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人民政协与扩大公民有序政治参与
人民政协与扩大公民有序政治参与
编导:周占武
曹爽(实习生)主持人:王壤
嘉宾:
乐正
深圳市政协常委 市社科院院长 博士 教授
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 多年从事城市发展理论研究 学术论文近百篇
王鑫
深圳市委党校党建教研部主任、教授、研究员,深圳大学兼职教授特聘硕士生导师 法学博士 主要从事党的建设基本理论及当前若干重大现实问题研究。
马敬仁 深圳大学管理学院公共管理系主任 教授 硕士生导师
主要论文有“论政治腐败与政治发展”;“论中国行政管理现代化”等;主要著作有《行政改革述论》;《中国政府形象战略》(合著)
片头 小片
党的十七大报告明确提出 从各个层次 各个领域 扩大公民有序政治参与 扩大公民有序的政治参与 已经成为当今中国政治发展 面临的重大课题
最近深圳市政协与市社科联 联合组织了一场学术沙龙 核心议题是人民政协与 扩大公民有序政治参与 大家一致认为
人民政协是扩大公民有序政治参与 的良好路径和平台
在扩大公民有序政治参与方面 人民政协还有广阔的空间 可以发挥更大的作用
王壤:
参政议政
关注民情民意民生
各位好 这里是《政协论坛》
近来扩大公民有序政治参与这样的提法 不时会出现在我们的视野里 大家对于这种提法 可能会感到比较陌生 但是今年在全市范围内 广泛推广的居委会直选 大家可能就比较熟悉了
因为它发生在我们每个人身边 我们栏目也为此专门做过节目 其实居委会直选
就是扩大公民有序政治参与 的一个具体体验形式
那么究竟什么是公民有序政治参与 怎样扩大公民有序政治参与
我们人民政协又应该发挥什么作用 怎样更好的发挥作用呢
今天我们就来探讨一下这个话题
首先我介绍一下参与我们本次论坛的嘉宾 他们分别是深圳市政协常委 市社科院院长乐正教授
乐正:
你好
王壤:
市委党校党建教研部教授王
王鑫:
你好
王壤:
还有深圳大学管理学院教授马敬仁先生 欢迎三位
首先我们应该搞清楚一个概念 就是什么是公民有序政府参与 这个我想请王教授给我们介绍一下
王鑫:
公民政治参与
它又叫做一个参与政治 从它的含义来看
就是一个国家内的普通的公民 或者公民组成的一个团体 依法通过一定的程序 参加社会政治生活 表达个人的意愿 或者是集体的意愿 来影响政治体系的构成 政治规则 政策制定 包括它的实施过程的 这样一个政治行为
王壤:
听起来还是觉得有些抽象 能不能举点实例
哪些属于公民有序政治参与的
乐正:
我想我们深圳的市民可能有一些现象 非常好理解
比如我们现在大家每天都上网 我认为 特别是在大都市里面
公民的政治参与比较日常的一个表现
就是人们通过网络来表达自己 对社会公共事务的一种看法 比如说去年在全国影响比较大的 华南虎照的事件
一直到现在 我们的网民还在跟踪 还在质询 还在了解
它一定要体现在整个事件过程中 网民要强调他的
知情权 参与权 表达权和监督权 一直现在还在问政府有关部门 要给网民一个说法 我认为这是一种
包括还有今年上半年有一个案件 许霆案 也是轰动一时
除了专家或者有关机构在表达专业意见之外 其实很多公民 市民通过网络 来表达自己的一种看法
王壤:
马教授能不能举一个例子
马敬仁:
这方面应该说在深圳还是比较多的 比如说像《民心桥》 还有一些听证会等等
深圳因为是市场经济早发地区 市场经济早发的 在很大程度上刺激了
市民的这种参与的诉求和参与的欲望 实际我感觉到 在深圳来说
不管是通过网络 还是通过各种媒体 还是通过各种各样的市民组织 这些有效的政治参与 是越来越多
王壤:
我们注意到这当中有两个词 一个是有序 一个是扩大 这怎么解释
王鑫:
这是两个关键的词
扩大 我想我个人的理解 就是在完善现有的这种
公民制度政治参与方式的基础上
要不断的来探索出新的政治参与的形式 比如说刚才马教授所讲到的 我们深圳搞的这种听证会
《民心桥》《直通车》等等
这些都是一些新的政治参与的形式 和政治参与的方式 那么 有序呢
我想有序也就是通常指的是依法
依法 我认为是有序的一种必然的方式 要做到有序 就必然要依法
王壤:
我想问一下两位教授
你们同意他的观点 看法吗
乐正:
这样 在中国传统的治国理政的观念里面 有一个 我们经常也的说 叫做和而不同
我认为和而不同这四个字 可以说明很多问题
所谓不同就是既然是公民的政治参与 他肯定会发表不同的声音
不同的群体 不同的组织 不同的公民 他对一个事务的看法 是不同的有不同的声音 大家发表的意见有差异 我认为这是正常现象 这本是就是一种民主 但是还有一个前提 就是他要和 和而不同
和 我认为可以从两个方面来理解 第一方面 你对社会公共事务发表意见 应该是合情合理合法 这是第一 第二 你表达的是社会公众的利益 而不完全是你个人的利益 比如说加油站好像没有油了 这本来也是一个个别事件
但是它后来怎么演化为一个公众事件呢 有一些货柜车司机或者一些司机鸣喇叭 而且长时间鸣喇叭 你如果在高速公路边上 可能问题不大
如果你在居民生活区
比如说是晚上十一 十二点钟
那么你就为了你五六个人加不到油这个事情 你长期鸣喇叭
可以说你不是代表社会公众的利益 这样的 他也算一种表达 公众的一种表达 你就把这种个别事件 演化成为一个公众事件
那么人家质疑你的合情合理性
包括最近大家议论比较多的范美忠事件 范美忠事件
你说他有多大的违法 你也很难说
但是合情合理 大家心里都有一杆称 所以 我觉得政治参与是好事
但是有序的公众参与也是一个必定的前提
马敬仁:
刚才像乐教授讲的
比如说你为了一私的利益 不能违背公众的利益
当然这种理性的参与 有序的参与 它是建立在很大程度上 人和人之间的相互尊重
人和人之间的这种相互的理解 和信息相互的一个沟通 或者一个对称才能完成的
但是人和人之间的对称最核心的 是公民和政府之间
比如它的信息公开化程度 透明度
我们过去曾经有一位前国际行政学会主席 布莱邦曾经讲过
他说要让公务员像鱼缸里的鱼 在人们看护下 让人们看着他工作
也就是说政治一定会非常透明 透明的过程当中
老百姓 我看到了 我知情了 我参与的时候 这个才是有效的 如果你不透明 参与本身无效参与 所以我们说有序 扩大 这两个是不可分开的
王壤:
我们注意到 王教授在讨论会上 用过小民主和大民主的说法
来说明扩大公民有序政治参与的必要性
王鑫:
二十世纪的八十年代中期 曾经流行过这样一句话
叫做“端起碗来吃肉 放下筷子骂娘” 今天 我们也注意到 也出现了一些类似的话 叫做“领着低保骂政府 开车新买的轿车骂社会” 我想这些现象都是在经济转轨 社会转型的时候出现的一些问题 面临这些问题
我们党怎么合理的来解决这些问题 我想这就要求我们要有过去的
那种代替型的和行政控制型的政府行为 向民主型的 法制型的政府行为去转变 具体的来讲
我想就是要把老百姓的骂娘变成 公开有序的听证会 旁听会 包括我们现在的领导的接访日 包括现在网络征求意见等等
我记得小平同志过去曾经讲过一段话
他曾经这样说过
要让群众能够经常的表达自己的意愿 使他们有意见就能够提 有气就能出
有小民主就不会来大民主 这是小平同志讲的话
我理解小平同志讲这段话什么意思呢 小平同志讲的这种小民主
我认为就是公民有序的政治参与
他这里讲的大民主就是马教授刚才提到的 无组织的 不规范的这种政治参与 所以有序的政治参与
就是我给你机会 给你平台 让你去说 让你去骂
王壤:
乐教授 为什么我们现在
要强调扩大公民有序政治参与呢
乐正:
因为大家都知道
现在我们国家正处在一个 现代化建设的非常好的时期 现代化实际上最根本
说到最后还是人的现代化 人的现代化 人是有不同的诉求
比如他有物质生活上的需求 有精神文化生活上的需求 他也有政治生活上的需求
他政治上的诉求 他就有更广泛
更直接的参加政治参与里面去
政治生活里面去这是现代化的本意义所在 另外 越是社会现代化 社会的事务越复杂
社会的阶层也会越来越多元化 那么 阶层多元化
社会事务的复杂就会产生不同的利益诉求 和不同的目标追求 在这种情况下
社会治理的主体也应该把它多元化和公共化 所以现在现代社会有个公共治理 有个公共政治 这里头就讲了 社会治理的主体 除了政府之外 还应该有社会组织 还应该有企业 还应该有公民
大家都是一种社会治理的主体 而且在社会治理的主体之间 它的关系不是一个你说我听 贯彻落实这么个关系 而是平等的对话协商
王壤:
我注意到王教授在讨论会上
总结了当前公民政治参与存在的一些问题 这些问题当中最主要的是什么
王鑫:
我想最主要的是
一个是公民政治参与过程中间 互动性偏弱 缺少回应
比如说我们现在搞的《民心桥》也好 领导接访日也好
《民心桥》在电台上搞只一个小时 很多的公民现在打电话打不进去 我们现在又开通了12345 现在公民的投诉也好
诉求也好 很多
能不能做到件件有回音 事事有着落
在这方面我们还存在着一些薄弱的环节 第二个方面就是比较突出问题就是 这也与深圳特殊的人口结构有关系 就是非户籍常住人口的参与程度不高 现在由于户籍制度的限制 现在非户籍的这些市民 他们缺乏归宿感 我们也注意到
在这次“两委”换届的选举过程中 有的地方非户籍的人口参与多一些 有的地方就相对偏少 现在的这个户籍制度 消耗了公民的参与热情
乐正:
我想 如何扩大公民有序政治参与 我想可能有几个方面 一个是政府方面
政府方面应该向社会提供更多的公共信息 因为这体现到公民的知情权问题 他不了解公共信息 他也没法参政 这是第一个
第二个 公民本身要提高公民意识
应该说我们的公民意识这些年来有很大提高 但总体上来讲还不是太足够
感觉到只要是跟自己的切身利益不是太相关 多一事不如少一事 不太愿意搭理
这一方面好像恰恰是我们东方文化 和西方文化上有一些差异
在西方 他们可能从小就受到一种
参与公共事务和进行自我表达的一种训练 而我们从小就缺乏这种(训练)所以公民意识
包括你参政议政的能力 都应该有待于进一步提高
第三个我们社会应该提供更多的 有利于公民政治参与的一种政治平台 或者是公共的管道 现在我想表达
但好象没什么渠道可以表达
除了上访 或者是在网上说几句话 我也找不到
我不知道该怎么参与
这种政治平台和参与的渠道还是不够 现在当然各级党委 政府越来越重视 比如说重大的决策 重大的规划 和关于民生的一些重大问题
都采取一些公示 听证会或者是网络听证等等 但是制度化的安排还是有欠缺
马敬仁:
深圳就目前的情况来看
虽然在全国 我认为还是不错的 但是市民团体这方面的发育非常弱 也就是说我们宪法规定有结社的权利 但是在社团管理这方面
我们有时候它滞后于社团的发展 我们在深圳有很多的兴趣集团 还有的各种新的阶层 新的一些组织
这些实际上在参政当中
多数情况下 他没有一个有效的参与渠道 另外我们在参与过程
也没有把他们作为一个参与的主体 所以首先我们要做好政治参与主体的 一个培育和建设这是当务之急 第二个就是解决一个参与的渠道 我有了这个主体
主体这么多了 那么我这个渠道少了 肯定是塞车的 如果要是渠道多了
大家民主的质量就会自然而然的提升了
王壤:
关于扩大公民有序政治参与 我们还采访了一些政协委员 我们来看看他们的看法 其中政协委员朱克恒认为
人民政协是各党派观点发表的平台 广泛的反映了人民的心声
在推动公民有序政治参与的作用说不可替代另外
政协委员张俞强认为,人民政协宗旨与扩大公民有序政治参与是一致的,政协委员应当充分的代表民意,积极参与国家决策。
王壤:
在这儿我想问一下乐院长
您觉得在扩大公民有序政治参与方面 政协应当充当一个什么样的角色呢
乐正:
我想政协 起码它的定位有三个方面是 有利于扩大公民政治参与的 第一个首先政协是作为 我们国家的民主制度之一
它本身就是扩大公民有序政治参与的 一种重要政治制度和一种组织形式 我们国家的民主有人大的选举民主 也有政协的协商民主
协商民主就是给社会各个党派 各个团体 各个界别有一个发表他们意见 和表达他们诉求的这么样一种形式 第二政协也是各个党派 各个人民团体 各个界别进行沟通的一个较高层次的 一种民主参与的政治平台
因为公民的政治参与有不同的层次 但是从政协来讲
我认为是一个比较高层次的公民政治参与的平台 第三个 它也是公民实现四个权利 比如知情权 参与权 表达权和监督权 它也是他一个重要的管道 也是一个重要的沟通的管道
所以我觉得 比如说刚才王教授也讲了 很多市民是通过我来提出一个建议 让政协委员来提出一个提案
政协委员的提案可能很多是来自民间的一种建议
王壤:
马教授 您怎么看待政协的作用
马敬仁:
政治协商制度就是我们国家的基本政治制度 而且政协也是我们社会主义民主的一个象征 在很大程度上
所以说我们一谈到扩大政治参与 肯定是和政协有关的
王壤:
乐教授 您觉得在扩大公民有序政治参与方面 我们政协还有哪些空间可以发挥 还需要做哪些改革和创新
乐正:
在扩大公民的有序政治参与方面 其实政协可以做很多事情 起码像刚才两位教授都提到了 就是在政协委员的界别设置方面 可以做进一步的调整和优化
使政协委员的界别设置更具有代表性和包容性 第二个 政协有三大职能
政治协商 民主监督 参政议政
这三大职能如何把它内容内涵进一步扩大 形式进一步规范 这也是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 如何把这三大职能科学化 制度化和程序化 因为现在很多 比如说在政治协商方面 有些方面是已经做得非常规范化 制度化了 但是有些方面 还不是很稳定 民主监督 特别在民主监督
政协的民主监督和人大的一府两院的监督 以及党委的纪检的监督 它的一种界限如何划分
这里面实际上还有很多不够明细的地方 包括监督的手段和监督的效率的评估 现在还缺乏一定的支持
第三个就是由于政协委员是来自社会各界 是社会各界代表人士组成
所以他本身就代表了社会各个派别 各个利益集团或者是各个界别
因为政治参与不光是公众和政府之间的事情 它有时候是不同利益集团之间的事情 不同派别之间的事情
比如前几年我们深圳出现的叫营商之争 它就属于两个不同的社会组织之间 两个不同行业之间的利益调整的问题 我觉得这也是一种政治参与
也是一种社会公共事务的解决和协商 所以可以利用政协这个平台
把我们社会各个界别之间的利益的调整加以磋商和解决
王鑫:
做好公开征集提案线索的工作
我想这是扩大公民有序政治参与的一个重要的举措 人民政协最主要的
我想做好人民政协的工作 最主要的是提案工作
我认为在我们政协的全委会的召开之前 我们可以去创新组织征集提案这种方式 比如说通过电视 通过报纸
通过我们的广播 通过我们的网络 比如说通过电话 通过来信
以及与委员代表面对面的去座谈 等等这样多种途径的方式 向社会去公开征集提案线索
王壤:
我想说起大禹治水的故事 大家都不陌生 其实在现实生活当中
老百姓的意见 怨气就像洪水一样 我们不能单单靠堵 而是要积极地进行疏导
邓小平同志曾经用小民主和大民主的关系 来说明这个问题
所谓小民主就是有序的政治参与 而所谓的大民主
就是无组织 不规范的政治** 所以 我们的社会要稳定 要和谐 要持续发展
就必须扩大公民有序政治参与 而在这个过程当中
我们人民政协正好起到了一个疏通沟通渠道 建立沟通平台的重要作用
好了 我们今天的节目到这儿就结束了 感谢各位的收看
同时我们也感谢三位嘉宾的参与 再会
第二篇:充分发挥人民政协优势扩大公民有序政治参与
充分发挥人民政协优势 扩大公民有序政治参与
人民政协是中国爱国统一战线的组织,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的重要机构,是我国政治生活中发扬社会主义民主的重要形式,在扩大公民有序政治参与方面具有极大的优势。在当前我们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定不移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奋力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
利的新形势下,如何充分发挥人民政协优势,扩大公民有序政治参与,对于深化政治体制改革、化解矛盾纠纷、确保人民当家作主的地位和权利,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一、扩大公民有序政治参与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重要内容
(一)扩大公民有序政治参与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关键所在政治参与也称为参与政治,是指公民通过一定的方式参政议政,去直接或间接地影响政府决定或与政府活动有关的公共政治生活的政治行为。它是当代民主政治的一种重要实现形式,反映着公民在社会政治生活中的地位和作用。政治参与主体越宽、参与渠道越多、参与层次越高、参与强度越大,政治参与的发育程度就越好,民主政治就越能得到普遍有效的实现。有序的政治参与,是指公民在遵循宪法和法律所规定的公民民主权利的前提下,通过自主、理性的方式并按照一定的程序或秩序去直接或间接地影响政府决策和政治生活的政治行为。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和目标,因此,不断扩大人民群众参与国家和社会事务管理的层次、领域和范围,引导人民群众合理、有序参与国家和社会事务管理,是实现人民当家作主权利的最重要途径,也是推进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发展的关键所在。人民政协是实现人民民主的重要政治形式和组织形式,为公民参政议政创造了条件,促进了民主更加广泛、充分实现。
(二)扩大公民有序政治参与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必然选择
我国公民政治参与之所以要强调“有序”,首先是由我国国情决定的。我国是一个幅员辽阔、人口众多的多民族的社会主义国家,这种国情决定了我国不可能实行普选制,只能通过制度化、规范化、法规化即“有序”的政治参与,才能保证决策的民主化和科学化,才能真正实现社会安定。强调公民“有序”政治参与也是我国总结民主建设实践经验的必然选择。我国民主建设的历史经验表明,不论是过去的“大民主”还是那些极端民主,之所以造成了许多灾难,关键就是没有正确地引导和规范好广大人民群众的政治参与。我国民主实践中,尤其是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在党的指导下,依据宪法规定的广大人民群众参与民主政治的权利,制定了一系列关于法律法规和条例等,来规范群众的参政行为,为人民的民主权利的落实提供了有力的法律保障。不仅如此,还通过许多渠道让群众直接参与对他们切实利益有关的法律法规草案的讨论和制定,大大提高了群众参与政治的质量,有利推动了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进程。在人民政协组织内部,各界人士根据宪法、法律和《政协章程》的规定,通过他们的代表,以提案、社情民意、调研报告或参加政协各类会议、视察调研等形式,合法、合理地提出建议建议,表达利益诉求,实现“有序”的政治参与。
(三)扩大公民有序政治参与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迫切要求
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的生命。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是我们党始终不渝的奋斗目标。社会主义国家的性质决定了我国必须实行民主,并且要不断加强民主政治建设,这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条件。扩大公民有序政治参与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内在要求,为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提供了具体方略和有效途径。尤其是在当前深化改革面临许多新情况新问题的新形势下,公民政治参与的积极性不断提高,社会利益诉求日益多元化,扩大公民有序政治参与可以广泛听取群众的意见和建议,有助于拓宽利益表达渠道、维护社会稳定,有利于加强对权力的监督和制约,有利于更好、更多地集中各界人士的智慧,促进党和政府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也正是认识到了扩大公民有序政治参与对于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重要作用,近年来,党中央对扩大公民有序政治参与日益重视。党的十五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的建议》明确提出“扩大公民有序的政治参与,引导人民群众依法管理自己的事情”。十六大报告进一步提出“健全民主制度,丰富民主形式,扩大公民有序的政治参与,保证人民依法实行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十七大报告进一步强调“从各个层次、各个领域扩大公民有序政治参与,最广泛地动员和组织人民依法管理国家事务和社会事务、管理经济和文化事业。”这些都表明,扩大公民有序政治参与已成为当今中国政治发展面临的重大课题,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迫切要求。
二、人民政协在扩大公民有
序政治参与方面具有显著优势
作为我国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组织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重要机构,人民政协自诞生之日起,就是我国政治生活中发扬社会主义民主的重要形式,能够充分反映各阶层利益,调节各种利益关系,在扩大公民有序政治参与方面具有显著优势。
(一)人民政协包容各界,在扩大公
民有序政治参与方面具有显著的组织优势
由界别组成是人民政协组织的显著特色。政协界别涵盖了各党派、各民族、各团体、各阶层,包括港澳同胞、台湾同胞和归国侨胞的代表以及特别邀请人士,同时,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和阶层结构变化,又在不断地吸纳新的社会群体的代表。他们按照界别分组参加会议、组织讨论、开展活动,以界别的名义提出意见和建议,广泛、深入地参加国家政治生活,充分反映社会各界的政治愿望和利益诉求。实践证明,政协界别是保障、扩大社会各界有序政治参与的重要民主渠道,是党和政府密切联系群众的重要渠道,也是决策机关广集民智的重要咨询渠道,有效地促进党和政府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近几年来,武昌区政协高度重视界别工作,2006年换届后,根据武昌区社会经济发展和社会阶层的变化情况,及时调整,共设置了28个界别,编成18个界别委员小组,大力支持和鼓励各界别在政协的各种会议上以党派、团体、界别的名义发表意见和参与调研课题招标。在去年的大会发言中,区民进提出的《关于解决中学师生就餐及用餐安全问题的建议》、区民建提出的《关于解放路特色商业街区建设和发展的对策建议》、区九三提出的《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打造精品商务楼宇》、区农工提出的《关于节能减排,加快创建“绿色武昌”的建议》,团区委提出的《关于“80后”现象的思考及对策建议》引起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并评为优秀大会发言。在今年确定的5个招标调研课题中,《武昌创业主体分析与优化创业环境的对策研究》、《武昌科技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发展优势的路径研究》和《关于促进武昌文化休闲产业发展的对策研究》分别由区农工、区民建和区民盟界别中标承担课题研究,为区委、政府科学民主决策提供了有效参考。
(二)人民政协团结民主,在扩大公民有序政治参与方面具有显著的表达优势
中共中央在《关于加强人民政协工作的意见》中明确指出:“人民通过选举、投票行使权利和人民内部各方面在重大决策之前和决策实施过程中进行充分协商,尽可能就共同性问题取得一致意见,是中国社会主义民主的两种重要形式。”人民政协坚持团结和民主两大主题,以协商民主这种民主形式充分营造广纳群言、广求善举的和谐氛围,不断扩大和推进公民有序的政治参与。就人民政协而言,它在履行政治协商、参政议政、民主监督三项职能的过程中,以其丰富、灵活的活动方式,为公民充分有序表达利益诉求提供了重要平台。具体而言,主要表现为:召开政协全体会议、常务委员会会议、主席会议、常务委员专题座谈会、各专门委员会会议等各类会议,提交提案,调研视察,反映社情民意,开展民主监督等。通过这些活动形式,各党派、各界别、各团体就国家大政方针、政治生活中的重大事项及国家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问题等,在决策前和决策执行过程中进行协商;就人民群众普遍关心的问题,深入民众,了解民情,反映群众的意愿和诉求;就国家宪法和法律法规的实施情况、党委和政府重要方针政策的制定和贯彻执行情况及党委依法执政及党员领导干部履行职责、为政清廉等方面的情况,切实开展民主监督。如,武昌区政协围绕“推进江南金融商务中心商务楼宇开发建设”问题,召开常委专题会议进行协商;围绕“开发首义文化资源,加快建设首义文化区”问题,提出了“关于以辛亥革命百年庆典为契机,完善武昌首义文化区建设的建议”和“加快武昌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建议”;围绕群众关注的社会救助、社会化养老、农产品质量安全、教育均衡发展等问题,提出提案、反映社情民意;抓住群众关注的政府效能问题,加强民主监督等。通过这些的有序的政治参与形式,各界利益诉求得到充分表达。
(三)人民政协渠道畅通,在扩大公民有序政治参与方面具有显著的路径优势
人民政协下联各界,上通中央,具有上通下达、渠道畅通的特点,尤其是在收集舆情、反映民意、报送信息方面有着自身独特的优势。保持这条民主渠道的畅通、有效,就能够把公民愿望的表达、诉求的提出、关系的协调、矛盾的化解,纳入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的轨道,就能够避免无序的、非常规的“大民主”状态,可以说是我国最广泛、最充分、最有效、最安全的民主形式和渠道。在近年来的调研视察和反映社情民意工作中,武昌区各党派、各界别、各团体积极围绕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深入民众,倾听民声、收集民意,提出的“丰富救助形式,提高社会救助的综合效果”、“提高就业率”、“推进社会化养老事业发展”、“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促进武昌教育均衡发展”、“加大私人小旅馆管理力度”、“加强防雷工作,保障人民安全”等意见、建议和社情民意,切实反映了群众的利益诉求,并积极探讨解决办法,被区委、区政府采纳吸收,有些还得到国家、省、市有关部门的充分肯定,为构建和谐武昌做出了积极贡献。在今年的反映社情民意工作尤其是在“我为‘两型社会’建设献一策”活动中,武昌区政协又通过组织政协委员深入街道、社区召开市民代表座谈会的形式,广泛倾听居民群众对两型社会’建设的意见和建议,引导广大居民积极参与,推动了献一策活动的有效开展。通过这些形式,能够把群众中分散的、个别的呼声汇集成系统的、集中的意见,便于党和政府了解民情、把握民意、协调关系、化解矛盾、凝聚人心,维护社会稳定和谐。
三、加强政协自身建设,为扩大公民有序政治参与发挥更大作用
随着经济政治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和发展,我国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各个领域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公民政治参与的社会基础日趋扩大、参与热情普遍提高,人民政协的独特优势在扩大公民有序政治参与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同时我们也要看到,当前我国在扩大公民有序政治参与方面还存在着参与渠道不广泛、不畅通,制度化参与面较窄以及公民政治参与能力有待提高等问题。就武昌区政协的工作现状来讲,主要存在以下几方面问题:一是界别的作用发挥还不够,各界别联系界别群众还不够深入、紧密;二是委员的政治素质和参政议政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三是公民有序政治参与的活动形式还不够丰富,缺乏有效的制度保障等。因此,扩大公民有序政治参与,使公民政治参与的层次和领域更加广泛,使公民政治参与的渠道、方式、程序有章可循、有法可依,必须进一步加强政协自身建设,为人民政协优势和作用的充分发挥提供更大空间。
(一)突出界别特色,提高界别参政议政的积极性
界别是保障和扩大公民有序政治参与的重要民主渠道,进一步扩大公民有序政治参与,必须高度重视界别工作,充分发挥界别作用,提高界别参政议政的积极性。首先,要适时调整和优化界别设置,使政协委员的界别设置更具代表性和包容性,为各种利益群体提供政治参与的机会和渠道。其次,要不断强化界别意识,通过有针对性的宣传,使委员认识到“政协委员”不仅仅是个人荣誉,更肩负着界别的重托,委员履行职责不是个人行为,而是代表着一个界别的群体,从而自觉地加强与所在界别群众之间的联系,根据界别的特色和要求开展工作,积极反映所联系的那部分群众的意愿和要求,提出本界别的建议,真正成为本界别名副其实的代表人物。再次,要进一步健全和完善界别活动管理机制、界别活动激励机制、界别活动保障机制等,保障界别活动工作的有序开展。
(二)加强教育管理,发挥委员履行职能的主体作用
在人民政协组织内部,政协委员是社会各界代表人士的主体,也是政协工作的主体,委员履职水平的高低直接决定着公民政治参与的质量和水平。因此,扩大公民有序政治参与,必须充分发挥委员主体作用。首先,要高度重视委员队伍建设。要通过采取个人自学、集中学习、座谈交流、现场观摩等多种形式,认真抓好委员的学习教育培训,不断提高委员的政治素养和参政议政能力。其次,要不断加强和完善委员管理。要积极推进委员产生办法规范化和委员届中考察规范化;通过制定和完善委员管理的各项制度、措施,严格委员履职考评;不断完善委员进入退出机制和激励机制,尝试建立届中淘汰机制,以此进一步增强委员参政议政的责任感和自觉性。再次,要为委员履行职能积极创造条件。要严格按照法律法规和《政协章程》的规定,切实尊重和保障政协委员的各项民主权利,并及时向党委、政府和有关部门反映委员的意见建议,切实做到有反馈、有回复,重促进、重实效,进一步调动委员参政议政的积极性。要通过定期不定期组织委员参加学习会、约谈会、恳谈会、专题报告会、政情通报会、交流考察等活动,为委员知“上情”、通“下情”搞好协调服务,创造良好的履职条件。
(三)丰富活动形式,搭建开展政协工作的有效平台
扩大公民有序政治参与,要着眼于保障公民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要在坚持提案、视察、调研、反映社情民意等形式的基础上,不断探索、丰富新的活动形式,拓宽民主渠道,不断扩大公民有序政治参与的层次和范围。在保障公民知情权上,可以通过组织召开政情通报会,邀请党委、政府有关部门负责人与各界人士和居民群众开展对话等形式,进一步加强政府信息资源的开发和开放,力求达到开放信息量的丰富性和及时性。在公民政治参与上,要做到多层次、宽领域,可以通过邀请市民代表列席政协会议,按不同层级或不同问题划分参与层次,开设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四个基本参与领域及其相关具体领域,邀请公民参与协商讨论等形式,不断拓宽参与渠道。在利益诉求和表达上,要广开各种渠道,如受理群众来电来访、组织开展“委员进社区”活动、举行居民听证会、恳谈会、对话、政风行风评议热线、电子信箱、网上博客等,使公民的利益诉求得以畅通表达。在开展有效社会监督上,要发挥好民主党派、社会团体、公民个人等多种监督主体的职能和作用,发挥好各种媒体的社会舆论监督作用。
第三篇:进一步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扩大公民有序政治参与
进一步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扩大公民有序政治参与
祁明普
牧医工程学院
10动物医学3班
1003102084
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指的是社会主义国家人民在国家政治生活中当家作主,享有管理国家和社会事务权力的政体和政治制度。胡锦涛同志在十七大报告中谈到坚定不移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时指出: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的生命。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是我们党始终不渝的奋斗目标。政治参与也叫参与政治,是现代政治学研究中的一个重要概念。主要是指“一个国家的公民个人或团体以某种方式涉入政治过程并导致对政治系统的运行及其结果施加影响的努力和活动”,通俗地讲,扩大公民有序政治参与就是让更多的人能够享有充分的民主权利。党的十七大报告强调要“坚持国家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从各个层次、各个领域扩大公民有序政治参与,最广发地动员和组织人民依法管理国家事务和社会事务、管理经济和文化事业”。如何进一步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不断扩大公民有序政治参与。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要坚持“三统一”、“四制度”、“五不搞”。我们党领导人民经过长期实践、反复探索,形成了一整套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和政治发展战略,成功开辟和坚持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坚持正确政治方向,就是要坚持这条政治发展道路,其中的关键是坚持“三统一”、“四制度”、“五不搞”。
在党的十六大上,我们党第一次完整准确地概括了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基本特征——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这是对当代中国民主政治建设规律的深刻揭示。在中国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要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党的领导是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根本保证。实行民主政治不是一个自发的过程,人民群众要成为社会的主人,需要有一个能够代表和反映人民根本利益的政党将自己组织起来,形成自觉的意识和有效的行动,这离不开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要求,党的领导的本质就是领导和支持人民当家作主。人民当家作主意味着人民群众在党的领导下掌握国家政权,行使民主权利,依法管理国家和社会事务、管理经济和文化事业。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依法治国是广大人民群众在党的领导下,依照宪法和法律规定,通过各种途径行使各项权利,保证国家各项工作依法进行。“三统一”从根本上回答了在当代中国如何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问题。
经过长期建设和探索,我国社会主义政治制度逐步定型,其主要内容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这一根本政治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和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等构成的基本政治制度。“四制度”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根本制度保障,具有中国特色和政治优势。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既能普遍反映人民的呼声和要求,有效体现和代表人民的意志,又能有效支持和监督各级国家机关。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我国的政党制度。通过这个制度,既实现了广泛的民主参与,又有利于集中统一、统筹兼顾各方面利益。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保证各民族无论大小,都享有平等的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权利,从而形成和谐的民族关系。基层群众自治制度是广大人民群众在党的领导和支持下,在城乡基层单位和组织中依法直接行使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权利的民主制度,能够有效地保障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这四项制度有利于调动和发挥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这一点已经被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的伟大成就所充分证明。
发展民主政治,不仅要在客观上形成符合国情和发展要求的政治制度和体制,还要深刻认识民主政治在本国的发展规律,在复杂多变的社会环境中坚持正确原则,防止错误倾向。坚定不移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最重要的是要坚持正确政治方向,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不搞多党轮流执政、不搞指导思想多元化、不搞“三权鼎立”和两院制、不搞联邦制、不搞私有化。这“五不搞”进一步厘清了我国社会主义民主与西方资本主义民主的具体区别,保证了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正确方向。
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要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是我们必须毫不动摇始终坚持的道路,党的领导是实现人民当家作主、扩大公民有序政治参与的根本保证。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扩大公民有序的政治参与,必须始终坚持在党的领导下进行,既不能脱离党的领导,也不能削弱党的领导,否则,就会误入歧途。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政治制度是扩大公民政治参与的最大政治优势,“相信群众,依靠群众,一切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群众路线,本身就是对公民政治参与价值的充分肯定。扩大参与、健全法治与确保社会政治稳定三者是相辅相成的,政治参与只有在一个稳定而有序的社会中才能健康地扩大,一个稳定而有序的社会则离不开有效的法治,而法治的真正实现又有赖于政治参与的扩大。只有这三个方面协调发展,才能使预期的政治发展目标得以顺利实现。所以,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扩大公民有序的政治参与,必须以法治为基础,依法、有序地进行,注重规则和程序,而不能随心所欲、无法无序。历史经验证明,无序无法的政治参与方式将会使社会付出较高的发展成本,对社会的稳定、和谐造成消极的影响。
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以及基层群众自治制度,不断推进社会主义政治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根本的政治制度,作为公民有序参与政治的主要方式和重要渠道,也是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重要制度载体和重要生长点。当前应重点健全和完善以下一些具体制度:
一、建立健全公民参与立法的制度。要在立法工作中积极扩大公民有序的政治参与,积极推进民主立法、开门立法的工作,并逐步做到制度化、法律化。要广泛开展立法调研,面向社会公开征集立法项目建议;对于涉及面广、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法律法规草案,要向社会公布,通过座谈会、论证会、听证会等形式,直接广泛地听取各方面的意见;注意发挥专家、学者的作用,邀请他们参与有关法律法规草案的研究论证工作。通过“开门立法”,鼓励群众通过多种途径参与立法活动,使立法的过程成为一个了解民情、体现民意、广聚民智的过程,成为公民有序参与政治并受到法制宣传教育的过程,也是提高立法质量的过程。
二、建立健全听证制度。听证制度,是一种直接民主的制度方式,也是公民有序参与政治的一种有效形式。现代听证制度可运用于立法、行政、司法等领域,其听证形式一般包括立法性听证、监督性听证和调查性听证三种。目前我国不少地方人大常委会已对立法听证的工作进行了积极探索,现应积极推进听证制度的建立和完善,除在立法听证方面继续探索实践外,可把法律和工作监督、议案办理、重大事项决定等列入听证范围,进行积极、谨慎的尝试。
三、健全完善公民旁听制度。旁听制度是体现政治透明度、决策公开性和公民民主权利的重要方面,是扩大公民有序政治参与的一种较好形式。实行公民旁听制度,是人大及其常委会会议的一项改革,也是民主政治建设深入发展的体现。公民旁听制度,目前尽管在不少地方已实行多年,但在内容、形式、制度上仍需进一步完善。不仅要组织公民参加旁听,还要能许可其以口头或书面的形式提出意见和建议,对旁听公民所提的合理化意见和建议,人大应责成有关部门尽快予以研究解决,以避免公民旁听流于形式。
民主党派监督作用的发挥,是扩大公民政治参与的重要内容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度和政治协商制度是我国的基本政治制度,中国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实行“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的方针。由于中国共产党处于执政党地位,这就非常需要听取各种意见和批评,接受广大人民群众的监督。而各民主党派正是反映人民群众意见,发挥监督作用的一个重要渠道。因此,对于执政党来说,充分发挥参政党的监督作用,对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推进社会主义民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对于参政党来说,切实做好民主监督工作,是指执政党的要求、人民的期望,是扩大公民的有序政治参与的需要,更是各民主党派的重要职责。
党的十七大报告明确提出:“坚持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以及基层群众自治制度,不断推进社会主义政治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把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确立为我国民主政治的四项制度之一,把坚持和完善基层群众自治制度作为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的重要内容
发展和完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扩大公民有序的政治参与,必须遵循积极、稳妥、渐进的原则,既要坚定不移、积极推进,又要脚踏实地、循序渐进。
第四篇:有序与无序的政治参与
有序与无序的政治参与
关键词:公民 政治参与 人民代表大会
摘要:人大活动面向公民公开化,是扩大公民有序政治参与的重点。逐步实现财政预算审理的公开化、规定人大代表与公众的公开联系方式、建立立法公开昕证制度、实行公民自由旁听人大会议辩论,是当前的四项重大措施。只有有序参与公开的政治活 动,人民群众才有可能提高政治素质。
党的十七大在“坚持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这个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基本原则的前提下,提出要“从各个层次、各个领域扩大公民有序政治参与”。这就为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发展和政治体制改革指出了根本的方向。十七大报告论及的公民政治参与涉及了我国政治生活的各个方面,笔者认为,根据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公民政治参与的重点应是参与人民代表大会的制度建设和人民代表大会的活动。要做到这一点,关键是要实现人民代表大会活动的公开化。本文试图在这方面作一些分析。
一、逐步实现政府财政预算审理的公开化
在任何一个现代国家,最重要的政治是关于国家权力的活动。在我国,人民群众参与国家的政治生活,首先的、主要的普通人民群众实际上发生对人民代表和人民代表大会的关系,就是公民选举人民代表,了解、检查、监督人民代表和人民代表大会的活动。所以,扩大公民有序政治参与,首先的、主要的就是切实保证宪法规定的公民对于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民主权利能够得到实现。
国家权力是社会的政治上层建筑,是以经济关系为基础,以经济力量为支撑的。列宁指出:“任何一种社会制度,只有在一定阶级的财政支持下才会产生。国家权力归根结底就是统治阶级掌握的经济实力,掌握国家权力归根结底就是掌握国家的财力。所以,人民群众当家作主。首先就是要通过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对国家的财力当家作主。从现代国家包括我国现行的财政制度看,首先就是要通过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对政府的财政预算进行审查和监督。按照我国现行《预算法》,从设立预算的乡开始直至中央,政府都要向人大报告预算的编制、执行情况,而各级人大则相应的都要审查、批准预算的编制和决算,监督预算的执行。自《预算法》实施以来,政府确实是向人大报告(这几年为了缩短全国人大会期财政部的报告只以书面形式发给人大代表),人大也确实审议了报告,但是,这种审议离人民对国家财力当家作主还距离遥远。第一,从全国人大开始,全国大多数人大的预算报告都是有密级的,会后还要收回。因此,人大代表对预算的审议,实际上与普通公民没有关系,公民无从了解具体而详细的预算内容。第二,预算被人大审议的时间过短(即使是由人大常委会进行的初审时间也很短,在人大会期中代表的审议时间往往只有一至两天),加之人大代表大多数并非财政专家,实际上不可能在这么短的时间里发挥审议作用。人大代表的审议不到位。就更谈不上人大代表身后的普通公民了。因此,改革国家各级财政预算的审议制度让普通公民都能了解并监督财政资金的使用状况是真正实现人民当家作主的实际需要。
据媒体报道,2008年全国财政预算收入近6万亿元,而支出则将突破6万亿元,这样大规模的财政收入与支出,在人民当家作主的社会主义国家,实在是不能不让公民心中有数,不能不受公民的全面监督。因此,随着社会主义民主发展到当前阶段,修改预算法,规定预算的审议不仅面向人大代表,而且面向公民,向社会公开,就是理所当然的了。
从预算审理公开化的角度看预算法的修改,有两个重点:一个是公开要有明确的目标。所谓目标涉及两个方面:一方面是要使全体公民和全部国家公职人员都明确无误地理解预算审理公开是民主制度的最基本要求,而不是执政者对人民的恩赐;另一方面是要明确不同层级的预算公开的程度,毕竟国家预算还是包括了涉及国家安全的重要内容,不可能全部无限制地公开,但省以下预算的公开一般都不会影响国家安全。广东和北京的做法就是最好的证明。从2004年起,广东省人大开始举行预算草案座谈会,在提交人大审议前先征求部分人大代表对预算草案的意见。一而从2008年起,北京的财政收支状况将以季度为单位,定期向市人大代表公布,内容包括财政收入、支出的总体情况。同时,财政部门在人代会期间提供给市人大代表的关于预算及预算执行情况的报告,将不再收回,代表可据此对每一笔钱的去向进行监督。3这就实际上将财政的全部情况向社会公开了。不仅人大代表有条件认真地研读财政报告从而有可能有效地对财政资金进行监督,而且也就实际上使得普通公民有可能通过人大代表了解和监督财政资金。
另一个重点是如何公开要有明确的程序。主要有四条:第一,每年的预算和预算执行都应当在人代会通过以后向社会公开,接受全民监督。第二。在人代会未通过预算以前该年预算不得开始执行,因此,要么为此调整财政的时间,要么调整人代会召开的时间。第三,人大常委会的专门机构、人代会全会以及各种征求意见的会议审议预算都应当有充分的时间,以利于人大代表和人民群众充分酝酿、有效审议。第四,预算审计的结果也必须及时公开。近几年,国家审计署对于中央财政的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收支审计及其查出问题的纠正结果都已经通过审计公告向全国公开,而地方各级审计机关还没有完全实行审计结果公开制度,应当从发展民主政治的要求,尽快实现公开化。
二、从制度上规定人大代表与公众的公开联系方式
迄今为止,我国宪法和全国人大组织法、地方人大和政府组织法都就人大代表与人民的关系作了规定,宪法规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应当同原选举单位和人民保持密切的联系,听取和反映人民的意见和要求,努力为人民服务。”还规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受原选举单位的监督。原选举单位有权依照法律规定的程序罢免本单位选出的代表。”代表法的表述与宪法基本相同,全国人大和地方人大组织法的说法也大体相同。进入21世纪以来,许多省、区、市及所属市、县人大都在加强人民代表密切联系人民群众方面采取了一些卓有成效的措施。但是,就全国范围而言,人民代表如何与选民和原选举单位保持联系,尚无具体规定。因此,做到十七大要求的“密切人大代表同人民的联系”,迫切需要具体制度来保证。
这里涉及同一问题的两个方向:一方面是人大代表与人民群众特别是他们的选民的联系,另一方面是人民群众尤其是选民与他们所选的人大代表的联系。
就加强人大代表与人民群众的联系而言,最有效的办法是人大代表对选举他的选民或人大会议述职。这不仅是因为从操作性来看人大代表只有通过一个平台、渠道、机构才有可能面对他的选民,而且是因为述职的性质表明了人民当家作主是人大代表的产生及其活动的基础。新世纪以来,已经有许多地方开始建立人大代表述职制度。如广东深圳市规定人大代表向选民述职、湖南衡阳市规定在衡阳的省人大代表向衡阳市人大常委会述职等等,述职的效果都对社会主义民主建设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在实践上,上一级人大代表向选举他的下一级人大(常委会)述职比较好操作;而最基层的人大代表直接向选民述职则还存在一些问题。从现实情况来看,其中最主要的不在于述职活动的操作方面,而在于要使人大代表的述职内容让最广大选民感兴趣,必须首先使人大代表的工作直接与选民的利益相关。但众所周知的是,我国目前许多地方的基层人大代表还不完全具备代表选民进行有效政治活动的能力,因而也就产生了一个述职述什么的难题。所以,建立人大代表述职制度,也是通过对人大代表的述职要求提高他们政治素质和政治能力的动力。
加强人民群众与人大代表的联系则相对比较容易,因为主动权直接赋予了人民群众。近年来,地方人大在这方面的探索最主要的就是向社会公布人大代表的联系方式。如安徽、浙江、江西等省公布省人大代表电子邮箱或联系方式,藉此解决人大代表与选区民众沟通难的问题。对此项措施应该从两个方面看待:一是这种让所有的选民都能够方便地联系到人大代表的做法,实际上就是把人大代表时时刻刻放在人民群众尤其是选民的受托政治关系之中,以从根本上保证权力不被滥用。二是这种做法扩大了公民政治参与的范围。就当前我国人大制度的实际情况来看,人大会议特别是全体会议的会期不长,人大代表的一些政治活动是在全体会议休会期间进行的。让人民群众方便地联系人大代表,就是让人民群众通过人大代表参与人大会议以外的国家的政治活动。
有人认为,人大代表的联系方式属于个人权利和隐私,向社会公布是侵犯了他们的自由和权利。这是对民主制度条件下个人自由的错误理解。在共产主义社会之前,个人自由只能是受阶级政治关系的制约。人大代表在获取选民委托的权力的同时,因之承诺为人民服务、受选民监督,也就承诺了要让选民随时能够与自己联系。在这种政治关系中,人大代表已经不再是普通公民,而是政治上的公众人物,人大代表的联系方式也就不再是个人权利和隐私,而是他必须承担的义务和责任。随着条件的成熟,全国各级全体人大代表的联系方式都应当逐步公开。
三、建立立法公开听证制度
立法以及作出其它一些重要的政治决定,是人民代表大会行使政治权力的首要的和主要的方式。全国人大和省级人大、较大城市的人大立法,尤其是后者,往往涉及人民群众关心的民生问题。至于市以下人大作出的决定,就更是与民生直接相关。公民参与既有必要,也有可能。让人民群众都能参与立法,这是体现人民当家作主的一个十分重要的原则。但是,由于立法毕竟是一项专业性很强的政治活动,因此,让公民都能参与并不等于都来参与,而只能是在一定的环节让一部分人参与。那么,应该在什么环节让公民来参与呢?当然是法律草案表决通过之前。让哪些人来参与最有效呢?是与该法律利益关系最密切、又对立法感兴趣的公民。而符合这两个方面条件的最好的办法就是立法公开听证制度。
权力机关在决策前采取公开听证以了解民意的做法,近年来越来越普遍。人大立法也逐步开始采用此办法.就是要让人民群众都来参与、都能参与立法。2005年9月27日,全国人大常委会召开个人所得税工薪所得减除费用标准立法听证会,这是我国最高立法机关第一次在立法过程中引入普通公众参与机制。I6而地方人大立法过程中有公民参与的情况就要多得多。比如浙江省各级人大已经建立了多项有利于公民直接、间接参与立法的具体制度,有立法项目征集公民意见制度;人大代表立法议案优先列入立法计划制度;法规草案专家论证制度;涉及广大公民切身利益的法规草案登报征求意见制度,等等。其中就包括立法听证制度。v
第五篇:公民意识与政治参与感想
公民意识与政治参与
上了将近一个学期的公民意识与政治参与的课,收获挺多的。虽然这门课程是一门校选修课,但是我觉得这门课程应该设为校公共课,因为现在的大学生的公民意识其实还是很薄弱的。对于文科生来说,对一些政治概念像民主,平等,自由可能会比较熟悉,但是随着高中时代的过去,我们对政治的关心程度降低了,而对于理科生来说,这些概念自然会比较陌生。所以依据这种现象,公民意识与政治参与课应该被放在突出的位置,以便更多的学生了解到政治方面的知识。
在没有上这堂课之前,其实觉得这堂课应该会比较无聊,但是后来去上课了之后,对这门课程有了一个新的认识。听老师讲了许多的政治概念,也关注了许多的政治事件,回顾了大国崛起之路,了解了更多的历史,也意识到历史和政治其实是紧密联系的。
在公民意识与政治参与这门课上,印象最深刻的是一堂讲关于公民权利与公民真实的参与政治程度的课,在这节课上,不仅了解到了公民的一些具体权利,还认真的思考了我们现实生活中真正的公民参与程度。公民权利有许许多多,有选举权,肖像权,言论自由权以及其他各种权利,而我们谈论的最多的就是选举权和言论自由权。作为一名大学生,其实也是当过选举人,行使过选举权的,但是我们选举权的运用都是在我们不知道被选举人的情况下发生的,所以这个问题就不得不让我们深思,到底是我们的政治参与不够还是我们国家的民主还没有达到那种人民想要的程度呢。而关于言论自由权,就是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言论自由,但是这个言论自由必须是以不干扰他人,不妨碍他人为前提的。确实是这样子,记得老师说过一句话叫,只要你在我的课上没有影响别人,没有影响到我的教学,那么你做什么都是你的自由。其实这就跟言论自由权是一个道理,其实这句话让我印象挺深刻的,这表明当我们在行使我们的权力时应尊重他人的权力。
当然,在这堂课上不仅仅学到了这些,还有关于民主平等的一些知识。西方的民主政治为什么比我们国家要发展的快,就是因为他们早就有了民主平等公平的意识,虽然最开始的西方民主也是存在等级的,但是他们率先实行了这样一种民主的制度,而且后来先哲们不断进行探索,不断改进,最终形成了现在的民主政治。现在,我们国家的民主政治也在不断发展,不断进步,而达到民主政治的高峰也是需要我们每个公民提高公民意识和增加政治参与来实现的,所以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多关注政治,多了解政治,多参与政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