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2015-2016学年四川成都期中高二会考复习
成都七中高2017届会考复习(3)
1、豌豆做遗传实验容易成功的原因:
豌豆,在自然状态下一般都是。豌豆 明显。
2.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在生物体进行减数分裂产生配子时,____________上的________彼此分离,________染色体上的________基因自由组合。
3.减数分裂的概念:减数分裂是进行 的生物形成 过程中所特有的细胞分裂方式。在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只复制,而细胞连续分裂,新产生的生殖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比体细胞。
4.受精作用是精子和卵细胞相互识别、融合成为受精卵的过程。精子的 进入卵细
胞,留在外面,不久精子的细胞核就和卵细胞的细胞核融合,使受精卵中染色体 的数目又恢复到体细胞的数目,其中有一半来自精子,另一半来自卵细胞。
5.一个染色体上有 个基因,基因在染色体上呈 排列。基因和染色体行为存在着明显的平行关系。
6.性染色体上的基因,它的遗传方式是与性别相联系的,这种遗传方式叫 遗传。以人的红绿色盲为例:人类红绿色盲的致病基因是位于 染色体上 基因,遗传特点是:(1)隔代交叉遗传:男性红绿色盲基因只能从 那里传来,以后只能传给他的。(2)男性患者 于女性患者;抗维生素D佝偻病的致病基因是位于 染色体上的 基因,这种病的遗传特点是:女性患者 于男性患者。课堂练习:
1.豚鼠的黑毛对白毛是显性,一饲养员让两只杂合豚鼠杂交,其一胎所产生的小豚鼠可能是()
A.只有黑色或只有白色
B.75%黑色,25%白色 C.有黑色也有白色
D.以上可能都有
2.下列四组交配中,能验证对分离现象的解释是否正确的一组是()
A.AA×Aa B.AA×aa C.Aa×Aa D.Aa×aa 已知豌豆的高茎(D)对矮茎(d)为显性,在某杂交试验中,后代有50%的矮茎,则其亲本的遗传因子组成是()
A.DD×dd B.DD×Dd C.Dd×Dd D.Dd×dd
4.已知豌豆的高茎对矮茎是显性,欲知一株高茎豌豆的遗传因子组成,最简便的办法是()
A.让它与另一株纯种高茎豌豆杂交 B.让它与另一株杂种高茎豌豆杂交 C.让它与另一株矮茎豌豆杂交 D.让它进行自花授粉
5.人类的单眼皮和双眼皮是由一对遗传因子A和a所决定的。某男孩的双亲都是双眼皮,而他却是单眼皮。该男孩及其父母的遗传因子组成依次是()
A.aa、AA、Aa B.Aa、Aa、aa C.aa、Aa、Aa D.aa、AA、AA 6.孟德尔将纯种黄色圆粒豌豆与纯种绿色皱粒豌豆杂交,并将F1黄色圆粒自交得到F2。为了查明F2的基因型及比例,他将F2中的黄色圆粒豌豆自交,预计后代不发生性状分离的个体占F2的黄色圆粒的比例为()A. 1/9 B.1/16 C.4/16 D.9/16 7.下图表示不同基因型豌豆体细胞中的两对基因及其在染色体上的位置,这两对基因分别控制两对相对性状,从理论上说,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
A.甲、乙植株杂交后代的表现型比例是1∶1∶1∶1 B.甲、丙植株杂交后代的基因型比例是1∶1∶1∶1 C.丁植株自交后代的基因型比例是1∶2∶1 D.正常情况下,甲植株中基因A与a在减数第二次分裂时分离
8.某种哺乳动物的直毛(B)对卷毛(b)为显性,黑色(C)对白色(c)为显性,这两对基因分别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基因型为BbCc的个体与“个体X”交配,子代表现型有:直毛黑色、卷毛黑色、直毛白色和卷毛白色,并且其比例为3∶3∶1∶1,“个体X”的基因型为()A.BbCc B.Bbcc C.bbCc D.bbcc 9.真核生物进行有性生殖时,通过减数分裂和随机受精使后代()A.增加发生基因自由组合的概率 B.继承双亲全部的遗传性状 C.从双亲各获得一半的DNA D.产生不同于双亲的基因组合 10.有丝分裂与减数分裂过程中均要发生的现象是()
①DNA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 ②纺锤体的形成 ③同源染色体配对和分离 ④着丝点的分裂 ⑤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 ⑥同源染色体间的交叉互换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⑤ D.①②④⑥ 11.在受精作用过程中,体现受精实质的是
A.同类生物的精卵互相识别 B.精子的头部进入卵细胞 C.卵细胞增厚并形成受精膜 D.精子和卵细胞的细胞核互相融合 12.在减数第一次分裂过程中不出现的是()
A. 同源染色体配对联会 B.同源染色体分离 C.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 D.着丝点一分为二 13.下列关于细胞周期的叙述,正确的是()A.成熟的生殖细胞产生后可立即进入下一个细胞周期 B.中心粒的倍增发生在前期
C.分裂间期进行DNA的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
D.生殖细胞形成,是在一个细胞周期内,细胞连续分裂两次
14.下列是某种雄性动物睾丸内正在分裂的四个细胞示意图,其中属于次级精母细胞的是
15.减数第二次分裂的主要特点()
A.同源染色体分离 B.染色体复制 C.同源染色体联会 D.着丝点分裂 16.下列叙述中,能确定是同源染色体的是
A.一条来自父方,一条来自母方的染色体
B.由一条染色体复制而成的两条染色体 C.在减数分裂过程中联会的两条染色体
D.形状和大小一般相同的两条染色体 17.某动物精原细胞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形成了四个四分体,则其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的次级精母细胞中染色体数、染色单体数和DNA分子数依次为
A.4、8、4 B.4、0、4 C.8、16、16 D.8、0、8 18.在形成卵细胞的减数分裂过程中,细胞质中的遗传物质的分配特点是 ①有规律地分配 ②随机分配 ③均等分配 ④不均等分配 ⑤交换分配 A.①③ B.②③ C.③⑤ D.②④
19.右图为某二倍体生物细胞分裂某一时期示意图,据图判断 A.该时期有6条染色体,6个DNA分子 B.该时期可能为有丝分裂前期细胞图像 C.该时期已完成减数第一次分裂 D.该图可能为精细胞或卵细胞示意图 20.关于细胞分裂的说法,正确的是
A.真核细胞的分裂方式只包括两种: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 B.有丝分裂分裂期可人为划分为:间期、前期、中期、后期、末期 C.减数分裂第一次分裂完成时,染色体数目与正常体细胞相比减半 D.人的成熟红细胞可以进行有丝分裂,蛙的红细胞能进行无丝分裂
21.在减数分裂中,家兔的初级卵母细胞有22个四分体,则其卵细胞中染色体数为 : A.11个 B.11对22个 C.不成对的22个 D.44个
22.在生物传种接代过程中,能够使染色体保持一定的稳定性和连续性的重要生理过程是:①有丝分裂 ②无丝分裂 ③减数分裂 ④受精作用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③④ D.①②③④ 23.遗传规律发生在下列哪个过程中:()
A.有丝分裂 B.减数分裂 C.受精作用 D.联会
24.某动物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一对等位基因Mm,在形成精子的过程中,基因MM、Mm、mm的分开分别发生在: ①精原细胞形成初级精母细胞过程中 ②初级精母细胞形成次级精母细胞过程中 ③次级精母细胞形成精子细胞过程中 ④精子细胞形成精子过程中()A.④①④ B.②②② C.③②③ D.②③②
25.下图表示基因型为AaBb的某哺乳动物产生生殖细胞的过程,错误的说法是()
A.Ⅰ过程表示细胞进行有丝分裂
B.细胞中染色体数目减少一半是通过Ⅱ过程实现 C.一个A细胞经过减数分裂形成的C细胞有4种基因型 D. 该哺乳动物为雄性个体
26.细胞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和DNA的数目均与体细胞相同的时期是()A.有丝分裂前期 B.有丝分裂后期C.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 D.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 27.减数分裂与有丝分裂相比较,减数分裂所特有的是()
A.DNA分子的复制 B.着丝点的分裂 C.染色质形成染色体 D.出现四
成都七中高2014级会考复习(3)答案
D D D D C A D C D B D D C D D C D D C C C B B C C D D
第二篇:高二理科政治会考复习材料
高二理科政治会考复习材料
第一单元
生活智慧与时代精神
1、世界观与方法论的关系
(1)区别:含义不同。
(2)联系:世界观决定方法论,方法论体现世界观,有什么样的世界观就有什么样的方法论。不存在脱离世界观的方法论,也不存在脱离方法论的世界观。哲学是世界观与方法论的统一。
2、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
(1)区别:研究对象不同:具体科学研究的是某一具体领域的规律和奥秘 哲学研究的是最一般的本质和最普遍的规律
(2)联系:①具体科学是哲学的基础,具体科学的进步推动着哲学的发展。
②哲学为具体科学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
(那种把哲学看作“科学之科学”,认为哲学可以取代具体科学的看法是错误的。)
3、哲学的基本问题
哲学的基本问题: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也就是意识和物质的关系问题。
它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是思维和存在何者为本原的问题(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
二是思维和存在有没有同一性的问题,即思维能否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对此作出肯定的是可知论,而否认认识世界的可能性的是不可知论的观点。
4、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
(1)分歧:物质和意识谁是本原。
唯物主义的观点:物质是本原,意识是派生的,先有物质后有意识,物质决定意识。
唯心主义的观点:意识是本原的,不是物质决定意识,而是意识决定物质。
(2)唯物主义的三种基本形态: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3)唯心主义的两种基本形态:主观唯心主义和客观唯心主义。
5、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大理论成果
(毛泽东思想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1)毛泽东思想:“精髓”是实事求是,“活的灵魂”: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①邓小平理论:主题是“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②“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本质是立党为公,执政为民。③科学发展观:关于发展的重要思想、重要性
第二单元
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
1、世界的本质是物质的
(1)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存在。(2)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
(3)世界物质性原理 ①自然界是物质的。
②人类社会的产生、存在、发展及其构成要素,也具有客观的物质性。
③人的意识一开始就是社会的产物,它是在劳动中伴随着人和人类社会一起产生的。因此,世界是物质的世界,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就在于它的物质性。
2、运动和物质的辩证关系
(1)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和存在方式,世界上不存在脱离运动的物质;(2)运动是物质的运动,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
3、运动和静止辩证关系原理
(1)运动是无条件的、永恒的和绝对的。(2)静止的是有条件的、暂时的和相对的。(3)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
4、有关规律的原理
(1)规律的含义: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2)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原理::
【原理内容】规律具有客观性和普遍性。规律是客观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它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规律是普遍的,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的思维,在其运动变化和发展的过程中都遵循其固有的规律。【方法论】①必须遵循规律,而不能违背规律,按照客观规律办事。
②人可以在认识和把握规律的基础上,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造福于人类。
5、有关意识的原理
(1)内涵:①起源: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②生理基础:意识是人脑的机能
③内容(本质):意识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2)意识的能动作用
①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目的性、计划性、主动创造性、自觉选择性。(世界上只有尚未被认识的事物,而没有不可认识的事物。)
②人能够能动地改造世界,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正确的意识能够指导人们有效地开展实践活动,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错误的意 识则会把人们的活动引入歧途,阻碍客观事物的发展。)
③意识对于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高昂的精神,可以催人向上,使人奋进;萎靡的精神,则会使人悲观、消沉,丧失斗志。)
6、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及方法论
(1)物质决定意识,要求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2)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能动地认识和改造世界,要求树立正确的意识。
7、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1)如何做:①要尊重物质运动的客观规律,从客观存在的事物出发,经过调查研究,找出事物本身固有的而不是臆造的规律性,以此作为我们行动的依据。
②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坚持用科学的理论武装头脑,指导实践,不断解放思想,与时俱进,以求真务实的精神探求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
③要把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结合起来,把高度的革命热情同严谨踏实的科学态度结合起来。④反对夸大意识能动作用的唯意志主义,反对片面强调客观条件,安于现状、因循守旧、无所作为的思想。(2)重要性:是我们做好各项事情的基本要求;是无产阶级政党制定和执行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的前提和依据。
8、有关实践的原理
(1)实践的含义及其基本特点 ①含义
②特点:客观物质性,主观能动性和社会历史性。(2)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①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②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A、人们在实践中不断遇到新问题、产生新的要求,推动着人们去进行新的探索和研究;B、实践的发展提供日益完备的认识工具,促进认识的发展;C、实践锻炼和提高人的认识能力。)③ 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的唯一标准; ④ 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
9、有关真理的原理
(1)真理的含义:真理是标志主观同客观相符合的哲学范畴,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2)最基本属性是客观性(真理只有一个,真理面前人人平等。原因:由于人们的立场、观点、和方法不同,对事物的认识不同;每个人的知识构成、认识能力和认识水平不同,对同一事物的认识不同,但其中只有一种认识是正确的,即只有一个真理。)
(3)具体性(任何真理都是相对于特定的过程来说的,都是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真 理应该随着历史条件的变化而发展)
(4)条件性(任何真理都有自己的适用范围和条件)(5)(真理)认识过程的特点:反复性、无限性、上升性
①认识具有反复性(认识受各种条件制约,要经过从实践到认识、认识到实践多次反复才能获得正确认识。)②认识具有无限性(人类认识是无限发展的,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③认识具有上升性(认识是一种波浪式的前进或螺旋式的上升。)
方法论:要求我们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在实践中认识和发展真理,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
第三单元
思想方法与创新意识
1、联系观
(1)含义:联系就是事物之间以及事物内部诸要素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2)联系的普遍性:世界是普遍联系的,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3)联系的客观性:联系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要求我们要从事物固有的联系中把握事物,切忌主观随意性。(4)联系的多样性:
①表现:有直接联系和间接联系、内部联系和外部联系、本质联系和非本质联系、必然联系和偶然联系等。②联系的多样性要求我们注意分析和把握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各种条件(客观、主观条件,有利不利条件、内部外部条件),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5)整体与部分的辩证关系 整体和部分相互联系,密不可分。
①整体居于主导地位,整体统率部分;部分处于被支配的地位,部分服从和服务于整体。部分是整体中的部分,离开整体,部分就不成其为部分。整体的功能状态及其变化也会影响到部分。要求树立全局观念,立足整体,统筹全局,实现整体的最优目标。
②整体由部分组成,离开部分,整体就不复存在;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会影响整体的功能,关键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对整体功能起决定性作用。
要求重视部分的作用,搞好局部,用局部的发展推动整体的发展。(6)系统优化的方法
①系统是指由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诸要素构成的统一整体,系统具有整体性、有序性、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向的特征。
②掌握系统化的方法
A、要着眼于事物的整体性,注意遵循系统内部结构的有序性,注重系统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向; B、用综合的思维方式来认识事物。2.发展观
(1)发展的普遍性:世界是永恒发展的,发展是普遍的。
发展的实质:事物的前进和上升,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要求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
(2)发展的前进性和曲折性统一原理
①事物发展的前途是光明的。(原因:新事物符合客观规律,具有强大生命力和远大的前途,新事物必然 战胜旧事物。)
②事物发展的道路是曲折的。(原因:A、新事物的发展总要经历一个由小到大,又不完善到比较完善的 过程;B、人们对新事物的认识也有一个过程;C、旧事物绝不会自行消亡,它总是顽强抵抗和极力扼 杀新事物。)
要求我们既要看到前途是光明的,对未来充满信心,积极鼓励、热情支持和悉心保护新事物,又要做好 充分的思想准备,不断克服困难,勇敢接受挫折与考验。(3)量变与质变的辩证关系
①事物的发展总是从量变开始,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要求积极做好量的积累,为实现事物的质变创造条件; ②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要求果断地抓住时机,促成质变,实现事物的飞跃和发展。
3、矛盾观
(1)矛盾的含义:矛盾就是对立统一。要用对立统一的观点看问题。(2)矛盾的两种基本属性:同一性和斗争性。
①矛盾的同一性:是矛盾双方相互吸引、相互联结的属性和趋势。
它有两方面的含义:A、矛盾双方相互依赖,一方的存在以另一方的存在为前提,双方共处于一个统一体中;
B、矛盾双方相互贯通,即相互渗透、相互包含,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②矛盾的斗争性:是指矛盾双方相互排斥、相互对立的属性。
(3)矛盾的普遍性原理
事事有矛盾,时时有矛盾。要求我们要承认矛盾,分析矛盾,敢于揭露矛盾,积极寻找正确的方法解决矛盾。(承认矛盾的普遍性是坚持唯物辩证法的前提。)(4)矛盾的特殊性原理
矛盾着的事物及其每一个侧面各有其特点。要求我们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它主要有三种情形:①不同事物有不同的矛盾,②同一事物在发展的不同过程和不同阶段上有不同的矛盾;③同一事物中的不同矛盾、同一矛盾的两个不同方面也各有其特殊性。注: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含义:指在矛盾普遍性原理的指导下,具体分析矛盾的特殊性,并找出解决矛盾的正确方法。重要性(地位):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重要原则,是马克思主义的活的灵魂。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我们正确认识事物的基础(矛盾的特殊性是一事物区别于他事物的特殊本质),也是我们正确解决矛盾的关键。
(5)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矛盾的共性和个性、一般和个别的关系)
①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相互联结。A、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并通过特殊性表现出来;B、特殊性离不开普遍性。
②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注: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原理的意义:是关于事物矛盾问题的精髓,是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哲学基础,是我们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依据。(6)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含义及其辩证关系
①主要矛盾:在事物发展过程中处于支配地位、对事物发展起决定作用的矛盾。要求认识复杂事物发展过程时,要看到主要矛盾,抓重点。
②次要矛盾:其他处于从属地位、对事物发展不起决定作用的矛盾。
③辩证关系: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相互依赖、相互影响,并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主次要矛盾的辩证关系原理要求我们要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7)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含义及其辩证关系
①矛盾的主要方面在每一矛盾中处于支配地位,起着主导作用的方面;事物的性质主要是要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的。要求在认识某一矛盾时要着重把握主要方面,要抓住主流。矛盾的次要方面处于被支配地位的方面。
②矛盾的主要方面与次要方面既相互排斥,又相互依赖,并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辩证关系原理要求我们,要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相统一。
△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辩证关系原理要求我们,要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相统一的认识方法。
★区别主次矛盾和矛盾的主次方面:△把握关键性词语: a.主要矛盾常常用这样的词语:中心、关键、重点、重中之重等。
b.矛盾的主要方面常常用这样的词语:性质、本质、主流、方向、主体等。(8)两点论和重点论相统一的认识方法
①两点论:在认识复杂事物的发展过程时,既要看到主要矛盾,又要看到次要矛盾;在认识某一矛盾时,既要看到矛盾的主要方面,又要看到矛盾的次要方面。
②重点论:在认识复杂事物的发展过程时,要着重把握主要矛盾;在认识某一矛盾时,要着重把握矛盾的主要方面,要抓住主流。③两点论与重点论的关系:辩证法的两点论是有重点的两点,不是均衡论。重点论是两点中的重点,而不是一点论。我们要坚持两点论与重点论的统一,反对形而上学的一点论和均衡论。
4、辩证否定观
①辩证否定是事物自身的否定,即自己否定自己,自己发展自己。
②辩证的否定是发展的环节,是实现新事物产生和促进旧事物灭亡的根本途径;
③辩证的否定是联系的环节,新事物产生于旧事物,它总是吸取、保留和改造旧事物中积极的因素作为自己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④辩证的否定的实质是“扬弃”,既肯定又否定,既克服又保留。
辩证的否定观要求A、必须树立创新意识,做到不唯书,不唯上,只唯实。
B、要尊重书本,尊重权威,还要立足实践,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不断实现理论和实践创新与发展。
5、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
①辩证法从本质上来说是批判的革命的和创新的 ②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和创新意识紧密联系
③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和批判性思维的要求:A、密切关注变化发展的实际,敢于突破与实际不相符合的成规陈说和落后的思想观念;B、注重研究新情况,善于提出新问题,敢于寻找新思路,确立新观念,开拓新境界;
6、唯物辩证法和形而上学
①唯物辩证法和形而上学对立的焦点和根本分歧在于,是否承认矛盾,是否承认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②唯物辩证法的观点:用联系、发展、全面的观点看问题。
形而上学的观点:用孤立、静止、片面的观点看问题。注:矛盾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根本观点。
矛盾分析法是认识事物的根本方法。
第四单元
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
1、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
(1)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对社会存在的反映。
(2)①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从根本上说,社会意识随着社会存在的变化发展而变化发展,但它有时会落后于社会存在,有时又会先于社会存在而变化发展。)
②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落后的社会意识对社会的发展起阻碍作用,先进的社会意识可以正确地预见社会发展的方向和趋势,对社会发展起积极的推动作用。)
2、社会基本矛盾运动(1)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关系: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对生产力具有反作用。(详见考纲 P113 11.2)
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关系: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具有反作用。(详见考纲 P113 11.2)
(2)基本矛盾: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
(3)社会发展规律: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状况的规律,是在任何社会中都起作用的普遍规律。
3、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
(1)人民群众是社会实践的主体,是历史的创造者。(表现:①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②人民群众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③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要求要树立群众观点,坚持群众路线。
(2)①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的基本内容(详见考纲P113 11.3)
②意义: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是我们党领导中国人民夺取革命胜利的重要保证,也是取得社会主义革命并成功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保证。
4、价值观的内容
(1)价值观的导向作用:(总)价值观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重大的反作用,对人们的行为具有重要的驱动、制约和导向作用。
表现:①价值观对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
②价值观对人生道路的选择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
(2)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详见P114 12.2)①含义
②特征:社会历史性。
③如何做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
必须坚持真理,遵循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走历史的必由之路。
我们要自觉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把人民群众的利益作为最高的价值标准,牢固树立为人民服务的思想,把献身人民的事业,维护人民的利益作为自己最高的价值追求。
④怎样正确处理个人利益与社会、集体、个人利益的关系?详见考纲P114 12.2(3)(3)人生价值包括两方面,一是个人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二是社会对个的尊重和满足。对一个人的价值的评价主要是看他的贡献。最根本的是对社会发展和人美进步事业的贡献。(4)人生价值的创造和实现
①在劳动和奉献中创造价值。积极投身于为人民服务的实践,是实现人生价值的必由之路,也是拥有幸福人生的根本途径。②在个人与社会的统一中实现价值。只有正确处理个人与集体、个人与社会的关系,才能在奉献社会中实现自己的价值。
③在砥砺自我中走向成功。A、需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需要顽强拼搏、自强不息的精神;B、实现人生价值,需要努力发展自己的才能,全面提高个人素质;C、实现人生价值,需要有坚定的理想信念,需要有正确价值观的指引。
第三篇:高二政治会考核心知识点复习
经济生活
1、【价值规律基本内容】
商品价值量由生产该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交换以价值量为基础实行等价交换。
【价值规律表现形式】 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
2、【价格变动对生活的影响】
一般成反比;对生活必需品影响小,对高档耐用品影响大;对替代品互补品影响不同。
【价格变动对生产的影响】
调节生产规模;提高劳动生产率;追求高质量适销对路产品
3、【正确消费观】
量入为出适度消费;避免盲从理性消费;保护环境绿色消费;勤俭节约艰苦奋斗
4、【生产与消费关系】
生产决定消费的对象、方式、质量与水平、为消费创造动力;消费可以促进生产发展、对生产的调整与升级具有导向作用、新的消费热点带动新的产业的出现与成长、为生产创造新的劳动力
5、【企业成功经营的因素】
制定正确的经营战略;依靠技术进步科学管理等手段形成竞争优势;诚信经营树立良好企业信誉形象;(面向市场生产高质量适销对路产品)
6、【不同就业观】
自主择业观,竞争就业观,职业平等观,多种方式就业观
7、【收入分配与如何实现社会公平】
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保证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中的合理比重,保证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合理比重;再分配要更加注重实现社会公平
8、【效率与公平的关系】(对立统一)
效率是指资源的节约和社会财富的增加,收入分配的公平是指收入分配的相对平等,效率是公平的物质前提,公平是效率的保证
9、【影响财政收入的因素】
经济发张水平(决定性因素);分配政策
10、【财政的作用】
促进社会公平,是改善人民生活的物质保障;促进社会资源的合理配置;促进国民经济的平稳运行
11、【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
市场中通过供求机制、竞争机制、价格机制引导商品生产者组织生产与经营,从而实现资源的合理配置
12、【宏观调控】
为什么:市场具有自发性、盲目性、滞后性等局限性,如果仅有市场调节会导致资源配置效率低下,资源浪费;社会经济不稳定,发生经济波动和混乱;收入分配不公平,收入差距拉大甚至出现严重的两极分化
目标:促进经济增长;增加就业;稳定物价;保持国际收支平衡
手段:经济——制定经济政策与计划;法律——颁布经济法规;行政——发出行政命令 指示、规定
13、【经济全球化的影响&发展中国家应对经济全球化的基本态度】
经济全球化使发展空间更加广阔、促进分工水平提高和贸易发展;被发达国家所左右、不平衡、两极分化更严重
态度:抓住机遇,积极参与,趋利避害,防范风险
政治生活
14、【公民参与政治生活的基本原则】
坚持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的原则;坚持权利与义务统一的原则;坚持个人利益与国家利益集体利益相结合的原则
15、【公民参与民主决策的形式】
社情民意反映制度;专家咨询制度;重大事项社会公示制度;社会听证制度
16、【公民参与民主决策的意义】
有利于决策的科学性民主性;有利于决策的有效实施;有利于培养提高参与决策的能力
17、【公民参与民主管理的意义】
扩大基层民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最深刻而广泛的实践;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的基础性工作
18、【公民参与民主监督】
方式:信访举报制度;人大代表联系群众制度;舆论监督制度;此外还有监督听证会、民主评议会、网上评议政府等活动
原则:敢于同恶势力作斗争;采取合法的方式;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 20、【政府为何做某事】
政府性质:政府是国家权力机关的执行机关和行政机关。
政府职能:保障人民民主和维护国家长治久安的职能;组织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职能;组织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职能;提供社会公共服务的职能 政府履行职能的宗旨:为人民服务 ;原则:对人民负责
21、【怎样对政府权力进行制约和监督】
人大及其常委会的监督;人民政协的监督;新闻舆论和社会公众的监督;群众通过法定渠道监督;司法机关监督;政府系统内部(监察、审计、法制、上下级)监督
22、【人大地位、职权】
地位:人民代表大会是我国的权力机关 职权:立法权、决定权、任免权、监督权
23、【人大代表的权力与义务】 审议权、表决权、提案权、质询权
24、【中共的性质和宗旨】 性质:立党为公,执政为民 宗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25、【中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执政党】
26、【中共的执政方式】
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基本方式)
27、【联合国的宗旨和原则】
宗旨: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促进国际合作与发展
28、【国际关系及其决定因素】
含义:国际关系是指国家之间、国际组织之间、国家与国际组织之间的关系。最重要的 是国家与国家之间的关系。基本形式:竞争、合作、冲突
决定性因素:国家利益(国家间的共同利益是国家合作的基础,而利益的对立则使国家间发生分歧或引起摩擦乃至冲突)
29、【我国外交政策的宗旨和基本点】 宗旨: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
基本目标:维护我国的独立和主权(首要目标),促进世界的和平与发展 基本立场:独立自主 基本准则: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文化生活 30、【文化的作用】 总言:
① 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可以在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影响。这种影响不仅表现在民族和国家的发展中,还表现在个人成长历程中。
② 同性质的文化对社会发展的作用不同,先进健康的文化促进社会发展,落后腐朽的
文化阻碍社会发展
文化与政治经济相互影响:
① 经济政治文化是社会生活三大领域。经济是基础,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文化是政治经济的反映,即一定的文化由政治经济决定 ② 一定的文化反作用于一定的经济政治,给他们以重大影响 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
科学技术和教育事业对经济发展的作用日益重要。文化产业、文化消费和文化生产力在现代经济的总体格局中的作用日益突出。文化为经济建设提供正确的方向保证、不竭的精神动力和强大的智力支持 文化与政治相交融:
从国内的民主政治建设看,参与政治生活需要更高的文化素养;从国际政治斗争看,反对文化霸权主义成为当代国际政治斗争的重要内容。文化与综合国力: 文化是维护国家利益和安全的重要精神武器;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文化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发展中国家在文化发展上面临严峻挑战;我国要把文化建设作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战略任务 文化对个人的影响:
来源:特定的文化环境和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
内容:影响人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影响实践活动、认识活动、思维方式 特点:潜移默化,深远持久
优秀文化: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强人的精神力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31、【文化遗产】
价值: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 意义:是人类共同的文化财富
32、【如何建设先进文化】
个人:不断加强自身科学文化修养和思想道德修养,不断追求更高的思想道德境界,提高辨别不同性质文化的眼力 国家: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① 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
② 大力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大力弘扬民族精神
③ 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培育四有公民,大力发展教育、科学和文化事业,建设和谐文化培育社会风尚
④ 紧抓思想道德建设这一中心环节,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确立公民基本道德规范
⑤ 立足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
生活和哲学
33、【实践的特点】
客观物质性;主观能动性;社会历史性
34、【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动力、目的、检验标准
35、【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上升性,追求真理是永无止境的过程】
36、【矛盾观点】 含义:对立统一
特点:普遍性(坚持二分法,两点论,坚持一分为二的观点看问题); 特殊性(不同事物矛盾不同;同一事物不同阶段矛盾不同;矛盾双方各有特点)普遍性与特殊性的辩证关系:
--相互连结: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中并通过特殊性表现出来,特殊性也离不开普遍性--相互转化
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主要矛盾与次要矛盾的关系:
主要矛盾在事物发展过程中处于支配地位,对事物发展起决定作用 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关系:
矛盾主要方面处于支配地位,起主导作用,事物性质由矛盾主要方面规定 矛盾普遍性要求我们要善于分析矛盾,坚持两点论与重点论的统一,坚持一分为二的观点看问题;矛盾特殊性要求我们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37、【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
①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
②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先进的社会意识可以正确的预见社会发展的方向和趋势,对社会发展其积极的推动作用;落后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发展有阻碍作用
③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社会意识的变化发展与社会存在的变化发展不完全同步,社会意识的发展有历史继承性和相对独立性
38、【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者】
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是精神财富的创造者;是变革社会的决定力量(方法论:树立群众观点群众路线)
40、【价值观对人们的行为具有重要的驱动、制约和导向作用】
41、【如何实现人生价值】 根本途径:投身于为人民服的实践 客观条件:社会提供的客观条件
主观条件: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顽强拼搏、自强不息的精神;努力发展自己才能,全面提高个人素质;有坚定的理想信念,有正确价值观指引
第四篇:2014高二会考试题
2014年高二政治会考真题
1.近年来,人们看到市场上各种商品的价格,并没有无限上涨或下跌,这主要是因为()A.国家宏观调控政策落实好
B.人们的需求没有太大变化 C.商品价值没有实质性变化
D.劳动生产率没有明显提高 2.坚持和完善基本经济制度,必须毫不动摇地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必须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引导非公制经济发展。坚持两个“毫不动摇”是因为二者()①都是我国现阶段基本经济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 ②都是社会主义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③在市场竞争中可以相互促进,共同发展 ④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是相同的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3.近年来,国家财政财政支出重点倾向民生领域。这集中体现了财政具有()A.促进资源合理配置的作用
B.促进民国经济健康平稳运行的作用 C.保持国际收支平衡的作用
D.促进社会公平、改善人民生活的作用 4.李克强总理强调,“要把错装在政府身上的手换成市场上的手。”为此,我们应该()①培育合格的市场主体
②加强国家的宏观调控 ③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
④建立统一开放的市场体系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5.政治与我们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我们当前最大的政治是()A.全面深化改革
B.建设“美丽中国”
C.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D.实现民族复兴的中国梦
6.公民在法律上既是权力的主体,又是义务的主体。下列选项中属于公民行使基本民主权利的是()
A.对国家工作人员提出批评和建议
B.依法选举县人大代表
C.严格遵守国家的宪法和法律
D.积极参与居委会成员的选举 7.中央纪委监察部网站发布的这幅漫画,意在说明()A.领导私事是大事,披星戴月抢着办 B.群众之事是小事,扯皮推诿缓着办 C.公私分开是难事,轻重缓急区别办 D.公私颠倒是坏事,民生优先需快办
8.我国行政监督体系中,属于系统内部监督的是()A.法制部门
B.司法机关 C.纪律检查委员会
D.人民政协 9.右边会徽代表的国际组织是()
A.联合国
B.欧洲联盟
C.世界贸易组织
D.国际奥林匹克委员会 10.太行精神、吕梁精神、纪兰精神、右玉精神等精神财富,是中华民族精神和优良传统的具体表现,是山西实现转型发展和跨越发展的精神动力。材料说明()①民族精神会随着时代的变化而不断丰富 ②爱国主义是新时期民族精神的核心内容 ③只要培育山西精神,就能弘扬时代精神 ④弘扬山西精神,有利于提高山西竞争力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11.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是()A.主观与客观有无同一性
B.实践和认识何者为本源 C.思维和存在何者为本源
D.思维与存在有无同一性
12.马年说马,世界上许多国家都发行了马年邮票。在中国旅法画家李中耀设计的法国2014年马年邮票中,马的形象伟岸阳刚,邮票中的“马”()A.来源于现实中的马,必定与现实中的马完全一样 B.与现实马的联系具有客观性,我们不能随意改变 C.与现实马形象不一致,说明意识不能正确反映物质 D.与现实马的形象不同,是因为意识具有主动创造性 13.总书记指出,要坚持“老虎”“苍蝇”一起打。这蕴含的哲理是()A.矛盾就是对立统一
B.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相互联结 C.坚持两点论与重点论的统一
D.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
14.中国共产党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把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修改为“决定性作用”。这一修改表明()①认识随着实践的发展不断发展 ②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③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④社会意识促进社会存在的发展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15.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强调,要让全体人民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我国政府这样做的唯物史观依据是()
A.事物是不断变化发展的B.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C.价值观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
D.我国政府是人民的政府 16.现实生活中,一些人“不求实力强,只想虚名大;不愿踏实干,只图获利多。”从哲学上看,这些人()
①违反了客观实际要符合主观认识的真理 ②背离了事物变化发展是直线前进的趋势 ③走向了人生的真正价值在于索取的错路 ④陷入了精神万能论和金钱至上论的泥潭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春节期间,路过一退休老干部的门前,见到一副对联:“权为民用,纵然是清风两袖,自当流芳百世传佳话;利于己谋,即便有豪宅千顷,也会遗臭万年殃后人。”阅读对联。回答17~20题。
17.从《政治生活》角度来看,“权为民用”、“利于己谋”体现了两种不同的()A.权力观
B.服务观
C.政绩观
D.执政观 18.从《经济生活》角度来看,“清风两袖”、“豪宅前倾”体现着不同的()A.消费观
B.理财观
C.择业观
D.金钱观 19.从《文化生活》角度来看,划分是非、美丑、善恶的标准是()A.道德观
B.荣辱观
C.法制观
D.学习观 20.从《生活哲学》角度来看,一个人是“流芳百世”还是“遗臭万年”,主要在于他的()A.世界观
B.价值观
C.人生观
D.矛盾观
21.(10分)人类社会是经济、政治、文化的综合体,经济、政治和文化是社会生活的三个领域。结合《思想政治》课程学习,自己设置一个表格,简要说明经济、政治、文化的区别和联系。
22.(12分)不少人认为:“学好数理化,就能健康成长,考上好学校才能真正成才。”请结合《思想政治》课程所学有关知识作一简要评析。
23.(12分)社会是家庭的合体,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家风是家庭(或家族)成员共同遵循的价值追求,也是社会道德风气形成的重要基石。
结合《思想政治》相关知识和你家(或家族)实际,回答下列问题。(1)简要说出你家(或家族)的家风是什么?(2分)
(2)运用意识作用的原理,简要说明为什么倡导良好家风?(6分)
(3)运用《思想政治》知识,创作既切合你家(或家族)实际又适应时代要去的新家风。(最多不要超过20字)(4分)
24.留意处处皆资源,用心时时长学问。在生活中学习做人的道理,在做人道理指导下科学文明生活,是深刻理解所学知识,提高思想政治素质的重要途径之一,也是学习思想政治课程的重要目的。
近些年来,各地中小学加强校园文化建设,绝大多数学校楼道间甚至教室内都悬挂了大量的名人画像,有些学校校园中还矗立了不少名人雕塑。
(1)简要介绍你最景仰的一位名人(包括、出生年代、国籍、研究领域、主要成就、社会影响等)(6分)
(2)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结合具体事例,简要谈谈这位名人对你成长的影响。(6分)
25.开展社会调查,研究性学习等社会实践活动是思想政治课程改革的时代要求。也是培养参与社会生活能力、收集运用资料信息能力、自主学习和探索研究能力,价值判断和行为选择能力的重要途径。
“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节俭败由奢。2013年11月25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党政机关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条例》并发出通知,要求各地区各部门认真贯彻执行。2014年5月27日。中宣部,国家发改委发出开展节俭养德全民节约行动的通知,要求深入、广泛开展多种形式的节俭节约实践活动。
领会通知精神。回答下列问题:
(1)列表(或图)展示你对所在社区(或乡村)浪费现象的社会调查统计数据,并简要说明最主要的浪费现象及严重程度。(4分)
答题要求:①无调查统计数据而只有文字描述者,最多只给2分。②答题时不能出现真实地名。需要出现时,一律用“w”社区(或乡村)代替。
(2)运用《思想政治》相关知识,简要分析开展节俭养德活动的重要意义。(6分)
(3)结合调查实际,就当地党政部门如何有效组织节俭养德全民节约行动提出合理建议。(4分)
第五篇:高二语文会考
青岛明天中学 12月月考
高二语文
本试卷分第I卷和第Ⅱ卷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用时间9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座号、准考证号、科类等填写在答题卡和试卷指定的位置上。
2.第I卷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
3.第Ⅱ卷必须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的位置,不能写在试卷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能使用涂改液、胶带纸、修正带。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第I卷(共30分)
一、(12分,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组是()A.伺机/饲候躯壳/甲壳虫下载/载歌载舞 B.熨斗/熨帖角色/角斗士偏差/差强人意 C.模板/模型卷轴/压轴戏慰藉/声名狼藉 D.重创/创伤露脸/露马脚作坊/作茧自缚 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凭添制高点开源节流天网恢恢,疏而不漏 B.坐镇满堂灌事必恭亲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C.糅合明信片蜂拥而至明修战道,暗度陈仓 D.熟稔协奏曲轻歌曼舞盛名之下,其实难副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广州恒大足球队在中超联赛中取得的辉煌战绩与俱乐部的高额资金投入息息相关,恒大俱乐部雄厚的财力令其他俱乐部望其项背。
B.中央连续出台多项政策,与地方政府上下其手调控房价,城市房价逐步回落,但房地产价格合理回落的基础仍然不够稳固。
C.《金陵十三钗》《让子弹飞》《霸王别姬》等“傍小说”电影汗牛充栋,众多优秀的小说托起了电影的翅膀,成为了电影成功的基石。
D.乔布斯缔造的“苹果”创造了许多奇迹,使我们的世界变得更美好。他是全世界IT人的榜样,是名副其实的IT英雄。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星光大道”栏目因为没有任何限制,广泛吸纳多种表演形式,所以前来报名的选手各年龄段都有,他们展示的绝活也异彩纷呈。
B.嫦娥二号月球探测器获得的7米分辨率全月球影像图,可以清晰展示月球撞击坑边缘的细纹,让人更加真切地观察到月球的形貌。
C.网络问政要贴近民生实际,要将领导干部是否倾听网络民意、是否加强与网民的沟通交流,作为考量其执政能力的标准。
D.“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拜万人师,谋万人居。”60多年来,吴良镛先生上下求索、学以致用,践行着“让人们诗意般、画意般地栖居在大地上”。
二、(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7题。
古罗马与汉长安
从公元前三世纪开始,汉帝国崛起于亚洲东部,而古罗马也在欧洲逐渐走向繁荣。但是长安和罗马有着很不相同的城市发展脉络。长安是平地起城,其选址经过缜密论证,考虑的是管辖辽阔疆域的安全需要,代表的是整个国家和整个民族的根本利益,“先政治军事,后经济文化”的脉络十分清楚。对比之下,罗马城是自然形成的都城,早在公元前753年就已建城,早已有相当的经济文化基础,在经历了漫长的发展过程后终于变成了古罗马之都,并在帝国之初达到全盛,其发展脉络刚好与长安相反。
因为城市发展脉络的不同,他们的文化发展脉络也不同。长安文化在很短的时间里依靠强大的国家力量快速崛起,而罗马文化则是继承了希腊文化甚至埃及文化发展而来,发展过程有几百年之久。
长安文化带有浓厚的伦理道德色彩,这是由居于统治地位的儒家思想决定的。但是长安文化又有包容和吸纳的一面,其他思想流派只要和最高统治者意愿相合,就能得到快速发展。在这种情况下,长安文化以周秦文化为基础,广泛吸取了楚文化、齐鲁文化、燕赵文化、吴越文化甚至少数民族文化及域外文化的成分,从而形成自己博大精深的文化特色。它既代表了本国甚至本大洲文化的最高水平,又带动了周围广大区域内的文明进程,而且它还促成了世界最大的单一民族——汉族正式形成。
长安文化作为一种集大成的新兴文化,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愿意探求和吸纳其他文化来充实自己。张骞在西方人之前最早开通举世闻名的“丝绸之路”就是中国人对自己以外世界的一次大探求。汉武帝封张骞为博望侯,“博望”二字恰如其分地道出了长安文化的探求性。
罗马文化中没有一支像儒家思想那样独大的至尊核心,奥古斯都称帝,但共和思想和法则依然深入人心,即使是逐渐兴起的基督教文化也没有改变罗马文化多元的特质。罗马帝国广阔疆域内,大大小小的诸多城市都被允许按照首都的模式去建设和发展,而在中国,地方城市的建设是不能同首都平起平坐的,同时罗马城中众多的公共活动场所也是长安城中不可能有的。只是到公元392年,基督教才发展为罗马帝国的国教,成为至尊一元的宗教文化,但这时距罗马帝国的解体已只有几年时间了。
长安文化和罗马文化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非宗教性。长安文化中有多神信仰的倾向,但是按照儒家“敬鬼神而远之”的理念,长安文化中的宗教元素始终没有上升到主导地位,而儒家的“仁爱”思想使长安文化洋溢着强烈的人文精神。在这种人文精神的推动下诞生的《史记》影响了一代又一代中国人的精神世界,也影响了中国文化的发展。罗马文化继承了古希腊开明而松散的多神信仰,充满科学探索精神和人文精神。这种强烈的人文精神在蛰伏数百年后又成为文艺复兴能在意大利发端的历史渊源。罗马帝国晚期,基督教逐渐强大,罗马甚至成为基督教教延所在地,这与宽容而多元的罗马文化背道而驰。
5.下列选项不属于长安文化范畴的一项是()
A.长安是平地起城,其选址考虑的是安全,代表的是整个国家和民族,“先政治军事,后经济文化”的脉络十分清楚。
B.长安文化中有多神信仰的倾向,但这些宗教因素受儒家思想的影响始终没有上升到主导地位。C.长安文化具有包容和吸纳的一面。它广泛地吸取了长安以外的异地及少数民族文化乃至域外文化,具有一定的探求性。
D.长安文化的核心是儒家思想,带有浓厚的伦理道德色彩,洋溢着强烈的人文精神。6.下列表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在罗马帝国时代,罗马文化没有一支像儒家思想那样独大的至尊核心,而是呈现文化多元的特
质。
B.长安文化崛起时间短、速度快、内容少、空问大,所以才广泛吸取楚文化、齐鲁文化、燕赵文
化、吴越文化甚至少数民族文化及域外文化的成分。
C.罗马文化继承了历史文化传统发展而来,而长安文化则没有,只是包容和吸纳其他思想流派及
域外文化快速崛起。
D.汉帝国与古罗马都是从公元前三世纪开始兴起的,其文化有共同的特色,就是非宗教性并具有
人文精神。
7.依据原文的信息,下列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在汉帝国中,没有一个城市在规模上与汉长安城同样大或者超过汉长安城。
B.在欧洲,如果没有基督教的兴起和发展为国教,没有至尊一元的宗教统治欧洲,没有中世纪宗
教神学时代,让罗马的多元文化与人文精神一直发展下去,那么,就可能不会产生文艺复兴运动。
C.罗马城的形成发展,其脉络应是“先经济文化,后政治军事”,所以其发展是漫长而缓慢的。D.汉族文化以儒家思想为主导,兼收包容其他思想流派乃至域外文化,形成了博大精深的文化特
色。
三、(12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10题
烛之武退秦师
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晋军函陵,秦军氾南。佚之狐言于郑伯曰:“国危矣,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公从之。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公曰:“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许之。
夜缒而出。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秦伯说,与郑人盟。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
子犯请击之。公曰:“不可。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1)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
不知;以乱易整不武。吾其还也。”亦去之。
8.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 见:拜见。
B.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 然:然而。
C.且君尝为晋君赐矣 尝:曾经。
D.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 唯:只有。
9.与“夫晋,何厌之有”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A.马之千里者 B.是寡人之过也 C.邻之厚,君之薄也 D.何陋之有
10.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最能表现烛之武机智善辩的一组是(①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 ②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 ③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 ④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 ⑤邻之厚,君之薄也 ⑥今老矣,无能为也已 A.①③④ B.①⑤⑥ C.②③⑥ D.②④⑤
第Ⅱ卷(共70分)
四、(16分)
11.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2)楚诚能绝齐,秦愿献商于之地六百里。12.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4分)
移家别湖上亭
好是春风湖上亭,柳条藤蔓系离情。黄莺久住浑相识,欲别频啼四五声。
这首诗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感情?在修辞方面主要运用什么方法? 13.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任选3小题)(6分)(1)云销雨霁。落霞与孤鹜齐飞。
(2)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与朋友交而不信乎??(3)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4)亦欲以究天人之际。
五、(14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17题。
面子
孙智慧
可怜天下父母心!城里的教学质量好,发了财的张生就打算把儿子送到城里读书。不久前,他的一个叔伯姐姐捎信来,说城里有套住房空着,让他先给看着,出租费好商量。张生高兴坏了,正打瞌睡,扔过来一个枕头,更何况,平日里都是他有事求这个姐姐,现在这个姐姐居然也求到自己的头上了,总算把丢的面子拾回来了。
他姐姐的住房位于市中心的繁华地带,二楼,100多平方米。张生搬进来后,每天除了做些小生意就是接儿子上下学。
时间一长,等他了解了居住的环境后,却生出一种自卑感。原来这是一个“干部楼”,住的都是干部,官衔倒是都不大,净是一些厂里的科长,局里的主任之类的。和他这个平民百姓一比,把他从他姐姐那儿拾起来的面子重又给弄得荡然无存,这明显是低人一等嘛。张生看到别人的笑脸就感到了尴尬,感到了无比的羞愧。
这天,他接儿子放学回家,走到胡同口走不动了,胡同口围满了人,唧唧喳喳说个不停。张生驮着儿子挤进里边看热闹,仔细一听,明白了。他楼上的一个邻居正和两名警察争论不休,警察要看他的驾驶证,那位邻居死活不让看,因为他根本就没有办理。眼下,市里正
在创“三优”,对交通秩序检查得紧。围观的人越聚越多,那邻居更抹不开面子了,和两名警察吵得脸红脖子粗。这时,张生的儿子跟张生要手机,说我给我同学打个电话。他儿子“滴滴”地按了一通,喂,杨志的爸爸吗?我找杨志。啊,杨志,没走远,好啊,我这儿出了点麻烦,能不能让你爸爸过来一趟。没多大工夫,一辆小面包车驶来,车身上写着“公安”俩字。从车上下来那个叫杨志的同学,来到张生的儿子面前,毕恭毕敬地问:班长,啥事?张生的儿子指了指那邻居,说我叔叔遇上了麻烦,想让你爸爸帮帮忙。那小子的爸爸径直走到那两名警察面前,低声耳语几句,两名警察放了行。一旁的张生看得呆了,行啊,臭小子,你也会来这一套了,不过,也给我长了面子。儿子不屑地撇撇嘴:我同学的爸爸是个大队长,我们班找他办事的多着呢。
这下,张生住的楼上的人都知道了这件事,都没想到楼里还住着个神通广大的人哩。再有人看着张生笑,张生就不再感到尴尬了,他看出大家都带着一种羡慕的表情。儿子能在班上当班长,他爹能差到哪儿去?这么个小芝麻官竟然也能办到大人都办不了的事呢!张生更得意了,他不失时机地宣传他儿子,大家也都把他当成了个人物,张生感到和邻里的关系又迈上了一个新台阶。
这天,他又去学校门口接儿子。刚要扭身离去,又看见两名警察拦住一个骑摩托的人。张生觉得这个人很面熟,就起了见义勇为之心,儿子在旁边,那位同学肯定还没走远,一个电话打过去,问题就解决了。他拉着儿子往跟前凑。走到近前,他儿子倏地像骡子受惊了似的向他身后撤。干什么,你给老爸露脸的时候到了。张生呵斥儿子。他儿子却使了吃奶的劲把他拽到一边,说,那是我老师,我都听到她给我的那位同学他爸打电话了,谁稀罕咱帮忙?张生的脸一下子红了,继而有些怏怏不乐,嘟囔着:怪不得我看着有些面熟呢!
14.张生这个人物形象主要的性格特点是什么请作简要分析。(2分)15.解释下面两句话在文中的含意。(4分)(1)正打瞌睡,扔过来一个枕头。
(2)张生觉得这人很面熟,就起了见义勇为之心。
16.文章第四段,作者是怎样通过场面描写来烘托张生的儿子这个人物形象的这样写的作用是什么(4分)17.文章最后写“张生的脸一下子红了,继而有些怏怏不乐”,这对表现文章的主旨有什么作用请作简要分析。(4分)
六、(40分)
18.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禾苗离不开阳光,鲜花离不开阳光,生活离不开阳光,生命离不开阳光。在我们的生活中尽管会
有阴霾、风雨,但我们的生活充满阳光。在阳光下,我们的生活温暖而多彩。
请以“生活与阳光”为话题写一篇作文。可以讲述故事,抒发感情;也可以发表议论,阐明观点。要求:①立意自定,角度自选;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③不少于600字;④问题特征鲜明。
高二语文三月月考试题参考答案
一、(30分,每小题3分)
1.C(分别读作mú/mó;zhòu /zhòu;jiè/jí)2.D(A项应该是“平添”;B项应该是“事必躬亲”;C项应该是“明修栈道”)3.D(A项“望其项背”,指能够看到别人的颈项和脊背,比喻有能力赶得上。应该用“望尘莫及”。B项“上下其手”比喻玩弄手法,串通作弊。含贬义。C项“汗牛充栋”,形容书籍很多,不合语境。应该用“俯拾即是”)
4.B(A项关联词语位置不当,“因为”应移动到“星光大道”栏目的前面。C项照应不当,“是否”与“标准”是两面与一面的关系。D项成分残缺,应该是“践行着„„人生理想”)
5.(A项表述的是城市发展脉络。题干要求的是“长安文化范畴”。原文将都城发展与文化发展并列,而不是包含。)6.(A项“罗马帝国时代”应包括公元392年到罗马帝国解体这一段,而此时基督教已成为至尊一元的宗教文化,这一史实与A项表述相违。B项,强加因果,长安文化广泛吸取其他文化成分,是因其有“包容和吸纳的一面”;并且“内容少”也错误,文中说长安文化有“博大精深的文化特色”。C项,“长安文化则没有”错误,它继承的是儒家文化。)7.(C项错在“所以其发展是漫长而缓慢的”一句。前后无因果关系。)8.D 9.D 10.D
11.(1)用土地贿赂秦国亏损了自己的力量,这是灭亡的原因。(亏,道,判断句式)(2)如果楚国确实能和齐国断绝关系,秦愿意奉献商于一带六百里土地。(诚,绝,宾语前置)12表达了诗人对湖上亭的依恋之情,运用拟人,赋予柳条藤蔓黄莺以人的情感。(感情2分,拟人2分)
13.(1)彩彻区明秋水共长天一色(2)为人谋而不忠乎传不习乎(3)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4)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
14.张生最主要的性格特点是爱面子。平时姐姐帮助他,他认为是丢了面子;姐姐有求于他,他认为是拾回了面子。看到同住一栋楼的人的地位比自己高,就感到无比羞愧,没有面子了;儿子一个电话解了邻居的围,便认为是儿子给自己挣了面子。第二次想让儿子再露露脸,却没有露成,就怏怏不乐。总之,张生是为面子而活着,不管这面子该不该挣。15.(1)正好需要(或非常及时),(2)张生想借儿子露露脸给熟人看,为自己再一次挣个面子。
16.一是通过一邻居与警察的争吵来烘托张生的儿子,面对警察看驾驶证的要求,邻居只能与警察由争论到吵得脸红脖子粗。二是通过围观的人来烘托张生的儿子,越聚越多的观众面对这场争执也无能为力。三是通过张生来烘托其儿子,张生只是驮着儿子挤进去看热闹,根本就没有想到有能力去帮助解决这场争执,这时只见张生的儿子给同学打了一个电话,就请来一位公安局大队长,把一场争吵化为乌有。一个“小大能人”的形象,就在这众人的烘托下凸显出来了。这样写的作用是借“小大能人”的形象对社会上存在的“为了不应有的‘面子’却丢失了应有的‘面子’(原则)的现象”进行辛辣的讽刺。
17.张生在老师直接给儿子的同学的父亲打电话的情况下,又一次感到失去了面子,丢了面子,心情顿时不乐,喜怒哀乐全被面子左右了。作者以此给张生这些一生就为所谓的面子活的人以辛辣的讽刺:死要面子,最终还是会失去面子。从而突出了主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