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小学班主任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探索
小学班主任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探索
甘肃省白银市平川区向阳小学
郝爱民
尽管当前教育杂志和报刊上有许多文章呼吁开展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也有一些学校率先开展了这项工作,但从总体上看,这项工作还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一些学校名义上开展了心理健康,实际上只是徒有虚名,心理健康教育受冷落的现象还相当严重。原因是多方面的:1.存在着对心理健康教育认识上的误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缺乏行动的动力;2.缺乏对心理健康教育教材教法的研究,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缺乏必要的桥梁和依托。其实国外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有许多值得我们借鉴的地方:1.十分重视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为11—16岁孩子开设有关课程:“社会与个人发展”,每年级一册教本,每周安排两节课时间。2.从教本内容看,淡化纯心理学概念,但能恰到好处地应用心理学原理。如每一册内都有学习指导的内容,但各年级各不相同。各册除学习指导内容外,还根据年级涉及日常行为规范、友谊、信仰、环境、经济、就业等问题。3.教材编排图文并茂,深入浅出,能引发孩子的思考、反思,进而得出正确结论。课本形象生动,可读性强。4.有受过专业训练的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师。由此,我受到一些启发,对我校班主任开展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方式、方法进行了反思和调整:
1、以良好的心理素质来影响学生
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说:“没有教师对学生的直接的人格方面的影响,就不可能有深入性格的真正教育工作,只有人格能够影响人格的发展和形成。”班主任的人格就是教育的力量,用自身的美好的心灵去塑造学生健康的心灵。因此,班主任对学生全面健康地成长起着重要的作用,只有心理素质高的班主任才能培养出心理健康的学生。建立良好的心理素质系统,保持健康的心理状态,才能成功地扮演班主任心理辅导的角色。优秀的心理辅导班主任应具备敏锐的观察力、良好的思维品质、良好的情操品质、稳定的情绪、坚强的意志和良好的自我意识品质等。班主任在青少年学生心目中的形象和师生关系的好坏,对于青少年自我概念的形成、生活目标的确定、身心健康的状况都具有深远影响。如果班主任自己心理不健康,学生的心理健康就没有保证,为此,班主任必须努力提高自身的心理素质,否则就无法承担培养高素质学生的重任。
2、营造良好的班集体氛围是提高学生心理素质的有效途径(1)开展形式多样的集体活动
生动活泼的集体活动可促进人际交往,建立团结、合作、友爱、互助的人际关系,体验生活在集体中的乐趣,使不同才能的学生都可以找到表现自己,取得成功的机会,促进身心和谐发展。班主任设计的活动一定要有针对性,即在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哪些心理品质,设计什么样的活动作为载体来培养学生,班主任要心中有数。
(2)在环境布置中渗透心育:
班主任在布置课室环境时,可贴上一些生动活泼的图片和条幅,如:爱卫生、讲文明、爱学习的名人佳句等,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形成良好的习惯。班主任还可以充分利用课室里的黑板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创造性。如:每期的黑板报都留下一个板块开辟一个栏目__“奇思异想角”,学生在日常生活中遇到的难题可以用几句简短的话写下来,把它贴在“奇思异想角”里,然后动员全班的同学通过各种途径去寻找答案,每周评出最佳解答员。这一过程,大大地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学生智慧的火花经常在这一小小的板块闪现。
3、以主题班会的形式对学生进行团体辅导
随着班主任对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视,班会作为班主任疏导教育学生的一种形式,被班主任赋予了新的功能——心理辅导的功能,这种班会也被称为班会心理课。
班级是学生最经常活动的场所,同学之间年龄相仿,经历相似,共同的课堂、班主任、科任教师,对一些问题的理解有着这样、那样的共识,所以,同学之间彼此了解、彼此理解。主题班会中班主任和学生的共同研讨所产生的良好氛围,有利于疏导学生心理困惑及矫正学生的不良心态。主题班会前应有所准备,摸清学生的心理发展脉络,加以适当的引导,以确保班会的正确导向。召开班会的过程中,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表述时言语和情感上的细微变化,理解学生没说出的深层次意思,寻找学生群体趋向,及时补充自己的计划,以解开学生心中的症结。
班主任利用主题班会对学生进行心理辅导时,首先要认同学生的想法,然后有意识引导,使学生通过积极思考,由学生自己自然地改变原有的不正确观念或想法。但同时必须注意,避免揭露学生隐私,防止出现新的心理问题,班主任要充分调动学生畅谈自己看法的积极性,通过同学间的互补,使学生放下心理负担。
4、在处理学生间的矛盾时,着重学生心理层次的分析。
因为心理健康教育注重的是人的发展性的问题,在处理学生的矛盾时,就不能简单地告诉学生对与错就行了,还要多问几个为什么?你当时是怎么想?为学生提供多种选择,让学生在自悟中慢慢使学生的心理得到发展。
5、个案研究
我们在心理健康课上的辅导,往往是一种团体的辅导,而对于一些非常突出的个体,单单进行团体的辅导还是非常不够的,这时,就需要对个体进行比较系统的辅导,这时个案的研究不失为一种切实可行的方法。
6、心理学常识讲座
将心理学常识引进中学课堂,让学生获取一些基本的心理学知识,能帮助他们了解自己、了解他人,有积极的意义。但要注意讲座不能“满堂灌”,也不能把讲座当作学校集体辅导的主要形式,只能是集体辅导的一种补充形式。
当然,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的形成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这是一项持之以恒才能见效的工作。因此需要班主任要有耐心、爱心、细心和恒心。
第二篇:班主任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实践探索论文
论文摘要:心理健康教育是现代社会发展的需要,是学校促进学生心理健康的有效途径,是学校教育现代化和科学化的重要标志。重视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把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纳入学校教育教学整体工作规划中,与学校其他工作同部署、同落实,是时代所需,是教育的必然选择。而班主任是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核心,是决定班级心理健康教育成效的关键。可以说,班主任在教育实践中重视和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有助于促进学生健全人格的形成,有助于提高班主任的工作效益,有助于促进师生心灵共同成长。
论文关键词:班主任;心理健康教育;实践探索
一、班主任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意义
班主任在心理健康教育中有得天独厚的优势。班主任是学生的导师,是学生在校期间的家长,更是学生的朋友。班主任在学生心目中,最易产生“自己人效应”,学生视班主任为智慧的开发者、思想的引导者、心灵的沟通者、行为的示范者、做人的指导者、情绪的调节者、创新的启迪者。因此,班主任的有形与无形的影响极易对学生产生“共鸣—兴奋—内化”的效应。同时,班主任最易了解每个学生的个性、能力、学习状况、人际关系、家庭背景以及其亲子关系。在学校里,与学生交往最密切、对学生了解最深入的是班主任。班主任不仅在情感上最接近学生,也是学生心目中的权威,因此更能从情感、认识和行为等方面去影响学生;班主任方便通过观察、直接接触、与家庭教育结合等多种渠道全面了解学生,及时发现学生的心理变化,对学生心理问题的早期预防、早期发现、早期评定、早期干预和长期追踪辅导有重大意义。因此,班主任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是班级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学校有效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一条重要途径。班主任也理所当然地应成为心理健康教育的主力军和骨干。
二、班主任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认识基础
在人的素质结构中,心理素质起着重要的中介作用,既有利于人的身体健康,更有助于人的社会素质,诸如后天逐渐培养的科学文化素质、思想品德素质、审美素质、劳动技能素质的提高。班主任在思想上要认识到心理健康教育对人的发展、对提升人的生命价值和社会价值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心理健康教育的目的在于发展学生个性,开发学生的心理潜能,实现人格健全。要有效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班主任必须了解和掌握一定的心理健康教育知识。
一方面,明确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心理健康教育不只是为了开发智力、发展思维,因为就绝大部分人而言,在智力上并不存在显著的高低之分,而只有智力类别之分,因此必须着重开展学生个性心理教育,即进行自我意识、兴趣、情感、意志、性格、习惯等的培养。应该说决定人的智力潜能的开发、学业和事业成败、生活质量提高的关键是人的个性心理健全和发展。班主任心理健康教育的侧重点应该是学生学习心理、情感、意志品质、性心理、个性心理等方面的教育。
另一方面,科学把握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有三个层次:第一,维护学生的心理健康;第二,培养学生的健全人格;第三,开发学生的心理潜能。因此,心理健康教育不只是着眼于实现心理健康、预防疾病,更是为了优化心理素质,实现健全人格。积极心理学理论告诉我们:以往的心理健康教育把重心放在“诊断和解除痛苦”上,这是治标不治本的做法。所以,班主任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要以积极心理学理念为指导,要定位在“发展”、“优化”和“开发”上,而不是心理问题的预防甚至“矫正”上。
三、班主任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原则
第一,导向性原则。
价值观对学生的心理和行为起着定向的作用。人文主义代表马斯洛承认“青少年不能没有导向”。学生毕竟不是成人,他们的心理尚未发育成熟,价值观尚未最后定型。在社会转型期,在意识领域价值多元的背景下,他们中许多人还不能独立地自我选择,需要班主任进行价值干预,进行澄清和引导。班主任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应依靠德育为自己导引方向。
第二,自助性原则。
在心理健康教育过程中班主任应承认和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发和调动学生自我心理发展的自觉性和能动性。班主任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不是居高临下的简单灌输,必须淡化过程中的“教育”(说教)痕迹。应该帮助学生产生内在自信、自助的力量,提高学生对外界的适应性、和谐性,使心理健康教育达到“教,是为了达到不需要教”的境界。
第三,疏导性原则。
班主任在教育实践中不再是强制灌输而是强调体验感悟,不再急于对学生暴露的思想和行为问题作出判断,而是多采用活动性和生活性的教育方式,如要求学生在生活中学习,在心理健康教育过程中不着痕迹地安排游戏、实践等活动,让学生在真实的活动中产生真实的情感体验,并在实践活动中进一步升华、内化德性。在价值多元的现代社会,要通过疏导注重培养学生学会选择而不是一味地服从的能力。第四,整合性原则。
班主任要视野开阔,深谙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各自的优点与局限,尽量做到取长补短。有些心理问题往往通过道德行为表现出来,有些道德表现往往反映着人的心理问题。班主任应突破德育和心理健康教育各自为政的传统模式,在解决心理问题的过程中,引导学生认识到不同环境、不同场合都应接受不同行为规范的要求和制约,引导学生形成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和学习态度;在进行道德规范教育时,应针对学生个性心理上存在的问题,对症下药。
四、班主任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
(一)提高自身人格魅力
毋容置疑,班主任自身潜移默化的力量对学生的心灵世界具有很强的穿透力,对学生人格的发展具有认同、示范、感召、共鸣、渗透等作用。因此,班主任个人的心理素养和人格魅力就是启迪学生自主育心,调节自我、塑造自我的外部环境。班主任工作的特殊性质和在学生心目中的特殊地位客观上都要求班主任必须不断优化自己的心理素质,做高明的自我心理调节者、开发者、优化者。如果班主任自身的心理健康水平不高,那么,要让学生产生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内在动力,达到追求心理健全、人格完善的境界将是极其困难的,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效果也是有限的。
(二)开发心理健康教育平台
一对一的沟通,如周记交流、谈话、指导都是班主任常常采用的方法,这些方法对班主任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也是行之有效的。但是,班主任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使学生产生自助、自信的力量,切实提高学生的心理能量和心理弹性,还需要不断开发心理健康教育的平台。如可以开展班级主题系列活动,作为班级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渠道和形式。如果活动建设注重主题性、主体性、情感性、文化性,对学生的思想感情将起着极强的碰撞、震撼和启迪作用,必然会大大提高心理健康教育实效。也可以通过指导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在学生日常生活和学习中全面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三)优化心理健康教育环境
氛围和情境对学生心理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力。班主任必须重视隐性教育资源的巨大作用,要特别重视有形与无形教育力量的融合,构建班级文化环境,创设积极的心理环境,让学生在积极的心理环境中建构自己的积极人格。一方面,要注意班级文化环境建设,如物质环境、制度环境、组织环境、行为环境、人际环境以及班风、学风的建设,精心设计、巧于安排,给学生一种积极的心理暗示,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心理氛围,使学生在和谐的、积极向上的人文环境和物质环境中耳濡目染,陶冶心理素质。另一方面,要善于组织和调动家庭的力量,采用讲座法、个案研讨法、座谈讨论法、个别指导法等方法,有目的、有计划地对家庭心理健康教育进行指导,为学生的心理成长创造良好的家庭环境。
班主任将心理健康教育的观念和方法引入教学、教育工作,不仅可以更有效地开发学生的智力潜能,还可以为学生提供有效的心理支持和帮助,从而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促进他们个性的健全发展,将他们培养成真正合格的现代人才,同时也能提高自己教书育人的能力,提高工作效益,促进师生心灵共同成长。总之,班主任要提高认识,明确职责,努力学习心理健康教育的技能和方法,保持良好的心态,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切实提高自身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水平和能力。
第三篇:小学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主要有以下途径
五、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如何开展:
1、将心理健康教育渗透于学校教育的全过程,融入在学科教学、学校教育活动和班主任工作、少先队工作等多项工作中,简单一句话就是要在学科教学当中渗透心理学。将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融入学科教学之中,通过二者的有机结合,使学生在掌握学科知识的过程中接受心理健康教育。
2、进行心理健康专题讲座和开展有关的心理健康文体活动。学校根据小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和年龄特征,寓心理健康教育于趣味性活动之中,学生通过游戏和其他饶有兴趣的心理辅导讲座、活动,使学生逐步领悟到心理健康的重要性,学会自我心理保健的方法。运用黑板报或墙报的形式,介绍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和方法,解答同学们提出的各种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和方法。我们学校中午有在学校吃饭的学生,根据这一实际情况,学校充分的利用这个时间,在适当的时间段播放几首古典音乐,不仅陶冶性情,而且对智力水平有显著的增强效果。还有一点就是我校还很重视小学生的传统文化的熏陶和学习。
3、开展心理咨询和辅导。学校开设心理辅导室,有专职教师负责,专门解答学生提出的多种心理健康问题,负责指导全校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对少数有心理问题的学习进行心理辅导,以帮助他们解除心理问题,克服心理障碍。
4、建立学校和家庭心理健康教育的沟通渠道,优化家庭教育环境等。与家庭密切配合,帮助家长提高心理辅导水平,准确了解和掌握学生的心理行为表现,形成学校和家庭的心理辅导合力。
目前农村小学开展心理健康教育面临的困难
(一)对心理健康教育认识不全面
大多数的学校领导和老师对心理健康教育是一知半解的,在认识上是模糊不清的。对不健康心理所造成的严重危害认识不足,存在着认知上的麻痹性。有的人认为,心理健康教育是对学生进行“青春期教育”;也有的人认为,心理健康教育是对学生进行“挫折教育”,甚至有的老教师觉得 心理健康教育是“多此一举”,也有老师错误地认为,只有极少数心理不健康的学生需要进行心理辅导,而来心理咨询的学生都是有心理疾病的。学习成绩优良的学生都是心理健康的。如此等等。
(二)对在农村小学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缺乏足够的认识(1)教师对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认识不一致。有的教师认为,心理健康教育有没有、学不学都无关紧要,没有心理健康教育,学生都一样可以考上大学。
(2)学生缺乏心理健康知识。学生对心理健康知识了解甚少,缺少自制能力及防范意识,受到心理污染及患有心理疾病的学生比例呈上升趋势。
(三)农村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人员素质和师资培训存在不足
农村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师资队伍专业技术水平偏低。心理辅导教师的配置上存在随意性。农村地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多以兼职为主,大多数没有接受过系统的心理学科学知识和技能的训练,或只经过短期的培训,掌握现代心理学理论和技术的少,运用传统方法开展心理咨询工作的多。
(四)在辅导形式上,偏重学校,忽视家庭的配合
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只偏重于学校“单枪匹马”地进行,而忽视了家庭的配合,大大削弱了教育的效果。从某种意义上说,心理健康教育也是一个系统工程,要注意做到家庭、学校、社会“三位一体”,形成教育合力。
(五)经费不足
缺少规范的工作场地和必要的设备及资料,师资培训工作缺乏经费保证,影响和制约了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持续开展。经费的不足,一直是制约学校心理咨询工作发展的一个突出问题。
开展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方法有:
(一)学科教学渗透法
将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融入学科教学之中,通过二者的有机结合,使学生在掌握学科知识的过程中接受心理健康教育。运用学科教学方法进行心理健康教育要注意几个问题:
(1)要注意挖掘学科教材中的心理教育内容:不管什么学科的教学从心理学和教育学意义上看,都是对学生心理的发展施加影响的过程,在教学中我们注意挖掘和组织好对学生心理产生重要影响的学习内容,使其在教学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心灵,这就会使学科教学过程收到事半功倍的心理教育效果。(2)要注意学科教学活动的设计。学生的心理是在活动中发生发展的。教师要精心设计每一堂学科课程的教学,调动学生主动参与整个教学活动过程,尽可能使每个学生有展现自我的机会,使他们的心理素质通过参与教学活动过程得到训练与提高。(3)构建良好的课堂心理教育环境。学科教学中心理教育的成功与否,关键还在于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的心理融合程度。因此构建和谐良好的课堂心理教育环境就显得非常重要。教师应和谐平等地对待每一位学生,尊重学生的人格,把他们看成是自己的朋友。在情感相容的基础上,创造出一种无拘无束,平等交流的心理氛围。同时,还要特别关注学习困难的学生,对这些学生不能仅从提高他们的学习成绩方面下工夫,而应着重分析造成学习困难的心理原因并加以辅导。
(二)活动辅导法
活动辅导法是根据小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和年龄特征,寓心理健康教育于趣味性活动之中,学生通过游戏和其他饶有兴趣的心理辅导活动,逐步领悟到心理健康的重要性及其自我心理保健的方法。
运用心理辅导活动方法开展心理教育,活动设计要多样化,可根据不同的心理辅导内容和小学生的年龄特征设计不同的活动形式,如角色、游戏、小品表演、讲故事、猜谜、讨论、文体活动等;每项活动设计至少要达到一向明确的心理辅导目标;心理活动的开展尽量与班对活动和第二课堂等活动结合起来,不要使活动成为一种新的课业负担;同时,教师对心理辅导活动要精心准备和组织。
(三)个别心理辅导
个别心理辅导主要是对少数有心理问题的学习进行心理辅导,以帮助他们解除心理问题,克服心理障碍,是心理朝健康的方向发展。
(1)进行个别心理辅导应注意的几个问题有:
a. 要平等待人,尊重有心理问题的学生的人格,要使自己成为这些学生的朋友,这样才能架起沟通心灵的桥梁;
b.慎用测验,要科学准确地诊断心理问题而加重学生的心理负担;
c.与家庭密切配合,帮助家长提高心理辅导水平,准确了解和掌握学生的心理行为表现,形成学校和家庭的心理辅导合力。(2)小学生个别心理辅导的方法:
a.心理谈话和咨询。通过心理谈话和咨询,了解个别学生的心理问题现状,并在谈话过程中对所了解的心理问题进行解释和辅导,指明克服这些问题的方法; b.心理行为训练,即针对个别学生突出的心理问题,设计专门的活动对其进行心理行为训练,通过训练达到提高某种心理品质的目的;
c.心理诊断与心理治疗,对有严重的心理问题(疾病)的学生,通过科学的心理测验和诊断,找出心理病原,再运用心理治疗方法进行治疗,如认知疗法、系统脱敏法、放松训练法、模仿学习法、行为排演法、心理分析法、森田疗法等,都是科学有效的方法。
(四)环境渲染法
环境渲染法主要是通过各种途径和方式营造一种良好的心理健康教育氛围,它是提高心理健康教育效果的一种辅助方法。主要方式有:
(1)心理辅导室
有专职教师负责,专门解答学生提出的多种心理健康问题,负责指导全校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在我学校,专门为学生开辟了一块健康教育小天地——爱心小屋,精美的装修,匠心独俱的设计,优美的画面,无不符合学生的审美趣味和认知水平。学生在这片优美的环境中,尽情的向我倾诉心中的愤懑和积压的情绪。在爱心小屋中我还设计了几个板快:开心图书角、小小音乐厅、玩具天地,目的都是为了活跃学生的思维,缓解不良的情绪。(2)知心信箱
学生书面提出的各种心理健康问题,均可投入心理信箱,然后有心理辅导老师作出解释或个别辅导,帮助学生提高心理健康水平。学生书面提出心理健康问题应允许他们不记名,以便于保护他们的自尊心。自从开设了知心信箱以来,我收到了大量学生的来信,生活的烦恼,学习的困惑,家庭的忧虑,使我对现在的孩子内心世界有了全面的了解,也为我更好的展开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3)开设心灵之声广播站
通过学校广播开展心理健康知识专题讲座,以提高全校师生对心理健康教育的认识水平和心理健康的自我维护能力。还可通过广播公开解答一些学生提出的各类心理问题,这种方式影响大,效率高,不失为一种好的宣传方式。(4)板报宣传 运用黑板报或墙报的形式,介绍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和方法,解答同学们提出的各种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和方法。解答同学们提出的各种心理问题,不失为一种简单实用和富有成效的好办法。由于板报宣传具有方便、快捷和普及性强的特点,因此最适宜于各班级运用,这就要求班主任老师要具备心理辅导老师的素质,这样才能发挥好板报在实施心理健康教育中的作用。据我们学校的实际情况,中午有在学校吃饭的学生,要充分的利用这个时间,在适当的时间段播放几首古典音乐,通过台湾学者考证对学生是非常有好处的。不仅能够性情,而且对智力水平有显著的增强效果。
还有一点就是我要呼吁,中国要重视小学生的传统文化的熏陶和学习。我们伟大的民族有着五千年悠久的历史,有着灿烂辉煌的文明,从老祖宗那里我们继承了很多优秀的文化遗产。但是现在已经被很多人遗忘了,从成人到小学生,能够了解一些中国传统文化的,少之又少。相反许多外国人,到是对我们的传统文化很感兴趣。这是我们的荣幸更是我们的悲哀,优秀的文化遗产应该由我们来继承和发扬,怎么能被我们抛之于脑后,而去追寻那些和我们一点关系都没有的东西呢?作为中国人我们要好好的反省了。
七、计划与设想
(一)理清思想,转变观念,提高对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意义的认识。
在高速发展的社会形势下,对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不仅需要具有丰富的知识,而且需要健全的心理素质,善于适应社会,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克服工作、生活、学习中的种种困难,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加大宣传力度,积极向学生、家长宣传心理健康教育的意义和作用,求得他们的理解与支持,使全社会共同关注中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问题,让学校真正成为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的摇篮。
(二)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师资队伍建设。
加强教师自身心理素质的修养。教师要真正为人师表,成为学生模仿的偶像,就必须正视社会现实,兴趣广泛,互助互爱,积极乐观,把握自己在生活中的定位,认清全面提高自身心理素质的重要性,成为一名真正的“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因此,要大力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师资的培养和队伍建设,在挑选或聘任咨询教师时,要考虑到以下几方面:(1)系统学习过学生心理发展方面的理论知识,熟悉研究学生心理的方法,对学生心理发展规律有清楚的认识;(2)在心理咨询理论与实践方面受过专门面系统的训练,对农村学生容易出现的心理和行为问题有较全面的了解,并具备一定的心理咨询和教育实践经验。(3)在心理测量方面受过专门而系统的训练,熟悉心理测量并能熟练运用常用的心理测查工具,能对测查结果作恰当的解释。(4)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个性品质。
(三)完善心理健康教育管理体制及落实专项资金的投入。心理健康教育目标的落实,需要一定的制度、组织领导机构和专兼职人员作保障。充分利用现有资源,积极创造条件,给予必需的经费、配置必要的设备,保证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持续、高效地开展。制定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施计划,研究和落实心理健康教育的办法和途径,积极稳妥地推进心理健康教育的开展。”学校要建立相应的组织领导机构并明确工作职责。
(四)不断完善和提高农村中小学学生心理素质。
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应注重预防和咨询相结合,在学生中有计划有目的的传授心理卫生知识,加深学生对心理健康重要性的认识,针对学生在心理品质方面存在的一些弱点进行教育和训练,防止、消除或减轻影响心理健康的危险因素。在预防工作中以个体预防和群体预防相结合,有条件时尽早建立学生心理档案,定期对每位学生进行心理测试,及时发现问题,尽早实施有效的干预。
(五)把心理健康教育渗透到各学科教育的全过程。
心理健康教育是当前推行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是整个教育的基础,也是素质教育的主要内容。心理健康教育是一种教育理念,其目的是结合教育的实际去解决学生的心理问题,帮助学生培养良好的心理品质和健全的人格。学校把心理健康教育应该渗透到学校教育的全过程中,通过各学科的教学及校园文化建设活动,有意识地培养农村中小学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行为规范,帮助学生正确认识自我,正确认识自己与周围环境的关系,做到自身和环境的和谐统一,以积极的心态面对生活、学习、工作中的各种压力和挫折,调动主观能动性,让环境为自身发展服务。
(六)激发学生的参与意识。
学生作为心理健康教育的对象,也可以成为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在全校范围内开展的载体。在学校成立一些心理健康教育的学生组织,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其参与意识,充分发挥他们的积极作用,使他们成为联系教师和全体学生的桥梁。
(七)集思广益,拓宽渠道,多管齐下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
心理健康教育不能只局限于课堂上的知识传授、理论讲解,还应着眼多方面,灵活运用多种方法。心理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学校、家庭、社会共同来进行。
八、服务与帮助
1、教育部门应考虑培养和培训专业的心理辅导教师,在上级专业人员的指导下,开展心理健康服务。
组织专职人员定期对心理教师进行培训
2、教育部门应尽可能地为学校提供一些先进的仪器与设备,帮助教师更好地做好心理健康知识的普及与工作。
3、教育部门应提供一些资金支持,以减轻农村学校资金不足的压力。
第四篇:班主任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与方法
班主任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与方法
班主任在日常工作中,要注重对学生进行学习指导、生活指导、人际关系指导、升学指导和人格塑造,引导学生顺利适应不同阶段的成长要求。具体可采取的途径和方法如下:
(一)营造和谐的班级心理氛围
每一个班集体都有它自己的心理特征,如班级凝聚力、学习风气、交往风格、合作与竞争、挫折应对方式等。学生身处其中,自然会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打上或深或浅的班级“心理印记”。班主任应充分发挥班级环境这本隐性、无声的育人教科书的作用,高度重视营造良好的班集体心理氛围,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发展。
(二)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民主、平等、对话、关爱)
1、班主任要“以爱动其心,以言导其行”,努力建立团结、民主、平等、和谐的新型师生关系,有利于学生良好心理品质的培养。
2、发挥积极的自身示范作用
中小学生心理上普遍具有很强的“向师性”,不仅学习文化知识,还会不知不觉的模仿老师的言行举止、为人处事。班主任应加强自身心理健康维护,提高心理健康水平,并用自身乐观向上、阳光健康的形象,为学生作出积极的示范,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三)组织丰富的班级心育活动
1.充分利用主题班(团、队)会
2.精心设计团体心理辅导活动
3.积极参与学校主题活动
学校一般都会利用节日、纪念日和假期等开展主题教育,班主任要充分认识到这些活动的育人、育心功能,认真组织发动,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让学生在活动中获得真实的体验,提升内心感悟,推动心理健康发展。
(四)开展有效的个别心理辅导
个别辅导是辅导教师通过与学生一对一的沟通互动来实现的专业助人活动,比较常用的方式有个别交谈、电话咨询、信函咨询、个案研究等。
1.要能及时发现学生的心理问题和困境
2.要掌握基本的心理咨询技术
(五)发挥课堂的心理教育功能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应坚持全员参与、全程跟进、全面实施的,课堂教学是对学生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也是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阵地。学校的各科教学,其教材本身就蕴含着不少良好的心理素质培养的因素,教学过程中还会经常出现在有利于实施心理辅导的教育情境。班主任老师要善于挖掘,并结合学科教材内容、学生心理特征等有的放矢地进行心理辅导。
(六)提高家长的心理教育能力
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也是成长路上最重要的陪伴着和引导者。家庭的氛围、家长自身的心理素质和心理教育能力,直接影响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为使心理健康教育收到更好的效果,班主任一定要与家长加强沟通、有机配合。可定期举办心理健康教育专题讲座,帮助家长增强心育意识、了解学生心理特征、掌握科学育人方法;可建立家校联系本,定期交流学生情况,既能及时发现问题,也能及时肯定其成绩和进步;可对个别问题学生的家长进行直接指导,客观分析孩子问题产生的原因,检查自身存在的问题,改变不恰当的教育观念和行为,尝试科学的心理教育方法,提高家教水平,促进孩子的心理健康成长。
第五篇:心理健康教育途径
中小学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
中小学实施心理健康教育可以通过以下几条途径:
一是全面渗透在学校教育的全过程中。在学科教学、各项教育活动、班主任工作中,都应该注重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这是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途径。
二是利用活动课、班团队活动等举办心理健康教育专题讲座。对小学生也可以通过组织有关促进心理健康教育内容的游戏、娱乐等活动,帮助学生掌握一般的心理保健知识和方法,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
三是开展心理咨询。咨询的方式有:①门诊咨询;②书信咨询;③专栏咨询;④电话咨询;⑤网络咨询;⑥现场咨询。
四是开展学生心理辅导。心理辅导的形式有:①个别辅导:个别辅导是以个别学生为对象,以学生的问题和需要为基础,用尊重、接纳、理解的态度,科学的方法,通过聆听、疏导、咨询、活动等途径,予以适当的启发和诱导,使学生能由自我了解而发展正常人格。个别辅导实质上就是个按研究,一般可分为了解、分析和辅导三步。了解是前提,分析是关键,辅导是目的。②小组辅导:小组辅导是班级辅导活动的基本形式。以6~8人自愿组合为宜。小组活动不仅形式灵活,接近学生的兴趣需要,便于学生参与,发挥主体作用。另一方面,小组也是儿童社会化的基本途径。心理辅导小组也可以是少先队的雏鹰小队,合二而一的组织形式有利于开展各种心理辅导活动。小组辅导一般要先培训小辅导员,通过他们在小组中起导向作用,学生们的思想观念、处理问题的方法、价值取向、审美观点等相互碰撞,相互影响。在小组活动中,学生学习交往,学习合作,学习当领导和被领导,学习自我教育。活动方式也由学生自行选择,可以选择讨论法、游戏法、宣泄法。③团体辅导:团体辅导是以班级为实施单位,以全班学生为对象,以学生情况和需要为前提,以学生为中心和主体,针对学生共性问题开展的辅导活动。它是由教师引导学生设计一定的活动情境,让学生围绕某一共同关心的问题充分打开内心世界。以讨论、调查、访问、表演等生动活泼的形式,让学生自己教育自己。如“五彩缤纷的双休日”活动。④家庭辅导。
五是建立学校和家庭心理健康教育沟通的渠道。引导和帮助学生家长树立正确的教育观,以良好的行为、正确的方式去影响和教育子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