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提高中小学体操教学中平衡能力的练习方法
提高中小学体操教学中平衡能力的练习方法
摘要:平衡能力是身体素质的一种,是体操运动项目中最重要的运动能力之一,体操运动都是在维持身体平衡的状态下进行的,因此,平衡能力的好坏直接决定着体操技术完成的质量。本文以“核心稳定性理念”为切入点,按照核心区的人体解剖结构,通过核心区肌肉激活,建立正确的肌肉协同工作模式,达到防止损伤的目的。同时,通过基础的身体运动功能练习和专项身体运动功能练习的结合,达到提高躯干力量和平衡能力的目的。
关键词:平衡;核心;稳定性
中图分类号:G633.9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2410(2016)05-0030-03
平衡能力反映了身体的肌肉力量及其协调能力、中枢神经系统处理信息的速度、各种感觉器官的功能及灵敏程度,是一个人综合素质的反映。在大多数体育运动中人体有时处于非平衡状态的位移之中,但是人体在非平衡状态下可以通过核心区产生能量并向四肢传递,由于核心区是人体动力链传递过程的中间环节,如果核心部位的肌肉力量得到提高和巩固,那么身体的平衡能力和动作稳定性也就会相应地得到提高。在完成体操动作过程中人体要在不平衡的动作中寻找平衡,同时又要在平衡中迅速打破已有的平衡而获得新的平衡。因此,发展平衡能力对人的生活、运动和健康都极为重要。本文通过介绍各种平衡能力练习方法,以期能够帮助中小学生提高平衡能力和在神经系统控制下的动作质量。
提高平衡能力的练习方法包含三个部分:第一,以核心区稳定性理念为指导而设计的基础身体运动功能练习方法,主要是激活核心区肌肉和提高神经对核心区肌肉的控制能力:第二,提高平衡能力的专门性身体运动功能练习方法:第三,与体操项目相结合的专项身体运动功能练习方法。
一、核心区肌肉激活的练习方法
肌肉激活是在核心区练习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只有通过下面的练习快速唤醒和激活平时不怎么用到或者惰性较大的肌肉,使得这些肌肉能在后续的运动中建立正确的神经一肌肉练习模式和肌肉协同工作模式,才能有效降低教学中运动损伤发生的机率。
1.肩部肌肉激活方法
(1)迷你带――肩部激活
起始姿势:直立姿势,将迷你带套于两手腕关节处,两臂上举(或前举)与肩同宽。
练习方法:用力向两侧快速拉迷你带,返回起始姿势,然后继续拉迷你带。
练习要点:用力幅度不宜过大,拉迷你带的节奏要快。
(2)肩胛骨内收一外展
起始姿势:呈俯撑姿势,两臂伸直。
练习方法:躯干向下运动时,肩胛骨内收,躯干向上运动时,肩胛骨外展。
练习要点:只是肩部在运动,其他部分依然保持良好的姿态,躯干不要出现塌腰或扭转动作,当肩胛骨上下运动时保持两臂伸直。
2.腹部和腰部肌群激活方法
(1)俯桥
起始姿势:俯卧位,双手平行放置小臂与大臂呈90°,双脚并拢,伸髋、伸膝、伸踝。
练习方法:用脚尖与手臂支撑,身体呈平板状,肩、髋、膝、踝呈一条线,静力保持。
练习要点:在整个过程中臀大肌收紧,保持头部正常位置。一旦出现塌腰或不能保持躯干平直时即停止。
(2)“死虫子”练习
起始姿势:仰卧姿势,勾脚尖,小腿与大腿成90°,大腿与躯干成90°。大臂与躯干成90°夹角。
练习方法:左腿伸直的同时,右臂上举,还原至开始姿势,交替做。
练习要点:确保骨盆在交换手和腿的时候不倾斜,保持骨盆的水平位置。
3.臀肌激活方法
(1)迷你带――单侧内收外展
起始姿势:双脚平行站立与肩同宽,屈髋屈膝成微蹲姿势,大小腿之间的夹角约135°。
练习方法:一侧腿固定,另一侧腿对抗迷你带做内收外展,在做练习过程中脚始终在地面不发生移动。做外展动作时的动作要尽量快速,做内收时动作相对缓慢:一侧腿练习后换另一侧腿练习。
练习要点:要求在练习过程中身体重心没有起伏,身体的其他部位保持收紧状态。
(2)迷你带――双侧内收外展
起始姿势:双脚平行站立与肩同宽,屈髋屈膝成微蹲姿势,大小腿之间的夹角约135°。
练习方法:与单侧内收外展相同,两侧腿同时做内收与外展。
练习要点:要求在练习过程中身体重心没有起伏,身体的其他部位保持收紧状态。
(3)迷你带――侧向行走
起始姿势:双脚平行站立与肩同宽,屈髋屈膝成微蹲姿势,大小腿之间的夹角约135°。
练习方法:左脚内侧发力向右蹬地,右腿以髋带摆向右迈步,小腿与地面始终保持垂直方向,身体重心侧移,并保持在同一水平面上,左脚积极跟进后保持准备姿势:然后开始下一步练习。
练习要点:要求在练习过程中身体重心平稳,摆臂时两肩不能前后晃动,每一步蹬地要体现爆发力,注意身体姿态的控制,膝关节不能超过脚尖的垂直面。
二、提高平衡能力的专门性练习方法
平衡垫在身体运动功能训练中作为专门练习近平衡能力的器材使用。通过平衡垫练习可以提高学生的平衡能力。
(1)垫上屈膝下蹲
起始姿势:双脚站在平衡垫上,身体保持正直,双臂前平举。
练习方法:双腿慢慢屈膝下蹲直至双膝成90°,保持两秒,双膝逐渐伸直恢复成准备姿势。
练习要点:练习过程中躯干始终保持正直,双眼正视前方,颈部固定。下蹲呼气,起立吸气。
(2)垫上单腿支撑
起始姿势:单脚站在垫上,右腿屈膝90°抬起,大腿与地面平行,保持30秒。
练习方法:双手叉腰,颈部固定,双眼正视前方,保持平衡。
练习要点:躯干始终保持笔直,支撑腿也尽量保持笔直,呼吸自然均匀,勿憋气。
(3)弓步单脚踩垫
起始姿势:弓步下蹲,前支撑腿置于垫上,双手叉腰,颈部固定,目视前方。
练习方法:躯干保持正直,双膝均保持90°,保持30秒。
练习要点:前支撑腿大腿与后支撑腿小腿均与地面平行。双腿交换进行练习,呼吸自然均匀,勿憋气。
(4)垫上单腿平衡
起始姿势:单脚置于垫上,双臂张开,上身略微前倾,支撑腿可略微弯曲。
练习方法:非支撑腿向后(或向前、向侧)伸展。
练习要点:上体尽量保持挺直姿势,双臂张开以维持平衡,双脚交替练习,呼吸自然均匀,勿憋气。
(5)“水中捞月”
起始姿势:左脚站在平衡盘上,右脚悬空,躯干保持笔直,双臂侧平举。
练习方法:慢慢俯身,左臂向右前方伸展,去摸置于平衡盘右前方约半尺距离的物体。停顿,然后慢慢抬起至起始位置。
练习要点:开始时,一定向后屈髋,并保持髋关节的稳定性,髋关节达到最大幅度后,左腿(或右腿)可稍微弯曲。
(6)屈膝坐垫
起始姿势:坐在垫上。
练习方法:双膝弯曲,双脚离地,身体略微后倾使髋关节成90°,双臂前平举,保持30秒。
练习要点:躯干始终保持挺直姿势,呼吸自然均匀,勿憋气。
(7)仰卧弓步
起始姿势:仰卧,将颈部和肩部置于平衡垫上,双臂置于体侧,手掌着地。
练习方法:单腿支撑地面,髋部抬起,与支撑腿大腿成一直线。非支撑腿悬空。此动作保持30秒,双腿交换做。
练习要点:支撑腿小腿和非支撑腿大腿保持与地面垂直,非支撑腿小腿与地面平行。整个动作过程不能出现躯干的翻转、倾斜等现象,使整个动作似仰卧的弓步动作。呼吸自然均匀,勿憋气。
(8)垫上仰卧起坐(侧起坐)
起始姿势:仰卧,腰部置于垫上。屈膝,小腿内收,双脚略微分开,脚掌着地。双臂弯曲外展,双肘关节向侧顶,双手掌置于脑后。
练习方法:最大幅度做仰卧起坐(转肩侧起坐)。
练习要点:动员腰腹力量,双脚不动。颈部固定,双臂保持,不可夹臂。身体抬起时呼气,下降时吸气。
(9)单腿跪蛰手支撑
起始姿势:跪姿俯撑,手臂与地面呈90°,大腿与地面呈成90°,躯干保持挺直姿势。
练习方法:左侧腿抬起,异侧臂手掌撑垫并与地面垂直,右手向前水平方向伸直。此动作保持30秒,两侧交换做。
练习要点:非支撑臂和腿要与躯干成一直线。颈部固定,目视地面,呼吸自然均匀,勿憋气。
三、专项身体运动功能练习方法
当学生经过基础的和专门性的身体运动功能训练后,就要进入到一些有针对性的力量训练,即专项身体运动功能训练。体操运动中,四肢扮演着最为重要的角色,几乎所有的运动技术最终都有双手和双腿完成的,但是,我们应该注意的是连接双手和双腿的是躯干,任何人脆弱的躯干是不能支撑其强壮的四肢完成高强度运动的。因此,中小学体操教学中的力量训练,在发展四肢力量之前,应首先着重发展身体中心区的力量,即核心区力量训练。根据体操技术中的躯干静力性动作和转体动作,本部分的专项身体运动功能练习包括两部分内容:第一,核心区稳定性力量的练习方法:第二,核心区旋转爆发力的练习方法。
1.核心区稳定性力量练习方法
(1)肋木“降旗”
起始姿势:平躺,双手握住肋木,将身体拉近肋木呈肩倒立姿势。
练习方法:将整个身体缓慢的放下直至平躺的姿势,然后再迅速收起呈肩倒立姿势。
练习要点:练习中调整呼吸,不要憋气。整个身体成一条直线,不能屈髋,放下的过程中要控制节奏。(2)俯卧负重收腹起始姿势:戴上腰带,并将绳挂于腰带连接处。俯卧位(或俯撑位),双手平行放置,小臂与大臂呈90°,双脚并拢,前脚掌分别踩在滑板上,伸髋、伸膝、伸踝。
练习方法:迅速收腹屈髋到极限角度,然后缓慢还原至起始姿势。
练习要点:保持头部正常位置,收腹时尽可能屈髋到极限角度,还原时一旦出现塌腰或不能保持躯干平直时即停止。
2.核心区旋转爆发力练习方法
(1)站立躯干转体
起始姿势:直立,双脚开立与肩同宽,左手拉住手柄,右手屈肘放于腰部。
练习方法:上体先向右下方移动,同时屈膝屈髋,重心向右腿倾斜,然后右腿迅速蹬地转体,再还原至起始姿势。左右交替进行。
练习要点:拉手柄的上臂要紧贴身体,靠蹬地转体的躯干旋转力量带动手臂拉手柄,不要单纯靠手臂去拉动手柄。
(2)仰卧躯干悬空转体
起始姿势:仰卧姿势,髋关节以上的躯干部分悬空。
练习方法:左手拉住手柄,右手放于体侧,从起始姿势开始迅速做转体动作并还原成仰卧姿势。左右交替进行。
练习要点:保持躯干平直,转体时呼气,还原时吸气。出现无力保持躯干平直时即停止。
第二篇:中小学美术教学中如何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美术教学中如何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美术教学是学校进行美育的主要途径,是素质教育的突破口。通过教学陶冶学生的情操,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是美术教育的重要任务。如何在美术教学中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是一个重要的课题。
一、把握审美心理结构,培养学生审美能力
(1)通过对美术作品的审美感知,培养敏锐的审美感知力。由于美术是一种静态的造型艺术,要欣赏美术作品的美,必须以直觉感受的方式去感知对象。要通过作品塑造的艺术形象的感性状貌,以及美术家所使用的线条、明暗、色彩、构图等表现手段,对整个外部形态产生一种直接感受。在最初欣赏作品时,感情往往多于理智,欣赏者受艺术形象的感染而动情,有时会产生兴奋、喜悦,有时又会沉思、落泪,引起某些感情上的共鸣。
例如,学生一看到凡·高的《向日蔡》时,立刻就被它那强烈的色彩所感染,让学生来描述一下对这幅画的感受时,他们争着说这幅画给人的色彩感觉太强烈、太刺激了,每朵花都像一团火,它们在画面上燃出激情的火焰。此时,学生在感情上与这幅作品产生了共鸣,再问学生:这种强烈的感觉是怎么产生的?学生说:是色彩,强对比黄色与蓝色的关系以及造型,也许初中学生的感受还比较简单、浅显,但这确是他们最真实的感受。
(2)通过对美术作品的审美想象,培养丰富的审美想象力。美术欣赏虽然依靠直觉感受,但这种直觉却经常和联想、想象等形象思维活动结合在一起。所以,教师在教学中应鼓励学生发挥想像力,而不是机械被动地接受,要鼓励学生积极的能动的再创造,这样才能进入更高层次的境界。凡是优秀的美术作品,总是能够启发欣赏者的审美意象,诱导人们在欣赏中进行各不相同的创造,从而获得欣赏的极大满足。我们在引导学生欣赏美术作品时,就要诱使学生们调动他们自己的一切生活经验、知识、记忆和感情,通过积极的联想和想象,给作品中的艺术形象以补充和丰富,在头脑中重新联想和想象。
(3)通过对美术作品的审美理解,培养审美理解力。
美术欣赏又是感性和理性相统一,感受和理解互相促进的心理活动。在欣赏美术作品时,还必须在感受艺术形象的同时,自觉地运用各种知识、理论加深对作品的理解。诸如作品创作的时代背景,作者的经历和思想,艺术创作的一般原理和具体方法等等,都要在欣赏中尽可能深入地去了解。只有深刻地理解了,才能更准确地感受它,才能挖掘出题材中所表现的思想情感。
美术作品常常对人产生情绪感化的作用,罗中立的《父亲》曾经感染过不少人,许多人从中感受到了父亲的伟大和受到了爱美情操的感染。美术课要善于发掘艺术作品内在的健康的感情因素,转化为学生的高尚的审美情趣,培养他们爱美的情操。这种情感教育可以通过参观、作品欣赏、写生和临摩优秀作品等多种形式的教学,内容也应该从自然、社会和艺术等范围多方位地展开。
又如达·芬奇的《蒙娜丽莎》,学生在欣赏作品的同时,去了解达·芬奇和他的作品,他是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最杰出的代表人物,并涉猎音乐、诗歌、几何、天文学等多种领域,探究绘画的科学性,这幅作品中蒙娜丽莎安详端庄的神态、炯炯有神的眼睛和那神秘的微笑,体现了一个新的时代精神的美,作品中他采用了“明暗转移法”,使画面上产生了丰富的层次,发展了西洋绘画。通过此种方式,有利于学生对作品的欣赏理解,有利于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使学生对这类作品的欣赏感觉得到了提升。
二、结合品德心理教育,树立正确审美导向
审美教育与思想品德和个性心理教育是相辅相成的,许许多多的德育内容要随机进行,使之在审美教育过程中充分发挥作用。例如在学习欣赏齐白石《荷花图》时,及时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学习荷花出淤泥而不染,洁白如玉的风格,在欣赏张大千《长江万里图》时,可以让学生接受民族文化的熏陶,从而进行一次爱国主义教育,中国地大物博,万里山河美丽、壮观,我们生长在这样的国土里感到无限的幸福和自豪。在欣赏徐悲鸿《奔马图》时,使学生联想到我们祖国的腾飞如万马奔腾一样,一日千里、蒸蒸日上的景象。教学中让学生从中观察感受到祖国发生的巨大变化,由此培养学生对党、对社会主义的热爱。不少青少年学生,对人体绘画作品和裸体扑克等淫秽图片区分不清,容易把美当作丑,把丑当作美,甚至由于受到淫秽品毒害而走上犯罪道路。通过美术教育提高他们的文化素养和艺术鉴赏能力,使他们认识到:人体绘画作品是为了突出表现人的形体美和人的内在活力,是对人自身的赞美和对生命的歌颂,它是一种健康的具有积极审美价值的艺术品,能给人以美的享受;而淫秽品宣扬的是低级趣味,它们用下流变态的方法故意宣泄性欲,亵渎情爱,引导人们走向堕落。学生通过接受这种审美教育,有了辨别丑与美的能力,就能自觉抵制淫秽品侵袭,增强自身免疫力,升华审美情感。教师要在提高学生审美感受力、想象力和理解力时,更要注重培养学生高尚的审美观点、审美能力,树立远大正确的审美理想。
三、认真设计教学环节,增强审美培养效果
美术欣赏不能依赖说教,审美感受不能依靠灌输。如果违反了审美的规律,强求学生对自然与艺术作品只能有一种统一的理解,这就会泯灭学生的审美情感和想象力,只能使学生的审美能力越来越低。因此,在教学中应认真设计各个环节,使每一细节都给学生潜移默化的影响。例如:组织教学中,教师的教态,服装、语言、声音、举止境都会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所以教师尽量给学生亲切、美丽、动听、大方的美的感受。导入新课时可以利用各种方法。根据每节课的内容可以用听音乐,读诗歌,做游戏,看古画、现代画,赏析优秀美术作品等,在集中学生注意力,调动学生积极性的同时给学生美的陶冶,激发学生的情感。课题的展示,尽量用较形象的美术字去写。在授课时,要注意语言的准确、清晰、生动、精炼,深入浅出,层次要分明。演示要有指导性。范画和教具可用幻灯、直观教具等形式。板书要注意字迹工整,设计要合理、美观、给学生以美的导向。指导作业时,可以欣赏同龄的学生的作品来鼓励大家大胆表现美好事物,表现美好愿望,采用讨论、自评、互评等形式提高学生审美能力和审美观点。小结时,教师也要用美好的语言激发学生学习美、认识美、表现美的感情。
第三篇:指导阅读方法提高阅读能力
指导阅读方法提高阅读能力
扬州市邗江区霍桥学校薛增国
阅读能力是学生一项很重要的语文能力。美国学者哈维兰曾说:“良好的阅读对于心灵就如良好的眼镜对于眼睛一样,它带你遍及于生活的细微之处。”从整体教学来说,阅读和习作一样是没有固定的方法的;但从细节教学而言,学生阅读课文也和作文起步一样,又确实有“法”可依。要想提高学生阅读能力,关键在于阅读方法的指导。
一、指导学生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良好习惯。
拥有一个良好的习惯,做任何事都会事半功倍。俗话说的好:“好
1.脑瓜比不上烂笔头。”学生读的东西不少,但是真正留在大脑中的却不多。指导学生写读书笔记,不失为一种好办法。读书笔记立足于读,落实于记。记录的类型多种多样,包括摘录好词好句、编写写作提纲,和写读后感。写读后感属于创造性记录,它将阅读活动由被动接受变为主动探究,调动了学生的思维、想象以及情感活动的有效参与,对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有很大帮助。
二、指导学生学会比较阅读。
著名教育家前苏联教育家乌申斯基说过:“比较较是一切理解发和思维的基础,我们正是通过比较来了解世界上的一切的。”从语文教学方面看,比较法是整个学习过程中不可忽视的方法。比较可以使学生在学新课时联系旧课,实现学习过程的正迁移,收互开阔视野,启发思路的效果。
在小学语文教材中,许多课文都可以通过比较阅读来了解其内容,揣摩其技巧。如六年级的《小英雄雨来》和《少年闰土》,学生进行比较阅读后,不难发现,二者的体裁都是小说,但可以跨越时空,去反映不同的主题。前者反映抗日战争时期,表现的是抗日根据地的儿童热爱祖国,勇敢机智的优秀品质;而后者反映的时代则比前者早,表现的是农村少年闰土知识丰富,聪明能干的品行。又如《鲁班学艺》与《景阳冈》,同写人,都是表现了“技艺高超”这一主题;鲁班手艺高强,武松武艺高强,但体裁不同。学生带着这些问题进行自读、分析,便会得出结论:要反映相同的主题,可以选用不同的体裁。《鲁班学艺》采和民间故事的形式,可以达到目的;而《景阳冈》则运用小说这一形式,同样达到目的。再如《小音乐家扬科》和《凡卡》都是小说,都是通过描写旧时代儿童的悲惨遭遇来揭露旧制度的罪恶,但选材不同。围绕选材的问题,学生反复通读两篇小说,便可以找到答案;《小音乐家扬科》选材于波兰,以小扬科有音乐天才,却因为喜爱音乐而和死亡的威胁,从农村来到城里当学徒,但仍然过着苦难的生活为材料。上述阅读,学生在比较中学会辨别,在比较中抓住特点,在比较中培养了能力,可谓收益不少。
三、指导学生在阅读中善于求解
教师根据一定的目的要求,向学生明确提出若干个带启发性的问题,让学生以自读的形式循文求义:从课文中寻找答案,划出要点,以便在课堂中发表自己的见解,这是求解性阅读。这种阅读能否开避孕药,关键在于教师提出问题的难易程度。过易,缺乏思考性;学生
往往会觉得“易如反掌”;过难,思而不得,读而不知所措,学生会产生畏难情绪,丧失自读的信心。因此,一定要掌握难易程度。如果课文确实较难理解,则可以提出几个阶梯性的问题,引导学生寻求正确的答案。最好的方法是:学生对问题产生兴趣,似有所悟,跃跃欲试,甚至自发展开讨论,这就更能促进求解性阅读的自觉进行。在教《田忌赛马》时,可以先板书出几道思考题让学生自读:1)为什么第一轮比赛田忌输了,而第二轮此赛却赢了?2)本文的中心句是什么?3)你读了这个故事后有什么启发?学生根据思考题,认真阅读课文,既抓住了中心句,又知道了田忌先输后赢的原因是他能随机应变(调换马出场顺序),还懂得了在对抗性况争中,胜败的因素有时不光在物质条件,策略的优劣也起重要的作用的道理。
四、欣赏性阅读
整体感知,“整体感知”是审美心理的最初层次,是读者对文本内容的形式感知,是在“第一印象”的基础上,读者受到情感的冲击,激发起读者的理性和意志去把握文本,并使读者对文本逐渐产生情趣,达到“情往以赠,兴来如答”,从而最终从整体把握文本的主旨及作家的情感。
揣摩领悟语言,“揣摩领悟语言”是在客观把握文章内容的基础上对富有警策作用或者能够代表作者风格或者对文章主旨表达有决定作用的重点语句和语段进行深入的思考与赏析,体会出其象征义、比喻义,寻觅出文章各部分之间在言情表意上的内在联系。
展开联想和想象,分析评价
五、质疑性阅读
据报载,著名科学家杨振宇曾作过这样的对比:中国留学生在美学习时,学习成绩往往比美国的学生好得多,然而十年以后,科研成果却比人家的少得多。何以造成这样的差距?杨振宇认为主要是因为美国学生思维活跃,善于提出问题;中国教育只注意解答问题,而不注意鼓励学生提出问题,独立思考。所以,杨振宇向中国科大少年班指出的第一条成功法则就是质疑。学贵有疑。实施素质教育要重视培养质疑问难的能力。小学生经过几年的启蒙教育,已经走出了思维的沙漠和智能的荒原,他们不仅有了完全属于他们自己的思维的绿洲,智能的园圃,而且具有一定的质疑问难的基本素质和判断是非的能力。因此,我们每一位教师都具有一种不可推卸的责任,想方设法提高学生质疑问难的自学性的科学性。开始,学生可能地提法出什么问题,教师可作示范性提问;当他们能提一些问题时,应积极鼓励,决不以笑其肤浅、简单简挫伤了他们的自读质疑的积极性。学生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如果能提出一些质量较高的问题时,那就是“水到渠成”了。
质疑性阅读的目的,在于通过阅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弄清字、词的确切意思,用法以,大至篇章结构,人人都可以提出自己的疑问,然后由教师选择归纳成若干问题,师生共同讨论解决。如学习《将相和》,学生通过阅读,提出下列疑问:这篇课文的前两个故事表面上是秦王与蔺相如唇枪舌剑的斗争,实际上是什么和什么斗争?是属于哪一方面的斗争?文中的三个故事都表现了蔺相如的什么品质?大
家通过争论、辩解,经于晓知:秦王与蔺相如之斗,实际上是秦国与赵国之斗,是属于外交上的斗争,三个故事都表现了蔺相如以国家利益为重的可贵品质。质疑性阅读是较高层次的阅读,在质疑性阅读中,解疑是最关键的举足轻重的一道程序,它直接决定着质疑性阅读的效果。因此,教师要讲求“技法”去引导学生释疑。有些疑点对于小学生如同“八卦阵”,学生钻进了没有老师的指引是钻不出来的。然而,引导归引导,学生终究要自己“钻出来,”而且也只有学生自己“钻出来”才能识破迷津,走出迷魂阵。对这一类疑点、有的给予点拔即可,有的应提供思路,还有的则不仅要扶“上马”,还应“送一程”。
六、创造性阅读。
创造性阅读则是更高层次的阅读。这种阅读要求教师应顺尖学生的思维规律,并加以恰当的点拔和引导,使学生的思维散发,在阅读中实行再“创造”。这种既能培养学生认真研读课文,深入理解作品的习惯,又利于开拓学生的发散思维,发挥他们的创造能力。我在指导学生用求解法阅读《田忌赛马》后,为了进一步启发学生思维,培养他们的想象能力,又板书出一道思考题:假如齐威王和田忌再一次比赛,假如你是齐威王,你能赢田忌吗?一石激起千重浪,课堂上立即出现书声朗朗,思潮滚滚,议论纷纷的场面。学生们争着发表自己的见解,最终取得一致的看法:只要随机应变地调换马的出场顺序,是可以反败为胜的。再如在学生用比较法阅读完《小音乐家扬科》之后,向学生提出这样的问题:如果小扬科生活在我们这样一个时代,他的结局会是怎样呢?学生联系课文,通过合理的想象和推理,展开创造性思
维:有的会说他会自学成才;有的说会读音乐学院;有的说他会成为一个伟大的音乐家„„。在这基础上,教师再发问一句:为什么小扬科生活在他那时代的结局和生活在我们这个时代的结局会不同呢?学生据此再次阅读课文并进行对比联想,不难得出新时代好过旧时代,社会主义制度优越于剥削制度的结论。
古人读书贵在“自得”,又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意思是对一篇文章只要多读,熟读就能大有益处,不用解说,自晓其义。有口无心的读不同于忖心致志的读;盲目的读有别于自学的读;应付式的读“食不知味”,有目的读“津津有味”。因此,需要教师通过启发、诱导,使学生带着明确的目的,来取最佳的读法,专心致志地、自学地去坊、边读边议,比较异同,释疑解难,力求创新,从而逐步提高阅读能力和分析能力,以适应未来的需要。
第四篇:优化阅读方法提高阅读能力
语文教学的任务之一是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从宏观而言,阅读和写作一样是没有“定法”的;但从微观来讲,学生阅读课文也和作文起步一样,又确实有“法”可依。下面就优化方法,提高能力,结合教学的实践谈谈自己的一些体会。
1比较性阅读
著名教育家乌申斯基说过:“比较是一切理解发和思维的基础,我们正是通过比较来了解世界上的一切的。”从语文教学方面看,比较法是整个学习过程中不可忽视的方法。比较可以使学生在学新课时联系旧课,实现学习过程的正迁移,收互开阔视野,启发思路的效果。
在小学语文教材中,体裁相同而主题不同的文章,主题相同而体裁不同的文章,同一体裁、主题而选材不同的文章,都可以通过比较性阅读来了解其内容,揣摩其技巧。比如《小英雄雨来》和《少年闰土》,学生进行比较阅读后,不难发现,二者的体裁都是小说,但可以跨越时空,去反映不同的主题。前者反映抗日战争时期,表现的是抗日根据地的儿童热爱祖国,勇敢机智的优秀品质;而后者反映的时代则比前者早,表现的是农村少年闰土知识丰富,聪明能干的品行。又如《鲁班学艺》与《景阳冈》,同写人,都是表现了“技艺高超”这一主题;鲁班手艺高强,武松武艺高强,但体裁不同。学生带着这些问题进行自读、分析,便会得出结论:要反映相同的主题,可以选用不同的体裁。《鲁班学艺》采和民间故事的形式,可以达到目的;而《景阳冈》则运用小说这一形式,同样达到目的。
2求解性阅读
教师根据一定的目的要求,向学生明确提出若干个带启发性的问题,让学生以自读的形式循文求义:从课文中寻找答案,划出要点,以便在课堂中发表自己的见解,这是求解性阅读。这种阅读能否开避孕药,关键在于教师提出问题的难易程度。过易,缺乏思考性;学生往往会觉得“易如反掌”;过难,思而不得,读而不知所措,学生会产生畏难情绪,丧失自读的信心。因此,一定要掌握难易程度。如果课文确实较难理解,则可以提出几个阶梯性的问题,引导学生寻求正确的答案。最好的方法是:学生对问题产生兴趣,似有所悟,跃跃欲试,甚至自发展开讨论,这就更能促进求解性阅读的自觉进行。在教《田忌赛马》时,可以先板书出几道思考题让学生自读:(1)为什么第一轮比赛田忌输了,而第二轮此赛却赢了?(2)本文的中心句是什么?(3)你读了这个故事后有什么启发?学生根据思考题,认真阅读课文,既抓住了中心句,又知道了田忌先输后赢的原因是他能随机应变(调换马出场顺序),还懂得了在对抗性况争中,胜败的因素有时不光在物质条件,策略的优劣也起重要的作用的道理。
3质疑性阅读
小学生经过几年的启蒙教育,已经走出了思维的沙漠和智能的荒原,他们不仅有了完全属于他们自己的思维的绿洲,智能的园圃,而且具有一定的质疑问难的基本素质和判断是非的能力。因此,我们每一位教师都具有一种不可推卸的责任,想方设法提高学生质疑问难的自学性的科学性。开始,学生可能地提法出什么问题,教师可作示范性提问;当他们能提一些问题时,应积极鼓励,决不以笑其肤浅、简单简挫伤了他们的自读质疑的积极性。学生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如果能提出一些质量较高的问题时,那就是“水到渠成”了。
如果说,质疑性阅读是较高层次的阅读,那么,创造性阅读则是更高层次的阅读。这种阅读要求教师应顺尖学生的思维规律,并加以恰当的点拔和引导,使学生的思维散发,在阅读中实行再“创造”。这种既能培养学生认真研读课文,深入理解作品的习惯,又利于开拓学生的发散思维,发挥他们的创造能力。我在指导学生用求解法阅读《田忌赛马》后,为了进一步启发学生思维,培养他们的想象能力,又板书出一道思考题:假如齐威王和田忌再一次比赛,假如你是齐威王,你能赢田忌吗?一石激起千重浪,课堂上立即出现书声朗朗,思潮滚滚,议论纷纷的场面。学生们争着发表自己的见解,最终取得一致的看法:只要随机应变地调换马的出场顺序,是可以反败为胜的。
古人读书贵在“自得”,又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意思是对一篇文章只要多读,熟读就能大有益处,不用解说,自晓其义。有口无心的读不同于忖心致志的读;盲目的读有别于自学的读;应付式的读“食不知味”,有目的读“津津有味”。因此,需要教师通过启发、诱导,使学生带着明确的目的,来取最佳的读法,专心致志地、自学地去坊、边读边议,比较异同,释疑解难,力求创新,从而逐步提高阅读能力和分析能力,以适应未来的需要。
第五篇:优化阅读方法,提高阅读能力
优化阅读方法,提高阅读能力
摘自:《小精灵儿童网站》
语文教学的任务之一是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从宏观而言,阅读和写作一样是没有“定法”的;但从微观来讲,学生阅读课文也和作文起步一样,又确实有“法”可依。下面就优化方法,提高能力,结合教学的实践谈谈自己的一些体会。
一、比较性阅读
着名教育家乌申斯基说过:“此较是一切理解发和思维的基础,我们正是通过比较来了解世界上的一切的。”从语文教学方面看,比较法是整个学习过程中不可忽视的方法。比较可以使学生在学新课时联系旧课,实现学习过程的正迁移,收互开阔视野,启发思路的效果。在小学语文教材中,体裁相同而主题不同的文章,主题相同而体裁不同的文章,同一体裁、主题而选材不同的文章,都可以通过比较性阅读来了解其内容,揣摩其技巧。如六年级的《小英雄雨来》和《少年闰土》,学生进行比较阅读后,不难发现,二者的体裁都是小说,但可以跨越时空,去反映不同的主题。前者反映抗日战争时期,表现的是抗日根据地的儿童热爱祖国,勇敢机智的优秀品质;而后者反映的时代则比前者早,表现的是农村少年闰土知识丰富,聪明能干的品行。又如《鲁班学艺》与《景阳冈》,同写人,都是表现了“技艺高超”这一主题;鲁班手艺高强,武松武艺高强,但体裁不同。学生带着这些问题进行自读、分析,便会得出结论:要反映相同的主题,可以选用不同的体裁。《鲁班学艺》采和民间故事的形式,可以达到目的;而《景阳冈》则运用小说这一形式,同样达到目的。再如《小音乐家扬科》和《凡卡》都是小说,都是通过描写旧时代儿童的悲惨遭遇来揭露旧制度的罪恶,但选材不同。围绕选材的问题,学生反复通读两篇小说,便可以找到答案;《小音乐家扬科》选材于波兰,以小扬科有音乐天才,却因为喜爱音乐而和死亡的威胁,从农村来到城里当学徒,但仍然过着苦难的生活为材料。上述阅读,学生在比较中学会辨别,在比较中抓住特点,在比较中培养了能力,可谓收益不少。
二、求解性阅读
教师根据一定的目的要求,向学生明确提出若干个带启发性的问题,让学生以自读的形式循文求义:从课文中寻找答案,划出要点,以便在课堂中发表自己的见解,这是求解性阅读。这种阅读能否开避孕药,关键在于教师提出问题的难易程度。过易,缺乏思考性;学生往往会觉得“易如反掌”;过难,思而不得,读而不知所措,学生会产生畏难情绪,丧失自读的信心。因此,一定要掌握难易程度。如果课文确实较难理解,则可以提出几个阶梯性的问题,引导学生寻求正确的答案。最好的方法是:学生对问题产生兴趣,似有所悟,跃跃欲试,甚至自发展开讨论,这就更能促进求解性阅读的自觉进行。在教《田忌赛马》时,可以先板书出几道思考题让学生自读:1)为什么第一轮比赛田忌输了,而第二轮此赛却赢了?2)本文的中心句是什么?3)你读了这个故事后有什么启发?学生根据思考题,认真阅读课文,既抓住了中心句,又知道了田忌先输后赢的原因是他能随机应变(调换马出场顺序),还懂得了在对抗性况争中,胜败的因素有时不光在物质条件,策略的优劣也起重要的作用的道理。
三、质疑性阅读
小学生经过几年的启蒙教育,已经走出了思维的沙漠和智能的荒原,他们不仅有了完全属于他们自己的思维的绿洲,智能的园圃,而且具有一定的质疑问难的基本素质和判断是非的能力。因此,我们每一位教师都具有一种不可推卸的责任,想方设法提高学生质疑问难的自学性的科学性。开始,学生可能地提法出什么问题,教师可作示范性提问;当他们能提一些问题时,应积极鼓励,决不以笑其肤浅、简单简挫伤了他们的自读质疑的积极性。学生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如果能提出一些质量较高的问题时,那就是“水到渠成”了。
质疑性阅读的目的,在于通过阅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弄清字、词的确切意思,用法以,大至篇章结构,人人都可以提出自己的疑问,然后由教师选择归纳成若干问题,师生共同讨论解决。如学习《将相和》,学生通过阅读,提出下列疑问:这篇课文的前两个故事表面上是秦王与蔺相如唇枪舌剑的斗争,实际上是什么和什么斗争?是属于哪一方面的斗争?文中的三个故事都表现了蔺相如的什么品质?大家通过争论、辩解,经于晓知:秦王与蔺相如之斗,实际上是秦国与赵国之斗,是属于外交上的斗争,三个故事都表现了蔺相如以国家利益为重的可贵品质。质疑性阅读是较高层次的阅读,在质疑性阅读中,解疑是最关键的举足轻重的一道程序,它直接决定着质疑性阅读的效果。因此,教师要讲求“技法”去引导学生释疑。有些疑点对于小学生如同“八卦阵”,学生钻进了没有老师的指引是钻不出来的。然而,引导归引导,学生终究要自己“钻出来,”而且也只有学生自己“钻出来”才能识破迷津,走出迷魂阵。对这一类疑点、有的给予点拔即可,有的应提供思路,还有的则不仅要扶“上马”,还应“送一程”。
如果说,质疑性阅读是较高层次的阅读,那么,创造性阅读则是更高层次的阅读。这种阅读要求教师应顺尖学生的思维规律,并加以恰当的点拔和引导,使学生的思维散发,在阅读中实行再“创造”。这种既能培养学生认真研读课文,深入理解作品的习惯,又利于开拓学生的发散思维,发挥他们的创造能力。我在指导学生用求解法阅读《田忌赛马》后,为了进一步启发学生思维,培养他们的想象能力,又板书出一道思考题:假如齐威王和田忌再一次比赛,假如你是齐威王,你能赢田忌吗?一石激起千重浪,课堂上立即出现书声朗朗,思潮滚滚,议论纷纷的场面。学生们争着发表自己的见解,最终取得一致的看法:只要随机应变地调换马的出场顺序,是可以反败为胜的。再如在学生用比较法阅读完《小音乐家扬科》之后,向学生提出这样的问题:如果小扬科生活在我们这样一个时代,他的结局会是怎样呢?学生联系课文,通过合理的想象和推理,展开创造性思维:有的会说他会自学成才;有的说会读音乐学院;有的说他会成为一个伟大的音乐家。在这基础上,教师再发问一句:为什么小扬科生活在他那时代的结局和生活在我们这个时代的结局会不同呢?学生据此再次阅读课文并进行对比联想,不难得出新时代好过旧时代,社会主义制度优越于剥削制度的结论。
古人读书贵在“自得”,又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意思是对一篇文章只要多读,熟读就能大有益处,不用解说,自晓其义。有口无心的读不同于忖心致志的读;盲目的读有别于自学的读;应付式的读“食不知味”,有目的读“津津有味”。因此,需要教师通过启发、诱导,使学生带着明确的目的,来取最佳的读法,专心致志地、自学地去坊、边读边议,比较异同,释疑解难,力求创新,从而逐步提高阅读能力和分析能力,以适应未来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