。下列有关秦汉文化的表述正确的是
①佛教在秦朝末年传入我国 ②蔡伦发明了造纸术
③道教在东汉时期兴起于我国民间 ④张仲景写成了《伤寒杂病论》一书 A. ①③④ B.②④ C.③④ D.②③④
19、下列关于曹操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挟天子以令诸侯”,取得政治优势 B.大败袁绍,统一北方 C.与刘备、孙权在赤壁展开大战 D.废掉汉献帝,建立魏国 20、“若问古今兴废事,请君只看洛阳城。”曾定都洛阳的朝代有
①曹魏 ②西晋 ③东晋 ④北魏 ⑤东汉 ⑥东周
A.①②③ B.①②④⑤⑥ C.①②③④ D.①②③④⑤⑥
21、魏晋南北朝时期,江南地区摆脱了原先的落后状态。南宋时,苏、湖、常、秀(秀水,今浙江嘉兴)有“天下粮仓”之美称。出现这种现象的重要原因是
A.纸币“交子”的出现 B.北方人口的大量南迁 C.海上丝绸之路的开通 D.筒车的广泛应用
22、南朝的政治经济中心和最大的都会是
A.建康 B.成都 C.侯官 D.洛阳
23、,框中朝代顺序正确的是 A.秦、春秋、西晋、南北朝、东汉
B.春秋、秦、南北朝、西晋、东汉 C.春秋、秦、东汉、西晋、南北朝
D.春秋、秦、东汉、南北朝、西晋
24、下列关于我国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科技文化艺术成就搭配不正确的是 A.王羲之———《兰亭集序》 B.顾恺之——《洛神赋图》 C.祖冲之——圆周率 D.贾思勰——《大明历》
二、材料解析题(26——29题,共52分)
25、秦兼并六国,建立起我国历史上第一个以华夏族为主的多民族的大一统国家。让我们走近秦朝,了解这个短暂又影响深远的王朝。阅读材料,回答问题:(共12分)
材料一:六合之内,皇帝之土,西涉流沙,南进北户,东有东海,北过大夏,人迹所至,无不臣者。
材料二:田畴异亩,车途异轨,律令异法,衣冠异制,言语异声……
材料三:(图)材料四:公元前209年夏,有900多个农民被征发去渔阳戍守长城,路上遇大雨……不能按期到达,……领队人杀死了押队的军官,大家热烈响应,他们斩木为武器,举起反抗的旗帜。
——七上《中国历史》(1)材料一说明秦朝疆域辽阔,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什么事件为秦兼并六国打下了坚实的基础?(2分)
(2)为改变材料二中“田畴异亩,车途异轨”的现象,秦始皇分别采取什么措施?(4分)
(3)结合材料三的图示回答,秦朝规定在全国统一使用的货币是什么?把什么作为全国规范的文字?(4分)
(4)阅读过材料四后,有同学认为:若没有发生下雨误期的事,反抗就不会爆发,这种观点对吗?为什么?(2分)
26、思想的解放推动社会进步。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共14分)
材料一 春秋战国时期,诸侯割据纷争,旧的社会制度进一步崩溃,新的社会制度逐步确立。儒、法、道、墨阴阳的学派针对治理国家的问题提出自己的主张;各家学派之间进行激烈的论争,出现了“百家争鸣”的局面。材料二
材料三 韩非目睹了战国后期韩国积贫积弱的局面,多次上书韩王,希望改变当时治国不务法制、养非所用、用非所养的情况,但其主张始终得不到采纳……后来,韩非被韩王派遣出使秦国,得到秦王赢政的常识并受到重用。
——摘编自《韩非生平》
(1)根据材料一,指出“百家争鸣”中各学派争论的共同问题。(2分)
(2)材料二中图一人物的至理名言是“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请问他是谁?(2分)图二是一位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他的治国主张中的很多观点在今天被世界各国广泛应用,他治国的核心观点是什么?(2分)他在教育上有什么突出贡献?(2分)
(3)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韩非的主要思想主张是什么?他受到秦王赢政赏识和重用的主要原因是什么?(4分)
(4)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蓬勃发展的今天,我们应该如何对待中国传统思想文化和外来思想文化?(2分)
27、改革是社会进步的永恒主题。中共十一届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的改革开放成就世界瞩目,实践证明唯有改革才能推动生产力的迅猛发展。阅读下列材料:(共12分)材料一 观察下列春秋战国时期的两幅图:
材料二 ……谬力本(农桑)业,耕织致粟帛多者复其身(免除徭役)。
——《史记·商君列传》
材料三 黄河流域的各族人民长期生活在一起……在生产技术和生活习俗上相互影响,民族融合已经成为趋势。……迁都以前,就进行了政治、经济改革;迁都洛阳以后,进一步实行改革……这些措施促进了民族融合……传统的汉文化得到更大的发展。
(1)据材料一回答:代表当时我国生产力发展水平的两项重要技术(工具)分别是什么?(2分)
(2)据材料二回答:为顺应生产力发展,“商君”采取了哪一经济措施?(2分)秦孝公死后,商鞅惨遭车裂而死。为此有人说商鞅变法失败了,你怎么看待?请说明理由。(3分)
(3)材料三这场改革的领导者是谁?主要内容有哪些?(4分)
(4)综合以上两大改革,你认为改革成功的最关键因素是什么?(1分)
28、阅读下列材料,探究下列问题。(14分)
材料三 汉高祖把子弟分封到外地做诸侯王,目的是让他们镇守四海,拱卫天子。可是随着时间推移,有的诸侯王逐渐在封国内各自为政,不听天子号令,出入公然使用天子礼仪驾车,时刻图谋举兵夺取皇住。
材料四 规定诸侯王除由嫡长子继承王位外,其他诸子都在王国范围内分到封地,作为侯国。“于是藩国始分,而子弟毕侯矣”,从此“大国不过十余城,小侯不过数十里”。封国越分越小,势力大为削弱。
(1)材料一中的示意图反映了周王朝实行什么政治制度?(2分)这种制度的实行在最初起了什么作用?(1分)
(2)观察材料二,说明秦朝时这种政治制度发生了什么变化?(2分)
(3)材料四说明西汉实行了什么措施?(2分)实行这一措施的皇帝是谁?(1分)结合材料三、四概括实行这一措施的原因和作用。(4分)
(4)比较周、秦、西汉政府实行的上述政治制度,你认为哪种制度更科学合理?(2分)
第四篇:七年级上册历史期末测试试卷分析
七年级上册历史期末测试试卷分析
一、考试目的:
历史期末考试是检测本学期学生学习历史知识和在学习过程中形成的能力,也是对教师教学的一次考核。在考核中,发现学生学习过程中出现的诸种问题,以便日后教学予以加强。在考核中,使教师了解到教学中不足之处,以及日后在教学中应该注意及加强的问题,使日后的任教更加得当,为教师教学指明方向,为今后更好的开展教学活动提供依据。
二、试题分析:
试题侧重对期中考试以后的知识点的考察,第一、二单元知识占24%,第三、四单元占76%,以《全日制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和新人教版版教材为命题依据。本次考试,试题内容灵活,难度适中,“死”的东西少,“活”的东西多,完全脱离了“死读书,读死书”的状态,熟练的掌握了基础知识和灵活运用才能考出好成绩,二者缺一不可,基础知识掌握了未必能答出题,要想答出题必须熟练的掌握基础知识,完完全全的考察了学生的能力。侧重对基础知识考察的同时合理的搭配了有一定难度的提高题(书本基础知识占67%,需要分析思考的知识占33%),难易程度的把握和比例分配较为适当,既有利于知识的巩固,也考察和锻炼了学生的逻辑分析能力。出题方式符合了现今历史试题命题紧密联系实际、答案开放性等趋势,给予学生充分的思考和发挥空间,调动学生的思维。本次考试中
(一)选题,直接考书中的基础知识点,但是个别题在拐点儿弯之后才能答出知识点,这考核了教学目标之一——知识目标,考核基础知识,这对教学来说有益无弊,须知万丈高楼平地起,首要重视的就是基础。但以往“死读书”就能出成绩的日子一去不返复了,更多的考题需要利用基础知识和运用能力二者结合进行解答。
三;选择题答卷方面
材料题从当中反映出的问题:学生不会看题,也不会答题,两个问题答案不全,答题不全面,漏题是主要丢分点。这需要以后多加强平时习题的练习。四;材料题答卷方面
过程性评价没有统一的尺度,平时遇见的问题也很多,有待于进一步完善。本次试题,有利于学生扩大视野,舒展个人才情,突出了学以致用,通过身边的事物,提出问题,通过解决问题,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五、暴露出的问题和教学建议:
通过本次测试,反映出存在的主要问题在于:
1、部分学生对于地图的识读能力不强,战国形势图和春秋形式图中学生对于重要的地理方位、概念模糊不清,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加强对地图知识的分析,点明相关重要知识点。
2、材料分析题一直是学生回答的一个弱项,表明学生的分析能力还有待进一步提高。往往在答题时学生容易将史实过程作为理论分析的内容,建议教师在今后的教学中进一步加强阅读分析训练,充分搜集相关素材给学生提供尽可能多的训练机会;同时提高学生对古文的理解能力,以便为后期难度的提高作好准备。
3、在课堂教学中的事例和例证尽量贴近生活,让学生感觉距离很近,这样容易接受和理解,也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
六、今后教学打算:
在期末复习中,按学校规定制定了复习计划,但在考试后,仍然发现问题,这说明教学中有不足需改进。考试的方向就是今后教学的方向,我决定以后教学中:
①继续稳扎稳打,抓好基础知识教学;
② 锻炼学生动手能力及其它分析解决问题能力; ③学生不会答题,以后加强平时多做练习,训练答题思路
以上是我对这次考试试卷的简单分析,肯定有很多不足之处请校长指正。谢谢!
杨瑞蓬
2018年2月2日
第五篇:七年级数学上册期末模拟检测试卷
(北师大版)七年级数学上册期末模拟检测试卷
【本试卷满分120分,测试时间120分钟】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36分)
1.一个数为10,另一个数比10的相反数小2,则这两个数的和为( )
A.18 B.-2 C.-18 D.2
2.如图是由一些相同的小正方体构成的立体图形从三个不同方向看得到的图形,这些相同的小正方体的个数是()
A.4 B.5 C.6 D.7
3.计算( )
A.2 B.-2 C.-4017 D.0
4.数a、b在数轴上的位置如图所示,则下列各式正确的是( )
A. B.
C.
D.
5.如图是一无盖的正方体盒子,下列展开图不能叠合成无盖正方体的是()
6.已知线段AB,画出它的中点C,再画出BC的中点D,再画出AD的中点E及AE的中点F,那么AF等于AB的( )
A. B.
C.
D.
7.如果是方程
的解,那么关于
的方程
的解是( )
A.-10 B.0 C. D.4
8.下列各对数中,数值相等的是( )
A.与
B.
与
C.与
D.
与
9.某种商品的标价为120元,若以九折降价出售,相对于进货价仍获利20%,该商品的进货价为()
A.80元 B.85元 C.90元 D.95元
10.若与
是同类项,则
的值为()
A.3 B.4 C.5 D.6
11.时钟9点30分时,分针和时针之间形成的角的大小等于()
A.75° B.90° C.105° D.120°
12.某商场为促销,按如下规定对顾客实行优惠:
①若一次购物不超过200元,则不予优惠;
②若一次购物超过200元,但不超过500元,按标价给予九折优惠;
③若一次购物超过500元,其中500元按第2条规定给予优惠,超过500元部分给予八折优惠.
某人两次去购物,分别付款168元与423元,如果他把这两次购买的商品一次购买,则应付()元.
A.522.8 B.510.4 C.560.4 D.472.8
二、填空题(每小题3分,共30分) 来源:http://www.xiexiebang.com/tiku/
13.某运动员在东西方向的公路上练习跑步,跑步的情况记录如下(设向东为正,单位:m):1000,-1200,1100,-800,900.该运动员共跑的路程为_________m.
14.如图是一个数值转换机,若输入的值为-1,则输出的结果应为__________.
15.“神舟八号”飞船与“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经过捕获、缓冲、拉近、锁紧4个步骤,成功对接,形成组合体,对接时速达到28000km以上.数据28000用科学记数法表示为___________.
16.已知,
,且
,则
的值等于___________.
17.已知关于的一元一次方程
的解为
,那么关于
的一元一次方程
的解为 .
18.已知,
,
,
,
,…,根据前面各式的规律可猜测:
_________.
19.若方程是关于
的一元一次方程,则
_________.
20.如图所示,O是直线AC上一点,OB是一条射线,OD平分∠AOB,OE在∠BOC内,且
∠BOE=∠EOC,∠DOE=60°,则∠EOC的大小是____________.
21.已知线段AB=1 996 cm,P、Q是线段AB上的两个点,且线段AQ=1 200 cm,线段BP=1 050 cm,则线段PQ=___________.
22.如图,点O在直线AB上,∠COE=90°,∠BOD=90°.
(1)图中除∠COE、∠BOD外,是直角的还有__________;
(2)图中相等的锐角有__________.
三、解答题(共54分) 来源:http://www.xiexiebang.com/tiku/
23.(6分)先化简,后求值:
已知,求代数式
的值.
24.(6分)如图,O为直线AB上一点,∠AOC=50°,OD平分∠AOC,∠DOE=90°.
(1)求出∠BOD的度数;
(2)请通过计算说明OE是否平分∠BOC.
25.(5分)已知关于的方程
的解是
,其中
,且
,求代数式
的值.
26.(5分)某公司存入银行甲、乙两种不同性质的存款共20万元,甲种存款的年利率为1.4%,乙种存款的年利率为3.7%,一年后该公司共得利息6250元,问两种存款各为多少元?
分析:相等关系为:甲种存款的利息+乙种存款的利息=总利息.
27.(7分)某中学组织40名教师去外地参观学习.可租用的汽车有两种:一种每辆可乘8人,另一种每辆可乘4人,要求租用的汽车不留空座,也不超载.
(1)请给出不同的租车方案(至少三种);
(2)若8个座位的汽车的租金是300元/天,4个座位的汽车的租金是100元/天,请你设计出费用最少的租车方案,并说明理由.
28.(7分)某校为了了解本校七年级学生课外阅读的喜好,随机抽取该校七年级部分学生进行问卷调査(每人只选一种书籍).如图是整理数据后绘制的两幅不完整的统计图,请你根据图中提供的信息,解答下列问题:
(1)这次活动一共调查了________名学生;
(2)在扇形统计图中,“其他”所在扇形的圆心角等于__________度;
(3)补全条形统计图;
(4)若该年级有600名学生,请你估计该年级喜欢“科普常识”的学生人数约是__________.
29.(8分)某班参加数学兴趣小组的人数比参加绘画兴趣小组的人数的2倍少12,两个兴趣小组都参加的为3人,两个兴趣小组都不参加的为30人,全班人数为60.
(1)参加数学兴趣小组和绘画兴趣小组的各有多少人?
(2)只参加数学兴趣小组的有多少人?占全班的百分比为多少?
(3)只参加绘画兴趣小组的有多少人?占全班的百分比为多少?
(4)请根据以上计算的数据,画出只喜欢数学的人数,只喜欢绘画的人数,既喜欢数学又喜欢绘画及二者皆不喜欢的人数占全班百分比的扇形统计图.
30.(8分)某中学库存若干套桌凳,准备修理后支援贫困山区学校,现有甲、乙两木工组,甲每天修桌凳16套,乙每天修桌凳比甲多8套,甲单独修完这些桌凳比乙单独修完多用20天,学校每天付甲组80元修理费,付乙组120元修理费.
(1)问该中学库存多少套桌凳?来源:http://www.xiexiebang.com/tiku/
(2)在修理过程中,学校要派一名工人进行质量监督,学校负担他每天10元生活补助费,现有三种修理方案:①由甲单独修理;②由乙单独修理;③甲、乙合作同时修理.你认为哪种方案省时又省钱?为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