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哲复习资料

时间:2019-05-14 11:31:4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中哲复习资料》,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中哲复习资料》。

第一篇:中哲复习资料

(仅供参考)

一、先秦哲学

1、“五行”范畴在文字上见于《尚书》的《甘誓》和《洪范》。五行:水、木、金、火、土

(一)孔子

1、思想体系的核心---仁(“仁”是孔子思想的中心观念): ①以“爱人”为“仁”。这种爱人、同情人、关切人,包括爱、同情、关怀下层百姓,是“仁”的主旨。爱是有差等的爱。②以“克己复礼”为“仁”。“仁”是内在性的道德。其第二义是修己,通过实践礼而有教养,同时不拘泥于礼,努力体认礼之内核,达到实现仁德的自觉、自愿、自律,挺立道德的主体。③“忠”与“恕”接近于“仁”。“忠”就是中,讲的是人的内心“忠”又是尽己之心,“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恕”讲的则是接人待物,是推己之心,“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综合起来就叫忠恕之道。忠恕未足以尽“仁”,是为仁之方,所以说为道不远。④孔子仁道是人文主义的价值理想。

⑤孔子之“仁”的不同层次。仁者的境界,以至善至美的“圣”(圣人)为最高。第二层次的仁叫“成人”(全人、|贤人)。第三层次的仁人叫君子,是超越于自然人的道德人,即与小人儒相区别的君子儒。

2、什么是中庸?

在一般方法论上,孔子主张“中庸”。“中庸”是道德修养的最高境界,一般人很难达到。“中庸”又是普遍的方法学。“庸”有三义,一是“不易”,二是“用”。“中”是指中和,适中,不偏不倚、无过无不及的标准。(文质关系、哀乐情感表达、和性情、仪表上)。中庸之道不是不要原则,不是迎合所有人,那是滑头主义的“乡愿”。孔子说:“乡愿,德之贼也。”“时中”的要求是指与时偕行,与时代的要求相符合。孔子提出了“权”,即通达权变的思想,强调动态的平衡统一,原则性与灵活性的统一。其“中和”、“中庸”的原则在美学和艺术学上也有反映。

孔子有“叩其两端而竭焉”的方法(《子罕》),即不断地从两个不同的方面去启发问题,又提倡“执其两端,用其中于民”,在两个极端之间找到动态平衡统一的契机,具体分析,灵活处理,辩证综合。

(二)老子、庄子

1、无为

2、老子的“反者道之动”讲了什么,如何理解 老子认为,道的变化、功用有一定的规律:“反者,道之动;弱者,道之用。”意思是,向相反的方向变化发展,是“道”的运动;柔弱,是道的作用。老子看到事物相互依存、彼消此长的状况。

(三)墨子

1、“三表法”

墨子提出了检验认识的三条标准:“何为三表,有本之者,有原之者,有用之者。上本之于古者圣王之事。下原察百姓耳目之实。废(发)以为刑政,观其中国家百姓人民之利。”即古代圣王的历史记载、老百姓的亲身经验和实际运用是否符合国家人民的利益。2﹑墨子否认“天命”却承认(主张)“天志”,原因是什么?

墨子肯定意志之天的存在,认为天是自然、社会和人民的主宰,能赏善罚恶。墨子在这里把高贵而全知的“天”作为“义政”或“善政”的根源。

①墨子的天志主要反映了劳动人民的利益和要求,是平民意志的外化;

②墨子的论证方式,是以“利”为枢纽的。墨子以“天”为宇宙和人类社会的最高主宰,以“天志”为最高准则和尺度,用以衡量天子、王公大人、卿、大夫、士的刑政和言论。在天志面前,人人平等。他试图借助于天志迫使为政者心存敬畏,随时警戒自己,规范自己的行为,“为天之所欲,而去天之所恶”,给予天下百姓以生存的可能和起码的利益。(墨子所提出的兼爱学说,没有像孔子的仁爱思想那样具有心理基础。势必从外在寻一保证。这个保证就是“天志”。)

3、儒墨并称显学

(四)孟子

1、性善论中的“四端说” “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 恻隐、羞恶、辞让、是非等心,既是理,又是情。这种“四端之说”本身即涵有道德价值感,同时又是道德判断的能力和道德践履的驱动力,成为现实的道德主体自我实现的一种力量。没有这些东西人就会成为非人。

(五)名家

1、名辩思想

2、代表人物

(1)惠施:合同异派 十大命题:其一,“至大无外,谓之大一。至小无内,谓之小一” 其二,“无厚,不可积也,其大千里” 其三,“天与地卑,山与泽平” 其四,“日方中方睨,物方生方死” 其五,“大同而与小同异,此之谓小同异;万物毕同毕异,此之谓大同异” 其六,“南方无穷而有穷” 其七,“今日适越而昔来” 其八,“连环可解也” 其九,“我知天下之中央,燕之北,越之南是也” 其十,“泛爱万物,天地一体也”(2)公孙龙:离间白派

不同的感官,经过思维抽象,产生不同的名,反映事物不同的属性和共性。但他认为,首先必须把事物(石)与其属性(坚白)区分开来,而不是混淆起来。不同的属性是相互独立的,不是相互包容的,所以是分离的,也就是“藏”起来。

如何理解公孙龙的坚白论呢?他表现出这样一种既离又合的智慧,即现象或性质总是在特定的关系中显现的。

二、汉至唐代哲学

(一)董仲舒

1、独尊儒术形成的原因:

(1)汉武帝与董仲舒君臣撮合而成的(2)为了建立大一统帝国的需要(3)出于争夺学术地位的需要 深刻的社会原因

(1)治民之术的需要:独尊儒术是改善治民之术的需要。对于如何统治人民的问题,汉代统治者认真总结了秦亡的教训,认为秦统治者在取天下时是成功的,但在守天下、治天下时却是失败的,这是由于不懂得逆取顺守的道理。(2)无为之治的终结:阶级矛盾逐渐加剧,使汉代统治者意识到 清静无为政治已不适应封建统治的需要了

(3)儒家地位的肯定:儒家关于宗法制度和宗法思想的理论,符合我国封建社会的实际状况,这是它被定为一尊的重要原因。

(4)汉代儒学特点:汉儒除重视天道之外,还重视人情因而儒家的教义很容易深入到老百姓的日常生活中去,发挥 一民心,齐民俗 的教化作用。(5)董仲舒对儒学的发展

董仲舒针对当时统治阶级集团内的尖锐矛盾,提出了 大一统 说。为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打击地方割据势力提供了理论依据。最后,独尊儒术 是建立统一的多民族封建帝国的需要。所以,儒学能够定于一尊,和它提倡的人生哲学得以满足建立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帝国的需要直接有关。

2、董仲舒的主要思想:

董学继承和改造了孔孟的天命思想,又糅合道、法、名、阴阳等各家,精心构制了一个规模宏大的经学神学唯心主义和形而上学体系。(1)三纲、五常思想 三纲:“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 五常:仁义礼智信(2)天人感应

(3)“天不变道亦不变”:

①治世之道奉天法古,不得变更; ②论证朝代迭替,更发改制的合理性(4)顺命、成性、防御

3、性三品说

一是“圣人之性”。

此类情欲很少,不教而能善,是天生的教化者; 二是“中民之性”。

“中民之性”为数最多,它处在其中,是可上可下、能善能恶的,它也是董仲舒人性论关注的核心。

三是“斗筲之性”。即贫贱之性,其特征是只能为恶,而不能为善。“圣人之性”即孔子所说的“上智”之性,“斗筲之性”即孔子所说的“下愚”之性,这让两种人性是稳定的,不会改变的。

(二)、桓谭

1、形神关系:

在反对谶纬迷信和神仙方术的斗争中,桓谭系统考察了形与神的内在联系,并以“烛火”为喻,提出了形神关系的新见解。所谓“形”,指的是人的肉体存在;“神”则是指灵魂,是人的精神存在。桓谭的形神理论的一个显著特点是:它是近取譬。巧妙地选取了人们生活中常见的蜡烛与火焰为喻体,以烛火关系来论证形神关系。桓谭立论的起点是形神相依不可分离,正如烛火相随,互依而存。(精神居形体,犹火之燃烛矣;)在桓谭看来,人的精神附着在形体上,正如火焰依附于蜡烛上。

桓谭也承认修身养性对于形体存养的积极意义。桓谭不暂停一些修真之士通过断灭情欲来养身的偏激主张。修身养性只能在一定程度和范围发挥作用,它只能在速度上减缓形体衰

老的进程,在时间上尽量延长寿命;但是,从本质上看,它并不能丝毫改变“形体必老,生命必亡”的客观事实。

桓谭站在时代的高度,对于纠缠人们已久的“形神”问题给予了自然哲学的解释,这一问题的探讨达到前所未有的深度。

(三)王充 1.形神关系(“天下无独燃之火,世间安得有无体读之精”)2.自然元气论—— 引发王充对性命的认识。

王充认为元气是宇宙的本根,宇宙间的一切事物都是禀元气而生。王充的“自然元气”论的关键是论证“天也是自然的”。禀气而生的人和万物也都是自然而然的。天是自然的,那么天的运行也就成了“施气自然”。元气的本性就是“恬淡无欲,无为无事”的,禀元气而生的天然万物同样是“无为”的。

3.王充批判谶纬谴告之说(谶纬是封建神学与庸俗经学的混合物)王充集中了批评了当时甚器尘上的谶纬谴告之说,对于这种谴告之说,王充表示了极大的怀疑,他从各个角度对这一思想展开了批驳: ①谴告之说违背了天道的自然本性。②谴告之说也与常识不合。

“天”其实是一个符号,一个人们借以钳制暴君、宣泄情感的符号。这才是谴告现象的真正实质。

4.王充把人禀气而受的“命”分为三类: ①正命(吉命):禀受了这种“命”的人不需要努力,成功机会自然实现,不须求福而吉善就会自己到来,正所谓“不求而得”、“不为而成” ②随命:它的结局是随着它的行为得失而改变的。

③遭命:禀受了遭命的人,无论如何行善积德、努力奋斗,结果都是一无所得、身遭横祸。(王充哲学的局限性主要体现在他的“命定论”上,“自然”仍旧是王充的命运思想的理论起点。)

魏晋玄学

1.魏晋玄学的各个时期: ①第一个阶段(正始时期):是魏晋玄学的形成期,以何晏、王弼为代表。②第二个阶段(竹林时期):是玄学的拓展时期,以阮籍、嵇康为代表。③第三哥阶段(元康时期):是玄学的成熟时期,以裴頠、向秀、郭象为代表 ④第四个阶段(玄佛合流时期)2.魏晋玄学代表人物:

何晏、王弼(魏晋玄学最重要的奠基人)、阮籍、嵇康、裴頠、向秀、郭象 3.王弼的“得意忘言”说(到了魏晋时期,“言”、“意”之辩成为玄学家们讨论的主题之一,并先后形成三派有代表性的观点,即:“言尽意”论、“言不尽意”论和“得意忘言”论。)

王弼是“得意忘言”说的典型代表。在《周易略例》一书中,他提出了“寻言以观象”、“寻象观意”、“得意而忘言”、“得意而忘象” 的全新的解《易》方法。他说:

(夫象者,出意者也;言者,明象者也。尽意莫若象,尽象莫若言。言生于象,故可寻言以观象;象生于意,故可寻象以观意。意以象尽,象以言著。故言者所以明象,得象而忘言;象者,所以存意,得意而忘象。犹蹄着所以在兔,得兔而忘蹄;筌者所以在鱼,得鱼而忘筌也。(《周易略例·明象》)

“得意忘象”说是王弼在摈斥象数之学“案文责卦”、“存象忘意”的传统解《易》方法之后,提出的一种新的解《易》方法,也是一种具有普遍意义的玄学认识论和方法论。王弼认为,作为万物之本的“无”是无言、无形、无名、无象的;如果人们只停留在言辞、概念的层面上去追索本体之“无”,结果是不可能达到对“无”的体认和把握的。要想真正把握“无”的意涵,就必须通过直观的“形象”才能实现。从方法论上来说,也就是必须“寻象以观象”,进而“忘象以求意”,因为“有生于无”,“象生于意”。王弼的这一思想包含有重视直觉体认的合理因素。在言、象、意三者的关系上,重在体会意,即透过言而明象,透过象而观意。当然,这并不是抛弃言与象。4.嵇康的“越名教而任自然”思想

“名教”与“自然”的关系是嵇康哲学的核心主题。

“名教”指的是社会的等级名分,伦理仪则、道德法规、制度典范等的统称; “自然”指的是人的本初状态或自然本性,同时也指天地万物的自然状态。

直到嵇康时期,才明确地把“名教”与“自然”的关系作为哲学的主题,提出了“越名教而任自然”的思想主张。他将“名教”和“自然”对立起来,认为名教是违背自然本性的,是对大道的陵迟。针对时人推崇名教的风尚,嵇康提出要“越名教而任自然”,反对名教对大道的分剖和对人性的戕害,从而超越名教,使人的自然真心本性得以彰显。(名教束缚人心,呼吁人们超越名教而任自然)5.范缜《神灭论》基本思想 ①形神相即 ②形质而神用

隋唐佛学

1、佛家“四谛”:苦谛、集谛、灭谛、道谛 “三法印”:诸行无常、诸法无我、涅槃寂静

2、华严宗(又称贤首宗、法界宗)的“四法界” 一是事法界,指的是具体的有生有灭的事物现象。

二是理法界,就是洁净的本体世界,是一个无差别的永恒的不生不灭的真理,也就是真如佛性或法性,它是一切法所依的最高真理。

三是理事无碍法界,华严宗认为理是事物的根据,事是理的具体体现。既然理是无差别的,不生不灭的,那么事物现象从理性所反映出来的差别性、一刹那生灭,就不是真实的,而只是一种幻相。但是这种幻相,这种非真实的现象毕竟是依赖着理而存在,所以理事是无碍的。四是事事无碍法界,这就是指事与事之间的关系,既然事物都是幻相、假相,都是人心的产物,既然万事万物都是本体所显现出来的虚幻现实,每一现象又都包含本体,所以各种现象彼此也都互相包容,圆融无碍,没有差别和对立。这种无碍也就是“一即一切,一切即一”。

宋明理学(此节大家自己参照书本理解)

(一)朱熹

1、理气观(p270)

(理先气后—理气相即—理主气从)

2、什么是理学? 又被称“新儒学”、“道学”,把“理”视为最高范畴,世界本体,南宋之后被视为“官方哲学”,明清之后“理学”分化

(二)王阳明(王守仁)

1、“致良知”是什么?“良知”是? “良知”不依赖于环境、意识、教育、,是自然的道德情感。

良知的特点:先验性、直觉性、先天具有 “致良知”:①扩充自己的良知,达到最完美的境界;②把良知付诸行动,内外兼修

(三)王夫之

1、知行观

(1)王夫之即批判了程朱“知先行后”的思想也反对王守仁的“知行合一”的思想,他坚持“行在先知在后”,认为“行难知易”,“行’可以检验‘知”,但“知”不可以检验“行”。(2)在知行关系上,王夫之提出了“知行相资以为用”、“并进而有功”的知行合一观。

2、行、神、物三者之间的关系

“形也,神也,物也,三相遇而知觉乃发”-----知觉的产生是形神物三者相结合的产物,新的作用依赖于五官即“形”,耳目感官只能认识事物的表象,而我们的心则可以透过表象认识本质。(形,感官。神,精神。物,客观对象、条件。)

(四)宋明理学的特点

1、都是以不同的方式为发源于先秦的儒家思想提供宇宙观、本体论的论证。

2、都以儒家圣人为理想人格,以实现理想的精神境界为人生的终极目标。

3、以儒家的仁义礼智信为根本道德原则,以“存天理灭人欲”为道德实践的基本准则。

4、为实现人的精神全面发展而提出并实践各种“为学功夫”(即修养方法)。

第二篇:中哲考研心得

考研心得(北大中国哲学)<转>

答应过不少一同考哲学的朋友说五月份会写一个自己考北大中国哲学的心得体会,也算是为以后考的朋友提供一个参考,毕竟去年考前,很多师兄和研友也给了我许多的建议和帮

助。

首先说一下个人情况,我本科并非哲学专业,也不是北大的学生,这次考北大中国哲学,算是“双跨”,准备的时间从去年八月某日开始,大约持续了五个月,大家在阅读帖子的时候,可以结合个人的实际加以体会。而最后的考试成绩专业课平均分过了130,这点论坛里许多的朋友也知道。所以我想我的复习方法和思路中,或许有和北大哲学研究生入

学考试相符合的地方。

下面说一下复习的主要情况,我大致看了一下我的考研备忘录,专业课总共是过了7

轮,后面几轮我就不说了,关键打根基做笔记是8、9、10三个月。

当时我还不知道其中的门路,结果一直到11月份,我还是按那个书目来复习,结果在西方哲学现代部分等不需要准备的方面花费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这也提醒大家,在考研信息的收集上,一定要作到十分的准确。

下面我大体列一下我第一、二轮复习时选用的书目。

中国哲学史北京大学哲学系中国哲学教研室编(这书大家普遍用新版的,我也推

荐新版的)

中国哲学史(1-4册)任继愈 人民出版社

中国哲学大辞典 方克立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中国现代哲学史 张文儒 郭建宁 北京大学出版社

中国哲学智慧 向世陵 人大出版社

中国哲学史 冯友兰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宋明理学 陈来

理学范畴体系 蒙培元

西方哲学原著选读(上下卷)商务印书馆

西方哲学简史 赵敦华 北京大学出版社

西方哲学史新编 苗力田

西方哲学史(复旦版)

新编现代西方哲学 刘放桐 人民出版社(这书也有新版的)

现代西方哲学新编 赵敦华 北京大学出版社

现象学运动 施皮格伯 商务印书馆

西方哲学史 梯利 商务印书馆(增补修订版)

西方哲学史 罗素 商务印书馆

西方哲学大辞典 冯契

以上是凭记忆写的大概,下面具体的说一说自己的感受,以及取舍的原因。

首先在中国哲学参考书的选择上,北大哲学系自己编写的那本教材无疑是最重要的一本,这点已经被许多研友所认可,希望大家在复习的一定要紧紧抓住这一本教材。而任继愈或者肖捷夫的哲学史,大家可以作为北大版的补充,毕竟人家北大的就一本,任老的有四本,肯定要详尽一些的,而且有一些知识点和人物任老的书里写的稍为多一些,时间允许并且希望取得高分,同时又老是对自己没信心的朋友,可以花一定的力气去读任老的四

本,但最好以北大版为核心。这个主次关系一定要明确。

至于我没有选择的中国哲学资料选辑,有我个人的原因,因为我曾经花过不少时间去读四书五经诸子等等,所以自己感觉还好,而且我复习的时间并不是很宽余,所以放弃了这本。另外,北大版的教材中已经有了不少的原文,大家对这些原文一定要好好掌握。就我个人的感受,纯粹从应试的角度来看,北大版的原文已经差不多够了,当然如果大家时

间比较宽裕,而且希望研究的更加深入一些,那去读读原文一定是好的。

而中国哲学的现代部分,尽管理论上是要考的,但实际看来,考到的概率比较低,据说只是在某年考到过冯友兰的一个知识点。所以时间比较紧张的朋友,可以考虑放弃这部分,但时间宽裕的朋友,可以翻一翻,毕竟人家没说不考。而如果要考,最可能考冯有兰、熊十力、金岳霖三位先生,其他的我感觉可能性不大。

大家可以注意到,北大陈来老师的宋明理学是参考书中没有的,但当时一个师兄曾经告诉我,这本书是他们考试时非常强调的。现在我也可以理解,毕竟理学是中国哲学中的重点,而北大版在一些方面论述的不够详尽。比如曾经考过的“孔颜乐处”和“程颐对一阴一阳之谓道的解释” 两题,北大版教材中说的不是很多,但陈来的宋明理学中都有独立的小标题来阐释。而且理学的不少范畴比较复杂,区分也不是很明显,陈来老师的这本书,在阐释上做的很不错,读一读可以加深理解,加之陈来老师现在是北大中国哲学教研室的老师,所以(以下省略五百字)。

至于蒙培元的理学范畴体系,这本书读的人相对较少,这是我大二时老师让我替他讲朱子哲学时使用过的一本书。蒙老师本身是现在做宋明理学比较突出的一个学者。他的这本书和陈来的宋明理学一个最大的区别在于,陈来是以人为纲,而蒙的书是以范畴为线索,对于理气等几十个核心的理学范畴,往往就其因循沿革阐释的比较清楚集中。大家可以对

比着陈来的书看。当然时间不够的也可以不看。

而中国哲学智慧,我的一个老师是其中的作者之一,所以当时他给我们上课就是使用这本教材,我不向大家推荐,毕竟北大没有列它为参考书,而且这本书也确实写的简易了些。当时我看的时候也是出于休息,而且一些问题这本书换了一个角度来描述,读了可以加深印象和理解。这么说的意思是,大家在复习的时候,不见得要盯住那些教材,有时候休息的时候,翻翻一些简易的哲学简史,里面或许有那么一两句话,就能加深你对某个哲

学家或者范畴的理解,至于这样的书的选择,可以随意些。

最后要强调的一本书可能很多人都不认同,就是中国哲学大辞典。当然,这本书并不容易找,我自己也是托的旧书商才给找到。推荐这样一本大砖头,或许在许多人看来是费力不讨好,对应试不见得有效果。但考过北大的朋友都有一个体会,就是北大的试题有相

当一部分比较偏,而作为一本大辞典,搜罗的词条自然比较广,我对比过以前的一些试题,比如“五德终始说”“天爵”“三理”等等,教材都不是很重视,而在辞典中,都可以找到相应的词条。就我自己的使用来看,可能我从小就有读辞典的习惯,所以这本书用起来很顺手,前后大约看过四遍,状态最好的时候,大约能有四五百条的词条我能大体背诵下来,因为里面最核心的词条我都摘录到我的笔记里,所以读的次数可能更多一些。能借到这本书的朋友,可以看看后面的一个索引,即使不完全看这本辞典,也可以借后面上千个词条来检验自己复习的全面性,如果里面大体的词条能说个大概,那说明复习的比较全面了,如果看到基本或者大半不清楚,就要加快进度和调整复习范围了。但这本书确实不容易找,我后来三月份的时候,才替一个安徽研友找到第二本,而且里面有800页,复印起

来又不太方便,所以一般的朋友可以考虑用中国大百科全书哲学卷来代替。

下面说说西方哲学部分,一开始我并不清楚报考中国哲学方向的考生并不需要考现代西方哲学,所以浪费了许多的时间,当然如果从学习的角度而不是应试来看,收获还是很多的。

先说赵敦华老师的西方哲学简史,这本书尽管很多人对其学术价值有看法,但从应试的角度看,非常重要,而且赵老师现在是北大的系主任,所以大家一定要重视。而且这书有一个比较好的优点,就是小标题,大家复习的时候可以按这些小标题进行掌握。但这本书也有不足,就是太过简略。前边古希腊部分的还好,到了后边德国古典哲学,就明显不够了,所以这时候大家要正确找别的哲学史著作来加以补充。当然,如果从应试的角度看,这个补充的范围也不需要太广。以黑格尔哲学为例,历年的考题中,直接考黑格尔哲学体系中某一大块的概率不高,倒是屡屡考到黑格尔哲学的几个特点。毕竟从应试的角度看,黑格尔哲学体系不太方便出题目。

至于西方哲学原著选读,也是极其重要的一本,今年的考题虽然不能很好的体现这本书在复习中的作用,但我曾经问过靳希平老师,他就非常强调在复习的时候要抓紧这本书。但这里要注意的一点就是,对于一些哲学命题的阐述,可能一些教材的思路和原著有所区别,大家就要多进行补充和综合了。这书可能一般的书店都不见得有,北京倒是在个别小书店里能见到,现在开始准备复习,时间还是比较宽裕,大家最好能抽空好好研究一下这

些原著选读,这对大家以后入学也有好处。

苗力田老师的西方哲学史新编是我当时针对赵版的不足而读的,在国内学者写的西哲史中,苗老师本身的学问根基恐怕是最深厚的,这是我当时选择这本并不在北大范围内的参考书的主要原因。而西方哲学史(复旦版)很多人可能觉得有一些“政治”色彩,所以并不重视。而这本书有他的特点,就是深入浅出,很多哲学问题,或许在别的书里阐释的很晦涩,但这本书里就尽量用简单的语言来说明问题,尤其是其现代部分。当然,这本书

里对某某哲学家的评价和生平,大家可以不用费时去看。

至于刘放桐的新编现代西方哲学,个人觉得远比赵老师那本好。实际上我在复习现代西方哲学的时候,就是赵版、复旦版和刘版同时比对进行的。因为中哲方向并不考现代西

方哲学,所以这里就不多说了。

而剃利罗素等人的哲学史,从应试的角度,并不是很突出,但可以考虑作为补充。而我买西方哲学大辞典,其用意其实和反复阅读中国哲学大辞典一样,就是图个全,而且一些词条解释的很权威和简明,但这本西方哲学大辞典,使用起来并不如中国哲学大辞典好,至少从应试看来是如此。所以大家可以另外选择别的西方哲学大辞典。

下面提一下历年试卷的问题,建议大家尽自己所能去收集三年以上的试题,这个对一些尤其是考过两次的朋友来说,不是很难。一定要仔细分析。比如大家看中国哲学的考题,就会发现每年的试题分布是有一些特点的。比如几乎每年都会考一道佛教的题目,而佛教可以出题的时期又只有两个时期,人也是那么几个反复考过的,如果大家把那么几个点掌

握了,就能确保这个分数了。相应的,其他的也是这个道理。

很多朋友都有这样的疑问,就是教材要看几遍。其实教材是不好按遍数来计算的,有时候你复习的第一轮就能看几遍,或者你可能某一个章节看了好几遍。但一位师兄曾经告诉我,哲学复习必须超过五轮。这个观点我非常赞同,尤其是前三轮,一定要十分的扎实。同时,北大和其他学校哲学系入学考试有一个很大的不同就是北大喜欢出偏题,或者更确切的说是他们的考察面比较广,大家千万不要有侥幸的心理,不要轻易放弃某一块,尤其在时间允许的时候。这点只要大家看到往年的试题,就能很深刻的体会到。复习的时候,一定要重视总结和比较,这点在中国哲学的复习中尤其突出

第三篇:中特复习资料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复习答案仅供参考

一、论述题

1.参考一: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在于:

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加强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不仅可以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要,而且也是全面实施党和国家发展战略的需要。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凝聚和激励全国各族人民的重要力量,是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当今时代,占据了文化发展的制高点,就能够更好地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掌握主动权。

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为现代化建设提供智力支持、精神动力和思想保证。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能够提高劳动者的科学文化素质和思想道德素质,能够引导人们认同和接受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和政治制度

具体说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具有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的重要意义。

一方面,理论意义:

1.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坚持唯物历史观的重要表现。

2.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党建理论的创新和发展。

另一方面,实践意义:

1.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需要。

2.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奋斗目标。

3.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增强综合国力的需要。

4.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维系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的精神纽带。

5.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维护我国文化安全的需要。

或者参考二: 2.答:(1)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中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人民当家作主的政权组织形式,是我国的政体。(2)在我国实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们党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伟大创造,是近代以来中国社会发展的必然选择,是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各族人民长期奋斗的重要成果,反映了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利益和共同愿望。(3)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中国人民当家做主的根本途径和最高实现形式,也是党在国家政权中充分发扬民主、贯彻群众路线的最好实现形式。一方面,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为中国人民当家做主提供了最好的组织形式;另一方面,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为国家机构高效运转提供了有力的制度保障。(4)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建立以来的实践证明: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符合中国国情、体现中国社会主义国家性质、能够保证中国人民当家做主的根本政治制度和最高实现形式,也是党在国家政权中充分发扬民主、贯彻群众路线的最好实现形式,是中国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重要制度载体。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过程中,必须毫不动摇地坚持、巩固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二、材料分析题

1.参考一:

答:社会主义事业必须由中国共产党领导

1.从根本上说,这是由我国的社会主义国家性质和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决定的。我国的国家性质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工人阶级在国家中的领导作用,是通过自己的先锋队组织中国共产党来中国共产党是中国革命和建设的领导核心,这是由它的工人阶级先锋队性质决定的。中国共产党集合了中国工人阶级和各族人民的优秀分子,他们总是站在革命和建设的前列,率领我国人民为民族解放、国家富强和人民幸福进行不屈不挠的斗争。

2.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重要性:党的领导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根本保证(1)只有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才能始终保证中国现代化建设的社会主义方向(2)只有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才能找到符合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规律的正确道路。(3)有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才能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创造稳定的社会环境。首先,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稳定的社会环境。其次,中国共产党有能力确保社会的稳定。(4)只有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才能制定合乎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所需要的路线、方针和政策。(5)只有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才能形成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建设大军。① 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需要亿万人民齐心协力,共同奋斗。②只有中国共产党具备强有力的组织领导能力和巨大的凝聚力,调动各方面的积极因素。搞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国共产党不仅能够领导革命取得胜利,而且能够领导社会主义事业取得成功。因此,我们要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任何时期都不能动摇。或者参考二:

2.答: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强调:‚勇于自我革命,从严管党治党,是我们党最鲜明的品格。必须以党章为根本遵循,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思想建党和制度治党同向发力,统筹推进党的各项建设,抓住‘关键少数’,坚持‘三严三实’,坚持民主集中制,严肃党内政治生活,严明党的纪律,强化党内监督,发展积极健康的党内政治文化,全面净化党内政治生态,坚决纠正各种不正之风,以零容忍态度惩治腐败,不断增强党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的能力,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

全面从严治党,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治国理政和管党治党的核心理念、关键举措,体现了巨大的政治勇气和强烈的责任担当,体现了对党要更好履行执政使命、自身必须始终过硬的规律性认识,体现了改变管党治党宽松软状况的坚强决心。

第一,实现党的历史使命,必须坚持全面从严治党。针对党员干部队伍中出现的一系列严重问题,我们全面加强党的领导和党的建设,坚决改变管党治党宽松软状况,消除了党和国家内部的严重隐患,刹住了一些过去认为不可能刹住的歪风邪气,攻克了一些司空见惯的顽瘴痼疾,形成了反腐败斗争的压倒性态势,巩固了党的执政 基础。实践证明,实现党的历史使命,党必须始终坚强有力,全面从严治党永远在路上。

第二,党要紧跟时代前进步伐,必须坚持全面从严治党。经过长期努力,以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目标、环境、布局、成就、影响的重大变化为标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面对我们党执政环境的深刻变化,面对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的继续深化,我们党的领导核心作用与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关系更加密切,党要管党、全面从严治党的任务越来越艰巨繁重,这些都要求我们坚持问题导向、保持战略定力,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

第三,解决党内深层次矛盾和问题,必须坚持全面从严治党。全党同志务必保持清醒头脑,增强忧患意识,坚定不移全面从严治党,不断提高党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使我们党永远立于不败之地。

三、小论文

学习十九大精神心得体会

参考答案一:

新起点的‚全民新‛激起新时代的‚全民兴‛

绘就伟大梦想新蓝图,开启伟大事业新时代。举世瞩目的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18日上午在人民大会堂开幕。习近平代表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向大会作了题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的报告。习近平指出,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关键时期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会。大会的主题是:不忘初心,牢记使命,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懈奋斗。

听完报告,三个词回荡在脑海中:‚全‛面布局、以‚民‛为本、万象更‚新‛。新起点的‚全民新‛激起新时代的‚全民兴‛:兴在成就、兴许期盼、兴怀梦想。‚全‛面布局,取得五年成就的‚全方位‛。过去的五年是党和国家发展进程中极不平凡的五年,也是国家取得历史性变革的五年。五年来,统筹推进‚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的战略布局,‚十二五‛规划胜利完成和‚十三五‛规划顺利实施,党和国家事业全面开创新局面。国民经济提质增效、深化改革着实有效、民主法治迈出步伐、文化建设取得进展、人民生活不断改善、生态建设成就显著、强军兴军开创局面、‚一国两制‛准确贯彻、外交布局审图展开、从严治党成效卓越。五年来的成就是全方位的、开创性的,五年来的变革是深层次的、根本性的。五年来,国家立足‚全‛面发展,制定‚全‛局战略,动员‚全‛员参与,实现‚全‛民共享,全心全意,铸就全面发展。

以‚民‛为本,增强人民期盼的‚获得感‛。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方得始终。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这个初心和使命是信仰,是动力,是实现历史成就的中国秘密。十九大的报告中,‚民‛字重千钧,以民生为出发点,亦以民生为终结点,强烈凸显‚民生底色‛。将‚以人民为中心‛作为战略总基调,提出一系列举措:‚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实现全面小康;‚让每个孩子都能享受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实现学有所教;‚建立中国特色基本医疗卫生保障制度‛实现病有所医;‚人人都有通过辛勤劳动实现自我发展的机会‛实现劳有所得;‚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实现住有所居。想的都是人民盼的,干的都是人民要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主要矛盾变为‚人民日益增 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体现新时代的中国依旧不忘初心,以民为本,进一步增强人民‚获得感‛。

万象更‚新‛,实现伟大梦想的‚新时代‛。历经砥砺奋进的五年,中国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跨入新时代,踏上新征程。万象更‚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关系全局的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了改变,为党和国家的工作提出新要求;中国共产党肩负了新的历史使命,要求全面统筹‚四个伟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得到了更新,提出基本方略;‚两个重要时期‛明确了新征程的开启,制定‚三步走‛战略;新时代提出了全新发展的理念,完善经济体系、民主制度、文化建设、社会保障、生态建设、强军之路、‚一国两制‛、和平发展全方位体系。全新的时代提供全新的舞台,跟着共产党,走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新时代‛。

新起点的‚全民新‛激起新时代的‚全民兴‛,我国发展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人民群众 ‚兴‛怀梦想,期待新一届中央领导人带领13亿多人民走进新时代,把握好时代,引领强时代。参考答案二:

坚持‚五个毫不动摇‛ 全面落实十九大精神

党的十九大是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关键时期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会。习近平同志的报告是一个举旗定向、与时俱进、求真务实、引领民族复兴的好报告。报告旗帜鲜明、内涵丰富、思想深邃、博大精深,提出了中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阐述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基本方略,作出了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战略部署,是指导我们走进新时代、开启新征程、续写新篇章的政治宣言和行动指南。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是党和人民实践经验和集体智慧的结晶,是全党全国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行动指南。我们一定要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奋力走出哈尔滨市全面振兴发展的新路子。深刻领会和准确把握党的十九大精神实质,将其转化为推动全面振兴发展的强大思想武器。深入学习贯彻落实十九大精神,必须深刻领会报告体现的重要思想、重要观点、重大判断和重大举措,真正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中央新要求新部署上来。学习十九大报告精神,要坚持做到‚五个毫不动摇‛: ——毫不动摇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四个自信‛。我们只有牢固树立‚四个自信‛,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最大国情、最大实际和不断变化的特点,坚持不懈创新理论与实践,才能最终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中国梦‛。——毫不动摇拥护党的领导核心地位。我们必须把忠诚核心、拥戴核心、维护核心作为最大的政治,把始终坚决拥护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融入血脉、植入灵魂,不断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切实推动党中央各项决策部署落到实处,党和国家事业迈向前进。

——毫不动摇贯彻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党中央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我们必须不断深化对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党中央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的核心内涵、立场观点、方法路径的认识,结合哈尔滨实际大胆开展创新实践,着力破解产业结构不优、市场化和开放程度不高、体制机制僵化、创新动力不足等制约发展的难点问题,蹄疾步稳地推动全面振兴。

——毫不动摇贯彻落实党中央重大任务部署。就是要坚定不移地贯彻落实总书记给我们指出的‚一条新路子‛前进方向、‚两个全面‛奋斗目标、‚四个坚持‛重大任务、‚三长三短‛辩证方法和‚五个要发展‛根本路径,着重向打造既有需求增长空间又有供给优势的新增长领域聚焦发力,着力推进动能转换、创新驱动、环境优化,着力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着力提升城市功能和形象品位,着力保障改善民生、加强社会治理、促进社会和谐,不断创造老工业基地振兴新优势,当好龙江 全面振兴龙头。

——毫不动摇推进全面从严治党。要以当前作风整顿活动为抓手,着力解决好漠不关心群众疾苦,对问题视而不见、麻木不仁,新官不理旧账,服务意识差等群众反映强烈、影响发展环境的突出问题,解决好思想僵化、创新意识不强,决策脱离实际、拍脑门,工作不落实、不履职尽责,工作标准低,工作不严不实不细等思想和工作作风上的典型表现,解决好作风问题与腐败问题相互交织的复杂矛盾,当好带领人民干事创业的‚主心骨‛‚领头人‛,不断开创全面振兴发展新局面。参考答案三:

以为人民谋幸福为使命

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关键时期,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于2017年10月18日北京人民大会堂开幕,总书记代表十八届中央委员会向大会作了题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的报告。

习近平在报告中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我国的主要矛盾已经由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力之间的矛盾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这就要求我们广大党员干部在今后的工作中、生活中、学习上,要勇于探索、勇于创新,时时刻刻要把人民的需求作为我们的奋斗目标,把人民的幸福作为我们毕生的追求。

在工作中,要严于律己。非淡泊无以明志。说的是不把眼前的名利看得轻淡就不会有明确的志向。群众让我们站在台上,那么我们就应该对得起群众的信任,要像孺子牛一样,扎根群众,服务群众。零距离的了解民情,在知晓民心上下功夫,零距离的体察民意,在和睦民风上做文章,零距离的办实事,在为民服务上求实效,实现李克强总理提到的‚行大道,民为本,立天下‛。

在生活中,要恪守己心。《荀子•修身》里有这么一句话:‚道虽弥,不行不至;事虽小,不为不成。‛作为新时代的年轻人,我们要时时刻刻不忘初心,深刻牢记时代赋予我们青年的使命,跟党从,坚持走群众路线,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再短的路都需要脚踏实地去走,再小的事都需要认认真真去做。不管身居高位还是深处大山,我们始终牢记共产党人的宗旨,我们都是人民的好公仆,百姓好才是好,百姓兴才是兴,百姓的幸福才是我们的幸福。

在学习上,要坚持永无止境的信念。欧阳修曾说:‚立身以立学为先‛,无论何时何地,都应该坚持学习,学无止境,加强自身的短板建设,不断给自己思想上补钙、学习上加压、能力上加油,牢记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用好实践抓住实践,从而不断提升自己的责任和担当意识,将自己的软实力转化为工作中的硬功夫。要有立身为伞,为百姓遮风挡雨;俯身为牛,为百姓鞠躬尽瘁的精神。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懈奋斗。

第四篇:中教法复习资料

名词解释

角色扮演模式

是指教师有目的地把教学问题作为有效的刺激,以引起学生相应的行动,通过各自的表演和体验,从而产生移情、明理的效果。并在些基础上研究社会行为和价值取向的一种教学模式。该模式通过角色扮演,在情感教育的同时,让学生效地掌握知识,并将过去的历史与现实的生活联系起来,从而使学生的学习成为现实社会生活的了一个组成部分。

历史知识

所谓历史知识,是对人类社会过去客观存在(即历史的发展过程)的客观反映。

中学历史知识是依据课程标准或教学大纲的要求,呈现在历史教科书上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历史现象、历史概念和历史规律等。

历史事实

是客观存在的历史现象,具有客观性和明确性,而学生所学的历史事实是对历史现象加工后的产品,是鉴别考证后的历史现象,是经过选择和解释的历史事实。历史事实建立在时间、地点、人物基本要素之上,属于具体历史知识,是历史学科的基础。

教学内容优化

一是删除枝节内容,保留主干部分,突出学科的基础知识、核心知识、骨干知识。二是合理调整原有知识的组织形式,使之系统化、结构化、层次化。优化教学内容的本质就是提高学习内容的质量。

教学内容过程化

教学内容过程化,就是教师将教科书内容转化为教学内容时,必须对教科书内容进行过程化的加工,即进一步揭示知识产生的背景与知识发生、发展的过程,使学生深入了解知识产生的来龙去脉,深刻认识知识本质、顺序与联系,同时运用相应的策略对此进行探讨和分析,帮助学生构建知识体系。

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是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为实现教学目的,完成教学任务而采取教学相互作用的活动方式的总称。教学方法是为完成教学任务而采用的办法,它包括教师教的方法和学生学的方法,是教师引导学生掌握知识技能、获得身心发展而共同活动的方法。

探究教学法

即是学生在教师引导下进行独立探究活动解决问题的方法。引导学生对有关问题探索发现,就能调动他们学习的主动性,使他们的思维处于积极状态,主动获取知识,从而促进智力的发展。教师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阅读、质疑、讨论、归纳、交流、验证—小结或练习。

备课

实际上指教师在课堂教学之前进行的设计准备工作,即教师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本门课程的特点,结合学生的具体情况,对教材内容作教学法上的加工和处理,选择合适的教学方式方法,规划教学活动。

教学反思

教学反思就是指教学活动后的反思,即教师在上完一节历史课后,对该节历史课教学任务的完成情况、存在问题及教学后的心得体会进行记录,对教学设计及实施进行总结,将成功的经验和失败的教训记录在教案上,以利于日后教学的借鉴,促进教学水平不断改进和提高,同时这也是终身备课的需要。教学反思重在寻找教学预设与教学效果的差异所在;寻找自己教学与他人评价的结合点;寻找教学效果与重新教学设计的生长点;寻找新设计的可行性与学生能力发展的融合点。

说课

一般地说就是让教师以语言为主要表述工具,在备课的基础上,按照教学要

求,依据课程标准、教育理论,对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教学程序等进行创造性 设计和阐述的一种教研形式。可见,说课是对课程的理解、备课的解说、上课的反思。

评课

所谓评课,顾名思义,即评价课堂教学。是在听课活动结束之后的教学延伸。对其执教教师的课堂教学的得失,成败进行评议的一种活动,是加强教学常规管理,开展教育科研活,深化课堂教学改革,促进学生发展,推进教师专业水平提高的重要手段。

板书

板书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配合语言、媒体等,运用文字、符号、图表向学生传播信息的教学行为方式。板书是教师必备的基本教学技能。其作用在于长时间地向学生传递信息,利于学生记忆,具有与实物不同的直观作用,有示范和审美作用。

图画式板书

它是根据教学内容显现出的特征,采用图中夹文或文中夹图的办法形象地勾画出事物间的内在联系的板书。这种板书生动、形象、直观,事物的内在关系显现得淋漓尽致,能有效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抽象思维能力的发展

上课

上课通常是指教师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按照固定的课表,在规定时间内(一般是40分钟或45分钟),对一个班级的学生,采取各种不同的教学方法,完成一堂课的教学任务的过程。它是一个学校教学工作的基本组织形式。

过渡

即上课中的课堂过渡,指教师巧妙地将所学内容的章(课)与章(课)、节与节、章与节、专题与专题之间、子目与子目之间、此问题与彼问题转换衔接在一起的一种教学技能。过渡旨在体现教师上课的内在逻辑,促进学生思维连贯地学习新授课内容。

教师风格

教师风格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表现出来的具有独特个性的教学特征。它是教师教学特色,职业信念、教学观念、知识素养、工作能力和个性特点等在教学过程中的综合体现。教学风格体现的是教学过程中教师的个体差异,是教师教学的个性化特征。风格往往是内在形象的表现。

课程资源

课程资源的概念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课程资源是指有利于实现课程目标的各种因素。狭义的课程资源仅仅指形成课程的直接来源,新课程提倡的课程资源是广义的课程概念,是形成课程的因素来源和必要而直接的实施条件。新课程认为:课程资源既包括教科书、参考书、教学场所等物质资源,也包括学科专家、教师、学生等人力资源。

乡土教材

主要指为地区课程和校本课程编写的教科书,对历史学科来说,就是地方史教科书。内容不需太多,但必须有特色。其目的就是要使学生在学习整体历史课程的同时对家乡有更深入了解;以弘扬当地的历史和文化、提高当地整体的人文素质水平。

多媒体教学

多媒体教学是指利用计算机等技术,综合处理文字、声音、图像、图形、动画等信息,以多种媒体信息作用于学生,形成合理的教学过程,达到最优化教学效果的一种教学手段。

教育实习

教育实习是师范院校学生在掌握一定专业基础知识的前提下,到基础学校进行教育和教学专业训练的一种实践形式。它是师范教育贯彻理论联系实际原则、实现培养目标不可缺少的教学环节,是教学计划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简答题

1、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开展,历史教学方法出现了哪些新的发展趋势?

★ 各种教法的优化组合将是改革的主旋律;

★ 建立与各套教材配套的教学方法体系是新的实验课题; ★ 常规教学方法将常用常新,推陈出新; ★ 现代化教学手段将发挥更积极的作用;

★ 农村地区中学历史教学方法改革将是解决的重点问题。

2、按照历史教学的新理念,如何转变教学评价?

★ 就评价功能而言:历史教学评价不再是检查、甄别、选拔,更重要的是促进学习者的发展。

★ 如对学生来讲:不仅要考查学生对历史知识、历史技能的掌握情况,更要关注学生掌握历史知识、技能的过程与方法,以及与之相伴随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形成。

★ 从教学评价主体来看。历史教学评价中被评价者从被动接受评价转向主动参与评价,实现评价主体的多元化。如把学生、家长、管理者也作为评价的主体。

★ 评价的方法看:新课程改革倡导评价方法多样化。如对学生进行评价时,除了纸笔考试、还可以采用个人代表作品档案法、课堂观察和行为记录法、活动法、学生自我评价法等。

3、在历史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历史理解能力?

★ 讲清基本的历史概念

★ 让学生了解基本的史学理论

★ 引导学生将各科知识融会贯通

★ 将前后的知识联系起来

★ 引导学生突破历史思维定势

4、如何在历史教学中进行情感教学?

★ 创设课堂情境:历史情境教学的特点就是以多种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实物情境、音乐渲染、表演情境、生活情境的展现。

★ 用形象诱发情感:教师情感的流露能唤起学生的爱与恨,苦与乐。

用声调来渲染:教师用语言艺术来渲染情感,声调对传播情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用体态语言强化情感:体态语言是一种无声语言,是人们表情的外部流露,包括面部表情、语言表情、身段表情等。

5、简述优化教学内容的具体目标。

★ 主题化:我们每上一节课都应该有个教学主题,通过这个主题把其他知识串起来。★ 集约化:历史教师必须把历史学科的基本结构和学科知识体系的核心知识作为教学内容的主体,使之成为学生识记、理解、运用的重点,并使之释放最大教育能量。

★ 结构化:抓住若干历史基本主题,按照历史知识的内在联系,对历史知识进行优化组合,使之序列化、系统化、整体化。★ 层次化:历史知识的掌握是分层次的。从认识历史的表象,到历史的概念、历史概念体系,进而认识历史发展的规律,这就是学生认识历史的客观过程。新课程改革在教学目标中把历史进行层次化,识记,理解、运用就是历史知识的层次化。

★ 理性化:尽可能把历史知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高度,提炼观点,概括结论是其基本要求。★ 方法化:一是体现一般的思维方法,如,分析、综合、比较、概括的分析方法;二是要体现历史学科独特的思维方法。

6、如何进行历史教学内容的布局调整?

★ 认真研究重点、难点、疑点、知识点。★ 联系实际,适当调整教科书顺序。★ 加强知识间的相互联系。★ 变化多样,给学生全新的认识。★ 对教科书进行深化、扩展。

7、常用的历史教学方法有哪些?

参考答案一

一、师生认识历史方法系统

这一系统包括讲授法、谈话法和演示法。其功能是着重在掌握历史系统知识和历史基础理论。

二、师生实践学习历史的方法系统

这一系统包括学习指导法、参观法、微型研究法、练习法等。其作用主要在于通过实践、练习,影响学生的行为方式和技能。

三、师生评价历史学习的方法系统。

这一系统包括激励法、陶冶法、欣赏法和检查、评价法。其功能着重在价值判断和情感方面。

四、师生交往学习活动系统。

这一系统主要包括交往指导法、小组讨论法和班集体讨论法。其主要作用在于培养集体探讨能力和表达能力。参考答案二

1、讲授式教学法

2、自学式教学法

3、探究教学法

4、历史比较教学法

5、练习式教学法。

6、尝试教学法。

7、历史图示法

8、历史情境教学法

9、历史目标教学法

10、多媒体教学法

8、什么是教学方法?教学方法的选择应遵循哪些原则?

对教学方法的定义,不同国家具有不同的观点,我国教学论育专家的定义为:教学方法是为完成教学任务而采用的办法,它包括教师教的方法和学生学的方法,是教师引导学生掌握知识技能、获得身心发展而共同活动的方法。

总得说来,定义为:教学方法是为实现教学任务,师生共同活动的方式、手段、办法的总称。教学原则

★ 教学的目的性原则 ★ 理论与实际结合的原则

★ 直观性与发展历史思维结合的原则 ★ 高要求与量力性相结合的原则 ★ 情感性原则

★ 面向全体与因材施教结合的原则 ★ 教学向自学过渡的原则

9、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备课有哪些新的含义?

★ 备课是教学过程的精心预设,包含着教师对课程教学内容的理解水平,也包含教师的创造性劳动。

★ 备课是知识的内化、具体化与课堂物化的预案。★ 备课是对教学资源开发、整合与利用的过程 ★ 备课是对学生的研究与关注 ★ 备课是教师再学习的过程

10、简述备课的基本要求。

★ 教学目标制定要准确

★ 内容选择要合理

★ 作好教学内容分析,突出重点,击破难点,抓住关键 ★ 要全面了解学生水平

★ 学法制定要恰当,切合学生实际

★ 教学方法要精选,体现教学方式的转变和课堂环境的改善 ★ 问题设计要精当 ★ 教学细节要周密安排 ★ 教具和课件准备要充分 ★ 练习设计要精当

11、简述教后记的基本内容。

教后记的内容主要包括六种内容

记成功做法,记失败之处,记教学机智,记学生问题,记学生见解,记学习心得。

12、简述说课的要求。

★ 说教材——教材的分析与处理 ★ 说学生——分析教学对象

★ 说教法、学法—选择教学方法与手段 ★ 说教学程序—分析教学过程设计 ★ 说效果—进行课后的教学反思

13、试述导入新课的功能和要求。

功能

★ 激发学生的历史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为什么学)★ 承前启后,起过渡作用(学什么)★ 启发学生的思维,引领学生探究(怎样学)要求

★ 导入的问题要准确 ★ 简洁明快、切入主题 ★ 不单纯追求兴趣性 ★ 不牵强附会 ★ 生动感人不呆板

14、有效提问的技巧有哪些?

★ 考虑学生知识基础,把握好所提问题的难度水平★ 类型多样,提出适合不同认知水平的各种类型问题 ★ 设置坡度,提问要面向全体学生,因人施问 ★ 耐心细致,控制等待时间,留给学生思考余地 ★ 充分鼓励,对学生的回答予以恰当的评价

15、简述历史教学中结束技能的作用。

★ 巩固强化作用 ★ 过渡衔接作用

★ 加强认识、深化主题作用 ★ 挖掘潜力、培养能力作用 ★ 内外沟通、立疑开拓作用

16、如何在历史教学中把握课堂教学的节奏?

在45分钟之内,学生的生理心理状态分为五个时区,呈波谷——波峰——波谷——波峰——波谷的起伏发展规律。根据45分钟之内学生生理心理状态的起伏发展规律,每一堂课应重视以下几个时段的设计。

★ 起始时区,大约5分钟时间。这5分钟是引导学生进入学习角色时区。

★ 兴奋时区,大约15分 钟时间。教师必须不失时机地把学生的思维引入最佳境界。★ 调试时区,大约5分钟时间。教师必须对学生进行调适,帮助学生度过疲劳波谷区。★ 回归时区,大约15分钟时间。教师应当因势利导,再次把教学推向新的高潮。★ 终极时区,大约5分钟时间。这是课堂教学中的总结回应时区,教师应当加大信息量,加快语速,强化情绪,总结新课,圆满完成任务。

17、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在于提高教师素质。试述中学历史教师必备的素质。

第一,相关的专业知识和系统的教育知识。作为一名教师,首先要有深厚的专业基础知识,宽广的文化修养以及丰富的教育理论知识,同时不断调整自己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技巧。第二,要有敬业精神和道德修养。要求教师有高度的事业心和责任感,以身作则,为人民教育事业献身精神。同时要为人师表,公正平等,正直无私,不偏心,对待不同的学生要一视同仁。

第三,教育能力素质。教师除了具备现代人的基本能力,还必须具备完成教学任务的特殊能力,如教学语言能力,课堂组织与管理能力等。

第四,自我进步意识和开发意识。如教师要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

论述题

1、请结合历史教学改革的发展趋势,论述历史教学的新理念。

从历史教学改革的发展趋势来看,历史教学新理念包括历史教学目标、教学过程、教学手段和教学评价几个方面。教学目标

要树立以人为本,以学生发展为本的观念。改变过去那种知识传授、培养能力、思想教育的观念。过程与方法

新课程改革特别强调了教学过程与方法,新课程强调的教学中师生互相交往与互动,实现共同发展。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学生都是教学主体,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在人格上都是平等的。教学手段

新课程改革的一个突出特点就是提倡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教学工作不能凭空进行,必须以一定的物质技术为基础,这就是教学手段问题。教学手段主要包括:A、客观世界具有的、在教学中直接采用的各种物体。如教学中使用的文物、复制品、动植物遗体、标本、模型等。B、教学用书及图表。如教科书、手册、词典、习题集、表格、地图、示意图以及其他直观教具。C、现代化视听辅助用具。计算机、放映机、录音机、电视机、投影机等。D、教学专用设施。语音室、历史专用教室、各种实验室等。教学手段是实现教学方法的工具,而不是教学方法。教学评价

教学评价是教学环节的重要组成部分,这对于改革教学、提高教学质量有着重要意义。就评价功能而言:历史教学评价不再是检查、甄别、选拔,更重要的是促进学习者的发展。从教学评价主体来看。历史教学评价中被评价者从被动接受评价转向主动参与评价,实现评价主体的多元化。评价的方法看:新课程改革倡导评价方法多样化。

2、什么是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在教学中如何突出重点和突破难点?请分别结合实例加以说明。

重点:依据新课程教学目标,从历史教学内容的学科体系看,组成历史发展基本线索的主要环节为教学重点;从教与学的活动看,培养能力,掌握方法也是教学重点;从情感教育来看,培养学生的情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也是教学重点。如在《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这一课中,其教学重点为中华民族资本主义工业的兴起及民族资产阶级诞生 如何突出重点

一是灵活调动教学内容。

二是围绕教学重点对教学内容进行补充。

如在讲《鸦片战争》时,可以补充中英贸易情况,补充鸦片的相关知识,以及鸦片贸易对中英贸易的影响;

三是在教学时间上给予保证。

如在讲《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这一课时,就需要将时间倾斜于其中央官制和郡县制,而不是花大量时间讲秦国统一的过程。

教学难点:就是头绪较多,比较艰深,学生难以理解的教学内容。具体来说大致上可以分为五种类型:一是非一节课所能完成的教学任务;二是中学生难以理解的课文内容;三是属于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的专业知识;四是超越现阶段学生知识水平的内容;五是为了阐明重点而必须增补的历史知识如在《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这一课中,其教学难点为中华民族资产阶级的两面性。如何突破难点

第一,将头绪比较多的内容通过多媒休进行简化。如法国资产阶级革命的过程比较复杂,我们通过多媒体手段,将资产阶级革命的过程列表,展现出来让学生能够清楚了解革命的过程。

第二,用具体事例讲述一些艰深的问题。如讲述社会变革问题,必须涉及到生产力和生产关系问题,如果我们光是讲生产力生产关系这些理论,学生是难以理解的,如果我们结合社会变革原因,过程、结果来讲,学生就容易理解了。

第三、补充材料,化解难点。如太平天国《天朝朝田为亩制度》的空想性是教学中的一个难点,要说明这个问题,必须补充这个制度在土地分配的产品分配方面的史实才能说得清楚。

3、在历史教学中如何实现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的有机结合?请结合实例加以说明。

教学方法主要有以语言传递为主的方法,以直接知觉为主的方法,以实际训练为主的方法,和以陶冶为主的方法。教学手段主要包括两大类:一种是以语言(包括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为载体的;另一种是运用教学工具(包括普通教具和现代化教具)为载体的。要实现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的有机结合,应该:

1、探索新的教学方法,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更新教学观念。可以引进新的教学方法,改变传统的以讲授法为主的课堂教学,可以用语言为媒体,用多媒体为辅助,进行历史教学。

2、要正确应用各种教学手段。(1)、要传统与现代相结合,板书与电子课件相结合,实现多种教学手段的结合。(2)、要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开展启发式教学和探究式教学,从而引导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让学生学会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

如在讲述北宋时期的社会生活时,可以改变传统的讲授为主的课堂教学,而以《清明上河图》 为主。先让学生通过找资料,适当了解此图的基本情况,如背景、主要内容等,然后在课堂中利用多媒体,展示静态、动态的《清明上河图》,以及补充相关的影视、文字资料,从而开展探究式教学,通过讲解这幅图去看待北宋的社会生活。

4、试论述备课环节中备学生的基本原则、主要内容及意义。

基本原则

教学的根本目的是促进学生的发展。教学过程中最重要的任务是发展学生的主体性。备学生的过程就是深入研究学生的过程。为此,必须坚持几个基本原则:

★ 主体性原则。教师通过备学生,解决学生现有水平与教学要求之间的矛盾,起到调节学生与教材之间关系的作用。

★ 差异性原则。教师要做到尊重差异,承认差异,从学生实际情况出发,根据不同情况,有的放矢地备课。

★ 发展性原则。教师要用动态的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充分调动每一个主体的能动性。主要内容

在备课活动中,备学生主要围绕备学生的学科认知特点和规律,备学生的知识基础,备学生的经验基础和生活关注点,备学生的能力和兴趣等内容展开的。

★ 要了解学生原有的知识基础,这对备好课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教师还要了解学生掌握的其他相关学科知识的状况。

★ 备学生的经验、思想和生活关注点

★ 备学生的能力。★ 备学生的情感因素。★ 备学生的身心特征。意义

★ 教育目的之一在于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和谐、可持续发展

★ 教学设计的要害在于围绕学生的学而展开

★ 学生学会知识和全面发展是课程教学实施的最终目的

通过备学生,加强备课的目的性、针对性和实效性,进而优化教学过程,发展学生潜能,促进学生情意和人格的健全发展。

5、听课是青年教师成长的必经之路,试论述如何提高听课水平?

参考答案一

听课是一种最直接、最具体、最经常也是最有效的研究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原方法和手段。对于提高听课水平,则需要听课老师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1、听课应当有准备,这主要包括:树立科学的听课观,选择正确的听课方法,了解教材和教师,做好积极的心理准备。

2、抓紧听课过程,做到听、看、记、思有机的结合。我们主要听教师是否体现新课程的理念、方法和要求;是否重点突出,详略得当等方面。主要看教师主导作用的发挥,看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听课记录应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教学实录(执教者的情况、学习者的情况);二是教学评点(听课者的看法和体会)。思考教师为什么要这样处理教材,教师成功的地方和不足或出现错误的地方,如果是自己来上这节课,应该怎样上,进行换位思考等方面。

3、听课要细心。要重课堂设计,重教师语言,重学生怎么学。

4、关注课堂气氛,一个好的教师能够创设一种愉悦、和谐、充满人文情怀的课堂氛围。参考答案二

听课是一种最直接、最具体、最经常也是最有效的研究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原方法和手段。对于提高听课水平,则需要听课老师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1)学会思考。主要包括:发现课堂上老师和学生闪光的地方,思考老师的教学为什么会出现问题和不足并如何修正,想教师出现的问题是共性问题还是个性问题以及解决办法,在与教师的教学比较之下发现自己的优缺点。

(2)把自己当成研究者。一是看符合不符合《课程标准》的要求;二是看教材把握的水平与程度如何;三是看教师是不是把学生视为学习的主人,是否充分调动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也就是看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效果。

(3)学会欣赏他人。欣赏他人如何处理教材;欣赏他人教育教学技巧;欣赏他人如何唤醒学生。通过听课看他人怎样运用现代教育教学技巧,实现“智慧地教”。

(4)带着问题听课。听课者课前要熟悉所听课的教学内容,盘点自己在日常课堂教学实践中一直存在的困惑和急需解决的问题,让自己带着思考、学习、探究的态度去听课。(5)学会选择听课。听同头教师的课,这是最直接、最有效的借鉴但不能照搬;还要学会听不同学科的课,它可以教会人用不同的方法进行思维,管理课堂,赢得学生,完善人的精神家园。

6、试论述历史课堂提问的基本原则?结合实例加以说明。

优化课堂提问不仅仅是为了完成教学任务,而且要“指点”学生掌握“下手”的方法。历史课堂提问应遵循如下几个原则:

1、目标明确,问题设计要从整体目标出发,考虑教学的整体效应,摒除想怎么问就怎么问,想问在哪就问在哪的做法。如在讲述《唐的社会经济》时,教师可以向学生展示“二牛抬杠的直辕犁”、“曲辕犁”两幅图,引导学生进行观察,然后提问:①二者在形式上有什么不同? ②分析比较两种犁的作用,说明当时的耕作水平发生了什么变化?

2、激发兴趣,一方面,发挥历史知识丰富的特点吸引学生,提高学习兴趣,已经成为历史学科的一大特色;另一方面,加强现实与历史的联系,引导学生思考。如在讲述《开创外交新局面》这一课时,可以提问:为何一个小小的乒乓球拉开了中美两国交往的序幕,那么是什么背景促使这种情况产生?

3、选准时机,把握好课堂提问的时机非常关键,在历史教学中,选准提问的机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看似无疑处设置疑问,于枯燥乏味处设置疑问,针对教学内容的重点、难点设置疑问,在教材的前后衔接处设置疑问。如在学习《美国的建立与拉丁美洲的独立运动》一课时,在解决完基本问题后,可以设问:英属北美13个殖民地的抗英斗争为什么到18世纪转变为联合一致的美国独立战争?

4、培养能力,根据思维的敏捷性、灵活性、深刻性、批判性和创造性分别设置各种问题。如曾国藩是中国近代史上一位重要的历史人物,如何评价曾国藩?

第五篇:中兽医学复习资料(模版)

中兽医学复习资料

1.名词解释 阴阳

阴盛阳虚

五行相侮

五行相乘

藏象

宗气

营气

经络

奇经八脉

病机

四诊和参

促脉

代脉

八纲辨证

六经辨证

同治

异治

治未病

方剂

相使

相须

归经

2.其他

阴阳的关系

气和血的生理功能 五行的相互关系 气和血的关系

气和津液的关系

经络的主要作用

肺的肃降功能主要表现

心与小肠病辨证要点

肺与大肠病辨证要点

影响正常口色的因素有

方剂与配伍的关系

四君子汤的方药组成五味所表示的药物的作用

中药炮制的目的湿邪化燥的机理

辛凉解表代表方剂

补血和血代表方剂

止咳化痰代表方剂

祛湿代表方剂

理气代表方剂

君主之官是?

泻火药有哪些

六腑与奇恒之腑有哪些

五行的作用

脏腑的功能

方剂君臣佐使的基本含义

顺气安胎的药有

肝病传脾,病理传变规律是

与肺相表里的脏腑是

主宰整个水液代谢全过程的脏腑是

五脏及六腑的共同生理特点

为什么说药物“升降在物,也可在人”?

沉脉的脉象特点及主病?

何为四诊?为什么要“四诊合参”?

瘀血的类型及成因?

3.分析

根据症状分析一头8岁黑白花奶牛,产犊60天,昨天气候突然变冷,今早发现该牛精神沉郁,不吃草,不见反刍,前来就诊。检查:体温40.1℃、P96次/分、精神沉郁、毛乍、怕冷、遇风发抖、无汗,鼻流清涕、稍喘、脉浮紧。该病的证型、方剂、舌苔与无汗原因

下载中哲复习资料word格式文档
下载中哲复习资料.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中哲辩论赛计划方案

    中哲辩论赛计划方案 一、辩论赛主题: 孔子像该不该站在天安门 二、辩论赛角色名单: 1、“辩手”(8名):xxx、xxx、xxx、xxx(正反方由抽签决定,另加抽签再决定两名正方辩手、两名反方......

    北京大学中哲真题

    北京大学中哲真题(94年到07年) 94 中哲(中西同题)名解 绝四、三表、四德、四几、玄同、奇正相生、人副天数、形神相即、凡象皆气、宙轮于宇 问答 1、比较王弼、郭象、森肇(......

    09.8.14冯友兰中哲读书笔记(5篇)

    敬爱的刘老师,您好! 《中国哲学史》(上下册) 冯友兰著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0年11月第一版 在家就是一点不好,琐碎的事情较多,原以为有了上个月的铺垫,对中哲的情况有了一些了解,......

    浙师大中哲考试范围(五篇材料)

    中国哲学部分 名词解释: 四书五经-四书五经是四书和五经的合称,是中国儒家经典的书籍。四书指的是《论语》《孟子》《大学》和《中庸》;而五经指的是《诗经》《书经》《礼经》......

    毛中特复习资料

    “毛中特”2012-2013复习 1,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是什么?(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 2,科学发展观主要内容是什么? 答: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

    高手专升本:综合文科复习资料(整理马哲几大问题)

    1.简述质变和量变的关系先答质、量、度的概念 质,指事物区别于其他事物的内在规定性,它与事物的存在具有同一性,即特定的质就是特定事物的存在; 量,指事物的规模,发展程度和速度以......

    在感恩中成长董哲佩

    在感恩中成长 ------观《中小学生感恩教育》有感 陈仓区实验小学三(8)班董哲佩星期六的上午,我观看了于丹老师关于感恩的讲座。 于丹老师讲了这样一个故事:从前,有一个小男孩,他家......

    《写作》中编复习资料(合集5篇)

    第六章 新闻文体 1.消息的界说:消息是指以记叙为主要表现手段,用简洁明快的语言或图片,对国内外新近发生的、正在发生的,具有传播价值的事实进行及时报道的文体。 2.消息的类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