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因《红岩》而感动
你知道祖国的山河为什么这样美丽如画吗?你知道红领巾为什么这么红吗?《红岩》,它会告诉你。
火红的年代,赤胆的忠诚,革命者穿透一切的目光,这是我读完《红岩》之后脑海中不断浮现的镜头。与电影《建党伟业》相似,《红岩》留给我最深的印象便是中国共产党热血沸腾,火一样的革命热情。斧头劈翻旧世界,镰刀开出新乾坤。他们有着共同的信仰,怀着共同的情感,不惧敌人的枪口,用他们的鲜血染红了旗帜,染红了我的心。
《红岩》描写了解放战争时期,在山城重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地下工作者,受到国民党反动派的特务机关的残酷镇压和迫害,但是他们不畏强敌,在监狱中,与之进行不屈的斗争。《红岩》塑造了一个个性格鲜明的人物,我佩服江姐,在凶残的敌人把竹签钉进她的十指的时候,还是那么沉着冷静,不论有多疼,都一声不吭。还有许云峰,他在书店能敏感地意识到潜在的危险,在茶园为保护同志,机智冷静地面对叛徒,在宴会上巧妙识破敌人的阴险陷阱等等,都显出他是那样机智勇敢。我更佩服华子良,即使写他的笔墨不多,但是他的形象却深深地映在了我的脑海中,那疯疯癫癫的样子使每一个人都看不出破绽,不,应该说是一点破绽也没有!却没有想到他是共产党最重要的人。还有一个让我震惊的人物:小萝卜头宋振中,一个十岁的孩子,虽然他的亲人都被敌人杀害,但他还是坚强的活了下来,还加入了共产党,凭自己的智慧帮助了共产党员,为革命做出了贡献。还有罗世文、杨虎城、陈刚、陈瑶、双枪老太婆等先烈们,富贵不淫、贫贱不移、威武不屈,个个都是钢铁汉,他们的精神惊天地、泣鬼神。
啊!我明白了!革命先烈们用鲜血换来了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也换来了新中国!烈士们的每一首首诗,每一句句话都深深震撼着每个炎黄子孙的心灵。我要感谢《红岩》,它为我树立了榜样,它使我对人生价值有了崭新的理解,将促使我成为一个英勇坚强的人,一个二十一世纪的优秀接班人。
第二篇:因谁而感动
因谁而感动
最大的感动在于心中的感动。
生活因希望而精彩;人生因信念而独放异彩。试问:感动从何而来,又从何彰显出“异彩”呢?
我要说:感动就在我们身边。普通人之间的感动是最美丽的、是最朴实的。
从前,有一个男孩整日不务正业,到处干些打架的事。后来因犯了事,而被法院判了无期徒刑,收押于某看守所。虽说他也知道错了,但他却始终不愿配合警方的工作。又有谁知道他这样做是为了让他的妈妈来看看他!一天,他收到了一封信,是他妈妈的!他喜出望外,十分高兴,态度也有了明显的变化。以后的这些天里,他都能收到妈妈的来信。终于,一封封爱的来信逐渐融化了男子那冰冷的心。男子帮助警方破了一个大案,他因破案有功从“无期”减成了“有期”,后又因在看守所里表现良好而被改成了有期五年、三年、两年。
两年后,他出来了。他没想到,竟会有人来接她,更没想到的是来接他的竟会是他的妈妈!原来,这几年来,他的妈妈就在看守所外住了下来,后听说儿子的情况后,便坚持每天给儿子写信。十年了,当初的男孩早已变成成熟的男人,但他的妈妈却已成了满脸皱纹,头发花白的老妈妈了。
后来,儿子做起了生意,并尽心照顾老母亲。从此成了人人羡慕的“一家人”。
母亲那救儿于苦难中的决心与毅力让人感动;儿子“回头是岸”的勇气令人感动。更让人感到伟大的是那位母亲—母爱的无私与伟大!
让我们像沐浴在初阳下的花朵一样,去感受人们之间那真实的爱与感动:像游走于书香中一样去品味平凡人的不平凡。这时,你就会发现;普通因感动而不再普通,平凡亦因感动而不再平凡!后记:往往身边的人,身边的事,会触发我们对人生,对感情的深层次的体会。
博爱县第一中学高一 陈云飞
第三篇:我们因他们而感动作文
我们因他们而感动作文
我们因他们而感动
江西省南城二中盱笛文学社 高一5 何强
他们?他们是谁?哦!他们之中有一脸稚气的顽童,有普普通通的班长,有平凡而又朴质的老师…… 他们有什么事让我们感动呢?请听听我们——一堆被砸得伤痕累累的砖头们的诉说吧!
“铃——”,铃响了,同学们同往日一样迅速回到自己的座位上,打开书本,一边预习着要讲的课程,一边期待着老师的脚步声。然而始料不及的地震发生了,一场震惊世界的汶川大地震发生了。“轰隆,轰隆”,房子不停地摇晃起来,期待的原来不是老师,却是一场大地震,教室里一片慌乱。这时,有一个男孩却显得格外镇静,他一边叫同学们不要慌,一边叫同学们能逃的尽快逃…… 没想到,话没说完,自己却被砸到,昏迷过去,倒在我们身旁。不知过了多久,他逐渐苏醒过来,四周一片漆黑,只有我们在暗中默默地注视着他,只听到他用艰难的声音说:“我一定要坚持下去,我一定不会死,肯定有人会来救我。”之后,因受了重伤,他再一次昏迷过去,但我们听到他还在不停地重复着那几句话,而我们也在默默地支持着他,帮他加油。不知过了多久,终于,有一天,解放军叔叔经过不懈努力的挖,在我们的身旁发现了微弱的他。没想到,刚把他抬到担架上,他却苏醒了,可能是突来的光亮刺痛了他的双眼吧,只见他缓缓地、艰难地举起一只手向围在他旁边解放军叔叔行了一个少先队队礼。啊,就是这样一个稚童也懂得感恩,这个举动让周围所有的人震惊,感动。大家为他执著的信念、永无言死的精神而感动,也为他在临危时还不忘感恩的稚嫩的心而感动。
再简单讲另外两个我们目睹的事情吧,当时,地震正在发生的时候,有一个同学侥幸逃了出来,当他回头看的时候,班上还有很多同学还没逃出来。突然他返身冲进教室,硬是把两位同学救了出来。当有人问他,当时那么危险,你为什么要跑进去救他?只听到他的声音在空中回荡:“因为我是班长……”当时,他只有9岁,这能不令人感动吗?还有一个老师,硬是在地震发生的时候,把离自己最近的两个学生拉到自己身下的讲台里。在废墟里,在 生死关头,他把生让给了学生,而把死留给了自己。他——一个普 通的 老师,硬是用自己的生命为他身下的两个学生搭建了安全的大厦。这能不令人感动吗?
唉,不说了,这样的事例大多了,感动得我们忍不住要哭了。当“敬礼娃娃”的身影在我们的眼前现过,我感动;当“我是班长”的声音在我们的耳旁萦绕,我感动;当那高大的身影挺立在我面前,我感动……
世界因他们而精彩,我们因他们而感动。
简评:这篇考场竞赛作文写得相当成功,能通过“一堆被砸得伤痕累累的砖头们的诉说”这特定角度,以目击者的身份,真实而具体地述写了在汶川大地震中表现出来的感人故事。
(语 文 老师:朱志远)
第四篇:9月10日因教师而感动
普通的9月10日
9.10日是个普通的日子,因为有了教师这个职业,所以让我感动。今天是教师节,是我的节日,当我收到朋友的祝福,我是快乐的:当我收到毕业学生的贺卡,我是幸福的;当我站在第27个教师节的表彰大会上,手中捧着的荣誉证书对我又是一次激励与鞭策。
其实,当初选择教师这个职业是母亲为我做的决定,也许是母亲认为教师职业是崇高与美好的,受人尊敬的,她把4个女儿培养出了2名教师。虽然教师职业是辛劳与清贫的,但我感谢敬爱的母亲为我的付出与培养,感谢爸爸让我们衣食无忧。
刚毕业那年,被分配到一所初中带初二的一个班的班主任和语文,刚参加工作,没有教学经验,靠的是满腔的事业热情和懂事的同学们的配合。他们初三毕业时对我的依恋让我感动,如今,我的学生也走上了教师岗位,不能不让我感叹岁月溜走的太快。经常遇到我以前的已经参加工作的学生们,他们调皮的不喊我“老师”却要喊我“姐姐”,我笑问,为何如此改称呼?“哪有看上去这么年轻的老师?别把你喊老了,叫姐姐多亲啊。”这是夸我呢,还是他们在降我等级啊?罢了,随他们吧,他们的快乐也是我的快乐。
当我走进充满活力的校园,迎着一张张可爱的笑脸,“老师好!”“老师,我想你了!”当我张开双臂拥他们入怀的时候,我的心中是快乐的;当我站在三尺讲台上,把他们从一个个懵懂的幼童培养成渐谙世事的少年,我的心在飞扬,灵魂在激荡;当我站在三尺讲台上,我会忘记所有生活的烦恼,和学生一起畅游知识的海洋。
课堂上常常歌声不断,上到苏轼的词《水调歌头》,我先把这首词唱出来,用歌声吸引着同学们的求知欲望
课堂上,当同学们学累了时,同学们喜欢唱的就唱,喜欢跳的和我一起跳起舞来,歌伴舞,乐哉悠哉!
课堂上爱与被爱是幸福的。当学生在给诗配图时,用的铅笔秃了,我因为担心学生用小刀伤到手,结果自己给学生削铅笔时右手被刀片划破了手指,随即几名同学同时从书包里拿出创可贴争着给我止血包伤口,学生的爱融化了伤口的疼痛。“老师,你的手这几天不能写字了,你说我们自己写。”学生心疼我受伤的右手,我开心地笑了,用左手拿起粉笔在黑板上公整、流利地写起字来,讲台下一张张小脸写满惊讶,一张张小嘴发出赞叹,“老师会用左手写字啊,写的好好哦。”其实,学生不知,我是个左撇子,左手也会写字,只不过这招没在他们面前显摆过。
学生因为喜欢我的语文课而喜欢上学知识,因为喜欢学知识从而达到追求自己的人格修养到人生梦想的实现。
三尺讲台上的付出与收获,焕发出我生命的璀璨。
第五篇:学校因家访而精彩教师因家访而感动 2
学校因家访而精彩教师因家访而迷人
10月8日,我们在kk镇中心学校的统一组织下,参加了湖北省“课内比教学,课外访万家”活动推进会视频会,自此拉开了学校课外访万家的活动序幕,学校充分认识到家访活动的意义和重要性,专门成立了领导小组,召开了全体教工会进行部署和安排,并提出了具体要求,通过此次家访,我们学校、老师收获很大,我感触颇深:
一、真诚沟通促和谐。通过对问题学生、贫困学生、特殊学生和部分优秀学生的家访,许多家长都感到非常高兴和感激。普遍认为这是学校对自己孩子的关心和爱护,是真心的为孩子们好,是诚心的干工作,是一个好教师形象的体现,是能教育好学生的有效途径之一,并希望老师能多到家中走走。与家长面对面的交流使双方更全面的了解学生,更全面的评价学生,与学生心贴心交流鼓励学生。在和谐的气氛中解决了诸多问题。家长们高兴、孩子们变了,师生关系融洽了。
二、思想统一促行动。活动开始时,部分教师对此有自己的看法。现在信息这样发达干嘛非得去学生家?但是走访后,此想法开始变化了。也认识到了家访的作用是其它手段难以替代的。家访是门学问与艺术。要想达到预期的目的,体现它的实效性就必须讲究方式方法。合理选择时间,把握最佳时机,用老师们总结的经验就是“多报喜,巧报忧,多倾听,巧辅导,多鼓励,巧建议”。家访前一定和学生家取得联系,以便有足够的时间。把送“教育”上门,送“服务”上门,送“关爱”上门的活动真正的发挥其作用,不流于形式。家访多数都是在老师们的休息时间进行,虽然辛苦却很有价值,所以更
应该善于总结经验,做家访日记不失为一种好的办法,这样可以少走弯路提高效率。每名家访老师至少写了4篇“家访手记”,还有一部分老师每家访1名学生,都及时用心记下感悟和收获。毕竟家长的文化程度、生活经历、职业、自身素质等方面有很大差异。及时调整就会事半功倍,不然有可能适得其反。
三、真情流露促教育。通过家访,老师和家长不仅围绕学生表现进行交流,商讨帮助学生进步的措施;同时,还针对学校“习惯成就未来”办学方针,讨论学生良好行为和学习习惯的培养;并且老师还利用家访的机会向家长介绍学校重要教育教学活动、班级活动、文体活动,如学生阅读等活动,以取得家长的支持和理解。
此次家访极大的促进了学校的管理与发展,架起了学校、老师、家长真情互动的桥梁。家访活动如何制度化、常态化,坚持不懈,循序渐进,良性循环起来,真正达到教育的目的,是我们不断思考的目标。莎士比亚说:“赞美是照在人心灵上的阳光。”人是需要激励的,孩子需要赏识,家长需要鼓励。家访不是简单的例行公事,而是教育思想、教育行为的要求与实践。老师与家长、老师与学生的和谐关系也是和谐社会的需要,教育的需要。我们坚信,沟通从心灵开始。学校因家访而更加精彩、教师因家访而更加迷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