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云南省减轻中小学生课业负担增强青少年体质的规定
云南省减轻中小学生课业负担增强青少年
体质的规定
总 则
为了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切实减轻中小学生课业负担,促进中小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和《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制定规定。
第一章 课程课时
第一条 各地、各中小学要按照国家《义务教育课程设置实验方案》和《云南省义务教育课程设置及课时安排意见(试行)》(云教基(2002)3号文件)的规定,全面落实课程计划的各项要求,开齐课程,开足课时,为实现义务教育培养目标提供根本保障。
第二条 各地、各中小学要严格执行《云南省义务教育课程设置及课时安排意见(试行)》对周活动总量的规定。中小学校可结合实际对专题教育和班、团、队活动进行内容选择和时间安排。研究性学习、信息技术、劳动与技术、专题教育、社区服务、社会实践等综合实践活动可以分散安排,也可以集中安排。部分专题教育内容可以在晨会中进行。
第三条 各地、各中小学要严格按照课程计划组织教育教学活动,未经省教育行政部门批准,不得随意更改教育教学计划,不得随意增加教学内容,不得随意提高课程内容难度和要求,不得随意停课放假。不准组织学生参加商业庆典或其他非教育性社会活动。
第四条 各地、各中小学在落实国家的课程设置方案和省的课时安排意见时,要确保中小学生除体育课外每天体育锻炼时间不少于1小时。中小学体育(与健康)课,义务教育1-2年级每周4课时,3-9年级每周3课时,普通高中每周2课时,增量部分,在周活动总量不变的前提下,由学校作适当调整。全省中小学校必须在每天下午课后组织学生进行1小时集体体育锻炼,并将其列入教学计划,同时开展好广播体操、青春健身操等集体体育活动。严禁教师“拖堂”侵占学生课间休息、锻炼和活动时间。任何学校不得以任何理由减少初、高中毕业年级的体育与健康课时和其它体育锻炼时间。
第五条 各中小学每年9-12月开展中小学生体质测试工作。测试结果要通报家长,同时上报教育行政部门。州(市)、县(市、区)教育行政部门和各中小学校都要对本地和本校的测试结果进行数据分析,并逐级上报省教育厅。
第六条 学校要针对中小学生的特点,开展好法制宣传、科学、艺术、体育与健康、综合实践活动5个领域的教育教学工作。建立科技、音乐、美术、劳技等学科兴趣小组,吸引并组织学生参加各项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开阔学生视野,培养个人爱好,发展学生的智力和能力。
第二章 学生在校活动量
第七条 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每学年52周,其中教学时间为39周(上课时间35周;学校机动时间2周,由学校根据具体情况自主安排,主要用于开展学校传统活动、文化艺术节、运动会、突发事件应急演练等;复习考试时间2周;九年级第二学期毕业生复习考试时间增加2周),寒暑假、国家法定节假日13周。
普通高中每学年52周,其中教学时间为40周(上课时间36周;社区服务、社会实践1-2周;复习考试时间2周),寒暑假、国家法定节假日12周。
第八条 全省中小学统一实行国家规定的每周5天工作制。严禁学校利用周六、周日、寒暑假和法定节假日组织学生进行任何形式的教学活动。
第九条 中小学生每天在校学习时间,小学生不超过6小时,初中学生不超过7小时,普通高中学生不超过8小时。学校不得利用中午休息时间组织学生进行任何形式的集体上课、补课和做作业。要采取措施保证小学生每天有10小时、初中学生9小时、高中学生8小时的睡眠时间。有寄宿生的学校,应严格控制学生晚自习时间。
第十条 各县(市、区)教育行政部门根据中小学生每天在校活动时间总量,结合当地实际,明确规定学生进校、离校的具体时间,并向社会公布。
第三章 教学进度
第十一条 各中小学和广大教师要严格执行各学科课程标准,按照学科课程标准的要求,确保教育教学质量。
第十二条 学校和教师要端正教育思想,转变教育观念,遵循教育规律,加强教学研究,改进教学方式方法,提高教学效率,向课堂要质量。要科学安排并严格执行教学计划,不得赶超或拖延教学进度。
第十三条 中小学要组织好自习课,并让学生自主学习。中学要组织好早读课,但老师不得利用早读课开展学科教学活动。
第十四条 中小学校不得组织学生参加未经省教育厅批准的学科竞赛、读书读报评奖等活动。
第四章 教材教辅
第十五条 省教育厅基础教育行政管理部门依据教育部《中小学教学用书目录》编制《云南省中小学教学用书目录》(以下简称“用书目录”),每年春、秋两季向社会公布,供各地组织选用。各地教育行政部门不得自行编制用书目录。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向学校及师生发放用于推荐或征订各种学习用书的材料。各地及学校要严格按照国家规定的教材选用程序和办法,在用书目录范围内选用教材,严禁选用用书目录以外的其他任何教材和境外教材。必须保证教材使用的稳定性,选用教材一般在起始年级进行,一旦选用,中途不得随意更换教材版本,如需更换必须提前向省教育厅报告。
严格执行国家中小学教材编写核准制度。未经省教育厅立项,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编写地方课程教材;地方课程教材未经省中小学教材审定委员会审定通过,不得向学校及学生推荐使用,不得组织征订和发放。各类专题教育一律不得擅自编写教材。
第十六条 义务教育中小学学科课程教辅材料的编写、出版,实行公开招标,经省中小学教材审定委员会审定,正式出版,列入用书目录。国家为享受义务教育免费教科书的学生提供一套配套免费练习册,一至八年级学生,不再统一征订和使用其它教辅材料,九年级学生,可由学校在用书目录中统一选用一种非免费的教辅材料。未享受免费教科书及配套免费练习册的,一至八年级可由学校在用书目录中统一选用一种非免费的教辅材料,九年级不得超过两种。非义务教育阶段的教学辅导材料必须坚持自愿原则,高中毕业班不得超过两套,其它年级一套。
第十七条 严禁未经招标、未经审定、未列入用书目录的教辅材料进入中小学校;严禁任何单位、任何个人、以任何方式组织学生统一征订、统一使用上述规定以外的教辅资料和其他学习用品;严禁学校和教师用教辅资料布置课外作业和变相进行考试。制止和杜绝使用盗版、盗印和非法出版的中小学教学用书,严禁教材管理工作中的商业贿赂等违法行为。
第五章 课余作业
第十八条 按课程设置方案开设的学科课程,布置作业必须坚持“难易适度、数量适当”的原则,以中等学业水平的学生为参照,并精选习题。
第十九条 义务教育阶段一、二年级书面作业当堂课内完成,不布置课外作业;
三、四年级的书面作业一般应在课内完成,每天的课外作业(按学业成绩中等学生测算,以下同)完成时间不超过30分钟;五年级每天的课外作业完成时间不超过45分钟;六年级每天的课外作业完成时间不超过1小时;七至九年级每天的课外作业完成时间不超过1.5小时;普通高中每天的课外作业完成时间不超过2小时。音乐、美术、劳技、信息技术等课程原则上不布置课外书面作业。
第二十条 提倡布置活动性、实践性、探究性课外作业,严禁布置简单重复和惩罚性的作业。学校应对老师安排的作业量及学生完成作业的时间进行跟踪调查,定期回收分析。
第二十一条 教师布置的作业必须及时、全部批改,获取真实的反馈信息,及时讲评,并有针对性地调整教学进程,改进教学工作,提高课堂教学效益。第六章 招生考试
第二十二条 义务教育阶段公办学校严格按照“划片、就近、免试”入学的原则招收新生,不得招收“择校生”。除外国语学校经县(市、区)教育行政部门批准,初中招生时可以进行适当的外语口语测试外,其他义务教育阶段学校一律不得组织任何形式的入学考试、测试或变相考试,不得以各类学科竞赛成绩作为录取新生的依据,不得拒收服务区内的学生,也不得拒收经教育行政部门认定安排的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入学。公办小学招生不得与学生是否“入园、班(学前班)”等情况挂钩。普通高中招生实施“阳光工程”,各州(市)要将高中学校招生政策,各高中学校招生计划、招生范围、收费标准、录取标准等情况及时向社会公布。班额不得突破国家规定。公办普通高中招收择校生严格执行限分数、限人数、限钱数的“三限制”政策。不得在省教育厅批准的比例之外招收择校生。不得以任何理由举办重点班、特长班、实验班等。
各级教育行政部门不得以升学率作为评价中小学校的唯一标准。学校不得限制学生参加升学考试。
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以任何形式按升学考试成绩给地区、学校和学生排队并公布名次。
第二十三条 建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科学评价体系,严格控制考试次数。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每学期结束时,举行一次学科考试,考试由学校自行组织。
小学生学业成绩评定一律采用等级加鼓励性评语的办法,并使用州(市)统一体例的小学生素质评价(或学籍)手册。初中使用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手册。同时在中小学推广使用学生成长记录袋。
各地及中小学校不得以“质量监测”为名,组织各种名目的“周考”、“月考”、“单元检测”、“学校联考”、“区域性学科抽测、统考”等学科考试。各级教育行政、业务部门和学校不得以任何形式公布学生及学校考试分数,不得以考试成绩作为评价学生、教师和学校的唯一标准。
第二十四条 完善初中毕业升学“体育与健康”的考试制度。初中毕业升学体育与健康考试成绩按50分的分值计入升学考试成绩总分。
第二十五条 中考加分必须符合国家规定的加分(或降分录取)项目、分值和范围,不得擅自增加加分项目、提高加分分值、扩大加分范围。要将获得加分(或降分录取)资格的考生名单、项目、分值进行公示,并公示监督举报电话,接受群众监督。严禁将招生政策中加分作为招商引资、吸纳人才的条件。
第二十六条 有中考自主命题权的州(市),不得随意增加考试科目,要适当减少考试科目,探索行之有效的考查方式,切实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
第七章 保障监督
第二十七条 各级人民政府要切实担负起教育发展的责任,严格执行国家三部委关于《城市普通中小学校舍建设标准》、《农村普通中小学校舍建设标准》和《国家学校体育卫生条件试行基本标准》,改造学校基础设施,建设标准化校舍,促进城乡学校均衡发展,为学校开展素质教育提供基本的场地、器材和设施设备;按编制配齐音乐、体育、美术、劳动与技术、信息技术等学科教师,切实解决教师结构性短缺的问题,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提供数量足、质量高的师资条件。
第二十八条 省教育厅根据依法行政的要求,规范中小学教材审定、管理以及日常工作机构设置,规范中小学教材教辅的编写、审定、出版、发行行为,切实做到中小学教辅材料编审分开、教考分离。
第二十九条 本规定纳入各级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的双线目标责任考核体系。各级教育行政部门之间、教育行政部门与所属学校之间要建立目标责任管理体系,保证本规定的落实。
第八章 奖励处罚
第三十条 建立评价表彰机制。结合县级人民政府教育工作督导评估和“依法治校示范学校”创建评比活动,在全省开展减轻学生课业负担的“示范县(市、区)”创建活动,培养推进素质教育的示范典型。对工作突出、成效明显、成绩优秀的予以表彰和奖励。
第三十一条 强化督导检查评估制度。各级纪检、监察和政府教育督导部门要定期或不定期对学校标准化建设、中小学教学用书、减轻学生课业负担等工作进行专项督导。对违规的学校,经查实后,按管理权限对校长给予撤职、对教师给予解聘的处罚,并将处理结果向社会公布。
对减轻学生课业负担工作存在严重问题、中小学生体质健康水平明显下降的地区和学校,实行合格性评估和评优评先一票否决。
第三十二条 建立公示与举报制度。通过网络、报刊等多种媒体,向社会公布本规定,同时公布监督、投诉和举报方式及电话等。省监察厅驻省教育厅监察室举报电话:0871-5141213。
第九章 附 则
第三十三条 本规定从2008学年起在全省统一施行。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要制订具体的落实措施,并向社会公开承诺。
第三十四条 本规定由云南省教育厅负责解释
第二篇:如何减轻中小学生课业负担
如何减轻中小学生课业负担
黄敏玲
摘要 中小学生课业负担过重,不利于青少年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这早已成为全社会广泛关注的问题,也是当前深化基础教育改革、提高教育质量的关键。就《决定》中关于“减负”的要求为切入点,结合当前中小学生课业负担的基本情况,发现学生课业负担源于家庭、学校、社会;表现为作业量大、课外补习多、在校时间长。进一步分析了沉重课业负担对学生身心的影响,最后标明减轻课业负担的根本在于规范教育行政权。
关键词 中小学生
课业负担
身心影响
减负 规范
一、问题的提出
中小学生课业负担过重,并不是一个新问题,这早已成为全社会广泛关注的一个焦点,也是当前深化基础教育改革、提高教育质量的一个关键。过重的课业负担,不利于青少年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回顾历史,我们发现,党和国家领导人,各级教育主管部门及教育各界人士对此问题相当关注,并且采取过一些措施。20世纪50年代初,毛泽东主席曾指出:“青年时期是长身体的时期,他们的学习和工作的负担不能过重。”①“文革”前后,教育相关部门,几乎每年都发布文件、作指示,要求“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深化教育改革,提高教育质量”,并且纠正片面追求升学率作为重点。然而,这一切的努力收效甚微,人们对升学率的追求热度不减,学生的课业负担越来越重,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仍不见明显改观。
在强调素质教育的21世纪,这一长期困扰着人们的大难题,显得更加突出、更加尖锐。沉重的课业负担严重影响了学生的身心健康。不少学校,将活动课变成作业课、复习课,语文、数学等主科大量挤占非考试性科目的教学时间,学生苦于应付频繁的考试和大量习题,几乎没有空间培养个人兴趣和爱好,严重欠缺学习动力和兴趣,甚至出现心理问题。学习时间过长,导致一些学生睡眠严重不足,身体素质下降。在这样的教育氛围中,学生忙于作业和应付考试,教师追求班级分数名次,过分强调学科知识的掌握,忽视学生能力和个性的发展。可见,学生沉重的课业负担严重阻碍了素质教育的实施。
为切实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进一步推动素质教育的实施,国家教委曾于1998年2月6日下发《关于推进素质教育,调整中小学部分教育教学内容,加强教学过程管理的意见》,决定调整中小学部分教育教学内容,加强对教学过程的指导和管理。2000年1月7日,教育部颁布《关于在中小学减轻学生过重负担的紧急通知》,与此同时主持召开了“减轻中小学生过重负担工作电视会议”,要求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切实转变教育观念,树立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思想。2004年,为切实减轻中小学生课业 ① 黄震 师剑超.中小学生课业负担过重的成因分析与治理对策[J].国家智库.2012(01)1 负担,教育部提出了减负“五项不准”政策。2010年7月由教育部颁布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其中对减轻中小学生课业负担做出了详细明确的规定,它指出课业负担过重这一状况,会对儿童少年的身心健康产生非常不利的影响,减轻课业负担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政府、学校、家庭、社会必须共同努力,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把减负落实到中小学教育全过程,促进学生生动活泼学习、健康快乐成长。①随后,2010年12月,教育部成立了试点地区来减轻中小学生课业负担。2011年5月,由教育部召开的“减轻学生课业负担保障学生睡眠时间”会议中,一再强调要深入地贯彻并落实“科学安排学习、生活、锻炼,保证学生睡眠时间”的要求。另外,2013年12月29日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要求强化体育课和课外锻炼,促进青少年身心健康、体魄强健,改进美育教学,提高学生审美和人文素养;要求统筹城乡义务教育资源均衡配置,实行公办学校标准化建设和校长教师交流轮岗,不设重点学校重点班,破解择校难题,标本兼治减轻学生课业负担。这就是要把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宏观政策要求细化为学校教育的具体安排,把中小学生尤其是小学生从过重课业负担下解放出来,使其腾出更多时间探究思考、加强锻炼、了解社会、参与实践。②
那么,目前中小学生课业负担情况究竟如何?是什么导致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教育部关于减负的政策究竟如何执行才能实现标本兼治?带着这些疑问,笔者通过研究资料,分析学生课业负担的基本表现及原因剖析,进一步对《决定》中的“标本兼治减轻学生课业负担”提出几点思考。
二、何为学生课业负担
(一)课业
课业在辞典上有两种解释:作为名词,指功课,学业;课业一词最早出现在北周昙积的《谏周太祖沙太僧表》:“爱降明诏,责其试艺;颁下诸州,问其课业”。③作为动词,意思是攻读学业,在《警世通言 老门生三世报恩》中:“今日承老师以令孙相托,此乃生报德之会也;鄙思欲留令孙在敝衙同小孙辈课业”。④本文所指课业不仅指源于学校中的功课学业,也包括来自社会、家庭等校外所有课业。
(二)课业负担
“负担”,一词在《辞海》中的解释,“负”是以背载物,引申为担负,又引申为责任和忧虑,“担”是肩荷,挑的意思,也引申为担负、担任。作为名词是指承受的压力和担当的责任、义务等,词义本身并非贬义。⑤学生的课业负担应当指:在学校这一特定环境内,小学生所必须承担的学习任务、应负有 ①②教育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S].2010.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EB/OL].http://finance.ifeng.com/a/201311***_0.shtml.2014-2-14.③白寿彝.中国通史[M].上海人民出版社.1935:432-433.④冯梦龙.警世通言[M].杭州古籍出版社.2010:210.⑤现代汉语词典(2002第3版)[z].商务印书馆.2002::393.2 的学生责任。因此,课业负担是学校教育中特有的现象。课业负担是学生为完成一定的学习任务而引起的心理负担和生理负担,它强调的是一种承受状态。
三、小学生课业负担基本情况
(一)小学生课业负担的表现
小学生的课业来源于三方面:学校为主,家庭为辅,社会次之。总体来看,小学生课业负担过重的表现主要包括作业多、复习资料多、辅导补习多、在校学习时间长以及教材难度大和考试多等。
1.作业量大。学校每天布置作业,学生做作业时间长。国家教委明确规定:一年级不留书面课外作业;
二、三年级每天课外作业量不超过三十分钟;四年级不超过四十五分钟;
五、六年级不超过一小时。据调查,各年级学生的课外作业量都超过国家教委的规定,毕业班尤为严重。①除在校用一节课做作业外,回家后仍需用大量时间完成课外家庭作业。
2.辅导补习多。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加之家长“望子成龙”的心态。于是,周末或假期,学生能够自由支配的活动时间也极少,都需要被动地接受家长安排的补习班。尤其是城市的学生,绝大部分学生都参加辅导补习班,学生周一到周五要完成学校的学习任务,周末还参加各学科的辅导班,辅导班还会留不同程度的作业。这势必在一定程度上又加重了小学生的任务量,挤占了他们课外活动的时间,从而导致了小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
3.在校学习时间过长。国家教委规定:小学生在校时间(含自习和课外活动)不超过六小时。笔者实习期间,关注了几所学校的课程表。与教委的此规定作比较,大多数的学校都遵循了这一规定编排本校的课程表,充分体现了实施素质教育和“普九”的精神。但是,笔者就此也发现一些学校存在着一种奇怪的现象:有些学校的体育课、思想品德课、信息课、音乐课、美术课等形同虚设,取而代之的是语文课、数学课、自习课,这样实行的课表实则在行“应试教育”。
(二)过重课业负担给学生带来的影响
1.学生成学习“仓库”,心理健康受损
在教学环节当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但是在重重压迫下,小学生每天都在学习,若学习无法给小学生带来乐趣,那么小学生则日复一日单调无趣的学习,过着枯燥压抑的学习生活,学生变成了学习的“仓库”,被迫的接受大量的知识“货物”。相当一部分学生对学校产生了逆反心理,对学习产生了厌学情绪。甚至有的学生看见作业多就巴不得逃离,把作业看成是完成教师和父母交给的任务,应付差事。
另外,由于课业负担重,使孩子个人的兴趣、爱好、特长难以自由发展。小学生正处在天真活泼、浪漫的美好时代,生活本应该丰富多彩,除读书学习之外,还要唱歌、跳舞、游戏、玩耍,搞自己的小实验、小制作。但是学生的这些正当需要被剥夺了,过多的课业负担压得他们喘不过气。久而久之,使 ①郝思恭.太原市小学生课业负担情况的调查[J].教育理论与实践.1992(03).3 得孩子变得沉默寡言、性格孤僻,动辄与父母发脾气,以此发泄对沉重课业负担的不满,最终严重影响小学生的心理。
2.学生身体不堪重负
小学阶段正是学生身体发育的重要时期,而沉重的课业,使得小学生长时间用于学习,缺少必要的睡眠时间和体育活动时间,导致学生身体素质下降,对疾病的抵抗能力减弱。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在全国六大城市的2500名中小学生中进行的调查显示,中小学生睡眠状况不尽如人意,仅有三分之一的小学生和不足四分之一的初中生能够获得充足的睡眠。调查结果显示中小学生年级越高睡眠时间越不足,而课业负担过重则是主要原因。①
四、学生课业负担过重原因分析
(一)家长望子成龙的迫切愿望
随着生活条件日益改善,家长把子女的教育成长放在首要位置。每个家长都有望子成龙的迫切愿望,对孩子的过高期望,同时还担心孩子在今后的升学中遇到困难,从而导致家长对孩子的学业要求越来越严格。有些家长,不管孩子有没有天赋,有没有兴趣,就让孩子参加各种培训班,学校弹琴、跳舞、书画等;晚上、双休日还给孩子请家教辅导,使其子女不堪重负。②也有的家长为了孩子能够取得好成绩、好名次,又惧怕学校布置的作业不足以使孩子很好地吸收课堂知识,便从各种渠道买来大量的学习资料。家长的这些做法,都是因为他们不希望自己的孩子输在“起跑线”上,从心理上也就提高了对孩子的要求,因此,学生的压力也就越来越大。亲情之爱,无可厚非,但是,父母这种主观施压与过分考虑,并没有从根本上考虑孩子本身的情况,没有考虑孩子的成长实质需要。
(二)应试教育观念根深蒂固,加重学生课业负担
不少地方政府对学校经费的投入和职称指标的分配与学校的高考升学率挂钩;为保持并扩大在升学率方面的优势,学校也把升学率直接与教师个人的奖金、职称等挂钩。可见,这样的学校制度依旧伴着浓浓的“应试教育”观念。在这样的观念制约下,教师的工作考核压力不断增加,很可能会出现教师增加学生学习强度和难度,导致教师不断增加学生的作业量,不断补课和做教辅习题,为了取得更好的考试成绩还会增加各种模拟考试。教师在压力之下的情绪难以控制,进而很可能转嫁给学生,由此就加重了学生的课业负担。
五、关于《决定》中“标本兼治减轻学生负担”的若干思考
过重课业负担严重损害儿童少年身心健康,不利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决定》强调指出,“标本兼治减轻学生课业负担”,准确抓住了当前广大群众反映强烈的热点问题。今后,重点要以下三方面抓紧 ①②黄震 师剑超.中小学生课业负担过重的成因分析与治理对策[J].国家智库.2012(01)应新华.中小学生课业负担过重的原因及对策[J].国家高级行政学院学报.1999(02).4 解决。
(一)强化政府统筹协调减负工作职责
各级政府在统一学校、家庭、社会对减负工作的认识,形成分工协作、相互支持、综合治理的格局方面,必须担负统筹协调的重要责任。要瞄准牵动全局的教育体制关键环节,采取多种政策措施,分区规划、分步推进减负工作。重点是加大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力度,调整教材内容,科学设计课程难度,对学校减负工作提出导向性意见;注重改革学校考核办法,逐步将减负工作与小学升初中制度、中考制度、学业水平考试制度以及高考招生制度等系列改革有机衔接贯通起来,各级政府不得按升学率对地区和学校进行排名,不得下达升学指标;建立健全学生课业负担监测和公告制度,各级政府教育督导部门应落实督学责任区制度,对减负工作定期进行专项督导,每学期公布督导结果;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对减负工作开展经常性检查,并受理群众举报,严格责任追究,限期整改到位。
(二)大力推进学校教育教学环节创新
义务教育阶段学校要把减负落实到教育教学各个环节,在培养学习兴趣、掌握书本知识的同时,要给学生留下更多了解社会、深入思考、动手实践、健身娱乐的时间。关键是提高教师素质,深化教学改革,改进教学方法,增强课堂教学效果,严格执行课程方案,不得增加课时和提高难度。学校要开足和上好体育课,安排好大课间活动或课间操、眼保健操,动员各方力量督促安排学生每天校内外锻炼1小时。按照“率先实现小学生减负”的要求,在坚持阳光入学、均衡编班制度的基础上,实行一年级新生“零起点”教学的规定,一至三年级不留书面家庭作业,四至六年级控制每天书面家庭作业总量。规范并严控每学期全校统考和每门课测试的次数,要求考试内容不超出课程标准。教育质量监测不公布学生成绩与排名,实行“等级加评语”评价方式,采取分级评价,多用鼓励性评语,激励学生成长。每个学科可选择一种经省级有关部门评议公告的教辅材料,购买时遵循家长自愿原则,学校和教师不得再向学生推荐、推销其他教辅材料。
(三)切实增强家长和社会的减负共识
倡导家长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掌握科学的教育方法,尊重子女的健康情趣,培养子女的良好习惯,主动加强与学校的沟通配合,共同减轻学生课业负担。学校要利用中小学家长委员会等载体,加强与家长互动,指导好学生课外活动。人民团体、基层群众自治组织及社会组织,要发挥在社区层面配合减负工作的促进作用,参与校外活动场所建设和管理,开发多种活动方式,丰富学生课外及校外活动。当前,政府明确要求,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和教师不得在节假日和双休日组织学生集体补课或上新课,不得组织或参与举办“占坑班”及校外文化课补习,各种等级考试和竞赛成绩也不得作为义务教育阶段入学与升学的依据。因此,对于社会补习机构和教辅市场,地方政府需要进一步加强规范和管理,并引导学生家长科学理性地对待家教补习。然而,笔者认为,要减轻中小学生课业负担,除了从社会、家庭、学校来进行制约,最根本的在于规范教育行政权。在我国,行政机关依法享有管理国家教育事务的权力,教育行政部门有管理、监测和评审教育机构的权利和义务。但是,集中统一的管理体制可能导致教育的自主性丧失,这种行政化的管理体制导致中小学生课业负担过重、心理压力过大的问题难以得到根治。另外,还应当建立并完善减轻中小学生课业负担的教育问责制度:不仅要实现教育系统内部官僚化的自我监督,还应当强化内部对学生和家长的责任意识,并且把教育机构内部的政务进行公开。
此外,我们还应当加大教育信息公开的力度,加强中小学生课业负担问题的社会监管。这样一来,不仅可以促进学校、教师评估标准的优化,从而减轻老师和学生的课业压力;还可以提高社会对科学教育评估标准的理解,普及升学率和成绩并非评估一个学校和学生实力的唯一标准的思想,从而从社会的高度引导人民改变现有的教育观念。这样才能有利于从体制机制上减轻中小学生课业过重现象。
参考文献:
[1]小学生课业负担过重的成因分析与治理对策[J].国家智库.2012(01)[2]教育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S].2010.[3]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EB/OL].http://finance.ifeng.com/a/201311***_0.shtml.2014-2-14.[4]白寿彝.中国通史[M].上海人民出版社.1935:432-433.[5]冯梦龙.警世通言[M].杭州古籍出版社.2010:210.[6]现代汉语词典(2002第3版)[Z].商务印书馆.2002::393.[7]郝思恭.太原市小学生课业负担情况的调查[J].教育理论与实践.1992(03).[8]应新华.中小学生课业负担过重的原因及对策[J].国家高级行政学院学报.1999(02).
第三篇:如何减轻中小学生课业负担
如何减轻中小学生课业负担?
如何减轻中小学生课业负担。过重的课业负担严重损害儿童少年身心健康。减轻学生课业负担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政府、学校、家庭、社会必须共同努力,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把减负落实到中小学教育全过程,促进学生生动活泼学习、健康快乐成长。率先实现小学生减负。
1.各级政府要把减负作为教育工作的重要任务,统筹规划,整体推进。调整教材内容,科学设计课程难度。改革考试评价制度和学校考核办法。规范办学行为,建立学生课业负担监测和公告制度。不得以升学率对地区和学校进行排名,不得下达升学指标。规范各种社会补习机构和教辅市场。加强校外活动场所建设和管理,丰富学生课外及校外活动。
2.学校要把减负落实到教育教学各个环节,给学生留下了解社会、深入思考、动手实践、健身娱乐的时间。提高教师业务素质,改进教学方法,增强课堂教学效果,减少作业量和考试次数。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和爱好。严格执行课程方案,不得增加课时和提高难度。各种等级考试和竞赛成绩不得作为义务教育阶段入学与升学的依据。
3.充分发挥家庭教育在儿童少年成长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家长要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掌握科学的教育方法,尊重子女的健康情趣,培养子女的良好习惯,加强与学校的沟通配合,共同减轻学生课业负担。
教师要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
当今世界,科学技术突飞猛进,针对知识化、信息化、全球化的时代特征。世界各国都在进行着一场深刻的教育改革,特别是对基础教育的改革。为跟上时代的步伐,这就更需要我们的每一位教师树立起终身学习的观念。
一、终身学习是新课程对教师的要求。而今,新一轮的课程改革已进行几年了,新课程改革改变了学生的学习生活,也改变了教师的教学方式。新课程对教师角色的期望也改变。新课程对教师提出了师德高品位,专业高学识,能力多方位三个方面的挑战。为此,教师要会走终身学习的路子,成为学习型的教师。教学相长,要变“一桶水”为“长流水”,教师必须在慷慨“给予”的同时努力“汲取”,变“教”为“学”,变阶段性“充电”为全程学习、终身学习。在当前生活中,由于生活的快节奏和工作的高强度已使我们的一部分年轻教师,不能静心读书学习。教师的不读书,不勤读书,无疑给专业发展带来致命的“后劲不足”,这也显然不能适应教师专业化的发展。因此,教师要抓住机遇,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机会,加强学习,在教学中要坚持理论与实践的探索,与时俱进,打破学科界限,增强教育智慧,提高自身素质,促进专业技能的提高。“振兴民族的希望在教育,振兴教育的希望在教师”。我们肩负着历史的重任,因此,我们要不断充实自己,提高自己,新型的教师应该是终身学习的示范者,是学生终身学习的楷模。
二、终身学习是教师实现自我发展的途径。新课程改革要求教师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那么,教师使得学生发展的同时,自已本身也应该有最大限度的发展。因为如果没有教师的发展,学生的发展几乎是不能落实的。因此,为了能够达到这种高要求,应将自我的角色定位在“终身学习者角色”。只有透过学习,我们才可以重新创造自我。透过学习,我们才能够做到从未能做到的事情,重新认知这个世界,可以说,技术会被淘汰,教师在终身学习中的自我发展不会被淘汰,相反,教师只有在不断地自我磨砺中才会永远走在时代的前列,永远在潮头冲浪。我们面对新课改,要正视新课改,要走进新课改,要努力地使自我在新课改中不断地完善,不断地发展。
机遇与挑战并存,探索和收获同在,尽快更新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学会改变自我、充实自我、终身学习、终身研究、积极投入到改革中去。只要你努力,社会将给你无限的机遇。只有超越今天,才能赢得明天。
第四篇:如何减轻中小学生过重课业负担
如何减轻中小学生过重课业负担
辽宁省在2012年2月27日出台了《辽宁省规范中小学办学行为的规定》,沈阳市在3月16日召开了全市中小学校校长会议,要求严格贯彻执行,并印制了《沈阳市规范中小办学行为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工作会议》文件汇编,其中对于中小学校有以下几个数量要求。
一、严格执行国家、省定课程计划
1、各中小学要严格执行国家、省定的课程方案、课程计划,按照规定开齐课程、开足课时。保证体育课、艺术课、团队活动和综合社会实践活动时间。
2、中小学校要保障中小学生每天一小时校园体育活动,保障学生每月一天校外实践体验活动时间。
二、严格控制学生在校集中学习时间
3、走读生每天在校集中学习时间,小学生、初中生、高中生分别不超过6小时、7小时、8小时。不上早、晚自习。
城市走读生早上到校时间冬季不早于7:50,夏季不早于7:30;放学时间冬季不晚于17:30(小学不晚于17:00),夏季不晚于18:00(小学不晚于17:30)。
4、住宿生每天在校学习时间(包括自习),小学生不超过8小时,初中生不超过9小时,高中生不超过11小时。
三、严格控制教师布置给学生的书面家庭作业量
5、初中和高中学生每天书面家庭作业总量分别控制在1.5小时、2小时以内。
6、班主任及任课教师应适时对学生给予个性化学法指导。
第五篇:切实减轻中小学生课业负担
惠农区尾闸中学切实减轻中小学生课业负担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中明确指出:过重的课业负担严重损害青少年身心健康,危害民族未来。通过减轻课业负担,保证学生生动活泼学习、健康快乐成长。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政府、学校、家庭、社会必须共同努力,标本兼治,综合治理。作为学校一定要把减负落实到中小学教育全过程中来,切实减轻中小学生课业负担。
一、加大教育行政干预力度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中明确指出:“各级政府要把减负作为教育工作的重要目标,统筹规划,整体推进。调整教材内容,科学设计课程难度。改革考试评价制度和学校考核办法。规范办学行为,建立学生课业负担监测和公告制度。不得以升学率对地区和学校进行排名,不得下达升学指标。规范各种社会补习机构和教辅市场。”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就要坚决取消中小学的早晚自习及各种形式的补课班,学校要调整作息时间,严格按照中学生在校时间不超过7小时,小学生在校时间不超过6小时。在贯彻各项减负政策时一定要坚持常抓不懈,切实扭转中小学生课业负担过重的局面。加大政府对教育事业的投入,改善薄弱校和普通校的办学条件,促进优质师资在一定区域内的流动,保证校际间的师资基本均衡。加快农村寄宿学校建设,优先满足留守儿童住宿需求。采取必要措施,确保适龄儿童少年不因家庭经济困难、学习困难、就学困难等原因而失学,努力消除辍学现象。
二、继续深化课程改革
在新课程背景下学校要加强教师基本功新修炼,从课程内容、教学理念、教学方式、教学手段、学生学习方式、课程评价等方面,将教师的基本功进行拓宽与提高。在课堂教学中要全面落实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的目标和任务,转变教育观念,摒弃应试教育的做法,着眼于学生终身学习和发展,推进素质教育,这是减轻中小学生课业负担过重的根本途径。学校要把减负落实到教育教学各个环节,给学生留下了解社会、深入思考、动手实践的时间和空间。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营造独立
思考、自由探索的良好环境。提高教师业务素质,改进教学方法,增强课堂教学效果,减少作业量和考试次数。成立学科兴趣小组,通过兴趣小组的一系列活动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和爱好,从而减轻学生学业上的负担。学校要加强课堂教学管理,引导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注入充满人性化、情感色彩的内容,既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又关注教学课程的人文价值。不仅让学生学习到知识,而且让每个学生的思维得到发展,心灵得到触动,智能得到提高。学校要严格执行课程方案,不得增加课时和提高教学难度。学校要认真组织教师学习课程标准,研究教材、研究学生,搭建适合不同学生发挥特长的学习的平台,让全体学生在课堂上都能快乐地学习。
三、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在课程改革中教师要围绕新课程精神不断学习,不断提高专业能力,走终身学习的途径。在学习中不断更新自己的教学理念,拓展自己的知识面,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提高自己的整体素质。学习专业理论知识,更新教育观念,人人关注自己的教学行为的改进,关注课堂细节和实效性。创新教学模式,改变课堂教学结构提高课堂教学效率。通过学习、讲座、交流等形式,加强教师业务培训,倡导教师把新思想、新观念、新方法运用于教育教学实践当中,切实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应该强调的是,我们要坚决反对和抵制那些靠加班加点和加重学生课业负担来获取好成绩的作法。
四、学校要成立“减负”工作领导小组
把减负作为当前工作的大事来抓,端正办学方向,明确教育思想,树立正确的人材观、质量观。坚持按课程计划开齐开足课程,认真执行教学计划,控制考试次数,不组织学生购买未经上级教育行政部门审验过的教材以外的教辅材料,严禁教师给学生乱订购学习资料,严禁教师利用课余时间进行有偿家教。学校党小组要发挥职能作用,成立以社会、家长、学生全面参与的立体监督体系,畅通投诉举报通道,优化社会舆论环境,加强媒体对中小学生课业负担过重现象的监督和曝光,形成全社会共同关注减负工作的良好局面,把童年的幸福还给孩子,把充分发展的空间还给中小学生。充分发挥家庭教育在青少年成长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学校要通过家长会引导家长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掌握科学的教育方法,尊重子女的健
康情趣,加强与学校的合作,共同减轻学生课业负担,帮助子女养成良好习惯,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五、控制学生作业量
切实把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减下来,不能用增加作业量和机械重复的抄书等方式惩罚学生。课堂作业尽量当堂完成,家庭作业各科总量不超过1小时。学校要加强教学管理,以优化课堂教学为突破口,狠抓课堂教学改革,向课堂教学要质量,切实把学生过重负担减下来,做到“减负”不“减质”。加强对教学过程的监控,规范教师的备课、上课、辅导、布置和批改作业、考核等五个环节。教务处、教研组长要经常检查学生的作业量,对有加重学生课业负担行为的教师及时给予批评教育,各年级均不得利用节假日给学生集体补课。学校要引导教师布置作业时要因材施教、分层递进,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知识和能力都能得到提高。教师要设计分层作业,以满足于不同层次的学生需求,让学生根据自己的能力去选择。作业设计要有梯度,从基础题开始,逐渐提高,让学生不仅理解了新的知识,还锻炼了解决新问题的能力。分层作业一般设计三个层次,第一层次是基础题,主要针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第二层次是以知识的应用为主,主要针对基础和智力一般,学习比较自觉,有一定的上进心,成绩比较优秀的学生。第三个层次是以知识技能为主,主要针对基础扎实,接受能力强,学习方法正确,成绩优秀的学生。通过作业分层设计减轻学生课业负担。
六、树立“健康第一”的思想
合理安排好体育课和科技文体活动,保证学生每天体育锻炼的时间达1小时。引导学生科学合理安排学习、生活、锻炼,保证学生睡眠时间。近年来学校体育场地和设施得到了很好地发展,从乡村到城镇塑胶跑道基本普及,体育运动设施和器材都按照国家统一标准配制。为了充分发挥场地和设施应有的作用,学校要切实加强大课间等体育活动的有效开展。学校在办学思想和校园文化建设中要树立“每天锻炼一小时,健康工作五十年,幸福生活一辈子”的现代健康理念。学校要把体育活动的专项经费纳入预算,并将做到随着教育经费的增长同步增长,学校公用经费适当扩大
用于学校体育工作的比例,力争为师生锻炼提供足够的场地和器材,推动学校体育活动朝着更高水平发展。通过体育活动的有效开展来缓减学生课业负担。
总之,中小学生课业负担过重是困扰基础教育阶段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问题,是关系能否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一代新人的重大问题,直接影响到中小学生身体和心理健康发展,影响到国家未来人才的成长,教育部门、教师、学生家长都必须切实减轻中小学生的课业负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