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主任工作的内容方法与思维策略(精选5篇)

时间:2019-05-14 10:14:5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班主任工作的内容方法与思维策略》,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班主任工作的内容方法与思维策略》。

第一篇:班主任工作的内容方法与思维策略

班主任工作的内容方法与思维策略

为人师者必须用科学育人的成功原理武装自己,单凭热情和干劲去工作,只会成为一个忙忙碌碌的事务主义者。班主任一旦沉溺于琐碎的事务,而忘记理论的武装,那他可能失去育人的契机。

----题记

一、班主任的角色定位

班主任,他是为学生班集体组织专门的德育过程而设的教师,是班集体的组织者、教育者和领导者。班主任是对一个学生班的全体学生全面负责的教师,班主任是联系班级中各科教师的纽带,班主任是沟通学校与各种学生组织、家庭和社会的桥梁,班主任是学校领导实施教育、教学工作计划的得力助手,是学校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促进学生全面健康成长的骨干力量。班主任工作的质量对学校的面貌和学生的成长产生着深刻而长远的的影响。

二、班主任工作的职责

不同级别和类型学校的班主任工作职责不尽相同,但其基本的职责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向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和道德教育,保护学生身心健康。大的方面来说,培养学生具有社会主义道德品质,有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从学生个体发展来说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有利于学生终身健康成长。

(2)组织学生学习,教育学生努力完成学习任务。班主任要会同各科教师教育、帮助学生明确学习目的,端正学习态度,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提升学习能力,养成终身学习的品质和素养,提高学习成绩、这是班主任工作的核心任务之一。

(3)教育、指导学生参加学校组织的各种劳动和社会实践活动,增强学生的处理能力和投身社会实践的能力。同时要教育学生坚持体育锻炼,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卫生习惯。

(4)关心学生的课外生活。班主任要指导学生参加各种有益于身心健康的科技、文娱和社会活动。鼓励学生发展正当的兴趣爱好和特长。

(5)进行班级的日常管理。班主任要建立班级的常规,指导班委会和本班其它学生组织的工作,培养学生干部,把班级建设成为奋发向上,团结友爱的集体。

(6)负责联系和组织科任教师商讨本班的教育工作,互通情况,协调各种活动和课余负担。

(7)做好本班学生思想品德评定和有关的奖惩工作。

(8)联系本班学生家长,争取家长和社会有关方面的配合,共同做好学生的教育工作。

三、班主任工作的内容

1、了解和研究学生。这是班主任做好教育工作的基础和前提。只有掌握了学生的思想状况、个性特点,了解他们的学习、生活情况,才能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有的放矢地进行教育。对学生的了解和研究,包括学生个人和集体两个方面。了解个别学生,包括在思想品质、学业成绩、兴趣爱好、才能特长、性格特点、成长经历以及家庭情况、社会生活环境等。在了解学生个人的基础上,加上研究班集体的发展情况、干部状况、传统作风、主要特点和倾向,就能了解学生集体。

2、组织和培养班集体。学生集体既是班主任培养教育的对象,又是班主任进行教育工作的依靠力量,因此,组织和培养班集体,是班主任工作的中心环节。一个健全的班集体,应当具有正确的价值方向,共同的奋斗目标,坚强的领导核心,严密的组织纪律,正确的集体舆论,以及团结友爱、勤奋好学的良好风气。一个健全的班集体的建立,需要班主任做大量深入细致的工作:①要帮助学生确立共同的奋斗目标。这是班集体形成的主要标志。这共同奋斗的目标一般应先易后难,循序渐进,逐步提高,要适合本班学生的年龄特征和班上的具体情况。②要培养班干部和积极分子。团结在班主任周围的班干部和积极分子,是组成坚强学生集体的核心。班级形成核心力量是班集体形成的又一标志。班主任应当在充分了解全班学生情况的基础上,在各项活动中发现和培养积极分子,选拔那些各方面发展较好、关心集体、在同学中有一定的威信、能起模范带头作用、具有一定工作能力的学生担任干部。同时要对他们严格要求,支持他们的工作,使他们通过工作锻炼得到提高。③要形成正确的集体舆论。集体舆论,就是在集体中占优势的、为多数人赞同的言论和意见。它以言论、褒贬等形式肯定或否定集体的动向或集体成员的言行,成为个人和集体发展的一种力量,是学生自我教育的重要手段。正确舆论,是学生自我教育的重要手段。正确舆论的树立与否,是衡量班集体是否形成的重要标志之一。正确的舆论是在各种活动的过程中逐步形成的。班主任要通过组织和指导学生的各种活动树立正确的集体舆论。举行各种目的明确、主题突出、形式活泼、准备充分、切合学生实际的班会,坚持表扬与批评,搞好对思想倾向和思想苗头的引导工作,也对形成正确的集体舆论具有重要作用。④做好个别教育工作。班主任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既要面向集体,又不要忽视个别教育。要抓住学生个体的特点,有针对性地开展教育工作。对影响班集体较大的后进生,应在摸清情况、找准原因、掌握心理特点的基础上,调动他们的积极因素,培养他们对学习的兴趣,通过“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导之以行、持之以恒”,促使他们进步。⑤同任课教师、家长和社会教育密切配合,形成统一的教育力量。班主任要做好教育学生的工作,需要任课教师、家长和社会教育密切配合。开展符合学生特点,有利于他们健康成长的教育活动。要指导学生阅读书刊,看电影、戏剧和电视,避免不良影响。班主任应采用家庭访问、书面联系和家长会等方式,经常同学生家长保持密切联系。要树立各科任课教师在学生心目中的威信,以取得更好的教育效果。⑥全面、明确、具体地评定学生,以肯定优点,指出缺点,鼓舞学生继续前进。⑦言传身教,用自己的言行影响教育学生。⑧做好班主任工作的计划和总结。班主任工作非常复杂,涉及面广,因而必须加强计划性,及时总结经验。班主任工作计划一般可分学期计划和具体执行计划。班主任工作总结一般分为全面总结和专题总结。

四、班主任工作原则与方法:

1、班主任工作中的师爱性原则、全面性原则、客观性原则、公正性原则、民主性原则和师表性原则。

2、班主任工作的方法:是为完成班主任工作的任务和实施班主任工作内容所采用的具体手段。也可以说,班主任工作方法是班主任为进行班级教育而采取的各种影响方式的总和。班主任工作实践证明,方法对头,事半功倍,方法不对,事倍功半,甚至导致教育上的失败,前功尽弃。

班主任工作方法是以班主任工作的原则和班主任工作特点为理论依据。

由于班主任工作的复杂性特点以及班级教育的多对象实际,加之个体品德心理结构 多样性要素和班主任工作方法的多因素现实,这就决定了班主任的工作方法必然是多种多样的。这一般说来,目前行之有效的班主任工作方法包括调查法、观察法、谈话法、文献法、个案分析法和实验法等。此外,在班级德育工作中,班主任还常用说服教育法、情感陶冶法、实际锻炼法、修养指导法和品德评价法等。然而各种方法的作用是互相联系、互相渗透、互相促进的。任何方法都不应脱离整个方法体系而孤立地加以运用。具体作如下分析:

(1)、全面深入了解学生。只有了解学生,才能有针对性地教育学生。要通过观察、个别谈话、家访、查阅资料等方式了解班级每名学生的健康情况、家庭情况、个人经历、学习基础、思想倾向、习惯、兴趣爱好及特长,并有针对性地进行教育。当教育中出现突发事件时,班主任更要注意调查了解、冷静分析,准确进行判断处理。

(2)、尊重热爱学生。爱是教育的前提,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尊重学生是教育的基础,要尊重学生的人格与权利,包括受教育权利、民主权利、休息娱乐权利、隐私权利、发展权利等。要对学生充满真挚的、无私的爱,要从学习、生活、情感等各方面关爱每一个学生。同时也要宽严适度,既宽容学生的过失,给学生改正错误的机会,不提过高、理想化、成人化的要求,也要对学生进行严格的管理,不姑息学生的违规违纪行为。(3)、正面教育,积极引导。学生是未成年人,学生中出现各种问题属于正常现象,对学生的思想认识问题要循循善诱,以理服人,要引导学生进行自我反思、自我教育,不能简单地批评压制,更不能体罚和侮辱学生。要坚持以正面教育和表扬为主,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充分挖掘、调动学生的自我教育因素,通过学生的自省、自悟达到教育目的。

(4)、树立典型,引导学生学习身边榜样。学生成长需要榜样引导,最直接、最有效的是学生身边的样板。班主任要精心培养和树立班级各个方面的优秀典型,引导学生向他们学习,同时还要注重介绍古今中外优秀典型人物的事迹,帮助学生确定人生的奋斗目标。

(5)、捕捉时机,及时教育。班级、学校不乏良好的教育契机,班主任要用心观察、细心研究,善于抓住时机,及时进行教育。班主任要充分利用对各种行为和现象的评价过程,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取向。

(6)、民主施教,让学生做班级的主人。具有民主意识和方法是教育的目标,实施教育民主是管理班级、教育学生科学有效的手段。班级管理制度、奋斗目标的制定,班干部选举、评优评先、重大事宜决策、班级各项活动的开展等,班主任都要征求学生的意见,倾听学生的声音,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7)、创设载体,多开展活动。对学生进行教育需要载体,需要在活动中进行。班主任要善于运用载体,精心设计载体,增强活动的目的性,提高教育含量,寓教于活动之中。尤其在活动中要让学生增加情感体验,内化道德认识,锻炼道德意志,强化道德行为。

(8)、集体教育与个别教育相结合。对学生进行集体教育是班主任工作的重要内容,要根据学校、班级不同阶段的工作重点精心设计教育主题;对学生进行个别教育是班主任工作的难点和教育艺术所在,尤其是对待进生的教育,更要细心研究对象的特点,事先做好充分准备,同时要注意教育的时机和方式。(9)、培养班干部,发挥学生的管理作用。培养学生干部既是班主任工作的目标,也是班主任管理班级的重要方法。班主任要注意选拔和培养学生干部,建立班干部选用标准与机制,高标准要求班级干部,树立班干部在学生中的威信,教会学生干部管理班级的策略与方法,使班级事事有人管、人人有事干。

(10)、做好与科任教师和家长的协调工作,形成教育合力。班主任要主动做好与科任教师的沟通协调工作,征求其对班级管理与发展的意见,共同研究对个别学生的教育对策,协调班级辅导与学生课业负担。要尊重学生家长,积极与家长沟通,倾听家长对班级管理的意见与建议,共同研究对学生的教育问题,增强班级教育和家庭教育的协调性。

五、班主任工作中的有效思维策略

1、对教育本质的认识:教育的本质不是管理,而是交流和帮助,这句话引发我们去思考教育的手段和方式,还有老师在教育中的定位。教育的根本目的不是为把学生管住,而是帮助他们自己把自己管住。作为老师,我们是在学生的成长历程中,给予学生适当的引导和帮助,使其健康成长。我们的管理和约束是外因。

2、教育是一种行动的艺术,教育的关键是体验,不是多讲正确的废话就能起作用的。

3、保持理性,不要让自己说的话没有退路,或是一气之下提出自己与学生都不可能做到的要求,事后在如何的弥补,疤痕总是存在的。再由于不理性,一下子就把问题推到了教育处理的底线,一旦突破这种底线,没有了你可以掌握的空间和张力,老师会非常的被动,甚至束手无策,因为学生已经把你看透了,你不过就这几招,还能怎样呢。把问题推到底线,学生也没有了可以改正的动力了,可以弥补的机会了,他就只有不在乎,随你便了!还有,由于不冷静,缺乏理智,使你对问题没有做好应变的准备,匆忙上阵,打的是无准备、无把握的仗,效果好不好,可想而知!

4、有示弱和撤退的意识,不要针锋相对与学生较劲,一定给学生征服才作罢。遇到胆小的学生还过得去,万一遇到横竖都不吃的,跟你牛起的,会怎么样,就只有出现今天这堂课你不出教室,我出教室好的局面!如果不沟通也不妥协,硬要学生照我说的办,其实表面上你胜利了,但师生关系日渐疏远,埋下了矛盾与冲突的种子,这样表面的顺从使你忽视了学生真实的内心情感,是不符合教育的本质的。为什么不先退一步,在学生面前示弱,检讨自己,以退为进,以柔克钢呢!因为不肯示弱,在对待学生的错误时,我们很多时候更在乎的是学生在我们面前的态度,在错误面前的态度,对学生态度的敏感常常超过对事情本身是非曲折的敏感。学生认错,老师消气的重要性超过了真正然学生改正错误!这也不是我们教育的终点和本质所在。

5、蹲下发现美好。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只有在蹲下的过程中;善于捕捉学生的灵魂深处的感动,只有在蹲下的过程中;善于走进学生的心灵,有时候在蹲下身子时,会发现一些意想不到的收获。班主任在鼓励和赞扬学生,他必须是一个美好的发现者,要能看到每个学生的优点。我们都知道,人有所长,也都有所短。人的能力是多方面的,他这方面不行,可别的方面也许比别人强,即使是最差劲的学生也有优点,即使是最优秀的学生,也有缺点。你的眼睛盯住什么也就会看到什么。如果你带着审美的心情去看一个人,就必定能从他的身上发现美好的东西,可爱的东西。换个角度看问题,效果是不一样的。正如罗丹所说:美是到处都有的,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其实只要你肯蹲下身子。

6、适当冷处理。这是从心理学的角度看问题,人犯错后,他的天性是需要惩罚的,惩罚后他心安理得,在心理上获得一种平衡,看我已经收到惩罚了,然后继续犯错,所以班主任老师要适当的运用冷处理的办法,让学生自我不安、难过和担忧,而且持续一定时候。

六、班主任工作中的要克服的几种负面思维。

1、一好遮百丑。这是我们教育中最难免的习惯,学生只要学习好,很多问题就被掩盖过去,有的甚至酿成学生的终生遗憾。人都是不完美的,任何一个人,终其一生,都不可能不受到大量的负面评价,很多人受到的负面评价都会远远的多余正面评价,要让学生特别是成绩好的学生学会接受批评,学会正确对待负面评价,有抗挫能力。我们老师应该全面的分析和评价学生,讲究事实和公平。

2、固化思维。我们经常把现在的班级与自己过去的班级比较,总觉得一级不如一级,但事实上呢,社会不是越来越退步,而是越来越发达,只能说明一代更比一代强,之所以出现这样的感受反差,很多时候是我们的思维问题。你用某种思想方式带出了一个优秀的班集体,不等于换一个班照方抓药还能带出一个优秀集体,只有学会多角度思维,经常超越旧想法,不断找到新思路,与时俱进,学会悦纳(存在就是合理),才能适应新东西。

3、整体思维。遇到问题,不分类,笼而统之,感觉到处都是问题,无从下手。其实不分类,就无法区别对待,当你面对问题束手无策时,试着把问题一切割,一归类,可能就不是漫无头绪,就能各个击破,就有法办了。

4、封闭思维。这是一种孤立的,拘谨的思维方式。遇到问题,我们从纵向----前因后果,横 向----牵扯的各方面,多角度的来分析,更能对症下药,击中要害。

5、带着判断看问题。你心里对人对事已经有了判断,你对人对事认识的深刻度就不够了,就不可能做到就事论事了,就不可能站在学生的角度去理解他们,就不可能把学生真正搞懂。

第二篇:班主任工作的内容与方法

班主任工作的内容与方法

班主任要实现对本班级规范化、科学化的管理,提高工作质量和效率,首先要全面正确地了解和研究学生。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说:“如果教育家希望从一切方面去教育人,那么就必须首先从一切方面去了解人。”学生是班集体的主人,但学生的发展又存在着差异,班主任要教育好学生,就得先了解和研究学生,这是做好班级工作的先决条件。

了解和研究学生的内容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了解和研究班集体,包括集体的基本情况,如总人数、性别结构、生源状况、年龄分布等;班级的基本情况,如学习好中差学生的比例、学生思想品德的表现、班级取得的成绩与存在的问题等;班级的其他方面,如学生生活社区环境、学生家庭条件、学生在校外的表现等。二是了解和研究学生个人,包括学生的基本情况,如姓名、性别、年龄、健康等;学生的家庭情况,如父母的文化水平、职业、经济状况、居住条件等;学生的思想品德和学习情况,如遵规守纪、文明礼貌、集体观念以及学习成绩、学习态度、兴趣特长等;学生的个性情况,如智力特点、情感意志特点、性格和气质的类型等。

了解和研究学生,要注意全面性、经常性和发展性。全面性就是要全面地看待学生,既看到学生的优点,也看到学生的不足;既看到校内的表现,也要看到校外的表现。经常性就是要把了解和研究学生作为班主任的常规工作,充分利用一切场合条件,做到常抓不懈。发展性就是要用发展的观点看待学生,既看到学生的过去,也要看到学生的今天,还要预见到学生的明天。

学习活动是班主任了解和研究学生的主要途径。由于小学生学习活动极为丰富,班主任了解和研究学生的方法也多种多样,如观察法、谈话法、问卷法、作品分析法、调查法和测量法等。这些方法可以参照课文中教学方法和科研方法等相关部分加以领会。下面主要介绍观察法和谈话法及其在班主任工作中的运用。1.观察法

观察法是班主任在自然情况下,有目的、有计划地对学生进行了解和研究的方法。观察法是班主任工作中一种最常用、最基本的方法。

观察法的正确运用,应当注意以下几点。(1)要有明确的观察目的,主要是确定观察什么和为什么要观察;(2)要有科学而可行的观察计划,主要解决怎么做;(3)要及时做好原始记录,主要是确保材料的客观真实性;(4)要对材料进行整理和分析,去伪存真,透过现象找到本质;(5)写出结论,对观察作出准确、全面的终结性评价。

观察法的优点是在自然状态下进行,观察材料直接源于观察过程,真实性强。但观察法也有缺点,观察对象和条件难以控制,表面现象干扰大,情境性和主观性因素多。因此,在观察法运用中,对观察材料的分析处理一定要慎重。2.谈话法

谈话法是班主任有目的、有准备地与学生通过问答方式直接交谈,从中了解学生情况的一种方法。如果说,观察法主要是了解学生的外部表现,那么谈话法则是通过学生的心里话,有意识地、主动地了解和掌握他们的思想活动。

谈话法也是班主任工作中简单易行的一种常用方法。为了保证谈话取得好的效果,谈话法的使用要注意以下几点。(1)确定好谈话的目的、内容;(2)对谈话的过程有周密思考,如先谈什么,后谈什么,选择什么地点、时间、采用什么方式等,做到心中有数;(3)谈话态度要亲切、和蔼、诚恳,尽量不使学生感到紧张,更不能造成对立情绪;(4)要根据学生的不同个性特点,采用灵活多样地谈话技巧,善于启发、引导学生说出真心话;(5)和学生谈话时,耐心听取学生的意见,不要轻易打断学生的话;(6)谈话后写出谈话记录,记下自己的看法和感受。

此外,班主任还应注意利用非正式的谈话形式了解学生。非正式谈话是根据学生的特长、爱好、有意识地在活动和交往中与他们多接触。由于非正式状态下没有特定形式、地点、时间的限制,学生易于敞开心扉,有利于班主任从中了解学生。

以下为一则优秀班主任运用谈话法的成功案例。

有一位刚入学不久的小侯同学,一天放学经过弄堂口的水果店,看到摊头上放着一批新上市的鲜红李子,顺手拿了一只美美地吃起来。同学将这情况向班主任老师反映。老师很吃惊,小侯家里经济宽裕,怎么会“偷”吃店里的东西呢?第二天班主任与小侯进行一次谈话:

“听说昨天放学的时候你拿了水果店里的东西?”

“我吃了一只红李子,可好吃了!”

“你为什么要拿水果店里的李子呢?”

“我想吃。”小侯很干脆地回答。

“你想吃也不能自己拿呀!”

“我们家吃东西,从来都是自己拿的。想吃多少,就拿多少。”小侯天真地回答。

班主任一听,明白了:原来他不懂得什么叫“拿”,什么叫“偷”,搞不清这两个概念的区别。这种情况在小学生身上往往是可以见到的,于是班主任进一步与他谈话:

“你知道你们家吃的东西是从哪儿来的吗?”

“妈妈买的。”

“妈妈为什么能买呢?”

“妈妈有钱。”

“妈妈的钱从哪里来的呢?”

“公家发的。”

“公家为什么要发钱给你妈妈呢?”

“ 妈妈每天上班,公家就发钱给她了。”

“对呀!你妈妈每天去上班,为大家工作,公家就发工资给她,她才能用钱买东西。不劳动能随便拿别人东西吗?”老师由浅入深,由具体到抽象,引导他认识问题的本质。

“不能。”小侯若有所悟地摇摇头。

“对了!不劳动是不能拿人家的东西的。要是拿了,别人会说你,这是‘难为情’的事了。”老师巧妙地避开了“偷”字,循循善诱,阐明私自拿人家财物是不道德的行为。

“营业员叔叔说我是小偷,还说要送我到派出所去关起来。”孩子气愤地说。

“你不是小偷。你是不懂得道理,分不清拿人家的东西与拿自己家里的东西的不同。现在懂了吗?”老师一边抚摸着他的头,一边亲切地说。

“懂了。人家的东西是不能随便拿的。今后,我再也不拿人家的东西了。”孩子诚恳地接受了批评。

“你真是一个好孩子。”师生俩会心地笑了。

这是一次成功的谈话。其中有两点经验和方法值得学习。一是抓住学生的认识特点循循善诱。整个谈话犹如和学生在叙“家常”,自然和谐;谈话没有讲“大道理”,而是将教育性融入交谈中,通过亲切地发问去引导学生深刻地思考,最终让学生自己得出是或非。二是高超的谈话艺术和教育机智。谈话过程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关节点,即帮助学生弄清“拿”和“偷”的区别,谈话从具体到抽象,既有理有据,又深入浅出。谈话最后又很巧妙地用“难为情”回避“偷”字,既保护了学生的自尊心,有效防止不必要的对立情绪产生,同时又教育了学生,使他乐意地接受了批评,明白了道理。

(二)组织和培养班集体

全国优秀班主任魏书生老师在《班主任工作漫谈》一书中写道:

“班级像一座长长的桥,通过它,人们跨向理想的彼岸。

班级像一条挺长的船,乘着它,人们越过江河湖海,奔向可以施展自己才能的高山、平原、乡村、城镇。

班级像一个大家庭,同学们如兄弟姐妹般互相关心着、帮助着;互相鼓舞着、照顾着,一起长大了,成熟了,便离开了这个家庭,走向了社会。”

以上对班集体生动形象的比喻,深刻说明了班集体对学生的成长和教育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建设好班集体,是班主任的一项重要工作,也是班主任最基本的任务。那么,班集体是如何形成的,怎样组织和培养班集体呢?

1.班集体的形成和发展

班集体不是自发形成的,它有一个发展过程。一般认为,刚组成的教学班,经过班主任长期系统的组织培养工作,由松散的学生群体转变成为健全的班集体,大致要经过组建、初步形成和形成发展三个阶段。

(1)组建班集体阶

在新组建的班级中,同学之间、师生之间相互陌生,学生心里还没有班级的概念,群体松散,班级吸引力差,共同目标和行为规范尚未形成。在这一阶段,班级活动都依赖班主任直接组织和指挥。实践表明,班主任在这一阶段如果抓不紧,教育引导不力,组织管理不严,班级很容易出现松弛、涣散现象。因此,有经验的班主任都十分重视从以下方面进行新班的组建工作。首先,抓紧时间全面了解学生,尽快掌握熟悉班级和学生的整体情况,注意发现、选择和培养积极分子。其次,建立班级规章制度,对学生的学习、生活提出切实可行的要求。再次,组织和开展班级活动,促进同学之间的交流,增进了解,提高班级的吸引力。

(2)班集体初步形成阶段

在班主任的引导和培养下,班集体出现了许多新特点,如同学间彼此有了一定了解,友谊加深;班级积极分子已涌现出来,集体有了骨干力量,班级核心初步形成。但是,这时的班集体还十分脆弱,集中表现在班级行为规范尚未成为学生的共同需要,集体舆论还没有形成,班级目标还没有转变为全班同学共同自觉追求和行动的动力。针对这种情况,班主任应把住时机,积极向全班同学推荐班干部人选,及时组建班委会,并通过精心指导和培养,逐步放手让学生干部自己组织开展班队工作,锻炼学生干部组织活动和独立工作的能力。同时,还应注意继续扩大积极分子队伍,增强班级的凝聚力和号召力。另外,班主任还要重视班级规章制度的贯彻执行,培养学生自觉遵守班级行为规范的习惯,为良好班风形成打下基础。

(3)班集体的形成发展阶段

在前两个阶段工作基础上,班级群体已形成为班集体,其主要标志是,班集体有了一个较稳定的、团结的领导核心,班干部能独立开展各项工作;班级目标已成为学生个体的奋斗目标,是非观念增强,正确的集体舆论和班风已形成。不过,班集体形成并不等于班主任工作结束,班集体还需要进一步巩固和不断发展,班主任要根据班级情况提出更高层次的奋斗目标,争创优秀班集体。还要针对班内学生不同特点,充分发挥学生个性特长,从整体上提高全班学生的素质。

2.组织和培养班集体的要求及方法

良好班集体的组织培养,虽然会因学校、教师、学生等条件不同而方法上各异,但是,班集体的形成和发展仍有一定规律可循。因此,组织和培养班集体的要求和方法也有许多共同之处。

(1)确立目标

班集体的奋斗目标是指全班同学共同具有的期望和追求,是班级各项活动所要达到的预期目的的总概括。确立班集体奋斗目标,就是要让班级全体学生明确班集体的发展前景,知道共同的努力方向,并为目标实现统一行动。班集体的奋斗目标是班集体形成的条件和发展的动力,与学生一起制定班级目标是班主任创建班集体的首要工作。

班集体目标可分为远期、中期、近期三种。远期目标就是指全班同学经过较长时间的共同努力而达到的目标,它是中期、近期目标提出和设计的重要依据;中期目标是指阶段性的或者专项性的奋斗目标,是实现远期目标的条件和保证;近期目标是指向于当前的奋斗目标,它是远期、中期目标的具体化。三种目标构成了一个完整的教育目标系统,它们之间相互衔接、相互影响。

由于目标具有很强的导向和激励作用,因此,确立班集体目标有以下基本要求。第一,体现时代精神。班集体目标既要符合教育方针和教育的培养目标要求,体现社会发展的时代特征,又要符合班集体两个基础文明建设的需要以及新时期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人才素质的新要求。第二,有明确的指向性。班级目标是全班同学共同奋斗所要达到的最终目的,具有很强的导向性。目标必须明确具体。特别是小学班级目标,要考虑到小学生认知水平低,社会经验少的实际,应让小学生明确该做什么和怎么做,把集体的大目标和个人的小目标统一协调起来。第三,注意目标的层次性。一般说,远期目标要“高而可攀,望而可及”,有鼓动性和号召力;中期目标既要反映阶段性或者专题性的要求,又要发挥承上启下、远近衔接的作用;近期目标则要明确具体、又要与长、中期目标保持一致。第四,有可行性。目标价值能否得以体现,关键还取决于既能照顾学生年龄特点和接受水平,又要掌握好目标水平高于现实水平的差距,合理适当的差距才有吸引力,才能激发学生奋发向上的斗志,挖掘学生发展的潜能。

确立班级目标的方法要因班而异,目前普遍采用的有两种。一是系列化目标法,就是根据班集体主体目标,建立起贯穿学年或学期班级教育教学各个方面的次目标系统。二是具体化目标法,就是将班集体宏观目标分解和细化,一方面将学校教育目标变为班级具体的可操作目标;另一方面每个班级成员要结合自己的情况,围绕班集体目标制定个人目标。

(2)建立班委会

班委会是班主任做好各项工作的有力助手。建立一个勤奋学习、团结友爱的班集体,必须组建好班级的领导核心,挑选能团结同学、办事认真、关心集体、乐意为班级服务的积极分子来参与班级领导工作。

建立班委会,应遵循四个原则。①民主性原则。无论是班委候选人的物色还是班委人选的最后确定,班主任应广泛听取学生意见,充分发扬民主,真正由大多数信赖的学生组成班委会。②用其所长原则。就是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和优势潜能差异,充分利用学生所长来为班级服务。③教育与锻炼相兼的原则。班干部培养也是教育学生的一个重要途径,班主任应以班委组建为契机,强化服务意识和学习锻炼意识的教育。特别是小学生,参与积极性较强,许多班主任抓住这个心理热点,采用班委轮换制,充分利用学生的积极性,让更多学生参与班级管理,从中得到管理体验,受到锻炼。④关心爱护与严格要求相结合的原则。学生干部在学习之外要承担一定的社会工作,负担较一般同学重,班主任应给予更多的关心和支持。对待学生干部,班主任要帮助他们处理好学习与工作的关系,要树立学生干部的威信,但对他们的缺点、错误,既不迁就也不简单指责批评,注意工作方法指导,让他们摆正自己与学生之间的关系,戒骄戒躁,以自己的模范行动去取得全班同学的信任。

班干部产生形式和方法多种多样。如“选举制”,由学生直接进行民主选举;“委任制”,在广泛征求同学意见,通过全面了解基础上,由班主任直接任命;“竞争制”,在自鉴基础上,通过公平竞争选举干部。用以上方法产生学生干部,各有优缺点,班主任要注意优势互补,扬长避短。

(3)培养正确的舆论和良好的班风

正确舆论,就是根据是非标准所作出的符合客观事实的意愿和态度。它是衡量集体觉悟水平的重要标准。形成正确的班集体舆论,有利于促进团结、鼓舞学生的上进心,发扬正气,有利于班级良好人际关系的建设和组织机构的健全与完善。正确的集体舆论是学生自我教育的重要手段,也是班集体形成的重要标志。

班风是班级成员的思想、言行、风格、习惯等方面表现出来的班集体特有的一种精神面貌,是班级“个性特征”的体现。良好班风有很强的制约功能和教育功能,并主要以舆论或规范的形式体现。良好班风是班集体构成要素长期相互作用,不断发展的结果,是班集体形成的综合标志。

正确舆论和良好班风是相互联系的。良好班风的形成,需要正确舆论的支持,而良好班风一旦建立,又会促成良好的集体舆论。班主任培养正确的集体舆论和良好班风,需要做好以下几项工作。

第一,加强思想政治教育,提高认识。正确的集体舆论和良好班风,首先要使学生掌握正确的价值观念和判断标准,树立起正确的是非观、荣辱观和美丑观。班主任应认真组织学生学习学生守则和行为规范,明确要求,教育学生逐步养成正确的道德理念。

第二,抓好常规训练,严格行为规范。集体舆论和班风的形成是一个渐进的、不断发展和巩固的过程,班主任应从大处着眼,小处入手,从日常的学习、生活开始,严格要求,严格训练,教育学生从自我做起,从身边做起,从小事做起,加强行为习惯的训练和培养。

第三,培养集体荣誉感和责任感。正确舆论和良好班风的形成,要求每一个班级成员认识到集体的价值和作用,只有这样学生才会自觉去维护集体的声誉,明确自己的责任。集体荣誉感在集体活动中是一种巨大的心理动力,也是责任感形成的心理基础。班主任要利用一切教育时机,将学生的一言一行与整个班集体联系起来,教育每个学生明确自己对集体应担负的责任和义务。

第四,奖惩强化。要形成正确舆论和良好班风,严明的纪律是保证。班主任要及时对好行为给予表扬和奖励,对不规范行为要批评和抵制,努力营造以遵规守纪为荣、爱班如爱家的风气。奖惩不宜太泛太滥,奖励要以表扬和精神鼓励为主,惩罚要以批评教育为目的,不能损伤学生的自尊心,更不能搞体罚和变相体罚,不能用经济惩罚简单地代替思想教育。

(4)组织开展班级活动

一个良好班集体的建设必须通过各种活动来实现。这是因为集体活动可以产生凝聚力,能使每个学生的主体积极性得以发挥,能使师生关系不断密切。集体活动也是学生个体实现全面发展的一个重要途径,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特别是有利于小学生道德内化,促进其道德认识转化为道德观念;集体活动也有利于拓宽学生的视野,丰富多彩的班级活动是班级建设的必要条件,是班级目标实现的保证,是全面育人的途径。班级活动范围广、形式多,其中最主要的、经常开展的班级活动有教学活动、主题性活动、少先队活动和社会公益活动等等。下面重点介绍和分析教学活动和主题活动与班集体建设的关系。

班级教学活动,是占时最多,贯穿班级始终的活动。教学活动蕴藏着丰富的班集体建设功能,而这些功能的发挥需要一定的途径,班主任只有充分挖掘蕴藏于教学活动中的班集体建设因素,才能加快班集体的形成和发展。研究表明,通过教学创建班集体的途径主要有四种。

第一,建立教学协作制度,形成教育合力。以班主任为协调者,建立班级科任教师的协作制度,有利于发挥教师集体在班集体建设中的主导作用。这种协作制度就是以教学为纽带,以班主任工作为中心,统一调整教师集体的教学思想,及时分析班级学生在各科教学中的情况,有针对性地制定本班教学和班集体建设的规划和措施,确定相互协作的方式,从而发挥教师集体的示范、教导、统一和互补等功能。

第二,开展以小组为单位的集体教学。这种教学的目的是在组织形式上保证每个学生在教学和集体活动中发挥和发展其主体性。开展小组集体教学促进班集体建设的基本要求是,教师结合教材和学生特点,适当地进行一些小组集体性活动,以扩大教师与学生、同学间的相互交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进友谊,从而使班集体的凝聚力加强。

第三,努力优化教学情境。目的在于通过教学情境的设置,充分发挥班集体和学生个体自我选择、比较、探求的主体意向,获得教育者预期的教育效果,刺激和丰富班集体的各种积极感受,对学生与班集体的发展起升华作用。通过优化教学情境来促进班集体建设,关键就在于教师要调节好各种外部影响,将教学与建设班集体的任务有机地统一起来。

第四,建立师生集体的双向调节机制。教师集体与学生集体之间的双向活动,对于教师多途径、多渠道地了解学生,获得较全面、准确的教育信息反馈,修定教育对策,提高教育质量具有重要意义;对于学生,通过双向活动,从课内到课外进一步认识和接近教师,有利于师生感情的沟通和班级民主制度的形成。班华主编:《中学教育学》,人民教育出版社1994年版,第454~455页。

主题活动,是班级教育活动的重要形式,是班集体建设的基本方法和途径。所谓主题活动,是指在班主任的指导和带领下,围绕具体问题而组织的集体性教育活动。主题活动的表现形式多种多样,从时间看,有长时期的,也有短时间的;从目的来看,有行为训练、能力素质提高和思想品德培养;从内容来看,有理想教育、劳动教育、爱国主义教育、集体主义教育等。组织开展主题活动的具体要求如下。

第一,要精心设计主题。主题必须服从于教育方针和班级目标,有利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有利于班集体的健全和完善。

第二,要有针对性,能切实解决问题。主题活动有很强的针对性和指向性,要从学生实际出发,充分反映学生需要,并通过活动使学生受到强烈的影响和深刻的教育。

第三,善于开拓创新,具有鲜明的时代性。

第四,要生动活泼,具有趣味性。小学生一般都有求新、求奇、求异、求乐的需要,主题活动要从学生实际出发,注意将知识性与艺术性、教育性与趣味性有机结合,努力做到寓教寓学于活动。

第五,面向全体学生,充分调动和发挥每个学生的积极主动性。主题活动应体现学生的自主、自治和自动,要确立学生在活动中的主人地位,让每个学生都能有所学、有所乐、有所获。

主题班会是主题活动的系列之一,是班级教育活动的基本形式。主题班会是在班主任指导下,由班委组织开展的围绕一个专题或某一问题进行的自我教育活动。成功的主题班会,除了具备以上主题活动的五点要求外,还要注意它的活动形式是“会”,时间性强,严密组织的要求高。主题班会需要班主任认真导演和精心设计。

(三)做好个别教育工作

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每一个学生都各自是一个完全特殊的、独一无二的世界。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特点、兴趣、情感和需要,具有不同的发展水平。要让不同的学生都有所提高、有所发展,班主任必须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采用不同的方法去做好学生的个别教育。班主任对学生的个别教育工作面向的是全班每一位同学。这里着重从类别上分析对优秀生和后进生两类学生的教育工作。

1.优秀生的教育工作

优秀生一般指在班级中德、智、体、美诸方面发展比较好的学生。这类学生在班集体中是骨干,是班主任和教师的得力助手,在同学中有威信、有影响。因此,优秀生的培养和教育对班集体建设关系重大。

优秀生是一个相对的概念。特别是小学生,可塑性大,不稳定性突出,在一定条件下变化的可能性大。因此,班主任对优秀生的教育既要体现培养和爱护,又要体现严格管理和严格要求。

(1)加强理想教育

优秀生一般都具有言行一致的健康人格,有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有强烈的求知欲和创新精神。但是,班主任仍不能忽视对他们进行学习目的的教育,端正学习动机,树立为祖国、为人民发奋学习的志向,不断向他们提出新要求,引导他们向更高的目标奋斗。

(2)客观评价

优秀生不是完人,也需要一分为二地看待。班主任要看到他们优秀的主流,肯定成绩,创造条件扬其所长。同时,对优秀生的缺点及不良倾向,班主任也不能袒护、迁就,应及时教育引导。特别是优秀生优越感强,容易产生骄傲自满,处理不好与一般学生的关系。班主任要经常教育他们在成绩面前看到不足,在表扬中看到差距,能够正确地评价自己和他人,搞好同学间的人际关系。

2.后进生的转化教育工作

后进生通常是指那些智力发育正常,有品德不良行为或学习成绩差的学生。按类型划分,小学后进生主要有四类:学习成绩差的后进生;纪律差的后进生;学习成绩和纪律都差的“双差”后进生;学习或纪律时好时差的准后进生。后进生人数虽少,而对班级的消极影响大,如果不做好后进生的转化工作,班级正常教学秩序以及日常生活常规就会受到影响。

大量的研究和教育实践表明,后进生也是学生,是可教育好的对象。如何做好后进生的转化工作,是班主任工作能力的检验,也是职业责任感的高度体现。

转化后进生,首先要了解后进生。后进生的形成原因十分复杂,从外因看,主要有家庭和社会的不良影响,有学校教育的失误。从内因看,小学生社会阅历浅,知识经验少,是非能力差,意志薄弱等,都很容易成为后进生接受消极影响的内部动因。针对这一点,班主任做好后进生的转化教育工作要注意三点。

第一,以爱动其心。无数转化后进生的教育经验表明,教师只有用一颗热爱学生的赤诚之心去对待后进生,与其建立起融洽的关系,才能感化后进生。后进生在自己的成长过程中,受排斥、被讽刺、遭冷眼的体验较多,他们内心更需要温暖,需要爱。班主任从思想上、学习上、生活上去关心和爱护,让他们感悟到教师的爱心和期待,从而点燃起希望之火,自觉将教师的爱转化为积极向上的内部动力。

第二,以理服其人。后进生除了具有一般学生的特点外,还有许多特殊之处,如自尊心特别强,思想、行为的情绪性色彩明显,意志和毅力薄弱,是非观念模糊,学习态度不端正等。作为后进生,他们自己也知道存在的缺点和不足,但他们不一定都清楚地意识到这些问题的性质和危害,更难独自找到摆脱这种处境的方法。班主任做后进生的转化教育工作,决不能一概地因事论事作简单处理,要针对问题引导学生去明察问题,分析根源,清楚性质,明白危害,改过自新。

第三,以智导其行。后进生形成原因错综复杂,可以说,后进生的转化教育工作,是集科学性和艺术性为一体的工作,它要求班主任既要注重科学性,又要注重艺术性。后进生的转化教育是一个渐进的教育过程,其中难免会有反复和冲突。对此,班主任在转化教育过程中,要利用教育机智,善于捕捉后进生身上的闪光点,及时给予表扬鼓励;对过错反复现象,要耐心说明,持之以恒,善于在反复中抓教育,帮助他们总结经验教训,增强与诱因作斗争的抵抗力。

后进生的转变往往需要一个较长期的过程。一个称职的班主任应当具有的重要品质之一是对于后进学生工作的耐心与爱心。

(四)营造优雅的班级环境

班集体是学生在学校生活中的“小社会”,是社会影响学生、帮助学生进入社会的通道之一。在依靠集体、通过集体教育学生的诸因素里,班级环境建设仍然是一个重要的育人因素。班主任作为班集体的总设计师和管理者,如何创造性地构建富有个性的、生动活泼的班级环境,是其一项重要工作。

有特色的班级环境,对学生具有潜移默化的教育影响和感染力,而且这种作用是深层次的,它可能使学生终生受益,也可能让学生终身缺憾。苏霍姆林斯基说:“无论是种植花草树木,还是悬挂图片标语,或是利用墙报,我们都将从审美的高度深入规划,以便挖掘其潜移默化的育人功能,并最终实现连学校的墙壁也在说话的远大目标。”良好的班级生活环境,犹如一位无时无处不在的老师,它总在告诫着每一位学生作为集体一员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使他们感到集体生活的幸福和快乐。

班级环境建设,首先要从教室布置开始。教室是班集体学习生活的主要场所,布置要考虑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学习特点,一般说要简洁高雅,不宜花哨杂乱。班训、班徽或者治学格言可悬挂在教室的醒目之处,精选的名人画像、名言警句、奖状奖旗可安排在教室两侧。这种环境时时刻刻发挥着提醒学生、教育学生和鞭策学生的作用。其次要办好班报,班报是班级重要的传媒,在班集体建设中既有以正压邪的舆论宣传作用,又有交流思想、交流学习经验的沟通作用。在办班报过程,学生的主人翁意识和创造力、想象力都会得到培养。再次是建好图书角、生态角。图书角就是班级“小图书室”,班主任可动员和鼓励学生将自己喜爱的书报拿到集体来与同学交流共享,这是培养奉献精神、进行集体主义教育、调动学习积极性的有效途径。建设生态角是教室的绿化工程,班主任要组织学生利用教室空闲地或者窗台栽种少量适宜室内生长的花草,用以调节教室气氛,美化学习环境。生态角的建设,除有利于学生身心健康的调适外,还有利于强化学生的环境意识、现代生态道德意识。下面是班级环境建设的一个较好的案例。

班级要做到“八有”

教室里要养花,要养鱼,窗户上还要有窗帘,教室前面要有脸盆、毛巾、香皂等洗手用具;还要有暖壶、茶杯等饮水用具;有推子、剪子等理发用具;有纸篓、有痰盂。加在一起是八样公用的备品,我们管它叫“八有”

“八有”是逐渐增加的,七年以前,我刚当校长时,只提倡班级“七有”,那时还没有养鱼这一项。

这八种备品有点像当家过日子用的用品,教室里有了这些,显得好看,显得不那么空旷,用起来也方便。

这几种备品,花钱不多,学校可以发。但我觉得,为了强化学生的集体观念,使学生有一些把班级当做家的观念,这些东西,还是要求各个班自己准备比较好。

这些备品都可以鼓励学生献,献花、献鱼、献盆、献壶……,也可以说借,毕业了再拿回去。这样,个人献给集体东西,他会更爱集体。

我体会到,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精神,最有效的办法,便是吸引他为集体出力,为集体流汗,为集体贡献出一些个人的东西,吸引他为集体倾注心血。倾注得多,感情自然就会深起来。个人对集体,集体对个人,父母对子女,子女对父母,基本都如此。

(五)协调好各方面的教育力量

班级工作力量是由多方面教育力量构成的教育整体,除学校领导外,任课教师、少先队组织、学生家长也是十分重要的教育力量,只有协调并发挥好这些力量,才能保持教育方向的一致性,教育要求的统一性,教育活动的协调性。

1.加强与任课教师的团结合作

任课教师是班级教育工作的重要力量。发挥和调动任课教师的作用,首先,班主任要尊重科任教师,虚心向他们学习;也要教育学生尊重科任教师,认真接受他们的教育。其次,要加强联系,班主任主动向科任教师介绍班级和学生的情况,广泛听取他们的意见;发挥科任教师的特长,让他们参与班级管理和重大活动。此外,还要注意及时处理任课教师与学生的矛盾,建立起和谐的师生关系。

2.做好班级少先队工作

在小学,班主任一般都兼任着少先队中队辅导员的工作。因此,班主任要充分认识少先队组织在班集体中的核心地位和教育的助手作用;要尊重少先队组织的独立性,热情指导,为少先队活动的开展创设条件;要协调好教学工作与班级少先队工作的关系,协调好班委会与少先队组织的关系,要处理好良师与益友的关系。

3.做好家长工作

英国著名的《曼彻斯特调查报告》指出:“教育成功的主要因素在于家庭环境内,家庭因素的重要性几乎两倍于社区和学校两项因素的总和。”由此可见,做好家长工作,争取家长对学校教育的支持配合,也是班主任的一项重要工作。

班主任进行家长工作的内容主要有三项。一是向家长宣传国家的教育方针、教育法规以及小学的培养目标。二是向家长介绍学校和班级以及学生情况,争取家长的支持配合,同时也了解学生在家庭的表现,达到相互沟通,使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协调统一。三是向家长宣传家庭教育的理论和经验,帮助家长掌握科学教育子女的方法,特别是关于独生子女的教育方法。

班主任进行家长工作的形式和方法很多,如家庭访问,这是班主任联系家长、了解学生最常用的方法。家访要尊重家长,要正确地反映学生实际,切忌不能搞“告状式”家访。当前,由于通讯条件好,有的班主任用电话联系的方式代替家访,这是不恰当的。再如,召开家长会也是联系家长互通信息的好方法。开好家长会,要求班主任精心准备,中心要突出,时间要恰当,形式要合理,会场要得体,要防止将家长会开成训话会。此外,建立书信联络制,成立家长委员会,举办家长接待日等等,也是目前班主任联系家长经常使用的方法。

(六)做好班主任工作计划和总结

班主任工作计划的制定和总结,是班级工作不可缺少的环节,是班主任工作达到预定目的的重要保证。

班主任工作计划的制定,要根据教育方针、小学培养目标、教育政策和法规,要与学校工作计划和本班实际相联系。计划要全面,目的要明确,条理要清楚,阐述要简练,操作要可行。计划一般分为学期和月(周)计划。学期计划的内容包括班级学生基本情况分析,班级工作的指导思想和班级共同奋斗的目标,教育工作的内容、主要措施及时间安排等。月(周)计划是学期计划的细化,主要包括具体活动的内容、基本要求、组织措施和完成期限等。

班主任工作总结是班级工作过程的最后一个环节,它既是对工作计划执行情况的检查,也是对工作质量的全面评估,以便总结经验教训,不断改进工作方法,提高工作效率。要使总结客观真实,班主任应注意日常班级管理和活动资料的积累。总结也不是平时工作的简单复述,要有事实、有分析,善于把感性经验上升为理论,不断探索班级教育的规律,为今后进一步做好班主任工作打下良好基础。

第三篇:班主任工作的内容和方法

班主任工作的内容和方法

一、了解学生,研究学生

学生是班主任工作的对象。对学生的教育没有一个固定的模式,只有深入细致地了解学生、研究学生,才能指导得法、教育有效。

(1)了解和研究学生的内容 ①了解和研究学生个人 ②了解学生的群体关系

③了解和研究学生的学习和生活环境

(2)了解学生的方法

①通过阅读学生的有关资料来了解学生,包括记载学生各种情况的登记表、统计表和学生活动成果记录表等。

②通过对学生本人或知情者的调查访问,从各个侧面间接地了解学生,包括谈话、问卷、座谈等。注意制定调查访问计划,预先设计谈话提纲、问卷,合理确定调查访问对象,分析通过调查访问获得的资料要及时、客观、公正、科学。

③在自然条件下,有目的、有计划地对学生在各种活动中的行为表现进行观察,并及时记录。注意保证有较长的观察时间;及时整理观察资料;善于分析观察结果。

二、组织和培养班集体

班级集体是指班级成员具备明确的共同目标,一定的组织结构,一定的生活共同准则,成员之间有平等、心理相容的氛围灯四个基本特征的班级。任何一个班集体的形成,都会经历组建、形成、发展的过程,这个过程实际上也是教育培养与类化的过程。

1.确定班集体的发展目标

目标是集体发展的方向和动力,只有具有共同的目标,才能使班级成员在认识和行动上保持统一,才能推动班集体的发展。因此,班主任要精心设计班级发展的目标。

2.建立班集体的核心队伍

一个良好的班集体都会有一批团结在教师周围的积极分子,他们是带动全班同学实现集体发展目标的核心。因此,建立一支核心队伍是培养班集体的一项重要工作。首先,教师要善于发现和培养积极分子;其次,教师应把积极分子的使用与培养结合起来。

3.制定集体规范并建立班集体的正常秩序

集体要维护自己的统一,必须有一定的行为准则与判断标准,这就是集体规范。集体规范一般分成文的规范和不成文的规范两类。班主任在班集体的教育管理中,一方面要引导学生学习和遵守《小学生守则》、《中学生守则》、《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等国家颁发的规范性文件,同时要根据班级实际情况,制定一些合理的规章制度。在集体中,还存在另一种约定俗成的、并无明文规定的规范,它能产生一种心理上的约束力,从而使行为表现为一种自觉的形式。如果通过正确的教育引导,巧妙地运用形成行为规范的心理机制,就能逐步将管理要求转化为集体的价值观、习俗和传统,从而形成良好的班风。4,组织形式多样的教育活动

班集体是在全班同学参加各种教育活动中逐步成长起来的,而各种教育活动又可以使每个人都有机会为集体出力并显示自己的才能。设计并开展班级教育活动室教师的经常性工作之一。

5.培养正确的舆论和良好的班风

舆论又称公意,是一种公众意见与评价,是集体生活中多数人意愿的反映。健康的舆论是坚强的集体形成的重要标志。教师要注意培养正确的集体舆论,努力把舆论中心引导至正确的方向。良好的班风是一个班集体舆论持久作用而形成的风气,是班集体大多数成员的精神状态的共同倾向与表现。良好的班风是一种潜移默化的教育力量。教师可通过讲清道理、树立榜样、严格要求、反复实践等方面培养与树立良好的班风。

6.协调人际关系

人际关系是人与人之间通过交往与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直接的心理关系。它反映了个人或团体满足其社会需要的心理状态。良好的人际关系有利于个体对集体目标的认同和成员间的密切合作,有利于增强集体的凝聚力,调动集体成员的积极性,提高集体活动的效率。同时,良好的人际关系是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基本条件。集体中的人际关系不仅影响学生学习成绩,而且也影响其人格的形成。班级中的人际关系从内在本质来分,主要是责任依从关系(即公务性关系)和情谊性关系(即选择性关系)两大类。理想的人际关系应该是责任依从关系(即公务性关系)和情谊性关系(即选择性关系)高度的和谐统一。

三、协调校内外各种教育力量

班级是一个开放的系统,学生是在多种因素纵横交错的影响下发展成长的。班主任要对班级实施有效的教育与管理,必须要争取校内外各种教育力量的配合,调动各种积极因素。

(1)充分发挥班主任课老师的作用。具体地说:①班主任要在班上养成尊师爱生的风气;②要定期联系任课教师,经常互通情况;③调节各学科教育负担,妥善作出全面的安排。

(2)协调和指导班级团队活动。具体而言:①协调团队组织制定工作计划,班级工作计划与团队组织计划要步调一致;②帮助团队组织落实计划,为他们创造活动的条件;③帮助团队干部提高思想认识和工作能力。

(3)争取和运用家庭和社会教育力量。具体地说:①要定期对学生进行访问,举行家长座谈会,接待家长来访,了解家长和学生的全面情况;②充分利用家长的教育资源,将家长的各种教育条件,化为共同搞好班级工作的教育力量;③争取校外各种积极的教育因素,以此来弥补学校教育的不足。

第四篇:班主任工作的方法和内容

班主任工作的方法和内容

一、班级、班主任概念

班级是学校教学工作的基本单位,也是学校中学生集体的基层组织。只有把一个班的学生很好地组织起来进行教学和教育活动,才能使这个班的学生在德、智、体、美、劳方面得到发展。才能提高全校的教育质量。靠谁来抓好办的工作呢?如组织与培养班集体,进行课外与校外活动,团队活动,安排课余生活,做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等。所以学校必须委派一位教师来做这项工作,这位教师就是班主任。

班主任是学校中全面负责一个班学生的思想、学习与健康和生活等工作的教师。班主任是班的教育者和组织者,是学校领导进行教导工作的得力助手。他对一个班的学生工作全面负责,组织学生的活动,协调各方面对学生的要求,对一个班集体的发展起主导作用。实践证明,许多“差班”、“乱班”经过优秀班主任的辛勤培育,深入细致的做思想工作中雨转变成好班、优秀班集体。而有的班本来很不错,由于班主任不负责任,放任自流,却逐渐松弛、散漫,沦为差班。班主任工作质量,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一个班的精神面貌和发展趋向,深刻影响到每一个学生的成长和发展。

班主任的责任重大,工作辛苦而光荣,平凡而有意义,他们受到学生和家长的尊重,得到党和人民的深刻关怀和很高评价。

1979年我国著名诗人赵朴初给北戴河全国优秀班主任工作

1经验交流会赠了一首《金缕曲》:“不用天边觅,论英雄,教师队里眼前便是。历尽艰难曾不悔,只是许身孺子。堪回首十年往事,无怨无尤吞折齿,捧丹心,默向红旗祭。忠与爱,无伦比。幼苗茁壮园丁喜,几人知,平时辛苦,晚眠早起,燥湿寒温荣与悴,都在心头眼底,费尽了千方百计。他日良材承大厦,赖今朝血汗番番滴。光和热,无穷尽。”

二、班主任工作的意义

班主任是班级的组织者、教育管理者、学生健康成长的引路人。中小学生处在长身体、长知识的重要时期,缺少生活经验和独立生活和工作的能力。需要班主任来进行生活和学习的指导。为他们排忧解难,引导他们健康成长。

班主任是学校进行教导工作的助手和骨干力量。

班级是学校的基本单位,学校制订的关于教育教学以及学生管理方面的要求,主要是通过班主任的具体工作才能对学生产生影响,才能具体落实。

班主任是班级各方面教育力量的组织者。

对学生的教育,不仅靠班主任,还要靠本班任课教师集体。班上几个任课教师在工作上要互相配合,步调一致,统一要求,需要班主任来协调。学生教育工作,还需要家长、校外教育机构、社区等方面的支持,各方面的教育力量汇集成一股强大的教育力量,形成教育的合力作用于学生。需要班主任去组织和协调。

三、班主任的职责和任务

职责:组织和培养良好的班集体,对全班每个学生的全面发展负责。

任务:组织和建立班集体;搞好班级日常管理工作;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教育学生努力学习、关心学生的身体健康。

四、班主任工作的内容和方法

(一)、全面了解和研究学生———做好班主任工作的基础要教育学生,就得了解学生,只有了解和熟悉学生情况,才能从实际出发制定有效的教育措施对学生进行教育。

了解的范围 :

1、学生的一般情况 :家庭情况、思想品德情况、学习情况、身体情况、个人兴趣爱好。

2、学生群体:班级人数、男女生比例、年龄结构、班风、学风、班级当前状况、主要倾向、存在问题。

了解方法:

1、观察法,班主任在自然情况下用自己的感官来了解学生的言论和行为。观察要准确、全面。

2、谈话法,班主任通过与学生面对面的谈话来了解学生的情

况。

3、书面材料,入学登记表、学籍卡片、学习成绩表、操行评

定体检表。学生个人材料,作文、日记和作业。

4、问卷法

5、访问调查法,要了解学生情况就需要调查,可进行家访,向家长、亲友、任课教师了解情况。

(二)、组织和培养班集体

小学班集体的形成和发展阶段

(1)、组建班集体阶段

(2)、班集体初步形成阶段

(3)、班集体形成和发展阶段

组织和培养班集体的方法

1、提出班集体奋斗目标

目标是集体的发展方向和动力。培养班集体首先要使集体有明确的奋斗目标。集体的目标应由班主任同班干部、全班同学一道讨论确定。集体的目标一般包括:近期的(如搞好课堂纪律)、中期的(成为优秀班集体)、远期的(每个学生都成为全面发展的好学生)。目标的提出应由易到难。实现一个目标,再提出新的目标。

2、选拔和培养班干部

培养集体必须有健全集体的组织和功能,关键是要做好班干部的选拔与培养工作。

3、有计划的开展集体活动。

班集体是通过开展集体活动逐渐形成起来的。因为只有通过集体活动全班学生才能充分交往、相互了解、建立友谊为形成集体奠好情感基础。把全班的积极性都调动起来形成集体的核心才能激发起学生的责任感和集体主义精神。如公益活动、文体活动、课外活动。

4、形成班集体的正确舆论和良好的班风

只有在集体中形成正确的舆论和良好班风,学生才能辨别善恶、美丑、扶正抑邪,发扬正气、抵制不良思想习气是集体有巨大的教育力量。班主任向学生进行道德规范教育,及时表扬好人好事,开张辩论,提高学生辨别是非的能力。

5、组织主题班会

组织主题班会一般包括以下几项工作

1、选好主题

2、做好准备

3、开好班会

(三)、在集体教育的同时,做好个别学生的教育工作优秀生、中等生、差等生

(四)、协调教师、家长和社会有关方面的教育影响。

召开家长会、任课教师座谈会。共青团、少先队。统一校内教育者对学生的要求、统一学校与家庭对学生的要求。家纺,书信、电话与家长联系。

(五)、帮助学生搞好学习,提高全体学生的学业成绩。学习态度教育,学习兴趣、学习方法、学习目的。

(六)、做好学生的操行评定。

学生的操行评语是对于个学生一个学期的思想、品德、学习、劳动、文体活动和社会活动等方面的小结和评价。要事实求

是、客观、公正、肯定成绩、指出问题。

(七)、做好班主任工作计划和总结。

制定班主任工作计划,加强工作的计划性,计划要有可行性。做好班主任工作总结,找出成功的经验和失败的教训。

五、班主任素质要求

1、高尚的思想品德

班主任是学生的教育者、引路人、是他们学习的榜样。必须有崇高的品德,饱满的工作热情,永不止息的进取精神,为人师表、表里如

一、言行一致。给学生以强大的教育影响。

2、坚定的教育信念

确信每个学生都有优点和缺点,对学生充满期待。

3、较强的组织管理能力

4、家长的热心肠

5、多方面的兴趣和才能

6、善于接人待物、

第五篇:班主任工作内容和方法

一、了解和研究学生

班主任要实现对本班级规范化、科学化的管理,提高工作质量和效率,首先要全面正确地了解和研究学生。学生是班集体的主人,但学生的发展又存在着差异,班主任要教育好学生,就得先了解和研究学生,这是做好班级工作的先决条件。

了解和研究学生的内容主要有两个方面。

1、了解和研究班集体,包括集体的基本情况,如总人数、性别结构、生源状况、年龄分布等;班级的基本情况。

2、了解和研究学生个人,包括学生的基本情况,如姓名、性别、年龄、健康等;学生的家庭情况,如父母的文化水平、职业、经济状况、居住条件等;学生的思想品德和学习情况,如遵规守纪、文明礼貌、集体观念以及学习成绩、学习态度、兴趣特长等;学生的个性情况。

3、了解和研究学生,要注意全面性、经常性和发展性。

(1)全面性就是要全面地看待学生,既看到学生的优点,也看到学生的不足;既看到校内的表现,也要看到校外的表现。

(2)经常性就是要把了解和研究学生作为班主任的常规工作,充分利用一切场合条件,做到常抓不懈。

(3)发展性就是要用发展的观点看待学生,既看到学生的过去,也要看到学生的今天,还要预见到学生的明天。

学习活动是班主任了解和研究学生的主要途径。由于小学生学习活动极为丰富,班主任了解和研究学生的方法也多种多样,如观察法、谈话法、问卷法、作品分析法、调查法和测量法等。这些方法可以参照课文中教学方法和科研方法等相关部分加以领会。下面主要介绍观察法和谈话法及其在班主任工作中的运用:

1、观察法

观察法是班主任在自然情况下,有目的、有计划地对学生进行了解和研究的方法。观察法是班主任工作中一种最常用、最基本的方法。

观察法的正确运用,应当注意以下几点。(1)要有明确的观察目的,主要是确定观察什么和为什么要观察;(2)要有科学而可行的观察计划,主要解决怎么做;(3)要及时做好原始记录,主要是确保材料的客观真实性;(4)要对材料进行整理和分析,去伪存真,透过现象找到本质;(5)写出结论,对观察作出准确、全面的终结性评价。

观察法的优点是在自然状态下进行,观察材料直接源于观察过程,真实性强。但观察法也有缺点,观察对象和条件难以控制,表面现象干扰大,情境性和主观性因素多。因此,在观察法运用中,对观察材料的分析处理一定要慎重。

2、谈话法

谈话法是班主任有目的、有准备地与学生通过问答方式直接交谈,从中了解学生情况的一种方法。如果说,观察法主要是了解学生的外部表现,那么谈话法则是通过学生的心里话,有意识地、主动地了解和掌握他们的思想活动。

谈话法也是班主任工作中简单易行的一种常用方法。为了保证谈话取得好的效果,谈话法的使用要注意以下几点。(1)确定好谈话的目的、内容;(2)对谈话的过程有周密思考,如先谈什么,后谈什么,选择什么地点、时间、采用什么方式等,做到心中有数;(3)谈话态度要亲切、和蔼、诚恳,尽量不使学生感到紧张,更不能造成对立情绪;(4)要根据学生的不同个性特点,采用灵活多样地谈话技巧,善于启发、引导学生说出真心话;(5)和学生谈话时,耐心听取学生的意见,不要轻易打断学生的话;(6)谈话后写出谈话记录,记下自己的看法和感受。

此外,班主任还应注意利用非正式的谈话形式了解学生。非正式谈话是根据学生的特长、爱

好、有意识地在活动和交往中与他们多接触。由于非正式状态下没有特定形式、地点、时间的限制,学生易于敞开心扉,有利于班主任从中了解学生。

二、组织和培养班集体

建设好班集体,是班主任的一项重要工作,也是班主任最基本的任务。那么,班集体是如何形成的,怎样组织和培养班集体呢?

1、班集体的形成和发展

班集体不是自发形成的,它有一个发展过程。一般认为,刚组成的教学班,经过班主任长期系统的组织培养工作,由松散的学生群体转变成为健全的班集体,大致要经过组建、初步形成和形成发展三个阶段。

(1)组建班集体阶段

在新组建的班级中,同学之间、师生之间相互陌生,学生心里还没有班级的概念,群体松散,班级吸引力差,共同目标和行为规范尚未形成。在这一阶段,班级活动都依赖班主任直接组织和指挥。有经验的班主任都十分重视从以下方面进行新班的组建工作:

①抓紧时间全面了解学生,尽快掌握熟悉班级和学生的整体情况,注意发现、选择和培养积极分子。

②建立班级规章制度,对学生的学习、生活提出切实可行的要求。

③组织和开展班级活动,促进同学之间的交流,增进了解,提高班级的吸引力。

(2)班集体初步形成阶段

在班主任的引导和培养下,班集体出现了许多新特点,如同学间彼此有了一定了解,友谊加深;班级积极分子已涌现出来,集体有了骨干力量,班级核心初步形成。但是,这时的班集体还十分脆弱,集中表现在班级行为规范尚未成为学生的共同需要,集体舆论还没有形成,班级目标还没有转变为全班同学共同自觉追求和行动的动力。针对这种情况,班主任应把住时机,积极向全班同学推荐班干部人选,及时组建班委会,并通过精心指导和培养,逐步放手让学生干部自己组织开展班队工作,锻炼学生干部组织活动和独立工作的能力。同时,还应注意继续扩大积极分子队伍,增强班级的凝聚力和号召力。另外,班主任还要重视班级规章制度的贯彻执行,培养学生自觉遵守班级行为规范的习惯,为良好班风形成打下基础。

(3)班集体的形成发展阶段

在前两个阶段工作基础上,班级群体已形成为班集体,其主要标志是,班集体有了一个较稳定的、团结的领导核心,班干部能独立开展各项工作;班级目标已成为学生个体的奋斗目标,是非观念增强,正确的集体舆论和班风已形成。不过,班集体形成并不等于班主任工作结束,班集体还需要进一步巩固和不断发展,班主任要根据班级情况提出更高层次的奋斗目标,争创优秀班集体。还要针对班内学生不同特点,充分发挥学生个性特长,从整体上提高全班学生的素质。

2、组织和培养班集体的要求及方法

良好班集体的组织培养,虽然会因学校、教师、学生等条件不同而方法上各异,但是,班集体的形成和发展仍有一定规律可循。因此,组织和培养班集体的要求和方法也有许多共同之处。

(1)确立目标

班集体目标可分为远期、中期、近期三种。远期目标就是指全班同学经过较长时间的共同努力而达到的目标,它是中期、近期目标提出和设计的重要依据;中期目标是指阶段性的或者专项性的奋斗目标,是实现远期目标的条件和保证;近期目标是指向于当前的奋斗目标,它是远期、中期目标的具体化。三种目标构成了一个完整的教育目标系统,它们之间相互衔接、相互影响。

由于目标具有很强的导向和激励作用,因此,确立班集体目标有以下基本要求:

①体现时代精神。

②有明确的指向性。

③注意目标的层次性。

④有可行性。

确立班级目标的方法要因班而异,目前普遍采用的有两种。①系列化目标法,就是根据班集体主体目标,建立起贯穿学年或学期班级教育教学各个方面的次目标系统。②具体化目标法,就是将班集体宏观目标分解和细化,一方面将学校教育目标变为班级具体的可操作目标;另一方面每个班级成员要结合自己的情况,围绕班集体目标制定个人目标。

(2)建立班委会

班委会是班主任做好各项工作的有力助手。建立一个勤奋学习、团结友爱的班集体,必须组建好班级的领导核心,挑选能团结同学、办事认真、关心集体、乐意为班级服务的积极分子来参与班级领导工作。

建立班委会,应遵循四个原则:

①民主性原则。无论是班委候选人的物色还是班委人选的最后确定,班主任应广泛听取学生意见,充分发扬民主,真正由大多数信赖的学生组成班委会。

②用其所长原则。就是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和优势潜能差异,充分利用学生所长来为班级服务。

③教育与锻炼相兼的原则。班干部培养也是教育学生的一个重要途径,班主任应以班委组建为契机,强化服务意识和学习锻炼意识的教育。特别是小学生,参与积极性较强,许多班主任抓住这个心理热点,采用班委轮换制,充分利用学生的积极性,让更多学生参与班级管理,从中得到管理体验,受到锻炼。

④关心爱护与严格要求相结合的原则。学生干部在学习之外要承担一定的社会工作,负担较一般同学重,班主任应给予更多的关心和支持。对待学生干部,班主任要帮助他们处理好学习与工作的关系,要树立学生干部的威信,但对他们的缺点、错误,既不迁就也不简单指责批评,注意工作方法指导,让他们摆正自己与学生之间的关系,戒骄戒躁,以自己的模范行动去取得全班同学的信任。

班干部产生形式和方法多种多样。如“选举制”,由学生直接进行民主选举;“委任制”,在广泛征求同学意见,通过全面了解基础上,由班主任直接任命;“竞争制”,在自鉴基础上,通过公平竞争选举干部。用以上方法产生学生干部,各有优缺点,班主任要注意优势互补,扬长避短。

(3)培养正确的舆论和良好的班风

正确舆论,就是根据是非标准所作出的符合客观事实的意愿和态度。它是衡量集体觉悟水平的重要标准。形成正确的班集体舆论,有利于促进团结、鼓舞学生的上进心,发扬正气,有利于班级良好人际关系的建设和组织机构的健全与完善。正确的集体舆论是学生自我教育的重要手段,也是班集体形成的重要标志。

班风是班级成员的思想、言行、风格、习惯等方面表现出来的班集体特有的一种精神面貌,是班级“个性特征”的体现。良好班风有很强的制约功能和教育功能,并主要以舆论或规范的形式体现。良好班风是班集体构成要素长期相互作用,不断发展的结果,是班集体形成的综合标志。

正确舆论和良好班风是相互联系的。良好班风的形成,需要正确舆论的支持,而良好班风一旦建立,又会促成良好的集体舆论。班主任培养正确的集体舆论和良好班风,需要做好以下

几项工作。

第一,加强思想政治教育,提高认识。

第二,抓好常规训练,严格行为规范。

第三,培养集体荣誉感和责任感。

第四,奖惩强化。

(4)组织开展班级活动

集体活动也是学生个体实现全面发展的一个重要途径,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特别是有利于小学生道德内化,促进其道德认识转化为道德观念;集体活动也有利于拓宽学生的视野,丰富多彩的班级活动是班级建设的必要条件,是班级目标实现的保证,是全面育人的途径。班级活动范围广、形式多,其中最主要的、经常开展的班级活动有教学活动、主题性活动、少先队活动和社会公益活动等等。下面重点介绍和分析教学活动和主题活动与班集体建设的关系。

班级教学活动,是占时最多,贯穿班级始终的活动。教学活动蕴藏着丰富的班集体建设功能,而这些功能的发挥需要一定的途径,班主任只有充分挖掘蕴藏于教学活动中的班集体建设因素,才能加快班集体的形成和发展。研究表明,通过教学创建班集体的途径主要有四种。第一,建立教学协作制度,形成教育合力。

第二,开展以小组为单位的集体教学。

第三,努力优化教学情境。

第四,建立师生集体的双向调节机制。

主题活动,是班级教育活动的重要形式,是班集体建设的基本方法和途径。所谓主题活动,是指在班主任的指导和带领下,围绕具体问题而组织的集体性教育活动。主题活动的表现形式多种多样,从时间看,有长时期的,也有短时间的;从目的来看,有行为训练、能力素质提高和思想品德培养;从内容来看,有理想教育、劳动教育、爱国主义教育、集体主义教育等。组织开展主题活动的具体要求如下。

第一,要精心设计主题。

第二,要有针对性,能切实解决问题。

第三,善于开拓创新,具有鲜明的时代性。

第四,要生动活泼,具有趣味性。

第五,面向全体学生,充分调动和发挥每个学生的积极主动性。

主题班会是主题活动的系列之一,是班级教育活动的基本形式。主题班会是在班主任指导下,由班委组织开展的围绕一个专题或某一问题进行的自我教育活动。成功的主题班会,除了具备以上主题活动的五点要求外,还要注意它的活动形式是“会”,时间性强,严密组织的要求高。主题班会需要班主任认真导演和精心设计。

三、做好个别教育工作

1、优秀生的教育工作

优秀生一般指在班级中德、智、体、美诸方面发展比较好的学生。这类学生在班集体中是骨干,是班主任和教师的得力助手,在同学中有威信、有影响。因此,优秀生的培养和教育对班集体建设关系重大。

优秀生是一个相对的概念。特别是小学生,可塑性大,不稳定性突出,在一定条件下变化的可能性大。因此,班主任对优秀生的教育既要体现培养和爱护,又要体现严格管理和严格要求。

(1)加强理想教育

(2)客观评价

2、后进生的转化教育工作

后进生通常是指那些智力发育正常,有品德不良行为或学习成绩差的学生。按类型划分,小学后进生主要有四类:学习成绩差的后进生;纪律差的后进生;学习成绩和纪律都差的“双差”后进生;学习或纪律时好时差的准后进生。后进生人数虽少,而对班级的消极影响大,如果不做好后进生的转化工作,班级正常教学秩序以及日常生活常规就会受到影响。

大量的研究和教育实践表明,后进生也是学生,是可教育好的对象。如何做好后进生的转化工作,是班主任工作能力的检验,也是职业责任感的高度体现。

班主任做好后进生的转化教育工作要注意三点。

第一,以爱动其心。

第二,以理服其人。

第三,以智导其行。

后进生的转变往往需要一个较长期的过程。一个称职的班主任应当具有的重要品质之一是对于后进学生工作的耐心与爱心。

四、营造优雅的班级环境

班集体是学生在学校生活中的“小社会”,是社会影响学生、帮助学生进入社会的通道之一。在依靠集体、通过集体教育学生的诸因素里,班级环境建设仍然是一个重要的育人因素。班主任作为班集体的总设计师和管理者,如何创造性地构建富有个性的、生动活泼的班级环境,是其一项重要工作。

有特色的班级环境,对学生具有潜移默化的教育影响和感染力,而且这种作用是深层次的,它可能使学生终生受益,也可能让学生终身缺憾。

班级环境建设:

1、要从教室布置开始。教室是班集体学习生活的主要场所,布置要考虑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学习特点,一般说要简洁高雅,不宜花哨杂乱。班训、班徽或者治学格言可悬挂在教室的醒目之处,精选的名人画像、名言警句、奖状奖旗可安排在教室两侧。这种环境时时刻刻发挥着提醒学生、教育学生和鞭策学生的作用。

2、要办好班报,班报是班级重要的传媒,在班集体建设中既有以正压邪的舆论宣传作用,又有交流思想、交流学习经验的沟通作用。在办班报过程,学生的主人翁意识和创造力、想象力都会得到培养。

3、是建好图书角、生态角。图书角就是班级“小图书室”,班主任可动员和鼓励学生将自己喜爱的书报拿到集体来与同学交流共享,这是培养奉献精神、进行集体主义教育、调动学习积极性的有效途径。建设生态角是教室的绿化工程,班主任要组织学生利用教室空闲地或者窗台栽种少量适宜室内生长的花草,用以调节教室气氛,美化学习环境。生态角的建设,除有利于学生身心健康的调适外,还有利于强化学生的环境意识、现代生态道德意识。

五、协调好各方面的教育力量

班级工作力量是由多方面教育力量构成的教育整体,除学校领导外,任课教师、少先队组织、学生家长也是十分重要的教育力量,只有协调并发挥好这些力量,才能保持教育方向的一致性,教育要求的统一性,教育活动的协调性。

1、加强与任课教师的团结合作

2、做好班级少先队工作

3、做好家长工作

六、做好班主任工作计划和总结

班主任工作计划的制定和总结,是班级工作不可缺少的环节,是班主任工作达到预定目的的重要保证。

班主任工作计划的制定,要根据教育方针、小学培养目标、教育政策和法规,要与学校工作计划和本班实际相联系。计划要全面,目的要明确,条理要清楚,阐述要简练,操作要可行。计划一般分为学期和月(周)计划。学期计划的内容包括班级学生基本情况分析,班级工作的指导思想和班级共同奋斗的目标,教育工作的内容、主要措施及时间安排等。月(周)计划是学期计划的细化,主要包括具体活动的内容、基本要求、组织措施和完成期限等。班主任工作总结是班级工作过程的最后一个环节,它既是对工作计划执行情况的检查,也是对工作质量的全面评估,以便总结经验教训,不断改进工作方法,提高工作效率。要使总结客观真实,班主任应注意日常班级管理和活动资料的积累。总结也不是平时工作的简单复述,要有事实、有分析,善于把感性经验上升为理论,不断探索班级教育的规律,为今后进一步做好班主任工作打下良好基础。

下载班主任工作的内容方法与思维策略(精选5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班主任工作的内容方法与思维策略(精选5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策略与方法

    小学生文明礼仪特色教育策略与方法 根据对小学生文明礼仪知识、行为等问卷调查,学校根据实际情况,于2010年9月张集小学领导经过精心研究讨论,决定以“小学生文明礼仪”为学校......

    策略思维

    策略思维 第一部分:策略类型 博弈是一种策略的相互依存状况: 你的选择(即策略)将会得到什么结果,取决于另一个或者另一群有目的的行动者的选择。处于一个博弈中的决策者称为参与......

    艺术思维与方法心得

    艺术思维与方法心得在这个学期,我选修了艺术思维与方法这一门网授课,通过观看视频的方式了解各门艺术的基本特点。老师把哲学、艺术、美学、思维与方法论,交织在一起,不仅让我们......

    创新思维与方法论文

    创造性思维与方法论文 创造性思维是我们当代大学生都应该尽力培养的一种思维模式,说起创造性思维,那就不得不谈起它的概念,那么它的内容有哪些呢?对于我的理解是这样概括的:创造......

    创新思维方法与训练

    第四讲:阻碍创新思维的基本因素 第一节阻碍创新思维的客观因素 创新需要一个鼓励创新的良好的社会环境。而我们生活在一种传统的僵化的社会环境中,头脑中充斥着各式各样的守......

    创新思维与创新方法研究

    创新思维与创新方法研究考试思考题:1、思维定势的含义(包括从众定势、经验定势、阿希测试等)在长期的思维实践中,每个人都形成了自己所惯用的、格式化的思考模型。当面临外界事......

    创新思维理论与方法

    创新思维理论与方法 1章 一、思维:是人脑的机能,是人类认识的高级阶段,是人的大脑对客观世界的间接和概括的能动反映。 二、思维的本质特征:思维的间接性、思维的概括性、思维......

    创新思维与方法论文

    学号:200901001209 班级:电气化0912班 姓名:孔杰 谈如何创新性开展中学英语的学习 创新教育是以培养创新型人才为宗旨的一种新的教学形态,也是素质教育的核心内容,因而对创新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