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班级管理需要仪式感
班级管理需要仪式感
张亚娜
骄阳似火,我们这一队满怀热情的班主任们踏上了进京的征程,开始为期4天的班主任培训。
这是我第二次参加由东联教育主办的“中国德育与班主任大会”,听完这几天的讲座,给我里留下印象最深的一个词就是“仪式感”。四川的梁老师给他的每一届新的班都要举行开班仪式;苏州的于洁老师让第一名的奖品传递、评选“最美4班人”等也有她的仪式;被誉为“最浪漫的老师”——上海的郭老师给每一届高三减压的方式“喊楼”、“千纸鹤”等德育活动也是一种仪式。仪式感对生活的意义在于用庄重、认真的态度去对待每一件事情。对于班级工作也一样,需要某些特定时刻的仪式。仪式能给孩子一种对某些事情的正式感、敬畏感,它意味着重大事件的开始或结束,象征承诺、宣誓、庆祝、改变甚至升华,传递着特殊的信息与意义。
作为班级,每天都面临着老师上课下课的仪式,开始上课,学生起立向老师问好,表达感激之情:“老师好”;下课了,学生起立,向老师表达感谢之情:“老师,您辛苦了,老师再见”。有些老师觉得繁琐,觉得可有可无。可是,这正是“教育”的体现,通过这种仪式,一方面让学生认识到课堂的开始,让他们停下手头的其他工作,从思想上进入课堂;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对老师、或者仅仅是对一个劳动者的尊重,培养学生对老师的一份感恩之情,培养学生对秩序的尊重。缺失了这个仪式,也就缺失了教育契机。长期的这种仪式教育,可以让学生以感恩之心生活,可以让学生遵守秩序,养成自觉和自律的习惯。而自觉和自律是一个人区别于他人的最优秀的品质。一个机构曾经做个一个调查,那些能够考入清华大学、北京大学等名牌院校的学生有一个共同的品质,那就是高度的自觉和自律。
反思我自己,平时在班级的管理上确实缺乏了必要的仪式。仪式可以传递一种归属感。看过这样一则新闻,一个小学,一至三年级课间不允许离开教室,如果去厕所要排队去,不能个人行动。这种做法对吗?从安全的角度说非常对。可是,这样制度下的学生,成了机械人,毫无童年生活的多彩,更没有对学校和班级的归属感。在班级管理上,我只是让学生的理念和思想默认听从于我,默认学生可以无条件执行我们的要求;而事实上,在实践中,很多的理念和思想会碰壁,因为总会有一部分同学自动切断和老师的一切沟通,阻断交流的桥梁。这时候,一切的理念都是摆设,你所谓的引领和推动也丝毫不起作用,因为这从未真正影响到他们。这可能是我的班级目前急需解决的问题。我认为,根源也许就是归属感的缺失。他看不到自己在班级的位置,看不到在班级的价值,于是自暴自弃,把自己屏蔽于班级之外。要想解决这一问题,还是需要一定的仪式来唤醒他们。所以,我打算在初三的关键的一年,给学生们一些仪式感。
首先就是初三的“升班”仪式。走过初中两年,到了这最关键的一年,一定要给孩子们开一个好头。布置好任务,由班干部组织,开一次“升班”主题班会,学生自己规划自己的初三生活,并邀请任课老师参加。除此之外,在班级可以开展各种类型的颁奖仪式,除了颁发学习优胜奖之外,还可以颁发乐于助人奖、最佳口才奖、班级守护神奖、最可爱同学奖等,寻找每个人身上的亮点,从而让他们得到班级归属感,打开他们心灵,让他们融入班级,再动员他们投入学习就容易多了。这些奖项可以安排在周或者月,在初三第一学期末,更要表彰在各方面进步的孩子们,激发斗志。初三毕业前,布置班级一面墙作为“毕业墙”让学生发挥想象,自己去布置,让1614班真正成为学生温暖的家!
叶圣陶指出:“教育是什么,往简单方面说,只须一句话,就是养成良好的习惯;说一个人有能力,无非是他的好习惯多一些;说一个人没能力,也无非是说他的坏习惯多一些。”仪式感的力量,就在于“塑造”,而不是“灌输”,通过日常固定的小仪式,引导学生心存敬畏,追求崇高,认真读书,积极生活,诗意栖息,外化于行,内化于心,形成越来越多的好习惯,形成越来越大的能力,得到心灵的纯净,灵魂的高贵。
第二篇:《生活需要仪式感》读后感
最近在生活工作闲暇之余,看了一本青年作家李思圆写的《生活需要仪式感》一书,虽然一看书名就知道属于鸡汤文,并不会对生活起多少指导作用,但相比无聊的翻看着手机,有鸡汤文陪伴也不失为一个好的选择。
当拿到《生活需要仪式感》这本书后,封面上的这句话让我印象深刻,“仪式就是使某一天与其他日子不同,使某一时刻与其他时刻不同”,这本书共分六大章,具体内容是:
NO.1 让每一个普通的日子,都变得有趣和值得纪念
NO.2 为每一个自己重视的瞬间,选择一个独特的仪式
NO.3 对生活的期待,让我们把日子过成想要的样子
NO.4 与世界相拥,找到属于自己的归属感和安全感
NO.5 有了仪式感,爱情才愈发甜蜜和长久
NO.6 所有仪式感,都是对人生的加冕
也许有的朋友看了以上介绍的六大章的标题,觉得这本书只不过是前几年流行的“心灵鸡汤”翻版而已,认为这样的书看多了,会麻醉灵魂。但我读完后觉得并不是这样,作者李思圆不愧是写文高手,文笔流畅、优美,如一位邻家小妹在面对面同你聊人生、谈生活,没有那种高高在上,盛气凌人的姿态,用好为人师的语调来灌输自己的观点和思想,如“要怎么怎样,不能如何如何”等。作者总是将自己身边熟悉的人或事娓娓道来,不知不觉中,令读者仿佛自己也见过这些人,或者自己就是书中的那个人,也经历过书中所写的这些事。
这本书总有一些朴实真诚的话让人觉得耳目一新,就书中比较好的语句摘录如下:
1、有多少重要的事,总是在最艰难的起步时刻,遇到世上最大的诱惑——“想想”,于是很多事情,想着想着也就算了。
2、仪式感,就是对生活的认真,敬畏,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
3、仪式感让生活成为生活,而不是生存。
4、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是“想到”和“得到”之间的距离,因为中间隔了“做到”,千山万水
5、你总要先下水,才知水深水浅;你总要先走,才知道能不能跑;你总是要先主动去爱,才能获得被爱的资格。
正如书中所说“仪式感让生活成为生活,而不是生存”,愿我们的生活和工作中多些仪式感,使我们工作快乐些,生活优雅些。
第三篇:生活需要仪式感广播稿
生活需要仪式感广播稿范文(精选3篇)
在学校广播站锻炼的同学们,广播前都会提前准备好广播稿,优秀的广播稿会带来更好的节目效果,广播稿我们应该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生活需要仪式感广播稿范文(精选3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生活需要仪式感广播稿1在我看来,人呢就该活的精致,就该有点仪式感。
生活你不来点仪式感怎么对得起自己,有点仪式感是对生活的负责任。
自己借用仪式感,让自己成为一个精致的猪猪女孩。
亲情中借用仪式感,让家人更幸福。
友情中借用仪式感,让友谊常驻。
借用李思圆说过的一句话:我们大多数人过着一种越来越不容易被感动的生活。
自己心情不好的时候,去逛个街,买个口红,买个包包,借用仪式感来满足自己的不开心。
友情当中在你朋友不开心的时候,知道你给个拥抱,这也是对方心中想要的仪式感。
节日当天你给爸爸妈妈打电话可能觉得没什么可说的,但是你这电话一打过去爸妈的心里她是甜的,可能你电话没感觉到,但是爸爸妈妈的嘴角肯定是上扬的,这就是爸妈心中想要的仪式感。
每天起床都是新的一天,女孩子画化个妆去上班,脸上也会是满满的笑容,男孩子刮个胡须也会显得格外年轻,别人看了也不会觉得你这个人很邋遢,给人一种想要跟你说话的冲动。
放假,休假了。远的地方嫌麻烦可以不去,可以是近的地方去看看风景,散散心,去放松一下心情这也是一种对自己的仪式感,或是约个朋友喝喝奶茶聊聊最近都有些什么趣事分享给朋友,一起开心。这也可以跟朋友的关系更上一层楼。
过年了回个老家看看家人,你不用带礼物,家人也会很开心,只要是你,你就是她们心目中的仪式感。
学会爱身边的人,学着让自己活的更快乐,更精致,所以生活中还是需要仪式感的.。
记得有人跟说我说过一句话,生活呢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它可好可坏,但是你心里把它想的很好,那事情就不会那么悲观,相反你把它想的结果很坏,那事情就因人而异变得可能比你想的还要惨。
不要跟自己过不去,学会适当的放松自己,来点仪式感,活的更快乐。
生活需要仪式感,跟矫情没有关系,只是有了这些仪式感,对自己,对爱情,对友情,对亲情,对身边的所有人,都能感受到那种幸福,这样才显得格外的珍贵。
所以啊我们的生活中多一点仪式感,我们回更加的开心,快乐,就会更幸福,温暖。
生活需要仪式感广播稿2你的生活是从什么时候开始有了变化的?
初一是小升初的转折期,都在慢慢适应初中的节奏,所以大家的生活是一团糟。每天起床的时间比较早,都是我妈妈叫我的,经常是在答应一声以后就又沉睡过去了。之后再一睁眼,就是在几十分钟之后了。
洗漱之后不管做没做饭,拿起书包就赶忙跑去学校了。在学校里上午的课程都是主课,而且那时不喜欢上数学课,正是因为不喜欢,觉得时间过的很慢,一下午的副课后,七点半才放学,回家后又是每一门都有很多作业。就是这样日复一日度过了漫长的三百六十五天。
不过,在两个月的暑假训练中,让我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不过本人的性格脾气还是人前是女乖乖,人后是女神经。一般熟人都是看透不说透的。
升初二后的一星期里,我成功将暑假生活中的仪式感转换成了课堂生活中的仪式感。每天早上听闹钟准时起床,洗漱后可以吃完饭再走,在学校的每一节课都要好好珍惜而且越来越喜欢上数学课,但是我最喜欢的还是星期四的课:体育,音乐,微机。简直就是学霸和学渣的共同福音啊!
可惜现在只能感叹时光飞逝了,仿佛一瞬间从初二开学一下子穿越到了期末考试前的第四个星期。总之有了仪式感的生活真的好了很多。
我们只要给生活多加点仪式感,生活就会变成你满意的样子。
生活需要仪式感广播稿3那怎么有个香蕉皮啊?拾起来扔了吧!
垃圾箱怎么还有这么远啊?还是把垃圾扔到地上算了。
有时走在大街上,看见地上的纸屑便会拾起来扔到垃圾箱里;有时看见地上的纸屑,却把它们越踢越远;每天夜晚都会和朋友在操场上吃着晚饭散着步,有时会把手里的垃圾扔到远处的垃圾箱里,不管有多远;有时却把手里的垃圾随手扔到地上,即使垃圾箱近在咫尺,也懒得多走一步;有时同学们问我数学题时,我会认真讲解到他们听懂为止;有时我却会一点而过,甚至直接把他们打发走;有时朋友和我交流时,我们谈的有说有笑,有时却对他们爱答不理。
在家时,我有时会整理我的房间,把屋子打扫的干干净净;有时我却对如垃圾堆似的房间视而不见;有时我会把刚穿过的球鞋洗得很干干净净,有时我竟会没有鞋穿,球鞋个个弥漫着令人掩鼻的“芳香”。有时我会说到做到,必定履行承诺;有时却只会高谈阔论。
有时放学回家我会先写作业,让笔在书本上肆意挥洒;有时我却会先拿起手机,让手在手机屏幕上划出优美的曲线;有时我会为自己做一个周计划,每天有秩序地按照计划学习;有时我却将计划仍在脑后,每天懒散的活着,没有计划,更没有目标;有时我会心血来潮的认真做一件事情,但当这种劲头过了后,便会变成行尸走肉般了。
这就是我特殊的仪式感,属于我的这种心血来潮的仪式感,但慢慢的我要将这心血来潮的仪式感稳定下来,时时刻刻都要有仪式感!
第四篇:生活需要一点仪式感才可爱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仪式感”这个词就流行了起来。生活是否需要仪式感,是根据个人的想法来定的。有人喜欢走仪式,有人却看得很淡,那么生活是否需要仪式感呢?
生命对每个人来说,都只有一次,都是一次体验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你所经历的酸甜苦辣,都是你生活的一部分,不管好与坏,你都该接着。
或许每个人的生活多多少少都需要一点仪式感。不管外界有多么的繁华喧闹,在内心,偶尔地要学会自己给自己一份祥和,仪式感不但是一种情趣,更是对自己的尊重,对生活的热爱,对未来的向往。
为什么生活需要一点仪式感呢?因为仪式感会让我们的生活没有那么枯燥疲惫,在《蒂凡尼的早餐》这部电影里,赫本穿着黑色的礼服,打扮得优雅精致,在蒂凡尼的橱窗前,温柔从容地将早餐吃完。这种仪式感给内心以愉悦,让人感觉自己是在生活,而不是单纯的活着。
在没有看到这句话之前,我一直以为自己的生活是在装逼。房间要收拾整齐,被子起床后要叠好,看书要泡一杯花茶,跑步要买好臂包和手套……直到看到这句话,我才像豁然开朗,是惊讶,或者是释然。这些并不是矫情,是热爱,追求,是一种生活的态度。
不管是情侣还是夫妻,两个人的世界,本就有很多东西是无法分清对错的,所以,有些时候,相处的模式便决定了生活的质量。
平时,做一些双方都认可的小约定,小条例,彼此尊重,学会包容,慢慢就会发现,日常的仪式感,就是生活的调味剂,会让它能让平凡变得庄重,让单调增添温暖。
其实生活的仪式感和金钱没有关系,有钱人的仪式感可以是生日送自已一条昂贵的项链,普通人的仪式感可以是生日吃一碗长寿面,一条项链和一碗面的价格不同,但他们的价值是相同的,都会给你带来满足和快乐。
生活都是在一点点的时间中沉淀下来的。仪式感是一种生活的态度,是这一天与其他日子不同的催化剂。它以什么样的形式存在不重要,重要的是,你要明白如何去利用它,让生活变得快乐,这才是一切存在的意义。
《小王子》里的狐狸说:仪式感就是使某一天与其他日子不同,使某一时刻与其他时刻不同。
和爱人好好拥抱,和家人好好说话
仪式感的意义是让自己感觉在生活
而那些给你带来仪式感的人
往往都是爱你的人
在2018年里,愿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仪式,愿我们都能热爱生活,追求生活,活出更好的自己,因为生活需要一点仪式感才可爱!
第五篇:有时候,生活也需要一份仪式感
所谓的仪式感其实就是表达我们对生活的热爱,对情感的忠诚,对生命的敬畏,我们的生活,常常需要一份仪式感。
1我很喜欢喝下午茶,即使是一个人出去,也要将自己打扮得漂漂亮亮的,因为那是只属于我的午后,每一次都值得认真对待,如果是和闺蜜一起的话,就提前定好位置,早早渠道,感受一下午后的暖阳。
我重视每一次的聚会、约会或是公干,把每一次的出差当作是一次旅行,才会拥有好的心情,走上路上才会觉得一切都是美好的,我是一个需要仪式感生活的女子,失去了这些,就觉得人生不庄重,生活变得粗糙无比。
在中国的古代也是很注重仪式感的,抚琴前要先焚香,喝茶前更是有一套繁杂的过程,但是还是怡然自得,好像要是不做够这些功夫,琴就弹不好茶就不要喝一样。
其实仪式是一种很纯净的行为,让生活呈现出来是活色生香的。
2现实生活中,很多单身男女就总是觉得一个人做什么都提不起劲来,将就过得自己的生活,人前神采奕奕的,人后就蓬头垢面。
我有一朋友是单身,却始终保持着一种有仪式感和有趣的生活。
有一次我加班太晚了,就去她家借宿,想着她是一个人生活,无非就是迟迟方便面,快餐之类的,没想到去到她家打开她电冰箱看的时候,我都惊呆了,冰箱里,有各类新鲜的蔬菜瓜果,并且红橙黄绿的颜色,整整齐齐的被划分了摆放的区域,最下面一排还能看见各种肉类。
然后我就问她,你家有客人要来吗?
她说没有啊,这些都是她一个人吃的,就算一个人再忙再累,都不要亏待自己。每天都是早睡早起,早上比别人早已一个钟,就到超市购买新鲜的菜,然后做了早餐再去上班。晚上下班回家,就做半小时瑜伽,看半小时书就睡觉。
生活就是需要这样的仪式感,即便是一个人的时候,也要学会爱自己,对自己的生活负责。一个会爱自己的人,才有能力爱别人。
3我妈妈也是一个特别重视仪式感的人,小的时候,家里经济状况不是很好,可是逢年过节,她一定要给我们兄妹准备新的衣服和鞋子,要是实在没钱,就会去街上买一些新布料回来自己做,那时候爸爸也老是抱怨,那么忙,非得做什么新的,有得穿就行了。可是妈妈总是说这么一句,过年了,怎么着也得让孩子们穿上新衣服、新鞋子。
想起来在那物质并不丰富的日子里,每到过年过节我们三兄妹都穿着新衣新鞋雄赳赳气昂昂的串门走亲戚的场景,就觉得温暖无比。
还有一个就是,不管家里谁过生日,妈妈都会煮水煮蛋,大家分着吃,这是我们家生日的固定仪式,妈妈年复一年坚持这个仪式,直到我们一个个长大成人。除了水煮蛋,过生日那天一定还会有顿丰盛的晚餐,菜肴丰盛程度堪比过年。
到了现在才发现,妈妈这些程序化的仪式,恰恰是母亲对我们表达的爱。
生活摆在哪里,它呈现出什么的样子,完全取决于你的心态,仪式感能让我们去尊重生活,正常的身心都需要一定的仪式感,在这个小小的仪式中,能让我们的生活更加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