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高中学校教育生态化问题比较与中国高考改革方向的探究

时间:2019-05-14 11:39:4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中美高中学校教育生态化问题比较与中国高考改革方向的探究》,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中美高中学校教育生态化问题比较与中国高考改革方向的探究》。

第一篇:中美高中学校教育生态化问题比较与中国高考改革方向的探究

中美高中学校教育“生态化”问题比较与中国高考改革方向的探究

前 言

当前我国高考改革的主要任务和方向趋势正在转变,正在逐步形成“促进高校招生考试改革与高中课程改革相结合,促进国家统一考试改革与高中综合评价改革相结合,促进考试改革与高校录取模式改革相结合,逐步建立和完善在国家统一考试录取基础上的全面、综合、多元化的考试评价制度和高等学校多样的选拔录取制度。”①各省已陆续出台了相关的改革措施,不但高考考试内容正在实现与高中新课程内容的衔接,进一步贴近时代、贴近生活、贴近考生实际,着重对考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考查,而且制定了普通高中学业水平测试和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制度,如西安市教育局2007年出台指导意见,要求高中生3年内应参加不少于10个工作日的社区服务。②宁夏自治区2007年开始执行新的高中生毕业标准,内容包括文化课成绩和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两个方面,学生总分必须达到144分,其中必修学分116学分――包括研究性学习活动15学分,社会实践6学分,社区服务2学分。学生三年内应参加不少于10个工作日的社区志愿服务。③“北京高中生必须做10天的社区服务。”④“河南省课改:高中生每年必须到社区服务5天”⑤。海南更新颖激进,2010年高考新方案规定:高考的科目设置为:“3+3+基础会考”,总分为790分,比以前增加了40分。这些表明高校招生录取正在转向开始注重对学生综合素质的考察,一些重点大学的自主选拔录取改革不断深化,如今年北大自主招生实行“中学校长实名推荐制度”,在全社会掀起了巨大的反响热潮。高校重在选拔综合素质高、有创新精神和潜质的人才。

当前的中国高考改革正在建立综合的、多元化的考试评价机制和高校选拔录取机制,虽然各省正在陆续推出的高考改革方案不很完善,步调也不一致,但这条改革的道路必会长期走下去。以改变我国教育原有的培养人才模式,以期望解决“钱学森之问”(“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人才?”)。21世纪的中国教育改革已经起步,目的重在使学生走出书本,走出校园,将知识、理论与社会实践相结合,提高贴近时代生活、适应社会的能力。

尽管如此,中国目前的学校教育和高考现状仍然存在着问题,本文试从高中学校教育和高考招生录取模式两大方面对比中美之间教育“生态化”不平衡的差异,探讨中国高中学生和中国高考未来之路。

一、中美高中学校教育和高考招生录取模式比较

1、中美大历史背景

目前的中国和美国同是世界上影响较大的国家,专家预计2009年结束时中国GDP总量将超越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实体。中国“龙”和美国“鹰”将并驾于世界发展潮流中。正如100多年前的1900年8月一个外国人在评论义和团时所写的那样:“今天的这段插曲,不是没有意义的,那是一个要发生变革的世纪的序曲,是远东未来历史的主调,公元2000年的中国将大大不同于1900年的中国。”⑥中国的和平崛起和强大已成为当今世界有目共睹的趋势。但经济的强大和科技文化的发展在中国反差很大,经济的迅速发展根源于30年来的改革开放体制和中国人民的辛勤劳动,而科技教育文化的发展却滞后于经济发展的速度。这也正是许多科技界元老“钱学森们”所困惑的问题,温家宝总理在参加2009年11月份召开的全国科技界大会上,说了一句发人深醒的话:“科技决定中国未来的兴衰”!纵观美国经济的强大,除了长期开放的政策外,主要得益于吸收了来自世界各地顶尖的科技教育文化精英人才,并深植于美国的各级各类学校教育中。

2、中美学生学习和实践活动以及高考录取模式、机制的差异

基于上述中美经济强大根源的不同,在过去的半个世纪中,中美两国在教育培养人才的模式和机制表现出很大的差异。从高中学生学习和实践活动方面以及高考录取模式、机制看,有以下不同之处:

第一,学习方式不同。中国高中学生习惯于“一心只读圣贤书,两耳不闻窗外事”的既宁静又紧张的学习生活节奏,在校时间长。美国高中学生多利用课外节假日时间,独立或集体在校园内或走出校园,甚至走出国门,自愿参加体育、文娱、科技、“学雷锋”、推销商品等多类活动,有的是公益扶贫活动,有的是打工赚钱活动,学习生活多姿多彩。

第二,参与课外活动的方式和比重不同。中国高中学生在校期间循规蹈矩,不戴首饰、不能化妆,不穿奇装,不谈恋爱,首先以学习为主,而且往往“首先”就足够了。美国高中校园明艳动人,个性自由,标新立异,与众不同,也就是所谓的“Cool”(酷)。他们学校也鼓励学生举办或参与各种各样的“Prom”(学校或班级的舞会),与其说是舞会,不如说是竞赛更确切些,因为绝大多数高中生宁愿把它看作是一个魅力创新的竞赛,男生女生绞尽脑汁去想尽一切奇妙的招数打动自己想要邀请的舞伴参加“Prom”,有些父母为了“挽救”儿女的自信,派出年长的儿子或女儿带妹妹或弟弟出席“Prom”。

第三,独立生活技能方面不同。中国高中生个人独立生活的技能缺乏有效的实践锻炼,学生从幼儿园到高中甚至大学,首先从经济上无法独立,基本上完全依赖家庭的供养。前些年中日学生夏令营中较量也可见一斑。其次,个人决策也多听父母的,比如中招高考志愿填报。再有处理人际纠纷方面实际上是家长之间在商量解决。

在美国,传统的家庭教育特别强调独立生活能力,因此不管家庭经济条件好坏,许多高中生在十五六岁就开始做兼职工作,有的甚至更早些。最初他们一般是做临时保姆或割割草坪,后来可能会在快餐店、音像店或服装店找到一份工作。美国许多州的法定驾车年龄为16岁,一些父母允许自己的孩子驾驶自家车,有些家庭条件好的甚至买车当作毕业或生日礼物送给孩子,还有些父母希望自己的孩子能自己挣钱买辆二手车。许多青少年都认为有辆车开是必要的。在美国,青少年本身所具有的独立处世与自觉管理的能力在生活中能得到培养和训练。

第四,学业测试方面的异同。

相同方面,中美学校都有类同的一条一纲的制度规定,要求学生认真完成作业和考试以及必修选修的课程学分,否则不能高中毕业。

所不同的是:在中国,许多高中分重点和非重点,作业和练习册的试题比较统一、答案比较“标准”,高考只有一次很重要。在美国,成绩好的学生可上“荣誉课”,内容、进度和难度要大,也可和成绩一般的学生一样,决定是否上“荣誉课”;成绩一般的学生按“普通课”课程表上,也就是我们国内常听说的美国理科课程很简单,大抵如我们的小学五、六年级水准,这样学生可以把更多的时间放在其它方面。上不上荣誉课不影响修学分,也不影响高中毕业。美国的课程表上有咨询老师、所有课目主管老师和校长的电话,有问题可打电话询问。学生选修课程后,如果发现教师讲课索然无味的话,可有权拒绝听,因为每个学生只要积攒够了学分就可以毕业。

美国的高考种类多,是一个常年不断的标准化考试,像我们国内许多人都熟悉的TOEFL(“托福”)、GRE(美国研究生入学考试)、GMAT(经企管理研究生入学考试)等,由美国著名的ETS(美国教育考试服务中心Educational Testing Service的缩写)、美国高等教育测试中心(American College Testing Program)等非盈利性机构主持,这些五花八门的考试机构,根据不同的要求或测试重点,设计了各式各样的考试,美国学生大概从小学三年级起,年年都至少参加一次这种由各种考试机构出题的考试,至于参加何种考试,由各私立学校或公立学校的上级主管部门决定。美国高校一般讲的高考是SAT(分为SATⅠ和SATⅡ。SATⅠ考试科目为英文与数学,每科以800分为满分,全卷1600分,考试时间3小时。英文试题怪罕字多,不易拿满分;数学试题极易,内容属初中代数、几何与一点数学逻辑知识。SATⅡ 包括各种选考科目,如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微积分、各种外国语〈许多华人孩子选考中文〉等,学生根据自己兴趣及申请大学之要求,至少选考2~3科。)和ACT(考英文、数学、科学、社会4科,每科满分36分,考试时间160分钟。ACT每年举行5次,也不限参加考试次数。ACT考试要求,较SAT为易。)所有名校要SAT成绩,州立高校或中西部高校愿意接受ACT成绩。由于SAT成绩可转换为ACT成绩,但反过来不行,对成绩平平,不想上名校者,选考ACT是良策。各个高校基本上都承认这两类考试,仅SAT考试一年就7次,ACT每年举行5次,学生交几十美元可参加三次考试,每次考试成绩两年内有效,只要你愿意、有精力、有时间,高中至少可以参加14次高考考试,一直考到自己不愿考或成绩达到自己的满意度为止。另有PSAT(Preliminary SAT),又称预习SAT,是美国中学十一年级生参加的审选优胜奖学金候选人的考试,每年10月举行1次。PSAT也仅考英文、数学,每科满分80分,将英文成绩乘2加上数学成绩计算总成绩,如超过200分,即成为国家优胜奖学金候选人,再以自传、在校成绩、课外活动、社区服务、领导才能等,综合判选出得奖者。由于每年全国仅有2000名获奖,为高中毕业生之殊荣。学生获得PSAT奖,也为高中毕业考入名校,奠定可靠基础。

第五,考试评价观念不同。

有两个小故事反映了中美此差异。一国内幼儿园学生名叫小峻,很爱玩,是个快乐的男孩。妈妈也没逼孩子学数学、认字什么的。她想让孩子在幼儿园时多玩一些,等到小学再开始学习。谁知到了上小学时,学校要求孩子参加“入学考试”。内容从两位数的加减法,到笔画繁多的生字。小峻不懂两位数加减法,也不认字,连什么是考试都不知道。天真的孩子在“试卷”上随意涂鸦一番,交了“白”卷。结果,学校拒绝录取小峻,理由是成绩没上线。用中国父母的话说:“输在了起跑线上!”

矿矿到美国不久就进了学前班,上小学前,也经历过一次“入学考试”。那应该是矿矿经历的第一次“统考”。关于这个“入学考试”,其家长一无所知,直到开家长会老师拿出矿矿考试的成绩表时,他们才知道。老师还给他们分析了矿矿在语言方面所表现的长处和短处。矿矿当时刚来美国不到一年,说梦话还是汉语,一切尚处在适应阶段。然而根据这个考试成绩分析报告,学校专门派了一个英语老师给矿矿一个人上小课。一年后,矿矿的英语突飞猛进。一年级的老师特米尔太太给矿矿的评价是“非常漂亮的书写,优异的发音和阅读”。

同样的“入学考试”,一个把孩子拒之门外,一个帮孩子找到不足,并设法帮助孩子进步。这两个小小的故事反映出中美教育观念和考试观念的不同。中国学校对孩子进行“考试”,目的是为了发现问题,淘汰之。美国学校对孩子进行“考试”,目的是为了发现问题,改善之。考试本身只有检测功能,没有淘汰功能。检测只是手段,因为面对检测的结果,我们可以有很多目的:发现问题,改善之;发现人才,选拔之;发现特长,培养之。当然,也可以包括“择优汰劣”这一目的。但那不是考试的功能,考试只显示检测的结果。至于怎么处理这些结果,与考试功能无关。

换句话说,中国的教育成了“淘汰教育”,美国的教育反倒成了“素质教育”,以人为本!

第六,中美两国高考录取机制不同。

中国已经过去的三十年高考选拔之规则,“千军万马走独木桥”,掉下去了,重新上桥再走,反复几次,能过去就过去了,过不去“桥”的就淘汰到社会中来,有的反而成为精英领导和管理人才,大多数过去“桥”的反而成了被领导、被管理的公务员、技术员!所幸,当前我国的高校录取选拔机制,正在向多元化、综合性方向发展,不过目前来说,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和学生毕业文化水平测试在高校录取中,绝大多数只做为参考,仍然以每年6月的高考成绩做为录取的主要依据。

在美国大学录取新生的标准主要有三个:第一个是高中毕业前一年的学年平均成绩;第二个就是SAT的成绩;第三个标准是学生的社交参与能力。美国的高中是四年制(初中两年),所以就是高中三年级的平均成绩。私立大学在录取学生方面对于这一条的掌握比较宽松和灵活,他们看重的一般还是考试成绩。但是公立学校往往将这一条排在第一位。也就是说一个学生的学校表现和出勤率、平均成绩都很重要。SAT考满分也没有什么奇怪的,因为美国SAT考试可以重复考,学生可以选择自己的最高分做为成绩向大学寄发,只要在大学规定的申请截止时间之前寄出SAT成绩都是有效的。但这项成绩并不是大学成绩的唯一依据,甚至不是主要依据,招生录取时大学正看重第三条标准。他们要在学生所寄到的个人履历中寻找是否参加过什么社团,担任过什么职务间,做过多少义务工作,你有什么组织能力,例如到老人福利院去帮助老弱病残者,或者到医院、教会、基金会帮助过多少人士。美国大学重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际交际能力,只是学习成绩好充其量也不过是书呆子而已,这样的学生不要说哈佛一流学校没有兴趣,即便是州的地方性高校也不会括入囊中。

如果说这三条是比较硬性的规定,那么还有一个很重要的标准,虽然有点主观性,但是在大学录取中也非常重要。那就是本人写的一份自荐信,你为什么要选择这所大学。这是一篇不超过两页纸的信,实际上就是一篇文章,你要一下子打动看信人的心,使他愿意看下去。如果这封信无法打动他,那么这个档案袋基本上算搁浅了,最后每个学生都附上三位教师的推荐信,这是录取考官第二要看的内容。

第七,在上述观点不同的基础上,我重点深入比较一个中美两国在学校教育和招生录取中对课外实践活动的重视程度的不同。

中国的高校招生以高考成绩排队划线,一分之差,都可能“人命关天”。上没上线,简直是“冰火两重天”。去年,美籍华人学者黄全愈先生一位朋友的孩子,离重点线仅1分之差。就这1分,孩子最后去了个一般的学校。⑦那些仅仅多两三分的同学,有些竟上了重点大学。难道说高出两三分就一定是个品学兼优的人吗?马加爵杀人事件就是明显的反证。

其次,美国大学承认学生参加高考SAT的每科最高分,他们认为你这所以获得最高的分数,表明你有这个能力,而其它那些低的考分,可能是受到了各种因素的影响,比如身体不适、平时作业考试太多使自己处于考试的混沌期或者甚至是什么其他偶然因素所致。不像中国高考,一考定终身,甚至是一分定终身,考生的心理压力特别大,因而患得患失,平时“一、二、三模”都很好,偏偏是高考考不好,完全是偶然因素在作怪!

除了高考成绩,扮演重要角色的还有平时成绩。在美国高中4年中,学校教师对每位学生随时随课都记分,考试算分,平时作业算分,作实验算分,课堂讨论算分,有的教师甚至连出不出勤都算分,日积月累,到了高校招生时,很多学校就用这个成绩来衡量学生的学习态度。而且大学招办在审核申请材料时,会注意看你的学校成绩的发展趋势,是上升了还是下降了。有些高中毕业生,是被大学提前录取的,12月份接的通知,到来年的8、9月才上学,中间有几乎长达一年的时间是在“休息”的,大学会“监控”这些“准大学生”们,如果该生成绩出现大滑坡,或者犯了较严重的错误,大学仍然会取消该生的录取资格。

还有值得一提的是平时成绩选什么课,大学招生办据此去分析你选修这些课程的动机和心理。比如,你的成绩单和SAT的考试显示你的理科类成绩很好,而你又尽选理科课程,或者你选的都是一些容易的课程,大学招生办会认为你的兴趣狭窄,不敢挑战自己。

最后美国许多名校更看重的是课外实践活动及效果。哈佛每年都拒收不少“高考状元”,如1996年把165个SAT满分的“状元”拒之门外。理由就是对这些“状元”的隐藏在分数后面的“综合素质”不满意。越是高水平的学校,越重视学生的“综合素质”。哈佛招生院长在给潜在的申请者来信时写道:“学业表现包括高中的成绩、SATI或ACT和SATII的考分,对录取委员会来说非常重要。然而,其他的因素诸如个人的特长、参与社区的活动、课外活动也很重要。录取委员会会很细致地阅读推荐信和作文。在录取过程中,我们寻找的是各方面都优秀的学生,从而确保每年的新生都是充满活力的团体。”普林斯顿的招生院长也在类似的信里说道:“我们绝不是简单地把申请者的平均成绩和高考分数进行排队,然后从上选到下。如果这样简单的话,我们就不会花那么多的时间去阅读申请材料了……在阅读申请材料时,我们把每一个申请者当作特殊的个案来审视他或她具体的综合起来的能力和成就。”⑾高校招办对学生参加哪一类活动,一般来说并没有特殊的偏好。往往不在于参加什么活动,而在于干得怎么样。有些学生样样活动都参加,但没有一样特别突出,给人印象不深刻;有些孩子在某一个领域有所突破,反而显得突出。比如,有的学生每年的暑假都到非洲或南美洲一些不发达国家去为穷人盖房子,坚持不懈,终于“感动”招办人员。有一年普林斯顿大学曾录取一个推销了大量饼干的学生。因为他异想天开地闯到某大公司,点名要见CEO。见到CEO,孩子拿出几盒饼干,开始向不苟言笑的CEO兜售。从饼干怎么美味,讲到卖饼干的钱将怎样帮助贫困孩子,再讲到如果该公司做了这件善事将在社区造成的影响……孩子的胆略和智慧终于打动了CEO。CEO大笔一挥订购了孩子的饼干,数量大得让孩子目瞪口呆。孩子的胆略和智慧还打动了普林斯顿。⑿大学看中的是这个敢想能做的学生表现出来的潜在的领导素质。寻找“未来的领导人才”,几乎是美国每一个大学都在积极追求的东西。学校学生会的干部,各种学生俱乐部的头头,各个学生活动的组织者,都是大学“猎取”的对象。

社会大课堂――课外实践活动是青少年充分表演的舞台,也是更让大学动心的原因。除了领导组织才能外,美国大学招生办还要考查学生参加社会公益活动的情况。吴琦幸先生一个美国朋友的女儿,学习成绩平平,SAT的成绩也只达到她想要申请的学校的最低标准。但是正在她申请的时候,她的父亲生了癌症,而且不久人世。于是她将这件家庭重大事情作为主要内容来写,其中讲到她父亲中年来美,就是希望她能够在这所学校中读书。言辞恳切,打动了录取官的心,终于如愿以偿。⒀正因为自荐信的重要性,在美国人就流行一种申请大学写作文体,编造一些动人的故事来打动录取官,有的成功了,有的则适得其反,因为假的东西终是缺少感情,写得再好,只要细节出错,整篇文章就如沙上建屋一样经不起推敲。不过也有很多人成功了。美国的高中学校有对学生必须从事社会公益活动的硬性要求,否则无法获得毕业证书。除了学分成绩等要求外,还要求无偿地为社会服务10个小时,黄先生儿子矿矿的高中要求如下:高一需要5小时,高二需要10小时,高三需要10小时,高四需要35小时。⒁这只是最基本的毕业要求,要想在这方面打动招办录取人员,60或70小时的“学雷锋”也不一定够格,所以许多学生不用学校组织,都是自愿参加社会公益活动,到外面学雷锋做好事,从高一到高四,矿矿干过的义工工种繁多,大多是到城区里为穷人,伤残人服务。不“学雷锋”,就别想申请好学校,成了美国高中毕业生的流行语。也有相当一部分学生自觉自愿地把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到社区服务里。美国高校更看重的是这种货真价实的社区服务。有些同学到贫困国家搞扶贫活动,自己掏国际旅费,年年夏天到南美的穷乡僻壤去帮那里的人盖房子。完全自费,完全自愿。

最能引起大学招生办注意的还是一些学生自己搞的有创意的服务性质的活动。例如,举办为某个灾区的义捐活动,组织一个专门帮助伤残者的慈善团体,等等。从策划、到组织、到实施,搞“一条龙服务”。这种活动既能表现学生的领导才能,又能表现关心他人、关心社区的良好道德品质。此外,美国高校招生录取申请表上都有一栏“有偿工作经历”,要求填写你从高一到高四所做过的工种和工时。一般来说,打过工的,特别是做那些与自己的兴趣和专业有关的工作并且工时长的,就会被认为注意学用结合、联系实际,而且有责任感、自我管理能力和独立生活能力强,因而受到大学招生办的青睐。这些是和中国的家长、教师、大学招生办的思维恰恰相反的,按照中国这些人的思维,打工不过是为了增加生活经验而已,打工太多,势必影响学习成绩;到了毕业班,家长或高中学校更不可能让自己的学生去从事课外实践活动了。而那些家庭经济条件优越的孩子,其家长可能把孩子送到美国上高中直至大学毕业。这在当今的中国已成增长的趋势,在美国的“小留学生”们,初来美国,很不适应美国的高中学习和生活,比如上课方式,教师固定教室,学生经常变换(因为实行修学分制),课堂上中国学生往往一言不发,认真听讲记笔记。可这不符合美国高中规定,在美国课堂发言占学分比重很大,约百分之五十左右。另外大学招录中更看着社会实践服务活动。⒂

以上是对中美两国在高中学校教育和大学招生录取两大方面学生的表现、学校的要求、大学的招生录取程序和方法做了一个详细的比较,从中可以看出美国做为西方教育的典型代表,不仅在学生学业成绩要求方面,而且在课外社会实践活动和社区服务方面,都有符合教育培养人才规律的具体措施。在学业上,不仅要求认真学,而且要求会学习、会发问、会解决;不仅有统考的成绩单及其详细的分析和结论,而且更注重平时成绩。在大学招生录取中,不仅看重学生的SAT、ACT等高考成绩,而且注重日常表现;不仅看重学生参与活动的领导组织素质,而且更看重学生的社会公益活动。而在同期的中国,传统高考教育虽然开始在变,但目前来说,仍然以唯一的6月份高考成绩做为最主要的招录依据,而且高中学业水平测试和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刚刚起步,许多省市出台的只是一些指导性意见,并不具有强制性。这也是“钱学森们”之问的根因所在!

二、20世纪中国不同时期大学录取和教育培养模式比较

不仅从中美高考“生态”不公平程度可以看出中国教育制度的机械滞后,而且从20世纪的中国不同时期也能得出相似的的结论。一个简单的例证,中国解放后现代著名的杰出人物包括著名的科学家、文学家、军事家,均是在解放前国内外教育中培养出来的。

20世纪初清政府新政改革中,政府开始主动地大量选拔派遣官费留学生,历史上的清华大学和河南大学,就是专门培养留学的预科大学。

民国的大学教育和新中国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前的大学教育,基本上都是免费的,而经济迅速发展的20世纪90年代和21世纪的当代中国,大学教育及至高中教育成为中国家庭支出的重中之重。另外,民国国内大学教育从北大校长蔡元培开始,已定下了“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基调,毛泽东主席青年时代在长沙一师的大学教育,也体现了传统学风与自由学风的互相争鸣,最终主张僵化的教育理念的校长张干被主张自由学风教育的孔昭绶、杨昌济所代替,而且毛泽东本人偏科,在考取大学时采用的是写文章而不是分科考试录取的办法。民国“大学独立,学术自由,教授治校”的原则,国立、私立、教会大学并存的情况,“自由平等、宽容民主”的教学风气,都是不争的史实。而当代中国大学教授屡次传出抄袭论文、剽窃他人成果甚至个别大学领导严重违法违纪被捕的新闻,也是不争的事实。以上这些值得当代的中国教育专家和教育工作者反思。

三、对于中国高考改革和高中学校教育的几点思考和建议

从现代中美、传统与现代中国在高中学校教育和高考录取中的“生态化”不平衡的对比中,我个人进行了认真深入的思考,并提出一些个人不成熟的建议,以期待能为高考改革交上一份“试卷”:

1、中国当代高考诟病备受争议,却无法马上改变这种“一考定终身”的局面,一个比较有名的重点大学(如北大)虽然有自主招生资格和中学校长实名推荐制度,但仍然引起了社会的巨大争议。另外各省录取分配名额不均,也长期引起不满。说明高考“生态”问题严重,不公平现象存在,在这种局面下,教育部在网上定论,高考分科不分科今年8月见分晓,实际上没有多少分晓,仍然是文理分科,仍然是统一考试,仍然是许多省份自主命题。新任教育部长刚上台,就接到了十多位国内知名教授联名上书袁部长的公开信,质疑我国现存的高考制度和培养人才的模式。在这里,我献一策:各大学均可采取“荐举制”,即学生自我申请推荐,介绍自己的专长及实效,并附上校长和至少三名以上课任教师和班主任的推荐意见,由大学在6月高考来临前审阅招录完毕,不是更好!

2、鉴于中国高考中出现的一些不公平现象,国家法律、教育部和大学以及高中,均要制定针对自荐学生及其家长和相关社会团体、企事业单位的严格管理和处罚制度。比如说,一个学生要自荐,在文学方面有专长,法律知识和规章制度就要规定这个学生所出具的所有证明及其涉及到的相关单位所负的法律和行政责任。敢于“冒天下大不韪”者、以身试法者,必将受到法律的处分。

3、大学招生录取自荐的学生,不应只看学生的兴趣专长,还要审阅学生参加社会公益活动的工种、工时和活动后的社会评价。不能校长说班主任说学生有爱国精神、人文情怀,就确实有了。还要看这类学生的具体实践活动及其效果,也即大学招生办必须有一套考查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活动的详细可操作的具体方案。

4、大学招生录取不应只看重高考总成绩,还应在重视学生的综合素质,平时学习成绩(不包括学校组织的考试)的基础上,倾向于学生所选志愿专业的高考单科或相关科目成绩,只要与所选专业相一致的一科或相关科特别优秀,就要参照该生平时成绩和高中综合素质,来特别招录。为了防止高中平时成绩和综合素质虚假,大学可在高考前组织专门的学业测试,设定诸多综合素质的科学评价方案,并要求学生当场完成实践活动的方案设计等方面进行当场考评。不过所有程序必须公开、公示,包括招录人员的资质、素质。

5、高中学校教育必须实实在在“强制性”改革。一是重视学生平时学业成绩测试,包括上课出勤、课堂问答、平时测验、期末统考。二是重视学生综合素质测评。测评不能简单地以A、B、C、D判定,应有具体可操作的详细方案,此条尤其重视学生课外实践活动、研究性学习活动和社区服务活动,不能流于形式,要有相应级别的等级证书和社会评价。三是教师教学水平和实效要有学生和家长的公开评定,以监督、促进教师对学生教学和评分的真实性和科学性。以上三个标准必须随时按程序全部公开、公示,中间哪个环节出现舞弊,都要追究相关人员及学生的责任,包括法律责任。

以上五条就是我在比较中美教育现状不同运作模式和中国在不同时期教育发展史实的基础上进行的思考和建议。望和所有教育工作者一起共商中国未来的育人大计!

第二篇:高中英语课程改革与高考改革

高中英语课程改革与高考改革

作者:刘道义文章来源:本站上传点击数:970更新时间:2007-6-29

高中英语课程的目标明确规定:使学生在义务教育阶段英语学习的基础上,进一步明确英语学习的目的,发展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的能力;形成有效的英语学习的策略;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形成建立在语言技能、语言知识、情感态度、学习策略和文化意识等素养整合发展的基础上。

英语课程的学习,既是学生通过英语学习和实践活动逐步掌握英语知识和技能,提高语言实际运用能力的过程;也是他们磨砺意志、陶冶情操、拓展视野、丰富生活经历、开发思维能力、发展个性和提高人文素养的过程。

如何使课程评价确保教学目标的实现呢?如何考察和评价学生的全面素质呢?一方面,需要考察和评价他们的学习能力。学生通过学习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学会如何学习,即吸取和处理信息、分析和解决问题,举一反

三、融会贯通、综合运用的能力,还有观察、注意、记忆、思维、想象和独立学习的能力。一个人有了这样的学习能力,他就有了终生学习的能力,也就有了可持续性发展的能力。另一方面,要考察学生的综合素质。课程标准强调以人为本,培养具有完整人格的人,重视学生的情感态度,即动机、兴趣、自信、意志、合作精神、爱国情怀、国际视野,这些涉及到学生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

因此,要确保课程目标的实现就要考察和评价学生的“人文素养 + 终身学习能力”。要做到这一点,单凭一次性考试是绝对不行的。在美国,中学生升学不仅需要SAT(Scholastic Aptitude Test)或ACT(American College Test)考试成绩,还需要三位权威人士的推荐信和该生在校学习的成绩,以及该生的一篇作文(说明自己的特点和志向)。据了解,美国许多大学垂青那些全面发展的具有领导能力(leadership qualities)的乐于奉献社会的人才,而鄙视书呆子。这对我们很有启发。

显然,现代评价关注重学生的全面素质,特别是终身学习的能力。学习是终身的活动,评价也要伴随终身。“一考难于定终身”,评价要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教学与评价齐头并进,“两条腿走路”。评价可以成为学习过程的促进剂,不仅局限于考查和测试,这就需要建立多元化的评价体系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首先,要采用形成性评价(formative assessment)和终结性评价(summative assessment)相结合的方式,既关注学习的结果,又关注学习的过程。形成性评价又可称作表现性评价(performance assessment)。形成性评价的全面性和综合性较强,除自评、互评外、还有学习活动评比、作业评定、点评、学习档案、问卷调查、访谈、平时(诊断性)测验、周记等。形成性评价一般采用描述性评价(定性分析)、等级评定或评分。形成性评价的好处是,可以加强学习过程中的评价,给学生自主建构知识的空间,有助于加强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也有助于学生基础知识和听说读写技能的综合训练,提高学习的能力。在教学的过程中,可以给学生创设平台,让他们思考,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运用批判性思维的技能进行比较、归纳、反思、创新。例如,学完有关First Aid单元后要求学生归纳所有的急救情景,回答What new information have you learned from this unit? Do you think you would act differently in an emergency now? In what way?等问题。这些问题不仅涉及语言知识,也涉及到情感态度和思维方式。形成性评价的另一个重要的作用就是启发学生自主评价,自我反思。譬如,教师有时会问:What new language have you learned from this unit? In which areas do you need to improve your skills: reading, listening, vocabulary or structures?其宗旨在于肯定进步,重在鼓励,加强信心,发现不足,找出差距,不断提高。

终结性评价是检测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程度的重要途径。中考和高考属终结性评价,以定量为主。由于我国高等教育大众

化程度不高,考试的甄别和筛选性仍然不可避免。为了解决社会诚信度不高、有可能出现“权、钱、情”的腐败现象,考试还不能取消。近来,温家宝总理说过:素质教育不是不要考核,而是要求考核具有全面性、综合性和经常性。要全面理解素质教育,要把考察素质和考察文化结合起来。所谓综合性,就是要学生既会动脑思考,又会动手实践;既懂知识,又能实际运用。所谓全面性,就是要德智体美全面发展;要具有情感、文化、知识、技能、策略素养整合基础上的语言综合运用的能力。所谓经常性,就是要重视学生长期的学习表现;重视学习过程中的评价。

考试和考核还必须进行,但考试制度必须改革。考试和考核应该要设法减轻学生繁重的课业负担,当然,这绝不意味着对学生和教师的要求降低了。而是要让学生有时间去接触社会、接触生活、接触实践,学会动脑、也学会动手;要求老师不仅在课堂上关心学生,在课下也要关心学生。(温家宝)

外语考试改革的趋势重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由重视考知识转变为重视考查运用语言的能力;由脱离语境转变为加强语境、语篇化和交际性;由客观题过多转变为增加主观题;由仅有笔试转变为增加听力、口试测试,从而着重考查学生思维、表达、交流的能力。

令人感到欣喜的是来自广东、山东、宁夏、海南四个省的消息。2007年是这四省实施普通高中课程改革后的高考新方案的第一年。从他们的高考方案可以发现新课标高考大纲具有以下三个特点:

1.体现多样性和选择性,体现学生综合素质和个性化发展

新考试大纲在维护统一考试的前提下尽可能反映新课标倡导的多样性和选择性。各个省将实行自己的方案。广东省 实行“3+文科基础/理科基础+X”方案,山东省实行“3+X+1”,海南省为“3+3+基础会考”,宁夏则是“ 3+文综/理综”。新考纲增加了选考内容,在选考的范围内,考生有选择性,可以选作部分题目,只要必考与选考的分值总和达到规定即可。

广东省的考试方案中还有一个亮点,那就是将考生综合素质评价作为高校录取或退档依据之一。综合素质评价内容以写实性文字表述方式,记入考生电子档案。综合素质评价由省教育厅公布统一的评价要求,由中学组织实施。综合素质评价内容包括学生高中期间各科目学分获得情况,技术领域、艺术领域、体育与健康领域、综合实践的考核或表现情况、获奖情况等。如果能做到公正、公平、可信、可用,那将是高考制度改革的重大突破。

2.在新课标的范围内只作减法,不做加法,尽可能减轻学生负担

新考试方案的要求仅限于高中课程第八级范围之内,不涉及第九级的要求,各省市又可根据地区情况定出要求,例如海南和宁夏07年高考要求低于八极要求。新的高考大纲在新课标的范围内只减不加,尽可能地减轻学生的负担。

3.体现探究性,注意发掘考生观察问题、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重视对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考察,尤其是对用英语获取信息、处理信息、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的考察。例如听力测试设有听取信息、分析图片、提取信息,分析信息填空题。阅读部分以应用性文章为主(通知、广告、报告、新闻、科技等时文性文章等),减少故事性文章,适当增加任务型题型,着重考察逻辑思维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重视语言的综合性与语境化因素,注意真实性、情境性和应用性。有的省考虑取消单项选择题,改用篇章中填语法词的综合性题型;也有的省设置情景考查语言知识的交际运用,将几道题综合成一道题,加强动词词组、固定搭配的考查。另外,新考纲将在书面表达部分增加分值,设两个部分:第一部分要求根据情景写几个句子或回答问题(15分),第二部分根据所给的任务说明进行写作(30分)。

为了体现对考生的语言运用能力、思维和表达能力、文化意识、情感态度的人文素质的考察,广东省打算进行英语口试,以A,B,C,D,E五个等级呈现,满分为50分。英语口试成绩不记入总成绩,作为外语类及对外语有特殊要求专业的录取参考。英语口语

由普通高校根据专业需要自主确定录取标准。

现在,让我们来看看新托福考试的特点,便可以发现,我国高考改革的走向与国际上影响重大的考试变革的趋势是一致的。新托福吸收了雅思考试的优点,注重测试考生的实际运用英语语言的能力,摒弃了语法结构试题,新增了口语考试,加重了写作的测试力度。而且把考试看作在美国大学校园的学习和生活中所需的英文听说读写四种技能的综合展现。其中,口试的侧重点是测试复述教授的授课内容、参与课堂辩论并就学术话题交流对话的能力。测试考生的知识结构是否丰满、学业经验是否丰富、逻辑思维和思辨能力是否良好、口头组织能力是否强等综合素质。听力考试一改过去全由标准的播音员在录音室录制的脱离真实校园生活实际的内容,代之以所有的录音材料是教授的真实授课,课堂内外师生的真实对话。除选择题外,还增加了配对(Matching)、排序(Ordering Questions)和填表(Complete-the-chart questions)等灵活多变的新题型。写作部分则设有综合写作试题:“先听后写”“先读后写”“一听、二读、三写”(150-225字),以及独立论述题作文(300字)。通过这样的考试获得高分的人想必不再会是低能的,可以肯定地说,他们在美国的大学校园中基本上不会存在语言交流的困难。

那么,我们如何改革英语高考能使我们的学生真正具有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实现新课标的目标呢?方向是清楚的,答案也有了,但是我们需要时间、耐心和不懈的努力。

参考文献:

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实验)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

实施多元化评价 促进学生全面发展马运鹏 《光明日报》

新托福考试变化特点解读于健 《中国教育报》

中国高考改革的目标与方向袁祖望 《光明日报》

基础教育英语教学评价浅议 刘道义基础教育英语教学评价 研究与探索北京出版社

第三篇:我国投资体制的问题与改革方向

我国投资体制的问题与改革方向

2003-07-03 09:3

3为了使国家能有效地对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进行调控,达到充分利用社会资源,提高投资项目效益的目的,首先需要对目前我国投资管理体制进行改革。

一、切实落实国有单位投资主体之间的分工

《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议》就明确提出,要把国有单位投资项目划分为公益性、基础性和竞争性三大类,并分别由中央政府、地方政府和企业承担。由于各种原因和条件的限制,并没有真正得以实现。当前应该借国家机关行政机构改革以及对国有企业改组、改造和加强管理之机,明确各国有投资主体的职能和分工。

1、政府投资管理和项目管理职能分离

无论是中央政府还是地方政府,都承担着社会和经济发展多方面的责任,固定资产投资建设仅是其众多职能的一个组成部分。由于政府中直接管理建设资金的人员数量及专业、时间、能力有限,不可能对种类众多的大量国有单位投资项目进行具体的管理,尤其是在需要精简政府机构的背景下,政府摆脱繁琐的项目管理是提高政府工作效率的重要改革措施。因此,政府的投资管理职能和项目管理职能分离是必要的,即政府部门只对投资的总量、结构(投向)进行管理和调控,而把建设项目从决策到实施的工作交给由国家授权的机构(企业)去完成。

2、非经营性投资与经营性投资分离,组建对经营性国有资产承担全过程管理的政府部门

为国家和社会公众服务的公益性投资与有经济收益的投资性质不同,在管理上也存在较大的差别,将两者分开管理可以根据各自的特点进行管理,防止顾此失彼,互相制约,有利于相关行业的发展。

对于非经营性领域的建设项目,如科技、文教、卫生、城市道路、国家和省级公路(这些公路都不应该收费)、桥梁、江河湖泊的治理、政府和事业单位办公、国防、治安等方面的建设项目,应该由政府投资建设。具体由政府中制定计划和规划的宏观调控部门,根据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各项事业发展的实际需要及国家的财力支持能力等,每年将相应的建设资金划拨到职能主管部门,如教育、文化、卫生、交通、国防、公检法等部门,由这些部门负责建设。

目前我国国有单位经营性固定资产总量达到7万亿元以上,分布在十几万个国有企业之中,并每年以近万亿元的速度不断增加。为了管好这么庞大数量的固定资产,避免部门分管造成的投资、建设、管理与资金回收之间的脱节,提高国有资产的运行效益,新组建的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应承担国有资产从投资决策到资产回收全过程的管理。

国资委作为国家股东的总代表,对改组后的国有企业执行资产负债管理。负责任命由国家管理的企业国有股董事和董事长,并与国有企业(董事会)签订5—7年的国有资产管理和经营计划合同,合同中规定企业资产保值、增值和经营的目标,作为定期对企业进行考核的依据,而对企业的日常经营和利用自有资金和从市场融资进行的项目建设不予干涉,但可以对投资方向和规模进行指导和规范。该部门作为国有股的代表统一收取国有资产股的利润,作为产业发展的资金,资助不能完全自我发展行业(如一些基础设施)的投资建设。

3、分级管理,地方政府承担国有资产投资管理的相应职能

我国是个人口众多的大国,为了提高由地方管理的经营性固定资产的效益,应该发挥地方政府的积极性。为此,要尊重地方的利益和要求,对国有企业采取分级管理的体制。即采取一级(中央)调控,两级(中央和省级)管理的办法,在各省级单位(包括计划单列市)设立相应的地方政府国资委,代表国家管理隶属于地方的国有企业。

在非经营性投资方面中央和地方政府也要有分工,即分别负责其各自管理的范围。但中央政府有责任资助相对落后的地区,尤其是支持“老少边穷”地区各项事业的发展。

4、国家授权企业承担国有单位经营性投资主体的责任

经营性国有资产的投资应该由国有企业承担,但是,我国有十几万个国有企业,不但在规模上相差悬殊,而且在管理上也有很大的差别。如果每个企业都有投资权,国有单位的投资决策和管理权过于分散,不利于国有经济的发展。比较好的办法是选择和组建大的企业集团和专业资产管理公司,由国家授权其为国有单位投资主体,负责国有资产的投资、保值、增值和回收。

国家授权投资主体可分为三种类型:

一是企业集团(公司),其领导层(集团公司)是国有资产所有权转让的受体,承担由国家或地方国资委以契约形式授予的国有资产管理和经营的责任,是承担民事责任的法人。企业集团内部应按我国的《公司法》实行董事会或管理委员会领导下的总经理负责制。董事会和管理委员会是所有者的代表,行使企业集团资产所有权主体的职责和权力,具有投资决策权,决定集团范围内用自有资金和商业银行贷款兴建的投资项目。企业集团(公司)按现代企业制度管理,根据市场发展情况运作。除了国家对企业集团有特殊要求的投资项目,国家在固定资产投资和贷款等方面一般不应再给企业集团特殊的支持。

二是适用于自然垄断或国家需要重点掌握行业的国家公司。如国家电力公司、国家铁路公司、国家电信公司等。这些公司是以行业为主组建的大型企业集团(公司),总公司与其下属企业不是行政关系,而是按现代企业制度,以资产为纽带的所有者与经营者之间的关系。总公司的董事会是国家授权的国有资产的代表,行使国有资产所有者的职责和权力,具有投资决策权。考虑到我国土地辽阔和有利于引入竞争机制,可以按地域或其他原则,在同一行业中可以同时存在多个国家公司。如国家火电公司、国家水电公司、国家核电公司,或南方电力公司、北方电力公司等。

三是专业资产管理公司,亦可称为投资公司或控股公司,是由国家或地方国资委直接指挥的担负投资职能的资产管理公司。其主要任务是根据国家和地区的发展规划和产业政策,按国家或地方国资委的指令和指导性信息,制定关系国家或地方发展的项目建设计划,确定具体项目并选择合作的地区和企业集团,筹集用于项目建设的国家或地方国有投资,作为国家或地方国有资产的股东监督项目的建设及项目建成后的经营,并收回经营利润。这类公司只对建设项目参股或控股,一般不参与项目建成后的具体生产、经营和管理活动。

5、对国有企业进行规范化改组,组建强大的国家队

我国目前国有资产的数量虽然庞大,但由于国有企业的平均规模小、数量多,使国有资产过于分散,不利于管理,利用效率不高,也容易流失。为了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要求,需要对国有企业进行规范化改组。通过改组、改造、联合、兼并、出售等办法,优化国有企业的资产构成,提高国有企业的平均资产规模,减少国有企业的数量。对达到标准的上述三类国有企业,赋予国有资产投资主体的职责和权力。国务院国资委直接管理和授权的企业以300家左右为宜;每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国资委管理和授权的企业以100家左右为宜;每个计划单列市和副省级城市管理和授权的企业可在50家左右;加上其它一些特殊的企业,全国的总数在4500家左右,平均每家企业的资产在10亿元人民币以上。

在具体操作时,应对各种企业应根据其实际情况进行改组和改造。对目前已经成为经济实体的行业总公司庞大机构要进行精简,按高效的原则和企业运行的要求设立机构和配置人员,彻底改变行政管理的模式,以产权关系为纽带,明确总公司与其下属企业之间资产管理与经营的责任,逐渐向规范的企业集团过渡。

对中小型的国有企业,采取自愿和双向选择的原则将其逐渐纳入企业集团。对于设备陈旧、产品和技术落后,各企业集团都不愿意要的中小企业,则可采取向社会拍卖的方式收回

资金或采取招标租赁的方式由租赁者经营。对于那些不适宜纳入企业集团,效益还可以的国有企业,可将其国有资产转入专业资产管理公司,由后者控股并负责其发展的资金投入。对国有企业进行规范化改组是一项复杂而且政策性强的工作,要搞好这项工作,不能急于求成,切忌采取“搞运动”或“一刀切”的办法。在组建企业集团时,不能搞“拉郎配”,应该让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双向选择、自愿组合,以经济和产权关系确定各自的位置。

二、改进政府部门对投资活动的管理

改革开放之后,随着国家在财政上的放权,以及投资主体多元化、资金来源多渠道、投资方式多元化的发展,我国在固定资产投资方面的指令性计划逐渐减少,尤其是2003年国家决定不再对商业银行的固定资产投资贷款规模下达指令性计划之后,国家宏观调控部门对固定资产投资的指令性管理,其范围只有国家预算内用于固定资产投资的部分和国家开发银行的政策性贷款。这两部分资金加上采用合资等方式调动的资金,只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量的20%左右。在这种情况下,国家应该如何对固定资产投资进行管理才能对全社会的投资起到调控作用呢?

从科学决策的角度出发,在讨论政府对固定资产投资活动的管理时,首先要明确政府部门对固定资产投资活动该不该管?如果要管的话,应该管哪些方面?具体又应该由哪些部门来管,怎么管才能使固定资产投资取得好的效果?

上述第一个问题的答案是肯定的。因为固定资产投资是一个国家社会和经济发展所不可缺少的物质条件,任何国家的政府都不能对本国的固定资产投资不管不问,任何现代国家对政府预算中用于固定资产投资的部分都有一套必要的审批程序;而当全社会投资不足或投资过热,影响到国民经济正常发展时,各国政府都要采取措施调控甚至直接出面干涉。我国目前还是以投资作为推动经济发展主导因素的发展中国家,担负国家和地区发展责任的政府,更需要利用固定资产投资去实现多方面的发展目标,不能对固定资产投资放任不管。

1、明确政府管理的范围

目前我国的固定资产投资按所有制划分,可分为国有、集体、个人和外资共四大类,按投资主体(决策主体)可分为中央政府、地方政府、国有企业、其它企业、个人、外商等六个部分。其中前三个是国有资产投资主体,使用的是国有资产,作为国有资产所有者代表的政府对其使用有优先决策权。后三个投资主体使用的是非国有资产,政府没有对这些资金的使用的支配权,其他企业中包括有国有资产投资的股份制企业,其投资决策权归企业董事会,对国家控股的部分,政府有一定的决策权。非国有单位的投资总量近几年以高于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平均速度增长,目前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已接近1/2,对国民经济的发展影响作用越来越大。

因此,从总的原则上讲,政府是国有资产所有者的代表,对国有资产投资有决策权,必然要对其进行管理;非国有资产与政府没有所有权与决策权方面的联系,但由于非国有资产投资在全社会经济和社会发展中起重要的作用,政府对其发展应进行必要的调控。例如投资属于国家所有的矿产、水利、森林资源的开发项目,必须在国家的统一规划下,经过国家有关部门批准,才能进行。另外,在环保、规划、土地使用等方面还要政府有关部门审核批准。虽然政府对国有单位投资有决策权,但由于国有单位投资数量庞大,政府的职能的重点在于宏观管理和社会服务,但有必要对各国有资产投资主体在投资管理中的职能进行分划,明确各自的分工与协调方式。对于非经营性投资,应该完全由政府部门决策和建设;对于经营性投资,由政府部门确定投资方向和总规模,由国家授权的国有企业具体决策和建设。

2、理顺政府部门在投资管理中的分工与合作关系

固定资产投资是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密切相关的活动,因此,负责制定国家发展规划和计划的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应该承担起对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进行调控的职责。具体的工作包括:根据国民经济社会发展规划、产业调整的发展方向和市场变化的信息,制定全社

会固定资产投资的总量和结构发展计划;需交国务院或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批准的关系国计民生的特大型项目的审核;特大型外资项目的审批;用于项目建设的国际金融机构和外国政府贷款使用方向和数量的审批等。

作为国有投资重要来源的预算内资金和其他财政性资金由财政部提出的供给总量,并根据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的资金分配计划予以拨付。

承担国家金融运行和调控职能的中国人民银行应根据国内资金的情况,确定年内可用于固定资产投资的贷款总规模、政策性贷款规模、建设债券的发行规模和利用国际金融组织、外国政府和金融机构的贷款规模。

专门负责经营性国有资产投资和经营的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代表国家承担国有资产投资和经营管理的具体工作,其在投资方面的职责应包括:代表国家与获得投资主体授权的企业签订国有资产保值、增值和经营目标的合同,并监督和检查合同的执行情况;审批需要国家预算内投资资金、各种专项建设基金和政策性贷款建设的项目,并根据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确定的这些资金使用方向及数量,在被授权的国有企业之间进行分配;作为企业国有资产的所有者代表,回收企业国有股的利润,并根据国家的产业发展政策,将这些利润用于国家鼓励和需要大力发展的行业建设等。

作为国家建筑业主管部门的国家建设部,其在固定资产投资方面的主要职责应该是:负责房地产业开发的指导和管理工作;与城市规划有关的各项政策、标准和相关法规的制订、发布和监督执行,大中城市建设规划方案的审批或审核上报;各类城市基础设施和居民住房的建设标准及配套标准的制订、发布和监督执行;与投资建设有关的设计、施工、监理及各类咨询行业资质标准的制订、发布和评定监督。

三、加强中央政府的投资调控能力

要通过投资体制改革,建立一系列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投资管理方法和调控手段,来提高中央政府的投资调控能力。

1、提高投资规划的权威性

对固定资产投资调控起作用的投资规划可分为两类,一是宏观计划,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计划和五年计划、产业发展计划、地区发展规划、固定资产投资计划等等,这些计划可以使投资主体知道国家经济和产业发展的重点,国家对投资的调控目标,国家未来经济的走向等等;另一类是微观的,是政府与得到授权的国有企业(企业集团和专业投资公司)签订的企业发展计划合同,在企业和国家签订的计划合同中,要有对企业固定资产投资的计划。例如,在5年之内某电力公司要增加多少装机容量,完成多少公里一定规格的电网改造等。

2、重视使用经济手段

合理利用税收、价格、利率、证券发行、信贷等杠杆,调控投资主体的投资行为。利用税收调控主要是通过设置与投资有关的税收,或对现有的一些税实行减收和免收的办法去调控投资主体的投资行为。如:征收投资方向调节税;对企业为进行技术改造而进口的高新技术设备,减免进口环节的一些税收;对企业利用盈利投入国家鼓励建设项目的资本金和还贷资金,退还部分或全部企业所得税;对高新技术产业的风险投资项目,在其投产后一定时期内减免企业所得税等。这些都是对调整投资结构有一定作用的措施。价格调控是国家通过对其控制价格的产品制订优惠性价格的办法,提高投资主体对国家鼓励建设项目投资的积极性。如:可在一些铁路新线上继续执行过的新路新价等。利率调控可分为两个层次,一是用于对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规模进行调控,提高或降低金融机构的贷款利率以抑制投资规模的过快增长,或投资总量的增加。二是用于投资结构的调整,主要是对国家鼓励发展行业的建设项目在贷款利率上给予优惠,由政策性银行对该项目发放软贷款,或者由国家财政为商业银行提供贷款贴息。

国家掌握的建设债券发行和企业股票上市的批准权,都可以用来支持国家鼓励发展的项目建设,增加投资主体向这些项目投资的积极性,达到调整投资结构的目的。

3、实行严格的法律约束

固定资产投资和项目的建设涉及到经济和社会的多个方面,因此,许多方面的法律和法规都能对其起到约束作用,如:关于土地和其它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环境保护、产业政策、筹资和融资、城市规划、企业组建、招投标、合同执行、设计、施工、监理、审计、统计等方面的法律和法规。目前我国在这些方面基本上都已建立了法律或法规,对投资的调控效果很明显,问题的关键是有法不依或执法不严,起不到预期的约束作用。在市场经济发达国家中,一般没有人专门地研究投资体制,也没有制订专门的《投资法》,但几乎毫无例外地都是利用环境保护、土地和资源利用、产业发展、货币金融、企业组建、合同管理等方面的法律和法规,对投资者的投资行为进行法律约束。

考虑到投资建设涉及的方面和领域太多,无法用一部《投资法》来解决投资建设领域的可能遇到的各种法律问题。因此,当前我国不应该追求制订一部对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都能起调控作用的《投资法》,而是应该制订对国有单位投资主体有约束作用的《国有资产投资管理条例》或《国有资产投资法》。

4、建立有效的投资信息导向制度

对投资者有引导意义的信息主要有两大类,一类是与未来资源和市场条件发展变化有关的信息,包括国家的经济和社会发展信息、总需求与总供给信息,国家产业政策变化信息、产业发展和调整信息、行业的需求和供给信息、地区市场发展和变化的信息、国际市场发展和变化的信息、产品的价格走向以及各种对投资者建成项目的效益可能产生影响的信息等;另一类是产品技术信息,包括新技术、新产品在产业中的应用前景和对市场的影响、国外同类技术应用效果情况、国内同行对技术的看法和采用计划、产品更新换代的时间周期等。政府的信息导向方法有两种,一是信息发布制度,即由国家和地方政府有关部门,在其管理范围内定期公开发布有关的行业、地区、技术发展和应用信息,如国家计委(现国家发改委)从2002年开始推出的产业信息发布会那样。这种制度应该扩大到其他有关部门和地区,同时要不断改进,提高信息的数量和质量。二是培训制度,即由政府或政府委托有关单位定期举办企业领导培训班,向他们传达有关的信息。一些发达国家,如法国、瑞典都有以中小企业为对象的技术服务中心或类似机构,定期培训企业领导。

为了做好投资需求和市场信息的发布工作,国家和各级政府还应建立项目开工和投产登记制度,这是关系到各种产品供给和需求在短期、中期、长期变化的重要信息,在国家只对国家出资的项目和特大型项目进行审批之后,掌握建设项目信息的情况主要依靠项目开工和投产的登记。应该由国家统计部门来承担这项工作并把统计口径扩大到全社会。

四、建立投资项目的效益保证制度

1、应落实投资决策者责任制

(1)执行谁出钱,谁审批项目的制度。国家有关部门只审批使用国家预算资金、建设债券、建设基金和政策性贷款的建设项目;地方政府和国家授权企业审批自己投资范围内的项目;当有多个出资的主体时,应共同协商审批。使用银行贷款的项目,应该让贷款银行参加可行性论证会,让其了解项目情况,决定是否贷款,但没有审批权。

(2)贯彻执行建设项目法人责任制。对于建设项目较少,缺少有经验的项目管理人员的单位,如学校、医院等的建设项目,上级主管部门或建设主管部门要帮助搞好项目建设的管理工作。

(3)国家主管部门要严格考核授权投资主体和项目法人的业绩,并酌情给予奖励和处罚。

(4)严明法纪,对因个人失职、失误、以权谋私而给国有项目建设带来重大损失的,不但要给予行政处罚,还应进行法律制裁。

2、严格投资项目可行性论证的制度

(1)规定凡有国有资产投入的项目,都必须进行可行性论证,认为可行之后,才能投入建设。对未经可行性论证就开始建设的项目,要追究有关负责人的责任。对经可行性论证认为不可行的项目,坚决不能建设,并应给得出“不可行”结论的论证单位一定的支持。

(2)坚决杜绝“首长项目”和“政绩工程”。这个问题是把可行性论证变成可批性论证的主要原动力,也是多年以来难以解决的问题。建立相应的限制制度并通过改革实现“政企分离”和“政资分离”是防止这类事件发生的有效措施。

(3)改变可行性论证费用由建设单位从项目建设费用中直接支付的办法。应从国家和地方政府的投资中划出一部分项目前期论证费,由投资主管部门掌握,项目立项后,由主管部门选择可行性论证队伍,并根据工作的数量和质量支付论证费用。如果论证可行并批准建设了,再从建设费用中扣除这部分费用。

3、完善各项外部监督制度

固定资产投资涉及许多部门的管理权限,如土地、环保、资源管理、工商管理、城市规划等,这些部门认真履行职能,对各类投资主体的投资行为都会有一定的制约。

审计是督促国有资产投资决策和建设管理人员合理使用建设资金,并及时发现资金使用问题的有效手段。国家审计署和各地的审计部门要统一安排对国家重点建设项目的定期审计,内容应包括立项审计、建设执行审计和竣工审计等;国有大中型项目的投资方应对项目的建设定期进行审计;对审计中发现的问题要及时处理,才能起到审计监督的作用。

4、建立项目后评价制度

后评价是在项目建成运营之后的若干年(一般是2—4年)内根据项目实际运营的结果,对项目的决策、设计、施工等方面的质量进行的评价。进行后评价主要是总结经验和教训,为以后的建设项目提供借鉴。同时主管部门可据此对比项目可行性论证的预测结果与实际运营的差距,评定可行性论证的质量,并予以公布,作为评定可行性论证单位业绩的主要依据。

5、规范投资项目社会咨询服务体系

投资主体往往会因为人力、时间、专业、信息资源、经验和水平等方面的限制,而难以正确地决策和管理好项目的建设。社会上的规划设计、项目评估、财务、法律、信息、监理等投资咨询服务单位,可以成为投资主体提高决策水平和项目建设质量的好帮手。

一是严格从业登记和资质评定制度。工商部门和有关的资质评定机构要根据有关的规章制度和标准审批每个咨询服务单位的从业资格和水平等级;并要建立咨询业绩和质量档案制度。

二是咨询服务单位要与政府部门真正脱钩,这是使其保持咨询评估客观公正的必要条件,也是使其在市场竞争中不断提高水平的压力和动力。

三是制订合理的服务收费标准,使其既能体现知识的价值,又要使被咨询单位能够承受,认为物有所值。这也是使咨询服务单位能够保持客观公正,并注意不断提高咨询服务水平的重要条件。

第四篇:《谈中国诗》问题化生态课堂教学设计

《谈中国诗》“问题化生态课堂”教学设计

设计人:艾振东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理清全文的脉络结构,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2.了解中国诗与西方诗的异同。

3.熟知中国诗特点,提高解读诗歌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1.对文中的比喻进行分析,体会比喻的含义和表达效果。

2.鼓励学生对作者观点提出不同意见,提高自主鉴赏文学作品的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高尚的情操,热爱生活,热爱诗歌,热爱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

二、教学重难点:

【难点突破】

1.引导学生了解中国诗的一些特点;引导学生理解分析含义深刻的语言,品味作者用语之机巧。

2.对文中的比喻进行分析,体会比喻的含义和表达效果。

三、教学设计:

【设计类型】

“生态课堂”完整型教学设计 【设计特点】

设计理念为“生态课堂”。即以学生为主体,重视学生全面发展,师生共同成长的课堂。

课堂特色是“三生”:生活、生成、生动

课堂环节三层级六步骤:三层级为读通、读懂、读好。六步骤为自主预习、激趣导入、主题学习或《学案》(问题)导学、分组探究、成果展示、迁移应用。

“生态课堂”教学设计适用于各种文体,特别适用于经典美文。一般文章可根据教学内容、时间和进度对三个层级六个步骤进行变通处理。

【设计说明】

在现代文学习中,关键在于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对作者情感的把握。通过学生自主学习、互动讨论、反复品味,使学生学会鉴赏,敢于表达观点,将这节课上成百家争鸣、异彩纷呈的“生态化”课堂。【教学策略】

重难点突破方法:默读法、提问法、讨论法、点拨法。

四、课时计划:

一课时:以理解本文主要内容为主,着重讲解作者观点。

五、教学过程:

一、第一学习层级:读通

第一步:自主预习

活动一:夯实基础,知识积累 1.给加点字词注音和解释

颦蹙(pín cù)精髓(suǐ)梵文(fàn)轻鸢(yuān)譬(pì)如 咻(xiū)咻然 超以象外,得其环中: 颦蹙: 回肠荡气:

2.阅读作者简介,为了知人论世,你能搜集一点作者的轶闻趣事吗?

(1)作者简介

钱钟书(1910年11月21日—1998年12月19日),原名仰先,字哲良。后改名锺书,字默存,号槐聚,江苏无锡人。中国近代著名作家、文学研究家。晓畅多种外文,包括英、法、德语,亦懂拉丁文、意文、希腊文、西班牙文等。深入研读过中国的史学、哲学、文学经典,同时不曾间断过对西方新旧文学、哲学、心理学等的阅览和研究,著有多部享有声誉的学术著作。其妻杨绛为翻译家、作家.著作有散文集《写在人生边上》,短篇小说《人〃兽〃鬼》,长篇小说《围城》,学术著作《宋诗选注》、《谈艺录》、《管锥篇》、《七缀集》等。《围城》已有英、法、德、俄、日等译本。《谈艺录》是一部具有开创性的中西比较诗论。多卷本《管锥篇》,对中国著名的经史子古籍进行考释,并从中西文化和文学的比较上阐发、辨析。

(2)轶闻趣事

80年代,从天上往钱家掉金子的事接二连三地发生在钱钟书的身上。美国普林斯顿大学曾竭诚邀请他前往讲学半年,开价16万美金,交通、住宿、餐饮费另行提供,可携夫人同往。像这样的价码,恐怕也是让大陆的歌星大腕们咋舌的吧!可钱钟书却拒绝了。他对校方的特使说:“你们的研究生的论文我都看过了,就这种水平,我给他们讲课,他们听得懂吗?”英国一家老牌出版社,也不知从什么渠道得知了钱钟书有一部写满了批语的英文大辞典,他们专门派出两个人远渡重洋,叩开钱府的门,出以重金,请示卖给他们。钱钟书说:“不卖。”与钱钟书签署了《围城》版权协约的美国好莱坞片商,多次盛邀钱钟书夫妇时间自便地做客观光,随便吃住,或监督影片制作,他们都摇头婉拒。

活动二:自读课文,完成问题 1.你有哪些补充的字词?

2.你画出哪些重点的句子?

提示:作者关于“中国诗”特点及写作目的的句子。3.你如何理解“中国诗”?

中国诗,首先它属于诗歌范畴,加上“中国”二字,必定有着一定的“中国特色”。

(带着预习,进入第二层级)二.第二学习层级:读懂

第二步:课前三分钟(或激趣导入)第三步:学案(问题)导学或主题学习活动一:再读文本,总体感知,学会思考 1.你能说说文章主要讲什么内容吗?

作者列出了中国诗的发展特点和具体特征,指出中国诗与外国诗虽有具体特征的差别,但没有本质的不同,反对中西本为文化论。

2.你能根据文意说说中国诗的发展特点吗?

A、中国没有史诗,中国最好的戏剧诗,产生远在最完美的抒情诗以后。B、中国诗是早熟的,早熟的代价是早衰。3.能否从文中找出中国诗的具体特征?

A、篇幅短小

B、言有尽而意无穷

C、笔力清淡,词气安和

3.你能找出体现作者写作目的的内容吗?

中国诗并没有特别“中国”的地方,中国诗只是诗,它该是诗,比它是“中国的”更重要。

活动

二、精读文本,完成问题;学会展示(也可主题学习:学生自主选择学习方向)

1.你能说说作者为了说明自己的观点,用了哪些比喻吗?

A、假如鞋子形成了脚,脚也形成了鞋子。

B、比起西洋的诗人,中国诗人只能算是樱桃核跟二寸象牙方块的雕刻者。

C、有种卷毛凹鼻子的哈巴狗儿,你们叫它“北京狗”,我们叫它“西洋狗”。这种在西洋就充中国而在中国又算西洋的小畜生,该磨快牙齿,咬那些谈中西本位文化的人。

2.上述三个比喻,有何深意?

A、鞋子与脚:押韵禁律限制了中国诗的篇幅,篇幅小也形成了中国诗的特点。中国诗形式和内容相辅相成。

B、桃核象牙:中国诗讲究精雕细琢,中国诗人往往更加精心创作。C、哈巴狗儿:中国诗与外国诗并无本质不同。

我们常见的修辞学著作,在比喻方法论上,已陷入一种彼此相沿、互相抄袭的团团转之境,千篇一律,毫无新意。钱先生不为常见所囿,从古今中外的文学创作实践中,指出了博喻、曲喻、一喻多义等手法,别开生面,自成一家。使比喻这一惯闻常见却又被人们习而想忘的修辞手法,又焕发出勃勃生机,显示出其神奇的魔力和无穷的乐趣。

3.你能说说本文的语言特色吗?

学生自由陈述。

4.本文的主旨探究。

文章先谈作者论诗的根本立场。就是说必须用比较文学的观点来对待,然后重点论述中国诗的各个特点。最后论说中国诗的与外国诗虽有具体特征的差别,但没有本质的不同,反对中西本位文化论。启示人们,论诗必须据本国文化根基而加以论述,只有这样才全面科学。

活动

三、勤于动脑,学会提问,设擂辩论 你能提出关于文本内容理解的问题吗?

三、第三学习层级:读好

第四步:合作探究(定向阅读,初步生成问题,开展合作探究)学生自主生成问题。

1.教师对学生进行生成问题方法指导。

第一,如何提出有价值的问题?在前两阶段学习的基础上,做到:(1)要有疑而问,探究才有针对性;(2)要有启发而问,能借此深化课文的学习;(3)要有本探究,即要结合文本展开探究;(4)要有效探究,即探究出的答案有一定的深度或新意。

第二,从哪些角度提出问题?(1)从写了什么的浅层角度(如有哪些基本内容,表达了什么主题思想,表达了什么思想感情等);(2)从领悟为什么这样写的角度(如文本的深层含义,谋篇布局,语言特色,写作技巧等);(3)赏析这样写好在哪里的角度(内容上有主题思想和艺术形象,形式上有结构安排、线索设计、语言风格和表达技巧等);(4)创新思维角度(如你是否同意作者的观点,如果你是作品中的人物会怎样,这篇文章的某一方面对你有什么启示等)

2.学生提出问题。学生思考领悟,每人提出一两个较有价值的问题,写在纸条上,并试着自主探究。

3.小组选择问题。组员将问题在课前交给小组长,组员共同评估问题,选择一个有价值的问题。4.小组合作探究。全体组员围绕问题,发表观点,寻找依据,写出汇报材料。

5.教师寻视各组,了解情况

(设计特点:提问是创新的起点,问题由学生自主生成;减少教师预设,课堂灵活度高)

第五步:成果展示

展示探究成果,打开思维障碍,促进交流合作。(1)分步展示,质疑解疑。(略)(2)自由提问,设擂展示。(3)遗漏问题,教师补充。

针对学生探究情况,学生可自由提问,先由学生回答,难点问题可由教师点拨或回答。

第六步:迁移应用(拓展阅读,开阔视野,提高应用能力)阅读下面文字,回答问题。

我们读了钱钟书的《谈中国诗》,钱先生说,谈中国诗必须要有比较的立场,即不仅要有纵向的比较,而且更要有横向的比较,“意中就有外国人和外国诗在”,这样才能居高临远,“对本国诗尽职”。他运用这个方法,不仅看出了中国诗的特征,而且看出了中国诗和世界诗歌的相通相融的关系。钱钟书先生根据内容和形式的辩证关系,对中国格律的作用进行了深入的探索,指出“一篇里不许一字押两次韵的禁律限制了中国的诗篇幅”,可是,“诗体也许正是诗心的产物,适配诗心的需要”,“简短的诗可以有悠远的意味,收缩并不妨碍延长”,正是因为篇幅简短,才使中国的诗“从‘易尽’里望见了‘无垠’”,形成了特有的“富于暗示”的诗风。钱先生的这一论断,对中国格律的作用给予了科学的分析。更有趣味的是,钱钟书先生通过对中外文艺思想史的研究,发现中国的诗歌、绘画乃至哲学,都是“一蹴而至崇高的境界”。作者对于中国诗的这些看法,你同意吗?学了本文后又给我们带来了怎样的启示?

学生自由表达观点。

第五篇:国有企业工资福利制度存在问题与改革方向

国有企业工资福利制度存在的问题与改革方向

1004050213林嘉怡自从建国以来,我国就开始了薪酬制度的改革,在21世纪初期,各种形式的薪酬改革方案不断出台,使企业的薪酬管理逐步走向成熟。但是,国企收入分配制度改革中仍存在着一系列不可回避的问题:首先,政企不分,政府对企业的薪酬管理干预过多。目前,国有企业的分配主体地位还没有根本确立起来。主要表现是:虽然国有企业已经拥有较大的内部分配自主权,但在我国确定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总体目标后大多数国有企业的工资总额决定权仍由政府有关部门掌握,政府通过行政手段对企业实行工效挂钩或工资总额包干办法;其他企业大都实行工资总额包干或直接由政府有关部门核定工资总额的办法。有的地方政府,不仅控制企业的工资总额,而且直接干预企业内部工资比例等具体管理决策。这使企业的薪酬管理自主权难以落实,严重影响了内部分配制度改革的质量。

其次,没有建立工作分析岗位鉴定制度。这一方面体现在劳动差别缺乏定量的依据,即对劳动技能、劳动强度、劳动责任、劳动条件等四要素没有进行较规范的评价,致使生产一线、二线、三线工作,以及艰苦、技术要求高的岗位与一般岗位的工资差别不能合理拉开;另一方面体现在对劳动者本身所具备的技术、业务能力水平和实际劳动贡献的考核指标较少,并且多是软指标,比如厂规、厂纪、开会的出勤率等,使得考核工作流于形式,没有与具体报酬相挂钩。在这种情况下,企业制定工资等级和标准、计算奖金发放时,仍然按照***惯,参照有关文件的精神加以确定,而对实际状况缺乏分析。

另外,企业经营管理者激励与约束机制不健全,人力资本价值没有得到应有的体现。企业经营管理者的报酬收入水平偏低。知识经济时代是人力资本雇佣货币资本的时代,在企业中应充分重视人力资本的价值作用。然而,在我国企业中人力资本的价值尤其是企业经营管理者的价值一直被忽视。尽管九十年代以后,我们对国有企业经营者的薪酬结构也进行了一些改革,并对改善和提高经营者的政治经济地位,调动经营者积极性起到了积极作用,但由于这些改革仅局限于在基本工资加奖金上,局限于短期激励,难以通过现有经营者薪酬制度来促使企业经营者在追求近期目标的同时,立足于企业的长期发展,也就难以有效地克服企业经营者的短期行为。另外,目前我国对企业家的报酬激励方式比较单一,大多仍为基本工资加奖金、奖金奖励等构成。而奖金和奖励通常是现金的形式。这样,要做到实现企业家的价值,不仅需要建立一套完整的考核体系,更需要公司有足够的现金流量来支持。然而,诸如“股权激励”等在国际上行之有效的经验在我国尚处于探索阶段。

还有,福利设计缺乏弹性,职业福利性质异化。我国企业员工的福利还停留在计划经济体制下的传统福利,如医疗保险、住房补贴、加班费、子女入托补助等等,缺乏一些在西方国家开展的如火如荼诸

如顾问服务、教育培训福利计划、家庭关爱福利、家属福利等人性化的福利项目。此外,我国企业提供的福利都是固定的,福利设计并没有真正让员工参与进来,缺乏灵活性。

几乎没有工资制度。制度内工资等级差别很小,不能体现职位的价值和工作绩效的差别。差距只在单位与单位之间,行业与行业之间。有单位工资、行业工资,而没有职位工资。没有正常的升级和降级,工资调整随意性很大,是运动性管理,没有制度。没有科学考核制度,薪酬与考核结果和晋升缺乏联系。工资的浮动要与考核挂钩。薪酬调查数据有用但不科学,没有科学的市场薪酬。外部竞争力目前对工资影响不大。加入WTO后,人才出现国际化趋势,不仅留学生回归,有些美国人也来中国工作。热门专业人才迅速与国际接轨,如有的企业财务总监年薪竟然高达百万美元。这说明人才价格不是简单地与工作分析评估结合,而有市场性。

国有企业现行工资制度弊病的核心在于其工资决定机制仍未摆脱行政谈判的框架,而这种行政谈判机制已无法适应市场化改革的进程和进一步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需要。在实行中,工效挂钩出现的负盈不负亏现象,进一步强化了工资刚性。同时,垄断性行业和部分国有企业利用行政谈判机制,侵吞国有资产的收益,出现了不合理的高收入。因此,建立国有企业新工资机制的核心问题是改变目前的企业工效挂钩方法。

一、通过劳动力市场调查,由外部劳动力市场决定企业的工资水平。我国实行劳动力市场调查的主要困难在于工资货币化程度低,而这一问题将随着住房制度、医疗制度的改革而逐步得到解决。同时,随着非国有制企业数量的日趋增多、劳动力市场日渐完善,进行市场工资调查的外部条件已初步具备。国有企业可以借鉴国外大型企业的做法,在市场工资调查中运用关键职位法、类别调查法、对比评价法等方法了解相关的劳动力市场,通过外部劳动力市场调查,获取企业所需要的劳动力市场价格信息。这一信息可以成为确定企业人工成本和企业内工资差别的基础,有助于企业制定吸引人才、保留人才的工资制度。

二、在企业内部通过工作分析与职位评价确定不同岗位与职工之间的工资差别,并制定科学合理的晋升制度。在企业内打破论资排辈的传统体制,形成优胜劣汰的市场机制。国有企业长期以来名义上是实行能力工资制,实质上是实行资历工资制,这是造成企业内部工资差别不合理的重要原因。现阶段国有企业应注意运用能力工资制,引入工作评价方法,将员工工资增长与员工工作业绩紧密挂钩,将考核制度与工资增长制度相配套。

三、实行国有企业经营者年薪制,将经营者收入与企业经营成果挂钩。经营者收入分为基础薪金和效益薪金,基础薪金水平由经营者劳动力市场决定,效益薪金则要依据不同行业与企业的特点由资产所有者视企业经营业绩决定,以形成兼顾所有者、经营者、劳动者三

方利益的机制。同时,经营者持股是对年薪制的重要补充形式,是鼓励经营者长期行为的有效手段,不应忽视。在现阶段要搞好经营者年薪制,还要注意建立经营者收入清晰化机制,处理好个人收入与公务消费的关系,健全监督机制等。

四、建立员工利润分享机制,将员工利益与企业经营成果挂钩。由于员工工资水平由劳动力市场确定,因此国有企业利润分享条件应更加严格。竞争性行业分享条件要参考其他所有制企业的情况,垄断性行业则要参考国际同行业的分享办法。从国际上看,利润分享在员工个人全部劳动收入中所占比重并不高。国家应通过税收政策而不是行政命令鼓励国有企业建立利润分享制度。国有企业利润分享应不同于非国有企业利润分享,要处理好企业员工利润分享与社会公众利润分享的比例关系。利润分享要解决好三个基本问题:一是分享总额的确定;二是如何将确定的分享总额分配给员工;三是如何管理分配给员工的股票或红利。在这方面,发达国家员工利润分享的方法值得借鉴。

下载中美高中学校教育生态化问题比较与中国高考改革方向的探究word格式文档
下载中美高中学校教育生态化问题比较与中国高考改革方向的探究.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浅谈中国行政区划的历史、现状与改革方向

    浅谈中国行政区划的历史、现状与改革方向 作者:风动天下 2007-04-24 19:00:23| 分类: 默认分类 | 标签:论文 中国 行政区划 日记|字号大中小 订阅 浅谈中国行政区划的历史、现......

    中国水资源与农业生态环境保护问题浅析

    一、我国的水资源 1.我国水资源概况。我国地域辽阔,国土面积达960万平方公里。我国处于季风气候区域,由于受热带、太平洋低纬度上空温度而潮湿气团的影响,以及西南的印度洋和东......

    中国流通问题与供给侧改革

    中国流通问题与供给侧改革 一、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出的背景 2010年之后,整个世界都处在后金融危机时期,世界经济整体处于低谷,世界经济格局出现变化,美国和德国等国家为走出危机......

    我国研究生教育制度的历史沿革、现存问题与改革方向

    我国研究生教育制度的历史沿革、现存问题与改革方向 摘要:我国研究生教育起步较早,自民国时期诞生以来,先后经历了初创阶段、规范发展、恢复和稳步发展、快速发展等4个阶段。当......

    国际投行激励机制创新与中国券商改革方向

    国际投行激励机制创新与中国券商改革方向 中作者:何诚颖 来源:上海证券报 国证券公司的主体脱胎于旧的计划经济体制,虽然历经了从"国有独资公司"到"有限责任公司"再到"股份......

    中国环境保护战略政策70年历史变迁与改革方向(合集)

    中国环境保护战略政策70年历史变迁与改革方向战略政策发展演变历程11.1非理性战略探索阶段(1949—1971年)建国伊始,国家主要任务是尽快建立独立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加上......

    税务稽查现存问题与改革思路探究(写写帮整理)

    课 程 案 例 题目:税务稽查现存问题与改革思路探究 1. 我国现行税务稽查体制的缺陷 1.1 理论基础薄弱 1.1.1 缺乏系统的理论来解决改革实践中出现的问题 无论是从稽查体制演......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原理课程中存在的问题及改革方向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原理课程中存在的问题及改革方向 【摘要】:信息化社会的逐步推进,为了能更好的理解世界,人们必须具备收集、整理与分析数字信息的能力。概率统计是通过收集、......