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浅谈班主任班级管理的有效策略
浅谈班主任促进班级弱势群体发展的策略与方法研究
学校是培养人才的基地,班级是学生成长的摇篮。班级作为学校教学的基本单位,其管理水平的高低,对学生全面健康的发展,对完成教育教学的各项任务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一个良好的班级会激励学生不断进取,促使其主动健康地成长。要达到这个目标,班主任的班级管理必需讲究一定的策略。本文从不同层次对班级管理的有效策略做了实践性的探讨。
一、班级管理的功能
班级不仅是班主任工作的对象,也对学生的成长发挥着重要的影响。良好的班级体对学生的健康成长可以起到教师群体起不到的作用。原苏联著名教育家马卡连柯说:“集体是个人的教师。”班主任不仅直接对学生施加教育影响,还可以通过集体影响集体中的每个成员。因此,班级管理水平的高低,对学生健康成长是非常重要的,它主要具有如下功能:
1、为学生社会化提供帮助。学校班级是社会组织的雏形,在班级管理活动中存在着最基本的人际交往、社会生活与社会联系。每个学生可在班级活动中扮演各种社会角色;在教师指导下,学生还可以进行各种角色变换;通过完成各种角色任务,协调各种人际关系;班干部可以学到组织领导集体的各种本领;作为集体的成员,则可以学到如何遵守纪律,服从命令,发扬民主的规范行为。可见,班级管理过程就是学生体验社会角色,培养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参与意识、民主意识的过程;而科学、合理、人性化的班级管理,则有助于学生社会化的顺利完成。
2、营造学生人际交往的基本空间。人际交往是人的一种重要的社会需求,通过交往不仅可以获取知识,满足心理上的各种需要,还可以学会交往的本领,增强人际之间的适应力,消除个体的孤独感。在学校组织中,班级作为师生共同生活的基层组织,学生个体与个体之间交往可以建立友谊,消除误会,学到知识;学生个体与群体之间交往可以增强个体归属感和群体的凝聚力;班级群体与群体之间的交往可以起到相互促进,交流信息资料,扩大班级社会效应力的作用。而这些都离不开有效的班级管理。
3、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学生个性不断成熟。学生进入学校学习,可以接触各种环境,但班级这个环境是最基本的、最主要的。从教育学角度看,班级群体是教育教学最基本单位,对学生的全面发展起着重要作用;从社会学角度,班级是实现预定目标以促使学生实现社会化的组织。班级群体不仅映射着国家与民族的基本文化要求,也体现着班级特定群体文化特征,这两者都直接、间接作用于青少年学生个体,影响他们的身心发展和个性成熟。因此,搞好班级管理,能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学生个性不断成熟。
二、班级管理的有效策略
班级管理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管理工作千头万绪,工作方法千差万别,形式和任务又在千变万化,我们要在实践中去探索总结行之有效的方法和策略,使班级管理工作的水平不断跃上新台阶。
(一)科学设定管理目标,明确班级奋斗方向。班级管理目标的建立,是班级管理操作的出发点和归宿。它的制定应以满足学生主体的需要、意向、目的、利益等为基础,是教育理念与学生需求的统一体,这个目标体系应在教师指导、学生广泛参与下制定的,具有导向与凝聚作用,是实现班级科学管理的一项制度化措施。制定科学的班级管理目标,应注意:1、目标的制定要具有先进性。在班级的目标管理中,要求目标必须满足学生健康积极的心理要求,给予学生磨练意志和展示自我的机会。通过共同努力,定会使好的集体和好的班风较快形成,并得以巩固。2、目标的制定要具有层次性。学生的需要是有层次的,是由低级向高级发展的,是根据学生年龄、学段、学期、学年的变化而循序渐进的。前苏联著名教育家马卡连柯的平行教育理论也认为:在集体的教育目标中既有远景性的,又有中景性的和近景性的。这个理论启示我们,在班级管理的目标建立中,要考虑到其层次性和递进性。也就是说后一个目标的开始必须建立在前一个目标达到的基础上,前一个目标的实现又推进着更高层次目标实现。制定班级目标要力求全面,但在不同时期可有不同的主攻目标。制定长远目标,目的是让学生树立崇高理想,建立坚定信念,激励学生为实现既定目标而共同努力;制定近期目标,能使班级奋斗方向明确,制度常规日臻完善,逐步使班级管理协调有序,正确舆论与良好班风可基本形成。从而使班级管理成为生动的、全面的、分层次的管理。
(二)实行民主管理,给学生自由施展的空间。
在班级管理过程中,班主任是否民主在某种程度上决定着班级发展的方向和教师教学育人的实际水平。因此,教师必须树立民主的教育思想,具有以民主的姿态与学生协商的态度。教师要以民主的态度与学生进行协商,不可独断专行,做到尊重学生、信任学生、关心学生。班内的一切工作都要立足于挖掘学生的内在潜能,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放手让学生在班级管理中担任主角、施展才华,努力让学生从“要我做”中解放出来,变成“我要做”,使学生成为班级管理和活动中的真正主人。人人参与班级管理,显现了学生主人翁意识,有利于班级凝聚力的形成巩固,使班级管理更加开放。
为了实现班级民主管理,调动全班同学的积极性,发挥他们的主体作用,首先就应在同学中间宣传目标价值。如组织哪些活动,搞何种主题的班会,定何种制度,怎样搞评比,班干部如何分工,宣传板报如何配合等,条分缕析,交待清楚。其次,把集体目标以个人目标的形式体现出来。集体目标需要通过个体目标的实现来完成。因此,只有学生个体的成功,才会有集体的成功。班级在德、智、体、美、劳等方面的发展上,有明确的共同奋斗目标,并在集体目标指导下,制定出每个学生的个人奋斗目标,全体学生就会为了共同奋斗目标携手并肩、众志成城。在民主管理过程中,班级课内、课外活动健康有序,学生精神面貌良好,追求真知、团结向上的良好班风也会日益巩固并不断优化。
(三)形成集体领导核心,激发全体学生的创新意识。
班干部是班级的骨干,是班主任的得力助手。一个班级管理的好坏,往往与班级干部力量的强弱、发挥作用的大小有很大关系。因此,班主任在接一个班后,就应重视干部的选择和培养,让他们在班级里充分发挥作用,团结带领全班同学不断前进。
首先必须建立一个有核心有力度的班级领导小组。坚持科学与民主相结合的原则,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班干部的竞选演讲,培养其竞争意识和目标能力,减少班主任指定而造成的惰性和片面性,学习成绩好坏不是评选的唯一条件,重要的是其组织能力、目标意识和责任心。班干部一旦确立就成为班级的领导核心,是班级管理的驱动者,每个班干部都各司其职,相互协调配合,做到“事事有人管,处处有人问”,将班级管理引入自动运行轨道。
其次,管理体系是一个班级内部的系统工程,需要不断地完善和改进,这就必须创设民主氛围,鼓励人人参与班级管理。每个学生都有其个性思维,多一个脑袋就多一分创造,充分发挥每个人的智慧资源,让每个学生都敢于参与,乐于参与管理,班主任切忌全部承包,更不可一锤定音,要以接纳的胸怀欢迎每一个哪怕是极微小的管理环节的建设意见。如每周调座位,以前是周五中午放学时调动。针对调位时人员糟杂、拖延放学时间、影响班级常规,有学生建议:周一早上一来就自动调好座位,周五清查桌面、抽屉。这就省时间,既养成了惜时的习惯,又有利于提高学习效率。
最后,对于班级管理中出现的问题,把它抛出来,大家摊开来一齐讨论,共同商量对策,学生进行自我分析,各抒已见,如:有人总忘记带课本怎么办?值日班长遇到不服管的怎么做?劳动很认真和不认真的人该如何区别对待?许多类似的问题都是学生在自我讨论中找到了方法并实施了一系列措施。班主任适当放低自己的智商是一种明智的做法,给学生更多的参与思考的机会,增加其主人翁意识,改变被动接收任务为主动选择任务,提供学生自我教育的契机,充分发挥班级管理对学生的内化作用,把创造思想渗透于管理的每一个环节,最大限度发挥管理对学生的约束、激励、引导作用,最终实现班级管理自动化。
(四)开展特色活动,发展个性特质。
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不仅仅是向学生传授知识、训练技能,更应充分发掘每个人的潜力,培养出每一个艺术上的精品。我们的教育不是灌输而是滋润,不是给予而是吸纳,不是外显示而是内韵的自然散发。学生应该把所掌握的知识能力转化为一种能量,一种由内而外的气质。
开展丰富多彩、极具个性的活动是全面培养学生素质的有效途径:
1、精心安排晨会课。晨会课虽短但其内容应该是丰富的,教师不应让它成为行为教导课或语数的补充课,我们要解放学生的时间,让他们学习自己渴望的东西。纵观现代社会,知识信息的更新越来越迅速,我们培养的再也不是“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狭隘之人,而是“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的博大之人。我班周二进行信息交流,让学生通过电视、报刊或其他人获取各种信息,上至国际形势动向,下至周围偶发事件。把眼中所见、耳中所闻、心中所感进行讨论交流,看法虽幼稚,分析也肤浅,但是其高涨的热情与时代的节拍是相适应的。学能迁移,很多知识信息被引入日记、作文中,这不正是信息的意识升华吗?
2、巧妙设计辩论会。根据班级发生的现象或教材内容,组织学生开展辩论会,如:为了比赛她总是找踢毽子踢得好的同学练习,她的做法如何呢?学生的观点不尽相同,正方从提高技能、为班争先进行讨论,反方以比赛重在参与、共同进步为切入点进行针锋相对地辩论。进行辩论会的目的是培养学生善于思索、耐心倾听他人发言的良好习惯,在别人论述基础上进一步阐述或从别人话语中找出漏洞予以反驳,促使他们静听深思,减少不加思索的“对”或“错”的机械运动。使学生学会从不同角度分析事物,初步渗透了辩证唯物主义思想。
3、积极轻松去参赛。学校组织各类各项比赛的目的是为了锻炼学生能力,丰富校园文化生活。班主任必需抓住这增进班级凝聚力、激发蓬勃朝气的契机,赛前进行充分宣传、调动、组织,激活每个学生的参赛欲望并付之以实际行动。如学校组织踢毽子比赛,在老师带动下,每个学生都努力去踢,连平时几乎不踢毽子的人也禁不住“诱惑”找来毽子练起来。在全班动员起来的基础上,再民主推荐出参赛选手就水到渠成了。参赛学生自己认真准备,老师为其提供多次锻炼机会,如演讲比赛,让演讲者在全班同学面前进行示范演讲,大家听后各抒已见,肯定优点,更多的是提出合理建议和改进措施,不仅使该生克服怯场心理提高演讲水平,也使每个学生参与了演讲并了解了演讲。
(五)营造班级氛围,注意管理者人格特征的作用。
良好的班级氛围显示着班级中各种成员共同的心理特征或倾向性。它在形成集体意识和班级特色中起着渲染作用。班级气氛形成的凝聚点就是每个成员都有强烈的集体荣誉感。高级情感的激发与培养是朝向更高管理目标迈进的群体动力,一些学者认为教师的领导方式也影响着班级气氛的形成和学生的意向。教师以他的理智的(如劝诫、指导、说教等)、情感的(如关心、热爱等)、个性的(如风度、气质、坚毅等)心理因素融进管理的影响通道中去起隐性作用。班主任民主式的领导帮助学生学会自动解决问题。乐意为班集体贡献力量,形成班集体的正确舆论并起到监督和调节作用。
1.班主任人格与班级集体氛围。作为班主任,除了应具备令人信服的学识和对学生的责任心之外,还应该拥有良好的人格。具有人格力量的班主任本身就是一位自我实现的人,他具备完美的人性、独立的人格和创造能力,热爱生活并协调自我心理。因此,具备人格力量的班主任能使学生乐观、上进。
2.班主任工作责任心与班集体氛围。班主任对班级管理工作有无责任感,是否爱学生,是其能否为班集体所接纳的前提。如果班主任轻率、疏懒、不负责任和对学生漠不关心,学生便会逐渐弃掉内心自然的敬慕。这样的班级缺乏感召力,班主任也会遭到整个班集体的默默抗拒。
3.班主任学识与班集体氛围。班主任应具备的学识,不只包括深厚的专业知识,还应包括在社会经验、人生感悟,甚至哲学和文化艺术上渊博的知识和独到丰富的见解。只有这样班主任才有条件得心应手地开展工作,创造良好的集体气氛,引导学生个性正常发展。
(六)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促进学生共性与个性的统一。
管理的最终目的是要培养出高质量的合格的人才。完善的管理机制应该能培养学生的集体意识,使他们即有共同的共产主义信仰、价值观和人生观,又具有个人的风格特征;既具备必备的基本素质,又能显示自己的一技之长。学生阶段是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的关键时期。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纪律、有知识的高素质的人,是时代赋予的要求,也是广大家长对学校的嘱托。学生良好思想品德的形成是一个渐进的过程。赫尔巴特说:“如果不坚强而温和地抓住管理的缰绳,任何功课的教育都是不可能的”。这句话道出了班级管理工作的重要性。
(七)优化外部环境,渲染文化氛围。
优美舒适的环境总让人心情舒畅、思维活跃。班级是我们教育教学的重要场所,其浓郁的文化气息必须会潜移默化地滋养学生的身心发展。努力创设一个适合学生年龄特点和心理需要的外部环境,使他们在不知不觉中受到熏陶和感染,并激励其以饱满的热情去学习、以高尚的情怀去生活。
1、开辟多功能的“知识窗”。把谜语、名人名言、智力拼搏、脑筋急转弯等请到学生的世界中来。生动活泼的谜语能激发学生的情趣,耐人寻味的名人名言能警醒学生善待今天,变化多端的智力大拼搏能开发学生的智力,神秘莫测的脑筋急转弯能让学生品尝恍然大悟的惊喜。原本呆板、枯燥、生硬的黑板俨然成了一个神奇的魔术师,充满了诱惑力、新鲜感和挑战性。
2、增添情趣的“争星表”。“争星表”能激发学生的超前意识和竞争意识。这不是一张普通表格,而是每个学生用自己的双手绘制的一幅星星座。每一颗星都闪耀着绚丽、迷人的光环。背诵课文不再是被动地完成任务,很多学生在不到学期一半的时间里,已背熟了一学期所要背诵的课文,争得了令人羡慕的“满天星”,成为大家学习的楷模。
3、设置勤俭的“聚宝盒”。“聚宝盒”凝聚了每个学生拾金不昧、勤俭朴素的精神。当拾到钱又找不到失主时便存入我们的“聚宝盒”,有些学生还将自己节省下来的零花钱加入其中。另外,班上同学把捡来的易拉罐聚集起来卖给收购站,所得财产必然成为“聚宝盒”的又一重要来源。“聚宝盒”的体重不断递增,由空变实,让学生知道了积少成多的道理。当需要添置班级的活动用品,当有同学取得突出成绩,当“手拉手”献爱心搞得热火朝天时,“聚宝盒”便献出它的“法宝”,此时学生的脸上绽开了花朵,因为他们可以自己支配这笔他们亲手创收的财富,品尝到了“自产自销”的愉悦,更加懂得去珍惜这不易积攒的财富。在这样一个充满文化底蕴、饱含天真灵气的班级环境中,学生体验了心灵的欢愉,蓬生着无穷无尽的力量。
第二篇:浅谈班主任班级管理的有效策略
浅谈班主任班级管理的有效策略
摘要:班级作为学位教学的基本单位,其管理水平的高低,对学生全面健康发展,对完成教育和教学的各项任务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本文论述了班级管理的功能,并从“科学设定管理目标,明确班级奋斗方向;实行民主管理,给学生自由施展的空间;形成集体领导核心,激发全体学生的创新意识;开展特色活动,发展个性特质;营造班级氛围,注意管理者人格特征的作用;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促进学生共性与个性的统一;优化外部环境,渲染文化氛围”等几个方面具体论证班级管理的有效策略。
关键词:班级 管理 目标 民主 核心 活动 氛围 主体
学校是培养人才的基地,班级是学生成长的摇篮。班级作为学校教学的基本单位,其管理水平的高低,对学生全面健康的发展,对完成教育教学的各项任务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一个良好的班级会激励学生不断进取,促使其主动健康地成长。要达到这个目标,班主任的班级管理必需讲究一定的策略。本文从不同层次对班级管理的有效策略做了实践性的探讨。
一、班级管理的功能
班级不仅是班主任工作的对象,也对学生的成长发挥着重要的影响。良好的班级体对学生的健康成长可以起到教师群体起不到的作用。原苏联著名教育家马卡连柯说:“集体是个人的教师。”班主任不仅直接对学生施加教育影响,还可以通过集体影响集体中的每个成员。因此,班级管理水平的高低,对学生健康成长是非常重要的,它主要具有如下功能:
1、为学生社会化提供帮助。学校班级是社会组织的雏形,在班级管理活动中存在着最基本的人际交往、社会生活与社会联系。每个学生可在班级活动中扮演各种社会角色;在教师指导下,学生还可以进行各种角色变换;通过完成各种角色任务,协调各种人际关系;班干部可以学到组织领导集体的各种本领;作为集体的成员,则可以学到如何遵守纪律,服从命令,发扬民主的规范行为。可见,班级管理过程就是学生体验社会角色,培养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参与意识、民主意识的过程;而科学、合理、人性化的班级管理,则有助于学生社会化的顺利完成。
2、营造学生人际交往的基本空间。人际交往是人的一种重要的社会需求,通过交往不仅可以获取知识,满足心理上的各种需要,还可以学会交往的本领,增强人际之间的适应力,消除个体的孤独感。在学校组织中,班级作为师生共同生活的基层组织,学生个体与个体之间交往可以建立友谊,消除误会,学到知识;学生个体与群体之间交往可以增强个体归属感和群体的凝聚力;班级群体与群体之间的交往可以起到相互促进,交流信息资料,扩大班级社会效应力的作用。而这些都离不开有效的班级管理。
3、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学生个性不断成熟。学生进入学校学习,可以接触各种环境,但班级这个环境是最基本的、最主要的。从教育学角度看,班级群体是教育教学最基本单位,对学生的全面发展起着重要作用;从社会学角度,班级是实现预定目标以促使学生实现社会
化的组织。班级群体不仅映射着国家与民族的基本文化要求,也体现着班级特定群体文化特征,这两者都直接、间接作用于青少年学生个体,影响他们的身心发展和个性成熟。因此,搞好班级管理,能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学生个性不断成熟。
二、班级管理的有效策略
班级管理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管理工作千头万绪,工作方法千差万别,形式和任务又在千变万化,我们要在实践中去探索总结行之有效的方法和策略,使班级管理工作的水平不断跃上新台阶。
(一)科学设定管理目标,明确班级奋斗方向。
班级管理目标的建立,是班级管理操作的出发点和归宿。它的制定应以满足学生主体的需要、意向、目的、利益等为基础,是教育理念与学生需求的统一体,这个目标体系应在教师指导、学生广泛参与下制定的,具有导向与凝聚作用,是实现班级科学管理的一项制度化措施。制定科学的班级管理目标,应注意:1、目标的制定要具有先进性。在班级的目标管理中,要求目标必须满足学生健康积极的心理要求,给予学生磨练意志和展示自我的机会。通过共同努力,定会使好的集体和好的班风较快形成,并得以巩固。2、目标的制定要具有层次性。学生的需要是有层次的,是由低级向高级发展的,是根据学生年龄、学段、学期、学年的变化而循序渐进的。前苏联著名教育家马卡连柯的平行教育理论也认为:在集体的教育目标中既有远景性的,又有中景性的和近景性的。这个理论启示我们,在班级管理的目标建立中,要考虑到其层次性和递进性。也就是说后一个目标的开始必须建立在前一个目标达到的基础上,前一个目标的实现又推进着更高层次目标实现。制定班级目标要力求全面,但在不同时期可有不同的主攻目标。制定长远目标,目的是让学生树立崇高理想,建立坚定信念,激励学生为实现既定目标而共同努力;制定近期目标,能使班级奋斗方向明确,制度常规日臻完善,逐步使班级管理协调有序,正确舆论与良好班风可基本形成。从而使班级管理成为生动的、全面的、分层次的管理。
(二)实行民主管理,给学生自由施展的空间。
在班级管理过程中,班主任是否民主在某种程度上决定着班级发展的方向和教师教学育人的实际水平。因此,教师必须树立民主的教育思想,具有以民主的姿态与学生协商的态度。教师要以民主的态度与学生进行协商,不可独断专行,做到尊重学生、信任学生、关心学生。班内的一切工作都要立足于挖掘学生的内在潜能,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放手让学生在班级管理中担任主角、施展才华,努力让学生从“要我做”中解放出来,变成“我要做”,使学生成为班级管理和活动中的真正主人。人人参与班级管理,显现了学生主人翁意识,有利于班级凝聚力的形成巩固,使班级管理更加开放。
为了实现班级民主管理,调动全班同学的积极性,发挥他们的主体作用,首先就应在同学中间宣传目标价值。如组织哪些活动,搞何种主题的班会,定何种制度,怎样搞评比,班干部如何分工,宣传板报如何配合等,条分缕析,交待清楚。其次,把集体目标以个人目标的形式体现出来。集体目标需要通过个体目标的实现来完成。因此,只有学生个体的成功,才会有集体的成功。班级在德、智、体、美、劳等方面的发展上,有明确的共同奋斗目标,并在集体目标指导下,制定出每个学生的个人奋斗目标,全体学生就会为了共同奋斗目标携手并
肩、众志成城。在民主管理过程中,班级课内、课外活动健康有序,学生精神面貌良好,追求真知、团结向上的良好班风也会日益巩固并不断优化。
(三)形成集体领导核心,激发全体学生的创新意识。
班干部是班级的骨干,是班主任的得力助手。一个班级管理的好坏,往往与班级干部力量的强弱、发挥作用的大小有很大关系。因此,班主任在接一个班后,就应重视干部的选择和培养,让他们在班级里充分发挥作用,团结带领全班同学不断前进。
首先必须建立一个有核心有力度的班级领导小组。坚持科学与民主相结合的原则,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班干部的竞选演讲,培养其竞争意识和目标能力,减少班主任指定而造成的惰性和片面性,学习成绩好坏不是评选的唯一条件,重要的是其组织能力、目标意识和责任心。班干部一旦确立就成为班级的领导核心,是班级管理的驱动者,每个班干部都各司其职,相互协调配合,做到“事事有人管,处处有人问”,将班级管理引入自动运行轨道。
其次,管理体系是一个班级内部的系统工程,需要不断地完善和改进,这就必须创设民主氛围,鼓励人人参与班级管理。每个学生都有其个性思维,多一个脑袋就多一分创造,充分发挥每个人的智慧资源,让每个学生都敢于参与,乐于参与管理,班主任切忌全部承包,更不可一锤定音,要以接纳的胸怀欢迎每一个哪怕是极微小的管理环节的建设意见。如每周调座位,以前是周五中午放学时调动。针对调位时人员糟杂、拖延放学时间、影响班级常规,有学生建议:周一早上一来就自动调好座位,周五清查桌面、抽屉。这就省时间,既养成了惜时的习惯,又有利于提高学习效率。
最后,对于班级管理中出现的问题,把它抛出来,大家摊开来一齐讨论,共同商量对策,学生进行自我分析,各抒已见,如:有人总忘记带课本怎么办?值日班长遇到不服管的怎么做?劳动很认真和不认真的人该如何区别对待?许多类似的问题都是学生在自我讨论中找到了方法并实施了一系列措施。班主任适当放低自己的智商是一种明智的做法,给学生更多的参与思考的机会,增加其主人翁意识,改变被动接收任务为主动选择任务,提供学生自我教育的契机,充分发挥班级管理对学生的内化作用,把创造思想渗透于管理的每一个环节,最大限度发挥管理对学生的约束、激励、引导作用,最终实现班级管理自动化。
(四)开展特色活动,发展个性特质。
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不仅仅是向学生传授知识、训练技能,更应充分发掘每个人的潜力,培养出每一个艺术上的精品。我们的教育不是灌输而是滋润,不是给予而是吸纳,不是外显示而是内韵的自然散发。学生应该把所掌握的知识能力转化为一种能量,一种由内而外的气质。
开展丰富多彩、极具个性的活动是全面培养学生素质的有效途径:
1、精心安排晨会课。晨会课虽短但其内容应该是丰富的,教师不应让它成为行为教导课或语数的补充课,我们要解放学生的时间,让他们学习自己渴望的东西。纵观现代社会,知识信息的更新越来越迅速,我们培养的再也不是“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狭隘之人,而是“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的博大之人。我班周二进行信息交流,让学生通过电视、报刊或其他人获取各种信息,上至国际形势动向,下至周围偶发事件。把眼中所见、耳中所闻、心中所感进行讨论交流,看法虽幼稚,分析也肤浅,但是其高涨的热情与时代的节拍是相适应的。学能迁移,很多知识信息被引入日记、作文中,这不正是信息的意识升华吗?
2、巧妙设计辩论会。根据班级发生的现象或教材内容,组织学生开展辩论会,如:为了比赛她总是找踢毽子踢得好的同学练习,她的做法如何呢?学生的观点不尽相同,正方从提高技能、为班争先进行讨论,反方以比赛重在参与、共同进步为切入点进行针锋相对地辩论。进行辩论会的目的是培养学生善于思索、耐心倾听他人发言的良好习惯,在别人论述基础上进一步阐述或从别人话语中找出漏洞予以反驳,促使他们静听深思,减少不加思索的“对”或“错”的机械运动。使学生学会从不同角度分析事物,初步渗透了辩证唯物主义思想。
3、积极轻松去参赛。学校组织各类各项比赛的目的是为了锻炼学生能力,丰富校园文化生活。班主任必需抓住这增进班级凝聚力、激发蓬勃朝气的契机,赛前进行充分宣传、调动、组织,激活每个学生的参赛欲望并付之以实际行动。如学校组织踢毽子比赛,在老师带动下,每个学生都努力去踢,连平时几乎不踢毽子的人也禁不住“诱惑”找来毽子练起来。在全班动员起来的基础上,再民主推荐出参赛选手就水到渠成了。参赛学生自己认真准备,老师为其提供多次锻炼机会,如演讲比赛,让演讲者在全班同学面前进行示范演讲,大家听后各抒已见,肯定优点,更多的是提出合理建议和改进措施,不仅使该生克服怯场心理提高演讲水平,也使每个学生参与了演讲并了解了演讲。
(五)营造班级氛围,注意管理者人格特征的作用。
良好的班级氛围显示着班级中各种成员共同的心理特征或倾向性。它在形成集体意识和班级特色中起着渲染作用。班级气氛形成的凝聚点就是每个成员都有强烈的集体荣誉感。高级情感的激发与培养是朝向更高管理目标迈进的群体动力,一些学者认为教师的领导方式也影响着班级气氛的形成和学生的意向。教师以他的理智的(如劝诫、指导、说教等)、情感的(如关心、热爱等)、个性的(如风度、气质、坚毅等)心理因素融进管理的影响通道中去起隐性作用。班主任民主式的领导帮助学生学会自动解决问题。乐意为班集体贡献力量,形成班集体的正确舆论并起到监督和调节作用。
1.班主任人格与班级集体氛围。作为班主任,除了应具备令人信服的学识和对学生的责任心之外,还应该拥有良好的人格。具有人格力量的班主任本身就是一位自我实现的人,他具备完美的人性、独立的人格和创造能力,热爱生活并协调自我心理。因此,具备人格力量的班主任能使学生乐观、上进。
2.班主任工作责任心与班集体氛围。班主任对班级管理工作有无责任感,是否爱学生,是其能否为班集体所接纳的前提。如果班主任轻率、疏懒、不负责任和对学生漠不关心,学生便会逐渐弃掉内心自然的敬慕。这样的班级缺乏感召力,班主任也会遭到整个班集体的默默抗拒。
3.班主任学识与班集体氛围。班主任应具备的学识,不只包括深厚的专业知识,还应包括在社会经验、人生感悟,甚至哲学和文化艺术上渊博的知识和独到丰富的见解。只有这样班主任才有条件得心应手地开展工作,创造良好的集体气氛,引导学生个性正常发展。
(六)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促进学生共性与个性的统一。
管理的最终目的是要培养出高质量的合格的人才。完善的管理机制应该能培养学生的集体意识,使他们即有共同的共产主义信仰、价值观和人生观,又具有个人的风格特征;既具备必备的基本素质,又能显示自己的一技之长。学生阶段是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的关键时
期。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纪律、有知识的高素质的人,是时代赋予的要求,也是广大家长对学校的嘱托。学生良好思想品德的形成是一个渐进的过程。赫尔巴特说:“如果不坚强而温和地抓住管理的缰绳,任何功课的教育都是不可能的”。这句话道出了班级管理工作的重要性。
(七)优化外部环境,渲染文化氛围。
优美舒适的环境总让人心情舒畅、思维活跃。班级是我们教育教学的重要场所,其浓郁的文化气息必须会潜移默化地滋养学生的身心发展。努力创设一个适合学生年龄特点和心理需要的外部环境,使他们在不知不觉中受到熏陶和感染,并激励其以饱满的热情去学习、以高尚的情怀去生活。
1、开辟多功能的“知识窗”。把谜语、名人名言、智力拼搏、脑筋急转弯等请到学生的世界中来。生动活泼的谜语能激发学生的情趣,耐人寻味的名人名言能警醒学生善待今天,变化多端的智力大拼搏能开发学生的智力,神秘莫测的脑筋急转弯能让学生品尝恍然大悟的惊喜。原本呆板、枯燥、生硬的黑板俨然成了一个神奇的魔术师,充满了诱惑力、新鲜感和挑战性。
2、增添情趣的“争星表”。“争星表”能激发学生的超前意识和竞争意识。这不是一张普通表格,而是每个学生用自己的双手绘制的一幅星星座。每一颗星都闪耀着绚丽、迷人的光环。背诵课文不再是被动地完成任务,很多学生在不到学期一半的时间里,已背熟了一学期所要背诵的课文,争得了令人羡慕的“满天星”,成为大家学习的楷模。
3、设置勤俭的“聚宝盒”。“聚宝盒”凝聚了每个学生拾金不昧、勤俭朴素的精神。当拾到钱又找不到失主时便存入我们的“聚宝盒”,有些学生还将自己节省下来的零花钱加入其中。另外,班上同学把捡来的易拉罐聚集起来卖给收购站,所得财产必然成为“聚宝盒”的又一重要来源。“聚宝盒”的体重不断递增,由空变实,让学生知道了积少成多的道理。当需要添置班级的活动用品,当有同学取得突出成绩,当“手拉手”献爱心搞得热火朝天时,“聚宝盒”便献出它的“法宝”,此时学生的脸上绽开了花朵,因为他们可以自己支配这笔他们亲手创收的财富,品尝到了“自产自销”的愉悦,更加懂得去珍惜这不易积攒的财富。在这样一个充满文化底蕴、饱含天真灵气的班级环境中,学生体验了心灵的欢愉,蓬生着无穷无尽的力量。
参考文献:
1、杨连山班主任工作研究 天津教育出版社 1997.11。
2、构建班集体激励机制的研究与实践课题组班集体激励论天津教育出版社2000.10。
3、柳海民现代教育原理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4、赵志军管理思想史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第三篇:班主任有效管理策略探索-班级管理
班主任有效管理策略探索
文/芦玉梅
班主任是学校领导对学生实施教育教学的得力助手;是领导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工作的骨干;是联系本班各科教育工作和学生组织的纽带;是沟通学校、家庭、社会三种教育力量的桥梁;是班集体的组织者、教育者。在学校教育中,班主任管理是否有效,关系到学生的身心能否健康发展、能否树立起良好的班风校风的问题。应该重视班级管理的研究。经过多年的探索和实践,笔者就班主任有效管理的策略与大家分享。
一、形成家校合作教育学生的合力
家校合作的目的是为了孩子的健康成长,教育合力体现在学校、家庭在教育目标、教育观念、教育方法等方面的一致与和谐。由于家庭千差万别,家长对子女的教育理念各不相同,所以家庭教育应该在学校教育的配合下,具体分析每个孩子的实际情况,正确引导孩子健康成长。每一个孩子的行为习惯和性格特点也存在着较大差异,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多方面连续不断地,数年如一日地努力。家庭是学生接受教育最早,时间最长的场所,家庭教育的模式适合与否,对其能否顺利接受学校教育关系极大。因此,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之间的一致和配合,更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和谐的家校合作关系可以促进学校和家庭之间的信息交流。
学校家庭两方面教育能否密切配合,重要的一个方面是要及时交流信息。教师要了解学生在家庭中的表现,以便有针对性开展学生的思想工作。家长也要了解孩子在学校中的表现,知道学校是怎样开展工作的。建立家校联系后,能使这一渠道更畅通,学校与家庭教育更有时效性、针对性、目标要求更一致。
在教育孩子方面,大多数家庭找不到正确的方向和方法,使孩子的心灵受到一定程度的伤害。班主任要根据孩子心理发展特点和不同学段学生学习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定期召开家长会,请心理老师、任课教师就学生容易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在家长对学生心理问题有了深入认识的基础上,与家长探讨共同的教育目标。家长提出的教育孩子的困惑,班主任要给他们灌输先进的教育理念、传授教育方法和技巧,转变家长的教育观念,提高家长素质,提升他们教育孩子的能力。
二、创建班级文化的心理氛围
班级文化这一隐性的教育资源,能否让学生接纳,有效地促进学生心理的健康发展,需要班主任创建班级文化的心理氛围。
创建班级文化氛围需要班主任的人格魅力做支撑。班主任是班级文化身体力行的实践者,班主任的品格、情感、方式、方法是形成班级文化的主要因素。正所谓“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面对水平参差不齐、个性各不相同的学生,以一颗爱心公平、公正的对待他们,可以使学生产生社会责任感,生活的热情,对他人的信任,对别人的尊重。这是打造班级文化的基础。同时,班主任的审美观、生活情趣、文化品位、处事风格等,会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
创建班级文化需要和谐的师生关系。每个学生都希望得到老师的重视与理解,没有理解就没有有效的交流。当学生遇到挫折时,以朋友的身份说一句温暖的话,并帮助他们解决实际困难,可以使学生有安全感,缩短乃至消除师生之间的心理距离,使学生更乐于接纳、支持教师倡导的班级文化。
构建班级文化需要融洽的生生关系。只有班级成员之间相互信任、相互理解、相互支持,整个班级才可能是和谐的,有利于班级文化的形成。
中学生处在社会化和自我同一性发展的重要时期,每个人都不愿意被孤立,他们会尽力使自己趋同于群体、融合于群体,得到大家的认可和欣赏。由于学生在个性、学习状况等方面的不同,同学之间常常会产生误解,因误解而产生矛盾。引导学生进行心理换位,是化解生生之间的矛盾有效方法。
三、形成有特色的班级文化
班级文化是班集体在情感、言论、行动上的共同倾向,是一种潜移默化的隐性教育力量,它支配着全班学生的思想和行为。良好的班级文化是一个班级的灵魂,具有凝聚、约束、鼓舞、同化的作用,往往要比教师个人的力量强大,班主任要正确利用班级文化的力量推动班级工作的开展。
可操作性的班级制度是班级文化的指南针。班级的规章制度可以包括考勤、纪律、卫生、上课、作业、学习规范、文明礼貌、仪容仪表等各方面的内容。在具体制定时,实行“从学生中来,到学生中去”的原则。诚信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学生自己制定的规章制度,自己要率先严格执行,不遵守自己制定的规章制度是不讲诚信的表现,必然会遭到人们的唾骂。实行“从学生中来,到学生中去”的原则,有助于规章制度的落实。
形成正确的舆论导向是班级文化的核心。巧用从众心理,倡导学生用自己的目光去审视周围世界,及时发现在班级建设中直接、间接做出贡献和成绩的学生,对班级文化中产生正向作用的人和事进行肯定和奖励。学生某项行为得到老师的肯定或奖励,他就会在各方面表现得更努力。(班级管理)通过班主任或宣传阵地及时表扬或奖励与班级制度相一致的思想和行为,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干劲和生活热情。
开展富有实效的主题班会是构建良好班级文化的主要途径之一。成功的主题班会可以拓展视学生野,丰富学生的精神生活,使学生从中获得满足感和成就感,可以培养同学之间的团结、合作意识,促使学生学会交往,学会做人,形成良好的个性,增强师生之间的情感,从而增强班级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往往能够在学生的记忆中留下难以磨灭的印象。
总之,有了家校合作形成的教育合力,有了班级文化的心理氛围和特色的班级文化,就形成了一种强大的教育力量,学生置身于这样一种积极向上,融洽和谐的氛围中,自然而然受到了教育影响,达到“春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效果。
第四篇:班主任如何有效管理班级-班级管理
班主任如何有效管理班级
文/高丽
班级是学生组织的基本构成位,班级管理是学校管理中的基础环节,是培育人的重要阵地。班主任是班级的管理者、组织者和各项工作的落实者,班主任管理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着一个班级体的优劣,要想当好班主任很不容易。
1、树立好自身形象,以积极的态度和高尚的人格增强自身感召力
乌申斯基说过:“在教育工作中,一切都应以老师的人格为依据,因为教育力量只能从人格的活的源泉中产生出来,任何规章制度、任何人为的机关,无论想的如何巧妙,都不能替代教育事业中的人格作用”。班主任老师的形象,是其学识、性格、谈吐、穿着等内外因素在教学工作中所形成的风格和面貌。班主任作为班级教育教学工作的管理者,其自身形象对学生心理产生的影响作用不可忽视。我们经常看到,同一个学生对每个老师的态度各不相同,喜欢这个老师,学生就愿意接受他的教育,甚至有意模仿老师的言行,师生关系也比较融洽不喜欢这个老师,会心存抵触,并对这个老师所教课程的学习积极性也大打折扣,有的甚至产生强烈逆反心理拒绝接受这类老师的教育。这就要求老师时时注意提升自身形象对教育事业充满热爱,对工作认真负责、严谨务实,言行一致、宽容大度、诚实守信。用这些良好的品质和积极的态度去感染学生,赢得学生的拥护,从而提高班级管理的威信度和感召力。
2、重视情感教育,做学生的良师益友
学校是教育人、培养人的场所,所以要求治学严谨。教学环节的严格和对学生要求的严格,虽是对学生的一种责任,但班级管理如果无法走进学生内心,只能治表不治里,所以除了严格的管理之外,还要有更多的感情投入。教师对学生的感情,应该是公平的,没有偏爱与歧视。教师对学生的态度,应该是关爱和尊重。一个班级里,优生差生都有,造成有的学生成绩不理想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问题学生”并不一定是坏学生,身心正在发展、是非观念尚未成熟的学生,有过失或犯错误是难免的甚至正常的。对其所犯的错误,及时进行适度的批评和纠正,有利于学生认识到自身问题的存在,进行改正。但如果讽刺挖苦或以暴治暴,那适得其反,只能使学生更加抵触,自暴自弃。班主任对学生来说,既是良师又是益友。班主任良好的思想品德、学识、言谈举止都给学生以潜移默化的影响。小学生班主任老师有特殊的信任和依恋的感情,他们每一个人都十分关注班主任对自己的态度,他们的行为在很大程度上是以班主任对自己的态度和情绪反应为转移如果班主任既能与学生平等相处、尊重学生,又能处处给学生以热情的关怀和鼓励,让学生事情以班主任平易近人、和蔼可亲,学生就会乐于接受班主任他们提出要求。这样师生之间的情感建立起来,班级工作就更好开展了。对他们多一些帮助,想办法激起他们的上进心,用尊重和爱心融化这部分学生的内心,带动他们进步,这才是一个负责的班主任应该做的。一个好的老师要对学生一视同仁,做到尊重每一位学生,关心每一位学生,让学生感受到老师的真诚和爱心,这样不但加深了师生情感,更大大增强了班级的凝聚力,为学生创造了一个团结、融洽、和谐、向上的良好学习环境。
3、规定班级制度,使学生养成良好的文明习惯和行为规范
一个班级具有严肃的纪律是每个学生顺利学习的保证,而活泼的班风又能使每个学生以更加愉快的心情,饱满的热情投入到学习中去。严肃的纪律与活泼的班风,两者之间不仅不存在任何对立,而且有着密切的联系。因为只有严肃的纪律才能创造一个具有朝气的班集体,而在一个积极上进的班集体中,每个学生会更加遵守纪律。
根据学校规章制,结合本班的实际情况制定班规实行广泛的民主,让班级成员都参与讨论,搜集意见,反复表决修改,使班规能够体现绝大多数同学的意愿,为班规的顺利执行打好基础。班规可分为文明条约、纪律细则、竞争目标、奖惩细则等几个方面,将这些规范制度分解成若干条具体的目标要求,与班长、组长、各学科委员等分别安排各自的目标责任,实行层层落实,分而治之,奖惩有据,从而激活班级管理。通过规定班级规章制度,来规范学生言行,引导学生互相监督,文明向上;并用这样一套切实可行的目标计划来激励学生奋发努力,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
4、注意非智力因素,坚持管理教育
人的素质既包括智力因素,也包括个人品质素质,即非智力因素。我国着名心理学家林崇德教授认为:非智力因素是指除了智力因素之外又同智力活动效益发生相互作用的一切心理因素,主要包括五种基本因素,即动机、兴趣、性格、情感、意志。班级管理是培养学生的重要途径之一,它应该把学培养成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四有”新人。成为跨世纪的人才,通过管理教育可使非智力因素转化为学习动机和兴趣,成为学生进行学习的内驱力;可以帮助学生确定学习目标,有维持学习的作用;还可以对学生起调节、强化学习的作用,还可以培养学生良好性格特征。乐观、稳定健康的情感,坚强的意志品质等。为了达到这些目的,必须坚持管理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个性品质素质。
5、注意加强与家长的沟通
鼓励家长关心学校工作,共同制订教育措施,弥补单面教育的不足,缩小教育上的“真空地带”,只有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相结合,学校与家长相互配合,对学生进行目标一致的共同教育,才能收到满意的教育效果。及时与家长进行沟通,全面了解学生的生活环境和思想动态,了解学生不同时期的情绪或遇到的困难,以便及时帮助学生处理存在的问题。通过召开家长会或与家长建立长期联系,使学校和家长对学生在校内、校外的情况都能有所掌握,这对学校和家长相互间的配合教育非常有帮助。
总之,在班级管理工作中,班主任要教育好学生就必须取得学生的信任。班主任作为班级管理的实施者,必须与时俱进,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朝着教育教学管理的科学化、现代化方向努力,为社会培养全面型优秀人才创造良好环境。
第五篇:浅谈班级管理的有效策略
浅谈班级管理的有效策略
作为一名山区教育工作者我首先感到的是自豪,因为我从事的是天底下最光辉的职业也是最强调艺术性的工作,它不是一般意义的劳动,而是融合了艺术与美的特殊形式的劳动。我们的劳动对象是有思想、有情感、有主观能动性的学生,我们劳动的成果不是产品,不是高楼大厦,而是创造社会财富、推动社会发展的人才。所以我也深感肩上的责任重大,在担任小学班主任工作的几年里,我一直努力探索、寻找能够提高班级管理有效性的策略,因为学校就是社会,而班集体是学校的基本单位,是学生成长的重要园地,搞好班集体建设,能培养学生的集体观念和集体责任感、荣誉感。形成正确的集体舆论,树立良好的班风、学风,同时能逐步培养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的能力,下面我就自己的工作经验来谈谈如何提高班级管理的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