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大班幼儿来园礼仪观察案例
大班幼儿来园礼仪观察案例
观察目标:让幼儿礼仪更规范 观察时间:来园时间 观察地点:活动室 观察对象:全体幼儿 观察教师:董俊娜 观察背景:
大班的孩子对于来园后能主动地向老师问好,但很多幼儿给家长递接送卡时会一只手递,还有的幼儿在向家长告别时由于看到别的小朋友或自己感兴趣的玩具时身子会转向一边,嘴里念叨着妈妈再见,手朝后一挥便跑开了,更有的幼儿和家长再见时都是头也不回地向后摆摆手就算再见了…… 第一次观察:
今天是周三,我站在活动室门口只观察孩子给家长递接送卡和告别行为。8:20前来了29个小朋友,其中只有孙梓萌一个小朋友是双手给妈妈递接送卡,乔兴涵小朋友是爸爸自己去取的接送卡,其余27个小朋友均是一只手给家长递的接送卡。而和家长说再见时能立正看向家长的没有一个小朋友,有22个幼儿是半扭着身子和家长说再见的,5个幼儿向活动室里边走边向后挥挥手给家长说再见的,杜泫霖着急的没顾得上和家长说再见,而孙梓萌和家长再见时另一只手刚插到衣服口袋里…… 措施: 以上的现象其实更多的是由于家庭、社会的潜移默化对幼儿的影响。我觉得首先家园教育要一致。
首先,我们先结合弟子规教育为幼儿讲述应该如何给家长递东西,如何同别人说再见,并让幼儿自己模仿一下。
其次,我们让幼儿将以上所讲的东西,作为作业回家讲给家长听,让家长配合我们的工作,让幼儿学到一致的东西。
最后,我们要求幼儿在来园环节中能每天坚持做好正确待人接物,让文明行文最终形成规范的习惯。第二次观察:
经过上周最后两天的教育,第二周的星期一,我又对礼仪现象进行了观察。这次在8:20前来园的有32名幼儿,其中21名幼儿双手给家长递接送卡,并立正和家长说再见;11名幼儿还是一只手递接送卡,经过我的提醒,其中的10名幼儿立正和家长说了再见;还有1名幼儿着急上厕所而未和家长说再见。
以过以上两次观察,我发现大多数的幼儿能在老师的提醒下做到双手递接送卡,能立正看着家长说再见,所以此行为教育还需坚持下去,让幼儿的文明行为能坚持下去。有极个别的幼儿还需要个别观察。
第二篇:大班幼儿个别案例观察记录
大班幼儿个别案例观察记录
观察对象:黄宇航(男:6岁)观察时间:2017年9月~2017年10月 观察原因:
活泼好动比较聪明,但是爱说大话,生活自理能力较差。原因分析:
1、对大班幼儿来说,经过两年多的学习生活,应该具有一定的生活自理能力,但现在都是独生子女,大人包办代替的比较多,一小部分孩在生活自理上还有一定的困难。
2、与同龄幼儿相比,该幼儿相对月份较小,所以自理能力相对其他月份大的幼儿差一些。
3、父母家人比较宠爱,对这方面没有引起特别的重视。观察记录
记录一
观察:
下午起床后,大家都在自己穿衣服,个别能力稍差的幼儿偶尔会请老师帮一下,穿得也非常好,可是宇航却在一边不穿衣服也不穿裤子。就是在和别人闲聊,宇航,快穿衣服啦,要不会着凉生病的。”过了一会儿大家已经基本穿戴完毕,可他却还是没穿好,最后只得由我帮助他穿好。分析及措施: 他之所以那么慢是因为他根本就还不会自己穿衣服和裤子,所以他就以和别人聊天来打发时间。家里大人比较溺爱,一般都由奶奶帮他料理生活上的事,所以至今还没有学会自己穿衣服。为了防止他着凉我先帮他穿好衣服,边穿边教他穿衣服和裤子的方法,另外与其父母家人取得联系,配合我们,帮助他尽快学会穿衣服。
记录二
观察:
每次起床,穿衣服最慢的就是宇航了,因为他不会自己穿,今天跟以往不同,他早早的穿好了,正在和别的小朋友起劲的说话呢。见我走上前,他说:“老师,我拉链不会拉。”“哦,那老师帮你吧,你可要看好了,学会了下次自己拉上,好吗?”“恩!”他使劲的点点头。分析及措施:
没学会自己穿衣服总是件麻烦事,表面上好象没什么,心里还是着急的,看来这回是真的回家下苦工夫练了,学会了自己穿衣服小家伙好象有些小小的骄傲,有些沉不住气了。对于他的进步我看在眼里记在心里,及时鼓励的同时再对他提出新的要求,让他知道学会穿衣服没什么了不起,要穿的快穿的好才是最棒的。
第三篇:幼儿观察案例
水墨画个案追踪—小班
中福会幼儿园
范子平
背景介绍:
水墨画是我们中福会幼儿园的一个传统项目。小班幼儿每逢双周的周五进行水墨画,由班上老师指导教学。水墨画,又称中国画。引导和培养幼儿对水墨画的兴趣,不仅能提高孩子的动手操作能力,也可以提高孩子的思维能力,激发孩子的想象力和创造力,锻炼手部力量,对孩子的发展都会产生积极的作用。
情况分析:
水墨画教学在幼儿园这一个环节中相对薄弱,水墨画技法丰富,幼儿脑的功能虽然不断趋向成熟,小肌肉运动也日趋协调,但神经系统的发育还不完善,小肌肉还不够发达,手的运动尚不灵活。萱萱是班上一个聪明活泼的女孩子,语言丰富、动手能力强,对任何事物都充满好奇。希望通过老师的鼓励和指导,能让萱萱喜欢上水墨画,并能大胆、无拘无束的表现绘画的事物。
起止时间:2015年9月始 【实录1】走进水墨画 记录时间:2015年9月 幼儿表现:
来到了一楼的中国区,萱萱“哇”地发出了惊叹,“这是什么地方呀?”随着老师的安排,孩子们陆续坐了下来,“咦,这是什么?”萱萱摸了摸桌上的毛毡和边上的小伙伴互相交流着。随着老师一一介绍,孩子们认识了水墨画的基本工具:毛毡、宣纸、毛笔。“原来胖胖的叫姐姐笔,细细的叫妹妹笔,好有趣哦!”萱萱拿起两支桌上的毛笔,自言自语道。教师反思与调整:
由于水墨画需用毛笔,它有别于其他的绘画工具,一般家庭中是不会使用到它写字或者绘画的,所以一开始就可以通过毛笔吸引幼儿的兴趣。毛笔有其独特的魅力,它从大至小,从粗到细,使孩子大开眼界,它粗笔可细用、细笔可粗用,色彩浓淡可随意靠人调节,几笔便可画出栩栩如生的事物来。
【实录2】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记录时间:2015年10月 幼儿表现:
通过ppt的展示,幼儿对水墨画有了初步的了解,我们给幼儿的每张桌子上准备了淡墨,并在调色盘里准备了一种颜料,萱萱跟着老师的指导轻轻地拿起姐姐笔,在水桶里转了两圈,边转边嘴里说道“我来请你跳跳舞”,随后她把姐姐笔在水桶的边缘刮了一刮,又学着老师的讲解,自言自语道:“它要舔舔尖的”,最后萱萱在宣纸上开始了她的点画。她从纸的左边点到右边,时不时还抬头问我:“老师,你看,我点得整齐吗?”
教师反思与调整:
幼儿领略到毛笔的神奇,提高了幼儿学水墨画的积极性及兴趣。由于水墨画只能是一笔而过,不能复笔,更不能像涂色那样把图形涂出来。针对这一点,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激励幼儿“大胆落笔,不要复笔,画错了也不要紧”。让幼儿在轻松自由的气氛中作画,再也没有拘束和顾虑,幼儿就不仅敢画而且爱画了,对其充满浓厚的兴趣。【实录3】美丽的墨汁花 记录时间:2015年11月 幼儿表现:
活动开始,我们让幼儿欣赏水墨画的一些吹色作品,用生动形象的语言介绍作品。随后,我们给幼儿每人发了个纸盘,在纸盘中间,我们会给幼儿滴上墨汁,随后让幼儿尝试将多余的墨吹到边上,看谁能吹出一朵花。当把墨汁滴到纸盘子上的一瞬间,萱萱兴奋极了,马上就开始她的“墨汁花”创作了,她鼓着小腮帮使劲的吹啊吹,希望自己吹出的是最漂亮的!
教师反思与调整:
通过欣赏的一些水墨画作品,演示泼墨、甩色、点色、吹色等用笔用色技法,使幼儿产生强烈的兴趣。墨色的交融,干、湿、浓、淡、清构成水墨淋漓的情趣世界,这对幼儿既是一种美的启迪、情操的陶冶,也是一种水墨画技法训练。幼儿开始练习时只是按照自己的能力画,用毛笔沾水、沾墨、沾色,使水、墨、色在宣纸上自然交融,再用长短粗细不同的笔触,产生奇特的韵味,使幼儿在无意之中学到中水墨画的笔墨技法。通过幼儿自己的操作,激发起兴趣,越来越喜爱水墨画。
研究小结:
兴趣是幼儿学习的源动力,幼儿一旦对水墨画产生了兴趣,注意力往往特别集中,再加上教师的适当引导和鼓励,就容易让幼儿大胆、无拘无束的表现绘画的事物。毛笔有其独特的魅力,它从大至小,从粗到细,使孩子大开眼界,对于幼儿来讲,年龄越小,越没有明确的目的,他们常常把水墨画活动当作一种有趣的游戏。小班的幼儿不能期望幼儿水墨画画得多么好,多么像,幼儿能够每次活动积极的投入,教师就应该大大的给予肯定和支持。通过引导、鼓励、表扬建立幼儿的信心,激发幼儿对学习的兴趣。由于水墨画不象一般的美术活动,不可能通过一、二次的练习就可以见效,往往需要反复的活动,而过多的反复练习会使幼儿感到枯燥,所以,练习应当采取多样的游戏方式,变换花样达到练习的目的,在游戏中使幼儿更好的掌握绘画技能,在玩中学,在学中玩。
第四篇:幼儿离园礼仪
礼仪---
离园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离园时会将玩具物品归位,能用简单的礼貌用语跟教师和同伴道别。
2、养成良好的问候习惯,促进师生或同伴间的感情。
三字儿歌:
离园时
互道别
先老师
后同学 见爸妈
问声好
抱一抱
更乖巧
家园配合:
1、请您正确引导幼儿每天离开家门之前要拿好自己的物品并主动与家人道别。
2、家长对幼儿应进行隐性教育,注意规范自己的言行(身教重于言教)。
小
班
2012年
月
日
第五篇:幼儿入园礼仪
礼仪---
入园
活动目标:
1、学习入园时用简单的礼貌用语与老师、同伴问候。
2、养成良好的问候习惯,促进师幼、同伴间的交往。
三字儿歌:
早入园不迟到见老师要问好
小朋友也问好别父母无忘掉
家园配合:
1、家长平时应引导幼儿早晨起床后干活或是客人来访时主动向家人或者客人问好。
2、家长对幼儿应进行隐性教育,注意规范自己的言行(身教重于言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