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如何经营幸福人生》读后感
轻轻叩响幸福之门
在寒假中我拜读了蔡礼旭老师讲述的《如何经营幸福人生》这本书。读完之后,一股幸福的暖流在心中涌动。
幸福是什么?
有人说,幸福是一个谜,你让一千个人来回答,就会有一千种答案。幸福是什么?
有人说,幸福是偎依在妈妈温暖怀抱里的温馨;是依靠在恋人宽阔肩膀上的甜蜜;是抚摸儿女细嫩皮肤的慈爱;是注视父母沧桑面庞的敬意。
幸福是什么?
有人说,幸福是有一个健康的身体;一帮值得信赖的朋友和一个充满希望的明天。幸福是什么?
有人说,幸福属于情感世界,是一种感觉,它不取决于人们的生活状态,而取决于人的心态,是人的一种满足感。
幸福是什么?
我认为,幸福是有一颗感恩的心,幸福是收获的喜悦,幸福是境界的提高。在假期中读书,领会领导读书的用意,心存感恩,是幸福;拥有良书益友,是幸福。
幸福是什么?
蔡礼旭老师认为,人生幸福的根源在于正确的思想观念。他说:“幸福的人生一定有幸福的思想观念,有正确的思想观念才会有正确的行为,有正确的行为才会有正确的习惯,有正确的习惯就会有正确的性格,有了正确的性格就会有好的命运。有好的命运人生一定会幸福。”
蔡礼旭老师从宏观的高度对人生的幸福进行了精辟的概括,幸福的人生要扎下正确的根基,对幸福的人生设定了衡量的标准和尺度,和上述的幸福是什么有很大的不同。他满怀着对传统文化的敬仰,以自己对传统文化的理解向我们阐述了如何成就幸福的人生,他告诉我们,真正幸福的源泉在于时时以一种恭敬的心,以一颗付出的心,对待他人,要有送人玫瑰,手有余香的心境。幸福的人生不在金钱,不在地位,不在名利,而是生活在感恩和爱的世界里。静下心来,回味着圣贤的教诲,对照着自己的行为,感到有很多不到位和值得反思的地方,要做一个幸福并传承幸福的老师,我感觉还要正确的审视自己,调整好自己的心态,按照蔡老师的讲座,从下面几个方面做起。
一、顺应五伦之道,营造和谐的人际关系。
虽上了很多年的学,也接触了不少的人和事,但对于五伦关系并没有系统地学习和告知过。看了蔡礼旭老师的讲座,才知道五伦关系当中有那么多的学问。夫妻和睦、父慈子孝、君仁臣忠、兄友弟恭、朋友有信多么绝妙的概述了五伦之道。如果人人能明白,人人能做到,还怕家庭不和睦,社会不和谐吗?
回想自己走过的人生历程,在为人处事、待人接物方面虽不偏离大道,但要是说做到细致、做到圆满、做到有深度、有境界,实在是惭愧。学了五伦之道,我明白了自己的努力方向:
1、对待老人要恪守孝道,时时想到老人的需要。要多陪陪老人。
2、夫妻之间要学会宽容,要多看对方的优点,回到家中要带着良好的情绪,要尽量创造一种轻松和谐的气氛。
3、教育孩子、教育学生要注意言传身教,不要急功近利,要注重培养他们高尚的人格,从心灵深处长养孩子的德行,为孩子一生的发展奠定基础。在《交友的学问》一节中我是深受启发,蔡礼旭老师曾描述一个同学来告状,他们不是先着急处理。而是问那个学生告状的存心是什么,是要帮助他,还是幸灾乐祸?从而圆满的解决了问题。这样的情况在我们的身边经常可以见到,老师在处理问题的时候,每个学生都在说对方的缺点,都不承认自己的错,忙得老师焦头烂额。而蔡礼旭老师的处理方法不得不让人佩服,他从根本上解决了问题,可见圣贤教诲的魅力。
正确处理好人际关系,邹局长说得好要从改变自己开始,改变自己的认识、改变自己的心态开始。只有营造了和谐的人际关系,生活才会变得充实、幸福、快乐。
二、在学习经典文化中修身养性
作为学习理科出身,常常为自己不能更深入地学习祖国的传统文化而感觉到遗憾,《弟子规》给我补上了遗憾的一课,蔡礼旭老师的讲解细致,纵横古今。我认真阅读领悟,不但感受了阅读的快乐,更从中悟到了很多为人处事的道理,对照经典,时时反省自己,检查自己,“将加人,先问己”,对同事、对家人不是一直要求别人,而是想想自己做了多少?“言语忍,忿自泯”当看到学生犯错误的时候,也能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心平气和的与学生交流。
三、知行合一,学以致用
《礼记·中庸》十九章有云:“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蔡礼旭老师提到做学问最重要的就是知行合一,既要丰富自己的知识,又要学以致用。
四、拥有阳光的心态
作为教师,幸福的心态应该是阳光般的。要有一颗平常之心、宽容之心、感恩之心,这样才给学生信心和力量,一个幸福快乐的教师,才会有幸福快乐的学生。
总之,通过假期读书和开学前的教师培训,我更加明白了作为一名教师的使命感和责任感,我不但要做一名幸福的教师,还要做一个传承幸福的人,把幸福与学生分享,与家人分享,与身边更多的人分享。轻轻叩响幸福之门,让幸福之花灿烂开放,是我假期读书最大的收获。
第二篇:幸福人生读后感
幸福人生读后感.txt明骚易躲,暗贱难防。佛祖曰:你俩就是大傻B!当白天又一次把黑夜按翻在床上的时候,太阳就出生了我有幸阅读了蔡礼旭老师的《如何经营幸福人生》一书,确实使我受益匪浅。
中华民族有5000年的悠久灿烂的文明史,中华民族能维系几千年不衰,而未被世界淘汰,无疑是其传统文化教育产生的巨大力量。中国传统的圣贤教育一直占主导地位,是美好的传统教育,它教给我们什么是道?认识超越时空的大自然运行法则,此之谓道;它教给我们什么是德?人类如何顺从大自然的法则,不违越的做人,此之谓德。它也让我们知道,人与人之间的秘诀。父子——父慈子孝,君臣——君使臣以礼,臣事君以忠,夫妇——男女有别,男主外,女主内,夫妻能各尽本分,兄弟——长幼有序,兄弟姐妹和睦友爱,朋友——人与人之间交往,守信用,进道义。人的一生都离不开这五种关系。蔡老师告诉我们顺应五伦之道是做人的根基,如果违背了五伦的自然关系,人就难以立身处事;家庭不和;社会秩序混乱、道德沦丧;国家失去了安定兴盛的人道根本。这些都是简单的道理,却又是人伦大道,存在着许许多多的学问。本书就以五伦课题为中心的中国传统教育总纲,让我们细细地去领悟其中的真实智慧,追求自己的幸福人生。
“父慈子孝”:《三字经》说:“养不教,父之过”,教育孩子是父母的职责,要“种下对孩子一生最重要的好的种子,才能成就他一生正确的做人处事态度。”父母教育最严重的问题在于“宠”。通过几个事例的阅读更使我明白了:教育孩子要慎于开始,从小一定要教对。不要所有的事你一手揽,久而久之,孩子心里会觉得父母替我做的事是应该的。所以宠孩子造成的是不孝,我们应该懂得磨练他,这是历练他一生的本事。爱是要理智,不是情感,情感之后就变宠,就变溺爱。我们应该做给孩子看:看到父母在孝敬自己的爷爷、奶奶,从小教育孩子孝顺长辈,对长辈有礼敬的态度,时时刻刻为长辈着想,它就不会自私,它也不会贪心。这就是要教孩子行孝,自己必先行孝。
父母要懂得如何用慈爱、用智慧来教导下一代;而孩子也要知道常常关怀体贴父母的需要来尽他的孝道,这样才能和谐发展。
“君臣”关系:“君仁”是指领导人应该仁慈,要处处替别人着想,还要替他的家庭,替他的家人着想。“臣忠”是指下属要忠于领导人,忠于他的本分、他的职责、忠于他的团体。一个家庭,一个团体最怕怕谗言,就是拨弄是非,我们不能去拨弄是非,也不能去听信谗言,要能养成大公无私去做事的度量。也让我发现了一个真理:为人父母、为人老师、为人领导最重要的是什么?要以身作则,这个教育的力量、教化的力量、感化别人的力量特别大。也使我想到为什么教育中经常提到教师随时随地要以身作则,做好学生的榜样和表率,这个力量是特别的。以身作则的同时我们也要每天反省自己的决策,作为最小的主任——班主任来说,管理工作决策的正误决定着整个班级的舆论导向,一定要让学生知道什么是对的,该大力表扬,要知道什么是错的,该知道廉耻。知荣明耻是班级树立正气的方向,只有知荣明耻了,才可能向着正确的方向发展,教育才能达到它真正的目的。
作为“臣”,我更应该学会每天的自我反省,做好自己分内的工作,不去搬弄是非,毕竟自己已经成人了,想法可以有,但不一定非要说出了,因为这些话有可能会伤害到别人,不利于别人的话尽量不说,不利于别人的事尽量不做,不能用自己的观点去强加于人,以和为贵。包括在处理家庭关系时也应该是同样的道理,记住了这些,才能经营好自己的幸福,难道不是吗?另外,一个千年的礼仪之邦,我们从小就应该学习礼仪、礼貌。孔子说:“不学礼,无以立”。可能常常一句不经意的一句话,一个动作的失礼,就会得罪他人。无形之中给自己增加了很多的阻力。生活当中礼仪处处皆是,因此懂得礼貌待人的人可以减少生活中许多不必要的麻烦。我觉得“忠”“信”主要体现在夫妇关系和朋友关系生。曾经学过这样一句话:“君子之交淡如水”,与真正的朋友交往就如同一杯清水,虽然无色无味,但总能在最关键、你最需要帮助的时侯出现在你的身边,这就是真朋友之间的信义。孔子说过:“人无信不立”。可见“信义”对人交往的重要性。当朋友就要有当朋友的本分,一能够劝谏朋友,当朋友有过失的时候,我们要劝导他,要引导他。二当朋友的本分就要关怀朋友。
蔡老师还讲了许多慎思,明辨,笃行等方面,规划人行为方式,引导人积极向上的处事之方。他的处事态度和方法最具影响。
我们生活在拥有十三亿人口的大家庭中,处事应该有自己的原则。就要遵循道义,而不是遵循功利。遵循礼议的人必然能够得到他人的帮助。当然除了抓对道义的方向之外,处理事情还要讲求正确的态度,正确的方法,才能把事情办成功。所谓“行百里路半九十”,这半九十的原因在哪里?在自己的态度和方法不正确,才把事情没有办好。因次许多时候我们做事的态度和方法决定了我们成功与否。正确的态度和方法可以促进一件好事的进程,转变我们的态度,困难就会迎刃而解。
全书每一讲都是经典,每一讲都会启迪我们的心智,提升我们做人做事的品位。这本书以我们身边的平常事讲述这部平常的哲理。细节决定成功,我想幸福的人生应该从这些平常小事做起,在小事中体验、感受生活的大道理。在感受中进步,在学习中应用,应用简单而深刻的哲理提升我们的智慧,追求我们自己的幸福人生。
第三篇:《幸福人生》读后感
读《幸福人生讲座》有感
沧海桑田,时过境迁,而中华文化历久弥新。越来越多的人已经认识到它作为德育教学辅导读本的意义。诸多仁人志士学习它、推广它;众多学校诵读它、落实它,《弟子规》正在中华大地的校园里慢慢传播。乘着这股教育之风,我校也积极支持《弟子规》的推广。这个暑假,我拿到了蔡礼旭老师讲的《幸福人生讲座》。
在阅读蔡礼旭老师的《幸福人生讲座》前,我先读了钱文忠老师的《钱文忠解读<弟子规>》一书,在仔细研读《弟子规》的要义,清楚明白其中传承的儒家精神后,对《弟子规》有一定了解,然后去阅读蔡老师的《幸福人生讲座》。书中,蔡老师把《弟子规》融入了日常生活中,让我们更好地体会,在科技发达的现代社会,古代圣贤的智慧依然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弟子规》是人们的生活规范,是古代圣贤的智慧精华,讲述在家、出外、待人、接物与学习上应该恪守的守则规范,启蒙养正,教育子弟敦伦尽份防邪存诚,养成忠厚家风。《弟子规》是儒家的基础,人性的基础。
老实说,一直以来,我对《弟子规》是没什么印象的,也许是才疏学浅,可这不能不说明一个社会现象,那就是传统文化正在被我们的民族遗忘。直至现在,在经济飞速发展的今天,传统文化被重新抬出风尘已久的旧书窑,让人不得不深思其中的意义。
经过阅读蔡老师的《幸福人生讲座》和钱文忠老师的《前文中解读<弟子规>》,我深刻地反省着,为什么在经济、科技飞速发展的今天,我们还要把《弟子规》重新搬上讲台呢?反观现实社会,很多人都迷失了自我,人心浮躁,假冒伪劣产品层出不穷,就连婴儿的奶粉都不能放心的食用,还有哪些东西可以让我们放心呢?推广《弟子规》,就是为了让孩子们从小懂得“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从社会未来的栋梁着手,建设一个和谐健康的社会!
千百年的文化积淀不能一蹴而就地落实,学习探索的路途上定会有困惑。在落实《弟子规》的教育路途上,我觉得,应该特别重视“敬畏之心”的培养和教师、家长们的言传身教!
心有敬畏,行有所止。
我不知这八个字的出处,只是在看李嘉诚访谈录的时候,看到他办公室墙壁上挂的就是这条横幅。当时看了就非常有感觉,话虽白浅,但立意高远,落脚踏实,能够给人启迪甚至是警醒!
而朱熹也曾说过:“君子之心,常怀敬畏。”什么是敬畏?所谓敬,就是敬重、敬佩、敬仰;所谓畏,就是畏惧、畏怯、畏缩。有道是:“凡善怕者,必身有所正,言有所规,行有所止,偶有逾矩,亦不出大格。”敬畏既是一种素养,更是一种智慧、一种信念。有话说:无知者无畏。人要是没有了敬畏之心,往往就会肆无忌惮、为所欲为,忘乎所以、就会无法无天。如果人无敬畏之心,人人都是花果山上的猴子—无法无天,势必天下乱,没有了规制、没有了法治、没有了秩序,就不会有发展,已经得到的早晚也会失去。
敬畏什么?孔子说:“君子有三畏:畏天命,畏大人,畏圣人之言。”意思是说,君子有三种敬畏:敬畏天命,敬畏居于高位的人,敬畏圣人的言语。社会不同了,新世纪的中学生,我看至少需要四种敬畏方能领悟人生的真谛。
敬畏生命。生命是最宝贵的,在独生子女时代,生命的归属有多重。人,不仅在为自己活着,还要眷顾亲属的感受。最近,北京大学生接连自杀,陕西高三女生茫然跳楼,更有不知愁滋味的小孩子也热衷于轻生游戏,不能不让人呼吁:敬畏生命!“凡是人,皆须爱,天同覆,地同载”,与人为善,和谐共处是彼此在敬畏生命;制止战争,维护和平是国家行为在敬畏生命;“身有伤,贻亲忧”对中学生来说,好好活着,健康成长,远离祸害就是对生命的最好敬畏,对亲人的最好的孝心。
敬畏科学。文化大革命时期,狂热占据了人们的灵魂,在“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彻底砸烂公检法、“东风吹,战鼓擂,这个世界谁怕谁”的无畏精神驱使下,演绎的是一个无法无天、民生凋敝的十年浩劫。无视科学规律,盲目主观臆想,妄图一口吃成胖子,却忘记了“天命不可违”。所有的拔苗助长缘木求鱼南辕北辙,都是徒劳无益的。自然科学规律是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我们只能去学习它,顺应它,运用它。而所谓的愚公移山人定胜天、战胜大自然,剔除豪情斗志尚可取之外,都是蚍蜉撼树的翻版。
敬畏法则。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没有法律国家要乱套。“执虚器,如执盈,入虚室,如有人”,遵规守纪看似约束,实际维持了共享的秩序,而人类的生存是离不开秩序的。正是因为缺少敬畏之心,不懂得行有所止,现今的“商人”多半变成“伤人”,为了赚钱不惜伤害他人。假药、精神毒品的贩卖;对青少年开放的网吧、电动游戏室;出售污染严重的食品都是图财害命的典型。频繁的违反纪律,会习惯成自然,进而由量变到质变,最终身陷囹圄。
敬畏师长。不听老人言,吃亏在眼前。不管社会如何发展,口耳相传的千年祖训总有它的道理。敬畏家长,把父母的嘱咐放在心上,你会少犯许多错误,少走许多弯路。敬畏老师,把谆谆教诲记在心上,你会明白更多道理,得到更多收益。敬仰高人,会滋生见贤思齐的力量。敬人者,人恒敬之;畏人者,人亦畏之。
教育孩子,当他开始知道观察大人的脸色,晓得大人的喜怒时,就要加强教育,让他做则做,让他不做则不能做。父母威严而慈爱,子女则敬畏而孝顺。我见平时那些不讲教诲,一味娇惯宠爱的父母,儿女常常不孝顺。平时吃饭穿衣事事满足他的要求,孩子无缘无故哭叫,也不知道要禁止他,反而怪保姆;欺负同辈,父母不知道要制止他、约束他,反而责备别人。如果有人说事情不是这样的,父母则说:“孩子还小,不能怪他。”本来应该惩戒的,反受到夸奖,本应怒斥的,反而嬉笑。这就培养不了孩子对长辈的敬畏之心。等到了懂事的时候,他就以为天下的事本来就是这样的。岂知骄傲的习气已经形成,这时才来纠正,就是把他捶打至死也不害怕了。
《论语*尧曰》有道:“不知命,无以为君子也。”小人“不知命”,所以“无忌惮”,肆无忌惮就会无所不为,无所不用其极。怀有敬畏吧,敬畏自然法则,敬畏社会秩序,敬畏人间道德,敬畏“头顶上闪烁的星空”。怀有敬畏才能发自内心地“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才会有真正的和谐,才会真正远离灾难和不幸,才会有真正的幸福人生。
在《弟子规》的推广教育中,教育孩子们“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这些都需要从日常生活中去指导教育孩子。在家里,在学校,我,们都希望孩子们除了学习好书本知识外,学会怎样去做人!在这个过程中,就需要我们教师和家长做到“以身作则,正己化人”!
正己化人。古人云:有诸己而后求诸人,无诸己而后非诸人。至诚而不动者,未之有也,不诚未有能动者也。正己由来可化人,张公劝善满怀在。生前教诲皆此法,殁后婆心且降神。
“学为人师,行为示范”,我要求孩子做到的,首先自己要先做到。
拿至圣先贤的道理要求规范自己的言行,本身的言行不留一点让人议论,就要做一件事,在当时被认为是标准;说一句话,后世把这句话当作准则。这就是要正物则先正己,如果自己没有克服欲念保存天理,想叫别人行善除恶,虽施加刑罚和以势压人,别人也不会服从你。
蔡老师谈到教导学生学《弟子规》如何才真正有实效的问题。蔡老师讲:“很多时候我们都看到别人没有做到,事实上最根本的原因是我们自己本身没有身体力行的缘故。”真是一语点醒梦中人。是啊!我们做老师的自己连讲台都收拾不整洁,学生又怎么可能收拾得好抽屉呢!“见人恶,即内省,有则改,无加警。”现在我要“见己恶,即内省”了!我每天让孔老夫子的“朽木不可雕也”来鞭策自己;用曾子的“十目所视,十手所指,其严乎!”来督促自己举手投足,起心动念都要合乎《弟子规》的要求。比如自己虽不在父母身边,但保持身体健康,工作努力。因为“身有伤、贻亲忧;德有伤,贻亲羞。”平时与各位同事之间相处友好,努力做到“兄道友,弟道恭”。当你能按照《弟子规》上的内容一点一点地去做的时候,觉得自己的心越来越安定,头脑越来越清楚,事情做得越来越有条理,教导学生时也越来越有信心。
《论语》里有一则: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长期以来,老师和家长对孩子的德育教育遗失了这根本的一条,因此实效性不大。今天,当我切身感受到身教重于言教的时候,心里的滋味十分复杂。
倘若我们这一代的教育者想要真正继承中国传统的儒家文化,振兴中华,一定要深入理解儒家文化的精华。儒家文化首重教育,而教育应以德育为本位。净空老法师告诉我们:“儒所讲的大道就在童子所学的《弟子规》里,《弟子规》是圣学的根基,会念会背,没有用处,要能做到!每一句每一个字都要落实,一生都不能违背,从我们开始到老死都不违背,都遵守,就真的学成了!”这是圣学的骨干,像我们盖一栋大楼,这是楼的架构,钢架!一切经论是房屋里面的装饰陈设啊!《弟子规》是结构的架子,非常重要,要真正相信、理解、肯做,不能只做表面。
“人生最重要的不是奋斗,而是抉择。”当初就是因为错误的抉择,认识了错误的人,走上了错误的道路,来到了我人生中错误的地方。从小教导孩子们“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让他们走好人生的每一步。
当下我们的每一个抉择,将决定我们未来的人生是否幸福。“从前种种,譬如昨日死;从后种种,譬如今日生。”只要我们立定脚跟,用圣贤的教诲指引我们的人生方向,就不会再走弯路。《弟子规》就是一盏人生智慧的明灯,照亮人生的道路,让我们把这盏明灯,代代承传下去。
第四篇:读《如何经营幸福人生》后有感
读《如何经营幸福人生》后有感 最近看了《幸福人生讲座》,越发感觉到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作为父母,作为老师,责任之重,任务之重,每当上课前,老师都会问:同学们,过去的第一周里你们过得快乐吗?而 当我反思自己过去时间里的经历和心情时,结果常常是觉得自己过得不很快乐,不幸福,可回想一下却又觉得使自己烦恼的并不值得如此闹心!为什么我们总是觉得痛苦大于快乐,忧伤大于欢喜,悲哀大于幸福呢?其 实我们总是把不属于痛苦的东西当作痛苦,把不属于忧伤的东西当作忧伤,把不 属于悲哀的东西当作悲哀,而把原本该属于快乐、欢喜、幸福的东西看得很平淡,没有把他们当作真正的快乐、欢喜和幸福。反问一下自己,幸福又是什么?如何才能使自己拥有幸福生活咧? 首先说幸福其实很简单,幸福是一种心境,你用积极的心态去看待世界就 会收获一分内心的安宁,生活就是面镜子,你对它笑他就对你笑,你对它哭他也 对你哭。当我们觉得烦恼很多,看谁也不顺眼,看谁又很难受的时候,问题绝 对不在别人,问题在于自己。所以你只要心量一拓宽,障碍就去除。谁让我们气 的?谁让我们痛苦的?都是自己的强求,都是自己的执着。所以不是别人跟我们 过不去,是自己跟自己过不去,当人了解到这个真相,你才慢慢懂得什么应该放 下。而如何拥有幸福生活呢?如讲座中所言,做一个如法的人。蔡礼旭老师建议 我们习读《弟子规》,以《弟子规》衡量自己的品行,做一个守孝悌、知礼仁的 人。首要就是“入则孝”,在家孝敬父母,同时推及他人父母,老吾老以及人之 老。我们从小到大,父母花费了许多心血,有时即使他们说的不对,也是为我们 着想的。我常常有种感受: 这世上除了父母真的很难有人会对自己那么贴心贴肺 地关怀。虽然我们渐渐独立离开父母,可爸妈的心一直系在我们身上,关注我们 的近况。每周六我都会给爸妈打电话,讲讲自己一周里的经历或问问家里的情况,如果没有按时打电话,妈就会牵挂着,或看 QQ 动态来了解我。作为子女我们真 该多多理解关心爸妈。想想自己上星期还因为爸对我发脾气而和他冷战,真是后 悔,爸的生气还不是因为牵挂关心我?不回电话多伤父母心。“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 最起码做到这些,才能对得住父母。
思一下:我们在父母的人生历史当中写下了可歌可泣的一篇了吗?能够 让父母每一次想到我生这个女儿真是没有白生,我生这个儿子真是非常欣慰!假 如父母那一本历史当中时时打开来都是这样的满足,那我们这一生在父母当中的 历史就写得非常有价值。我不奢求给父母每一页的骄傲,但自己一定要让他们满 意。为人不单要孝还该做到“谨”和“信”等美德,诚信就代表一个人的人格。“借人物,及时还。后有急,借不难”《论语》中说:人无信不立。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信与义往往是结合在一起的,虽然我们不曾讲出,但内心深处必定 坚守着这个信念,履行着自己的义务。别人帮助我们是对我们有恩,而我们更应 当讲道义。蔡老师的讲座中对我有深刻影响的还有关于婚姻的一讲。“人与人相交往
一 定有它的自然的轨迹发展过来。人跟人一开始认识,从相识开始,相识之后慢慢 的才会相知,互相了解,进入相知的状况。”可我们多少人极易因误解而结合,因知道了、了解了而分开,好荒唐。这样子,让关心自己的人伤心。我觉得不否 认一见钟情,但不能把人生全部交托给第六感。看人一定要客观去看,要在平常 他处事待人当中去看,你才能够真正了解一个人。如果只看到 TA 对你的关注而 忽视平时的表现,那么我们很容易被蒙蔽。蔡老师总结的五个词很经典:相识、相知、相惜、相爱、结婚。两个人相 知并且惺惺相惜、互相理解才能相互扶持经营生活。所以我们应当正确理解爱,爱不是一时的甜言,不是一刻欢愉,爱要彼此理解,付出,关心你以及关心你的 家人,对彼此负责。如果还没有遇到
爱情,不要因为寂寞而急切,何不随缘?缘 满时,自然就会拥有属于自己的幸福!最后记起的一句话:行有不得,反求诸己。凡事之本,必先治身。如果有所 不得,先反躬自省,想想自己有何不妥。自身修习完善自然会收获应得的。幸福从来不在于你拥有什么,幸福在于用自己的能力去努力创造,去用心 感受。幸福是要靠自己创造的,金盆银匙、锦衣美食的人,未见得幸福;粗衣布 履、粗茶淡饭的人,未见得不幸。这个世界的一枝花、一滴水,都可能成为幸福 的源泉。
大家都知道现在在学校里都在学习、颂扬弟子规的精神,可是最该学习的是作为父母的和作为老师的我们。正所谓身教重于言传,身不正怎叫孩子正,借用蔡礼旭老师提到的一个例子,一个好战国的领袖走进孩子的课堂,告诉大家要学会友善,不要跟别人打架,哪个孩子会听,他的话多么的苍白无力。作为父母和老师的我们可千万不要做这个领袖。
在工作的过程中,总是会有家长朋友向我“告状”,说自己的孩子这一点不好,那一点不好,几乎就没有好的地方。我很不理解,老话说得好,“孩子都是自己的好”,可现在的家长朋友这是怎么了?
我们不要用自己的思想去压制别人,包括我们的孩子,世界上没有完全相同的两片树叶,更何况是人。我们都在想让孩子圆我们的梦,可孩子就得放弃自己的梦,等他们长大做了父母,也会让他们的孩子去圆他们的梦,这样下去越往后的孩子越可怜,而我们是“罪魁祸首”。我们应该去尊重孩子的思想,多看到自己孩子的优点。好孩子是鼓励出来的,这个道理大家都懂,可是真正做到的却不多,这需要我们发自内心的爱和鼓励。如果是违心的,孩子是会感觉到的,这样的褒奖不如不奖。
我们都有这样的感觉,当你要参加比赛或者演出时,不免有紧张的情绪,此时你就会在心里念叨“不紧张,不紧张”,可结果真的不紧张了吗,不是!反而更紧张,因为你一直在暗示自己紧张。教育孩子也同样,你整天说他的缺点,“啊,你看你这不如谁谁谁,那做的不好„„'不好,我就是不好”,就这样一直不好下去,这是父母给的暗示,而相反的,咱们只看孩子的好,天天说它的优点,孩子就一直按着“好”的暗示发展,越来越好。
幸福是什么? 没有解释!幸福是一种感觉,一个简单却让人遥远的词!下面就浅谈一下我个人对幸福的看法及了解。
许多人都在问:幸福是什么?
幸福没有比较,只有自己的感觉,不是拥有了什么才是幸福的。人生中偶尔也有悲伤,也有失落,但悲伤、失落过后,阳光依旧灿烂,幸福的感觉依然存在。简单的生活、给自己一个微笑,也是一种幸福!所以让自己学会快乐,不让悲伤包裹自己!
仔细看…仔细想…我们每个人都是幸福的孩子。幸福,快乐都是自己的感觉!人都有自己的悲伤,都有自己的心情故事,都会有想哭的感觉!
但,如果让悲伤包裹住自己,让自己的悲伤带著自己走未来!让哭的感觉一留着,幸福,是遥远的!为什么有的人只看到别人的快乐、幸福,却在哀告自己的不幸福!快乐是自己的,幸福是自己的,同样悲伤也是自己的!
每个人都渴望幸福的人生,不一定拥有财富的人就拥有了幸福,要想幸福就要懂得人与人之间如何相处,所以我们要了解幸福认识幸福,从而得到一生美满的幸福。没有幸福的人是痛苦的,人之所以痛苦,就是认为自己总是对的,别人总是对不起我,将一切错误都归罪于别人,而不反省自己,也有满身的错和过失,这就使自己远离了幸福。正如劳格拉底说‘没有人想犯下错误,之所以犯下错误,乃是他的无知’故而如果有人犯了错误,我们要去关怀他、宽恕他、以及以身作则的感化他,而不是发怒、生气、讨厌和打击他,否则我们就像他一样,同样是无知的人。因为我们也犯下了无知的错误,远离了幸福的人生。
我们要认识幸福,了解幸福,才能够得到幸福的人生。聪明的人他必定懂得无论处事待人接物都要做到‘勿以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人心正则从善,事事循理,自能安久相处,人心邪,则次情纵欲,任意妄行,自必贻患无穷的道理。任何一种麽炼都是通向幸福的宝贵经验,要从失败中站起来。事不三思终会后悔,能够忍让自然幸福而无忧。
拥有幸福,需要多了解他人,社会、文化,历史、从而爱国守法,学科学干好本职工作,必定拥有一个幸福的人生。
第五篇:学习传统文化经营幸福人生
学习传统文化经营幸福人生
来源: 七都晚刊2009-10-19视界
首席记者 唐丽萍
人生一世,草木一秋。每个人来到世间上都不是为了受苦的,人人都渴望温暖的亲情,希望有一个幸福美满的家。然而,真正能够如愿的却很少,不少人穷尽一生,苦苦探寻通往幸福的人生之途,最终都未能如愿。该作何努力才能获得幸福美满人生?世上有无通往幸福人生之途呢?答案是肯定的。
引言:
中国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的文明古国,中国的传统文化底蕴深厚,博大精深。早在几千年前,古人们就把“仁”、“义”、“忠”、“孝”、“礼”发挥到了极致——这些我们从古代的《孝经》、《三字经》、《弟子规》、《增广贤文》等古代经典及“孔融让梨”、“岳母刺字”、“孟母三迁”等小故事中就能看到。从古至今,不少家庭都十分重视孩子的启蒙教育,从小就教育孩子要诚信爱国、尊老爱幼、知恩图报、谦恭礼让、朴实节俭、重视家庭等等。然而,由于种种原因,中国几千年流传下来的传统文化已有不少丧失在物欲横流的当今。然而,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却一直被别的国家运用并发扬光大,比如日本,比如韩国、新加坡等。细心的人一定会发现,韩国人、日本人最突出的表现就是孝养父母,礼敬他人。我们在看韩国电视连续剧时,就能看到中国古代所倡导的尊老爱幼、诚信有礼、谦恭礼让、长幼有序、重视家庭的伦理道德观念,并且在剧中贯穿始终,他们所倡导的价值观念、道德标准,让国人看起来,感到很对胃口,能唤起我们丧失在物欲横流社会中的最本质的东西,这就是韩剧为何在中国有市场的重要原因之一。难怪有人说,关于儒家思想,韩剧在反哺着中国!这些论调听起来的确有些刺耳,但更多的却是令人悲哀,祖先留给我们的传统文化被其他国家奉为至宝,而我们为何却要将其束之高阁,甚至不再传扬呢?
作为炎黄子孙,传承中华传统文化,复兴中华道统,培育民族精神,构建和谐社会已是我们义不容辞的使命!
今年8月下旬,记者有幸到南京参加了“幸福人生”讲座,学习的主要内容就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国中医科学院博士彭鑫、南京中医大学郭立中教授、台湾知名教授蔡礼旭、周泳杉等教授为学员授课。老师们声情并茂、深入浅出、感人至深的讲授让大家心灵受到深深震撼的同时也感动得泪流满面。课余,大家都在不断地忏悔和反躬自问:过去的时光,自己做错了什么?行孝、行善、谦让了吗?有没有时时抱有一颗感恩之心?
短短4天的学习生活,每天早上在古乐声中诵读《弟子规》,让人感到古风习习,韵味无穷;每次就餐之前诵读的感恩词:“感谢祖国培养护佑,感谢父母养育之恩,感谢农人辛勤劳作,感谢同仁支持配合”让人怀着感恩之心就餐,不忍抛洒一颗饭粒;学员之间相处时那种相敬如宾、相互体贴、真诚关爱,让人深刻体会到什么叫和谐与温馨;大学生志愿者遇人时那恭恭敬敬的鞠躬礼,不计报酬,不辞辛劳、无私忘我的奉献精神让大家感动;衣服晾晒在户外晚上从不用收取,外出上课宿舍不必锁门,使我们知道什么叫夜不闭户、道不拾遗……学习期间,大家一起思考人生、领略人生的真谛,品味中华传统文化的甘醇和博大精深,分享学习所得,传统文化被淋漓尽致地推向前台。
通过学习,感觉远离了自己的传统文化过久,如今要重拾民族文化的情感,尚有漫长的路要走,但不少人已在我们之前迈出了坚实的第一步。学习中,几乎所有学员都明白了这样的道理:人生幸福的根源在于正确的思想观念,你有正确的思想观念才会有正确的行为,有
正确的行为才会有正确的习惯,有正确的习惯就会有正确的性格,有了正确的性格就会有好的命运,你有好的命运,人生就一定会幸福!
为什么这样说呢?你有正确的性格,才能家和、子孝、夫妻和睦,在这样的家庭中成长的子女才能成才,子女成才,家庭和睦、兴旺,就意味着你的人生已扎下了幸福的根基。怎样才能做到家和、子孝、夫妻和睦呢?
“家和”才能“万事兴”
家,对于人们来说十分重要,没有家的人如同飘萍,有了家,心才有皈依感,生活才有方向;有了家日子才能有滋有味,才会美满幸福。然而有了家,不一定就拥有了幸福。如果家庭不睦,夫妻不忠,子女不孝,一家人整天因为区区生活小事互相指责、吵得鸡飞狗跳,甚至大动干戈,摔砸物品、实施家庭暴力……这种家庭生活就如同地狱!在这种环境中长大的孩子也很难成才。
台湾年轻教授蔡礼旭虽然没有结婚,但他对夫妻如何相处,如何教育好孩子很有研究,他主讲的讲座《家和万事兴》,从一开始就紧紧抓住人心,引人入胜。他开讲之前先用了几个反问句作为开场白:“大家幸福吗?”“你们的父母还好吗?夫妻相处融洽吗?工作顺利吗?孩子还好教吗?”不言而喻,蔡礼旭问的这几个问题就是决定你是否幸福的要素。他说:“幸福在于安于职守,敦伦尽分;幸福在于父慈子孝,夫义妇德;幸福在于家庭和睦、父母康健、孩子乖巧聪明听话。有人说幸福在山的那一边,有的人说幸福就在当下。我想,如果你拥有了上面几项,幸福就应该在你心中!”
佛说,百年修得同船渡,千年修得共枕眠。能够成为一家人,该是几千年修来的福分?因此一定要知缘、惜缘、造良善缘。看看我们的生活,多少人为了生存,为获取更多的财富,一辈子摸爬滚打、追求、患得患失……蓦然回首,人生已在忙、盲、茫的路途中走了一大半,忙到顾不上看亲人的笑脸,看不到亲人的愁颜;忙到夫妻离散,孩子学坏;忙到心无主宰,自己不安、亲人不安、身边的人都不安……遇上这些情况,不免让人困惑,我们原本是想为自己、为亲人营造幸福人生的,到头来为何会出现这样的结果?原因在哪里?
蔡礼旭教授说,近年来,大家都在大谈和谐。和谐从哪里来?和谐就是要放下自私自利,首先关怀别人,尊重别人;和谐就是要多一些付出和关爱,多一些理解、包容,对事物多些忍耐、成全,对社会多一些责任和承担。和谐是每一个生命个体的需要,只有内心和谐才会有真正的幸福;只要人人心中有爱,幸福就在手边,大同世界、和谐社会就在眼前。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只有家庭和谐稳定了,才能换来社会的大和谐;社会和谐了,人们的幸福生活才有保障。而家庭和谐的要件是什么?首先就是要行孝。孝敬父母的人才是有德行的人,不仅自己行孝,还要教育子女如何行孝。其次就是要夫妻和睦,夫妻和睦,就要讲夫义妇德,互敬互爱。三是要惩忿。一个连脾气都掌控不了,他对人会恭敬吗?他的言语家人会舒服吗?“怒是猛虎”,老虎给人什么感觉?凶猛!旁边的动物看到它都非常害怕,都敬而远之。所以家庭生活中,常常是怒火止不住就好像一只猛虎一样,就会让所有的家人如同生活在地狱之中。因此一定要以“恕己之心恕人”,以责人之心责备自己的缺点,报恩长,报怨短,这样家庭才能和谐。四是要教育好孩子。德行是家之本,国之本,人生最重要的事就是要教会孩子行孝,做一个有道德的人。都说30年前看自己,30年后看儿女,一个人的福分再大,挣下的钱再多,如果他们的孩子奢侈、骄傲、懒惰,这个家就败了。所以,要想孩子成才,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做父母的从小就要在孩子心中种下礼敬长辈、礼敬他人的种子,让孩子知书达礼。这样,他们的人生才会得到助力,做到学有所成。
平时我们常听到不少家长和老师在感叹现在的独生子女自私、脾气大,难教育。现在的孩子身上存在的问题归结起来有以下几个方面:骄傲、自大、自我、没礼貌、不孝、懒惰……家长有没有想过,孩子骄傲、自私、脾气大、没礼貌、不孝、懒惰等毛病不是天生就有的,是我们娇惯出来的!古圣贤说得好,修身才能齐家,齐家才能治国,治国才能平天下。人生
最重要的事就是教育好自己的子女,人到晚年,如果孩子不成器,人生还有什么幸福可言?因此身为父母,要想把自己的孩子教育好,就应从修身开始。我们修身之后,孩子、家人就会佩服,自然而然就能齐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