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当代优秀小学教师培养的必由之路
初中起点六年制小学教师教育——
当代优秀小学教师培养的必由之路
□ 湖南第一师范学院
摘 要:本文对我国小学教师培养的不同模式进行了历史回顾,分析了目前小学教师培养存在的问题与困难,提出了当代优秀小学教师培养的必由之路——初中起点六年制小学教师教育,并探讨了该模式所具有的基本特点、突出优势及其培养措施、招生政策和取得的成效,为我国培养适应小学教育需要的高素质师资提供参考依据。
关键词:初中起点六年制小学教师教育;小学教师培养;培养模式;创新
一、我国小学教师培养模式的历史回顾
在我国,小学师资培养的历史源远流长。早在1897年,盛宣怀在上海创办南洋公学,内设师范院培养各级教师,拉开了我国师范教育的序幕。1902年,张赛创办通州师范学校,我国出现了培养近代小学师资的师范学校。1935年6月,国民政府教育部颁布《师范教育令》、《师范学校规程》等,基本形成了培养小学师资的中等师范教育体制。建国以后,中央人民政府教育部于1952年7月颁布《中等师范学校暂行规程》等文件,之后,又颁发了一系列体现师范教育特点的规章制度,逐步建立起独具特色的师范教育“三级结构”,即由中等师范学校培养小学师资、高等师范专科学校培养初中师资、师范大学培养高中师资。[1]
(一)培养中专学历小学教师模式
在过去相当长的一段历史时期,师范教育“三级结构”是适应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现实的。其中,中等师范学校成为我国师范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造就了一大批合格的小学教师,成为我国小学师资培养的中坚力量。该模式的招生对象为初中毕业生,学制为3年。课程设置特点是科目众多、不分专业、不求学科精深,侧重于综合素质培养。该模式培养出来的小学教师知识面较宽,音乐、美术、三笔字、普通话等教学基本功扎实,教学技能突出,动手能力较强,毕业生因能很快适应小学教育教学而深受欢迎。但是,这种模式培养出来的毕业生学历起点低,在校学习期限短,课程设置的学科专业性、学术性不强,而且,在师范类课程的学习上,缺乏教育教学实践经验,对教育教学理论的掌握仅仅停留在机械记忆上。因而,这类学生往往显得知识底蕴较弱,教育研究能力和自身发展后劲不足。
(二)培养大专学历小学教师模式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师范教育的社会背景发生了深刻变化。一方面,从世界师范教育发展史来看,将小学教师培养推进到高等教育的范畴,师范教育结构的重心上移、小学教师学历层次的提升及师资培养的开放化、多元化、一体化成为发达国家乃至发展中国家教师培养的共同趋势。1935年,国际教育大会建议书反复强调“支持在完成中等学 校学业后,应由大学或大学教育研究院或师范学校来培养小学教师的观点”。[2]美国、德国、法国、英国等一些欧美国家和日本的中等师范学校逐渐被独立的高等师范院校或综合性大学代替,小学师资培养成为大学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另一方面,从80年代初开始,我国经济和社会进人了一个快速发展的新阶段,特别是东南沿海地区和一些中心城市,逐步形成了对高学历小学教师的现实社会需求。[3]在这种社会背景下,我国以培养小学教师为专职的中等师范学校悄然退出,长期并存的中师、师专、师范本科的“三足鼎立”的局势悄然瓦解,小学教师教育纳入高等教育体系培养大专、本科学历小学师资的事实宣告了师范教育由“三级结构”向“二级结构”转型的最终实现。
在师范教育结构转型的过程中,师范院校培养大专学历小学教师的工作首先在北京、上海、江苏、广东等中心城市和沿海经济发达地区拉开序幕:1984年,江苏南通师范学校招收初中毕业生,学制五年,开始培养大专层次的小学教师;1985年7月,上海市政府批准建立全国第一所培养专科层次小学师资的上海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并于当年开始招收中师毕业生,学制两年,开创了我国高学历小学师资培养的历史。这种大专学历小学教师培养模式按招生对象不同分为三种学制:一是招收初中毕业生,直接在师范院校就读五年的“五年一贯制”;二是先在中师就读三年,然后通过中师阶段水平测试后进入后两年专科阶段学习的“三·二分段制”;三是直接从高中毕业生中招收两年制专科生。
与中师毕业的学生生相比,大专学历小学教师教育基本实现了学历和能力的共同提高,尤其是招收初中毕业生的“五年一贯制”和“三·二分段制”培养模式,培养目标明确,重点突出,层次分明,既考虑了小学学科教学的高要求,又兼顾了小学教师需要较宽知识面、较强综合能力等特点,在课程设置上强化了教育理论与实践教学,加强了文理渗透及艺术素养教育,毕业生的综合素质和教学能力都比较高。但是,随着经济社会对小学教师本科层次人才需求的不断加大,“低学历”和“弱学科”又成为该培养模式中的“美中不足”。
(三)培养本科学历小学教师模式
从国际小学教师培养的历程来看,专科层次小学教师培养模式带有一定的过渡性,其必然趋势是向培养本科学历小学教师方向发展。在我国,从90年代末开始迈出了本科学历小学教师培养步伐。1997年9月,经教育部批准,上海市进行师范院校结构调整,将上海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并入上海师范大学,并成立初等教育学院,专门承担为上海市培养本科学历小学教师的任务;1998年9月,南京师范大学晓庄学院、杭州师范学院教育系开始进行培养本科学历小学教师的试验。1999年,上海师范大学、南京师范大学、杭州师范学院和东北师范大学率先被教育部批准开办并招收本科小学教育专业,小学教育专业在我国高等教育体系中正式取得合法地位。[4]
从理论上讲,高中起点本科学历小学教师应是具有较高综合素质、深受小学的欢迎的。但现实并非如此。很多本科毕业的学生到小学工作后,难以适应小学教育教学环境,也不懂如何教好小学生,其深厚的专业知识优势并不能弥补其薄弱的教育教学技能劣势。许多小学校长反映,现在不少大学本科师范毕业生难以胜任岗位,敬业精神和教学技能都有欠缺,上不好课、带不好班,出现“小学教师的学历提高了,专业化水平反而下降了”的尴尬局面。[5]
(四)湖南一师对小学教师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作为全国最早的5所师范馆之一的湖南一师,前身为南宋时期张栻创办的长沙城南书院,1903年始立为湖南师范馆,开创了我国师范教育的先河。1912年和1914年相继 改名为湖南公立第一师范学校和湖南省立第一师范学校,解放后更名为湖南省第一师范学校。2000年升格为普通高等专科学校,2008年升格为普通高等本科院校。学校有“千年学府、百年师范”的美誉。
在百年师范教育过程中,学校始终坚持面向小学、服务小学的宗旨,以培养高素质小学教师为目的,积极开展小学教师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1903年至1992年,开展了高小起点、初中起点、高中起点多种学制的中专学历、专科学历小学教师培养工作;1992年,经原国家教委批准,湖南一师成为全国首批进行培养初中起点五年制专科学历小学教师实验的29所师范学校之一;1999年,开始培养中师起点两年制和高中起点三年制专科学历小学教师;2002年,开始培养高中起点四年制“专本沟通”本科学历小学教师;2006年,开始培养初中起点五年制专科学历定向小学教师;2008年,开始培养高中起点四年制本科学历小学教师。截止2009年,湖南一师拥有初中起点五年制专科学历、高中起点三年制专科学历和高中起点四年制本科学历等形式并存的小学教师培养模式,形成了优良的教育教学传统和鲜明的办学特色,为进一步研究、探索本科学历小学教师培养的新模式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目前小学教师培养中存在的问题与困难
我国师范教育由“三级结构”向“二级结构”的转型,一直处于理论探讨与实践探索之中,在小学教师培养的实践中还存在不少问题和困难。顾明远先生指出:“近几年来师范教育的机构改革进行得非常神速,而教师专业化水平并未有多大提高。„„这些改革的后果是什么呢?说得极端一些、激进一些是削弱了师范教育体系,降低了教师专业化水平,其中损失最大的是小学教师。”[6]对此,我们必须深刻反思和正视教师教育改革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与困难,并切实加以改正,推动我国小学教师教育迈上良性发展的轨道。
(一)生源质量不高
《教师法》 第十八条规定:“各级人民政府和有关部门应当办好师范教育,并采取措施,鼓励优秀青年进入各级师范学校学习。”因此,过去的中师学生都是通过面试等方式挑选出来的综合素质较高的优秀拔尖初中毕业生,生源质量有保障。随着中师培养小学师资历史使命的终结、师范毕业生定向分配等优惠政策的取消及教师的经济社会地位不高等因素出现,导致近年来优秀学生报考师范院校的积极性不高、生源质量普遍下降等问题,尽管国家采取适当降分、提前录取、生活补助等政策仍难以奏效。尤其是专科师范生,基本上都是高考队伍中学业成绩较差的那部分生源;而且,在选择报考师范类专业的考生中,由于培养小学师资的课程与培养中学师资的课程设置不同,报考小学教育专业的毕业生只能教小学而不能到中学任教,因此,同样是报考师范专业,综合素质较好的学生会首选中学教育专业,选择小学教育专业的就只剩下些“残羹冷炙”了。
(二)培养潜质不足
过去师范学校的中师生,大都在十五左右岁入学,二十岁左右毕业。这个时期对教师基本技能训练,特别是对吹拉弹唱、琴棋书画的学习效果非常好,而且他们大都热情活泼、能歌善舞,富有爱心、童趣、亲和力,能适应儿童天真烂漫的天性。而现在高中起点的学生入学时大多已二十岁出头,高考升学压力使他们在高中学习期间,已将把大部分时间和精力花在文化学习上,少有闲情逸志去挖掘和发展自己的艺术素养,学校也难以提供和创造适合学生发展的艺术条件和氛围。因此,这类学生虽然有文化知识的优 势,但由于从生理条件到心理条件,都错过了艺术素养发展的最佳时期,艺术潜质已经不足,可塑性已经不大,因而,在大学四年期间,即使投入再多的时间和精力进行培养和训练,也只能收到事倍功半的效果,难以培养出原来中师学生所具有的优秀的小学教学基本功。
(三)优质师资难以深入农村基层
“三农”问题始终是我国政府工作的重点和难点,农村教育莫不如此。一些偏远农村学校条件艰苦、信息闭塞、交通不便,文化娱乐设施缺乏;教学任务繁重、工资待遇低,生活不能得到有效保障。我国城乡差距导致农村教育发展举步维艰,教育环境和资源严重滞后,师资力量非常薄弱且得不到及时补充。即使在高等教育大众化、大学生就业市场日渐饱和的形势下,通往农村就业的渠道依然不畅。近年来,部分培养小学师资的师范院校,就业形势出现滑坡,即使如此,愿意到农村任教的学生比例极少,即使去农村也只愿意任教初中而不愿栖身小学。据教育部的统计,义务教育师资队伍素质的城乡差异较为明显:2009年小学专任教师学历合格率城乡差距为 2.8个百分点,而高学历教师比例的城乡差别更大;截止2009年底,我国还有31万中小学代课教师,其中农村地区的代课教师数量占全国代课老师总数的绝大多数。代课教师现象的存在,其中一个重要方面的原因,就是高学历、高水平的优质师资难以深入农村学校,聘请代课教师是为解决师资紧缺而不利已采取的权宜之计。
(四)教学模式难以适应小学要求
在师范教育转型的过程中,有些师范院校的教学与基础教育脱节,小学师资培养完全被中学教师的培养模式同化,其专业建设完全用高师标准来规划,造成了小学教师综合知识的缺失,不能充分胜任小学教学要求;有些师范院校追求综合性发展,着力于非师范专业的开发与拓展,对巩固和加强小学教师教育重视不够,尤其是对师范生的专业思想与师德教育、文明习惯的养成重视不够;有些中师、师专并入高校后对“学术性”与“师范性”的关系没有把握好,着力追求“学术型”与“研究型”人才的培养,在教学中,重视学术研究和知识传授,忽视对小学教师基本技能与实践能力的培养,脱离了小学教育改革的实际,致使师范专业的师范性和实践性弱化,出现“师范生不会教学”的局面,毕业生的质量得不到有效保证。因而,在小学教育教学实践中,一些校长经常会产生“高师毕业生为何站不稳三尺讲台”的困惑,感慨现在的高师毕业生不如中师毕业生那样适应小学教育,怀念以前的中师毕业生师德好、教学技能高、上进心强、专业思想稳固。
三、小学教师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创新——初中起点六年制小学教师教育
教育部部长袁贵仁在2002年度教师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指出:“教师职业是一项专门职业,尤其是初中以下师资的专业化程度要求更高。”目前我国小学教师培养存在诸多问题与困难,影响了小学师资的专业化发展,必须改革创新,探索新的培养模式,尝试新的培养途径,建构能招收优质生源、提供免费教育、提升学历层次且能保障农村基础教育优质师资的全新小学教师教育模式,以提高小学教师专业化培养质量。2010年,经过深入的理论探讨和实践探索,湖南省在全国率先启动实施初中起点本科层次小学教师培养计划,拓展了我国小学师资培养的新渠道,引领了我国当代优秀小学教师培养的新航向。
(一)初中起点六年制小学教师教育的培养模式
初中起点小学教师教育按照“初中起点,六年一贯,分科培养,综合发展,定向就业”的培养模式和“自愿报名,择优录取,定向培养,公费教育,定期服务”的招生原则,面向农村招收优秀初中毕业生,为县以下农村小学培养热爱教育事业、基础知识宽厚、专业知识扎实、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综合素质较高、具有实施素质教育和一定教育教学研究及管理能力的本科层次小学教师。这种培养模式采用“二·四”分段、分专业方向,在学生入校后,前两年按中职学生注册学籍,主要是学习基础文化课程,两年期满后参加当年普通高校招生对口升学考试,考试成绩达到要求者升入本科层次学习四年。本科修业期满,成绩合格者由培养学校颁发初中起点本科文凭及学士学位证书。
(二)初中起点六年制小学教师教育的突出优势
这种全新的小学师资培养模式,相对于目前已有的高中起点两年制、三年制和初中起点五年制专科及高中起点四年本科学历小学教师培养模式,具有诸多突出优势:
1、与专科学历小学教师培养模式相比所具有的优势(1)提升学历层次的优势
在当今世界范围内,小学教师的学历层次普遍有了很大提高。据统计,上世纪末,美国小学教师具有大学本科学历的教师占教师总数的48.8%;日本小学教师中具有本科学历的比例为61.2%。一些发展中国家,上世纪末,小学教师本科学历也达到比较高的水平,例如,印度的本科学历小学教师比例达90.1%,墨西哥的小学教师基本上都达到大学文化水平。[7]在我国,本科及以上学历小学教师所占比例偏低。据统计,截止2007年底,全国本科及以上学历小学教师的比例仅为12.2%。据最新统计数据,2009年,湖南省小学专任教师中具有本科及以上学历的仅为12%,且大多为自考或函授本科,全日制本科学历的教师很少,农村小学教师中具有本科学历的比例更低。因而,发展本科学历小学教师教育是我国下一个阶段的行动目标。近年来,北京、上海、天津等一些经济发达省市已明确提出新补充的小学教师必须达到本科学历,湖南省《2010年教师队伍建设规划》也明确规定新补充的教师原则上应具备本科学历。这是高等教育大众化的要求,也是世界各国教师教育发展的基本走向。六年制小学教师教育的创新模式正是顺应世界小学教师教育发展趋势,它既充分吸取了五年制小学教师培养模式的优点,又克服了其培养层次不高的缺点,顺应了师范教育由“二级结构”向“一级结构”发展、培养本科层次小学教师的未来趋势,符合小学教育事业自身发展的内在要求。
(2)增强教育研究能力的优势
师范教育应当兼顾“师范性”与“学术性”,也就是说,师范教育除教师基本技能的培养之外,还需提高学生的学术水平和教育研究能力,使它既有利于学生在教育实践中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又有利于促进小学教师专业的可持续性发展。传统的专科学历小学教师培养模式,基本上继承了中师重视师范技能训练的传统,其师范教育的技能水平毋庸置疑。但是,由于学制上的限制,加上专科学历小学教师培养模式脱胎于中师的培养模式,与老牌师范学院、师范大学或综合性大学相比,其学术水平、教育研究能力和校本课程的开发能力等尚需大力提升。在这一点上,初中起点六年制本科小学教师教育具有突出优势。由于这种新的培养模式有长达六年时间的在校学习时间,专业学制相对较长,教学时间相对充裕,通过科学合理地综合设置学科专业课程与师范教育课程,全面提升学生的文化底蕴,提高他们的教育理论水平,从而有 效增强他们的教育研究意识,提高学生的学术水平、教育研究能力和校本课程开发能力,培养适应小学教育事业发展需要的、具有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小学教师。
2、与本科学历小学教师培养模式相比所具有的优势(1)优化生源质量的优势
由于师范教育在招生和就业中的特殊性,当前师范院校的生源质量难以得到有效保证,尤其是四年制本科学历小学教师培养的招生对象是高中毕业生,已错过了艺术素养的“黄金时期”,缺乏小学教师培养所必需的艺术潜质,难以培养出优质的小学师资。初中起点六年制小学教师教育采取免费教育、定向就业和适度缩短学制等相关措施,能有效吸引具有巨大培养潜质的优秀初中毕业生,特别是品学兼优的农村贫困学生报考小学教育专业,为培养高素质、高水平的优秀小学教师提供优质生源。同时,由于六年制小学教师教育是依托生源所在地的地方政府及地方政府职能部门办学的,在招生政策、招生宣传与招生技术方面具有较大优势,更进一步吸引和促进了优秀生源向六年制小学教育专业聚集。
(2)强化专业情意的优势
教师的专业情意在教师的专业素养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良好的专业情意一旦形成,不仅影响教师的工作态度和教育行为方式,而且直接影响教育教学效果。现在的大专院校,有不少毕业生不愿当教师,尤其是不愿当农村的小学教师,其中有很大一部分学生入学之后,专业思想不够稳定,缺乏学习兴趣,就业理想呈现多元化特点,报考研究生、国家公务员或选择当中学教师成了更多学生的就业意愿。因此,如何让师范生既具有当代大学生的知识水平,又具有热爱学生奉献小学教育的情怀,是当今教师教育必须解决的问题。初中起点六年制小学教师教育继承了中师时期师范教育的一些传统,将招收农村优秀毕业生、为农村小学培养优秀师资分别作为招生对象和培养目标,在长达六年的教育教学中,关注学生的思想发展,培养学生热爱教育、热爱农村、热爱儿童的思想,倡导“捧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无私奉献精神,大力强化学生的小学教育专业情意和职业认同感,养成高度的责任感和强烈的事业心,实现忠诚教师职业、安心农村教学的目标。
(3)增强教学技能的优势
从事小学教育教学工作的教师不仅应掌握普通话、三笔字、简笔画等基本教学技能,而且应在艺术方面有所专长,能歌善舞,能写会画,能适应儿童活泼的天性和多方面的兴趣爱好。四年制本科学历小学教师教育的在校学习时间短,且招生对象是高中毕业生,大多错过了艺术素质养成的“关键期”,缺乏“童心”、“稚气”,对小学教师培养所必需的技艺训练,大多表现出畏惧乃至抵触情绪,培养效果不理想。初中起点六年制小学教师教育在校学习时间长,且招收的初中毕业生年龄小,可塑性大,通过六年时间系统的培养和训练,可望熟练掌握各项小学教师基本职业技能和专业知识,投身于农村小学教育,市场适应能力强,能得到小学生和学校的欢迎。并且,由于学制的限制,四年制小学教师培养模式会存在“学科课程”与“师范课程”在时空分配上的矛盾。初中起点六年制小学教师教育就能很好地解决这一矛盾,由于学制延长,给合理设置课程体系提供了更大的自由度和可能性,使学科专业教育与师范技能教育齐头并进,培养出既有丰富学科专业知识又有扎实师范教育技能的优秀小学教师。
(三)初中起点六年制小学教师教育的培养措施
1、明确人才培养指导思想
思想是行动的指南,新的人才培养模式需要明确的指导思想来导向。初中起点六年制小学教师教育的办学定位是“定格在本科,定性在教育,定向在小学”;培养目标是努力培养学历层次高、综合素质好、专业能力强、发展潜力大,能迅速成长为乡镇小学教育、教学、教研和管理骨干力量的优秀小学教师。根据初中起点六年制小学教师教育的办学定位和培养目标,其人才培养指导思想确定为:立足于基础教育实际与改革发展趋势,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为根本,科学设计课程体系,优化课程结构,改革课程内容,注重职业技能训练,加强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着力提升学生专业品质。
2、科学设置课程结构体系
根据初中起点六年制小学教师教育的培养目标与培养模式,其课程体系由“通识课程”、“专业课程”、“任选课程”、“辅修课程”、“实践课程”五大结块构板组成。各板块结构既有各自序列,又相互关照,构建起体现“高等教育共性”、“高师教育个性”、“小学教育特性”的融“知识”、“能力”、“素质”结构为一体的“三性一体”课程体系。其中,“通识课程”着眼于学生基本素质培养,使学生通过学习,掌握从事小学教育所需要的最基本的知识和技能;“专业课程”着眼于学生从事某学科教学所必须的专业素养培养,即让学生在全面发展的基础上,学有专长,达到本科层次应有的质量要求;“任选课程”着眼于为学生进一步提供培养兴趣、开拓视野、发展能力、张扬个性的平台,开设涵盖小学各学科及部分交叉、边沿学科的选修课程;“辅修课程”着眼于学生的“一专多能”,通过学生自选一个学科方向,修完该学科的必修课程,使之在专长于小学一门课程的基础上,还能擅长一门辅教课程的教学;“实践课程”着眼于让学生全方位、全过程地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具有多重教育价值的实践活动,促使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将理论知识转化为教学能力,进一步培养、提高教书育人的技能技巧。
3、强化学生专业伦理意识
初中起点六年制小学教师教育主要是培养小学师资。在小学阶段,学生的自我意识发展水平较低,独立自主性差,他们在学校会把对父母的依恋迁移到教师身上,对教师形成强烈的依赖感。因此,在六年制小学教师培养过程中,将加大学生的爱心教育、理想信念教育和职业道德教育的力度,增强他们善待孩子的专业伦理意识,使他们走上小学教学岗位后能够用爱心、童心、责任心为小学生创造一个成长、成才环境,使小学生以饱满的学习情感、浓厚的学习兴趣投入到学校教育活动中。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所长朱小蔓教授曾经指出,“小学教师特别需要有童心和爱心,要用目光、笑容、肤触及各种体态语言向儿童传递爱的信息,使小学生建立对学校及老师的依恋、信任关系”,[8]教育学专家叶澜教授也曾经指出,小学教育尤其需要“高水平的教师,需要尊重、关爱学生,善于发现孩子的差异和潜能,愿意付出自己的宝贵时间和精力,用自己善良的心灵、聪慧的才智和教育的艺术与孩子们一起创造幸福、快乐的童年生活和有意义的学校[9]生活的好教师”,国内教育学专家的这些阐述,更为为六年制小学教师教育强化对学生专业伦理意识的培养提供了理论指导。
4、提高师资队伍建设水平
师资队伍是关系培养目标和培养规格能否有效实现的最主要因素之一,与其他类型的高校相比,师范院校更强调教师行为的规范性、示范性和引导性。因此,六年制小学 教师培养的关键环节之一是必须切实建设一支“教学为本”、“身正为范”的师资队伍,为学生提供一个良好的成长成才环境和平台:
第一,教育行政部门应出台一系列提高师范院校师资水平的培养方案和评价方案,给予更多的政策鼓励和扶持,让师范院校教师职业有足够的吸引力,吸收一批优秀的教学、科研人员进入师范院校工作。
第二,在尊重小学教师培养工作实际需要的前提下,加强师范院校的师资培训,提供更多的进修机会,鼓励教师参加旨在提高教学水平和能力的学习与交流活动,提高教育教学水平。
第三,构建师范院校“合格教师”、“优秀教师”、“教学名师”三级评价体系,坚持以岗定人、以岗定酬,形成绩效优先、能上能下的用人机制,以教学过程与教学效果为检查和评判标准,淘汰不合格教师,切实提高师范院校教师队伍的教学水平和能力。
四、初中起点小学教师教育的招生政策及成效
(一)初中起点小学教师教育的招生政策
1、招生计划与培养学校
2010年,湖南省启动实施初中起点本科层次农村小学教师培养计划。首届计划招生1500人,由湖南一师承担培养任务。招生来源计划的编制采取自下而上的方式。县市区根据本地区农村小学教师队伍建设需要,提出本县市区2010年度定向培养招生(分专业方向)需求建议计划并报市州教育局审核。市州教育局审核后,汇总辖区内各县市区需求建议计划报湖南省教育厅。湖南省教育厅根据各地上报的需求建议计划和全省公费定向培养招生总计划,统筹安排下达各市州、县市区招生来源计划。
2、招生专业
根据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小学阶段课程设置要求,六年制小学教育专业按专业方向实行小学学科(课程)全覆盖。2010年招生的专业方向分别为:思想政治教育(小学思想品德课程)、汉语言文学(小学语文课程)、数学与应用数学(小学数学课程)、英语(小学英语课程)、科学教育(小学科学教育课程)、教育技术学(小学信息技术课程)、音乐学(小学音乐课程)、美术学(小学美术课程)和体育教育(小学体育课程)。
3、招生办法及程序
采取“个人自愿报名、学校初审推荐、县市区教育局初选、市州教育局和湖南一师综合测试、县市区教育局组织考生体检、市州教育局预录、县市区人民政府与考生签订培养协议书、湖南一师录取、省教育厅审核”的程序进行招生和录取工作。
4、相关政策规定
(1)公费定向生毕业后必须回定向县市区县以下农村小学从事教育工作不少于8年。
(2)在校学习期间,公费定向生学费免除,住宿费、军训费和教材费免缴,享受学校按有关政策规定给予适当的助学金补助,享有学校其他奖学金的评奖资格。
(3)在校学习期间,公费定向生不得转学校、转专业。
(4)公费定向生在毕业前及在协议规定的服务期内,不得报考脱产研究生。(5)定向县市区要保证升入本科层次和进入专科层次修业期满、成绩合格且获得相应学历文凭的公费定向毕业生有编有岗,上岗任教。
(6)公费定向生在校学习期间或毕业后,自动放弃学籍,或学习成绩达不到培养规格要求未获取毕业文凭(学位),或毕业后不在县以下农村小学从事教育工作,或在县以下农村小学从事教育工作未满8年,须按协议规定缴纳违约金。
(二)初中起点小学教师教育的招生成效
2010年,初中起点本科层次农村小学教师定向培养工作在湖南省教育厅的组织领导及其相关职能部门和湖南一师的共同协调配合下,顺利完成了首次招生录取工作及首届新生的入学报到工作,成效较好:
1、圆满地完成了招生计划
湖南省教育厅下达招生计划1501人,县市区因各种原因放弃计划79人,实际录取1422人,完成招生计划93.33%;到校1401人,到校率98.52%。从总体上看,招生录取和新生到校情况较好。长沙等六个市州的录取率达到100%,有三个市州的到校率达到100%,其他市州的到校率也都在96%以上。
2、成功地录取了优质生源
新生入学后,湖南一师对生源质量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表明,全部新生的各类成绩和报考资格均符合相关文件的要求,其中考成绩明显高于当地示范性高中的录取分数控制线,有些新生还是当地初中毕业生中的佼佼者,生源质量得到了有效保证。例如,望城县的中考满分为760分,示范性高中录取线为597分,湖南一师录取的新生最高分为714分,最低分为623分,平均分为685.36分;湘潭县的中考满分为760分,示范性高中录取线为560分,湖南一师录取的新生最高分为724分,最低分为673分,平均分为697分。
目前,首届招收的初中起点本科层次农村小学教师的全部新生,已经顺利完成入学教育、军事训练等,已按期转入专业学习阶段。
参考文献:
[1]惠中.我国小学教师培养的创新与发展[J].全球教育展望,2006(1)[2]郭黎岩.发达国家小学教师培养的经验研究[J].比较教育研究,2007(11)[3]惠中.我国小学教师培养的创新与发展[J].全球教育展望,2006(1)[4]同上
[5]黄幼岩.吴言明.新时期我国小学教师培养模式探讨[J].现代教育科学,2006(2)[6]顾明远.我国教师教育改革的反思[J].教师教育研究,2006(6).[7]孟吉平.我国小学教师教育发展的里程碑[J].湖南第一师范学报,2006(2)[8]朱小蔓.认识小学儿童, 认识小学教育[J].中国教育学刊, 2003,(8)[9]黄正平.试论小学教育特性与小学教师培养[J].教育发展研究,2007(11)
第二篇:当代小学教师素质-读后感
《当代小学教师素质》读后感
汉阳区铁桥小学陈静 通过对《当代小学教师素质》的学习,我发现第六章,小学教师基本情况中介绍有关男女教师比例失衡的问题,引起了我的思考。文中提到,男性教师的比例只有14.9%,在市区这个比例还将更低。许多学校的男教师都是学科边缘,也就是总务、后勤等。这就使得一线男教师,尤其是一线主课男教师显得尤为稀缺。
有人说:“这个世界上有三种人,一是男人,一是女人,一是班主任。男人当了班主任便不再是男人,女人当了班主任便不再是女人”。这句话让我认识了班主任工作的不容易,同时也让我不禁想问:怎样做一个优秀的“男”班主任?怎样做一个优秀的小学“男”班主任?
有人说,女人心思缜密且有耐心,适合做小学教师和班主任,能够看得住学生,而男人常常丢三落四且马虎大意,不能照顾好学生。其实,有些女性的细心反而塑造了孩子的依赖特征,也正是因为她们的耐心培养了学生的撒娇习惯,她们的“认真负责”影响了孩子的自立和自强。我们班的王子铭就是这样,妈妈是幼儿园老师,把孩子照顾得无微不至,就连交费都要妈妈包个信封,上面写好饭费、保险费、书报杂志费等明细,钱都是正好的。多么细致的家长啊!反观孩子,垃圾满地扔,课桌乱七八糟,什么事都等着别人为他着想,这样的孩子以后如何自立?类似的例子还有很多,比如有些孩子的妈妈每天从阳台看着孩子走进学校大门才放心,还有的明明早上嘱咐过孩子中午吃一片药,可还是怕孩子记不住,硬是给老师打电话,请老师再次叮嘱。这样的家长多为女性,在中国似乎女性的天职就是照顾孩子的一切。孩子身上缺少男性的管理,缺少阳刚之气的现象,应该在男班主任这里得以改善!
班级是学生们的班级,班级里的事是学生们的事,班主任只是个指导者和帮助者,只要及时地出现在需要出现的时候就行了。如果班主任事事包办,什么事都由你一人说得算,那学生不仅会产生依赖心理,而且会失去主人翁意识和责任感,那么学生就会越来越懒,做事越来越缺少积极性和主动性,因为他们认为自己是生活在“老师的班级”里,他们所做的事都是在帮老师做的。作为一名小学男班主任,我总觉得:我们男班主任要有自己的班级管理方式和风格,要塑造自己的人格魅力!更好地培养男小孩的“阳刚之气”,树立学生自理、自立的能力,我想这些才是我们小学男老师特别要做的事情。
第三篇:如何做好当代大学生and小学教师
如何做好当代大学生?
我认为大学时期正处于人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和发展的重要时期。虽然当代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有一定的发展,但总的来说,社会生活经验还不够丰富,思想还不够成熟,思想的可塑性比较强。在我们所处的时代环境,先进人物正在不断涌现,像孔繁森、吴天祥等等,他们的业绩、精神和品质是我们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力量源泉,当代大学生应从他们身上吸取前进的动力,长期锻炼自己,不懈改造自己,完善自己,使自己思想政治的素质不断发展,进而成为一个高尚的人。此外,我认为一名优秀的当代大学生还应具有追求崇高的理想,崇高优秀道德情操,向往和塑造健全完美的人格,热爱和追求真理,严谨、求实的科学精神,儒雅的风度气质。我觉得当代大学生最重要的品质就是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不能只会纸上谈兵,更多的应该将理论融会贯通于实践,要积极培养自己对事物敏锐的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敢于接触实际、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动手能力,以及处理工程实际问题时所需要的协调能力。
如何做一名当代小学教师?
首先,也是最重要的,就是拥有一颗爱孩子的心。爱心、责任心对于一位小学教师来说是十分重要的,同时教师还应注重终身学习的理念,有过硬的教学能力等。当然,小学教师还应具备教学的创新精神。教师的创新素质不仅体现在教学理念、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教学内容等诸多方面,更应体现对小学生的创新精神的爱护和培养,要保护并支持孩子的奇思妙想、异想天开,鼓励小学生敢于面对教师的质疑,敢于同权威争论,敢于同教师开展思维对话。教师应该是孩子学习潜能的开发者,而不是知识的灌输者,这才是一名当代小学教师应该充当的角色。
第四篇:小学教师培养总结
胜利西路小学骨干教师培养总结
2013—2014学年
为了培养高素质的骨干教师队伍,我校努力提高骨干教师队伍政治素质和业务素质,不断提高学术水平、创新能力和组织协调能力,带动了教师队伍整体素质的提升,现将工作总结如下:
(一)、强化了领导,保障了实施。
1、年初,我校调整了继续教育组织机构暨骨干教师培训小组,由校长任组长,配备了各项培训的专职培训教师,明确分工,完善了岗位职责,使培训工作有条不紊、紧张有序。
2、尽全力支持骨干教师培养,提供时间,每一项培训所需的费用投入,学校尽力支持。
(二)、重新确立了培养、培训对象,明确了培训方向。
我们通过对教师日常工作的管理和考核,将爱岗敬业、积极进取、锐意创新的教师程洁珍、张少珍等确立为骨干教师。建立骨干教师名册。遵循“重点培育、整体推进、全面提高”的原则,重点抓好骨干教师的培训。
(三)、给骨干教师创造了脱颖而出的机会。
首先,我们对骨干教师进行跟踪听课、个别指导、集体点评。其次,为骨干教师创设条件,通过优秀课观摩、典型经验汇报、外出学习、研讨交流等形式,为骨干教师提供适宜的环境。最后,激励他们积极主动地去探索与实践,尽快的提高了教育科研能力,使之形成了各自的教育教学特色。
通过组织骨干教师上课,起到了示范带头作用,提高了骨干教师的教
育教学能力,激发了教师研究教育教学方法的兴趣,带动了全体教师的研究热情。促进了全体教师素质的提高。
(四)、有效落实了措施,提高了骨干教师业务素质。
1、开展了教育教学科学研究。
我们努力营造了学校的科研氛围,引导教师结合实际开展教育教学研究,积极提倡、推荐青年教师参加了各项科研课题的研究。有效的提高了青年教师的科研能力和水平。
2、开展了各项教研活动。在集体备课、优质课评选、家长开放课、汇报课、课后反思评课等活动中我校坚持以骨干教师为主,组织他们上好示范课和观摩课。发挥了骨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示范和带头作用,辐射和指导作用。
(五)、建立了评价机制,让骨干教师在激励中成长。
考评采取了每项培训随机评价,专题检查和综合评价相结合的方法。激励了骨干教师的自我学习、提高。
综上所述,我校将本着“全员培训,自学为主,学用结合,以用促学”的原则对骨干教师进行了各项培训,把培养骨干教师做为培训工作的重点来抓,不遗余力地为骨干教师的成长搭建了舞台。工作中,还有许多不足,我们将在以后的工作中进一步提高。
骨干教师培养总结
—2014学年
胜利西路小学
2013
第五篇:小学教师培养规划
小学教师培养规划
一、指导思想
在学校办学理念“为学生成长奠基,为教师发展铺路”的指导下,遵循教师成长的规律,采取全方位、多途径的培养措施,整体提升我校教师的竞争力,为学校教育教学的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二、培养目标
小学教师培养规划
建设一支会学习、善发展,具有现代教师素质的教师队伍。
三、培训宗旨
在表现中体验成功,在成功中感受快乐,在快乐中实现发展。
四、培训思路及措施
总思路:学会学习—更新观念—架梯子—立柱子—结对子
1、每学期完成“七个一”工程:读一本经典的教育专著;每月写一篇读书笔记;记一本教学笔记(含教学反思);设计一份优质教案;上一节创新优质课;结合教学实际,撰写一篇有见地的教育教学论文;参与一项专题研究。小学教师培养规划
2、立足课堂实践,探索教学改革,加强各学科专题研究工作的开展。
3、根据老师的需求,组织相关培训活动:如博客的使用、简笔画、“三笔字”及信息技术培训;学习如何听课与评课等。
4、充分发挥学校图书馆和网络资源的优势,鼓励教师自主学习和提高,在校园内弘扬读书学习风气,整体提高校园文化氛围。期末评选书香科组和读书积极分子。
5、教务室加强对科组长与骨干教师的指导、培训,让他们发挥引领、辐射作用,逐步提高科组教研活动的质量和实效,帮助其他老师尽快提高业务水平。
6、引进激励机制,搭建展示平台,开展各类评选和赛课活动。
五、各类教师培养计划
A、科组长培养
(一)培养目标
1、使每位科组长都能成为学校学科带头人,开展一项专题研究,并有一定的研究成果。
2、每学期撰写一篇论文,每年发表或获奖论文一篇。
3、具有一定的科组管理水平。科组建设成果显著(每个科组每个学期至少有1篇论文发表或获奖)。
4、在三年规划期内,辅导一名教师成为学校的骨干教师。
(二)培养措施
1、制定发展计划,确定个人奋斗目标。
2、通过读书学习,得到理论提升,促进科组长在实践、交流中的研究、指导能力的提高,逐步做到更有深度地对实践进行反思,对经验进行总结、提升。从4月起,每到月末举行科组长读书交流活动,同时进行科组工作小结与评价。
3、教务室每学期组织一次的科组长论坛,如“如何让老师们在教研活动中感受到快乐并得到发展”,举行“如何开展科组活动”“如何进行科组管理”等专题讲座。通过专题研讨、专家讲座等多种形式活动,加强科组组长队伍建设。
4、教学行政帮助科组长确定与开展教学专题的研究工作,使其成为学科课改的先锋,发挥引领、榜样作用。
5、教学行政指导科组长建立“集体备课管理网络”,加强随堂听课,着重帮助科组长提高指导科组老师的水平,树立威信,增强组织管理能力。
6、学校为科组长培养创造各种学习、进修、研究和实践的条件,为其提供经费的保障和成长的舞台,开阔科组长的视野。
B、青年教师培养
(一)培养目标:一年上路,二年成型,三年成手,四年成才,五年成熟
(二)培养措施
1、组织开展“结对子”工作,借助科组长、骨干教师和集体备课小组的力量,指导老师提高研读教材、设计教学及课堂实施的能力。
2、设台阶,压担子,在科组教研活动中给与其锻炼与展示的机会,多鼓励,多指导,帮助老师逐步熟悉业务。
3、采取跟踪策略,及时总结、分析单元测试的相关信息,帮助老师熟悉各种教学策略,提高辅导学生的水平。
D,教困老师培养
(一)培养目标:掌握并熟悉各种教学策略与方法。本班教学成绩位于本年级的中上水平。
(二)培养措施
1、充分利用学校优质资源,落实结对子活动。重点是帮助教师发现教学工作中的困难,提供相关的有效的方法。重点在研读教材、http://www.xiexiebang.com/ 备课、作业、转化后进生等方面给予指导。
4、采取跟踪策略,及时总结、分析单元测试的相关信息,帮助老师改进各种教学策略,提高辅导学生的水平。
5、科组给予展示和锻炼的平台。
2、教师本人确定个人奋斗目标,制定发展计划。
3、每月完成1节课的听课任务,撰写教学反思或心得体会。
六、考核与管理
1、学校成立培养指导小组,对教师的培养进行全面的管理。
2、建立教师业务发展档案,记录发展轨迹。
3、原则上每学年考核一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